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教育策略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教育策略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我国青壮年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许多孩子都交给老人或亲戚抚养,社会上便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成了各地基础教育的盲点,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性教育问题,如失学、辍学、犯罪等。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调查分析了当地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阐述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要性,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提出了不同的教育策略,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我国青壮年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许多孩子都交给老人或亲戚抚养,社会上便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全国妇联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2000万人,并呈继续增长的趋势,留守儿童成了各地基础教育的盲点。他们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应有的关爱,家庭教育处于空白,引发了一系列的教育问题,如失学、辍学、犯罪等,不仅影响到这些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影响到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影响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国策,是一个值得思考与关注的社会问题。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其中80%左右是农民工)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
殊的社会群体;具体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
这些留守学生由于长时间和父母分离,“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和自信心,造成了学习成绩差、不良行为多、厌学倾向严重等诸多问题。针对以上现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与探索。
一、优化家教环境,提高育人水平。
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他们便托付给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监管,这种“隔代教育”由于监管人受教育程度有限,还要参加生产劳动,实在是力不从心,要么过分溺爱,放任自流,要么只顾吃饱穿暖,不管教育成长,这给学校教育带来很大的困难。首先,学校要每学期召开学生家长会或者留守学生监护人会议,反馈交流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向家长提出家教方面的建议和意见,通过讲座对留守学生的监护人进行教育方式、方法的培训指导。其次,要求父母全力支持子女的教育,保证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加大智力投资,克服自私的实惠观,把子女的健康成长放在首位。再次,要求父母通过电话、写信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思想沟通和亲子互动,倾听子女的心声,积极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偶尔寄一件小礼物或一本书,使他们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春节或农忙时,建议家长尽量回家与子女团圆,让他们享受到家的温暖。
二、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导作用,加强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
学校教育作为教育的主阵地,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应充分
发挥其主导作用。首先,教师要关爱学生,更加关爱留守学生。学校和教师应更多地关心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变化,增加情感投入,用心去爱他们,用情去感化他们,千方百计从情感上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的缺失。其次,学校建立“留守学生”专项档案,记载好留守学生父母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家庭情况、学生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等,并主动与他们联系,学校开通亲情电话,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联系与交流。第三,充分发挥班、队组织作用,经常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队会,激发留守学生的兴趣,增强其自信心。比如,开展“我的心路”主题班会,少先队开展“我能行”活动,参加学校义务劳动等,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和自信心,使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第四,教师要经常家访,了解留守学生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状况,管理、指导他们的吃、穿、住、睡等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用真正的师爱抚慰留守儿童的心,使其对父母的依赖转到对老师的依赖,从而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第五,开展以“留守学生”为主题的结队帮扶活动,要求每位教师帮助两名贫困留守学生;树立留守学生自强自立、勤学守纪的榜样,以带动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在班集体为留守学生集体过生日,唱生日歌,送小礼物,送祝福等。
三、加强与社会联系,共同关注留守学生。
留守学生的教育仅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全社会的积极配合,共同关注,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监护体系。一是
要加强对网吧、游戏厅的管理力度,坚决杜绝未成年人进入;二是加强政策的导向作用,保证留守儿童不受任何偏见和歧视,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享受平等的优质的教育资源;三是加强农村文化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气,让留守儿童在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
“留守学生”的教育是一项现实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功能,形成教育合力,争取一切积极力量,尽力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二篇: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教育策略初探
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与教育初探
李书桢
