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 学生与团队管理概念

时间:2019-05-12 06:56: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资格证考试 学生与团队管理概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资格证考试 学生与团队管理概念》。

第一篇:教师资格证考试 学生与团队管理概念

教师资格证培训丛书《学生与团队管理概念》

学生与团队管理概念

第一章 学生管理概念

第一节 学生管理的基本认识 一.学生管理的含义和意义

(一)学生管理的含义

由管理的内涵我们可以得出学生管理的一些基本概念及基本性质,即学生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通过学校的各种组织和方式,有目的地对学生的各种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实现学生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使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

(二)学生管理的特点

(三)※学生管理的复杂性 在学生管理中,管理者和管理的对象都是人,而且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简答

1.学生管理的全面性 从管理的目标上看,管理目标的制定要分三步走,即近景、中景和远景。近景包括学生身心及品德现阶段要熬到的一些管理目标,当近景目标能够顺利地实施并完成时,就可以考虑展开中景的规划,最后一步步逼近远景的目标。2.学生管理的教育性 根本目的:培养人

3.学生管理的周期性 学生管理的过程相对于其他管理的过程来说周期性比较强。学生的管理工作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4.学生管理的沟通性 首先,信息传递是沟通的最直接的目的,所有其他目的都是通过达到这一目的才得以实现的。其次,鼓励是实现沟通的一个重要的手段。最后,情感的交流是沟通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二.学生管理的目的和任务

(一)学生管理的目的

1.学生管理是以“育人”为目的的活动

学生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人为本,使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得到最优配置,进而获得最佳的管理效益。※

管理要充分挖掘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简介,能够与教室进行交流,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在管理中还要做到同等看待、公平对待,不偏不向,是每个学生都成为生活与学习的主体。

2.学生管理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我国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从而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学生管理的任务

1.制定合理的学生管理目标 学生管理的目标对于学生及管理者来说都是一个向导,只有目标明确,教育管理工作才能够富有生机和活力,才有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一般的学生管理目标体系,从内容上来说包括:思想政治目标、品德目标,身体素质目标、心里目标、能力目标等;从时间上来说偶近期的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总之,学生管理的目标应是有导向、激励、调控、评价等功能的科学性较强的目标体系。

2.建立规范的学生管理制度 学生管理制度首先要体现民主性的原则,即制度的制定要走群众路线,能够体现出它的规范化和人性化。其次,学生管理的制度要具有有效性及成效《学生与团队管理概念》 重点内容小结

邓佳佳

教师资格证培训丛书《学生与团队管理概念》

性,制度必须能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能在实际生活与学习当中得到落实,使学生能感觉到制度本省对自身的发展有利,这样管理工作才能够有效地展开。再次,学生管理制度的执行要具有持续性,不能不断更换或者经常废弃,要有制度本身的存在价值。3.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管理 贯彻教育目标的首要人物就是提高学生的思想到得水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三. 学生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管理师学校管理的重心任务之一,学生管理作为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保证教育、教学工作持续、有效开展的基础和前提。

(一)稳定性作用 学生管理是学校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不仅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起着稳定和保障的作用,而且有利的推动着学校教育的发展,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学生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雪深过的管理也就是为了整个学校管理工作的中心。

(二)导向性作用 对学生的言行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由此可见,这种导向性的主要任务就是促使学生从知之不多、做治不好转化为知之较多、坐直叫好,使学生从不会做转化为会做,从不具备某种到得品质转化为具备某种到得品质,并将实践的只是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能力,正确的观念转化为行为、习惯等。

四. 学生管理的内容——选择填空

(一)学生学籍的管理

学籍管理是学校维护教学秩序、规范边学行为、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意象重要的常规工作,也是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重要的日常工作。1.加强学籍管理运行机制(1)建立有效的领导体制(2)制定完善的学籍管理制度(3)建立良好的学籍监督机制 2.提高学籍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为了使学籍管理信息化工作得以顺利实施,需要加强对学籍管理员、班主任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计算机运用能力。(1)强化培训(2)科学管理 3.培训职责

作为中小学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过程管理,明确责任,严格严求,为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为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二)学生的常规管理 1.学生常规管理的分类

学生的常规管理,按照其管理的不同性质、内容,可以分为品德常规的管理,学习常规的管理,教育活动常规的管理、学籍常规的管理以及生活常规的管理五项。2.学生的德育管理(如何加强德育管理?)

(1)加强组织领导

(2)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机构的设立要本着科学严密、以人为本的特点,分别设立校、处、班三级管理网络,明确德育管理的职责,形成一种严密的组织机构。这样,可以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从组织系统方面做到上下左右联系密切、信息畅通,也可以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效能,在组织上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

(3)提高管理者的素质——面对新的挑战,面对社会对人的发展的新要求,德育管理《学生与团队管理概念》 重点内容小结

邓佳佳

教师资格证培训丛书《学生与团队管理概念》

者应更新教育观念和人才观念,不断充实自身的只是水平与人格修养,克服用模式化培养人才的倾向,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和创造、学会生活和审美。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学校应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努力创设一个“时时爱学习,处处爱感染”的校园文化。这就要求学校不仅要进步不较强校园隐形文化的建设,充分挖掘校园文化的隐形教育功能,强化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优化学校教育环境与分为,而且还要配合相关部门,加强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

(5)改革学生的德育评价制度——建立激励性、发展性评价机制

(6)充分发挥校外资源的影响作用——管理者要善于利用社会各种教育资源,加强中小学校外教育活动阵地建设,给学生的德育实践提供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学生学习的管理

加强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学生主动学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内因,只有当学生的中心作用发挥了,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1.对学生学习进行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学生学习的管理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开展: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情况。其次,管理者要建立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档案。再次,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动机。2.对学生学习进行管理的基本要求(1)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2)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室在引导与管理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使学生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用激励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3)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差别的对待,这种差别就是使每个学生的学习都有其各自的价值,使不同的学生通过学习、实践而得到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的发展。

第二节 学生常规管理

1.根据常规管理的性质、内容,学生常规管理可以分为学生品德的常规管理、学生学习的常规管理、教学活动的常规管理、学生学籍的常规管理和学生生活的常规管理。2.学生常规管理的实施(重点)

首先,要提高常规管理的有效程度,这关系到学生常规管理的有效性及时效性。要坚持对学生行为进行规范的训练,使学生通过不断的努力达到行为规范的要求并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文明道德习惯。

其次,要对学生进行经常性检查,监督确保学生常规管理的有效性。

最后,要树立榜样,通过常规的屏蔽进行奖励和惩罚,激发学生争先的积极性,建立有效的生活和学习秩序,抓好实际训练工作,使学生常规管理落到实处,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及行为习惯。

第三节 学生组织管理

1.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

2.一个好的班集体的主要特征,在于它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和共同的活动纲领。

3.班级管理目标的实施主要包括:一是制定目标管理计划,在研究学生、分析班情和明确任务的基础上确定目标;二是形成可控的目标管理实施程序;三是注意评估反馈。4.班主任是班集体的主旨着、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

《学生与团队管理概念》 重点内容小结

邓佳佳

教师资格证培训丛书《学生与团队管理概念》

5.班主任的职责包括:制定班级的长期目标、把握班级工作的整体思路、培养一支强而有力的干部队伍并加以指导监督,做好个别学生及全体学生的思想工作,增强班级凝聚力、向心力、协调多方面关系 6.作为班级的领导者,(1)班主任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到得和思想素质

(2)班主任要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能够自觉地把自己的工作和学生的利益结合起来,在具体的工作中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实施起模范带头作用,以自己的世纪行动来影响学生,以自己的真情实感来感染学生等

(3)班主任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向上的奋斗目标。

7.班干部可以分为: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宣传委员、文艺委员、生活委员、体育委员等

8.在班级管理中,良好的班风是评价一个班级好坏的重要依据,而班风则是靠舆论和习惯保证的整体作风。9.班集体舆论,包括正确舆论和错误舆论两种。如何树立正确舆论,控制错误信息的传播,抵制和消除错误舆论的源头,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环节。(如何正确处理?)(1)培养班级健康舆论要从加强班级的民主作风开始(2)随时注意舆论的性质与方向

10.共青团组织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全体学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11.学校共青团管理的要求a新时期共青团管理工作的新要求b推动共青团管理理念的转变 12.学校共青团管理的方法:a 用多种形式加强共青团管理b 做好青年人才建设c 大胆创新团队的管理工作 13.学校共青团管理制度:

(1)首先要建立和健全团支部档案管理制度,管理好上级团委下发的给类文件并做好团支部会议记录,制定和管好支部年度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做好年终评比材料,制作团支部团员花名册、青年统计报表等,进一步了解团员的思想状况,做好自我检查、自我批评工作,并对管理结果进行讲评。

(2)其次要严格依照团的组织制度、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开展工作。(3)另外学校行政和半之人有知道团组织开展活动的职责

(4)共青团组织还要主动接受学校行政的指导,班团队支部要自觉接受班主任的指导。14.问题行为学生分为学习问题生、品行问题生和学习、品行都有问题三类学生。15.问题行为学生的形成,一是自身原因,二是家庭原因,三是社会的影像 16.问题行为学生的转化工作?(重点)(1)尊重、理解问题行为学生

(2)帮助问题行为学生提高思想认识(3)与社会、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 17.新时期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要求(重点)(1)摆正学生管理工作的位置(2)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体制(3)建立学生管理团队

(4)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要注意激发学生产生自我教育的需要,主动在时间中锻炼、提高和完善自我,由此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和调控能力。A. 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 B. 建立学生自主管理机制

《学生与团队管理概念》 重点内容小结

邓佳佳

教师资格证培训丛书《学生与团队管理概念》

第二章 班级管理工作与班主任工作 第一节 班级管理工作

1.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对班级授课制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论证,并在其代表作《大教学论》一书中提出了自己的假设

2.中国采用班级组织的形式,最早的雏形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3.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在于:(记)(1)有利于教学获得了巨大的效率

(2)有利于教室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有计划地组织教学活动,循序渐进的开展教学。(3)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启发,由于学生是按照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水平接近,交流更加方便顺畅

4.班级授课制局限性:强调的统一,齐步走,缺少灵活性,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5.班级管理的构成要素一般有:教育者,即班主任、任课教师、学校领导、团队工作者等:受教育者,各级年龄相近、知识层次和能力相同的学生;班级活动环境;班级教育与管理的内容;班级规范。6.班级管理的特点:(1)目的的教育性(2)内容的广泛性(3)对象的不成熟

7.班级管理的意义与作用:

(1)班级管理是学校工作的基础(2)班级管理是教育活动的保证

(3)班级管理是班集体建设的必要的条件(4)班级管理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 8.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依据:(记)(1)基本依据:

A.确定班级管理目标必须一句教育的总体要求。社会对教育的总要求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总体依据,班级管理目标的制定也要一次要求为基本依据。B.确定班级管理目标必须依据学校的总体要求

(2)理论依据:科学的理论包括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管理科学理论和社会学理论等(3)实践依据:班级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促进所属班级全体学生的全面、健康的发展。9.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主观因素:班主任的内部动因,它包括班主任的知识基础、理论素养、心理素质、判断和预测能力、价值观取向和管理水平等等。10.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步骤——以下五个环节:(1)分析现状(2)研究信息(3)把握理论(4)体察民心(5)确立目标

11.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师生共商法;二是班主任定夺法

《学生与团队管理概念》 重点内容小结

邓佳佳

教师资格证培训丛书《学生与团队管理概念》

12.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原则:(1)保持一致性和体现针对性(2)包含全面和突出重点(3)难度适宜和易于评价

13.班级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班级德育管理、班级学习管理、班级文体活动管理以及班级常规管理等。14.德育管理的意义:

(1)首先,班级德育管理有助于班级整体风貌的形成。(2)其次,班级德育管理有助于学生个体品德的发展。

(3)班级德育管理目标的实现是群体成员的共同进步的结构。15.德育管理的方法:(1)组织法(2)激励法(3)规章制度法

16.班级管理的过程和方法:(1)班级管理计划的制定

(2)班级管理计划的实施——实施过程有以下几个环节: A.分解目标 B.组织实施

C.班主任协调工作 D.激励学生

(3)班级管理的总结

17.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步骤是:

(1)选题,即选择所要总结的内容,从班级实际情况出发,选取有代表性的对象;(2)筹备,即根据所选择的题目和对象的特点,对总结的全过程进行构思,形成总结提纲

(3)全面掌握客观材料,即要围绕总结的中心内容,广泛收集相关资料,特别是要搜集典型的,带有普遍性的人和事;

(4)提炼,即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形成总结报告。18.班级管理的总结过程中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1)选择总结的对象要有代表性

