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某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试题及答案1
某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l分。共20分)1.“教育即生长”是教育哲学家——的观点。()A.赫尔巴特
B.皮亚杰
C.杜威
D.瓦•根舍因
2.——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为近代教育学的创立做出了贡献。()A.洛克
B.裴斯泰洛齐
C.卢梭
D.亚里士多德
3.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A.生产力
B.文化
C.科学技术
D.政治经济制度
4.为了防止考试焦虑症的发生,学校咨询人员提前对这些学生进行集体指导,讲授自我放松、缓解紧张的方法属于()A.早期干预
B.缺陷矫正
C.发展指导
D.问题预防
5.教师专业化的尝试始于()A.教师职业的出现
B.师资培训机构的建立 C.教育立法的规定
D.国民教育制度的确立
6.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的观点是()A.神话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生物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7.为全体人民服务,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同样的机会体现了现代教育 的特征。()A.公共性
B.生产性
C.科学性
D.未来性
8.学校的基本功能是()A.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B.为繁荣文化服务 C.能实现人口的控制
D.培养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
9.就儿童发展整体而言,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的成熟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阶段性
10.下列哪一特征与教师聘任制度的特征不符?()A.教师聘任是教师与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法律行为 B.公开、直接、透明
C.平等自愿双向选择 D.聘任合同是有法律效力的
11.不在教师资格认定程序之列的是()A.提出申请
B.受理
C.参加资格考试 D.颁发证书
12.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由 规定。()A.国务院
B.国家教育部 C.省教育行政机关
D.地方教育行政机构
13.教育的最高理想通过——体现出来。()A.课程目标
B.教育目的C.教育目标
D.培养目标
14.“真正有效的教育目的必须是内在于教育或通过教育过程去实现的目的”,并且教青无“过程之外”的目的。这一观点属于()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B.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D.教育无目的论
15.技能是按照规则、程序、基于练习而完成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动作的能力,下列与技能的三种类型不符的是()A.身体协调能力
B.智慧能力 C.元认知技能 D.自主能力
16.德育的价值属性和对平行教育子系统的作用是德育的——功能的两大含义。()A.社会性
B.个体性
C.教育性
D.享用性
17.关于课程目标的水平研究最为著名的是()A.杜威
B.泰勒
C.布卢姆
D.布鲁纳
18.下列属于布鲁纳教育观点的是()A.五段教学法
B.设计教学法 C.范例教学法
D.结构化教材和发现学习模式
19.班级成员在报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管理方式是属于()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20.讲授法是最普遍、历史最悠久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教师主导、主体的实践,但明显不足在于()A.不利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B.不利于在短时间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 C.不利于教师面向全体学生 D.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21.德育对智育、体、美诸育的促进功能,就其共性来看主要有()A.动机作用
B.方向作用
C.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 D.提升智慧
E.获得体魄、体能的提高
22.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是()A.以儿童为中心
B.重视学生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独立发现 C.学校即社会 D.以经验为中心组织课程
E.教育即学生经验的持续不断的增长
23.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阶级性主要体现在()A.教育领导权为人民所有
B.社会主义教育与宗权分离 C.教育内容共享
D.教育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公民和建设人才 E.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4.学校与企业的区别表现在()A.设置目的上的不同,育人与盈利之别 B.手段不同
C.与政府关系不同 D.产出不同
E.“生产”过程及内容不同
25.中国教师的资格条件须包括以下要件()A.必须是中国公民
B.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C.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D.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E.体格达标
26.教师专业化应符合的条件有()A.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
B.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
C.有为学生和社会所公认的复杂知识技能权威和影响力 D.具有充分的自治和自律性
E.有正式专业组织对行业服务、培训及资格认证进行管理 27.中小学体育的主要任务有()A.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正常发育 B.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 C.参加各种体育竞赛,选拔运动人才 D.增强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 E.养成运动习惯,培养健康体育观念
28.课程设计是对课程各个方面作出规划和安排,在进行宏观设计时应当解决基本理念问题,包括()A.课程的价值
B.课程的根本目的 C.课程的主要任务
D.可运用的课程资源 E.课程的基本结构
29.如何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其策略有()A.善于向学生提出教育要求
B.树立明确的共同目标 C.建设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
D.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 E.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
30.中小学教育评价的内容包括以下哪几方面?()A.学生发展评定
B.管理水平评价 C.学生活动效果评价
D.教师授课质量评价 E.课程和教材评价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31.发现学习32.学校事故 33.德育 34.教育评价 35.学校咨询与辅导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36.课程实施中的基本问题有哪些? 37.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38.简述教育劳动起源说的主要观点。39.国家如何实施对中小学的管理和监督? 40.你是如何理解当代儿童发展观的?
五、论述题(第1小题l2分,第2小题l3分。共25分)
41.试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及其对我国教育目的规定性的意义。42.你是如何理解、评价班级授课制的?今日改革有何举措?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的著名观点。
2.D【解析】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对培养的人的规格要求也不同,因此,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决定教育目的。
3.D【解析】夸美纽斯认为教育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4.D【解析】这种方法是属于问题预防的方法,以防止问题的发生。
5.B【解析】教师专业化的尝试始于师资培训机构的建立。、6.C【解析】生物起源说把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归之于天生的、像动物本能那样原本具有的生物行为,教育过程即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过程,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7.A【解析】这体现了教育的公共性,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同样的机会可以确定。
8.D【解析】学校的基本功能是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9.B【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方面:首先,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其次,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10.B【解析】公平、直接、透明是招聘的优点,并不是教师聘任制度的特征。11.C【解析】参加资格考试不在教师资格认定程序之列。
12.A【解析】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是由国务院规定的。13.B【解析】教育的最高理想是通过教育目的来体现的。
14.D【解析】教育无目的论认为教育无“过程之外”的目的,教育目的是内在于教育本身或通过教育过程去实现。
15.D【解析】自主能力并不是技能。
16.C【解析】德育的价值属性和对平行教育子系统的作用是德育的教育性功能的两大含义。
17.C【解析】布卢姆的课程目标的水平研究最为著名。18.D【解析】布鲁纳提出结构课程理论和发现学习模式。
19.D【解析】班级民主管理的实质是全体学生参加班级全程管理,让每个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
20.D【解析】讲授法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
二、多项选择题
21.ABC【解析】智育具有提升智慧的功能,体育具有获得体魄、体能提高的功能。22.ABCDE【解析】实用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学生经验的持续不断的增长;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从做中学;以学生为中心;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和兴趣为中心。
23.ABE【解析】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阶级性主要体现在教育领导权为人民所有;社会主义教育与宗教分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4.ABCD【解析】学校与企业区别表现在设置目的、手段、与政府关系、产出上都有不同。25.ABCD【解析】体格并不影响申请教师资格。
26.ABCDE【解析】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以上五项都属于教师专业化应符合的条件。
27.ABD【解析】中小学体育的主要任务有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正常发育;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增强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
28.ABCE【解析】课程设计包括对课程的价值、课程的根本目的、课程的主要任务、课程的基本结构等方面作出规划和安排。
29.ABCD【解析】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的策略主要有:善于向学生提出教育要求,树立明确的共同目标,建设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
30.ADE【解析】中小学教育评价包括:学生发展评定、教师授课质量评定、课程和教材评定。
三、名词解释
31.布鲁纳认为,发现是教育学生的主要手段,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法。所谓发现法,就是教师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搜集有关资料,通过积极思考,自己体会、“发现”概念和原理。它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以基本材料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来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
32.“学校事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学校事故”是指在学校发生的学生、教员、设施、设备的事故以及盗窃、火灾等其他灾害的总称;狭义的“学校事故”指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密切相关的生活场面中发生学生受伤、疾病、死亡事故。综上所述,狭义的“学校事故”是指未成年的受教育者在校期间所发生的与学校活动有联系的人身伤害事故。
33.德育是教育者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
34.教育评价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也是现代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教育评价就是对教育现象进行的价值判断,即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对教育现象的评价。
35.学校咨询与辅导(简称为学校咨询)是指学校咨询工作者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在适应与发展上的问题给予帮助和指导,以及对有关的心理和行为障碍进行诊断矫治的过程。
四、简答题
36.【答案要点】课程实施具有一定的运行结构。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至少要考虑七个方面的问题:
(1)安排课程表,明确各门课程的开设顺序和课时分配;(2)确定并分析教学任务;
(3)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个性特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
(4)选择并确定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任务相适应的教学模式;(5)对具体的教学单元与课的类型和结构进行规划;
(6)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
(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为下一轮的课程实施提供反馈性信息。以上七个方面在运作过程中构成一个循环往复的动态结构,这便是课程实施的过程结构。
37.【答案要点】(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3)班主任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38.【答案要点】教育劳动起源说常常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点。其主要观点是:
(1)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
(3)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和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
(4)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和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5)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39.【答案要点】在我国,中小学是教育行政的重要对象,其内容之广泛远胜于其他教育领域。由于教育工作是教师与学生间的一种教与学的智力活动,很难以统一的标准来加以规范,因此国家对学校的管理和监督就具有某些不同于其他领域的特点,主要通过宏观的政策、法律、经费、督导等方法来进行控制和监督。
(1)学校课程计划的编制和颁行制度;(2)教科书的编写、审订和使用制度;(3)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
(4)教师人事管理制度。
40.【答案要点】正确的儿童发展观应主要包括下述三项基本内容:(1)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2)儿童的发展蕴涵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五、论述题
41.【答案要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内容十分丰富,其基本含义是人的体力、智力能充分自由地发展运用,以适应不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需求,同时实现人的道德品质和美的情操高度发展。这些方面的发展,在一个人的身上是充分、自由、和谐、统一的。这一学说的基本观点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物质生产的发展”是“整个社会生活和现实历史的基础”;(2)分工导致人的发展片面化,私有制则加剧了这种变化;(3)大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4)共产主义社会使人的全面发展得以实现。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理论,是对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
势这一客观规律的概括和总结,它对无产阶级革命,特别是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实践,起着现实的指导作用。社会主义国家都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依据和指导,从本国实际出发,确立自己的教育方针,明确学校教育的目的。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实践更是如此。
42.【答案要点】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使每一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制度。
班级授课制产生于近代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是由于要求普及教育,扩大教育教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从而批判、否定分散的小农经济和封建隔绝状态下长期实行的个别教学组织形式的结果。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对班级授课制从理论么上加以总结和论证,使它基本确定下来,以后又经过赫尔巴特等教育家进行补充,使它进一步完善。按班级授课制组织起来的课堂教学,具有下列一些主要特点:
(1)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2)按“课”教学;
(3)把每一“课”规定在统一而固定的单位时间里进行;(4)统一授“课”;
(5)按时授“课”;
(6)对教师的文化和业务有统一的基本的要求。班级授课制有以下几个优点:
(1)教师面向班级集体进行教学,既可以照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基础条件,又可以发挥班集体的作用,它可以克服个别施教的手工业方式的弊病,另外平均一两个教师就可以教一个班的学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2)使用统编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有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可以保证学生学到系统完整的科学知识,定期完成各方面的教学任务,保证一定的教学质量。
(3)有严格规定的作息时间,能劳逸结合,使师生的健康得到一定的保证。
(4)对教师的文化业务基础有一定的要求,按专业实行教学分工,可以发挥教师的优势,有利于教师钻研业务,提高教学质量和减轻教学负担。
(5)教师面对大致相同水平的全班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发挥主导作用。
但是班级授课制也有其不足的一面。教师的教学是按统一的内容、统一的要求和基本相同的教学方法面向全班学生进行的,而学生的基础条件却不完全一致,他们的认识活动特点和学习接受能力、完成作业的速度各不相同。按照班级授课制组织教学活动往往不容易顾及这些个别差异。另外,班级授课制是主要强调教师在课堂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要活动重视不够,往往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班级授课制的这些弱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注意个别差异,加强个别指导,重视因材施教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第二篇: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教育学》2012~2017试题
2012~2017教师资格考试真题
教育学练习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于1762年发表了小说体的教育名著,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这部教育名著是()A.《理想国》 B.《巨人传》 C.《教育论》 D.《爱弥儿》 参考答案:D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 B.特尔巴特 C.赞可夫 D.布鲁纳 参考答案: A
3、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需品,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续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这表明教育具有()。
A.阶级性 B.历史性 C.永恒性 D.平等性 参考答案:C
4、在教育史上,重视实科教育,主张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强调教育为完美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斯宾塞 D.杜威
5、我国先秦时期,主张“有教无类”„„教育家是(A)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庄子
6、西方教育史上,提出“泛智教育„„系统阐述的著作是”(C)A.柏拉图的《理想国》 B.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 C.夸美纽斯著有《大教学论》 D.赫尔巴特的《教育学》
7、美国学者孟禄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这种观点被称为(C)A.交往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劳动起源论
8、教育是新生一代成长的与社会生活延续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它表明教育具有(A)
A.永恒性 B.历史性 C.阶段性 D.生产性
8、孔子曰:“上好则民莫敢不敬,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这段话表明孔子施教内容(B)
A.责任性 B.脱离社会生产 C.具有全面性 D结合社会生产
9、在教学理论著述中,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要与儿童认知结构相适应,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主张发现学习的专著是()。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教育过程 D.论教学过程最优化
【答案】C
10、国外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A.《理想国》 B.《政治学原理》 C.《论雄辩家》
C.《论演说家的教育》
11、在近代教育史上,反对思辨,主张用实证方法研究知识价值,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美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斯宾塞
D.卢梭
