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生活作文的研究》结题工作计划
“小学生生活作文的研究”课题第一阶段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课题研究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进行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研究。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工作要点:
(一)抓好课题研究的四个环节,推进课题研究深入进行。
1、课题人员职责
课题组的每次活动由组长高军召集并具体负责。课题组其他人员在教导处、教科室的指导下展开具体的教学实践和研究。
2、理论学习
(1)围绕《语文课程标准》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有关理论,精选学习内容,(2)课题组每月集中学习一次,其余安排自学。
(3)要记好学习笔记,月底交课题负责人检查。(4)课题组每学期安排一次专题讲座。3、课题实践
组织好“三课”活动:即教师个人根据自己的课题进行的创新课堂教学的探索为“探路课”;教研组内组织的备课、上课、评课的全过程为“实践课”;片市教学能手根据学校研究课题举行的片级以上展示活动为“示范课”。
4、科研总结
建立课题挡案,将以课题有关的方案、计划、总结、报告包括调查表和试卷等资料分类保存,为阶段总结和结题提供翔实资料。各教师要根据课题每学期完成论文一篇,课题组每学期举办一次论文评比和交流会。
5、制订课题例会制。原则上,课题组每月活动一次,或针对研究重点、难点进行研讨,或举行观摩课进行研究,或收集资料进行交流等等。通过课题组长碰头会,主要是对课题执行计划情况,活动开展情况,资料建设情况,研究成果进行评价,进而提高科研活动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6、每位课题组成员每月上交两篇教育案例,完成《小学生生活作文的探究》教育案例集的编排工作。
《小学生生活作文的探究》课题第二阶段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生活即教育”、“生活是产生种种思想的源泉”、“生活是作文的源头”已是大家 的共识。在新生活理念下的的“生活”内容极其丰富。作文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生活实践、生活积累,要体验生活、深入生活、还要心入生活,即善于在生活中探究、挖掘自己独特的感受,在教学中改变根据教师或教材的要求来生成语言的作文教学模式,不为表达而表达,而让作文语言自然生成,形成自己的作文活力。《生活化作文教学的实践和研究》第一学年在研究工作就是让学生摆脱不知如何下笔、如何行文的写作之苦,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心入生活,让作文成为学生的乐事,真正实现作文的个性化表达。
二、预期达到的研究目标:
1、学生能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组织写作活动,观察并思考生活中的诸多问题,认识生活的意义。
2、学生能选择生活素材并组织写作材料,反应生活,品悟生活。
3、让作文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乐事,追求语言的自然生成,真正实现作文个性化的表达。
三、研究的具体措施:
1、学习相关理论,明确指导思想。请学校领导协助课题组成员给语文老师发放学习资料,内容包括新课标作文教学的相关论述、专家们对作文教学的写作指导,并学习《生活化作文教学的实践和研究》的指导思想,使各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时有法可循。
2、作文现状调查,进行数据分析。认真调查分析学生对作文的喜爱程度、教师的习作指导、教学效果等情况。
3、积极组织课题研讨,上好作文优质课。由作文教学骨干刘四清老师上好八年级作文指导课,课后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探讨,群策群力,共同研讨生活化作文教学的诸多问题。
4、注重作文教学前的作文指导,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每次作文时,教师要围绕课题认真设计好写作主题、训练步骤、生生互动环节以及课后的教后小记,形成一定的案例。
5、重视学生生活的积累,督促学生写好生活笔记。以星期为单元,每个星期确定一个生活笔记主题,围绕每个主题,学生能完成三篇或三篇以上的习作,并注意每个主题的连续性。
6、积累学生的生活作文,编辑学生优秀习作集。一个主题结束后,教师把学生的优秀作品装订起来,在班上进行展示,并与家长交流分享。
7、办好《新星文学报》,给学生提供展示平台。文学报每月一期,由课题组成员负责从学生优秀习作中采稿、定稿,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展示作文能力的平台。
8、建立“校园小记者站”,开展基地写作。建立作文实践基地,让生活作文有着取之不尽的生活素材。
9、积极参与作文大赛,力争捷报频传。以学校、地市、省级作文竞赛为契机,精心辅导作品参赛,争取好的成绩,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
10、一学年度后,课题组成员认真做好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形成一定的理论成果,为下个学年的课题研究积累宝贵的经验。
“小学生生活作文的研究”课题第三阶段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1、小学生生活化习作教学研究,试图从“生活化”的角度来优化作文教学,赋作文教学以生活的灵性,以适应国家《语文课程标准》对我们提出的“写生活”的新要求。
二、重点工作:
做好“十一五”课题《小学生生活作文的探究》课题的结题准备工作,打破传统学生抄、仿等习作教学模式,探索能让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习惯,懂得生活中搜集、积累材料。
三、具体工作:
1、加强师资培训
为提高学校教科研整体水平,力争学校教科研质量上一个新台阶,本学期我们除了继续组织教师学习与校课题有关的教科研知识,还将围绕学校的课题研究组织老师们有针对性地学习新课标。提倡教师用研究者的眼光、视角,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做到教科研一体化,教指平时的教学实践;科是指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研是指日常的教学研讨活动;真正融教学、科研、教研于一体。
2、健全科研网络机构,分工明确,职责到位。定期组织学习培训,加强教科研队伍建设。经学校领导商讨决定:
“十一五”课题《小学生生活作文的探究》,课题组从研究目标、方法步骤上进行工作,课题组成员从自己的班级、学科实际制定了实施计划;参与整个研究过程,进行分析反馈,积累研究资料;课题组按要求进行研究分析、阶段小结和作出研究报告;最后进行研究工作的全面总结。
3、期初制订好课题研究计划,期末有课题阶段总结。研究过程中,注意研究资料的积累。每位课题成员都要根据自己收集到的实验材料按时做好课题的阶段性总结。中、青年教师每月提供活动案例1份,随笔1份,每学期科研论文1-2篇,交给课题负责人。为了让我们研究的课题步入正轨,达到资源共享,在本学期我们建立网络管理博客和课题管理档案。让我们研究的课题逐步进入科学化的管理和深入研究阶段。教导处成立科研专柜,并将研究中过程性材料和阶段成果进行了分类归档。
4、制订有关教科研工作的规章制度,并逐年修订、补充、完善一系列的规范管理。形成完整的一套符合学校实际、行之有效的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管理规范。内含:教科室工作职责;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管理条例,其中包括课题申报、论证、•立项、实施、结题、考核、评奖等一系列细则;教科研学习制度;课题组长职责;课题组教科研活动实施要求等;确保我校科研工作有学年、学期工作计划,有每月大事记,有检查、总结和考核,有课题申报、指导、结题和奖励。
5、制订课题例会制。原则上,课题组每月活动一次,或针对研究重点、难点进行研讨,或举行观摩课进行研究,或收集资料进行交流等等。通过课题组长碰头会,主要是对课题执行计划情况,活动开展情况,资料建设情况,研究成果进行评价,进而提高科研活动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6、每位课题组成员每月上交两篇教育案例,完成《小学生生活作文的探究》教育案例集的编排工作。
7、收集有关资料,特别是研究论文及成果资料,完成实验终端成果报告,组织课题鉴定。
《小学生生活作文的探究课题》第三阶段总结
光阴似箭,《小学生生活作文的探究》课题研究已有两年的时间,在这期间,我们积极投身实验研究工作,逐渐摸着了一些如何让学生的作文闪现生活色彩的门道,现将两年的实验工作进行总结。
一、建立机构,加强管理
1、职责分明,分工合作。
多年来,我校一直走科教兴校之路。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课题研究,于2006年6月初在我校隆重举行了《小学生生活作文的探究》课题启动仪式。我校还邀请了县教研室的教研员,镇教育组的辅导员莅临我校参加了这次启动仪式。为了确保课题实验能获得一定的成效,学校决定由学校主管教学工作的高军校长担任课题组组长,负责主持课题研究的全面工作;由我主管语文教学教研工作,协助组长主持课题研究的全面工作,设计实验研究总方案及阶段实验计划,撰写课题组阶段性总结及课题结题报告,6名组员均为我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她们除了承担具体的研究工作外,还要写好本班的实验计划和总结以及做好资料的收集工作。此外,我们要求各个实验教师备有每周实验纪要,记录每周自己为实验做了哪些重要事情。每学期,我们课题组的教师能各负其责,积极配合,努力完成研究任务。
2、制定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课题研究有一定的成效,我们制定了《课题研究制度》和《课题管理制度》,并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在实验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我们根据具体的情况,完善管理制度,对课题组成同提出更具体的要求。
3、重视实验调查及存档工作。
为了检验我们的课题实验效果如何,我校每个实验班都做了实验的前期、中期调查工作,还写好了调查小结。我们是从写作素材的积累写作过程这两方面对学生进行书面调查的。为了准确、真实客观地反映实验情况及效果,我们建立了课题组、实验教师、学生档案袋,做好各种资料的存档工作。
二、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1、加强理论学习,更新观念。
更新教育观念是教育科研的首要条件,也是课题研究的关键。因此,我们特别注重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课题组实验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科研能力。我们定期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总课题组的《通讯》、新课程标准与课题相关的文章,观看教学录像,通过学习,转变了课题成员的观念。此外,我们还要求课题组成员自学业务理论,在课题组集中学习时进行交流,以达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的目的。
2、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措施。
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师的业务素养,我们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措施。通过外出学习,业务培训,聘请专家讲学等多种形式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为课题实验寻找理论依据。每个学期,我们都派课题组的老师外出学习,回来后,他们不但向全体教师汇报学习所得,而且还上一节汇报课,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每学期,我们都邀请市或县教研室的教研员,莅临指导,从而提高实验老师的教研能力。
三、积极开展实验活动
1、做好“五个一”工作。
为提高老师教学教研能力,学校课题组要求每位实验教师每个学期上一节研讨课,交一份优秀作文课教案(或案例)、一份教学反思、写一份实验工作总结、写一篇论文。课题组通过集体备课、评课,提高了教师的教研能力,培养了教师的合作精神。
2、抓好“三方面”训练。(1)加强口语交际训练。说是写的基础,加强口语交际训练,既能从思想认识方面训练学生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感受,又能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写作基础,因此,我们很注重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
(2)注重书面语言的积累。
当代著名诗人郭沫若的诗“胸有万江凭吞吐,笔有千钧任张翕”道出了积累对表达的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课题组的教师尤其注重书面语言的积累。实验班的学生备有“好词佳句”摘录本。各实验班还进行“优秀读书笔记”评比活动。
(3)加强生活积累。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盛而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由此可见,要使学生的习作贴近学生实际,必须注重生活体验,加强生活积累。因此,我们学校的教师尤其注重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的笔下生出许多美丽的鲜花。
3、搞好实验的辐射活动。
