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时间:2019-05-12 06:21: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职业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职业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一篇:浅谈职业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浅谈职业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根据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和职业院校学生职业岗位就业之需,我国的职业院校英语教学应关注社会需求、紧跟市场、紧贴学生实际、围绕行业和企业对英语技能方面的要求,大力开展行业英语教学。行业英语教学将英语学习与行业或专业课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教学内容界定在行业范围内,使学生真正达到学以致用或学有所用的目的。显然,行业英语教学在培养职校学生职业素养,提高职业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行业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则是保障行业英语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

一、行业英语教师的专业现状

有一项针对西部地区职业院校专业英语教师的问卷调查显示,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明显滞后。职校行业英语教师高学历人数比例偏低,学历结构不合理;高级职称比例较低,教龄不长,大多数的教师教龄不超过10年,处于专业发展的胜任期,而专业发展的精熟期和创造期人数比例仅为三分之一左右。调研表明,行业英语教师队伍比较年轻,在专业发展上有很大的空间,但缺少专业引领者和带头人。在行业英语教师中,约80%的人既没有相关的行业经历,也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行业英语教学培训。行业英语教师明显存在结构失衡的问题。

而且,由于行业知识不熟悉,导致教师在授课时专业术语表达不准确甚至错误。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一半的教师仍用翻译法教学,注重词汇和句子的讲解和翻译,没有体现职教行业英语的特点,不能真正适应现代职校英语教学的要求。从科研情况看,职教行业英语教师的科研基本处于起步阶段,英语教师的科研状况低下。

二、行业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制约行业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诸如教师的专业发展缺乏规划,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条件差,教师进修机会少和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教师内在动力不足和教学任务量大等。职校行业英语开设比例较低,课时又少,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加上行业英语教师自身的不足及行业英语教学对教师在专业和语言方面的双重要求,导致备课量大,费时费力,不如只上基础英语课有成就感。许多行业英语教师还兼有基础英语课程,所以他们的专业发展规划可能还局限于基础英语教学。知识结构以及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与专业发展缺乏规划等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制约行业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学条件、学校重视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行业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行业英语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力争创设或模拟学生未来职业环境,在此情景中学习、模仿、应用语言,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但受教学条件的限制,许多情境无法创设,“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也就无从谈起。教学条件的改善又取决于学校的重视程度。许多学校声称很重视行业英语,也认为行业英语很有必要开设,但在课程设置方面却基本停留在应景了事的层次,部分院校声称行业英语开设的比例很低是因为师资力量不足,但在师资培养方面却很少出台有力度的政策,教师进修机会很少,这也极大地挫伤了基础英语教师向行业英语教师转变的积极性。

三、提升专业英语教师专业水平的思考

1.规范课程设置,出台激励政策,创造有利环境

职业院校要从学院长远发展着眼,高度重视行业英语教学极其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应就行业英语的课程性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内容选择、教师的选拔与聘任、“双师型”教师的审批与待遇等方面出台激励政策,为行业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制度保障,使行业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科学、系统、规范操作,限制随意性。

职业院校应建立相应的机制,比如要求行业英语教师和专业课教师互相听课评课,注意不同学科教师的合作,加强学科的整合;鼓励行业英语教师到相关企业实习,让教师的行业英语水平经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提高;行业英语教师参加校本研究和培训、参加专业实践、实训等活动也应记入一定的教学工作量。这样一方面让已从事行业英语的教师感到学校的重视和关怀,使他们在工作中不产生被边缘化的感觉,调动其教学科研的热情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吸引有意愿从事行业英语教学的专业教师和基础英语教师向行业英语教学方向转变,鼓励他们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参与行业企业实践,努力向“双师型”行业英语教师靠拢,从而解决行业英语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

2.增强自我发展意识,明确发展目标,制订发展规划

自我发展意识和发展需要是保证教师不断自觉地促进自我专业成长的内在主观动力。教师有了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才会自觉地采取相应的促进自我发展的手段和措施,从而不断超越自我,提升自我价值,获得专业满足感,逐步奔向自己的人生目标。

行业英语教师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再结合学校和学生的需要,对自身的专业发展明确定位,制订符合自身情况的专业发展规划,探索有利于自身发展的途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主要包括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专业发展方向、实现这些目标时的有利条件、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障碍、实现目标的实施方案等等,只有对这一切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向既定目标努力。

3.立足校本研修,合作学习交流,实现一体化发展

在专业发展途径的选择上,很多行业英语教师首选进修培训,但我们应该更倾向于立足教学实际的校本研修。行业英语教师教学工作量大,如果一部分教师进修培训,势必加重另一部分教师的工作量。况且,针对性很强的短期培训是很少的,所以,行业英语教师在不脱离教学岗位的基础上,在校内和英语基础好的专业课教师自愿结对,合作交流,开展校本研修,共同提高,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策略和途径。在向“双师型”教师发展的过程中,行业英语教师可以到校办工厂、联办企业或有联系的实习企业挂职锻炼,了解行业特点和工作环境,为创设或模拟真实的工作情境打下良好的基础。

