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淄博继续教育资料模块二-1《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研制情况及内容汇报

时间:2019-05-12 06:32: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淄博继续教育资料模块二-1《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研制情况及内容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淄博继续教育资料模块二-1《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研制情况及内容汇报》。

第一篇:2013淄博继续教育资料模块二-1《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研制情况及内容汇报

【模块二】专业理念

2-1《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研制情况及内容汇报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研制情况及内容汇报

一、研制《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背景

㈠对研制《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必要性的认识

1、规范教师专业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2、设立教师合格标准,促进教育公平.3、为职前培养,职后培训提供目标参照.4、符合国际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趋势.5、小学教师录用、评价、考核、注册的依据.6、是制定《中国教师标准》的基础性文本.㈡研制《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原则

1、体现教育发展规律,特别是教师专业化的时代要求;

2、针对性国际视野与本土实际相结合.3、可操作性,具体可行.4、通用性,具有普遍指导意义.5、发展性与引领性.㈢研制的思路与过程

思路:在对我国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和国际比较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过程.使标准研制过程具有小学一线教师、校长、高校培养培训机构专家、教育决策管理人员的广泛参与.过程:现状研究、国际比较、标准开发、试测与咨询、修改与完善.㈣研制阶段

2008—2009年国际比较、现状调研、测试形成初稿;2010年组建课题组,修改完善;2010年11月2日 召开”教指委会”研讨文本;2010年12月19日-20日召开研讨会征求教师教育专家意见;2011年2月提交”送审稿;2011年10月参照《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文本格式做进一步修改;2011年10月25日在北京召开专家审议会;2011年11月2日-3日三个研制组主要负责人集中统稿,再次提交送审稿;2011年12月形成现在《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内容(征求意见稿).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框架结构和内容

㈠框架结构:三个层次【3个维度、13个领域、58项基本要求】 三个维度:

Ⅰ专业理念与师德.包括①职业理解与认识②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③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④个人修养与行为;Ⅱ专业知识.包括①小学生发展知识②学科知识③教育教学知识④通识性知识; Ⅲ专业能力①教育教学设计②组织与实施③激励与评价④沟通与合作⑤反思与发展 ㈡内容:

1、基本理念:小学儿童身心发展具有自身的客观规律,小学教师只有了解并遵循这些规律才能给予儿童适合的教育.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儿童接受的第一种学校教育形式.因而,小学教育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小学教师需经过正规的专业性培养与培训,使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态度、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小学教师必须经过资格准入,在小学教育工作中不断进行专业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①学生为本:小学儿童是主动发展的、享有基本权益的个体.小学教师要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和平等权益.小学儿童具有好奇好问、天真活泼、规则意识强等鲜明特点,小学教师要尊重和遵循小学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小学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学校学习生活促进小学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小学教师应对小学儿童的身心健康和教育工作全面负责,坚持科学教育方法,因人施教,促进小学儿童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②师德为先:小学教师的教育对象是身心发展迅速、可塑性大、理性认识萌芽并快速发展、对成人又相对依赖的儿童,小学教育阶段也是儿童进入超越家庭范围的社会化起始阶段,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既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与帮助又是接受教育的黄金时期.因此,小学教育是需要高度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事业,小学教师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要富有爱心、耐心和细心,热爱儿童,为人师表,给予儿童精心的教育培养,保证儿童快乐、健康地成长.③能力为重: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工作,小学各学科教学和各种教育活动都需要科学设计与合理组织.在不同的情境和条件下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小学儿童都会有不同需求和行为表现,小学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才能提供具有发展适宜性的教育策略.小学教师要主动把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不断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提升专业能力,形成教育智慧.④终身学习:小学教师既是小学教育工作者,又是与小学儿童、与教育改革以及社会共同成长的学习者.小学教师要形成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的意识,了解社会的变化和教育变革,了解初等教育和小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不断追求新知识和吸纳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提高师德修养和提升教育智慧.2、内容与要求

Ⅰ专业理念与师德①职业理解与认识

(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2)理解小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3)认同小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②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6)关爱小学生,重视小学生身心健康,将保护小学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7)尊重小学生独立人格,维护小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小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小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小学生.(8)信任小学生,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9)积极创造条件,让小学生拥有快乐的学校生活.③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10)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小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小学生全面发展.(11)尊重教育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小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12)引导小学生体验学习乐趣,保护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小学生的广泛兴趣、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13)引导小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④个人修养与行为

(14)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15)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16)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17)勤于学习,不断进取.(18)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Ⅱ专业知识⑤小学生发展知识

(19)了解关于小学生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20)了解不同年龄及有特殊需要的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掌握保护和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策略与方法.(21)了解不同年龄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掌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知识.(22)了解幼小和小初衔接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帮助小学生顺利过渡的方法.(23)了解对小学生进行青春期和性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24)了解小学生安全防护的知识,掌握针对小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侵犯与伤害行为的预防与应对方法.⑥学科知识

(25)适应小学综合性教学的要求,了解多学科知识.(26)掌握所教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27)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了解与其他学科的联系.⑦教育教学知识

(28)掌握小学教育教学基本理论.(29)掌握小学生品行养成的特点和规律.(30)掌握不同年龄小学生的认知规律.(31)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学知识.⑧通识性知识

(32)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33)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34)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35)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Ⅲ专业能力⑨教育教学设计

(36)合理制定小学生个体与集体的教育教学计划.(37)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科学编写教学方案.(38)合理设计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⑩组织与实施

(39)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40)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根据小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活动.(41)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结合小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激发学习兴趣.(42)发挥小学生主体性,灵活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43)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运用到教学中.(44)较好使用口头语言、肢体语言与书面语言,使用普通话教学,规范书写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45)妥善应对突发事件.(46)鉴别小学生行为和思想动向,用科学的方法防止和有效矫正不良行为.11激励与评价 ○(47)对小学生日常表现进行观察与判断,发现和赏识每一个小学生的点滴进步.(48)灵活使用多元评价方式,给予小学生恰当的评价和指导.(49)引导小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50)利用评价结果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12沟通与合作 ○(51)使用符合小学生特点的语言进行教育教学工作.(52)善于倾听,和蔼可亲,与小学生进行有效沟通.(53)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54)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小学生发展.(55)协助小学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13反思与发展 ○(56)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57)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58)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㈢实施建议

