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的师德修养对教育学生的影响[模版]
教师的师德修养对教育学生的影响
教师道德是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总和,是教师素质的核心。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优良的教师道德,如:“当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为人师表、教学相长”;“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等等。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师德修养的内容是不同的,但它具有内在继承性和稳定性。
其一,教师是人类文明知识的传播者、人类灵魂的塑造者。由于教师劳动的价值体现在开启心智和塑造人格,使其职业道德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而联系着整个社会,联系着人类历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这就决定了师德修养的特殊性。
其二,教师道德具有以身立教的作用,客观上由于教师的劳动对象不同于其他任何行业,决定了教师职业具有较强的表率性,要求教师必须达到比常人更高的道德标准,需要更加重视道德修养,努力以自己的道德去影响和形成学生的道德,以自己完善的人格去影响和形成学生的人格,以自身的情操去陶冶学生的情操。学生往往是通过对老师的模仿、借鉴、学习,不断自我完善、发展。因此,教师修养具有明显的示范性。
其三,教师道德又是一种自觉的意识行为,它建在自愿的基础上。由于教育劳动效果的长期性、迟效性,它要求教师要有极大的耐心和毅力,有长远的眼光面向未来,努力克服困难,深入细致持之以恒地做好教育工作,无私奉献、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它依靠的是内心的
信念,这就决定了师德修养具有的自律性。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教师道德体现了教师个人、教师群体与社会主义事业利益的一致性,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对国家、民族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自觉主动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教育思想,树立素质教育观念,既要读好书、又要育好人。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在外部力量的作用和内在精神的激励下,不断地对自身各个方面素质进行提升和发展的过程。一般来说,成熟的专业工作者,应该具备以下六个特征或标准:第一,专业知识和能力,即构成专业的首要标准是需要一套完善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体系作为专业人员从业的依据;第二,专业道德,即某一职业群体为更好地履行职业责任、满足社会需要、维护职业声誉而制定的自我约束和行为规范及伦理标准;第三,专业训练,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与训练;第四,专业发展,即需要不断地学习进修;第五,专业自主,享有有效的专业自治;第六,专业组织,即形成坚强的专业团体。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它对教师各种素质的发展和提高起着发动机的作用,是教师成长中的核心要素。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教育领导者,其形象必须成为学生的“审美”中心,必然会潜移默化、深刻地浓缩成为学生心中活生生的影子。因此班主任形象的好坏,对于学生形象好坏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深刻地感受到,要树立良
好的班主任形象,教师自身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师德,良好的师德是树立良好班主任形象的根基。
班主任要以良好的师德形象影响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爱因斯坦也认为,只有伟大而纯洁的人物榜样,才能引导人们具有高尚的思想和行为。小学生好奇心强,模仿力也强,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对他们影响极大。因此,班主任的师德素质和道德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感染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这就要求班主任能够身正形端,以身作则。
我曾经为使学生形成保护教室环境的意识,规定学生每日放学前,须将各自桌椅下的纸屑拾净,方可离校,并指派一名卫生员,负责讲台四周的环境卫生。一日放学,大家正弯腰捡纸屑,我发现唯独一名小组长正潇洒地把手插在兜里,一副袖手旁观的模样。而他的座位下的纸屑则由同学代劳。并且一连数日,天天如此。于是,我找他询问原因。孰料,那同学一脸无辜,理直气壮地说:“您每次都让卫生员替您捡讲台边的纸屑,我是个组长,为什么不可以派同学为我捡纸屑呢?”我哑然。我想,学生的这番话虽然是“童言无忌”,但不正在提醒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一举一动是无声的语言,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着学生。我们切不可只关注于向学生提出各种行为要求,尔后,像检查官一样检查学生做得怎样,像法官一样判断学生的对与错,而忽视了自己在与学生交往中的榜样作用。
学生具有强烈的“向师性”,学生在观察教师时常常产生一种“放大效应”:“教师的一点善举,会让他们产生无比的崇敬;教师的一点瑕
疵,会使他们感到莫大的失望。教师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影响着他们的处世态度和人生观。所以一位教师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甚至衣着发式无形中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仿效楷模。无论教师是否被学生喜欢,他留给学生的印象在学生的脑海中都显得很突出。
在和我们的班学生相处时,我也在仔细的观察他们,举一个生活中的小例子,我喜欢留长发扎起来,班级中大部分女同学都和我一样,我还发现多数孩子会选择和我的牛仔裤颜色类似的牛仔裤。这些小事孩子都如此在意,想象其他行为我不禁感到教师责任是如此的重大。
作为一名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做到,这样你的教育才会有说服力,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每当学生做操时,我都率先垂范,和同学们一块做。而每当此时,同学们看着老师认真做操的样子,他们也都会认真地做着每一节动作。为了把学生的两操做好,我对学生的做操的态度是严格认真的。每学期初我都会向学生讲清做操的意义和目的,并教育学生做操不是为了别人,就是为了自己锻炼身体。我在班级里制定了做操的规则。由体育委员和卫生委员负责两操,各小组长负责管理本组做操的情况,并准确记录小组奖励分和扣分的有关情况。这就增强了学生做操的自主性、合作性和发展性,同时也让每位同学感受到来自小组之间竞争的乐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是教师与学生在心灵上最为微妙的接触。因为用心灵可以赢得心灵,用人格可以塑造人格!所以老师若不做操,只站在班级后面,就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想要真正成为学
