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幼儿的隔代教育策略

时间:2019-05-12 06:51: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留守幼儿的隔代教育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留守幼儿的隔代教育策略》。

第一篇:农村留守幼儿的隔代教育策略

农村留守幼儿的隔代教育策略

[摘要]:随着人口大规模的流动,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因为在城里高昂的学费和有关歧视问题,很多人农民工不愿意带着儿女一起颠沛流离,更多的留在农村,成为留守儿童。本文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0—6岁),即留守幼儿的隔代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从社会、幼儿园、留守幼儿家庭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改善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现状,促进农村留守幼儿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学前教育农村留守幼儿隔代教育策略

我国目前约有1.5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大批农民工从农村流向城市。因为在城里上学的高费用和有关歧视问题,农民工大多没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有的一年要换好几个地方打工。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不愿意带着儿女一起颠沛流离,更多的留在农村,成为留守儿童。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目前农村留守儿童达2000多万。而农村留守幼儿一般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或亲友临时监护,或者由父母一方在家监护,其中隔代监护型,即由祖辈,或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的方式占大多数。

在我国农村,隔代抚养的监护形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由于监护与被监护的主客体之间存在着一种天然的血缘、亲缘关系,使得监护者在监护和施教时,通常是只求物质、生活上全方位的满足,而少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二是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受教育程度不高,绝大多数祖辈在文化知识层次上属于文盲。因此,无论是从体力还是智力上都勉为其难地承担起对孙辈的监护和养育的重任,特别是当有几个孙辈一并交由他们监护时,就更显力不从心。幼儿期是人一生的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和缺乏情感上的联系,生活上缺少父母的关爱,而家中的祖辈只重物质上的满足,轻精神上的关爱,不少留守幼儿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性格脆弱、任性、叛逆,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等特征。如:一留守幼儿,因父母长期外出打工不常与他联系沟通,他和父母间产生严重隔阂,视父母为陌生人,不愿意叫爸妈。其父母承诺孩子喊一声爸妈奖励10元,但也无济于事。所以农村留守幼儿的隔代教育问题应引起我们的关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改善留守幼儿隔代抚养的现状。

一、社会关注农村留守幼儿的教育

(一)加强宣传,重视农村留守幼儿的早期教育

农村留守幼儿早期教育的边缘化源于社会传统观念对农村流动人口草根地位的漠视,故利用各种大众媒体宣传流动人口特别是农村流动人口对社会和城市建设的重要性,鼓励人们放弃旧观念,尊重农村流动人口。颂扬农民工对城市的贡献与成就,宣传流动人口子女早期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媒体向大众展示隔代教育中的农村留守幼儿的生活现状,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农村留守幼儿的早期教育。

(二)制度保障农村留守幼儿的早期教育

制度是保证教育顺利实施的政治环境。相对于农村留守幼儿,学龄期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则要好的多,故把农村留守幼儿的早期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可有效地弥补留守幼儿隔代教育的不足,改善留守幼儿的早期教育现状。

(三)资金支持农村留守幼儿的早期教育

隔代教育问题的出现,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农村贫困的经济,故国家可提供给农村6岁以下孩子的母亲一定的生活补助金,以保证这些母亲在孩子6岁前不因生计问题而离开孩子去打工,帮农村留守幼儿建立安全的亲子依恋;也可提供专门的资金用于隔代教育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帮助祖辈正确教育孙辈。

二、.幼儿园承担教育留守幼儿的重担

(一)幼儿园教师对留守幼儿倾注关爱

父母情感关爱的缺失是隔代教育的一大弊端,更是农村留守幼儿心中永远的伤痛。一般来说,孩子从出生起就在父母及家人的爱护下成长,当进入幼儿园后,教师对幼儿来说是最有影响力的成年人。孩子会把对父母的情感、期望与要求迁移到教师身上,要求教师的爱,表现在幼儿努力服从幼儿园规定的秩序和完成教师提出的一切要求,使自己成为教师心目中的“好孩子”,从教师对他的赞扬与肯定中得到安慰、愉快。从这个意义上讲,幼儿园教师是幼儿在特定环境中的“母亲”,特别是在留守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首先幼儿教师应给留守幼儿以更多的关注、鼓励、关爱,更多扮演母亲的角色,对长期生活在祖辈给予的衣食无忧的关爱中,处于父母关爱缺失的留守幼儿是一种情感的补偿教育。

(二)加强家园合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主要的合作伙伴”。祖辈家长普遍认为吃饱穿暖是家长的事,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对此,幼儿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与祖辈家长密切联系,实施同步教育,才能产生1+1>2的教育效果。在家园合作中,教师是宣传者、指导者。首先,向祖辈家长宣传家园合作的意义,宣传幼儿身心特点和幼儿教育的特殊性,传递科学早期教育的新信息,帮助祖辈家长解决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祖辈家长的教育能力。其次,鼓励祖辈家长参与园教,切身感受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增强家园合作的积极性,实现家园同步,促进留守幼儿的健康成长。