1、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专业标准》作为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根据小学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标准》引领和导向作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小学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制定小学教师准入标准,严把小学教师入口关;制定小学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小学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2、开展小学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小学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重视小学教师职业特点,加强小学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完善小学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重视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加强从事小学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3、小学要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关键指标.制定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注重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小学绩效管理机制.4、小学教师要将《专业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爱岗敬业,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大胆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创新;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相关资料补充: 《小教专业标准》五性:①科学性②规范性③基础性④时代性(a以人为本b专业发展c终身学习d关爱生命)⑤实践性

小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技能的训练,还要关注生命的感受.这也是学校教师管理的导向.教师的性格:①乐观向上②热情开朗③亲和力 《小教专业标准》从三个维度来要求教师:

1、”专业理念与师德”这个维度覆盖了”职业的理解与认识”、”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对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的修养和行为”等四个领域.在”个人的修养和行为”方面对我们教师提出了五个标准:a.要有爱心、责任心、耐心、细心等;b.要有亲和力、热情开朗;c.要会调节情绪,具有平和的心态;d.要求教师要有勤于学习、不断进取的精神;e.要求教师应该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要文明礼貌.2、”专业知识”这个维度覆盖了四个领域:小学生发展知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和通识性知识,前三者受制于后一个领域,但这4个领域需要通过2个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组织实施能力把它们串联起来.3、”专业能力”方面覆盖了五个领域:教育教学设计、组织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标准中”专业知识”这一维度来要求老师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我所教学科是科学,所以更加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因为只是范围广,在我的课堂上学生有数不尽的问题等着你去给解答,常常因为课的一个小知识会引出很大的问题.作为老师的我当然希望在孩子们心中是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神奇老师了,所以科学老师是有必要多学习的.而专业素养对科学教师至关重要,教师作为专业人员,首先必须具有从事教育教学所要求的知识.尽管关于教师的知识结构在认识上存在着差异,但就当今世界各国教师教育而言,其中有三种知识可被视为教师知识的基石,即普通文化知识、所教学科知识、教育学科知识三大类.科学课程教师的知识结构自然也包括以上三大方面,但由于科学课程内容的高度综合性,使科学课程教师的知识素养具有以下特征.1.广博的文化知识2.整合的专业知识3.全面的科学教育学知识 ·首先《标准》在”基本理念”中突出:”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这是与时俱进的理念.生本、师德、能力、终身学习是新时期教师必备的素质,也是新课程改革中的最强因.教育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教学需要,必须终身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加强师德修养.·其次在”专业理念与师德”部分,《标准》从四个领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提出具体要求.第一,强调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独特性,要求教师注重自身专业发展.第二,突出小学生的生命教育.教师要”将保护小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尊重小学生的人格”,”信任小学生,尊重个体差异”.这即意味着,教师要服务于小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关心小学生的生命状态,同时也关注小学生自身对生命的体验和态度.第三,明确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小学生拥有快乐的学校生活.外在环境的改善固然重要,但是在教师与学生交往的微观世界里,教师对教育和对学生的理解与行动将会更为直接地决定小学生是否能够拥有一个快乐的学校生活.第四,要求教师要注重修身养性.《标准》提出了指向教师个人修养和行为方面的诸多要求.这些要求更多反映出教师作为平凡的人,哪些心性、品质、行为是适当的,其次才将教师作为”教育者”特有的心性、品质和行为要求融入进来.在”师德”中把”个人修养和行为”专门作为一个”领域”提出来,更加凸显”个人修养和行为”的重要性.·最后在”专业知识”部分,《标准》从四个领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具体要求.第一,要求教师了解和掌握小学生发展的知识.第二,对小学教师学科知识的要求体现一定的特殊性.第三,要求教师掌握小学教育与教学理论.第四,关注通识性知识的重要价值;在”专业能力”部分,《标准》从五个领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具体要求.以下五个方面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教育发展的特点.第一,对教师能力的要求处处体现”儿童为本”的理念.第二,对教师能力的要求尽可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新需要,如要求教师”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运用于教学中”等.第三,关注小学教师专业能力建设过程中的独特性.第四,十分强调教师的沟通与合作能力.第五,重视培养教师的反思与发展能力.

第二篇:淄博教师继续教育教材电子书《中学教师专业标准》整理

为促进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中学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特制定《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中学教师是履行中学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中学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是中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中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理念

(一)学生为本尊重中学生权益,以中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学生的主动性;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中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二)师德为先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中学生,尊重中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中学生,做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能力为重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中学生,遵循中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终身学习学习先进中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二、基本内容

维度领域基本要求

专业理念与师德

(一)职业理解与认识

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理解中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3.认同中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二)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6.关爱中学生,重视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中学生生命安全。

7.尊重中学生独立人格,维护中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中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中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中学生。

8.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中学生的不同需要。9.信任中学生,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中学生的自主发展。

(三)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10.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中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11.尊重教育规律和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中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12.激发中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中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营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氛围。

13.引导中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个人修养与行为

14.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15.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

16.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17.勤于学习,不断进取。

18.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专业知识

(五)教育知识

19.掌握中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20.掌握班集体建设与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方法。

21.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22.了解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

23.了解中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与特点。24.了解中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

(六)学科知识

25.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26.掌握所教学科内容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

27.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28.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

(七)学科教学知识

29.掌握所教学科课程标准。30.掌握所教学科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方法与策略。

31.了解中学生在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的认知特点。32.掌握针对具体学科内容进行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八)通识性知识

33.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34.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35.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36.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

专业能力

(九)教学设计

37.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38.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

39.引导和帮助中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十)教学实施

40.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与保护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41.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方式,有效实施教学。42.有效调控教学过程。

43.引发中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发展学生创新能力。44.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应用到教学中。

(十一)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

4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中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46.注重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

47.根据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德育活动。

48.针对中学生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

49.指导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发展。50.有效管理和开展班级活动。51.妥善应对突发事件。

(十二)教育教学评价

52.利用评价工具,掌握多元评价方法,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53.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54.自我评价教育教学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十三)沟通与合作

55.了解中学生,平等地与中学生进行沟通交流。56.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

57.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中学生发展。58.协助中学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

(十四)反思与发展

59.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60.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61.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三、实施建议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专业标准》作为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根据中学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标准》引领和导向作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中学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制定中学教师准入标准,严把中学教师入口关;制定中学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中学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

(二)开展中学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中学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重视中学教师职业特点,加强中学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完善中学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重视中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加强从事中学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

(三)中学要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定中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注重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中学绩效管理机制。中等职业学校参照执行。

(四)中学教师要将《专业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爱岗敬业,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大胆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创新;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外延内容: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说明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为了促进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基于中学教育教学的本质属性,借鉴国际经验,充分考虑我国的现实国情和教育发展的需要,研究制定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

