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重一中第21期家长学校第三次讲座工作总结
北重一中家长学校第21期第三次讲座工作总结
第二十一期家长学校培训班工作,我校坚持“学校工作以人为本,学生教育以德为准,家庭教育以同向为目标”的原则。在目标上尊重个体差异,内容上重视民主法制精神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环境道德教育,方法上注重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构建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尊重学生家长,着重培养家长的育人能力。
从目标、内容、途径、方法上加大改革的力度,构建“抓自主教育、促尊重教育、突体验教育” 的整体的家庭教育体系,教家长学会培养孩子独立、自主、健全的个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充分尊重和信任孩子,同时还经常开展家庭教育的体验活动,使家长、学生愉悦地获取知识,并通过角色体验,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激发其内在潜能,促进家庭教育不断发展。教育观念的更新带来了积极的成果,扩大家庭教育的内涵,创建符合我校实际的家庭教育体系。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把握方向、相互结合、开拓延伸、改善方法,这就是我校家长学校工作管理的常规思路。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基础教育,又是终身教育,它对一个人的启蒙、成长、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一个人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意志性格的形成都离不开家庭。家长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孩子,家长的人生观、日常道德规范、待人处事都会对孩子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对孩子安全意识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应该指导家长给予孩子正确的教育方向,将家庭教育争取到与自己同一条“战线”上来,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教育环境。而家长学校是指导家长如何给孩子以正确的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系统地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长家教能力和家教水平,树立正确的育人观、人生观的主要阵地。因此我校一直都致力于通过家长学校活动的开展,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融和在一起,始终把办好“家长学校”纳入学校的整体工作计划之中,并切实加强管理。现将我校在家长学校方面所做工作总结如下:
一、组织与管理
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办好家长委员会的依据,完善管理制度是办好家长委员会的有力保证。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家长学校,把家长学校工作列入校长办公会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了明确的工作职责,各成员分工明确,并定期召开会议,制定计划,有力的指导了家长学校的工作。学校建立健全家长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有家长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制度、出勤制度、考核制度等一系列规定。每学期有较系统的家长学校工作计划,目标明确;在学期工作小结中有家长学校工作总结。家长学校制度完善,每次活动都有家长签到,统计人数。记录较为完整,并与未到家长及时取得联系,有较为严格的考核制度。
二、拓宽家庭教育途径,推动家庭教育的多层次延伸
家庭教育社会化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必然趋势。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一体化的家庭教育网络,让学生全方位接受到家庭教育和熏陶,对于提高育人效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甚至关系到育人的成败。本着这一指导思想,我们努力拓宽家庭教育新途径,使家庭教育工作向外、社会延伸。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协助和支持学校家庭教育。我们聘请家庭教育专家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协助学校制定家庭教育计划,完善管理制度,指导家庭教育活动,为家长学校主讲了《梦想于心、励志于行》的专题讲座。专家走进学校的同时,家庭教育也走向社会,内外结合,相互促进,对学校家庭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安定的加强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改进方法,把握切实有效的教育途径
每学期开学初,学校都要把家长学校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并拟定出家长学校工作计划,加强计划性,减少盲目性。我们能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出的现象,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组织家长学校的授课活动。我们学校家长学校的授课人员不局限于学校的中层领导,更有广大的教研组长、一线教师、班主任和教育成功的家长,因为他们与学生家长的关系更密切,更贴近家长的内心。有时,学校还请一些特殊行业的校外辅导员为学生和家长进行教育与宣传。
四、家庭教育与师德教育相结合
坚持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家长学校的主方向,注重联系实际、创设情景、升华情感。从爱亲人、爱集体、爱家乡做起,不断升华教育目标。由于我校重视家长学校工作,家长学校面向全体家长,通过学习,提高了家长自身素质。探讨正确的培养全面发展学生的教育观,教育效果明显,许多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工作,促进了学生素质明显提高,精神面貌积极向上。
多年来,我校一直注重加强师风师德教育,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特别是教师的育人素质,是加强家庭工作的前提。为此,我们在教师中努力创新家教理念,创建家教机制,营造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氛围,建立学习网络。我们为每个班主任配发了《家庭教育》一书,旨在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育人能力。
家庭教育为学校教育提供前进动力和保证。在多元化、信息化、社会化、人性化趋势日益增强的新形势下,家庭教育工作必须坚持探索创新,坚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其内容,革新其形式,才能适应时代要求。要发展、要改革、要创新,只有走“重家教、促智育、出成效”的道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
“低重心、强基础、重实效”是我校家长学校的教育方针。在多年的实践中,我们不断深入领会、提高认识。家庭教育与课堂文化教育相结合。把家庭教育内容列入学校教育计划,作为家长必修课内容。每学期上两次家教知识课,同时将家庭教育内容渗透到常规的家长会中,真正做到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努力使家庭教育工作更加规范、更加系统、更具效果。
北重一中 2015年4月13日
第二篇:纳雍一中家长学校工作总结
纳雍一中家长学校工作总结
社会教育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家庭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颐和路社区家长学校旨在打造良好家庭教育基础,提高社区家庭教育整体水平,现将2013家长学校工作总结如下:
