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热点问题解答

时间:2019-05-12 06:46: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热点问题解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热点问题解答》。

第一篇:《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热点问题解答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热点问题解答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就颁布《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答记者问:制订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 提升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

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入实施《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工作部署,提高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体系,近日教育部研究制订了《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

该项标准包括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等4项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大方面。

关于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标准要求,关爱学生,将保护学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尊严,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不歧视、讽刺、挖苦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理解残疾是人类多样性的一种表现,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残疾,自尊自信、自强自立。

关于专业知识,标准要求,了解关于学生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与普遍性规律,掌握学生残疾类型、原因、程度、发展水平、发展速度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及教育的策略和方法,了解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的知识和方法;掌握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侵犯与伤害行为、意外事故和危险情况下的危机干预、安全防护与救助的基本知识与方法;了解学生安置和不同教育阶段衔接的知识,掌握帮助学生顺利过渡的方法。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就制订《专业标准》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一、请您谈谈制订《专业标准》的背景和意义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体系”。为此,2012年2月,教育部印发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2013年9月,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根据《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工作部署,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我部将出台《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列为2015年重点工作。制订《专业标准》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也是建立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体系的重要一环,对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引领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成长,提升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请您介绍一下《专业标准》的研制过程

《专业标准》的研制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我部会同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所启动专项课题研究,并通过召开座谈会、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全国专家学者、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负责同志意见建议,经反复修改、论证,形成《专业标准》送审稿。第二阶段:我部委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召开由全国特殊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等专家参加的《专业标准》审定会。根据专家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进行认真反复细致修改,形成《专业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稿。第三阶段:在我部官方网站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根据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进一步认真修改完善后,正式印发了《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三、请您介绍一下《专业标准》的主要特点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的研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特殊教育对象既包括各种类型残疾学生,同时又涵盖了幼儿园、小学、中学不同学段残疾学生。这就要求标准的研制既要遵循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共性要求,又要体现独特性,兼顾到不同教育对象的需要。因此,在专业标准制订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主要内容和框架体例上,与普通教师专业标准应基本保持一致。同时,《专业标准》在坚持统一性的基础上兼顾复杂性、多样性,着力把握和体现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最基本、最核心的共同要求。在框架体例上,《专业标准》与已印发的普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基本一致,由四个基本理念、三个维度的基本内容和四个方面的实施建议组成。其中,三个基本内容又细化为14个领域、68个条目要求。其中,“专业理念与师德”有4个领域、21条,“专业知识”有4个领域、17条,“专业能力”有6个领域、30条。归纳起来,本标准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在专业理念与师德上,特别强调教师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正确的残疾人观。残疾学生是最弱势、最困难的学习群体。因此,《专业标准》在职业道德上,除了要求教师要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四好”教师标准,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外,特别强调教师要恪守职业道德,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人道主义精神。要求教师从尊重生命差异、尊重生命权利的人道主义高度出发,尊重、关心和爱护每一个残疾学生;在专业理念上,则突出强调教师要形成正确的残疾人观,教师必须“理解残疾是人类多样性的一种表现”,把每一个残疾学生看作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尊重残疾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残疾学生。

(二)在专业知识上,着重强调教师要具备残疾学生教育与康复所必需的复合型知识。与普通学校教师相比,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应具备高度综合化的知识结构。一方面,应像普通学校教师一样,具有比较广博的科学和人文知识,比较系统的所教学科专业知识和坚实的一般性教育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还必须熟悉特殊教育对象、熟练掌握所需的特殊教育教学知识。如,特殊教育理论、特殊儿童心理、康复医学、特殊教育辅助技术等知识,并能对这些知识加以综合运用,以满足残疾学生特殊教育的需要。