一、《标准》的基本理念

制定教师专业标准是确立教师专业化的前提,也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依据。《标准》提出“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四个基本理念,是中学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实践和专业发展中应当秉持的价值导向。

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中学教师应当用这四个基本理念规范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日常的教学行为。“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的理念既体现了对中国教师群体长期坚持的基本追求,也体现了现代教育发展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是传统与变革的有机结合。“终身学习”的理念更多地包含了信息社会背景下对教师专业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

二、《标准》的基本内容

《标准》的基本内容包含“维度”、“领域”和“基本要求”三个层次,即“三个维度、十四个领域、六十一项基本要求”。“三个维度”是“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在各个维度下,确立了四至六个不等的领域;在每个领域之下,又提出了三至六项不等的基本要求。

“专业理念与师德”维度,从教师对待职业、对待学生、对待教育教学和对待自身发展四个方面,确定了“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等四个领域,提出了十八项基本要求。这些基本要求指向于造就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的合格教师,既体现了对“学生为本”理念的细化,比如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等,也体现了对“师德为先”理念的细化,比如依法从教、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等。

“专业知识”维度,从中学分科教学的实际出发,依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中学教育教学的本质特征,确立了国内外学界基本形成共识的教师知识构成的四个领域,即“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提出了有关中学教师专业知识的十八项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中学教师把握“专业知识”三个方面的要求:在学科知识方面,中学教师不仅要知道所教学科的内容,并且要“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了解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等,这是为了保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脉络清晰、重点突出,让学生感悟学科的基本思想;在学科教学知识方面,提出“掌握针对具体学科内容进行教学的方法与策略”等,是要求中学教师能够把一般教育知识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并体现在教学活动之中;在通识性知识方面,提出“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等,一方面是为了保证中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更好地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也是在素养方面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基本要求。

“专业能力”维度,从“教学设计”等六个方面,提出了二十五项有关中学教师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涵盖了中学教师应有的四方面基本能力。一是教学能力,这是中学教师的主要工作,因此《标准》对中学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是以教学能力为中心的,其中涉及教学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等。二是开展班级管理和其他教育活动的能力,这些工作是“教书育人”使命所决定了的教师教

学以外的基本工作,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这方面的能力。三是人际交往能力,因为教师工作是一项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教师必须能够有效地与学生交流,此外,拥有与同事、家长、社区等沟通与合作的能力是有效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保障。四是自我发展能力,因为在终身学习社会中,教师只有具有自我发展能力,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三、《标准》的基本性质

1994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了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但是该法律以及此后的法律文本、相关政策都没有对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作出明确规定。《标准》是我国关于中学教师专业要求的第一份政策文本。

《标准》的定位是“对合格中学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这意味着《标准》的规定超越于对不同学科、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具体要求,是对所有中学教师的一般性共同要求。

从《标准》的前言和实施建议两个部分中的相关规定中可以看出,《标准》既具有“评价”标准之性质,也具有“导向”标准之特征。作为“评价”标准,它是“中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中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是评价教师和教师教育质量的依据,是进行教师管理和教师教育管理的抓手。作为“导向”标准,它是“引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因此是引领中学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基础。中学教师专业标准

编辑本段简介

2012年2月10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教育部文件 教师(2012)1号)。

编辑本段内容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基本内容

维领域 度 基本要求

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一)2.理解中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职业理3.认同中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解与认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识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6.关爱中学生,重视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中学生生命安全。

(二)7.尊重中学生独立人格,维护中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中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中学生,对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中学生。专 的态度8.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中学生的不同需要。业 与行为 9.信任中学生,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中学生的自主发展。理

念 10.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中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中学

(三)与 生的全面发展。教育教师 11.尊重教育规律和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位中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学的态德 12.激发中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中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营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氛围。度与行13.引导中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 14.尊重和发挥好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

15.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四)个16.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

人修养17.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

与行为 18.勤于学习,不断进取。

19.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20.掌握中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

21.掌握班级、共青团、少先队建设与管理的原则与方法。

(五)22.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

教育知般规律与特点。

识 23.了解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

24.了解中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的过程与特点。

25.了解中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

26.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专

(六)27.掌握所教学科内容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业 学科知28.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知 识 29.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及共青团、少先队活动的联系。识

30.掌握所教学科课程标准。

(七)31.掌握所教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方法与策略。学科教32.了解中学生在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的认知特点。学知识 33.掌握针对具体学科内容进行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策略。

34.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八)35.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通识性36.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知识 37.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

38.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九)教39.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学设计 40.引导和帮助中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41.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与保护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42.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方式,有效实施教学。

(十)43.有效调控教学过程,合理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教学实44.引发中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发展学生创新能力。施 45.发挥好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生活、集体活动、信息传播等教育功能。

46.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整合应用到教学中。

47.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中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48.注重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十一)49.根据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德育活动。专 班级管50.针对中学生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业 理与教51.指导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发展。能 育活动 52.有效管理和开展班级、共青团、少先队活动。力

53.妥善应对突发事件。

十二)54.利用评价工具,掌握多元评价方法,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

教育教55.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学评价 56.自我评价教育教学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57.了解中学生,平等地与中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十三)58.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沟通与59.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中学生发展。合作 60.协助中学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

十四)61.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反思与62.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发展 63.制定专业发展规划,积极参加专业培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研修日志龙向伟

一、教师专业标准的意涵

1.理念:⑴ 师德为先;⑵学生为本;⑶能力为重;⑷终身学习。

2.三个维度:⑴专业理念与师德;⑵专业知识;⑶专业能力。

3.十四个领域:

⑴职业理解与认识;⑵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⑶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⑷个人修养与行为;

⑸教育知识;⑹学科知识;⑺学科教学知识;⑻通识性知识;

⑼教学设计;⑽教学实施;⑾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

⑿ 教育教学评价;⒀沟通与合作;⒁反思与发展。

二、教师专业标准的功能

1.对教师教育机构:课程设计、综合实践活动 ;

2.对学校:学校活动系列、学校管理;

3.对教师个人: 发展方向、行为;

4.对公众:了解学校;了解教育过程;了解儿童的成长。

三、教师专业标准的不断建构

1.与教育场景结合:学习与应用 ;

2.与专业发展的阶段性结合:

⑴年轻教师:专业能力;⑵中年教师:活动和技术;⑶高级教师:如何对待自己的经验。我的思考:

1.为什么要有教师专业标准?

⑴我国教师队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专业标准是专门职业必备的构件,对自己可以达到专业

认同,对社会可以达到专业问责。

⑵我国教师规模巨大、分布广泛,教师专业标准是行业聚集的基础,是行业的支柱,是行业

发展的方向。

2.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上有哪些差别?

