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突出办学特色 让每个孩子都走向成功
突出办学特色 让每个孩子都走向成功
提起白音察干第三小学,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放眼望去,校园布局凌乱,校舍破败不堪,走进校园,低矮的几栋平房,满校园没有一点生机,走在校园里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学生多来自全旗农村牧区,孩子们的家庭都比较困难,有孤儿、有单亲子女、也有随迁子女,生源基础差,家庭教育缺失,大部分孩子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前教育,学校教育教学一度陷入了办学的艰难境地,成绩处在全旗的后位,家长怨声载道,社会满意度一路下滑,办学路子举步维艰。
而今,当走进校园,漂亮的楼房、气派的操场、脸上洋溢着灿烂笑容的师生们勾勒出了一所现代化学校容貌,学校处处呈现勃勃生机。
白音察干第三小学,始建与1972年,是全旗唯一一所规划建设的规模较大的寄宿制完全小学。学校现有在校生520名,教职工70人(其中:特岗教师,“三支一扶”人员1人),教学班12个,学前班3个。学校占地面积19980平方米,宿舍楼3240平方米,餐厅1215平方米,教学楼4200平方米,建有3750平方米的6跑到环形塑胶操场、看台,有塑胶篮球场地2快1000平方米,校园硬化面积10000多平方米,预留绿化面积占到了整个校园面积的40%,2012年以来,政府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校园环境建设的投入达到1180万元。如今的白三小今非昔比,从硬条件建设到软环境打造方面都走在了全旗的前列,可以说是白镇主城区以西一
所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的理想选择,是带动农村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领头雁”和排头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地,对促进旗域内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意义重大而深远。
有了这样的基础条件,加上一批爱岗敬业、奉献教育的教师退伍和团结、求真、务实、创新的管理团队,学校正朝着更加美好的明天发展进步。
特色办学是立校之本、兴校之基。有了这样的办学思路和管理理念,学校班子成员一起想办法,教师共同出点子,不到一年,学校文化建设、制度建设、管理方法改革、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高效课堂构建等全方位特色办学的思路已十分明晰,效果正在凸显,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学校环境氛围已经形成。
注重教师外出培训学习,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一所好学校要靠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来支撑,学校想方设法,加大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的投入力度,志在提高教师能力方面寻求新突破。
今年以来,学校从校领导带头外出参加各种培训,副校长、教导主任先后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自治区青基会组织的希望学校校长培训,全区小学语文基本功战平活动;有5名骨干教师在呼和浩特参加专业培训;1名英语教师赴哈尔滨参加国家级培训项目15天;10位教师参加了北京市门头沟区送课下乡培训活动;12位教师参加了中小学骨干教师远程教育国家级培训,参加培训的教师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科学 2 的育人理念带了回来,人人讲一次汇报课或观摩课,做到了一人培训全员受益的目的
除外出培训,学校加强校本培训工作的研究和引导,教师每周二参加学校理论业务学习,周三教研组集体备课,课后自学已经成为了自觉,学名著、钻理论、抄经典,每位教师的办公桌上都放着一本厚厚的学习笔记和读书心得。
关爱留守儿童,突出“以爱育人”理念,积极培育学生健康阳光心态。
针对学校留守儿童多的特点,从文化建设入手,精心布置校园和廊道文化,处处体现关爱,处处充满关爱。在学校教学楼内可以看到,每一层的布置都蕴含着人文关怀和“爱”的文化;学生食堂健康、文明、关爱、谅解、生活规律、节约等都体现着爱的存在。文化建设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爱校、爱家、爱师、爱班、互爱,也塑造了教师爱校、爱生、爱岗的主人翁思想。学校积极创设爱的载体,营造仁爱环境氛围,全面建设充满爱心的和谐校园。
开展“三项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劳动教育、磨难教育、感恩教育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和平台。在开展“三项教育”活动中,学校从第二课堂和社团活动开展多年的实践中不断摸索新途径新方法,为学生营造实践环境,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利用校园周边劳动实践场所多、内容多、形式多的“三多”优势,以社会实践的方式带领学生参与劳动,在劳动中锻炼身体,增长才干。远足可以锻炼学生持久耐力,又可以使学 3
生在磨难中体会人生价值的存在,每年春季,学校组织学生远足,少则几公里,多则上十几公里,旅途的艰辛让学生饱受磨难,更加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