行业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集体性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仅是教师的发展问题,也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学生的发展和就业。行业英语教师要意识到这种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途径。职业院校要重视行业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积极培养和造就一支专业素质强、业务水平高、结构合理的“双师型”行业英语教师队伍,真正有效地提高行业英语教学质量,满足职业教育的需要。

第二篇:职业院校的专业发展

一、专业概说

职业教育领域,办职业院校主要是办专业。专业办得好,学校就办得好。专业建设包括三个环节:专业设置、专业发展、专业调整。“专业发展”环节特别重要。这个环节工作质量好与差,不仅直接影响专业培养质量和学校办学质量,而且严重影响“专业调整”环节对专业调整工作的时间、调整的范围、调整的程度。为此,职业院校应当特别重视专业建设中专业发展环节的工作。

二、职业院校专业发展环节建议抓好的18个“一” 1.坚持一个与市场需求或政府扶持产业对接的专业方向(1)专业师资水平与市场需求或政府扶持产业需求基本对接;(2)专业培养内容与市场或政府扶持产业技术要求对接。(3)专业培养质量与市场或政府扶持产业人才质量要求对接。2.建立一个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的基本制度(1)坚持校企合作的原则:自愿合作,互利共进;

(2)明确校企合作的主体:系部全体人员、专业对口企业、全系学生;(3)把握校企合作的层次:浅层、中层、深层;

(4)创造校企合作的资格条件:师资条件、技术条件、设备条件;

(5)选择校企合作的对象:能安排岗位,让学生顶岗实习;能安排岗位,让学生就业;有条件且愿意与学校合作培养学生。

(6)界定校企合作的阶段:取得合作资格阶段;开展局部合作阶段;实施全程合作培养阶段。

(7)扩大校企合作的范围:学制教育的校企合作;职业培训的校企合作;技能鉴定的校企合作;技能竞赛的校企合作。(8)落实“两个应该”要求。即本系所有专业应该校企双方共同设办;所有班级学生应该在校企合作中实现有效学习;(9)落实“三个对接”要求。即每个专业的设置与当地产业发展对接、每门专业课程内容与对应的职业标准对接、每位专业教师的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

(10)落实“八个共同”要求。即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专业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教材、共同组建师资队伍、共同开展教学、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实施学生教育、共同促进毕业生就业、共同评价培养质量。

3.探索一个技能专项、体能专项双合格的制度

(1)技能专项。按职业标准和市场需求,结合学校条件,组织开展技能培养和相关知识的学习。应达标准:合作企业评价后认可;

(2)体能专项。要求每位学生在校期间学会一项受益终生的文体类项目。应达标准:学校评价后认可; 4.实施一个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1)落实“两个所有”要求:所有专业均开展校企合作;所有新开班均为多企合作班或单企合作班。班级名称可叫订单班、冠名班或定向班;

(2)明确学生的两种身份:学校学生、企业准员工;

(3)落实“八个共同”:共同制定专业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教材;共同组建师资队伍;共同开展教学;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实施学生教育;共同促进毕业生就业;共同评价培养质量。

5.实施一个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企业新型学徒培养模式。

(1)明确学生的两种身份:企业员工、学校学员;(2)执行新型学徒班的实施流程:

流程1:企业与学徒签订劳动合同或培养协议; 流程2:企业与学校签订学徒培养合作协议; 流程3:企校双方落实招工即招生计划; 流程4:企校共同搭建育人平台:产教中心; 流程5:企校共同制定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 流程6:企校共同确定教学内容:重建学习载体; 流程7:企校共同构建管理模式:变革组织模式; 流程8:企校共同组建教学团队:整合人力资源; 流程9:企校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实行产教一体;

流程10:企校共同开展考核评价:实施目标考核与发展性评价; 流程11:结业出师。

(3)落实新型学徒班的培养模式要求 学生与员工合一,实现上学如上班 课室与车间合一,实现上课如上岗 教师与师傅合一,实现带课如带徒(4)落实学徒班的课程内容要求 学习目标与岗位能力对接,实现知行合一 学习过程与工作流程对接,实现工学一体 学习载体与生产项目对接,实现产教融合(5)落实学徒班的工学考核要求 上班下班打卡考勤;工作内容每天填写; 工作质量每周小结;工作表现导师评价; 工作成效主管考核;合作意识班组互评; 学徒工资成绩决定;结业出师论文答辩。

6.坚持一个专业课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的教学常态。

(1)认识“对接教学”的概念。“对接教学”指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的专业课教学状态。

(2)明确“对接教学”的依据。国务院文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4〕19号的“五个对接”: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3)把握“对接教学”内容的来源。教学内容来自企业实践专家群体的集体协商。(4)创造“对接教学”必备的条件。师资、场地、设施设备等教学条件由学校、系部提供。(5)制定并实施“对接教学”的制度。学校、系部应制定并实行对接教学制度。

(6)实施“对接教学”的督导。学校、系部应制定并实行对接教学的督导制度,包括对接教学的听课表。7.拥有一个以上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强的专业带头人。

