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蒙氏教学法之比较[范文]
蒙氏教学法之比较
关于教学法的说明 任何一种教学思想都有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因此不可避免地有其历史局限性。比如,蒙台梭利是位医学博士,科学素养深厚,蒙氏数学部分令人叹为观止。但是她的音乐部分就远不够丰富。而奥尔夫教育则刚好可以填补这部分内容。因此,我们不拘泥于某一种教学法,而是吸纳那些我们认为最好的部分。蒙氏教育、奥尔夫教育、渥德福教育和多元智能理论等都有共同之处,就是尊重孩子的发展特点,鼓励孩子的多感官学习。因此可以相辅相成,取长补短。个别相抵触的地方,比如,蒙氏教育中孩子学习写字,渥德福教育则主张完全不教。何去何从,需要教育者根据具体情况做出自己的选择,而不能采取“两个凡是”的态度。我们并不简单认定我们是某种教育思想的推行者,而更认为自己是教育实践者。教育思想的系统性的确重要,但不该是某种思想的照搬,而是教育者根据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发挥学习精神和创造性,潜心钻研刻苦实践的产物。我们教育思想的完整性不是存在于某种教育体系中,而是统一在探索如何利用世界文化遗产,培养出优秀的一代中国孩子这一目标之下。蒙台梭利教学法 1 蒙台梭利教学法简介蒙台梭利教育,又译蒙特梭利教育(Montessori education),是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女医学博士玛利亚·蒙台梭利提倡、实践并推广的一种教育思想,如今在全世界很多的幼儿园里实施。蒙台梭利教育体系包括下列部分: 1.蒙台梭利的儿童观经过长期对儿童的观察与研究,蒙台梭利发现:儿童具有吸收性心智:在生命的头六年里,儿童具有下意识的感受吸收能力,能从周围环境中获得各种印象和文化模式,自然地吸收和创造; 儿童的发展存在敏感期:在儿童发展的特定时期,内心会产生一股无法抗拒的动力,驱使他对特定事物或行为产生尝试和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内在需求后,这股动力才会消失。如果儿童处在适宜的环境中,在敏感期便会无意识地掌握某种能力。2.蒙台梭利教育原则尊重儿童; 为儿童创造有准备的环境; 帮助儿童自发学习; 注重品格和智慧的形成。3.蒙台梭利教育内容日常生活练习:包括基本动作、照顾自己、照顾环境、生活礼仪等,培养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互助、爱物等好习惯; 感官教育:培养敏锐的感官,进而培养观察、比较、判断的习惯与能力; 数学教育:使用直观教具,从少和多的比较开始,在游戏中进入四则运算和几何,初步奠定数学基础; 语言教学:蒙氏发现语言的敏感期在六岁以前,因此不仅强调母语学习,同时强调多语教学。另外,进入书写敏感期的幼儿通过语言教具能自然获得书写与阅读能力; 文化教育:蒙氏教室里备有动物、植物、天文、地理、历史、地质等各方面教具,使儿童学习照顾动植物,了解自己所居住的大环境,对宇宙万物感兴趣,认识矿物等。4.蒙台梭利教育的特点可以用六个字来评价蒙台梭利教育:真实、实用、完整。说它真实,是因为蒙氏理论不是抽象的哲学讨论,而是以蒙台梭利对儿童的观察、发现为基础,是从活生生的孩子那里得来的生动经验。在讲授蒙氏理论的课堂上,最为兴奋的是那些年轻的、对育儿经历记忆犹新的妈妈,她们不停地交头接耳:“没错!我女儿就是这样!”“简直太对了!我儿子就这样!”也许因为蒙台梭利本是学医出身,她秉着科学精神,对儿童进行了长期、细致的观察分析,这些精致的观察分析使她有别于许多教育理论家。蒙氏不仅仅是个理论家,她还是个实干家,根据她的理论发明了新的教具,在自己开办的儿童之家里使用。在继承前人、反复试验的基础上,她发展出自己的一套完整的、可以实际操作的教育体系,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具、教学步骤与方法、对儿童的观察记录、日常秩序乃至教师的行为规范等各个方面。因此,蒙台梭利可以称得上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典范。比如,蒙台梭利发现,从出生到六岁,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时期,是智力、思维习惯、品格及所有心理潜能发育形成的重要阶段。儿童此时的心智具有极强的吸收力,通过多种感官进行学习。因此,她的教育目标就是为儿童的一生奠定智慧和品格的良好基础,培养终生的自主学习、持之以恒的工作习惯。她设计的教具,重视感官教育,使孩子不仅通过视觉,而且通过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来认识世界。蒙氏发现,儿童在六岁之前的不同阶段,对秩序、行走、语言、手的运用、细小事物、独立自主等有各种敏感期,在敏感期中,某一心理能力发展极为迅速。比如,带过孩子的人都知道,孩子在1-2岁期间,非常喜欢走路,不是为了走到哪里,而是从走路的过程本身得到满足,尽管走得摇摇晃晃,也坚决不肯大人抱。如果环境制约,无法让孩子发展该方面能力,孩子会有挫折感。而如果充分利用敏感期,则事半功倍,既满足孩子又达到教育效果。因此,蒙氏课程根据儿童敏感期设计活动,安排顺序。比如针对行走敏感期的走线活动,针对手的运用敏感期的抓、倒、舀、夹、挤、转、刺、切等动作协调活动,针对秩序敏感期的归类活动,以及强调教室里的秩序等等。蒙台梭利观察到,儿童有自主学习的需求和能力。因此,蒙氏教具都摆放在低矮的架子上,供孩子自由取放。只要遵守一定的规则,比如将玩完的教具放回远处,孩子可以自己决定想玩什么,要玩多久。她还发现,儿童有强烈的个人自尊感,而成年人应该保护他们的自尊感。因此,蒙氏教具的设计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教师也要把握好教具的难易程度,在孩子有成功的可能之前,决不让她们贸然地经历失败而失去自信。同时,蒙氏教具都具有自我纠错功能,孩子不需要成年人的指点,就可以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这样进一步培养了儿童自主学习的信心和能力。蒙氏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自信心,还表现在日常生活课程设计上,这一点将在《蒙氏教育与中国国情》一文中介绍。总之,如果要用六个字来概括蒙氏教育的原则,这就是:以儿童为中心。具体地说,就是:以对儿童的深入了解为依据,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成长步骤,处处为促进儿童身心发育而非成年人的便利而设计,最终实现儿童的终生幸福和长远发展。