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爱心塑造教师幸福感
用爱心塑造教师幸福
-------高家店小学模范教师林云平事迹演讲稿
高家店小学全体教师宛如温馨的一家人,他们视学校为家庭,视同事为亲人,视学生为儿女。他们长期坚守在猇亭后山这片贫瘠的土地上,默默地耕耘,默默地奉献。在此,我们就向大家介绍其中的一位模范代表——林云平老师。
坎坷人生路,沉淀教育梦
林云平老师,在三尺讲台上度过了30个春夏秋冬、寒来暑往。他是广大平凡教师中的一员,但平凡的背后蕴藏着许多不平凡的经历和不平凡的故事。
他出生于“天灾人患”的困难时期,求学于“史无前例“的“**”之年。那年,正值青春年少的他,却因家庭成分被残酷的“推荐选拔”制度,无情地推到了“广阔天地”。
10年的农民生涯,10年的日晒雨淋,抹逝了他的青春年华,但没有削弱他的求知欲望,更没有磨灭他的人生追求。白天,他在农田里挥洒汗水;晚上,他在油灯下苦读经典。1984年的春天,25岁的他,终于登上了能施展自己抱负、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当上了村办小学教师。
从此,他重新焕发青春,以极大的热情对待这份光辉的职业,兢兢业业地工作,勤勤恳恳地耕耘。从普通教师到教导主任再到普通教师,从容光焕发到满脸沧桑,翻阅30年的教师档案,也许找不到什么惊天动地的业绩,看不到五彩斑斓的光圈。只有一张张闪亮的证书、一件件平凡的小事、一幕幕动人的情景,记录着一名平凡教师的成长历程和他的幸福人生。
释放正能量,感染身边人
目前,义务基础教育确实存在着诸多相对不公平的现实问题。如城乡之间教育环境、教师待遇水平、社会地位差异等等。因此,在偏远农村执教的教师出现了一些心理不平衡的因素,导致其职业道德滑坡,工作热情减褪,责任心打折,事业心动摇,出现了以浮躁不安、怨天尤人、消极落后为表现的“职业倦怠”反应。
面对这些现象,林老师经常以一种“正能量”开导身边的同志:我们既然无法掌控整体、驾驭全局、左右现实,就不必空发牢骚。与其自生烦恼,不如调整心态,自寻安慰,从现实入手,从可能做起。在工作中,他也总是努力释放“正能量”来影响、带动身边的人。他勤勤恳恳,积极进取。日常教学,他认认真真,精益求精,从不敷衍塞责。他爱岗敬业的思想表现和勇于进取的工作态度,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曾先后获得区“师德标兵”“师德模范”“优秀共产党员”“五星教师”等荣誉称号。(出示荣誉证书)
他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每年都有教研成果涌现。学校搞课题研究,他积极响应,率先行动,“小组合作学习”成效显著,得到了同事与行家的高度肯定。“比访”活动中,他身先士卒,带头上课,带头家访,写下了大量的“比访”手记,区《活动简报》录用多篇。近年来,他的教科研成果多项获奖。(出示教科研成果获奖证书)还有多篇教学论文、案例在省市报刊上公开发表。(出示林老师文集、刊物样本及文章)
植根于山村,撑起一片天
林老师扎根在农村,为农村的教育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韶华。这里的教育虽然没有最优越的物质条件,也没有城里的光鲜艳丽,这里有我们无法否认的局限和劣势。
面对这些现实,林老师不是消极地接受,而是尽其所能去改变。他执教30年,面对的都是农民的孩子,作为农村教师,每当他看见那一张张天真无邪的笑脸,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那一个个活泼机灵的身影,在林老师的心里,就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与孩子们在一起,他觉得是快乐的、幸福的。