虽然我们的课题正处于实验阶段,但对我们所取得的一些成效,我们总是注意做好辐射活动。如:每次上研讨课,都要求全校语文老师一起听课。评课时,邀请非实验老师参与。每学期初,我们都组织全体语文教师一起学习上学期的实验总结,推广经验。去年4月,在县教研室举办的“课题实验课堂教学展示暨经验交流会”上,王宝婷老师上了一节题为《给 写一封建议书》的作文展示课,并作了《让学生乐观察、表真情、重积累》的经验介绍;我作了《丰富学生写作素材,激发写作兴趣》的专题发言;高翠莲教师在习作课堂展示活动中上了一节题为《怎样过“六一”》的口语交际示范课。虽然我们只取得一些小小的成功,但我们不忘和同行们一起分享。
四、实验的体会
1、作文教学必须加强口语交际训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1)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做好“说”的准备。(2)营造和谐的交际气氛,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3)在语文学习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口语交际。如课文前五分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利用课文插图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角色扮演在表演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抓住课文“空白点”进行口语交际训练。(4)利用实践活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2、作文教学要注重书面语言的积累,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积累:(1)在阅读教学中积累。(2)在课外阅读时积累。要做好课外阅读积累,教师可向学生推荐阅读的书报,让学生轻松阅读,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教师还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此外,还可开展评比活动,提高阅读兴趣。(3)在日常生活中积累。
3、作文教学要加强生活积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积累。
(1)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2)关注家庭生活,感受家庭生活的幸福美好。(3)开发学校生活,领略校园生活的多姿多彩。(4)参与、观察社会生活,认识社会的真、善、美、假、恶、丑。
五、实验的成效
1、通过加强口语交际训练,学生不但乐说,而且会说,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提高。实验班的学生比非实验班的学生能说会道。
2、大部分学生懂得如何从生活中撷取写作素材,并且习作水平有所提高。
3、学生语言积累的能力提高得较快。2004年5月,我校参加河北小学语文知识竞赛,实验班学生获奖率远远超过其他班的学生,尤其是获一等奖的比例较高。
4、我写的《小学生生活作文的探究》课题实施方案和实验计划、实验总结,王孟凡等四位同学的五篇习作分别刊登在县《雨露报》的第2、第3、第5期上。
5、实验班的韩名震所写的《喜迎奥运》读后感被选送到市参赛。
6、在县教研室举办的“课题实验课堂教学展示暨经验交流会”上,高翠莲老师上了一节展示课并作了经验介绍;我作了专题发言。通过上示范课和经验介绍,使我们的课题在一定的区域内产生一定的影响。
7、实验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从教师们上的研讨课和上交的各种资料就可看出。学校有6位课题实验教师参加了2007年全县小学作文教学论文评比活动,其中倪月等2人获一等奖,张皓月等2人获得二等奖,谭艳梅等3人获得三等奖。
8、鼓励学生大胆投稿,据不完全统计,一年多来,有十多篇文章登在公开发行报刊杂志上。本学期徐思颖、梁琪同学的习作分别在《小主人校报》《雨露报》上公开发表。我校校报刊登的绝大部分文章都是实验班的学生写的。
9、孙书清、高翠莲两位教师被评为2007年县先进个人。
虽然我们做了不少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我们希望能与各兄弟学校多沟通,多交流,争取把实验工作做得更好,顺利结题。
“小学生生活作文的探究”课题第一阶段总结
一、实验基本概况
“小学生生活作文的探究”的课题实验是于2006年3月开始进行初步的探索。该课题是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探究”的课题实验及课改实验的基础上确立的。2006年6月被确定为县级立项课题。
多年以来,学生走入了作文“禁锢式思维”的怪圈。最突出的问题是 真情实感的缺失:或者虚情假意,口是心非;或者编造一些缺乏生活依据、违背生活真实的情节,无中生有,荒诞离奇或者生搬硬套,东拼西凑,抄袭文选,似曾相识。总之,缺乏个性,缺乏真我。原因何在?作为是学生思想感情的综合反映,造成学生作文真情实感的缺失现象,我认为,应该从整个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语文教育等方面来找原因。基于此,这一课题研究,以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传统语文教学为根基,根据时代的要求,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为借鉴,发展当代的语文教学。
课题实验的内容有:⒈“写生活化作文”作文教学的模式。⒉ “写生活化作文”的渠道。3.积累素材的方法。
4、汇编成果集。
二、实验的基本做法
本课题实验,是中年级范围内,语文学科习作的实验与研究。为了加强本专题的研究,我本着“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进行,细化为诸多子课题的研究。围绕总课题分阶段确立子课题,有“写生活化作文”作文教学的模式。“写生活化作文”的渠道。积累素材的方法。汇编成果集等。
在“重过程、求实效”的精神的倡导下,我认真寻找研究起点,然后查找相关事实资料和理论支柱,通过学习,对问题进行分析,形成实验研究的行动方案,再实施行动方案。通过把课堂上的得与失真实记录下来,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最终得出结论。
在课题实验的系列研讨中,通过个人总结反思,以独特的体会解读课改,批判地审视教学,汲取他人经验,挖掘自身潜力,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创造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在课题实验的系列研讨中,建立并逐步丰富个人成长袋。充分利用校本教研的学习型组织,开拓视野,丰富内涵,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批判意识和教学反思力。
三、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本课题实验目标是针对小学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语文教学自身规律,进行系统的综合实验,让学生走进现实生活或想象世界,主动选择与运用生活信息及各种信息手段,依据自身生活积累,用自己的语言真实自然地记录周围世界中有印象、有感触的事物,反映自己的感悟和体验,成长的欢乐和苦涩,心灵的向往和梦幻。
四、实践研究
1、加强“生本”意识,充分拓展学生作文的自由空间
“新课标”几乎在每个学段的作文教学中都强调作文要写真情实感。它规定:“写作文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新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提出:“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情感性强的特点,可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这里我们可以明确理解“新课标”所倡导的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和张扬个性。语文教育专家钱梦龙老师认为:宁让学生说错误的真话,也不让学生说漂亮的假话。“如果学生在压抑的环境中生活,他们就会将真情实感掩饰起来。因此,教师应该改变教学理念,加强责任感意识,转换在讲台上高高在上俨然终极裁判者的角色,加强“生本”意识和民主意识,给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对话的气氛和相对轻松自由表达的空间,这样,学生在作文中就会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自然表露出来。
2、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更新作文理念
近十年来,在美国兴起的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每个学生都是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构建对事物的理解,不同的人往往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因此美国的作文都是注意处理好作文与生活源泉的关系,追求真实和实用。美国的作文课与学生的利益和命运息息相关,他们关注人生、关注学生自己的发展或国家民族的命运,这是我们作文教学中所缺少的 “新课标”强调要“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这一课程目标的制定,体现了新的作文教学理念,新教材中也不再去解析作文的技法,而是把学生引入丰富多彩的社会情境、语言情境和想象情境,让学生在这些特定情境中产生表达的欲望,必将对剔除学生作文真情实感的缺失的弊端将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近两年高考该成作文话题,适应社会实际需要的理念和大趋势,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比较贴近生活,摆脱了政治因素的影响,学生较大程度的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体现作文价值的回归。
3、引导观察,热爱生活,从身边小事写起
要使学生的作文内容具体、真实,光靠几节作文课是不够的。“必须知道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因此,必须重视平时的积累。应该说,学生的生活还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应热爱生活,是作文教学的“有心人”,善于指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捕捉一些有意义的内容,经常进行写作练习,常写常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观察生活中培养责任感。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创新能力是这种劳动的核心。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文章写出新意,这应当是每个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现在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假话、空话、套话,内容千人一面,写作材料雷同的现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学生缺少丰富的写作素材。而丰富的写作素材来源于多彩的生活,我们只有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扩大视野,观察体验生活,进而引导学生在作文过程中记事实、写真人、抒真情、发真感,才能使作文教学在求真中出新。
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写作材料贫乏,思维僵化,写不出新意,与传统的应试教育将学生封闭在课堂里,把学生与沸腾的社会生活剥离开来有很大关系。要打破这个隔离层,就应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多彩的生活。如组织学生们在课前5分钟发布简明新闻,每周搞一次焦点问题评说,定期组织读书心得交流、资料积累展览和小记者采访。搞一些社会调查、课本剧创作表演、演讲比赛、到野外郊游、到工厂农村参观等活动,为学生们的作文训练提供丰富的源头活水,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积累较为丰富的写作素材。叶圣陶老先生在《作文论》中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这源头很广大,不用外求,操持由己,就是我们充实的生活。”让教学过程贴近生活,让真司的生活唤起学生真实的感受和无限的遐想,这应当成为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体现创新精神的重要前提。
同时,还要使学生明确,独创是作文的生命,学习借鉴优秀文章可以提高我们的作文水平,但千万不能生搬硬套。我们不能一味模仿,踩着别人的脚印走。因为未来社会需要的是活生生的有个性、有思想的人,重视的是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积累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比如可要求学生人手一本随笔本,分社会见闻、热点透视、四季风景、校园之声、家庭生活、人物写真等专栏,随时记录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作文序列训练中,持之以恒地积累写作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只要细心观察和真切描绘,以各自独具个性的眼睛去观察,用独具个性的耳朵去倾听,用独具个性的心灵去体味、感悟,在自己独特的经验世界里自由地驰骋想象,从个性出发去理解、评价,学生就能写出独具个性的文章。
