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沈巷中心小学语言文字工作事迹材料
沈巷中心小学语言文字工作事迹材料
我校十分重视语言文字工作,认真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国家推广普通话的方针政策,全面推进我校的语言文字工作。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语言文字工作。
一、明确指导思想,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的组织管理
1.学校每学期召开专门会议,组织师生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专项研究布置工作任务,为推动全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健全机构,明确责任。我校成立了由校长许克赞任组长,王希发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导主任为组员的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认真开展各项工作。
3.完善制度,确保实施。我校建立了普通话推广和规范用字制度,确保普通话在校园的推广使用和校园规范用字。
二、创设良好教育环境,打造语言文字工作的训练平台
1.抓宣传发动。近年来,我校把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头戏,努力营造一种人人讲普通话、人人写规范字的浓烈氛围。
2.抓队伍建设。我校对教师普通话等级提出了明确要求:在规定年龄范围内的语文教师普通话水平力争全部达到二级甲等,其它学科教师必须全部达到二级乙等,把这个条件作为评估教学质量、评选优秀教师、评聘教师职务一个重要依据。3.抓教学管理。我校要求各科教学都必须加强对学生的规范意识、能力培养和训练,规范课堂语言文字。
4.抓德育工作。我校利用国旗下讲话、黑板报等阵地广泛宣传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重要性和相关专题活动。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和运用水平。
三、落实监督保障机制,提升语言文字工作的实际成效
1.做好后勤保障。为了更进一步营造氛围,我校把语言文字规范化纳入学校的硬件建设当中,在校园显眼位置上树立宣传牌,设立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栏,悬挂“规范语言文字意见箱”。
2.抓好检查自纠。我校不定期深入课堂听课,把教师讲普通话、用规范字作为评课的重要标准;此外对校园广播站的用语、校园内宣传橱窗、标志牌、标语、指示牌、各班的板报的规范用字用语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严格把关。
3.不断增强意识。我校多次召开语言文字规范化专项工作会议,让全体教师养成自觉用语,规范用语的意识与能力。
总之,现在普通话已成为我校教育教学和集体活动用语,规范汉字的应用成为师生的行为习惯。展望未来,我们将紧紧围绕“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这一目标,狠抓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努力创设和谐、文明的校园人文环境,把我校各方面工作推上新的台阶。
第二篇:沈浩事迹(定稿)
一评“沈浩精神”:基层是年轻干部成长的沃土
2010年1月4日来源:新华网
安徽省财政厅干部沈浩被选派到小岗村担任党组织书记后,始终怀着一种重任在肩的使命感,始终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精气神,把基层作为锻炼的平台、奉献的舞台,踏踏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谋利益,被小岗村群众视作“顶梁柱”。
实践锻炼是年轻干部成才的大熔炉、大课堂和大舞台。在小岗村艰苦的环境中,沈浩一干就是6年。他带领群众转变观念,推动土地流转,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旅游业;他组织村里修路通水,修建学校、医院和敬老院,改善群众居住条件,让112户群众住进规划齐整的楼房新居„„正是深入到群众之中,感知群众疾苦,倾听群众之声,切实解民之忧,沈浩才赢得了群众的信赖,谱写出精彩的人生。向沈浩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这种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精神。
“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近年来,一些年轻干部由于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在把握大局、化解矛盾、处理复杂问题方面经验和能力有所不足;有的长期高高在上,与群众接触较少,缺乏对基层的了解和对群众的感情。
实际上,基层有人民群众因地制宜的创新实践,也有各种各样的复杂矛盾和问题。年轻干部有了基层锻炼的经验,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和群众最真实的需要和困难,才能真切体会到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对人民群众产生深厚感情,才能真正“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并在工作中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向群众学习、向基层学习、向实践学习是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七大强调,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提高年轻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素养。当前,农村发展急需沈浩这样的优秀干部带领群众发家致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人们期盼,有更多的年轻干部能像沈浩一样,到基层磨炼意志,增长才干,成为老百姓离不开的好干部。
第三篇:沈浩事迹
农 村 基 层 干 部 的 楷 模
——记凤阳县小岗村原党委第一书记、村
委会主任沈浩同志