专业知识部分,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差异很大。⑴内容——小学教师:6个维度;中学教师:4个维度。⑵实质——儿童,活动、过程很重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建立在学科基础上。这是中小学教师在专业上的根本差异。

3.我需要加强哪些知识、调整哪些行为?

我需要着重加强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大胆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创新;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我的问题:

1.如何更快地加强有关教育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

2.面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工作,怎样克服职业的惰性,如何提升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

3.到底怎样制定一份属于自己的符合实际情况的职业规划呢?

我个人体会最深的是:《教师专业标准》的四个基本理念是“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其实就是德、育、能、学四个字,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把这些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到日常工作中,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全能人才。

我认为值得改进的是:以后要加强学习,贯彻“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经验和做法;学习新鲜知识及注重文化含量,秉持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

2012年10月4日

第三篇:淄博教师继续教育教材电子书《中学教师专业标准》(模版)

为促进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中学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特制定《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

中学教师是履行中学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中学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是中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中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理念

(一)学生为本

尊重中学生权益,以中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学生的主动性;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中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二)师德为先

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中学生,尊重中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中学生,做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能力为重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中学生,遵循中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终身学习

学习先进中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二、基本内容

维度领域基本要求

专业理念与师德

(一)职业理解与认识

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理解中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3.认同中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二)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6.关爱中学生,重视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中学生生命安全。

7.尊重中学生独立人格,维护中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中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中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中学生。

8.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中学生的不同需要。

9.信任中学生,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中学生的自主发展。

(三)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10.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中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11.尊重教育规律和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中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12.激发中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中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营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氛围。

13.引导中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个人修养与行为

14.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15.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

16.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

17.勤于学习,不断进取。

18.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专业知识

(五)教育知识

19.掌握中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

20.掌握班集体建设与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方法。

21.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

22.了解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

23.了解中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与特点。

24.了解中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

(六)学科知识

25.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

26.掌握所教学科内容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

27.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28.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

(七)学科教学知识

29.掌握所教学科课程标准。

30.掌握所教学科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方法与策略。

31.了解中学生在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的认知特点。

32.掌握针对具体学科内容进行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八)通识性知识

33.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34.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

35.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36.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

(九)教学设计

37.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38.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

39.引导和帮助中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十)教学实施

40.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与保护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41.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方式,有效实施教学。

42.有效调控教学过程。

43.引发中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44.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应用到教学中。

(十一)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

4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中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46.注重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

47.根据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德育活动。

48.针对中学生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

49.指导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发展。

50.有效管理和开展班级活动。

51.妥善应对突发事件。

(十二)教育教学评价

52.利用评价工具,掌握多元评价方法,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

53.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54.自我评价教育教学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十三)沟通与合作

55.了解中学生,平等地与中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56.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

57.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中学生发展。

58.协助中学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

(十四)反思与发展

59.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60.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61.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三、实施建议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专业标准》作为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根据中学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标准》引领和导向作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中学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制定中学教师准入标准,严把中学教师入口关;制定中学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中学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

(二)开展中学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中学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重视中学教师职业特点,加强中学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完善中学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重视中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加强从事中学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

(三)中学要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定中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注重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中学绩效管理机制。中等职业学校参照执行。

(四)中学教师要将《专业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爱岗敬业,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大胆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创新;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外延内容: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说明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为了促进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基于中学教育教学的本质属性,借鉴国际经验,充分考虑我国的现实国情和教育发展的需要,研究制定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

一、《标准》的基本理念

制定教师专业标准是确立教师专业化的前提,也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依据。《标准》提出“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四个基本理念,是中学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实践和专业发展中应当秉持的价值导向。

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中学教师应当用这四个基本理念规范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日常的教学行为。“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的理念既体现了对中国教师群体长期坚持的基本追求,也体现了现代教育发展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是传统与变革的有机结合。“终身学习”的理念更多地包含了信息社会背景下对教师专业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

二、《标准》的基本内容

《标准》的基本内容包含“维度”、“领域”和“基本要求”三个层次,即“三个维度、十四个领域、六十一项基本要求”。“三个维度”是“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在各个维度下,确立了四至六个不等的领域;在每个领域之下,又提出了三至六项不等的基本要求。

“专业理念与师德”维度,从教师对待职业、对待学生、对待教育教学和对待自身发展四个方面,确定了“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等四个领域,提出了十八项基本要求。这些基本要求指向于造就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的合格教师,既体现了对“学生为本”理念的细化,比如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等,也体现了对“师德为先”理念的细化,比如依法从教、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等。

“专业知识”维度,从中学分科教学的实际出发,依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中学教育教学的本质特征,确立了国内外学界基本形成共识的教师知识构成的四个领域,即“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提出了有关中学教师专业知识的十八项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中学教师把握“专业知识”三个方面的要求:在学科知识方面,中学教师不仅要知道所教学科的内容,并且要“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了解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等,这是为了保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脉络清晰、重点突出,让学生感悟学科的基本思想;在学科教学知识方面,提出“掌握针对具体学科内容进行教学的方法与策略”等,是要求中学教师能够把一般教育知识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并体现在教学活动之中;在通识性知识方面,提出“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等,一方面是为了保证中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更好地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也是在素养方面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基本要求。

“专业能力”维度,从“教学设计”等六个方面,提出了二十五项有关中学教师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涵盖了中学教师应有的四方面基本能力。一是教学能力,这是中学教师的主要工作,因此《标准》对中学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是以教学能力为中心的,其中涉及教学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等。二是开展班级管理和其他教育活动的能力,这些工作是“教书育人”使命所

决定了的教师教学以外的基本工作,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这方面的能力。三是人际交往能力,因为教师工作是一项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教师必须能够有效地与学生交流,此外,拥有与同事、家长、社区等沟通与合作的能力是有效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保障。四是自我发展能力,因为在终身学习社会中,教师只有具有自我发展能力,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三、《标准》的基本性质

1994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了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但是该法律以及此后的法律文本、相关政策都没有对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作出明确规定。《标准》是我国关于中学教师专业要求的第一份政策文本。

《标准》的定位是“对合格中学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这意味着《标准》的规定超越于对不同学科、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具体要求,是对所有中学教师的一般性共同要求。

从《标准》的前言和实施建议两个部分中的相关规定中可以看出,《标准》既具有“评价”标准之性质,也具有“导向”标准之特征。作为“评价”标准,它是“中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中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是评价教师和教师教育质量的依据,是进行教师管理和教师教育管理的抓手。作为“导向”标准,它是“引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因此是引领中学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基础。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说明 测试问卷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为了促进中学教师