4、作文命题,要切合学生实际,让他们有话可说
作文命题,切记一般化,出大题、套题,更不能以老师的主观愿望代替学生的客观实际。教师“要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为题材”,“要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启发性,便于学生展开思路,有内容可写”。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这些丰富的教育信息,准确理解,细心体会,无论是通过具体生活的语言,还是形象直观的画面,都可以成为习作的内容。
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情结,想把积淀在自己心中对生活的观察、认识和感悟表达出来。于是,便有了作文。然而,学生对作文却并未产生好感,一提起作文,总显得忧心忡忡。原因是过高的作文要求束缚了学生自由的心灵,捆住了学生灵巧的手脚,使他们不知所措。可以说,作文教学泯灭了学生的作文信心和热情。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小学生作文要“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的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痍的表达”。这不仅是一种教学要求,更重要的反映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因此,写作教学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5、关注生活,乐于表达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一个作家没有生活的体验,写不出好的作品;一个演员没有生活的体验,演不出好戏;一个学生没有生活的体验也写不出好的作文。曾经有人说过:“隐去了的太阳的天空是灰的,失去了水分的植物是枯的,脱离了生活的作文是空的。”作文就是把我们周围的生活写出来,把我们平日所见、所闻、所做、所想的写出来,叙述喜闻乐见的事情,刻画具体可感的人物,描写时时变化的风景,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房前屋后栽了竹子,乘凉时,观察一下它的各种姿态,欣赏一下它轻轻摇曳的竹影,把园中之竹变成眼中之竹,进而变成“胸中之竹”,这样,写起来,挥洒自如,得心应手。草地上,飞过一只美丽的大翅膀,它翩翩起舞的姿态,它自由自在地陶醉大自然的情景„„生活中可写的东西太多,校长的讲话,老师的讲课,父母的叮嘱,上学路上的风景,交警指挥,餐桌上的闲聊,一次实验,一次体验,一阵风雨,一张照片,一个过客,一次电话等等,只要留意生活,只要身心去感受生活,作文就会成为你忠实的记录者,成为你最好的伙伴,让你进一步体会生活的滋味,丰富敏感的心灵。
《小学生生活作文的探究》课题第二阶段总结
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作文素材,“让学生从‘我’的世界走向‘周围’的世界,从‘我’的生活走向‘社会’的生活”,加强作文与生活的联系,作文课堂就会变成鲜活的活动场所,因此,本学期我们针对本册书的内容,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让作文走进生活”这一校本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生活的领域,提高了作文教学的效率。
一、走进生活
“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如何培养学生发现的眼睛呢?抓住机会,创设机会。学了《桂林山水》,就让学生观察威海山水,组织学生三五人一组共同走出家门,边观察边议论,学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觉得有话可说,写得都很投入。
十一期间,让学生走上街头,融入社会,观察社会,回来后再进行交流,再让学生动笔时,便能做到一气呵成。
本学期第一次习作《美丽的校园》,教师即带领同学走出课堂,走进校园,有顺序地观察,从大门到操场,观察大门上方的提词,红底金字,不绣钢的自动伸缩门,操场的颜色及摆放的体育器材,再看教师的办公楼,教学楼的颜色,形状,及走廊的成语故事,然后看校园的花草的颜色、树木的形状展开合理的想象、同学们大饱眼福,平时走过校园无数次,但没有细心观察,通过这次仔细观察,学生按捺不住自己的写作欲望,个个跃跃欲试,回到教室老师稍稍讲解了要按方位来写,学生即伏案疾书。
我们又根据实际情况,尽力安排一些课内外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在游戏与活动中有所感受,这样写起作文来就有话可说了。而且这种活动后的同题作文对学生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的作用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再加上互评互改,效果更好。
二、观察生活
“语文天生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因此必须引导学生用心观察。
学生要写《他是个**迷》,即让学生观察父母、亲戚、同学、老师、司机……做事专注、入迷的神态,发现大部分同学抓住人物动作、神态,突出“他是个**迷”,有写书迷的,有写球迷的,有写电脑迷的,有写戏迷的……其中丁心怡的作文是这样写的:“我爸爸是个足球迷,他看球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只见他两眼紧盯屏幕,生怕错过精彩的瞬间,看到进球时他就拍手叫绝,当看到球员进不了球时,他急的一会上前,一会后退,手指着屏幕,嘴里叽里咕噜的,‘左传、右传、快铲球’,就像个场外总教练在指挥应战对策,半小时过去了、一小时过去了,一看就是几个钟头,饭热了一次又一次,他都顾不得吃,常常是看到后半夜。”看到学生如此精彩的描写,老师心里乐开了花,写自己身边的事、写自己亲眼看到的事,把课堂学到的写作方法与现实生活熔为一炉,就一定能写出丰富多彩、精趣迥异、妙笔生花的佳作。
平日教学中,经常让学生观察师生说话、争论或讨论某一问题时的动作,神态,表情及说话的语气,情绪,声音等,随时让他们描述一番。
家庭成员间的亲情和矛盾,邻里之间的关系,校园里的好人好事,社会上的新人新事„„大自然的草木花鸟,春天的花蝶飞舞,夏天的雷雨突降,秋天的丹桂香味醉人,冬天的瑞雪悄然飘来;都是指导学生写作的好材料。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无处不飞花,这些都是写作的好材料,三、感悟生活
让学生有感而发,表达真情实感,就要引导学生去感悟事情的内涵,挖掘生活。
如学了《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即让学生给自己的亲人写一封信,写出自己的心里话,敞开心扉,道出心声。这次习作又一次让我感受到:写作来源于生活。
前几日学校组织观看《暖春》,学生无不被感得热泪盈眶,看完电影,我们立即动笔,写观后感,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用自己的幸福生活与小花孤儿生活相比,拿自己优越的学习条件与小花和收养她的老爷爷拼命挣学费相比,用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成绩与小花相比,感悟深刻,情真意切,读了学生用心写的一篇篇发自肺腑的观后感,老师的心灵也受到一次洗礼。
只有在生活这个大课堂里,才可以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净化他们的思想,完善他们的品格,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只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用心积累,写作能力自然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第二篇:《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研究》结题报告
海则庙中心小学 刘树成
一、课题的提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读书是人类最重要的学习方式,读书是学生们净化心灵,升华人格的重要途径……”这已是我们的共识。作为从事20几年语文教学的我,更希望读书能成为我一批又一批学生的爱好。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我提出了“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实践研究”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阅读成为陪伴孩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成为其塑造人文素养的重要渠道。
二、课题研究调查
课题开始,我先对本班学生、家长做了一次学生课外阅读状况问卷调查,经过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从调查结果反映学生的阅读存在的三个方面主要弊端:一是家长对课外阅读的认识不足,孩子缺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二是课外书太少、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窄;三是缺少有效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不当。
我继而对小学生阅读心理研究方面的资料进行了大量的阅读,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艾伟对儿童阅读兴趣进行了三次实验,结果表明对阅读兴趣起直接作用的是读物的特质形式,而对阅读兴趣有较大影响的外在因素是作家的名声威望,同学和朋友的影响,教师和家长的态度以及对书中人物的喜好态度等。
三、课题研究主要措施 进入课题实施也就是课题研究主要阶段,我围绕以上问题紧紧抓住儿童心理特点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
(一)家校携手共创读书环境。我在班级建立了图书角,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随时翻阅,书籍来源一方面来自学生个人书籍,经我亲自筛选后分享阅读;另一方面是从学校阅览室借阅。并选出专人管理,每两个月更换一次。每天早读和每周一节校本课为阅读时间。其次建立家庭图书架,学校向家长下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后,我又利用家长会倡议家长为孩子定期购买或借阅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并动员和孩子一起读书,营造“亲子阅读” 氛围。为了进一步促动家长参与,我组织学生在家长会上作读书交流展示,让家长感受课外阅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从而带动家长督促和参与孩子的课外阅读。
(二)推荐书目,拓展阅读范围。1.依据年段推荐书目。学段不同,年龄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也不同,其阅读的倾向,阅读的兴趣也有所不同。因此,我根据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差异性向学生推荐读物。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我就推荐看图文并茂、情节动人、浅显易懂、篇幅短小的童话、寓言故事;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我就推荐一些儿童文学、科普读物、奇闻趣事;等到了高年级随着学生阅读速度加快、阅读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就开始推荐中长篇文章、人物传记、青少版的名著了。并列出详细书目让孩子从中选择阅读。2.依托教材推荐书目。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从教材出发,抓住教材与课外读物间存在的联结点,向外辐射。记得学完课文《松鼠》后,我根据课后资料向学生推荐《森林报》一书。学生被大自然中那无穷的奥秘所吸引,学生阅读积极性高涨,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同学也被书中有趣的现象吸引,纷纷购买借阅。我还利用晨读时间进行连续森林播报,共同感受大自然的无穷奥秘。教材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学完《触摸春天》后,向学生推荐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还有学完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灰雀》《小摄影师》等四篇课文后,引导学生读《名人传》或其他名人的故事等等。3.榜样带动。同一个班的学生之间也具有较大的差异,有的已经读完上百本,有的却只读寥寥几本。女生喜欢故事性的书籍,而男生喜欢科幻、体育等内容一些书籍。针对这些情况,我有意地将全班同学根据兴趣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人数可不固定,不定期地让一个小组发言推荐所读书籍。让读书多的学生经常交流介绍读书的收获,老师再极力表扬鼓励,以此带动。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还促进了学生读书心得的相互交流,促进了后进生的阅读兴趣。
