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出真情爱自浓[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07:08: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捧出真情爱自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捧出真情爱自浓》。

第一篇:捧出真情爱自浓

捧出真情爱自浓

大竹县实验小学

王成奎

【摘要】

本文从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的角度,探讨了教师恪守职责,平等对待,坦诚包容,无私奉献等关爱学生的具体做法,体现了“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科学理念,与时俱进地奏响了师爱的新旋律。【关键词】以人为本

师德

与时俱进 【正文】

人民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仔细品味其内涵与外延,无不包涵着对学生的热爱,对祖国教育事业的热爱。寓意深刻,影响巨大,具有深远的历史穿透力。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谈不上教育,正是对工作的强烈的责任心,对学生极端的热忱,才使得师爱更多地温润在平凡的日子里,才使得我们许多的老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谱写了‚爱的教育‛的新篇章。那么,作为人民教师中的一员,在科学发展观的旗帜下,教师师德应如何与时俱进呢?笔者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恪守职责——师爱的基础。

1、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

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责任就不会热爱学生,没有责任就教不好学生,没有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的责任之心来从事教育,是有愧于人民教师无比光荣而又神圣的称号的,是达不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师爱之最高境界的。

责任心是每个教师教学成功的基础,对学生的责任之心,小而言之,为学生负责,为学生的未来负责,大而言之,为国家、为民族的未来负责,平凡的教育关乎国家民族的荣辱兴衰。纵观古今中外的优秀教师,他们无一不具有热爱学生的良好美德和思想境界。教育是造福于人类的事业,教师首先要有对学生对教育高度负责的心理基础,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从这个角度上讲,有强烈的责任心是教育事业对教师提出的内在要求,只有教师把‚责任‛二字内化在心灵深处,教师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时时处处体现出热爱学生的实质内涵。

2、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第 1 页 教师怎样才能具有责任心呢?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早在二十世纪年代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这是一个教师热爱学生具有强烈责任心的具体表现形式,对于一位有责任心的教师来说,他对学生不仅仅传道、授业、解惑,他还会真诚地与学生交朋友,使自己的教育充满人情、人道、人性,在此基础上,以对学生对国家的责任之心去铸造学生的伟大人格,点燃学生的爱国爱民感情,培养学生的科学创造能力,这就是教师热爱学生所具备的责任心的最高体现。

二、平等对待——师爱的桥梁。

平等之心,某种意义上说是许多教育家的伟大之处,因为真诚平等的态度不但会使教师自然而然地走进学生的心灵,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去感受他们的纯洁童心,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更重要的是心甘情愿地为老师,以感情赢得感情,以心灵感受心灵,成为学生真诚的朋友。

1、走出伦理观念上的误区。走出伦理观念上的误区,也是平等之心的一个富有实效的步骤。‚打是疼,骂是爱,不管不问要变坏‛的伦理观念在有的教师心目中还有一定的席位。我们不否认,这样做的动机是善意,但实际操作却不一定具有善的意义,这种‚宁给好人,不给好脸‛的做法,这种表面看是‚爱之深‛,但实际表现出来却是‚恨之切‛的行为,往往造成对学生人格尊严的伤害,对学生人格平等的剥夺,对学生身心健康的摧残。

2、放下威严,平易近人。

有些教师喜欢在学生面前表现出‚高深莫测‛、‚凛然不可侵犯‛的‚派头‛,从中体验着自己的威严,真正的威严,真正的尊严是敬重而非敬畏,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不应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对孩子的爱,这种爱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

3、理解、尊重、信任学生。

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来讲,还有一个重要的含义,这就是理解、尊重、信任。作为教师,只有理解学生,才会尊重信任学生,而尊重信任学生,这是为师执教对学生应有的态度和行为,缺乏对

第 2 页 学生尊重信任,不仅是一个能不能做好教师的工作问题,还是一个有没有为人、为师应有的道德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学生的不理解与不尊重的态度和行为是予以谴责的,因为这种态度和行为有意或无意地损害或践踏了学生为人的尊严和权利,是对学生人格的漠视和对学生身心的伤害。一个教师如果对学生最基本的尊重信任都没有,是做不好教育工作的。