儿童时期是人身体发育、性格养成、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由于生活环境不稳定,缺乏父母亲的关爱,部分留守儿童成长发展受到一定影响,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村青壮年人口外出数量的继续攀升,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还有持续增长的趋势。总体来看,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的深层矛盾和突出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这些儿童在缺少父母的关爱、引导和教育的情况下,面临着许多学习、家庭、社会和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不但会影响到他们将来的生活,还会让中国未来的社会面临着很大的不安定因素。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体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主要存在的教育问题。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中的很多孩子,因为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陷,无法享受同龄孩子的“花季”、“雨季”,生理和心理的成长都面临着问题。2004年春季新学期开学之际,《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全国性报刊更是大规模地报道了留守儿童在学业、生活及性格培养等方面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开故土到城市务工,使得大批的孩子脱离父母亲的直接监护,成为“留守儿童”。而随着“留守儿童”成为“问题儿童”现象的日益凸显,这一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也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的关注。
一.情感教育问题
有70%的留守儿童是和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住在一起的,由于留守农村的老人有大量繁重的劳务,同时又和孩子有代沟,所以农村留守儿童有了情感方面的问题很难找到时倾诉的对象。另一方面,他们又很少和在外的父母联系,所以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情感教育问题。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对人格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家庭教育的突然断裂或缺位,许多“留守儿童”出现了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神经过敏等问题。由于亲情、情感和心理关怀的缺少,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又很少与外界接触,所以感情比较冷漠,并且又无人约束,因此时常与人打架斗殴,有时甚至酿成惨剧。
二.学习教育问题。
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心不在焉,应付了事。据调查,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不好。其中有大多数的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在班级 中排在比较后的位置。由于父母在外务工的影响,有的同学认为读书不如打工,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各种娱乐场所也逐渐增多,特别是网吧在农村的日益普及,使得留守儿童沉溺其中不能自拔。这也影响了留守儿童学习的热情,据调查,有四成的留守儿童不愿意读书,但是喜欢在网吧上网,而农村地区对网吧的管理也难以做到那么严格。
三.道德教育问题。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由此可见父母教育特别是道德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做很多事情的时候都就会看父母,父母怎么做,他们便会怎么做。父母的行为方式往往是孩子一生的座标,“留守儿童”大多跟祖辈一起,而祖辈们往往文化层次低,对孩子纵容溺爱,通常是在物质生活上给予满足多,而精神和道德上管束引导少,容易造成思想道德上放任自流。而上辈亲戚和邻居对寄养在自家的“留守儿童”通常也只求孩子平安无事,在物质上不亏待孩子就行了,对精神上的需要、道德习惯的养成少有关注,那些留守儿童由于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缺乏及时的指点和帮助,很多事情都要自己拿决定,但是小孩子是非观念又不强,一些错误行为和做法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容易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行。
针对以上现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与探索。
一、优化家教环境,提高育人水平。
首先,学校要每学期召开学生家长会或者留守学生监护人会议,反馈交流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向家长提出家教方面的建议和意见,通过讲座对留守学生的监护人进行教育方式、方法的培训指导。
其次,要求父母全力支持子女的教育,保证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加大智力投资,克服自私的实惠观,把子女的健康成长放在首位。
再者,要求父母通过电话、写信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思想沟通和亲子互动,倾听子女的心声,积极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偶尔寄一件小礼物或一本书,使他们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春节或农忙时,建议家长尽量回家与子女团圆,让他们享受到家的温暖。
二、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导作用,加强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
学校教育作为教育的主阵地,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首先,教师要关爱学生,更加关爱留守学生。学校和教师应更多地关心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变化,增加情感投入,用心去爱他们,用情去感化他们,千方百计从情感上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的缺失。
其次,学校建立“留守学生”专项档案,记载好留守学生父母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家庭情况、学生监护人的姓名、等,并主动与他们联系,学校开通亲情电话,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联系与交流。
第三,充分发挥班、队组织作用,经常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队会,激发留守学生的兴趣,增强其自信心。比如,开展“我的心路”主题班会,少先队开展“我能行”活动,参加学校义务劳动等,让 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和自信心,使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第四,教师要经常家访,了解留守学生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状况,管理、指导他们的吃、穿、住、睡等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用真正的师爱抚慰留守儿童的心,使其对父母的依赖转到对老师的依赖,从而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
第五,开展以“留守学生”为主题的结队帮扶活动,要求每位教师帮助两名贫困留守学生;树立留守学生自强自立、勤学守纪的榜样,以带动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在班集体为留守学生集体过生日,唱生日歌,送小礼物,送祝福等。
三、加强与社会联系,共同关注留守学生。
留守学生的教育仅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全社会的积极配合,共同关注,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监护体系。
一是要加强对网吧、游戏厅的管理力度,坚决杜绝未成年人进入; 二是加强政策的导向作用,保证留守儿童不受任何偏见和歧视,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享受平等的优质的教育资源;
三是加强农村文化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气,让留守儿童在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
“留守学生”的教育是一项现实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功能,形成教育合力,争取一切积极力量,尽力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我们每位应携起手来共同关心他们,让留守儿童也健康,快乐的成长吧!
