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数学的入门课
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
王新慧
高中数学的入门课
对比初中数学,高中数学在数学语言上有着显著的变化,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知识内容整体剧增,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下面就对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些原因加以分析,总结应对策略,希望能够帮助部分困惑中的学生与老师,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做好自己的工作,搞好自己的数学学习。
问题分析:
(一)高中数学在教学方法上不同,没有做好初高中数学的过渡工作。
1.初、高中数学教材跨越度过大.初中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对不少数学定理没有严格论证,或用公理形式给出而回避了证明;教材坡度较缓,直观性强,对每一个概念都配备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而高中教材概念多、符号多、定义严格,论证要求又高,高一新生学起来相当困难.2.高一新生大部分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同学们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但作业不会做.不少学生说,平时自认为学得不错,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原因是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不少初中教师把题型分类,让学生死记解题方法和步骤.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功夫.因此造成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上的巨大差距,中间又缺乏过渡过程,至使高中新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3. 高一学生在初中养成的学习习惯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高一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他们上课注意听讲,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课堂上满足于听,没有做笔记的习惯,缺乏积极思维;遇到难题不是动脑子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上述的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阶段的正常学习.(二)学生的课堂效率偏低,导致“课上听懂了,课下不会解题,”
1.学生方面的原因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不预习,被动听课.预习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地听,不会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整节课上,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打无准备之仗.课前没有预习的良好习惯,结果直接影响了听课,没有听懂课,不会解题也就成为必然.(2)听课时精力不集中,缺乏思考.听课是学生学习的关键环节,教材和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主要来源.既不预习又不认真听课就失去了解数学题的基础.(3)作业时没有认识到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学生在做作业、解题时,往往只满足于问题的答案,对于推理、计算的严密性、解法的简捷性和合理性不够重视,把作业当成负担.没有认识到作业是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必要性
(4)对老师的依赖性太强,上课不记笔记,消极听课.很多同学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性,课本、资料上的习题从不主动解答,等待老师讲解,对自己不负责任,学习上的消极情绪严重
2.教师方面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备课不备学生,不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对学生的基础与能力估计过高.老师在备课过程中,没有仔细思考和认真研究分析,没有联系学生实际,只是凭空想象按照自己的思路、想法备课,忽略了备学生.(2)教师在讲课分析和解题的指导上不得法,不能因材施教.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和交流的重要环节.上课是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主要途 径.不少学生反映,老师在上课、解题时好像讲得头头是道,可是没有想到我们却听得头晕脑涨,听也听不懂,结果只是老师懂、会解题,一旦自己动手就不知道从何处着手了.这是由于老师不站在学生的角度,只拿自己的观点去解释和理解问题.讲解例题时分析不到位引起的。
对策与建议:
(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初高中教材的异同.高一时期要注意教学的进度不可过快,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备教材、备学生,与他们一起共同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确定适当的期望值.要加强学习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充实自己,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课本中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二)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强责任心与耐心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要以自身丰富的知识、修养、素养打动学生,为人师表,“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老师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师德修养,用自己的爱心关心体贴学生;用自己的细心观察研究学生;用自己的知识启迪学生;用自己的素养影响打动学生;用自己的耐心引导督促学生.加强责任心,真正让自己从事的工作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三)教会学生学习,在解题上正确引导学生,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教学不仅仅是要研究教学中“教”的规律,还要研究学生“学”的规律.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以教材为中介研究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规律,要注重学生主体的作用和学生的自主性,只有教会学生学习,学生的成绩才可能有所提高,才能让学生终身受益.(四)从“学法”方面找出路
1.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在时间上要挤和钻,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学习要有自主性,不要一味依赖老师,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学习的功课多,学习任务重,所以时间要合理地安排,善于挤和钻,不打乱仗.除了完成学习任务外,还要力争抽出一点时间进行预习,做到心中有数,为听好老师讲课做好准备.2.勤学好问,虚心向老师请教,向同学学习,自觉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有问题就问,就算这个问题对大家来说都很简单,但你不懂就要问,可能这种问题老师不会喜欢,但对你来说却很重要.经常提问,还可以使自己从怕问、不会问到想问、善于问.问老师、问同学、问懂这个问题的人等。
3.牢牢抓住听课这一重要环节,真正听懂课
上课时听懂学习内容是学好数学的关键.课堂上不仅要认真听,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而且重点内容、方法、技巧要记住,即使一时不能记住也要做好笔记,以备复习时再用.总之,要注重听课的环节,真正听清楚想明白,把知识融会贯通,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为解题奠定坚实的基础.总之,高中数学的特点决定了高一学生在学习中困难大、挫折多.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他们善于在失败面前冷静总结教训、振作精神,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平时多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并加以指导.教学中积极钻研、兼容并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才能比较好的进行高中数学教学,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提高数学学习成绩,达到高中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第二篇:高中数学如何评课
1、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2、从教材处理上分析
3、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1)看教学思路设计(2)看课堂结构安排
4、从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分析
评析方法与手段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2)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3)看教学方法的优选与创新(4)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5、从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通常,教师的基本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看板书(2)看教态(3)看语言(4)看操作