一、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保障。
1、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教育水平的发展提高,使今日的中学生较之以往在知识面、信息量及思想、心理水平等诸方面都有许多新的变化,不少家长对教育孩子深感力不从心。因此,办好家长学校,帮助家长真正了解孩子生理、心理及学习发展变化规律,可以为家庭教育取得成功打好基础,提供保障。以全面提高受教育者整体素质为核心内容的教育改革,需要家庭教育相应变革的支持与配合,提高家长素质,从而提高家长实施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必然会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因此,办好家长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点。
2.、当前,教育的复杂程度和难度较以往明显增大,单靠学校难以胜任。长期以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各自为战甚至是学校教育孤军奋战的状况必须改变,必须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才能使学校教育在校外得到有效的延续和发展。因此,办好家长学校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契合点
二、挖掘社区教育资源,吸引家长按时上课。为保障教育水平,社区邀请退休老师和社区教育志愿者作为家长学校的主要教学力量。由于主讲教师在教学中做到讲课熔理论性、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炉,既引人入胜,又给人启迪。家长听后,2013年终工作总结个人工作总结 教师年终总结 党建年终总结 医生年终总结 既学到知识,更得到深刻的启示,为了给孩子更好的家庭教育,很多家长坚持上课,形成了一股良好的学习风气。
三、转换思想,改变方式。第一任教师难当,终生教师更难当,一些家长在学习以前,抱着沉久的观点“不打不成才”。在教育孩子时往往表现出随心所欲,随性情而定。高兴时,百般纵容迁就,毫无底线;心情不好时,则又吼又叫,以至打驾。不讲原则,不讲理智,不讲科学,凭着感觉走。在学习上对孩子施以压力,剥夺孩子娱乐的权利,给孩子施加负担,孩子烦,大人累,确始终不能达到家长预期的教育效果。家长学校成立后,给了他们一种全新的家庭教育理念。他们体会到家庭教育是一种起始最早且贯以终身的教育,家长不仅仅要教导孩子,还要不断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
四、严选教材,积极备课。为了让家庭教育走向现代化,家长学校的老师认真备课,确定三讲主题,家庭德育、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家长修养。为易于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教学内容侧重于学生的个性心理培养方面的知识,除了已有的家长读本以外,家长学校的老师还对家长讲授了《儿童心理学》、《少年儿童研究》等一些书籍的内容,让家长更多更好地了解到了孩子们的心态。
五、家庭教育成果的体现: 通过家长学校的培训,家长的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从学生身上反馈出学生个人的进步和家长教育的更新,达到了我们预期的效果。颐和路社区家长学校
纳雍一中家长学校
2013年12月12日
第三篇:家长学校讲座
宁江区实验中学家长学校讲座1
家庭幸福离不开安全礼仪教育
卜宁
一、家庭安全教育——幸福的保障
安全,是家庭幸福的保障。假期中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家中度过,家庭安全就成为孩子平安、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那么,怎样来保障家庭和孩子的安全呢?让孩子掌握一定的自救知识,能使他们在关键时刻脱离危险,保护自己,这应该是每一位家长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案例回放:
某夏天的上午,是孩子们放暑假的第一天。4个孩子聚在一起。8时,大人在家里煮绿豆汤时,想起还没买菜,就急忙出门。临走前,她关照15岁的大女儿30分钟后关掉炉火。9时30分,大人回家发现,屋内4个孩子均昏迷不醒,炉灶上的火,已被溢出的绿豆汤浇灭。大人赶紧打电话报警,由于救助及时,孩子们都没有生命危险,母亲为自己的粗心感到内疚。更令她担心的是,孩子们在面对危险时,竟然没有一丝一毫的警觉!当时,4个孩子都闻到了煤气的味道,但谁也没想到要去开窗,也没有人意识到危险正在向他们步步逼近。孩子们防范意识的薄弱,救护常识的缺乏是导致这次中毒事件的首要原因。
家长朋友们,溺水、火灾、交通事故、绑架„„当这些涉及到公共安全的天灾人祸降临到头上,我们的孩子会如何应对,是否有自救意识,能不能自我保护呢?日常生活中,作为孩子监护人的各位家长,你们是否经常对孩子进行安全常识的教育呢?
从整体上看,各类中小学安全事故中,主要以溺水和交通事故为主,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了60%。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安全事故中几个最重要的特征。
一是低年级学生更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二是节假日是事故多发期。节假日期间的交通事故、溺水事故在所有安全事故中所占的比例最高。
三是事故多发地点主要集中在上下学路上、江河水库和学校及周边。
四是安全意识淡薄是多数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从这些安全事故的具体案例和整体概况特征来看,孩子的安全指数跟家长的监护意识及安全教育意识息息相关。孩子们都知道不要相信陌生人,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早晚刷牙,红灯停绿灯行,过街要走斑马线,不要玩火、煤气、刀具等——这些都是家长和老师反复叮嘱的。但另一方面,孩子们对事故、灾难不知
所措,如何自我保护和救助、逃生等问题,几乎一无所知。
孩子的安全是家长的责任。家长怎样做?
1.借用媒体学习,事半功倍。在家里,轻松利用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对孩子进行安全常识的教育。
2.利用活动教育,锦上添花。家长巧妙地将安全知识渗透在活动中,让安全技能在活动中和生活实践中得到应用和强化。如,双休日,全家在外活动时,看到停车场附近的摩托车、小汽车进进出出,家长就可以借机引导孩子——停车场附近不能活动,更不能到马路上去活动。休息时,家长要告诉孩子不能随便找个地方坐下来就休息,特别是汽车的尾部。因为汽车尾部没长“眼睛”,驾驶员在倒车时看不到汽车尾部的小孩,很容易把小孩撞倒。只要家长能时刻注意巧妙地将安全的点点滴滴渗透给孩子,孩子的安全意识就能够逐步增强。
3.重视细节教育,细水长流。安全教育应从细节做起,比如要告诉孩子安全使用家用电器、燃气具、怎样报警?今年暴风雨多,要告诉孩子怎样安全避风、避雨。只有在生活中经常告诉孩子怎么做是安全的,哪些地方需要注意,细水长流,一定会为孩子的安全加分。
二、家庭礼仪教育——幸福的期盼
亚里士多德说过,“幼年时形成的良好习惯可以改变一生。”这样的“幼年习惯”,在倡导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化社会的今天,就是要接受最需要接受的礼仪教育。我们金三小学多年来坚持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积极创建礼仪教育特色,目的就是要为孩子的一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暑假将至,希望家长能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非常重要。
(一)崇礼重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古代提倡的四种道德规范——“礼义廉耻”,就是“崇礼、行义、廉洁、知耻”。“礼”,维系着社会秩序,协调着人际关系,差不多成了中国文明的象征和标志。在中国古代社会,礼被奉为社会人生的评判标准和指导原则。
