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做好“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如何做好“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坡头区米稔中学
陈景辉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关心和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跨世纪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所谓学困生,既包括缺乏学习愿望与动力、不能掌握基本学习方法而难以完成正常学习任务的学生,也包括不守纪律或有不良道德行为的学生。有人说要用安徒生的爱心,格林般的耐心,冰心般的柔情去抚慰学困生的心田。那么,我们教师应该怎样做好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呢?
一、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
学困生的成因是多面、复杂和长期的,只有找到了病源,从源头挖起,才能“药到病除”。教师应本着理解的原则,摸清其犯错的原因和动机,想办法接触和他们比较要好的同学,还可以通过电话、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联系,从侧面了解其学习生活的背景、家庭教育背景、人际关系背景、心理发展过程、成长经历等,为转化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006年,我担任九(2)班班主任。本班学生李韶政是我校老师公认的学困生。在课堂上,他不是睡觉就是开小差,甚至拿手机玩游戏、听音乐;在课外,他除了上网,还抽烟、喝酒„„面对这些情况,我经过多方了解,最终弄清李韶政的主要“病因”——从小患心脏病,家人宠爱,老师和同学的容忍及迁就。
“严是爱,松是害”,针对李韶政的特殊情况,我对症下药,经过传统美德故事的教育和身残志坚名人事迹的激励等工作,李韶政同学不仅改掉了坏毛病,还被评为学校的优秀班干部。
事实证明,只要准确地了解造成学困生的原因,在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中,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真心关爱学困生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由于周围的偏见与冷眼,学困生的心理往往显得封闭与孤独,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甚至连上课发言、提问及与老师、同学交往的勇气都没有。此时教师如能给予他们多一点爱,则会激发他们的自我肯定意识、使之形成青少年应有的轻松愉悦的心境,进而积极主动地走进父母、老师和同学,并自觉接受他们的帮助和教育,逐步走出自我封闭,取得思想和学业上的进步。
我在2005年担任班主任期间,男生宿舍204室经常会失窃,丢的都是一些不大值钱的东西,如香皂、洗发水之类的日常生活用品。后来经过明察暗访,发现偷东西的居然是胆小怕事的陈锦福同学,我把他叫到办公室,他对自己的偷窃行为供认不讳。我当时一气之下,严厉地批评了他。许久,他才低下头对我说:“老师,我从小到大都没有用过香皂,我想试一下。”我听后觉得不可思议,都什么年代了,还有人用不上香皂?于是我到他家去家访,当时的情况让我终生难忘。他爸爸早已病逝,妈妈是外省来的,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一家五口住在一间破旧的小茅屋里,生活十分艰苦。看着他们衣衫褴褛,我不禁黯然泪下,对自己之前的一时冲动后悔不已。后来我经常找他谈心,给他讲一些“人穷志不短”的故事,并在生活上给他一些帮助。从此,204宿舍再也不曾丢过东西,陈锦福本人也变得积极向上,乐于助人。后来他还建议我在班上成立 “爱心基金会”,让同学们把平时省下来的零用钱捐出来,把班里平时卖废纸和饮料瓶得到的钱攒起来,用来帮助班里一些生活困难的同学。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三、尊重和信任学困生
人的自尊心是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进步的动力之一,教师应当尊重、信任学困生,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自卑,内心深处很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尊重和信任。
有一次晚自修后,学校的领导在校园的树林里巡查时发现我班的李艳梅同学和一个男生在谈恋爱。男生跑掉了,李艳梅被叫到领导办公室,任凭领导怎么问,都不肯说出男生的名字。后来我让学校交给我处理。我把她带到宿舍后,装作若无其事地跟她谈心,谈一些我读书时代的事情,她慢慢就向我敞开了心扉。于是我乘机拿出两个西红柿,一个青的,一个红的,我让她都尝尝,并问她感觉如何。她说那个青的没成熟,又酸又涩;那个红的熟透了,很甜。我借此时机说:
“是啊,西红柿还没成熟就摘来吃当然会又酸又涩了,等成熟了再来吃多好啊!有些事情也是这个道理啊!”她楞了一下,说:“老师,你什么也别说了,我知道怎么做了,但是请你帮我一个忙,让学校别查了,我只告诉你一个人„„。”后来她还常常向我倾诉内心的许多苦闷、迷惘,她也真的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了,上课不再像以前那样心不在焉了,因而成绩提高了很多。
这就是尊重和信任的力量,它是开启学困生心灵的钥匙。作为班主任,五该给予那些学困生足够的尊重和信任,让他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四、真诚地赞扬学困生
法国教育学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教师要对学困生以表扬为主,抓住每一次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表扬。2008年我任九(4)班的班主任,我班的李伟超同学上课无心听讲,经常开小差,学习成绩很不理想。有一次班里的同学在外面出黑板报时,我发现他在很认真地写字,字写得特别漂亮。于是我乘机表扬和教育他:“你的字写得真棒,如果学习上能再认真点,那你就更棒了。”后来,他果真学习认真起来了,一学期下来,成绩大有进步。可见,真诚地赞扬学困生,能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学困生这样一个“与
