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某某市质监局2008年度上半年总结
市质监局2008年度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今年上半年,在省局党组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局紧紧围绕省局提出的“坚持一条主线、狠抓两大安全、深化三大服务、着力推进十项工作”的奋斗目标,按照充分履职、改进作风、提高效能、发挥优势、凸显特色的工作思路,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和质监各项工作又好又快的发展。
2008年上半年主要工作
一、加强学习教育,提高整体素质,不断增强“三大服务”的能力。
学习是能力形成的基础,是创新工作的源泉。我局对提高全系统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业务知识水平、改善工作作风一直非常重视。组织开展了为期一个月时间的全系统春季学习教育月活动,深入贯彻落实全省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会议、市委四届五次和六次全会、全市领导干部大会、市“两会”等会议精神,提高了全系统干部职工的政治意识、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3月17-19日市局举办了为期三天的封闭式学习培训,市局领导亲自带头,市局机关全体人员、各区县局(分局)和直属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共80余人参加了培训。邀请了市委党委教授作了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专题辅导,组织专家型人才讲授与质监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等。并组织全体与训人员紧紧围绕“如何立足自身岗位为五年再造一个新****献计出力”、“如何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实现****质监事业跨越式发展”、“如何改进工作作风,深化三大服务工作”等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和交流,做到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许多同志尤其是基层局的 1 同志表示,这次春季学习培训收获很大,不仅学到了许多理论和业务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讨论交流使思想上得到了一次洗礼,进一步拓展了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方法。坚持每周四学习日活动,扎实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全系统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今年来我局积极营造质监文化的浓厚氛围,出台了加强质监信息宣传工作的意见及其奖励办法,进一步加大对质监工作的宣传力度。尤其是面对两次大灾,市局主要负责人亲自组织全体干部职工积极投身到抗击雪灾、抗震救灾中,先后三次为灾区开展“奉献爱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等捐款捐物活动,仅市局共捐2.947万元、衣物200多件。特检分院孙惟宁同志还亲赴四川救援,成为“****赴川抗震救灾第一人”。对此,我局通过地方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进行大力宣传,传递着一种“质监精神”。6月26日,我局隆重召开庆祝建党87周年暨表彰优秀共产党员大会。参会人员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走过的艰辛而光辉的87个春秋,并对****等3名优秀共产党员进行了表彰奖励,在全市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二、完善规章制度,推进效能建设,不断规范“三大服务”行为。
根据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局扎实开展了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和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年“双年”活动,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要求全市质监系统紧紧围绕“增强制度意识、完善制度体系、强化落实措施、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要求,切实做到“齐抓共建、通力协作”,把开展“双年”活动与践行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结合起来,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与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结合起来,深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与政风、行风、效能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与深化“三大服务”结合起来,全面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积极营造风清气 正、团结和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各区县局和科室、直属单位切实履行职责,担负起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牵头责任,结合业务工作实际,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完成好本部门本系统的制度建设任务,把全体干部职工置于严格的制度管理之中,做到“以制度促管理促规范,以制度抓落实抓发展,以制度提效能提形象”,不断推进质监事业跨越式发展。对所有案件都必须填写“案件流程表”,按流程办案,打造 “案卷质量零缺陷”、“阳光案卷”。市、县区局均由领导带队,安排专人实行每日24小时值班,保证通讯特别是打假维权投诉电话“无障碍”、“全天候”畅通,实行零报告制度。严格执行公车管理制度,严禁公车私用、酒后驾车。严格领导干部职工请销假制度,确需出差的必须向市局主要负责人请假批准,确保各项工作不受影响。我局“双年”活动的开展情况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督查组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三、突出重点工作,积极开拓创新,不断提升“三大服务”平台。
为更好地服务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我局始终把工作精力聚焦到地方经济社会的建设和质监事业的大发展,每月召开一次全系统工作调度会,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自找差距、自我加压,在全系统形成了比学赶超、开拓进取、大干快上的发展氛围。
一是严把“两大安全”关,为重大活动顺利举办保驾护航。****在国际国内的地位和影响举足轻重,切实做好“两大安全”工作,既是****质监部门的神圣使命,也是****质监工作的鲜明特色。上半年,****市是大事多喜事多,先后举行了第四届**大会、国际山地自行车赛、奥运火炬传递等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重大活动,其保安全任务艰巨。为此,我局对特种设备、食品质量、部分重点产品和内部管理等安全工作 一直高度戒备、警钟长鸣,紧抓不放、落实到位。在全系统有关会议上,反复告诫干部职工务必从“****无小事、****不能出事、****出不起事、****出事就是大事”的思想高度,坚持依法行政,为地方和谐发展、举办重大活动提供坚实的保障。
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方面,全系统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和百日督查专项行动,市县两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经常放弃休息日,加班加点,加强监察和检验,进行全面排查,不放过每一台设备、每一个细节。重点对风景区、旅游景点的客运索道,游乐园大型游乐设施,宾旅馆等公共场所的电梯、锅炉、压力容器等实行拉网式检查,排查隐患,加大处置力度,督促整改到位。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全市特种设备共发现隐患63处,其中重大隐患2处,整改57处,整改率92%。对不能整改到位的,一律停止使用。同时,结合隐患排查,向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发放《特种设备安全使用告知书》448份,与锅炉使用单位和重大隐患单位签订《安全使用承诺书》187份。在加强监察的同时,努力践行“三大服务”,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做好安检工作。为确保徽商大会胜利召开,我局坚持特事特办、特事快办的原则,检验人员加班加点,检验、验收主会场和各接待宾馆的电梯、锅炉等特种设备近百台,为确保徽商大会期间特种设备的质量和安全运行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在奥运圣火传递期间,由分管领导亲自带队,坚守圣火盆处,确保圣火的点燃、燃烧、采集,确保供气气瓶的安全。这些行动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和一些企业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在食品质量安全工作方面,全系统把今年作为食品监管工作关键年来抓,在巩固去年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果的基础上,采取“分段实施,分类监管”的方式,按照“组织发动、调查摸底、全面监管、督促检查”四个阶段,突出对五种类型企业实施监管,着力构造全方位食品安全监管体 系。一是开展对定点供奥运食品生产企业全面摸底调查;二是加强对给供奥运食品生产企业提供原辅料的企业的巡查力度;三是加大对产品在奥运主办城市(北京)及六个奥运协办城市(天津、上海、青岛、秦皇岛、沈阳、香港)销售的食品生产企业的巡查频次和巡查力度;四是加大对供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和产品销量大、销售范围广的食品生产企业,特别是一些大型企业、知名企业、生产高风险产品的企业日常巡查,重点检查非食品用原料、食品添加剂、农残等重要卫生安全指标;五是加强对产品在****市旅游景点(区)销售的食品生产企业(包含小作坊)的监管。通过此次调查摸底,我们将11家企业列入市重点监控企业名单,将黟县宏村景区列为市重点监控区域,创造了一个安全、卫生、满意的食品消费环境。
二是不断推进重点产品质量专项整治行动。根据省局的统一部署,我局扎实推进重点产品专项整治活动,建立长效监管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产品安全监管力度。一是建立健全企业自律机制。通过法规宣传、技术辅导、专业培训,树立生产企业产品质量主体责任意识;通过监督检查,严惩各类违法行为,促进企业形成自律机制。二是建立信息互通机制。通过制度的建立,互通许可审查、认证认可、监督抽查、执法检查、日常监管信息,提高质量安全应急处理能力和获证企业证后监管水平。三是电子监管机制。加快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建设,建立健全产品质量监管长效机制。四是建立健全网络监管机制。建立和完善相关产品从产品设计、原料进厂、生产加工、出厂销售、出口到售后服务全过程监管链条,建立起产品质量溯源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五是建立健全预警与快速反应机制。通过综合分析各类监督信息,对可能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发出预警信号,及时提醒有关单位和消费者,防止或者避免质量安全问题发生或扩大; 对可能发生的质量安全问题,制订应急预案,提高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为营造一个安全、称心的消费环境,我局切实加大了对重点产品尤其是食品企业的监管力度和巡查频次。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1200多人次,出动执法车辆近400台次,检查企业600余家,共抽样484组,合格率为90%,查处五类重点产品案件4起。