(三)多种方法,调动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1.以“讲”诱发兴趣。我经常地、有意识地向学生讲述课外阅读的意义、作用,用生动、有说服力的例子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给学生描述中外仁人志士读书的故事等,通过教师的讲述、介绍使学生了解课外阅读的魅力所在,激起他们强烈的读书欲望,激发阅读兴趣。2.使用推荐技巧,调动学生阅读兴趣。悬念调动法,故事梗概法,讲故事、利用影视作品营造阅读氛围也是一个很投机的办法。如在电视台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时候,就引导学生进行同步阅读。3.教给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强调:必须教会孩子阅读,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年级的不同方法则侧重点不同。以低年级为例我着重从几方面加以指导:(1)指导学生有序读文。① 按顺序 看懂文章。每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要弄明白怎样从头说到尾,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俗话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再让孩子读书时,我教会孩子用一些符号在书上圈圈画画,如:碰到不懂的地方打上问好,对于一些好词好句,用小圆圈画出来等,以便他们在阅读的时候留下思考的痕迹。还鼓励孩子把在课外阅读中弄懂的新词语抄下来,低年级时每天两个词语,一个佳句,随着年级的升高扩展到词语、句子或段落,但不强求,量力而行,以免给孩子造成压力,厌倦读书。②分步阅读,边读边想边记。遇到一篇文章先通读全文,掌握主要内容,然后分步阅读,边看边想原文说了什么人和事,懂得了什么道理,最后做以标注。③图文并重。在课堂教学中,从题目入手,让学生审清题目,根据题目说出在学习本课前想知道什么。低年级课外读物大都是图文结合,可坚持引导学生从看图到读文。如指导他们看封面和书名,讲讲书中可能写些什么事。图画能帮助儿童理解文字意思。因此,要求学生当众讲出主要内容。这样把听、说、写紧密结合起来,融合为一体。(2)加强课内和课外的关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抓住课文,实行精讲多读,教会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自觉性。随着阅读教材的进度,我们坚持“一篇带多篇,课内得法,课外受益,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学生在课内学到的语文知识和读书方法,教师要引导他们在课外阅读的实践中得到运用。学习《回声》一文,就让学生读《十万个为什么》中相关的声波文章,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此的课外阅读,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增加了他们的知识量,同时加深了他们对课内知识的理解,效果颇佳。4.开展各种活动,巩固阅读兴趣。为了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机会,我定期组织了汇报展示活动。开展了读书专题活动,如好书推荐、同读一本书、故事会、读书交流、读书手抄报、读书演讲等活动学生都很感兴趣。对优胜者予以表彰和奖励。展示学生优秀的读书笔记,互相评比,互相学习,使学生养成认真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并定期开展“读书知识竞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充分享受进步、收获喜悦。
四、课题研究成果
“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的实践研究”的课题实验,推动了教师的成长,影响着学生和家长。在课题实验结题时我又做了一次同样的问卷调查。对比了学生和家长的变化。课题实验前后的对比可见其中的变化。
(一)课外阅读氛围得到改善,校内外提供了广阔的阅读空间。课题实验让教师带领学生走出“小课堂”,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并因势利导,让学生在语文课外阅读中成为能学、乐学、好学的主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题实验也影响着家长,让他们认识到了课外阅读对人一生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亲子阅读”活动中,亲子阅读带动的不仅仅是孩子,更是一个个家庭,它的辐射作用意义重大。学生的课外书拥有量逐年增加,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随之变宽。
(二)学生阅读的方法得到了教师和家长的有效指导,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阅读能力不断增强。课题实验中,在老师和家长经常性的指导、检查和督促的外因条件下;带动了内因的改变。每天的阅读培养了学生善于利用时间的良好阅读习惯。读书时的多思善问,多种感官一齐积极活动,让学生养成了勤思考的阅读习惯,充分发挥了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从而开启自己的内心世界,激荡起品味人生,升华人格的内在欲望。阅读还促进了写作能力的提高。
五、课题实验后的困惑与思考
追求完美总是我们每个人做事的初衷,可事过后,我们才发现总会有一些遗憾。自开展课题实验以来,在总课题组领导的指导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一些遗憾和困惑。
(一)在成绩和减负双重压力面前,怎样处理好课外阅读与课堂学习的关系,合理安排好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的时间,切实提高课外阅读的质与量是我一直思索的问题。
(二)学生间差异大。由于学生自身的差异和家庭的差异决定了他们之间的差距,如何使亲子阅读让每个家长和学生都重视和坚持,进一步缩短他们的差距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教师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这一次的实验让我深深地感到:一名教师光有实践经验是不够的,更为缺乏的是理论的提升。只有在正确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研究才更科学更有效,这也将是我今后主要努力的方向。
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会在这项繁杂而平凡的工作中,继续引领学生在书海中畅游。因为我坚信“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倡导读书受益的将是整个国家和民族!”。
第三篇:小学生作文自主评改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作文自主评改研究结题报告
时间:2009年04月21日 作者:悟者 点击:133次
小学生作文自主评改研究结题报告
[这个贴子最后由悟者在 2006/06/10 11:48am 第 1 次编辑] 小学生作文自主评改研究结题报告
摘要:这是一个自选的、单一的、来源于教育实践的具有探索性、应用性的课题其研究的是通过训练学生学习评改作文,进而提高作文水平,达到优化作文教学过程的目的。四年的研究成果表明,它使学生学会了品评修改作文,培养了作文过程中的自觉性、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探索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发掘了作文教学的人文内涵。一.引言《语文课程标准》前言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后的几年时间里,我们一直致力于在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习作等方面就如何树立学生在学习和发展方面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有益的探索。可是研究发现: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呈现着这样一个格局: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阅。在这一格局中,教师一直占有绝对统治的地位。学生在被动写作之后,交上作文便觉得万事大吉,只等教师这唯一的读者与批家给自己作文打分了。学生写完了事,修改的任务全由教师担负。教师“批改作文如移山”,所以教师成了“愚公”,但又不能成为真正的“愚公”,因为学生接到批改后的作文本只“瞥一下分数”,教师繁重的批改工作成了“无用功”,这中间,学生一直没有做自己的主人。这种教学模式显然不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确立,更不利于学生独立自主人格的培养,与当前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也是背道而驰的。“文不厌改”,这是古今中外经典作家异口同声强调的。周恩来同志说:“任何人的文章都要修改”,这是认识写作规律的经验之谈,学生作文更须反复修改,从修改中悟出“不应该那么写”的道理,才能不断提高写作能力。然而学生作文不能单靠老师修改,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修改作文主要是学生自己的事,无需老师包办代替,学生只有全程参与观察、构思、表达、修改的写作实践,才能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基于以上认识,有感于当前作文教学的状况,我们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思考,在作文批改这一环节作了一些探索。概括起来说,就是把作文评改的权力交给学生,通过这一形式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通过作文评改培养他们的能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生动求知精神和独立自主的人格。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叶圣陶先生在论及语文教学方法时曾指出:“关键在于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务必启发学生自觉性、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达到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的境界。二.研究方法及过程
(一)被试的选择:把作文评改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组评改作文,并不意味着教师减轻工作量,反而会遇到更多各方面的新问题,因此我们配派了中高年级最棒的师资,采用先定点试验,后全面铺开的方法,积极稳妥的进行试验推广,以保证课题实施的成功:第一轮:1999年下——2000年班:班:五二班 执教者 徐雪
(二)实验的设计及具体操作方法第一步:要求教师必须要转变观念。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量急剧增加,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人类的知识在19世纪是每50年增长一倍,20世纪是每10年增长一倍,而最近10年则是大约每3年增长一倍。包括源源不断出现的新知识,教师教不了,也教不完,只能靠学生自己今后进一步学习,所以,人类已进入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难怪有人说,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自学的人。因此“教会学生学习”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的重要口号。现代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念主要是“以人为本”。在不否认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上,教学更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把学生的发展情况作为衡量教学成败的重要标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追求高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特别是强调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举措,是“以人为本”教学观念的切实表现。
作文评改就是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教他们学会学习,做学习的主人。修改学生作文的过程即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思想交流的过程。改变那种不放心让学生修改作文,不相信学生能修改好作文,生怕搞砸了,总不肯大胆放手的错误想法和做法。认识到这种“灌输式”、“代替法”禁锢学生的良性思维的危害性,认识到长此以往,学生养成认为作文反正有老师改,只是把老师修改的部分一扫而过,根本不去认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改”的不良习惯。依赖性变强,不利于发挥主体性,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了。第二步:根据大纲要求及课本内容制定具体实施的方案。我们经过多年的探索,根据课程标准对不同级段作文评改的要求,制定出了如下实施阶段目标:三年级:①学会使用修改符号。
②会修改错别字。
③能指出意思表达不清楚的句子。
④能找出自己认为优美的词语。
⑤能指出用错或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
⑥会写简单的评语。(着重自己的感受)四年级:①能规范使用修改符号。
②能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
