小学一年级语文《阿里山的云雾》教案(合集5篇)

时间:2019-05-12 06:52: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一年级语文《阿里山的云雾》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一年级语文《阿里山的云雾》教案》。

第一篇:小学一年级语文《阿里山的云雾》教案

《阿里山的云雾》教学设计

石家镇中心校 陈克华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理解生词。

2、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感受阿里山云雾的神奇景象,体会大自然的美,陶冶爱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体会阿里山云雾的神奇景象。

教学方法:采用赛读法和赏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阿里山的云雾》课件。

教学流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唱过《阿里山的姑娘》这首歌吗?哼一哼。这里不光人美且山也美,更特别的是哪里的云雾。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块去尽情欣赏阿里山的云雾,看看与我们这里的云雾有何不同之处?(设置悬念,引入新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借助字典,读准字音,弄清词义。

2、边读边画出你认为美妙的词句。(学生通览全文,抓重点词句,推敲其涵义与作用,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检查读书情况

1、自愿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学生评议,纠正不正确的地方。

四、赛读弄清课文内容

1、分组。喜欢第2自然段的同学为a组,喜欢第3自然段的同学为b组。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弄清你喜欢的自然段描绘的云雾的特点有哪些。(教师参与到各组适时引导,把握学生学习情况)

3、比赛交流,看看哪一组学习成绩好。

(注:a组同学要着重抓关键词有些&&有些&&有些&&有些&&和重点句子无所谓天,无所谓树,也无所谓高山和深谷、构成一幅绝妙的山水画来介绍无风时云雾的特点。b组应抓住有风时云雾翻滚、奔涌、升腾、追逐,时深时浅、时远时近、时而汹涌而来、时而拂袖而去来体会其特点。)

4、小结学习情况。同学们学习的特别投入,在此,老师给予你们特别的嘉奖,a组同学用有些&&有些&&有些&&有些&&为我们介绍了无风时云雾的特点,就请他们组用这种句式仿照书中句式练习写一段话。b组同学的介绍,让我们仿佛进入神话世界,奖励你们写一写家乡的云雾,课后给大家讲讲。(将听、说、读、写融入阅读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五、赏读,陶冶爱美情趣

刚才,小组学习中,同学们表现得很不错,阿里山的云雾精妙、神奇、变化万千,难怪作者会有莫名的惊愕与喜悦。如此美景真让人陶醉。让我们再来细细品赏吧!欣赏课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六、课外作业

观察我们这里的云雾,与阿里山的云雾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

第二篇:《阿里山的云雾》教案设计

设计理念

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本设计以语文学习为主轴,整合音乐、美术学科的教学方法,使静止的语言符号流淌出音乐的旋律、图画的意境;通过引导学生与文本多次对话,用立体化的文本去撞击学生的心扉,使学生在审美化的语言环境中感悟、积累、应用语言,获得读文后的愉悦感、收获感,提高情感的价值、审美的价值,从而真正享受我们的语文教学。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学懂生字词,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

2.感受云雾之美、之奇,领略大自然的绮丽。

3.激发学生爱自然,爱宝岛台湾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音乐激情,导入新课

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

同学们熟悉这首歌吗?唱的是谁?(阿里山的姑娘、小伙)。那美如水的姑娘,壮如山的小伙——美丽的阿里山人民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阿里山在哪?(在祖国的宝岛台湾)你们向往那儿吗?让我们一起跟随摄像机的镜头去那儿看看。

二、画面渲染,导入情景

师:在祖国美丽的宝岛台湾,有一个著名的旅游风景区——阿里山,阿里山是个奇景纷纭的旅游胜地。有人把云海、日出、樱花和神木称为“阿里山四大盛景”。目前,在阿里山建有森林公园,公园最下方的铁路旁,有棵树龄超过300年,高50多米,15人才能合抱的巨大红桧树,被称为“阿里山神木”。“日出”也是阿里山的奇观,黎明时分,登临山顶的观日楼,可以看到远远的玉山轮廓在微弱的晨曦中逐渐升起的胜景。阿里山不仅林木茂盛、苍翠欲滴,而且野草鲜花布满山谷,盛开之时,馥郁绚烂。游人在花丛中往来,呈现一派“春到高山樱似海,满山都是赏樱人”的景象。山上有个樱花公园,在这里赏樱花更是美丽壮观。云海是阿里山最负盛名、最有代表性的美丽奇观。“阿里云海”被称为台湾八景之一。在阿里山区,还有慈云寺、树灵塔、姊妹潭以及高山博物馆、高山植物园等名胜游地。