三是围绕提升质量水平,服务企业生产管理需要。质量工作是引领地方经济和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我局积极发挥牵头和协调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市质量兴市活动实施意见》,深入开展“质量兴市”活动,制订了《****市质量兴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三年工作目标分解表》和《****市人民政府2008年度质量兴市工作计划》,明确了质量兴市工作目标,细化了工作措施,力求突出重点,有序推进。为引导和扶持我市企业走“品牌经济”之路,加速名牌战略发展步伐,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和知名度,培育国家级和省级名牌的“品牌库”,经企业自愿申请、综合评价、市品牌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选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产品为2007年度“****知名品牌”产品。这也是我市第一次开展“****知名品牌”产品的评价活动,并在全市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会议上进行了表彰。在此基础上,将其中31家企业列入****名牌产品培育计划,推荐17家企业17个产品申报2008年****名牌产品。同时指导11家到期的****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完成了复评材料的上报工作。4月16日,我局和国家农业标准化与监测中心(****)签订了《关于合作促进****市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备忘录》,利用国家农业标准化与监测中心在人才、技术、设备和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共同建设****茶叶实物标样系统工程,以解决目前我市不同的茶叶企业依照文字标准生产出来的茶叶始终存在差别的难题。现已完成73家企业 实物样收取工作。这一工程建成后,将可以“依标”保证我市茶叶的质量,充分发挥品牌的优势,保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切身利益,进一步促进我市茶业经济走上“规范、优质、优价”的健康发展道路。
四是全力落实《备忘录》,推进服务标准化示范试点工作。今年是推进服务标准化试点城市工作的第二年,也是承上启下关键性的一年。我局以省质监局和市政府签订的《加强服务标准化,推进旅游国际化,合作促进****市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备忘录》为动力,成立了省局和市政府合作备忘录工作办公室,加强与市旅委、商务局等成员单位的沟通合作,全面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工作,编制下发了《示范项目评价计分标准和项目评价准则》和《****市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指南》,编印了《****市国家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城市创建纪实》宣传画册,建立并试运行“创建国家级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城市”专门网页。组织对实际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项目申报材料的审核,首次确定旅游服务标准化工作试点景区13家和试点单位7家。奋力推进****风景区示范园区建设,帮助****风景区打造成全省旅游服务标准化亮点工程和国际旅游精品。目前****风景区《饭店管理规范》、《索道管理规范》、《园林建设管理规范》、旅行社四大板块的规范也已完成初稿,各项工作紧张有序地顺利进行。组织起草的****省地方标准《****风景区环境卫生服务要求》和《****风景区生态游道建设规范要求》也已完成初稿,现正在征求专家意见阶段。同时引导企业积极实施标准化的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水平,力促我市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是攻坚克难破题,努力推进技术机构发展。由局主要领导带队,先后两次组织区县局、分局和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赴市局考察学习。大家通过所见、所闻,开阔了眼界,被兄弟单位的快速发展深深触动。6月26日,市局又召开全市 系统技术机构建设务虚会,会上大家畅谈学习考察心得体会,就下一步技术机构发展献言献策。市局已提出“换脑筋、创资质、上项目、招人才、添设备、强素质、重管理”的21字方针,进一步加快技术机构建设和改革,力求克难攻坚,取得新的突破。
六是围绕部门职责,深入开展“三大服务”。今年来,我局积极采取措施,深入开展“三大服务”,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增强服务能力。继续认真执行《市质监局关于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规定》和《****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效能监察暂行规定》等,全力抓好机关效能和政风行风建设工作,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认真做好第六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等项目的申报、实施工作;协助祁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帮助企业获得生产许可证66家、换证9家;检查集贸市场、超市15个,检查集贸市场在用计量器具775台,免费检定计量器具509台,检查商品近300组;引导帮助企业配备合理的计量器具,建立计量检测体系,进一步完善计量管理基础,较好地发挥了计量工作对促进企业技术改造、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的基础和保障作用。这些服务工作,均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和企业、群众的一致好评。
虽然我局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通过认真调研,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质监部门自身发展的要求,离上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要求,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由于思想解放不到位,全系统技术机构技术改革和更新步伐缓慢,“三大服务”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全系统整体发展速度不够快、不够平衡;县(区)局、技术所条件十分薄弱;市县两级班子战斗力、责任感还不够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不果断、不彻底等问题。
2008年下半年重点工作安排
下半年,我局将紧紧围绕年初既定的 “坚持一条主线、狠抓两大安全、深化三大服务、着力推进八项工作”的奋斗目标,充分履行质量技术监督职能,进一步发挥工作主动性和能动性作用,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围绕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深入开展“三大服务”。在上半年广泛征求意见、制定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和落实“三大服务”的具体措施,不断拓展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二是切实加强质量监管力度,确保奥运年“两大”安全。进一步完善和全面实施“地方政府统一领导、质监部门源头监管、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生产企业严格自律、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源头监管长效工作机制,将源头监管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进一步巩固、完善全过程安全监察基本制度,组织开展“隐患治理年”活动,力争特种设备7项考核指标达到100%,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深入开展重点产品尤其是食品质量的专项整治活动,实施食品安全辖区监管责任制,强化日常监督和后续监管,确保食品安全。把打假工作与源头监管紧密结合起来,全面落实执法打假责任制,提高依法行政执法和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水平。
三是全力推进服务标准化示范试点工作。依据《关于加快旅游服务标准化工作的意见》和旅游服务标准化工作的基本框架和任务目标,加快服务行业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推广,尤其是注重与国际接轨的旅游服务标准化工作。积极推进****风景区示范园区建设,帮助****风景区打造成全省旅游服务标准化亮点工程和国际旅游精品,深入开展“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园区”工程建设。同时增强示范园区的龙头带动和辐 射推广作用,加快旅游服务标准化工作向纵深推进。
四是强力实施品牌战略,推进质量兴市工作。从源头上进一步加大质监工作的力度,对重点企业、骨干企业、特色企业及中小企业予以全程指导与服务,强化标准、计量、质量等基础性工作。以争创名牌产品为动力,引领市内企业进一步增强“讲质量、创品牌,重管理、壮规模”的意识。组织评选2008年“****知名牌产品”生产企业。抓好****市茶叶实物标准样工程的建设。
五是加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加强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工作的指导和督查,同时认真进行地理标志产品生产企业调研,掌握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现状、取得的实际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谋划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做好后续监管和地理标志产品申报工作。
六是着力推进技术机构改革,全面加强基层和基础设施建设。借鉴兄弟市局的一些做法,结合本地实际,继续推行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成本核算制度改革,加大技术装备投入,全面加强技术机构自身建设。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对基层单位工作的全方位、全过程的指导和服务,帮助基层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加快市质监技术检测和特检中心大楼的建设步伐,力争年底前投入使用。
七是加快后备干部培养步伐,奠定加速发展的人才基础。人力资源是推进事业加速发展的先决条件和重要基础。继续以效能政风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使一大批朝气蓬勃、锐意创新、任劳任怨、顾全大局、富有责任心和使命感的年轻干部脱颖而出、担当重任。
八是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和政风行风建设。扎实推进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年、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等专项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推进政风行风和机关效能建设,促进各项工作的早落实、快落实,确保全年工作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第二篇:XX市质监局XX年工作总结
XX市质监局XX年工作总结
突出重点
乘势而上全面推进XX经济快速发展
XX年是市质监局“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快速发展”的关键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按照“大稳定、大服务、大发展”的整体指导思想,以全面贯彻省局109号文件,强化“三种意识”,搞好“两大服务”作为全局上下干事创业的思想指南和行动纲领,紧紧围绕XX的经济社会发展,创新思维,务实重干,单项工作争先进,整体工作创一流,加快推进质监事业全面健康发展。先后被省局和市委、市政府授予“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XX-XX年依法治市先进集体”,被省纪委、监察厅、人事厅授予“XX-XX年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等28项荣誉称号。全局上下风正气顺,斗志高昂,你强我胜,你优我先,竞相发展的工作运行态势已经形成。
一、顺应新农村建设,实行高起点推进,重点亮点工作成效显著
(一)创建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活动取得实质性突破
XX市XX被国家标准委确定为全国2个创建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之一。一年来,我们按照“政府大力推进,市场正确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农民积极实施”的整体工作方针,结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把创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市作为全市系统的中心工作,全力以赴,务求实效,得到了国家标准委的充分肯定,11月下旬,国家标准委专门对我们的创建工作进行了调研,评价说“XX的农业标准化工作在全国创出了经验,走出了路子,值得推广”,徐济超副省长在XX调研时,对我们的农业标准化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说“XX农业标准化示范全国”。在具体工作推进中,我们重点抓往四大关键点:
第一个关键点是形成了政府牵头,部门联动的合力推进格局。农业标准化是一项综合工程,单靠质监部门无法实施,我们通过多方协调,把农业标准化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成立市长挂帅,质监、农业、畜牧、林业、烟草、蔬菜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创建领导小组,设立了专门的创建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我局;完善了小麦、玉米、林业、养殖、蔬菜、水产六个专业技术委员会。由政府下发了创建工作台帐,明确各级政府、各单位的工作目标,市领导牵头,对目标推进情况进行督导,督导结果以工作简报形式在全市通报。7月份副市长崔新芳带领市直涉农部门一把手,深入各示范区对各县区、各部门的台帐落实情况进行现场督查,为农业标准化示范市创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第二个关键点是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在龙头企业多、规模大的县区,我们采取公司+基地+标准+农户和龙头+标准+市场模式进行推进;在龙头企业少、群众基础较好的县区,我们采取协会+标准+农户+市场和经济人+标准+农户模式推进。目前,全市标准化种植、养殖分别达到49%和42%,有139个无公害农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省级认证,31个农畜产品通过国家无公害产品认证,4个农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出口大蒜2400吨、小尖椒600吨、脱水香葱30吨。全市12家涉农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双汇集团在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后,又通过了美国HAccP认证,完成了日本、俄罗斯、美国注册,取得了向国际市场出口肉类产品的通行证。培育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4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0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5家,全市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1580个,从业人员达到34.5万人。
第三个关键点突出示范引路,典型带动。根据我市一荤、一素产业特色明显和农村种植结构调整的新形势,我们因势利导、狠抓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确定临颍县固厢乡等12个乡(镇)为全市农业标准化示范乡(镇)试点单位;制订了《XX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新申报了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8个,确立市级示范项目11个,使全市国家、省、市三级各类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达到52个。围绕示范项目,先后制定发布了《无公害食品小麦生产技术规程》等农业地方标准46个和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33项,涉及蔬菜、水果、经济作物等多个领域。并根据全市优质粮生产情况,建立了我市优质小麦、无公害蔬菜、生猪养殖、速生杨、食用菌、玉米六个导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先后收集国家、行业和省地方标准220多个。同时利用“3·15”、“质量月”、“世界标准日”等重大活动联合开展送技术、送标准、送科技“三下乡”活动,今年,组织全市20多家名植、养殖专家深入到专业村、专业户、田间地头免费对农户培训指导10余次,免费发放农业标准化技术手册2500多份,宣传单5000余份,举办各类培训班46场,培训人员达1XX多人。11月初,龙云无公害蔬菜基地顺利通过国家示范项目验收。目前,仅市龙头企业年加工转化粮食220万吨,生猪1200万头,羊100万只,牛80万头,蔬菜5万吨。据定量统计分析,标准化种植蔬菜的农户,今年平均亩效益达3200多元,全市标准化种植面积按最保守的41.2万亩计算,仅此一项农民收入近13亿元,周庄附近的标准化草莓种植,亩均收入已达近8000多元,是常规作物的二倍多,极大促进了农民增收。
第四个关键点是完善了多元化投入体制。采取政府定点扶持,项目验收奖励等措施,调动企业和农户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如在双汇工程、无公害蔬菜工程、优质小麦工程推进中,市政府每年投入500多万元的贴息资金,与此同时,发挥企业投入的主体作用,由过去的政府单纯投资转为政府、企业、社会三方投资,切实解决经费不足问题。今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农业标准化资金8700多万元。创建第一阶段工作圆满完成,按照这样的发展态势,明年可顺利通过验收。
(二)食品安全监管扎实有效
XX是中国食品名城、食品工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64%,食品安全也被市委、市政府列入天字号工程,我们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重点工业500亿上台阶工程”,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坚持“县为基础,划分区域,明确责任,市级督办,严格奖惩”的原则,筑牢食品安全八道防线,全方位实施食品安全监管。
第一道防线是进一步加大食品质量宣传,建立全社会关心、关注食品质量安全的舆论监督防线。我们在《XX日报》、XX电视台开辟“质监一线”专栏,并利用《食品周刊》、政府网站和市政府一年一度举办的食品节等诸多载体,广泛宣传食品质量安全和质监工作。一年来先后在《中国质量报》、《河南日报》等国家、省、市新闻媒体和人民网等知名网站发表各类报道260多篇,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第二道防线是持续开展多层次教育培训、不断提升企业的食品质量安全意识防线,先后举办4期不合格厂长经理培训班15期质量管理专题培训班,培训厂长、经理和企业质量管理、检验人员XX多人次。
第三道防线是严格市场准入,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安全消费防线。止目前,我市纳入食品生产许可证范围的297家企业取得265张生产许可证,取证率占总数的89%。同时,出台《证后监管作业指导书》,把证后监管形式内容、频次列入规定动作,确保取证企业的质量稳定。
第四道防线是建立反应迅速的预警防线,制定了《食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及应急处置预案》,对可能存在的区域性、行业性食品质量安全风险建立分析评估机制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办法,变事后整治变为事前预防,确保全市食品质量安全。今年,针对桶装饮用水质量,我们果断启动预警措施,报市政府统一对桶装水产品质量进行专项整顿,有效制止了区域性质量问题。
第五道防线是进一步完善质量安全档案,建立信用防线。结合全省食品专项整治活动,我们采取“三级梯队四员联动”开展食品企业普查登记工作。“三级梯队”即由各普查小组组成第一梯队,按照“横向到边、纵深到底、不遗不漏”、“进村、入企、入户”的原则,采取先大、后小、再作坊的方法分层次推进;由市局食品科、法规科人员组成第二梯队,根据各单位的进度,负责对各责任区域内的企业进行抽查,核实登记内容的真实性及准确性;由市局监察室组织人员组成第三梯队,对全市所有企业随机抽查,进一步督导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四员联动”即在国家质监总局要求日常监管“三员四定”(监管员、协管员、信息员)的基础上,增加食品检验能力较强的技术指导员,对企业的质量隐患进行技术指导,普查的同时,帮助企业整改。目前我市2541家大小食品加工企业已全部普查完毕,录入电子档案率100%,真正做到鼠标一点,企业情况一目了然。
第六道防线是建立高层次的标准防线。我们瞄准我市的食品支柱产业,多方协调,积极申报争取国家食品标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落户XX,抢占标准制定的制高点。目前双汇集团申报的全国畜禽屠宰标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和南街村申报的食品标准技术委员会调味品、方便面技术委员分会秘书长近期有望批复,申报成功后,将在国家标准的制修订破解技术贸易壁垒,化解行业风险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将对XX食品产业的健康长久发展起到极其深远的意义。
第七道防线是不断加强检验能力建设对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的技术防线。我们一方面加快建设国家肉制品质检中心项目,另一个方面投资60多万元对市县两级食品检验室进行改造和设备更新换代,目前临颍县局食品检测能力已步入全省县级局前列。
第八道防线是强化督办检查,严格考核,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的责任防线。积极向市委、市政府汇报成立了“食品安全生产联席会议”,在全市5个县(区)均成立了由政府领导任组长的食品生产质量安全领导小组,与全市51个乡镇签订了食品安全责任书,在791个乡村聘请了803名协管员、信息员,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市、县、乡、村(街道)四级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大网络。
由于责任明确措施得力,目前我市食品质量合格率达90.2%,高于全省合格率3个百分点。
(三)质量兴市名牌战略工作取得新进展
重点实施“政府启动,部门联动,企业互动”的三动措施。首先由市政府转发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质量工作的意见》把质量兴市的目标、任务分解下发到各县(区)局、各单位对名牌、名优企业由政府进行专项资金奖励。其次是强化对企业的引导。结合XX食品安全信用试点市建设,我们把打造“诚信质量”,实施“名牌战略”,作为质量兴市工作的切入点,充分调研全市质量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引导企业在推行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研发能力,提升产品质量上下功夫,并通过名优产品的展示,对不合格品曝光等形式,以鲜活的实例引导企业走质量效益型道路。同时,强化部门合作,加强与工商局、药监局、科技局、中小企业局和统计局等部门的联系,逐步筹建企业数据网资源共享信息平台,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由于措施得力,今年,我们又成功争取河南省名牌产品5个(新增2个,曙光一次性医疗器械和汇通速冻水饺、汤圆;到期复评3个,双汇、汇通生鲜肉和银鸽文化纸),河南省优质产品6个(银鸽生活纸、家家乐调味料、平平食品、巧巧膨化食品、罗孚文具、雪健挂面)。目前,我市拥有中国名牌产品3个、国家免检产品6个、省名牌18个、省免检21个、省优质产品26个,已初步形成一个名牌产业群体。全市荣获名牌企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值的46%,利税占全市限额以上工业企业60%以上,成为XX经济发展的支柱。我们大力推进名牌战略,引导企业争创名牌,提升XX竞争力的做法,被河南省《政府工作快讯》第386期专期刊发,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徐济超副省长批示:“XX市通过质量管理,科技进步培育名牌,实现了名牌战略效应,提升了经济运行质量和增长速度。做法很好,具有示范意义”。市长靳克文批示:“实现名牌战略是我市增强竞争力和经济实力的一项重要任务,请新芳同志还要加大抓好这项工作。市质监局确实做了大量工作,应予表扬”。
(四)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形成长效监管机制
我们以提高设备登记率、定期检验率、持证上岗率和事故结案率为重要手段,高质量完成了特种设备普查整治工作,建立了安全监察中心数据库,实现了特种设备检验、监督的网上互联,建立了网上动态长效管理机制;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组织网络建设,聘请230名安全监察协管员,建立完善协管制度、重大案件应急处理办法和责任追究制度,构建了市、县、乡、村四级安全网络,形成纵到底横到边的监察体系。同时,把双汇集团、香陈湾游乐园等21家单位49台特种设备纳入动态监控范围,确保特种设备安全大局稳定。
(五)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
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国家粮油及肉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项目是市委、市政府承诺XX年要办好的“十八件实事”之一。该项目选址在召陵区中山路中段,占地19.7亩,计划项目总投资3500万元,总建筑面积9900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主楼建筑面积7017平方米,投资1600万元,检验仪器设备投资1200万元。预计XX年7月项目建成投入使用。目前已到位资金为列入XX年市财政支出预算的1000万元,出面协调双汇集团的200万元和向省政府申请的支持资金800万元已到位,合计XX万元。