(2)总结要尊重客观事实,定性和定量相结合(3)要全面分析,综合研究,得出规律性的结论

(4)要注意已有的经验,善于筛选,又敢于大胆创新。19.班级管理的方法:(1)了解学生的方法:

A.观察法——了解学生的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B.书面材料分析法 C.谈话法 D.调查法(2)说理发(3)自我管理法

A.首先,要提高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 B.其次,要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

《学生与团队管理概念》 重点内容小结

邓佳佳

教师资格证培训丛书《学生与团队管理概念》

C.引导学生参与决策

D.建立学生自我管理为主的新机制

(4)其他方法:a 情感激励法 b 实践锻炼法 c 创新管理法

第二节 班主任工作 1.班主任的工作:

(1)组织和建设良好的班集体是班主任的首要工作

(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最终目的(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职责(4)组织与开展班会活动是班主任重要的日常工作 2.班集体必须具备以下四个基本特征:(1)首先,明确的共同目标(2)其次,一定得组织结构(3)共同生活准则

(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相容的氛围。

3.一个良好的班级的形成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如何建立良好的班集体?)A.选拔、培养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班干部是班级管理队伍的核心 B.对全班同学提出班级建设目标 C.制定班规并认真的贯彻执行

D.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健康的舆论是班集体不成文的言行规范,也是形成和发展班集体凝聚力的主要途径。

4.班主任工作的实质是要让学生的全能得到尽可能的开发,在于帮助学生“找到一条最能鲜明的发挥他个人的创造性和个性才能的生活道路。

5.在班主任中,要注重个性化教育和个性化评定,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让学生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个性优势,从而形成独立的个性。6.班主任的素质:

(1)班主任的思想品德素质:思想品德素质是要解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问题,也就是解决如何做人的大问题。德高为师,身正为范。A.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旺盛的进取精神

a. 班主任首先要成为政治上过硬的学校和社会放心的教师 b. 旺盛的进取精神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 B.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C.要有献身教育事业和尊重热爱学生的高尚品质(2)班主任的知识和能力素质

A.知识素质a 精深的专业知识 b 全面的教育理论知识 c 广博的文化知识

B.教学管理能力a 设计教学环境的能力b 选拔和培养班干部的能力 c 组织班级活动的能力d 深刻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 e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能力 f 应变能力 g 广泛的交往协调能力 h 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3)班主任的身体心里素质 A.强健的身体素质

B.良好的心里素质a 对待自己 b 对待他人——真诚、守信用、宽以待人c 对待事情 7.班主任培养的要求:

(1)在指导思想上,应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2)在培养内容上,应根据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学生与团队管理概念》 重点内容小结

邓佳佳

教师资格证培训丛书《学生与团队管理概念》

(3)在培养形式上,应以自学为主,业余为主,把短期的集中培养和长期的系统培养箱结合起来

(4)在组织工作方面,要建立相应的制度,全面安排,提供物质和时间保证 8.班主任评价的作用: A.目标导向作用 B.反馈调节作用 C.监督促进作用 D.保证作用

9.班主任的评价主要依据如下几个方面:

A.班主任的职责和任务 B.班主任的素质

C.优秀班主任的特点和条件 D.学生、家长、任课教师的反馈

第三章 少先队工作 第一节 少先队基础知识

1.少年先锋队的发展随着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而发展,大题可分为五个阶段:

A.第一阶段,1924年到1927年北伐战争时期的劳动童子军

B.第二阶段,1927年到1936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共产主义儿童团 C.第三阶段,1937年到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儿童团 D.第四阶段,1946年到1949年建立的少年先锋队 E.第五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全国统一的组织中国少年儿童队,后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

2.少先队的标志包括:少先队的红领巾;少先队的队礼;少先队的队旗;少先队的呼号;少先队的鼓号和少先队的队会仪式。

3.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它代表红旗的一角

4.少先队的队旗是少先队组织的标志。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旗是五角星加火炬的红旗。队旗为红色,象征革命胜利;队旗中央的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火炬象征光明。队旗寓意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向着光明的未来前进。

5.大队旗,高为90厘米,长为120厘米,旗中心有黄色五角星及火炬

6.中队旗,一端剪去高为20厘米、底宽为60厘米的等腰三角形,形成一个三角缺口。7.少先队的呼号是:“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回答是:“时刻准备着!”前一句呼号指的是理想和目标。后一句回答指的是决心和行动。

8.少先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

9.少先队 的性质具体说来,有如下五个特点:(1)革命性——反映着少先队的性质和任务(2)教育性

(3)儿童性——队员的年龄是七周年到十四周年

(4)群众性——把全体少年儿童组织起来的发展方针,体现了少先队组织的群众性(5)自主性——体现在以对员及对的集体为主体,通过对组织自己领导自己,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

10.在新的历史时期,党交给少年先锋队的任务是:

《学生与团队管理概念》 重点内容小结

邓佳佳

教师资格证培训丛书《学生与团队管理概念》

(1)团结、扶持和教育全体少年儿童(2)带领和组织少年儿童与社会生活(3)维护少年儿童合法权益

11.少先队干部根据队章的要求,每一学年选举一次,一般在新学期或新学年开始时进行。12.儿童与少先队的关系:(简答)p112(1)年龄的要求

(2)所属的性质及权利

13.少先队文化是由少先队性质决定的 14.少先队文化包括:“五爱”为核心的教育目的;队旗、红领巾、呼号所体现的社会理想和信仰;对的名称、队礼所表示的道德理想和人生价值观;“诚实、勇敢、活泼、团结”的思想作风;党团对的组织领导关系;体现民主集中制的大中小队的组织体制和权利、义务以及各级少工委的领导体系活动;少先队特有的礼仪制度;辅导员制度等 15.少先队文化具有以下四个特征:(1)政治性和导向性(2)组织性和教育性(3)自主性和创新性(4)实践性和社会性

16.少先队文化的基本内容:(1)少先队组织管理文化(2)少先队活动文化(3)少先队礼仪文化(4)少先队辅导文化(5)少先队理论文化

17.少先队经常性工作的领导机构是全国少先队工作委员会

18.少先队基层组织的“五有”建设,是指有组织、有辅导员、有活动、有阵地、有制度。它涵盖了少先队组织建设和教育活动的主要方面。19.少先队组织教育的特点:(简答)

(1)少先队组织教育蕴藏在呼号、标志、礼仪当中,具有丰富的教育文化内涵,时刻影响着少年儿童的言行,给队员以政治的启蒙作用和道德品质、价值观的感染作用。(2)少先队组织的规范、准则、标志等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给少先队员的思想、行为以约束作用,促进少年儿童的社会化进程。

(3)少先队的组织是少年儿童教育的组织载体,少先队组织教育主要是通过集体湿湿的。集体中的人际交往、集体的生活准则、优秀集体的创建等集体文化的影响对于少先队员的成长意义重大(4)自我教育在儿童社会化的进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少先队组织教育的重要特征是通过组织进行自我教育。20.少先队辅导员的职责:

(1)做少年儿童人生追求的引领着(2)做少年儿童实践体验的组织者(3)做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服务者(4)做少年儿童合法权益的保护者(5)做少年儿童良好发展氛围的营造者 21.少先队辅导员的任务:

《学生与团队管理概念》 重点内容小结

邓佳佳

教师资格证培训丛书《学生与团队管理概念》

(1)抓好学校少先队基础建设:a 做好组织发展工作 b 做好日常的组织管理工作 c 知道召开少先队代表大会(2)抓好礼仪建设

(3)做好阵地建设a 建立并使用好少先队队室 b 建立并使用好少先队阵地 22.少先队活动的原则:a 全面性原则 b 教育性原则 c 实践性原则 d 趣味性原则 e 自主性原则

23.少先队活动的安全包括心理安全和身体安全两项内容。

第四章 共青团工作

1.1922年5月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标志着中国青年团组织的正式成立。

2.青年团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其基本组织原则是:

A.团员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

B.团的全国领导机关是团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地方各级团的领导机关是同级团的代表大会和它产生的团的委员会。团的各级委员会向同级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C.团的各级领导机关,除他们派出的代表机关外,都有选举产生。

D.团的各级领导机关应当经常听取并认真处理下级组织和团圆的意见;团的下级组织既要向上级组织请示、报告工作、又要独立负责的解决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问题。团的各级组织要使团员对团内食物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

E.团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复杂相结合的制度

3.共青团的基本职能:a 党的后备力量 b 国家的政权作用 c 联系群众的桥梁作用 4.团员在团内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5.团的任何一级组织或个人都无权剥夺团员的权利

6.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标志。它象征着中国工厂主义青年团,在中国工厂当的领导和亲切教导下,紧密团结全国青年,锅具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旗帜,朝着党所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它象征着中国青年一代继承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永远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朝气蓬勃,奋发向上。7.学校团组织的队伍建设:

(1)重视团组织建设,激发团员活力(2)充分发挥基层团委作用(3)规范团员队伍建设(4)加强团干部的管理

(5)做好思想、组织和做风建设 8.团干部的主要作用:(1)团干部的先锋作用(2)团干部的核心作用 9.团干部的培养:

(1)思维能力的培养(2)协作能力的培养(3)知识能力的培养(4)信息技术水平的培养 10.共青团活动的意义:

(1)通过活动吸引、团结广大青年群体

《学生与团队管理概念》 重点内容小结

邓佳佳

教师资格证培训丛书《学生与团队管理概念》

(2)通过活动增添团组织的活力(3)通过活动教育广大团员

(4)通过活动使团干部和团员受到锻炼 11.共青团活动的要求:(1)要由内容决定形式(2)要从实际出发(3)要适合青少年特点

第五章 学生会组织

1.学生会是在校党委、团委指导下,以“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为目的、谋求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学生群众团体。

2.学生会在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两方面:(1)桥梁纽带作用(2)榜样带头作用 3.学生会的基本职责:

(1)积极遵循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组织学生开展学习、科技、文体、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多种活动,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积极思考、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积极参与学校的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维护校规校纪,倡导良好的校风学风,促进同学之间、同学与教职员工之间的团结,协助学校建设良好的教学秩序和学习、生活环境

(3)组织同学开展勤工助学、校园公益劳动等自我服务活动,协助学校解决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创造条件让同学们走向社会,服务社会,了解国情,民情,了解改革开放成就,帮助同学们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在实际中把握形势,用辩证的方法分析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沟通学生党政与广大学生之间的联系,通过学校各种正常渠道,反映同学的建议、意见和要求、组织同学参与年纪和班级的民主管理,代表和维护同学的正当权益和要求。

4.学生会的工作思路:

(1)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2)树立引导性的工作方式(3)开放的活动领域和内容

(4)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准 5.学生会的工作机制:(1)沟通机制(2)监督机制(3)自身建设机制 6.学生会组织的原则:(1)民主集中制原则

(2)弹性结构原则 a 部门结构具有弹性 b 职位具有弹性(3)责权一致原则(4)民主与监督原则

《学生与团队管理概念》 重点内容小结

邓佳佳

教师资格证培训丛书《学生与团队管理概念》

7.培养学生会干部应重点把握以下三个环节:(1)选拔贤能,加强学生会形象建设

(2)奖惩结合,充分调动学生会干部的工作积极性(3)因势利导,提高学生会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 第六章 同辈群体的认识与管理

1.同辈群体又称同齐群体、同龄群体或伙伴群体。它是指年龄层次相同,地位相近的人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群体,其成员一班具有大体相近的价值观念、经历爱好和行为方式,是学生在学习与活动中基于不同的兴趣、能力和需求自发形成的个人属性层面的关系。2.同辈群体强调的关键词应该两个,一是“同辈”,二是“意愿”。

3.根据我国中学生的交往目的和活动倾向,把学生同辈群体分为如下三种类型:(1)娱乐型群体(2)学习型群体(3)违规型群体 4.同辈群体的特征:

(1)交往的自愿性——学生同辈群体是一种非正式的群体,成员的交往和群体的形成都是以好感和自愿为前提的。

(2)关系的平等性——学生同辈群体成员具有较为密切和平等的人际关系。(3)群体的凝聚性(4)价值的趋同性

5.同辈群体对于青少年发展的影响

(1)同辈群体为学生的心理沟通构筑了平台

A.他们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不断加强,强烈要求自作主张,希望摆脱家长、教师的管束,去的相对的自由 和平等,表现出心里的“断乳”愿望;