(三)在专业能力上,强调教师要具有教育诊断评估、环境创设、个别化教育、课程整合和沟通以及辅助技术运用等特殊能力。除了通常的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组织管理能力、交际沟通能力、运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的能力和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外,特殊教育教师更强调特殊教育需要的评估与鉴别、环境创设与利用、个别教育教学设计、课程整合、知识与技能的迁移、灵活适宜的沟通以及辅助技术运用等能力。

四、请您谈谈专业标准的实施意见

《专业标准》适用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各级各类特殊教育学校,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及其他机构中专门对残疾学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可以依据《专业标准》制订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实施意见。具体实施方面有如下要求:一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专业标准》作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根据特殊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深化特殊教育教师教育改革,建立特殊教育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制订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证书制度和准入标准,严把教师入口关;制订特殊教育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二是开展特殊教育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重视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特点,加强特殊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完善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重视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三是实施特殊教育的学校(机构)要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订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注重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特殊教育教师绩效管理机制。四是特殊教育教师要将《专业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爱岗敬业,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大胆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创新;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第二篇: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2015-11-04 09:23:09

为促进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特殊教育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特制定本标准。

特殊教育教师是指在特殊教育学校、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及其他机构中专门对残疾学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本标准是国家对合格特殊教育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是特殊教育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引领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理念

(一)师德为先

热爱特殊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关爱残疾学生(以下简称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细心和恒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公平公正,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学生为本

尊重学生权益,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特殊教育教学规律,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最大限度地开发潜能、补偿缺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融入社会奠定基础。

(三)能力为重

将学科知识、特殊教育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突出特殊教育实践能力;研究学生,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因材施教,提升特殊教育教学的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终身学习

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二、基本内容 维度 领域 基本要求

专业理念与师德 职业理解与认识 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2.理解特殊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特殊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3.认同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的专业性、独特性和复杂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人道主义精神,为人师表。5.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交流。

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6.关爱学生,将保护学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7.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尊严,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不歧视、讽刺、挖苦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8.理解残疾是人类多样性的一种表现,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需要。9.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残疾,自尊自信、自强自立。

10.对学生始终抱有积极的期望,坚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成功,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11.树立德育为先、育人为本、能力为重的理念,将学生的品德养成、知识学习与能力发展相结合,潜能开发与缺陷补偿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12.尊重特殊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

13.激发并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引导学生体验学习乐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14.重视生活经验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注重教育教学、康复训练与生活实践的整合。15.重视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合作,综合利用各种资源。16.尊重和发挥好少先队、共青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

个人修养与行为 17.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细心和恒心。18.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

19.具有良好的耐挫力,善于自我调适,保持平和心态。20.勤于学习,积极实践,不断进取。

21.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专业知识 学生发展知识 22.了解关于学生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23.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与普遍性规律,掌握学生残疾类型、原因、程度、发展水平、发展速度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及教育的策略和方法。24.了解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的知识和方法。

25.掌握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侵犯与伤害行为、意外事故和危险情况下的危机干预、安全防护与救助的基本知识与方法。

26.了解学生安置和不同教育阶段衔接的知识,掌握帮助学生顺利过渡的方法。学科知识 27.掌握所教学科知识体系的基本内容、基本思想和方法。28.了解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及社会生活的联系。教育教学知识 29.掌握特殊教育教学基本理论,了解康复训练的基本知识与方法。30.掌握特殊教育评估的知识与方法。

31.掌握学生品德心理和教学心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2.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以及基于标准的教学调整策略与方法。

33.掌握在学科教学中整合情感态度、社会交往与生活技能的策略与方法。

34.了解学生语言发展的特点,熟悉促进学生语言发展、沟通交流的策略与方法。通识性知识 35.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36.了解教育事业和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37.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38.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专业能力 环境创设与利用 39.创设安全、平等、适宜、全纳的学习环境,支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40.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41.有效运用班级和课堂教学管理策略,建立班级秩序与规则,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42.合理利用资源,为学生提供和制作适合的教具、辅具和学习材料,支持学生有效学习。43.运用积极行为支持等不同管理策略,妥善预防、干预学生的问题行为。教育教学设计 44.运用合适的评估工具和评估方法,综合评估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45.根据教育评估结果和课程内容,制订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46.根据课程和学生身心特点,合理地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编写个别化教学活动方案。47.合理设计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班级、少先队和共青团等群团活动。