XX年12月到XX年4月,我们完成了与召陵区政府签订土地征用协议书,并对地面附属物进行清理和地质勘探、建筑图纸设计和地基打桩工作。一期主体工程由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设计,楼高10层(其中地上九层,地下一层),工程施工由XX市建筑安装工程开发有限公司承担。XX年6月7日举行了工程奠基仪式,目前主体框架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楼层的墙面砌筑。按合同XX年1月11日主体工程完工,可进行内部装修。
建成后的国家粮油及肉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是以国内一流、国际先进实验室的标准设计建设和配置的。设有样品处理室、感官检验室、综合化验室、仪器检验室、微生物检验室、特种品检验室、病毒研究室和标准情报研究室等,可以开展食品的常规项目和包括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的检验,同时可以开展粮油及肉制品中的二恶英、口蹄疫、有机生物链和急性毒性等实验,对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进行研究、引进、转化、吸收、采用以及其检验方法的研究,成为具有食品质量检验、仲裁检验、标准制定和科学研究于一体的技术检验权威机构,对提高我省粮油及肉制品的检验能力,促进全省食品工业发展,特别是推动XX市“中国食品名城”建设和食品产业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总投资400万元的中国棉花公正检验XX实验室建设工程完工,设备基本到位,近期将正式投入使用。总投资200多万元的郾城区局、市锅检所、纤检所综合办公楼已通过审计,投入使用。
技术机构发展迅速。我们从两个方面推动技术机构发展,一是技术检测设备资源整合。市局组织了专家评审组,对各单位拟上的项目从市场前景、社会经济效益和人才资源配置上充分进行论证,审查项目的可行性,避免了低水平重复建设。市检测中心利用自来水公司的设备派驻专人,联合开展水表强检,业务收入快速增长。舞阳县局利用该县平升植物油公司闲置的检测设备,在产权不变的形式下,将4万余元的气相色谱仪等检测设备无偿转移到县局使用,大大提升了检测能力。二是技术检测人才资源整合。在强化专业技术对口学历教育的同时,我们采取引进和借用等多种形式,优化技术机构专业人才比例。累计招录2名研究生,18名专科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提高了全市的检验检测能力。
二、创新思维,把握中心,整体工作形成三大特色
年初,市局党组把发展思路定位在充实全国文明单位内涵,创新工作运行机制和提高工作效率三个层面上,统筹兼顾,全力运作。
(一)理顺服务体制,提升服务层次,形成人性化服务特色
我们高昂服务主旋律,把深化“两大服务”作为质监工作的头等大事,作为与企业社会沟通的“连心桥”,作为质监事业发展的生命线,从机制、内容、效果三个方面入手,创新“六大”服务模式。
一是积极探索执法监督服务三位一体的“阶梯式”服务。把行政执法案件查处过程分为三个阶梯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执法人员依法对案件进行查处,第二个层次是执法人员对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梳理、会诊,形成《案后监管建议书》报市局主要领导,第三个层次是市局主要领导根据业务分工将建议书批转分管领导和职能科室,限期帮扶企业整改,形成执法服务一体化,彻底解决罚过放行、以罚代管现象。如舞阳金大地公司投产初,特种设备均未检定,部分安装公司也没有相应资质,稽查人员查处后,及时将建议书送移特监科和舞阳县局为其提供全方位安装、检测服务,深受企业欢迎,舞阳县金大地公司更是与舞阳县局签订了5年的常年服务协议,取得双赢。二是积极推行“前置式”服务。服务定单化,与企业签订服务协议,由企业选择服务内容,推行先服务、后收费的运作机制,由企业根据服务效果再交纳应付的各项费用。同时,在服务中实行“全天候作业”,企业什么时候需要,我们无条件跟进服务。如XX烟卷厂生产任务安排较紧,一年到头仅在“五·一”等假期中才停产检修,我们主动根据企业的生产安排,牺牲休息时间为其检测锅炉。三是积极推进“一票式”服务。选择全市100家规模的企业,一次性收取各项费用,内部的各科室、二级机构只上门搞服务,不再涉及收费,有效解决了多头收费问题,从根源上杜绝了商业贿赂现象的发生。四是积极推行“站点式”服务。投资120多万元,在双汇、龙云、南街村等24家大企业中设立驻企工作点,建立质量检测站,服务关口前移,拉近服务距离,随时为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五是积极推行“代理式”服务。对市、县两级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指定专人负责代理,全程跟踪服务,如临颍新瑞生化公司建厂之初,我们就指定专人负责企业的手续办理,设备安装、标准制定、原料成品检测、人员培训等系列化服务,受到该县县委书记的高度赞扬,授予临颍县局服务重点项目一等奖,并奖现金1万元。六是积极推行“亲情式”服务。把全国文明单位的内涵延伸到工作的各个层面,制定了《公务活动文明用语和禁用语》,并在局门口予以张贴。无论任何人到局里办理任何事情,接待人员首先要做到“三个一”:进门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杯热茶;科室制作温馨联系卡和业务受理流程图,并对企业证照到期实行预警告知制度;服务大厅预备花镜并提供代填表格服务;锅检在全市电梯间悬挂质监温馨提示牌;在全市稽查系统全面开展人性化执法,如一案件中涉及企业投资者为香港人,大队派人到机场迎接,由于夜间天气寒冷,队员主动将自己衣服披在行政相对人员身上,人性化的关怀,使对立双方的关系融洽,问题和谐得到解决。同时,针对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我们主动开展“公益”服务。3月份,启动了“送光明进校园”活动,免费为XX高中、实验中学等3所学校700多名中小学生进行眼镜检测校验,市委副书记张社魁亲自参加我们的活动,并对我们高度赞扬。9月份,率先在全市倡仪爱心捐助贫困大学生,短短半天时间,干部职工捐款3.2万元,结对帮扶4名大学生完成4年学业,市文明委在《XX日报》上整版进行了宣传,对我局进行专门表彰。由于“两大服务”内容详实,成效突出,市政府以信息形式专期刊发了我们的先进经验和事迹,《中国质量报》、《大河报》、《XX日报》、市电视台等国家省市级新闻媒体多次进行了相关报道,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对我们提出表扬,市人大副主任蒋自周在省人大检查XX《中心小企业促进法》汇报会上,专门提出市质监局服务企业最扎实、最有效。
(二)狠抓作风转变,深入调查研究,形成高效化运作格局
随着目标管理的逐步规范化、科学化,我们的整体工作在全省系统和市直部门中较为靠前,如何从更深角度、更高层次推进全市系统工作快速、健康发展,年初,市局党组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把调查研究作为科学指导工作的出发点和突破口,摸清发展症结,强力实施三大模块调研。
第一个模块是分口调研。结合地方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经过反复讨论、酝酿,我们确定了全市食品质量状况、产品质量状况、眼镜配制质量状况、名牌战略推进情况、重点项目建设情况五大调研课题,由党组成员分别带领有关职能科室,深入社会和企业一线收集第一手资料,摸清企业实情,了解社会企业所需和我们工作推进中的困难、问题,有针对性地找出具体解决措施,形成书面调研报告,向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汇报。我们的食品质量专题调研报告被市政府以《领导参阅》形式发给市四大班子领导;我们的重点项目建设质量调研报告,使市政府同意我们提前介入市重点项目建设,对重点项目的建材、电料质量进行检查、监督;我们的名牌战略专项调研报告,被省政府《工作快报》386期专期刊发,得到徐济超副省长批示,作为典型经验进行推广,市委书记靳克文专门批示,对我局提出表扬。
第二个模块是集中调研。由市局一把手亲自带队,利用1个月时间,对所有县(区)局、二级机构和科室集中督导调研,现场办公,理顺业务关系,解决基层单位的突出问题。如市县两级稽查队职能冲突,重复检查,造成当地党委、政府对县区局的不满。我们根据省局执法职能调整的决定,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后,强化市局稽查队的管理职能,明确市县稽查队的职能划分,加强市县稽查队的沟通联系,不仅解决了市县两级的工作合力问题,而且保证了市局稽查队集中精力办大案、要案。郾城县区划调整后,检测机构无法律地位。若全部划归市检测中心因其人员众多,素质参差不齐,可能会拖垮市检测中心。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调研时现场办公,将郾城检测中心确定为市检测中心的单独核算实体,与市中心共有一个法人代表,食品检测整体纳入市中心,其他检测机构的人员、区域、项目、收支模式基本不变,有效解决了郾城检测机构的法律地位和人员吃饭问题,保证了郾城局大局稳定。舞阳县局底子薄,收入少,债务重,我们采取盘活办公楼后院闲置土地、变现还债的模式,使舞阳还清债务,轻装上阵。
第三个模式是现场调研,邀请省有关专家和局业务骨干组成专家服务队,开展“专家服务企业行”活动,深入我市36家中小企业,沉入车间班组,现场调研企业在生产、管理、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集中会诊,出谋划策,总结企业的经验教训,形成符合中小企业实际的质量管理模式,逐步推广。
三大模块的调研,理顺了各项业务关系,化解了事业发展风险,拓宽了业务领域,赢得了市委、市政府对质监工作的支持,也更准确的把握了质监工作在提升企业质量、加快企业发展的新思路,为质监事业的飞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开门整顿行风,铁腕整顿纪律,形成规范化工作局面
在抓实内部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的同时,我们采取廉政共建、作风整顿两手抓狠抓班子,队伍建设。
1、大手笔运作廉政共建。继续充实和市纪检委、监察局的廉政共建内容,把质监部门的廉政建设纳入市纪检委、监察局的日常工作中,形成廉政监督经常化、制度化的工作格局。同时,我们会同高新区管委会与企业开展了行风共建活动,联合与企业签定《行风共建服务企业责任书》。把质监局和管委会的服务内容、服务承诺和企业的权利义务进行深化明确,及时沟通、交流双方在行风建设中好的经验做法,查找存在问题,探索推进企业诚信和质监行风建设、深化惩防体系建设的新举措,并采取八项措施建立了行风共建长效机制。一是质监局和高新区管委会双方实行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企业和社会的监督;二是按季度召开行风共建例会,交流行风建设情况;三是双方重要情况、重大活动相互通报制度;四是推行行风建设双向督导、相互检查制度;五是推行行风案件相互协查制度;六是建立联系企业制度;对走访中发现企业反映的问题,双方相互反馈,联合处理;七是设立投诉中心,公开受理社会各界对双方的投诉案件;八是聘任独立行风监督员,对双方优化环境建设的情况进行有效监控。
2、大范围构建廉政网络,我们从二个层面运作,一是市县局层层聘任廉政监督员,定期召开监督员会议听取意见、建议,对质监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调查反馈;二是建立联系回访制度,从党组成员作起,中层以上人员与市县乡企四级人员建立一对一联系点,制作联系卡,定期发放回收意见表,形成大联系网络建设。重点采取全访、调访、抽防、督防“四访”措施确保回访效果。首先是中层人员对行政相对人和企业定时统一全访;其次是纪检监察干部按全访数的20%进行调访,党组成员按10%的比例进行抽访,市局主要领导按2%比例进行督访,全面加强与企业和行政相对人的沟通联系,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化解矛盾,营造大监督大发展的工作氛围。
3、大气魄开展作风纪律整顿。针对全省XX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征集的意见建议,我们把10月份确定为作风纪律整顿月,在全市系统深入开展“开门大整顿,铁腕正行风”活动。采取“领导分包、学习整顿、督查暗访、打防并举”等多种措施,重点从基层单位和一线工作人员入手,严肃查处“吃拿卡要报”和“四难四乱”行为,建立完善依法行政、责任追究、规范收费、优质服务的工作新机制。一是由市局各党组成员抽调市局行政科室人员组成指导和督查暗访组,深入分包的县区局和二级机构,从宣传发动阶段开始,全面监控各单位的整顿活动开展情况,并参与各单位整改措施的制定落实和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同时,主动到市县纪检纠风部门沟通汇报整顿情况,走访市县重点企业和知名人士,发放5000份行风调查问卷征求意见建议,并在市、县、乡三级企业中开展督查暗访,收集系统人员在工作中的违法违纪线索。二是开展“面对面”、“背靠背”自查自纠。对自查出的17条问题,由该单位领导进行包干处理,并化解矛盾,消除影响。三是严厉查处违法乱纪行为。对走访调查出的问题,市局党组组织专人进行核实,从重从快处理,以警效尤。四是严格督查。市局局长和纪检组长定期不定期深入基层单位督查活动的开展情况和分包党组成员的工作进展情况,对敷衍塞责,弄虚作假的,推倒重来,并追究有关领导责任,确保活动取得实效,树立了务实型、文明型、廉政型、高效型、服务型质监部门新形象。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XX年,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呈现出推进扎实,成效明显的发展态势,但认真回顾总结,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整体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已严重制约事业的快速发展。二是检测设备相对落后,检测项目有待增加。三是发展资金短缺,债务未偿还完前,事业投入相对较少。四是技术机构改革进展较慢,力度不大,这些问题已引起市局党组的高度重视,在下步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
四、明年工作打算