6、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高中数学课的评课标准
1、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应具有科学性、全面性、层次性
科学性:指教学目标的制定符合课标及教材要求,切合学生实际,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符合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规律。
全面性:要体现三维目标,对学生知识技能要求的高低,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既要有知识传授、能力的培养,又要有思想品质的教育及美学教育。
层次性:反映在了解、理解、掌握、灵活应用四个层次上。在传授基本数学思想程度上有渗透、介绍、突出之区别。
2、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学内容的安排,既要注意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又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尽可能按照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进行教学。现行课程标准规定的必学内容及其要求,是教学要求的“下限”,对学有余力的学生,作适当的提高,为学生的后继学习与终生发展奠定基础。这里包含着教材的重新选择.例题的调配和学生作业的分层选配。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可从以下五点加以评价:
(1)对教材的处理是否符合新课标的要求:⑴新课的引入是否从实际问题出发,从学生现实生活中、身边熟知的事物中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⑵是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分析、实验、论证得出结论和方法;⑶是否应用这些结论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⑷是否有变式训练、拓展提高的综合训练,使学生的知识得以强化,能力得以提升;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内容是否得到落实;
(3)内容安排是否符合学生认知结构,是否体现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4)对例题、习题的选配是否有针对性和阶梯性,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5)教学内容中是否渗透德育教育。
3、教学结构的设计
数学教学首先要设计好教学的框架结构。教学结构包含知识结构、认知结构、能力结构、情意结构几部分,它们构造成课堂教学的结构大厦。对教学结构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1)教学层次的安排,各教学环节的衔接;(2)教学密度.难度.梯度的安排;
(3)认识结构的体现。如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感性到理性等;(4)情感意识的体现。如数学结构美、抽象美、和谐美的体现,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体现,数学中哲学美的体现,利用教材趣味性、逻辑性、知识应用的广泛性对学生学习兴趣、习惯、意志的培养。4、教学方法的选用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实施的教的方法和指导学生学的方法。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只有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教学中要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还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教学中常用讲解法、谈话法、问答法、自学法、练习法、实验法等,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不同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灵活地选用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对教学方法的评价可从以下七点加
以评价:
(1)教学方法是否有针对性、灵活性;(2)是否具有启发性与激发性的教学表现;(3)师生合作与教学情境的营造;
(4)教学手段是否先进(如幻灯及多媒体的使用情况);(5)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是否有机和谐地统一;(6)教师引导程度的恰当把握;(7)时间的掌控上是否合适。
5、教学技能的展现
教学技能是数学教师基本素质在教学中的体现。教学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对教学技能可从以下八点进行评价:(1)教师应变能力的表现;
(2)语言的正确性、简炼性、感染性、通俗性的反映;
(3)板书的系统与醒目,及字、式、画的正确性、工整性、美观性;(4)观察学生动态活动能力;(5)解题能力与画图能力;(6)聆听学生答话与问话能力;(7)驾驭课堂整体能力;
(8)教态要大方、和谐、富有感染力。
6、教学效果的反映
.教学效果是教学的最终归宿,评课人一方面在听课时要注意观察学生思维状况以及对知识的理解接受程度,另一方面可根据学生课堂练习、板演,作业完成情况或课后测试结果评价教学效果。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评价:(1)是否完成教学要求,达到教学目标;
(2)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德育教育三个方面衡量教学目标的达标程度;(3)学生思维训练的程度;
(4)学生完成练习、小结及自我评价的程度;(5)学生听课情绪和发言的积极主动性程度;(6)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程度;(7)学生情意领域是否得到开发。
第三篇:高中数学评课稿)
篇一:高中数学课评课要领及评课范文 高中数学课评课要领及评课范文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如何评价一堂课的优劣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那么如何评价数学课呢?这里我从五个方面来讲: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一个纲,是数学评课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教学目标确定的好不好,一要看目标是否明确,能不能兼顾能力培养、思想与道德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二要看广度、深度是否符合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是否符合学生实际;三要看是否简明扼要、具体,便于实施,便于检测,四要看教学中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规定着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恰当地选择和处理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也是数学评课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学内容处理是否得当,首先要看执教者能否明确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内容是否具有科学性、思想性、教育性,有无知识性和原则性错误;其次,要看教学内容是否围绕目标、反映目标,执教者能否分清主次,准确地确定重点、难点、关键点,处理好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抓住知识的生长点,讲授具有启发性、层次详略得当;三要看执教者能否处理好数学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的关系,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注重思维训练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四要看执教者能否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三)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体现教学内容的手段,教学方法包括教法和学发两部分。教学方法运用的是否得当,主要看能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否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教学方法也是数学评课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合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看是否体现启发式教学原则和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从而达到会学的目的。其次看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基本技能训练的情况,是否让学生参与尝试、猜想、试验、探索与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与思维品质。评课时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结论的掌握情况,还要看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揭示教学知识的本质,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部规律。学生是否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在暴露知识发生的过程中,明确结论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是怎样产生的,它与相关的数学知识有何联系与区别,它应用于什么范围等,从而把评课评到点子上。第三,看课堂结构设计是否合理,讲练时间安排是否得当。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适时组织课堂强化训练。听评时,要从训练题的编排、训练形式、反馈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重点关注。