有的人羡慕城里的孩子有着整体绝对优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城里的教育有着家长的高度重视和积极配合,城里的老师有着较高的地位和丰厚的利益。而林老师始终坚持自己心中的责任心,在他眼里,孩子都是平等的,都有接受公平教育的权利,如果我们教师在责任心和爱心上大打折扣,农村的教育又多了一段差距,我们的孩子又多了一份不公平。农村小学教师,虽然少了很多的优越,可是,林老师在教学生活中却获得了另一种幸福。那就是师生之间的和谐相融如父子的精神享受。这就是老师特有的幸福。
关爱留守儿童,林老师特别用心。在林老师带过的班上,曾有两个留守儿童,一个叫李永豪,父母在北京打工,把孩子留给二老,留下牵挂;一个叫江泽,老家在利川,父母在广州打工,把孩子托付亲友,托付责任。平时在学校,林老师每天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随时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经常辅导他们的学习。几乎每周要通过电话或QQ,与他们的父母联络一次,汇报孩子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并及时向孩子转达父母的嘱托,鼓励他们自立自强。有了林老师的关爱,孩子过得开心,学得用心;家长也觉得放心,感激不尽。每逢节日,林老师总要收到一些家长或者学生的温馨短信或QQ邮件。这都是农村孩子和农村家长对教育的善良的期求和对教师真诚的信赖的最淳朴的表达。每次看过之后,林老师泪眼朦胧,又会看到一份责任,是面对家长甚至直面孩子的善良的期求和朴素的表达时唤起的良心和责任,是那些背井离乡的农民无奈丢下老幼而留给农村教师沉甸甸的嘱托和希望。
像这样得到林老师特别关爱的同学还有许多。曾经班上有个单亲女孩,刚知事父母离异,一直随父生活,父亲只顾忙于生计,忽略了与孩子的沟通交流,爱的缺失导致孩子心理缺陷——性格孤僻,不爱说话,胆小怯懦,不过学习倒还勤奋。但林老师仍对孩子的未来,放心不下。一方面通过家访,建议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另一方面,林老师采取积极的措施,培养她健康心理。她专心学习,作业仔细,成绩良好,林老师经常当众表扬她;她思维有条理,作文写得不错,林老师让她在班上宣读,当范文评讲。她不爱发言,不善交流,林老师在课堂上,给她优先发言权;课后,主动找话题逗她说话;学校升旗,推荐她登台演讲;集体活动,鼓动她大胆表现。一次次的表扬与鼓励,她脸上有了微笑;一次次的培养和锻炼,她言行不再羞怯。在一篇习作中,她说出了肺腑之言:是林老师在我的心灵里播洒了阳光,驱散了我内心的阴云,生活的天空变得晴朗了。(出示、宣读李心怡的作文《第一次演讲》)
融入学生中,且行且珍惜
生活中,他甘于平凡,却不甘平淡,他善于在平淡的生活中追求充实,寻求快乐。他喜欢读书,爱好写作。闲暇时,读点励志书籍,写点人生感悟,经常在百度文库中发表杂文,享有很高的人气。(出示百度文库界面,搜索《猇亭老林》文档)
林老师喜欢上网,打开林老师的QQ空间,日志大多是对教育、对人生、对生活的感悟;相册里大多是师生生活的剪影;好友也大多是他过去的、现在的学生。他们经常光顾,留下一些“踩过的痕迹”。只要林老师一上线,在线的孩子们都会蜂拥而来,打招呼,问作业,拉家常,聊话题,……有说有笑,有啥说啥,无所顾忌,聊得十分投机。有同学说,林老师真有童趣,就像我们的伙伴,和林老师交往真开心!