西方人也十分重礼,“一向把礼仪教育作为品德教育的入门课,其理想中的楷模便是绅士、淑女”。由此,我们必须十分重视遵循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规范,以尊人敬爱人为基础和重要内容,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以系统的文明礼貌知识传授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二)礼仪教育,基础在家庭,关键也在家庭
礼仪教育的过程就是礼仪习惯的养成过程,人降临人世,步入社会,首先接触到的就是父母,就是家庭。就教育而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从小生活在家庭里,受到最初的、往往也是最有影响的启蒙教育。他们在家庭中生活
和活动,经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渐形成各种思想意识、行为习惯。无论好坏,这对他们以后的发展,产生着极大的影响。
(三)家庭礼仪教育看平时,重养成
家庭是孩子日常生活中最理想的港湾,它既是遮风挡雨的寓所,也是孕育希望和放飞理想的锚地。家庭礼仪教育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礼仪习惯。看平时,重养成。具体可由以下四方面着手—— 1.以礼带礼,突出家长表率作用。
家庭礼仪教育的实施,应该加强教育者(主要是父母)自身的礼仪修养。“孩子是父母言行的一面镜”。为人父母者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必须从自己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做起。认真负责地扮演好孩子人生道路的引路人的角色,努力践行规范的文明礼仪,让孩子看得见、摸得着,从而自然地接受影响、教育,自觉地付诸行动。
2.以小促大,紧抓日常生活规范。
俗话说:“坐有坐相,站在站相,吃有吃相”。家庭礼仪教育的实施,应该从身边细小的事情做起。
例子:哈尔滨高中学生陈磊直接考入美国大学,他父母介绍说:从陈磊学会说话,能听懂一些简单的指示和要求时起,就有意识地在各种场合下,告诉她应该怎样做。比如早晨离开家时,要和家里人说再见,到托儿所要问‘阿姨好、小朋友好’等等”。“在街上,吃剩的果皮和冰棍杆,让她亲手送到垃圾箱里,从不随意往地上乱扔。乘公共汽车,当别人让座时,总要说声谢谢。告诉孩子要尊重环卫工人的劳动„„”这些看似简单的行为,我们坚持做了吗?习惯的形成需要反复21次,才能形成,您坚持了吗?教育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由浅入深,从低到高,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父母对子女的示范应该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时时处处,点点滴滴。
3.以无胜有,营造家庭文化氛围。
“生活环境,是孩子品德最好的教师。”家庭礼仪教育的实施,应该营造一定的氛围,制造一定的舆论,以感情的变化促进礼仪活动的开展。许多家教成功的父母都十分留心在每日的生活,在欢愉的气氛中,对孩子进行启蒙。一个充满理解、信任和亲情的幸福家庭,正是孕育良好礼仪素养的摇蓝。4.以练导行,强化孩子礼仪意识。
家庭礼仪教育的实施,应该包括具体清晰的指导、规观和训练。事实上,许多人一夜暴富,但是要让那些举止粗野,俗不可耐的人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温文尔雅的绅士,成为优雅的淑女,那是绝不可能的事。因为一个人的风度气质修
养是长期训练之后形成的。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林崇德教授指出,“重复和练习是习惯形成的关键。良好的文明习惯和道德习惯,我们提倡重复和练习养成。”作为家长,必须向孩子提供良好习惯的训练,不时地对孩子进行有意识地礼仪重复、练习。
家庭礼仪教育立足于家庭的日常生活,从最基本的社会交往方式出发,着眼于从小就培养,从小事、身边、现在做起。家庭礼仪教育注重和谐的家庭文化氛围的营造,尊重环境对人的作用,把改造培育宜人环境与日常的良好礼仪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贯穿于家庭对子女成人成材教育的整个运行过程之中,从而为家庭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四)结束语:
文明礼貌是最受各国人民重视的品质。礼仪是发展社会交往的润滑剂,是沟通人际关系的调节器。在文明、礼貌、得体的交往中,我们快乐地成长!让我们在对礼仪的思考、感悟中,抱着对孩子一生负责、对民族对国家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结合《公民道德建议实施纲要》等具体要求,切切实实地深入开展家庭礼仪教育吧!美国作家诺蒂古文章中曾经写下这样的话:
指责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怨天尤人。
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好斗逞勇。
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畏首畏尾。
怜悯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自愿自艾。
嘲讽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消极退缩。
妒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勾心斗角。
羞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心怀内疚。
容忍中张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极富耐性。
鼓励中张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充满自信。
赞美中张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存感恩。
嘉许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爱人爱已。
接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胸宽广。
认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掌握目标。
分享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慷慨大方。
诚实公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维护正义真理。
安定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信任自己,信任他人。
友善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对世界多一份关怀。
祥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有平和的心境。
亲爱的家长朋友,您希望您的孩子长大以后成为什么样的人呢?谢谢!
第四篇:家长学校讲座材料
首先对你们如约来到学校表示热烈的欢迎!特别向从外地赶回来的家长表示由衷的谢意,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理解与支持。我也是孩子的家长,站在孩子的角度,我们是同事,是战友,所以借此机会,我和大家一起交流教育孩子的问题。都说中国的家长最辛苦,我也有这样的感觉。我们不仅操心孩子的学业和今后的工作,还得拼命地为孩子们攒钱,买房,操办婚事,等到把孩子辛辛苦苦地拉扯大,安顿好年迈的老人,自己也就老了。所以往往是省吃俭用一辈子,如果孩子没教育好,到头来,老了,没用了,落得个两手空空。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孩子到了十八周岁,家长就没有抚养的责任了,老人也由国家养老机构“全权负责”,而相比之下,我们真的是累多了。孩子是家庭的未来,有一句话,意思是说,你的后半生是否幸福,在于你的孩子。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也为了我们家长们自己后半生的幸福,我们理所当然地关心和思考如何教育好孩子的问题。所以如何教育孩子,是家长们的头等大事。我们亲眼看见有些家长只顾外出打工为孩子挣钱,而孩子的教育荒废了,孩子不但学习成绩没搞好,连做人也成问题,不是打架就是闹事,大把大把地花钱,性格暴躁,一点也谈不上孝敬父母,养成了一大堆的坏毛病,成了家长的心病。之所以把大家请来,是考虑到孩子的教育不只是学校和老师的事,而需要家庭和学校的有效配合。你是否注意到,孩子们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为什么为产生那么多的差别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家庭教育当然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有专家说过: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又说: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就存在着有问题的家教。尽管教育不是万能的,但这句话也有一定的道理。有人说:“再苦不能苦孩子,再富也不能富孩子”,这句话并不矛盾。我们不应该给孩子太多的零花钱,这方面的管教,主要是靠家长您了。学校只能从正面教育孩子不乱花钱,真正更有效地管理孩子乱花钱,家长更有力。