5.蒙氏教室里应该有什么有位朋友跟当当妈说:给孩子选择幼儿园时,我第一次听说了蒙台梭利教学法,对那些与一般玩具很不一样的蒙氏教具印象很深,动心要把孩子送入一所蒙氏园。可是,看的园多了,反倒糊涂起来。如今很多幼儿园都声称在搞蒙氏教育,有的批评别人的不正宗,说自己才是教具齐备,操作规范。那么作为家长,根据什么才能判断幼儿园的蒙氏教育是否正宗呢?第一次接触蒙氏教育的人,往往象我这位朋友一样,对蒙氏教具印象深刻。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物品比理念更直观。但是,如果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对蒙氏的理解也只停留在这一层面上,把对蒙氏教育的贯彻或批评仅仅局限于教具操作上,则是莫大的悲哀。蒙台梭利教育,绝不仅仅是蒙氏教具。蒙氏教具,的确是蒙氏教育的一大特色,但是,蒙氏对教育最大的贡献,在于她对儿童的发现,以及建立在这些发现基础上的教育理念。正是基于这些发现,为了贯彻她的独到教育理念,她才发明了这些教具。但如果把蒙氏教具当成蒙是教育的全部,便是舍本求末了。曾去过英国一家蒙氏幼儿园,该园只有十几个孩子,设在一间教堂里,因此所有的教具柜都能上锁推到一边,周末好腾出地方做礼拜。这家蒙氏园只有少量几件市购的蒙氏教具,大部分都是教师自己用废旧物品、便宜物品做的。但这里的教师都受过蒙氏训练,和蔼可亲,教育质量也并不低,因为这里不乏高收入家庭的子弟。当当妈并不认为外国的月亮总是圆,外国的蒙氏园的质量也参差不齐,当当妈想说的是:最重要的不是教具,而是人,是教师。当当妈以为,在为孩子选择蒙氏园时,最重要的是要考察该园的教师对蒙氏教育原则的理解与贯彻情况,教具是否是进口的倒在其次。下面的一些方面,可以帮助您衡量该园的老师是否真正理解了蒙氏的精髓。而其中的许多方面,则不仅是蒙氏园,而且是任何一家高质量幼儿园都应该做到的。教室里的教具放在孩子可以自由取放的地方;教室里的图画、挂图等给孩子看的东西,挂在孩子视线所及处,而不是成年人所习惯的高度; 教师能够耐心聆听孩子说活,即使孩子说得慢或出错,也耐心听完,然后用正确的语言复述示范,而不是用“你说的不对”来打断孩子;
教师在与孩子说话时,采取蹲下等姿势,与孩子的高度相仿;
教师能注意到教室里发生的每一件事;
在孩子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时,教师尽量创造机会让孩子自己纠错,而不是急于指出孩子的错误。避免使用负面语言。教师不随意打断孩子正在进行的活动,即使是在家长参观时,也不会为了成年人的需要而影响孩子的正常活动;
教师鼓励孩子自己完成能胜任的工作,而不会为了加快速度而替孩子做;
进入新的活动时,教师能安排孩子有秩序地一个一个去,而不是一拥而上;
教师不要求孩子必须和其他小朋友一样,而是尊重孩子的个性。蒙氏教育与中国国情在众多的西方幼儿教学法中, 当当妈以为,蒙台梭利教学法称得上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原因如下:首先,蒙氏教育一向重视儿童的学业进步。很多其他国外教学法都不在幼儿园阶段教孩子识字、做算术。但蒙氏教学法使用多感官的教具,不仅用科学的方法循序渐进地教孩子阅读,而且在算术、自然知识等方面打下扎实基础,有能力的孩子还可以接触到很多颇为高深的内容,比如:平方、立方的概念,太阳系九大行星等自然与博物知识。成年人往往觉得不可思议,学前幼儿怎么能理解千位数加减乘除,以及平方立方概念。但当你仔细研究蒙氏教学法后就会恍然大悟,甚至象当当妈的一位朋友那样大叫:“太巧妙啦!咱们小时候怎么没有蒙氏教学法呀!” 蒙氏是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她精通数学,而且对数学的热爱终生不减。因此,不少人都感到,数学教育是蒙氏教学法中的精华。我国有一位十三岁少女在父亲的辅导下自学完高中全部课程,这位父亲使用的方法与蒙氏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提取精华,将知识融会贯通,“把书读薄”。在中国目前的教育大背景下,蒙氏教育对基础教育的重视和科学的手段有助于孩子尽早树立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为将来的学业成功打下基础。蒙氏教育不仅能适应当前国内教育的需要,更能弥补目前独生子女教育中的不足。蒙氏非常重视生活能力的培养,她的课程体系包括烹饪、园艺、清洁等各种工作。日常生活课程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孩子掌握了一些生活技能,从中智力也得到了发展。更重要的是,孩子发现成人能做的事自己也能做,从中发现了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对自己充满信心。两岁多的孩子就能用刀(当然是不十分锋利的刀)切黄瓜,两岁半就用安全剪刀剪纸,四、五岁更是飞针走线,挑花刺绣,有助于纠正饭来张口、衣来身手的小皇帝习性。蒙氏教育的第三大好处是秩序与自由的完美结合,能给我国传统教育方式以启迪。蒙氏课堂很自由,孩子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玩多久。可是,这种自由是有前提的,孩子必须遵循一定程序,比如,把一样东西收拾好,然后再玩下一样。有了秩序,才能保证自由活动有效进行,教室里不会乱作一团;而另一方面,正是因为有了充分的自由,孩子的能量有了正当的去处,就不会处处与老师做对,成心破坏秩序了。如果孩子的能量得不到正常宣泄,一旦放开,孩子疯得根本收不住。孩子越疯得收不住,老师就越不敢放,形成了恶性循环。蒙氏教育将秩序与自由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充分尊重孩子的选择的前提下使规则内化,有助于我们走出传统教育的怪圈,培养出新一代的好公民。
第二篇:蒙氏幼儿教学法
《蒙氏幼儿教学法》rm
《蒙氏幼儿教学法》rm eMule资源
下面是用户共享的文件列表,安装eMule后,您可以点击这些文件名进行下载
蒙氏幼儿教学法(3).rm 193.9MB
蒙氏幼儿教学法(2).rm 204.2MB
蒙氏幼儿教学法(1).rm 162.9MB 中文名称:蒙氏幼儿教学法 版本:rm 发行时间:2005年 地区:大陆 语言:普通话 简介:
文档提供的所有资源均是网上搜集或私下交流学习之用,版权归原作者及原软件公司所有。所有资源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如果您觉得满意,请购买正版!本文档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严厉谴责和鄙夷一切利用本文档资源进行牟利的盗版行为!
