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改

时间:2019-05-12 06:54: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生物课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生物课改》。

第一篇:初中生物课改

生物的课改计划

【内容摘要】 现代教学对学生的课堂主导地位越来越重视,以往的照本宣科已经没有任何意义,课改已经喊了很多年了,但多数都是浮于表面,没有真的去领会课改的精神,通过我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对课改有以下认识:课改不是不让老师说话,让学生在课堂疯跑,无组织、无计划,相反课改是让老师在课堂上起到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正确引导学生愉快的学会知识,并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老师有更高的业务素质,和知识涵养,还要将生活中的科学知识贯穿本节课的知识中。

【关键词】 课改 学生主导 引导

要让一节课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理,我想这不光是老师的期望,也是同学们的心声,因此还像以往那样填鸭式的教育,或者是满堂灌,已经起不到一丝效果,这就迫切需要进行课堂改革,究竟如何让改革,这也一直有不同的声音,在从教的这几年中我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就这些看法进行探讨:

一、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要实际化。

这句话已经喊了很多年了,那究竟怎么样才是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呢?我认为,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不是简单的让教师不讲,我理解所谓的引导作用就是如何掌控学生,教师要有过硬的 姬双勤 业务素质,当你放手让学生去学时,能够做到有张有弛,当学生的讨论超越该节课的内容时,教师能很好地将学生的思维拉回,而不影响学生的情绪,教师的引导作用要求教师自己要有一个预设能力,而不是教师机械化的去引导,要让学生全员参与的去引导。

二、学生的主导地位体现应多样化

在现代教学中,学生的作用凸显越来越重要,教师是课堂的灵魂,学生是课堂的精髓,学生在课堂中要发挥主导作用,不是一味的让学生去漫无边际的侃侃而谈,或者说在小组合作中让学生在课堂上肆无忌惮的去玩耍,这里所说的主导作用是指,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说自己对本节课的理解或疑惑,可以小组之间交流,也可以同桌之间交流目的是要有的放矢,这样才能收到高效率,这就需要老师这根灵魂来把握。学生主导作用形式很多,可以小组合作、同桌交流、单独回答、小组和小组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师生互动等。

三、课改要与时俱进,探知奥秘

时代在进步,教育也应该前行,现在是科技时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穿插一些科技知识,任何学科都是相通的,所以我认为在现在课堂教育中可以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给学生看一些课外科技知识,或者让学生去搜集相关科技知识,这样既拓展学生的视野,也丰富本节课的内涵。让学生从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传外事的人,变成一个与现代科技紧密相连的学生,这样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才有更加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用课本上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生物教师的教学手段及形式要多样化

初中生物课中的很多知识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现象。比如形成生物体的细胞的特征及作用、最初的生物如何进化成现在多样的生物等。这些都是我们身边或周边生物体相关的趣味十足的生物学主题。关键是怎么样将这样的一节课让学生接受,并能够主观上去记忆,我认为这很重要。

比如我在讲显微镜的使用时,过程步骤很多,学生操作中容易把顺序颠倒,这时我就让学生自己想想能否把这些过程,变成一个顺口溜,学生们很好奇,就试着写,最后我和学生达成一致认同,应该这样来记忆操作过程: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细调找物像。看完低倍找高倍,九退整理镜归箱。再如我在讲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这一节时,我作总结时是这样说的淀粉消化始口腔,唾液胰肠葡萄糖。蛋白消化从胃始,胃胰肠液氨基酸。脂肪消化在小肠,胆汁乳化先帮忙,颗粒混进胰肠液,变成甘油脂肪酸。消化不吸收,胃吸水酒是少量。小肠吸收六营养,水盐维素进大肠。同学们好奇说“老师你总结的真有趣,我们也想学,这样就将枯燥无谓的记忆变得生动多了,关键是学生乐于去记忆。我就会趁热打铁让学生们自己动脑动手去变关于下一节课要讲的内容,并让学生们评出最好的。当然教学形式可以多样化,学生在汇报学习成果时可以是小品形式、故事形式、有时我会让学生自己去编一些打油诗,或是让学生自己去制作动漫故事(讲食物链与食物网)。

其实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时不可预测的,他们的潜能有时会超出你的预料,因此教师要学会放手。