2009年11月6日晨,安徽省财政厅选派到村任职干部、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沈浩同志因积劳成疾,猝逝在工作一线,年仅45岁。噩耗传来,人们无不为失去一名好党员、好干部、好同志而悲痛万分。胡锦涛总书记闻讯后,作出重要批示:“沉痛悼念沈浩同志。请转达对沈浩同志亲属和小岗村村民的亲切慰问。”李长春、习近平、贺国强、刘云山、李源潮等中央领导同志相继作出重要批示,对沈浩的去世表示沉痛悼念,对总结、学习、宣传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和精神提出明确要求。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到沈浩家里亲切看望其亲属,转达中央领导同志的问候,对沈浩的去世表示沉痛悼念。省委决定,追授沈浩同志“优秀共产党员、模范基层干部”称号。
沈浩,男,1964年5月生,安徽萧县人,198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工作,先后担任安徽省财政厅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副调研员。2004年,他积极响应省委号召,作为全省第二批选派到农村任职干部来到凤阳县小岗村,任小溪河镇党委副书记,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等职务。在小岗村工作期间,他紧紧团结带领村“两委”一班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锐意进取,以改革推进发展,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着力加强村级组织和党风廉政建设,在改变村容村貌、改善村民生活、加快小岗发展上作了大量工作,树立了基层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赢得了组织的肯定和群众的拥护。
“他心里装着小岗,一门心思让村子富起来” 2004年2月,沈浩刚到小岗村时,这个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的家底还很薄,发展仍然滞后,他的前几任一直在探索发展的路子,那时小岗村的发展思路还不甚明晰,村民对他的到来并没有抱太大希望,有的人甚至投来怀疑的目光:“一个省城的年轻人,镀金来的吧?”然而这些没有影响他为小岗村谋发展的热情,反倒让他更冷静,他说:“一些群众表现出的冷漠,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他们想要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他坚信,小岗村是“中国改革第一村”,这个品牌全国独有,只要发展的路子对了,只要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完全可以实现快速发展。于是,他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把全村100多户跑了两遍,和村民促膝谈心,了解情况。与村“两委”成员和“大包干”带头人深入交心,谋划小岗村发展路子。通过深入调研、广泛走访,沈浩认为,小岗村最需要的是发展,但小岗村的发展必须是让群众长远受益的发展,不能盲目的发展,特别是对引进的企业一定要围绕“农”字做文章,让群众能从中受益。为此,他决定从三个方面着手推动小岗村的发展:一是转变党员、群众的思想观念,增强科学发展意识;二是尽快制定发展规划,找准发展路子;三是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转变少数村民“小富即安”甚至“不富也安”的思想,沈浩及时组织村干部、“大包干”带头人等到华西、大寨等名村参观学习,回村后开展“小岗怎样快发展”讨论,寻找差距,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常说,以前的小岗人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大觉,捧着‘第一村’的金招牌还富不起来,是沈浩让我们开阔了眼界,转变了观念,找准了发展路子。
小岗村群众的发展热情被激活了,沈浩立即和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认真研究制定发展规划,确立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加快设施建设,发展旅游业;跳出小岗求发展,着力办好工业园”的发展思路,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任务和目标。2004年,村里依托已有的80亩葡萄示范园,成立“优质葡萄种植协会”,聘请农技专家传授栽培技术,通过党员的示范带动,壮大了葡萄特色产业,还办起了葡萄文化旅游节,现在,小岗村有90%的农户种植葡萄,面积达600多亩,人均增收2000元。2005年,村里引进粮油食品发展有限公司,采取“订单”方式,与村民签订小麦种植、收购协议,并积极吸收村民到企业务工,村集体每年也可增收10万元。几年来,凤阳县小岗钢构有限公司、滁州市杨帆医疗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合肥禾味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相继落户小岗,促进了小岗村快速发展。作为“全国十大名村”之一的小岗村,每年到村里参观考察的游客络绎不绝。如何做好旅游文章、增加村民收入成了沈浩心里常常考虑的问题。他多次召开村“两委”和群众代表会议研究旅游开发事宜,多方争取建成了“大包干纪念馆”,并依托纪念馆和农家茅草屋、村民文化广场等旅游休闲景点,拓展旅游项目,开发旅游产品,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村民吴广德在沈浩的帮助下率先卖起了花生、黑豆、麦粒脆饼等旅游小食品,每天净收入100元以上,群众看到了甜头,自发地做起小买卖,还办起了“农家乐”旅游,为游客提供娱乐、食宿服务。
为提高小岗人的生活质量,沈浩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修通了村级水泥路,对村庄进行绿化、亮化;修复了自来水和广播电视等设施;兴建了党员活动室、卫生服务中心和档案室;翻盖了122户房屋,48户村民搬进了住宅新区。物质生活上去了,村民对文化教育提出了新希望。为鼓励村民做好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在沈浩的提议下,村里专门设立“教育基金”,哪家孩子考上大学,专科奖励3000元,本科奖励5000元。在村里组织开展“好婆婆、好媳妇、文明示范户”评选活动,组建了腰鼓、花鼓表演队,兴建了图书阅览室、文娱活动室,每周还用党员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在村民文化广场放起了露天电影。去年夏天,当村民围坐在广场观看北京奥运会开幕盛况时,都说:“还是沈书记想得周全,还是这样聚在一起看热闹!”小岗村得到快速发展,2008年,小岗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600元,是2003年的2.87倍。小岗村党委副书记李梦元说:“他心里装着小岗,一门心思让村子富起来。”