发展,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基于中学教育教学的本质属性,借鉴国际经验,充分考虑我国的现实国情和教育发展的需要,研究制定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一、《标准》的基本理念

制定教师专业标准是确立教师专业化的前提,也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依据。《标准》提出“

”、“

”、“能力为重”、“

”四个基本理念,是中学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实践和专业发展中应当秉持的价值导向。

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

为本”的教育理念,中学教师应当用这四个基本理念规范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日常的教学行为。“学生为本”、“

”、“能力为重”的理念既体现了对中国教师群体长期坚持的基本追求,也体现了现代教育发展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是传统与变革的有机结合。“

学习”的理念更多地包含了信息社会背景下对教师专业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

二、《标准》的基本内容

《标准》的基本内容包含“

”、“

”和“基本要求”三个层次,即“三个维度、十四个领域、六十一项基本要求”。“三个维度”是“专业理念与师德”、“

知识”和“专业能力”;在各个维度下,确立了四至六个不等的领域;在每个领域之下,又提出了三至六项不等的基本要求。

“专业理念与师德”维度,从教师对待、对待、对待教育教学和对待

四个方面,确定了“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等四个领域,提出了十八项基本要求。这些基本要求指向于造就具有

道德和

精神的合格教师,既体现了对“学生为本”理念的细化,比如

学生、学生、教书育人等,也体现了对“师德为先”理念的细化,比如、、为人师表等。“专业知识”维度,从的实际出发,依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中学教育教学的本质特征,确立了国内外学界基本形成共识的教师知识构成的四个领域,即“一般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提出了有关中学教师专业知识的十八项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中学教师把握“专业知识”三个方面的要求:在学科知识方面,中学教师不仅要知道所教学科的内容,并且要“理解所教学科的、基本思想与方法”、“了解所教学科与的联系”等,这是为了保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脉络清晰、重点突出,让学生感悟学科的基本思想;在学科教学知识方面,提出“掌握针对具体学科内容进行教学的方法与策略”等,是要求中学教师能够把一般教育知识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并体现在教学活动之中;在通识性知识方面,提出“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等,一方面是为了保证中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关注学生的,更好地体现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也是在素养方面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基本要求。

“专业能力”维度,从“教学设计”等六个方面,提出了二十五项有关中学教师专业能

力的基本要求,涵盖了中学教师应有的四方面基本能力。一是,这是中学教师的主要工作,因此“标准”对中学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是以教学能力为中心的,其中涉及教学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等。二是开展

和其他教育活动的能力,这些工作是“教书育人”使命所决定了的教师教学以外的基本工作,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这方面的能力。三是人际交往能力,因为教师工作是一项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教师必须能够有效地与学生交流,此外,拥有与同事、家长、社区等沟通与合作的能力是有效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保障。四是

能力,因为在终身学习社会中,教师只有具有自我发展能力,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三、《标准》的基本性质

1993年颁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了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但是该法律以及此后的法律文本、相关政策都没有对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基本要求做出明确规定。《标准》是我国关于中学教师专业要求的第一份政策文本。

《标准》的定位是“对合格中学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这意味着《标准》的规定超越于对不同学科、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具体要求,是对所有中学教师的一般性

要求。

从《标准》的前言和实施建议两个部分中的相关规定中可以看出,《标准》既具有“评价”标准之性质,也具有“

”标准之特征。作为“评价”标准,它是“中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中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是评价教师和教师教育质量的依据,是进行教师管理和教师教育管理的抓手。作为“导向”标准,它是“引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因此是引领中学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基础。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 目录 简介

内容

基本理念

基本内容

实施建议

展开 简介

内容

基本理念

基本内容

实施建议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2012年2月10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教育部文件 教师(2012)1号)。

为促进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中学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特制定《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

中学教师是履行中学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中学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是中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中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1] 编辑本段内容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为促进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中学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特制定《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

中学教师是履行中学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中学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是中学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引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中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基本理念

(一)师德为先

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关爱中学生,尊重中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中学生,做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学生为本

尊重中学生权益,以中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学生的主动性;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中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三)能力为重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中学生,遵循中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终身学习

学习先进中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基本内容

维领域 度 基本要求

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理解中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

(一)职业理解理想和敬业精神。与认识 3.认同中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6.关爱中学生,重视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中学生生命安全。

7.尊重中学生独立人格,维护中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二)对学生的一个中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中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态度与行为

罚中学生。专

8.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中学生的不同需要。业

9.信任中学生,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中学生的自主发展。理

念 10.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中学生的知识学习、与 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师 11.尊重教育规律和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位中学生德 提供适合的教育。

(三)教育教学12.激发中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中学生学习兴趣和的态度与行为

爱好,营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氛围。

13.引导中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14.尊重和发挥好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

15.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16.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

(四)个人修养17.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

与行为

18.勤于学习,不断进取。

19.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20.掌握中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

21.掌握班级、共青团、少先队建设与管理的原则与方法。

(五)教育知识

22.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 专 业 知

识 般规律与特点。

23.了解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

24.了解中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的过程与特点。

25.了解中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

26.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

(六)学科知识 27.掌握所教学科内容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

28.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29.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及共青团、少先队活动的联系。

30.掌握所教学科课程标准。

31.掌握所教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方法

(七)学科教学与策略。知识 32.了解中学生在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的认知特点。

33.掌握针对具体学科内容进行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策略。34.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35.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

(八)通识性知36.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37.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38.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九)教学设计 39.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

40.引导和帮助中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41.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与保护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42.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方式,有效实施教学。

(十)教学实施 43.有效调控教学过程,合理处理课堂偶发事件。

44.引发中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发展学生创新能力。45.发挥好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生活、集体活动、信息传播等教育功能。

46.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整合应用到教学中。47.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中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48.注重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专

49.根据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特点,有针业

对性地组织开展德育活动。能

(十一)班级管50.针对中学生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组力 理与教育活动

织开展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

51.指导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发展。52.有效管理和开展班级、共青团、少先队活动。53.妥善应对突发事件。

54.利用评价工具,掌握多元评价方法,多视角、全过程评

(十二)教育教价学生发展。学评价 55.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56.自我评价教育教学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57.了解中学生,平等地与中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十三)沟通与58.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合作 59.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中学生发展。

60.协助中学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

(十四)反思与61.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

发展 工作。

62.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63.制定专业发展规划,积极参加专业培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实施建议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专业标准》作为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根据中学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标准》引领和导向作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中学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制定中学教师准入标准,严把中学教师入口关;制定中学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中学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