任何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均不得使用,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
蒙氏教育的原则是以孩子为中心,通过对他们的深入了解,尊重其人格尊严和成长过程。从促进儿童身心发育角度去设计教学,为孩子一生奠定智慧与品格的良好基础,培养自主、持续的学习工作习惯。在众多的西方幼儿教学法中,蒙台梭利教学法称得上是符合中国国情好的幼教方法。
很多其他国外教学法都不在幼儿园阶段教孩子识字、做算术。但蒙氏教学法则不同,它使用多种作用于感官的教具循序渐进且科学地教孩子阅读,并在算术、自然知识等方面打下扎实基础。有能力的孩子还可以接触到很多颇为高深的内容,比如:平方、立方的概念,太阳系九大行星等自然与物理知识。成年人往往觉得不可思议,学前幼儿怎么能理解这些复杂知识呢?但当你仔细研究蒙氏教学法后就会恍然大悟,“太巧妙啦!咱们小时候怎么没有蒙氏教学法呀!”
蒙氏是意大利历史上首位女医学博士,她精通热爱数学。因此,不少人都感到,数学教育是蒙氏教学法中的精华。在中国目前的教育大背景下,有助于孩子尽早树立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为将来的学业成功打下基础。
蒙氏教育更能弥补目前独生子女教育中的一些不足。她非常重视生活能力的培养,日常生活课程如烹饪、园艺、清洁等,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孩子掌握了一些生活技能。更重要的是,孩子发现成人能做的事自己也能做,从中发现自身能力和潜力,就会对自己充满信心。在日本,接受过蒙氏教育的两岁多的小姑娘就能用刀切黄瓜,用安全剪刀剪纸。
四、五岁更是飞针走线、挑花刺绣,我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由众人服侍的小皇帝当然无法与之抗衡了。建议孩子应该接受蒙氏教育时,家长也来“蒙氏”一下,这有助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蒙氏教育将秩序与自由完美结合,孩子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玩多久。可是,这种自由是有前提的,孩子必须遵循一定程序。比如,把一样东西收拾好,然后再玩下一样。有了秩序,才能保证自由活动有效进行,教室里不会乱作一团。而另一方面,正是因为有了充分的自由空间,孩子的能量有了正当的去处,就不会处处与老师做对,成心破坏秩序了。
一位幼儿园老师曾与一所国际幼儿园为邻。她说:外国小孩挺奇怪的,平时疯得不得了,可是一旦老师发了令,就能一下收住。咱们的幼儿园平时管得严,一旦放开,孩子疯得根本收不住。孩子越疯得收不住,老师就越不敢放,形成了恶性循环。蒙氏教育将秩序与自由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充分尊重孩子选择的前提下使规则内化,有助于我们走出传统教育的怪圈,培养出新一代的好公民。
我们可以用六个字来评价蒙台梭利教育:真实、实用、完整。
也许因为蒙台梭利是学医出身,她秉承着科学精神,对儿童进行了长期、细致的观察分析,这使她有别于许多教育理论家。在讲授蒙氏理论的课堂上,最为兴奋的是那些年轻的、对育儿经历记忆犹新的妈妈,她们不停地交头接耳:“没错!我女儿就是这样!”“简直太对了!我儿子就这样!”
蒙氏还是个实乾家,她设计的教具,重视感官教育,使孩子不仅通过视觉,而且通过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来认识世界。
蒙氏发现,儿童在六岁之前的不同阶段,秩序、行走、语言、手的运用、细小事物、独立自主等有各种敏感期,伴随着心理发展极为迅速。孩子在1~2岁期间,非常喜欢走路,尽管走得摇摇晃晃,也坚决不肯大人抱,他从走路的过程本身得到满足。蒙氏课程根据儿童敏感期设计活动,既满足孩子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儿童有自主学习的需求和能力。因此,蒙氏教具都摆放在低矮的架子上,供孩子自由取放。蒙氏教具的设计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不让他们因经历失败而失去自信。蒙氏教具都具有自我纠错功能,孩子自己发现、改正错误,培养儿童自主学习的信心和能力。
第三篇:M20—什么是蒙氏三段式教学法
什么是蒙特梭利“三阶段教学法”
所谓三阶段教学法是幼儿学习实物及其名称的方法,即通过成人与儿童之间对物体的命名、辨别、发音三个阶段,使用幼儿能记住物体的名称(概念)。通常是在有两种以上的物品才可进行。幼儿在三阶段教学法中获益良多,且能够简单明白地将词语和已有的观念联结在一起。尤其是透过感官教学,将对幼儿语言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蒙特梭利的“三阶段教学法”源于塞根的“三阶段的指导法”。蒙特梭利认为“孩子们很难从这些让他困惑的词语里简单明白地分辨出哪个才是(大人要告诉他)的主要内容。”“对他们来说,要具有这种选择和分辨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蒙氏说:“话说得愈少,教学效果愈好。”因为说得少,孩子更能专注在老师所说的教具上。所以老师在教学的时候所用的语言要有下面三个原则:
1、简单。例如教三角形摸一下说出形状就好。不必说角,边的概念。
2、客观。教学前不要加入太多个人经验、感觉。以免孩子用我们的方式来看事情。
3、正确。指的是发音要正确,名称要正确。以免因不正确的发音影响孩子正确的学习。
学习三阶段的次序和具体做法,是按以下的次序进行:
第一阶段——命名:本体的认识──其目的是在建立实物和名称之间的关系(先由物体──名称)。一次给予孩子最多三样有共同感觉特性的物品,例如:三枝不同颜色的色笔,告诉孩子:“这是红色的笔。”帮助孩子将物品的感官特性和语文做联结。再如将粉红塔最大与最小的两个立方体放置幼儿面前,告诉他:“这是大的。”“这是小的。”
第二阶段——辨别(指认):对照物的认识(由名称到实物)。成人要确知前一阶段的效果如何,让孩子分辨红色的笔在哪里?或是请孩子将蓝色的笔传递给你,这个阶段是帮助孩子加强记忆物品和名称之间的关系。另如上述粉红塔例中,询问幼儿:“大的在哪里?”“小的在哪里?”