三、坦诚包容——师爱的灵魂。

1、坦诚地接受学生的挑战。

在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中,虽然教师担任教授角色而学生扮演受教育角色,但教师与学生是可以互相促进、共同增益的。教师作用于学生,而学生又可以能动地反作用于教师。这就是双方教学相长的规律。明确提出这一规律的《学记》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而《学记》的这一思想主要是以孔子与其弟子的教学活动经验为依据的。这在《论语》中颇多记载:学生批评了孔子,孔子非常欣慰,认为这是自己的幸事。例如;他当着弟子巫马期欣然承认自己的过错:‚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学生子路、冉求、‘樊迟经常与孔子争执,但他们非常尊敬孔子;而孔子也颇为器重他们,将之都培养成出类拔萃的英才.在教学中认真接受学生的意见;使教师不断提高,这也是荀子的观点。他指出,为师者应‚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决不能谀者亲,谏争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他自己就是‚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诌谀我者,吾贼也。‛教师要虚心接受一切人包括学生提出的正确的批评性或肯定性意见;拒绝诌谀奉承的言行教师在教学中应虚心向后辈与学生学习,而后来者居上;学生也可能超过老师,这就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韩愈说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生之间存在着‚道‛的双向交流。清代教育家张履祥甚至认为学生如果不听从教师的教导,那么教师不应完全怪罪学生,而应过来从自己教学方面来寻找原因,他说:‛子弟教不从,必是教之不尽其道。为父兄师长者;但应反求诸己;未可全责子弟也‛由此联想到保罗•弗雷尔在《不平常的教育思想》中的一段令国际教育界人士颇为欣赏的论述:‚在解放教育的实践中,教育工作者作为受教育者的教育者必须‘死去’,以便作为受教育者的第 3 页 受教育者重新‘诞生’。同时,他还必须向受教育者建议:他应作为教育者的受教育者而‘死去’,以便作为教育者的教育者而‘重生’。‛

2、要能包容学生的过失。子曰:‚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教师先于学生学习了大量的社会、政治、经济的理论和丰富的科技知识,而后成为教师的;教师的教育实质是引导——

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成为一个有公民意识的人,一个具有良好品行的人,一个有爱国主义思想格的人,一个真善美的人。

引导学生‚学会做事‛,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劳动中创造价值,在与人合作中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通过导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会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抓住问题的关键,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四、无私奉献——师爱的承诺。

热爱学生,热爱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无私的奉献,为学生、为教育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原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讲过:‚对学生的爱,首先应当表现在教师毫不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以便在对自己的学生和教育事业上,在他们的精神成长上取得最好的成果‛。陶行知先生于1928年在纪念晓庄实验乡村师范建校一周年的演说中讲:‚乡村教育之能改造,最要紧的是要问我们能不能把整个心献给乡村儿童‛,并真诚地大声疾呼:‚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这是何等的人生观,又是何等彻底的无私奉献精神。

在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汹涌澎湃,有的教师自觉不自觉地利用商业化与功利性眼光来衡量自己的职业,这样就会逐渐丧失我们教师崇高的精神境界。奉献之心作为‚师爱‛的最高境界,其基本精神在于‚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教育工作是辛苦的,教师的劳动是长周期的,是稳定的,没有其他行业那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流动性。教师每天进行着大量平凡琐碎的工作,由日到周,由周到年,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班级管理……重复性劳动,单调而缺乏新鲜感,而且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相对来说比较低,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是什么构成了无数教师爱岗敬业、淡波名利、第 4 页 默默耕耘的内在动力呢?又是什么使教师以苦为乐呢、甘于寂寞、勤勤恳恳、充当人梯呢?又是什么使教师摒弃了庸俗的价值观,摆脱了世俗的偏见,忍受了社会的误解,理解了种种不公,义无反顾地投入教育事业,忠于职守,以奉献为乐趣、为幸福,为国家、为民族培养了一批有一批人才呢?这就是教师的奉献之心,是无数的优秀教师把奉献自我的精神化成对国家、对民族的一种带有崇高意蕴的承诺,正是这种奉献之心,这种崇高的承诺,决定了我们在履行自己的职责,克尽职守的过程中,必然要放弃或牺牲自己部分或全部利益,满足他人或社会的需要,‚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精神正是此意。

总之,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的师德高尚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必须紧跟时代脉搏,‚以人为本‛,具备‚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科学理念,与时俱进,奏响师爱的新旋律!