3、孩子晚上在家不能定时学习,贪图看电视或睡觉、贪玩。除了小学低年级学生以外,各年级的学生,每晚都有较多的家庭作业。孩子在家贪图看电视,不做作业,不能及时作业与复习,这方面的管理,主要是家长。我们经常听家长说:“老师,我的孩子在家总是看电视,我讲他不听,你们老师讲要好多了。”我们体谅家长说这样话时的无奈,但同时也感到了家长对孩子管教的不负责任,有推辞责任之嫌。孩子在家时学习的督促,主要责任在家长,家长管起来也更有效。老师很难知道每晚您的孩子在家学习了还是没学习,学习了多长时间,学习时是不是不专心。再说,一个老师要面对几十个孩子,而您是孩子的衣食父母,只要面对一个孩子,现在的家长,同时面对几个孩子的已经不多。您管一个孩子,老师要管几十个孩子,而且您管的是您自己的孩子,您直接受益,您不管谁管?所以聪明的家长,不把自己孩子的教育完全受托在别人身上,老师身上。有人这样说:“你不要把孩子这个宝押在别人的身上”,确实很有道理。
4、为了您孩子的健康成长,请您不要当着孩子的面随意的说老师或学校的坏话。因为在孩子在孩子纯洁的心灵中,在他们的心目中,老师是一种权威,有了这样的思想,孩子就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育,如果你不能做到在孩子面前尊重老师,那么就为你孩子的成长种下了不良因素。如果您对学校或老师的工作有什么意见,可以与老师联系,与学校联系,当面或打电话说清楚,这样的效果会更好,不会影响您孩子的成长。需要你配合的地方很多,比如孩子的穿戴和仪表,孩子自立能力的培养,孩子的心理关心与疏导等等,我以上只重点提出了四条。我们时常感到: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沃土。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这里说出来同大家一起分享。有一位母亲,她的儿子刚刚上幼儿园。在家长会上,幼儿园的阿姨对她说:“你的孩子有多动症,他在凳子上竟然连三分钟都坐不到。你应该带他去看看医生。”母亲没有说话,她低下头。走在回家的路上,她的眉头皱得紧紧的,她在想,该怎么和儿子说呢?回到家里,她恢复了平日灿烂的笑容,她抱住儿子,说:“阿姨今天夸你了。说你以前只能坚持安静地坐一分钟,现在,你居然可以坚持三分钟了。别的爸爸妈妈都羡慕我有你这样的宝宝呢!”接下来吃晚饭时,母亲发现,儿子居然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而没有像平时那样要她喂。几年后,儿子上小学了,母亲又去开家长会。家长会上,儿子的老师对她说:“你的儿子有弱智,你应该带他去看医生。”他的儿子考了全班第59名。母亲低下头。回到家里,她对儿子说:“老师夸你进步非常大,如果你努力,你一定可以超过你的同桌。他考了第21名。”母亲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睛开始发亮,紧锁的眉头开始舒展开来,惊恐的脸庞也开始变得温柔起来。儿子上了初中,母亲又一次去开家长会。奇怪的是,这次家长会上,老师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到儿子的名字。母亲变得有些不习惯,家长会一结束,她就急急地追上老师问道:“怎么没有点我儿子的名字?”老师对母亲说:“你的儿子考重点中学有点危险。”母亲回到家里,对儿子说:“老师说了,你非常有实力,如果你再努力一点,就可以考上重点中学。”后来,她的儿子果真如愿地考上了重点中学,几年后,他竟然顺利地考取了清华大学。这位母亲不是职业老师,却胜似老师。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她的母亲显然起了最直接和重要的作用。如果不是这位母亲积极地引导和鼓励,他的儿子不会有今天的自信和成功。如果她在教子过程中只是一味盲目地责怪和训斥,就会吹灭孩子心头那微弱的希望的灯火,把孩子推向相反的方向。家庭教育的作用,渗透在生活的点滴中。生日时。对孩子来说,生日是最难忘而又愉快的日子。父母为孩子准备生日礼物和美味饭菜的同时,不要忘了生日赠言。趁机说说孩子的优点,同时进一步让孩子感受到了亲情,为教育打下了感情基础。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孙云晓说过:“良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 就餐时。就餐时,就从小教育孩子珍惜粮食、菜肴,使他(她)明白饭菜来之不易的道理。让孩子在餐桌上学会礼貌和谦让。交际时。应利用家庭交际的机会,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热情、大方的交际素质。家务劳动时。培养孩子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可从洗手帕、铺床、叠被、扫地等入手,然后随年龄增长而“加码”。以上所讲的这些,体现出一个思想:家庭教育的重要。下面我给大家提几个家教时容易忽视的“家教误区”:
1、“养育凭父母,教育靠老师”
许多家长习惯于将“教”与“养”分开,认为“教”是育心,“养”只是育身,养育凭父母,教育靠老师。实际上,“养”比“教”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更持久更深远。
家长养育孩子,表面看来是照管孩子吃、喝、拉、撒、睡这些生活琐事,但是生活琐事中往往透露出更多为人处世的原则。例如,当前不少家长在对待孩子吃饭问题上很伤脑筋。有的孩子挑食,有的要哄着骗着才吃饭,有的借吃饭要挟父母。这说明家长没有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生活习惯。可见,家长必须寓教于养、寓德于养,只养不教是养不好的。
有“教育靠老师”思想意识的家长,实际上放弃了教育的责任,而只专注于孩子的生活。这种单纯的后勤型父母是不合格的父母。鲁迅曾在一篇文章里把父亲分为“人之父”和“孩子之父”两类。“孩子之父”是“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他才不才。生他的人,不负教他的责任”。鲁迅把这种家长斥之为“制造孩子的家伙”。“人之父”则是“生了孩子,还要想怎样去教育,才能使生下来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完全的人”。中国需要“人之父”,但是每当看到10几岁的孩子因教育不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时候,我们还是叹息有那么多的“孩子之父”。
主张教养分开的家长客观上还是在教,只不过很多时候是教而不当,是一种无意识的、经验主导的教。这种教养方式,只会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出一个自己都不愿意看到的孩子。为什么有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十分失望呢?这也是原因之一吧。
类似的观点还有:我识字不多,学习的事,我管不了。持这种观点的家长,误把管孩子学习与辅导孩子知识等同起来了。其实,即使非常有学问的家长,也不一定在具体知识点上去辅导孩子。孩子学习的科目有那么多,有几个家长能一一对孩子进行长期细致入微的知识辅导?
2、以唠叨代替指导.在家庭教育中,有一种常见的现象:那就是妈妈对孩子不断地叮嘱,不断地提醒,不断地督促。这种把嘴巴紧紧“叮“在孩子身上的情况,在家庭生活中特别普遍。孩子需要父母的指导,但不喜欢父母的唠叨。那么,指导与唠叨有什么不同呢?
1)指导是亲切的,是言简意赅的;唠叨则往往会有责怪、警告的成份。
2)指导是一种促进,是引而不发,鼓励孩子独立处理问题;而唠叨常对孩子表现出不尊重和不信任。
3)指导的后果是孩子情绪稳定,心情愉快;而唠叨则是反复的单调刺激,使孩子厌倦、反感、苦闷。唠叨的结果会形成儿童行为惰性,你不说几次,孩子就不会去做。这种恶性循环,还会导致子女独立自主的积极个性被破坏。一个人唠叨,首先是自己不相信自己,对自己讲出去的话,做了的事,由于不放心才会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再就是,个性属于软弱和紧张型的人特别容易唠叨。那么,父母怎样避免对孩子唠叨呢?
