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困生转化工作实施方案
2011-2012学年度学困生转化工作
实 施 方 案
为全面实施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确保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促使我校各年级学困生良性发展,特制订本方案如下:
1、要求各年级语、数、英任课教师,根据对本班学生实际情
况的了解,务必于10月13日前确定出学困生名单(3-5名),并制订出确实可行的学困生转化措施(一式两份)。转化措施要有可操作性,能准确反映出学困生存在的具体问题,并确定出解决方案。
2、包班领导根据《转差措施》结合实际要求,定期(每月1-2
次)或不定期检查代课教师转差情况。(口头了解、询问学生或家长、检查学困生转化记录等)
3、包班领导根据检查情况和任课教师相互沟通,对转差过程
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商议,以便改进。
4、每次质量检测结束后,学困生的成绩除随班计算外,还要
单独分科计算,学校根据情况,对学困生转化效果显著地教师予以适当奖励,对于转化效果不明显或倒退的教师予以处罚。
5、加强教师与学困生家长的联系。要求教师和其家长保持经
常性联系,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家访,及时了解学困生校外学习情况,并给家长反馈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对于工作力度大,群众影响较好的教师,学校核实后给予重奖。
6、认真填写家校联系卡,确保家校沟通平台畅通。在填写家
校联系卡过程中,如发现态度不端正、内容不具体、不利于沟通、不利于团结造成恶劣影响的教师,学校经核实后,将对其进行批评和重罚。
7、对于不认真对待家校联系卡的学困生家长,代课教师应及
时和其联系,了解具体情况和不配合的原因。情况恶劣的要及时向学校汇报。
8、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根据特长生的具体优势,各代
课教师务必将学生搭配均匀,形成一帮一对子(要求语、数、英科任教师根据情况独立确定各科小组长)。要求小组长对学困生每日有明确的要求,使学困生很真实的学起来。对于在帮扶过程中作用较大、效果显著的小组长,在评定“三好学生”时优先考虑。
瓦刘小学
2011年9月25日
第二篇:学困生转化工作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学困生转化工作总结
呼和浩特市第二十二中学
梅冬冬
2011年7月
第三篇:浅议学困生转化工作
浅议学困生转化工作
一、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
学困生有着极其敏感的自尊心,俗称常说“病人心多”就是这一道理。他们往往在意别人的对他的评价,所以在做学困生转化工作时不要使用刺激性语言评价他们,如“你是个大笨蛋”、你根本是烂泥扶不上墙”,所有这些语言都会使他们对教师产生怨恨,不但不利于他们的转化反而有可能是他们走向极端。批评也要因人而异,讲究方法。保护学生自尊心不等于放纵学生。老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做到严厉、有度,抓住教育时机,但又不能怕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不敢指出学生的缺点,否则就会弄巧成拙建立不起教师的威信。
二、找准原因,挖掘“闪光点”
事实上,每一位学困生上都有闪光点,如热爱劳动、有吃苦精神、关心集体、热情助人、有胆量、热爱体育运动。在找准病根后,因人而异挖掘其身上的“闪光点”,给他们创造适当的闪光机会。
三、耐心细致,坚持不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后进也不是一天造成的。因此,转变学困生的工作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由于他们原先的发展不平衡,思想不稳定,在走向前进的道路上,容易出现反复。这是正常的事,这是进步中的曲折,绝不是徒劳无功。教师明确了这一点,就应该在帮教学困生时做到耐心,要给于他们改进的时间,要坚持不懈的去做好学困生的教育工作。当他们出现反复时。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恒心,不能因他们的反复而放弃教育,任何对学生的武断的评价,如“朽木不可雕”、“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想法及做法都是错误的。
四、用爱心去感化学困生
为师之严,须严中有爱。如果只有严没有爱,严就变成了压,爱不是严的对立面,对学生的爱,尤其是对学困生的爱,转化效果优劣至关重要。
五、运用合力做好帮教工作
教师在教育学困生的工作中,扮演着医生的角色。病人是学生,医生在了解病人的病因后给病人开的药方,只能给病人康复提供方法,病人的完全康复还需要靠家庭、社会这个“康复环境”病人恢复的程度的快慢与环境密不可分。因此把教师、家庭、同伴、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联合起来,形成合力,正确的加以疏导,这样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才会有成效。
第四篇: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
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充分挖掘学生潜力
——泰和县万合二中学困生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校充分重视学生分化现象,积极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力争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潜力,取得了明显收效。
一、基 本 情 况