三、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一)父母承担起教子之责

对婴幼儿的成长来说,安全的亲子依恋是非常重要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1968年提出了他的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可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在人生开始的几年里就已经存在,如果这一需要在幼年得不到满足,婴幼儿的精神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障碍,人格的发展也会出现障碍。祖辈只能给留守幼儿生理上的满足,只有父母最能给他们以安全感,也只有父母才能免除孩子的恐惧和焦虑。父母,尤其是母亲在儿童早期成长中的作用是其他任何人都难以替代的。所以,在孩子5岁以前,父母最好不要同时外出打工,尤其是母亲,尽量不要外出打工,保证孩子在幼年能有一个安全的亲子依恋。如果迫于生计必须外出,母亲也应选择距家较近的地方打工,保证每天能回家和孩子在一起,进行亲子交流。夫妻双方必须外出打工者,最好带着孩子一起到流入地生活。

(二)充分发挥祖辈的教育作用

由隔代抚养既是留守幼儿监护的主流,也是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所以只要祖辈树立科学育儿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同样可以促进留守幼儿的健康成长。

设立祖辈学校设立以宣传早期教育,帮祖辈树立科学早期教育观念为目标的祖辈学校。由教育心理专家、医务工作者和学前教育工作者共同组成祖辈学校的教师,承担普及科学早期家庭教育的知识的重任。形式可灵活多样,可以设针对某一时期存在的某一类问题的一个星期的短期学校,也可以设普及早教知识的学制为一两年的长期学校,以充分发挥祖辈的教育作用。

加强电视的宣传作用在我国农村,祖辈由于文化水平低下,很少看书,平时喜欢看电视,可见留守儿童的祖辈了解信息的渠道主要是电视,而且在农村,电视的拥有率较高,因此,要加强电视在指导祖辈早期教育中的作用。在形式上,可以采用电视短剧、专题节目、公益广告等老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向祖辈家长宣传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讲解在家庭中如何科学育儿,树立祖辈家长正确的早期教育观,提高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环境质量。

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把经过早期教育培训的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组织起来,分派到由祖辈抚养的留守幼儿的家庭去工作,每周义务服务8小时左右,给祖辈家长以具体的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家庭教育中的疑难杂症,提高祖辈教养儿童的技能与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科学早期教育观。同时,为便于对祖辈家长的指导,可由政府组织设立专门的电话指导热线,由专业人员组成咨询团队,开通24小时的电话咨询热线。由于留守幼儿所在家庭的电话普及率很高,祖辈家长可以随时就遇到的育儿问题打电话向专业人员进行咨询,保证留守幼儿的家庭教育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留守幼儿的教育问题是近十年来出现的新问题,但这个问题仍将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而长期存在。留守幼儿的早期教育问题,需要社会、幼儿园、家庭之间的协调机制,才能使留守幼儿的早期教育工作更完善,效果更满意。

【参考文献】 [1]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2]陈帼眉.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3]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4]李生兰.比较学前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5]刘庚常、孙奎立、朱勇.[J].人口学刊,2006(6).[6]范方.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爱——农村地区“亲子教育缺失”的观察与思考.湖南教育,[J].2002(1).

第二篇: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报告

隔代教育

圣人行无言之教。中国的家庭教育文化,是人类教育文化中的一个亮点,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色,不管是城里的,还是农村的,不管是有钱的,还是贫穷的,都把孩子的教育看成是最重的。一个具有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他无论走进学校还是走上社会,都能很好地去发展自己。家庭教育在儿童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儿童性格特征、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因素。当前,随着外出务工农民数量的不断增多,“留守儿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所谓留守儿童,是指年龄在16岁以下,其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儿童。儒家传统讲“父母在,不远游”。我们现实的状况却是“子女在,父母游”,因留守而缺少家庭的亲情温暖,因父母的远离而丧失家庭教育的环境,这是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上面临的困境,该由谁来坚守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这块阵地呢?

根据调查,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有:

一 祖辈监护。祖辈监护的留守儿童很多都不能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祖辈多是文化素质较低的老年人,他们中文盲超过80%,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和对孩子进行法制、安全、卫 生教育,严重影响留守儿童的受教育状况。能在生活上让儿童吃饱了、穿暖了就已很不错,根本无暇去顾及儿童思想上、心理上的变化;农村里长年闭塞的生活,落后价值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许多祖辈教育儿童的内容也已完全不能适应时代的进步。