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师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2009年10月12日
第二篇: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
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充分挖掘学生潜力
——泰和县万合二中学困生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校充分重视学生分化现象,积极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力争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潜力,取得了明显收效。
一、基 本 情 况
我校位于泰和县的边缘地区,交通不便利,信息不灵通,再加上家长对其子女的学习重视不够,这些都为学校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学生在初中阶段特别是初二年级出现了极为严重的两极分化,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这一时期沦为“学困生”。我校学困生占学生总人数的比例比较大,如不及时采取积极措施,他们将在学业上及品行上越滑越远。
二、形 成 原 因
要转化学困生,最大限度挖掘他们的潜力,首先必须找出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才能针对成因,采取措施,治病救人。心理学家经研究认为,正常人的智力水平都是差不多的,智力超常和智力低下的人不超过3%,可见,学困生并非其本身的智力因素造成的。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广泛调查、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导致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有外因和内因两种,其中外因包括:
一、家庭教育的失误。由于我校学生家长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且父母或在外营点,或忙于生计。因此,家庭教育不容乐观。部分家长或隔代监护人(祖父祖母等)溺爱子孙,对其言听计从、放任自流;部分家长的管教方法简单粗暴,习惯于用怒吼和巴掌解决问题。还有家长把孩子往学校一送,就没有自己的事了,完全不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
二、学校教育的偏差。在学困生的形成过程中,学校教育也是有责任的,素质教育已提了多年,但升学率仍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最重要标准。相应地,教师也把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沉重的课业负担,枯燥的学习过程,严厉的老师批评,共同把学生推向厌学的深渊。很多学生由厌学进而把精力用在打架滋事上,走上违纪违法之路。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泛滥的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社会风气对在校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产生了较大的消极影响。许多青少年沉迷于吃穿娱乐活动中,不思进取,无心学习。特别是目前各种媒体如电视、电影、杂志都有一些过于开放的镜头或画面,有些甚至宣扬一些不正确的思想,如黑社会江湖义气,个人英雄主义,这些对于还不能明辨是非的中学生来说,极具诱惑力和教唆力,部分学生就是模仿电视镜头,热衷于哥们义气,才成为学习成绩落后、道德品质不良的学困生。
当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学困生的形成,也有其自身的原因,如学习不努力、懒惰、自控力差、心理脆弱等。总之学困生的产生是外因与内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就是外因的教育影响与学业的身心发展需要产生矛盾冲突而没有实现调和一致的结果。
三、解 决 办 法
通过对学困生的形成原因的分析,我们认为,学困生并非是无药可救的,只要运用一定方法解决外因(特别是教师)的教育影响与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使二者协调一致,那么就消除了学困生产生的条件,当然也就实现了学困生的转化。在转化学困生方面,学校教育者是起主导作用的。在此方面,我们学校在长期的教育转化学困生过程中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一、积极与家长沟通,加强指导,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对子女身心影响巨大。我校在对学困生的研究中发现,辖区学生家长在外营点的多,离异的多,做小生意的多,文化程度低的多。以我校初三某班为例,全班10%的学生生活在单亲家庭;父(母)在外务工的学生占70%,家长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含初中)的学生占70%。他们大多忙于工作、生意而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而一旦发现自己的子女学业荒废或行为差错,往往不反思自身原因,却一味打骂子女乃至对其丧失信心,放任自流。落后的家庭教育观念,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种家庭教育环境下的学生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甚至自暴自弃,逐步沦为学困生。我校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家长进行指导,以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从而为防止学困生产生和学困生的转化创造有利条件。