【参考文献】

1、高谦民黄正平主编的《小学班主任》。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教育》

3、温恒福主编的《教育探索》

4、黄元棋主编的《班主任之友》。湖北教育学院主办。

第 5 页

第二篇:中秋情爱浓

中秋情爱浓

——2014年二年级庆祝中秋节活动方案

★活动时间:2014年9月5日(周五)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同学们对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有更深刻的了解,培养大家的传统观念和意识,重视友情、亲情,理解“团聚团圆”在民族文化中的特殊意义,从而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2、通过活动,使同学们了解传统佳节中秋文化,关于月亮传说、中秋习俗、诗词歌赋、中秋灯谜等,从中深刻体会中秋节的意蕴。

二、活动准备:

1、教室黑板上要明确写出活动的主题“中秋情爱浓”,并做适当的装饰。

2、教室可以请孩子们一起出谋划策,在活动当日做一些简单的布置,营造节日的气氛。

3、准备适量的小奖品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活动道具和才艺节目要提前准备。

4、选好一名小主持人用简单的台词贯穿好此次活动。

5、让每一位学生自带各种口味的月饼(将其中一块精心包装作为中秋节礼物赠送给好朋友)。

6、学生可以带适量的零食,活动当天与同伴一同分享。

7、可以让班干部邀请任课老师一同参加此次庆祝活动。

三、活动过程:

1、一起了解中秋佳节的来历。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2、讲到中秋节我国民间有许多美丽的传说。

“嫦娥奔月”的传说已经流传了很久,中秋拜月的习俗也是由此而生,它寄托着亲人盼望团聚的一份美好情感。让我们一起来体验其间的深情厚谊吧!▲中秋传说——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3、我国民间在中秋节这天还有些什么传统习俗呢?

▲猜灯谜:老师这有几个谜语,大家一起来猜猜!

(1)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象面圆镜,有时象把镰刀。(打一天体——月亮)

(2)半个月亮。(打一个字——胖)

(3)同走同行,相随相伴紧相连,面对太阳随身后,背朝月亮站身前。(打一自然现象——影子)

▲赏月:(1)月象征团圆。大家一起来欣赏一首歌曲《明月几时有》。

(网上下载)

(2)出示歌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配乐朗诵。

▲吃月饼: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话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大家将自己精心包装好的月饼送给同伴,相互分享美味,共同体验中秋佳节的温馨与甜蜜。(同学们自己提前动手精心设计包装一块儿月饼)

4、学生才艺展示。(提前布置学生准备几个小节目)

★活动完毕之后请孩子们将自己的教室打扫干净,辛苦各位班主任积极筹备组织好此次活动,届时我们将拍下每一个活动的精彩瞬间。

2014年9月4日

第三篇:美真浓品牌发言稿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大家好!

很高兴和大家相聚在这美好的季节,共同分享收获的喜悦。在此,我谨代表美真浓品牌全体人员,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2008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美真浓品牌的稳步推进,创下了喜人的销售业绩。我们通过品牌整合推广,运用多种传播手段,拉近了与消费群体的距离,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同时,我们也看到许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我们的货源供应能力;季节性上市的把握;对局部市场跟进也同样存在问题。我们服务终端的能力和意识以及我们对市场的反映能力都有较大的不足。针对这些不足之处,一方面我们将通过整合内部资源,加强部门协作意识,提高对市场的服务和引导能力;另一方面就服务终端的意识将实施专项整治,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工作给以一如既往的支持。