探索在常规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新途径。
学困生转化现在是学校教育科研的一项重要课题,在几年前就已经被列入了学校教科研工作规划中。今年来,学校从资金、人员等方面给于大力支持,使得这项研究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在常规教学开展的同时,加强对薄弱学科的研讨,以科研带动教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是靠课改,二是靠教研,在广大教职工中树立教研意识,抓好已立项的课题研究工作,收集整理了大量的研究档案资料,并组织开展了各级各类教研论文的征集、收编工作,教师教研笔记、随笔等为课程改革留下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构建高效课堂,形成了全方位科学化的学生评价体系。典型引路,示范讲课。教师全员参与听课评课活动,在固化24字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再逐步推广引路。先后有11名教师作课,引领师范作用明显,学校还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先行先试,使活动全面开展起来。
调整校本课堂教学模式。学校结合实际,紧紧围绕抓住基础知识不放松的原则,总结出了切合学校实际的“学案引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点拨、当堂训练、巩固提高”的新的24字课堂教学要点,按照这些环节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得心应手。
分组学习,展示各自性格特点。依据学习成绩、性别、能力等多因素划分学习小组,初步建立起了学习小组评价体系。课计分(设计了积分追星卡)、周总结(小组PK台)、月评价,把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互捆绑,有机结合。同时,加强小组文化建设,设计组徽、誓词,制定组规、职责等,树立星级小组展板等文化展示,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建立“高效课堂”教学工作的评价机制。包括课堂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小组评价,把教师课堂教学纳入学校《教师考核方案》,把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评先、评优、晋级的重要依据。
素质教育活动蓬勃开展。
素质教育在学校的蓬勃开展一定程度上使学校各项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带动了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学生成绩、综合素质、社会实践能力、心理健康状况等明显增强。针对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和性格取向,成立了乒乓球社团、书法社团、足球社团、科技社团、音乐舞蹈社团等一批适合学生不同兴趣爱好的活动团体,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增强了他们适应激烈竞争环境的能力,将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把重成绩转变为重能力。特别是今年以来,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也给学校带来了荣誉:学生演讲比赛第一名;乒乓球比赛团体第四名;教师节教育专场晚会节目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
注重自身宣传,把信息宣传工作摆在突出位置。
今年,学校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发表稿件12篇,特别是有关关爱留守儿童的报道在《乌兰察布日报》和《内蒙古晨报》上等登发。编发简报24期。在做好对外宣传工作的同时,学校挖掘内部潜力,发现人才,利用他们的聪明和智慧,积极办好校刊校报,以此为宣传载体,将学校的声音传遍四面八方。一年来,学校利用《简报》、《校报》、广播等载体登载教师作品,教师的文艺作品和消息、报道、通讯等反映了学校办学过程的方方面面,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上报的信息数量较多,是全旗教育系统信息报送先进单位。
用特色办学的新思路、新举措,为每一位孩子走向成功筑路搭桥是白音察干第三小学所有教师共同心愿,相信,我们也将不遗余力地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
第二篇:让每个孩子都动起来
让每个孩子都动起来
--------赴重庆第二外国语学院学习体会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明媚的阳春三月,在繁花盛开的时节,在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和本校十余名教师来到风景秀丽的重庆南山。聆听了二外教师的高效课堂教学课。虽然是短短两天的学习。可得到的收获却可以让我受用一生。
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动起来。走近南山,扑面而来的是清新的空气,醉人的花香。还的有那最浓郁的书香气息。每个班级的墙外都有一块个性鲜明的文化墙。有班主任的深情寄语,有孩子们的灿烂笑脸,有2集体的特色口号。“时已不待我,我还待何时。”“初一九班,潜龙在渊;三年磨砺,一飞冲天。”······每个教室内部,4-6人的座位相对安放,各小组的组名口号醒目而立。靠墙的一排书架上,整齐的摆放着各类工具书。《辞海》《牛津字典》等大块头格外醒目。在这样环境中,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自然有了学习的兴趣。