1、组织“家长学习会”,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方法,引导家长由“重智轻德”转变为“重德重才”,由“溺爱型”转变为“严爱相济型”,由“专制型”转变为“民主型”。
2、创办家长学校,定期请专家为家长讲课,帮助家长掌握基本教育规律和方法。
3、举办“家长座谈会”,为家长提供交流经验的机会,使家长能了解到更多具体的方法。以上做法,在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的同时,也使我校的学困生转化工作得到了家长的配合与支持,转化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
第二、努力做教师工作,加强管理,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
有教育界专家认为,学困生的产生主要是教师的教育行为不当所致。因此,我们在学困生转化工作中最重视发挥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教师在转化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使转化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加强了教师对学困生转化工作的指导与管理。
1、统一认识,更新观念。长期以来,学困生转化问题就是教育界的一大难题和研究热点。尽管不少专家也提出了这样那样的观点、建议。但实际教育过程中,学困生转化工作仍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它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更多的心血,且成效不明显。因此,有的教师认为教育转化学困生“费力不讨好”,不如培养优生“名利双收”,对学困生只要管住不出事、不添乱、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就达到了目的。这些观点上的偏差使得有些教师不可能真正从学困生本身的健康成长和身心特点出发,开展教育转化工作,而是简单地对学困生实行“高压政策”和强制手段,结果是管住了人,管不住心,甚至激起其逆反心理,大大弱化了转化工作的效力。针对上述错误倾向,我校多次在教职工大会、班主任例会、年组教师会上强调转化学困生工作的重要性,统一了“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就是促进所有少年儿童全面发展”的思想,并制定了《学困生转化工作方案》,对学校教育转化工作进行具体安排部署;对教师的转化工作作了明确要求,并把转化学困生与培养优等生(考入重点高中的学生)的奖励办法等同起来,从而大大激发了教师教育转化学困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考虑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中的特殊地位,我校特别注重发挥班主任的作用,把学困生转化工作作为《班主任工作量化管理评分标准》的重要内容,要求班主任将其作为常规工作常抓不懈。
2、加强指导,提高水平。无疑,学困生的形成非一日之事,学困生的转化也非易事。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转化工作水平,学校德育处牵头开办了“学困生转化工作培训班”,帮助教师从新的教育观、学生观出发,遵循教育规律,确立新的工作思路,即变岐视为热爱,变“管、卡、压”为“教、启、导”。
3、加强管理,更新方法。为加大教育转化学困生的力度,我们创新工作方法,还向教师提出了班级教育“七个一”的硬性要求,包括:每周班主任或责任教师必须找学生谈一次心,每科教师必须给学困生提供一次表现机会;每周发现并表扬学困生的一个优点;每月必须与学困生家长联系一次(最好是家访),通报学困生进步的情况;每月教会学困生一个具体可行的学习方法;每班为学困生的转化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将其座位由教室角落调至前排,取消惩罚性作业,禁止侮辱性绰号等)。
第三、利用社会环境,加强引导,优化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无所不在,时刻对学生产生影响。社会向学生传递的信息鱼目混珠,夹杂着大量对学生具有毒害作用的消极因素,影响了学生的学业。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社会环境积极的一面,消除社会环境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我们作了有益的尝试:
1、加强引导,提高学困生分辨能力。学困生相比其他学生而言,受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更大,但我们不可能因此而将其与社会隔离。我们只有想办法帮助他们认识各种社会因素的本质及其影响,提高其分辨能力,增强其免疫能力。如:每学期,我们均请法制校长结合青少年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在学生中普及法制教育;经常利用班会、训导课举办社会公德知识讲座;不定期以班为单位举行“社会热点”讨论会等。
2、开展寓教于乐的社会实践活动,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为了充分利用社会环境中的积极因素,防止不良社会风气、丑恶社会现象的消极影响,我校还有计划、有组织地联合社会力量开展多种活动,吸引学困生积极参与,在帮助学困生远离不良社会影响的同时,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丰富了他们的社会知识。
第四、利用学困生的心理矛盾,运用心理学知识,帮助学困生真正转化。