B.他们又渴望了解社会、理解人生,期望自己能够得到社会和集体的认可,表现出强烈的交往需求。

(2)同辈群体为学生的社会化提供了角色体验——

A.社会化是指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适应社会文化,掌握社会规范的过程。

B.群体是个人和社会的中介。按照三重社会理论的观点,家庭、学校和同辈群体三个影像学生社会化的三个基本因素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3)同辈群体为学生的兴趣发展创造了机会(4)同辈群体为学生的交往互动提供了场所(5)同辈群体为学生的文化融合营造了环境 6.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1)同辈群体亚文化的消极影像——亚文化是与主流文化相对而言。它是指由特定社会群体发明、信奉和推行的一种特有的文化价值体系、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

(2)“重要他人”的消极影像——“重要他人”一词是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提出的概念,专指对个体的社会过程具有重要影像的具体人物。

互动性重要他人是学生在日常交往过程中认同的重要他人。

学生互动性重要他人的导向类型应该是不断变化的,一般而言,其变化顺序依据年龄的增长依次为:“家长——教师——同伴——不存在重要人”(3)哥们义气或同伴排斥的消极影响

6.青少年犯罪的研究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

(1)要了解同辈群体的理论,发挥同辈群体在青少年中的积极作用,利用不同的方法弱化其消极影响

《学生与团队管理概念》 重点内容小结

邓佳佳

教师资格证培训丛书《学生与团队管理概念》

(2)要有有计划有目的的在中小学开展法制教育道德教育理想教育教育孩子怎样成才里也怎么为人处事怎样形成和选择一个积极上进的同辈群体

(3)要重视新形势下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积极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的文化娱乐体育卫生心理保健等方面的宣传和设施借助班级少先队青年团和学生会等正好似群体的力量在学生思想上心理上建立一道防线

(4)要善于控制和积极引导群体中对其他成员具有强大影响的领袖人物,不断瓦解不良群体中的不坚定成员使他们迅速认识到自己所属群体的不良行为痛下决心离开不良的群体

(5)积极探索校园及周边治安治理的长效管理机制,联合家庭,社区等共同监督不良群体的言行,对违反行为要及时引导教育和制止努力把青少年的犯罪消除在萌芽中

7.网络环境下的同辈群体是指青少年在虚拟网络中通过各种方式认识的年龄相近、兴趣相投,并以情感为纽带而自发形成的网络频繁互动的群体。8.虚拟同辈群体呈现出了如下几方面的特征:

(1)群体交往的开放性(2)群体交往的超时空性(3)群体交往的匿名性 9.虚拟同辈群体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青少年信息的共享(2)有利于青少年交往范围的扩展(3)有利于青少年情感的表达和释放

(4)有利于青少年个性的张扬和不同自我的认同 10.虚拟同辈群体的消极影响

(1)信息混乱(2)网络成瘾(3)群体极化

《学生与团队管理概念》 重点内容小结

邓佳佳 13

第二篇:教师资格证之学生与团队管理

1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与监督等职能来协调他人所开展的活动,使他人同自身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全过程。

2、学生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通过学校的各种组织和方式,有目的的对学生的各种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实现学生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使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3学生管理的特点:①学生管理的复杂性;②学生管理的全面性;③学生管理的教育性;④学生管理的周期性;⑤学生给管理的沟通性。4学生管理的内容:

(一)学生学籍的管理:(1)加强学籍运行管理机制;(2)提高学籍运行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3)加大防控工作力度;

(二)学生的常规管理:(1)常规管理的意义和要求;(2)常规管理的分类:①品德常规的管理;②学生学习常规的管理;③对学生教育活动常规的管理;④学生学籍常规的管理;⑤学生生活常规的管理。

(三)学生的德育管理:①加强组织领导;②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③提高管理者的素质;④加强校园文化建设;⑤改革学生的德育评价制度;⑥充分发挥校外资源的影响作用。

(四)学生学习的管理:(1)对学生学习进行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2)对学生学习进行管理的基本要求:①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②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③对学生学习做积极地评价。5学生管理的方法:(良好教育的养成,是早期教育的核心)

(一)班级管理法:是指教育管理人员通过班主任的指导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把班级的全体同学组成有共同目标,有组织核心的一种集体管理方法。班级管理法的种类:(类似于教育学中的德育,多选)①说服教育法;②榜样示范法;③活动教育法;④情境陶冶法;⑤实践锻炼法。

(二)自我管理法:指的是学生自己组织起来,自我评价、自我认识、自我控制的一种管理方法。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主要包括:①加强学校民主建设;②搞好学生组织建设,强化学生自我管理;③加强社会实践环节,完善学生自我管理。

(三)思想教育法:就是学校领导、教师从思想感情上接近学生,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服学生,打动学生,使学生按照老师的正常教导去做,促使学生健康成长的一种管理方法。

(四)行政管理法:具有特点:①权威性;②强制性。

(五)制度管理法:必须符合要求:①教育性;②科学性;③政策性;④透明性。

6、学生管理的目的:①是以育人为目的的活动;②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学生管理的原则:①社会主义方向原则;②整体性原则;③激励性原则;④民主性原则;⑤教育性原则;⑥规范性原则;⑦程序性原则;⑧社会协调性原则;⑨有效性原则。

7、学生管理的任务:①制定合理的学生管理目标;②建立规范的学生管理制度;③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管理。

8、团队的核心要素:目标、人员、定位、职权和计划。团队的组织形式:①问题解决型团队;②自我管理型团队;③多功能型团队;④虚拟型团队。团队的构建:①共同愿景(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出)②共同的目标;③合理配置成员;④培养良好的团队文化。

9、如何打造高效团队?①强化共同愿景建设,提高团队凝聚力;②加强沟通,建立成员间的相互信任;③营造团队文化,增强成员的归属感。

10、班级是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合体,是学校按照一定的教学任务和规章制度组合起来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执行教学管理和教学职能的正式群体。班级不仅是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在整个古代教育中,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而不是班级教学。在中国,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产生了班级授课制的最早雏形。1901年地“废科举,兴学堂”,开启了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形式的现代教育。随后,班级授课制逐渐成为我国学校普遍采用的组织形式。

11、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①有利于教学获得巨大的效率,一位教师同时向几十个学生教学,使得教育的普及成为可能;②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有计划的组织教学活动和循序渐进的开展教学;③有利于学生间的互相交流和启发。班级授课制局限性:①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②不利于因材施教。

12、班级管理是班级管理者按照一定的要求,运用适当的方法,为了建设良好的班集体和实现共同的目标而进行的综合性活动。内容:①班级德育管理;②班级学习管理;③班级文体活动管理;④班级常规工作管理。特点:①目的的教育性;②内容的广泛性;③对象的不成熟性。

13、班级管理目标是用来表达班级管理者期望学生最终所达到的境界及规格要求。它是一切班级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最后考核和评价班级管理效果的衡量标准。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依据:①基本依据——教育的总体要求、学校的总体要求;②理论依据——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管理科学理论和社会科学理论;③实践依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步骤:①分析现状;②研究信息;③把握理论;④体察民心;⑤确立目标。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方法:①师生共商法;②班级管理者定夺法。班级德育管理的方法:①组织法;②激励法;③规章制度法。

14、班级学习管理:制造学习环境、对学习计划的指导、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等内容。班级管理过程四阶段:制定、实施、检查、总结。

15、班级管理方法:(1)了解学生的方法:①观察法(最简单、最常用);②书面材料分析法;③谈话法;④调查法。(2)说理法:①利用威信教育学生;②既要入题入理,又要入情入心;③因材说理。(3)自我管理法:①提高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②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③引导学生参与决策;④建立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的新机制。(4)其他方法:①情感激励法;②实践锻炼法;③创新管理法。(5)案例展示。

16、情感激励法是管理者创造美的情境来感染和熏陶学生,促使他们形成一定品德的方法。实践锻炼法是指班级管理者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创新管理法是班级管理者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落实创新教育,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17、构建班级文化的意义:①营造班级文化,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②重视班级文化,可以为学生树立典型化的人格榜样;③构建和谐班级文化,有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发挥。

18、班级文化的内涵、特征、内容:一般把班级文化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所谓硬文化是一种显性文化,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环境文化,也就是物质文化,比如教室墙壁上的名言警句、英雄人物、世界名人的画像或摆成矩形、椭圆形的桌椅等等。而软文化则是一种隐性文化,包括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

19、班级文化的特点:①教育性;②凝聚性;③制约性;④自主性。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①班级物质文化;②班级行为文化;③班级制度文化;④班级精神文化。20、如何构建班级文化?①精心装点教室,营造积极向上的物质文化氛围;②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构建班级制度文化;③打造班级精神,构建班级精神文化;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构建班级行为文化。

21、班集体不仅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而且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活动的基地和自我教育的课堂。班集体具备以下四个基本特征:①明确的共同目标;②一定的组织结构;③共同生活准则;④平等和融洽的氛围。

2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班主任的思想品德素质:①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旺盛的进取精神;②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③要有献身教育事业和尊重热爱学生的高尚品质。

23、班主任的知识和能力素质:(1)知识素质:①精深的专业知识;②全面的教育理论知识;③广博的文化知识。(2)教学管理能力:①设计教学环境的能力;②选拔和培养班干部的能力;③组织班级活动的能力;④深刻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⑤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能力;⑥教育机智或应变能力;⑦广泛的交往协调能力;⑧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3)班主任的身心素质:强健的身体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

24、班主任工作职责主要有哪些?①组织和建设良好的班集体是班主任的首要工作;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③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④组织与开展班会活动是班主任重要的日常工作。

25、班主任培养的途径:①开展全员培训;②实施岗前培训;③进行专项培训。班主任怎样做,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①选拔和培养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②对全班同学提出班级建设目标;③制定班规并认真的贯彻执行;④培养健康的班集体舆论。

26、班主任的教学管理能力:①设计教学环境的能力;②选拔和培养班干部的能力;③组织班级活动的能力;④深刻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⑤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能力;⑥教育机智或应变能力;⑦广泛的交往协调能力;⑧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

27、少年先锋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先进组织,他是中国共产党直接关怀下建立起来的一支党的后备力量,发展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了。

28、少年先锋队发展的5个阶段: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劳动童子团”;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共产儿童团”③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儿童团”;④解放战争时期的少先队和儿童团;⑤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少先队。

29、早在1949年1月,中共中央就颁布了《关于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决议》。1949年10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正式颁布《关于建立中国少年儿童队的决议》。1953年6月,又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30、少先队的标志包括:少先队的红领巾、少先队的队礼、少先队的队旗、少先队的呼号、少先队的鼓号、少先队的队会仪式。

31、少先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少年儿童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少先队的章程规定:凡是7周岁到14周岁的少年儿童,愿意参加少先队,愿意遵守队章,向中队委员会提出申请,经中队委员会批准,就可以成为队员。少先队的五个特点:①革命性;②教育性;③儿童性;④群众性;⑤自主性。

32、少先队的领导机构:中国少年先锋队是由中国共产党委托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领导的。少先队经常性工作的领导机构是全国少先队工作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全国少先队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国少先队全国工作委员会(简称“全国少工委”)和地方各级少先队委员会是全国和地方少先队的领导机构。

33、少先队以学校为单位建立大队或中队,中队下设小队。小队接受中队的领导,中队接受大队的领导。少先队小队是少先队的最基层的一级组织,由队员5~13人组成。设正副队长各一人。

34、少先队组织教育是以共青团为直接领导(经过辅导员),以少先队为主体,通过少先队的组织形式,以少先队活动为途径的组织教育。少先队组织是少年儿童自己的组织,自我教育是少先队教育的最主要特征和优势。(判断)

35、少先队文化的四个特征:①政治性和导向性;②组织性和教育性;③自主性和创新性;④实践性和社会性。

36、少先队活动的原则:①全面性原则;②教育性原则;③实践性原则;④趣味性原则;⑤自主性原则。

37、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38、1922年5月5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标志着中国青年团组织的正式成立。

39、团的全国领导机关是团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设立的中央委员会。团的全国代表大会每5年举行一次。(判断)40、共青团的基本职能:①党的后备军;②国家政权的支柱;③联系群众的纽带。

41、团员的权利和义务:入离团:14周岁以上,28周岁以下的中国青年,承认团的章程,愿意参加团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团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团费的,可以申请加入。团员年满28周岁,没有担任团内职务,应办理离团手续。

42、团的标志:①团徽;②团章;③团旗;④团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43、学校团组织的机构设置: 团的组织系统:中学、中专学校团的组织系统一般分为三级:一级团组织为校团委,二级团组织为年级团总支,三级团组织为团支部。团的机构设置:一般规模的学校团委可有40~50名委员组成。内设常务委员会有10~20名委员组成。团干的作用:先锋作用、核心作用。44共青团活动的内容:①教育类活动;②生产类活动;③科技类活动;④公益类活动;⑤组织类活动;⑥文娱类活动;⑦体育类活动。