作为一名年过半百的老教师,虽有一种威严,一旦走进学生群时,却有一颗童心。课堂上,多了一份严谨,学习上,多了一些严格;可在课堂外,多了一些宽松,一些随和,俨然是孩子们的好伙伴。(出示师生生活照片:野炊、玩游戏、毕业留影等)
最令人感动的是:2012年12月15日早晨,林老师刚进校门,就被几个学生拽进了教室。一看那场面,那情景(出示生日聚会情景照片)
——黑板上用彩色粉笔画着鲜花,写着“林老师,祝您生日快乐!,讲桌上放着一个”大蛋糕,四周摆满了卡片,还有一些小礼品,台下坐着全班30多个学生。这时,林老师才想起了今天是他的生日。好有心的孩子们!好一个隆重而朴素的生日宴会!在温馨的《生日歌》和热烈的祝福声中,林老师百感交集,热泪盈眶,沉浸在快乐与幸福里。这是一个老师用一颗爱心培育出的数颗爱心结出的幸福果实!老师的幸福滋味绵长,回味无穷。
林老师视学生为儿女,时时关心着学生的成长。哪怕学生要毕业离开了,他都放心不下,总要像送孩子出远门一样,千叮咛,万嘱咐。
这是林老师在今年六一送给孩子们的节日礼物,也是写给毕业班全体学生的《教师寄语》(出示、宣读《毕业寄语》)
这字字句句饱含着老师的深情,更昭示着一个教师的责任心。
即使学生毕业多年了,林老师仍不忘关注他们,长期保持联系。所以,经常有许多他曾教过的学生或打电话,或写信,或QQ,或来学校,或到家里,问候,拜访这位让他们念念不忘的恩师。
正是林老师的一颗未泯的“童心”和一份不竭的“爱心”,赢得了孩子们的信赖与敬重。这是刚毕业的学生在毕业之际,留给林老师的信。(出示、宣读学生信件)
孩子们的真心倾诉、肺腑之言,是对林老师最真实的情义,最朴实的感恩。面对孩子,林老师仍觉得愧疚。因为他一直以来,都有一个未了的心愿,但一直没有放弃,而且一直在努力,那就是要为孩子们出一本书,属于孩子们的书。目前,这本书已具雏形,但因老师的清贫拮据,未能付印。只能上传在网络上。(出示百度文库界面,搜索猇亭老林文集《学生习作选》)
让我们读一读林老师为这本习作集撰写的前言,来理解林老师的良苦用心,更重要的是体会一个老师对学生的那份真情。但愿林老师的心愿达成。
几十年来,林老师就是这样,甘于平凡不甘平淡,甘于清贫不甘寂寞,在平凡的岗位上追求完美,在清贫的生活中寻求快乐,用责任托起后山的希望,用爱心塑造教师的幸福感!
第二篇:用爱心塑造人格 用行动兑现誓言
用爱心塑造人格 用行动兑现誓言
——记兰辉精神的践行者杨飞雁同志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是冯河初中教师何俊芬,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用爱心塑造人格 用行动兑现誓言——记兰辉精神的践行者杨飞雁同志》
兰辉的事迹早已让我们耳熟能详,兰辉的精神早已在我们身边开花结果!
杨飞雁就是这样一位兰辉精神的践行者。
从教二十年来,他始终践行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恪守人民公仆的精神高地。他躬耕教坛,乐此不疲,塑造着人民教师的高尚形象。一张张奖牌见证了他一个个坚实而闪光的足迹,也凝聚了他太多的辛劳和汗水。
师校毕业后的他无条件地服从组织的安排,甘心情愿地到山高沟窄,远离场镇的盐亭县金安乡一村小任教。由于生活清苦和过度劳累,他不幸身患肝炎和胃溃疡,但他仍带病坚持工作。在那个篱穿壁漏的村小,他一呆就是两年,用他那稚嫩的肩膀挑起了教师的良知和责任,把自己的美好时光和无言的师爱都倾注给了山区的孩子们。
1995年春天,正在上课的他,突然发现窗外有一双大眼睛注视着黑板。他安排好学生走出教室,眼前是一位扎着羊角辫,衣衫破旧的小女孩。红扑扑的小脸上那双乌黑发亮的大眼睛,写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小女孩羞涩而稚气的回答着杨飞雁的询问,突然她反问道“老师,我能读书吗?”“能,当然能。现在就进来吧!”。“可我爹不让我来,说女娃子读书没出息,还要花好多好多的钱,我们家穷!”小女孩脱口而出。“不要钱,不要钱……”看着小女孩欣喜若狂的跑进教室,此时的他又一次明白了父亲教书一贫如洗却又痴心不改的真正内涵。从此,金安山岭、雄关漫道,处处都有他为学生奔波的身影。