我校位于泰和县的边缘地区,交通不便利,信息不灵通,再加上家长对其子女的学习重视不够,这些都为学校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学生在初中阶段特别是初二年级出现了极为严重的两极分化,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这一时期沦为“学困生”。我校学困生占学生总人数的比例比较大,如不及时采取积极措施,他们将在学业上及品行上越滑越远。
二、形 成 原 因
要转化学困生,最大限度挖掘他们的潜力,首先必须找出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才能针对成因,采取措施,治病救人。心理学家经研究认为,正常人的智力水平都是差不多的,智力超常和智力低下的人不超过3%,可见,学困生并非其本身的智力因素造成的。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广泛调查、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导致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有外因和内因两种,其中外因包括:
一、家庭教育的失误。由于我校学生家长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且父母或在外营点,或忙于生计。因此,家庭教育不容乐观。部分家长或隔代监护人(祖父祖母等)溺爱子孙,对其言听计从、放任自流;部分家长的管教方法简单粗暴,习惯于用怒吼和巴掌解决问题。还有家长把孩子往学校一送,就没有自己的事了,完全不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
二、学校教育的偏差。在学困生的形成过程中,学校教育也是有责任的,素质教育已提了多年,但升学率仍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最重要标准。相应地,教师也把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沉重的课业负担,枯燥的学习过程,严厉的老师批评,共同把学生推向厌学的深渊。很多学生由厌学进而把精力用在打架滋事上,走上违纪违法之路。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泛滥的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社会风气对在校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产生了较大的消极影响。许多青少年沉迷于吃穿娱乐活动中,不思进取,无心学习。特别是目前各种媒体如电视、电影、杂志都有一些过于开放的镜头或画面,有些甚至宣扬一些不正确的思想,如黑社会江湖义气,个人英雄主义,这些对于还不能明辨是非的中学生来说,极具诱惑力和教唆力,部分学生就是模仿电视镜头,热衷于哥们义气,才成为学习成绩落后、道德品质不良的学困生。
当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学困生的形成,也有其自身的原因,如学习不努力、懒惰、自控力差、心理脆弱等。总之学困生的产生是外因与内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就是外因的教育影响与学业的身心发展需要产生矛盾冲突而没有实现调和一致的结果。
三、解 决 办 法
通过对学困生的形成原因的分析,我们认为,学困生并非是无药可救的,只要运用一定方法解决外因(特别是教师)的教育影响与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使二者协调一致,那么就消除了学困生产生的条件,当然也就实现了学困生的转化。在转化学困生方面,学校教育者是起主导作用的。在此方面,我们学校在长期的教育转化学困生过程中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一、积极与家长沟通,加强指导,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对子女身心影响巨大。我校在对学困生的研究中发现,辖区学生家长在外营点的多,离异的多,做小生意的多,文化程度低的多。以我校初三某班为例,全班10%的学生生活在单亲家庭;父(母)在外务工的学生占70%,家长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含初中)的学生占70%。他们大多忙于工作、生意而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而一旦发现自己的子女学业荒废或行为差错,往往不反思自身原因,却一味打骂子女乃至对其丧失信心,放任自流。落后的家庭教育观念,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种家庭教育环境下的学生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甚至自暴自弃,逐步沦为学困生。我校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家长进行指导,以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从而为防止学困生产生和学困生的转化创造有利条件。
1、组织“家长学习会”,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方法,引导家长由“重智轻德”转变为“重德重才”,由“溺爱型”转变为“严爱相济型”,由“专制型”转变为“民主型”。
2、创办家长学校,定期请专家为家长讲课,帮助家长掌握基本教育规律和方法。
3、举办“家长座谈会”,为家长提供交流经验的机会,使家长能了解到更多具体的方法。以上做法,在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的同时,也使我校的学困生转化工作得到了家长的配合与支持,转化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
第二、努力做教师工作,加强管理,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