第三阶段——发音(确认):类似物间的辨别(事务的确认和辨异)──用手指着物品,请孩子说出物品的感官特性,例如:指着红色的笔问孩子:“这是什么颜色的笔?”由孩子说出名称。再如老师指着最大的粉红色立方块问幼儿:“这是什么?”指着最小的方块问:“这是什么?”
经过上述三个阶段,每一样物品的特性和名称,已经让孩子经由感觉,深深的建立在感官认知系统中了。每一次,当我们有机会让孩子做感官发展时,都可以使用以上的“三阶段教学法”,但是要避免成人把这种方法演变成为一套考试的系统,太过于严肃或形式化的使用三阶段教学法,很可能会让孩子觉得厌烦、恐惧,而丧失它的效用。
第四篇:蒙氏数学教学法
蒙氏数学课程是以蒙台梭利的数学教育思想和基础,运用当前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南方贝贝早期教育的特色课程。她以蒙台梭利的数学教育理论为基础,是对幼儿早期教育的一种很好的补充。
蒙氏数学班的教学特色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 借助实物化教具,把看似高深的数概念简单化
蒙台梭利创造了一套数学教育的好方法,她把抽象的数学概念的学习“实物化”,即给幼儿提供一套具体形象的实物教具,这些物化的教具为儿童提供了表象思维所需的具体形象,能很好的帮助幼儿学习数学。例如,金色珠是蒙氏数学高级班的一个教具,是用一个粒珠表示“1”,而将十个粒珠串在一起的一根串珠表示“10”,用十根串珠平铺成一个正方形的片珠表示“100”,用十块串珠垒成立方体块珠表示“1000”,非常形象地表示出数字之间的关系。给幼儿一个数如“2352”,要他拿出相应的金色珠,他就会拿出2个块珠,3个片珠,5个串珠,2个粒珠。在类似玩玩具的操作中感知数位、数量之间的关系,对一个5、6岁的幼儿来说是一件愉快而轻松的事情。
因为有实物化的教具,再加上生活中的互相配合,很多抽象的数学知识如乘法、除法、等分等看起来比较高深的知识都化难为简了。许多人认为蒙氏目标太高,有的甚至是中小学学习的内容提前了,但是事实上,绝大多数南方贝贝蒙氏数学班的幼儿都能够轻轻松松地掌握这些内容,令很多人为之惊叹不已。
二 注重以10为单位,让幼儿整体认知连续的数
蒙氏数学教育有这样一个特点,无论什么知识,开始都是以10 为单位呈现出来的。一次就呈现给幼儿一组连续数。例如,让幼儿认识10以内的数,不是先让幼儿认识“1”然后到“2”再到“10”,而是一次性地将数棒1—10全部呈现给幼儿,让幼儿看到的是一组连续数。幼儿在摆弄这些数棒时,从短到长排列就会理解1—10的概念。再如塞根板是高级班的一个理解1—99数的连续性的教具,包括两组,第一组由9张写着“10”的数字卡片和9张分别写着1—9的数字卡片组成,第二组有9张分别写着10—90的数字卡片和9张分别写着1—9的数字卡片组成。幼儿通过第一组的操作了解11—19之间数的连续关系后,再依次操作第二组了解21—29之间数的排列规律,最后达到了解11—99之间数的连续关系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来操作教具一百数字板,达到认识1—100之间的数字排列规律就不难了。
三 运用“从一般到个别”的教学方式,引入
十、百、千位的加法运算蒙台梭利始终坚持按从一般到特殊的顺序呈现教学内容,也按照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都是以具体形象的教具为中介。学习加减法之前,先学习十进制,即首先教个、十、百和千的名称及含义,然后再学习逢九进一的原理,之后才开始学习加法。而此时的加法教学不再是如传统的那样只局限于10以内,而是借助教具一下就可以扩大到9999以内的所有加法了。因为无论加数多大,被加数多大,原理都是一样的。例如,“邮票游戏”这个工作,深绿色的数字卡片上面写着“1”表示个位;蓝色的数字卡片上写着“10”表示十位:红色的数字卡片上写着“100”表示百位,浅绿色的数字卡片上写着“1000”表示千位。幼儿通过教具很直观的就能理数位之间的关系。在幼儿已经有数位关系和交换规律的经验的基础上,再来用数字邮票做大数目的加法已经不再是难事了。如要计算出“2350 3520=”,幼儿在操作教具中轻而易举地完成一点也不令人惊叹了。对于幼儿来说,他感觉到进行1000以内的、100以内的加法原来与进行10以的加法是一回事了。
四 注重排序、分类、对应等概念的学习,注重发展幼儿数学思维
蒙台梭利的数学教育是以感官教育为基础。蒙台梭利强调事前准备是必须的,也就是说在进行数学教育之前先进行感觉教育,即对幼儿进行排序、对应、分类等数前学习。让他们在知道数量以前,先掌握未被数值化的量{即没有单位的大小、宽窄、长度、多少等},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考能力。例如:中班有很多教具是用来完成这些目标的,如插座圆柱体、彩色圆柱体都是由四组不同的圆柱体组成,每组圆柱体的大小及高度都有一定的规则变化。第一组粗细不变高度递减;第二组高度不变,粗细递减,第三组粗细和高矮同时递减;第四组粗细递减而高度递增。幼儿通过操作教具能初步感受配对和序列,依高低或粗细排列顺序的操作,能进行物体高度与粗细的渐次性识别。幼儿由不断地接触“被具体化的抽象”,而了解事物属性的本质,并对迅速辨别同种属性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五 注重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注重教幼儿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成功的数学教育应让幼儿体会数学是从人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让幼儿感知各种数学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是怎样存在的很重要,因此蒙氏数学教育注重让幼儿从现实生活中学数学,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课程在目标上强调生活环境与幼儿数学教育能力发展的价值意义。这里的环境包括现实的生活环境、教学中的情景问题以及幼儿的操作材料。