五、做好每节课的反思工作 课改能否成功关键是教师的反思是否切实去做了,每一节课至少每一小节内容进行反思,有的老师只是机械的把教案上的注意事项或反思摘抄下来,这样的敷衍塞责,对于新课改的前进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我认为实效性的反思应该包括以下几点:反思一定要把学生的表现,作业情况、容易出现问题、教师授课过程中的优点、不足、学生表现好的地方和不足之处,教学手段的优劣,以及本节课的改进方案和下一节内容的安排注意事项,避免出现类似现象,我相信只要这样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去写反思,一定会让学生喜欢上生物课、爱上生物课。对于步入生物教学不久的我来说,以上仅是我个人对于如何进行初中生物新课改的一点点的看法和建议,肯定有不成熟的地方,还请诸位老师给予指正。

第二篇:初中生物课改总结

初中生物课改总结

2011-11-02 15:27

在几年的生物教学改革实践中,不断学习,我的教育观念发生新的变化。现在的改革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教师在课堂中鼓励学生探索思考,校长也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和创新。为此,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 形式多样的活动课从认识身边的生物开始,调动学习积极性。

冀教版初中《生物》第一、二章是“认识我们身边的动植物”,这是一个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的机会。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且想办法解决问题。根据我们中学的校园环境和学生情况,我做了教学安排:

认识校园内常见的动植物,了解其生活环境,学习绘制观察路线图;

通过室外观察动、植物的形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路线图的绘制及讲解,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观察校园动植物,培养学生爱自然、爱学校的情感,通过完成绘图作业培养小组内的团结协作精神。

2积极参与,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点”一节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将大脑功能的完善、心脏功能的增强演绎得淋漓尽致,如:一个小组表演3岁、7岁、13岁的孩子买酱油的情景,3岁时是给了钱就走,7岁时知道要找回多少钱,13岁时不仅知道讨价还价,而且还表现出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进行表演,积极性非常高,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学效果当然要比老师讲要好得多。类似的活动课还有很多,如在“遗传和变异”这一章节中,我们积极创造条件找来围棋子,组织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活动了解遗传规律,把抽象的转化成具体的,数据一出来,结论一目了然。

活动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种方式不仅学生们喜闻乐见,积极性特别高,提高了学习生物课的兴趣,而且通过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及多方面能力。

二 创造一切条件鼓励学生做探究性实验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实验已成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实验能力的主要方式。将探究式实验引入课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于植物吸水和失水的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入手提出问题,并通过设计实验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好办法。在这一节中,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自经历科学知识的获得过程。

(1)提出问题 列举生活中植物吸水和失水的现象,由此提出问题:植物在什么条件下吸水?什么条件下失水?

(2)大胆假设 通过比较、讨论可知:植物吸水、失水与周围溶液的浓度有关,有什么关系?做出假设:当周围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反之,细胞吸水。

(3)设计实验 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用具,同学们各抒己见,设计出繁简不一的实验,归纳如下:

第一种方法:①取两支试管分别装入等量的清水和盐水,记录液面的高度;②取等量的萝卜条分别放入上述两支试管;③放置10分钟,观察萝卜条的软硬、重量的变化及液面高低的变化。

第二种方法:①用打孔器在马铃薯上打两个洞,分别装入清水和浓盐水;②将两支套有乳胶管的移液管竖直插入马铃薯的两个洞中,使两支移液管中的液面高度在同一刻度上;③放置15分钟后观察两支移液管液面高度的变化。

第三种方法:①取两只量杯分别装入等量的清水和浓盐水;②将一片白菜帮底部纵向切成两

等份,分别放入两只量杯中;③放置10分钟后观察白菜的软硬变化。

整个设计过程中,同学们开动脑筋、调动思维、积极讨论,想出了很多办法。通过这样的实验设计,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锻炼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4)完成实验 按照预先的实验设计,小组进行实验。实验的过程中,真正锻炼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量取液体、称萝卜条的重量……各小组分工合作、密切配合,看哪个组方法巧、动作快,及时进行表扬。

(5)得出结论 各组报告实验结果,经分析讨论得出实验结果支持假设。

(6)交流表达 各组交流实验过程及心得,感受实验成功的喜悦,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在这样的探究式活动中,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科学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要求学生亲自观察、亲自设计并进行实验,亲自经历科学知识的获得过程,这对学生来说,无论是知识的体验还是能力及情感的培养,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教学手段。