组织与实施 48.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49.根据学生的特殊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有效实施教学。50.运用课程统整策略,整合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与技能。

51.合理安排每日活动,促进教育教学、康复训练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52.整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及辅助技术,支持学生的学习。53.协助相关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康复训练。

54.积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生涯规划和职业指导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55.正确使用普通话和国家推行的盲文、手语进行教学,规范书写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56.妥善应对突发事件。

激励与评价 57.对学生日常表现进行观察与判断,及时发现和赏识每一位学生的点滴进步。58.灵活运用多元评价方法和调整策略,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的发展情况。59.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

60.利用评价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沟通与合作 61.运用恰当的沟通策略和辅助技术进行有效沟通,促进学生参与、互动与合作。

62.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开展教育咨询、送教上门等服务。63.与同事及其他专业人员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64.与普通教育工作者合作,指导、实施随班就读工作。

65.协助学校与社区建立良好的合作互助关系,促进学生的社区融合。

反思与发展 66.主动收集分析特殊教育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67.针对特殊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积极开展教学改革。68.结合特殊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制定专业发展规划,积极参加专业培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三、实施意见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本标准作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根据特殊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本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制定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证书制度和准入标准,严把教师入口关;制定特殊教育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

(二)开展特殊教育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本标准作为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重视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特点,加强特殊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完善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重视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

(三)实施特殊教育的学校(机构)要将本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订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注重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特殊教育教师绩效管理机制。

(四)特殊教育教师要将本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爱岗敬业,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大胆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创新;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第三篇: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的思考

2015年11月学校组织学习了《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内涵解读》,我深深领会到作为一个特殊工作者一定要有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的理念,要具备符合特殊教育教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在充满艰巨性、复杂性、特殊性的特殊教育领域,要想有作为,就必须使自己具备过硬的素质:

一、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能教好多少学生并不是主要的,最关键的是你是一个怎样的人。教师为人师表,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人道主义精神:不仅需要具备一般老师应该具备的条件,还应该有对特殊学生的爱心,对残疾人教育事业的热爱。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细心和恒心;自尊自律,公平公正,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关于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标准》要求,关爱学生,将保护学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尊严,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不歧视、讽刺、挖苦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理解残疾是人类多样性的一种表现,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残疾,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对于弱智儿童的教育,要使他们的潜力发挥到最大限度,而不是把他们变成正常儿童,所以我们要具备正确的教育观念,平等的、全面的教育观,尊重差异的学生观,满足特殊教育需要的个别化教育观,使他们能达到最大限度的潜能开发,并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学会自理,学会自立。

三、特殊教育事业发展蓬勃,作为青年教师,要跟得上时代的节奏,有国家规定的任职资格,符合规定的学历,我在平时教学之余,专心读书,已完成本科学习,但我知道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特殊教育教师,学习的路远不至于此,希望能有一日,经过自己的努力继续升造,成为硕士研究生,提升自己的自身素质,从而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

四、在特殊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有扎实的业务能力,宽广的学科知识,系统的专业理论,过硬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技能。通过环境创设与利用、教育教学设计、组织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这和平时教学过程认真对待自己每节课的讲解是分不开的,青年教师应该尽快形成自己一套讲课的特色的风格,在公开课或是说课、讲课竞赛中多磨练自己。

五、关于专业知识,《标准》要求,了解关于学生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与普遍性规律,掌握学生残疾类型、原因、程度、发展水平、发展速度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及教育的策略和方法,了解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的知识和方法;掌握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侵犯与伤害行为、意外事故和危险情况下的危机干预、安全防护与救助的基本知识与方法;了解学生安置和不同教育阶段衔接的知识,掌握帮助学生顺利过渡的方法。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要想成为人民的教师,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的素质:要有平和稳定的情绪,有比较坚强的意志品质。这样在接触对待学生时,就能正确处理好各种突发事件,有比较好的抗压能力。