(1)专业能力强的要求:本专业教师民主测评公认其专业能力强。(2)管理能力强的要求:本专业教师民主测评公认其管理能力强。8.办好一个以上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或校(系)办企业。(1)学校提供相关政策和条件。

(2)设办生产型与教学型相统一,设施先进、环境优良的实训基地(首钢技师学院)。(3)设办生产型与教学型相统一,设施先进、环境优良的系办企业。9.建设一支由企业高技能人才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

(1)学校、系部制定并实行企业高技能人才兼职教师的激励政策(2)从企业实践专家中选择兼职技师。(3)对兼职教师教学技能进行指导。

(4)有计划地安排新教师按照要求听课,重点学习兼职教师专业能力展示过程和专业能力传授方式。(5)采取多元评价的方式阶段性评价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10.建设一个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

(1)抢专业对口的、当地在岗的或退休的技能大师。(2)与企业合作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

(3)技能大师工作室之下可以分设若干工作室,如第一工作室、第二工作室、第三工作室…… 每个工作室的主持人由技能大师推荐的高徒担任。(4)一个专业可以设多个技能大师工作室。

(5)技能大师工作室人员结构:技能大师、核心成员、见习成员三类人员组成。其中,核心成员由企业实践专家和学校专业顶尖教师组成;见习成员为学校的新教师。

(6)核心成员、见习成员实行阶段性动态调整制度。(7)技能大师和核心成员实行带徒制度。

(8)技能大师和核心成员每年至少完成一项专业技术研究任务。

(9)工作室任务:大师技艺传承、后续人才培养、技能人才交流、高技能人才培养、教学课题研究、校企合作技能培训、技术难题攻关。其中,高技能人才培养方式有两种:学制培养、职业培训。

11.使用一种教学过程对接工作过程的教材、学材。

(1)把握专业课教材或学材的最高标准:体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

(2)坚持专业课教材编写的人员构成:企业实践专家为主,专业教师为辅。

(3)明确专业课教材形式的排序:工作页、校本教材、学材。

(4)明确专业课教材的生存方式:据市场需求阶段性修改。

12.执行一套有效调动企业、教师、学生三者积极性的管理制度。根据学校相关政策,制定、实施系部校企合作促进制度。根据学校相关政策,制度、实施系部教师工作促进制度。根据学校相关政策,制定、实施系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制度。13.建设一个以上以技能研修为特色的学生社团。(1)建立XX专业技能研修社团。(2)推选技能高手担任负责人。

(3)学校预算专门资金,按月为负责人发放工资。

(4)建立并实施技能社团综合素质训练制度。重视对社团成员的体能、心理素质训练。

(5)创造条件,把技能社团建成选拔各级技能竞赛选手的基地,开展有计划的训练,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6)创造条件,把技能社团建成技能研修的基地,让每位成员每年参加一项技能研修项目,培养名副其实的高技能人才。14.拥有一批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的企业。

每个班级都需拥有一批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的企业。

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的企业的数量以每个毕业生有3个就业岗位选择为标准,根据班级人数实际,由系部统一规定。每位教师都有参与校企合作的责任。每位教师都要与合作企业交朋友。

每位教师都有开发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的企业的任务。15.每年拥有一批省级以上科研成果。

(1)学校、系部创造条件、制定激励政策鼓励教师开展教科研。(2)系部制定并实施教师教科研促进办法。

(3)重点要求教师把教科研与专业建设、系部管理相结合。16.每年配合组织一次技能节活动。

(1)制定并实施系部技能节制度,实践中不断完善。(2)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组织系部技能节。(3)采取校际同台竞赛的方式提高技能节质量。17.每年配合开展一次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活动。(1)学校招生就业处组织,系部配合。(2)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的平台是毕业班班主任负责开设的全班同学的微信群或QQ群。

(3)每年一次调查本班同学的相关信息:工作单位、专业对口、就业稳定、职务晋升、工资收入、能力提升要求等。(4)需要学校帮助其能力提升的,由班主任负责联系学校职业培训部门,负责帮助毕业生报名等事宜。18.每年开展一次校企共同参与的专业动态调整。(1)掌握专业动态调整的类型:主动调整;被动调整。

(2)主动调整的办法:一年三会:年初布置会、年中调研会、年末总结会。(3)被动调整的方法:根据预警报告和学校安排,制定专门方案实施。

三、两点建议

(一)不可能全部照搬,但应该有所借鉴。上述18个“一”既集中了国内一些先进院校多年改革创新成果,也包含本人多年工作实践的体会。内容杂、实施难度比较大,建议院校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结合本校实际,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有所选择,有所创新,探索建立职业院校专业发展模式。

(二)提供必要条件。18个“一”的落实平台在系部。学校可以按照这18个“一”要求系部,也可以以此考核系部工作;系部也应该按照这18个“一”为重点计划工作,接受学校的考核。但是,学校应当为系部执行18个“一”提供必要的条件,否则,系部难以执行。