生的表率,老师就必须从小事入手,起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模范带头作用。那么你的言行、理想、人格等,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每一天的发展。所以,老师只有与学生平等相待,才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班级工作也才会井然有序地开展。
总之,良好的师德修养是教师成长的前提和基础,是教师完善自我的巨大动力。只有具备良好师德的教师,才会不计得失、无怨无悔、呕心沥血,从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和充实自己,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第二篇:教师对师德修养的思考
尊敬的党组织:
面对二十一世纪,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达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在于教育,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教育的质量决定于教师。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奠基人,是培育人才的人才。教师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民族的道德水平的提高,故新时期一个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应具备: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团结协作,关心集体;献身教育,甘为人梯。
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是教师必不可少而且最重要的职业道德。教师的一生是平凡的,但教育事业是关系人类社会的千秋伟业,每位教师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精神,从高度的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出发,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定位在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上,全心全意热爱每个学生,用心灵去塑造心灵,公正、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全体学生同样的关心指导,同样的信赖和尊重,同样的鼓舞和期望。“只有不好的教育,没有不好的学生”。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创造不同的成功教育方法,不淘汰任何一个学生,这是现代教师的不懈追求,这是教师正确处理与学生的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同时也是教师这一神圣事业的无尚光荣的崇高品质的体现。热爱学生是进行教育教学的必要条件,是了解学生向学生学习,贯彻教学相长的原动力,在学生方面,只有感到教师的爱,才会主动地、愉快地去接受教育。不了解学生,不细心地研究学生,即使当了多年教师,也难以达到与学生心灵相沟通,甚至形成“逆反心理”。你再有什么 “金玉良言”,学生也听不进去。只有怀着满腔热情,以极大的耐心去探求学生思想动态,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良好的师德修养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育工作根据教书育人的宗旨对教师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这也是教师的优良传统和美德的集中体现。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应该成为学生的表率,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学生。学生人生观的建立,道德情操的形成固然需要教师的课堂教育,而教师的个人品格、行为习惯、言行举止以及处世方法,给学生们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更为重要,比他教授的知识更能影响学生。由此看来,教师能给学生施以影响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时候是习惯,是心态,是做人的标准。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就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在学生们的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是崇高的,教师的一举一动往往成为他们的模仿对象。所以教师要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处处给学生做出榜样。试想,如果一个教师在课堂上义愤填膺地抨击各种丑恶现象,走出教室却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迎合或追逐,这种说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的行为,对学生会产生怎样的不良影响。
良好的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每一位教师都应刻苦学习,严于律己,努力践行,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现在已进入信息时代,这对青少年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会受到各种思想文化的影响,使他们的思想更为活跃。因此,这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身为人民教师,必须自重、自励、自爱,不断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意识和使命意识。唯有教师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高尚的师德水准,做到以德修己,以德育人,才能真正担负起为祖国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
总之,为人师表,身教育人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身教最为美,知行不可分”。只有以身立教,才无愧于社会、家长和学生;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
汇报人:xiexiebang
2014年4月11日
第三篇:教师师德修养
教师师德修养;
(二)全面准确地把握《规范》的精神实质;新《规范》基本内容有六条,体现了教师的职业特点对;教师要注重师德修养;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递者,也是社会文化、伦理道;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首要的是要有忠于教育事;良好的师德修养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尊重学生的自尊,通过维护学生的尊;良好的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 教师师德修养