六、对待教育不能闭门造车,要想在特殊教育事业中有所作为必须要有一定的信息素质,主要是对特殊教育前沿的信息把握,掌握先进的特殊教育理论,进而把最专业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为特殊教育事业而奋斗。

七、教师接触最多的就是学生、家长,教师不仅要上好自己的课,能够与其他老师配合教学,还应该能良好的与家长进行沟通,家校合作,共同努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学习《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内涵解读》是一个自我反思进步的过程。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明确了特教教育工作的基本理念,坚定了为特教事业继续奋斗的信念,指明了如何奋斗的道路。

第四篇: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日期: 2012-08-31 ] 来源: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

为促进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中学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特制定《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中学教师是履行中学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中学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是中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中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理念

(一)学生为本

尊重中学生权益,以中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学生的主动性;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中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二)师德为先

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中学生,尊重中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中学生,做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能力为重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中学生,遵循中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终身学习

学习先进中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二、基本内容 维度 领域 基本要求

专 业 理 念 与 师 德

(一)职业理解与认识 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理解中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3.认同中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二)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6.关爱中学生,重视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中学生生命安全。

7.尊重中学生独立人格,维护中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中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中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中学生。

8.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中学生的不同需要。9.信任中学生,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中学生的自主发展。

(三)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10.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中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11.尊重教育规律和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中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12.激发中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中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营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氛围。

13.引导中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个人修养与行为

14.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15.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16.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17.勤于学习,不断进取。

18.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专 业 知 识

(五)教育知识

19.掌握中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20.掌握班集体建设与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方法。21.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

22.了解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23.了解中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与特点。24.了解中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

(六)学科知识

25.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26.掌握所教学科内容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27.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28.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

(七)学科教学知识

29.掌握所教学科课程标准。

30.掌握所教学科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方法与策略。31.了解中学生在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的认知特点。32.掌握针对具体学科内容进行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八)通识性知识

33.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34.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

35.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36.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专 业 能 力

(九)教学设计

37.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38.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39.引导和帮助中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十)教学实施

40.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与保护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41.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方式,有效实施教学。42.有效调控教学过程。

43.引发中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发展学生创新能力。44.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应用到教学中。

(十一)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

4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中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46.注重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

47.根据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德育活动。

48.针对中学生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

49.指导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发展。50.有效管理和开展班级活动。51.妥善应对突发事件。

(十二)教育教学评价

52.利用评价工具,掌握多元评价方法,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53.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54.自我评价教育教学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十三)沟通与合作

55.了解中学生,平等地与中学生进行沟通交流。56.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57.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中学生发展。58.协助中学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

(十四)反思与发展

59.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60.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61.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三、实施建议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专业标准》作为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根据中学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标准》引领和导向作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中学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制定中学教师准入标准,严把中学教师入口关;制定中学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中学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

(二)开展中学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中学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重视中学教师职业特点,加强中学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完善中学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重视中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加强从事中学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

(三)中学要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定中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注重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中学绩效管理机制。中等职业学校参照执行。

(四)中学教师要将《专业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爱岗敬业,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大胆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创新;积极进行自我评价。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

为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小学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特制定《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

小学教师是履行小学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小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小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理念

(一)学生为本

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二)师德为先

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能力为重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终身学习

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二、基本内容 维度 领域 基本要求

专 业 理 念 与 师 德

(一)职业理解与认识

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理解小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3.认同小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二)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6.关爱小学生,重视小学生身心健康,将保护小学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7.尊重小学生独立人格,维护小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小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小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小学生。

8.信任小学生,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9.积极创造条件,让小学生拥有快乐的学校生活。