“群众没想到的他都能想到,他就是我们的亲人” 沈浩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心里始终装着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沈浩来小岗时,小岗有两个村民组,其中一个是东南面的大严村民组,村民住房条件相对较差一些。2005年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劳累一天已经休息的沈浩,想起了大严村民组徐庆山家的房子是危房,赶紧撑着雨伞冲进大雨中,由于泥路湿滑,鞋子掉了,他干脆脱掉鞋子,赤脚来到徐庆山家,动员他赶快搬出去,直到把徐庆山安排好住处才安心。此后,抓紧改造危房就成为沈浩给自己定下的一项紧迫任务。当沈浩得知国家对“三农”投入的资金在增加,敏锐反应,立即争取补助资金改建村民住房,2005年底,在小岗村的东南方,四幢两层小楼房的生活区拔地而起。2006年春节前,包括徐庆山在内的26户农民,都住进了上下两层160平方米的楼房。
五保户韩庆江患有严重的哮喘病,沈浩知道后,及时带他住院治疗,并预付了医药费用,韩庆江在医院住了38天,哮喘病得到了有效治疗。老韩现在小岗钢构厂当门卫,一个月能挣500多元钱,小日子过得很滋润。他感叹地说:“我能有今天,多亏了沈书记!”在小岗村,村民们流传这样一句话——“有困难,找沈浩”。
困难户韩德国的孙子刚出世,母乳不够,家里又买不起奶粉,沈浩知道后,从自己口袋里掏出1000元钱送去。关友林全家6口人,4个智障,生活十分困难,沈浩对关友林特别照顾,逢年过节都要给他家送去慰问金和年货,就连他家的被子、衣服都是沈浩送的。村民殷广勇妻子痴呆,一家四口人住着破房子,生活很苦。沈浩第一次到他家就掏出200元钱给殷广勇,并给他们家照了一张全家福。
大包干带头人关友章的遗孀毛凤英老大娘病得较重,沈浩知道后,及时把她送到医院,跟院长说:“老人不容易,尽管给她治疗,账我来结。”大包干带头人关廷珠的遗孀、86岁的邱世兰老大娘拄着拐杖说:“这拐杖就是沈浩回省城给我带来的,说碰到我时发现那根坏了,怕我跌倒了。”农历2007年三十的早上,沈浩一开门,发现邱世兰坐在门前,以为她有什么难处,忙问什么事?老大娘说要请他吃年饭,沈浩一颗悬着的心落下了,但又不忍心打扰,连说算了算了,大娘却不依不饶:“二十多年来,我头一回请村干部吃饭,不去那可不行。”面对大娘的一片真情,沈浩很感动地吃了这顿极其难忘的年饭,它饱含着一位年迈的小岗老人对沈浩的真心厚爱和最高褒奖。那天晚上9点多,沈浩才赶到合肥,家里人一直在等着他吃年饭。村干部赵家龙说:“沈书记的房门始终是敞开的,连晚上也不关,群众有事找他,随时都可以直接进到房间。他重情重义,能把一颗心捧给别人,没一点个人计较。”大包干带头人严立华这样评价他:“沈浩事事想着群众,考虑得周到细致,群众没想到的他都能想到,他就是我们的亲人。”
“他有闯劲、有本事,这样的领头人我们打心眼拥护” 2008年9月30日,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胡锦涛总书记来到小岗村实地考察农村改革发展情况。总书记视察小岗村后,对小岗村的变化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小岗村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殷切希望,这激发了小岗村更大的发展热情。为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市县乡经过充分调研,提出把小岗村建设成现代农业的示范村、制度创新的实验村、城乡统筹的先行村、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四型村”战略目标,沈浩带领全村人民凝心聚力,锐意进取,走上了小岗村改革发展的新阶段。在沈浩的带领下,小岗开始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行规模经营。但作为农村改革的试验田,过去小岗村以大包干而著名,现在搞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否意味着否定了以前的成绩?一些人的质疑和不理解,让沈浩担负着巨大压力。为了小岗的大发展,他必须顶住压力。沈浩说:“过去分田搞大包干是改革,现在搞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也是改革,都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为优化资源,他引导农民把土地以每亩500元的价格租出去,并建立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心,有3000多亩土地承包经营权实现流转,土地的收益大幅度提高。大包干带头人关友江介绍,正是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步伐,保证了招商引资企业的顺利进驻,让小岗村的土地焕发出新的活力。
2009年,小岗村的发展又结出了新的硕果,先后引进美国GLG集团到村发展甜菊糖生产加工,建设2000亩甜叶菊育种基地等十多个项目;引进从玉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到村建设1万亩现代蔬菜生产基地;引进深圳普朗特集团到村建设生态农业园;引进“天下一碗”米线食品企业到村投资设厂;引进凤阳瑶海集团与凤阳国家粮食储备库联合投资到村发展物流仓储和粮油加工。目前,这些项目都已经签订了协议,多数已开始建设。
一个个企业的落户,无不凝聚着沈浩的心血和汗水,在GLG和从玉菜业项目建设中,沈浩带领小岗人创造了“小岗速度”:在GLG项目土地征用过程中,小岗人仅用三天时间,迁坟204座,建起公墓一处。在从玉菜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小岗人半天完成迁坟54座。GLG集团负责人王倩感慨地说:“他带领小岗人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我佩服沈书记的闯劲!只有他才能带领小岗人创造出这样的小岗工业速度,只有他才有这样勇闯市场的胆魄!”
在带领村民推进小岗发展的实践中,沈浩深深感到人才匮乏对小岗村发展的制约,他积极创新农村人才制度,以优惠政策创造性地从安徽科技学院引进三名大学生,来到村里种植双孢菇。第一批来到小岗村的大学生苗娟现在已是团县委副书记、村党委副书记,她说:“是沈书记把我们吸引来的。”苗娟等创业大学生带动村民建起了179个蘑菇大棚,今年每棚利润达7000元,创业大学生们还和种植户共同成立了“小岗村利民食用菌合作社”,联合农民共同应对市场,大大提高了种植户的收益,得到村民的称赞,沈浩紧紧抓住这个契机,积极引导村民成立了资金互助合作社、养鸡协会、养猪协会等,促进农民们共享资金、技术,共同开拓市场、分担风险,村民在互帮互助中实现了共同富裕。这些创新举措,使小岗村的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现在提起沈浩,大包干带头人严宏昌就说:“党的政策好,干部的作风也好了。沈浩来小岗村后,小岗的变化很大,要是基层干部都像沈浩这样,群众就省心了。”曾担任过村支部书记的大包干带头人严俊昌,打心眼赞成这位年轻的村书记:“他有闯劲、有本事,这样的领头人我们打心眼拥护。”