(二)开展中学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中学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重视中学教师职业特点,加强中学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完善中学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重视中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加强从事中学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

(三)中学要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定中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注重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中学绩效管理机制。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照执行。

(四)中学教师要将《专业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爱岗敬业,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大胆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创新;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第四篇:电子版淄博教师继续教育教材《中学教师专业标准》

为促进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中学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特制定《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

中学教师是履行中学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中学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是中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中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理念

(一)学生为本

尊重中学生权益,以中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学生的主动性;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中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二)师德为先

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中学生,尊重中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中学生,做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能力为重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中学生,遵循中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终身学习

学习先进中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二、基本内容 维度领域基本要求 专业理念与师德

(一)职业理解与认识

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理解中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3.认同中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二)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6.关爱中学生,重视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中学生生命安全。

7.尊重中学生独立人格,维护中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中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中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中学生。

8.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中学生的不同需要。9.信任中学生,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中学生的自主发展。

(三)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10.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中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11.尊重教育规律和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中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12.激发中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中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营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氛围。

13.引导中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个人修养与行为

14.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15.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16.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17.勤于学习,不断进取。

18.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专业知识

(五)教育知识

19.掌握中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20.掌握班集体建设与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方法。21.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

22.了解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23.了解中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与特点。24.了解中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

(六)学科知识

25.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26.掌握所教学科内容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27.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28.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

(七)学科教学知识

29.掌握所教学科课程标准。

30.掌握所教学科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方法与策略。31.了解中学生在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的认知特点。32.掌握针对具体学科内容进行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八)通识性知识

33.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34.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

35.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36.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专业能力

(九)教学设计

37.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38.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39.引导和帮助中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十)教学实施

40.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与保护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41.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方式,有效实施教学。42.有效调控教学过程。

43.引发中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发展学生创新能力。44.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应用到教学中。

(十一)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

4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中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46.注重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

47.根据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德育活动。48.针对中学生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

49.指导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发展。50.有效管理和开展班级活动。51.妥善应对突发事件。

(十二)教育教学评价

52.利用评价工具,掌握多元评价方法,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53.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54.自我评价教育教学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十三)沟通与合作

55.了解中学生,平等地与中学生进行沟通交流。56.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57.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中学生发展。58.协助中学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

(十四)反思与发展

59.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60.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61.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三、实施建议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专业标准》作为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根据中学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标准》引领和导向作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中学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制定中学教师准入标准,严把中学教师入口关;制定中学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中学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

(二)开展中学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中学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重视中学教师职业特点,加强中学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完善中学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重视中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加强从事中学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

(三)中学要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定中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注重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中学绩效管理机制。中等职业学校参照执行。

(四)中学教师要将《专业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爱岗敬业,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大胆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创新;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外延内容: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说明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为了促进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基于中学教育教学的本质属性,借鉴国际经验,充分考虑我国的现实国情和教育发展的需要,研究制定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

一、《标准》的基本理念

制定教师专业标准是确立教师专业化的前提,也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依据。《标准》提出“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四个基本理念,是中学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实践和专业发展中应当秉持的价值导向。

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中学教师应当用这四个基本理念规范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日常的教学行为。“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的理念既体现了对中国教师群体长期坚持的基本追求,也体现了现代教育发展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是传统与变革的有机结合。“终身

学习”的理念更多地包含了信息社会背景下对教师专业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

二、《标准》的基本内容

《标准》的基本内容包含“维度”、“领域”和“基本要求”三个层次,即“三个维度、十四个领域、六十一项基本要求”。“三个维度”是“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在各个维度下,确立了四至六个不等的领域;在每个领域之下,又提出了三至六项不等的基本要求。

“专业理念与师德”维度,从教师对待职业、对待学生、对待教育教学和对待自身发展四个方面,确定了“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等四个领域,提出了十八项基本要求。这些基本要求指向于造就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的合格教师,既体现了对“学生为本”理念的细化,比如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等,也体现了对“师德为先”理念的细化,比如依法从教、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等。

“专业知识”维度,从中学分科教学的实际出发,依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中学教育教学的本质特征,确立了国内外学界基本形成共识的教师知识构成的四个领域,即“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提出了有关中学教师专业知识的十八项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中学教师把握“专业知识”三个方面的要求:在学科知识方面,中学教师不仅要知道所教学科的内容,并且要“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了解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等,这是为了保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脉络清晰、重点突出,让学生感悟学科的基本思想;在学科教学知识方面,提出“掌握针对具体学科内容进行教学的方法与策略”等,是要求中学教师能够把一般教育知识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并体现在教学活动之中;在通识性知识方面,提出“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等,一方面是为了保证中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更好地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也是在素养方面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基本要求。

“专业能力”维度,从“教学设计”等六个方面,提出了二十五项有关中学教师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涵盖了中学教师应有的四方面基本能力。一是教学能力,这是中学教师的主要工作,因此《标准》对中学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是以教学能力为中心的,其中涉及教学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等。二是开展班级管理和其他教育活动的能力,这些工作是“教书育人”使命所决定了的教师教学以外的基本工作,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这方面的能力。三是人际交往能力,因为教师工作是一项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教师必须能够有效地与学生交流,此外,拥有与同事、家长、社区等沟通与合作的能力是有效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保障。四是自我发展能力,因为在终身学习社会中,教师只有具有自我发展能力,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三、《标准》的基本性质

1994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了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但是该法律以及此后的法律文本、相关政策都没有对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作出明确规定。《标准》是我国关于中学教师专业要求的第一份政策文本。

《标准》的定位是“对合格中学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这意味着《标准》的规定超越于对不同学科、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具体要求,是对所有中学教师的一般性共同要求。

从《标准》的前言和实施建议两个部分中的相关规定中可以看出,《标准》既具有“评价”标准之性质,也具有“导向”标准之特征。作为“评价”标准,它是“中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中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是评价教师和教师教育质量的依据,是进行教师管理和教师教育管理的抓手。作为“导向”标准,它是“引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因此是引领中学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基础。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说明 测试问卷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为了促进中学教师

发展,建设高素质的教

师队伍,基于中学教育教学的本质属性,借鉴国际经验,充分考虑我国的现实国情和教育发展的需要,研究制定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一、《标准》的基本理念

制定教师专业标准是确立教师专业化的前提,也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依据。《标准》提出“

”、“

”、“能力为重”、“

”四个基本理念,是中学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实践和专业发展中应当秉持的价值导向。