12、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A.是否有目的的培养人
C.是否促进社会发展
A.演说家 B.智者
B.是否促进人的发展 D.是否具有组织性和系统性 C.军人和武士
D.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13、古希腊斯巴达教育目的是培养()
14.在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是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学记》 B.《论语》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理想国》
15.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任何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这表明教育具有()
A.永恒性 B.依附性 C.时代性 D.独立性
16.人类的教肓活动与动物的教肓活动存在本质区别,这主要表现为人类的教肓具有()
A.延续性
A.《论语》 A.梅伊曼 B.模仿性
C社会性
D.永恒性
D.《孟子》
17、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B.《大学》
C.《学记 》
18、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是()。
B.赫尔巴特
C.洛克
D.康德
19、社会成员经由教育的培养,筛 选和提高,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以及科层组织之间转化和调动。这种教育功能是()A.社会流动性功能B.文化传递功能C.社会改造功能D.人口控制功能 参考答案:A 20、儿童身心发展存在高速发展期,某一时期某一方面的发展特别迅速而在其他阶段相对平稳。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哪一特征?()。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不平衡性
21、一般说来,制约教育发展规模、速度和教育结构的根本性因素是(A)A.生产力发展水平B.政治经济制度C.人口数量和质量D.社会意识形态
22、否定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割裂教育的历史传承,把教育全做完政治、经济的附庸。这样的观念违背了教育的哪一特征?()
A.生产性
B.永恒性
C.相对独立性
D.工具性
【答案】C
23、.在当代,教育被人们视为一种投资,一种人力资本,这是因为教育具有()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D.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
24、教育可以“简化”文化,吸取其基本内容,教育可以“净化文化”,消除其不良因素,这体现了教育对文化具有()A.选择功能
A.人口分布 B.发展功能
B.生产关系
C.传递功能
D.保护功能
25、在影响教育的诸多因素中,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根本因素是()
C.政治制度
D.生产力水平
26、决定教肓领导权和受教肓权的主要因素()A.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C.社会文化传统 A.经济功能
B.社会人口数量和结果
D.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B.育人功能
C.政治功能
D.文化功能
27、教育能够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体现了教育的什么功能?()
28、在某个时期内,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个时期,同样的刺激则影响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A.关键期 B.发展期 C.转折期 D.潜伏期 参考答案:A
29、李老师再教育过程中,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兴趣、爱好和特长,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展个性,不断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李老师的这种做法适应了人身心发展的哪一特点?()A.顺序性 B.阶段性 C.连续性 D.差异性 参考答案:D 30、不同时期、地域、民族和阶层中生活的人的思想、品行、才能和习性,无不打上历史、地域、民族和阶层的烙印,表现出很大的差别,这种现象表明的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是()A.遗传素质 B.社会环境 C.教育影响 D.个体实践 参考答案:B
31、如果让六个月婴儿学走路,不但徒劳而且无益,同理,让四岁的儿童学高等数学,也难以成功。说明()。
A.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
B.遗产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C.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D.遗传素质觉得论人发展的最终结果 【答案】A
32、“唯上智与下想不移”、“中而知之”等反映了影响人的发展因素的哪一理论()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儿童学理论
33、高一(2)班班主任王老师在班主任教育教学过程中,从来不采取“一刀切” 的办法,因为他深刻的认识到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连续性
C.差异性
D.顺序性
34、当代教肓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曾经担任校长的帕夫雷什中学创立了几十个兴趣小组作为选择,这反映了教肓必须适应人身心发展的哪一个特点()A.顺序性
B.稳定性
C.可变性 A.幼儿阶段
D.个别差异性
D.老年阶段
35、人的身心发展有不同的阶段,“心理断乳期”一般发生在()。
B.青少年阶段
C.成年阶段
36、对童年期的学生来说,在教学内容上应多讲一些比较具体的、浅显的知识,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直观教具,这体现了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哪一个特点?()
A.稳定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D.基础作用
37、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A.决定作用
素是()A.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 B.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
C.生产力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 参考答案:C
39、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问题上,主张教育是为了使人增长智慧,发展才能,生活更加充实幸福的观点属于()。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知识本位论 D.能力本位论 40、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素质教育理论 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C.创新教育理论 D.生活教育理论
【答案】B
41、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存在的两个典型对立的理论主张是()A.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C.全面发展论与个性发展论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国家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D.国家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 B.动力作用
C.主导作用
38、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方向和内涵的因42.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
B.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C.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 D.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43.德国教肓家凯兴斯坦纳曾提出过:“造就合格公民”的教肓目的,这种教肓目的论属于()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集体本位论 D.个别差异性
44.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体育课 B.课外体育锻炼 C.体育竞赛
D.运动队训练
45、世界各国的学制存在着差异,但在入学年龄,中小学分段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这说明学制的建立要依据()。
A.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发展水平C.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D.民族和文化传统
46、在我国近现代学制改革中,明确规定将学堂改为学校,而且男女同校的学制是(C)A.王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47、英国政府1870年颁布的《初等教育法》中,一方面保持原有的专为资产阶级子女服务的学校系统,另一方面为劳动人民的子女设立国民小学、执业学校。这种学制属于()。
A.双轨学制
B.单轨学制
C.中间型学制
D.分支型学制 【答案】A
48、在学校教肓制度的发展变革中,义务教肓制度产生于()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答:D
49、通常把一个国家各级分类学校的总体称为()。
A.国民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管理体制D.学校教育结构
50、钟老师在班上设立“进步展示台”,分类展示在不同方面有进步的学生。这表明钟老师
A.不以分数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B.不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
C.不注重与学生家庭密切联系 D.不主动与教师密切台作 【答案】A。
51、孙老师把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赶到操场上,让他们在冷风中把作业写完,说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的艰辛。这说明,孙老师没有做到
A.关爱学生 B.因材施教 C.廉洁从教 D.严谨冶学 【答案】A。
52、某教师积极参加学校工会活动,并对学校的改革发展建言献策。该教师行使的权利是
A.教育教学权 B.控告检举权
C.民主管理权 D.培训进修权 【答案】C。
5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隐喻了教师劳动具有()。A.连续性 B.长期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54、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高度评价了教师的作用,他把教师赞誉为()。A.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B.心灵的建筑师 C.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D.辛勤的园丁
55、某教师积极参加学校工会活动,并对学校的改革发展建言献策。该教师行使的权利是()。
A.教育教学权 B.控告检举权 C.民主管理权 D.培训进修权
56、孙老师把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赶到操场上,让他们在冷风中把作业写完,说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的艰辛。这说明,孙老师没有做到
A.关爱学生 B.因材施教 C.廉洁从教 D.严谨冶学
57、学校组长匡老师从教30年,每逢他们组有新入职老师,匡老师都会把自己的教案直接提供他们,要求他们严格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开展教学,并坚持推门听课,匡老师的做法()。
A.有利于与同事搞好关系
C.不利于新教师成长
B.有利于教学质量提升 D.不利于自身的专业发展
58、某教师对学校管理提出改进意见,被校长打击报复,校长所侵犯的教师权利是()。A.学术研究权
B.教育教学权
C.指导评价权
D.民主管理权 59、、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我国普通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方式是()
A.以分科课程为主 B.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
C.以综合课程为主 D.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结合 参考答案:A 60、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是()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学方案 D.教学指南 参考答案:B 61、学生在小学数学课程中通过测量或拼图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在中学数学课程中通过证明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这种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是()。
A.直线式 B.螺旋式
C.纵向式 D.横向式
62、某沿海城市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全面开设海洋教育课程。这种课程属于()。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 D.生本课程
63、李老师在语文课上,按照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的程序进行教学。这体现了哪一类类型课的结构?()。
A.单一课 B.综合课
C.练习课 D.复习课
64、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形式的课程类型属于(B)A.学科课程B.经验课程C.综合课程D.融合课程
65、校风、教风和学风是学校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就课程类型而言,他们属于()。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形课程
【答案】D 6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开设的学段是()。
A.小学一年级至高中
B.小学三年级至高中
C.小学五年级至高中
D.初中一年级至高中
【答案】B 67、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功能更加强调的是()A.甄别与鉴定B.选拔与淘汰C.促进学生分流D.促进学生发展与改进教学实践 68、从课程形态上看,当前我国中学实施的“研究性学习”属于()A.学科课程B.拓展性学科课程C.辅助性学科课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69、课程的文本一般表现为()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实施 C.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D.课程主题、课程任务、课程标准 答:A 70、根据《基础教肓课程改革纲要》的规定,我国初中阶段课程设置主要是()A.分科课程 B.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
C.综合课程 D.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答:B 71、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经典课程论命题的学者是()。A.夸美纽斯 B.斯宾塞 C.杜威 D.博比特.【答案】B。
72、一个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由于某种原因产生了对数学的厌恶,他在离开学校后很可
能不会再主动研究数学问题了。这种现象属于()。
A.连带学习B.附属学习C.正规课程 D.显性课程【答案】A。
73、1949年美国学者泰勒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四段论”,形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的课程编制模式,这一模式被称为()。
A.实践模式 B.过程模式 C.环境模式 D.目标模式 74、目前我国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主要课程是()。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探究课程
75、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区别于人类一般认识的特点是()A.主动性、阅读性和引导性 B.探索性、间接性和引导性
C.间接性、引导性和简洁性 D.间接性、引导性和复杂性 参考答案:C 76、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创立了“产婆术”,它体现的主要教学方法是()。A.讲授法 B.讨论法 C.谈话法 D.演示法
77、明确提出“长善救失”“教学相长”“不陵节而施”“藏息相辅”等重要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A.《论语》 B.《学记》
C.《孟子》 D.《大学》
78、依据学生个人的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中,„„而不考虑其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这种教学评价属于(D)
A.诊断性 B.绝对性 C.总结性 D.相对性评价
79、在一堂化学课上,张老师运用分子模型和挂图„„张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D)A.实验法 B.练习法 C.作业法 D.演示法
80、陈老师在教学中经常通过口头提问、课堂作业和书面测验等形式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及时测评与反馈。这种教学评价被称为()。
A.诊断性评价 B.相对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答案】D 81、老师在化学课上讲到元素周期表中的“镭”元素时,向学生们介绍了“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现身科学的事迹,同学们深受教育。这体现了哪一教学原则?()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答案】B 82、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A.感知与评价B.理解教材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
83、教师不能满足“授之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这强调教学应重视()A.传授知识B.发展能力C.培养个性D.形成品德
84、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经常运用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 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正确理解知识和提高认识能力,张老师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启发性原则
85、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它区别于一般认识过程的显著特点是()A.直接性、引导性和简捷性B.直接性、被动性和简捷性 C.间接性、被动性和简捷性D.间接性、引导性和简捷性
86、通过检测来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是中学常用的评价方法,在一个测验中,衡量是否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即是否测出了所要测量的东西的指标是()A.信度 B.效度 C.难易度 D.区分度
答:B 87、王老师在历史课上讲到民族英雄岳飞时,从历史事实出发,高度赞扬了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学们受到了感染,王老师的教学主要体现了哪个教学原则()A.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A 88、“西邻有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偻,一子跛,乃使朴者农,敏者贾,盲者卜,偻者绩,跛者纺。”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直观性原则 【答案】B。89、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并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以大约20分钟为一个课时。这种出现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文纳特卡制 B.活动课时制 C.道尔顿制 D.特朗普制 【答案】D。
90、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数学的实地测算、地理的地形测绘、生物的植物栽培和动物的饲养。上述情况属于下列哪一种教学方法?()
A.实验法 B.参观法 C.演示法 D.实习作业法
91、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的理论是()。A.形式教育论 B.实质教育论 C.传统教育论 D.现代教育论
92、像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学生品德的发展也是由其内部矛盾推动的。学生品德发展的内部矛盾是()。
A.社会道德要求与学生现有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B.社会德育要求与学生现有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C.学生品德发展的社会要求与学校德育要求之间的矛盾
D.学生品德发展的新需要与其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参考答案:D 93、班主任陈老师通过生杏的酸涩和熟杏的香甜来教育一位早恋女学生,告诉他,谈恋爱和吃杏子是一样的道理。中学生还没有生长成熟,此刻若谈恋爱,就如同吃生杏一般,只能又苦又涩;只有到成熟后再去品尝,才会香甜可口,无比幸福。从而使这位女生从早恋中走了出来。这体现了德育的哪一原则?()。
A.知行统一原则 B.长善救失原则
C.有的放矢原则 D.疏导原则
94、有同学在班上丢了30元压岁钱,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王老师通过讲“负荆请罪”的故事,教育拿了钱的同学像廉颇将军一样知错能改,不久犯错误的同学把钱悄悄归还了失
主。王老师采用的德育方法是()。
A.榜样示范法 B.品德评价法
C.实际锻炼法 D.个人修养法
95、某中学为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该校采用的这种教育方法是(B)A.实际锻炼法B.情感陶冶法C.说服教育法D.个人修养法
96、班主任李老师接受一个新班后,针对该班纪律散漫、学风懈怠的情况,首先运用板报、墙壁等媒介做好舆论宣传,建立良好的班风,同时以真诚的爱感化学生,促使学生积极进取。一个学期下来,该班班风、学风焕然一新。李老师运用的主要德育方法是()。
A.个人修养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情感陶冶法 【答案】D 97、初二(1)班下王同学在黑板上画了个漫画,并写上“班长是班主任的小跟班”。班主任冯老师看了,发现漫画真画出了自己的特征,认为他有绘画天赋。于是请他担任班上的板报和班刊绘画编辑,并安排班长协助他。在班长的帮助下,小王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克服了散漫的毛病,后来还圆了他考取美术专业的大学梦。冯老师遵循的主要德育原则是()。
A.疏导原则 B.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C.长善救失原则
D.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答案】C
98、王军写了保证书,决心遵守《中学生守则》,上课不再迟到,但是冷,王军冬天迟迟不肯钻出被窝,以至于再次迟到,对王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在于提高其()
A.道德认识水平B.道德情感水平C.道德意志水平D.道德行为水平
99、班主任赵老师经常运用表扬、鼓励、批评和处分等方式引导和促进学生品德积极发展,这种方法属于()
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情感陶冶法D.品德评价法
100、“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个人修养法
101、衡量学生思想水平高低的根本标准是()A.道德认识
B.道德意志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答:D 102班主任于老师通过委托任务和组织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肓的方法是()A.榜样示范法