祖辈监护人教育儿童的方式存在两个极端:要么对儿童严加看管,打骂被他们认为是最好的管教方式;要么就对儿童溺爱异常。大多祖辈年老体弱,不仅要辛苦劳作、操劳家中的全部农活,还要承担起照料孙辈的责任,他们中的许多人对孩子的教育上往往就失去了太多的耐心,更不会考虑教育儿童时需要选择一个适当的方式,只是简单地采取在他们看来最有效的方式——打骂。打骂对留守儿童的成长产生了非常消极的影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鼓励对孩子的成长有很重要的意义,他人对儿童的期望会影响到儿童的表现,如果一味地只是打骂,会挫伤儿童的自尊心,让他们缺少自信,降低他们的成就动机。还有一部分祖辈对孙辈非常溺爱,不仅不让儿童干活,而且对儿童的要求有求必应,过分骄纵,使得儿童不懂得自我约束,做事情我行我素。祖辈对留守儿童的溺爱也给儿童的成长带来了非常消极的影响,造成一些孩子利用爷爷奶奶对自己的溺爱,贪玩好耍,好吃懒做,有的甚至骗钱出去上网打游戏、拉帮结伙干坏事,耽误了学业、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当然,也有一部分祖辈懂得以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孙辈进行教育,使孙辈在父母缺位的情况下也健康茁壮地成长。他们只 是农村中老一辈人中很小的一部分,不具有代表性,但是他们却应是留守儿童祖辈教育的好典范。

二 亲戚朋友监护。亲戚朋友监护下的留守儿童多数也不能得到全面、细心的教育。实地调查发现,父母外出将子女托付给亲戚朋友照顾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情况:或是儿童的祖辈过世,没有至亲的祖辈可以托付;或是亲戚朋友家能给予儿童成长某些方面的帮助,比如亲戚朋友家离儿童上学的学校近,或亲戚朋友是有知识文化的人,能辅导儿童学习。第一种情况下由亲朋监护的儿童大都只能得到叔伯阿姨生活上的照顾,叔伯阿姨本身也有自己的家庭、子女,他们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将自己的子女教育好,至于代为照管的留守儿童能平平安安不出事就万事大吉了。第二种情况下由亲朋监护的儿童很显然在学习上被压得很紧,如果说这样的亲戚朋友能给予儿童一些教育的话,主要是学习上的辅导。

三 自我监护。自我监护的留守儿童可以说其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家”只有他一人坚守着,没有与父母长辈面对面的直接互动,其家庭教育从何谈起。《辞海》中指出家庭教育是“父母或其它年长者在家庭里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的教育。”李天燕在其《家庭教育学》中则指出“现代家庭教育是指发生在现实家庭生活中,以血亲关系为核心的家庭成员(主要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双向沟通、相互影响的相互教育”。因此,我们应看到家庭教育既指家庭中年长者对儿童道德情操、行为习惯、智 力开发、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指导与传授,也是父母等家庭中的年长者与儿童进行互动的一个过程。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不光是长辈单方向的传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也用眼、用心的学习着长辈待人处事的做法、劳作生活的习惯与技能。父母的长期外出,这样的受教育机会在留守儿童这里几乎消失了。没有见过父母对待祖辈的孝顺,长大后这些留守儿童将怎样去孝敬自己的父母;没有机会与父母到田间地头去辛勤的劳动,长大后这些留守儿童将如何去面对生活的压力;没有感受过父母给予的爱与亲情,长大后这些留守儿童将如何去给予他人爱与关心。

留守儿童接受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 亲情缺失,导致情感饥渴。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生活的影响较为复杂,其中情感缺乏问题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留守儿童长期在缺少父母关爱的环境中成长,孩子缺少必要的家庭氛围,与外界接触交往机会少,有一定抑郁心理,性格内向封闭、不善于与人沟通,情感世界出现空白,存在着严重的“亲情饥渴”,看着别的孩子与父母亲密接触,自已更显孤独和失落,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与同学在一起总是听别人说,感觉自信心不足;逆反心理较强,内心比较敏感,往往因一点小事而有强烈的反应;心理承受能力差,情绪消极,对别人批评教育接受认可程度不够,甚至产生对抗行为。据调查,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和安全的忧虑,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龄越大,越表现出对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的强烈需求,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乏,有些学生受不良影视影响,一旦受到不良因素诱导,不谙世事,对社会充满新鲜好奇的儿童少年很容易干出危险出格的事来。无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如何待他,都代替不了父母。失缺了爱的环境的熏陶,成为儿童未来人格发展的障碍。

二 素质教育被忽视,导致性格缺陷。中小学生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他们需要有倾诉的渠道,也需有人指导他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家人也应该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漫长的留守岁月使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贴身的爱和关怀,得不到父母的言传身教,得不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上的帮助,也使他们的亲情观念日渐淡薄。在他们的意识里,父母是一个长期漂浮的身影,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希望。监护人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监护人最关心的是留守儿童学习,其次就是生活,而对于他们的思想品德、兴趣爱好、能力特长方面则很少关心,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去关心。孩子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是非意识淡薄、分不清好坏。由于缺乏必要的引导、教育、管理而造成从这种情绪的长期积累,造成一定程度的道德缺失,常常脏话连篇,出口伤人,自我中心严重,自私任性,不能与同龄朋友友好相处。而且随着父母外出时间长短而发生变化,一般显示为时间越长,性格变化越 快,且年龄越小,变化越大,导致留守儿童心理“断层”。另外,父母为了弥补无法亲自照顾子女的愧疚心理,常常给予孩子物质上的满足。殊不知,金钱不是万能的,即使再多的物质和经济补偿也弥补不了子女见不到父母造成的心理创伤。相反,过度的物质满足和经济供给往往会使子女养成乱花钱、沉溺于游戏厅等不良习惯。