(二)全面准确地把握《规范》的精神实质
新《规范》基本内容有六条,体现了教师的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其中“爱”和“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具体说,一是倡导“爱国守法”,就是要求教师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人民教师要牢记人民的嘱托,要遵循法律的规范,因而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二是倡导“爱岗敬业”,就是要求教师对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深厚的感情。每一位教师都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这是对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三是倡导“关爱学生”,就是要求教师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情感和爱心。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因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做到严慈相济,努力做学生良师益友,这是师德的灵魂。四是倡导“教书育人”,就是要求教师以育人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始终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体现了教师的天职。五是倡导“为人师表”,就是要求教师言传身教,以身立教,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同时,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这是也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六是倡导“终身学习”,就是要求教师做终身学习的表率。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加强自己的师德学习和业务学习,潜心钻研知识,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这样才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教师要注重师德修养
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递者,也是社会文化、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的传授者和示范者。唐代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意是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进行道德教育和传授知识的,从这可以说明,我们的传统教育历来也是把德育放在首位的。要履行教书育人、培养理想远大、人格健全、道德高尚的一代新人的职责,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道德水准。所以,身为教师就应加强师德修养,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良好师德的人,在执教的工作岗位上为人师表,以优良的思想作风教育引导学生,以高尚的道德形象和人格影响和激励学生。
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首要的是要有忠于教育事业和肯于奉献的精神,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良好的师德要求每一位教师在自己从事的执教工作中做到爱岗敬业、甘为人梯,专心致志做好教学工作,并且在执教活动中积极探索教育改革和创新教育方法,以提高学生素质,培养新型综合人才。
良好的师德修养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育工作根据教书育人的宗旨对教师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这也是教师的优良传统和美德的集中体现。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应该成为学生的表率,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学生。学生人生观的建立,道德情操的形成固然需要教师的课堂教育,而教师的个人品格、行为习惯、言行举止以及处世方法,给学生们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更为重要,比他教授的知识更能影响学生。由此看来,教师能给学生施以影响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时候是习惯,是心态,是做人的标准。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就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在学生们的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是崇高的,教师的一举一动往往成为他们的模仿对象。所以教师要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处处给学生做出榜样。试想,如果一个教师在课堂上义愤填膺地抨击各种丑恶现象,走出教室却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迎合或追逐,这种说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的行为,对学生会产生怎样的不良影响。师爱是师德的核心。身为教师应有一颗无私的爱心。我们的教育事业本身就是爱的事业,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只有教师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关爱学生,才会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力量,这样也才会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作为一名教师要从内心深处培养对学生的“爱”,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在学生受到挫折的时候去安慰他们,在学生受到烦忧的时候去开导他们,在学生迷茫的时候去帮助他们。教师对学生既要关爱,又要严格要求,做到严慈相济。
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尊重学生的自尊,通过维护学生的尊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从而形成师生相互尊重的和谐关系。
良好的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每一位教师都应刻苦学习,严于律己,努力践行,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现在已进入信息时代,这对青少年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会受到各种思想文化的影响,使他们的思想更为活跃。因此,这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身为人民教师,必须自重、自励、自爱,不断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意识和使命意识。唯有教师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高尚的师德水准,做到以德修己,以德育人,才能真正担负起为祖国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