(三)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10.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小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小学生全面发展。

11.尊重教育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小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12.引导小学生体验学习乐趣,保护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小学生的广泛兴趣、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13.引导小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四)个人修养与行为

14.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15.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16.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17.勤于学习,不断进取。

18.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专 业 知 识

(五)小学生发展知识

19.了解关于小学生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

20.了解不同年龄及有特殊需要的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掌握保护和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策略与方法。

21.了解不同年龄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掌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知识。22.了解幼小和小初衔接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帮助小学生顺利过渡的方法。23.了解对小学生进行青春期和性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

24.了解小学生安全防护的知识,掌握针对小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侵犯与伤害行为的预防与应对方法。

(六)学科知识

25.适应小学综合性教学的要求,了解多学科知识。26.掌握所教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

27.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了解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七)教育教学知识

28.掌握小学教育教学基本理论。

29.掌握小学生品行养成的特点和规律。30.掌握不同年龄小学生的认知规律。31.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学知识。

(八)通识性知识

32.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33.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

34.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35.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

专 业 能 力

(九)教育教学设计

36.合理制定小学生个体与集体的教育教学计划。37.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科学编写教学方案。38.合理设计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

(十)组织与实施

39.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40.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根据小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活动。

41.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结合小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激发学习兴趣。

42.发挥小学生主体性,灵活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43.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运用到教学中。

44.较好使用口头语言、肢体语言与书面语言,使用普通话教学,规范书写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

45.妥善应对突发事件。

46.鉴别小学生行为和思想动向,用科学的方法防止和有效矫正不良行为。

(十一)激励与评价

47.对小学生日常表现进行观察与判断,发现和赏识每一个小学生的点滴进步。48.灵活使用多元评价方式,给予小学生恰当的评价和指导。49.引导小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50.利用评价结果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十二)沟通与合作

51.使用符合小学生特点的语言进行教育教学工作。52.善于倾听,和蔼可亲,与小学生进行有效沟通。53.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54.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小学生发展。55.协助小学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

(十三)反思与发展

56.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57.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58.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三、实施建议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专业标准》作为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根据小学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标准》引领和导向作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小学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制定小学教师准入标准,严把小学教师入口关;制定小学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小学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

(二)开展小学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小学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重视小学教师职业特点,加强小学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完善小学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重视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加强从事小学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

(三)小学要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定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注重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小学绩效管理机制。

(四)小学教师要将《专业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爱岗敬业,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大胆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创新;积极进行自我评价。

第五篇:学习《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的感悟

学习《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的感悟

摘 要: 为促进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特殊教育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教育部特制定了《特殊教育专业教师标准(试行)》。特殊教育教师指在特殊教育学校、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及其他机构中专门对残疾学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要经过严格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本标准是国家对合格的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是特殊教育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引导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 特殊教育 教师专业 标准

我是一名从事普通学校教育工作二十多年的教师,2011年9月才转教从事特殊教育工作,并且在这几年里做过三年生活指导老师,在与聋哑、培智学生的接触和交流过程中,认识到这些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生理的缺陷带来心理的不健全,表现得非常悲观、孤僻、自卑,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不愿意与正常人交往、交流,甚至感到害怕、恐惧,只愿意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或者只愿意生活在残疾人的很小圈子里,非常不自信,久而久之产生不合群现象,表现出心理紧张不安,不敢与他人沟通,对社会认知的恐惧和陌生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形成孤僻、自卑、多疑、偏激、自私、仇视,对别人产生误解、容易焦虑、发脾气、情绪不稳定、社会适应性差等。相对正常人而言,这些心理问题多数反映为品行障碍,看问题片面化、绝对化、极端化,对正常人的世界存在抵触、防御甚至仇视,表现出较强的攻击心理、破坏心理和报复心理。由于语言沟通上的障碍,他们往往对正常人甚至对老师、父母、亲属对他们的关爱、帮助、要求产生误解,不予理睬,给予曲解,表现出极度反感;他们在学习、生活和与人交往中往往表现出情绪极端不稳定,非常焦虑,容易发脾气。