(四)教学基本功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语言、板书、教态、教具演示、教育机智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也是数学评课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学基本功可抓住以下几点进行关注:一是教态自然、亲切、评议清晰、简练、生动、富有启发性,板书设计合理;二是有组织教学,驾驭课堂的技能;三是教具或现代化教学设备使用适时;四是具备较强的解题能力,做到思维清晰,书写格式规范,方法合理。
(五)教学效果
衡量教学效果,首先要看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教学任务,是否在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思想与道德教育等方面都实现恶劣目标要求;其次是看学生的表现,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看他们的学习是否积极主动,能否对一堂新授课归纳主要内容,进行独立的课堂小结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准确的自我评价等。
数学课评课范文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早就提出:“让学生从做中学。”这种教学理念反映在数学教学上就是“做数学”,“做数学”就是要用一种亲身体验的数学学习方式来有效地回避那种“灌输式”的数学学习。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因为“听过会忘记,看过能记住,做过才能学会(you do, you learn)。” 通过观看课堂实录《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充分体现了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她以独具匠心的设计、细腻灵活的诱导,将学生推上了自主学习的舞台,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她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辩论等多种形式,培养和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善于表达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在倾听与辩论、接纳与赞赏之中,学到与他人交流的技巧,这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人格完善大有裨益。学生自始至终置身于教师为其创设的发现和讨论的情境之中,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参与探讨、质疑、创造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思考、交流、倾听、争论和发现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在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建构主义教学理念。
下面谈谈我听完这节课的一些感受,仅供参考,不足之处,请多指教。
1、恰当地组织数学学习内容。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的根源在于普通的常识”。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一般认识分数的教学都是按教材的顺序,由
2、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小学生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的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分数的产生包含着丰富的思维过程。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注意让学生经历
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感悟知识的本来面目,让学生在“再创造”中实现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充分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一开始,教师就以直接揭题法激起学生对问题的探索欲望,为主动探究作了心理上的铺垫。接着,教师提出:既然是分数,与什么有关?自然地引出分东西,师生共同在分东西的过程中,经历的产生过程。在认识1/2基础上,教师充分信任学生,鼓励学生,放手让学生借助学具自己去创造分数、研究分数。这就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我们欣喜地发现,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分数,他们有各自独特的发现。不仅顺利地认识几分之一,而且还创造出了几分之几的分数,并且还能举生活中的实例来验证,说明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在这“做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创新火花不断地迸发出来,不断体验到创造的愉悦和探索的乐趣。
3、构建群体互动交流的发展区。“做数学”强调数学学习是群体交互合作与经验共享的过程。新课程标准也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中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交流反思中共同分享学习成果,提升活动的价值。如当学生利用学具充分操作后,及时组织小组讨论:你是怎样创造出分数的?让学生交流各自的学习成果,使认知结构得以扩充与放大。当学生提到“正方形的1/4”时,抓住契机,收集学生的不同的折法,展开对—本质意义的探讨。教师只提出:看到这些图形,你有什么想法?生自己提出问题:为什么阴影部分的形状各不相同,却都是这个图形的1/4呢?经过讨论才发现:分数与平均分的份数有关,而与具体分的方法和分成的形状无关,从而剔除分数的非本质属性。在上述思维的相互碰撞中,明确本质,升华认识。又如:“奇妙的色块图”的问题解决,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再采用小组讨论,合理反馈交流的活动形式,既总结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又展示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形象思维,渗透极限思想。不仅满足了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需要,同时为部分困难学生创造了“最近发展区”,进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达到共享成果的层面。
此外,本节课老师以满腔的热忱、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真诚的爱心,感染孩子们的情,粘住孩子们的心。她从不轻易否定学生的回答,总是以热情的鼓励、耐心的等待和巧妙的疏导与孩子们同喜同忧。在这节课上,我们不仅能感受到知识信息的传授、思维的碰撞,还有心与心、情与情真诚地交流。其独特的学风格,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在这节课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听吴老师的课,如同亲临精彩的演出,既让人精神愉悦又回味无穷,难怪孩子们上她的课不愿下课,老师们不愿离开。
听完这节课,我深切地体会到,我们的数学教学不仅应关注学生获得怎样的结果,更应关注他们是否经历了自主探索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的实践、探究与交流的过程,才有可能懂得数学的价值和意义。也只有让学生在“做中学”,才能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篇二:《等差数列》评课稿
《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的评课稿
民勤职专数学组 李荣仁
本周星期三第三节课,在12级1班听了杨伟老师的一节(等差数列)复习观摩课的教学,本节课中,杨伟老师通过精心准备,创设了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设计了新颖、有效的数学问题,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的课堂教学风格和教育教学设计理念,都有自己独到认识和做法.下面我就从“导”和“学”的两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看法:
一.“导”的角度:
1、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具有科学性、全面性、层次性,教学目标的制定符合课标及教材要求,切合学生实际,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符合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既要有知识传授、能力的培养,又要有思想品质的教育及美学教育。反映在了解、理解、掌握、灵活应用四个层次上。2.对教材的处理:
⑴新课的引入从实际问题出发,从学生现实生活中、身边熟知的事物中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分析、实验、论证得出结论和方法;⑶应用这些结论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⑷有变式训练、拓展提高的综合训练,使学生的知识得以强化,能力得以提升;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内容得到落实;
(3)内容安排符合学生认知结构,体现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
(4)对例题、习题的选配有针对性和阶梯性,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3、教学结构的设计
教学层次的安排合理,各教学环节的衔接紧密;整个教学设计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二.“学”的角度:
探究有效的教学过程,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节课也体现了这一特点.
这节课中,教师设计了有效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等差数列的共同特点,并归纳出等差数列定义.又如,通项公式的学习,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从等差数列的定义出发,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导出其通项公式.整堂课,学生情绪高昂,课堂气氛热烈、融洽.