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

为本”的教育理念,中学教师应当用这四个基本理念规范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日常的教学行为。“学生为本”、“

”、“能力为重”的理念既体现了对中国教师群体长期坚持的基本追求,也体现了现代教育发展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是传统与变革的有机结合。“

学习”的理念更多地包含了信息社会背景下对教师专业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

二、《标准》的基本内容

《标准》的基本内容包含“

”、“

”和“基本要求”三个层次,即“三个维度、十四个领域、六十一项基本要求”。“三个维度”是“专业理念与师德”、“

知识”和“专业能力”;在各个维度下,确立了四至六个不等的领域;在每个领域之下,又提出了三至六项不等的基本要求。

“专业理念与师德”维度,从教师对待、对待、对待教育教学和对待

四个方面,确定了“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等四个领域,提出了十八项基本要求。这些基本要求指向于造就具有

道德和

精神的合格教师,既体现了对“学生为本”理念的细化,比如

学生、学生、教书育人等,也体现了对“师德为先”理念的细化,比如、、为人师表等。“专业知识”维度,从的实际出发,依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中学教育教学的本质特征,确立了国内外学界基本形成共识的教师知识构成的四个领域,即“一般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提出了有关中学教师专业知识的十八项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中学教师把握“专业知识”三个方面的要求:在学科知识方面,中学教师不仅要知道所教学科的内容,并且要“理解所教学科的、基本思想与方法”、“了解所教学科与的联系”等,这是为了保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脉络清晰、重点突出,让学生感悟学科的基本思想;在学科教学知识方面,提出“掌握针对具体学科内容进行教学的方法与策略”等,是要求中学教师能够把一般教育知识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并体现在教学活动之中;在通识性知识方面,提出“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等,一方面是为了保证中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关注学生的,更好地体现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也是在素养方面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基本要求。

“专业能力”维度,从“教学设计”等六个方面,提出了二十五项有关中学教师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涵盖了中学教师应有的四方面基本能力。一是,这是中学教师的主要工作,因此“标准”对中学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是以教学能力为中心的,其中涉及教学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等。二是开展

和其他教育活动的能力,这些工作是“教书育人”使命所决定了的教师教学以外的基本工作,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这方面的能力。三是人际交往能力,因为教师工作是一项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教师必须能够有效地与学生交流,此外,拥有与同事、家长、社区等沟通与合作的能力是有效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保障。四是

能力,因为在终身学习社会中,教师只有具有自我发展能力,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三、《标准》的基本性质

1993年颁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了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但是该法律以及此后的法律文本、相关政策都没有对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基本要求做出明确规定。《标准》是我国关于中学教师专业要求的第一份政策文本。

《标准》的定位是“对合格中学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这意味着《标准》的规定超越于对不同学科、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具体要求,是对所有中学教师的一般性

要求。

从《标准》的前言和实施建议两个部分中的相关规定中可以看出,《标准》既具有“评价”标准之性质,也具有“

”标准之特征。作为“评价”标准,它是“中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中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是评价教师和教师教育质量的依据,是进行教师管理和教师教育管理的抓手。作为“导向”标准,它是“引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因此是引领中学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基础。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 目录 简介

内容

基本理念

基本内容

实施建议

展开 简介

内容

基本理念

基本内容

实施建议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2012年2月10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教育部文件 教师(2012)1号)。

为促进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中学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特制定《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

中学教师是履行中学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中学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是中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中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1] 编辑本段内容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为促进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中学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特制定《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

中学教师是履行中学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中学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是中学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引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中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基本理念

(一)师德为先

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关爱中学生,尊重中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中学生,做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学生为本

尊重中学生权益,以中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学生的主动性;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中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三)能力为重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中学生,遵循中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终身学习

学习先进中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基本内容 维领域 基本要求

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理解中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

(一)职业理和敬业精神。解与认识 3.认同中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6.关爱中学生,重视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中学生生命安全。7.尊重中学生独立人格,维护中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

(二)对学生中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中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中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8.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中学生的不同需要。专

9.信任中学生,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中学生的自主发展。业理10.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中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念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中学生的全面发展。与11.尊重教育规律和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位中学生提供适师合的教育。

(三)教育教德12.激发中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中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学的态度与行为

营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氛围。

13.引导中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14.尊重和发挥好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

15.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16.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17.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18.勤于学习,不断进取。

19.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20.掌握中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

21.掌握班级、共青团、少先队建设与管理的原则与方法。

22.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 般规律与特点。

23.了解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24.了解中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的过程与特

(四)个人修养与行为

专识 业知识

(五)教育知

点。

25.了解中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

(六)学科知识

26.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

27.掌握所教学科内容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28.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29.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及共青团、少先队活动的联系。

30.掌握所教学科课程标准。

31.掌握所教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方法与策

(七)学科教略。

学知识

32.了解中学生在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的认知特点。

33.掌握针对具体学科内容进行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策略。

(八)通识性知识

(九)教学设计

34.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35.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

36.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37.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38.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39.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40.引导和帮助中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41.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与保护中学生的学习兴趣。42.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方式,有效实施教学。

(十)教学实43.有效调控教学过程,合理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施 44.引发中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45.发挥好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生活、集体活动、信息传播等教育功能。

46.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整合应用到教学中。47.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中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48.注重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

49.根据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业组织开展德育活动。

(十一)班级能

50.针对中学生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管理与教育活动 力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

51.指导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发展。52.有效管理和开展班级、共青团、少先队活动。53.妥善应对突发事件。54.利用评价工具,掌握多元评价方法,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

(十二)教育发展。教学评价 55.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56.自我评价教育教学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十三)沟通与合作

(十四)反思

57.了解中学生,平等地与中学生进行沟通交流。58.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59.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中学生发展。60.协助中学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

61.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与发展

62.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63.制定专业发展规划,积极参加专业培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实施建议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专业标准》作为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根据中学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标准》引领和导向作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中学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制定中学教师准入标准,严把中学教师入口关;制定中学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中学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

(二)开展中学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中学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重视中学教师职业特点,加强中学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完善中学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重视中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加强从事中学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

(三)中学要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定中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注重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中学绩效管理机制。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照执行。

(四)中学教师要将《专业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爱岗敬业,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大胆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创新;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第五篇: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日期: 2012-08-31 ] 来源: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

为促进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中学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特制定《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中学教师是履行中学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中学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是中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中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理念

(一)学生为本

尊重中学生权益,以中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学生的主动性;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中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二)师德为先

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中学生,尊重中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中学生,做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能力为重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中学生,遵循中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终身学习