今年,我们的主题是“立志图变共拼搏”,面对困难毫不退缩,面对竞争勇敢向前,立志图变,合谋发展,齐奋斗,共拼搏。

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美真浓品牌没有退缩,而是勇往直前。立足于今年的发展基础,我们将继续强化营销中心的能力和服务效率,切实服务好全国客户,服务好终端。未来企业的竞争实质是学习力的竞争,我们将开放心态,加强学习,加强训练切实改进我们的工作能力,提高服务效率,以更好的为品牌服务,为大家服务。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商机勃发的09年,是一个充满爆发力的美真浓品牌,实现美真浓品牌的腾飞,永远离不开大家的精诚合作,让我们携手开创,完成美真浓品牌的宏图伟略,共赢天下!谢谢!

第四篇:煤海巾帼香自浓记选煤厂煤质化验室综合班的女工

煤海巾帼香自浓---记神华准能选煤厂煤质化验室综合班的女工

来源:神华准能公司团委

2006年选煤厂煤质化验室开始参加国家煤炭科学院组织的煤炭检验能力验证以来,有一个班组连续六年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班内两名女工先后获得该厂先进生产标兵、一名女工在神华集团组织的技术比武中获得三等奖,副班长贾翠珍在2014年公司技术比武燃料化验中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这些成绩和荣誉都属于一个女工人数占70%的班组---选煤厂煤质室综合班。

综合班现有职工20人,女工14名,大多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段,家里负担重,单位工作忙,几乎每天要对近100个煤样、500多个检测项目进行分析测定,出具化验数据近2500个,而且对化验时间和数据的精确性都有严格要求,有些化验项目要频繁接触高温设备及强酸、强碱、有毒、有害的化学药品,工作的繁杂、重复、枯燥和危险程度都丝毫没有影响她们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热情。副班长兼化验员的贾翠珍每天提早一个小时上班,十几年如一日不但出色地完成了本职工作,还带出了一批煤质化验的新兵。

张学英创新工作室—让巾帼群星闪耀煤海 生产单位一直不是女性的最好归宿,技术能力也并不是女职工的强项,而在煤质室这个女职工比例非常高的车间里,巾帼们同样是不让须眉,技能同样突出,甚至更甚。为了培养“一岗多能”人才,2013年9月,在煤质化验室的倡议下,由荣获准格尔旗巾帼建功标兵、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及巾帼建功先进标兵、准格尔旗第三届道德模范提名的巾帼党员张学英牵头成立了“煤海巾帼张学英创新工作室”,综合班的女工们成了创新工作室的骨干,副班长贾翠珍成了煤海巾帼张学英创新工作室的日常管理负责人,和其他成员一道担负起了针对车间的创新创效、技改技革方面进行立项研究,老化验员黄峰、贾翠珍她们不仅本职工作干得好,而且还是成功完成灰分快速测定法试验的主力军,煤灰成分分析是所有检测项目中最复杂、最精细、程序最多的工作,整个检测过程从配溶液、单项分析到清洗器皿不下上千个程序,对化验人员的化验理论和实操水平要求也都较高,在她们的带领下,水分、灰分和发热量的线性关系以及空气干燥煤样快速测定两个立项的成功探索,为煤质室实际测定值的准确性提供参考判断依据,为生产装车提供即时热值,提高了配仓及装车配煤的准确性,缩短了制样时间,提高了制样效率。使灰分检测时间由过去的6-7小时缩减为1小时,为生产配仓、装车配煤提供了实时监测和指导。

巾帼爱心服务队—让爱温暖每个人的心 不知不觉间,在煤质室党支部号召下成立的“巾帼爱心服务队”已经伴随职工们走过了又一个充满温暖的四季,综合班的所有女工都成了巾帼爱心服务队的队员,巾帼爱心服务队以党的群众路线为依托,以绘制中国梦为蓝图,继续着温暖职工、展现巾帼美、构建美丽梦的步伐。