XX年,我们将继续深化省局“五大工程”建设,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重点工业500亿上台阶工程”在各项工作全面发展、齐头并进的同时,重点对涉及XX经济发展和全局性的重点工作深抓细挖。
一是高标准推进创建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工作。要抓实示范区建设载体,抓实标准体系的完善,抓实人才队伍的培养,抓实标准体系的推广应用,继续协调政府加大督查督导力度,力争顺利通过国家标准委考核验收,利用农业标准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支援XX新农村建设。
二是快速推进国家肉制品质检中心项目建设。要抓好设备和高层次人才引进两个关键点,引进先进设备、留住高层次人才、培训检测人员,提高检验力,力争7月底前通过国家验收,有效发挥国家中心的技术优势,为XX食品工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是抓好人员培训,提高整体队伍素质。加大学历教育和专业培训力度,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建立定岗定责,以岗定薪的绩效工资机制,做到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为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四是抓好科技投入。建立专项科技发展资金,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充足本职工作,搞适用型的科技攻关项目,优化检测方法,提升现有的检测检验能力,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五是抓好信息化建设。从硬化和软件两个方面入手,着力推进办公自动化建设,建成市县两级连网的大局域网,规范、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六是深化行风建设。进一步充实全国文明单位内涵,着力打造省级文明系统。进一步规范干部职工的从政行为,严肃查处影响部门形象的违法违纪行为,构建“廉洁、高效、文明、公正”的服务型、创新型、务实型、文明型的质监部门新形象,为XX经济的快速腾飞,为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建设和质监事业全面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XX市质监局2011上半年总结
XX市质监局201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2011年,XX市质监局全面贯彻“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监”的工作方针,按照“规范、创新、提升、发展”的工作理念,进一步转变作风、解放思想、创新举措,提高效能,各项工作推进迅速,整体工作呈现出了“十个新变化”:一是工作作风有了新的转变。以“强两基重民生转方式促发展”主题活动为载体,解决班子、队伍、民生等疑难问题40多个。全市系统机关标准化建设已启动,6S+1管理、AB岗制已开始实行,全市系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呈现出了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态势。二是队伍素质有了新的提升。设立了“XX市质监系统科学技术奖”,举办了“全市系统第三届科级干部集训班”,组织质量、计量、标准化等专项业务培训16期,培训相关人员1500余人次;举办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系列活动13次,参赛人员260余人次;全市系统6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岗位资格考试,平均分数92分,队伍素质有了显著提升。三是基层基础建设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国家质检中心主体工程全面竣工,目前正在进行内外装饰装修招投标,预计春节前后市局机关、稽查大队、质检中心、锅检所、特检所及部分区局将入驻新的办公大楼。对全市技术机构今后三年设备采购工作进行集中规划、论证、招标,预计投资2000万元,2011年第一批600万元设备采购工作正在进行中。四是基层监管模式激发了新的活力。在XX进行了区域监管试点工作,将XX26个乡 1 镇(办)划分为6个监管责任区,每个区配臵执法、检测、管理人员5-6人,全面负责该责任区所辖几个乡镇的质量监管工作,实现了质监工作贴近基层、贴近企业,实现了质监工作的大提升。全市一季度监督抽查产品批次合格94.3%。五是质量兴市战略有了新的进展。所辖8个县(市、区)全部设立了县(市、区)质量奖,XX县、XX县、XX县、XX区等4个县(市)组织了县(市)长质量奖评选活动,11家企业获得了县长质量奖。组织全市企业开展了QC成果发布,56个QC小组获奖。六是质量基础工作有了新的增强。依托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起草完成国家标准3项,主导完成省地方标准2项,XX蜂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通过总局公示。七是两个安全监管有了新的强化。将腐竹、三粉、矿泉水、蜂蜜等产品纳入各级政府监管体系,实行目标管理。全面澄清了特种设备的底数,每台特种设备都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增强了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上半年整改各类安全隐患38处,食品批次合格率比同期相比提升1个百分点。八是质量宣传有了新的广度。在国家级媒体发稿35篇,省级媒体发稿65篇,市级媒体发稿140篇。在省局刊发信息39条,在市委、市政府刊发信息57条。2010信息工作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优秀单位。九是业务收入有了新的增长。截止到6月20日,全系统共完成非税收入1639.1万元,已完成全年预算收入的59%,同比增长12.8%。被XX市委、市政府评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先进单位,并对市局奖励3万元,对全体工作人员每人奖励500元。2 十是工作运行机制有了新的成效。成立了四个工作推进组,推行了重点工作台账、季度讲评、目标管理、大督查、调查研究等工作制度,充分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今年,全市系统各单位共确定213项重点工作实行台账管理,对于没有按照规定时限完成的,实行问责。
一、坚持从严治局,着力提升执行力
一是规范行为活动深入开展。深刻领会贯彻省局从严治局要求的精髓,结合新形势,在去年的基础上,持续将规范行为活动引向深入。针对法治质监建设工作中行政行为、行政过程、办理程序等48项行为和108项相关规定的实施进行了重点检查规范。集中两个月的时间对108项制度进行了系统学习,并组织了竞赛考试,先后6次对制度落实情况督查暗访。通过长期规范,全市系统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工作作风、工作行为每阶段都有较大的改进。目前,全市系统各级质监工作人员自身职责清、工作程序明、上下对接顺、相互支持多、工作干劲足。在去年和近期的治理和规范涉企收费、减轻企业负担、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社团小金库、公车治理等专项检查中,我局做到了从容应对。在全市系统启动了机关标准化建设,推行了“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洁(SEIISO)、维持(SUSTAIN)、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仪表(APPEARANCE)”等为主要内容的6S+1管理,致力营造和谐、文明的工作作风,创建优美、向上的工作环境。同时,在关键岗位实行AB岗制度,岗位本职人员为A岗,作 3 为该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培养熟悉此岗位业务的候补人员为B岗,当A岗请假或外出学习时,候补人员(B岗)及时填补,避免关键岗位由于人员脱节问题出现工作缺漏现象。目前,正在对《XX质量技术监督行为规范》进行完善补充,进一步细化人事、财经、审计、追责等相关规范,确保规范行为年活动取得实效。二是素质提升建设成效彰显。持续开展素质提升活动,4月22-25日,举办了全市系统第三届科级干部培训班,在XX市委党校对全市系统近200名干部职工进行了四天集中封闭式培训,省局副局长冯长宇、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登喜等领导和省委党校、市纪检、检察部门的专家学者,分别对全市系统干部职工进行授课,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知识。全力推进事业岗位资格考试。年初,在XX职业技术学院按照我局编撰的计量、质检、纤检、特种设备(承压、机电)四个专业的岗位资格教材对全系统44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岗位资格考试,单人单桌,邀请驻地武警担任考官,确保考试的公正性,平均成绩达到92分。选派业务骨干到上级机关、技术机构、院校锻炼学习200余人次,鼓励在职专业学历教育,报销学费,今年又有18人获得了大专以上学历,大专以上学历达到530人,占全体人员的76.9%,高出了全省平均水平。开展了技能比武“优秀案卷”评比和“办案能手”评选等系列活动,设立了“市质监系统科学技术奖”,每年设臵课题,组织人员进行攻关,年终进行评比,给予奖励,一等奖奖励20000元(授奖人数不超过5人),二等奖奖励10000 4 元(授奖人数不超过10人),三等奖奖励5000元(授奖人数不超过15人)。通过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的努力,我局系统干部职工在近年来省局组织的各类比武活动中,不断取得好名次,队伍素质得到整体提升。三是工作运行机制科学有效。班子和谐,率先垂范。坚持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市局班子全体成员均牢固树立了大局意识、全局意识、垂直意识,坚决拥护、积极贯彻省局的各项决策和部署,确保了XX系统的正确方向。班子内坚持充分发扬民主、集众人之智、群策群力的良好办事规则,营造了勇于担当、同心同德,共谋发展的强烈氛围,形成了强大的领导合力。成立了四个工作推进组,分别由党组成员担任组长,先后多次分组召开座谈会,对全市系统各项工作进行总结、梳理、归纳,印发了《2011年局领导重点督办工作台帐》和《2011年重点工作任务分解》,将机关标准化建设、人才队伍提升、质量振兴、质量安全监管、技术机构建设、惩防体系建设等九大工程213项重点工作分解到各推进组,明确了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工作内容和完成时限,并建立了季度讲评、目标管理、大督查、调查研究等工作制度,对于没有按时完成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班子成员分管工作凡是被问责一次的,分管领导向市局党组写出书面检查,科室负责人在全局大会上做检查,直接责任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以上处理;被责任追究二次的,市局党组调减分管领导的工作,科室负责人作降职处理,直接责任人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市局领导班子成员被调 5 减工作分工的相应调减职务待遇,一年内被两次调减分工,由党组向上级报告建议调整其工作。通过一系列的工作措施,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工作效能,提升了执行力。四是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强化。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纳入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检查,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主管领导重点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纪检部门协调抓的工作格局。制定下发了《XX市质监系统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目标》、《XX市质监系统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安排意见》、《XX市质监系统2011年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方案》等多项文件规定。全市系统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40余份,300多名党员签订了党员公开承诺书,将廉洁从政作为重要公开内容,进一步增强了各级领导干部的廉政意识,各级班子履行“一岗双责”的自觉性得到进一步提高。制定2011度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培训计划,将党风廉政教育和反腐败教育纳入到党组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邀请市纪委和市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领导对全市系统党员干部进行了专题反腐倡廉教育,组织系统重点岗位负责同志集中参观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图片展,受训人员600余人次,营造了廉洁从政、执政为民的工作氛围。
二、坚持发展创新,着力激发新动力