第三篇: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策略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策略
我镇是一个农村人口居多的乡镇,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逐年增多,大批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已凸现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留守儿童”问题,尤其是教育问题应引起重视。
一、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下降、违纪、辍学等现象的主要原因。
笔者最近对附近的30名学生作了调查,其中12名学生的父母均外出打工,主要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占40%;有的甚至和哥哥、姐姐在家。这些留守儿童处在无人管的环境里,他们都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共同特点:(一)、学习方面,留守儿童大多学习习惯差,成绩比较落后。
由于缺少家庭监督,学生年龄又较小,一部分学生不具备自学能力,回去不好好做作业,专门看电视、打游戏。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有的因为溺爱孩子根本不管,有的想管也管不了,孩子们根本不听。另一部分学生虽然学习积极性较高,但令他们最苦恼的是家庭作业无人辅导,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加上知识层次比较低,对于辅导作业确实无能为力。而在学习过程中随意性比较大,遇到困难就绕道而行,甚至压根就不去解决。而学习是循序渐进的一环扣一环,一个问题解决不了就会影响下一个问题的解决。久而久之,他们就会逐渐对课本只是失去兴趣,从而导致学习成绩的滑坡。
(二)、身心方面,留守儿童缺少健全的爱,性格往往比较孤僻、冲动、焦虑。
父母在孩子身边时。无论发生什么事都可以向爸爸妈妈诉说。可父母外出打工后,这种情况就不存在了,想打个电话,对方却迟迟不接;没有电话的孩子想写封信倾诉一下自己的心声,却又在短时间内收不到回信。时间久了,没人开导就会产生心理障碍:爸妈是不是不爱自己了,那学习还有什么意思?或者是想急了,干脆离开学校“奔”向爸妈打工的地方去寻找。而爷爷、奶奶在对孩子身心健康教育方面缺乏正确引导,使得留守儿童在生活习惯、思想交流、社会交往中存在很大的问题。这些孩子平时对人没礼貌,自私任性遇到事情不愿与人交流,往往做出一些比较偏激的事情来。总之,他们无心学习。长此以往,成绩必然下降。
(三)、成长方面,爷爷、奶奶们对留守儿童的态度是只求平安无事、吃饱穿暖,父母们因为不在孩子身边,给孩子更多物质上的补偿。
因此,这些孩子身上往往有很多零花钱,花钱大手大脚。有些家长打工,工资比一些大学生还高,加上现在一些大学生连工作都找不到,留守儿童就更加不想读书,只想早点跟父母出去打工挣钱。
二、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相关措施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是一个社会问题。加强留守儿童工作,关爱留守儿童,是促进家庭和谐、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解决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的共同参与。
(一)、家长应更新观念,把自己应该承担教育子女的那部分承担起来。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甚至没有文化,他们误以为教育子女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还有一些孩子的父母对孩子期望很高,可是因为生计或工作的原因,只能由爷爷奶奶代管,而爷爷奶奶对孩子的期望值过低,对孩子的学习不是很关注,对孩子的道德养成和良好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正面引导不够。这些家长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把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的那份责任负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
(二)、学校应建立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架起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桥梁。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成长主要靠家庭与学校两方面的教育。可一些外出打工的农民与自己的孩子的联系却比较少,更何况与学校联系呢?最好的办法是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架起家长与学校相互沟通的桥梁,家长经常与班主任交流,随时掌握孩子在学校的动态,出现问题及时商量对策,共同谋划教育孩子的大计,使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三)、教师对待留守儿童要注意教育方式,积极引导留守儿童正确认识自我,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注意运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式,帮助留守儿童形成健康的心理。留守儿童因为许多原因,平时受的批评较多,往往有自卑心理,如果还经常用批评的方式去教育这些学生,结果会事与愿违,甚至出现顶嘴或出走的现象。因此教师应该用爱心去教育和培养他们。对这些学生的教育应该有耐心、恒心,要像教育自己的子女一样来教育他们、帮助他们,使他们的心理能够健康发展。同时,做好课外辅导、查缺补漏。对这些学生的进步,要认真发现、总结并及时表彰,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四)、地方政府也应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留守儿童完成学业。对留守儿童上学确有困难的,地方政府也可通过适当补贴及其他措施,让学生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学业。