第三篇:教学反思——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学反思——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摘要】教师要适应发展和变革,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教师应该强化反思意识,明确反思内容,掌握反思方法,养成反思习惯,努力提升反思力,实现自我更新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教学反思;实践反思;专业发展;

【 作者简介】吕西峰1965年出生,男,陕西大荔县人,在职研究生 中学一级,陕西省数学学会会员。曾荣获市首届中学中青年数学教师优质课评选一等奖。现任渭南市临渭区数学教研员。多篇教学论文曾在有关刊物上发表或获奖。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意识淡薄,研究、探求和创新能力欠缺等问题,已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逐渐凸显,特别是在当前实施新课程以及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日益广泛应用的背景下,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已成当务之急。教学反思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与特征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专业行为和活动、自己的专业成长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持有的专业观念、所做出的行为和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对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一是批判性,即用批判的眼光去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当某一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在一定的理念指导下,用“不满”的心态,对教学进行冷静的思考、分析,去发现和研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者对有效的经验进行理性化的总结与提升。二是创造性,即创造性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思自己的教学,寻找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理论的支持与指导下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与观点,以此来解决在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形成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三是自主性,即用自主、自觉的态度去反思。教学反思对教师而言,是一种高度自觉和自主的自我研修行为,是一种积极的精神活动,是一种高层次的工作方式。四是发展性,即能使教师得到发展。反思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促使教师寻找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其中得到提升与发展。教学反思的真谛应该使教师敢于怀疑自己,正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反思突破自我、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高目标迈进。

二、教学反思的价值与功能 1.彰显自我,突出主体

教师自我反思的过程,是教师自己主动思考教学现象、教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过程,是促使教师充分发挥教学自主性的过程,是教师自主、自律、自发的行动。同时,在反思的过程中,教师要以批判的眼光全方位地审视自己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审视自己在教学中的行为,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困惑,客观公正地认识自我、改造自我的过程,是实践内化为意识的过程,也是充分彰显自我的过程。

2.增长知识,丰富理论

反思使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对自身的行为进行积极的、深入的反思,对教学中自己的活动以及学生的表现进行认真的观察和分析,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在不断实践、反思中、增长知识,丰富理论。

3.和谐关系,共享资源

反思实践不仅仅是对自我的反思,还包括实践中的各种关系,如自身与同伴的关系、活动与背景的关系等。集体同伴反思是高效能反思的要素之一,经常采取正式的或非正式的、伙伴式的考察、交流、切磋、协调、合作、讨论、分析和反思,既能够加深同事情谊、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又能够不断地获得和整合更多的信息资源和专业经验,不断地超越自我,更新和完善自我。

4.提升能力,提高水平

教师反思的过程,是教师对教学诸要素、诸环节的再认识、再研究、再整合的过程,是教师思维再活化、再碰撞的过程。它能帮助教师及时捕捉、分析和研究各种教学现象、得失和灵感,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新问题,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从而作出更更有效、更合理的教学决定,提升教学实践的实效性,提升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三、对策与措施:教师进行有效反思的几个关键问题

教师应强化反思意识,明确反思内容,掌握反思方法,养成反思习惯。因为只有养成了一定的反思意识,反思才有可能;只有明确了一定的反思内容,反思才会有的放矢;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反思方法,反思才能高效;只有养成了反思习惯,反思才能持续不断。

(一)、强化反思意识

一个不懂得反思的教师,是一个不成熟的教师,是一个缺乏理智与创新发展的教师。考尔德希德说:“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因此,教师要自觉增强教学反思的意识,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二)、明确反思内容

教学反思的内容可以简单地分为教学理念的反思、教学行为的反思和教学效果的反思三个方面。其中,教学理念侧重于理论,教学行为侧重于实践而且只有当理论和实践能够以一种统一的方式被教师自我“否定”的时候,教学反思才是可能的和有效的,教师的自我建构才是有意义的。

1、教学理念的反思。首先,教师要敢于对原有的教学理念进行质疑,挖掘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其次,教师要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要认真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贯穿了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是否内化为了教学行为,克服就操作论操作的错误做法。第三,教师要以开放的姿态接纳新思想,积极学习和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并通过不断实践、思考、构建新的教学理念,从而克服教学工作的盲目性,提高教学创新能力。

2、教学行为的反思。

教师应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为基础,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不仅从教学观念、动机水平、情绪状态等心理因素方面进行反思,而且从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手段等方面去思考、质疑或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并自觉地根据反思的结果矫正自己教学中的不良行为。

3、教学效果的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成功的教学也有遗憾之处,而科学、有效地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因此,教师课后要对自己的教学成败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寻找解决的办法,同时,教师要学会用遗憾的眼光看成功的结果,用辩证的眼光看失误的问题。这样,通过“由教反思到学、由学反思到教、由成功反思到失误、由失误反思到发展、由现象反思到本质”的多次循环,就会使教师的教学实践更加合理、更加优化,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掌握反思方法