总之,在这节课中,教师能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真正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让整个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篇三:对数评课稿范例 《对数》(第一课时)评课稿
评课人:xxx 今天听了x老师的《对数》(第一课时),我觉得x老师对新课程理念的领会是深刻的,教学方法把握得当,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她的教学构思,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别开生面,使我们听课者真正感受到数学教学艺术的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⒈尊重学生的知识体验,找准学生新知的“最近发展区”。
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数学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一种自主建构过程。教学时,x老师都注重从学生的这一数学现实出发,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创设具体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知识体验,促进他们有效地开展建构活动。
⒉挖掘生活素材,巧妙整合课程资源。
新课程实施的一个突出变化,就是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不再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而是提倡教师依据自己所追求的,想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组合、再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现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如x老师都有把生活中的“汽车标志”、“国旗”“巧克力”和一些生活中的图片等搬入认识分数的课堂,可以说这些都是生活中的一些“细枝末节”,放置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场景中简直不值得一提,但我们惊喜地发现,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生活事物,成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感悟数学价值的有效载体。学生从这些生活画面中,不仅联想到了“ ”“ ”等分数,更重要的是结合具体表象辩证地体会到了其中的数学算理。这样的设计更贴近生活,而且将知识化静为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在“生活”与“数学”的一拍即合之下,才生成了如此经典的课堂。
⒊注重开展自主学习,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x老师摒弃了“师
生问答”的传统教学模式,组织、引导、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并让学生上台展示。尊重了学生的意见,发扬了学生的个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由单一被动式接受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转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群体的积极性。当然,每一节课都很难做到“踏雪无痕”,多多少少会留下一些遗憾。我有几个观点,纯属“一家之言”,现提出来与各位共同商榷。
1、x老师的设计可谓是大胆、开放,给了我们对教学方法上的一种全新的感受,真的是很震撼。但是我觉得张老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的传授过急,没有让学生充分地去体会和表述,重难点没有突破。
2、x老师自己个人的各方面素质都非常不错,不管是语言的表述还是板书的书写都显得那么干脆、漂亮,很让人羡慕!但是毕竟是初上讲台,学生跟不上你的的语速,跟不上你的思维,在这种情况下能稍放慢一些,提出问题后不要急着让学生回答,等一等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
以上仅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还请各位同仁指正批评。
篇四:数学评课稿
评王培先老师教学《百分数的认识》
熊明光2008年4月 评课时间:2008年4月11日(星期五)第2节课。
评课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新课程标准教材第十册数学----“百分数的认识”。
执教教师:王培先老师。
评价内容教学目标: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知道它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能正确地、熟练地读写百分数。
评价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中,王培先老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充分运用了直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从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并通过客观生活帮助学生建立了“百分数” 的概念,做到了让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质凝问题,解决问题,体现了“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具体体现如下:
一、“数学问题生活化”和“探索性的学习”相结合。“数学问题生活化”和“探索性学习”是密切相关的两个问题,没有“生活化”,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难以参与,也就不可能再讲什么“探索性”的学习。教学一开始,王培先老师就将学生置于学习生活的场景之中[出示足球比赛场景图,球员射门和进球个数,并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应该派哪名队员?],使教学活动达到了“创造一种学生容易接受的气氛”的佳境。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引发了学生潜在的创造性,创设了有利于个性发展的情景,提高了数学学习的效率。
二、将数学学习与培养学生动口动手的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如在学习百分数的认识知识后,教师引导学生用以解决三个问题:“说一说”、“读一读”、“写一写”,通过这三个问题,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百分数知识的认识,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动脑动口 动手的能力。
三、注重了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在课堂教学中,王培先老师注重了让学生学习新知识并运用到新问题的解决中。如在学习百分数的知识后,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百分数的认识”知识用以完成“布料百分比”、“北京2008年绿化覆盖率”、“比一比三种种子发芽率”练习题。在这一数学活动中,学生积极的巩固知识,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体验结合起来,促进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样的教学,不仅能辅助学生学好数学,而且也为他们以后运用数学打好了基础。
四、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处于和谐平等的地位。课堂上,王培先老师在设计情境的时候,没有把自己置于一个旁观者、指挥者的地位,而是把自己设计为活动中的一分子,积极参与活动,与学生一起享受学习的快乐,与学生一起享受互相鼓励的刺激,从而为学生创设了良好、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促进了学生数学能力的不断提高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虽然这堂课有许多成功之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教师语言的表达及语感有待进一步加强锤炼,进一步熟练对媒体的使用和掌握,教学各环节之间的过渡和衔接不够成熟,需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学生的语言表达需加以强化训练,学生的合作学习体现还不够到位,课堂中学生的合作没能真正的做起来,没给学生充足思考、讨论与交流学习的空间和时间,部分学生的课堂常规需要进一步加强。
篇五:初中数学评课稿 评〈〈二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4)〉〉一课
老师所讲的〈〈二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4)〉〉一课,是二次函数这一章中教学的一个难点,而老师通过深度挖掘教材,精心地设计教学环节和内容,巧妙地运用一中的教学模式,突破了重点,突出了难点,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接受了新知,给人以水到渠成的感觉。
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闪光点:
一、教学设计合理。
1、重视问题的设计。本节课老师立足于学生基础,充分挖掘教材,设计的问题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比如:在学生回顾y=ax2、y=ax2+k这两条抛物线的基础上引出了新知,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2、重视了知识间的纵向与横向联系的设计。通过探索分析、归纳总结让学生弄清y=a(x-h)2这条抛物线与抛物线y=ax2、y=ax2+k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注重探究过程的设计。本节课xx老师精心设计了画图、猜想、验证的过程,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进行探究。
二、教学方法以一中模式为载体,变教为探,环环相扣。本课中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动笔,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比如:在画函数图象、归纳二次函数y=a(x-h)2图象的性质、平移规律,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小组讨论、同桌合作,引领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来获取知识,改变以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方式,我们看到的是“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三、突出数形结合思想。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画图,多次观察图象,分析列表,发现规律,从数到形,从形到数,在反复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教态自然,板书合理,灵活使用多媒体。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本节课依然存在一些不足:
1、个别问题提的不明确。
2、在研究抛物线平移时,由于电脑原因,平移没有呈现出来。
3、课堂时间分配不太合理,致使学生练的少,缺乏巩固。