美吗?这么美的景物,都会深深印在每一个去过阿里山的游客的脑海里。这不,本文的作者华莎就把这种美诉诸于文字,奉献给了我们,与我们共享。

第二课时

一、生本再次对话,获得快感

(一)创设情境,图文结合,感受云雾的情态美。

1.播放录像。(“无风时”云雾的静态美)

师:你们看,大雨刚过,美丽的阿里山全都笼罩在朦朦胧胧的云雾中,碧绿的千山万壑和朦胧的山间云雾构成了一幅多么精妙的山水画啊!美吗?

自由读整段,体会整体的画面美。

2.作者用他那生花的妙笔,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又一幅的美丽图画。

出示老师画的一幅云雾图(“浓雾把一切都遮住了”)

a.猜猜老师画的是哪一句话描写的情景?(“有些地方浓雾把一切都遮蔽了,无所谓天,无所谓树,也无所谓高山和深谷。”)

b.从哪儿看出来的?(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c.给老师的画取个题目或题句诗好吗?

“云天雾海”“白雾茫茫”“不识阿里山真面目”等。

师:滚滚的白云,就像汪洋大海,真是虚无缥缈,身居广寒之感。

d.用朗读来描绘这一幅“云天雾海”的美景。(阿里山的秀丽山川,全都笼罩在了浓雾之中。)

e.学生读文、作画,领悟云雾的静态美。

f.大雨初歇,当我们漫步阿里山的时候,会惊奇地发现:真是一幅绝美的画啊!课文向我们描绘了几处景物?

g.你也想做一回小画家吗?选一处景,反复朗读,发挥想像,并把它画下来。

h.学生读课文,并分组合作完成一幅画,最好配上题目或诗句。

i.反馈:

画面1:有些地方则显得影影绰绰的,有如笼着轻纱一般。(顺势理解“影影绰绰”)

画面2:有些地方云雾停留在山谷下面,汇成一片茫茫的海洋,黛绿的山峰有如浮在海面的蓬莱仙岛。

画面3:有些地方山雾只漂浮在上面,挡住山峰的上半,令你产生翠峦直插云霄的错觉。

j.小组合作展示学习成果:(1)描述画面(顺势理解新词:影影绰绰、遮蔽、汇成、黛绿、翠峦、直插云雾)(2)吟诗(3)绘画

设计意图: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k.看媒体,师描述:站在慈云寺,阿里山宾馆等处观赏,云雾茫茫,山很远很远,却又像近在咫尺,把山谷遮掩得若隐若现,满山满谷浓雾弥漫,犹如置身于仙境之中,令人陶醉。如果把这时的云雾比作人的话,那她就是一个“温文沉静的姑娘”。你们喜欢这个姑娘吗?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对她的喜爱之情。

3.师生合作读好第二自然段。老师读总起句、总结句,学生读中间几句。

二、进入情景,多元感悟,感受云雾的动态美

师:当山风劲吹的时候,原来温文沉静的云雾,似乎成了诡秘的魔术师了。

1.同学们看过魔术师的表演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神秘莫测、千变万化、出乎意料、神奇)

2.亲眼目睹阿里山云雾的神奇与美丽后,“我”是感到莫名的惊愕与喜悦。你也想去体验一下那份莫名的惊愕与喜悦吗?那就让我们读书吧!

3.自由选择句子读。

a.它令原来图画似的景致变化万千,万山苍翠,时隐时现,时深时浅,时远时近。(指生读,老师采访读者的心情:此时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惊愕?为什么喜悦?引导读出不同的心情。)师:云雾真是变化万千啊。

b.忽而滚滚的云雾来了,从藏匿的山谷汹涌而来,淹没了眼前的一切;忽而它又拂袖而去了,只见袖带飘忽,瞬间似乎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但一切又确乎已经发生,给人留下了莫名的惊愕与喜悦。(采访,说感受,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师:云雾变化真快,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4.自由朗读整段话。

5.自选音乐,配乐读。(提供几种不同风格的背景音乐,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舒缓的,激越的,沉重的等。)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应重视让学生自己走进文本,与文本交流、对话,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使学生有所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个性化的阅读收获。“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6.师生合作朗读全段。

三、生本第三次对话,获得收获感

导游介绍阿里山云雾。

(设计意图:学生与文本的第三次对话,引导学生超乎其外,审视、鉴赏文本,并把语言“占为己有”,内化语言,获得收获感。)

师:无风时,阿里山的云雾如一位娴静的少女,给人一种静态美;起风时,云雾又如同一位诡秘的魔术师,给人一种动态美。你们想把这种美传递给更多的人吗?让我们来做一回导游好吗?