③能修改意思表达不清楚的句子。
④能增添一些词句,是句子表达清楚、完整。
⑤能改正用错或是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
⑥能写出比较全面的评语。(根据自己的感受,指出文
章的不足)五年级:①能熟练使用修改符号。
②能修改一些词句,是文章内容更加生动、具体。
③能写出恰当的评语。(根据不同习作要求,给出恰当
的评价)第三步:改革批改形式,逐步提高自改能力。学生作文评改能力是逐步形成的,必须经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力求作文评改形式多样化。⒈示范批改、典型引路。学生打好草稿,老师进行批阅,从学生的作文草稿中找出质量不同的作文各一篇写在投影上,让学生先自由朗读,总体感知文章内容,然后让大家口头评论,看文章的内容是否真实,结构是否完整,层次是否清晰,用词造句是否恰切,文题是否相符。最后由老师运用修改文章统一符号用红笔对文章作增、删、改、调的示范批改,对学生的作文可以“鸡蛋里挑骨头”,对较差的作文则力求找出闪光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增强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激励他寻找新的成功。在示范批改的过程中,学生从作文实例的具体指导明确了修改标准,掌握了一整套修改文章的统一符号和修改方法,为自己修改作好了准备。⒉分组修改、集思广益。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批改小组,每组中有好、中、差三类写作水平的同学。为了增强学生批改效果,可以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作文的要求将批改步骤写在黑板上:比如⑴改错字;⑵改错句;⑶找出错的语句;⑷找出不好的或欠缺的内容;⑸写出评语草稿。批改时,每人发给一篇文章根据步骤进行,修改小组成员可以轻声交谈、切磋研究、讨论修改。老师巡回指导,了解批改情况,帮助解决批改中的疑难问题,帮助有困难的小组或同学,只作提示,决不包办修改。批改后各组代表谈意见,推荐在评改中发现的优秀作品和精彩片断在班上读给学生听,供大家欣赏品味,这样做对好的同学是个鞭策,对差的学生是个促进。最后,还通过全班讨论评出最佳“批改小组”,并挑出修改成功的文章若干篇,由学生本人在班上朗读或张贴在学生园地里,以示表扬。⒊自我修改,深化理解。这一环节是最难的,也是自能作文的最终实现,即变“他人改自己的”为“自己该自己的”。当大部分同学明确了修改重点,掌握了修改方法后,逐步放手自改。学生自改时要求反复吟诵,通过慢速阅读、快速默读等形式发现问题、分析修改。再把修改后的习作读给其他同学或家里人听,请他们提意见,再进一步修改。学生自批改后,还可以让学生谈作文修改的好处,谈自己在修改中的体会,让他们知道怎样修改,提高他们的自能作文水平。这样做,教师可以从繁重的批改中解脱出来,考虑学生作文中更重要的问题,加强指导,使学生逐步具备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的本领。第四步:总结操作评改作文的原则及注意事项。改革传统作文评改办法,老师并不可以偷赖,相反,对教师要求更高。它要求教师统观全局,把握重点,象指挥家一样指挥改的全过程,从浏览、分析、记录到指导修改,再到总结。但老师只起引导作用,绝不以包办代替,每个环节都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修改的全过程。评改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或侧重自评自改或互评互改,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积极参与,乐意修改。修改作文中应注意:修改符号要规范;添加的内容要清楚;字体要工整不要改变别人的文章的原意。写评语时,不要面面俱到,应针对这篇文章的具体内容写评语。写评语,语言可以幽默一些,因为文明得体的幽默能愉悦身心,激起爽朗的笑声,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噍,这些标点符号多么开心!因为小作者把它们用得很恰当!”“那些字一个个歪着身子,希望以后看好他们纠正他们的坐姿!”写评语,可以多一点鼓励,因为学生在学习中重要的心理特征是希望别人能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并且得到鼓励。所以写评语要由衷的为别人的优点“喝彩”,哪怕是一个用得生动的词,一个用得形象的句子,或者用得正确的标点,也要为其叫好!如“你描写小明动作的这几个动词,简直绝了!”“你文中的细节描写,十分传神!”写评语,也可以用一点情感,学生之间评改作文,实际上也是内心情感的交流,尤其当对方写出真情实感时,都希望得到对方心灵的呼应。因此,学生写评语,用上真情,注意语言的感情色彩,使对方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动情悟理,学到如何写作的方法。如:“看到你的作文,对我很有帮助!”“从你的这篇文章中,我真正领悟到人生的真谛!”“读了你的文章,我觉得你比我写得好,我要向你学习。”在这里,学生之间心拉得更近、更近„„三.研究成效
本课题建立了符合符合新课标要求的作文教学体系。即:作文全过程的观察、取材、构思、起草、加修改等写作环节的指导,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优化了作文教学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课堂效果。由于在班级实行了崭新的作文评改方式与评分方法,课堂气氛明显活跃。如在修改错别字时,同学之间互相询问,在充分发挥个体优势的前提下又能发挥群体优势,真正做到优势互补。在发现问题后,学生能及时加以解决,避免了老师的过多介入。又如在学生修改他人作文时,让修改者与被修改者进行沟通,从而保证了评分的透明度,也有利于对方及时改正缺点,真正做到共同提高。在老师对此次作文进行讲评时,由于修改及时,学生对自己存在的问题不再因时过境迁而显得不十分在意,从而保证了作文评讲的针对性。另外,在课堂上由于实现多方面交流,课堂上老师一言堂的局面得以打破。
2、课后效果。①由于这一修改方式都在课堂完成,通常是一节课作文,一节课修改,修改之后及时反馈,作文与修改这一过程相对完整,就使得学生少了课后作业,从而减轻了学生的负担。②由于作文能及时得以评价,学生感到自己的劳动得到了别人的认同,在别人的认同中自然实现了自我价值,这样自然就会获得一种满足感,从而以一个良好的心态投入到下一节课的学习。③因为把评改的权力让给了学生,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自己的信任。在这一健康心理的驱使下,学生作文评改显得非常认真细致,有的甚至比老师更能做到独具慧眼,从而避免了老师笔下千人一面的套子式评语的出现。借助学生的修改,亦可以让教师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脱出来,以便于老师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研究之中,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通过效率评改作文这个切入点,使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使他们作文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几年来先后有近百篇学生作文在国家级、省级的报刊杂志上发表,多次获得省级、国家级的征文、竞赛奖。因此,我们学生评改作文是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附:学生评语举例⑴这篇作文描写的景太美了,但是有些景却伤心地哭了,因为你好像根本没留意他们。标点符号王国的逗号和句号好像是双胞胎,很难分辨,不过生字王国的朋友很高兴,因为他们像一个个战士整装待发;英俊、潇洒,好句子软件已经把大部分坏句子病毒杀光,占了上风。⑵语句通顺,用词准确。句子优美是这篇文章的主要特征。“只好在纸上向你倾诉。”“你一定会笑话我是一个胆小鬼吧!”“月亮姐姐温柔地告诉我别害怕。”“我闭上眼睛,甜甜地进入了梦乡。”这些句子写得优美、动听。⑶这篇文章写的是具体事实,当时,我也不应当还手,在这里,我向你道歉。⑷这篇文章选材很典型。“您小时候的老师也是这样对待你们的吗?”这句话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优美的句子像云游四海的神仙到处游玩,简直太美了。不过文章中的冒号到处乱跑,占住了别国公民的地盘,你要管好他,否则打他50大板。还有文字王国的公民都被钢笔大王打坏了,一个个东倒西歪,快快救救他们吧!⑸彦杰同学,第一段的中间,我给你加上“这样一来,你们只为了那一点儿小钱,去制造假药,使病人中毒而亡。再说了,公安部门现在正在打假,难道不怕被逮住?”可以吗?⑹本文语句通顺、流畅,句子优美,字体工整,生动地描写了校园的美丽。从文中我可以体会到,小作者十分爱自己的校园,但文中有错别字,希望小作者继续努力呀!戴明《向错别字宣战》评语:1.本文的好词好句颇多,阅读本文就好像漫游在好词佳句王国之中一样:鸦雀无声拉开帷幕等词语把自己怎么给彭世鑫招错别字写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而且语言生动有趣。可你却忽视了其他同学,缺少场面描写,这毕竟是全体动员向错别字宣战的活动嘛。2.你这篇文章语句通顺,语言风趣幽默,你把找错别字的活动比作扫雷行动,错别字“堆的像黄山一样高”,读来非常有趣。可惜这篇文章标点符号用错的太多,逗号小战士精神抖擞而句号大将军脱岗了,它旅游去了?3.这篇文章语言风趣,略带夸张,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可你比较毛糙:题目不该加引号,不该在活动中故意耍小聪明,更不该不写其他人怎么改错字,尤其是看不出你改了哪些错别字。还有,你的文章中错别字也占据了一席之地,看来对错别字的战争真是一场持久战呀!虽说这些都是小毛病,可老师教育我们小处不可随便,你难道忘了?4.本文颇像李白的诗篇,幽默夸张,面对满是错别字的文章,就像坐进了布满地雷的敌方阵地,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表现出找错字的认真态度。把彭世鑫叫作粗心老大,这个善意的绰号显得很风趣。我要向你学习。高颖《杀鸡》评语: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交代得一目了然,一连串动词把杀鸡的过程写得生动形象,我几乎学会怎样杀鸡了。可你一时疏忽,让错别字奸细溜进了作文城堡搞破坏,今后可要加强戒备呀。杨娅晨《彩票老爸》评语:你的作文题目就先声夺人,与众不同,头昏目眩一词用得非常恰当,标点符号也在你的指挥下各司其职。看了你的文章我了解到你的爸爸可真是一个彩票迷,他沉迷彩票忽略了你,可是爸爸的具体表现有哪些你却讲得不具体,还有些句子不通顺。继续努力吧,相信你的作文会越来越出色的。《智能鼠》评语 这是一篇想象作文,你展开了丰富而大胆的联想,对智能鼠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先写智能鼠和老鼠的相同点、不同点,接着写自己的布署方案最后讲述智能鼠怎样捕鼠,结构层次清楚,情节引人入胜。杨霖《爱我的妈妈》评语:这篇作文条理清晰,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描绘出一位平凡的母亲教导女儿的动人场面。文中的两个典型事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却被我们忽略了,这正是你高明的地方。不足之处,文中个别词语使用不当。《童年趣事》评语:每个人都有金子般的童年,童年发生的事情一定很有趣,开头你用对比的方法点明这件事有多么难忘,同时设置悬念引出下文;第二段细致的动作描写,好像开锁的经过又在读者眼前闪过一样,充分表现了你的“傻样”。可惜优美词句少了点,今后多加努力。《我的爸爸》评语真佩服你的写作水平,这篇作文句子优美,简洁明快。优点一:在叙事过程中描写爸爸的外貌,叙事更生动,爸爸形象也更突出,这很值得大家学习。优点二:记叙、描写、议论相结合,更好的突出中心思想。美中不足是语句有点不连贯,缺少必要的过渡。希望以后多多努力。《机灵的小猫》评语本文条理清楚,先点明小猫的特点:机灵、可爱,又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其特点文中比喻句、拟人句很多,最后一段尤其生动,读后谁不说小猫机灵呢?这篇文章把小猫欢欢写活了,这是值得肯定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但介绍猫捉老鼠显得太单薄,作为家庭一分子,小猫更多的是和家人相处,如果也能采撷这方面的趣事,欢欢的形象不是更丰满更可爱了吗?四.分析讨论及体会1.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发展和创新的主体。”人类社会已进入充满竞争挑战的21世纪,教育要为新世纪的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那么,面对时代的挑战,我们的作文教学要想跳出某些习惯的框框和某些固守的偏见,就必须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让作文教学变成一个激发、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过程,使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教学实践给我们的体会是关键是要“放手”。评习作是习作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使学生体会到成功之乐,掌握成功的“决窍”,而且能互相取长补短,激发写作积极性,创新能力、认识能力均能得到一定的提高。放手让学生去改,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不但使学生的习作信息及时得到反馈,而且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是很有利的。