优秀的老师让学生动起来。二外的教师,一个个都是“学高,身正”的典范。他们吃透了大纲,专精了教材。每堂课都游刃有余,每一课都胸有成竹,一问都恰到好处。冯梅老师在教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课时,引《诗经》中的“君子作歌,维以告哀”入课,一场文化的饕餮盛宴从此开始。“品月”“悟月”“写月”,一环扣一环的品读,一个又一个的设问,一次又一次的讨论。整个课堂充斥着思维碰撞的火花。整堂课冯老师在学生中穿梭,用引人入胜的语言,灿烂无比的微笑,优美动人的声音。
激励的机制让学生动起来。在二外的整个教学中,激励制度处处体现,充分利用了孩子们争强好胜的个性特点。在级与班级之间,墙上的文化墙既是班级展示平台,还是各班比拼的舞台。班级内,小组竞争无比激烈。小组内,组长职位也竞争上岗。课堂上老师的每次提问都有无数双高举的双手,甚至让老师不得不采用抽签的方法。课堂中每组的小黑板展示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得到加分的良机。下课前班委的加分评定最让孩子们激动开心。强烈的荣誉感,好胜心调动了每个孩子的积极性。
好的课堂,高效课堂,就应该建立在良好的氛围,优秀的老师和良好的机制之上。我会在今后的的教学中积极摸索,结合此次学习的经验。力争在语文教学中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第三篇:让每个孩子都幸福成长
让每个孩子都幸福成长
http://edu.shishi.gov.cn2010年8月24日作者:文:许小雄点击数:1
2——石狮市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纪实
“石狮市在加快创建„教育强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过程中,能采取有力措施,推进教育均衡、和谐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可以说,石狮的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已经走在泉州,乃至全省的前列,为其他地方提供了很好经验。”这是去年泉州市教育工作督导核查组对我市教育工作督导核查后给予的高度评价。
事实确是如此。建市以来,市委、市政府及市教育主管部门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高度重视教育均衡发展,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教育事业均衡和谐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基础教育已经呈现出“安全校舍增加,危旧校舍减少”、“优质学校增加,薄弱学校减少”、“学校容量增加,班级容量减少”、“学校规模增加,学校数量减少”的“四加四减”的可喜局面。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为宗旨,从政策、资金、设备、布局、师资、改革等方面入手,着力推进教育均衡、和谐发展,实现了财政投入保障化,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师资配置均衡化、课程设置、考核评估一体化,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现质的飞跃。正如市教育系统党委书记、教育局长蔡水添在年初的教育工作会上所说:“我们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教育强市‟的战略要求,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推进各类教育和谐发展、均衡发展、科学发展,为石狮建设现代化工贸港口旅游城市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
政策扶持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
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统一城乡教育规划,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农村校、薄弱校建设问题,出台了《中共石狮市委、石狮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同时,建立三项制度,上下联动,形成合力。一是建立市领导联系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制度,帮助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定期听取教育工作汇报,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市长办公会研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建设、经费安排等问题,并经常到农村学校检查指导学校建设和管理,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到学校现场办公,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建立市有关部门和镇(街道)挂钩联系制度,开展帮校助学活动。三是建立市直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结对子”制度,定期送教下乡。目前,全市形成了力求实效办教育,多方配合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格局。