“他很能吃苦,就和我们一个样”
沈浩牢记“两个务必”,始终保持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他不怕吃苦,不辞辛劳,带领小岗人民苦干实干,艰苦奋斗;他生活简朴,勤俭节约,从不讲究吃喝穿戴,一件羊毛衫穿得很旧,还舍不得扔掉;他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模范遵守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不断健全村级各项规章制度,着力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沈浩到村后了解到村民意见最大的就是村组道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在上级支持下,村里多方筹资开始修建村组水泥路。严金昌回忆说,一开始修路的工程打算对外招标,报价最少的也要四五十万元,沈浩召集村民开会算细账,感到承包给工程队花钱太多,决定由村里租机械、聘请技术人员,带领村民自己干,不仅能省钱,还能让村民参加修路挣些工钱。修路期间,沈浩天天泡在工地上,自己当小工,扛水泥、拌砂浆,由于没有经验,用手捧水泥,手被烧烂了也没叫一声苦。路修好了,大伙一合计,村里节约了近20万元。
以前的小岗村对外交通很不方便,到县城还要绕过镇里走上40多公里路,道路还是十几年前修的,路面坑坑洼洼。为解决“出行难”的问题,沈浩打算修一条小岗村直通省道307线的快速通道。当时,许多人都认为根本不可能——因为要跨过京广铁路修一座高架桥,为一个村修公路让火车停下来,岂不是天方夜谭?然而沈浩没有放弃,他一次次奔波于铁路和交通部门,不辞辛苦,不怕碰壁,硬是用诚心感动了人家,把项目跑了下来,2008年6月底,小岗村快速通道正式通车,村民出行路程比原先缩短20多公里(百折不挠)
沈浩把小岗村的路修好了,村民的房子建好了,村里村外治理的像城里一样。而6年来,他对自己严格要求,始终住在村里一间20平方米的简陋平房内,“他一直住在那间房子里,连一张像样的桌子都没有,衣服都放在床上和椅子上。每月交600元钱在村民马家献家搭伙。”关友江说,他看着沈浩生活条件简陋,几次喊沈浩去他家食宿,都被沈浩婉言谢绝:“我一个人,怎么都好凑合,不能打扰你们一大家子!”与合肥舒适的小家相比,沈浩在小岗的所有条件太艰苦了。妻子来看他,见到这样艰苦的条件,难过得流下眼泪。小岗村党委书记金乔说:“沈书记特别能吃苦,有时在村民组工作来不及回家,走到哪都能将就吃一点,即使遇到剩菜剩饭也不在乎,端起来就吃,村民都很感动,都把他看成自己家里人。”致富能手严德友说:“沈浩在我们小岗从没有把自己当外人,他和我们一起吃住,一起干活,就和我们一个样。”
“他是累倒在小岗村的,请让我们给他立座雕像” 沈浩党性观念、组织纪律性强,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无私奉献,甘愿舍小家为大家,不计个人名利,把青春和生命都献给了小岗。省财政厅办公室主任朱长才与沈浩是铜陵财专校友,他回忆说,沈浩在校期间,就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曾先后获得“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毕业前又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到省财政厅工作后,沈浩养成了开拓创新、勤于思考、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工作作风,并且很快成为机关业务骨干。2003年底,按照省委的部署,财政厅要选派一名优秀干部到凤阳县小岗村任职,厅党组立刻想到了沈浩,找他谈话时,他二话没说就爽快答应了。当时,同事们都担心,他上有80多岁的老母亲,下有正在上小学的女儿,妻子在银行工作还十分繁忙,长时间到基层去,家里怎么办啊?可沈浩什么也没有说,克服了种种困难,安顿好家里事情后,及时赶到小岗村,在小岗,他是没日没夜地干。由于妻子工作十分繁忙,自己又长期照顾不到家,夫妻俩不得不放弃合肥良好的学习条件,把女儿送到老家萧县读书,这也是他感到对女儿最愧疚的。沈浩还十分孝顺,在他去小岗村之前,每年春节放假总是回老家陪母亲过年,可到小岗村后,他每年年三十都坚持先陪五保户、孤寡老人,然后再赶回去和家人团聚。村民杜永兰说:“他在小岗村6个年头,几乎天天都在为村里忙,哪一年都是大年三十才回家,年初二就赶回来,这样的好干部哪里找!”
2007年初,安徽省第二批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工作就要结束了。用三年时间向党组织,向小岗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答卷,与小岗人朝夕相处并为小岗村发展做出特殊贡献的沈浩,就要回省城了。此时,如果他回到省城机关,将会把基层锻炼形成的好作风带回机关,更好地为党和人民服务。而且从家庭考虑,他也应该尽快返回,年近九旬的老母亲望眼欲穿地盼他归来,辛劳的妻子多么渴望他回家团聚,女儿的学习十分需要父亲的点拨和照料。每想到这些,他恨不得插翅飞回合肥。然而,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说:“在沈书记完成三年选派任务前夕,我们就决定向组织建议把他留下来。”2006年底,98户农民像当年搞“大包干”那样,按下鲜红的手印,到省委选派办和省财政厅要求沈浩继续留在小岗村工作,带领大家再干三年。面对小岗人庄重而珍贵的红手印,组织上很慎重,充分征求沈浩本人意见,沈浩十分矛盾,毕竟家里有很多困难,再干三年,感到对不住家人,家里也未必同意。但是,面对98颗鲜红的手印,面对组织的殷切期望,特别是小岗村刚刚步入发展的正轨,他实在难以割舍。经过痛苦抉择,沈浩决定为了“小岗”,牺牲“小家”。他说:“在小岗待了三年,习惯了。再留几年,与大伙儿再努力干几年,小岗村未来发展的基础应该更扎实。”
到2009年12月,沈浩在小岗村第二个任期就要结束了。越临近这个时间,小岗村民心情越矛盾,想继续挽留他,但考虑他长期远离家庭又于心不忍,为了小岗村的发展,他们还是再次按下186颗红手印„„在沈浩去世的三天前,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对他说:“沈书记,现在三年又到期了,我们还想留你再干三年。”沈浩笑着说:“我不走了,永远在小岗干了。”说到这,严金昌老泪纵横:“没想到他真的永远留在了小岗。”沈浩的哥哥沈明儒说:“沈浩中秋节回家时跟我讲,‘小岗的发展已迈上了快车道,如果组织要我再留下,我一定愿意带领小岗人民再大干几年,把农村改革第一村建设成全国的强村、富村!’”