45、共青团活动的形式:①团日活动;②具有特色的活动;③各种文体活动。46学生会是在学校党组织领导和共青团组织指导帮助下,学生自发成立的群众性组织,是广大学生参与校园民主建设、文化建设、实施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重要机构,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实体,是广大学生利益的忠实代表。

47、学生会是在校党委、团委指导下,以“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为目的,谋求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学生群众团体。

48、学生会的作用:①桥梁纽带作用;②榜样示范作用。学生会一般设:主席一人、副主席一人设秘书部、学习部、生活部、体育部、文娱部、女生部、纪律部、外联部等。

49、学生会的工作原则:①民主集中制原则;②弹性结构原则;③责权统一原则;④民主监督原则。50、学生会的制度建设:①建立汇报工作制度;②建立会议制度;③建立检查考核制度;④建立评比表彰和奖惩制度。

51、班集体、少先队、青年团和学生会均属正式群体。

52、同辈群体又称同侪群体、同龄群体或伙伴群体。同辈群体强调的关键词有:

一、同辈,二、意愿。同辈一词决定了群体的年龄层次,强调的是年龄的相近性;意愿一词决定了同辈群体选择的自愿性,体现的是个体在自愿选择,自由结合的基础上发展组成的群体。

53、最早拉开同辈群体研究序幕的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科尔曼。

54、同辈群体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同辈群体对青少年来说,是一个独特的、极其重要的社会化因素。他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交往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生的社会化程度都起着重要的作用。①同辈群体为学生的心理沟通构筑了平台;②同辈群体为学生的社会化提供了角色体验;③同辈群体为学生的兴趣发展创造了机会;④同辈群体为学生的交往互动提供了场所;⑤同辈群体为学生的文化融合营造了环境。

55、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犯罪有什么影响?①同辈群体亚文化的消极影响;②“重要他人”的消极影响;③哥们义气或同伴排斥的消极影响。

56、同辈群体的分类:(根据我国中学生的交往目的和活动倾向)①娱乐型群体;②学习型群体;③违规型群体。

57、同辈群体的特征:①交往的自愿性;②关系的平等性;③群体的凝聚性;④价值的趋同性。

59、如何加强对青少年同辈群体的应道与管理?(1)以“教育引导”取代“强制管理”:①同辈群体管理“易疏不宜堵”;② 同辈群体管理应灵活多样、分类管理;③同辈群体管理应发挥不同类型群体的积极作用;(2)利用“参照群体”,发挥个体的“领头羊”效应;(3)加强教育互动,形成教育合力。60、同喻文化最早在20世纪由美国杰出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提出。她在《未来与文化》一书中提出:现代社会呈现“三喻文化”并存的局面:后喻文化(现在)、同喻文化、前喻文化。61、青少年犯罪的理论阐释:(1)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学解释:①“心理缺陷说”;②“挫折—侵犯说”。(2)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学解释:A“结构模式”: ①“差异交往说”②“控制缺乏说”③“亚文化理论”B“过程模式”:“标签论”62、“重要他人”是有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提出的,专指对个体的社会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学生的重要他人可分为两个层次:互动性重要他人、偶像性重要他人。63、虚拟同辈群体的特征:①群体交往的开放性;②群体交往的超时空性;③群体交往的匿名性。64、虚拟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①有益利于青少年信息的共享;②有益利于青少年交往范围的扩展;③有益利于青少年情感的表达和释放;④有益利于青少年个性的张扬和不同自我的认同。虚拟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①信息混乱;②网络成瘾;③群体极化。

第三篇:教师资格考试、入编考试学生与团队管理理论

教师资格考试、入编考试 学生与团队管理

第一章学生管理综述

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与监督等职能来协调他人所 展开的活动,使他人同自身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全过程。学生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通过学校的各种组织和方式,有目的地对学生的各种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实现学生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使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判)班级管理法是指教育管理人员通过班主任的指导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把班级的全体同学组成有共同目标,有 组织核心的一种集体管理方法。学生管理是以“育人”为目的的活动 行政管理法是根据学校行政工作的计划和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教育、奖罚、评价的管理方法。特点是权威 性和强制性。简答: 1 学生管理的特点:1 学生管理的复杂性;2 全面性;3 教育性;4 周期性;5 沟通性 2 学生管理的任务:1 制定合理的学生管理目标;2 建立规范的学生管理制度;3 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管理 3 如何建立高效的学生团队:1 强化共同愿景建设,提高团队凝聚力;2 加强沟通,建立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3 营造团队文化,增强成员的归属感 多选: 1 学生管理的内容:1 学生学籍的管理;2 学生的常规管理;3 学生的德育管理;4 学生学习的管理 2 对学生学习管理的基本要求:1 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2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 对学生学习做出积极的评价 3 学生管理的方法:全选 4 班级管理法的类型:全选 5 团队的核心要素:全选 目标、人员、定位、职权、计划 6 团队的组织形式:1 问题解决型团队;2 自我管理型;3 多功能型;4 虚拟型 7 团队的构建因素:1 共同愿景;2 共同的目标;3 合理配置人员;4 培养良好的团队文化

第二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率先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艾拉斯莫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 判断: 班级是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合体,是学校按照一定的教学任务和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的、有计划地 执行教学管理和教学职能的正式群体。班级不仅是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在整个古代教育中,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而不是班级教学。1862 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出生了班级授课制的最早雏形。1901 年的“废科举,兴学堂”开启了以班级 授课制为基本形式的现代教育。班级管理是班级管理者按照一定的要求,运用适当的方法,为了建设良好的班集体和实现共同的目标而进行的综 合性活动。班级管理目标是一切班级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最后考核和评价班级管理效果的衡量标准。班主任工作是在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组织形式下,能够有效的教育规律班级的学生,而专门设置的教师职务。班主任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班级的直接建设者、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单选)组织和建设良好的班集体是班主任的首要工作 简答: 1 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1 有利于教学获得巨大的效率;2 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有计划地组织

教学活动和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3 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启发。2 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与管理:1 精心装点教室,营造积极向上的物质文化氛围;2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构建班 级制度文化;3 打造班级精神,构建班级精神文化 3 班主任工作职责:1 组织和建设良好的班集体是班主任的首要工作;2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班主 任工作的中心任务;3 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4 组织与开展班会活动是班主任重要 的日常工作 4 为了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班主任要做到:1 选拔和培养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2 对全班同学提出班级 建设目标;3 制定班规并认真地贯彻执行;4 培养健康的班集体舆论 多选: 1 班级管理的特点:1 目的的教育性;2 内容的广泛性;3 对象的不成熟性 2 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依据:1 基本依据;2 理论依据;3 实践依据 3 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步骤:全选 4 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方法:1 师生共商法;2 班级管理者定夺法 5 班级管理的内容:1 班级德育管理;2 班级学习管理;3 班级文体活动管理;4 班级常规管理 6 班级学习管理包括:营造学习环境;制定学习计划;培养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 7 班级管理的过程:1 班级管理计划的制定;2 班级管理计划的实施 3 检查;4 班级管理的总结 8 班级文化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9 班级文化的特点:1 教育性;2 凝聚性;3 制约性;4 自主性 10 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1 班级物质文化;2 班级行为文化;3 班级制度文化;4 班级精神文化 11 班集体的基本特征:1 明确的共同目标;2 一定的组织结构;3 共同生活准则;4平等和融洽的氛围 12 班主任的素质:1 思想品德素质;2 知识和能力素质;3 身体和心理素质

第三章少先队工作管理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儿童团,抗日战争时期—抗日儿童团,解放战争时期的少先队和儿童团 1949 年 10 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正式颁布《关于建立中国少年儿童队的决议》,1953 年 6 月,又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中国少年先锋队是由中国共产党委托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领导的。少先队经常性工作的领导机构是全国少先队工 作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全国少先队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国少先队全国工作委员会(全国少工委)和地方各级少先队委员会是全国和地方少先队的领导机构,他们经同 级少先队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由同级团组织和教育行政部门组成。少先队以学校为单位建立大队或中队,中队下设小队。少先小队是少先队的最基层的一级组织。判断: 我国最早的革命儿童组织是劳动童子团 少先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少年儿童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少先队组织是少年儿童自己的组织,自我教育是少先队教育的最主要的特征和优势。多选 少先队的标志:全选 少先队的性质:全选 少先队文化的特征:1 政治性和导向性;2 组织性和教育性;3 自主性和创新性;4 实践性和社会性 少先队活动的原则:全选

第四章共青团管理工作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1922 年 5 月 5 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标志着中国青年团组织的正式成立。团的全国领导机关是团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设立的中央委员会。团的全国代表大会每 5 年举行一次。团员年满二十八周岁,没有担任团内职务,应该办理离团手续。中学(中专)学校团的组织系统一般分为三级:一级团组织为校团委;二级团组织为年级团总支;三级团组织为 团支部 共青团活动的内容:教育类活动;生产类活动;科技类活动;公益类活动;组织类活动;文娱类活动;体育类活 动。共青团活动的形式:团日活动;具有特色的活动;各种文体活动 多选: 1 共青团的基本职能:1 党的后备军;2 国家政权的支柱;3 联系群众的纽带 2 团的标志:1 团徽;2 团章;3 团旗;4 团歌 3 团干部的作用:先锋作用;核心作用

第五章学生会组织

学生会是在学校党组织领导和共青团组织指导帮助下,学生自发成立的群众性组织,是广大学生参与校园民主建 设、文化建设、实施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重要机构,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实体,是广大学生利益的忠 实代表。学生会的性质,它是在校党委、团委指导下,以“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为目的,谋求学生身心健康 发展的学生群众团体。多选: 1 学生会的作用:1 桥梁纽带作用;2 榜样示范作用 2 学生会的工作原则:1 民主集中制原则;2 弹性结构原则;3 责任统一原则;4 民主监督原则

第六章同辈群体的认识与管理

社会是由个体、群体、组织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班集体、少先队、青年团和学生会均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是以个体的志趣、爱好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松散的群体关系。同辈群体又称同侪群体、同龄群体或伙伴群体。它是指年龄层次相同,地位相近的人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群体。最早拉开同辈群体研究序幕的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科尔曼 最早提出同喻文化一词的是 20 世纪美国杰出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她在《未来与文化》中提出三喻文化—后 喻文化,同喻文化,前喻文化。后喻文化是信息、网络发展的结果。群体极化的概念是凯斯?桑斯坦在他的《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一书中提出的。多选: 1 同辈群体强调的关键词:同辈;意愿互动提供了场所;5 为学生的文化融合营造了环境 2 同辈群体的分类中,最著名的是克拉克,分为:娱乐型群体;学习型群体;违规型群体 3 同辈群体的特征:1 交往的自愿性;2 关系的平等性;3 群体的凝聚性;4 价值的趋同性 4 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学解释:心理缺陷说;挫折—侵犯说 5 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1 同辈群体亚文化的消极影响;2“重要他人”的消极影响;3 哥们义气或同伴 排斥的消极影响 6 网络环境下的同辈群体包括:实现群体的网络话;基于互联网而形成的同辈群体。7 网络环境下同辈群体的特征:1 群体交往的开放性;2 群体交往的超时空性;3 群体交往的匿名性 简答: 1 同辈群体对于青少年发展的影响:1 同辈群体为学生的心理沟通构筑了平台;2 为学生的社会化提供了角色体 验;3 为学生的兴趣发展创造了机会;4 为学生的交往。

虚拟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的影响:虚拟同辈群体的积极影响,1 有利于青少年信息的共享;2 有利于青少年交往 范围的扩展;3 有利于青少年情感的表达和释放;4 有利于青少年个性的张扬和不同自我的认同。消极影响:1 信息混乱;2 网络成瘾;3 群体极化 3 青少年同辈群体的引导和管理:1 以“教育引导”取代“强制管理” 利用“参照群体” ;2,发挥个体的“领头 羊”效应;3 加强教育互动,形成教育合力