B.品德评价法
C.实际练习法 D.情感陶冶法 答:C 103、“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体现的德育原则是()。A.思想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连贯性原则 D.一致性原则 【答案】B。104、“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体现的德育过程是()。
A.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B.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C.长期、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D.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 【答案】D。
105、针对我国目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品德要求出现差异甚至对立的现象,应强调贯彻的德育原则是()。
A.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B.理论联系实际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D.正面启发积极引导
106、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段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实际锻炼法B.个人修养法C.情感陶冶法D.榜样示范法
二、判断分析题
1、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的活动都是教育。
错误。本题考查广义教育的概念,题干将广义教育的概念外延扩大了,因此有误。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各类活动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之分,只有起积极影响的活动我们才称之为教育。因此,这句话是片面的。
2、教育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受社会发展的制约。
考查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参考答案】此说法是错误的。教育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有其相对独立性。但是教育不能完全独立于社会发展,生产力、科技、文化和人口等对教育都有着一定的制约作用。生产力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所以教育的发展是受到社会发展制约的。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说法错误。教育除了受制于社会生产力、政治与经济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外,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
(1)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3)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及生产力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教育落后于政治经济制度;教育先于生产力发展).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本题说法正确。遗传素质是指通过某种遗传物质所传递的、父母和种系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人的解剖生理特点。遗传素质是提供人的身心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随着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作用,人的遗传素质也会逐渐地发生变化,即遗传素质是具有可塑性的。
5、遗传素质决定能力发展水平。
错误。本题考查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四个因素以及每个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所起的不同作用。能力的发展受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人主观能动性等方面的影响,遗传只是为个人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因此,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6、教育既然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就只能按照人的发展需求确定。
【答案】错误。教育目的的确定除了人自身的发展需求这个因素以外,还要考虑社会的需求,此外,不同教育者的教育思想也应该作为教育目的确定的依据。【考点】教育目的的理论
7、教肓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同一概念。
【答案】错。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总体要求,即不论初等、中等、高等教育,还是理、工、农、医、师等,都要按照这个总的要求培养人。而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二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8、目前,我国普通高中不属于基础教育。
9、教学具有教育性。
【参考答案】:题干中的观点是正确的。
(1)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过程,也同时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成才的过程。
(2)构成教学活动的每个要素都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教育因素。这些教育因素在教书活动中发挥思想品德教育作用是客观存在的。
(3)从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来看,在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同样具有教育性。
所以观点是正确的。
10、知识越多,能力越强。
【参考答案】此说法是错误的。此说法错误。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是顺利完成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前提,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是知识的掌握是无止境的,能力发展却有一定的限度。而且知识与能力发展是不同步的,知识多了,能力并不一定就强。
11、教学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
【参考答案】:本题说法错误。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其中,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教学的首要任务。此外,教学还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创造才能,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教学活动的任务具有多样性,不仅仅是学生传授知识。
12、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必然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
13、教学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14、直观教学是手段,也是目的。
15、教学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说法错误。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教学评价主
要包括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从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看,既要评价知识、技能和智力等认识领域,又要评价态度、习惯、兴趣、意志、品德及个性形成等情感领域;从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看,既要评价教师的教学修养、教学技能,又要评价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特别是课堂教学质量。
16、教学的任务就是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技巧。
错误。本题考查教学的五个任务,而题干中只涉及了其中的一个任务。教学的任务之一是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技巧。除了这一任务之外,还有以下四个任务:
② 发展学生的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②发展学生的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③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17、德育的起点是提高道德认识。【参考答案】:题干的观点是错误的。
(1)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但是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德育具体实施过程,又具有多种开端。
(2)教师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
(3)因此说法是错误的。
18、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应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答案】错误。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德育具体实施过程,又具有多种开端,这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19、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肓。
三、简答题
1、为什么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答案】第一,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第二,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第三,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第四,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2、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3、一个国家学制建立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4、简述美育对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意义。
【答案】美育,又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
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在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动力的作用。
5、简述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领域。【参考答案】:
(1)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
(3)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
(4)劳动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
6、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有哪些?
【答案要点】⑴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其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⑵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⑶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适合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⑷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⑸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⑹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7、简述活动课程的特点。
参考答案:活动课程是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课程理论。它主张课程应是一系列的儿童自己组织活动,通过活动学习和活动经验,培养兴趣和解决的能力。其主要特点:
1、重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
2、重视教材的心理组织;
3、认为“教育即生活”。
8、简述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
9、简述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参考答案】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
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1)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超越单一的教室空间,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培养社会服务意识、增强公民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
(3)劳动与技术教育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
(4)信息技术教育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学习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特征的基本学习领域之一。
除上述指定领域以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相结合,也可以单独开设,但课程目标的指向是一致的。
10、简述学科中心课程论的主要观点。
【答案要点】本题考查中学课程这一模块的知识,课程理论有三大理论流派,其中之一便是学科中心课程理论流派的基本观点。
学科中心课程论的主要观点包括:(1)学校课程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2)学校教学以分科教学为核心。
(3)以学科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掌握为目标。(4)知识是课程的核心。
(5)学科专家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
11、简述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之间的辩证关系
12、简述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
答:(1)备课;(2)上课;(3)作业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査与评定。
13、简述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答案要点】本题考查中学教学这一模块的内容,教学有八大原则,其中之一便是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统一教学原则。(1)含义: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教学原则是指教学中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科学知识,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同时结合知识对学生进
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的教育。(2)基本要求:第一,教师要确保教学的科学性;第二,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第三,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第四,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素质。
14、简述贯彻长善救失德育原则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长善救失德育原则基本要求为:
1、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3、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客服缺点,发扬优点。
15、简述贯彻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16、简述德肓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学生的心理矛盾是品德形成的动力。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德育活动与交往是一种教育性的活动与交往。
(4)德育过程是长期、反复、不断前进的过程。
17、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锻炼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参考答案】:锻炼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练和考验,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
运用锻炼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坚持严格要求。(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3)注意检查和坚持。
四、材料分析题
1、材料题
尼克•胡哲天生没有四肢,并且很自卑和孤独,但在老师和父母的指导下,有了很大的成就。问:请结合材料分析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18分)【答案】:(1)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概括起来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及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2)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但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生理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尼克虽然没有手脚,但他的五官是正常的,并且具有大脑,这为他能够正常接受教肓提供了可能性。
(3)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环境在为人的发展中提供了现实条件,人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对象,手段和机会。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尼克的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都非常好,这为他能够取得成就提供了现实条件。
(4)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与促进作用,因为学校教育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第二,学校教育由专业教师来施教;第三,基础教育处在人的身心发展的关键年龄阶段。但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也不能起决定作用。
2、材料:
某市教育局最近出台一项改革措施,审查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效益,对效益高的学校实行倾斜政策,加大投资的力度。市教育局先制定出以学生学业成绩、升学率等为主要指标评价体系,然后依据这一指标体系,由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评估专家和学校三方组成评估小组,对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政府出面对这些学校加大投资力 度,以确保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据市教育局有关人士称,这项措施的出台将改变以往那种重点学校“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局面,因为评估的结果很有可能表明,重点学校不一定等于高效益的学校,一般学校也并不一定等效益低的学校。
问题:试运用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理念和政策,评论该市教育局的这项改革措施。(18分)【参考答案】:该市教育局的做法不利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1.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该校在实施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制定以学生学业成绩、升学率为主要评估指标,只注重智育的培养,将智育作为评估的主要标准,忽略了学生德育、体育、美育的发展。
2.《义务教育法规定》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 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该市教育局的做法,以分数作为主要评估标准,无法做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学生身心发 展。
3.《义务教育法》第六条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该市教育局根据学校升学率评估高效益学校,病对并对此类学校加大投资力度,违背了义务教育法的规定,资源并未得到合理配置,不利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3.材料: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欣赏几幅字画,其中有一幅是郑板桥的“丝竹图”可是,课堂上许多学生说不懂国画,谈不出体会,课堂出现了冷场。教师看到这一 情况,立即调整了教学思路,不再要求学生谈体会,而是从学生实际出发,从他们最熟悉的竹子入手来引导他们打开思路。教师给出了一个学习任务“由竹子所想到 的„„”,并要求学生由竹子展开多角度、多方面的想象,很快学生就进入了情境,发言变得十分踊跃。
学生说:“竹子的外形没有牡丹花那么 华贵,它朴实无华,”“竹子中空外直,好像人的品格——谦虚、正直,““由竹子的挺拔想到人的高风亮节,”“竹子一年四季都郁郁葱葱,说明它不畏严寒,不 畏酷暑”“竹子对人无所求—一不需灌溉、不需施肥;给予人的却很多—一竹笋、竹竿、竹叶各有其用处,”还有的学生引用“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尖竹笋 嘴尖皮厚腹中空”说有人华而不实。
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各抒己见。说完了竹子再来看画,学生对这幅画就有了理解与看法,发言更加热烈,在发言中,学生们谈竹子、谈画,既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又使学生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课后,教师对这次教学行为进行了反思。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该教师的教学行为。(14分)【参考答案】
(1)“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将学生看作全面发展的。教师通过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启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将学生看作独特的人。教师以“以人为本”的思想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他因材施教,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将学生看作独立意义的人。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新能力。
4.材料:
汤老师接手3班班主任一个月了,他在课间经常把做作业的同学“撵”出教室,还“异想天开”的让学生自主设计去世界文化遗产地考察路线,让学生模仿在联合国发言,让学生设计一次公益募捐的方案。