通过本次学习,我懂得了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特殊教育工作者不容易,特殊教育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在工作中必须认识、研究和解决特殊学生身上存在的这些问题,才能同残疾学生有着正常的语言和心理交流,只有解决了学生的心理问题,才能有效对残疾学生进行教育。面对残疾学生这一社会弱势群体,除了在学校接受教育以外,还呼吁社会各界给予他们同情、关注和帮助,让他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共享阳光,得到均等的受教育、生活的机会和权利。但是,面对社会给予的无私帮助,很多残疾学生有一种泰然受之的心理,觉得自己是残疾人,健全人给予他们同情、关注和帮助是应该的、理所当然的,长此以往,势必造成他们只知享用,只知索取,不知回报,不知感恩的心理,不知道在这个社会上,人人新应该有爱心地生活的道理。特教老师做到以下几点会更好地开展工作。

一是用真心、真情融化聋哑学生的心理坚冰,让每一名残疾学生都能沐浴在爱的阳光雨露下,都能充分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怀和呵护,进行正常的心理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残疾学生逐步丢弃不健康的心理,勇敢地面对生活、面对世界、面对未来。

二是用微笑,微笑对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聋哑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微笑能很好地缓解聋生的情绪和思想压力,缩短师生心灵的距离,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克服因生理缺陷带来的种种不良心理障碍。

三是平等与尊重,残疾学生由于生理缺陷,更需要别人平等对待与尊重,这是促使他们自尊自爱的催化剂。特校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残疾生,从心底里关爱他们,不厌恶,不歧视,让他们从内心深处得到和正常人一样的尊重,这十分有利于改善他们的心理。

四是教育残疾学生正视生理缺陷,学会与人交往,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针对残疾学生心理状况,教师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生理缺陷,知道自身优点与不足,正视现实社会的各种现象。告诉学生社会上绝大部分人还是关心聋哑人的。同时引导和鼓励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大胆与人交往,了解社会,学习与人交往、与人相处。引导学生积极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让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中总能以积极向上的状态迎接生活的挑战。

五是教育学生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有爱心地生活。面对社会给予我们的关爱,必须怀着一颗感恩之心领受,并把它化做积极健康生活的动力,化做帮助更弱小人的动力,在学校好好学习,努力掌握一技之长,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回报社会。

六是加强对残疾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残疾生在认识情感上往往产生偏差,容易冲动、急躁,行为表现比较过激。比较自私、偏激,不愿意为他人着想,以自我为中心,自我约束能力差,行为反复性强。学校要充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团队、主题班队会、国旗下讲话、专题教育讲座、各种形式活动、阳光心理辅导室、团体辅导和个体辅导等方式,教育聋生强化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意识,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从而形成真诚、善良的良好品质,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下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热点问题解答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热点问题解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_学习心得

    要做合格优秀的人民教师 专题讲座学习心得笔记 我学习了《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的讲座,受益匪浅。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主要内容,以及对此标准的理解与......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学习心得(范文)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学习心得 于梅 通过对《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学习,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教师的职责和含义。我的教学教学视野变得更加开阔,教书育人的理念也变......

    读《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心得体会

    读《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心得体会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使命。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将所学的......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学习心得

    继续教育培训记录2 时间:12月12日地点:多媒体教室主讲人:王尚志 主题: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 《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中学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是中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学习心得范文合集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学习心得 在本次学习中,我认真听了关于《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解读,王尚志老师的列子举得恰到好处,让我觉得通俗易懂。让我了解了教师行业的发展......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学习心得

    学习《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心得 今天有反复的听了王尚志老师对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解读,感受颇深,也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学习《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让我......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2012年2月10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师(2012)1号)。 为促进小......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一.目的:为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小学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特制定《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