有教育界专家认为,学困生的产生主要是教师的教育行为不当所致。因此,我们在学困生转化工作中最重视发挥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教师在转化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使转化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加强了教师对学困生转化工作的指导与管理。
1、统一认识,更新观念。长期以来,学困生转化问题就是教育界的一大难题和研究热点。尽管不少专家也提出了这样那样的观点、建议。但实际教育过程中,学困生转化工作仍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它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更多的心血,且成效不明显。因此,有的教师认为教育转化学困生“费力不讨好”,不如培养优生“名利双收”,对学困生只要管住不出事、不添乱、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就达到了目的。这些观点上的偏差使得有些教师不可能真正从学困生本身的健康成长和身心特点出发,开展教育转化工作,而是简单地对学困生实行“高压政策”和强制手段,结果是管住了人,管不住心,甚至激起其逆反心理,大大弱化了转化工作的效力。针对上述错误倾向,我校多次在教职工大会、班主任例会、年组教师会上强调转化学困生工作的重要性,统一了“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就是促进所有少年儿童全面发展”的思想,并制定了《学困生转化工作方案》,对学校教育转化工作进行具体安排部署;对教师的转化工作作了明确要求,并把转化学困生与培养优等生(考入重点高中的学生)的奖励办法等同起来,从而大大激发了教师教育转化学困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考虑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中的特殊地位,我校特别注重发挥班主任的作用,把学困生转化工作作为《班主任工作量化管理评分标准》的重要内容,要求班主任将其作为常规工作常抓不懈。
2、加强指导,提高水平。无疑,学困生的形成非一日之事,学困生的转化也非易事。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转化工作水平,学校德育处牵头开办了“学困生转化工作培训班”,帮助教师从新的教育观、学生观出发,遵循教育规律,确立新的工作思路,即变岐视为热爱,变“管、卡、压”为“教、启、导”。
3、加强管理,更新方法。为加大教育转化学困生的力度,我们创新工作方法,还向教师提出了班级教育“七个一”的硬性要求,包括:每周班主任或责任教师必须找学生谈一次心,每科教师必须给学困生提供一次表现机会;每周发现并表扬学困生的一个优点;每月必须与学困生家长联系一次(最好是家访),通报学困生进步的情况;每月教会学困生一个具体可行的学习方法;每班为学困生的转化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将其座位由教室角落调至前排,取消惩罚性作业,禁止侮辱性绰号等)。
第三、利用社会环境,加强引导,优化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无所不在,时刻对学生产生影响。社会向学生传递的信息鱼目混珠,夹杂着大量对学生具有毒害作用的消极因素,影响了学生的学业。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社会环境积极的一面,消除社会环境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我们作了有益的尝试:
1、加强引导,提高学困生分辨能力。学困生相比其他学生而言,受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更大,但我们不可能因此而将其与社会隔离。我们只有想办法帮助他们认识各种社会因素的本质及其影响,提高其分辨能力,增强其免疫能力。如:每学期,我们均请法制校长结合青少年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在学生中普及法制教育;经常利用班会、训导课举办社会公德知识讲座;不定期以班为单位举行“社会热点”讨论会等。
2、开展寓教于乐的社会实践活动,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为了充分利用社会环境中的积极因素,防止不良社会风气、丑恶社会现象的消极影响,我校还有计划、有组织地联合社会力量开展多种活动,吸引学困生积极参与,在帮助学困生远离不良社会影响的同时,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丰富了他们的社会知识。
第四、利用学困生的心理矛盾,运用心理学知识,帮助学困生真正转化。
由于种种原因,学困生普遍具有复杂矛盾的心理。我们注意到这一点,结合心理学知识,有针对性地化解他们的内心矛盾,使他们真正从外表到内心得以转化。一方面,学困生既自尊又自卑。学困生常有的一种心态是破罐子破摔,这是一种自尊心没有得到尊重或受到挫伤,导致心理失衡,而向相反方向——自卑发展的一种心理反应。部分学困生拉帮结派、打架闹事、称王称霸,实际上就是为了获得一种不正常的尊重、防止受人欺侮的心理表现。因此,我们做转化工作时,首先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讥讽、不挖苦、不训斥,不打驾、不体罚他们,以免把他们愈推愈远。其次要为他们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让他们的自尊心能通过正当方式获得满足。
另一方面,学困生既有上进心,又有惰性。我们的老师在转化工作中常有这样的经历:与学困生谈话后,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苦心,从而表示要痛改前非,可过不了几天又开始犯毛病了。因此,有的老师抱着“恨铁不成钢”的想法对其丧失了信心。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学困生也渴望上进,做人人喜欢的好学生,可长期懒惰散漫的坏习惯早已根深蒂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在学困生转化中保持相当的耐心,常对他们加以鼓励,帮助他们发展上进心,弱化惰性心理,最终使其上进心战胜惰性,取得转化工作的成功。