女人的美有万千种,而煤海巾帼们最美的瞬间,恐怕就是女性特有的细心和爱心。煤质室巾帼爱心服务队牺牲午休时间,利用车间废弃的破布,为煤质室一车间休息室内的椅子上缝制成了一幅幅画着安全警示小标语的爱心坐垫。为了防止爱心坐垫耗损变形,女职工们还细心地为爱心坐垫多缝补了好几层进行加固。爱心坐垫做好以后,职工们都纷纷表示爱心坐垫不仅温暖了他们的身体,上面缝好的安全标语更是时时提醒他们在工作中注意安全,标准作业,一针一线缝补出了同事间的相互关心、帮助,更缝补出了同事之间的关爱与支持。

细腻、刻苦和勤奋,争得了属于自己的一瓣馨香 为了保证检测人员检测能力得到持续提高,每季度和西安煤科院做一次实验室间常规检测项目的结果比对,比对结果全部合格;每年参加一次神华集团组织的同行实验室的比对及国家能力验证,结果全部为满意(第一名);2014年对外参加的检测活动,合格率达到100%。

2011年10月,煤质室国家实验室认可工作全面展开,经过大家认真准备和努力,2011年12月底,煤质室顺利获得了国家认可委颁发的认可证书。2014年9月再次顺利通过了国家认可委的CNAS现场复评审,评审的准备工作得到了现场专家的一致好评,11月19日取得了认可证书,使煤质化验室的认可资质得以延续,为准能集团在煤炭检测能力方面赢得了信誉。

从来巾帼多才俊,岂是须眉独领雄。黄峰、贾翠珍是煤质化验室综合班巾帼的缩影,更是选煤厂女职工的缩影。

第五篇:豪华落尽见真淳__陶渊明《自祭文》赏析

豪华落尽见真淳

——陶渊明《自祭文》赏析

生死的问题,是陶渊明思考与诗歌的重要主题,众多诗文都有涉及,如《自祭文》、《拟挽歌辞》、《形影神》、《杂诗》等。《拟挽歌辞》的写作时间存在争议,多认为写于去世之前,与《自祭文》同年。袁行霈先生不同意此说,认为写于壮年时期,两篇作品不是在同一心境之下所作。《自祭文》为其生前绝笔,以平淡质朴的语言总结了其一生以及他乐天委分的人生观念,没有了《拟挽歌辞》中的诙谐讥讽,语言淡之又淡,内容却沉之又沉。

金人元好问赞美陶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说的是渊明的诗文与其他作家的作品相比清新自然,质朴淳厚;就渊明自己的诗文来说,《自祭文》为真淳之至。渊明亦自言著文以自娱,故坦诚平实不造作,《自祭文》可看作其最真诚深刻的内心剖白。

《自祭文》有回顾总结性质,与他的其他相关诗文参看,可感受其内容的丰富,亦可在对比之下体味其最质朴的语言。

全文由秋之萧索写及己之辞归,然后由死及生,回首往事,对比己之乐天委分与彼之愒日惜时,述己之异志;既又重回此时,想象己之葬礼与死后,再申己怀,最后感叹人生之难与死之不惧。下文逐句对陶公《自祭文》进行赏析:

岁惟丁卯,律中无射。

渊明于宋文帝元嘉四年丁卯(427)九月作《自祭文》,是年十一月,卒。文首序时,是祭文的惯例,可在自祭文中,值得玩味。该处的时间,有解作写祭文的时间,亦有解作渊明预测的大化之时。据袁行霈考证,《拟挽歌辞·其三》写于渊明壮年时期(46岁),中有“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句,此当为预测,而时隔二十年,从衰得白,从白得老,是不是也要从老而终了呢?渊明大概是有此想的,故而在76岁时的九月作了《自祭文》。

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鸿雁于征,草木黄落。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贫病交加的晚年冷风萧索的漫长秋夜,渊明辗转反侧:又是草木黄落的时节,可草木还会随霜露的改易而再生,我是不是要像鸿雁那样开始远征了呢?这一去,还会再回吗?