训练学生自主评改作文,利于提高写作兴趣和习作水平,而且融思想教育、社会实践、自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多种能力为一体,全方位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使素质教育落实到位。2.从学生知识技能提高的角度看:它变孤立的标点符号的使用、错别字纠正、病句修改、语法修辞性错误、生活常识性错误等单项训练为综合性的形成性的语言实践训练,使学生在综合性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学会了品评、修改作文。学生语言运用方面的的基础知识巩固了,基本能力提高了。落实了新课标中关于“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指导思想,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3.从学生的学习方式上看,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自主评改、小组互评、班内交流的过程中已经实践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传统中教师批改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相比已经有了根本性的转变。
4.从学生的交往角度来看,评改作文的过程又是学生间交往的过程,学生既要清楚地陈述同学作文中的不足之处,又要讲究说话的方式和方法,让同学能乐意接受;还需要保持虚怀若谷的胸襟,作为被评改作文的作者虚心接受来自同学的善意的批评,作为评改作文的人,要善于发现并肯定他人作文中的优点,把评改作文的过程当成向他人学习的过程。我们在课题实施过程中鼓励学生写出幽默机智富于童趣的评语,努力营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为本课题加入了相应的人文内涵。
如果说教育是一个巨大的宝库,那么学生自主评改作文这个课题就是这个宝库中品味极高,含金量极大的富矿。只是他还鲜为人知,未被开发。我们的课题研究也只是做了浅层次的开发尝试,但愿关注作文教学工作的同仁们能从中发现更多更宝贵的东西,收获更多有益的启示。
第四篇:《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篇一:《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与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与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2013年5月
《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与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所在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本地学生大多是郊区农村家庭,占学校人数的60%,前不久,我对所在学校五、六年级两个班65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很令人遗憾——课外阅读这一重要的语文教学手段处被人遗忘的角落,处在令人尴尬的境地。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必不可少的,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和能力的练兵场。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教给学生阅读理解的方法、技巧。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获取更丰富的知识,开拓更广阔的视野,激发学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更可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这就是所谓“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故而,任何一位优秀学生无一不称他们的语文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得益于课外书”。《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全体学生的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要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自由阅读,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目标,并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目前在语文教学中,家长和学校都把学生束缚在教材中,切断学生了解生活和社会的一条通道,抑制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对教学工作不敢丝毫掉以轻心,但是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学,更谈不上引导课外阅读。另外,学生每天在课堂上要坐七节课,每周要应付呆板繁多的考试,课外还要做大量的作业,学生作业负担过重,没有课外阅读时间。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得学生忽略了阅读习惯的养成,轻视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小学生读书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往往仅凭自己的爱好和直觉来选择,阅读动机主要是“作消遣”、“欣赏文笔和惊险离情的情节”。有的学生对古今中外的名著热情较高,但由于各种原因,真正接触的并不多。学校没有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语文教师缺少导读机制、语文教材缺乏阅读指导以及学生阅读目标、阅读方法的错位等外在和内在原因也是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就是阅读,会不会阅读将决定一个人从社会获取智慧的能力。我国阅读专家曾祥芹和韩雪屏提出新世纪人们必须迎接三个挑战:一是无限的书籍对有限的阅读时间的挑战,二是呈几何级数膨胀的信息对读者原有接受能力的挑战,三是大量新知识对读者理解能力的挑战,这就迫切需要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教育家们也发现,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就有密切的关连。学生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而且越早越有利。因为阅读是人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直接同中外古今大师对话,或聆听他们的教导,或与他们切磋辩驳。阅读也是吸收知识的重要途径、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基础。一个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阅读活动,任何有成就的人无不从阅读中并继续从阅读中获得知识、培养性情、汲取营养和前进的力量,因此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越来越被摆在一个突出的地位上加以关注和研究。
有资料表明:虽然国外对课外阅读策略研究较早,但大部分仅从阅读技巧与方法上作列举式的阐述,对怎样引领学生走进自己的心灵世界,掌握自己的内驱学习力却研究不足。国内的研究范围主要局限于外语领域,且大部分研究者来自于大学,研究内容多为外语课外阅读策略教学,而对语文课外阅读的研究却未曾过多地涉及。针对我校实际和小学生年龄特征及知识积累、能力水平、阅读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与研究 ”这一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依据
理论依据一:探究性学习理论。美国著名科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提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本质上是一致的,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探究性学习”强调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三者的综合和对科学研究过程的理解,其基本思想是让学生“重在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的过程中学习,充分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能力。理论依据二: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的认知理论。
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感知过程是一个由浅及深,由易而难的过程,探究性学生以接受性学习为基础,帮助学生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和迁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
基于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是作为一种教学活动而存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组织、帮助和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自主性学习。具体来说,基于自主性教学强调的是整个教学给予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为前提,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为目标,以让学生自主决定、自主选择、自主控制、自主反思、自主评价、自主建构为进程,以教师的组织、帮助和指导方式而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这种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是一种最高理想的教学过程,它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自主和学生的学习自主。
理论依据四:主体性教育理论。主体性教育理论认为,主体性教育的教学活动,既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的活动,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的活动,是两个活动的相互合作、相互影响,同步发展的有机结合。篇二: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安康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篇三: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
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2011-11-27 22:20:42)转载▼ 标签: 教育
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第五篇: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培养教学策略研究》
结 题 报 告
一、问题的提出
1.学校实际教学需要
我校是一所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小学。通过调查了解,发现我校学生普遍对写作不感兴趣,甚至是“谈写色变”,对写作有畏惧心理,教师也视作文教学为烦恼。又从历届小学毕业生考试情况来看,我校小学语文成绩普遍低于城内小学,特别是占有相当比重的作文,明显落后于城区学校。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试图改进方法,积极创设条件,促成学生主动参与,努力探索一条提高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和策略,这就是我们的研究动机。2.社会发展现状的需要
未来是科学技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在这个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中,人们越来越需要以语言文字作为载体,介绍科技成果,传播科学知识,交流社会信息,储存精神财富,人类已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写作时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的高低,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从长远看,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得发展,对每个社会成员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战略,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和终身发展的能力,具有自主创作的能力。
二、课题概念界定
“农村”是以农业为主,兼顾林、蚕、果、牧、渔等多种生产经营方式的社会群体的生活区域。农村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农村有许许多多城里人从来不曾见识过的瓜果,蔬菜,有城里人不曾体验过免费的简单而有生活情趣的游戏。但是农村也有太多相对于城里来说滞后发展的需要,农村孩子的家长大都出门打工挣钱,很多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在婆婆爷爷的庇护下,只是吃饱、穿暖,对学习没有主动性,不自觉。农村孩子天天和泥土打交道,却从不知道把那些感受与人分享,不知道用口语表达,不知道用文字表达。