1.发课外辅助阅读材料。(阿里山多云雾的原因)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要放大,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把课外资料引进课内,使精读与略读在课内进行有机整合,可以使我们的课变得“充实”“厚实”起来。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努力拉近文本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让学生“生活在语文中”。)

2.小导游任选一段练说导游词。

3.反馈:导游分别介绍无风时和起风时阿里山的云雾。

4.采访游客:去过庐山、黄山吗?那里的云雾也很美,在阿里山看云雾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5.采访导游:你是哪里人?祖籍?当导游几年了?想向大陆游客说些什么?台湾还有哪些旅游景点?

四、总结全文

听了你的介绍,祖国美丽的宝岛台湾,成了我们每个大陆同胞向往的地方,但因为种种原因,台湾还没有回到祖**亲的怀抱,真想深情地向她呼唤:回来吧,宝岛台湾。

第三篇:阿里山的云雾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姊、诡、匿、愕”4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感受阿里山云雾景观美,领略课文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阿里山的云雾在没有风的时候和起风的时候分别有哪些特点。2、理解课文最后一句“给人留下了莫名的惊愕与喜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组阿里山风景图片(其中有关阿里山云雾的图片最精彩),问学生:最喜欢哪一张?知道这是哪里吗?这是我国的台湾省阿里山的风光,今天让我们跟着作者去领略一下阿里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美景。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小组初读

1、第一遍: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第二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课文。

3、第三遍:默读,有什么问题要同学帮忙解决,一会儿提出来。

三、反馈交流

三、抓住重点仔细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2、3自然段,说一说没有风的时候,云雾有哪些特点;起风的时候,云雾有哪些特点。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共同讨论总结如下:

四、质疑解疑

1.学到这儿,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重点解决:作者为什么会对阿里山的云雾产生“莫名的惊愕与喜悦”?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与作者产生共鸣。

五、总结全文

1.作者为什么能把阿里山的云雾写得如此之美?(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2.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你还知道台湾的哪些风景名胜,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通过了解阿里山云雾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观的热爱。通过对课文的赏析,体会课文的语言文字美、意境美,受到美的陶冶,培养爱美情趣。课堂上,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帮助者、服务者、引导者、促进者,引导学生去自主研究与发现。教学重点是了解阿里山在没有风的时候和起风的时候分别有哪些特点。教学的难点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给人留下了莫名的惊愕与喜悦”。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读、思、议、说和看、听等多种形式来探究课文。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适时适当给予点拨。由于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了解台湾的风景名胜等信息,课堂还组织学生进行了相互交流。

第四篇:《阿里山的云雾》教学案例

在自主的环境中阅读与感悟

——《阿里山的云雾》教学案例

富民县永定小学 丁建芳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真情实感,拿出充分的时间来品读,是新课程标准对中、高年级阅读课提出的要求。同时,《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小学语文第十册《阿里山的云雾》一课,是一篇阅读课文,也是一篇值得一读的文章。课文主要描写了阿里山云雾静态和动态的美,让人感觉到神奇、变幻莫测,领略到大自然的绮丽。本案例设计以语文学习为主轴,整合音乐、美术学科的教学方法,使静止的语言符号流淌出音乐的旋律、图画的意境;通过引导学生自己提问题、按自学提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配乐朗读、制作旅游小报等形式,使学生在审美化的语言环境中感悟、积累、运用语言,获得读文后的愉悦感、收获感,提高情感的价值、审美的价值,从而真正享受我们的语文教学。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姊、诡、匿、愕”四个生字。

2、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阿里山云雾景观的美,领略课文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语文实践能力。

4、品德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互助的精神。

教学流程及设计说明: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拟订目标。师:在祖国美丽的宝岛台湾,有一个著名的旅游风景区——阿里山,那是个奇景纷纭的旅游胜地。森林、云海、日出和樱花是阿里山的四大奇观。今天,咱们一起随作者华莎去台湾省游赏这四大奇观之一-一—云雾。(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评:教师优美的语言一下子扣住了学生的心弦,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目的。] 师:读了课题,大家有什么问题吗?