共青团的组织原则: 共青团的组织原则 共青团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 团的全国领导机关是团的全国代表大会和 它所设立的中央委员会.团的全国代 表大会每 5 年举行一次.共青团的基本职能: 共青团的基本职能 三个方面:(一)党的后备军(二)国家政权的支柱(三)联系群众的纽带 团员的权利及义务: 团员的权利及义务(一)入团与离团 一 入团与离团 ●年龄在十四 十四周岁以上,二十八 二十八周岁以下的中国青年,承认团的章程,愿意参加团 十四 二十八 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团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团费的,可以申请加入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年满二十八周岁,没有担任团内职务,应该办理离团手续.●团员加入共产党员以后仍保留团籍,年满二十八周岁,没有在团内担任职务,不 再保留团籍.(二)享有的权利 二 享有的权利 1.参加团的有关会议和团组织开展的各类活动,接受团组织的教育和培训.2.在团内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3.在团的会议和团的报刊上,参加关于团的工作和青年关心的问题的讨论,对团 的工作提出建议,监督,批评团的领导机关和团的工作人员.4.对团的决议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保留, 并且可以向团的上 级组织提出.5.参加团组织讨论对自己处分的会议,并且可以申辩,其他团员可以为其作证和 辩护 6.向团的任何一级组织直至中央委员会提出请求,申诉和控告, 并要求有关组织 给以负责的答复.五,团的标志 团的标志(一)团徽 一 团徽 团徽的左上角为黄星,周围黄圈,表明中国青年一代紧密团 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 围。徽由齿轮,穗,初生的太阳,光芒和写 有“中国共青团”的金红两色组成,这是团 的标志.(二)团章 二 团章 1.团章的基本内容 现行团章共包括两大部分:总则和条文.其中条文部分共九章三十九条,分为八章.2.团章的产生和修改程序 现行团章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于 1982 年 12 月 24 日通过.团章必须经过团的全国代表大会通过而生效(三)团旗 三 团旗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旗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胜利;左上角缀 有黄色五角星, 周围环绕黄色圆圈,象征着中国青年一代紧密地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四)团歌 四 团歌 2003 年 7 月 22 日 :共青团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把《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定为团歌.(胡宏伟词,雷雨声曲)中学(中专 中专)共青团的组织与管理 第二节 中学 中专 共青团的组织与管理 学校团组织的机构设置 三级: 校团委, 团总支(年级)团支部(班)中学(中专 中专)共青团的活动 第三节 中学 中专 共青团的活动 曾经考过的题目: 如何培养团干部? 中学共青团的思想教育应遵循哪些原则? 中学做好团员发展工作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中学共青团的活动如何更有效地配合教学工作? 中学共青团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第五章 学生会组织

学生会的作用,职责与机构设置 第一节 学生会的作用 职责与机构设置 学生会是在校党委,团委指导下,以“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为目的,谋求学 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学生群众团体.一,学生会职责(一)组织开展学生各项活动(二)积极参与学生的管理工作(三)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四)沟通与联系各项组织关系 二, 学生会的作用 桥梁纽带作用 榜样带头作用 第二节 学生会的工作的思路与要求 一,学生会的工作思路(一)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管理理念(二)建立引导型的工作方式(三)拓宽活动的领域和内容(四)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准 二,学生会的工作要求 学生会的工作要求(一)建立健全学生会组织(二)明确学生会的基本任务(三)明确学生会内部职责 第三节 学生会的制度与队伍建设 一,学生会的制度建设 学生会的制度建设(一)建立汇报工作制度(二)建立会议制度(三)建立检查考核制度(四)建立评比表彰和奖惩制度

二,学生会的干部队伍建设 学生会的干部队伍建设(一)选拔贤能,加强学生会形象建设(二)奖惩结合,充分调动学生会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三)因势利导,提高学生会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

第六章 同辈群体的认识与管理

●这一章中要明确几个概念 什么是正式群体?什么是非正式群体? 什么是同辈群体?什么是虚拟同辈群体? 什么是重要他人?互动性重要他人与偶像性重要他人 第一节 同辈群体概述 一, 同辈群体的含义解析 同辈群体又称同侪(chai)群体,同龄群体或伙伴群体,它是指年龄层次相同,地位相近的人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 一是“同辈 决定了群体的年龄层次,强调的是年龄的相近性;同辈”, 同辈 二是 “意愿 决定了同辈群体选择的自愿性,体现的是个体在自愿选择,自由结 意愿” 意愿 合的基础上自发组成的群体.二,同辈群体的分类 同辈群体的分类 1.娱乐型群体 2.学习型群体 3.违规型群体 三,同辈群体的特征 同辈群体的特征(一)交往的自愿性(二)关系的平等性(三)群体的凝聚性(四)价值的趋同性

第二节 同辈群体对于青少年发展的影响(一)同辈群体为学生的心理沟通构筑了平台(二)同辈群体为学生的社会化提供了角色体验(三)同辈群体为学生的兴趣发展创造了机会(四)同辈群体为学生的交往互动提供了场所(五)同辈群体为学生的文化融合营造了环境 第三节 同辈群体与青少年犯罪 一,青少年犯罪的理论阐释 青少年犯罪的理论阐释(一)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学解释 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学解释.如: 一 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学解释 1.“心理缺陷说”:该理论认为,学生的行为越轨或犯罪是由学生的“心理缺陷”引 起的.2.“挫折--侵犯说”:该学说认为,越轨是一种由挫折产生的针对他人和社会的侵犯 形式.侵犯的强度与挫折的强度有关.(二)学生犯罪的社会学解释 二 学生犯罪的社会学解释 1.“差异交往说.差异交往说” 差异交往说 一个人通过与越轨的群体交往学到了对越轨行为的理解,态度和技能.2.“控制缺乏说.控制缺乏说” 控制缺乏说 群体成员资格和社会生活环境决定个人行为.并认为越轨和犯罪是由于社会内 外部的控制削弱和受到破坏引起的.3.“亚文化理论.亚文化理论” 亚文化理论 犯罪的根源是亚文化群和与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及行为倾向相抵触,相背离.4.“标签理论.标签理论” 标签理论 越轨行为的标签或身份使个人成为“圈外人”.被迫承担与遵从“越轨者”的角色并 表现在行为上.启示 : 第一,从心理上讲,学生的犯罪与其心理的满足度密切相关,当 其心理受到严重挫 折又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疏导时,往往会产 生心理的偏差,走向犯罪的道路.第二,从社会交往上讲,学生的犯罪与他受到的社会影响,特别 是同辈亚文化的影 响密切相关.当学生交友不慎或处在一种不良 的亚文化中时,往往会受“哥们义气” 的感染,无心学习,为所 欲为,最终走向犯罪的导论.二,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1.同辈群体亚文化的消极影响 同辈群体亚文化的消极影响 亚文化是与主流文化相对而言.它是指由特定社会群体发明,信奉和推行的一 种特有的文化价值体系,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同辈群体一旦形成,就会产生一套群体自己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语言系统, 并以此构成这一群体与众 不同的群体亚文化.2.“重要他人 的消极影响 重要他人”的消极影响 重要他人 “重要他人”专指对个体的社会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学生的重要他人分为两个层次:互动性重要他人与偶像性重要他人.偶像性重要他人是因受到学生特别喜爱,崇拜或尊重而被学生视为学习榜样 偶像性重要他人 的具体人物.互动性重要他人是学生在日常交往过程中认同的重要他人.同辈群体中学生 互动性重要他人 的重要他人一般是互动性重要他人.一般而言,学生互动性重要他人的变化顺序依据年龄的增长依次为: 家长— —教师——同伴——不存在重要他人“.3.哥们义气或同伴排斥的消极影响 哥们义气或同伴排斥的消极影响

●某技校一学员与同学因争坐一条凳子而大动干戈,10 余”哥们儿“拔刀相助,酿成一死三 重伤血案.●2006 年 9 月湖北谷城中学一位 15 岁高一男生徐杰被 16 名同学围攻,原因是徐杰与阿强 所喜欢的女孩关系太 好.阿强咽不下这口气,纠集自己”圈内“的 15 个 ”哥们儿“教训徐杰.徐杰在反抗中拿出水果刀刺中 5 人,造成一人死亡,一人肾脏被摘除,3 人重伤.●2007 年 5 月在互联网上流传着这样一段视屏:衡阳一女生小君被三个学生围住抽打了 508 个耳光后住院治疗,只因为小君呸了他们”圈内“的朋友.第四节 网络中的虚拟同辈群体 一,网络环境下的同辈群体及特征 网络环境下的同辈群体及特征(一)网络环境下的同辈群体的含义 一 网络环境下的同辈群体的含义 网络环境下的同辈群体是指青少年在虚拟网络中通过各种方式认识的年龄相 网络环境下的同辈群体近,兴趣相投,并以情感为纽带而自发形成的网络频繁互动的群体.(二)网络环境下同辈群体的特征 二 网络环境下同辈群体的特征 1.群体交往的开放性 2.群体交往的超时空性 3.群体交往的匿名性 二,虚拟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的影响 虚拟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的影响(一)虚拟同辈群体的积极影响 一 虚拟同辈群体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青少年信息的共享.2.有利于青少年交往范围的扩展.3.有利于青少年情感的表达和释放.4.有利于青少年个性的张扬和不同自我的认同.(二)虚拟同辈群体的消极影响 二 虚拟同辈群体的消极影响 1.信息混乱.信息混乱 台湾的一份调查资料显示:每天点击色情网站的人数约为 80 万人.大陆的一 家报道显示,色情有关的网络内容有 47%,网络使色情内容更容易传播.60%的青 少年虽然是在无意中接触到网上的色情信息的,但自制力较弱的青少年往往出 于好奇或冲动会进一步寻找类似信息,从而深陷其中.网上这些信息的混乱,对于那些辨别力不强,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青 少年们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不少青少年通过与虚拟同辈群体的交往获得色情, 暴力和反学校文化的相关信息,及这些信息的来源渠道.2.网络成瘾.网络成瘾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对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的 状况进行调查显示,我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 13.2%.如:

重庆初一的 3 名学生在”黑网吧“内通宵玩游戏后在铁轨上睡着,其中两名学生被火车轧 死.令人更难以置信的是,被火车惊醒而死里逃生并目睹同伴被轧得血肉模糊的 14 岁的罗某, 在同伴 被轧的当天,仍然”情不自禁“地到网吧玩电脑游戏.衡阳市初三学生颜某,因偷不着钱上网,竟将 40 岁的父亲锤杀.续移动,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毫无疑问,群体极化正发生在网络上.网络对许多人而言, 正是极端主义的温床,因为志同 道合的人可以在网上轻易且频繁 地沟通,但听不到不同的看法.持续暴露于极端的立场中,听 取这些人的意见,会让人逐渐相信这个立场.“ ——《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

第五节 青少年同辈群体的引导与管理 教育引导”取代 强制管理“ 一,以”教育引导 取代 强制管理 以 教育引导 取代“强制管理(一)同辈群体管理”宜疏不宜堵“(二)同辈群体管理应灵活多样,分类管理(三)同辈群体管理应发挥不同类型群体的积极作用 利用”参照群体 发挥个体的“领头羊 二,利用 参照群体 发挥个体的 领头羊 效应 利用 参照群体”,发挥个体的 领头羊“ ”参照群体"是一个群体心理学常用概念,指个体在实现其社会行为时,将某一 或某些群体的规范,定向和目标作为他个人的行为动机.加强教育互动,形成教育合力 三,加强教育互动 形成教育合力 加强教育互动 首先,要积极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其次,要不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再次,要重视家庭教育的特殊作用.3.群体极化.群体极化 群体极化就是团体成员一开始即有某些偏向,在商议后,人们朝偏向的方向继

第四篇:教师资格考试、入编考试学生与团队管理试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入编考试

学生与团队管理例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最早的革命儿童组织是()A.劳动童子团

B.共产儿童团

C.抗日儿童团

D.中国少先队2.中国少年先锋队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A.50

B.60

C.70 D.80 3.正式命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是在()A.1949年10月

B.1951年10月

C.1953年6月 4.少先队文化是由()决定的

A.少先队性质决定

B.社会主义的性质 C.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D.我国的社会制度 5.体现着少先队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的是()A.物质文化层次

B.精神文化层次 C.制度文化层次

D.精神文化层次

6.少先队的组织的“五有”建设没有包含哪一项()A.有组织、有辅导员

B.有活动、有阵地

C.有制度

7.少先队员的核心是()A.少先队员

B.少先队的干部

C.少先队主席 长

8.少先队活动的内容没有()A.走进现实生活

B.不忘历史传统 C.提高科学素养

D.宣扬历史传统

.1956年6月

D.有道德

D.少先队队 D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1.简述少先队的性质和特点。

2.新的历史时期,党交给少年先锋队的任务。3.简述儿童与少先队的关系。

四、论述题

试述少先队辅导员的职责和任务,主要工作方法和技巧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 .C 4. A 5 .D 6.D 7.B 8.D

二、填空题

1.五角星加火炬的红旗

五角星 2.政治性和导向性组织性和教育性

自主性和创新性

实践性和社会性

3.少先队理论

4.中国共产党委托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5.少代会

全体少先队队员

6.自我教育

7.干部轮换制度

三、简答题 1.【答案要点】少先队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少先队的作用。少先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少先队的事业是共产主义事业的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共产主义事业培养千百万接班人的任务,少先队的工作直接关系着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和改革开放事业的成败。少先队的性质具体说来,有革命性、教育性、儿童性、群众性、自主性这五个特点。2.【答案要点】少先队的根本任务是∶学习做共产主义接班人,准备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在新的历史时期,党交给少年先锋队的任务是∶1.团结、扶持和教育全体少年儿童;2.带领和组织少年儿童参与社会生活;3.维护少年儿童合法权益。