学习先进中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二、基本内容 维度 领域 基本要求

专 业 理 念 与 师 德

(一)职业理解与认识 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理解中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3.认同中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二)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6.关爱中学生,重视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中学生生命安全。

7.尊重中学生独立人格,维护中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中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中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中学生。

8.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中学生的不同需要。9.信任中学生,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中学生的自主发展。

(三)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10.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中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11.尊重教育规律和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中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12.激发中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中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营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氛围。

13.引导中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个人修养与行为

14.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15.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16.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17.勤于学习,不断进取。

18.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专 业 知 识

(五)教育知识

19.掌握中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20.掌握班集体建设与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方法。21.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

22.了解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23.了解中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与特点。24.了解中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

(六)学科知识

25.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26.掌握所教学科内容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27.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28.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

(七)学科教学知识

29.掌握所教学科课程标准。

30.掌握所教学科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方法与策略。31.了解中学生在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的认知特点。32.掌握针对具体学科内容进行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八)通识性知识

33.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34.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

35.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36.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专 业 能 力

(九)教学设计

37.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38.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39.引导和帮助中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十)教学实施

40.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与保护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41.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方式,有效实施教学。42.有效调控教学过程。

43.引发中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发展学生创新能力。44.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应用到教学中。

(十一)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

4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中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46.注重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

47.根据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德育活动。

48.针对中学生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

49.指导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发展。50.有效管理和开展班级活动。51.妥善应对突发事件。

(十二)教育教学评价

52.利用评价工具,掌握多元评价方法,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53.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54.自我评价教育教学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十三)沟通与合作

55.了解中学生,平等地与中学生进行沟通交流。56.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57.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中学生发展。58.协助中学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

(十四)反思与发展

59.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60.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61.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三、实施建议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专业标准》作为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根据中学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标准》引领和导向作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中学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制定中学教师准入标准,严把中学教师入口关;制定中学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中学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

(二)开展中学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中学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重视中学教师职业特点,加强中学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完善中学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重视中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加强从事中学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

(三)中学要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定中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注重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中学绩效管理机制。中等职业学校参照执行。

(四)中学教师要将《专业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爱岗敬业,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大胆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创新;积极进行自我评价。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

为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小学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特制定《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

小学教师是履行小学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小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小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理念

(一)学生为本

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二)师德为先

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能力为重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终身学习

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二、基本内容 维度 领域 基本要求

专 业 理 念 与 师 德

(一)职业理解与认识

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理解小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3.认同小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二)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6.关爱小学生,重视小学生身心健康,将保护小学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7.尊重小学生独立人格,维护小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小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小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小学生。

8.信任小学生,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9.积极创造条件,让小学生拥有快乐的学校生活。

(三)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10.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小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小学生全面发展。

11.尊重教育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小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12.引导小学生体验学习乐趣,保护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小学生的广泛兴趣、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13.引导小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四)个人修养与行为

14.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15.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16.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17.勤于学习,不断进取。

18.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专 业 知 识

(五)小学生发展知识

19.了解关于小学生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

20.了解不同年龄及有特殊需要的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掌握保护和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策略与方法。

21.了解不同年龄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掌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知识。22.了解幼小和小初衔接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帮助小学生顺利过渡的方法。23.了解对小学生进行青春期和性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

24.了解小学生安全防护的知识,掌握针对小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侵犯与伤害行为的预防与应对方法。

(六)学科知识

25.适应小学综合性教学的要求,了解多学科知识。26.掌握所教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

27.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了解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七)教育教学知识

28.掌握小学教育教学基本理论。

29.掌握小学生品行养成的特点和规律。30.掌握不同年龄小学生的认知规律。31.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学知识。

(八)通识性知识

32.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33.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

34.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35.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

专 业 能 力

(九)教育教学设计

36.合理制定小学生个体与集体的教育教学计划。37.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科学编写教学方案。38.合理设计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

(十)组织与实施

39.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40.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根据小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活动。

41.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结合小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激发学习兴趣。

42.发挥小学生主体性,灵活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43.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运用到教学中。

44.较好使用口头语言、肢体语言与书面语言,使用普通话教学,规范书写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

45.妥善应对突发事件。

46.鉴别小学生行为和思想动向,用科学的方法防止和有效矫正不良行为。

(十一)激励与评价

47.对小学生日常表现进行观察与判断,发现和赏识每一个小学生的点滴进步。48.灵活使用多元评价方式,给予小学生恰当的评价和指导。49.引导小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50.利用评价结果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十二)沟通与合作

51.使用符合小学生特点的语言进行教育教学工作。52.善于倾听,和蔼可亲,与小学生进行有效沟通。53.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54.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小学生发展。55.协助小学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

(十三)反思与发展

56.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57.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58.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三、实施建议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专业标准》作为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根据小学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标准》引领和导向作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小学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制定小学教师准入标准,严把小学教师入口关;制定小学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小学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

(二)开展小学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小学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重视小学教师职业特点,加强小学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完善小学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重视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加强从事小学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

(三)小学要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定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注重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小学绩效管理机制。

(四)小学教师要将《专业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爱岗敬业,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大胆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创新;积极进行自我评价。

下载2013淄博继续教育资料模块二-1《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研制情况及内容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淄博继续教育资料模块二-1《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研制情况及内容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心得体会1

    学习《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心得体会 周鹿初中韦凯 这段时间,有幸和许多老师们一起参加了国培,学习了《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同时我们也对此进行了交流。《标准》中提出了......

    《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_学习心得

    要做合格优秀的人民教师 专题讲座学习心得笔记 我学习了《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的讲座,受益匪浅。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主要内容,以及对此标准的理解与......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学习心得(范文)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学习心得 于梅 通过对《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学习,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教师的职责和含义。我的教学教学视野变得更加开阔,教书育人的理念也变......

    读《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心得体会

    读《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心得体会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使命。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将所学的......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学习心得

    继续教育培训记录2 时间:12月12日地点:多媒体教室主讲人:王尚志 主题: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 《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中学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是中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学习心得范文合集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学习心得 在本次学习中,我认真听了关于《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解读,王尚志老师的列子举得恰到好处,让我觉得通俗易懂。让我了解了教师行业的发展......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学习心得

    学习《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心得 今天有反复的听了王尚志老师对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解读,感受颇深,也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学习《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让我......

    《教师专业标准》学习心得1

    《教师专业标准》学习心得 韩摆渡初中 杨群 通过学习《教师专业标准》,体会甚多,以下是我的感处。 第一个方面,《教师专业标准》在“基本理念”中突出:“学生为本”“师德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