沈浩,就像一位不知疲倦的跋涉者,开拓进取的步履一刻也不曾止歇。直到沈浩去世,他的案头还摆放着一张《小岗村近期重点工作责任分解及完成时限表》:科学发展观学习及组织建设、小岗村敬老院工程、GLG用地遗留问题的处理、从玉菜业奠基仪式筹备及遗留问题处理、村庄整治等12月30日前完成以及坚持常抓不懈的11项工作„„小岗村党委书记金乔说:“前段时间,沈书记和我说他近来胸口闷,等有时间到我爱人所在的医院去查一查,可是一直都没有时间,没想到他就这样离开了,他是累倒在小岗村的,村民们都积极请求给他立座雕像。”
“群众的认可是对你最大的褒奖”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沈浩在各级党组织特别是选派单位省财政厅党组的大力支持下,扎根基层,埋头苦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科学发展观,他获得了党组织的肯定,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护。2008年9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小岗村时,当得知沈浩是由村民自发按手印留下来连任五年的,连声说好,并勉励他:“群众的认可是对你最大的褒奖!”沈浩的工作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可,2007年,被省委组织部评为全省优秀选派干部标兵;2008年,先后被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授予“全国百名优秀村官”称号,被授予安徽省改革开放“三十人三十事”先进个人,同时,在由中国农村杂志社、农民日报社等10多家中央新闻单位主办的“2007年全国农业十大新闻暨第七届农村基层干部十大新闻人物”评选中,获得唯一的“特别奖”;2009年,被第九届全国“村长”论坛组委会授予“优秀村官特别奖”。最让沈浩欣慰的还是组织的肯定,小岗村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如今,沈浩虽然走了,但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凤阳县委书记马占文在沈浩到小岗村以后,一直和他联系紧密,在工作中结下深厚友谊,这些天来,每提到沈浩在小岗村的工作都不禁潸然泪下,他动情地说:“沈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人虽然走了,但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小岗人民、凤阳人民,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2009年11月8日,沈浩同志追悼会在县政府礼堂举行。巨幅唁联“两任村官呕心沥血带领一方求发展,六载离家鞠躬尽瘁引导万民奔小康”格外醒目,小岗村数百位村民自发从20多公里外赶来,见到遗像不少村民泣不成声。72岁的大包干带头人严立坤卧病在床,不顾劝阻,硬要家人把他搀扶到县城,要见沈浩最后一面,他激动地说:“沈书记他人好、干得也好!我怎么能不来送送、见他最后一面呢?”邱世兰边抹眼泪边用手中的拐杖把地捣的咚咚响:“我老了没用了,要能用我的命把这好孩子换回来就好了!”从追悼会场到殡仪馆沿途数里,成百上千的群众肃立路旁,洒泪泣别。“沈书记一路走好”、“沈浩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沈浩永远和小岗人民在一起”„„人们手中的一幅幅白纱黑字的条幅寄托着对沈浩的崇敬与哀思。“沈浩,回家吧!”“爸爸,你说话不算数,你不是说年底回家的吗?”在沈浩遗体告别仪式上,沈浩妻子王晓勤和女儿沈王一的声声哭喊让在场的干群无不潸然泪下。他虽然没有回到他温暖的小家,但他已融入了一个用大爱筑就的“大家”。
当沈浩骨灰在上千名干群的护送下回到小岗村时,前来为沈浩同志送别的群众,把道路两边围得水泄不通。目光随着灵车而动,眼里饱含着泪水,不忍永别。小岗的村民在流泪,赶过来的七里八乡的群众在流泪,忙着用相机、摄像机记录这一切的记者们也在流泪。计划在小岗投资的博园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钱文雅从深圳赶来,在沈浩墓前泣不成声,她原本和沈浩约好到合肥办理项目落户小岗有关手续的„„小岗村党委书记金乔说:“沈书记留下的工作,我们村‘两委’干部要带领群众继续干下去!”
沈浩永远离开了他所钟爱的事业,离开了他所深深挚爱的亲人、朋友和同事,他一串串不平凡的足迹,一件件感人至深的业绩,生动诠释了一名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崇高境界。他忠于党的事业、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政治品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公仆情怀,锐意改革、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扎根基层、勤奋敬业的务实作风,舍己为公、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高尚品德在群众心中树起了一座丰碑,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我们要以沈浩为榜样,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努力推进科学发展、加快安徽崛起,全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四篇:沈星事迹
2012年5月13日这一天是母亲节,第二炮兵工程大学士官技术教育学院副营职参谋沈星的母亲却失去了自己优秀的儿子。沈星在山东青州勇救落水少年,因体力耗尽沉入水中,经抢救无效,于14时50分壮烈牺牲。
奋不顾身下水救人
13日10时左右,青州经济开发区学校初一学生王鸿昊和崔程淏两人在市区南阳湖畔玩耍时不慎落水,正好路过的沈星及其爱人、女儿发现后,沈星毫不犹豫立即跳入水中实施营救。由于湖堤湿滑,王鸿昊一次次滑下,沈星在水中又一次次将他推出水面。据知情者称,当时包括沈星妻子蔡相珍在内的部分市民都在岸边试图把落水男孩拉上岸,最后,沈星用尽最后的力气将王鸿昊推上岸后,自己却因耗尽力气沉入水中。
约10时10分,青州市王坟镇鞠家河村村民金德兰路经事发地,发现了救人落水的沈星并拨打110报警。10时16分,驻地
110、消防中队营救人员和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医务人员陆续赶到并实施救捞;10时28分,第二炮兵士官学院组织应急分队50人,携带营救工具紧急赶赴现场实施营救。11时15分左右,沈星被救捞上岸,现场实施抢救并紧急送往医院组织专家全力施救。但沈星因溺水时间过长,抢救无效,壮烈牺牲。
平时就很乐于助人
据悉,沈星是陕西省西安市人,31岁,2000年9月入伍,上尉军衔,2010年9月至今在二炮指挥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5月11日,沈星回到位于山东青州的二炮工程大学士官技术教育学院进行论文调研。
据二炮工程大学士官技术教育学院政委徐国明介绍,沈星在学院工作时就是一名优秀参谋,业务精、人品好,平时就很乐于助人,集体荣誉感很强。他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先后被评为“优秀学员”“优秀共产党员”,并受嘉奖一次。他在关键时刻这一举动,生动诠释了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表现出了革命军人在危急关头不怕牺牲、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事迹引起强烈反响
沈星的事迹在驻地引起强烈反响,青州市委、市政府作出决定,号召全市人民向沈星学习,并授予沈星“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驻地群众和广大网民采取敬献花圈、鞠躬、敬献黄丝带等形式表达对英雄沈星的哀悼和惋惜之情。在百度青州吧有一张《二炮士官学院沈星一路走好》的帖子,一位网友写道:“母亲节里诞生一位伟大的父亲,洋溪湖畔升起一颗耀眼的星,奋不顾身的一跃,无数次的托起,孩子得救了,英雄走了,谁来照料年迈的父母、身边的妻儿,人们哽咽悲伤,今夜注定星光灿烂,因为你是那颗最耀眼的星——沈星。”还有很多网友在网上留下“英雄一路走好,向英雄致敬”等,缅怀英雄。(陈寿富喻华刚)古城青州,母亲节这天,一个母亲的儿子得救了,一个母亲永远失去了自己的儿子。
这几天,整个齐鲁大地都在念着你的名字沈星,父老乡亲们都在为这一个牺牲自己、勇救他人的生命而悲伤„„
(一)2012年5月13日。
这一天,是你留给亲人的最后一个相聚。
晨曦初露,你在厨房里一边忙着为妻子和爱女做好早点,还不忘准备着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资料。起床号响了,你拉开卧室的窗帘,阳光下,3岁的女儿习惯地撒娇要你帮她穿衣服,你亲着女儿的脸,并告诉她早饭后去南阳河畔陪奶奶过节!