就在其他老师议论汤老师的这些做法时,他有在“折腾”分层教学,现在他需要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准备上课要同时兼顾班上多个小组的学习状态.....有老师建议他少“折腾”,还说:“你关注大多数学生就行了,何必那么费劲,再说即使你这样辛苦也不一定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学好。”汤老师依然坚持他的做法,在经过多次实验后,他慢慢发现分层教学,还有很多窍门,比如可以把分层教学与“小先生制”致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所思所得。例如,在学完《屈原》之后,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有读后感、有续写、改写,有诗歌、图画、短剧,角度多样,观点鲜明。一段时间后,汤老师发现学生越来越乐于在作业中另辟蹊径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了。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汤先生的行为。(14分)【参考答案】
汤老师的行为是正确的,他践行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具体要求。
首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每个学生都是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每个学生都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材料中汤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异想天开”的让学生设计路线、方案、发言等内容,充分体现出汤老师能够看到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同时在分层教学时,让学生总结所学所思所得,关注了学生的发展过程,把学生看成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其次,“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是自身的独特性,每个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材料中汤老师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学生的作业类型有读后感、续写、改写、诗歌、图画等多种形式,体现了学生自身的个别差异,充分体现出汤老师能够关注并发展学生的独特性。
再次,“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的,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材料中汤老师通过分层教学和“小先
生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设学习内容和作业,充分体现出汤老师能将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使其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最后,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观念。材料中汤老师能够进行分层教学的学习,能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接受有针对性的教育,并且在其他老师的质疑下仍坚持自己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汤老师教学中践行了教育公平和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理念。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履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因材施教。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5.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大学毕业后,曲老师到一所农村中学当历史老师,至今已有八年了。在此期间,有的同事调到条件更好的学校去了,有的则步入了职业倦怠期,有几所条件更好的城区学校想引进他,但他总是拒绝说:“我从小在农村长大,明白农村孩子也需要良好的教育,这里的孩子离不开我。”
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历史老师,曲老师经常翻阅各种期刊杂志,以及时了解历史学科的新信息,他还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为了提升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曲老师不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解决了一些教学问题。
曲老师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当教师仅靠大学时代所学的知识远远不够。”他坚持每天至少进行一个小时的阅读,多年来从未间断过,他的阅读范围很广,除了研读历史领域的经典著作之外,他还广泛学习法学、地理学、社会学、美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观的角度,评析曲老师的行为。(14分)【参考答案】
该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师的相关要求,是值得我们赞赏和学习的。首先,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强调,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材料中,曲老师通过阅读各种期刊杂志,了解历史学科信息,提升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学习科研方法,解决教学问题。
其次,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强调,教师在对待自我上不断反思。材料中,曲教师自知大学所学的知识远远不够,每天坚持阅读一小时,也体现了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
再次,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强调,教师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要合作,材料中,曲教师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提升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合作的教育理念。
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运用新课程理念看待教师职业,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才能做好教书育人。
6.材料:
从教二十余年,洪老师的很多事迹,让学生终身难忘。
一年秋天,学生们刚开始上课,外面突然大雨倾盆,班上三名学生晒在宿舍外面的被褥被淋湿了,洪老师就让他们晚上住在自己家里,还给他们做饭吃;一名学生从几十里外的山日乘汽车来校时,生活费被盗,洪老师除与有关部门协调外,还自己掏钱替学生垫付伙食费;
有一次,校外不良青年来到学校,拿刀威逼学生,索要学生财物,她奋不顾身地保护学生,而后积极向有关部门呼吁,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同时向学生讲解自我保护的方法。
有一年春季刚开学,—位老人把她的孙女小芳领到洪老师的面前。老人说:“小芳以前—直跟着打工的父母在外地,转了几次学,学习成绩不好。她害怕老师和同学们嫌弃她,希望老师多费心。”洪老师说:“小芳是我的学生,我会尽心去教的。只要她肯努力,踏实学,认真做事,就是好学生。”在洪老师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下,小芳进步很快,初中毕业时以优异成绩考上了高中。
洪老师很注重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成败进行反思总结。她的教育随笔《我的表扬何以会成为学生的压力》《如何让给文言文不再枯燥难学》《如何让学生在青春期不恐慌》《班主任怎样才能赢得科任教师的支持》相继获奖,大家都说她是名副其实的好老师。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洪老师的行为。(14分)【参考答案】
洪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要求,值得肯定。
首先,洪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洪老师不仅让学生在自己家住,给学生垫付伙食费,同时在学生需要保护的时候,奋不顾身的保护学生并交给学生防身术等,都体现了其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
其次,洪老师的行为体现了教书育人。教书育人要求教师在工作中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标准。洪老师不从分数来看待学生小芳,而是尽心尽力地教授小芳,使得学生小芳在学业上取得了不小的突破,体现了作为教师应有的教书育人职业道德。
再次,洪老师的行为体现了终身学习。终身学习要求教师祟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目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洪老师积极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通过教育随笔反思自己的教学成果,不断探索创新,体现了作为教师应当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
总之,洪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种精神值得大力弘扬,需要每个老师学习。
7.材料
任教六年的李老师回忆道:读初二时,新来的语文老师以“春游”为题让我们写一篇作文。我写了一次与爸爸上山采杨梅的经历,由于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所以写的有声有色。这个语文老师对班上的情况不了解。并不知道我是班里最差的学生,在批改完作文后,我的作文成了班上唯一的优秀范文。老师拿着我的作文本身深情并茂地大声朗读者,我一听是自己的作文,心狂跳起来。语文老师读完以后,就对全班同学说“请写这篇作文的同学站起来。”我在后排怯生生的站了起来,全班的同学以惊奇的目光注视着我,我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自豪。老师在读完了我的作文后,还分析了作文好在什么地方,并给了我几张空白稿纸让我再誊写一遍,然后在班里墙壁上开辟了一个作文园地。我的作文就是作文园里的第一篇范文。由此,我找到了自信,发现自己原来并不是一无是处,我也有很多闪光点。自从那以后,我
开始要求自己坚持写周记和日记,并送给老师批改。老师在看完之后要么写一句评语、要么盖上一个“优秀”字样的图案,我非常满足写日记这个习惯从初二开始一直保留至今。现在我的日记本已多达五十多本了。
问题: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价材料中语文老师的教学行为。(14分)【参考答案】
语文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符合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是值得学习的。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虽然李老师中学时是班里最差的学生,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表扬学生、并通过开辟作文园地等活动,使李老师写作文找到了自信,发现了自身的闪光点,激发了学生的潜能。
(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语文老师在对班级情况不了解时对学生的作文作出了正确评价,给予了学生发展的动力,在给学生批改日记和周记时能够给予学生的评价和“优”,正是体现了将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看待,不断帮助学生改进。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李老师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各种途径激励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学习。
总之,材料中的语文老师的行为是正确的,值得学习的,在教学实践中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8.材料:
一位语文教师在作文评讲课上朗读一位学生的作文时,将文中的“神荼郁垒”(分别是两个降伏恶魔的神)的“荼”读成“图”,并严正的板书,强调不能与“荼”混淆。该学生当即指正,该不该读“图”,应读shū,与“如火如荼”的“荼”读法不同,并说是爷爷教自己的。这位老师脸上一阵发烧,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说:“不可能有这种的读法”。另一位学生连忙查新华字典,说上面并无SHU的读音,为老师解了围。后来这位老师在电视节目中看到了这四个字的正确读法,应该是“shēn shū yù lǜ,”四个字自己竟然读错了三个,收到强烈的震动。第二天就在全班学生面前作了慎重的订正,并坦诚叙述了自己从不知道的经过,检讨了怕“输面子”的内心活动。学生对此以热烈的掌声。事后好几位学生多老实说:“我们知道您读错了音,但就是不敢向您讲。”这位老师深有感慨,并就此公开发表了题为《为教戒装》的体会文章。
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材料中语文老师教师的教育行为。(14分)【参考答案】
该老师的最开始的教育行为是错误的的,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爱岗敬业的要求;后面的教育行为是正确的,体现了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要求,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该老师最开始的行为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爱岗敬业。爱岗敬业要求教师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材料中的语文老师开始时怕“输面子”,在课堂上选择故意忽略同学的不同意见的行为不符合爱岗敬业的要求。
其次,该老师后面的教育行为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为人师表。为人之表中要求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要求教师在职业道德活动中对自己要严格要求,要以自己的行为作为他人,特别是学生的楷模。材料中老师就自身失误事件进
行了积极的反思,及时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及时纠正,知错就改,赢得了学生们的尊重,为学生们树立了正确的榜样。
再次,该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终身学习的要求。终身学习要求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材料中的老师就自身失误事件进行了积极的反思并发表文章,体现了终身学习的要求。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积极的学习并在教学实践中认真贯彻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9.材料题
当学生在课堂上回答不出问题时,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下面是两位老师的处理方式:
教师甲对学生说道:“一上课就发呆,开小差。你到学校干什么来了,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不会,真是一个笨蛋。”事后,学生非常沮丧的坐下,整节课都无精打采。
教师乙和蔼的对学生说:“不着急,我们一起回忆学过的内容和昨天的实验课,昨天你们小组实验很成功,你还能想起来实验过程吗?”学生思考片刻,答对了一部分,教师很兴奋的说:“对,只要我们动脑筋,就有思路,再想想,还有补充吗?”学生思考了一下,做了补充,教师又点了点头,“很好,请坐”,“其他学生还有不同看法吗?”该生听的很认真。
【题干】问题: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以上两位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参考答案】 【答案】
甲老师的做法不值得认可,我认可乙教师的做法。(1分)从学生观的角度来说: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5分)(1)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学生回答不上来问题,不能就认为学生笨,给学生贴标签,而应该像乙教师那样,进行启发教学,激发学生的潜能。
(2)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哪怕学生真的回答不上来,也应该从其他角度去引导或者鼓励学生继续思考,而不应该像甲老师那样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2.学生是发展的主体(3分)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我们应该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启发激励学生。3.学生是独特的人(5分)(1)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教师在教学时应承认学生的独特性,可能有的学生对于问题需要细致思考,这时教师应有耐心,如果学生对于这一问题无法回答,老师在提问之前也应该了解学生的基础,避免学生回答不上来的尴尬。
(2)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教师应该承认学生之间是具有差异性,应该因材施教。乙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能根据学生的回答不断变换提问的角度,并给与了适当的鼓励。
10.材料题
无论工作多忙,杨老师坚持每天读书。在工作中遇到难题,她就在教研组例会上提出来,与同事探讨。在教学方面,她大胆实践,“自主合作,当堂达标”,教学模式,把课堂实践尽可能多的还给学生,让学生体验课堂,享受课堂。学生文雪说:老师让我们自己上台去讲,我们尽管很紧张,但是很喜悦。因为讲完后得到老师的夸奖会有很大成就感。在新教学模式中,学生学的很快乐,效果也很好。
杨老师发现王宇等几个同学学习很用功,但特别紧张,不敢说话,杨老师觉得应该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接触社会,锻炼人际交往能力。于是,她在班上组织演讲比赛,口语交际大赛等,还带领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王宇等同学逐渐变得开朗了。
晓丽同学身体虚弱,杨老师敦促她加强体育锻炼,并且提醒家长帮助晓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晓丽再也不是以前的“病秧子”。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材料中杨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参考答案】
1.爱岗敬业。杨老师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大胆创新。
2.教书育人。杨老师对于有缺点的思宇、晓丽等同学积极地想法进行改正和教育。3.终身学习。无论工作多忙,杨老师坚持每天读书。11.材料:
田雨从一所师范大学毕业后,被某中学录用为语文教师,上岗后,她精神饱满,信心十足,相信只要积极学习优秀教师的经验.....对工作非常敬业,并努力将优秀教师的经验运用到了自己教学中,可为什么就没有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呢?她陷入了深深的迷惘中.....问题:结合材料分析田雨没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8分),并向田雨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10分)
【参考答案】主要原因:
1、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分析了解学生,教育理论要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田雨老师是师范院校毕业生,具备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同时又学习老教师的教学经验,但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因此效果不佳。
2、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依据教师的本身素养、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田雨老师积极学习老老师的优秀授课经验,一味的照搬优秀教师的方法,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不恰当才收效不好。
3、教师的成长要注重教学反思。田雨老师在学习优秀教师的经验和观看精品课程,但缺乏教学反思。
4、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要关注课堂教学的要求,如目标明确,结构紧凑,内容正确,气氛热烈等。材料中,田老师虽然关注优秀经验,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中需要明确课堂的要求。
建议:
1、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依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特点。
2、教师的教学目标要明确
3、教师要不断反思教学经验
4、教师要把教育理论和学生实际相结合,了解和研究学生
5、建立师生平等的民主关系
12.材料
张老师在生物课上讲解植物吸水的知识时,首先要求同学动手做个实验:将两块萝卜分别浸泡在两个装有浓盐水和清水的烧杯里,浸泡后取出并观察萝卜的变化,结果发现泡过浓盐水的萝卜变蔫了,而泡过清水的萝卜变水灵了,张老师用下方示意图显示实验结果:泡过浓盐水的萝卜失去水分,泡过清水的萝卜吸收水分。
张老师接着进一步提问:谁能概括出萝卜什么状态下失水?什么状态下吸水?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张老师总结说明植物吸水的原理:当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洛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反之,细胞则吸水。接着,张老师布置小组讨论:为什么盐碱地一般种不好庄稼?如果你种的植物出现“烧根”现象,你需要追肥还是浇水,为什么? 最后张老师请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题干】张老师釆用了哪些教学方法?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答案】(1)实验法;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张老师让同学说通过自己动手做两个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得出萝卜在两种不同液体中的不同反应。
(2)演示法;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的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张老师通过非常形象直观的示意图展示了实验的结果,即体现了演示法。
(3)讨论法;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张老师通过学生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让学生进行进一步思考,即体现了该方法。
(4)发现法;发现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所提出的课题和 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最后得出原理。张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知识的结果,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思考,即体现了发现法的运用。
【题干】张老师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答案】(1)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张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知识的结果,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思考,即体现了发现法的运用。
(2)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张老师通过示意图让学生直观看到实验呈现的结果
即体现该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 的目的。张老师在最后布置的小组讨论的作业中,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盐碱地一般种不好庄稼,使学生将课本当中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
【考点】教学原则
13、材料: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片段 王老师问:“这篇文章表现了什么?” 学生甲说:“文章表现了周瑜的英雄气概,苏轼早生华发的遗憾。” 学生乙说:“我以前看过这个故事,赤壁之战的时候,周瑜和小乔已经结婚十年了,不可能是初嫁,这么写主要是为了衬托周瑜意气风发的英雄气概。” 王老师说:“通过上述两位学生的意见,我们对这首词了解的已经比较清楚了,文章主要表现了周瑜的意气风发和苏轼早生华发的遗憾,那么大家还记得《赤壁》吗?”