其一,不要信口开河。比如说,规定孩子做好作业再开饭,但有的父母话虽讲出去了,可心里又怕孩子肚子饿,就没事找事地说:“你饿不饿?““快做快做,饭都凉了。你还想不想吃饭?“诸如此类自相矛盾的话,反映了自己感情的软弱,说话不算数,没有威望。克服唠叨,首先在对孩子讲话前要经过一番理智过滤,不能信口开河。其二,不要强行命令。多和孩子讲悄悄话,家庭语言的低声调是母子关系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有利于避免气氛恶化。如果让孩子做什么事,可以用亲切的语言在他的身边轻轻地告诉他,尤其对幼小的孩子,这既是命令,又是感情的信任,悄悄一句话比你大声喝斥的作用大得多。其三,不要事事叮嘱。可以说,家长对孩子讲的话虽然多,但许多都没有讲到点子上。事无巨细,都反复强调叮嘱搞得家庭上下不得安宁,大人为孩子不听话而气愤,孩子在繁杂的语言环境里定不下心来做功课,结果会适得其反。
可靠的方法是:围绕家中大事、要事与子女作出明确分工,提出具体要求,让他们独立活动。而且坚持定期检查,及时表扬成绩,纠正不足。一些小事,应该做到忽略不计,因为孩子毕竟还小,过多指责会使孩子无所适从。
3、溺爱迁就型 表现一:刚吃完饭,小红闹着要吃饼干,父母不准许,而祖父母则说:“由她去,吃两个饼干是正常的。” 表现二:石磊刚起床,妈妈就替他挤好牙膏,打好洗脸水,又替他叠好被子,弄好早饭,等石磊吃完饭,妈妈又为他准备好书包,把自行车推出门。还常常对儿子说:“你只管念书,生活上的事儿让妈妈包了。” 此类家长为子女的成长可谓吃尽“千辛万苦”,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然而他们的这片“好心”往往办了坏事。一些孩子由于长期娇惯,稍不顺心就撒野、使泼,成了谁也奈何不得的家庭“小皇帝”或是蛮横无理的小霸王。溺爱迁就,必定造成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性格脆弱等不健全个性。而且由于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过于重视,往往让小孩子产生一种错误认识,自己在帮父母学习。所以很多时候,父母越是着急孩子的学习,孩子自己却越是不着急。我们得研究让孩子在小的时候就感到学习是自己的事,而不仅仅是“告诉”孩子学习是自己的事,要让他切实的“感到”、“认识到”。
4、世故型 表现一:小华在学校食堂就餐,家长在家训导他:“咱花钱进了食堂可别当傻瓜,好吃的菜尽管吃,不要便宜了别人。” 表现二:小明放学路上帮一位老爷爷推车背东西,回去把这件事告诉家长后,家长说:“你年纪小,帮人家推重车会伤身体的,以后可别再多事了。” 表现三:小军刚买的水彩笔在学校不见了,他妈妈得知后对儿子说:“你太不争气了,改天瞧准谁的水彩笔和你差不多,随便抓一盒不就得啦,反正咱没多拿!此类家长把自己在社会上积累的所谓“处世经验”毫无保留地灌输给自己的孩子,殊不知这样一来,有多少天真无邪的孩童就会变成一个个世故老沉的“小大人”,他们令人痛心地表现出自私、冷漠、圆滑的品性,而真正能让孩子在工作上处世上立稳脚跟的是热情、善良,懂得感恩。一个自私冷漠的人,很少能感到来自他人关心的幸福。我们认为,对于一个人来说,精神上的幸福远比物质上的幸福更重要。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周围的人欢迎自己,认同自己,而不是只有金钱没有朋友的人。
5、忽视孩子心灵的成长
“忽视孩子心灵的成长是中国家庭教育中一个最大的盲区。”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现在有很多家长、有很多家庭根本没有意识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是一个问题。我们关注孩子的,更重、更多的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身体,二是学习。总觉得这两样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有用。而往往认为心理健康是虚的,是可有可无的,可做可不做。究竟应该做些什么,从什么地方入手也是一无所知。评价一个孩子好坏,看待一个孩子成长进步,往往集中在一个焦点上,那就是学习成绩、分数。其实我们家长没有意识到,孩子学习成绩好,往往就是家长不知不觉中重视了孩子的心灵成长,相反,有的孩子学习不好,往往就是我们家长没当好。孩子心灵的成长和孩子身体的成长一样,需要均衡的营养。孩子心理成长,需要哪些营养呢?概括地讲,孩子心理成长需要五大营养,十个字:肯定、自由、情感、宽容、梦想。
第一大营养:肯定。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根本没有在意和了解孩子这种心理需求。我们有很多父母似乎总愿意用“笨蛋”啊、“没用的东西”啊、“不争气的玩意”啊、“废物”啊等等这些话来讽刺挖苦孩子。孩子自身的进步我们看不到、孩子自身的努力我们看不到,孩子的一些优点、特长我们看不到,我们两个眼睛盯的只有分数。有些孩子一次考了双百,很高兴的回到家里告诉父母,“我这次考双百了”很得意。我们好些父母会说,这次确实考的不错。正当孩子扬着小脸得意的听着爸爸妈妈表扬,紧接着我们的父母后面的话又来了:“千万不要骄傲啊,咱们一次考双百算不了什么,咱们要次次考双百呀,那才叫过硬啊。”孩子一听,“我的妈呀,我爸我妈怎么这么高的要求哇,我怎么能做得到啊。”一下信心就没了。所以我们说很多孩子就是在这种家庭环境当中,逐渐地平庸下去了。当他们的学习成绩自己和自己比有了明显的进步,从85分进步到了90分,很高兴,很得意。告诉爸爸妈妈,“我这次考试又进步了,长了5分。”结果我们好多家长往往张口就问,“这次班里考最高的是多少啊?你就考这么个分数还值得说呀,也不嫌丢人哪?”孩子在那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呀,在那站着憋得脸通红。