总之,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是大家所共同希望的,它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我们期望家庭、学校和社会能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共同探讨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更为有效的途径。
第四篇:浅谈如何教育农村留守儿童
浅谈如何教育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得不到父母近距离的教育和关爱,学习、性格、道德、心理等诸多的表现都让老师感到很担心。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
1.进行法制教育,增强法制意识
留守儿童是一个弱势群体,年龄小,好奇心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自制力较弱,对危险缺少预见性,易受到广播电视及社会不良音素的影响。长期以来,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能面面俱到,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导致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事故频频发生。学校开展一定层面的法制教育,可使儿童知道自己享有哪些合法权益,自己的那些行为是法律所禁止的,从而大大减少各种违法行为甚至是犯罪事故的发生。
2.经常进行心理教育,引导正确的努力方向
根据专家调查显示,我国有三分之一的留守儿童存在着很大的心理障碍,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引导和帮助,这些孩子的性格发展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对其人格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通常是半个月或一个月给家中打一次电话,有的外出父母甚至一年回家一次,造成了家庭教育的中断,致使这部分孩子性格多内向、孤僻、多疑、自卑、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人际关系薄弱;或自私、任性、冷漠、脾气暴躁,冲动,叛逆、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懒惰等。适时对这类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定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进行心理矫正,给与这些孩子特殊的关照,引导儿童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帮助这些儿童健康和谐地发,使之充满自信,学会理解,关心别人,与周围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相适应,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发挥优秀生的作用,帮助留守学困生
留守儿童往往因为没有父母的约束而性格失常和行为失范,主要表现在脾气暴躁、任性、打架斗殴、打骂同学,甚至是长辈,学习成绩也差。所以很多表现良好的学生看不起他们,不愿意和他们一起玩耍,更不愿和他们交朋友,老师、家长也不很重视,使得这些孩子比较孤立,破罐子破摔,更加难以教育。所以,老师必须改变观念,充分发挥班里优秀生的作用,让他们与学习上有困难、思想行为上存在一些不良习惯的“留守”儿童谈心,交朋友,结对子,相互帮助,共同进步,逐步改变他们“差生”“后进生”的面貌,从而带动全班同学,团结友爱,共同协助,维护班规、校纪,充分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4.家校联系,加强与留守儿童监护人沟通
绝大部分代监护人注重关注“留守”儿童的吃、住、安全,忽视情感交流沟通,使留守儿童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出现学习不认真,做作业粗心,玩就随心所欲学习思想随波逐流,跟好的同学就学好,跟不好的同学就学坏等问题。对此,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优势,特别注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提高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学校要通过一些活动有针对性的转变监护人家教理念和方法,帮助监护人更新教育观念和方法,提高代监护人的素质,增强代监护人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使其明了家庭也要重视“留守”孩子的情商教育,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注重全面的教育培养,养成良好的习惯、性格、品质,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孩子的工作。对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学生,;也可以邀请有外出打工经历的父母参与班会,通过他们打工经历的讲述,和打工者与学生间的直接交流,使留守儿童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形成正确的生活观。如及时召开家长会,及时做好留守儿童的家访工作,开展亲子活动等。
总之,保护和教育留守儿童是一项艰辛又长期的工作,只有从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各方面去抓紧抓好,才会让社会放心、让家长满意。
文章来源:http:///lunwenfanyi/
第五篇: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现状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现状及对策
隆昌县胡家镇肖家桥小学 叶礼会
【摘要】中国素来是被人所称颂的礼仪之邦,从古到今,尊老爱幼一直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对小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至关重要。尊老爱幼教育,对育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途径。可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向教师反映学生在家里顶撞家长,而老师又从另一方面发现学生在学校胆小、不能表现出自我的现象。究竟是何原因?而我们又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改变这一现象?