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它不仅使课堂教学视听化、形声化,而且使课堂的直观性更加突出。

使用多媒体还会使教材‘活化”,生理学科的特点是细微、动态、抽象。如人体的细胞、血液的流动和尿的生成等。这些均是教学中的难点、重点,但又看不见、摸不着,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比如,讲血液循环时,过去我用“讲述版画”的形式讲授,以语言讲述为主,板画为辅,虽然也能强调重点,但缺点是既不真实,也缺乏动感。如果应用多媒体软件来显示这一生理过程,既能真实、艺术地再现心脏的结构和血液流动的动态过程也能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枯燥乏味的生命运动现象变得新颖有趣。在显示之前可设思考题,,让同学带着问题去看。如:心室收缩时,心房处于什么状态?血液为什么没有流回心房?心房收缩时心室处于什么状态?另外,教师可先出示模型,使同学对心脏的形态、大小,各部分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打开显示器,首先展示心脏剖面图。用光点把4个腔进行强化,接着就是瓣膜的强化。血管与4个腔相连,分别用红光和蓝光强化,然后就是心脏搏动和血流方向,说明心脏是动力器官,使学生进一步懂得心脏的重要性,为下节讲体育锻练对心脏的影响奠定基础。另外在显示过程中,可以根据时间放慢速度,边讲边显示。这样学生在形象化、趣味化的接受知识过程中,又得到教师适时、适度的强化,使这一难于理解的知识变得易于接受。用这种教学方式,85%的同学都能用绘图的方式画出血流的方向,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准确掌握这部分内容。

通过教学实践,运用以探究为核心的多种教学方式。我根据本校实际条件,向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探究,这种有目的、有步骤的学生主动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对生物及其相关事物进行认真的观察、记录、描述、提出问题、以各种信息渠道寻找相关信息、作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收集资料、作出解释、并与他人协作和交流。使他们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科学的特点,获取知识和能力,形成科学态度。我运用讲授与演示、模型制作、小组讨论、角色游戏、多媒体演示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有效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改变了过去的接受式被动学习方式,倡导以探究为核心的主动学习方式。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充分利用实验室及实验设备、社区、生物教学软件、互联网等课程资源,按照科学探究的过程进行主动探究学习,培养观察、小组讨论交流、实验操作、研究计算、解剖、验证等基本技能,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第三篇:初中生物课改心得