3.【答案要点】少先队的章程规定∶凡是7周岁到1 4周岁的少年儿童,愿意参加少先队,愿意遵守队章,向中队委员会提出申请,经中队委员会批准,就可以成为队员。但超过14周岁的队员应该离队,由大队举行离队仪式。少先队是在符合年龄的儿童中产生的,所有7周岁到14周岁的都属于少年儿童的范畴,但并不一定属于少先队的范畴,少先队对加入的儿童是有一定要求的。除了年龄上的要求,少年儿童加入少先队必须先要为人民做一件好事,经过考察后才能举行人队仪式。少先队员在队里都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可以对队的工作和队的活动提供意见和要求。每个队员还要遵守纪律,服从队的决议,积极参加队的活动,热心为大家服务。总之,少先队员的要求高、觉悟高、能力高,他是少年儿童的精英力量。

四、论述题

【答案要点】少先队辅导员是少年儿童的亲密朋友和指导者。少先队的各项工作和任务都要依靠少先队辅导员具体实施。少先队辅导员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少年儿童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努力达到以下要求∶(一)做少年儿童人生追求的引领者;(二)做少年儿童实践体验的组织者;(三)做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服务者;(四)做少年儿童合法权益的保护者;(五)做少年儿童良好发展氛围的营造者。少先队辅导员的任务有∶(一)抓好学校少先队基础建设。1.做好组织发展工作;2.做好日常的组织管理工作;3.指导召开少先队代表大会。(二)抓好礼仪建设加强少先队礼仪建设。(三)做好阵地建设。1.建立并使用好少先队队室;2.建立并使用好少先队阵地。第一,抓好典型。(1)善于发现典型辅导员要善于在工作中发现和激发广大队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支持少先队员创造性地开展活动,从平凡朴实的事物中发现队员的闪光点,从而加以选拔、培养;(2)帮助培养典型。辅导员认准可以发展为积极分子的典型时,要抓住不放,加以培养,使其不断提高、发展和完善;(3)积极宣传典型。辅导员要采取生动活泼,丰富多样的形式对典型进行宣传,从而使广大队员了解典型的好思想、好事迹、好经验、好做法,使大家受到感染,自觉地向典型的人和事学习;(4)努力保护典型。辅导员在宣传教育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典型,教育典型以身作则,在不影响正常学习生活的情况下到各中队做表率、做榜样。第二,依靠和培养少先队骨干分子。(1)善于教育骨干分子,辅导员要抓住少先队干部光荣感的积极因素,加以关心、扶植;针对少先队干部中诸如骄傲睛绪、畏难情绪、怕队工作会影响自己学习等不同的思想反映,及时给予教育和纠正。(2)注意引导骨干分子,辅导员要对小干部采取“扶上马再送一程”的态度,支持他们搞好第/一次活动,让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增强自信心。辅导员还要擅于引导队干部分工合作、协同工作,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3)加强少先队的培训,辅导员要通过开展诸如“队长学校”、队委例会制度、队干部经验交流会、以及组织观摩、实习活动、开展队干部之间的评比竞赛等活动,培养和锻炼骨干分子,充分发挥少先队干部和队员的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顺利地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第三,处理好诸方面的关系,辅导员要以平常心对待自己的工作,并有甘坐冷板凳的耐心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的关系,要看全局抓局部,议大事管本行。辅导员提倡献身精神的同时,还应重视创造精神的培养,使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学习方面,辅导员首先要处理好学习和工作的矛盾,既要克服以干代学、忽视学习的倾向,又要克服放弃工作,只抓学习的倾向。不仅要成为活动家,而且要力求成为教育家、理论家。其次要处理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教育工作和教学工作是密不可分的,教书与育人相辅相成,辅导员应把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两手都抓,两手都硬。

教师招聘考试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述——学生会组织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学生会的说法错误的是()A.起着桥梁纽带的作用 B.榜样带头作用

C.是“学生之家”和领导、老师的“帮手” D.为反映学校党政部门的心声而设

2.负责早、晚自习的考勤工作,并做好每周考勤成绩的统计工作的是()A.学生会秘书部的职责 B.学生会学习部的职责 C.学生会生活部的职责 D.学生会纪律部的职责

二、填空题

1.学生会是在党委、团委指导下,以_______为目的、谋求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学生群众团体。

2.学生会干部由∶________竞选产生。

3.学生会组织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三、简答题

1.学生会的基本职责。2.简述学生会的工作机制和工作要求各是什么? 3.学生会的制度建设包含哪些内容?

四、论述题

试述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二、填空题

1.“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2.学生代表民主

3.民主集中制原则

弹性结构原则

责权一致原则

民主与监督原则

三、简答题

3.【答案要点】建立汇报工作制度,建立会议制度,建立检查考核制度,建立评比表彰和奖惩制度。

四、论述题

【答案要点】培养学生会干部应重点把握以下三个环节。(一)选拔贤能,加强学生会形象建设。学生会干部的形象直接关系到学生会在整个学生群体中的威信,学生会干部都是学生中的骨干,他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甚至言谈举止都应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广大学生对学生会的印象也是通过观察他们身边的学生会干部日常的一言一行建立起来的。这就要求遴选干部时一定要把那些素质高、作风正、品德端、能力强并且愿意为广大同学服务的学生选拔到学生会干部岗位上来,这样才能增强学生会在广大同学中的凝聚力、向心力。在选拔干部时应做到任人唯贤、任人唯能。(二)奖惩结合,充分调动学生会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大部分同学进入学生会是想证明自己的能力,因此,鼓励是调动学生会干部工作积极性的最好方法。表彰先进,对离任的优秀学生干部进行跟踪调查,给学生干部树立榜样。在选用干部时,要把人才放到能充分发挥作用的最佳位置上,要允许缺点的存在,扬长避短、合理调配、优化组合,尽可能地发挥出他们的热情和才干。(三)因势利导,提高学生会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求指导老师要以人格的魅力赢得学生会干部的尊敬和信赖,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真心实意地为学生化解内心的困惑,为他们排除工作中的障碍,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变化,结合实际工作和学生会干部促膝谈心、缩短距离,敏锐捕捉他们的思想闪光点,激发学生会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会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使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总之,学生会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舞台。青少年学生朝气蓬勃、思维敏捷、敢为人先,是最具创造力和创新力的希望所在。学校有权利有义务为校园文化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拓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学生会朝着服务学生、服务学校、服务社会的良好方向发展。

教师招聘考试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述——班级管理工作与班主任工作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班级的说法错误的是()A.是学校班和级的总称

B.学校按照一定的教学任务和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正式群体 C.仅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D.具有满足学生需求,促进学生发展、矫正学生行为等功能 2.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是在()A.16世纪 B.工业革命之后 C.20世纪初期 D.信息革命之始

3.采用班级最早的雏形是在()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石室学堂

D.天津北洋学堂 4.班级的终极目标是()A.促进所属班级全体学生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B.教育学生学习现代化专业知识 C.使学生在一个班级内达到共同的目标 D.促进班集体共同进步和学习

5.有关班级管理内容中不包括()A.班级德育管理 B.班级体貌管理 C.班级文体活动管理 D.班级常规管理

6.下列内容不属于班级制定的依据的是()A.学校教育理念和目标 B.学校和学期工作计划 C.班主任的教育和管理观念 D.学生的自我学习理念

7.了解学生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有()A.观察法

B.书面材料分析法

C.谈话法

D.调查法8.在班级管理中,摆事实、讲道理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方法是(A.谈话法

B.说理法

C.情感激励法

D.实践锻炼法 9.哪一项没有体现班主任对学生的爱()A.关心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和身体等情况 B.尊重和信任学生

C.甘为人梯的精神,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循循善诱 D.对学生唯唯诺诺)1O.决定班主任报酬、使用、奖罚、培训等方面工作的重要依据是()A.监督

B.评价

C.反馈

D.对比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1.班级管理的含义与作用。2.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原则。3.班级德育管理的意义和方法。

四、论述题

1.简述班级管理的过程和方法。

2.班主任如何做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A

4.A

5.B

6.D

7.A

8.B

9.D

10.C

二、填空题

1.教育者

受教育者

班级活动环境

2.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总体目标和分目标;团体目标和个人目标;定性目标和定量目标。

3.分析现状

研究信息

把握理论

体察民心

确立目标 4.师生共商法

班主任定夺法

5.营造学习环境

对学习计划的指导

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6.明确的共同目标

一定的组织结构

共同生活准则

集体成员之间平等、相容的氛围

7.政治观点理想信仰

思想意识

价值观念

行为准则

道德规范

三、简答题

1.【答案要点】‘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要求,采用适当的方法,为了建设良好的班集体和实现共同的目标而进行的综合性活动,它是班主任对所带班级的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生活、课外活动等工作的教育管理活动。班级管理具有目的的教育性、内容的广泛性、对象的不成熟性等特点。

2.【答案要点】(1)保持一致性和体现针对性;(2)包含全面和突出重点;(3)难度适宜和易于评价。

3.【答案要点】班级德育管理是指依据一定的德育目标,通过计划、组织、指导和调控,不断提高班级德育工作的整体水平,达到预期德育目的的过程。德育管理是形成优良的班风和调动全班同学积极性的重要途径。首先,班级德育管理有助于班级整体风貌的形成。班级风貌是班级成员整体素质的综合体现。其次,班级德育管理有助于学生个体品德的发展。班级德育管理的目的在于促进班级成员的品德发展,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学生学习、生活,特别是学生处人为的基础。德育管理的方法有(1)组织法、(2)激励法、(3)规章制度法。四论述题

1.【答案要点】班级管理过程是围绕班级建设和发展目标,遵循学校管理原则,运用管理职能和方法推动班级工作顺利开展的过程,也是一个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制定计划、落实目标、检查和总结工作的过程。1.班级管理计划的制定。班级管理计划即班级工作计划,是班级管理活动的开始,也是班级管理工作的总的行动指导方案。它包括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步骤、工作方法、负责人、完成工作的条件保证、评价标准、奖惩措施。班级管理计划从内容上可以分为∶思想品德教育计划、教学工作计划、文体活动计划、课外活动计划等;从时间上可以分为∶学年计划、学期计划、月工作计划、周工作安排。班级管理计划制定的依据有∶学校教育理念和目标;学校和学期工作计划;班主任的教育和管理观念、班级的实际情况;班级在学校中的地位;班级学生情况和其家庭情况;学校所在社区的情}况,学校可以提供的资源支持。班级管理计划制定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自下而上,先组织班委成员或同学讨论再由班主任确定;一种是自上而下,即班主任先制定出计划草稿,再组织讨论,然后定稿。班级管理计划制定的程序是∶研究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工作计划;了解学生及学生家长对班级建设的意见;组织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讨论;明确目标和任务;初步创建文本、讨论研究;修订、通过文本;宣传班级管理计划。2.班级管理计划的实施。班级管理计划的实施是指班主任按照计划组织各种资源,通过各种有序的活动来逐步推进、落实计划,使目标成为现实的过程。计划的实施是通过实践活动来进行的,其目标是追求效益最大化。班级管理计划的实施过程有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分解目标;二是组织实施;三是班主任协调工作;四是激励学生。3.班级管理的总结。班级管理的总结是对计划的完成情况和整个计划实施过程的终结性评价。总结是一项工作的结束,也是下一项工作的开始。班级管理的总结的基本方法步骤是∶(1)选题,即选择所要总结的内容,从班级实际情况出发,选取有代表性的对象;(2)筹备,即根据所选择的题目和对象的特点,对总结的全过程进行构思,形成总结提纲;(3)全面掌握客观材料,即要围绕总结的中心内容,广泛收集相关资料,特别是要搜集典型的、带有普遍性的人和事;(4)提炼,即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形成总结报告。此外,班级管理的总结过程中还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1)选择总结的对象要有代表性;(2)总结要尊重客观事实,定性和定量相结合;(3)要全面分析,综合研究,得出规律性的结论;(4)要注意已有的经,善于筛选,又敢于大胆创新。

2.【答案要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班主任工作的最终目的,也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既是班级活动的出发点,又是班级活动的最终归宿。班主任应尊重每一个学生丰富的差异性,拒绝运用同一标准来评价学生,力图使每个生都成为充满个性魅力的生命体。在班主任中,要注重个性化教育和个性化评定,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让学生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个性优势,从而形成独立的个性。