四、注 意 事 项
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具体而细致的工作,学困生的心理脆弱而敏感。这就决定了我们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必须小心谨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总结出以下值得注意的地方。
1、注重引导学困生自我教育,不要动辄请家长,向家长告状
2、注重对学困生的内心思想的转化,不要使转差工作停留在层面上(如要求学困生上课坐好,却不管其是否真正在听讲)。
3、注重整合各种教育力量投入到学困生转化工作,不要光靠班主任孤军作战。
4、注重开发学困生的非智力因素,不要指望多补课、多布置作业提高其学习成绩。
5、注意灵活处理学困生违纪事件,不要滥用“写检查”、“处分”等手段。教育转化学困生,任重而道远。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本着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和奉献精神,才能真正做好这项工作。以上所谈,只是一点粗略的想法,仅供参考。我们将在总结以往工作得失的基础上,向各兄弟学校学习,寻找新的切入点,使该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我们深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群策群力,持之以恒,学困生也能变成“四有人才”。
泰和县万合二中2006、1
第五篇:学困生转化工作记录
学困生转化工作记录
一、辅导思想
为了落实好期末复习工作让全班大面积丰收,就必须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在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中,班主任除了倾注爱心,发现闪光点,因材施教,抓好反复教育外,还要注重学困生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的培养,运用恰当而有效的方法。
二、学困生名单
张小倩
宋月
三、学困生形成原因情况分析
1、学困生形成的家庭原因
父母的不良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监管不利。
2、学困生形成的学校原因
教师思想教育不力以及片面追求成绩。对后进生辅导不及时,缺少有效的方法,他们自己放松要求。
3、学困生形成的社会原因
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随着潮流在不断变革,思想意识使部分学生受到金钱至上、享乐主义、读书无用等错误思潮的影响,偏离了健康成长的道路。
4、其它智力因素
不少聪明的学生怕吃苦,怕经受挫折,经受磨难,一遇困难就打退堂鼓,一遇挫折就一蹶不振,丧失信心与勇气,甚至产生变态心理,总认为老师、同学看不起自己,自己万事不如人,于是破罐子破摔,自己不学,也不想叫别人学,最后走进双差生行列。
四、辅导学困生措施
辅导学困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
2、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
3、对学困生多宽容,少责备。要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
4、班主任不仅要注意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其兴趣的稳定性和集中性,使后进生有恒心、有毅力,在学习中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从枯燥中寻乐趣,于困难中求喜悦。
5、作为班主任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具有坚强的意志。
6、老师的辅导要及时。
7、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学困生的外部条件。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班主任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议、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
8、在教育教学方法上进行大胆的尝试和改革,具体做法是:
①教师备课要想到学困生,要备学困生的转化情况,要明确学困生理解教材的难点是什么,学困生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什么?教师备课保证教学质量和转化后进生同时并进。
②教师上课要想到学困生,一是课堂提问教师要把较难较大较深的问题分解成较小较易较浅的问题,让学困生也有回答的机会,而不是将他们放在角落里无人问津。二是操作时要想到后进生,要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贵在参与,不准再将他们搁置起来,置之不理。三控制学困生课堂违纪的问题。
③布置作业时,要想到学困生,要让学困生“吃小灶”,一是从数量上照顾,只求准确度,不求数量多,他们的作业可减半,对特别学困生甚至可以用课堂笔记来替代作业的办法;二是从难易程度上来照顾,学困生只需作基础题,对难度大的题目可以不做。
④教师辅导要把学困生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教师要充分利用早晚自修时间,对学困生进行耐心辅导。
学困生转化情况记录 辅导对象:邱涛 情况简介:
宋仕楼同学学习成绩较差,平时考试的情况令人担忧,书写速度快,但是快中不能求好,字迹马虎,书写的情况比较糟糕,但是该生性格随和,平时总能按时按量完成作业,上课也能比较认真的听讲,爱劳动,成绩虽不太好,但是许多同学都乐于和他交往
转化措施:
1、走近邱涛,发现其闪光点,促其上进。