要提高教学反思的效果,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教学反思的方法很多,但为了便于掌握和运用,我们可以将教学反思分为内省反思法和交流反思法。

1、内省反思法

内省反思法是指教师主动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的方法。根据反思对象及反思载体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具体的方法:

* 日记反思法。主要是指教师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通过写反思日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予以总结、反思的方法。反思总结的内容可以是自己教学中的经验与教训,也可以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灵感顿悟和教学活动中的关键事件,还可以是学生的反馈意见和独特的见解等。

* 录像反思法。即通过录像再现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的方法。这种方法能让教师客观地评价自己的教学过程,达到“旁观者清”的效果。具体操作可采用以下程序:上课和录像—观看录像—反思评价—修改完善教学设计。此循环反复,能更好地强化教师已有的经验,改造和弥补自己的不足。

* 档案袋反思法。即以专题的形式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的方法。在运用这种方法时,首先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确定反思的专题,如 “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程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程度”等。然后由教师本人根据这一专题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及教学行为,并记录下自己过去的状况、现在的状况、自己的进步以及尚需努力之处等。档案袋建立的过程,就是教师对已有经验进行整理和系统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自我反思的过程。

2、交流反思法

交流反思法就是通过与同伴交流研讨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更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进而提高自己专业素养的方法。实践证明,教师专业发展不仅需要教师自身的学习与实践反思,更需要在教师群体中形成合作的专业发展文化与模式。因此,教师应经常与同事及时交流、与专家共同研讨。这样不仅可以反观自己的意识与行为,还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在互助合作中进步,在互补共生中成长。

(四)、养成反思习惯

教师专业成长是建立在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反思基础上,并逐渐积累富有个性的教育经验的过程,这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一位追求成功、善于反思的教师来说,每堂课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要设置不同的情境,要面对学生的不同反应,教学中的每次师生互动、教学冲突都会激发新的思考和创造。因此,教师要养成对每堂课进行反思的习惯,而且将反思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做到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的有机结合。教学前反思起点是否合适、难点是否突破、讲练是否透彻,据此编写出符合实际而又风格鲜明的教学设计;教学中反思学生在课中的参与、学生在课中的交流、教学的目标达成,从而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学后反思自己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教学的应变、教案的修正等。

现代教师发展的研究表明,经验加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途径。思考产生变革,变革带来发展。教学反思,是教学实践中一个过程的结束,同时又是新的教学实践的开始。只要我们对教学活动坚持不懈地进行反思,就一定能不断提高对教学的认识,发展教学实践智慧,在“反思——实践——反思”的螺旋式上升中,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① 王春光.郭根福.反思性教学实践与教师素质的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4. ② 易森林.教师专业发展基本途经的探索.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4.

③ 郑金洲.教育反思——教育研究方式与成果表达形式之四.人民教育.2005.1. ④ 黄学友.教学反思—误区与对策.基础教育课程杂志2007年01期. ⑤ 刘莉.加强反思,促进成长基础教育课程杂志2006年03期.

第四篇:同伴互助---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同伴互助---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摘要: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教师必须通过专业发展更新自己的专业结构和内容。作为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之一的同伴互助有助于教师把培训获得的知识、技能向课堂及教学行为的转化。小学教师同伴互助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学科教学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关键词:专业化 同伴互助 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人们越来越清楚认识到,教育创新必须与教师的发展同步。因此,教师专业化成长就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中心主题之一。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名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校本教研中的同伴互助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同伴互助是校本研修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有效策略。更重要的是,同伴互助有助于突破学校中教师之间的相互隔绝,形成一种相互协作、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新型的学校文化,而这种新型的学校文化又能有效地促进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

一、同伴互助的含义

同伴互助对应于英语中的peer coaching。与peer instruction(同伴指导)、peer supervision(同伴监督)等是同一概念的不同提法。关于同伴互助的界定,学者们的看法不一。Galbraith等(1995)认为,同伴互助是一种增进归属感与改进教学的专业成长过程。教师通过经验分享,提供反馈、支持与协助的过程来达到熟练旧技巧、学习新技巧、解决教学问题等目标;Minor和Preston(1991)认为,同伴互助是教师通过共同阅读与讨论、示范教学、各种有系统的课堂观察与反馈等方式,彼此学习新的教学模式或改进既有教学策略,进而提升学生学习成效,达成教学目标的历程。

综上所述可知,同伴互助是两个或多个教师同伴一起组成的伙伴关系。它立足于教学实践,其价值诉求在于通过指导,解决实际问题;它倡导协作交流与互动,是教师共同进步的一种手段;它的最终目的是让教师改进或建构新技能,提高教学绩效。同伴互助具有互惠的共同体、交互活动和多元化评价等特征。

二、同伴互助的类型

同伴互助在活动形式上有组织型和自发型两种类型。

(一)组织型

组织型是指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研讨活动。这种形式是多样性的,比如,学校组织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教学研讨,集体备课,参加教研沙龙等。