三 教育方法简单,落后,导致学习成绩差、心理自卑。留守儿童几乎都是单亲、隔代教育监护,由于监护人生活压力比较大,农活繁重,只能勉强保证孩子的日常生活,没有时间和精力教育孩子。加上监护人文化水平较低,在学习上无法有效的帮助和辅导孩子。在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上,监护人只会用金钱和物质的奖励或采取打骂等粗暴方式惩罚孩子。大多数监护人对孩子在校教育情况缺少必要的了解,没有在教育方面与学校和老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导致孩子的学习成绩差,心理产生自卑感,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影响。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父母单方面就可以处理好的。它既需要我们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不要把“留守儿童”等同于“问题儿童”;更需要在解决现实问题时,整合学校、社区和家庭的教育资源和力量,共同完成对孩子们的学业帮助、生活关怀和人格塑造。一 学校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崔亮 副组长:葛娟

成员:胡庆丹、谢慧敏、张慧等

健全制度,完善留守儿童的管理措施。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班主任为直接责任人,切实履行好管理和教育留守儿童的责任。加强对我校教学、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对留守儿童采取寄宿制管理。加强留守儿童在双休和寒暑假期间的安全教育,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从而解除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二 学校建立留守学生专门档案,进行重点管理。

学校每学期开学初,要重点摸清每一位留守学生的家庭住址、“代理监护人”的情况、父母在外打工地点以及具体的联系方式,并将班主任以及任课老师的联系电话告知留守学生和他们的父母,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或家校联系卡,为相互联系沟通提供方便。另外,要把学生成长记录手册当作重要的交流渠道,将留守学生每个月在学校及在家庭的各种表现、心理状况记录在册,让外出父母定期了解,加强教育。

针对留守儿童开设相关的课程。我校开设了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引导他们走好人生发展的关键期。学校专设心理教育老师,他们和其他任课老师一起共同对儿童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帮助儿童健康、和谐发展。以对家庭 缺位、亲子教育缺失的留守儿童进行亲子教育补偿。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生活技能教育增强留守儿童的生活自立能力。

三 要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引导作用

马克思说过:“没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的情感更为神圣,父母的心是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火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象。”因此,家长应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经常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与子女和学校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倾听子女的心声,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积极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关心他们的生活、心理与情感。

第一,家长要转变育人观念,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低,认为打工同样挣钱,有的家长对孩子道德修养、良好行为习惯等正面引导不够,往往以自己在外务工受苦受累,受歧视的经历现身说法,要求孩子适应社会世俗,这些错误的育人观念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极大,必须切实转变。

第二,家长要加强与子女的交流和沟通。家长要多找机会返乡与子女“零距离”接触,要多打电话与子女交心谈心,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

第三,家长也可适当改变外出务工方式。尽量避免双方同出打工,可让一方选择本地务工,使自己能不隔太长时间回家一次,增进与孩子的亲情交流,关心其成长。

第四,“留守儿童”应提高自身的心理适应能力。“留守儿童”存在的种种心理问题和烦恼,其实都可以认为是缺乏对现实的正确态度和内心不平衡所至。父母外出务工是一种现实,“留守儿童”应以健康的心态,正视现实、面对现实。实际上“留守”背后还蕴藏着一笔巨大的教育财富。就留守儿童的父母而言,在外打工过程中所经历的背井离乡的种种精神与生活上的痛苦与磨难,打工者在外乡所演绎的种种感人故事,无疑都是一笔教育财富,这些现实素材让孩子对社会的了解,对生活的认识,对于亲子之间的沟通都是有效的教材。从“留守儿童”角度来看,“留守”虽然给儿童带来了精神与生活上的诸多不便,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留守”本身也蕴藏着巨大的教育空间,如培养儿童的“自强、自律、自主”精神,养成孩子独立自主、自强自立的性格。事实上,有很多孩子都能够理解父母在外打工的艰辛,并以此作为激励自己好好学习的动力。

第五,强化社会关爱,充分发挥各部门,各单位的作用,组织机关干部,社会热心人与留守儿童结对子,让富有爱心、责任心的成年人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父母的角色,引导他们成长。

四 我们的收获:

1、被中国家庭教育定为留守儿童基地。

2、学校各班班主任从中学到了很多有关关于教育孩子的知识,受益匪浅。

3、能使学校更好的与家长交流、沟通,来进一步地对孩子深入了解。

4、家长从与我们的交流中感知了孩子在校与在家的没什么不同的感觉,学校是孩子另一个大家庭。

农民工流出地政府和学校可建立儿童托管中心和心理咨询机构,推进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建设,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支持和学业指导,立体营造这些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农民工流入地城市政府应义不容辞地帮助其提高家庭教育的意识和水平。在文化资源丰富的城市,可由政府出面组织电台、电视台为农民举办专门的家庭教育节目,开办教育热线,在周末举办大型义务讲座。一旦他们掌握科学育子理念,学会教育方法,情况会有很大改观。