学生们:“记得!” 王老师:“大家一起来背一下。” 学生们:“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老师问:”这两首诗表述有什么不同?“ 学生丙说:“虽然是同一事件但描述不同,对同一材料的不同使用,都是为了衬托作者的观点。
老师说:“这两首诗虽然对同一故事用法不同,但都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那么我们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应该怎么做呢?”
【参考答案】
1.主要体现了以下教学原则:
(1)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而教师的作用则是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和深化。
2.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要求如下:
(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师的讲授应抓重点、难点、关键。
(3)设置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
14、材料
周老师总是认真给学生写评语,把它作为教育学生的途径。他给班上一名淘气学生写了一首打油诗:“小赵同学有头脑,就是不爱用正道,上课爱做小动作,插话接舌瞎胡闹;学习态度不大好,学习成绩不大妙;你若聪明应知道,有才不用是草包,劝你早期赶紧改,否则成绩更糟糕。”小赵阅后,哈哈大笑,也回老师一打油诗:“老师写得好,老师写得妙;小赵一定改,决不当草包;不做小动作,头脑用正道;若是做不好,随你老师敲!”
小张迷恋电脑游戏,周老师用心良苦,巧妙把他比喻为电脑,给他的评语是:“该
主机硬盘超过80G,内存2G,运行绝大多数游戏非常流畅,反应灵敏;显卡强大,画面质量甚高;整体配置非常优良。但该机音效设定不良,常常该出声没声音,要安静时却发出杂音;另屏幕保护时间设定过短,老师一分钟没动作,就进入休眠状态。修理修理,还是好用的。”
小黄语文水平高,但有些浮躁,周老师给她写了如下评语:“汝生于书香门第,通达明理,开朗乐观。时有非常之事,亦曾处之泰然,好学善守。然汝时有蹉跎之意,散惰谴甚。若不熟读圣贤之书,以致学识浅薄,泯然众人,岂不衰哉,痛哉!”
小黄阅后,心服口服,决心踏下心来,坚持勤奋读书。问题:
(1)周老师给学生写的评语体现了哪些德育原则(9分)?(2)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9分)【参考答案】(1)周老师给学生写的评语体现了因材施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和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每答对1条原则可得3分)
(2)第一,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现状,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材料中,周老师针对三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出发,分别给予针对性的评语,有的放矢,符合学生的心理,能够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3分)
第二,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是指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关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材料中,周老师从小赵同学聪明这一积极因素出发,引导其认识到学习态度不好这一缺点,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之所在。小张对电脑有强烈的兴趣,周老师从电脑运行相关原理出发,教育小张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小黄语文水平高,周老师用文言评语引导其克服浮躁心理,踏实学习。(3分)
第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热爱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促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材料中,周老师面对学生的问题,并不是简单粗暴加以批评指责,而是能够尊重其学生的人格,采取趣味性的评语既照顾了学生的个性和尊严,还在评语中对学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3分)
15、材料
某校初二女生小芳,上课不遵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听课不专心,有时还会发出怪叫声,故意破坏纪律引起他人的注意。当老师批评她或同学责备她时,她不仅毫无羞怯之意,反而感到高兴。平时,小芳和老师、同学们都很少沟通,不愿意交流,有些以自我为中心,她顽皮、好动,喜欢接老师的话茬,而且常常在当面或背地里给同学或老师起绰号,有时还无缘无故地欺辱同学。
当然,小芳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她性格直率,敢作敢为,勇于承担任务,而且身强体壮,体育成绩好,是运动场上的风云人物,每次运动会都能给班里争光。
问题:如果你是班主任,根据材料小芳同学的表现,在对她的教育中,你认为应该贯彻哪些德育原则?(4分)运用哪些德育方法?(4分)请分别结合材料加以分析。(10分)
16、材料
初一(2)班学生李小刚对学习毫无兴趣,成绩极差,各科考试很少及格,一次期中数学考试,他一道数学题答不上来,就在试卷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零分我的好朋友你在慢慢地向我靠近零分你是如此多青难道你把我当着一个无用的人我不是一个无用的人我是人我也有一颗自尊心再见吧零分”。数学老师阅卷时,看到这份无标点,别字连篇,字迹潦草的答卷后,非常生气的把李小刚叫到办公室,交给了新任班主任梁老师,梁老师问明情况后,并没有直接训斥李小刚,而是耐心的帮助李小刚在他的“杰作”上加上了标点,改了错别字,重新组织了那段话。
零分,我的好朋友,你在慢慢的向我靠近。零分,你如此多情,难道你也把握当作一个无用的人。不,我不是一个无用的人!我是人,我也有一颗自尊心。再见吧,零分!
然后,梁老师让李小刚读了这段话,赞叹道:“这是诗,一首很好的诗啊!听到这句话,李小刚感到很诧异,梁老师接着说:“诗贵形象,你的这首诗很形象,诗言情,诗言意,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你是一个不甘与零分为伍的人。” “这是诗?我也能写诗?” 没想到梁老师不但没有批评他,还会如此的评价他,李小刚非常感动。从此,在梁老师的不断鼓励下,李小刚驱散了心中的阴霾,坚定了学习的信心,端正了学习的态度。两年后,李小刚顺利的考上了高中。问题:
(1)梁老师成功的运用了哪一种教育原则?(6 分)(2)结合材料,阐述贯彻其原则的基本要求。(12 分)
【答案】:(1)梁老师成功运用了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该原则是指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的内在的道德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奠定基础。材料中梁老师不仅帮李小刚纠正了错别字和标点符号,体现了科学性,同时鼓励他、帮助他,让他树立了学习的信心,体现了教育性。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①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②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③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④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
17、材料
张林是一个对上网非常痴迷的孩子,爸爸由于工作需要买了一台电脑在家中上网。起初他同爸爸一起玩,父母也没有表示反对。到后来,他发展到每天一起床,就去上网,连中午、晚上休息时间也不放过。张林俨然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网虫”,沉迷于互联网上紧张、激烈的游戏,精美的图片和无拘无束的网上聊天而无法自拔。
老师了解了这一情况后并没有全盘否定张林的上网行为,而是与他聊了互联网,聊了比尔·盖茨,充分肯定了他通过上网学习电脑技术的积极性,并通过交流进一步了解了张林上网的内心世界。针对他的情况,老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第一,鼓励他多参加集体活动,加强与同学的交流,例如:让他担任小组长,每天收发、检查作业,在劳动值日中协调合作,建立互帮互助关系;第二,针对他喜欢电脑的特点,成立了计算机兴趣小组,并让他担任组
长,有计划、有落实,定期给其他同学讲解互联网知识;第三,利用各种机会表扬他,与他沟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张林对自已有了信心,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在班级工作中为老师出谋划策,有活抢着干,任课老师都反映张林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问题:试以德育的原则和方法的相关理论评析这位教师的做法。(18分)【答案要点】材料中老师的做法体现了以下德育的原则:(1)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2)因材施教原则。(3)导向性原则。
材料中老师的做法体现了以下德育的方法:批评相结合的方法。
说服教育法。(2)实践锻炼法。(3)表扬与27
(1)
第三篇:云南省2009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试题及答案
云南省2009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二战后,教育制度发展趋势之一是普通教育与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A.职业教育
B.特殊教育
C.义务教育
D.社会教育
2.我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教育的形态。()
A.家庭
B.学校
C.氏族
D.社会
3.教育可以民主。()
A.促进
B.干扰
C.决定
D.带来
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与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A.父母期望
B.社会文化
C.外部环境
D.遗传条件
5.从法治角度讲,学生是的社会个体。()
A.特殊
B.独立
C.“边际”
D.从属
6.师生关系在道德上是的关系。()
A.授受服从
B.民主集中
C.矛盾排斥
D.相互促进
山东教师资源网(www.xiexiebang.com)
7.教学是由两方面活动组成的。()
A 听课和考试
B 讲和背
C 教和学
D 记和练 教学过程是一中特殊的过程()
A 练习训练
B 情感体验
C 认识
D 实践 上课是教学诸环节中的环节()
A 中心
B 重要
C 一般
D 前提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1.以目的和目标的概括程度为依据,教育方面,可以分为四种目的层次()
A.教育目的(总目标)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职业目标
E.教学目标
12.我国学校德育主要内容有()
A.通识教育
B.政治教育
C.思想教育
D.道德教育
E.心理健康教育
13.从功能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和()
A.国家课程
B.知识性课程
C.技能性课程
D.实践性课程
E.初中课程
14.教学过程的结构(教学进程的阶段)中,在引起学习动机之后,就是()
A.领会知识
B.背记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E.检查知识
15.不同层次的教学文件有教学计划和()
A.教学说明书
B.教学大纲
C.考试纲要
D.教科书
E.复习资料
10.学生的诸因素统一发展,是德育的重要规律。()
A.德、智、体、美
B.知、情、意、行
C.德、才、个性
D.胸襟见地
山东教师资源网(www.xiexiebang.com)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70分)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错填、未填均不得分。
16.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具备强制性、______和______的特征。
17.教师承担了多种角色职能,既是传道授业解惑者、示范者、朋友,又是______者和______者。
18.中学德育的途径主要有_____、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劳动、_______活动和班主任工作。
19.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谈话法、______、_______和实验法。
20.班主任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了解和研究学生、_______和_______。
四、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
分,共10分。)
21.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2.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23.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绝对前提。()
24.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推算出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
25.校园文化是一种完全自发形成的、无组织的文化。()
26.个体身心发展的内发论者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27.素质教育是面向精英学生的教育。()
28.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
29.备课不重要,关键在上课时发挥得好。()
30.惩罚也是一种教育手段。()
五、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31.课程(广义的)
32.德育原则
33.因材施教原则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4.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有什么作用?
35.怎样贯彻启发性原则?
36.德育工作中,怎样用好奖励和处分?