没曾想,这一去,你就永远没再回来„„
10点左右,你身着便装,抱着孩子,挽着妻子,尽情地享受着河畔初夏之美。
“救命啊,快来人啦!!”循着呼救声,你看到河堤边一位少年缓缓滑入河中。
放下孩子,不顾妻子,你疯了一样冲向河堤,只听“扑通”一声,水面绽开一朵扇形浪花,十几秒钟后,你托举着落水少年慢慢地向岸边移动,眼看着到岸了,由于堤坡青苔太滑,水中的少年浮起来又沉下去,仅仅几秒钟,少年又露出水面„„一次,两次,五次,妻子和路人在岸边急得直跺脚,直到另一位会游泳的老人跳入水中帮忙,少年才被拽上岸。
少年得救了,你却不见踪影。
“我老公还没上来,快救我老公!”妻子带着哭声的呼喊使人们才猛然意识到,你还在水中。
参与救人的老人再次下水,几次搜寻,就是不见你的身影。情急之下,有人报警,有人奔跑着向路人呼救,十多分钟后,直到消防人员和冬泳爱好者潜入水中才找到你。
你被托上岸时,已经没有呼吸,但依然保持着双手高举的姿势,妻子趴在你身边不停地呼喊着,不停地往你的手机里发着短信,任嘟、嘟的短信提示音不断响起,你就是没有应答,女儿小岩钰不解地向妈妈问道:“爸爸怎么不回你的短信啊„„”
那一刻,泪飞顿作倾盆雨!女人们哭了,汉子们哭了,拍婚纱照的新人哭了,空气中弥漫起咸咸的味道。你就这样,在妻女眼前永远睡去,在路人的泪中终止了搏动31载的生命脉动!
(二)轻轻地,你走了,正如你轻轻地来„„
黄昏,你牺牲时的南阳河桥头出现了一束鲜花,紧接着,一束,两束,八束„„子夜时分,昔日早已安静的河畔,手执鲜花的人络绎不绝,河堤两岸,花簇似锦,没有组织,父老乡亲们自发从四面八方默默涌来,将花瓣撒向河中,寄托着对你由衷敬意和无尽哀思。
第二天黎明,战友们把你的照片立在河边。人们送来的花圈一个接一个、沿途树上飘起条条黄丝带,悲怆之情顺着河水流淌。
家住泰山的王吉安老大爷买着站票连夜赶来,久久地凝望着你的遗像,热泪纵横。
一位企业董事长为你赋诗一首,并安排公司员工停产,专门在你牺牲的地方朗诵分发寄托哀思。
一位母亲牵着两个女儿,蹲在河边悲伤欲绝。她对女儿说:“母亲节这一天,一位母亲失去了孩子,是为了另一位母亲重新得到孩子,沈星叔叔是母亲节最伟大的父亲!”
一位开着跑车的时髦女子,在你的照片前久久不语,走时深深地鞠了三个躬。
几位衣着朴素的中年人,坐在你的遗像前,默默地点燃一根根香烟,离开时已泣不成声„„
为你募捐的小树下,孩子们捐出了压岁钱,拾荒老人将大把大把的零钱往募捐箱里塞,从德州赶来的一对新婚夫妇捐出了5000元彩礼,退休伤残军人捐出了10070元的伤残金,政府机构、社会团体相继送来慰问金,青州书画院的专家现场为你义卖作品„„还有数不尽的扶老携幼的家庭,数不尽的青年学生,数不尽的过路者,每一个人都为你献花、鞠躬,捐献爱心。
厚厚的善款捐助登记薄上空空寥寥,唯一签名是“青州一家人”!
从这一天起,一连几个夜晚,数千名市民和学生,手捧蜡烛,站在河堤两岸,为你彻夜守灵;当地一家车友会组成长长的车队停靠在河道边,打着双闪灯,河面上烛光与灯光相映,映出一双又一双含泪的眼睛。
从这一天起,青州纸贵,所有刊载有关你的报纸早早被抢购一空。
从这一天起,青州鲜花无价,每一个花店的卖花人都会无偿地把一朵朵鲜花儿递到为你献花的人手中。
是什么力量让这个城市互不相识的人为着一个主题走到了一起?是什么力量让形形色色的人们被一种复杂情绪卷起心潮澎湃?是悲伤,是感动,还是人性之光?
网络上一位网友的留言或许找到了答案:你把生命献给了第二故乡,齐鲁人民怎能忘记?在这片多情的热土上,爱与被爱、感动与被感动注定会成为这个季节的主打色!
(三)5月17日,与你作别的日子。
你安祥地躺在灵柩里,盖着一面鲜红的党旗。
你或许不知,你牺牲的第二天,你所在单位第二炮兵工程大学批准你为革命烈士;青州市委、市政府,潍坊市委、市政府,山东省委、省政府分别追授你为“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共青团山东省委号召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向你学习,授予你“山东省青年五四奖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全国青联也作出决定,授予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团中央书记处及全国各级团组织也都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对你的敬意!