美国学者所罗门教授说:“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一个孩子如果拥有甜蜜的家庭,享有父母的爱,又得到一个身心健康的教师,那是无比幸福的。相反,如果他既不能在父母那边得到足够的关怀和爱护,又受到情绪不稳定教师的无端困扰,必将造成许多身心发展的问题。”所以,作为小学教师,作为把孩子领入知识殿堂大门的老师,更应该努力提升个人的师德修养。
那么,如何提升教师个人师德素养,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一、调整心态,增强职业认同感。
加入教师队伍的人,形形色色,有些是真心地热爱教育事业,有些可能是形势使然,把教师职业只是看作一个饭碗。所以当遇到教师的收入和地位仍然不是很如意,老师的工作不是社会全部人能理解时,这些人对教师这份职业更是没有认同感。这时,需要个人心态的调整,首先应该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神圣,有针对性地去了解、学习古往今来的名师,领略他们高尚、伟大的人格,仰望他们在历史长河留下的烁烁光华,重新认识教师职业的崇高,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就意味着一份责任,一种使命,更是一种光荣。其次,要充分认识到教师的劳动,是精神产品上的收获,是个可以长期看见效益的收获,看到自己培养的人才在各条战线上做出杰出的贡献时,教师的幸福感和成就感自然油然而生。
二、自我缓解,化压力为动力。
教师的工作,特别是小学教师的工作是极其繁琐,细腻,甚至看去是极其微小的。低年级的孩子除了教学,在生活上不仅需要你人格力量的感染,还需要你事无巨细的关心,手把手的教导。从文明礼貌到交通安全,直到服装整洁都需要细致入微的指导。一个人长时间投入在这样琐碎、重复的工作中,意志会有所消磨,而学校里还有各种活动,公开课、评比、检查,教师必然感觉到压力重重,动辄则咎。如何缓解压力,首先,要意识到一定压力是有益处的。它能提供行为的动机。在各种公开课和评比中,你的教学能力和班主任工作能力肯定能得到提高,在每次的活动过后,不管是成功、失败,都不要太计较得失,肯定自身的每一次提高,多寻找心灵的满足感。在琐碎的工作中,多看到自己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多找找学生的进步,哪怕是一点点。那么,工作就不再是盲目,重复的,工作的意义和成就也会显现出来。
三、不断充实,厚积而薄发。
思想家黄宗羲曾说:“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丰富的学识和开阔的视野本身就是一个高素质教师的专业要求,而也只有丰富的学识和开阔的视野,才能沉淀出高尚的人文素养。大师让我们高山仰止,不止是因为他们的博闻强记,学术成果,更是因为他们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人格,那是他们身上丰富的文化沉淀所展现出的魅力。薛瑞萍老师在《心平气和一年级》中说到:“小学教师是一份艰辛卑微的职业,要想从中获得充实宁静的感觉,必先拥有丰盈的教育智慧。”作为教师,应不断丰富专业知识,多看书,多反思,多积累,教育的智慧,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四、关爱学生,从心出发。
“师爱”是教师对学生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爱,需要尽心,需要宽容,需要平等。桂贤娣老师说,要因生施爱。因生施爱,首先需要尽心,要了解每位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需要。这听起来并不容易,但只要从心开始的关心,孩子自然而然地会和你亲近,了解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了。犯错,是每个孩子都会做的事,正确地看待孩子犯的错误,有一颗宽容的心,多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事情,理解他们,才能真正的宽容孩子。平等,则需要保持一颗童心,有一颗童心才能和孩子真正的沟通,才能让孩子感受到平等。关爱学生,不是口头,也不只是事无巨细的教导,还应从心出发,用心贴着心,才能温暖。当你向孩子们交出你的心时,孩子肯定会回报给你更炙热、纯净的心。这时,教师职业特有的快乐,已不是能用言语来形容。
人们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生活在一个充满物欲和复杂人际的红尘俗世里的教师,他的灵魂是不是天底下最健康的灵魂呢?教师也是凡人,在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要保持一颗纯净的心,一个洁净的灵魂,需要自身通过不断的自省和学习。只有不断地完善、提高自我修养,教师才能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的领路人。
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则是教育之魂。从古至今,在人们心目中,似乎很难找出比教师更受敬重的职业。只要用真诚的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的爱去引导学生,只有真的爱学生才能当之无愧地说爱教育事业。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以德立教“爱满天下”,是“万世师表”的楷模。他爱国、爱民、爱教育。由于有了这种深切的“爱”,才有了他那种“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执着追求。他穷毕生的精力,投身于人民教育的各项革新运动,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在旧中国矗立起一座人民教育的丰碑,铸就了民心所向的一代师魂,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他的教育思想是超时代的,他的教育成就是卓越辉煌的,他的教育影响是跨国界的。因此,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或者是将来,他都是师之楷模,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学习的典范。要弘扬陶行知思想,光大陶行知精神,首先,我们就要学习陶行知的崇高师德。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由此可见,师德是立教之本,正因为教师职业具有的特殊性和教师使命具有的特定性,所以时代与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水准就高于其它行业。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是莘莘学子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教师队伍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集团,它的道德水准高低将与民族的存亡,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可以说,没有教师的社会劳动,没有教师道德的高素质,便没有新一代民族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应以德立教,以身示教,与时代同步,锻造不朽师魂!