【关键词】尊老爱幼教育 学生 家长 农村学校 顶撞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一句至理名言,尊敬别人的老人就像尊敬自己的父母,爱护别人的孩子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老人、孩子是我们当今社会中的两大弱势群体,社会各界都在呼吁尊老爱幼。但是由于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家长都视为宝贝,掌上明珠,对孩子都特别的溺爱,对于他们犯的一些小错误常常视而不见,最终导致了孩子的行为习惯出现了一定的偏差,特别是顶撞家长这一方面,在农村学校这种现象特别严重。
一、当前尊老爱幼教育面临的现状:
当今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家长都非常的溺爱孩子,经常迁就孩子,导致孩子慢慢地养成了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要是心里有一点不满就顶撞家长,态度十分的恶劣。经常听父母这样抱怨孩子:你要他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他不理不睬,甚至用白眼回敬你;你耐心给他讲道理,却遭到无理的反驳;你批评他的错误行为,他却“砰”的一声摔门而去。这学期就有家长告诉我说:“在家里面煮好了饭要求孩子拿一下饭碗,结果孩子却说出‘好倒霉’的话。”本来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但在孩子眼中却认为这件事情不应该由我去做。
并且老师从另一方面发现在家里顶撞家长的学生在学校表现得十分沉闷,性格内向,不善于交际,与老师、同学的关系并不是十分友好,在农村学校这种情况表现得尤为突出。有家长告诉我说:“她家的孩子在家经常顶撞她,于是她就想用家长的威严镇住孩子,但是假如她的声音比孩子的声音大,孩子就会觉得非常的委屈,之后便会大哭一场。在我的课堂上,我曾经叫那个顶撞家长的孩子上讲台读自己写的一篇比较好的作文,但孩子表现得却十分的胆小,最先是扭扭捏捏地走上讲台,不久之后便红了眼睛,紧接着便哭了起来。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反差呢?