初中生物课改心得

西夏二中生物课胡秋分近段时间,我校组织了教学新课改的推行,自己感触很深。下面我就谈谈我在践行新课改后的生物课堂变化吧。 首先生物课堂提问已经主动化,学生学习方式开始探究化。本次课改的一个主要突破口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被动、机械、僵化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如何实现这一转变,关键是课堂是否能真正交给学生,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统治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如我们在学习到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外界因素时,学生要问什么不用举手,有问题就提:老师,我认为种子的萌发不需要阳光,因为我见过家人在种小麦、玉米、黄豆等种子时,都是把种子埋入土壤里,种子见不到阳光,都能萌发出来。另外我还认为种子萌发需要阳光,因为我们家种胡萝卜种子时,是把种子撒在土壤的表面,用脚一步挨一步地踩即可,并没有埋入土壤内,种子照样萌发。这时另一名学生紧接着反驳。就这样需要探究的问题在学生的疑问中产生了。当进行到植物的茎是由胚的哪一部分发育来时,学生说道:我认为植物的茎是由胚轴发育来的。有学生说:不对,植物的茎和叶是由胚芽发育来的。则另有学生说出个人的观点进行有效反驳。经过学生的讨论分析,最后我拿出了正在萌芽的花生种子解决了有争议的问题。课改后,在课堂上象上述这种针锋相对的提问情况经常出现,随着问题的提出,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到焦点上来了,老师趁机发动全体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就这样开始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在激烈的争论分析中,既解决了问题,又学到了知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搜集实验材料,学生群体化参与,学生实验活动落实到实处。以前的传统的生物教学中,一个学期下来只安排了少数几个实验,而且也不能全部都做,因为老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准备实验。实行课改后,实验要求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能力,不光重视实验的结果,更要重视实验的过程,这样,老师的手脚一下子就放开了,实验材料、用具等发动学生自己准备,学生准备的过程就是学习思考的过程,分析辨别的过程。如:植物的开花一节,学生从田野、路边、校园中采集到的花朵,汇集在课堂上,极大的丰富了课程资源,各小组之间分工合作,互相观察、解剖,做到资源共享。各种花的形态结构、颜色、气味等学生直观形象生动的掌握了,比老师用语言描述学生静坐听讲效果要好的多,类似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如:学生搜集鼠妇、蚯蚓等,不再一一列举。这种实验方式,注重了实验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整个实验活动过程中学会了分工合作,主动参与,学会了观察分析,老师的负担减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增强了。其次课堂教学更实际化,解决问题也更现实化。传统教学往往只重视知识的获得,而对于知识的获得过程和获得知识后的应用重视不够,因此造成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学习状况,学到的知识是死知识,不能付诸于实践。这也是本次课改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现在的课堂无论是学生提出问题,还是老师和学生合作学习,都离不开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实际中体会到生物知识的重要性。如:在播种种子之前为什么要浇地、翻地?为什么每个品种都有它固定的播种季节?为什么在小麦的扬花期遇到阴雨天会减产?为什么在小麦即将成熟时下一场雨也会造成减产?贮藏粮食时,为什么要晒干?为什么新疆的哈蜜瓜格外甜等等问题,学生平时经常遇到的困惑问题,在课堂上经过讨论、争论、老师帮助解决了,学生的那种成就感、甜蜜感溢于言表。再次课堂教学更加情感化,情景交融后认识更易升华。以前硬性的说教批评教育往往引起逆反心理,效果事倍功半。课改后的新课堂要求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例如:在讲保护环境的内容时,从我们身边的环境说起,每个人生活都离不开环境,每种生物生活都离不开环境,整个宇宙只有我们地球有生命存在,在有限的资源里,为了我们人类自己,难道我们还不该保护地球、保护环境吗? 看看我们身边污染的河流,池塘中死去的鱼类,看看我们人类由于重金属污染出生的畸形儿,看看我们乱砍乱伐树木造成的恶果;许多以前常见的飞禽走兽很少再见或再也不能见到;山洪暴发,洪水泛滥;厄尔尼诺现象频频出现,臭氧层出现空洞,冰川融化等等,这都是由于我们人类无知造成的。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吧:实验用过的小动物要及时放回大自然,路边的一草一木不要随意践踏,要注意保护我们身边的庄稼和树木,它们都凝聚着农民伯伯的辛勤汗水,它们都在保护着大自然等等。这些学生都能够亲眼看到,体会到的东西都包含着很深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做中体会到整个自然界中人与人,人与动物、植物,动物与植物之间的情感,从而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还有课堂教学更好评价化,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更高。传统教学只注重期末考试、升学考试这些终结性评价,忽视了过程性评价,这样造成学生轻视学习过程,只重视学习结果,学习的主动性和合作性差,课改后的评价落实到每节课上,无论学生的提问,回答问题,搜集资料,做实验的过程等,通过各种形式记录下来,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把课上课下的每一节环节都做的很认真、很投入,从而强化了学习过程,间接影响了学习结果,使学生的各种技能和能力得到广泛培养和提高。 最后我想说新的生物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课堂使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成为引导者、参与者、顾问,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信任每一位学生,赏识每一位学生,尤其要以一颗真挚的爱心,去接近那些后进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原有的指令性、权威性、专断性的师生关系被打破,师生双方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真诚合作,师生之间形成平等合作、民主对话的新型民主关系。课堂学习中,教师将从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与指导者。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开展教育研究,提高合作能力,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这对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十分必要的。新课改后的课堂变化还有许多方面,包括老师的教学方式的变化,教学环境的变化,教材的变化等等,学生学习能力和其它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学生正在由书呆子型的学习方式转向主动、活泼、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总之,通过这次的改革,自己的收获很大,教学理念发生的改变,自己将逐渐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以适应新形式下的教学工作,来更多的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第四篇:初中生物课改对策