一是技术机构整合加深,收入快速增长。根据将“市级技术机构做精做优、县级技术机构做特做专”这一工作目标,我们出 6 台了《关于规范市县两级检测中心工作行为的规定》,对市县两级质检机构的工作职责、工作范围进行进一步的科学界定,分阶段进一步停止了市、县多项重复认证的检测项目,各县中心利用市检测中心工作站的形式,签订合作协议,检测收入按比例分成的合作模式,进一步增强检测的覆盖面。为进一步实现检测的深度融合,我们将市、县中心纳入目标管理,共同制定目标,建立双向考评机制,实现了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同时,积极探索整合市区的技术机构,拟把XX县检测中心纳入市中心管理,各项工作正在筹备中。随着锅炉压力容器和电梯、起重机等特种设备的增多,为提高检测设备的覆盖面,减少漏检缺检,消除安全隐患,我局先后4次召开专题会议,正在探索在县局设立锅炉压力容器和特种设备工作站,将市级技术力量有效的延伸到基层。通过工作站的有效形式,去年,全市系统检测收入2100多万元,居省内前列。今年截止6月20日,全市技术机构实现收入1377.25万元,完成进度的62.38%,同期增长14.7%。二是基层监管创新模式,激发了新活力。本着依法履职、有效履职的思路,积极带动和推动各县(市、区)局,结合当地实际,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工作模式。XX市局针对食品产业特色突出的特点,将食品股与检测中心食品室合署办公,组成巡查组、帮扶组、执法组等三个工作组,巡查组负责食品企业日常巡查,完善企业质量档案;帮扶组为企业提供无偿服务,帮助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检测水平;执法组主要对食品违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形成了权责明析、三位 7 一体的监管体系,实现了“双赢”。在今年“瘦肉精”事件中,中国名牌企业众品公司的肉制品丝毫没有受到影响。截止目前,XX市预算收入已突破300万元,完成全年预算收入的71.5%。XX市局针对地域较大、行业较多、企业分散的特点,将XX26个乡镇(办)划分为6个监管责任区,每个区配臵执法、检测、管理人员5-6人,全面负责该责任区所辖几个乡镇的质量监管工作。进一步明确了监管责任,澄清了企业的底数,实现了质监工作贴近基层、贴近企业,促进了质监工作的大提升。同时,针对区局人员少、监管任务重、离市局近的特点,我们制定了《关于明确市、区局业务职能的意见》,区局重点监管食品和特种设备,其他业务工作只协助市局各科室完成,减少了区局的工作压力。今年XX新区成立,为服务XX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在全市系统抽调了4名骨干力量进驻新区,协助新区管委会积极开展工作,全面履行职能,并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XX市质监局关于支持新区建设的推进方案》,明确了服务新区发展的具体措施、工作内容、目标任务和完成时限,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肯定和欢迎。三是依靠政府以市带县,助力基层发展。质监系统发展,困难主要在基层。按照省局加强基层基础能力的要求,XX市局将促进县局大发展作为重要工作加以关注和推进。借助省、市质量奖,以市政府力量推动各县市区均出台了奖励办法。通过市局的指导、帮扶,XX市局筹建的XX省蜂产品质检中心进展顺利,XX市政府拨付蜂产品专项支持资金300万元;XX县政府拟为XX县电动汽车及零部 8 件省级质检中心给予资金支持;各县(区)政府均将食品检测经费纳入同级政府预算,争取食品检测经费108万元。
三、坚持固本强基,着力增强发展力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大发展阶段。市局党组高度重视国家发制品及护发用品质检中心建设,把中心建设作为全市系统的一件大事来抓,摆上党组的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的良好格局,并制定了科学的工作计划,完成了大量而又繁重的工作任务。目前,建筑面积28000平方米,高20层的质监综合办公大楼已建成。工程总预算8828万元,已完成投资4000多万元,现正在进行内外部装饰装修的招投标,预计在春节前后,XX市局机关、稽查大队、质检中心、锅检所、特检所及部分区局将进入新的综合大楼办公。在规划中,我们还为今后XX局的发展预留了空间和土地。二是技术机构建设进入高层次阶段。以十二五规划为契机,对XX技术机构建设进行科学规划,依托龙头企业,突出优势产业,高标准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质检中心。在强力推进国家XXXX质检中心建设的同时,做好国家XXXX、XXX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调研立项工作。按照筹建任务书全力推动XXXXX质检中心建设,XX市政府承诺为中心建设拨付资金300万元。通过多次汇报、协调,XXX县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积极要求质监部门建设XXX省级检测中心,建设费用由XX政府全额承担。在产业集中的XX县河街乡、XXX镇设立了腐竹、矿泉水检测站,今年以来检测产品1000余批次,产品 9 合格率达到了92.8%,通过调研论证逐步将检测站打造成省级质检中心,到2015年,力争建成的国家质检中心达到3个,省级质检中心达到5-7个。三是检验能力建设进入新提升阶段。为使技术机构尽快对我市特色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形成有效的技术支撑和基础保障,加快自身发展,市局党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编制技术机构发展三年规划(2011-2013年),拟用3年时间投入2000万元,实现XX市检测检验水平的整体提升。按照规划要求,2011年计划新上项目60多项,投入资金600余万元,为确保新上项目科学有效,购臵设备经济实用,市局专门成立了设备购臵领导小组,市县两级局经过了多次反复讨论和斟酌,方案6易其稿,并邀请XXXXX等多位省内检验检测领域的权威专家论证,最终确定了2011年设备购臵清单。为解决资金不足的难题,我局将采用集中招投标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进行采购,采购方案获得了市政府采购办、省局的肯定认可。
四、坚持尽职履责,着力发挥保障力
一是质量兴市战略突出一个“深”。以工作方式的转变,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召开质量兴市工作暨市长质量奖表彰会议,对荣获2010市长质量奖的3家企业和质量兴市工作先进单位进行表彰,对全市今年乃至“十二五”时期的质量工作进行部署。市长XX、省质监局副局长XX、常务副市长XX、人大副主任XX、副市长XX等省、市领导出席了会议。全市以贯彻落实全市质量兴市工作会议为契机,10 把质量兴市工作目标继续列入政府2011工作目标,全市7个县(市、区)全部设立了县(市、区)长质量奖,在全市100余家重点企业广泛开展了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举办卓越绩效培训班16期,培训相关人员近2000余人次,对30余家企业进行了重点培育,XX县对3家县长质量奖获奖企业进行了表彰,每家企业奖励20万元,对质监系统奖励10万元。XXX、XXX、XX区已经完成了材料评审和现场评审工作。XX、XX已经下发申报公告,各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XXX在获得省长质量奖的基础上,不断把卓越绩效管理引向深入。召开了XX市质量诚信A等工业企业申报动员暨培训会。对企业进行了质量诚信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的宣贯,16家企业申报了2011质量信用A等工业企业,5家企业通过了公示。截止目前,我市获得A等工业企业达到24家,居全省前列。大力开展QC小组活动,召开了QC小组成果发表会,总工会、科技局、科协等单位的有关领导参加了会议,全市电业、烟草等相关行业的30余家企业发布成果 56个,大会评出了一二三等奖,并进行了表彰通报。同时,不断强化质量兴市工作宣传力度,在XX质监局门户网站开辟了质量兴市专栏,发表质量文章40余篇;联合XX日报社举办了“食品安全进校园”征文活动,收到社会各界投稿300余篇,刊发相关文章20余篇。市质监局局长、党组书记XXX做客XX电视台“聚焦30分”栏目,就质量兴市工作和市长质量奖工作接受了专题采访,3家企业进行了发言,引导社会和广大企业重视质量、关注质量。二是标准化战略突出一个“高”。11 以全面建设“XXX标准化工作综合试点市”为总抓手,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推动经常化、标准主体企业化、技术标准国际化、标准实施产业化、使用标准社会化”的“五化”工作机制。在XX标准化情报中心建立的基础上相继在5个县建立标准化情报站,完成企业标准查询下载400余次,帮助企业制定标准30余项。国家XX经济技术XX在成功争创省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基础上,开展了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标准化示范区前期工作。强力推进XX县“XX省煤焦化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区”试点工作,制定示范区标准化重点工作台帐,对创建任务进行分解细化,明确责任单位、负责人、工作内容,完成时间等,逐步建立了洗煤-炼焦-化工回收及深加工的全过程标准体系,培训相关人员200余人次, 获得任职资格70余人。稳步推进省级、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实施精细化台账管理模式,把创建任务分解细化到每个月,定期对创建情况进行督查,2个国家级标准化示范项目已提前完成相关材料的收集和标准体系框架图的建立,5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验收准备工作也已提前就绪。积极做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工作,XXXX产品已通过总局批准,专家论证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并完成了XXXX申报准备工作。三是计量工作突出一个“广”。以民生计量为重点,全面加强法制计量建设,依法对集贸市场、医疗卫生单位和眼镜店的在用计量器具进行了监督检查,提高了在用计量器具的强检率。组织协调电力公司、自来水公司等走进社区、乡镇进行电能表、水表、燃气表、电子计价 12 秤、出租车计价器等方面进行计量检测,普及宣传计量知识,处理群众的计量投诉事件80余起,处理出租车投诉30起,水表投诉10起,电能表投诉5起,查处质量违法案件4起,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对授权计量技术机构的监督检查,督促计量技术机构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检查计量授权机构6家,对未经计量授权超计量授权范围出具检定、校准证书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在全市开展了“推进诚信计量,建设和谐XX”活动,逐步建立适应XX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城乡计量评价体系,确保集贸市场、商场、加油站、加气站等企业,在用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95%以上,2家企业获得了诚信计量示范单位。以“5.20世界计量日”为重点,全面做好计量宣传工作,张贴宣传画160张,发放宣传单1500份,悬挂宣传横幅100条,出动宣传车辆50台次,宣传板块110块,接受咨询300余人次,受理投诉5起,免费为群众检定血压计90台,检验金银饰品80件,营造了人人关注计量、人人参与计量、人人监督计量的舆论氛围。四是食品和特种设备突出一个“安”。加强对两个安全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与企业负责人签订了质量安全保证书,不断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意识,上半年,举办两个安全培训班12期,培训相关人员2000余人次。全面落实区域监管责任制,加大对两个安全的巡查力度,目前出动检查执法人员3000余人次,出动执法车辆1100余台次,检查相关企业1800余家次,整改给类隐患40余处,查处相关违法案件8起。定期开展各类专项整治活动,加大对蜂产品、腐竹、粉条等传统 13 特色食品的整治力度,上半年抽检腐竹62批次,蜂产品27批次,粉条20批次,合格率均为100%。坚持对肉制品、小麦粉、油脂加工三大主导食品,豆制品、红薯粉制品、蜂产品三大集聚区,珍稀食用菌、生物保健、饮用水三大新兴食品分别制定了质量发展规划和工作预案。在近期的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中,我局高度重视,行动迅速,工作部署得早,行动落实得快,目前,仅班子成员就已带队检查食品企业121家,期间共抽查食品159批次,合格率为94.9%,省局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督查组莅临XX检查时,对XX食品安全工作给以了充分肯定。五是质量监管突出一个“精”。继续认真开展澄清底数工作,实行一把手工程,彻底澄清企业底数、特种设备底数、产品标准底数、认证认可底数、计量器具底数等五种底数,全面了解企业的质量状况。并根据企业情况的变化,按照企业规模、诚信度、监督检查情况、执法检查情况等条件,对获证企业分级分类进行了调整。经省市两级局审批,我市B类企业26家、C类企业100家,其余企业为日常监管单位。根据不同产品和要求,认真落实分类管理、差异管理、日常巡查等措施,依法依责加强获证企业的证后监督,共巡查企业800余家次,回访企业350余家次,帮助企业整改各类问题40多个。对全市企业质量状况进行了分析,编制了《XX市2010年产品质量分析报告》,上报市委、政府、人大、政协,印发各县(市区)及各成员单位,为政府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受到了市、县党委政府的一致肯 14 定。六是行政执法突出一个“尖”。坚持开展“每月一题案例分析”、“周一大家讲”、执法办案技术交流活动等系列活动,着力提高执法队伍办理大案要案能力和水平,努力打造一流的执法稽查队伍。强化专业执法,提升执法的技术含量和发现深层次质量违法问题的能力。围绕食品、农资、建材、食用盐、夏季食品、地条钢、加油机、成品油、煤炭等重点产品积极开展各类专项执法活动。上半年,共查处案件267起,其中立案246起,结案218起,涉案物品货值360余万元。认真开展了双打专项行动和重点区域集中整治工作,立案查处XXXX、XXX质量违法案件16起。受理产品质量投诉案件37起,全部进行了调查处理。