现实的生活环境指与幼儿数学教育目标、内容相关的生活经验的积累。教学的总目标和每个教学活动目标都要求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感受数学知识。如让幼儿在做“分蛋糕”的游戏中感受等分的概念,用给几个同学平均分苹果的方式感受除法的初步意义。
情景问题是指来自幼儿熟悉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几乎每个教学活动都有体现。例如,学习了排序后让幼儿思考:教室里上课该如何分配座位?是从矮到高?还是从高到矮?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这里的操作材料包括幼儿上课时准备的生活中的学具和操作册。每个教学案例中都为幼儿准备了生活中的教具,例如,幼儿通过给插座圆柱体排序,发现若从高到矮排,前边的一个会挡猪后边的一个,因此在教室里分配座位,应该矮个子在前,高个子在后,这样前边的人就不会挡住后边人的视线。
第五篇:蒙氏教学法学习资料[小编推荐]
蒙氏教学法复习资料
蒙氏生平:
世界上称她为“真正的优秀教师而闻名世界的教育实践家” 1949年——1951年
连续三次被提名为世界诺贝尔奖候选人 1870年 在意大利安科纳省卡拉法镇出生 1952年 逝世,享年82岁 成长阶段:
1870年——1886年
跟父母生活在一起,因为父亲是军人,所以玛利亚·蒙特梭利从小学会关心别人
1886年——1890年
进入达尔奇工业技术学校,最喜欢的学科是数学 1890年——1892年
以优秀的成绩考入罗马大学,学习医学
1892年——1896年
进入罗马大学医学院就读,毕业后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女医学博士 准备阶段:
1896年——1906年
罗马大学附设院任助理医师 1899年 在意大利开始两星期的演讲,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新女性》
第二部分《儿童与和平》
1898年——1899年
罗马国立启智学校校长 1900年 辞去校长一职,重回罗马大学,学习哲学
1904年——1908年
任罗马大学教育学院自然科学与医学课程得教授 启蒙阶段:
1907年——1909年
在罗马的罗伦斯开设了第一所儿童之家
不久,相继开了第二所儿童之家
1908年开设了第三所
米兰儿童之家 拓展阶段:1910年——1952年
1911年 经意大利与瑞士政府认可,督促公立幼儿园正式采用蒙氏教学法
1912年 美国得麦克劳杂志发变了,以《在美国出发》为主题的文章,长篇介绍蒙氏教学法
1914年
荷兰儿童之家成立 1922年 受意大利政府任命,为学校督导 1929年 国际蒙特梭利协会在柏林成立
第一届蒙特梭利会议在丹麦举行,主题为《新教育》
1936年 《儿童之秘》 1948年 《吸收性心智》
《了解你的小孩》 《发现儿童》
1949年——1951年
三次提名诺贝尔奖候选人 1951年 第九次(也是蒙特梭利最后一次)在伦敦亲自主持蒙氏会议 1952年5月6日
病逝于荷兰,享年82岁
教育活动 1906年 放弃大学教授的工作,正式开始了她教育家的生涯 1907年 创建了儿童之家,开始了蒙氏教学法的实践 1913年 先后应邀前往美、法、荷兰、西班牙、瑞典、丹麦、印度等国,推广创建了教师培训中心
蒙氏的主要贡献:
一、六大基础理论 1.环境适应理论:
环境包括幼儿园、家庭、社会、人际,自然显性环境、稳性环境。环境能主宰人得耳聪目明。2.独立成长理论
儿童在生长中所作出的努力,全部都是为了实现独立的目的,而往往被成人(教师、家长)剥夺。3.生命自然发展理论
生命是自然而然发展的,老师和家长都是在辅导这一成长。4.吸收性心智理论
内在的助力使儿童对外界环境信息的刺激,满足孩子的需求快速的储存并进行编辑,在特定的时期以爆发的形式表现出来。5.工作人性理论
蒙氏教育是以工作为核心形成的教育体系,让孩子在玩中学,以动手为主。蒙氏提倡的工作是,让孩子在儿童之家通过工作,提高孩子的自控,建立秩序感、专注力、注意力。
6.奖惩无用理论
奖惩只是一种刺激手段,产生于非自然和强迫的力量之下,蒙氏说:奖惩只会误导孩子的价值观,只为名利而做事。
二、创办儿童之家的教育模式
1907年1月6日
在罗马罗伦斯的贫民窟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儿童之家。
三、研制教具
在理论的基础上,创造而成的,因为有教学意义,所以成为孩子的工作材料。
蒙氏理论受哪些学者的影响 1.依诺【法】:1775年生,耳科医生
受其影响有:教师是位观察者,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社会生活的重要角色。2.塞根【法】:依诺的学生
受其影响有:教师必须先做示范,注重感官教育,以感官教育为智性教育的基础。提出三阶段教学法:命名——辨别——确认/记忆/发音 3.法布尔【法】:昆虫学家
受其影响有:从自由环境中观察对象的行为,观察儿童要观察到儿童的心灵深处。(1)自由环境下,举例:
师:老师的课的工作做完了,现在请小朋友自由选择工作。××你要选择几项工作呢? 幼:(想,想好回答)我要选择×项工作,„„ 师:好,你去吧。