初中生物课改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随着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的引入,我县新课程改革正在紧锣密鼓之中。伴随着课改实践,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都相继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为例,目前已基本形成开放、灵活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但也勿须讳言,可喜的现象背后,也暴露出许多的新问题。探讨和解决这些新问题,既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也是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课堂失控现象

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教材增设了许多课内课外活动内容,仅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就有活动内容 66 个(观察与思考 9 个、实验 8 个、技能训练 8 个、资料分析 7 个、探究 6、进一步探究 5 个等),《七年级生物》下册就有活动内容53个,《八年级生物》上下册活动内容分别是41个、28个。要使每一个活动顺利开展并达到要求,首先要有融洽的课堂氛围作保障,有和谐的师生互动作基础,学生只有在宽松、平等、自由、活泼的课堂氛围里,才能独立地探索,大胆地各抒己见,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形成自己的见解。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许多老师在课堂中只讲学生的解放而对学生行为规范不作要求,只讲自由、轻松,而不求必

要的纪律约束,导致课堂中经常出现场面热热闹闹而纪律松松散散的现象,甚至有的课堂经常处于失控状态,尤其学生人数较多的班级此现象更加突出。成绩较差或反应迟钝的学生不能即时参与其中,一堂课下来,收效甚微,甚至于什么都没有学到,导致这部份学生学习越来越差。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个探究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内容时,有的学生错误地认为宽松就是无拘无束,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导致以“游戏、玩耍”的心态进入课堂,面对活生生的实验材料“鼠妇”,故意发出尖叫声、打闹声,课桌椅拖动声,致使课堂一片混乱,无论教师怎么喊也无济于事,探究的效果不言而喻。由此看来教师对课堂的掌控及学生组织纪律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

2、方式单一现象

新课程强调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自主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因此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不管客观的学习内容是什么,都千篇一律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进行所谓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并人为增加课堂的活动量,让学生“动”起来,认为这就是新型的教学方法,是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但透过现象看本质,实际情况是:一些课堂气氛看似热热闹闹,事实上有的学生在讨论,有的学生在聊天,有的学生在玩耍,有的学生无动于衷;一些课堂气氛非常沉闷,讨论时只有部分学生在参与;有些课堂学生讨论激烈刚好进入高潮,就被老师叫停了,之后由

老师详细讲解探究步骤、方法、心得及探究结果等;有些课堂老师是长时间的等待,过分放任学生,无果而终;有些课堂分组分享交流时,通常只有几个学习好的学生参与,或学生回答的问题远远偏离答案,同时总有一部分学生不善于倾听或不尊重别人的发言,致使分享达不到预期效果。从以上可以看出,一些盲目的、不适合的分组讨论,既不能实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愿望,反而降低了教学的效能,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挥,助长了一些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

因此,我认为有些模式还是不照搬、照抄的好,还是要讲教无定法,提倡因材施教,与时俱进。

3、角色错位现象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逐渐被“主体性教学”模式所取代。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为突出学生主体性地位,认为把教学舞台全部交给学生,自己不自觉地由教学的“中心”走向教学“边缘”,甚至退出教学舞台当“观众”,使课堂教学成了满堂的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的过程,使课堂变成了学生的“群言堂”、“乱言堂”,教师却成了旁观者和没有明确指向的组织者。从而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正常发挥,师生“角色”严重错位。

前段时间,我听过某教师的一堂探究课,探究的是“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他先用 3 分钟左右的时间复习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的结构,然后利用生活中吃水果的感觉,引导学生推测出水果所含的物质,接着就要求学生利用所提供的材料,分组实验,自行探究“组成细胞的物质到底是什么?”学生的整个实验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自主地、盲目地、无序地进行着,直至下课,老师还没有给予点评。我不知道这种教师“甩手式”、学生“放羊式”的自主探究活动有何意义?当然,我们也不可否定,有些教师仍然无法摆脱旧的教育思想,陈旧的教学方法,不愿放弃“主体地位”,不愿走下三尺讲台做“特殊听众”,导致过多占用学生的自主活动时间。总的来说,穿新鞋走老路情况比较严重。