篇六:高中数学课评课要领及评课范文 高中数学课评课要领及评课范文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如何评价一堂课的优劣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那么如何评价数学课呢?这里我从五个方面来讲: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一个纲,是数学评课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教学目标确定的好不好,一要看目标是否明确,能不能兼顾能力培养、思想与道德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二要看广度、深度是否符合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是否符合学生实际;三要看是否简明扼要、具体,便于实施,便于检测,四要看教学中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规定着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恰当地选择和处理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也是数学评课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学内容处理是否得当,首先要看执教者能否明确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内容是否具有科学性、思想性、教育性,有无知识性和原则性错误;其次,要看教学内容是否围绕目标、反映目标,执教者能否分清主次,准确地确定重点、难点、关键点,处理好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抓住知识的生长点,讲授具有启发性、层次详略得当;三要看执教者能否处理好数学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的关系,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注重思维训练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四要看执教者能否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三)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体现教学内容的手段,教学方法包括教法和学发两部分。教学方法运用的是否得当,主要看能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否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教学方法也是数学评课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合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看是否体现启发式教学原则和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从而达到会学的目的。其次看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基本技能训练的情况,是否让学生参与尝试、猜想、试验、探索与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与思维品质。评课时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结论的掌握情况,还要看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揭示教学知识的本质,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部规律。学生是否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在暴露知识发生的过程中,明确结论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是怎样产生的,它与相关的数学知识有何联系与区别,它应用于什么范围等,从而把评课评到点子上。第三,看课堂结构设计是否合理,讲练时间安排是否得当。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适时组织课堂强化训练。听评时,要从训练题的编排、训练形式、反馈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重点关注。
(四)教学基本功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语言、板书、教态、教具演示、教育机智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也是数学评课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学基本功可抓住以下几点进行关注:一是教态自然、亲切、评议清晰、简练、生动、富有启发性,板书设计合理;二是有组织教学,驾驭课堂的技能;三是教具或现代化教学设备使用适时;四是具备较强的解题能力,做到思维清晰,书写格式规范,方法合理。
(五)教学效果
衡量教学效果,首先要看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教学任务,是否在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思想与道德教育等方面都实现恶劣目标要求;其次是看学生的表现,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看他们的学习是否积极主动,能否对一堂新授课归纳主要内容,进行独立的课堂小结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准确的自我评价等。
数学课评课范文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早就提出:“让学生从做中学。”这种教学理念反映在数学教学上就是“做数学”,“做数学”就是要用一种亲身体验的数学学习方式来有效地回避那种“灌输式”的数学学习。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因为“听过会忘记,看过能记住,做过才能学会(you do, you learn)。” 通过观看课堂实录《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充分体现了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她以独具匠心的设计、细腻灵活的诱导,将学生推上了自主学习的舞台,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她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辩论等多种形式,培养和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善于表达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在倾听与辩论、接纳与赞赏之中,学到与他人交流的技巧,这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人格完善大有裨益。学生自始至终置身于教师为其创设的发现和讨论的情境之中,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参与探讨、质疑、创造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思考、交流、倾听、争论和发现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在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建构主义教学理念。
下面谈谈我听完这节课的一些感受,仅供参考,不足之处,请多指教。“猜想游戏”和“色块问题”,对学生来说,也是富于挑战性的,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可以尽显学生的能力和潜力。
2、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小学生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的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分数的产生包含着丰富的思维过程。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注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感悟知识的本来面目,让学生在“再创造”中实现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充分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一开始,教师就以直接揭题法激起学生对问题的探索欲望,为主动探究作了心理上的铺垫。接着,教师提出:既然是分数,与什么有关?自然地引出分东西,师生共同在分东西的过程中,经历的产生过程。在认识1/2基础上,教师充分信任学生,鼓励学生,放手让学生借助学具自己去创造分数、研究分数。这就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我们欣喜地发现,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分数,他们有各自独特的发现。不仅顺利地认识几分之一,而且还创造出了几分之几的分数,并且还能举生活中的实例来验证,说明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在这“做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创新火花不断地迸发出来,不断体验到创造的愉悦和探索的乐趣。
3、构建群体互动交流的发展区。“做数学”强调数学学习是群体交互合作与经验共享的过程。新课程标准也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中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交流反思中共同分享学习成果,提升活动的价值。如当学生利用学具充分操作后,及时组织小组讨论:你是怎样创造出分数的?让学生交流各自的学习成果,使认知结构得以扩充与放大。当学生提到“正方形的1/4”时,抓住契机,收集学生的不同的折法,展开对—本质意义的探讨。教师只提出:看到这些图形,你有什么想法?生自己提出问题:为什么阴影部分的形状各不相同,却都是这个图形的1/4呢?经过讨论才发现:分数与平均分的份数有关,而与具体分的方法和分成的形状无关,从而剔除分数的非本质属性。在上述思维的相互碰撞中,明确本质,升华认识。又如:“奇妙的色块图”的问题解决,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再采用小组讨论,合理反馈交流的活动形式,既总结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又展示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形象思维,渗透极限思想。不仅满足了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需要,同时为部分困难学生创造了“最近发展区”,进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达到共享成果的层面。
此外,本节课老师以满腔的热忱、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真诚的爱心,感染孩子们的情,粘住孩子们的心。她从不轻易否定学生的回答,总是以热情的鼓励、耐心的等待和巧妙的疏导与孩子们同喜同忧。在这节课上,我们不仅能感受到知识信息的传授、思维的碰撞,还有心与心、情与情真诚地交流。其独特的学风格,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在这节课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听吴老师的课,如同亲临精彩的演出,既让人精神愉悦又回味无穷,难怪孩子们上她的课不愿下课,老师们不愿离开。
听完这节课,我深切地体会到,我们的数学教学不仅应关注学生获得怎样的结果,更应关注他们是否经历了自主探索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的实践、探究与交流的过程,才有可能懂得数学的价值和意义。也只有让学生在“做中学”,才能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篇七:高中数学课评课要领及评课范文 高中数学课评课要领及评课范文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如何评价一堂课的优劣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那么如何评价数学课呢?这里我从五个方面来讲: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一个纲,是数学评课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教学目标确定的好不好,一要看目标是否明确,能不能兼顾能力培养、思想与道德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二要看广度、深度是否符合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是否符合学生实际;三要看是否简明扼要、具体,便于实施,便于检测,四要看教学中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规定着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恰当地选择和处理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也是数学评课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学内容处理是否得当,首先要看执教者能否明确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内容是否具有科学性、思想性、教育性,有无知识性和原则性错误;其次,要看教学内容是否围绕目标、反映目标,执教者能否分清主次,准确地确定重点、难点、关键点,处理好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抓住知识的生长点,讲授具有启发性、层次详略得当;三要看执教者能否处理好数学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的关系,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注重思维训练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四要看执教者能否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三)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体现教学内容的手段,教学方法包括教法和学发两部分。