由于种种原因,学困生普遍具有复杂矛盾的心理。我们注意到这一点,结合心理学知识,有针对性地化解他们的内心矛盾,使他们真正从外表到内心得以转化。一方面,学困生既自尊又自卑。学困生常有的一种心态是破罐子破摔,这是一种自尊心没有得到尊重或受到挫伤,导致心理失衡,而向相反方向——自卑发展的一种心理反应。部分学困生拉帮结派、打架闹事、称王称霸,实际上就是为了获得一种不正常的尊重、防止受人欺侮的心理表现。因此,我们做转化工作时,首先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讥讽、不挖苦、不训斥,不打驾、不体罚他们,以免把他们愈推愈远。其次要为他们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让他们的自尊心能通过正当方式获得满足。
另一方面,学困生既有上进心,又有惰性。我们的老师在转化工作中常有这样的经历:与学困生谈话后,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苦心,从而表示要痛改前非,可过不了几天又开始犯毛病了。因此,有的老师抱着“恨铁不成钢”的想法对其丧失了信心。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学困生也渴望上进,做人人喜欢的好学生,可长期懒惰散漫的坏习惯早已根深蒂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在学困生转化中保持相当的耐心,常对他们加以鼓励,帮助他们发展上进心,弱化惰性心理,最终使其上进心战胜惰性,取得转化工作的成功。
四、注 意 事 项
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具体而细致的工作,学困生的心理脆弱而敏感。这就决定了我们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必须小心谨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总结出以下值得注意的地方。
1、注重引导学困生自我教育,不要动辄请家长,向家长告状
2、注重对学困生的内心思想的转化,不要使转差工作停留在层面上(如要求学困生上课坐好,却不管其是否真正在听讲)。
3、注重整合各种教育力量投入到学困生转化工作,不要光靠班主任孤军作战。
4、注重开发学困生的非智力因素,不要指望多补课、多布置作业提高其学习成绩。
5、注意灵活处理学困生违纪事件,不要滥用“写检查”、“处分”等手段。教育转化学困生,任重而道远。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本着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和奉献精神,才能真正做好这项工作。以上所谈,只是一点粗略的想法,仅供参考。我们将在总结以往工作得失的基础上,向各兄弟学校学习,寻找新的切入点,使该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我们深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群策群力,持之以恒,学困生也能变成“四有人才”。
泰和县万合二中2006、1
第三篇: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
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是广大教师永抓不懈的工作,也是一项非常艰难的工作,因为在一个班级真正能让几名学生后转先绝非易事,这需要教师平时认真细致的观察,客观到位的分析,心灵相通的交流,还要恰到好处地给予鼓励,要尽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采用的措施如下:
1、对他进行基础方面的训练。找一些口算题,让他进行口算训练,并教他口算的方法,结果正确及时给他鼓励.他对数学有了兴趣,也就愿学数学了。
2、以优带差,让他感觉班集体的温暖。发动班上的优生去帮助他,帮助他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学习有了进步,他也乐于上学,乐于听课了。
3、老师要多关心理解和尊重他,让他感到被重视的幸福。要让他发现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地位,在老师心中的地位。
4、充分信任他,既能肯定他的优点,亦能正视他的缺点。他做得好,我相信他的棒;他做得差,我相信他不会永远如此。正因为老师对他的信任,才会让他变得自信、活泼,学习也积极主动。
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还有很多的途经和方法,但“耐心”和“爱心”是永恒的主题,我们要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第四篇: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焦作三十三中学
闫才华
学困生是指学习和品行暂时较差的学生,他们在父母眼里或许不听话,在老师眼里或许不被关注,在学生眼里或许不合群,自己也时常感到孤独。作为教师,不能只关注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对学困生要给予更多的关爱、鼓励、帮助和引导。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呢?结合我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全面了解,寻求产生学困生的原因
产生学困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先弄清原因,针对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教育工作,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一是多观察。教师要多关注学困生,上课时要观察他们的表现,课后观察他们的言行,与同学之间的相处情况,并把这些观察的情况做好记录。二是多交流。和学困生交流时,要考虑他们的感受,要提出他们容易回答的问题,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交流的内容不能仅局限于学习方面,可是生活、劳动、兴趣、爱好等多方面。三是多思考。对学困生的情况要进行系统归纳,分析他们产生差距的根本原因,针对不同特点的学困生因材施教。学困生出现的问题各有不同,有的是非观念模糊,有的学习基础薄弱,有的缺乏自信心,有的意志力薄弱。这就需要教师认真思考并开展有针对性地教育工作。