如何解决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出现的这些新问题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要在课堂组织上下功夫。课堂教学组织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能力、技巧,要组织好教学,教师必须关注每一个学生,运用一定的组织艺术和能力、技巧,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力,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面临班级多(六至八个班),学生数多的情况下(面对每个班五十多人的班级),更应该加强课堂教学组织工作,秩序井然的课堂,是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保证。为此,课改中,可采取老师与学生共同制定一些相应的课堂纪律、学习规则,并进行必要的训练,让外在的规则内化为学生内在的规则,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效果,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行为取向,学会自我调控,自我管理。如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制代用品和探究材料,这样可以消除外在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节省教学时间,教师易

掌控课堂,还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让每一个学生在咀嚼馒头的过程中,通过味觉感受馒头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发生的变化,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

二要在学习方法上改进。实施课改中,不必急于组织教学或开展活动,活动之前应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组织纪律、行为规范、集体感、荣誉感、成功感以及课改理念、学习方法等教育,让学生尽快树立良好的行为准则和新型的学习理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获取知识的手段比教给学生知识还要重要,掌握学习方法可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课堂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研究讨论,养成与他人合作,尊重他人的意见。为此教学中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采取多种形式,创造研究讨论氛围,倡导合作学习,在一定范围内讨论,辩论,培养探究合作精神。在初中生物学教材中有许多探究的实例:如 “人的瞳孔大小的变化”、“测定反应速度”、“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等。当然,除了探究式教学法外,还有其他教学方法:如例证法、类比法、角色扮演法等。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能够做的探究活动,放手让他们去做。比如“探究影响鼠妇生物的环境因素”,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制代用品,这样可以消除实验的神秘感,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并使他们逐步形成了环保和节约的意识。

三要在分工协作上着力。学生之间往往存在明显的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等差异,在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生物水平等基础上,按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等能力差异的不同原则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同时明确组员之间的分工,确定好每个小组的组长、中心发言人、记录员和监督员、操作员、设计员等(定期更换角色,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有利于不同学生的相互了解,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必要时可提前培养小组长,提高小组长的组织、协调、分工等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例如:在无性生殖的应用的一节中,我们就可以把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分成几组,结合学校的环境条件,一部分到学校的绿化带内对木本植物进行嫁接,可以选用枝或芽,并计算成活率。一部分去探究扦插,用自己喜欢的花卉进行,也计算成活率。并记录自己的实验过程。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可采用组与组评比,组内人与人评比。评比的条件由学生自己制定,教师指导,评出一,二,三等奖。又如在讲述家蚕一节我根据学校的特点,让学生分组捕获蝴蝶或各种蛾类进行观察,分组时可多可少,也可一人为一组或多人为一组,记录观察到的特征和现象,及捕获的过程,尤其在捕蝴蝶的活动中,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对所捕获的标本观察的非常细致,并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兴趣达到了高峰,在捕获的过程中对观察细致的同学给予表扬,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抓住时机,利用日常生活或活动中所见到的生物现象随时随地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在校园的锄草活动中,可提出与植物有关的一些问题,什么是平行脉,网状脉,直根系,须根系,植物根,茎,叶的特点等

等。边活动,边观察,边讲述,边提出问题。这样,会收到在课堂无法收到的效果。在生物学的教学中,最常采用的是探究式教学法。学生对事物有天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愿望,学习的进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自然倾向的激发,因此采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将学生从单纯地接受式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将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按照这种师生组合,教师的主要责任是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探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要在讨论过程中引导。这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其中有三个重点必须好好把握:

1、找准讨论的“切入点”。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开展“分组讨论”时,教师能否找准问题的“切入点”,将直接影响着“讨论”学习的质量和效果。教师应在对学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尽量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热点、疑点等内容中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使学生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去进行相互交流,在讨论交流中获取知识。例如,在学习“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时,我让来自农村的学生联系实际谈谈农业上采取那些措施来充分利用光照、提高产量?讨论的“切入点”就是大小相同的一亩地种植玉米,王家栽种均匀,玉米植株通风好、光照充分,产量高;而刘

家栽种不均匀,玉米植株通不风好、光照不充分,产量低。要想让农作物茁壮成长,就必须让农作物的叶片充分接受光照。如果种植过稀,农作物单位面积上的光照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造成浪费;如果种植过密,植株叶片互相遮挡,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产量。因此,种植农作物时,既不能过稀,也不能过密,引出合理密植。然后水到渠成的拓展和延伸学生知识面,又巧妙的引导学生认识农作物之间的套种问题。