下半年工作的打算:
一是全力抓好省局确定的“九大工程”。制定“九大工程”实施方案,加大督查暗访力度,确保“九大工程”顺利实施。二是进一步抓好“规范行为年”和“强两基重民生转方式促发展”主题活动。完善规范行为各项制度,逐步实施机关标准化管理,不断提升队伍素质,促进工作方式、方法的转变。三是进一步加强技术机构建设。按照技术机构发展规划,全力推进国家发制品及护发用品质检中心和省级质检中心建设,做好人才引进和设备购臵等工作,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四是进一步狠抓食品和特种设备安全。重点开展对特色食品的专项整治工作,坚决打击乱加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对特种设备制造、使用单位重点开展隐患排查,切实消除不安全因素。五是进一步破解工作难题。继续开 15 展质量兴市、标准化战略、计量惠民工程、企业服务、质量提升等重点工作的落实,围绕人民群众的需求、企业的发展、产业的壮大切实履行职能,促进XX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六是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按照年初既定各项工作目标,加大督查力度,督促各单位、各部门加大落实力度,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二〇一一年六月二十二日
第四篇:**市质监局2004工作总结
**市质监局2004工作总结2004,**市局在省局党组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全面提高产品质量、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转变作风,强化服务,较好地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
一、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全面完成了2004年目标任务一年来,全系统以服务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把握源头质量监管这条主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质监工作新路子。一是创新工作思路,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今年来,全系统始终坚持“三不变”、“三转变”、“三贴紧”的工作思路,适应了体制转变、职能调整、工作重点转移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了地方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沟通与协调,为全面履行职能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二是完善工作机制,促进目标任务的完成。首先,严格落实考核激励机制。年初,市局将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完成时限、责任单位、责任人,并制定考核办法,每季度进行工作调度,半年进行考评,年终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使用和奖惩依据。其次,严格落实源头质量监管责任机制。按照定区域、定人员、定目标、定责任的“四定”要求,实行划片监管,确保源头监管工作落到实处。第三,建立完善督查督办、协调机制。重点在“三个加强”上下功夫:即加强对重点工作的督查督办、加强对县(分)局工作指导、加强内外部协调。三是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努力实现“四个新突破”。以源头监管、安全监察为重点,加大执法力度,在监管手段、监管方式、监管成效上有了新突破;以队伍建设为重点,完善工作制度,加强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业务培训,在干部职工的管理、使用机制上有了新突破;以政风评议为重点,加大宣传力度,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规范管理、执法行为,政风建设有了新突破;以促进事业发展为重点,加强基础建设,业务工作与文明创建有了新突破。农业标准化工作受到省局表彰,安全生产、双拥工作、招商引资分别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单位称号并获得物质奖励,政风建设被市政府命名为“群众满意单位”。全系统用于基本建设、执法装备、技术设备和办公设施上的投入累计达***万元,占总收入的**,基础进一步夯实,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二、狠抓源头、强化服务,进一步加强质量监管工作今年以来,全系统把监督与服务有机融合起来,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在强化监督中优化服务,实现了监督与服务的良性互动。
(一)围绕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于经济发展。一是扎实推进质量兴市工作。认真组织实施市政府“质量兴市”工作意见和“质量优秀产品和质量管理奖管理办法”,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的质量兴市工作机制,质量兴市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县质量兴县工作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验收,获优秀等次。**启动了新一轮质量兴县工作。开展了2004市质量管理奖和质量工作先进个人的评选活动。全市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得到了稳步提升。二是大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确定9家企业11种产品为2004安徽名牌产品培育对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名牌产品培育计划,加强引导和扶持。经过精心培育,**、**公司的3种产品荣获“**名牌”称号。三是加快建设质量信用体系。建立了全市生产企业质量档案库,实行动态管理。在此基础上,按照省局和市政府信用体系建设总体要求,制定了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和质量信誉等级评价细则,建立企业质量信用征信和授信体系。对失信企业建立“黑名单”制度,实行“曝光”等惩戒措施,逐步形成政府依法监管、市场规范运作的信用管理和服务机制。为进一步规范液化气充装市场,组织充装单位在《**日报》公开发布了诚信经营承诺,加强行业自律。通过扎实开展质量诚信活动,企业的诚信意识普遍增强。四是积极为促进发展建言献策。建立了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制度,树立大质量观念,整合质量、标准、计量、监督等信息资源,借鉴、利用经贸、工商等部门信息,对2004年全市质量整体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形成了质量状况分析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切实从宏观做好服务。组织开展了对全市非金属矿产业及其产品质量状况的深入调研,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措施,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市委书记***为此专门作了批示。
(二)围绕提升质量水平,服务于企业需要。一是夯实质量管理基础。认真贯彻《认证认可条例》,积极引导企业加强质量体系建设,组织开展了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帮助6家企业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完成了6家实验室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监督评审,提高了质量管理水平和质量保证能力。二是夯实标准化基础。帮助、指导企业制修订产品标准27项,新发展条形码系统成员16家,完成产品采标标志数3个,帮助2家企
第五篇:**市质监局2006工作总结
2006,**市局在省局党组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全面提高产品质量、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转变作风,强化服务,较好地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全面完成了2006年目标任务
一年来,全系统以服务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把握源头质量监管这条主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质监工作新路子。一是创新工作思路,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今年来,全系统始终坚持“三不变”、“三转变”、“三贴紧”的工作思路,适应了体制转变、职能调整、工作重点转移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了地方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沟通与协调,为全面履行职能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二是完善工作机制,促进目标任务的完成。首先,严格落实考核激励机制。年初,市局将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完成时限、责任单位、责任人,并制定考核办法,每季度进行工作调度,半年进行考评,年终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使用和奖惩依据。其次,严格落实源头质量监管责任机制。按照定区域、定人员、定目标、定责任的“四定”要求,实行划片监管,确保源头监管工作落到实处。第三,建立完善督查督办、协调机制。重点在“三个加强”上下功夫:即加强对重点工作的督查督办、加强对县(分)局工作指导、加强内外部协调。三是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努力实现“四个新突破”。以源头监管、安全监察为重点,加大执法力度,在监管手段、监管方式、监管成效上有了新突破;以队伍建设为重点,完善工作制度,加强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业务培训,在干部职工的管理、使用机制上有了新突破;以政风评议为重点,加大宣传力度,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规范管理、执法行为,政风建设有了新突破;以促进事业发展为重点,加强基础建设,业务工作与文明创建有了新突破。农业标准化工作受到省局表彰,安全生产、双拥工作、招商引资分别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单位称号并获得物质奖励,政风建设被市政府命名为“群众满意单位”。全系统用于基本建设、执法装备、技术设备和办公设施上的投入累计达***万元,占总收入的**%,基础进一步夯实,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二、狠抓源头、强化服务,进一步加强质量监管工作
今年以来,全系统把监督与服务有机融合起来,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在强化监督中优化服务,实现了监督与服务的良性互动。