2、经常和他谈话,或下课时,或游戏中,让其中多一点信任,多几份理解,少一些责难,少一点怨恨,多几份关爱,让他体会到班主任对他的期望和关心。普遍的后进生对周围的人容易抱有猜疑、不信任的态度,产生“你好你的,我不好不关你的事”戒备心理。若教师冷落或随意伤害后进生,他们就会从教师的言行态度中意识到教师的偏心和歧视,感受不到集体的温暖,在心理上就会与周围的人之间形成一堵无形的“墙”,有意躲避教师,对教师的谈话帮助,实行心理封闭,听不进受不了。因此班主任应该用真诚的爱心去拆除学生戒备心理的障碍物。
3、激活其乐学点。我经常将其找来谈心,给他补习功课,每天中午利用一定的时间帮助他学习。平时我加倍地关心他,安排好同学帮助他,他对学习的兴趣也愈来愈浓了。
4、对他不足之处我进行适当的批评。在没有得到学生的信任的时侯,特别是那些成绩中下的学生,千万不要对学生进行当众批评,否则,就永远失去他对你的信任,你也很难挽救你的过失。当我发现他的作业仍然比较马虎,中午人比较少时,我就把他喊到一边,我先表扬了他近阶段的进步表现,问了一些学习情况,在气氛比较好时,我把他的作业本打开来,然后把一本做得很认真、清楚的作业本翻开,放在他面前,他的脸红了一下,我知道,我不必再多说了。
此后,我发现他课堂发言更积极了,思维更集中了,而且,有时拿书过来问我不理解之处,虽然有时的小测试他的测试情况不太好,但从对学习失去兴趣,对自己失去信心,转入主动积极的学习,能够拿习题向我求教,积极完成我要求课外习题,说明前面我的教育还是算成功得。
学困生转化情况记录三
姓名: 袁梦
性别:女
年龄:10岁
健康情况:差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父母是聋子。现和外公外婆生活,通过走访,外公外婆是个没读书的老民,谈不上家庭教育。转化过程及所采取的措施:
第一次测验,孩子得了32分。我开始与家长交流,积极转化孩子,了解了他们的生活状况后,我进行单方面抓孩子学习。课上由优秀学生一对一学习。课下老师想尽办法转化。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转化效果:
二个月的时间,效果很理想,学习成绩进入了上中等,学习有兴趣了。
学困生转化情况记录四
姓名:冯威
性别:男
年龄:11岁
健康情况:良好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孩子学龄前很少接触书籍,父母忙于事业,忽略了孩子。发现孩子表达和理解能力比较差,对新知识接受起来较慢。母亲能够积极与老师交流,尽量配合提高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但时间上不能保证。转化过程及所采取的措施:
在与家长交流中得知孩子学前没有得到早期教育,和家长商量按照孩子自身的节奏来学习。课外阅读一定每天坚持。家长买来《汉字宫》和孩子学习,也请过家教,理解能力提高很多,但我感到孩子有了依赖别人的习惯。通过一年的配合,孩子有学习的兴趣,热爱阅读,用听的方法记忆较快,儿歌听几遍可以背过,但单个字认不过,书写速度很慢,现运用韵语教学中的定位识字法学习。效果较好,但现在在时间上很难保证,不知以后会有多大起色。转化效果:
孩子有所改变,有主动学习的欲望,热爱阅读,但由于以前落下较多,现在还无法追上其他同学,只要老师家长积极配合就一定有进步。
学困生转化工作记录五
“学困生”:陈思思、宋仕成、徐国栋、黄志鹏、邱涛等人
这些学生虽然为数不多,但由于他们跟不上班集体的整体要求,不能及时完成学习任务,为牢固树立“面向全体、关注学困生,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教育观念,以“一个不能少”为目标,强化学困生转化工作,狠抓工作落实,更新教育观念,优化育人环境,以下是学生刘宜学困生转化记录:
主要措施
从课程设置,教学环节等方面注重对袁振扬的关爱,“备课时必须对袁振扬、冯威、宋仕楼等人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上课时必须让袁振扬提出问题,合作学习中必须让袁振扬发言,辅导点拨时必须解决袁振扬的困惑,设计作业时必须针对刘宜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他当面辅导”。2.对袁振扬及全班“微笑进课堂、尊重进课堂、民主进课堂、探究进课堂、合作进课堂、创新进课堂”。对袁振扬厌学,分析造成的原因,积极采取帮扶转化措施,采用教师和学优生对刘宜一帮
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弱促强,帮助袁振扬重新树立学习信心。3.教师在备、教、批、辅、考等教育教学环节,对刘宜多加关怀,厚爱一层,从抓基础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在备课时,关注袁振扬,注重基础知识和兴趣知识点设计教案;在课堂上,加强基础知识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刘宜树立“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批改作业时,对袁振扬进行面批,多以引导和补习为主;考完试,找袁振扬谈心,以鼓励教育为主。让袁振扬找出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长处,唤起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的意识,由消极被动地学习向积极主动地学习转变,由自卑向自尊自强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解决了学生的厌学思想, 从根本上消除辍学的现象,确保了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效果: 1.宋仕成、徐国栋、黄志鹏、邱涛等人重新树立学习信心。2.宋仕成找出了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长处,唤起了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的意识,由消极被动地学习向积极主动地学习转变,由自卑向自尊自强转变。3.解决了他的厌学思想。4.变成了一个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的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