锻造师魂先立德,学陶师陶重实践。教师的职业道德应是集公民的思想、政治、法纪、道德等方面的优良素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统一集中的具体表现。这种表现概括地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树立忠诚教育,教书育人的信念。这种信念源自于对现代教育的性质、地位和功能的深刻理解上。“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取决于教师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取向确立。教师应像陶行知先生一样“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从一选择上教师职业,就应具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永不为外物所动的胆魂与气概。
其二,教师应该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是一种理想与情感,爱生才是实施教育的基本触发点和着力点。陶行知先生说:“待学生如亲子弟”。爱是教育的基本要素,“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生不仅是教师人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的展现,实际上是倾注了教师对祖国、对人类、对未来的热爱。因此,爱生是衡量一个教师师德水平的一把基本尺子。“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作为教师,爱的形式与内容,就是教师品德、学识和情感的结晶。因此,教师要做到能爱、善爱: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一串串教育劳动成果。“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伍为基础。只有这样的爱,才是以德立教。只有以德立教的“爱”,才能爱出师生间的“师生谊”,爱出社会主义社会新型的师生关系,爱出“爱满天下”的陶氏风范。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爱生”的意义也在不断地得到升华。爱的双向功能是现代教育中的媒介,润滑油和崔化剂,不热爱学生的老师,学生决不会欢迎他。因此,“爱生”是现代教育衡量每一位教师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志。
其三,教师应当勤奋学习,走在时代和学生发展的前头。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是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劳动者,因之必须有真才实学。陶行知先生说:“教师对自己从事的教学工作抱什么态度,对掌握业务专门知识抱什么态度,这也是师德问题。”面对当今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飞跃,以及
学生成长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挑战,教师如果不强化“自育”意识,自律自爱,持之以恒,力学苦练,做到“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要“为人师表”,恐非易事。故此,当代师德对教师的要求也包容了“勇于和勤于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质”这一内容。
其四,教师要尊重科学,遵循规律,认真负责,勇于创新。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商品。商品生产出了次品可以弥补,学生教育出了问题,几乎无法补救。以众多优秀教师工作成功的表现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其共同点之一,就是尊重教育科学,遵循教育规律办事。他们讲求教育艺术,坚持“文道统一”,他们不是照本宣科的“经师”,而是融科学、艺术、文化、道德于一身的教育精英。他们有科学的头脑,敏锐的触角,艺术的手段,善于从不同的科学领域撷取时代信息,提炼精髓,精心设计,合理运用乃至创造性地施为。他们无不时刻以自身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去催化新一代的科学潜能。因此,他们获得了创造性劳动的成功。由此看来,科学化教育才能对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负责,对教育的社会效益负责。讲究科学,无疑是现代师德所应涵盖的内容之一。
其五,教师还要乐于合作,善于合作。现代教育是一种集体协调性很强的职业劳动,教师的工作需要竞争,更需要合作。竞争促进了教育发展的繁荣――为教育增添了活力――如竞争中涌现了大批专家型教师,大批星级教师;展现了大批教育教学成果,造就了大批新型的人才。但教师又要乐于合作,善于合作。学生的成长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决不是一个教师的劳动成果,而是教师群体与家长,社会积极力量通力协作下的群体劳动成果。教师只有善于处理好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社会积极力量的关系,才能减少教育过程中的内耗,从而形成取向一致的教育力量。
其六,教师还应有高尚的人格,端庄的仪表,优雅的风度。教师高尚的人格,大度的仪表,优雅的风度具有无穷的感召力,亲和力。教师高尚的人格来自教师的道德修养;教师端庄优雅的仪表、风度、气质来自教师的文化素养。教师只有以协调的人格美、仪表美、风度美,才能以德立教,以身示教,塑造出当代教师的美好形象,造就新一代的师魂。
综上所述,良好的师德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它是教师敬业乐教的动力,是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效益的保证,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催化剂。因之,它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教育、调节、影响作用。学陶师陶重在实践,弘扬师德要正师风。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高度,重新审视陶行知崇高师德的价值,在教育、教学的工作实践中,用高标准的师德观念规范自身的行为,提高自身的素养,塑造自身的形象,锻造新一代的师魂,把中国的教育推向新的辉煌!