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宏伟蓝图,关键在经费保障,关键在投入均衡。在资金扶持方面,我市坚持政府对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主渠道投入,健全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教育投入机制,逐步提高市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支
出所占比例,依法保证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值得一提的是,我市新增教育经费大多数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2008年至2009年,市财政新增教育经费3164万元和2331万元,大部分资金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近两年市财政投入校舍维修维护资金2000万元,农村税改转移支付资金440万元,全部用于补助农村义务教育。
着力推进城乡学校设施均衡
我市重视学校标准化建设,着力推进城乡学校设施均衡。在校园校舍建设方面,围绕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均衡发展目标,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打响“三大战役”。一是危房改造战役。投入资金1.2亿元,拆除危房面积6.4万平方米,扩大校园面积933亩,新建校舍11.9万平方米,农村中小学基本消除结构性危房。二是改扩建及学校装备建设战役。将中小学校园改扩建工程列为市重点建设项目,累计投入资金4.5亿元,用于农村中小学校的改扩建项目;将中小学校舍及教学设备维修维护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每年安排资金1000万元,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市教育局还大力提倡厉行节约、勤俭办学,节约行政经费,把有限的教育经费用在刀刃上,充分发挥资金最大效益,得到全市各中小学校的积极响应,各校挖掘潜力,广泛发动,多渠道筹措资金,添置设备。2007年,投入资金重点改造全市中小学食堂,启动运动场建设;2008年,完成一级达标中学、中心小学和规模以上学校的塑胶跑道和运动场建设,建成标准化塑胶运动场19个;2009年,启动“班班多媒体”建设,配备多媒体教室348间,加上原来已配备的多媒体教室,已完成目标任务的近70%,26所学校建成农村义务教育合格校,明年力争实现“校校运动场、班班多媒体”的目标。三是校舍安全排查改造战役。我市高度重视校舍抗震排查鉴定改造工作,对中小学校舍进行全面排查评估,制定三年四期改造抗震设防不达标中小学校舍的方案,规划建设校舍面积119002平方米,将投入资金13153万元。
在学校教学设备方面,围绕标准化建设和均衡发展目标,着力抓好“三项建设”。在教学设备标准化建设方面:积极创建农村小学“十配套”乡镇,至2008年,我市所有镇(街道)小学“十配套”乡镇建设通过泉州市评估验收,率先在泉州市实现小学“十配套”目标。与此同时,我市认真贯彻实施福建省《关于开展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与评估的意见》,认真制定《工作方案》,计划于2012年完成全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2008-2009年已有26所中小学通过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评估,今年年底全市将有一半以上中小学建成“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在实验装备建设方面:2006-2008年,共投入3430万元用于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通过政府采购的教学设备,大部分用于装备农村学校。2009年,安排资金1000万元,用于全市农村中小学校园校舍维修及设备维护,建立中小学校设备维修维护长效机制,使全市的普通中小学教学实验装备均达到省教育厅制定的标准。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方面:投入5800多万元,建成校校互联互通局域网络体系,建成计算机室111室,多媒体电教室630套,中小学生计算机机生比分别为1:11.13和1:7.6,使我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成为首批通过省级验收的县(市)。
提高待遇,稳定农村师资队伍