二、采取措施,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1、热爱学困生,搭起心灵沟通的桥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了解到学困生的学困原因后,就要真诚的关心和爱护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愿意接近老师和接受老师的帮助,沟通师生感情,搭起心灵上的桥梁。教师既要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们,又要严格要求他们,爱中有严,严中有爱。对学困生的关心、爱护可以是生活方面的,如在冬季里问一句“冷不冷”,在放学时说一句“再见”,在感冒时问一句“吃药没有”等等,这些话简单而又包含着对学生的一片关心,使他们从中体会到教师慈母般的关怀;在学习方面,如帮助他们纠正一个错别字,纠正一个小数点,使他们发现,老师对他们是很在意的,很有信心的,并不是置之不理;在人际交往方面,告诉他们用正确的方式去尝试,并体验成功的快乐。当然,关心爱护并不等于迁就。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应耐心的进行教育,一定要指出他们错误的地方,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让他们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
2、发现优点、进步,及时表扬,激励上进。
要善于发现学困生身上的积极因素,有了进步及时表扬,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特长,扬长避短。学困生大多是表现在学习方面较差,教师可以通过细致的观察、长期的了解,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或许他们在体育方面很有特长,或许他们在音乐方面很有天赋,或许他们对美术很感兴趣,或许在科技制作方面很有创意等,这些都是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3、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学困生的学习是最需要帮助的,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指导学困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增强学困生学好功课的信心。教师要了解学困生知识的遗漏之处,根据难易程度,循序渐进地进行弥补,哪怕只是小小的进步都不能放弃,教师一定要耐心、热心才行。我曾交过一个学生王某,从走进教室的第一天,我就发现他有厌学情绪,还留意到他有许多不良学习习惯,如不做作业、抄袭作业、上课不专心,学习方面不懂不问等,后来我有意地走进他,课堂上时常关注他。半个月后,他主动地向我问一些简单的问题,我了解到他学习的基础太差了,连最基础的拼音也不会拼读,我就决定给他补课。我每天早晨给他布置一定的任务,比如读记声母、韵母、拼读音节等,一个多月后,他可以独立地给汉字拼音了,也会查字典了,渐渐地上课也敢回答问题了,学习成绩明显有了提高。
4、帮助学困生磨练意志,巩固转化成果。
学困生在教师的鼓励、引导、帮助下,经过一段时间后,会有一定的好转。但是,他们的思想也许还在动摇,稍有不良因素的影响,也许又会反复。我认为教师在肯定他们进步的同时,要留意他们的思想动向,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坚定他们的信心,磨练他们的意志,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不断考验他们,巩固转化成果,把他们的精力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第五篇:1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
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充分挖掘学生潜力
——小寨乡第三小学困生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校充分重视学生分化现象,积极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力争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潜力,取得了明显收效。
一、基本情况
我校位于冀州市的边缘地区,交通不太便利,信息也不灵通,再加上家长对其子女的学习重视不够,这些都为学校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学生在初中阶段特别是初二年级出现了极为严重的两极分化,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这一时期沦为“学困生”。我校学困生占学生总人数的比例比较大,如不及时采取积极措施,他们将在学业上及品行上越滑越远。
二、形成原因
要转化学困生,最大限度挖掘他们的潜力,首先必须找出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才能针对成因,采取措施,治病救人。心理学家经研究认为,正常人的智力水平都是差不多的,智力超常和智力低下的人不超过3%,可见,学困生并非其本身的智力因素造成的。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广泛调查、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导致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有外因和内因两种,其中外因包括:
一、家庭教育的失误。由于我校学生家长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且父母或在外营点,或忙于生计。因此,家庭教育不容乐观。部分家长或隔代监护人(祖父祖母等)溺爱子孙,对其言听计从、放任自流;部分家长的管教方法简单粗暴,习惯于用怒吼和巴掌解决问题。还有家长把孩子往学校一送,就没有自己的事了,完全不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