最后孩子实在听不下去了,冒出一句话来,“我们班还有不及格的,你咋不问哪?”我们说,很多孩子就是在这种环境里逐渐平庸下去了。有一个孩子曾在写给我的信中说过: “爸爸妈妈,我不想在否定中长大!” 第二大营养,心灵的成长需要情感。讲到情感,应该说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话题了。在这里,重点讲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就是培养孩子感动的能力,让他做一个感情丰富、知恩图报的人。一个人他应该具备这样一个素质,那就是他能够被生活中一些习以为常的东西所感动,并随时地把这种感动调动起来,化作一种力量,体会生活的幸福。曾有一个女学生在信里这样写道:“我有一个非常好的妈妈,妈妈非常疼爱我。所有好吃的东西妈妈都不舍得吃,都留给了我。为了我好好学习,妈妈晚上几乎不看电视。而是静静地坐在我身边,陪我学习。无数个夜晚,当我学习劳累的时候,妈妈总是无声无息地把水果、牛奶、面包端到了我身边,为此我曾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我认为我有一个世界上最好的妈妈。但是又一次,在我学习中间,我想停下来给妈妈削一个苹果,我妈妈却说,不用你削,你别浪费时间了。当时我并没有说什么,但是我内心却非常的难受。妈妈为什么不在乎我的爱,不在乎我的回报呢?” 其实很多孩子的感动,就在我们父母的不知不觉、一点一滴中失去了。孩子给我们倒一杯茶,给我们拿一双拖鞋,剥了一块糖,我们很理所当然地拒绝了孩子,甚至根本没有在意。正是在这一点一滴当中,孩子逐渐失去了感动的心理,而对这一切都理所应当的接受了。为此教育专家曾经呼吁,一定要把这种感动的能力还给孩子。如何培养孩子的这种感动的能力呢?一个最好的方法,就是要让孩子学会对养育自己的父母感恩。做为我们父母,一定要在乎孩子的这种感恩的行为,在乎孩子的爱,在乎孩子的回报。在培养孩子情感的第二方面,就是要培养孩子善良的能力,让他有一颗善良的心,做一个善良的人。可以这样说,一个孩子如果从小没有一颗善良的心,那他的聪明、机智、勇敢、无所畏惧等等,这些品质越是突出越是卓越的话,将来长大之后可能给你惹得祸就越大,对我们这个社会造成的危害也就越大。马佳爵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证。应该说马佳爵非常聪明,各方面素质也非常突出,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是班里的前几名,并顺利地考入了大学,而且学的是生命科学的研究。但是他没有一颗善良的心,最终走上了杀人犯罪的道路。所以,希望我们的家长不能只关注分数而不关注这些东西呀。这恐怕比分数比金钱更重要,这是一个孩子一生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三大营养,心灵的成长需要宽容。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犯错误,孩子如此,我们大人何尝不是如此。我们现在之所以不再犯孩子一样的低级错误,正是我们从无数个错误当中吸取了宝贵的生活经验。同时,我们说宽容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力量。如果你宽容了你的孩子,对于他改正问题、纠正缺点、克服毛病,恐怕会胜过十次的批评、十次的指责甚至是十次的打骂,比批评、指责、打骂更容易让孩子理解、更容易让孩子接受,也更容易让孩子改正错误。不过,宽容也不是无原则的纵容。我们要研究如何把握这个度。
第四大营养,心灵的成长需要梦想。梦想是人生的航标,是心中的一盏灯,是前进的动力,是方向。现在的多数孩子,在这样的生长环境,好象一切是为了分数,成绩好的同学还谈得上有点目标,成绩不好的学生呢?往往就是过一天是一天,根本谈不上梦想。有梦想的人,生活充满趣味与激情,没有梦想的人,生活显得平淡而枯燥。第五大营养,是自由。家长和老师不能过分的约束孩子,要给孩子一定的时间自由,兴趣和自由等等,在此不多说。时间关系,我们只选择地讲了家教的五大误区:我们简单的复习一下,这五个误区分别是:
1)“养育凭父母,教育靠老师”
2)以唠叨代替指导
3)溺爱迁就型
4)世故型
5)忽视孩子心灵的成长 下面我为大家读一篇文章: 洋媳妇教育孩子的方法--小孩就是要这么教的(转)儿子去美国留学,毕业后定居美国,还给我找了个洋媳妇苏珊。如今,小孙子阳阳已经3岁了。今年夏天,儿子为我申请了探亲签证。在美国待了三个月,洋媳妇苏珊教育孩子的方法,令我这个中国婆婆大开眼界......不吃饭就饿着......每天早上,阳阳醒来后,苏珊把早餐往餐桌上一放,就自顾自地忙去了。阳阳会自己爬上凳子,喝牛奶,吃面包片。吃饱后,他回自己的房间,在衣柜里找衣服、鞋子,再自己穿上。毕竟阳阳只有3岁,还搞不清楚裤子的正反面,分不清鞋子的左右脚。有一次阳阳又把裤子穿反了,我赶紧上前想帮他换,却被苏珊制止了。她说,如果他觉得不舒服,会自己脱下来,重新穿好;如果他没觉得有什么不舒服,那就随他的便。那一整天,阳阳反穿着裤子跑来跑去,苏姗像没看见一样。
又一次,阳阳出去和邻居家的小朋友玩,没多大会就气喘吁吁地跑回家,对苏珊说:“妈妈,露西说我的裤子穿反了,真的吗?”露西是邻居家的小姑娘,今年5岁。苏姗笑着说:“是的,你要不要换回来?”阳阳点点头,自己脱下裤子,仔细看了看,重新穿上了。从那以后,阳阳再也没穿反过裤子。
我不禁想起,我的外孙女五六岁时不会用筷子,上小学时不会系鞋带。如今在上寄宿制初中的她,每个周末都要带回家一大堆脏衣服呢。
一天中午,阳阳闹情绪,不肯吃饭。苏珊说了他几句,愤怒地小阳阳一把将盘子推到了地上,盘子里的食物洒了一地。苏姗看着阳阳,认真地说:“看来你确实不想吃饭!记住,从现在到明天早上,你什么都不能吃。”阳阳点点头,坚定地回答:“Yes!”我在心里暗笑,这母子俩,还都挺倔!