七、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4分)
37.结合自己实际说说怎样优化教师人格特征。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A 2.B 3.A 4.C 5.B 6.D 7.C 8.C 9.A 10.B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 O分)
11.ABCE 12.BCDE 13.BCD 14.ACDE 15.BC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6.普遍性基础性(普遍性应为“普及性”)17.管理 研究 18.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 共青团 19.练习法演示法 20.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山东教师资源网(www.xiexiebang.com)
四、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1.√ 22.√ 23.x 24.√ 25.x 26.√ 27.x 28.√29.x 30.√
五、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31.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3分)及其进程安排(1分)。
32.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1分)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3分)。
33.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实际、个别差异出发(1分),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发展(3分)。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34.【答题要点】
①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3分)
②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1分)
⑧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2分)
④教育具有推进科学研究的功能。(2分)35.【答题要点】
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分)
②启发学生思考,发展逻辑思维。(2分)
⑧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2分)
④发扬民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2分)36.【答题要点】
①公平、正确、合情合理;(3分)
②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2分)
⑧注意宣传与教育。(3分)
山东教师资源网(www.xiexiebang.com)
七、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4分)37.【答题要点】
①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2分)它对教师工作有重要影响。(1分)
②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如热情善交、乐于助人、友善合群、有责任心、公平客观、耐心周到、有幽默感等。(3分)
③不良品质:冷漠木讷、主观偏心、过分挑剔、无耐心、爱训人、嘲讽学生等。(3分)
②③点可用不同方式表述,也不一定都说到。
④应自觉扬长避短,完善教师人格。(2分)
⑤联系自己实际。(3分)
第四篇: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真题以及答案
08年《中学教育学》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法国社会学家里利托尔诺(C.letourneau)和美国教育学家沛西.能(T.P.Nunn)是下列哪个教育起源说的代表人物()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2.从学校教育的产生看,学校这种专门的教育组织和活动形式首先出现在()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3.从主导价值来看,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是()
A.校本课程
B.地方课程
C.国家课程
D.综合课程 4.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
A.同学关系
B.师生关系
C.学校与家庭
D.同事关系 5.在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中,()是个体发展的生物前提和物质基础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人主观能动性 6.被誉为西方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籍是()
A.《理想国》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7.认为学生是教育和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个性等方面出发安排教育教学活动,这种观点属于()
A.教师中心论
B.学生中心论
C.敎为主导、学为主体论
D.双主体论 8.()世纪后,班级授课制逐渐成为各国学校普遍使用的教学组织形式
A.15
B.16
C.17
D.18 9.班主任带领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属于()
A.情感陶冶法
B.实际锻炼法
C.说理教育法
D.奖惩激励法 10.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表现形式()
A.课堂教学
B.班
C.课
D.时
11.1806年,德国赫尔巴特(J.F.Herbart)出版的()一书被誉为教育学独立的标志
A.《教育学》
B.《普通教育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新教育大纲》 12.在教育的两大功能中,教育的()功能是其本体功能,是核心功能
A.个体
B.政治
C.社会
D.文化
13.“教学相长”思想出自我国古代哪部典籍()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学记》
14.中国近代史上由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是()于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
A.清政府
B.北洋政府
C.武汉国民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15.()教育本质观认为,教育属于上层建筑,通过培养人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
A.上层建筑说
B.生产力说
C.社会实践说
D.特殊范畴说
16.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对教育要实现的结果或要达到的标准的预测或规定是()
A.教学大纲
B.教育目的 C.教育预测
D.教学目标 17.从课程的表现形式来看,校园文化属于()
A.显性课程
B.校本课程
C.隐性课程
D.综合课程 18.“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可接受原则 19.在师生关系上持“教师中心论”的是以()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师生观
A.赫尔巴特
B.杜威
C.洛克
D.夸美纽斯 20.教学本质的核心特征是()
A.科学性
B.系统性
C.育人性
D.量力性
二、双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历史上形形色色的教育目的可以归结为两种教育价值观()
A.社会本位
B.理性价值观
C.个人本位
D.感性价值观 2.教师的职业形象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道德形象和文化形象
B.教育者
C.政治形象
D.人格形象 3.教师教学反思的主要途径是()
A.说课
B.调查问卷
C.评教
D.考试
4.师生关系是由多层面关系所构成的关系体系,其主要包括以下关系类型()
A.社会关系
B.伦理关系
C.伙伴关系
D.教育与心理关系
5.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是人类的一种集中学习,它不同于一般的学习,具有以下特点()
A.学习的组织性与依赖性
B.学习的间接性与基础性
C.学习的被动性
D.学习的积极性 6.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是()
A.以评价促发展
B.自主发展
C.职前教育
D.入职培训 7.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可以将课程分为()
A.分科课程
B.经验课程
C.综合课程
D.学科课程 8.以下属于文字教材的是()
A.图表
B.讲义
C.课件
D.磁带
9.在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
A.充分了解学生并尊重学生的差异
B.按时进行家访 C.按照课程标准的顺序进行教学
D.面向每一个学生 10.下列属于教育学的专业期刊的是()
A.《教育研究》
B.《中国教育学刊》
C.《中国教师报》
D.《中国教育报》
三、判断(每小题1分,共10分)()1.教师劳动具有鲜明的示范性。()2.课程标准是单科课程的总体设计。()3.“课程”与“课”是同一概念,“课”是“课程”的简称。()4.学校的建筑属于显性课程。
()5.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6.“传授—接受”模式是现代教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之一。()7.教育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
()8.学生的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构成。()9.班风属于班级的成文制度。
()10.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研究会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工作。
四、简答(每小题6分,四选三,共18分)1.上课的常规要求有哪些? 2.板书的设计策略是什么?
3.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4.学生作为人与作为学习者的本质属性各是什么?
五、论述(12分)
确定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有哪两大类?就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价值取向谈谈你的看法。
六、案例分析(20分)
一个失败的家庭教育案例
父亲易任同中国所有的父母一样,他对儿子易男抱有很高的期望。因此对其管教十分严
厉,稍有不从即予以重罚。但是其母亲却对儿子宠爱有加,言听计从。长此以往,易男从小就学会了“阳奉阴违”。在父亲面前他表现的很温顺,对人有礼貌,一旦父亲出门在外,则性情粗暴,蛮横无理。
父母离异、父亲再婚以后,易男对生母的依恋使得对继母异常怨恨,他经常以逃学上网吧或故意夜不归家予以报复。在网络虚拟的世界中他交朋友、货物贸易、行侠仗义,甚至随心所欲的“杀人越货”。对此,父亲易任及其继母除了简单的打骂之外无他。最终,易男离开了学校,离开家庭,一步步滑向犯罪的深渊,成了一个多次伤害他人的少年抢劫犯。
1.试根据教育学的相关原理对案例中家庭教育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2.就如何搞好家庭教育谈谈你的看法。
模拟试卷一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承担的任务不同,但相对于其它因素而言,都在教育活动中处于()
A.主体地位
B.主要地位
C.重要地位
D.基本地位
2.活动课程论是和学科课程论相对立的一种课程理论,主张这种理论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洛克
C.斯宾塞
D.杜威 3.“孟母三迁”的故事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榜样
B.修养
C.陶冶
D.锻炼 4.中国近代第一个颁布并实行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壬子学制
C.癸卯学制
D.壬戌学制 5.最早论证班级授课制度的著名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昆体良
C.凯洛夫
D.夸美纽斯 6.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
A.教育的性质
B.教育的规模
C.教育的效益
D.教育的方法 7.班主任在班集体的发展中起()
A.主动作用
B.主导作用
C.领导作用
D.能动作用 8.“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思想是由()提出的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苏霍姆林斯基
D.凯洛夫 9.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主动性、反思性、日常性和()
A.理论性
B.系统性
C.实践性
D.基础性 10.最先称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是()
A.高尔基
B.加里宁
C.第斯多德
D.乌申斯基
11.初中学生的年级特点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区别施教,其中初中一年级是中学生生活的()
A.关键期
B.适应期
C.过渡期
D.选择期
12.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各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称()
A.教学文件
B.教学计划
C.课程标准
D.教学指南 13.制定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
A.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B.社会本位学说
C.儿童本位学说
D.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4.“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
A.经济功能
B.文化功能
C.育人功能
D.政治功能 15.创立了被史学家称为“产婆术”的谈话法的教育思想家是()
A.亚里士多德
B.昆体良
C.柏拉图
D.苏格拉底 16.教学过程始终具有()
A.教育性
B.生产性
C.间接性
D.引导性
17.教育学上的德育范围广,它包括培养学生一定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
A.集体主义品质
B.爱国主义品质
C.共产主义品质
D.道德品质 18.宣称“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福禄贝尔
C.夸美纽斯
D.陶行知 19.教育“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
B.卢梭
C.洛克
D.孟禄 20.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A.智育
B.教学
C.自学
D.德育
二、双选题(每小题2分,共 20分)
1.陶冶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主要包括()A.人格感化
B.艺术陶冶
C.座右铭
D.示范晄 2.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角色是()
A.班级管理的贯彻者
B.班级情绪气氛的调控者
C.班级管理的监督者
D.各种教育力量的协调者 3.社区文化包括()
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生活文化
D.制度文化 4.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
A.以教师为中心
B.以儿童为中心
C.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D.发扬教育民主 5.教育目的指明了受教育者的()
A.发展方向
B.发展阶段
C.发展结果
D.发展过程 6.根据教学中使用的主要方法划分课的种类,可分为()
A.新授课
B.实验课
C.巩固课
D.练习课 7.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包括()
A.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功能
B.促进个体的个性化功能 C.促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发展
D.为个体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8.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
A.孔子
B.苏格拉底
C.亚里斯多德
D.柏拉图 9.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
A.互访
B.民主评议
C.家长会
D.校外指导 10.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
A.普及性
B.公益性
C.阶级性
D.国际性
三、判断(每小题1分,共10分)
()1.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造就出什么样的人。
()2.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师和学生在教育和教学中的关系可以理解为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3.讲授法从严格意义上讲是一种注入式教学方法。()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思想品德过程。()5.“课”是班级教学的基本单位。
()6.教学模式是教学经验和教学理论的汇编。
()7.德育就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
()8.阶级性是教育所特有的质的规定性。()9.所有的教育都能发挥正向的促进作用。
()10.学生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将自身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变为现实。
四、简答题(四选三,每小题6分,共18分)
1.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教师怎样备好课?
3.我国中小学的教学任务有哪些? 4.简述启发性原则及其要求。
五、论述(12分)
试析21世纪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六、案例分析(20分)
某初中三年级一女生把一男同学向其表达“爱慕之意”的情书交给了班主任,班主任认为,要严肃处理,“杀一儆百”,于是在班会上把这封“情书”公之于众,结果导致了该男生的休学。请用教育学有关原理分析该案例。
模拟试卷二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人类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A.《论语》
B.《劝学》
C.《学记》
D.《进学解》 2.中小学的“双基”教学是指()
A.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B.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C.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D.基础理论,基本原理 3.启发性教学原则中,“启发”一词来源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里。这一著名的教育要求是由大教育家()提出来的
A.苏格拉底
B.孔子
C.王夫子
D.孟子 4.德育在青少年学生的发展中具有()
A.积极作用
B.影响作用
C.制约作用
D.导向作用 5.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A.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B.有健全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核心 C.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D.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 6.教育产生于()
A.物质生产劳动
B.人的心理需要
C.生物的本能
D.人的模仿 7.一般认为,思想品德心理结构的核心是()
A.道德情感
B.道德信念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8.被誉为“教育科学之父”的著名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卢梭 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了教师劳动的特点是()
A.主动性和示范性
B.个体性和集体
C.复杂性和繁重性
D.长期性和长效性 10.主张“不论我们选择敎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是布鲁纳在他的著作()一书中提出的。
A.教育目标分类系统
B.教育过程
C.教育过程最优化
D.教学与发展 11.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行政工作
B.公共关系
C.教学工作
D.总务工作
12.赫尔巴特被称作是()
A.传统教育学派的奠基人
B.现代教育学派的奠基人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
13.一种通过主动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和确认事物的因果联系,从中探索教育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教育实验 14.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15.讲授法是最普遍、历史最悠久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教师主导、主体的实践,但明显不足在于()