寒夜秋风,鸿雁落木,或是实写,或是起兴,清冷萧索之气顿生。

1321陶渊明:《自祭文》,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5月第一版,2011年十月北京第10次印刷,第一九六页。2陶渊明:《拟挽歌辞三首·其三》,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第一四二页。3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第一一五页。

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故人凄其相悲,同祖行于今夕。

故人相悲,是深情,渊明言归,是畅达。“家为逆旅舍,我如当去客。去去欲何之,南4山有旧宅”,渊明将死看作是归于本宅,或在悠然而见的南山脚下。在渊明的生活以及诗文中,回归是一个主题,不堪尘世之恶而回归田园,今又将从逆旅之馆回归本宅,故渊明至此不悲。

羞以嘉蔬,荐以清酌。候颜已冥,聆音愈漠。呜呼哀哉!

早年曾调笑,“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此时,56惟余淡淡清酌。《拟挽歌辞》中那个欲饮欲语欲视的还在形内的神,此时似要脱离了出来,看不清了,也听不清了。渊明不信形尽神不灭,无法从佛许的来世得到解脱,生气渐散,就要归于空无了吗?呜呼哀哉„„ 既是归于旧宅,又为何哀戚呢?渊明是矛盾的。

茫茫大块,悠悠高旻,是生万物,余得为人。自余为人,逢运之贫,箪瓢屡罄,絺绤冬陈。

在将辞之际,平静之中,渊明回首过往。天地苍茫,亘古不没,受气而生万物,人而独灵。人虽灵智,却为运而苦,渊明是有志不获骋,衣食亦来困。虽说是“逢运之贫”,但总还是渊明不愿落于尘网,坚守清节之故;不耻言穷,而又不欲呈其因,字句间透着自豪,“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生活虽贫,但自能于平淡中会真意,虽未鼓琴而歌,但也自幸生而为人。

含欢谷汲,行歌负薪,翳翳柴门,事我宵晨。春秋代谢,有务中园,载耘载籽,乃育乃繁。欣以素犊,和以七弦。冬曝其日,夏濯其泉。

以众人的眼光看,渊明的一生是枯槁的,没有功勋卓著,也没有惊心动魄,如雁过平湖,7无声无息。可他的一生,也是艺术化的一生,透过他的眼,我们看到了生活的乐趣与深情。“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渊明以力耕守其端,并且乐在其中:谷汲负薪,耘籽45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七》,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第一一九页。陶渊明:《拟挽歌辞三首·其一》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第一四一页。6陶渊明:《拟挽歌辞三首·其二》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第一四一页。7陶渊明:《咏贫士七首·其五》,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第一二六页。8陶渊明:《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第八四页。

育繁,心怀欢欣,吟哦而行。“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一日之内,朝出暮归,在渊明眼中,自是诗意浓浓,《自祭文》中即化为更平淡的“事我宵晨”四字。闲暇之时,则有乐于琴书,或是“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或是“奇文共欣赏,11

210

9疑义相与析”,或是“乐琴书以消忧”,琴而无弦,音而希声,自乐于心间。幽居田园,自少了人事的纷扰,四时循环也偶尔忘怀了,春秋冬夏,静静淌过。絺绤冬陈,尚有暖日怡心;夏日炎热,亦可遇清浅山涧,堂前清阴。或劳或闲,均是自得其乐,人不堪其忧,潜也不改其乐。

勤靡余劳,心有常闲。乐天委分,以至百年。

此四句,是渊明对自己人生的一个总结:力耕而身劳,隐遁而心闲,乐从天道,坦然处

13世,以卒其一生。梁启超先生认为它是对“渊明先生人格的总赞”。陶公也曾热血澎湃,欲有所作为,“先后入桓玄、刘裕、刘敬轩三人的军幕,置身于政治风云的漩涡之中”,但终是失望至极,而又“山林久见招”,故决心归田。后虽长叹“有志不获骋”,但身处异代之际,敏感的诗人看不到希望,终不愿与俗合流,独坚守清节。虽然生活穷困,但内心坦荡无所累。陶公的这种坦然顺化,是有所经历、对世情看透之后才得到的。

惟此百年,夫人爱之,惧彼无成,愒日惜时。存为世珍,殁亦见思,嗟我独迈,曾是异兹。

“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而人只有区区百年,大圣彭祖欲留而不得住,故世人

516

14转托立名,欲传千秋。然乱世之中,是非不辨,“谁当为汝誉?”身在与名存为众人追求,渊明看透其中的虚无,故而踽踽独行,与众人异。可是,身在与名存都不可得,人生如何这一难题又当如何解答?