全社会应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给予更多的关心、关注、关爱,别让“留守儿童”成为家庭教育的沙漠。

第三篇:留守儿童及隔代教育情况调查

留守儿童及隔代教育情况调查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虽然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也造成了农村地区严重的留守儿童问题。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义务教育随迁子女超1260万,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2200万。此次井冈行,我们并没有看到预料中那么多的留守儿童。或许是因为当地经济,尤其是旅游业,发展起来,生活条件与收入水平也有明显提升,使得一些在外打工的人会愿意回到井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令人欣慰的。

隔代教育,是指一些年轻家长或者因为自己的工作繁忙,或者因为离婚而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全部交给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祖父母们自觉地成为全面照顾第三代的“现代父母”,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称之为隔代教育。这种情况在留守儿童的家庭中尤为常见。

此次调查我们旨在。。。。。

调查地区:江西省井冈山市下七乡 调查对象:

1参阅百度百科:留守儿童http://baike.baidu.com/link?url=3hlNL0se3a64WJ73IX4XjpeEAC4wC7tvzPJw_Wv36AVT12M2EFN5m7cImmSo05xDl3JC1E-do4LONZxeOV4zd9VjzQRmaLfupkVsKjHAQgn90GFb7OhdIet-cesGZzLK 2参阅百度百科:隔代教育

http://baike.baidu.com/item/%E9%9A%94%E4%BB%A3%E6%95%99%E8%82%B2

第四篇:留守儿童与隔代教育情况调查

留守儿童与隔代教育情况调查

——以合肥市肥西县严店乡为例

管华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2012级)

摘要

当代社会,在市场经济驱动下,许多青年家长双双外出务工,谋求经济利益,将子女完全交由自己父母教养的现象比比皆是,隔代教育突显。近几年来,由于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同孩子缺少沟通和教育,从而导致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失教、心理上失衡、行为上失范、生活上失助、安全上失保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应对这一系列问题,成为现代社会共同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留守儿童、隔代教育 概念界定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隔代教育是相对亲子教育而言,所谓隔代教育就是在家庭教育中,儿童亲生父母把抚养和教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交给上一代家长来承担的教育方式。

调研意义

留守儿童与隔代教育问题的解决意义重大,在各方面都有着优异处。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家庭的幸福;有利于全面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有利于家校联系,共同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有利于社会教育力量的整合。

调研目的

了解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生活现状、教育状况等。通过调查来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留守儿童,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调查对象:留守儿童、乡村学校教师。调查方法:深入乡村学校中,与一些留守儿童进行面对面交谈,并对学校的相关资料进行查看,并进行简单问卷调查。

正文

据网上了解,目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已达到4000万人,而且这个数字还将在未来几年里成较大上升趋势。“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重要问题,所以在这个暑假我就和同学组建了实践团队,一起去乡村学校实习,对一些留守儿童的心理、生活以及学习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我们先后调查了合肥市肥西县严店乡的严店中心小学、苏小小学、文华希望小学、郑岗小学、塘南小学五所小学。通过几天的调查以及我们与学校老师的交谈了解到很多关于留守儿童的基本现状:

一、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

通过调查,留守儿童们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因为他们正是处于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他们的父母又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隔离,使他们心理问题得不到解答,又缺乏父母的关爱,产生孤独感,形成他们情绪消极,表现出内向、失落、自卑、自私,有的甚至出现逆反心理。

因为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年龄很小,心理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强,而代养人又宠溺孩子,久而久之会使很多留守儿童心理上基本失去自控能力,为所欲为养成不良生活习惯不良,具体会表现在:不讲卫生、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的教导,顶撞长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不服管理,说谎骗人,小偷小摸,成为问题儿童。

由于多数外出打工人员把子女交有自己的父母或兄妹照顾,代养人却因为年迈无力或者要照顾的孩子人数多等问题,使留守儿童无法得到充足的关爱和照料。缺乏照顾和关怀的留守儿童不仅会有孤独无依的心理问题而且一般难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更容易在行为上变坏。

二、留守儿童的生活及学习状况

从调查的儿童来看,约80%的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代养,而由于老人年迈和长期的节俭意识,这部分留守儿童几乎都没有什么零花钱,且生活上饭菜单一有时基本没有什么蔬菜,更不用说什么营养品、水果等城市家庭必需品。从数据可以看出,很多留守儿童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营养缺乏。

由于留守儿童祖辈的教育能力不够,思想和道德教育难免空洞说教,不能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在学习方面能得到祖辈的指导的很少,这就会使留守儿童在生活和学习方面得不到足够的指导。

随着学校安全责任的加大,学校尽量减少学生的在校时间,规范办学行为,调整作息时间表,压缩正常上班期间的学生在校时间,坚决执行不加班不补课、法定节假日一律放假的规定,这样学生在校外的时间就会增加,特别是留守儿童,就会出现外出到处游荡、或上网吧、或回家长时间的看电视等,导致安全、学业、交往等方面的隐患。