A.不利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B.不利于在短时间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 C.不利于教师面向全体学生
D.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16.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
A.共同的奋斗目标
B.班主任的要求
C.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
D.共同的活动
17.一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8.决定人才质量和规格的因素是()
A.教学方法
B.教学计划
C.教学目的 D.课程建设
19.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教学方法为()
A.谈话法
B.讨论法
C.讲授法
D.练习法
20.自然科学的教学内容之所以不可能在古代社会中占主导地位,主要是由于古代社会()A.教育规模的限制
B.教育数量的限制
C.教师水平的限制
D.生产力水平的限制
二、双选题(每小题2分,共 20分)
1.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所创立的实用主义教育学说,主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提出()
A.“教育即生长”
B.“学中做”
C.“做中学”
D.“教育即社会” 2.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主要包括()
A.学生成绩
B.学生品德
C.学生个人
D.学生集体 3.教育目的的功能有()
A.规范功能
B.强制功能
C.调控功能
D.示范功能 4.直观的具体手段主要有()
A.感性经验
B.模拟直观
C.间接认识
D.语言直观 5.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凯兴斯坦纳
B.涂尔干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6.下列哪些教育家对学科课程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A.夸美纽斯
B.赞可夫
C.罗杰斯
D.赫尔巴特 7.小班教学在实施中应注意()
A.教师包班而不分科任教
B.因材施教
C.学生机会
D.分层管理 8.按教学的任务分,课的类型有()
A.谈话法
B.复习课
C.单一课
D.综合课 9.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出现的著名教育家及其论著有()
A.布鲁纳的《教育过程》
B.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学》
C.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
D.卢梭的《爱弥儿》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有以下权利()
A.参加专业学术团体
B.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C.按时获取工资报酬
D.关心、爱护全体学生
三、判断(每小题1分,共10分)
()1.教师的教育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
()2.由于个别教学便于因材施教,因此它是我国学校教学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3.学科设置是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
()4.“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是我国教师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根本指导思想。()5.“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6.制约教育目的的最终决定因素是生产力。()7.课程是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总称。
()8.新课程追求教学目标的三维统一,即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统一起来。
()9.教学课例的表达形式为:背景+问题+问题解决+反思讨论。
()10.体谅模式的道德教育目的在于向学生表明:关心的方式是愉快的方式。
四、简答题(四选三,每小题6分,共18分)1.怎样上好一节课?(一堂好课的标准有哪些?)2.如何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3.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有哪些? 4.教育的经济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五、论述(12分)
结合实际,试论品德的结构和德育中学生知、情、行转化过程。
六、案例分析(20分)
1999年4月12日,《成都商报》载:包括哈佛大学在内的四所名牌大学同时录取了18岁的成都女孩刘亦婷,并免收每年高达3万美元的学习和生活费用。
刘亦婷生于一个普通家庭,未出生时,其母就接触了国外早期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制订了培育她的计划。
初生的刘亦婷与其他健康的婴儿没有明显区别。在父母的精心养育下,0-1岁,她的识记能力迅速发展,比同龄幼儿平均水平提早至少6个月,三岁时,她的智力已达到上小学水平;小学阶段,她努力学习,全面发展,毕业时考取国家教委在全国设立的14所外国语学校之一-——成都外国语学校。(录取比例只有1.8%),初中阶段,除了努力学好学校规定的各门课程外,她还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出演电视剧《苍天在上》,参加“初中物理知识联赛”获全国二等奖。而且学习成绩在班上始终在前几名;高三阶段,她在积极准备高考的同时,现学现考托福并完成12所美国大学的入学申请,以连续高强度,超负荷运转,以坚韧的意志支撑下来,并最终获取美国四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根据教育学的相关原理,谈谈你对“哈佛女孩”成长的认识与启示。
第五篇:2010及2011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A真题及答案
四川教师资格证10~11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0年10月四川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A 类真题试题
1、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是 【 】 A、教育本质 B、教育功能 C、教育目的 D、教育价值
2、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商品性、生产性、发展性以及 【 】 A、科学性 B、民主性 C、科学性、民主性 D、现代性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教师角色的文化传统是 【 】 A、道德追求大于社会索取 B、社会本位高于个人本位 C、自我修养先于对他人教育 D、重视争取自我权益
4、第斯多慧说:“教师本人是学校里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 生生的榜样”,是说明教师角色具有 【 】 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长效性
5、下列关于学生学习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 B、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 C、学生所参加的学习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D、学生的学习大部分是离开教师独立进行的
6、知识学习的第一个阶段是 【 】 A、领会 B、选择 C、保持 D、应用
7、“师生在课堂上呈现双向的交流,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各抒己见;教师认真引导”,描述的是哪种类型的师生关系? 【 】 A、对立型 B、依赖型 C、自由放任型 D、民主型
8、家庭教育影响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某种定势作用,影响着人以后的发展,这说明 家庭教育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A、先主性 B、多维性 C、密切性 D、统一性
9、下面对于差生的教育方法中正确的是 【 】 A、差生被安排在远离教师的座位上,或者安排在近处的控制的位置上 B、教学过程中很少注意差生,当课堂出现干扰时,教师倒是经常向差生望去 C、对差生回答问题出错的时候,少直接批评 D、差生回答问题的时候,经常没等其说完
10、工具类学科主要是指 【 】 A、语文、数学和外语 B、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 C、必修课和选修课 D、社会活动课
11、教学设计中最先要考虑的要素是 【 】 A、教学内容 B、教学对象 C、教学目标 D、预期效果
12、下面哪一个选项属于班级中“中性力量”的表现? 【 】 A、干扰同学 B、睡觉,鼾声雷动 C、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D、静坐在座位上,但不听讲
13、下面不属于教学过程基本功能的是 【 】 A、传授知识 B、形成技能 C、培养智能 D、锻炼身体
14、一个学生平均每天用于主干活动和辅助活动的学习时间及所完成的全部学习量,【 】 是 A、学习活动总量 B、学时 C、学习强度 D、知识学习量
15、文化基础学科的作业可分为 【 】 A、课内职业和课外作业 B、独立完成作业和合作完成作业 C、语文作业和数学作业 D、知识作业和应用作业
16、教师运用一定办法帮助学生找出并分析影响学习效果的原因,指出具体的解决办法。这 种学法指导方式是 【 】 A、系统传授式 B、专题讨论式 C、学科湿透式 D、学习诊断式
17、“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独立学习的技能”,是学习方法指导的 【 】 A、目标 B、内容 C、过程 D、原则
18、我国道德规范的层次依次是 【 】 A、社会公德、职业道德 B、社会公德、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 C、集体主义道德、共产主义道德 D、社会公德、集体主义道德、共产主义道德
19、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是 【 】 A、道德感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意志
20、加强自我修养的途径是 【 】 A、组织活动、委托任务 B、学习、座右铭、立志、自我批评 C、榜样和示范 D、说服教育 二. 多选题(每题2分
21、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规律,包括 【 】 A、要适应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B、要适应人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C、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D、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E、要适应教育环境的特点
22、师生关系主要表现为 【 】 A、工作关系 B、人际关系 C、组织关系 D、心理关系 E、非正式关系
23、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形式包括 【 】 A、相互访问 B、通讯联系 C、召开家长会 D、在学校中组织家长委员会 E、举办家长学校
24、我国中小学课程内容的组成部分包括 【 】 A、修身、齐家、治国方面的准备知识 B、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基础知识 C、某些社会活动方面的经验 D、关于提高能力的经验 E、培养情感的内容
25、素质教育的特点包括 【 】 A、理论性 B、整体性 C、基础性 D、内化行 E、综合性
三、名词解释题(每题 5分)
26、教育影响
27、课程
28、教学设计
29、隐性课程 30、道德情感
四、简答题(每题 7分)
31、简述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
32、简述人格教育的方法。
五、论述题 本题11 分)
33、论述教师的知识结构。
六、案例分析题(每题15 分)
34、阅读下列案例材料,详细分析案例中运用了哪条教学原则,结合案例谈谈该教师如何贯 彻这一原则? 我教《沙漠里的船》一课时,一名叫颜江武德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书上说,骆驼嗅觉 灵敏,不论什么地方有水,它都能找到,我看有些不科学。水是无色、无味、无嗅的液体,水既然没有气味,那骆驼怎能嗅得到呢?”我肯定了这个问题提得好,并鼓励大家谈出自己 的看法。不一会儿,一个同学满有把握地说:“有水的地方空气湿润一点,无水的地方干燥 一些。如果骆驼的鼻子感到舒服,就知道哪儿有水。”有的说:“空气湿润和干燥,骆驼的鼻 子很灵敏,可以凭感觉辨别出来。”后来,颜江武同学的《骆驼“嗅”不到水源》发表在《小 学生科普报》上,引起一些小读者的兴趣。
35、阅读下列案例,结合你学的教育学的相关知识谈谈你的感想。
曾参(公元前505年——前436年)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天,曾参的妻子要上街。他的小儿子拉着她说的衣襟,又哭又闹,要求跟着去。曾参的 妻子被闹得没有办法,就对孩子说:“你留在家里,妈妈回来杀猪给你吃!”孩子被哄回家去 了。曾参的妻子从街上回家,只见曾参拿着绳子在捆猪,旁边还放着雪亮的尖刀,正在准备杀猪 呢。他的妻子赶忙制止他说:“我刚才是和小孩子说着玩的,并不是真杀猪呀!”曾参说:“孩 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只会学父母的样子,听父母的教训。今天你说话不 算数,骗孩子,就是在教孩子讲假话。再说,母亲骗了孩子,孩子觉得母亲的话不可靠,以 后再对他进行教育,他就不容易相信了。这样做,对家教是很不利的。”结果,他说服了妻 子,还是把猪杀来煮了。曾家的这口猪,也许还没有养到该杀的时候,他杀了这口猪是一个损失。可是,换来的却是 在孩子面前树立了一个诚实的形象。同时,他的做法对他的妻子也是一个教育,让她记住: 作为一个母亲,无论什么时候,也不应该在孩子面前说假话。
心理学A
一、单选题(每题 1 分)
1、普遍认为,当今学习目标之父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 【 A 】 A、泰勒 B、布鲁纳 C、布鲁姆 D、班杜拉
2、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从 1903 年出版 《教育心理学》 开始,该书的作者是 B 】 【 A、詹姆士 B、桑代克 C、斯金纳 D、布鲁纳
3、皮亚杰认为,11 至 15 岁的儿童认知发展处于 【 D 】 A、思维准备阶段 B、思维阶段 C、感觉运动阶段 D、抽象思维阶段
4、学校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理论是 【 C 】 A、智力理论 B、动机理论 C、学习理论 D、认知理论
5、布鲁姆提出的学习理论是 【 A 】 A、掌握学习B、认知学习C、情感学习D、行为学习
6、迁移的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基础是 【 A 】 A、官能心理学 B、人本主义 C、行为主义 D、认知心理学
7、贾德提出的迁移理论是 【 C 】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概括化理论 D、关系理论
8、以词的声音表象、动觉表象为支柱而进行智力活动的阶段,称作 【 D 】 A、活动定向 B、内部言语 C、有声的外部言语 D、无声的外部言语
9、寻求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是问题解决的 【 B 】 A、分析问题阶段 B、提出假设阶段 C、发现问题阶段 D、检验假设阶段
10、一个人把对某人的感情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的心理现象,叫 【 B 】 A、认同 B、移植 C、投射 D、回归
11、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C 】 A、弗洛姆 B、罗杰斯 C、马斯洛 D、弗洛伊德
12、一般来说,认知风格中场依性者更感兴趣的学科是 【 A 】 A、文学 B、数学 C、化学 D、物理
13、教学过程中的测量主要的方法是 【 A 】 A、测验 B、观察 C、访谈 D、实验
14、智力技能形成的最高阶段是 【 B 】 A、活动定向 B、内部言语 C、有声的外部言语 D、无声的外部言语
15、在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这叫做 【 A 】 A、高原现象 B、倒退现象 C、抑制现象 D、顶峰现象
16、心理学,特别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最多、最活跃的一个领域是 【 D 】 A、心理健康 B、记忆 C、智力 D、学习
17、刺激—反应联结学习理论最初的代表人物是 【 A 】 A、桑代克 B、华生 C、斯金纳 D、布鲁纳
18、在心理学中,最早明确强调内部心理结构并以此来解释学习过程的心理学流派是 【 C 】 A、行为主义 B、精神分析 C、格式塔学派 D、认知心理学
19、加涅关于学习的八种阶段类型中,最低层次的学习是 【 B 】 A、刺激反应联结 B、信号 C、概念学习D、问题解决
20、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由低到高分为四种水平,其中最高水平是 【 D 】 A、解释的理解 B、字面理解 C、批判性理解 D、创造性理解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
21、有意义学习的三种类型是___表征学习__、___概念学习____和____命题学习____。
22、桑代克提出的学习三大基本规律是__准备律__、__练习律__和__效果律__。
23、直观教学的类型包括___实物直观___、____模像直观___和____语言直观___。
24、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既具有_____稳定性______,又具有____可变性______。
25、记忆干扰的两种表现是___前摄抑制____和____后摄抑制____。
26、根据前后学习的难度差异,可以把迁移分为__垂直迁移___和__水平迁移___。
三、名词解释题(每题 3 分)
27、陈述性组织者:指与新的学习产生一种上位关系的,目的在于为新的学习提供最适当的类属者的组织 者。
28、智力技能:是以抽象思维主导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它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
29、有意义学习: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知识建立非人为实质性的联系的 过程。简言之,就是符号或符号组合获得心理意义的过程。
30、非正式学生群体:即没有正式规定建立,也无需任何人批准同意,由有关学生自愿组合而成的学生群 体。
31、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表现在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形成方便,也可表现 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相互影响。
四、简答题(每题 6 分)
32、简述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表现出来的主要特点。
学与教的问题成为学校教育心理研究的中心问题;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深入学与教过程的研究之中,比较重 视研究较为复杂的学生的学习过程,研究方法越来越先进;重视研究课堂教学的心理学问题,强调理论的 实际应用,重视学习的个别指导(因材施教)问题;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识、情感和动作技能等方面的 统一。对情感、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增多,对学习的条件也有较系统的研究;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学 校教育、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影响增加。
33、简述美国学者马杰提出的编写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一个学习目标包括三个基本要求,这些要素的实现应能达到可操作、无歧义、术语化的标准:要说明具体 的行为,以便教师能观察学生,了解教学目标是否已经达到;说明生产上述行为的条件;指出评定上述行 为的条件。
34、简述提高知识巩固的途径。
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提倡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动用记忆规律,使用合理的记忆方法;合理地组织复习
35、简述布鲁纳对发现学习条件的认识。
要求学生有相当知识和经验的储备,能够进行选择性思维,具有发现的动机和态度;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 知识和教学指导水平,发现学习的课堂上知识涉及面极广,要求教师系统全面掌握本学科知识,教师既需 要指导学生以免学生的积极思维“误入歧途”,又要巧妙地“隐蔽”自己,不露出太多的指导痕迹,以免影响 学生的探索;教材方面必须把原发现过程编成适合于学生在课堂上发现的过程。
36、简述奥苏贝尔对有意义学习条件的认识。
学习材料必须具备逻辑意义;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适当的知识基础;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 心向。
五、论述题(每题 10 分)
37、结合实际论述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学校是激发和培养学习动机的主要源泉,教师要以身作则,使学生认同,成为学生模仿的榜样。要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发挥目标激励作用;引起心理上的不确定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获得成功的机会和 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利用学习反馈和学习评定;利用学习竞赛和奖惩激发学习动机;与学 生签订学习协议;在课堂教学中可供教师选用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技能。