(二)自发型

自发型是指教师本人主动与教学伙伴(或学校管理者或同仁或专家)进行研讨,这种研讨不拘时间、不拘地点、不拘形式,可随时发生,也可随时结束。实际上,这种形式的互助是大量的,具有经常性的特点。比如,同级教师互相听课评课,或是师徒结对学习等。

三、同伴互助的主要方法

同伴互助的实质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合作,其基本方法、形式有:专业对话、协作、帮助这三种。

(一)专业对话

专业对话是指教师在专业领域对教学活动涉及到的各种问题,与同事们进行交流、切磋研讨,对一些问题相互理解,达成共识。专业对话是借助他人力量和团体力量的较好形式。教师之间多项互动、智慧共享的“对话”是“研究共同体”的有效运作机制。研究表明“教师间的广泛交流是提高教学能力最有效的方式”。对话的过程,是教师从各自理解的原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通过多向多次的互动所达成的一种视角交融,而视角交融的结果是教师认知结构的不断改组和重建,从而产生与创造新的知识、新的理念。对话的过程实质也是一种学会教学、学会研究、学会合作的过程。教师进行最多的是校本专业对话,对话的方式主要有

1、信息交换

教师通过一些媒介把自己的信息拿出来共享,以此扩大自己的信息量,提高认识,方式一般有信息发布会、读书汇报会等。

2、经验共享

教师通过分享经验,借鉴他人的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分享经验的途径有举行经验交流或经验总结会,让大家把自己的成功事例和体会,失败的教训和感想与同事分享、交流。

3、深度会谈(课改沙龙)

深度会谈可以是有主题的,也可以是无主题的。它是一个自由的开放发散过程,它会诱使教师把深藏于心的甚至连自己都意识不到的看法、思想、智慧展示出来、表达出来,这个过程同时也是最具有生成性和建设性的,它会冒出和形成很多有价值的新见解。

4、专题讨论

组织教师围绕某些问题畅所欲言,提出各种意见和看法,丰富彼此的思想,共同提高对问题的认识。例如,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专题研讨会。

5、网上对话

教师通过英特网与同行、专家交流、讨论。可先收集一些新课程改革中的话题放在网上,使教师对话更具针对性;网上对话的形式可定期开放,甚至每周都有这种沟通。

(二)协作

协作指教师寻找伙伴共同承担责任完成对某个问题的研究任务,既有共同的研究目的,又有各自的研究责任。协作强调团队精神,群策群力,第一要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使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第二要发挥每个教师的作用,每个教师都要贡献力量,彼此在互动、合作中成长。在合作中,教师思想交流是自由的,许多实用和创新的想法正是在合作中生成的,他们在合作中不断受到一些启发。教师协作的方式有以下两种:

1、集体备课

关于集体备课,根据目前各学校的实际情况,至少可以给出以下两个界定:其一,所谓集体备课,是指相同学科、相同年级教师之间,就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练习测试等内容进行商量和讨论的过程。其二,所谓集体备课,是指将学校教研组或备课组教师组织到一起,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对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练习测试等内容进行讨论,讨论时有主持人、有记录人,记录人或主持人将讨论结果综合起来,写成教案,分发给组内其他教师,其他教师则以这个教案为基础,再补充些自己的看法,最后形成一个完整教案的过程。

2、听课评课

所谓听课评课,是指学校内或学校外教师间相互听课和相互评课。课堂是教师的工作间,是教师生命呈现的主要场地,教师的知识、能力,甚至人生态度等,绝大部分是通过课堂教学表现出来的,教师间相互学习,主要是学习课堂教学的知识、技术、经验、机智和艺术;教师间相互帮助,主要是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帮助。因此,在教师互助中要特别重视听课和评课。

(三)帮助

帮助指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指导新任教师或教学能力需要提升的教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使其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求。一般教师间帮助的方式有师徒结对。师徒结对,也就是师傅带徒弟,即中老年教师收青年教师做学徒,青年教师向中老年教师学习教学经验的一种教师之间为了提高专业水平而进行互帮互助的合作学习形式。师徒结对活动是促进同伴互助,促进教师共同成长的有效策略。“师父”要关心“徒弟”的成长,要通过传、帮、带指导他们钻研教材,备好课和上好课。“徒弟”应虚心向“师父”学习,多听“师父”的课,用“师父”的宝贵教学经验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在有经验的老师的指导下,青年教师会成长的更快。

三、同伴合作的策略

(一)努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1、培养终身学习意识

我国的基础教育是一项关系下一代,关系民族未来的宏伟事业。实施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与广阔的文化视野。特别是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学生获得教育信息的渠道多元化,这样,社会、学校、家长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就决定了教师必须终生学习,不断提高和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的教学理念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

2、以典型引路

要注意发现并树立本校教师互助的典型,介绍他们的互助经验和效果,让教师身边真实的典型来影响教师。以此强化教师的主体意识,变“要我互助”为“我要互助”。

(二)营造合作性人际关系

1、讲究领导艺术,创和谐人际关系

一所学校只有创设了人际关系和谐、管理制度民主、学术氛围浓厚的环境,才能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助。因此,作为学校领导应做到心胸开阔、清正廉洁、开拓创新,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从教师的现实出发,减少刚性的限制处罚,增加柔性的关怀尊重,同时,经常组织开展教师们喜爱的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相互交流,沟通情感,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带出一支热爱学校、忠于职守、团结友爱、踏实工作的和谐队伍,使教师间积极主动的互助成为可能。