第四篇:教师师德修养
教师师德修养
(二)全面准确地把握《规范》的精神实质
新《规范》基本内容有六条,体现了教师的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其中“爱”和“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具体说,一是倡导“爱国守法”,就是要求教师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人民教师要牢记人民的嘱托,要遵循法律的规范,因而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二是倡导“爱岗敬业”,就是要求教师对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深厚的感情。每一位教师都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这是对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三是倡导“关爱学生”,就是要求教师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情感和爱心。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因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做到严慈相济,努力做学生良师益友,这是师德的灵魂。四是倡导“教书育人”,就是要求教师以育人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始终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体现了教师的天职。五是倡导“为人师表”,就是要求教师言传身教,以身立教,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同时,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这是也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六是倡导“终身学习”,就是要求教师做终身学习的表率。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加强自己的师德学习和业务学习,潜心钻研知识,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这样才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教师要注重师德修养
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递者,也是社会文化、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的传授者和示范者。唐代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意是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进行道德教育和传授知识的,从这可以说明,我们的传统教育历来也是把德育放在首位的。要履行教书育人、培养理想远大、人格健全、道德高尚的一代新人的职责,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道德水准。所以,身为教师就应加强师德修养,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良好师德的人,在执教的工作岗位上为人师表,以优良的思想作风教育引导学生,以高尚的道德形象和人格影响和激励学生。
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首要的是要有忠于教育事业和肯于奉献的精神,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良好的师德要求每一位教师在自己从事的执教工作中做到爱岗敬业、甘为人梯,专心致志做好教学工作,并且在执教活动中积极探索教育改革和创新教育方法,以提高学生素质,培养新型综合人才。
良好的师德修养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育工作根据教书育人的宗旨对教师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这也是教师的优良传统和美德的集中体现。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应该成为学生的表率,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学生。学生人生观的建立,道德情操的形成固然需要教师的课堂教育,而教师的个人品格、行为习惯、言行举止以及处世方法,给学生们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更为重要,比他教授的知识更能影响学生。由此看来,教师能给学生施以影响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时候是习惯,是心态,是做人的标准。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就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在学生们的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是崇高的,教师的一举一动往往成为他们的模仿对象。所以教师要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处处给学生做出榜样。试想,如果一个教师在课堂上义愤填膺地抨击各种丑恶现象,走出教室却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迎合或追逐,这种说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的行为,对学生会产生怎样的不良影响。
师爱是师德的核心。身为教师应有一颗无私的爱心。我们的教育事业本身就是爱的事业,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只有教师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关爱学生,才会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力量,这样也才会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作为一名教师要从内心深处培养对学生的“爱”,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在学生受到挫折的时候去安慰他们,在学生受到烦忧的时候去开导他们,在学生迷茫的时候去帮助他们。教师对学生既要关爱,又要严格要求,做到严慈相济。
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尊重学生的自尊,通过维护学生的尊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从而形成师生相互尊重的和谐关系。
良好的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每一位教师都应刻苦学习,严于律己,努力践行,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现在已进入信息时代,这对青少年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会受到各种思想文化的影响,使他们的思想更为活跃。因此,这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身为人民教师,必须自重、自励、自爱,不断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意识和使命意识。唯有教师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高尚的师德水准,做到以德修己,以德育人,才能真正担负起为祖国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