而且缺少父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往往在做出危险举动时得不到及时的提醒和制止,从而使其安全得不到保障。并且,留守儿童在生病、受伤时也往往得不到及时的诊治和照料。

三、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对策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务工,随之而来的,也产生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血缘亲情是无可替代的家庭教育基础,真诚、倾诉、依存、不离不弃是

其他交往所无法与之比拟的,所以有人将父母称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人生中时间最长的学校。对于留守儿童最首要的还是与父母之间的沟通,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还是联系父母,让在外地的父母有空多通通电话聊聊天,尽可能的多回家看看。

虽说在现阶段留守儿童在学校是倍受关注的群体,但现实状况是学校无法给予他们有效的特殊关照。留守儿童确实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需要特别的呵护和关爱,如充分发挥留守儿童之家的积极作用,但现有的活动和设备还不够,还要增加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学校应该减少正规的教学活动时间,放松面向全体学生的统一要求,留出时间安排固定的教师队伍去开展补偿教育。在校期间,留守儿童不仅要随同其他学生一起全天候、全覆盖地接受管理和教育,也需要得到特别的照顾,即学校应该针对性地开展一些补偿性教育活动。

总结

留守儿童问题的妥善解决不仅有利于义务教育在农村的落实,提高农村的教育质量,而且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集体的和谐与稳定,更关系到我国广大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方案来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保证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第五篇:关注隔代教育关爱留守学生

关注隔代教育关爱留守学生

——关于农村小学隔代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作者:王文品王丽霞

【摘要】针对农村小学“隔代教育”现象的持续升温,通过问卷调查、家访、个别谈心等手段,分析并总结了“留守学生”思想滑坡的主要原因,同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研究了一些对策,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关键词】调查隔代教育

【正文】

一、调查目的第五次“少代会”提出,我们的学生首先要是快乐的人,健康的人。同时指出,作为一所小学少先队工作的负责人,除了要组织队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更重要的是要协助全校辅导员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这对于我们农村小学来说,尤其值得思考。我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八年,一直任教高年级语文,并担任班主任工作,前年被聘为江都市永安镇副总辅导员。由于我们是农村小学,从教人员相对紧张,因而继续担任班主任,任教高年级语文。其实,这几年,我一直有一个困惑:为什么干的是一样的工作,学生的思想工作却一年比一年难做。我又和其他辅导员进行了沟通,结果发现,他们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通过交流,最终,老师们把问题根源归结到了“隔代教育”上。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有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为了发家致富,很多年轻夫妇双双到外地打工挣钱,他们将子女寄养在亲戚或爷奶身边。于是,便出现了时下的热点话题:隔代教育。据我自己对班中学生的了解,其他老师的反映,我们一致认为,很大一部分留守学生的思想品德较差,性格发展不健全,弱点比较多,感情也很脆弱,较父母在家的学生难以管理。更为严重的是,部分留守学生甚至在班中起到了不良带头作用。而且,这一部分学生是逐年增多。今年六月初,我在全校老师的协助下,对全校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全校共有学生578人,其中父母均外出打工的竟有263人,约占45.5%。其实仔细想想,这个数据一点也不令人惊讶,且看看每天校门前接送孩子的人群,每次家长会的出席人员,我们都应清楚的认识到,隔代教育现象在农村小学已相当普遍。因此,我觉得关于隔代教育的问题,必须进一步探讨问题根源,寻求解决方案。

二、调查方法、调查结果、原因分析

本学期,我对全校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问题集中在学生的生活习惯,待人对物的态度,以及理想等内容上,具体试题如下:

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全体学生

1、你平时干家务活吗?___干了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一天花多少钱?____你觉得父母是否应该每天给你零花钱?____________

3、你希望每次考试都得高分吗?____你考高分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自己的爸妈或爷奶疼你吗?_____你认为他们怎么做才是爱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在你有困难时,他(她)没帮你,现在他(她)有需要,你会帮他(她)吗?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希望将来干什么工作?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便于统计和比较,我将班中学生分为“隔代教育”和“非隔代教育”两类,在不同的场地作答,且答案不署名。结果发现,接受隔代教育的学生普遍缺乏生活能力,缺少爱心与进取心,但却非常追求物质享受。据统计,对于第6题的作答,“隔代教育”的学生竟有18人希望将来做老板,原因是可以赚很多钱,过舒服的日子,达到了67%,而“非隔代教育”的学生想做老板的人只占16%,更多的是希望将来当教师、科学家、警察等。再如对第5题的作答,“隔代教育”有37%的学生表示不帮,而“非隔代教育”的学生只有3人不愿帮。对于其它题目的回答,两类学生的差异也很明显。之后,我又对全校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大同小异。所有这一切都表明,很大一部分接受隔代教育的学生思想上存在问题。为了寻找原因,我又采用家访,限学生谈心,召开家长会等方法进行调查。综多结果显示,留守学生的爷爷、奶奶,他们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世界观往往与现实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教育子女必然会出现很多误区,主要表现为:、生活上用物质的全部满足代替对孩子的全面教育。