“小学生”,特指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阶段的学龄儿童,即义务教育最起始阶段在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小学生从跨入校门的那天起,一张白纸就要靠老师们在上面画出美丽的图画,农村小学生精力特别充沛,记忆力特别强,想象力丰富,知识吸收能力特别强。把老师作为偶像,老师怎么说,学生就会特别听话地照做。但农村小学生自制力差,好动;家庭里的学习习惯差,婆婆爷爷只管孩子不冷不饿,对孩子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和方法根本不懂。小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每天都蹦蹦跳跳的,很多学生一进教室就没得精神,但是下课铃一响,就像离弦的箭一般射到操场上玩去了。农村小学生特别单纯,对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老师的引导就显得特别重要。
“写作能力”是指书面表达能力,包含:1、2、3、4、5、6、表述清楚,让人知道写作者的真实意图或要表达的内容; 表述条理清楚,不需要阅读者自己再进行提炼归纳; 要符合规范,比如应用文之类的,也包括语言的规范; 能通过字里行间真实、准确地表达情感; 要能引起阅读者的共鸣,使阅读者有同感; 口头表达书面表述得转换。
“教学策略”:本课题的教学策略就是提高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是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课题所提出的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培养教学策略的研究,其实质就是寻求能够解决农村小学生对写作兴趣不浓;选材单一,缺少新颖性;积累匮乏,语言组织能力差;布局谋篇能力差等等问题的一种方法。
三、研究目标
农村作文教学与城区作文教学因为城乡的差别,在教学设设备的配备,教学资源的配置,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方法的使用等诸多方面有许多滞后待进之处,如何因地制宜地搞好农村小学的写作能力培养教学,提高作文教学效率,解决学生不喜欢写作文,作文中杜绝空话假话连篇,编作文的现象,除了可从一些名师经验中吸取精华外,还可突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个性,在教学“写什么”和教学“怎样写”的两大领域内都可能有新的突破,使学生在小学生能熟练掌握小学新课标规定的各种体裁的写法,能在规定的时间里写出“达标”的作文,使大部分学生爱好写作,写真话,写实话,写出自己的见解和迷惑,写出自己的愁闷和欢乐,写出自己的经历和向往,能写得令人欣喜。
四、研究的内容
1、培养学生兴趣,解决认识问题,解决学生“怕”作文的问题。如何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敢于动笔,敢写
2、教会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养成记录生活的好习惯,如何培养学生乐于写作的习惯,解决好学生写什么的语言障碍
3、学生学会作文规范写作
五、研究依据
在认真研读教师培训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习作的要求,进一步学习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丁有宽教学教例与经验》和《李吉林教学教例与经验》和《于永正教学教例与经验》,朱水根的《新课程小学作文教学》,季小兵的《小学生优秀作文辅导大全》,叶圣陶的《语文教学论文集》,魏书生的《语文教学探索》,窦桂梅的《课堂教学实录》,《管建刚作文教学专辑》。这些名家教学作文各有特色,自成风格,成就卓越。通过学习提高形成研究共识:作文教学应当取其精华,博采众长,根据自身的个性构建自己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运用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个案分析法和总结经验法等,感悟了作文教学的一些手段和方法。
六、研究措施 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首先克服不敢下笔的恐惧心理,培养学生的兴趣很重要。
1、正面评价、培养兴趣。尽量捕捉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给予充分肯定的评价。促使学生朝着成功的方向发展,在给学生评分时对学生作文水平进行具体分析,评价标准因人而异,对每个学生进行前后对比,进步了我给予表扬、鼓励,让每个人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力求对学生个性化评价,根据自己的教学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指导,如“藤上有瓜”这个词,全班学生都理解它的含义,我就根据不同的情况写下各种评语,如“藤”子已经完整了,如果“瓜”大一些,就好了。“藤上”不仅有“瓜”,而且“瓜”结得很大很好。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道:“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对少数力不从心、作文能力较差的同学要降低难度,积极评价,多鼓励,少批评。对进步大的作文,我下笔评语:“进步很大,已经显露出你写作的天赋,这是你作文以来最好的一篇,希乘胜前进。”对于字迹潦草,内容空洞的作文则坚决要求重誊或重写。学生认真重誊或重写后,给予鼓励评价。毕竟“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所以,学生需要采用多种方式引导、激励。如用简笔画画出一个大拇指,或波浪线旁画一个☆,或直接下评语。这是此次研究的作文教学理念。为了求得研究的实效,要求研究人员从课标中领悟作文教学的理念、手段和方法,从中对照自己的作文教学是否科学、合理、具有创新精神。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令而不从。这对于教学作文来说,同样适合。教师必须要热爱写作,要坚持写作,要给学生树立榜样,真正言传身教。“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一定要和学生建立感情,让学生喜欢你,尊重你,爱戴你。在课堂上,要根据教学需要,转变角色,展现童心。“凡事预则立”,教师决不能“打无准备之仗”。“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一定要多读书,丰富结累,丰富经验。教师要做有心人,多积累素材,多考虑教法。对于教师来说,处处留心皆作文,作文就是人,人就是作文。教师自己要养成爱写作的习惯,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将学生引向热爱写作的光明大道。
2、要尊重学生的劳动。要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必须把批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改变单一的教师批改模式,变为教师与学生面评面改,选取某个学生一篇有代表性的习作,师生当面互相讨论、修改。在修改中遵循“多读少改”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劳动,为他们的一点一滴的进步喝彩。对于文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和学生互相讨论、耐心启发让学生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或者学生自评自改,同学互评,全班评讲;或者举行佳作赏评会,每个学生自选一个时期以来最优秀的代表作文,朗读给全班同学听,由大家来做赏析评价。总之在整个评讲过程中,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3、榜样激励,让学生追求成功。首先把学生的优秀作文送到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其次,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作文竞赛,赛前认真指导,赛后总结经验、教训;第三,选出最优秀的作品向各地报刊推荐发表,凡有学生在报刊上发表作文,老师必定大力宣传,鼓励同学们向他学习。第四、将学生的优秀作文在学校橱窗展示栏里张贴,让学生课余都可以欣赏到美文。这样做学生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心里充满了成功的喜悦,在老师、家长、同学的赞扬声中获得了力量,也给全班同学树立了榜样。其它同学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成功的希望。这样,大家就不会以作文为难事,学生作文积极性空前高涨。兴趣是成功的老师;有了兴趣等于成功了一半。有了兴趣,学生自然就想写,而且会主动动笔记下对自己有触动的点滴。
4、写好“小题材”作文,写好每一篇“小作文”。写好了小题材的作文,才能让学生深入挖掘自己已有的生活素材,才能让学会从细微处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写好了小作文,才能让学生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地学会谋篇布局,学生才会从小谋篇到大布局,达到我们需要的效果。
5、积极实践,勤于反思,丰富经验,提高习作指导能力。一些老师并不注重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因为小学生作文考试一般都是写人记事或写一个场景,他们往往让学生背熟几篇例文,然后,在考试时,根据题目选择例文“对号入座”,这些例文语句流畅生动,选材独特,阅卷老师不辨真假,往往能得高分。然而,学生自己不会构思,不会选材,不会谋篇布局,连“流水账”式的记事都记不好,谈何作文。所以,教学作文,应从以下方面入手,就是要教出学生能独立地写出自己的经历和想象的作文,培养学生自主作文的能力。
(1)、积累作文材料
1、积累“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最好的方法是坚持写观察日记。
2、积累“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一方面靠课内阅读,把语文课堂中的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还要靠课外阅读,坚持写摘录式的读书笔记。
3、给学生创设写作的情趣,增加写作的内容、开拓作文的“材”路。积累生活素材过程中,有许多能令人动情的场面,却往往稍纵即逝。学生一般不留心这动情的瞬间,以致失去了感知生活的最佳时机。留心生活,及时收集作文素材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
(2)、按循序渐进的规律训练 1 先练习写记叙、描写文章,后练习写说明、议论的文章。2 先练习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后练习写别人转述的事。3 先侧重训练观察和积累,后侧重训练分析和表达。4 先练习写单纯的事,后练习写复杂的事。5 先不受写作“框框”的限制,放开胆子写;后按不同文章的基本要求及特点作规范训练。6 先“模仿”,写依样画葫芦的文章;后“创造”,写新颖别致的文章。7 先力求把文章写长,强调扩展与铺陈;后力求把文章写短,讲究简洁凝炼。
(3)、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1 “天天动笔,多少写一点”的习惯。2 “通篇构思,写作文提纲”的习惯。3 “默诵文章初稿”的习惯。4 “认真修改”的习惯。5 “不说假话”的习惯。6“不要硬写,强迫自己写”的习惯。7 “保持文面整洁,书写力求规范”的习惯。
(二)、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必须分阶段进行,循序渐进。
写作能力教学要从一年级抓起,从说到写,由易到难。我们必须遵循作文教学本身的这一规律。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可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练习说话、写话。这一训练主要在低年级(一、二年级)进行,通过观察简单的图画和事物,练习说话和写话。从说、写一句完整的话,到说、写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第二步:练习写片断。这是中年级(三、四年级)的训练重点。在一、二年级训练写话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习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图画和周围的事物,练习口述后再写片断。这样从观察图画过渡到观察生活;从观察简单的图画和事物到观察较复杂的事物,由观察静态的事物到观察动态的事物。如观察描述“一束花”、“一棵树”、“一个笔盒”、“一张手绢”、到观察描述“小鸡”、“小猫”;观察描述“大扫除”、“课间操”、“一项活动”等。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要求他们观察“一处景物”、“秋天”、“雪景”等既有动态,又有静态的情景,扎实有序地进行训练,让学生写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连贯的片断,为高年级写篇的作文打好基础,作好过渡。
第三步:练习写成篇的作文。这是高年级(五、六年级)的训练重点。高年级在低、中年级词、句、段训练的基础上,进行连段成篇的综合性训练,以这样的顺序训练学生,是安排得比较科学的。