二、出现这些现状的原因。(1)隔代教育和家长的溺爱 对于农村的学生而言,大多数孩子都是留守儿童,父母迫于生计常年在外打工,于是照顾孩子的重任就交给了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父母很少回家,甚至和孩子在电话里交流的时间也十分有限。但是大多数的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由于孩子的父母不在家,因此对于孩子都特别的溺爱,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特别是现在一家大多就一个孩子,家庭条件也好了,只要孩子开心又不是犯大错误的事家长都可以去做,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吃一点亏。现在许多孩子的大事小事父母或者爷爷奶奶全都包办,稍不满足就朝着大人发泄,慢慢的,就养成了孩子自我为中心,发号施令成了习惯。(2)家长不正确的教育方式 在家带孩子的常常是一些文化程度不高或没有文化的老辈,他们比较溺爱孩子,只要孩子不做一些后果比较严重的事情他们大多不予理会。但是当他们发现问题的严重性时对孩子进行的往往是一些比较简单而粗暴的教育,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依然信奉“不打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做错了事或者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时,就开始大发雷霆,动辄打骂、罚跪、罚站甚至逐之门外„„毫无方式方法可言,长期以来孩子认为这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唯一方式,他也就学会了。我们班有一个非常调皮的学生,经常做一些破坏性的事情。有一次他推伤了一位同学,他的爷爷来到学校告诉我说:“只要他一犯错,他妈妈就经常用很粗的棍子打他,但即便是这样,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由此可见,家长的教育方式已经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打骂、罚跪、罚站甚至逐之门外这些做法是非常错误的。个性较温顺的孩子经常会屈服于父母的淫威,但同时也遭受了巨大的心理伤害,因此变得胆小、懦弱和自卑;而个性较刚强的孩子则会产生与父母对立的情绪,并不时地以反抗的形式来回应家长,最终逆反成性。上学期就有一位家长对我说:“当她发现孩子做错事情之后,批评孩子,但是孩子的态度十分的恶劣,并且坚称自己没有做错,导致自己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最终只好找老师帮忙。”在经过我两次教育之后情况才有所改变。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少数农村学校的学生胆量较小,在老师,同学面前不能表现出自我。在我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孩子在知道答案的情况下却不敢举手的现象,这都是由于过于胆小而造成的。天底下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没有有问题的孩子,只有不当的教育。孩子叛逆,往往是教育方式出现了问题。
(3)尊老爱幼教育的内容比较陈旧,形式比较呆板,效果也不明显
其实大多数学校所开展的尊老爱幼教育,基本上就是传统德育里面的常规教育,只是换了一个“传统而又时髦”的“马甲”。例如进行单纯的说教, 组织大家一起观看有关尊老爱幼教育的录像。这样的方式太过于简单,同时也就影响到了实效性。
在开展尊老爱幼教育的过程中,很多学校不太注意教育的形式与方法。其实进行尊老爱幼知识的传授,加强常规检查,都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但如果只是这样简单地处理,效果将会非常有限。许多学生在学校里的表现和在家里的表现可以说是截然不同。在家里通常是怒吼公婆,而在学校却又是胆小如鼠。如何改变这些窘境,让学生真正明白尊老爱幼的重要性,这是教学的一个难点。那么怎么样解决这个难题呢?
三、对策
1、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的顶撞
经常听父母这样抱怨孩子:你要他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他不理不睬,甚至用白眼回敬你;你耐心给他讲道理,却遭到无理的反驳;你批评他的行为,他却“砰”的一声摔门而去。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要和大人作对?心理学家认为,他们这样做大多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或是用这种方式来显示自己与大人争论的能力,检验他们对父母、朋友或老师的控制程度。他们通过让别人生气或难过从而使他的权力欲得到满足。