美国学者所罗门教授说:“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一个孩子如果拥有甜蜜的家庭,享有父母的爱,又得到一个身心健康的教师,那是无比幸福的。相反,如果他既不能在父母那边得到足够的关怀和爱护,又受到情绪不稳定教师的无端困扰,必将造成许多身心发展的问题。”所以,作为小学教师,作为把孩子领入知识殿堂大门的老师,更应该努力提升个人的师德修养。那么,如何提升教师个人师德素养,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一、调整心态,增强职业认同感。
加入教师队伍的人,形形色色,有些是真心地热爱教育事业,有些可能是形势使然,把教师职业只是看作一个饭碗。所以当遇到教师的收入和地位仍然不是很如意,老师的工作不是社会全部人能理解时,这些人对教师这份职业更是没有认同感。这时,需要个人心态的调整,首先应该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神圣,有针对性地去了解、学习古往今来的名师,领略他们高尚、伟大的人格,仰望他们在历史长河留下的烁烁光华,重新认识教师职业的崇高,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就意味着一份责任,一种使命,更是一种光荣。其次,要充分认识到教师的劳动,是精神产品上的收获,是个可以长期看见效益的收获,看到自己培养的人才在各条战线上做出杰出的贡献时,教师的幸福感和成就感自然油然而生。
二、自我缓解,化压力为动力。
教师的工作,特别是小学教师的工作是极其繁琐,细腻,甚至看去是极其微小的。低年级的孩子除了教学,在生活上不仅需要你人格力量的感染,还需要你事无巨细的关心,手把手的教导。从文明礼貌到交通安全,直到服装整洁都需要细致入微的指导。一个人长时间投入在这样琐碎、重复的工作中,意志会有所消磨,而学校里还有各种活动,公开课、评比、检查,教师必然感觉到压力重重,动辄则咎。如何缓解压力,首先,要意识到一定压力是有益处的。它能提供行为的动机。在各种公开课和评比中,你的教学能力和班主任工作能力肯定能得到提高,在每次的活动过后,不管是成功、失败,都不要太计较得失,肯定自身的每一次提高,多寻找心灵的满足感。在琐碎的工作中,多看到自己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多找找学生的进步,哪怕是一点点。那么,工作就不再是盲目,重复的,工作的意义和成就也会显现出来。
三、不断充实,厚积而薄发。思想家黄宗羲曾说:“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丰富的学识和开阔的视野本身就是一个高素质教师的专业要求,而也只有丰富的学识和开阔的视野,才能沉淀出高尚的人文素养。大师让我们高山仰止,不止是因为他们的博闻强记,学术成果,更是因为他们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人格,那是他们身上丰富的文化沉淀所展现出的魅力。薛瑞萍老师在《心平气和一年级》中说到:“小学教师是一份艰辛卑微的职业,要想从中获得充实宁静的感觉,必先拥有丰盈的教育智慧。”作为教师,应不断丰富专业知识,多看书,多反思,多积累,教育的智慧,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四、关爱学生,从心出发。
“师爱”是教师对学生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爱,需要尽心,需要宽容,需要平等。桂贤娣老师说,要因生施爱。因生施爱,首先需要尽心,要了解每位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需要。这听起来并不容易,但只要从心开始的关心,孩子自然而然地会和你亲近,了解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了。犯错,是每个孩子都会做的事,正确地看待孩子犯的错误,有一颗宽容的心,多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事情,理解他们,才能真正的宽容孩子。平等,则需要保持一颗童心,有一颗童心才能和孩子真正的沟通,才能让孩子感受到平等。关爱学生,不是口头,也不只是事无巨细的教导,还应从心出发,用心贴着心,才能温暖。当你向孩子们交出你的心时,孩子肯定会回报给你更炙热、纯净的心。这时,教师职业特有的快乐,已不是能用言语来形容。
人们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生活在一个充满物欲和复杂人际的红尘俗世里的教师,他的灵魂是不是天底下最健康的灵魂呢?教师也是凡人,在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要保持一颗纯净的心,一个洁净的灵魂,需要自身通过不断的自省和学习。只有不断地完善、提高自我修养,教师才能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的领路人。
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则是教育之魂。从古至今,在人们心目中,似乎很难找出比教师更受敬重的职业。只要用真诚的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的爱去引导学生,只有真的爱学生才能当之无愧地说爱教育事业。
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以德立教“爱满天下”,是“万世师表”的楷模。他爱国、爱民、爱教育。由于有了这种深切的“爱”,才有了他那种“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执着追求。他穷毕生的精力,投身于人民教育的各项革新运动,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在旧中国矗立起一座人民教育的丰碑,铸就了民心所向的一代师魂,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他的教育思想是超时代的,他的教育成就是卓越辉煌的,他的教育影响是跨国界的。因此,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或者是将来,他都是师之楷模,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学习的典范。要弘扬陶行知思想,光大陶行知精神,首先,我们就要学习陶行知的崇高师德。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由此可见,师德是立教之本,正因为教师职业具有的特殊性和教师使命具有的特定性,所以时代与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水准就高于其它行业。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是莘莘学子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教师队伍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集团,它的道德水准高低将与民族的存亡,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可以说,没有教师的社会劳动,没有教师道德的高素质,便没有新一代民族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应以德立教,以身示教,与时代同步,锻造不朽师魂!