现在,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孩子们的生活需要扩大了,爷奶对孩子们的生活需要总是无条件的满足,甚至明知孩子的要求是无理的,也不加以阻止。他们喜欢回忆自己童年时代的苦难,以此为鉴,因而加倍地向孩子们身上倾注关爱之

情。如我班男学生孙枫,他拥有轻便自行车、皮鞋、皮衣、复读机,小霸王学习机,还要电脑,结果都一一满足了,可他学习却一落千丈,整天只想着玩,根本无心学习。对这样的孩子,满足越多,他越不满足,离长辈的要求相去越远,对他们的物质满足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成了南辕北辙之事。

这种一味的满足,久而久之,导致孩子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缺乏接受挫折的能力,将来走出社会,他经受风雨的能力就必然比别人差。

2、在心理上,老一辈对孩子们的期望值过高。

俗话说:“自家的孩子怎么看怎么好。”老一辈不能实事求是地看待孩子,总认为自家的孩子应该比别人有用。由于目标过高,不切实际,结果孩子们根本达不到。既然根本无法达到的事,谁还愿意追求呢?我班有一个女孩子王玲,天赋不算好,但在五年级第一学期时,考了一次比较好的成绩,数学得了第一名。从那以后,她的爷奶要她每次考试至少保持全年级前三名,结果第二学期的期末考试就落到二十名,后来每况愈下,可他的爷奶还是一味的罗嗦唠叨。如果他的目标难以实现,容易使孩子们丧失进取之心,抛弃远大的志向和理想。

3、在观念上,有少数老人对孩子过于偏袒,迁就和溺爱,不分是非曲直。家住樊川镇的留守学生张飞,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由于爷奶管教不力,孩子在“五一”假期偷了政府建集镇用的路灯装置。通过派出所查出了该生,结果他的爷奶到派出所大吵大闹,接着又到学校谩骂,一是说乡政府不该把路灯放在政府内院的露天地里,二是说学校不该放“五一”假,三是说邻居的孩子不好,四是说学校对其孩子教育不好,是别人邀请他去的,却只字不提自己孩子的什么问题。一时间闹得学校鸡犬不宁。后来这个孩子上了初中,还是因为一贯偷东西,以至没有同学愿意和他同座,没有同学愿意和他做朋友,到后来,他自己也感觉无法在学校待下去了,中途弃学。一些老人的糊涂认识,导致学生养成极端自私狭隘的心理,粗暴任性的性格,遇到争端,他们总是先下手为强,逞强霸道,丝毫不存在忍让和原谅,给学校教育造成很大麻烦。

4、在教育方法上,老人全部包揽家务劳动,使孩子失去一切锻炼的机会。现在的孩子少,心疼是理所当然的,但要让孩子做一些必要的家务劳动。有些孩子甚至吃饭要长辈添,喝茶要长辈倒,他们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这样的娇生惯养,使孩子养成懒惰的习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思想。我班有一名住在集镇上的男孩子王远,被安排在周五值日,结果我发现,他奶奶竟然在周五放学后拿起了扫帚在班中扫地,并且还主动找我,说:反正自己没事干,家离学校又近,以后她孙子的值日工作就由她干。

这样,好让他孙子多点时间学习,考个重点初中。殊不知,她眼中的乖孙子平时在校浪费的时间又何只这么一点点。

现在的学生,吃不了苦,当老人们讲过去的苦难生活时,他们觉得离自己太遥远,往往嗤之以鼻,甚至认为那是老年人编造的谎言来欺骗他们,尤其是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学生,让隔代长辈管教他们,由于思想、观念上的差异,常常是隔靴骚痒,不得要领,导致孩子的思想道德滑坡。

三、教育对策

综上所述,加强留守学生的管理,已成为全社会的当务之急,作为教师,除了对这些学生多关心,多教育外,还应肩负起负有隔代抚养责任的亲属的教育重任,尤其对于我们在农村小学工作的老师来说,责任更为重大。本学期,我针对我镇、我校的实际情况,研究了一些对策,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1、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

(1)、建立“留守学生”档案,以班级为核心,摸清“留守学生”数量,了解他们的现状,登记存档。档案内容包括留守学生基本情况、家长姓名、详细地址、留守原因、家长联系电话、监护人等等。

(2)、与“留守学生”近距离接触。定期与留守学生交心谈心,关心学生的零用钱,关心学生同辈群体的交往,引导他们健康成长等等。开设亲情电话,向留守学生及其家长、监护人公布校长、班主任和课任教师电话号码,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

(3)、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内教育活动,有序地强化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训练,组织社会活动,积极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将评价过程变为教育过程,实现由纪律到自率的教育转变。

(4)、开展好心理教育,切实利用班主任,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及时排解留守学生的心理障碍,给他们以关爱,帮助其树立健康向上的心理。