宠非己荣,涅岂吾缁?捽兀穷庐,酣饮赋诗。识运知命,畴能罔眷。余今斯化,可以无恨。

9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其三》,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第四二页。陶渊明:《和郭主簿二首·其一》,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第六〇页。11陶渊明:《移居二首·其一》,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第五六页。1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第一五九页。13梁启超:《陶渊明》,商务印书馆 1923 年版,第46 页。14袁行霈:《陶渊明与晋宋之际的政治风云》,《陶渊明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85页。15陶渊明:《和刘柴桑》,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第五七页。16同注释3.17陶渊明:《形影神·形赠影》,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第三五页。18陶渊明:《形影神·神释》,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第三六页。10

寿涉百龄,身慕肥遁,从老得终,奚所复恋!

善恶既已不辨,宠辱即与心中的正义相冲,营营求荣而有违于心,这是渊明做不到的,故而抽身而出,自持清节。生活虽贫,亦可酣饮尽兴,赋诗自娱,体味田园之美,生活之趣。虽说以“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释形神之苦,但陶公亦非从来不惧死亡,也有“常恐大化尽,气力不及衰”的句子,担心自己活不过知命之年,自祭文中与之呼应,说自己已“寿涉百龄”,且过了自己由衷喜爱的生活,故而无所牵恋了。不刻意追求身在名存,而顺应天道变化,过自己适意的生活,而死亦无所牵挂,这当是渊明对人生思考的结果。

寒暑愈迈,亡既异存,外姻晨来,良友宵奔,葬之中野,以安其魂。

死亡或如寒暑变易,是另一种存在方式,这是对亲友的一种安慰吧。“落地为兄弟,何20

2119必骨肉亲?”“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渊明对朋友一片深情,此时只能作别;也只有相知之人,才解晨来宵奔,送其早归山林,还于天地。

窅窅我行,萧萧墓门,奢耻宋臣,俭笑王孙。廓兮已灭,慨焉已遐,不封不树,日月遂过。匪贵前誉,孰重后歌,人生实难,死如之何?鸣呼哀哉!

虽有朋友相送,归途只能独行,路途漫漫,墓门萧萧,“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22生前尚且不追求尘世之名誉,怎还会希求身后的赞扬?故而身后之事亦是从简,不垒高坟,不在墓边植树,不给后代增添如扫墓、上香等任何烦劳,听任墓地在时光的自然流逝中或存或毁。生于自然,亦还于自然,其死后亦如其生前,日月悄然过去而不觉。最后的感叹,“人生实难,死如之何?”,收敛不住的感情最后喷出,透出豪迈之情,人23生已经如此艰难,死又能拿它怎么样?不惧死亡的豪迈之中,又透着生的无奈和苍凉,呜呼哀哉!

或可如袁行霈先生,解作“回顾一生之艰难,于死后情形反觉茫然。”在以形影神之辩寻得理论上的解脱与现实的安慰之后,在真实面对死亡之时,透出了现实的茫然,故叹息,呜呼哀哉!

1920

24同注释18.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一》,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第一一五页。21陶渊明:《答庞参军》,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第五一页。22陶渊明:《还旧居》,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第八〇页。23高建新.“乐天委分,以至百年”——陶渊明《自祭文》解析[J].名作欣赏,2011,(22):23-27.24袁行霈:《陶渊明年谱汇考》,《陶渊明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84页。

是年十一月,鸿雁于征,草木黄落;至于后世,知音时有,追慕者如云。

下载捧出真情爱自浓[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捧出真情爱自浓[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