教师招聘考试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述——同辈群体的认识与管理

强化训练

3.最早拉开同辈群体研究序幕的是()A.科尔曼 B.考比

C.哈里斯

D.马丁 4.关于学生同辈群体中说法错误的是()A.大家交往密切、志趣相投,并逐渐形成了所属群体的文化 B.这种群体对学生有着较强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c.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复杂、多样的,既有正面的积极作用,也有负面的消极作用D.并不能影响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和行为方式

5.玛格丽特.米德在她的《未来与文化》一书中提出的“三喻文化”不包括(A.后喻文化

B.同喻文化

c.前喻文化

D.先喻文化 6.在世界范围内已被列为的第三大公害是()A.吸毒贩毒

B.环境污染

C.未成年人犯罪

D.聚众赌博 7.“差异交往说”的代表人物是())A.塞兰德

B.雷克里斯

C.科恩

D.贝克 8.群体极化是()提出的

A.凯斯.桑斯坦

B.金伯利.扬

C.密契尔.安德鲁

D.范梅南

二、填空题

1.同辈群体强调的关键词应该由两个,一是_______,一是________。

2.根据我国中学生的交往目的和活动倾向,把学生同辈群体分为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违规型群体有着较强的_______。他们常常是学生中比较“调皮”、“后进”的“问题行为”学生,也是家长和教师较为“头疼”的学生。

4.学生同辈群体的_______是群体存在的基础,也是制定群体规范的前提。5.同辈群体文化又称为_______,是指____________。

6.犯罪是青少年失范行为的极端表现。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三、简答题

1.简述同辈群体的含义、类型及其特征。2.简述同辈群体对于青少年发展的影响。3.简述网络环境下的同辈群体的含义及特征。

四、论述题

试述网络中虚拟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A 4.D

5.D

6.C 7.A

8.A

二、填空题

1.“同辈”“意愿”

2.娱乐型群体

学习型群体

违规型群体

3.反抗意识

4.价值的趋同

5.同喻文化

同代人相互学习的文化 6.越轨行为

违反行为犯罪行为

三、简答题

1.【答案要点】同辈群体又称同侪群体、同龄群体或伙伴群体。它是指年龄层次相同,地位相近的人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群体,其成员一般具有大体相近的价值观念、经历爱好和行为方式,是学生在学习与活动中基于不同的兴趣、能力和需求自发形成的个人属性层面的关系。根据我国中学生的交往目的和活动倾向,把学生同辈群体分为娱乐型群体、学习型群体、违规型群体。群体心理学认为,群体生活是人类赖以生活的基本方式。群体是为了一定的目标、根据一定的特征而从社会整体中区分出来的人群共同体。学生同辈群体作为一种群体,既具有群体的共同特性,又有着自身的独特性。这些特征主要体现在:交往的自愿性、关系的平等性、群体的凝聚性、价值的趋同性。

2.【答案要点】同辈群体为学生的心理沟通构筑了平台;同辈群体为学生的社会化提供了角色体验;同辈群体为学生的兴趣发展创造了机会;同辈群体为学生的交往互动提供了场所;同辈群体为学生的文化融合营造了环境。

3.【答案要点】网络环境下的同辈群体是指青少年在虚拟网络中通过各种方式认识的年龄相近、兴趣相投,并以情感为纽带而自发形成的网络频繁互动的群体。网络社会是一个信息的社会,更是一个普遍交往的社会。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超越时空和信息共享。它具有群体交往的开放性、群体交往的超时空性、群体交往的匿名性。

四、论述题

1.【答案要点】网络却是一把双刃剑,也给人们特别是给学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虚拟同辈群体的积极影响: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认为,交往的功能有两个:一是传达信息的功能;二是满足个人心理需要的功能。而前苏联心理学家洛莫夫则认为,交往的功能有三个:一是信息沟通;二是思想沟通;三是情感沟通。网络以自身所固有的虚拟性、开放性和超时空性使得青少年可以通过网络发生丰富多样的社会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不同种类的网络群体,以满足最大限度的信息共享和交往需求。(1)有利于青少年信息的共享,在当代社会,信息、知识已经构成人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同样也是衡量人的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网络的最基本特征就是信息的共享;(2)有利于青少年交往范围的扩展,网络社会是一个普遍交往的社会,而“我们现在主要把网.络作为获取信息的手段,似乎网络的价值仅仅与信息有关;(3)有利于青少年情感的表达+和释放,情感的表达和释放是维系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4)有利于青少年个性的张扬和不同自我的认同,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存和发展着。网络同辈群体则能够以其交往的广泛性和跨地域性的特点为青少年提供不同爱好、不同价值观的群体,为他们能够在网络空间结交更多的志同道合者,形成不同的社会圈子构建了广阔的平台,同时,也为他们兴趣的发展和个性的张扬提供了丰富的可供选择的群体环境。体形成以后,成员之间有了一个交流各种信息、看法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每个人都有承载向他人传递文化的功能,通过交往,他们把自己对人和事的认识传递给其他成员,把自己的喜怒衰乐、爱恨情仇倾诉出来,把自己的兴趣爱好、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展现给大家,同时,也在通过对其他成员的模仿、学习中有意无意地调整和改变着自己。这种交流、感染和模仿创造和丰富着同辈群体文化,也使群体成员的个体文化得到了融合和修正。实际上,学生同辈文化既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文化共享的丰富资源,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认知和评价的标准。这些标准规定了同辈群体的“文化规范”,为学生评价自己的行为,判定同伴的态度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文化形式。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讲,学生同辈群体也是一个评价个人态度、价值和行为的参考框架。学生将会参考群体文化中的主导价值来发展自我意识、改变行为式以符合群体的“文化规范”’得到同伴的热爱和拥戴。

教师招聘考试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述——班级管理工作与班主任工作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班级的说法错误的是()A.是学校班和级的总称

B.学校按照一定的教学任务和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正式群体C.仅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D.具有满足学生需求,促进学生发展、矫正学生行为等功能2.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是在()A.16世纪 B.工业革命之后 C.20世纪初期 D.信息革命之始

3.采用班级最早的雏形是在()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石室学堂 4.班级的终极目标是()A.促进所属班级全体学生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B.教育学生学习现代化专业知识 C.使学生在一个班级内达到共同的目标 D.促进班集体共同进步和学习

5.有关班级管理内容中不包括()

.天津北洋学堂

DA.班级德育管理 B.班级体貌管理 C.班级文体活动管理 D.班级常规管理

6.下列内容不属于班级制定的依据的是()A.学校教育理念和目标 B.学校和学期工作计划 C.班主任的教育和管理观念 D.学生的自我学习理念

7.了解学生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有()A.观察法

B.书面材料分析法

C.谈话法

D.调查法

8.在班级管理中,摆事实、讲道理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方法是(A.谈话法

B.说理法

C.情感激励法

D.实践锻炼法 9.哪一项没有体现班主任对学生的爱()A.关心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和身体等情况 B.尊重和信任学生

C.甘为人梯的精神,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循循善诱 D.对学生唯唯诺诺

1O.决定班主任报酬、使用、奖罚、培训等方面工作的重要依据是()A.监督

B.评价

C.反馈

D.对比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1.班级管理的含义与作用。2.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原则。3.班级德育管理的意义和方法。

四、论述题

1.简述班级管理的过程和方法。

2.班主任如何做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A

4.A

5.B

6.D

7.A

8.B

9.D

10.C

二、填空题

1.教育者

受教育者

班级活动环境

2.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总体目标和分目标;团体目标和个人目标;定性目标和定量目标。3.分析现状

研究信息

把握理论

体察民心

确立目标 4.师生共商法

班主任定夺法

5.营造学习环境

对学习计划的指导

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6.明确的共同目标

一定的组织结构

共同生活准则

集体成员之间平等、相容的氛围

7.政治观点理想信仰

思想意识

价值观念

行为准则

道德规范

三、简答题

1.【答案要点】‘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要求,采用适当的方法,为了建设良好的班集体和实现共同的目标而进行的综合性活动,它是班主任对所带班级的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生活、课外活动等工作的教育管理活动。班级管理具有目的的教育性、内容的广泛性、对象的不成熟性等特点。

2.【答案要点】(1)保持一致性和体现针对性;(2)包含全面和突出重点;(3)难度适宜和易于评价。

3.【答案要点】班级德育管理是指依据一定的德育目标,通过计划、组织、指导和调控,不断提高班级德育工作的整体水平,达到预期德育目的的过程。德育管理是形成优良的班风和调动全班同学积极性的重要途径。首先,班级德育管理有助于班级整体风貌的形成。班级风貌是班级成员整体素质的综合体现。其次,班级德育管理有助于学生个体品德的发展。班级德育管理的目的在于促进班级成员的品德发展,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学生学习、生活,特别是学生处人为的基础。德育管理的方法有(1)组织法、(2)激励法、(3)规章制度法。四论述题

1.【答案要点】班级管理过程是围绕班级建设和发展目标,遵循学校管理原则,运用管理职能和方法推动班级工作顺利开展的过程,也是一个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制定计划、落实目标、检查和总结工作的过程。1.班级管理计划的制定。班级管理计划即班级工作计划,是班级管理活动的开始,也是班级管理工作的总的行动指导方案。它包括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步骤、工作方法、负责人、完成工作的条件保证、评价标准、奖惩措施。班级管理计划从内容上可以分为∶思想品德教育计划、教学工作计划、文体活动计划、课外活动计划等;从时间上可以分为∶学年计划、学期计划、月工作计划、周工作安排。班级管理计划制定的依据有∶学校教育理念和目标;学校和学期工作计划;班主任的教育和管理观念、班级的实际情况;班级在学校中的地位;班级学生情况和其家庭情况;学校所在社区的情}况,学校可以提供的资源支持。班级管理计划制定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自下而上,先组织班委成员或同学讨论再由班主任确定;一种是自上而下,即班主任先制定出计划草稿,再组织讨论,然后定稿。班级管理计划制定的程序是∶研究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工作计划;了解学生及学生家长对班级建设的意见;组织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讨论;明确目标和任务;初步创建文本、讨论研究;修订、通过文本;宣传班级管理计划。2.班级管理计划的实施。班级管理计划的实施是指班主任按照计划组织各种资源,通过各种有序的活动来逐步推进、落实计划,使目标成为现实的过程。计划的实施是通过实践活动来进行的,其目标是追求效益最大化。班级管理计划的实施过程有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分解目标;二是组织实施;三是班主任协调工作;四是激励学生。3.班级管理的总结。班级管理的总结是对计划的完成情况和整个计划实施过程的终结性评价。总结是一项工作的结束,也是下一项工作的开始。班级管理的总结的基本方法步骤是∶(1)选题,即选择所要总结的内容,从班级实际情况出发,选取有代表性的对象;(2)筹备,即根据所选择的题目和对象的特点,对总结的全过程进行构思,形成总结提纲;(3)全面掌握客观材料,即要围绕总结的中心内容,广泛收集相关资料,特别是要搜集典型的、带有普遍性的人和事;(4)提炼,即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形成总结报告。此外,班级管理的总结过程中还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1)选择总结的对象要有代表性;(2)总结要尊重客观事实,定性和定量相结合;(3)要全面分析,综合研究,得出规律性的结论;(4)要注意已有的经,善于筛选,又敢于大胆创新。

2.【答案要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班主任工作的最终目的,也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既是班级活动的出发点,又是班级活动的最终归宿。班主任应尊重每一个学生丰富的差异性,拒绝运用同一标准来评价学生,力图使每个生都成为充满个性魅力的生命体。在班主任中,要注重个性化教育和个性化评定,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让学生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个性优势,从而形成独立的个性。

第五篇:教师资格证《教育学》教育学概念(书)

(一)、名词解释:教育学

教育现象:是对教育活动最广泛的概括,是各种各样教育活动的外城表现。

教育规律:是教育活动中存在的本质的必然的内在的联系。

教育事实:是对现实教育活动物质方面的概括。

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保个体的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个体的社会化:是指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把个体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态度、知识和技能结构的人。

学校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者: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材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教师是学校教育省的主体和代表是直接的教育者。受教育者:即各级各类学生,边即教育的对象。学生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即有人类实践活动对象的一般特征,又有自身的特殊性。

教育影响:即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双轨制:就是指在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制度有两个互相独立的系统:一门是专门为资产阶级子弟服务的,配备有良好的师资和设备,学生们沿着这个系统深造,就可以升入一些有名的高等学校毕业以后直接成为统治阶级和管理人员。另一个是为劳动人民的子弟准备的,师资和教学设备都比较差,主要是学习一些实用知识和技能,很少有升大学的机会,一般在上中学之前就毕业进入劳动市场了。