生1:我想知道阿里山的云雾有什么特点?

生2:我想知道阿里山的云雾到底美在哪儿?

生3:我想知道阿里山的云雾给人怎样的感觉?

师:大家提的问题非常有价值,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读书方式去读课文,可以默读,可以轻声读,也可以跟你的同桌一起读,通过反复读课文,试着解决你最感兴趣的问题。这里,老师还给你们一个自学要求,希望你们自学后在四人小组内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出示自学要求:

1、读课文,说一说没有风的时候,云雾有哪些特点;起风时,云雾又有哪些变化?

2、画出你喜欢的好词、好句,有感情地朗读,有兴趣的同学试着背诵。

3、作者对阿里山的云雾产生怎样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评:问题是思维的向导。通过学生的质疑,教师的梳理,共同整理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选择,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二、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汇报各自的学习成果。[评:小组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在小组内汇报学习成果,是对学生主体的充分尊重,是先进的学习主体观的体现。小组内讨论、交流,力求人人发言,个个参与,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

三、在班上讨论交流,汇报学习情况。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了课文,并且在小组内进行了讨论交流,下面,谁来汇报自学情况?

(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

生1:无风时,阿里山的千山万壑全都笼罩在蒙蒙胧胧的云雾中,有些地方浓雾把一切都遮蔽了;有些地方则显得影影绰绰。

生2:我觉得他说得不完整,无风时,有些地方云雾停留在山谷下面,汇成一片茫茫的海洋;有些地方云雾只漂浮在上面,挡住山峰的一半,令人产生翠峦直插云霄的感觉。这是云雾静态的美。

师:是啊!碧绿的千山万壑和朦胧的山间云雾构成了一幅多么精妙的山水画啊!美吗?(生齐答:美!)作者用他那生花的妙笔,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出示一幅云雾图)猜猜图上画的是哪一句话描写的情景?能给这幅画取个题目或题句诗吗?

生:这幅图上画的是“有些地方浓雾把一切都遮蔽了,无所谓天,无所谓树,也无所谓高山和深谷”这句话所描写的情景。我取的题目是“云天雾海”。

生2:我取的题目是“白雾茫茫”。

生3:我给这幅画题句诗“不识阿里山真面目,只缘身在阿里山中”。(教室里立刻响起掌声)

[评:优美的画面,深深吸引了学生。面对阿里山这么美的云雾,学生产生了浓厚的探索兴趣,形成了强烈的求知愿望,把自己的感情全部融入其中,并把已学过的知识运用到这篇课文中。] 师;同学们可真爱动脑筋,无风时的阿里山这么美,当山风劲吹的时候,云雾又有哪些变化呢?谁学习了这一部分?

生1:当山风劲吹的时候,原来温文沉静的云雾,似乎成了诡秘的魔术师了。

生2:云雾令原来图画般的景致变化万千,万山苍翠时隐时现、时深时浅、时远时近,给人留下莫名的惊愕与喜悦。

师:大家看过魔术师的表演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1:我觉得魔术师表演神秘莫测。

生2:我觉得魔术师的表 演千百万化、出乎预料、非常神奇。

师:是啊,阿里山的云雾就像魔术师一样给人留下了莫名的惊愕与喜悦,为什么会给人这样的感觉呢?

生1:因为阿里山的云雾太美了!太让人陶醉了!生2:因为阿里山的云雾变幻莫测、非常神奇。

生3:我觉得云雾千变万化,说来就来,说走就走,让人觉得就像在仙境中一样。师:亲眼目睹了阿里山云雾的神奇与美丽后,老师也感到了莫名的惊愕与喜悦。你也想去体验一下那份喜悦吗?让我们来读书吧!

[评:在教学中,坚持以读为主线,以语感训练为中心,使学生读懂、读活课文,从而实现了读出意思、读出内涵、读出真情的教学构思。]

四、配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老师这里给你们准备了不同风格的音乐,有舒缓的、激越的、沉重的等,请你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配上自己喜欢的音乐,有感情地朗读。

生1:配上舒缓的音乐,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生2:配上沉重的音乐,朗读第二自然段。

生3:配上激越的音乐,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同学们积极性很高,踊跃举手进行配乐朗读)