教学方法运用的是否得当,主要看能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否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教学方法也是数学评课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合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看是否体现启发式教学原则和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从而达到会学的目的。其次看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基本技能训练的情况,是否让学生参与尝试、猜想、试验、探索与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与思维品质。评课时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结论的掌握情况,还要看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揭示教学知识的本质,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部规律。学生是否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在暴露知识发生的过程中,明确结论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是怎样产生的,它与相关的数学知识有何联系与区别,它应用于什么范围等,从而把评课评到点子上。第三,看课堂结构设计是否合理,讲练时间安排是否得当。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适时组织课堂强化训练。听评时,要从训练题的编排、训练形式、反馈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重点关注。
(四)教学基本功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语言、板书、教态、教具演示、教育机智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也是数学评课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学基本功可抓住以下几点进行关注:一是教态自然、亲切、评议清晰、简练、生动、富有启发性,板书设计合理;二是有组织教学,驾驭课堂的技能;三是教具或现代化教学设备使用适时;四是具备较强的解题能力,做到思维清晰,书写格式规范,方法合理。
(五)教学效果
衡量教学效果,首先要看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教学任务,是否在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思想与道德教育等方面都实现恶劣目标要求;其次是看学生的表现,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看他们的学习是否积极主动,能否对一堂新授课归纳主要内容,进行独立的课堂小结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准确的自我评价等。
数学课评课范文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早就提出:“让学生从做中学。”这种教学理念反映在数学教学上就是“做数学”,“做数学”就是要用一种亲身体验的数学学习方式来有效地回避那种“灌输式”的数学学习。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因为“听过会忘记,看过能记住,做过才能学会(you do, you learn)。” 通过观看课堂实录《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充分体现了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她以独具匠心的设计、细腻灵活的诱导,将学生推上了自主学习的舞台,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她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辩论等多种形式,培养和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善于表达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在倾听与辩论、接纳与赞赏之中,学到与他人交流的技巧,这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人格完善大有裨益。学生自始至终置身于教师为其创设的发现和讨论的情境之中,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参与探讨、质疑、创造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思考、交流、倾听、争论和发现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在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建构主义教学理念。
下面谈谈我听完这节课的一些感受,仅供参考,不足之处,请多指教。
2、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小学生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的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分数的产生包含着丰富的思维过程。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注意让学生经历
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感悟知识的本来面目,让学生在“再创造”中实现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充分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一开始,教师就以直接揭题法激起学生对问题的探索欲望,为主动探究作了心理上的铺垫。接着,教师提出:既然是分数,与什么有关?自然地引出分东西,师生共同在分东西的过程中,经历的产生过程。在认识1/2基础上,教师充分信任学生,鼓励学生,放手让学生借助学具自己去创造分数、研究分数。这就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我们欣喜地发现,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分数,他们有各自独特的发现。不仅顺利地认识几分之一,而且还创造出了几分之几的分数,并且还能举生活中的实例来验证,说明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在这“做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创新火花不断地迸发出来,不断体验到创造的愉悦和探索的乐趣。
3、构建群体互动交流的发展区。“做数学”强调数学学习是群体交互合作与经验共享的过程。新课程标准也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中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交流反思中共同分享学习成果,提升活动的价值。如当学生利用学具充分操作后,及时组织小组讨论:你是怎样创造出分数的?让学生交流各自的学习成果,使认知结构得以扩充与放大。当学生提到“正方形的1/4”时,抓住契机,收集学生的不同的折法,展开对—本质意义的探讨。教师只提出:看到这些图形,你有什么想法?生自己提出问题:为什么阴影部分的形状各不相同,却都是这个图形的1/4呢?经过讨论才发现:分数与平均分的份数有关,而与具体分的方法和分成的形状无关,从而剔除分数的非本质属性。在上述思维的相互碰撞中,明确本质,升华认识。又如:“奇妙的色块图”的问题解决,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再采用小组讨论,合理反馈交流的活动形式,既总结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又展示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形象思维,渗透极限思想。不仅满足了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需要,同时为部分困难学生创造了“最近发展区”,进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达到共享成果的层面。
此外,本节课老师以满腔的热忱、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真诚的爱心,感染孩子们的情,粘住孩子们的心。她从不轻易否定学生的回答,总是以热情的鼓励、耐心的等待和巧妙的疏导与孩子们同喜同忧。在这节课上,我们不仅能感受到知识信息的传授、思维的碰撞,还有心与心、情与情真诚地交流。其独特的学风格,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在这节课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听吴老师的课,如同亲临精彩的演出,既让人精神愉悦又回味无穷,难怪孩子们上她的课不愿下课,老师们不愿离开。
听完这节课,我深切地体会到,我们的数学教学不仅应关注学生获得怎样的结果,更应关注他们是否经历了自主探索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的实践、探究与交流的过程,才有可能懂得数学的价值和意义。也只有让学生在“做中学”,才能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篇八:高中数学评课稿 高中数学评课稿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更新时间:2011-03-31 04:58:11 论坛转帖
评课
数学课堂教法如何结合现代教育教法理论、结合学生的实际来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法,提高教法效益呢?这是每个老师在今天的课改面前都有的困惑.那么我们应如何从困惑面前走出来呢?我有幸在苏州第六中学听了高丽老师的一堂课《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整节课的学习我发现高老师准备得比较充分,清楚知道学生应该理解什么,掌握什么,学会什么.她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而学生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有效地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高老师是让学生“体会知识”,而不是“教学生知识”,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高老师教态自然大方,语言、表情亲切,面部表情丰富,声音抑扬顿挫,有助于调动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情绪控制较好,能较好地组织教学,教师的基本功扎实,能较好地起到示范的作用.总的来说高老师的这节课上得非常成功.
我一直都有这种教法观念:让“学生学会求知”比让学生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在教法过程中我们要从人的固有特性出发发展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数学教法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发展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老师对知识的形成过程也比较重视,但对有些细节方面没有能够阐述清楚.在从几何特征过渡到数量特征时,也让学生去探索总结,但对于为什么要作垂直,没能告诉学生其中的道理,这样学生可能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能理解数学的本质.