你或许不知,同你作别时,青州万人空巷,殡仪馆里人挤人也未能让可容纳1万人的空间留下空隙,更多的无法进入追悼会会场的百姓,手举白花翘首站立在场外,远处依然有人流不停地涌来。望不到边的人潮车流、数不清的花圈花束,构成这座城市一道特殊的风景。
人如潮涌,花如云动,益都青州,恸别英雄。
相爱了5年的妻子专门把你平生最喜爱的瑞士军刀和女儿写给你的信装在巧克力盒子里,放在你的枕边,妻子说,那是你在天堂的“护身符”;女儿用稚嫩的小手在花圈上仔细地贴下“爸爸,我爱你”的字条;年迈的父母趴在你的灵柩前早已泣不成声,他们为失去你而悲恸欲绝,又为这么多人来送自己的儿子而骄傲自豪„„
被你救起的少年一家在你的灵柩前长跪不起;在河堤边见证你壮举的李凤其老大爷不停地念叨着“孩子走好,爷爷送你来了”;还有车友会的“爱心司机”,他们没能走进追悼会现场,从清晨6点开始,就一趟趟免费接送那些交通不便却执意为你送行的人们;数百名大学生把连夜赶制的几万只千纸鹤挂满殡仪馆的树枝;你从殡仪馆去往烈士陵园的沿途,环卫工人凌晨就把路面清洗得干干净净;全市的交通警察都来为你开路护航;从工厂、学校、山村、邻市赶来的数万乡亲深情为你送行;和你同年出生的殡仪馆遗容整理师,含泪为你做人生最后的美容„„
你的故乡西安市阎良区武装部阴安琪部长像当年送你入伍一样再次赶来送你;共青团山东省委书记代表全国人大领导和团中央领导为你送来见义勇为奖章和“省五四青年奖章”;潍坊市委书、青州市委书记代表百万第二故乡人民向你鞠躬致敬;你生前部队的首长和战友用庄严的军礼向你告别。
今天,人们给你这种礼遇,一点不为过。你关键时刻的纵身一跃,是你长期积蓄的道德力量,在瞬间的迸发。共青团山东省委书记激动地说:“从孟祥斌到沈星,第二炮兵涌现的两位英雄有着惊人的相似,都是齐鲁人民的优秀儿女,是当代革命军人的价值所在,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教材。”
这一天,是青州历史上最庄严肃穆的日子,也是最柔情万端的时刻。
“向你致敬!向一切有着一颗和你一样善心的人致敬!”
„„
你离去了,泪眼未干的青州,南阳河畔,依然鲜花不断,每天都有人静静地伫立在你离去的地方,久久地沉思。青州在经历了你之后注定拥有了属于她的精神财富,人间因你又竖起一座道德丰碑!(
第五篇:沈浩事迹
沈浩同志先进事迹
2009年11月6日晨,安徽省财政厅选派到村任职干部、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沈浩同志因积劳成疾,猝逝在工作一线,年仅45岁。噩耗传来,人们无不为失去一名好党员、好干部、好同志而悲痛万分。胡锦涛总书记闻讯后,作出重要批示:‚沉痛悼念沈浩同志。请转达对沈浩同志亲属和小岗村村民的亲切慰问。‛李长春、习近平、贺国强、刘云山、李源潮等中央领导同志相继作出重要批示,对沈浩的去世表示沉痛悼念,对总结、学习、宣传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和精神提出明确要求。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到沈浩家里亲切看望其亲属,转达中央领导同志的问候,对沈浩的去世表示沉痛悼念。省委决定,追授沈浩同志‚优秀共产党员、模范基层干部‛称号。
沈浩,男,1964年5月生,安徽萧县人,198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工作,先后担任安徽省财政厅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副调研员。2004年,他积极响应省委号召,作为全省第二批选派到农村任职干部来到凤阳县小岗村,任小溪河镇党委副书记,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等职务。在小岗村工作期间,他紧紧团结带领村‚两委‛一班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锐意进取,以改革推进发展,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着力加强村级组织和党风廉政建设,在改变村容村貌、改善村民生活、加快小岗发展上作了大量工作,树立了基层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赢得了组织的肯定和群众的拥护。
‚他心里装着小岗,一门心思让村子富起来‛ 2004年2月,沈浩刚到小岗村时,这个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的家底还很薄,发展仍然滞后,他的前几任一直在探索发展的路子,那时小岗村的发展思路还不甚明晰,村民对他的到来并没有抱太大希望,有的人甚至投来怀疑的目光:‚一个省城的年轻人,镀金来的吧?‛然而这些没有影响他为小岗村谋发展的热情,反倒让他更冷静,他说:‚一些群众表现出的冷漠,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他们想要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他坚信,小岗村是‚中国改革第一村‛,这个品牌全国独有,只要发展的路子对了,只要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完全可以实现快速发展。于是,他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把全村100多户跑了两遍,和村民促膝谈心,了解情况。与村‚两委‛成员和‚大包干‛带头人深入交心,谋划小岗村发展路子。
通过深入调研、广泛走访,沈浩认为,小岗村最需要的是发展,但小岗村的发展必须是让群众长远受益的发展,不能盲目的发展,特别是对引进的企业一定要围绕‚农‛字做文章,让群众能从中受益。为此,他决定从三个方面着手推动小岗村的发展:一是转变党员、群众的思想观念,增强科学发展意识;二是尽快制定发展规划,找准发展路子;三是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转变少数村民‚小富即安‛甚至‚不富也安‛的思想,沈浩及时组织村干部、‚大包干‛带头人等到华西、大寨等名村参观学习,回村后开展‚小岗怎样快发展‛讨论,寻找差距,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常说,以前的小岗人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大觉,捧着‚第一村‛的金招牌还富不起来,是沈浩让我们开阔了眼界,转变了观念,找准了发展路子。
小岗村群众的发展热情被激活了,沈浩立即和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认真研究制定发展规划,确立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加快设施建设,发展旅游业;跳出小岗求发展,着力办好工业园‛的发展思路,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任务和目标。2004年,村里依托已有的80亩葡萄示范园,成立‚优质葡萄种植协会‛,聘请农技专家传授栽培技术,通过党员的示范带动,壮大了葡萄特色产业,还办起了葡萄文化旅游节,现在,小岗村有90%的农户种植葡萄,面积达600多亩,人均增收2000元。2005年,村里引进粮油食品发展有限公司,采取‚订单‛方式,与村民签订小麦种植、收购协议,并积极吸收村民到企业务工,村集体每年也可增收10万元。几年来,凤阳县小岗钢构有限公司、滁州市杨帆医疗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合肥禾味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相继落户小岗,促进了小岗村快速发展。