[评:通过配乐朗读,使文中静止的语言符号流淌出音乐的旋律,让学生在审美化的语言环境中学到知识,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 师:同学门朗读得真有感情。是啊,无风时,阿里山的云雾如同一位娴静的少女,给人一种静态美;起风时,云雾又如同一位诡秘的魔术师,给人一种动态美。你们想把这种美传递给更多的人吗?(生:想)让我们来做一回导游吧!任意选择你喜欢的一个内容,练说导游词,可以用上你喜欢的好词好句。

(同桌互相练说导游词)

生1: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阿里山,这里的云雾可美了,无风的时候,云雾茫茫,山很远很远,却又像近在咫尺,把山谷遮掩得若隐若现,满山谷浓雾弥漫,犹如置身于仙境之中,令人陶醉。你们觉得阿里山的云雾美吗?

生2: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今天由我带领大家游览阿里山。哦!今天正好起风了,温文沉静的云雾成了诡秘的魔术师了,它变化万千,忽而从匿藏的山谷滚滚而来,忽而又拂袖而去,给人留下了莫名的惊愕与喜悦。大家觉得像不像走进了仙境?

生3:今天,由我带领大家游览阿里山。森林、云海、日出和樱花是阿里山的四大奇观,我们今天欣赏的是阿里山的云雾。无风时,阿里山笼罩在朦朦胧胧之中,给人一种“不识阿里山真面目,只缘身在阿里山中”的感觉;当山风劲吹的时候,云雾又像一位诡秘的魔术师,变化万千,神秘莫测。大家觉得阿里山云雾能让人陶醉吗?

(许多学生争着介绍)

[评:在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导游介绍的形式再现课文内容,将课文所描写的景物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学生在积累了文中的好词好句的同时,口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五、拓展训练。

师:同学们想成为小画家吗?想成为作家、诗人吗?请选择以下几项作业中的一项来完成。

A、选择文中你喜欢的景物,画一幅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题写一首诗。B、制作一份旅游简报。

C、学习文中作者的写法,写一处自己熟悉的景物。

[评:自主型作业的设计,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选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特长,发展学生个性,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长此以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

第五篇:阿里山教案

阿里山纪行

太谷三中 庞彬

教学目标:

1、欣赏阿里山如诗如画的美景,学习本文“融情于景”的写法。

2、品味富有音乐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品析富有情韵美和音乐美的语言。

3、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一首优美的台湾歌曲在大陆广为传唱,这首歌名叫《高山青》,同学们熟悉吗?下面咱们一起来欣赏一段。

阿里山的姑娘

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正是因为这首歌,阿里山成了许多大陆人心中向往的胜地。那么这首歌描绘了一个怎样的阿里山呢?(提问)

(要素:阿里山――山青,水蓝,姑娘美丽、温柔,少年健壮、阳刚)其实,阿里山是台湾的一处“国家级”风景区,以日出、云海、铁道、森林名闻中外。在台湾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不到阿里山,不知台湾的美丽,不知台湾的伟大,不知台湾的宝藏。”

也正因为此,大陆作家吴功正在游完阿里山之后发出了“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的感慨,并写下了《阿里山纪行》一文,下面我们就欣赏欣赏他笔下的阿里山。(多媒体显示:阿里山全景)

二、介绍阿里山

阿里山位于我国台湾省嘉义县东北,是大武峦山、尖山、祝山、塔山等18座山的总称,主峰大塔山海拔2663米,东面靠近台湾最高峰玉山(高3997米)。阿里山风景区面积约有175公顷,阿里山的森林、云海和日出,誉称三大奇观。(多媒体展示森林、云海和日出的图片)

阿里山是台湾著名的天然森林公园,出产世界罕见的高级建筑木材;又由于山区气候温和,盛夏时依然清爽宜人,加上树木葱翠,是全台湾最理想的避暑胜地。

三、整体感知课文。

1、从题目“纪行”这两个字引出本文的文体:游记。作者按照时间的顺序把自己浏览阿里山的行踪交待得很清楚。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表示作者行踪的短语或者句子。阅读时让学生注意以下字词的正确读音:

堪称kān 山岚听dì 一泓..lán 谛..hóng 鱼鳖.biē

风靡.mǐ 静谧天cān 幢顶chuáng 红桧妹zǐ 莽莽.mǐ 参...guì 姊...mǎng

2、让学生找出表示作者行踪的短语或者句子。

明确:“从台北机场搭机,仅四十分钟就到了台湾的中部城市嘉义,然后改乘森林小火车进山”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运行,到了阿里山站” “从火车站到神木,尚有一段路程” “峰回路转,迂曲穿过一片林区,出现一泓水潭” “山间的曲径幽路”