2、讲究提问的艺术性。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时,应注意提问题的方式方法,提出的问题要具体明确,问题宜小不宜大,做到先易后难,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进行探讨;同时还要巧妙设计问题情境,使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增加学生对问题的亲切感,可有效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活跃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学习“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时,可先列举班上某一同学的一天饮食情况,分析其合理性,然后提问:你最敬重的长辈是谁?你能为他(她)设计一份合理的午餐吗?如果能,怎么设计更合理?接着提问你到商店买食品,你最关心食品的什么?通过分析让学生认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再次,是制定具体的讨论细则。讨论前,教师要宣布本次讨论的具体要求和细则,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为此,纪律要求方面,要让学生明白自由、民主、和谐、协作的课堂氛围是需要一定纪律来约束的,只有纪律约束才能使课堂安全、有序;时间要求方面,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制定合理的活动时间,既要给足时间,又不能白白浪费时间;小组成员的分工要求方面,每次活动一

开始,小组内部必须明确组员分工,责任到人,做到自主中合作,合作中自主;结果呈现方式要求方面,教师在提出问题时,要让学生明确完成任务的具体目标以及结果的具体呈现方式,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3、教师的“角色”定位要正确。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发展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首先,教师要处理好“平等交往”的师生关系,即教师要主动转换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多与学生交流,多欣赏、多表扬、多激励、多肯定学生,特别要多关心和照顾“弱势群体”,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创造各自的发展机会,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在原基础上的最好的发展。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和主体地位真正的得到弘扬和发展。在组织学生活动时,教师要尽可能地深入到学生中参与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多帮助和指导基础薄弱的学生,还可从中发现特长和生物特色“人才”,同时增进师生感情。其次,教师也要履行好“平等中的主导者”职能,既要坚决改变过去那种“唯我独尊”“独霸课堂”、的陋习,又要反对过分放任学生,谈“讲”色变。我们应从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好好研究“讲”,正确把握“讲”的作用,实实在在地构建崭新的课改课堂,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耐心点拨,精心点评,学生自主探究,教师适时引导,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实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激励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

总之,课程改革实践中出现一些新问题,是正常的。只要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正确对待并认真研究课程改革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勇于探索和大胆尝试,善于反思并认真解决,新课程改革一定可以在不断完善中持续发展,教育教学质量也会在课改中不断得以提高。

第五篇:浅谈生物课改

浅谈生物课改

我叫王谦卑,从教15年,接触课改2年,教生物15年,在全镇统考中,成绩还算比较好。以前,我们总是说:失败乃成功之母。这确实激励了很多人。对于初中生来说,崛起的很少。只有当他尝到成功的喜悦时,他才会更加投入。我对同学们的要求比较高,第一次考试50,下一次60,再下一次70,不断品尝成功的喜悦,不断取得更大的成功。所以,成功是成功之母。

我以前教4个班的生物,现在教2个班的生物还有九年级班主任,一班数学。说实话,除了上课,我不可能再在课后花时间去补课。为了提高效率,我是这样做的:

一、激发学习兴趣

上课之前,我要求同学们喊口号:“生物大舞台,大家一起来。”这样一上课,学生就会觉得是生物课了,要收心了,状态要调整了。

当学生确实比较疲倦或者无趣的时候,讲动物教给我们的故事。比如说:我们经常在石头缝里,或什么狭小的地方看到蛇皮。这是什么现象?蜕皮现象。为什么要蜕皮?因为蛇的表皮是一层角质层,角质层是不会随蛇的生长而长大,但蛇的真皮是不断在增长的,这层角质层就限制了真皮的生长,所以蛇不得不想方设法把旧皮脱掉。蜕皮很痛,但要成长必须承受这种疼痛。所以,我们要成长也需要承受这种疼痛。

二、创建和谐课堂

在学校3+4课堂模式下,坚持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我的课堂,我做主。”我想要什么样的课堂,在上课之前提出要求,在上课的时候,用评价机制不断规范。一个行为重复很多次,可以形成一种习惯。当一切成为习惯的时候,老师就可以遥控了。

我喜欢笑,这也许是比较有亲和力的表现。与此同时,我尊重学生。“把学生当成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把学生当成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天堂和地狱就在你的一念之间。