为提高小岗人的生活质量,沈浩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修通了村级水泥路,对村庄进行绿化、亮化;修复了自来水和广播电视等设施;兴建了党员活动室、卫生服务中心和档案室;翻盖了122户房屋,48户村民搬进了住宅新区。物质生活上去了,村民对文化教育提出了新希望。为鼓励村民做好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在沈浩的提议下,村里专门设立‚教育基金‛,哪家孩子考上大学,专科奖励3000元,本科奖励5000元。在村里组织开展‚好婆婆、好媳妇、文明示范户‛评选活动,组建了腰鼓、花鼓表演队,兴建了图书阅览室、文娱活动室,每周还用党员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在村民文化广场放起了露天电影。去年夏天,当村民围坐在3 广场观看北京奥运会开幕盛况时,都说:‚还是沈书记想得周全,还是这样聚在一起看热闹!‛小岗村得到快速发展,2008年,小岗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600元,是2003年的2.87倍。小岗村党委副书记李梦元说:‚他心里装着小岗,一门心思让村子富起来。‛
在沈浩的带领下,小岗开始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行规模经营。但作为农村改革的试验田,过去小岗村以大包干而著名,现在搞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否意味着否定了以前的成绩?一些人的质疑和不理解,让沈浩担负着巨大压力。为了小岗的大发展,他必须顶住压力。沈浩说:‚过去分田搞大包干是改革,现在搞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也是改革,都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为优化资源,他引导农民把土地以每亩500元的价格租出去,并建立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心,有3000多亩土地承包经营权实现流转,土地的收益大幅度提高。大包干带头人关友江介绍,正是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步伐,保证了招商引资企业的顺利进驻,让小岗村的土地焕发出新的活力。
以前的小岗村对外交通很不方便,到县城还要绕过镇里走上40多公里路,道路还是十几年前修的,路面坑坑洼洼。为解决‚出行难‛的问题,沈浩打算修一条小岗村直通省道307线的快速通道。当时,许多人都认为根本不可能——因为要跨过京广铁路修一座高架桥,为一个村修公路让火车停下来,岂不是天方夜谭?然而沈浩没有放弃,他一次次奔波于铁路和交通部门,不辞辛苦,不怕碰壁,硬是用诚心感动了人家,把项目跑了下来,2008年6月底,小岗村快速通道正式通车,村民出行路程比原先缩短20多公里。2007年初,安徽省第二批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工作就要结束了。用三年时间向党组织,向小岗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答卷,与小岗人朝夕相处并为小岗村发展做出特殊贡献的沈浩,就要回省城了。此时,如果他回到省城机关,将会把基层锻炼形成的好作风带回机关,更好地为党和人民服务。而且从家庭考虑,他也应该尽快返回,年近九旬的老母亲望眼欲穿地盼他归来,辛劳的妻子多么渴望他回家团聚,女儿的学习十分需要父亲的点拨和照料。每想到这些,他恨不得插翅飞回合肥。然而,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说:‚在沈书记完成三年选派任务前夕,我们就决定向组织建议把他留下来。‛ 2006年底,98户农民像当年搞‚大包干‛那样,按下鲜红的手印,到省委选派办和省财政厅要求沈浩继续留在小岗村工作,带领大家再干三年。面对小岗人庄重而珍贵的红手印,组织上很慎重,充分征求沈浩本人意见,沈浩十分矛盾,毕竟家里有很多困难,再干三年,感到对不住家人,家里也未必同意。但是,面对98颗鲜红的手印,面对组织的殷切期望,特别是小岗村刚刚步入发展的正轨,他实在难以割舍。经过痛苦抉择,沈浩决定为了‚小岗‛,牺牲‚小家‛。他说:‚在小岗待了三年,习惯了。再留几年,与大伙儿再努力干几年,小岗村未来发展的基础应该更扎实。‛
到2009年12月,沈浩在小岗村第二个任期就要结束了。越临近这个时间,小岗村民心情越矛盾,想继续挽留他,但考虑他长期远离家庭又于心不忍,为了小岗村的发展,他们还是再次按下186颗红手印……在沈浩去世的三天前,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对他说:‚沈书记,现在三年又到期了,我们还想留你再干三年。‛沈浩笑着说:‚我不走了,永远在小5 岗干了。‛说到这,严金昌老泪纵横:‚没想到他真的永远留在了小岗。‛沈浩的哥哥沈明儒说:‚沈浩中秋节回家时跟我讲,‘小岗的发展已迈上了快车道,如果组织要我再留下,我一定愿意带领小岗人民再大干几年,把农村改革第一村建设成全国的强村、富村!’‛
如今,沈浩虽然走了,但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凤阳县委书记马占文在沈浩到小岗村以后,一直和他联系紧密,在工作中结下深厚友谊,这些天来,每提到沈浩在小岗村的工作都不禁潸然泪下,他动情地说:‚沈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人虽然走了,但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小岗人民、凤阳人民,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沈浩永远离开了他所钟爱的事业,离开了他所深深挚爱的亲人、朋友和同事,他一串串不平凡的足迹,一件件感人至深的业绩,生动诠释了一名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崇高境界。他忠于党的事业、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政治品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公仆情怀,锐意改革、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扎根基层、勤奋敬业的务实作风,舍己为公、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高尚品德在群众心中树起了一座丰碑,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我们要以沈浩为榜样,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努力推进科学发展、做一名合格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