高老师开始的时候都是叫学生个人来回答完成,后面几个问题干脆让学生一起来回答,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不能让学生感觉到这是“我的参考答案”,感觉不到同学、老师那肯定的眼光,长此以往课堂的气氛会低迷,学生的思维会变得懒惰.因为学生思考的参考答案可能会得不到肯定,学生思考也没用.渐渐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削弱,与我们老师的初衷、教改的意图相违背.
我觉得教师应通过自己的“创造”,为学生展现出“活生生”的思维过程.
由于数学学科抽象、严谨的特点和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要求比其他学科高,数学教材不能完全适应学生的理解力、思维力和想像力.数学教师更多的责任恰恰就在于他应当通过自己的“创造”为学生展现出“活生生”的思维活动,从而帮助每一个学生最终相对独立地去完成建构活动.教师应通过自己的“创造”,充分发挥教学活动的感染力量.由于数学研究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我们的数学教师就应通过自己的示范使学生体会到这样工作和学习的内在乐趣.一个好的数学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对美的追求.如,教师阐述所授内容时,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哲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唤起学生强烈的探求新知识的欲望.教师应通过自己的“创造”,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的对象具有主体性,他们是活生生的人,在教学中不是被动地接受“塑造”,而是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塑造”自我的过程.一堂好课须由师生双方共同创造,教学艺术的出发点便是师生在教学中的交流与合作.教学的成功与否,主要看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水平,以及师生关系是否融洽,能不能心领神会地默契配合与协作,能否做到思维共振与感情共鸣.
篇九:高中数学说课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
下午好!
我的抽签序号是___,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______》第__课时。我尝试利用新课标的理念来指导教学,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和评价分析四方面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的设计,敬请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与作用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
(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熟练掌握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的知识经验较丰富,具备了教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3)学生思维活泼,积极性高,已初步形成对数学问题的合作探究能力。
(4)学生层次参次不齐,个体差异比较明显。
二、目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应该以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正确价值观。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以知识技能的培养为主线,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把这两者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新课标指出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目标的制定和设计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__在教材内容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学情分析,本节课教学应实现如下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初步掌握判别函数单调性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抽象、概括,自主建构单调增函数、单调减函数等概念;能运用函数单调性概念解决简单的问题;使学生领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函数单调性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体验数学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________,教学难点是_________。
三、教法、学法分析
(一)教法
基于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高二学生的年龄特征,按照临沂市高中数学“三五四”课堂教学策略,采用探究――体验教学法为主来完成教学,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教法上我采取了:
1、通过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问题引入课题,为概念学习创设情境,拉近数学与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2、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紧扣概念中的关键语句,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正确地形成概念.
3、在鼓励学生主体参与的同时,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教会学生清晰的思维、严谨的推理,并顺利地完成书面表达.
(二)学法在学法上我重视了:
1、让学生利用图形直观启迪思维,并通过正、反例的构造,来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质的飞跃。
2、让学生从问题中质疑、尝试、归纳、总结、运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一)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是一个教师的“导”,学生的“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悟”构成的和谐整体。教师的“导”也就是教师启发、诱导、激励、评价等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支架,把学习的任务转移给学生,学生就是接受任务,探究问题、完成任务。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把“教与学”完美的结合也就是以“问题”为核心,通过对知识的发生、发展和运用过程的演绎、解释和探究来组织和推动教学。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新课标指出:“应该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从我们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问题的
设计改变了传统目的明确的设计方式,给学生最大的思考空间,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2)引导探究,建构概念。数学概念的形成来自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但概念的高度抽象,造成了难懂、难教和难学,这就需要让学生置身于符合自身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去,从自己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经历“数学化”、“再创造”的活动过程.
(3)自我尝试,初步应用。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的模仿与记忆,数学思想的领悟和学习过程更是如此。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亲身经历和实践体验,师生互动学习,生生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4)当堂训练,巩固深化。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使学生深切体会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方法,从而实现对知识识的再次深化。
(5)小结归纳,回顾反思。小结归纳不仅是对知识的简单回顾,还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知识、方法、经验等方面进行总结。我设计了三个问题:(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技能?
(二)作业设计
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对本节课学生知识水平的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延伸与,注重知识的延伸与连贯,强调学以致用。通过作业设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获得成功的喜悦,看到自己的潜能,从而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的形成.