下午,苏珊和我商量,晚上由我做中国菜。我心领神会,阳阳特别爱吃中国菜,一定是苏珊觉得阳阳中午没好好吃饭,想让他晚上多吃点儿。
那天晚上我施展厨艺,做了阳阳最爱吃的糖醋里脊、油闷大虾,还用意大利面做了中国式的凉面。阳阳最喜欢吃那种凉面,小小的人可以吃满满一大盘。
开始吃晚饭了,阳阳欢天喜地地爬上凳子。苏珊却走过来,拿走了他的盘子和刀叉,说:“我们已经约好了,今天你不能吃饭,你自己也答应了的。”阳阳看着面容严肃的妈妈,“哇”地一声在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饿,我要吃饭。”“不行,说过的话要算数。”苏珊毫不心软。
我心疼了,想替阳阳求情,说点好话,却见儿子对我使眼色。想起我刚到美国时,儿子就跟我说,在美国,父母教育孩子时,别人千万不要插手,即使是长辈也不例外。无奈,我只好保持沉默...那顿饭,从始至终,可怜的小阳阳一直坐在玩具车里,眼巴巴地看着我们三个大人狼吞虎咽。我这才明白苏珊让我做中餐的真正用意。我相信,下一次,阳阳想发脾气扔饭碗时,一定会想起自己饿着肚子看爸爸妈妈和奶奶享用美食的经历。饿着肚子的滋味不好受,况且还是面对自己最喜爱的食物。临睡前,我和苏珊一起去向阳阳道晚安。阳阳小心翼翼地问:“妈妈,我很饿,现在我能吃中国面吗?”苏珊微笑着摇摇头,坚决地说:“不!”阳阳叹了口气,又问:“那等我睡完觉睁开眼睛时,可以吃吗?”“当然可以。”苏珊温柔地回答。阳阳甜甜地笑了。
大部分情况下,阳阳吃饭都很积极,他不想因为“罢吃”而错过食物,再受饿肚子的苦。每当看到阳阳埋头大口大口地吃饭,嘴上脸上粘的都是食物时,我就想起外孙女,她像阳阳这么大时,为了哄她吃饭,几个大人端着饭碗跟在她屁股后面跑,她还不买账,还要谈条件:吃完这碗买一个玩具,再吃一碗买一个玩具……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这身
有一天,我们带阳阳去公园玩。很快,阳阳就和两个女孩儿玩起了厨房游戏。塑料小锅、小铲子、小盘子、小碗摆了一地。忽然,淘气的阳阳拿起小锅,使劲在一个女孩儿头上敲了一下,女孩儿愣了一下,放声大哭。另一个女孩儿年纪更小一些,见些情形,也被吓得大哭起来。大概阳阳没想到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站在一旁,愣住了...苏珊走上前,问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她一声不吭,拿起小锅,使劲敲到阳阳的头上,阳阳没防备,一下子跌坐在草地上,哇哇大哭起来。苏珊问阳阳:“疼吗?下次还这样吗?”阳阳一边哭,一边拼命摇头。我相信他以后再也不会这么做了。
阳阳的舅舅送了他一辆浅蓝色的小自行车,阳阳非常喜欢,当成宝贝,不许别人碰。邻居小姑娘露西是阳阳的好朋友,央求阳阳好几次,要骑他的小车,阳阳都没答应。一次,几个孩子一起玩时,露西趁阳阳不注意,偷偷骑上小车,扬长而去。阳阳发现后,气愤地跑来向苏珊告状。苏珊正和几个孩子的母亲一起聊天喝咖啡,便微笑着说:“你们的事情自己解决,妈妈可管不了。”阳阳无奈地走了。
过了一小会儿,露西骑着小车回来了。阳阳看到露西,一把将她推倒在地,抢过了小车。露西坐在地上大哭起来。苏珊抱起露西,安抚了她一会儿。很快,露西就和别的小朋友兴高采烈地玩了起来。
阳阳自己骑了一会儿车,觉得有些无聊,看到那几个孩子玩得那么高兴,他想加入,又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他蹭到苏珊身边,嘟囔道:“妈妈,我想跟露西他们一起玩。”苏珊不动声色地说:“那你自己去找他们啦!”“妈妈,你陪我一起去。”托比恳求道。“那可不行,刚才是你把露西弄哭的,现在你又想和大家玩,就得自己去解决问题。”
阳阳骑着小车慢慢靠近露西,快到她身边时,又掉头回来。来回好几次,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阳阳和露西又笑逐颜开,闹成了一团。管教孩子是父母的事
苏珊的父母住在加利福尼亚州,听说我来了,两人开车来探望我们。家里来了客人,阳阳很兴奋,跑上跑下地乱窜。他把玩沙子用的小桶装满了水,提着小桶在屋里四处转悠。苏珊警告了她好几次,不要把水洒到地板上,阳阳置若罔闻。最后,阳阳还是把水桶弄倒了,水洒了一地。兴奋的小阳阳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事,还得意地光着脚丫踩水玩,把裤子全弄湿了。我连忙找出拖把准备拖地。苏珊从我手中抢过拖把交给阳阳,对他说:“把地拖干,把湿衣服脱下来,自己洗干净。”阳阳不愿意,又哭又闹。苏珊二话不说,直接把他拉到贮藏室,关了禁闭。听到阳阳在里面发出惊天动地的哭喊,我心疼坏了,想进去把他抱出来。阳阳的外婆却拦住我,说:“这是苏珊的事。”
过了一会儿,阳阳不哭了,他在贮藏室里大声喊:“妈妈,我错了。”苏珊站在门外,问:“那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吗?”“我知道。”苏珊打开门,阳阳从贮藏室走出来,脸上还挂着两行泪珠。他拿起有他两个高的拖把吃力地把地上的水拖干净。然后,他脱下裤子,拎在手上,光着屁股走进洗手间,稀里哗啦地洗起衣服来。
阳阳的外公外婆看着表情惊异的我,意味深长地笑了。这件事让我感触颇深。在很多中国家庭,父母管教孩子时,常常会引起“世界大战”,往往是外婆外公护,爷爷奶奶拦,夫妻吵架,鸡飞狗跳。
后来,我和阳阳的外公外婆聊天时,提到这件事,阳阳的外公说了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孩子是父母的孩子,首先要尊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孩子虽然小,却是天生的外交家,当他看到家庭成员之间出现分歧时,他会很聪明地钻空子。这不仅对改善他的行为毫无益处,反而会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甚至带来更多别的问题。而且,家庭成员之间发生冲突,不和谐的家庭氛围会带给孩子更多的不安全感,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无论是父辈与祖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发生分歧,还是夫妻两人的教育观念有差异,都不能在孩子面前发生冲突。
阳阳的外公外婆在家里住了一周,准备回加利福尼亚了。临走前两天,阳阳的外公郑重地问女儿:“阳阳想要一辆玩具挖掘机,我可以买给他吗?”苏珊想了想,说:“你们这次来,已经送给他一双旱冰鞋作为礼物了,到圣诞节时,再买玩具挖掘机当礼物送给他吧!”
我不知道阳阳的外公是怎么告诉小家伙的,后来我带阳阳去超市,他指着玩具挖掘机说:“外公说,圣诞节时,给我买这个当礼物。”语气里满是欣喜和期待。
虽然苏珊对阳阳如此严格,阳阳却对妈妈爱得不得了。他在外面玩时,会采集一些好看的小花或者他认为漂亮的叶子,郑重其事地送给妈妈;别人送给他礼物,他会叫妈妈和他一起拆开;有什么好吃的,也总要留一半给妈妈。
想到很多中国孩子对父母的漠视与冷淡,我不得不佩服我的洋媳妇。在我看来,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美国妈妈有很多值得中国妈妈学习的地方。家长朋友们,今天我主要提到了四点需要您配合的地方,提到了家教容易发生的五大误区,还一起学习了一篇文章,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不妥之处,请大家见谅。耽误了大家的时间。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也祝在场的各位老师工作顺利,祝在场的同学们时时开心。谢谢大家!