我的课堂肯定有“讨论交流”的环节,学生有真讨论,有假讨论。我总是说: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在短时间内弄清楚这些题目的。被人信任,学生自然比较认真。事实上,总有学生做不到。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只能包容。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快乐。一节课下来,总是有所收获的。日积月累,自然水到渠成。

三、提高生物素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我的课前准备就是精心编写一张导学案。那上面至少有我认为必须弄清楚的知识点。以此为纲,指导学习。

展示时,小老师不仅要讲出答案,还必须阐述理由。“之所以„„是因为”是展示的一般格式。长此以往,学生的展示能力不断增强,学习成绩稳步上升。所以在去年的全镇统考中获得了第2名的好成绩。

四、要学好生物,就必须走进生活,置身于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去了解,去体验,去感受。要牢记两点:

五、首先,学会观察,善于发现。要明确观察的对象、目的、方法和步骤,全面、细致耐心地进行观察,有时还必须如实纪录。需要观察的有动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各种实验现象等等。观察时还要多提问、多思考、用心去领悟,才能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特殊到一般,深入认识。通过关注生物的生存状况,进而关注我们的生活环境,形成珍爱生命、珍爱生活的观念,情感得到升华

六、其次,学会整理。即对多方获取的生物知识进行浓缩、加工,使其成为自己知识体系的组成部分。此过程包括分析、比较、总结、归类等环节。许多学生对生物的认识较为肤浅和片面,因为他们往往只停留在表面现象上,没有去深入了解分析,掌握其本质、必然性、内在规律、因果关系等,造成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于一些不易区分的知识,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DNA复制与转录和翻译、血液的体循环与肺循环等,必须进行比较,找出异同及联系,否则易发生混淆。更为重要的是,直至目前的课程编排和教学模式,都决定了学生只能被动地去学习人为划分好的各部分知识,虽然生物知识有其独立性,学习过程要循序渐进,但学生如不能对学到的零散知识进行有效的梳理、归类,就难以形成扎实、完整、严密的知识体系。因此,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努力从多角度去发掘相关知识的联系,并以此为线索,对学到的新旧知识和经验进行整合与更新,构建横向和纵向的知识网络,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生物科学观。此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二、生物学知识要用于生活 知识要得到应用,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体现其意义。生物知识更是如此。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生物知识,大到国民经济,小到个人健康,都与生物知识密不可分。

三、作为中学生就应该好好学习好生物,学好生物学知识是个人成长和国家建设的需要。生物与生活联系密切,要学好生物知识,就要从生活中学,应用于生活。二者相辅相成,知识要运用于实践,实践要有知识基础。

王谦卑

2015.01.11

下载初中生物课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生物课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物课改.doc

    生物课改初探 摘要:作为高中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很强学科。在积极推进新课改的当下,我们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

    初中生物课改成效(5篇)

    生物课改成效 【摘 要】作为生物课教师,真切地体会到了新教材带给自己的全新感受。课改更新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课改促进了多媒体课件教学的进程;课改加大了......

    初中生物课改经验之我见

    初中生物课改经验之我见摘 要:随着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实验稿变成正式稿之后,初中的生物教材又有了新的变化,作为首批进入课改的中学生物教师,经历了教材和教学内容的变化,感受着......

    初中生物课改前后的心得体会

    初中生物课改前后的心得体会 梁海波 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生物是最有前景的科学领域之一,因此我国的中学生物课改也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回顾过去,初中生物课改在我国推行已经近......

    生物课改实践初探

    [2009年全省教研工作联席会暨教育学会学术年会论文] 生物课改实践初探 生物课改实践初探 摘 要 生物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如何提高则是落实到教学中的......

    生物课改心得体会

    生物课改心得 第一次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我觉得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它恰似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首先,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学过程突出......

    初中生物课教学计划

    初中生物课教学计划1 本学期本人担任初一年1-3班的《生物学》教学,现就本校实际情况作如下计划:一、指导思想:通过课堂教学和各种活动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

    生物课改实践体会(★)

    生物课改实践体会 泗湖山镇中学 曾国营 实施课改已有两年,反思两年的课改工作有以下四点体会: 一.注重研究、善于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课程怎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