我设计了以下作业:(1)必做题(2)选做题
(三)板书设计 板书要基本体现整堂课的内容与方法,体现课堂进程,能简明扼要反映知识结构及其相互联系;能指导教师的教学进程、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通过使用幻灯片辅助板书,节省课堂时间,使课堂进程更加连贯。
五、评价分析
学生学习的结果评价当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我采用及时点评、延时点评与学生互评相结合,全面考查学生在知识、思想、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在质疑探究的过程中,评价学生是否有积极的情感态度和顽强的理性精神,在概念反思过程中评价学生的归纳猜想能力是否得到发展,通过巩固练习考查学生对____是否有一个完整的集训,并进行及时的调整和补充。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敬请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
第四篇:桥牌入门课-心得体会
桥牌心得
上学期选课的时候,就想着还剩下最后一个校选课了,那我就选一个轻松一点的吧。然后就看到有一门叫做《桥牌入门》的课,心想厦大就是好,连打牌的课都有开设,就感觉打牌谁不会啊,选它准没错了。幸运的是最后还真选上了。这下我的最后一个校选课就尘埃落定了。
选完课后就没怎么去想,一直等到这学期来学校。检查自己课表的时候,才想起这学期还有一门桥牌课。其实在这之前就已经对桥牌的大名是如雷贯耳了,经常就会在一些人物传记上或者新闻中看到,许多世界名人都很喜欢打桥牌。然而我的周围却没有一个打桥牌的。所以啊,我就想桥牌肯定是一种很难很难的牌类游戏,要不怎么只听过那些名人打桥牌,普通人没有了。
想着就要上课了,一点都不知道岂不是不好。就上网查了一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桥牌的工具也就是普通扑克牌了,桥牌只是一种打法而已。这才怪自己把桥牌给“妖魔化”了。看了一下简介,知道桥牌和八十分有点像,虽然我的八十分玩的也不好。但是知道桥牌就是一中打法,也就给了自己很多信心去学会它。
第一节课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关于桥牌的知识,告诉我们桥牌作为一种高雅、文明、竞技性很强的智力性游戏,和它特有的魅力而称雄于各类牌戏,风靡全球。告诉我们桥牌与其他游戏相比,打桥牌的乐趣主要在于少靠运气,多凭智慧而赢牌,在打牌过程中计算和记忆力很重要。桥牌队改善人际关系和协调、配合能力大有益处,打好桥牌必须在搭档之间密切合作,齐心协力才能实现目标。打桥牌需要尊守严格的一整套规则,伙伴之间必须保持高度的默契与合作精神,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遵纪守法、品德陶冶、身心修养起着极为良好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虽然当时还是不能完全理解,但是也让我体会到了,桥牌那独有的魅力。
接下来就是一系列的课程安排了。这中间有理论课,有实践课。理论课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做叫牌、庄家的打牌技巧、防守方的打法、高级叫牌法和大牌技巧„„不得不承认理论课确实会有点枯燥。不过幸好有实践课,实践是检验知识最好的途径。打牌嘛大家还是很喜欢的,我相信大家绝对都是非常积极的。我了,也当然不例外了,和我们专业的几个同学,打得不亦乐乎。配合的也是非常的好。我敢相信我们绝对是班上打得不错的,因为我们打学的很认真哟。当然了,我也不是只在课堂上练一下。课后我也会忍不住去QQ游戏上玩一会,可惜QQ上就没和大家一起玩那么舒服了。首先很难找到一个很好的对家,大家看你是新手,都不是很想和你一起。所以了,就是大部分时间在找对家。还有就是QQ上玩桥牌的人良莠不齐,有时真让你会产生一种你在玩斗地主的错觉。所以啊,修牌技容易,修牌品难!大家在玩的时候一定要多多注意,桥牌可以打得不好。但是一定不要让人感觉你是在侮辱桥牌这么高雅的一种游戏。
整个学习的过程让我渐渐的明白了桥牌所独有的魅力。比如:
1、打桥牌的乐趣在于少靠运气、多凭智慧而嬴牌。
2、桥牌可以陶冶性情,启发智慧,磨炼判断力,促进合作友谊。
3、桥牌的活动类似于签订、执行合同的全过程。多劳多得和尽量减少损失等原则在桥牌中体现得非常充分。
4、桥牌的趣味性还在于打桥牌时运气的成分不可避免,有时对手还会对你实施心理战术。如果仅就一副牌而言,高手也不敢狂言一定赢初学者。
5、桥牌是一种高雅、文明的游戏。还有作为一个受大家广泛热爱的游戏,它那独有的精神和所包含的人生哲理:团结协作„„
虽然这学期的课程结束了,当然也就像课程名《桥牌入门》,我也只是入门而已。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相信我的桥牌生活才刚刚起步。
第五篇:日语入门课随想
公选课《日语入门课程》随想
----生工091 邓院生
时间流转,又是一季金秋。这一学期的日语课到现在也已接近尾声,回过头来,看这短时间里,有很多的记忆„„
而最多的当然就要数日语的学习:五十音图,日常交际,自我介绍„„与此同时,日本文化也在很大程度上吸引着我。
很多人一提及日本和人本文化,第一反应就是东京和樱花。
东京是日本的首都,也可以说是亚洲最大的都会区,同时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及流行的核心都市之一。在东京除了值得游览的名胜以外,夜观东京、海上巡游、逛秋叶原、美食之旅也都是不错的选择。
而日本为什么称为“樱花之国 ”? 日本的樱花有几百个品种,一般分为染井吉野(淡红白色)、山樱(淡红白色)、大岛樱(白色)、江户彼岸樱(白色或红紫色)、枝垂樱(红色)等。受气温的影响,樱花由温暖的日本列岛南端向北方沿着纬度依次开放,因此形成一条由南向北推进的“樱前线”。日本有句俗语叫“樱花七日”,就是说一朵樱花从开放到凋谢大约为七天,整棵樱树从开花到全谢大约半月左右。
而且在日本,樱花被视为吉祥之物。在传统的婚礼等喜庆场合,经常要饮用一种在盐浸的樱花瓣里加入开水的樱花汤,便是取樱花的吉利之义。樱花盛开的四月,也正是入学、就职的时节,是人生的重大转折点,因此樱花又代表了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未来形象。除此之外,在日本到处都是用樱花命名的街道、车站、市镇、商标、饭菜、茶点、汤饮。文学家写咏樱诗,画家绘樱花图,音乐家谱赞樱曲,银行印出樱花图案的钞票,工场制出樱花工艺品,电视台以樱花为背景作节目,还特别办了报告樱花开放动态的专栏„„樱花的魅力和影响力渗透到了日本人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日本也称为“樱花之国”。
在日本,樱花盛开的季节,到处都能够看到一边赏花一边举行宴会的情景。
春天一到,日本即变成一个樱花世界,虽说樱花年年开,不过当置身在一片粉红花海之中,与当地人一起载歌载舞又饮又食时,的确也是乐趣无穷,难怪日本人对于“化见”(赏樱)总是乐此不疲。日本樱花,种类繁多,赏花之地亦多。如东京的上野公园、京都的樱花名所,就遍植数千株樱花,当温度气候刚好时,红、白两色的樱花就全部绽放,有如烈火蔓延,开遍整个公园。偶尔轻风吹过,洒下阵阵花雨。赶上樱花节,满树挂起樱花节的灯笼,游人带上草席、食物、美酒,坐在樱花树下歌唱玩乐,足以让人酣兴而返。
总的来说,伴随着学习的刻苦和喜悦,在学习知识和文化的同时,不断的学习和进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