然而,不能把孩子所有的顶撞统统视为与父母作对,不能把孩子表述观点、表达愿望和感情的言行轻易与顶撞你划等号,要允许他说“我恨绿豆”之类的话。因为当孩子的愿望不符合父母的要求时,会受到父母的压制而得不到实现,这时他们一定会倍感失望,甚至是非常沮丧。有时候他们对父母的反应是很强 烈的,所以这时候你再让他去做某事或对他们进行教育,很容易遭到他们的抵触。因此你应当想到这些顶撞是你应当允许他们发发牢骚,抱怨一通。允许他们通过一些适当的方式来发泄一些自己不满的情感疏导自己的心情。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权力,只是家长总是觉得反对和不满是反抗和顶撞。责任大多在于家长,家长的意愿强加于孩子,会影响孩子的成长,最终可能造成:
1、孩子逆来顺受,完全听命与父母。成年后做事没主见,没担当。
2、过于叛逆,为了反抗而反抗,伤亲情伤和气。(这是比较极端的两种情况)但是又要注意到他们发泄的方式不能过度,如果孩子肆无忌惮地顶撞你,甚至发展到说“你笨得像头猪”时,你可不能再无动于衷了。
2、家长和老师都要以身作则,规范孩子的言语。
如果你尊敬孩子和他人,孩子也能尊敬别人;如果你经常当着孩子的面说一些脏话,贬低孩子或他人,你就等于用行动告诉他可以用难听的话伤害别人,因为即便是婴幼儿也会模仿他周围的事物。从孩子开口学说话时,就应教会他说“请”、“谢谢 ”、“对不起”、“打扰了”等礼貌用语。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区分文明用语和粗鲁脏话,你可以引用其他孩子说过的话,让他们自己区分,从而增强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让他们懂得同样一句话,用不同的口吻和语调说出来会有不同的意思。你可以亲自示范一下,让他们明白不同的语调可以使一句原本很平常的话变成讽刺他人的话。
当孩子的言行符合你的要求时,应及时地给他正面的引导,这是规范孩子行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当他称赞别人或是认真听别人讲话时,你要及时地表扬他;当他尽最大努力去控制自己不恶语伤人时,你要告诉他你有多么欣赏他,可以这样说:“谢谢你的合作,你做得非常好。”
3、家长和老师都应该及时制止孩子的不文明行为
农村的孩子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常常会说一些脏话,比如“你妈”,“屁”之类的,这时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一旦发现这种情况就应该及时的制止。对于农村的家长而言,他们通常只管孩子吃没吃饱、穿没穿暖,而对于孩子言语是否文明这方面却极少加以管制。我常常看到孩子在一旁和小伙伴玩的时候不停地说脏话而家长却置之不理的情景,孩子说脏话其实也是不文明的行为习惯之一。如果不能接受他说的话或不能容忍他说话的语调,马上向他表明你的立场,这样说:“我们每个人都尊重别人,我们从不像刚才那样说话。”
但是不管自己这时多么的生气,都要克制好自己的脾气。耐心向孩子解释不礼貌的语言会给一个人带来伤害,平静地向孩子讲述他无礼顶撞时当事人的内心感受。
要注意受指责的应该是粗鲁的语言,而不是孩子本人。同时要给他重新选择的权利。你可用开玩笑的口气说:“你真的要那样说吗?”如果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时,要向他表示感谢,用实际行动教会他尊重别人。
4、选择适合于孩子年龄的惩罚方法
当孩子恶语伤人时,暂时取消他的一些权利不失为一种较为理想的做法。比如不许去找朋友玩或者禁止孩子在一个星期之内看动画片。同时做适当的惩罚,这些惩罚可以是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帮助家长做家务活。但在实施这些处罚以前,应该给他一个改过的机会:“你要么向我道歉说对不起,保证以后不再这样了;要么呆在家里,不能出去玩了。” 但不要给他太重的惩罚,因为那样很容易挫伤他的自尊心,引起他对你的不满,甚至是憎恨。也不要使用表达模糊的警告和空洞的威胁,这些都起不到任何效 果,只能助长他的坏习惯。
当然每个孩子的个性和心理特点都不同,父母和老师应对孩子顶撞的方法也应该随孩子本身的气质个性而不同。引导顶撞他人的孩子,并不是仅仅把一个固定的公式硬加在孩子身上。了解孩子的特征,可以让父母和老师更有效的帮助孩子改正不良行为。
5、不要针锋相对,以牙还牙
孩子顶撞你时,如果你再针锋相对,以牙还牙,只能使事情变得更加糟糕。不要把这看成是一场权力之争,没有必要非得分出个输赢不可。你不应生气,也不应和他争吵。你可以这样说:“你似乎喜欢抱怨,但我不喜欢这样玩。”当你们都冷静下来后,和孩子谈论他生气的原由帮他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总而言之,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需要家长,老师,社会共同努力,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