二、学校教育的偏差。在学困生的形成过程中,学校教育也是有责任的,素质教育已提了多年,但升学率仍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最重要标准。相应地,教师也把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沉重的课业负担,枯燥的学习过程,严厉的老师批评,共同把学生推向厌学的深渊。很多学生由厌学进而把精力用在打架滋事上,走上违纪违法之路。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泛滥的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社会风气对在校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产生了较大的消极影响。许多青少年沉迷于吃穿娱乐活动中,不思进取,无心学习。特别是目前各种媒体如电视、电影、杂志都有一些过于开放的镜头或画面,有些甚至宣扬一些不正确的思想,如黑社会江湖义气,个人英雄主义,这些对于还不能明辨是非的中学生来说,极具诱惑力和教唆力,部分学生就是模仿电视镜头,热衷于哥们义气,才成为学习成绩落后、道德品质不良的学困生。
当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学困生的形成,也有其自身的原因,如学习不努力、懒惰、自控力差、心理脆弱等。总之学困生的产生是外因与内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就是外因的教育影响与学业的身心发展需要产生矛盾冲突而没有实现调和一致的结果。
三、解决办法
通过对学困生的形成原因的分析,我们认为,学困生并非是无药可救的,只要运用一定方法解决外因(特别是教师)的教育影响与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使二者协调一致,那么就消除了学困生产生的条件,当然也就实现了学困生的转化。在转化学困生方面,学校教育者是起主导作用的。在此方面,我们学校在长期的教育转化学困生过程中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一、积极与家长沟通,加强指导,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对子女身心影响巨大。我校在对学困生的研究中发现,辖区学生家长在外营点的多,离异的多,做小生意的多,文化程度低的多。以我校初三某班为例,全班10%的学生生活在单亲家庭;父(母)在外务工的学生占70%,家长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含初中)的学生占70%。他们大多忙于工作、生意而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而一旦发现自己的子女学业荒废或行为差错,往往不反思自身原因,却一味打骂子女乃至对其丧失信心,放任自流。落后的家庭教育观念,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种家庭教育环境下的学生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甚至自暴自弃,逐步沦为学困生。我校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家长进行指导,以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从而为防止学困生产生和学困生的转化创造有利条件。
1、组织“家长学习会”,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方法,引导家长由“重智轻德”转变为“重德重才”,由“溺爱型”转变为“严爱相济型”,由“专制型”转变为“民主型”。
2、创办家长学校,定期请专家为家长讲课,帮助家长掌握基本教育规律和方法。
3、举办“家长座谈会”,为家长提供交流经验的机会,使家长能了解到更多具体的方法。以上做法,在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的同时,也使我校的学困生转化工作得到了家长的配合与支持,转化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
第二、努力做教师工作,加强管理,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
有教育界专家认为,学困生的产生主要是教师的教育行为不当所致。因此,我们在学困生转化工作中最重视发挥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教师在转化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使转化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加强了教师对学困生转化工作的指导与管理。
1、统一认识,更新观念。长期以来,学困生转化问题就是教育界的一大难题和研究热点。尽管不少专家也提出了这样那样的观点、建议。但实际教育过程中,学困生转化工作仍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它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更多的心血,且成效不明显。因此,有的教师认为教育转化学困生“费力不讨好”,不如培养优生“名利双收”,对学困生只要管住不出事、不添乱、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就达到了目的。这些观点上的偏差使得有些教师不可能真正从学困生本身的健康成长和身心特点出发,开展教育转化工作,而是简单地对学困生实行“高压政策”和强制手段,结果是管住了人,管不住心,甚至激起其逆反心理,大大弱化了转化工作的效力。
针对上述错误倾向,我校多次在教职工大会、班主任例会、年组教师会上强调转化学困生工作的重要性,统一了“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就是促进所有少年儿童全面发展”的思想,并制定了《学困生转化工作方案》,对学校教育转化工作进行具体安排部署;对教师的转化工作作了明确要求,并把转化学困生与培养优等生(考入重点高中的学生)的奖励办法等同起来,从而大大激发了教师教育转化学困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考虑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中的特殊地位,我校特别注重发挥班主任的作用,把学困生转化工作作为《班主任工作量化管理评分标准》的重要内容,要求班主任将其作为常规工作常抓不懈。