38、结合实际论述如何运用感知规律提高直观教学效果。
目的任务越明确,感知越清晰;对象从背景中越突出,则对象越容易被感知;直观形象与语言指导相结合,则感知更精确、全面;知识经验越丰富,感知就越完善、迅速;对感知对象的态度越积极,则感知越深刻; 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也可以提高感知的效果。
四川 2011 年 4 月教师资格(A)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标号填写在题目 后面的括号中,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称为(B)。A.诱因 B.问题情景 C.学习期待 D.强化
2.如果迁移产生的效果是积极的,这种迁移则是(A)。A.正迁移 B.顺向迁移 C.特殊迁移 D.知识迁移
3.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学习策略称之 为(A)。A.组织策略 B.复述策略 C.计划策略 D.调节策略
4.以下不属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是(C)。A.教学认知能力 B.教学操作能力 C.自我反省能力 D.教学监控能力
5.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在于培养(B)。A.道德认识 B.道德信念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志 6.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D)。A.与他人基本相同 B.与大家保持一致 C.被他人认可 D.与他人相接近 7.道德两难故事法的创始人是(D)。A.皮亚杰 B.弗洛伊德 C.班杜拉 D.柯尔伯格
8.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属于(B)。A.行为主义观点 B.人本主义观点 C.认知观点 D.建构主义观点
9.区分操作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反射的正确标准是(B)。A.行为发生是否是有意的 B.新的 S—R 联结是否形成 C.强化物是否出现在新的反应前 D.以上都是
10.生成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D)。A.新的理解 B.不同的见解 C.认知策略 D.类似或图像等
二、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标号 填写在题目后面的括号中.多选、少选、错选、不选都算错误。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抹杀人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带有明显的生物学倾向的学习理论,有(AB)。A.桑代克的联结理论 B.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 C.格式塔学习理论 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创设问题情境时须注意,问题要(ABCD)。A.小而具体 B.新颖有趣 C.富有启发性 D.有适当的难度
3.记忆较长材料时,中间部分记忆效果最差,这主要受到(AB)干扰。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单一抑制 D.双重抑制
4.掌握了汉语拼音字母“a、b”,再学习读英语字母“a、b”时,将出现(BC)。A.正迁移 B.负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5.应用知识的过程包括(ABCD)。A.理解 B.审题 C.知识重现 D.解题
6.群体的心理效应有(ABCD)。A.群体归属感 B.群体认同感 C.群体压力 D.群体动力倾向
7.教学策略具有(BCD)等等特征。A.组合性 B.综合性 C.创新性 D.高效性
8. “独自一个人不敢做的事,在群体中就敢做了”的原因有(BC)。A.群体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B.责任分散,恐惧感大大降低 C.被他人评价的意识 D.群体认同感
9.教师角色定位的一般认识有(ABC)和学生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管理者。A.学生的楷模 B.父母的代理人 C.知识的传播者 D.学习的促进者
10.教学能力主要包括(ABCD)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教学测量与评价能力。A.组织能力 B.语言表达能力 C.管理能力 D.教学设计能力
三、概念解释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1.观察学习:是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2.顿悟:是指人的思维的突变或飞跃。
3.移情:泛指一个人将自己对生命当中某个重要人物、事件或环境的爱与恨投射到他人 他事的心理表现。
4.元认知:任何以认知过程和结果为对象的知识或是任何调节认知过程的认知活动。
5.言语直观:即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 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
四、判断改错题(判断以下各个命题是正确还是错误,如果错误.请将其改正确。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顿悟是说突然知觉到问题情境中的目的与手段之间的关系。(√)2.学生先前的知识掌握程度和以后学习的有关知识成正相关。(√)3.教学模式是为课堂设置,教材设计,课堂教学建立一种结构。(√)4.马斯洛先后提出了五种需要。(×)改为:马斯洛先后提出七种需要。5.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论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改为:桑代克的“联络论”学习理论是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
五、简要解答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简述原理学习的意义。答:(1)使学生透过纷繁复杂的事物和现象,了解事物之间的规律的内在联系和关系,认清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避免被表面现象所蒙蔽;(2)对原理的学习,可以使认识简化和 系 统化;(3)掌握了的原理可以用来指导我们的行为,并帮助我们解决新问题,使我们不必要 对每一种生活情境都亲自重新适应而能拥有灵活地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4)一些原理的学习可以为其他原理或更复杂的原理打下基础,使之学得更容易。
2.中学生道德情感有哪些特点? 答:(1)道德情感的内容更为丰富并有明显发展;(2)道德情感更有自觉性;(3)道德情感 仍然不稳定且难于自制。
3.简述学习动机的分类。答:(1)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来划分,把学习分为正确的或高尚的学习动机和错误 的或低下的学习动机;(2)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时间的长短来划分,把学习动机分为直接的近景性动机和间接的远景性动机;(3)依据动机起作用的大小来划分,把学习动机分为主导 性的学习动机和辅导性的学习动机。
4.教师的的一般教学能力有哪些? 答:(1)善于组织和运用教材的能力;(2)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3)敏锐的观察能力;(4)迅速而准确的组织能力。
六、论述题(15 分)
试述知识与智力的关系。
答:智力与知识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1.二者区别: 智力是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认知因素的总和,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 的;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和结构,包括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因此,二者不能混为一谈。(1)从来源看,智力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教育、环境的影响发展起来的,智力含有一定的先天因素;而知识完全是个体后天获得的;(2)从发展看,智力只能在一定年龄阶段内逐步上升,到一定年龄后,就会停止发展,甚至呈现出智力减退的现象。据研究,人的知觉能力发展较早,但下降也早。如用曲线表示,人的智力是呈抛物线形的曲线。知识是随年龄的增长日益丰富的,随个人年龄的增加而不断 积累,是无止境的,它是一条不断上升的曲线。2.二者联系:(1)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前提。没有基本的观察力、记忆力及抽象思维能力,人就无法获 得起码的感性知识,更不能掌握理性知识。许多事实证明,人的智力发展水平通常是掌握知 识的快慢、深浅、难易和巩固程度的重要原因之一;(2)知识的掌握反过来又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人们正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智力。但智力与知识的发展往往是不同步的。总之,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前提,又是掌握知识的结果,两者相互转化、相互促进,但两者的发展又不完全同步。因此,教师了解智力与知识的关系,对教育教学实践有重要的 意义。
七、案例分析题(15 分)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 “多了就 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 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 “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 字再也不混淆了。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 答: 【分析】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 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 :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简言之,教师应教学 生进行意义识记。
四川 2011 年 4 月教师资格(A)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标号 填写在题目后面的括号中,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1.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B)。A.幼儿老师 B.父母 C.长辈 D.小学一年级老师
2.强调“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的教育家是(B)。、、A.陶行知 B.杜威 C.康德 D.马卡连柯
3.范例教学认为教学的主体是(A)。A.学生 B.教师 C.教材 D.教学手段 4.教师在上新课之前向学生进行有关教学的谈话,这是(B)。A.巩固性谈话 B.自发性谈话 C.指导性谈话 D.接交性谈话
5.由家长和其他年长者成员配合学校对孩子不同程度地实施有意识有目的的教 育影响 称之为(C)。A.校外教育 B.配合教育 C.家庭教育 D.社区教育 6.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是(D)。A.教育大纲 B.教育目标 C.培养目标 D.教育目的
7.学校课程改革中主要是改革(D)。A.课程设计 B.课程制订 C.教材编制 D.课程设置 8.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是(A),A.各门文化课 B.思想品德课 C.课外活动 D.少先队工作
9.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心是(B)。A.教学改革和实验 B.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 C.实施素质教育 D.个 性发展
10.广播电视教学相比于课堂教学的优点是(C)。A.能够使用先进的图像呈现方式 B. 它同时利用学生的视觉通道和 听觉通道 C.学生人数多,教学的相对成本较低 D.能够及时地接受学生的反馈 信息 11.体育是进行其它各育的(B)。A.必要条件 B.物质基础 C.重要保证 D.重要手段
12.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进行交往而产生的关系,称之为(D)A.社会关系 B.人际关系 C.教育关系 D.师生关系 13.人的个性品质的形成主要是通过(A)。A.社会交往 B.学校教育 C.家庭教育 D.自我修养
14.教师中心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D)。A.柏拉图 B.卢梭 C.杜威 D.赫尔巴特
15.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B)的《大教学论》的发表为标志。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凯洛夫 D.苏霍姆林斯基 16.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B)。A.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 B.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 C.毫无顾及地接受教育 D.能动地接受教育 17.人民教师职业道德法的核心是(C)。A.热爱学生 B.为人师表 C.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D.团结 互助
18.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A)。A.孔子 苏格拉底 B.孔子 亚里斯多德 C.孟子 柏拉图 D.朱喜 苏 格拉底
19。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 实践的方法是(D)。A.练习法 B.实验法 C.试验法 D.实习法 20. “罗森塔尔效应”反映了(D)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A.内容正确 B.方法恰当 C.目的明确 D.情感深厚
二、概念解释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1.角色:可理解为个人在特定社会群体中的身份,及其为身份所规定的行为 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教师角色行为的研究,就是从角色人手,研究教师实际 表现的特征和进入多种角色的方法和途径,帮助教师对照基本职能,完善自我。
2.课程:就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 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进程。3.教学目标的叙写:在于强调教学活动对学生产生具体的行为改变。即说明 学生在教学后能学会什么,其行为表现或改变必须是可观察可测量的,可作为目 标是否达成的衡量标准。它必须用学生可判断分析的具体行为来描述,说明教师 预期学生行为改变的结果。4.道尔顿制 v:教-师.不在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 自学参考书、布置叙谈,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 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
5.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 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索,实现品 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
三、简答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1.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答:(1)传授知识;(2)形成技能;(3)培养职能;(4)发展个性。
2.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答:(1)以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2)课程设计与编织结构化;(3)课程形式的多样化、个性化和综合化;(4)课程内容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3.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所具有的特点。答:(1)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2)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3)学生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4.简述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答:(1)初中学生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明显提高; .(2)初中学生记忆力的发展是人生记忆“高峰”的前奏,如教育有方,其记 忆力会获得较大的发展;(3)初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4)初中阶段的学生的想象力也加速发展,而且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逐步增 加;(5)初中生一致行动的目的性、自觉性和独立性不断提高;(6)初中学生的情绪活动表现很强烈。
5.简述教学设计的特征。答:教学设计有以下主要特征:(1)教学计划、开发、传递和评价系统化;(2)教学目的建立在对系统环境的 分析上;(3)教学目标用可观察的行为术语来描述;(4)对学生的了解是系统成功的重 要因素;(5)重点是教学策略的计划和媒体的选择;(6)评价是设计过程的一部分。
四、论述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1.联系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谈谈当前对中学生的教育应主义的问题。
答:中学生的教育应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坚持面向全体中学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全面地得到发展。(1)学校、社会、家庭应该为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2)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生活要有节奏;(3)培养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和情感;(4)进行青春期生理、心理和性道德、法制的教育;(5)重视安全教育,防止意外伤亡事故;(6)加强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7)重视人生观教育。
2.二战后世界教育改革运动后出现了哪些新的教学方法?你是如何理解并运用 的?
答:自 20 世纪中叶以来世界范围的教育改革运动中,各种各样新的教学方法不 断出现,其中有一些带来了教学实践的显著变化,并且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发现学习;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教学方法。布鲁纳是结构主义课程的代表人物,他 认为学生在课程中应当学习的是基本结构,也就是每门学科最具有根本性的理论 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法则等。而基本结构是不能简单地通过教师的 讲授学习的,要通过学生的发现学习去构造。发现法的具体做法是,教师提出课题和一定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到学习结果。
(2)探究—研讨法; 探究一研讨法与发现法有密切联系,在实质上也基本一致。这种方法在一些 发达国家被普遍应用。探究研讨法没有十分严格的程序,但十分注重利用发展心理学所提供的关于 儿童不同认识阶段的特征,由此形成了一些十分突出的特点。
(3)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 这是前苏联教师沙塔洛夫在自己 30 年的教学实践基础上刨立的。所谓纲要 信号图式是一种由字母、单词、数字或其他信号组成的直观性很强的图表,是教 学辅助根据。它通过各种“信号”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地把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 表现出来。有时一张图表仅由几个信号组成,有时一张图表可以包括教科书中二 三节甚至四五节课的内容。
(4)暗示教学法; 这是保加利亚医学博士卢扎诺夫创立的教学方法。暗示教学法采取与传统教 学法完全相反的做法,上课如同游戏、表演。暗示教学法的基本原理是:广泛利 用环境的暗示信息,充分利用人的可暗示性,使理智与感情统一,有意识功能和 无意识功能统一,尤其是调动和发掘大脑无意识领域的潜能,使学生在愉快气氛 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信息。
(5)范例教学法; 范例教学的主要倡导者是德国著名教育家、教学论专家瓦根舍因和克拉夫斯 基,他们提出了若干范例教学的基本理论观点。研究认为,范例的基本特征有三个: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
(6)非指导教学法。罗杰斯提出的非指导性教学,是由他的“非指导性治疗”演变过来的。根本 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自我反省活动及情感体验,在融洽的心理气氛中自由地表 现自我、认识自我,最后达到改变自我、实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