教师离开幼儿能感觉到被观察的距离,观察幼儿行为。
(2)观察到心灵深处:
观察时要观察幼儿在做什么,以及该行为背后的心理活动。4.徳费里【荷兰】:
受其影响有:儿童有敏感期,错过面干起会失去最宝贵的学习机会。5.哈雷尔【法】:外科医生
受其影响有:我们这个时代是儿童的时代。
蒙氏教育的模式:
一、蒙氏教育的模式
要有家的感觉,要有舒适、安全、美的感觉,采用混龄教学。
二、蒙氏教育的本质
1.以科学的实验方法:
教具课程化,追求自由与纪律,自由是建立在纪律之上的自由。2.教育与生活合一:
教育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只要现实中有,就要让孩子去接触 3.主任与仆人的师生关系: 4.兼顾个性与社会性
5.精确的系统的、个别潜能的启发
三、教育的原则
前提是把握教具的课程化,孩子能接触到的物质,均可称为教具 如:孩子拿了球,就可告诉他“这是球体”
四、教育的具体方法:三阶段教学法
五、蒙氏教育概念词:
1.吸收的大脑
6岁以前的大脑像海绵一样,不要有计划性的发展,重要的是要给予宽泛的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
6岁前的记忆是阶段性的,记住了,过段时间又忘了,所以要温故而知新。
2.精神胚胎
认为人是精神的胚胎,头部是精神体,生命靠头来支撑。3.儿童喜爱重复工作
在一个活动中,没能满足需求,所以喜欢重复。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4.合作而不是竞争
竞争的体现是从纵向竞争出发,培养孩子挑战自我,不断进步的意识,竞争的升级就变成了斗争。5.个人的形成期
蒙特梭利把生命中最初的6年定为个人成型期。(三岁看大,六岁看老)3-6岁孩子的学习能力、个性、习惯都是个人形成期 1)0-3岁
是一个无意识的吸收成长阶段
2)3-6岁
是无意识到有意识吸收知识,是个性形成期,在内心逐渐形成秩序预付从 3)的观念
4)6-9岁
运用各种学术与艺术的技能发展,实现自己的生活文化。
5)9-12岁
以开放的心灵,去吸收世界的各种知识,自发性学习,不再受限于身旁环境的范围。
6.个性化教育
每个孩子得形成,受环境的影响,遗传因素都是不同的,这就是个性。7.内在动机
成人的学习动机是外在的,儿童的动机是内在的。成人做什么都是有一定目的的但是孩子如果想做什么,是很专心的,这就是成人与孩子的不同。8.尽量别打扰
蒙特梭利说过:孩子的思维就像肥皂泡一样,特别容易破。如受别人打扰时,就会很容易分散注意力。
提醒:
1)不要一次性提供很多玩具,分种类给他一样、两样 2)吃饭时间到了,可以适当推迟,尽量不去影响其工作。9.观察自由儿童
1)态度
要有科学的精神,客观的态度,要有持久的耐性观察各学科的能力。2)方法
前提是不干扰孩子,观察过程中采用个别观察,并作观察记录,观察孩子的反应。
不能过多和孩子交流,以免打扰到其他孩子。但是孩子有问题来问时,要及时回答。
观察儿童的三个方面:行为、语言、社交
10.准备好的环境
(1)儿童信赖的有安全感的温馨的环境(2)提供广泛的刺激,如物、信息和材料等(3)创造有规律的、有秩序的学习生活环境(4)提供有吸引力的美的使用的材料
根据年龄特点提供材料,如小班可多提供日常生活去的材料。(5)适合儿童独立的活动、自由的空间(6)准备丰富的有知识内涵的生活物品(7)满足儿童多方面的乐趣
11.混领班
从小给孩子建立小社会,建立兄妹之间的关系,大孩子帮助小孩,小孩子向大孩子学习,发展群体生活的三个基本要素:
a)年长帮助年幼,培养兄友之间的社会论
b)学童之间彼此观察,相互学习,有助于互相合作行为的培养
c)依照自己的能力和需要,在和谐的群体中生活,有助于独立人格的培养。
敏感期
1.概念: 孩子在不同的时期,对不同的物或者是活动产生特别的感受力,影响最多的敏感期出现,集中于6岁前后,0-6岁会出现特定的喜好,若顺着敏感期学习该特性,即可得到最大的学习效果,否则将错失良机,终生无法弥补。2.0-9岁的敏感期(可以上下浮动)
0-3岁:无意识吸收阶段,高峰期在2岁左右
表现:具有超强的无疑是吸收记忆力,以惊人的速度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百分之百照单全收。
3个月-2岁:舌头敏感期
表现:用舌头去舔东西,舌头与手与智慧有更多的关联
1岁-2岁:细节敏感期
表现:愿意对泥土中的小虫或细小物体长时间观察
我们应注意孩子对周围细小事物的捕捉,培养孩子巨细无遗,综理细微的习惯。
1岁-2岁:行走敏感期
通过行走,是对自然的一种征服,是第二次降生,行走敏感期过后,便不愿再走。
2岁-4岁:大肌肉敏感期(走、跑、跳、爬等)
行走敏感期的意义是:个体自由,相互独立,运动平衡,强壮自己。
我们应注意去观察、探索,大人要注意保持身体健康,还要体态优美(身教)
0岁-4岁:秩序敏感期
1个月-2岁是关键期,2岁-4岁是巩固发展阶段
表现:对什么事情都要求有秩序才能满足
我们要尊重孩子,为孩子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
4个月-3岁:触觉敏感期
手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不用手儿童的智力可以发展到某一水平,但如果用手,智力会达到更高的层次,而且儿童的人格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心灵手巧)
我们要注意0-6岁的孩子是触觉学习型的,无论任何工作都想亲自动手去做。
2岁-2岁半:感觉敏感期
看到什么都想用手去摸
1岁半-2岁:同异性敏感期
对同类的物体进行对比、并列、比较、区别,找相同点和相异点。
我们每到一个环境,都要提示孩子有意识去观察对比:有什么一样啊?有什么不一样?