学校:是一种古老的一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学校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常见,是普遍的组织形式。

学制:即现代学校制度,是把学校教育机构纵横,联系,统一和协调起来,所形式的一个幼儿,青少年,成人教育纵横贯通,学校,社会,家庭密切配合的一体化学校教育机构网。学制是由纵向的学校阶和横向的学校系统构成的。前者形成学校体系的阶段性,后者形成学校体系的类型。学校文化:是指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人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如教育和管理观念,历史传统,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风俗习惯,教育环境和制度以及由些而体现出来的学校校风和学校精神。

精神文化:主要是指以人或人际关系为基础构成的文化形式,包括学生文化和教师文化。

管理:是指管理者根据一定的目的,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和为完成既定的组织目标所必需的一套规章制度,对该组织机构内的人财物等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控制、领导和创新,以有效地实现该系统的预期目标过程。

学校管理:是管理以一个重要领域,它是学生管理者在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遵循教育规律,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组织活动。

学校绩效:是指学校功能发挥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是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标志。管理方法:是指各种能够实现管理职能,达到管理目标,确保管理活动顺利进行的手段途径和措施。

教科书:是根据规定的课程标准编写和审定的系统下反映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反馈:接收者对信息的理解又反传给发送者,亦既发送者得到了对他所传递的信息反应。

学校制度:是学校组织对组织内部各类成员的一种行为规范规定,不同的出发点,会有不同的规定,从而形成不同的制度文化。

遗传决定论:是历史上一种典型的儿童发展观,该观点认为,人性的个体的差异是由个体的遗传素质或人的自然素质中的某些特点所决定的。

环境决定论:也是历史上具代表性的一种儿童发展观。儿童发展观认为,真正在儿童的发展中起着绝对影响作用力量是儿童生活环境和后天所获得的教育引导。辐和论:也称之为二因素论。这种发展观肯定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两种因素对儿童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且二者的作用各不相同,不能相互替代。

儿童个体的发展;是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把握儿童发展概念,需要澄清以下几个问题:(1)发展不是简单的变化。(2)发展不是单纯的生理成熟。(3)教育不等于发展。

主体性:是人际具有的本质特性之一,它是人对外界刺激的选择性反应,从主体性的结构上看,一般认为,主体性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结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对教师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力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社会地位,它是由教师在社会中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文化地位构成的。

教师资和与教育资格制度: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它规定着从事教师工作必须具备的条件。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地教育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

教师聘任制度:就是聘任双方平等自愿的前提下,由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教学岗位设置,聘请有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教师职务的一项教师任用制度。教师培训:是指专门教育机构为提高教师的素质能力对在职教师进行的一种继续教育。

教师考核: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依法对教师进行的考察和评价。教师考核制度是教师规范化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机智:就是指一种面对新的突发事件,能够迅速而正确地做也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以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资格的认定机构:是指依法负责认定教师资格的行政机构或依法委托的教育机构。

中小学教师培训:就是对取得教师资格的中小学在职教师为提高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进行的培训。

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出发点和归宿。教育活动:有广泛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活动指所有能够传递人类生产生活经验和精神文化的活动。狭义的教育活动指学校教育所专门从事的活动。

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但是由于教育方针往往是一个国家教育工作总的要求,所以它还要特别反映一个国家教育的根本性质,总的指导思想,如教育工作的总方向等要素。

教育无目的论:是美国教育思想家杜威的观点,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个人能继续他们的教育,或者说,学习的目的和报酬是继续不断生长的能力。

人的全面发展:这里所谓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涵,是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尤其是指马克思和思格斯对“人的全面发展”概念的具体定界。

德育:是教育工作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德育内容:是指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价值与规范,是完成德育任务所要从事的具体工作。

德育的个体性功能:是指德育对德育对象个体发展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可以描述为德育对个体生存、发展、享用发生影响的三个方面。

德育的文化功能:指的是学校德育在一定社会文化发展历程中的作用和学校德育在不同文化形态中所起的作用。

智育:是一种由天赋,策略与知识等因素合成的综合能力。

体育:是指发展体能,锻炼体魄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广义的体育是指,所有能够增进人的身体素质及活动技能的活动。技能:是指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按照某种规范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动作的能力。

美育:以下培养学生审美,立美的能力,从而促使他们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形式美育:指的是以培养对象的审美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教育美育:是说要使全部教育活动成为美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教育活动本身要努力做到审美化。

课程:是受教育在教育省的引导下,受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包括人类世代积累的历史经验和个体通过实践所获得的个体经验),这些经验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需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安排的。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规定学科的教材范围,教材体系,教学进度和教法上的基本要求。

教科书:简称课文,它是根据教学大纲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课程设计:对于课程的各个方面做也规划和安排。

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复式教学:是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儿童合编在一个班级,采用直接教学和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的方式,在同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教学模式: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

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材施教;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统一。教学组织形式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师以什么样的形式将学生组织起来,通过什么样的形式与学生发生联系,教学活动按照什么样的程序展开,教学时间如何分配和安排等等问题。

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织厂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不但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并形式了一定的思想品德。

分层教学: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为主体,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机制,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方法:是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转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之间的启发,讨论,商量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就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实习作业法:是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课上或课外进行实际操作,将已经学过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

教学工作的实施:由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几个环节构成,这是迄今为止我国中小学教育工作实施最常见,最普通的过程。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是最古老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通的一种教学方法。谈话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启发性问题,通过口头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操作,观察和研究这种操作引起的现象和过程,以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

非指导性教学:这是由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治疗”演变过来的。暗示教学法:指广泛利用环境的暗示信息。充人利用人的可暗示性,使理智与感情统一,有意识功能和无意识功能统一,尤其是调动和发掘大脑,无意识领域的潜能,使学生在愉快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信息。

学生集体:是社会地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作为特殊的群体,它表现也其他群体所没有特点,如良好的集体主义精神,民主与集中的原则和制度,健康的人际关系,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组织运行方式等等。群体:这一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群体”概念认为群体是按某些共同特征,狭义的“群体”概念则是指由于某种共同的社会活动和效需要而结合起来的具有组织特征的联合体,参加到这种联合体之中的人们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发生组织上的相互联系和接触。(教育学中的群体是具有组织特征的人的共同体,群体中的成员是按某个或某些共同特征而结合在一起的。这些特征都有与他们进行的共同活动和效有关)

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的社会群体不同,它是人们情投意合,自愿结成的群体。集体:是一个有意识地加以组织的群体,是具有共同规范,不同活动目的和共同活动组织的整体。

班级:是学校班和级的总称。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将程序相同或相近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并对某进行统一内容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与领导者。班主任工作是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形式下,为了对一个班级的学生有效地进行教育管理所专门设置的教师职务。学校咨询与辅导:是指学校咨询工作者直接或间接地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困难,以反对有关的心理和行为障碍进行诊断娇治的过程。

心理咨询的过程:就是由咨询者向咨询对象提供心理上的帮助,以使后者克服当前的心理困扰,并提高自身的应付挫折的能力。

着重调整情感的方法:认为人们在遇到情绪上困扰时,最直接的需要就是把它倾诉出来,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宽慰。

着重训练行为的方法:认为人们的心理和行为障碍,大多是在后天环境中习得的,同样可以通过学习正确的行为模式而加以克服,用好习惯代替坏习惯。

系统脱敏法:由沃尔普提出的系统脱敏技术,先是运用在矫正焦虑症、恐惧症等方面。

行为契约:是指咨询者运用强化影响儿童的行为时,订立契约或协议是一项较好的办法:即把和学生商定的行为计划相应的奖惩条件写成书面文字并签署姓名,这样更能保证强化条件的严肃性和约束力。测量:严格地讲,测量是给事物的某种属性给定数值的过程。回答了“有多少”的问题。

测验:测验是对于知识水平、情意状态、运动技能等的数量化测定,狭义的测验仅指一份测验卷子,而广义的测验指编制试题,施测评分到报告成绩的全过程。考试:规范的考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编制试题,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过程,如期中、期末考试。评价:评价是对某种教育活动的价值判断。形成性测验:是针对某一教学单元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其目的不在于评定学生,而是为了调控教学。

诊断性测验:是能够反映学习中常见的错误,诊断学习困难,特别是找到困难的成因。

总结性测验:用于对学生学习情况的阶段性总结分析。

标准化测验:标准化测验从试卷上看,并没有特别之处,但在试题编制,施测和评分过程中有着严格的规范。标准化测验是由测验专家和教师共同编制的,试题质量较有保障。

教师自编性测验:是指教师自己编制的测验,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实际引用现代测验原理编制的。

成就测验:是指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常结合具体学科而设,如语文测验算术测验。

学能测验:又称学能倾向测验,它考察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所获得的能力,与学业成就有较在关系。

常模参照性测验:按照在特定群体中的相对位置决定成绩的好坏,选拔性考试一般是典型的常模参照性测验,如高考。标准参照性测验:考察是否达到了预先规定的标准,类似于各种执照考试如驾驶执照考试。

实用性:反映了试题的基本质量,其基本要求是便于组织、便于实施、节时省力。可信度:可信度又称信度,指测验结果的前后一致程度,表示了分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体要求是,先后两次用同样的试卷测查同一批学生,则两次测验的分数应该比较相近。

有效性:有效性在测量学上也称为测验的效并,指一个测验能测到预先想测的知识和能力的程度。

难度:难度即测验的难易程度,提供了试题平均通过率的信息。难度用全体被试在某题的得分率(P)表示。如果全部通过

难度为1,如果谁都没有通过,难度为0。区分度:是测验能否拉开分数距离的指标。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活动过程中,以改进工作的目的而开展的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指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它的目的在于评判活动效果。

学校的法律地位:学校及其他教育机关在其活动时,根据条件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具有两种主体资格。当其参与行政法律关系,取得行政上的权利和承担行政上的义务时,它就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当其参与民事法律关系,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时,它就是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教师的法律地位:是法律所确认的教师的社会地位。是一个与教师的社会地位密切关系的问题。根据1993年10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这一规定首次从法律上确认了教师职业的专业性。

学生的法律地位:①首先,作为社会中的一名成员,学生的身份是一名国家公民;②作为学校这个特定环境中的一员,学生具有不同于一般国家公民的地位,其地位由我国《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及其他有关教育的法律;③对于所有末满18周岁的学生而言,因其具有“末成年人”。行政法律责任:主要有两种:①行政处分,它是国家行政机关依照行政隶属关系对有轻微违法失职行为的国家工作人员所实施的惩罚措施,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另一种方式是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违法颁发、印制的学历证书、学生证书及其他学业证书。学校事故:是指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内,以及虽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之中,但是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组织的活动中发生的,由于学校,教师的疏忽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而导致学生人身份害的事故。

法律救济:依据法律对权利冲突的解决。也就是说,当公民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从法律上获得自行解决。或请求司法机关及其他相关给予解决,使受损害的权益得到补救。

教师申诉制度:教师申诉制度是指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及有关政府部门做出处理不服,或对侵犯其权益的行为,依照《教师法》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

学生申诉制度:是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或认为学校和教师侵犯了其合法权益而向有关部门提出要求,重新做出处理的制度。

下载教师资格证考试 学生与团队管理概念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资格证考试 学生与团队管理概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概念总结

    第一章 1.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

    教师资格证考试

    1赵峰是班里的数学课代表,不仅数学成绩好,其他各科成绩也都名列前茅。可是,他上课时发言积极,课余时间却不愿意与同学主动交流,也不喜欢参加班集体活动,显得有些冷漠。每当有同学......

    教师资格证考试

    2013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预测题及答案 你最尊敬的教育家是谁,为什么? 【参考答案】:我最崇拜的教育家是素有英语教育界泰斗之称的——张道真。我之所以崇拜他,原因有三。第一高尚......

    教师资格证考试

    非师范生报考教师资格证的步骤一、准备材料:1.二表:①教师资格认定申请②申请人思想品德鉴定表2.六证:①身份证原件和影印件,②学历证书原件和影印件,③户籍证明,④体检合格证明,⑤普......

    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

    安徽省2013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公告经教育部批准,我省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简称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和的通知......

    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论

    了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形式的现代教职责与任务;班主任的素质;优秀 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论 育。 班主任的特点和条件 学生管理周期包括:计划、执行、检查、班主任是办学思想的贯彻者......

    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论

    基本概念及基本性质:学生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通过学校的各种组织和方式,有目的地对学生的各种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实现学生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使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

    学生与团队管理(大全五篇)

    教师资格考试:学生与团队管理课本总结(76题) 第一章:学生管理概述 1、学生管理定义:学校管理者通过学校各种组织和方式,有目的地对学生的各种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