(一)围绕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于经济发展。一是扎实推进质量兴市工作。认真组织实施市政府“质量兴市”工作意见和“质量优秀产品和质量管理奖管理办法”,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的质量兴市工作机制,质量兴市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县质量兴县工作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验收,获优秀等次。**启动了新一轮质量兴县工作。开展了2006市质量管理奖和质量工作先进个人的评选活动。全市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得到了稳步提升。二是大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确定9家企业11种产品为2006安徽名牌产品培育对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名牌产品培育计划,加强引导和扶持。经过精心培育,**、**公司的3种产品荣获“**名牌”称号。三是加快建设质量信用体系。建立了全市生产企业质量档案库,实行动态管理。在此基础上,按照省局和市政府信用体系建设总体要求,制定了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和质量信誉等级评价细则,建立企业质量信用征信和授信体系。对失信企业建立“黑名单”制度,实行“曝光”等惩戒措施,逐步形成政府依法监管、市场规范运作的信用管理和服务机制。为进一步规范液化气充装市场,组织充装单位在《**日报》公开发布了诚信经营承诺,加强行业自律。通过扎实开展质量诚信活动,企业的诚信意识普遍增强。四是积极为促进发展建言献策。建立了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制度,树立大质量观念,整合质量、标准、计量、监督等信息资源,借鉴、利用经贸、工商等部门信息,对2006年全市质量整体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形成了质量状况分析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切实从宏观做好服务。组织开展了对全市非金属矿产业及其产品质量状况的深入调研,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措施,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市委书记***为此专门作了批示。
(二)围绕提升质量水平,服务于企业需要。一是夯实质量管理基
矗认真贯彻《认证认可条例》,积极引导企业加强质量体系建设,组织开展了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帮助6家企业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完成了6家实验室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监督评审,提高了质量管理水平和质量保证能力。二是夯实标准化基矗帮助、指导企业制修订产品标准27项,新发展条形码系统成员16家,完成产品采标标志数3个,帮助2家企业建立了标准体系。开拓服务标准化领域,完成了《***风景区服务质量要求》和《***风景区解说要求》2项服务业地方标准初稿。精心打造农业标准化这一“亮点”工程,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进程。制定发布5项省地方标准,建成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1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以优异成绩通过验收,完成了****国家级示范项目建设任务,组织开展了农产品批发市场调研工作。经过精心挑选和项目论证,将***、***、***和***等项目申报为国家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扎实有效的农业标准化工作,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及农业标准化工作会议上受到表彰。三是夯实计量基矗建立了计量管理数据库,全市26051台(件)强检工作计量器具基本做到按周期检定。大中型企业强检计量器具受检率达98.82%,较好地发挥了计量工作对促进企业技术改造、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的基础和保障作用。推进计量检测体系确认,提高企业计量保证能力,**公司通过了一级计量检测体系确认,**公司通过了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计量保证能力现场核查,获准使用“C”标志。四是扎实开展“一揽子”服务活动。以市政府确定的2006重点骨干工业企业为重点,在企业自愿的前提下,针对企业需要,开展质量、标准、计量、安全、认证等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服务,向企业提供政策法规指导、人员培训、信息咨询和技术支持,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近400个,成效明显。五是认真开展了质量管理知识培训。全年开展质量法律法规、质量管理、标准、名牌产品、计量、生产许可证、特种设备安全等方面的讲座和培训20多次,培训企业负责人和各类技术骨干500多人次,编印并发放各类资料5000多份。以提升企业负责人质量管理理念为切入点,与市工商联联合举办了有68家企业80余位企业负责人参加的质量管理论坛,邀请国家级质量管理专家开展质量知识培训,****等5家企业交流了质量管理经验,取得了良好效果。水泥企业生产许可证年审中,针对发现的问题,组织召开了分析会,帮助企业查找原因,采取措施积极整改,深受企业欢迎。六是服务为先,超额完成招商引资任务。依托部门职能,突出做好服务,坚持诚信引商、服务安商,介绍引进投资项目1个,引资额950万元,占市政府下达任务数的380%。**县质监局引资120万元,也超额完成了引资任务。
(三)围绕部门职责,服务于社会稳定。一是探索创新源头监管体制。为将“两抓两提高”的要求落到实处,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建立了“统一领导、各负其责、系统协调、划片监管”的管理工作体制。根据企业分布状况划分监管责任片区,成立片区监管组,履行质量、打假、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三个责任制,实行综合服务、综合管理、综合执法,建立了源头监管的协调指挥机制、工作运行机制、许可准入机制、部门配合的联动机制、质量诚信机制和责任追究奖惩机制,制发了监管考核办法,规范了工作流程,制定了环环相扣的工作措施。既将有限的人力资源优化整合,充实了监管力量,而且锻炼了队伍,提高干部职工的业务能力,同时一个口子对外,避免了对企业的多头检查。新的监管体制运行以来,已全面摸清了辖区生产企业基本状况,建立了电子监管档案库,切实提高了源头监管工作的有效性。二是深入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受理小麦粉等五类食品生产许可证办证申请39家,新十类食品办证申请2家,组织对已获证的55家企业进行了逐户复查,并顺利通过了省局检查验收和抽查复审。完成了肉制品等十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生产必备条件调查,对新十类食品生产许可实施细则进行了全面宣贯。对获证企业,继续加强证后监管,保证企业生产条件符合发证要求。通过严格市场准入,获证企业生产条件、卫生环境、质量意识、质量管理都有了明显提高。组织43家企业进行了人造板、眼镜、建筑外窗生产许可证管理细则的宣传贯彻,12家企业通过了现场审查。建立了31家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档案,完成了26家企业的生产许可证年审工作。加大无证查处力度,查处生产、销售无证产品违法行为9起。三是进一步提高监督抽查的有效性。围绕农资、食品、建材、强制性认证产品和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产品,加大监督抽查力度,严把产品质量关。前三季度,共抽查892批次产商品,合格755批次,合格率85%,对不合格产品,采取公告、曝光、收回、整改、处罚、培训等多
期“981”热线,在《**日报》开辟宣传专版2个,在电视台制作专题宣传片12期,市电台对我局3·15宣传服务活动进行了全程现场直播,上报的政务信息被市委、市政府采用6条,省政府采用1条,在中央电视台、《中国质量报》、**电视台等市级以上媒体播发稿件75条。质量月期间,与市发改委等部门联合举办了全市多家企、事业单位参加的**演讲比赛,营造了全社会进一步关注质量、创造质量、享受质量的良好氛围。我局3名机关干部获得前三名。开展了“农资打假送法下乡”活动,向农村经销户、农民宣传农资产品标准要求和识假方法,发放宣传材料,引导经营户依法经营,增强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市人大常委会听取质量监管情况工作报告为契机,为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上加强宣传,我们将《质量技术监督常见问题50问》、《政务公开服务指南》、《农业标准化工作手册》和《**质量信息》等资料分别呈送给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列席领导,进一步宣传质量工作,宣传质监职能,宣传质监部门,取得了良好效果。六是以改革为动力,强力推进技术机构能力建设。大力实施科技兴检、人才强检战略,本着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确立了“立足现有、着眼发展、分步实施、扎实推进”的改革思路,制定了技术机构改革方案,明确了改革方向和措施。强化内部管理机制,实行企业化管理、全过程成本核算,人员实行聘用制,推行岗位工资、绩效工资为基础的工资模式,以岗定薪、绩效挂钩,极大地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加大投入,添置了一批先进设备,提高了装备水平,提升了检验检测能力。结合**实际,突出特色,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积极筹建**产品检验中心,为我市**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在“项目市场化”和“投资多元化”的前提下,开展项目合作,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快资源整合。市技术所与**公司合作成立了**检测中心。
四、正视困难、超前谋划,理清2007年工作思路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省局党组和人民群众的要求,还存在一些差距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新形势下加强产品质量监管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企业质量意识、质量基础有待提高,长效监管机制有待在实践中逐步完善。二是质监系统基础薄弱,经费保障困难,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发展乏力,检测手段和检验能力亟待改善,技术机构改革和能力建设有待实现新的突破。三是队伍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工作机制和管理方式需要进一步改进,管理水平、服务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
2007年,市质监局将在省局党组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创新思路、锐意进娶艰苦创业,推动全市质监工作再上新台阶。总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继续坚持“三转变”、“三不变”、“三贴紧”的工作原则,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的要求,全面推进质监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基本工作思路是:牢牢把握服务经济建设“一个主题”,突出抓好食品质量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两个重点”,进一步强化发展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三个意识”,认真抓好队伍建设、技术机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政风建设等“四大建设”,努力实现源头抓质量、执法打假、文明创建、技术机构改革、质量信用体系建设等“五个突破”,达到“建立一流队伍,培育一流作风,树立一流形象,创造一流业绩”的“四个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全力打好食品质量安全攻坚战。
二是推进名牌战略,坚持监督与服务相结合,建立全面高效的服务工作机制,加强标准化、计量、质量认证等质量基础工作,加大从源头加强质量建设工作的力度,引导企业走品牌效益发展之路。
三是把“质量兴市”工作引向深入。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开展“质量兴市”工作意见》,将“质量兴市”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四是围绕监管任务,完善工作机制。对源头质量监管进行“流程再造”,确保监管责任主体明确、过程环环相扣,使源头监管的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同时,积极推进技术机构改革,加快技术创新,增加检验、检测机构投入,不断提高检验检测能力。
五是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切实加强安全监察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加大对安全事故隐患的检查、监管和整治的力度,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六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引导企业守法经营,增强全社会质量法制意识。
七是加强质监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业务素质和勤政廉政教育,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强化制度建设,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畅通外部监督渠道,不断提
高执政能力和执法水平,努力塑造质监部门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