2岁-4岁半:生活规范、社会礼仪敏感期
怎样开关门?怎样走路?站姿、坐姿等
3岁-4岁:绘画敏感期
会把看到、想到得都在纸上画出来,每次画完都拿给家长看。
我们应该给孩子预备一个环境,给他一张大纸让他画,小纸会限制孩子内在的需要。
数学敏感期(三个阶段)0-3岁:数学概念敏感期
通过对事物的接触,学会分类、配对、语言、数学等 3-4岁:学习数学敏感期
喜欢用各种图形去创造心想的世界 4-6岁:数学敏感高峰期
在了解数量、数名得基础上,给孩子数学知识
3岁半-4岁半:书写敏感期
手不离笔
要为孩子多选择幼儿读物
让父母给小男孩多锻炼动手的能力,画画、剪纸、涂色等,涂色从大范围到小范围,用彩色铅笔一笔一笔地不要无目的无规律地涂,为书写作准备。
女孩子多练习走迷宫,两幅图找异处等锻炼逻辑思维。
孩子准备充分,成绩爆发体现,就会有成就感而有兴趣,不致挫败感。
4-6岁:社会化发展敏感期
喜欢当小大王,希望成为焦点
3-4岁:幻想敏感期
会出现“说谎“现象
生活圈子扩大后,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迅速提高,容易把梦、前天的事件说成现实,但是由于时间概念不清楚,大人认为孩子说谎。
我们要注意,孩子你、我、他概念不清楚,不要强调“说谎“二字。
0-3岁:语言敏感期、听的敏感期
喜欢去模仿、重复别人说的话
3-4岁:说的敏感期
喜欢告状
注意给他说的机会,可以让他编故事
多引导孩分析问题,给孩子准备读物,引导孩子朗读和讲述。
5-6岁:应用敏感期
用一些词汇经常对人、事、物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孩子会讲一些脏话,这时的孩子会运用你、我、他来与成人沟通,理解成人对他的需求。
3岁以后:工作敏感期
4岁:音乐敏感期
2岁半-6岁:社会规范敏感期
4岁以后:独立敏感期
6-9岁:科学文化敏感期
3.敏感期的特性:
暂时性(错过敏感期就错过了学习该特性的最佳教育期)、教学材料应遵循以下原则:
1.2.3.4.5.尊重孩子发展的敏感期 兴趣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 适时适量的投放 随主题投放
自由选择工作:(体现以儿童为中心)
在教育的全过程中,提倡自由选择。
在蒙氏教育中的自由,指的是要给孩子自由的时间、自由的保障(每次都坚持,不能朝令夕改)、自由的自我教育空间,不但给孩子行为上的自由,更要给孩子心灵上的自由。
老师应给孩子创造的环境:
(一)真实
在蒙氏班的孩子,要感受真实的环境,紧紧地贴近生活,将各国的文化融入到教室内。体现在日常生活、科学文化区
(在家里没有满足幼儿,在幼儿园要满足他,提供真实的生活用具等)(二)分享
在蒙氏教育中,分享是最重要的词。
在蒙氏教室中,要有分享日,要求每周又一次(分享自己的物品、自己做过的事、自己的感受等均可。)(三)肃静
对别人不造成干扰,小心照顾易碎物品,不大声喧哗。这是对他人尊重的内化表现。(四)不责怪儿童
不在别人面前评论儿童,包括家长。(五)奖惩无用
对于经过努力取得成功的孩子,我们一个点头、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就足够了。必要时用语言表达,对于语言表扬要有要求,表扬要具体,表扬次数不能太频繁,否则孩子的学习的内在动机会受影响。
蒙氏教育的特点及教育成果:
1.以儿童为中心 2.“不教”的教育
不教孩子1+1=2的结果,让他知道1+1=2的过程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
4.教师是导师、引导者、观察者,是环境的准备者,还是孩子的资源库。5.注重智慧与品格的培养
6.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不设课程表 7.混龄教育
8.丰富教材与教具 9.排除奖惩制度 10.爆发式的教育成果
蒙氏教育的成果,由孩子来体现:
1.2.3.4.5.6.会积极争取达到目标 思维活跃不局限
在解决问题上有主见性 会等待,有内在的学习动机 会自由选择工作材料
爱好秩序,会保护秩序,有强烈的求知欲
蒙氏教育的儿童观:
1.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观念
根据儿童自己的本体经验,来寻找他们学习和生活的答案,而不是以成人的经验为依据。
2.儿童成长的自然法则
1)工作法则
儿童具有自我学习,使自己趋于完美得潜能,只有透过工作的方式,才能建构完善的人格。2)秩序法则
急躁在儿童身上建立秩序来满足儿童的需求 3)独立法则
克服困难,达到目的的意志力 4)自由法则
放手让孩子选择喜欢的工作,自我表达自我流露 5)专心法则
一旦孩子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便产生了注意力 6)同步练习法则
同步工作是专心之后产生的,不是别人强迫,是内在的需要。7)意志力发展法则 8)智能发展法则
9)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法则 10)情绪和精神生活的发展法则
蒙氏教育环境的设计
1.提供有准备的环境
预备好的环境
符合孩子需要的真实环境,是一个供给儿童身心发展的练习环境,是一个充满爱、营养、便利、快乐的环境。
儿童是透过如此环境,才能达成工作能力,形成真正自己,建构自己成为“人”。2.观念
1)真实 2)自由 3)社会化 3.原则:
1)尊重互动的交往原则 2)独立操作的无竞争原则 3)轻松愉快的学习原则 4)自然有序的开放式原则 5)挑战自我的探索性原则 4.条件:
1)区域划分
突出本土化
需要水的工作要接近水源,要有动静相融的空间。2)布置空间
净化感官(不要把教室布置的花花绿绿,要能让孩子的心静下来)3)教具上柜
按照顺时针摆放,由简单到复杂,从单一性到复杂性 4)安全检测 5)弹性变化
教具柜上的教具要不断变化,但是也不能太频繁
教育法的四大要素:
一、环境
1.儿童的秘密隐藏在环境中,唯有透过环境,才能更全面的了解幼儿
环境是教育的工具,是教育的第一要素,预备一个适合儿童开展自然的环境,达到自然教育目标。2.预备环应注意的问题
所谓儿童之家是能够给孩子发展的环境,这种学校并没有一定的规格,这种情况可按经济情况而定。3.教室环境的六大要素:
1)自由与纪律 2)结构与秩序 3)真实与自然 4)美感与气氛 5)教材与教具 6)社会性生活
二、教具
1.教具观
1)教具不是老师用来授课的物品,是让孩子通过动手操作,自我学习的材料 2)按顺序排列,从浅到深,从简单到复杂,到集中到分化,从具体到抽象。3)蒙特梭利经过长时间的观察、记录、实验分析、反复验证,按照不同年龄段的 需要,来确定下来。4)教具的功能:
帮助孩子自我建构,智慧发展,教具与实际相关,训练感官的功能、读写的功能。5)材料应该坚硬耐磨,不易损坏,表面光滑、色泽鲜亮、触到舒服。6)教具的六个原则
a)孤立化,起到净化感官的作用 b)重量与大小应符合孩子 c)具有吸引力 d)从简单到复杂 e)符合三阶段教学
f)具有教具的自我订正功能(错误控制)7)教具的特色
a)符合幼儿的发展 b)朴实美观
c)有序列性、层次性 d)有孤立性
e)每项教具要符合三阶段教学法 f)具有自动性教育 g)具有数学的属性 h)错误控制
i)每一样教具都要有间接地预备性 2.展示教具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1)展示前双手相握不讲话 2)孤立物品
3)每项工作都要有开始——过渡——结果
4)注意取教具的顺序:从上而下、从左到右、从小到大 5)双手端平,轻拿轻放,尊重教具
6)控制时间:展示一组教具控制在20分钟之内 7)展示教具应采用个别展示和小团体展示 8)不能展示两种以上教具
9)需把教具的直接目的和间接目的在动作中展示出来 10)克制无关的动作 11)克制无关的语言
12)左手持教具,右手摸教具
13)操作过程中要有耐性,不要去组织纪律
14)展示过程中动作要慢,让幼儿看清每一个环节 15)步骤要正确,动作要坚决 16)运用三阶段教学
17)展示过程要抛开自己的个性
18)教具的摆放要遵循规则:上到下、左到右、小到大 19)遵循随机摆放的原则 20)摆放教具放在工作毯中间
21)展示教具时孩子坐在左边,避免镜像教学
22)遵循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具体到抽象、从集中到分化的原则
三、老师
1.蒙氏老师的三个准备
1)精神的准备: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不把个人情绪带进教室
2)外表的准备:对孩子的学习环境精心经营,包括自己的衣着,要整齐、大方、朴素
3)艺术的准备:要熟悉教具,对孩子可能遇到的重点、难点要有预见性 2.蒙氏老师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1)懂得蒙氏的原理和教学法 2)懂得操作和使用教具
3)具有为孩子设计适合生成的环境的综合素质 4)缺损的、不完整的教具,不要放在蒙氏教室中 5)具有对儿童耐心、爱心的优良品德
老师要深入了解儿童的兴趣、心情、表情的涵义 6)老师必须具备科研能力,会观察孩子的闪光点 7)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孩子一起成长
有平和的心态、满腔的热情来领略、接纳孩子内心流露出的真情。
3.蒙氏老师与普通老师的不同
四、儿童
怎样观察:
从肌肉方面:步态 观察儿童工作:
对环境的反应
持续工作时间的长短
工作中表现的特征(专心/不专心)工作时受干扰中断工作 工作的难易度 工作专心度
观察社交行为(情绪发泄的方式)观察服从:强制下/说服下 观察语言
第二部分
蒙氏教学法实操部分
一、日常生活领域
为什么以日常生活为开始?