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关键在师资,师资的稳定均衡,是教育均衡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尽管我市城乡间的交通十分便利,但前些年农村教师要求调动的数量相当庞大,许多教师并不安心在农村任教,究其原因还在于教师的工作环境和待遇没有得到改善和提高。为此,近年来,我市着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一是经济待遇倾斜农村教师。2006年,市政府决定设立“农村教师履行岗位职责奖励金”,全市农村教师享受每人每月200元、全年2400元的生活补贴。2008年,我市实行教师工作津贴补贴,农村教师在人均新增1000元的基础上,比市区教师再新增423元,共623元。2009年底实施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农村教师每人每月多补贴500元。二是师资配置倾斜农村学校。每年新招聘或引进的教师除紧缺学科留在市区,其余均安排到农村学校,并采取相应奖励措施,引导市区学校教师向农村中小学流动。三是政策措施倾斜农村教师。评先评优比例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职数比例向农村学校倾斜,并在农村中小学兴建了700多套教师公寓或周转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教师的安居需求。四是加大城乡教师交流力度。制定出台《关于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对口交流与帮扶工作的意见》,建立市区学校与农村中小学教师帮扶和市区学校中小学教师农村学校任(支)教服务制度。今年春季,首批市直小学与农村基层小学建立挂钩帮扶制度,并选派22名教师进行双向交流。五是加大学校干部的培养和校际交流力度。如2010年,推行中小学校领导到异地各校挂职职锻炼,截止6月底已完成的工作有:选派中学校级领导到省内外名校异地挂职锻炼一学期;选派实验小学和中心小学校级领导到泉州实验小学、师院附小、晋光小学挂职锻炼一学期;选派全市各中心校和基层小学校长到3所实验小学挂职锻炼一学年,学习名校的先进教学经验和管理办法,提高校级领导的整体素质、管理水平和学校办学质量。6月9日至29日,组织中学校长到华师大国家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培训,提升学校领导的创新管理能力和组织实施素质教育的执行力。六是举办各种培训班,让校领导“充电”。学期初,选派33名小学校长到北师大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培训。4月中旬,市教育局委托北京师范大学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举办小学校长系列研修活动,培训班成员还参观了北京史家小学、北师大实验小学、北京灯市口小学、中关村四小并听取学校校长专题讲座。5月中旬,市教育局又专门举办石狮市第四期小学校长提高培训班,围绕实施素质教育这一中心任务,立足促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建设“教育强市”的需要,加强分区分类指导,更加注重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薄弱学校,让来自我市小学的72名学校校级领导、中层班干部受益匪浅。七是统筹城乡学校教师编制。市区、农村初中校统一按员生比1:13.5配备教职工,小学按员生比1:19.5配备教职工。八是着力提高农村教师业务能力。制定《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全员培训计划》,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并围绕骨干教师、中小学校长、新任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等进行专项培训。现在,我市农村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均为100%,其中农村小学专任教师大专学历比例为81.61%,农村初中专任教师本科学历比例为69.25%,与市区学校基本持平。
通过政策倾斜让农村教师“底气十足”,一下子扭转了农村教师都想往市区调动的局面,目前,农村教师队伍基本稳定,师资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
加快教育改革,保障各类群体受教育权益
教育改革是确保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动力。一是实施教师评聘分离。市教育部门攻坚克难,破解难题,化解矛盾,勇于偿试,大胆突破,实施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分离改革,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二实施教师聘任支教制度改革。实施市区学校中小学教师农村学校任(支)教服务制度,市区中小学教师评聘中、高级教师职务,应有在农村学校任(支)教1年或在薄弱校任教3年以上的经历,其中市区义务教育学校40周岁以下(含40周岁)教师评聘高级教师职务应有农村学校任(支)教2年以上的经历。三是实施中考招生制度改革,扩大农村学生升学比例,逐年提高普通高中招生考试招生中定向生的比例,优惠政策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现在市区两所一级达标学校高中招生名额的50%定向到农村初中校,促进农村初中校的协调发展。四是扎实推进课程改革,认真贯彻落实《福建省普通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若干意见(试行)》,推行随时可以进课堂听课制度,促进教师认真备好课、上好每一堂课,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广“同课异构”备课模式,实施片区学校集体备课制度和联考制度,实行统考统改及片区联改;组建高中教研室,聘任经验丰富的高级教师作为高中特约教研员开展教研活动,开设高中教研网,促进教育资源共享,提高高中教学质量。经过实施,学校的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结果表明,我市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已经和市区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基本上形成了并驾齐驱的良好格局。