(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的评价很重要。
当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交给老师的时候,都希望能得到教师的称赞或认可。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写作。教师对学生的作品不能千篇一律,不能一棒子打死。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精彩的词语都应该及时表扬。给学生激励式的评语,老师重视学生的劳动成果,他们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容易得到满足,对写作的兴趣也会更加浓厚。对学生合理,恰当的评价,让他们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对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有很大帮助。
(四)运用多种方法,提高研究实效。
在进行课题研究时,自始自终运用观察法,在上课时观察学生的听,在写作时观察学生的构思和写作的速度与质量,观察学生在不同时间写作文的不同态度和情绪。根据在观察中发现的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方法予以解决。如发现构思问题,就叫学生养成“意在笔先”的习惯,运用名家比喻的“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来说明“打腹稿”的重要性,并写出了指导性文章《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又如发现学生对讲评非常重视,对同学中的好作文,以及好词好句也由衷敬佩,对在屏幕上出现的作文,无论优劣都很重视。再如发现学生在叙事时,过于平淡,不知道情节曲折的重要性,就用“文似看山不喜平”的名句来开导他们,还如发现学生不会谋篇布局,就在黑板上画一条鱼,来讲解文章结构的系统性——结构如鱼;发现学生不重视改作文,就搜集了《修改文章的名言警句》要求学生背诵默写。发现学生在写人物时,不会运用概写和特写相结合的方法,就专项进行这方面的片断练习,用照相和电影中画面的远镜头与近镜头来作比,使学生明白这两种手法结合的必要性。发现学生对于发表都有着极强的欲望,为了发表不辞辛苦,反复修改,乐在其中,通过观察法,发现了学生作文的一系列问题和一些提高兴趣和能力的规律性,在教学中扬长避短,不断积累,自觉有了不小的收获。
实验法也是在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如布置学生写“初冬的菜园”,先不作指导,看学生写得如何,结果学生写得大多很粗浅,修辞少,无文采,无细节,无寓意。于是,带领学生走向菜园,当场指导,又用相机把蔬菜拍摄下来,返校后到电脑教室投放到大屏幕上,指出写植物要写出形态、颜色、大小和精神,要运用修辞,要把观察、情感和想象结合起来,才能写得生动,写得富有文采,结果大部分学生写得很好,好几位同学《初冬的菜园》在学校少先队活动展示展出,得到师生们一致好评。这说明教师的指导还是非常重要的。
比较法也是在研究过程中的常用方法,通过一个学生的前后比较,优生与后进生的比较,总结出作文教学的规律性,让学生持续地朝高级水平进展。采用比较法,发现学生在测试和竞赛时,往往写得比平时要好、这说明目的性还是很重要的。这说明作文的目的性越强越能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越能发挥出水平。同时,也说明加强作文的目的性教育很重要,使学生明白作文的目的不光是为了得高分、发表或得奖,更重要的是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为升学及将来走向社会的运用打下基础。
问卷法在研究过程中也采用了一次,制作过一张调查问卷,包括作文检查问卷表和课外阅读问卷表。检查表的项目:是否喜欢写作,写作时间多长一次,写作原因是什么,主要形式是什么,能得到哪些人的辅导,能否得到老师或同学得赞扬,自己写作篇幅有多大,老师家长对写作字数有要求吗,认为自己的写作水平如何,喜欢读课外书吗,平时会不会主动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经历的事情写下来,课外阅读的目的是什么,都进行哪些体裁的写作训练,最喜欢看的书有哪些,写作的时候习惯于哪种方式,哪种情况下觉得自己的作文能够写得比较满意,写不出作文的时候怎么办,有没有主动记日记的习惯。通过问卷,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要写出好作文必须有正确得态度,要多阅读课外书籍,凡是课外书读得多的,作文写得都较好,要养成记日记的好习惯。
个案分析法是作文课题研究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方法,每一次作文都是个案,要尽量思考成功与失败、得与失的因素。曾针对优生李东霖,陈钰肸,后进生邓凯文,何妮进行了追踪研究。作文是一个人的思想、智商、经历、语文水平等综合素质的体现,只要教师强调读写,培养兴趣,持之以恒,每个学生都能写出文从字顺表情达意的作文。
总结经验法: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因此,要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也是一边摸索一边总结,研究组成员分别写出了《农村小学写作兴趣培养点滴》《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点滴》《浅谈农村小学写作教学》《浅谈小学生作文教学法》《浅谈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浅谈农村小学习作教学》《浅谈怎样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之我见》《如何指导农村小学生写作》《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的方法探索》,这些文章有的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有的在教研室论文评选获奖,有的在校内语文教研组内交流。
总之,要引导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生活,以自己的五官和心灵去感受和认识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动人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让生活成为学生写作真正的源泉。
(五)教学生学会自改作文,总结经验。
为了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习惯,首先带领他们反复学习和背诵、默写叶圣陶、老舍、鲁迅等人关于修改文章的名言警句,让孩子们在大脑中树立作文必改的理念,然后教给他们修改的方法。正如特级教师管建刚说的那样,作家通过读能发现许多问题,而作为一个作文经历短暂的小学生来说,他们仅仅通过读是发现不了许多问题的,因为他们判辨作文优劣的水平太浅。因此,采取了以下方法:
1、给学生一个公式。如结构如鱼,标明“六句”(总起句、过渡句、描写句、修辞句、文采句、总结句)
2、用“具体的标尺”检查修改作文。如用“五官”来检查,如写电影观后感时,用“引、议、联、结”标明文中的句子。
3、自改后互改,看自己和别人对一篇文章的看法有何异同。另外,让学生写作文反思,为什么这篇作文没写好,为什么我的作文水平提高了。如第12册课本的末尾,有安排学生制作成长册内容。抓住这个机会,给学生列出了手册目录,其中就有《我曾经写过的错别字》《我写的最好的写人的作文》《我写的最好的记事的作文》《我的作文水平为什么提高了》等。此外,我还安排同学们互改,让学生根据《好作文的标准》以及老师的“范改”,让学生模仿下评语。为了提高公平合理的程度,除了同桌改外,有时前后改,有时优生和后进生搭配改,让同学们相互学习,增进了解,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六)开辟发表园地,激发作文兴趣。
管建刚说,发表可以使人活得有尊严和荣耀,是展示自己的高雅的方式,发表能改变人们对自己的看法,提升自身的价值。这成为他写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对小学生来说,不仅同样适合,而且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欲望,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欧家钦的作文《羽毛球比拼》在学校的展示栏上展示,很多同学阅读了,而且评价特别高,他写作的欲望更强了,展示,被人认可是学生的一种强烈的渴望,它能给学生带来成就感和精神上的巨大快乐。因此,我就忙里偷闲地给学生改稿,制作手抄作文选集,近两年来,共达35人次。一次次的展示,校内传阅,增强了学生的写作信心,使越来越多的学生爱上了作文。我把学生发表的作文又复印一份,张贴于教室,既达到“佳文共赏”的目的,又进一步激发学生作文积极性。
七、研究的成效与成果
1.研究成效:
①学生习作的兴趣得到了提高,作文水平明显提升。②学生阅读兴趣浓厚了,阅读能力提高了。
③教师构建了自己的教学模式,形成一定教学风格,科研能力得到增强,公开课水平明显提高,根据教学经验所写得文章被中江县教研室评奖。④在全县期末测试中,语文均分名列全县第一名。2.研究成果的构成:
①研究开题报告一份,结题报告一份。②多媒体上研究照片、上课摄像等资料。③作文公开课教学设计。④课题论文。
⑤学生优秀作文和发表作文,优秀作文手抄报。⑥研究的教师发表论文和获奖论文。
根据长期的教学积累,胥淼的文章《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分别获得中江县教研室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一、二等奖,《作文教学与儿童生活实际》发表于德阳日报的《教育周刊》;《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发表于《 当代中国教育文苑 》杂志。
李萌龙的文章《浅谈农村小学写作教学》、《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点滴》在校内语文教研组内交流。
许冬梅的文章《浅谈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师中广为传阅学习;
谢春蓉的文章《浅谈小学生作文教学法》在语文教师中广为传阅学习;
伍献春的文章《浅谈农村小学习作教学》在语文教师中广为传阅学习;
李云国的文章《浅谈怎样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语文教师中广为传阅学习;
吕敏的文章《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之我见》在语文教师中广为传阅学习;
刘玉兰的文章《如何指导农村小学生写作》、《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得方法探索》在语文教师中广为传阅学习;
几年的学习研究,使我感到:作文教学既要遵循一定的教育规律和一定的模式,但也不能局限于一定的模式。这个规律就是要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生活,这个模式就是要创设学生乐于表达的氛围,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中让学生拥有写作的素材,使作文教学生活化、个性化。我体会到,作文教学一定要树立快乐作文的理念,打造快乐作文课堂,让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产生表达的欲望。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道:“我再一次强调指出:游戏成分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提第4次印刷第14页。)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要有李吉林的情境教学因素,必须要有于永正的寓教于乐的多种形式,必须要有贾志敏的巧妙指导的手段和方法,必须要有丁有宽的读写结合的扎实训练,必须要有管建刚持久保持学生作文兴趣的发表园地的有效机制等。那么,作文教学就一定会变得绚丽多姿,硕果累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喜欢写作,只有这样,学生的作文水平才能切实提高。
六、课题研究自我评价
两年来,大家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对开题报告中规定的九项研究内容,花费了大量时间进行了竭尽所能的研究,对于如何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培养学生乐于写作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借鉴和摸索了一定的方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构建了自身的快乐作文教学法,课题论文得以发表和获奖,自身作文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得到了领导和同仁的好评;学生的读、说、表演特别是写的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各级报刊发表或获奖成绩喜人,在全县小学期末检测中取得了优良的成绩。限于课题研究深度不足,有待一日后进一步加强。
总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课题研究虽然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和时间,但是,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作文的发表和获奖,证明了研究是有效的,我校将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继续在科研的道路上探索前进,力求“更上一层楼。为“生”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