1.孩子离开父母进入学校,首先要适应分离焦虑,并且给予孩子安全感。
日常生活区就是儿童生活上使用的东西,跟他在自己家一样,容易产生安全感。
2.真实感、实际生活的练习,让孩子更加注意到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活动,是反复练习达到完美,孩子必须从真实外在的事件,去建构他的智力。
3.幻想与真是的分辩:在0-6岁不容易分辨真实的外在事件。
教室常规:
一、走线 1.形式:
徒手走线
持物走线
顶物走线
2.目的:稳定情绪,集中注意力
二、肃静游戏:
三、使用工作毯
大肌肉动作的练习:
基本动作:走 跑 跳 爬 钻 投 蹲 握 放 提 推 压 抓平衡 攀爬 基本体操:徒手操,器械操,韵律操
小肌肉的练习:
包括五指抓、三指抓、两指捏、一指按
穿 缝 拧 挤 夹 撕 刺 舀 倒 敲 筛 折 切 剪 剥 揉 编 教具摆放要遵循左物、右空的规律
五指抓
一、活动名称:五指抓
二、教具构成:托盘一个,广口碗两个(一碗物,一碗空)
从大颗粒到小颗粒,乒乓球、花生……….三、教育目的:
1.直接目的:训练幼儿五指的力量 2.间接目的:
(1)培养幼儿手、眼、脑协调的能力(2)做事有始有终(3)坚持性
四、适用年龄:两岁以后
五、错误控制:容器
六、兴趣点:所抓物品
物品落下时发出的声音
七、教学过程:
1.取工作毯并铺好
2.老师取教具,双手端托盘,并放在工作毯的右下角
3.介绍工作名称:(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的工作是…..)
4.双手取教具,取托盘左侧装满材料的容器,放在工作毯的左侧,取托盘右侧的容器,放在工作毯的右侧
5.示范
右手五指用力张开,缓慢优雅地从左侧容器中抓物体移入右侧空碗中,直到抓完为止。
左手示范五指张开,将右碗里的材料抓回左碗。
双手取左侧装满物体的容器放到托盘左侧,双手取空双手取空碗放回托盘右侧。双手端托盘将教具送回教具柜,按标记摆好。
6.收工作毯
八、变化延伸: 1.容器的变化
给幼儿准备多种材质的容器,以丰富幼儿的听觉 2.所抓物体的变化
颗粒大小、软硬度等
3.区分大小
九、注意事项:
1.教具取回放在工作毯的右下角
2.装满物品的碗,固定在左边(左物右空)
3.教师不做镜像教学
三指抓
一、活动名称:三指抓
二、教具构成:木制底座、9个圆穴、9个木桩
三、教育目的:训练幼儿三指的灵活度,为书写作准备
四、适用年龄:2岁半以后
五、错误控制:圆穴
六、兴趣点:木桩与圆穴的对应
七、教学过程:
1.去工作毯并铺好 2.取教具
双手端托盘并放在工作毯的右下角 3.介绍工作名称 4.示范
左手的三指抓圆木桩,右手食指在底座上触摸一圈,小木桩摆在工作毯的左侧,从左到右排一排。
左手三指抓木桩,右手食指触摸圆穴和木桩底部,并一一归位。
双手端托盘送回教具柜,按标志摆好。5.收工作毯
八、变化延伸:材质的变化
九、注意事项:
1.圆木桩取出放在工作毯的左侧
2.左手三指取出圆木桩
3.示范要有始有终
4.教师不做镜像教学
一指按
一、活动名称:一指按
二、教具构成:大头钉、泡沫板
三、教育目的:
1.训练幼儿一指的力度
2.培养幼儿手眼协调能力
四、适用年龄:两岁半以上
五、错误控制:泡沫板上的圆点
六、兴趣点:将彩色大头钉插在泡沫板上发出的声音
七、教学过程:
1.取工作毯并铺好
2.老师取教具:双手端托盘取教具,并放在工作毯右下角。
3.介绍工作名称
4.示范
右手二指将大头钉拿起,插在圆点上,用右手大拇指将大头钉按下去,直到将大头钉按完
左手拿住泡沫板,右手拔起大头钉,将大头钉放回盘子里 将泡沫板放在托盘的右侧,装大头钉的盘子放在托盘左侧 5.收工作毯
八、注意事项:
1.示范要有始有终 2.教师不做镜像教学 3.注意不要扎到手
九、变化延伸:
1.大头钉:进行按颜色分类
2.圆点:按颜色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