2、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教育功能。

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应三位一体,而隔代教育的家庭教育者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年龄大,受教育程度低,很难接受新事物„„显然,要想提高这一块家庭教育水平,肯定有一定难度。但正如马卡连柯所说,“学校应该领导家庭。”我们必须针对隔代教育的特点,灵活机动地开展家校合作。

(1)、利用老一辈“爱子心切”的心理,更新他们的教育观念,引导他们重视儿童的全面发展。

时代在发展,教育人的方法也要与时俱进,要充分认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努力给孩子们更多更好的教育。

首先要给予孩子更多的锻炼机会,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不要凡事大人一手包揽。

其次要克服偏袒行为,分清是非曲直。现在的孩子好动,易惹祸,发生了矛盾纠纷,长辈要调查研究,分清发生问题的责任界限,小孩子往往是纯真的,只要你分清了是非,他们肯说真话,只有掌握了实情,说话才能有的放矢,处事才能得当。

第三、正确全面评价孩子。对其优点,要给予充分肯定,对其缺点,多指导改正克服的方法,要不厌其烦,耐心细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泛泛而谈,要有针对性,不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第四、创造和谐的家庭气氛。鼓励孩子利用电话和书信与父母联系和沟通,在教育孩子上,隔代长辈要和孩子父母保持一个腔调,对于孩子汇报的情况,远在外地的父母不能偏听偏信,使两代人产生隔阂,从而影响对孩子的教育。

(2)、加强学习,增长见识。

学习是一个人终身不能间断的事情,引领留守学生的隔代长辈,要学习管理孩子的方法,要学习生活知识,学会科学的料理孩子的生活,有的放矢地指导孩子的学习,以身作则地引导孩子办事,既重言传,更重身教。还要多学别人管理孩子的好方法,多听取别人对你家孩子的谈论和看法,全面掌握孩子的情况,以对症下药。

3、密切联系当地的“留守之家”,多方面关心留守学生。

由于条件所限,我校至今甚至今后相当一段时间都不可能建立住读部,但可喜的是我镇一所私立幼儿园设立了“留守之家”,并向我们小学招募学生。据我了解,“留守之家”除了负责孩子日常生活之外,还有专人检查学生作业。考虑经济等因素,“全托”的孩子肯定不会很多,于是“留守之家”又专门针对留守学生开设了“半小时作业厅”,并有专人辅导。这就解决了因祖辈文化低,无法给予留守学生学习辅导等问题。我在网上了解到,在西方国家,一个孩子从生下来的第一天开始到上小学甚至上中学之前,每个年龄段都有专门的机构来照顾孩子。他们的育儿人员要经过相关部门的严格审查,必须有专业的资格证书才能上岗。这些专业的育儿人员可以从生活到学习以及孩子们心理上给孩子们全方位的照顾。在我国,尤其是我们农村小学,我想,“留守之家”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填补“隔代教育”的缺陷。我镇的“留守之家”虽刚建不久,教育管理尚处于尝试阶段,甚至还没被大多群众肯定,但我认为这一形式的出现,对于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还是有一定益处的。不过,应强调的是,我们对其肯定的同时,更应该与其多联系,争取协调发展,切不可忘了学校才是教育学生的主阵地。

据一项在全国范围内的调查显示,全国有五成左右孩子接受着隔代教育,可见,我国已进入了一个隔代教育的时代。因此,我们教师必须重视隔代教育的问题,分析其利弊,研究教育对策,让孩子们都能在健康的环境中茁壮的成长。

下载农村留守幼儿的隔代教育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留守幼儿的隔代教育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问题调查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问题调查研究一、 问题的提出当代社会,在市场经济驱动下,青年家长双双外出务工,谋求经济利益,而将子女完全交由自己父母教养的现象比比皆是,隔代教育突......

    隔代教育

    Research on inter-generational educationIntroduction: It is a common phenomenon that there exists inter-gener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ese family education.The s......

    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的调研报告(本站推荐)

    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 调 研 报 告 枞阳二中 2011年11月24日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的调研报告 一、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几点经验 “留守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成......

    浅谈对农村“留守幼儿”的教育(五篇范文)

    浅谈对农村“留守幼儿”的教育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幼教事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幼儿园的保教保育工作,当今的农村年轻夫妇进城务工,从而导致留守儿童的数量的增加,通......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教育策略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教育策略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我国青壮年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许多孩子都交给老人或亲戚抚养,社会上便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策略(5篇)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策略 我镇是一个农村人口居多的乡镇,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逐年增多,大批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已凸现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留守儿......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与教育策略学习心得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与教育策略学习心得 黄石完小:向妙 我能参加江华瑶族自治县教育局举办的新进教师的培训非常荣幸,每一位老师的发言都让我感受很深!这次培训让我受益颇多,为......

    讲课稿隔代教育

    讲课稿 (在课开始之前,先来问大家一个问题,今天,来听课的不管是谁,是父母也好,是爷爷奶奶也好,是外公外婆也好,在有孩子的家庭,你们是谁在带孩子? 答案是多样的,有的是孩子的父母,有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