2、加强指导,提高水平。无疑,学困生的形成非一日之事,学困生的转化也非易事。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转化工作水平,学校德育处牵头开办了“学困生转化工作培训班”,帮助教师从新的教育观、学生观出发,遵循教育规律,确立新的工作思路,即变岐视为热爱,变“管、卡、压”为“教、启、导”。
3、加强管理,更新方法。为加大教育转化学困生的力度,我们创新工作方法,还向教师提出了班级教育“七个一”的硬性要求,包括:每周班主任或责任教师必须找学生谈一次心,每科教师必须给学困生提供一次表现机会;每周发现并表扬学困生的一个优点;每月必须与学困生家长联系一次(最好是家访),通报学困生进步的情况;每月教会学困生一个具体可行的学习方法;每班为学困生的转化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将其座位由教室角落调至前排,取消惩罚性作业,禁止侮辱性绰号等)。
第三、利用社会环境,加强引导,优化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无所不在,时刻对学生产生影响。社会向学生传递的信息鱼目混珠,夹杂着大量对学生具有毒害作用的消极因素,影响了学生的学业。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社会环境积极的一面,消除社会环境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我们作了有益的尝试:
1、加强引导,提高学困生分辨能力。学困生相比其他学生而言,受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更大,但我们不可能因此而将其与社会隔离。我们只有想办法帮助他们认识各种社会因素的本质及其影响,提高其分辨能力,增强其免疫能力。如:每学期,我们均请法制校长结合青少年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在学生中普及法制教育;经常利用班会、训导课举办社会公德知识讲座;不定期以班为单位举行“社会热点”讨论会等。
2、开展寓教于乐的社会实践活动,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为了充分利用社会环境中的积极因素,防止不良社会风气、丑恶社会现象的消极影响,我校还有计划、有组织地联合社会力量开展多种活动,吸引学困生积极参与,在帮助学困生远离不良社会影响的同时,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丰富了他们的社会知识。
第四、利用学困生的心理矛盾,运用心理学知识,帮助学困生真正转化。
由于种种原因,学困生普遍具有复杂矛盾的心理。我们注意到这一点,结合心理学知识,有针对性地化解他们的内心矛盾,使他们真正从外表到内心得以转化。
一方面,学困生既自尊又自卑。学困生常有的一种心态是破罐子破摔,这是一种自尊心没有得到尊重或受到挫伤,导致心理失衡,而向相反方向——自卑发展的一种心理反应。部分学困生拉帮结派、打架闹事、称王称霸,实际上就是为了获得一种不正常的尊重、防止受人欺侮的心理表现。因此,我们做转化工作时,首先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讥讽、不挖苦、不训斥,不打驾、不体罚他们,以免把他们愈推愈远。其次要为他们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让他们的自尊心能通过正当方式获得满足。
另一方面,学困生既有上进心,又有惰性。我们的老师在转化工作中常有这样的经历:与学困生谈话后,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苦心,从而表示要痛改前非,可过不了几天又开始犯毛病了。因此,有的老师抱着“恨铁不成钢”的想法对其丧失了信心。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学困生也渴望上进,做人人喜欢的好学生,可长期懒惰散漫的坏习惯早已根深蒂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在学困生转化中保持相当的耐心,常对他们加以鼓励,帮助他们发展上进心,弱化惰性心理,最终使其上进心战胜惰性,取得转化工作的成功。
四、注意事项
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具体而细致的工作,学困生的心理脆弱而敏感。这就决定了我们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必须小心谨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总结出以下值得注意的地方。
1、注重引导学困生自我教育,不要动辄请家长,向家长告状
2、注重对学困生的内心思想的转化,不要使转差工作停留在层面上(如要求学困生上课坐好,却不管其是否真正在听讲)。
3、注重整合各种教育力量投入到学困生转化工作,不要光靠班主任孤军作战。
4、注重开发学困生的非智力因素,不要指望多补课、多布置作业提高其学习成绩。
5、注意灵活处理学困生违纪事件,不要滥用“写检查”、“处分”等手段。
教育转化学困生,任重而道远。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本着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和奉献精神,才能真正做好这项工作。以上所谈,只是一点粗略的想法,仅供参考。我们将在总结以往工作得失的基础上,向各兄弟学校学习,寻找新的切入点,使该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我们深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群策群力,持之以恒,学困生也能变成“四有人才”。
第三小学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