第五篇:家长学校讲座稿
家长学校讲座稿
马克思说过:“家长的行业,就是教育子女”。家长这个职业天然担负教育子女的职责,现在许多行业都要求有上岗证,惟独做父母不需要。我也是一个有两岁小儿子的母亲,今天和大家一起探讨怎样当一名合格的家长(和大家相比,班门弄斧了)。
一、家长教育子女下方法和指导:
(一)子女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无论从教育的时间和精力上来讲,还是从教育的对象情感上来说,家庭教育占有特殊的优势作用和地位。为人父母者对子女既要“养”,更要“教”。家长往往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孩子越大,就越不了解他。小时候乖巧,懂事,大了就有自己的想法了,愈来愈管不了,不知道该怎么办?首先,我们应从思想上重视,把子女教育当成一项长期工程。
(二)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有人说:家庭教育中“不教而教”。这一说法不够准确,但却有一定道理,即,家庭教育主要不是靠言教,而是靠身教。家庭教育的最大特点便是潜移默化。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往往不知不觉地在影响着孩子。儿童的思维具有形象化的特点,模仿性极强,模仿是他们学习做人的主要途径,而在家庭中,家长就成为他们模仿的主要目标。家长的行为习惯、是非标准、待人处事的态度、道德观念等诸多方面都时刻在影响着孩子。父母是孩子的镜子,要想孩子成为怎样的人,父母首先应是那样的人。诚实的家长才能培养出诚实的孩子;出口就说脏话的家长,不可能培养出文明的孩子;做家长的,尊重自己的父母,尽孝道,那孩子一定会是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思想品德好的学生。父母对孩子学习严格要求,无可非议,而自己不思进取,那也是孩子成才大忌。我们同样需要学习、进修,不断完善自己。没有成功的家庭教育就没有成功的学校教育。因为当孩子进入学校的时候,他的身上已经留下了父母的烙印。
(三)陪伴成长
孩子既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又是上天赐给父母的快乐礼物,孩子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父母人生历程的伙伴和朋友。父母培养孩子,要多和孩子在一起,因为亲情的抚慰与关怀有助于孩子的成长;父母从一开始就能做到和孩子一起成长,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时刻保持一颗童心,随着孩子的成长,你会发现,在孩子慢慢读懂这个世界的同时,你也慢慢地读懂了孩子这本书,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世界。这时,你距离成功的父母也就越来越近了。
家长既是子女的父母(在生活上给予关怀,身体上给以安全,心理上给以放松),又要做孩子的老师(思想上指向正道,学习上给以指导,精神上引以充实)朋友(轻松交流,相互尊重,共同学习,取长补短)要经常对话,相互理解。要利用节假日带孩子游览,以加深情感,陶冶情操,扩大知识面。每个月至少带孩子去一次书店看书,从小就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孩子会终生受益。
(四)配合学校,关注孩子,多沟通
1、和学校老师多沟通。
现行教育体制与师资力量远非完善,应试教育的弊端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人才培养的需要。家长们不能等不能袖手旁观,只能用自己的行动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之处,更不能认为只要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万事大吉了。
有点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非常重视,他们和自己的孩子的学习保持同等进度。有的经常性的到校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工作忙没有时间的,就打电话来询问子女的学习成绩。因此这些家长的孩子成绩大多比较优秀。可是另外有些家长平时确实很忙,孩子让老人来管。也有的因为孩子成绩不理想,他们好象失去了信心,对孩子也有点失望,我也听有几个家长说孩子成绩差,见了老师不好意思,难为情,接孩子也离得远远的,对孩子也不太管了。我想,该难为情的也不是你们,而是我们做老师的感到难为情,是我们没把你们的孩子教好。所以我们老师也从来不敢放弃,每天放学后总要拉差补缺,不信,我们老师五点半下班,可有谁准时下班?没有,大多要在6点以后。每次当学生成绩考的不好,作业拖拉。非常需要家长的配合。希望这些家长要多与老师联系,加强并且坚持检查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2、和孩子多沟通,加强交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自信心是促使孩子求知、探索的重要推动,是激发孩子的主动积极性的催化剂。孩子的自信心来源于获得成功的体验和父母正确的教育方式。经常对孩子表示关心,使孩子充分感受亲情的温暖;经常夸奖孩子,使孩子能够体验到每一次的成功所产生的愉快;经常鼓励孩子,使孩子能够积极要求向上,正确对待失败与挫折。在孩子睡觉前跟他聊聊天,这个时候是父母和孩子最佳的沟通时间,然后道声晚安。做父母的,用世故的眼光看孩子,除了发现孩子缺陷外,很难理解童心之真、鉴赏人性之美。所以父母要多与孩子交流,体验孩子的真实感受,多一份对孩子的理解,少一份对孩子的训斥,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为孩子成长创造宽松氛围。
(五)特殊孩子的特殊教育
学校的教育模式近似于流水线作业。一个老师面对五六十个孩子,不可能面面俱到。观察孩子的个性差异,引导孩子个性的发展仍是父母责无旁贷的任务。
家庭教育在孩子学习问题上有重要影响,甚至可以说是关键性的影响。假如孩子不愿做作业,那该怎么办?做作业不仅能帮助孩子巩固学习过的知识,而且能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计划安排时间、约束自己和承担责任的能力。但是,有些孩子就是不愿意完成作业,回家以后先想着玩,把作业拖到很晚才完成;还有的孩子喜欢边写边玩,极易受外界的干扰,非得在家长的不断督促下才去做。有些男孩子特别不愿做语文作业,有些女孩子却不愿意做数学作业,不爱动脑筋;有些更严重的孩子干脆就不记得老师留过作业。这些问题让家长十分头痛,只好采取打骂的方式。打骂有时还真见效,但时间长了,孩子被打疲了,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有些孩子还产生了撒谎、厌学等更严重的毛病。
所以,我想如果您认为孩子写不完家庭作业是因为作业的重复和机械,您可以有选择性的帮他修改作业内容,使作业更适应您孩子的成长,但您需要写条或通过其他方式告诉我,以使我们达成共识。
(六)培养做人放在第一位
作为家长,有义务有责任教孩子做人。关心孩子的全面发展,把德育放在首位。教育孩子要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团结同学,遵守社会公德。家庭是孩子生活的最多的地方,父母和孩子有着长时间多方面的接触和了解,更利于对孩子进行及时的切合实际的教育。对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家长千万别忽略了对品德、意志、受挫力的关注。对成绩不理想的孩子,应该客观、冷静地分析原因,耐心地给予帮助,别奢望孩子一口吃成个大胖子,对孩子取得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鼓励,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动力。另外,多看孩子成绩以外的闪光点。千万不要轻易对孩子说,我对你失去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