锻造师魂先立德,学陶师陶重实践。教师的职业道德应是集公民的思想、政治、法纪、道德等方面的优良素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统一集中的具体表现。这种表现概括地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树立忠诚教育,教书育人的信念。这种信念源自于对现代教育的性质、地位和功能的深刻理解上。“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取决于教师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取向确立。教师应像陶行知先生一样“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从一选择上教师职业,就应具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永不为外物所动的胆魂与气概。
其二,教师应该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是一种理想与情感,爱生才是实施教育的基本触发点和着力点。陶行知先生说:“待学生如亲子弟”。爱是教育的基本要素,“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生不仅是教师人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的展现,实际上是倾注了教师对祖国、对人类、对未来的热爱。因此,爱生是衡量一个教师师德水平的一把基本尺子。“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作为教师,爱的形式与内容,就是教师品德、学识和情感的结晶。因此,教师要做到能爱、善爱: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一串串教育劳动成果。“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伍为基础。只有这样的爱,才是以德立教。只有以德立教的“爱”,才能爱出师生间的“师生谊”,爱出社会主义社会新型的师生关系,爱出“爱满天下”的陶氏风范。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爱生”的意义也在不断地得到升华。爱的双向功能是现代教育中的媒介,润滑油和崔化剂,不热爱学生的老师,学生决不会欢迎他。因此,“爱生”是现代教育衡量每一位教师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志。
其三,教师应当勤奋学习,走在时代和学生发展的前头。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是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劳动者,因之必须有真才实学。陶行知先生说:“教师对自己从事的教学工作抱什么态度,对掌握业务专门知识抱什么态度,这也是师德问题。”面对当今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飞跃,以及
学生成长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挑战,教师如果不强化“自育”意识,自律自爱,持之以恒,力学苦练,做到“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要“为人师表”,恐非易事。故此,当代师德对教师的要求也包容了“勇于和勤于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质”这一内容。
其四,教师要尊重科学,遵循规律,认真负责,勇于创新。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商品。商品生产出了次品可以弥补,学生教育出了问题,几乎无法补救。以众多优秀教师工作成功的表现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其共同点之一,就是尊重教育科学,遵循教育规律办事。他们讲求教育艺术,坚持“文道统一”,他们不是照本宣科的“经师”,而是融科学、艺术、文化、道德于一身的教育精英。他们有科学的头脑,敏锐的触角,艺术的手段,善于从不同的科学领域撷取时代信息,提炼精髓,精心设计,合理运用乃至创造性地施为。他们无不时刻以自身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去催化新一代的科学潜能。因此,他们获得了创造性劳动的成功。由此看来,科学化教育才能对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负责,对教育的社会效益负责。讲究科学,无疑是现代师德所应涵盖的内容之一。
其五,教师还要乐于合作,善于合作。现代教育是一种集体协调性很强的职业劳动,教师的工作需要竞争,更需要合作。竞争促进了教育发展的繁荣――为教育增添了活力――如竞争中涌现了大批专家型教师,大批星级教师;展现了大批教育教学成果,造就了大批新型的人才。但教师又要乐于合作,善于合作。学生的成长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决不是一个教师的劳动成果,而是教师群体与家长,社会积极力量通力协作下的群体劳动成果。教师只有善于处理好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社会积极力量的关系,才能减少教育过程中的内耗,从而形成取向一致的教育力量。
其六,教师还应有高尚的人格,端庄的仪表,优雅的风度。教师高尚的人格,大度的仪表,优雅的风度具有无穷的感召力,亲和力。教师高尚的人格来自教师的道德修养;教师端庄优雅的仪表、风度、气质来自教师的文化素养。教师只有以协调的人格美、仪表美、风度美,才能以德立教,以身示教,塑造出当代教师的美好形象,造就新一代的师魂。
综上所述,良好的师德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它是教师敬业乐教的动力,是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效益的保证,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催化剂。因之,它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教育、调节、影响作用。学陶师陶重在实践,弘扬师德要正师风。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高度,重新审视陶行知崇高师德的价值,在教育、教学的工作实践中,用高标准的师德观念规范自身的行为,提高自身的素养,塑造自身的形象,锻造新一代的师魂,把中国的教育推向新的辉煌!
第五篇:教师师德修养
教师师德修养
教师应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师德修养,即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修养。教师的师德修养,具有激励教师敬业乐业,控制和调节意识、情感和行为的职能。它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制约着教师的知识、才能的发挥,制约着教师的教育实践活动的效果,是教师实施教育影响的前提,也是教师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力。
教师的师德修养包括哪些方面?目前说法不尽相同。但归纳起来,最基本的有三个方面:忠诚事业,献身教育;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热爱学生,教书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