各类群体教育权益的均衡是教育均衡的重要标志。我市坚持把教育作为民生事业的重中之重,把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的工作重点,把人人享有教育的权利落到实处。落实教育惠民惠生政策,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免除学生学杂费;关注特殊群体,落实农村残疾少儿“三级补助”政策,把特殊教育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为民办实事项目;切实保障外来生入学,把“不让一名来石务工的外来工子女上不了学”作为我市对来石务工人员的承诺,健全和完善以流入地政府、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工作机制,营造关爱外来生的氛围,每年均克服困难,解决几万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央视一套《朝闻天下》和新闻频道《整点新闻》、《福建日报》、《泉州日报》、《石狮日报》等媒体都对此作专题报道。
后记
回顾石狮教育均衡发展之路,可以看出,石狮教育均衡发展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海内外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得益于教育改革的勇气和胆略,得益于先行先试的探索精神,也得益于石狮独特的地理优势、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和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石狮市域三面临海,沿海三镇(永宁、祥芝、蚶江)与市中心区形成“三星拱月”。全市交通四通八达,普通公路总里程近500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有约2.5公里公路,路网密度居全省第一,市区到最远的乡镇只有13公里20分钟车程。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为教育均衡和谐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石狮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强“三农”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部署要求,从实际出发,确
立了“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和“一市一城”的工作思路,实行城乡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管理、一体保障,2006-2008年,除集中捆绑支农助农资金外,专门安排1.37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格局。石狮市城乡面貌发生的深刻变化极大地促进了石狮教育均衡发展。
当然,石狮教育均衡发展更得益于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石狮是著名侨乡,广大华侨及社会各界人士兴学重教之风代代相传,形成优良传统。市委、市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积极引导,使兴学重教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建市20多年来,海外侨亲和港澳台胞捐资办学的资金达3.5亿元,捐资兴建或重建的学校26所;广大华侨及社会各界人士每年各项教育捐资平均达到4000万元,每年用于奖教奖学资金达到350万元;建立各类教育基金68个,基金总额4500万元。广大华侨及社会各界人士捐资兴学,关心支持教育事业,为石狮教育均衡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石狮市农村学校规划布局趋于合理,城乡教师素质差距不断缩小,农村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基本上形成了城乡学校并驾齐驱的良好格局。我们有理由相信,石狮市在推进教育均衡和谐发展的道路上,会走得更好更快!
第四篇:让每个孩子快乐地走向自我教育
让每个孩子快乐地走向自我教育 ——“一法三纲”学习心得
通过近几年对“一法三纲”的学习,我对“一法三纲”的认识更加深刻,对271教育哲学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对我们271教育事业有了更加充足的信心。特别是271教育核心价值观,更是深深地折服了我:帮助每一个孩子发现自己、成就自己,让每个孩子快乐地走向自我教育,这应该是每一个教育者应有的情怀,这也是我正在努力的方向!
让每个孩子快乐地走向自我教育,我们就应该有静待花开的教育定力。教师要有教师的担当,教师要有教师的涵养,教师要有教育的定力。没有知识的“一桶水”,我们没法在学问上引领学生;没有智慧的“一桶水”,我们没法在遇到问题时恰当处置;没有涵养的“一桶水”,我们何谈学高为师、身正是范!当学生的错误刺激到你时,你要多想想怎么做更有利于学生的教育;当你的爱还没有感动孩子们时,你要想一想是不是你的爱还不够持久?让我们坚守教育梦想,提高育人定力,帮助每一个孩子发现自己、成就自己,让每个孩子快乐地走向自我教育。
在一次自主学习辅导中,我组织23、24班学生预习第十课《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学科班长在黑板上板书了学习任务,我也进行了解读:
1、依据预习案和《学案导学》预习第十课《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2、学有余力同学完成《课时达标训练》P127-130。
在巡视中,我发现23班的岳不群同学无所事事光说话,自习10分钟了竟然还没有打开教材。我顿时感觉血往头上涌,气不打一处来,刚想发作一通,后转念一想:你发了火能解决问题吗?你生气、学生也不高兴,剩下的35分钟学习时间不是浪费了吗?于是,我帮岳不群同学翻开了教材第104页,并告诉她可以对照着《学案导学》P79-85《自学.教材基础》内容慢慢勾画、标注。岳不群不好意思地对我笑笑,赶紧开始了自主学习。在24班巡视中也有几个这样的同学,我如法去做,他们也都自觉地开始了自主学习。等下一次再巡视到岳语欣时,虽然她完成得内容比其他同学慢很多,但也预习完了一半左右的内容,明显开始进入了学习的状态,找到了学习乐园的入口。
我们的班级中存在很多的待优生,他们不仅学习成绩差,而且自主管理能力和学习能力差,甚至没有基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在学习中,很多待优生不知道如何下手,面对薄弱的学习基础感到无能为力,体会不到畅游学习乐园的乐趣。对待他们,不能站在一般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上看待他们,更不能站在老师的能力和水平上看待他们。要从最基本的学习习惯培养抓起,要有静待花开的耐心和定力。那种一遇到学生问题就发火,一发现学生错误就穷追不舍的做法,是没有教育定力的表现,是忘记教育初心的体现,更是罔顾教育梦想的体现。
让每个孩子快乐地走向自我教育,我们就应该有欣赏学生每一点进步的教育敏感。任何人都喜欢被夸赞,任何人都渴望被肯定。在和学生交流中,要多多赞赏学生。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任何一个小小闪光点(哪怕这个闪光点在老师的眼里看来多么的微不足道!),我们都不应放过赞赏的机会。
在课前课后与学生交流时,我非常重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贾宝玉的大气、张宇宙的坐姿、冯巩的漫画、段玉的工作负责、徐文的作业收缴„„他们都得到过我的表扬,在生活中,我与孩子们的距离也不自觉地拉近了许多。
在课堂上,我更是能常常发现孩子们的优点:姚文员同学点评既有理论高度,又有思维的广度;马尔康同学不仅想得深,而且善于逆向思维;张正杨同学展示规范,书写非常美观;李亚军同学总是能用最少的时间背出最多的内容„„我经常表扬他们,他们也自觉地在各个方面做得更好。
让每个孩子快乐地走向自我教育,我们就应该设计教育活动让学生去体验和成长。如何科学评价课堂和课后作业,如何用评价推动课堂教学,是我从事高中政治教学工作十几年来不断探索的问题。去年开始,我在所任教的班级试行“亲情卡”制评价,取得了不错的教育效果。
何为“亲情卡”?“亲情卡”是我印制的一张卡片,孩子们通过积极有效的学习活动赢取“亲情卡”,“亲情卡”积累到一定数量可以享受相应的奖励。具体奖励为:1张“亲情卡”可兑换胶棒1支,1张“亲情卡”可兑换中性笔芯2支,学习小组集齐4张“亲情卡”时,全组可以申请随老师体验家庭生活一次。
每月最后一节政治课的后5分钟,政治学科科研小组将每位同学评价分数汇总为小组评价分数,列表公示于教室后黑板,并进行奖惩评价:前2名学习小组奖励“亲情卡”4张,第3、4名学习小组奖励“亲情卡”3张,第5、6名学习小组奖励“亲情卡”2张,第7、8名学习小组奖励“亲情卡”1张,第9、10名学习小组没有“亲情卡”,第11、12名学习小组扣除“亲情卡”1张(全班共12个学习小组,每组4人)。
“亲情卡”是学习小组集体财产,平时由学习小组长保管或安排专人保管;使用时,由学习小组长组织小组讨论,集体决定使用用途。
兑换中性笔芯或胶棒者,学习小组长可于课后凭“亲情卡”到教师办公室找我换取;小组集齐4张“亲情卡”想全组随老师体验家庭生活者,需当日上午课间凭“亲情卡”到教师办公室向我提出申请,我向相关首席导师(班主任)请示批准后,于当日下午放学后组织实施。
总之,让我们拥有静待花开的教育定力、欣赏学生每一点进步的教育敏感和帮助学生自我体验成长的教育活动,帮助每一个孩子发现自己、成就自己,让每个孩子快乐地走向自我教育
第五篇:《让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读后感
看了《每个孩子都能成功》,我觉得像书中的描述的这些外国孩子,在我们中国的现实生活中,甚至在我们的周围并不少。正如书中所讲的,由于先天原因造成学习差的学生很少,好多孩子之所以在校学习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患有学校恐惧症或厌学,是因为没有谁认识以及开发他们应该在学校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才华被教师和家长的傲慢与偏见彻底泯灭和忽视了。《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正是认真探析了学习这一重要的教育现象,它揭示了许多十分有学习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剧根源,尤其是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现你的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还介绍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七种不同的方法。这样的匠心独到的指导,真的可以说是匠心独到的。无论是对孩子正在接受厌学煎熬的孩子的家长,还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小孩的家长,都有开阔思路、纠正偏差的效果。大家如果有空的话,不妨找这书看看,相信你会有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