2、合理调配同伴

同伴互助的参与主体是教师,人数可以是两个也可以多个。同伴的确认形式既有由学校用行政命令指定的,也有自主合作的互助搭档。其中由学校指定安排的互助组多为同年级、学科的教师互助组、以促进新手型教师教学技能提高为目的的高带初教师帮扶组、由学校骨干教师组成的中心学习组等。作为学校领导,应特别重视年级组、教研组、帮扶组等人员的安排,因为同组同学科的教师之间或师徒之间交流的机会、时间和话题内容相对更集中一些,开展同伴互助的机会也更多一些。组内教师间的差异是互助的动力,因此在人事安排时要精心考虑,合理调配小组成员,使组内形成知识结构、教育教学经验互补,气质、性格互补,教学风格互补的互补性结构。

3、建立利于互助的评价制度

要促进教师主动开展互助活动,必须改革以往较为片面的评价制度。在评价内容上,要由单纯的教学成绩评价转向教学成绩和教学过程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既看工作过程,也看工作态度;既看课堂教学,也看教研活动;既看优生比例,也看转差效果,其中,工作态度、合作、协调能力、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学生成绩应成为评价教师的主要方面。而评价一个集体,如教研组是否先进,要将组内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业绩和协作精神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这样的评价,才能引导教师以集体竞争取代单纯的个人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外竞争,校内合作,校外竞争”的生动局面,从而达到教师间积极互助,共同提高。

4、利用网络资源,拓宽互助的时空

教师在校内互助交流的时间、地点、对象有限,有时人际关系也会影响互助的质量,因此,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解决这些难题,添置电脑等办公设备,建成校园网,开辟教育信息平台、网上论坛等,为教师广泛合作交流提供一片广 5

阔的天地。网络资源的利用可以使教师的“同伴互助”产生质的飞跃和提升。

综上所述,同伴互助是一种典型的依托群体支持的个体活动,是同事之间合作进行的协作性反思。它既是校本研修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有效策略。更重要的是,同伴互助有助于突破学校中教师之间的相互隔绝,形成一种相互协作、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教学研讨氛围,有效地促进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实践证明,同伴互助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甫全:《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与教师培训》,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朱宁波等:“校本教研中的教师同伴互助”,《教育科学》2005年第10期 [3] 王坦: 《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学苑出版社,2001 [4] 戴忠恒.心理与教育测量[M].上海:华东师范 学出版社,1989 23 [5] 叶澜:“在学校改革实践中造就新型教师--《面向21世纪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提供的启示与经验”,<<中国教育学刊>>2000年

第五篇: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专业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的水平是构成教师专业素质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三方面的发展水平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只有通过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的发展,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创建学习型团队,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

创建学习型团队,是实现教师队伍专业发展最有效的途径。学习型团队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能使每个成员不断丰厚专业知识的内涵。我园积极营造民主和谐、健康向上、崇尚学习的组织氛围,创建学习型教师团队。一是开展“走进名著”的学习活动。每学期幼儿园提供一至两本名著,如《爱的教育》、《给教师的建议》等,引导教师扎扎实实地进行学习,学后结合教育实践开展心得交流活动,使科学的教育知识、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师的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二是开展“好文章大家读”的活动。园务领导和教师在日常学习中,碰到好的文章就打印或复印推荐给全体教师,大家共同学习,共同反思,共同交流。三是推行周二晚上学习制度。每周二晚上六点至八点教师集中学习,每月一个主题,每月一次学习交流。四是重视外源的学习,即从幼儿园外部获得“学习源”。我们开展“与专家对话”活动,定期邀请教育专家、学者来园讲座,让教师与专家面对面地进行对话交流,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我们鼓励教师积极参加高一层次的学历进修,使自己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相关学科知识,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现在我园参加本科函授学习的教师有20人,参加大专函授学习的教师有9人。我们还经常组织教师外出观摩和学习培训,为教师提供学习机会,使教师的知识向量广质优的方向发展。

二、开展园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发展。

园本教研是为了解决本园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及教师专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所进行的教研活动。它体现了立足并充分利用本园特色、资源的特点,切实解决园本研究与教师专业技能发展相结合的实际问题。

1、开展教科研一体化活动。

教师专业技能的发展一定要以教科研为切入点,通过教科研活动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围绕新课改理念,我园坚持每月开展一次教科研一体化活动,针对教育实践中的困惑或者课题研究中的难点开展备课、上课、说课、评课、反思等活动。整个活动不流于形式,以查找问题、总结经验和提出改进意见为主,切实提高活动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开展课题研究。