“在树身之间穿行了一阵,我们终于看到了神木” 下山的路上”

3、由作者的行踪引出游记“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

四、品读课文

1、找一找:

作者在文中描写了阿里山的哪些景物?并试着给这些景点命名。(提示:可采用“形容词+景点名称”的形式给每个景点命名,即:“××的××”的形式。出示板书)

2、、欣赏美如画的阿里山风景。

让学生品读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点。谈谈读后的感受,说说喜欢的理由。

师:美的语言才能表现美的韵致,阿里山如画的风光在吴功正的笔下熠熠生辉,让我们共品语言,同赏美景吧!)

让请从文中找出几例品读,并作简要分析。

(提示:(1)、修辞美:本文运用了对偶、比喻、排比、引用等多种修辞,使文章的语言生动活泼;

(2)、节奏美:交错运用整句和散句,大量运用叠词,形成了轻松、舒展、迂回、鲜明的节奏;

(3)、拟声美:运用拟声词等。)例如:4段的比喻,6段的叠词,7段的比喻、拟人、排比

五、探究学习

作者说“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你认为神木美不美?它有哪些丰富而深邃的文化内涵?

神木:

第一:写形――高、粗、老

第二:写神――拔地参天,八面威风,雄踞山间,无可匹敌。教师小结:看完神木,我们就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说“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如果说姊妹潭、原始森林、青苔主要美在形的话,神木的美就是形神兼备了。前面一路的美景都是为神木的出场作铺垫,同时作者又说到“我也明白了,没有那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是孕育不出‘神木’这样的树中巨子的。”

由神木的创伤联想到台湾遭受有风风雨雨,神木拔地参天,八面威风,雄踞山间,无可匹敌,它仍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神木昂扬向上,生机勃勃,不折不挠,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伟大的民族虽然历经磨难,却不折不挠,昂然屹立于世界强族之林。

六、拓展练习

仿句:“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

例如:不到泰山,何以能说到了泰安?不到玉皇顶,何以能说到了泰山?

七、教师总结 在作者笔下,阿里山就如一首含蓄隽永的诗,如一杯醇香甘甜的酒,如一幅优美的画,如一首悠远的歌。我们喜爱美如画的阿里 山风光,而台湾同胞又何尝不是呢?在台湾有这样一句民谣:“一二三,到台湾,台湾有个阿里山,阿里山,有神木,明年我们回大陆!”可见台湾同胞多么想回大陆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啊!让我们不再像诗人余光中感叹“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们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让我们不再被一湾浅浅的海峡所阻隔,让我们共同期盼祖国的统一!

八、课后作业

“假如你是一名导游,准备带领游客游览风景如画的阿里山,你该怎样向游客介绍游览的行程?请就此设计一篇导游词。”

板书设计:

《阿里山纪行》

曲径青苔林区宁静森林无边潭水清澈神木巨大风光美如画

下载小学一年级语文《阿里山的云雾》教案(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一年级语文《阿里山的云雾》教案(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阿里山纪行》教案

    《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 授课人:王庄镇中曹磊 一、 教学目标 1、 领略阿里山的美丽风光,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2、 学习课文融情于景、移步换景的写法。3、 品味......

    《阿里山纪行》教案(★)

    《阿里山纪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欣赏阿里山美丽如画的风光; 2.学习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法; 3.品味文章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

    《阿里山纪行》教案

    《阿里山纪行》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阿里山美丽如画的风光 2、学习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法 3、品味文章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3、 理解作者赞扬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

    阿里山纪行教案

    阿里山纪行教案 吴功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习本文融情于景,移步换景的方法。(2)品味优美的语言,感悟其情韵和内涵。(3)欣赏阿里山的如画美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

    《阿里山纪行》教案

    资料来源: http://www.xiexiebang.com/mydoc-7352321-1.html 2011年推荐教师招聘资料专业+公共(含语数外,音体美,计算机,物化生政历地) 《阿里山纪行》教案 学习目标: 1、品味......

    阿里山纪行精品教案

    一、教学目的要求:1.反复读全文,感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2.学习游记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描写了阿里山的风光。3.理解作者赞扬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发展旅游的理念,表......

    语文《庐山的云雾》教案

    语文《庐山的云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

    语文《庐山的云雾》教案

    语文《庐山的云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