“教师即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理念。没有研究就没有教育的推进,没有研究就没有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我园有国家重点课题的子课题《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培养幼儿的道德素养》,有省级立项课题和镇江市级课题。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在主课题下根据自己的教育特点确定子课题;人人上课题汇报课,定期举行课题研讨活动。教师们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科研能力。

3、开展案例研究活动。

北师大冯晓霞教授说过: “教师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对实践的自觉意识,促进对自己行为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工作的理性程度,使得教育活动更趋专业化,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专业化的起点,在于愿意去思考,并尝试提出自己的改进方案”。案例研究就在于激发和培养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园研究的案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设计和组织的教育活动,有幼儿自发、自主、自选的活动案例,有以教师预设为主的集体教学活动案例;二是教师教育活动的事件,有预成的也有生成的,有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也有课间活动和幼儿生活活动的。这些案例来自教师十分熟悉的教育教学实践,因此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反思和研究始终是与她们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融为一体的,是以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的,能快速地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4、开展教研沙龙活动。

教研沙龙变过去集体单向的或一厢情愿的灌输培训方式,为教师主动参与、轻松交流的形式。我园把“对话、发展、生成、创新”和“以思想交换思想,以智慧启迪智慧,以观念生成观念”作为沙龙活动的主旨。每次沙龙,教师都带着对新《纲要》学习的理解和

体会,带着实际工作中的反思和困惑,在平等、主动、合作的氛围中展开多方位互动交流,在思想的碰撞中建构出新的教育理念,从而较好地促使教师将现代教育理论转化为科学的教育行为。建设校园文化,促进教师专业情意的发展。

建设校园文化,促进教师专业情意的发展。

教师的专业情意包括专业态度、专业理想、专业情操等。如果教师不能从内心激励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意愿,树立终生献身教育事业的理想和事业成功的信念,感受个人价值和成长的快乐,那么,教师专业的发展就不可能实现。所以,坚定教师专业理想,铸造教师专业精神,形成教师专业自我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工作。

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人的内在深层次心理结构的完善、潜能的开发、个性的塑造、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文明素养的提升等等有着强大的功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亲合剂。为此,我园十分重视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以促进教师专业情意的发展。

1、制定共同的奋斗目标。我园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讨论,共同确定幼儿园的发展目标、办园理念。在共同制定奋斗目标的过程中,全体教师达成共识:没有幼儿的发展,就没有教师的发展;没有教师的提高就不会有幼儿的提高;幼儿发展是目的,学校发展是载体,教师发展是关键。共同的奋斗目标增强了教师职业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光荣感。

2、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我们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了《幼

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教育规程》、《丹阳市幼儿园保教工作常规要求》等,修改、完善了《实小幼儿园教师日常规范》、《课堂教学常规》、《教师“五要”、“五不”纪律》等各项规章制度和保教保育、食堂门卫等各项安全工作职责,完善了正副班主任捆绑考核制度和考核细则,并在教育过程中加强检查、督促和考核,使全体教职工完成工作内容有细则,落实工作责任有职责,激励工作目标有奖惩,评估工作实绩有标准,把幼儿园的管理纳入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轨道。

3、注重民主文化建设。民主文化建设,是形成合力、激发教师潜能的有效手段。

一是创设和谐环境。我们努力为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团结协作的氛围,使全体教师在快乐的心境下工作。

二是实行民主管理。我们在园门口和网站上开设园长信箱,鼓励教师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对好的建议及时采纳;幼儿园的任何制度在实施之前,都经全体教师学习、讨论、完善。工作中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教师专业成长的积极性。

三是搭建展示平台。对于教师来说,精神追求和体现个人价值显得尤为重要。我园努力创造条件,积极为教师搭建各种平台,让教师有更多的展示机会,满足教师自我实现、体验成功的需要,从而提升了教师自我发展的能力。

下载浅谈职业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职业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专业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新课程改革的成败,教师只有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行为,......

    网络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网络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听教育教研改革报告有感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运用,网络教研从自发的、松散的行为逐步过渡到自觉的、有组织的行为,越来......

    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众所周知,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其中课题研究是非常常见也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然而,中小学教师虽然参与课题研究的热情高、人数多,可他们......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参加工作以后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的不断发展。由于教育的动态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质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

    教师专业成长的12种有效途径★

    教师专业成长的12种有效途径 1、钻研教材——教师专业成长的主渠道。 2、了解学情——教师专业成长的好帮手。 3、上公开课——教师专业成长的演练场。 4、课题研究——教师......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思索中前进 古蔺县柏坪小学罗 琪 背景简说: 我们的教育正处于一个大变革的时代,这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我们都只能被动的接受,只能顺应时代潮流来思考我们的教育。时代需要什......

    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个人总结

    教师专业发展个人总结 时间真快,高三的第一个学期又要结束了,回想一个学期以来的工作感慨万千。这学期接手高三,不像去年的手足无措,心中有了些许眉目。为了带着这帮孩子冲击自......

    英语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年度总结大全

    英语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年度总结 一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深地知道自己需要学习和提高的东西还有很多,一年来,我认真学习、努力工作,下面就是我对本学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