有一次,为了找回一个失学的孩子,他顶着倾盆大雨从大清早一直走到下午三点,手脚并用地爬了几座大山,终于来到这位学生家里。没想到,他做了半天思想工作,这位学生家长不但不领情,反而十分生气地挖苦道:“我的娃子,我想让他上学他就上学,我想让他放牛他就放牛,你不是自找麻烦,自讨苦吃吗?”听了这话的杨飞雁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强忍几欲掉下的泪滴,从下午3点多一直说到下午5点多,诚心终于感动了这位家长,家长当即答应第二天就让孩子来上学。
杨飞雁用爱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更用高度的责任感谱写着盐亭教育的一个又一个新的篇章。
身为教导副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的他一直主管教学工作,教学上身先士卒,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动向、师生的冷暖时刻都在他的心中。无论严寒,还是酷暑,他总是率先到岗,与同志们一起巡查、值班,一起学习、研究。
然而严峻的家庭重负他却无从关照:年事已高的父亲精神病复发,长期睡眠不足,生活难以自理;年迈的母亲患上了尿毒症,随时往返于盐亭-绵阳-成都就医,耗资达二十余万元;出嫁的姐姐与精神病结缘的同时,姐夫又在灾后重建家园的施工中惨遭脑胪骨严重受损……家庭之苦,亲人之痛,经济之窘迫,使得他欲哭无泪,心力交
瘁,但他却毅然决然地把家庭的重担压在了没有工作而又体弱多病的妻子肩上。
一天中午下班后,他才发现无人照料的母亲由于透析综合症病发已昏厥在家中。他马上将母亲背进医院,拿好药,打好点滴,随即又赶回到学校上班。下班回到医院的他只能含泪对母亲说:“妈妈,孩儿不孝”。不幸的是,母亲还是早早地离他而去,为母守灵月余后,他又将父亲带到自己身边以尽孝道。
正是凭着杨飞雁的孜孜以求及全体同仁的不懈努力,富驿初中、两河初中、城关初中教学工作硕果累累。老师们常说:杨校长是个好领导、好同志、好朋友!家长们常说:杨校长是个负责的好老师,有他,我们放心!领导们常说:把工作交给杨飞雁,自己睡觉都踏实。
杨飞雁用真诚卷写着教学的每一个点滴,更用行动践行着党的群众路线。
2013年秋,杨飞雁被任命为冯河初中校长。上任伊始,他便一头扎进教职工中,与教职工打成一片,查教情访民意,向老教师询问生活疾苦,和年轻教师探讨教学艺术。
他随时和领导班子谈心时爱说:要求老师做到的我们领导要首先做到,要求老师做好的我们领导要首先做好。他走马上任就主动承担了八年级物理教学任务,无论工作多么繁忙,备、讲、改、辅样样做得一丝不苟。2013年秋全县统考他所教的八年级物理位列全县第一。自从来到冯河初中,杨校长从未因私事离开过学校,就是到县上开会或出差,再晚也要当天返回学校。
杨飞雁除了在教学业务上作好老师的榜样,在生活上他更是师生 的坚强后盾。老师病了,他多次看望、慰问;学生病了,他主动带去就诊;对于那些留守学生,他则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据不完全统计,杨飞雁同志的各类捐赠在人民币3000元左右。
他来到冯河初中不满一学年就搬了三次寝室,一次是把原来学校分给他的较为宽敞的寝室让给了一位带子女的副职领导,一次是把一位胆小的女教师从比较偏僻的角落对换到他住的靠中间的寝室。大家都知道一楼的寝室阴冷潮湿,夏天更是满地水珠,住在那里得风湿病是不言而喻的。但今年春期开学不久,他又毫不犹豫的把二楼的寝室让给了新来的女教师,自己却搬到了一楼。有人劝阻他,他说:“我不怕,我是个大男人,这两女孩远离家乡,我应该多为她们考虑考虑。”短短的一句话诠释了“领导”二字的真正内涵。
杨飞雁就是这样一位心中总是装着别人,唯独没有他自己的人。学校九年级一位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每周到校最早的总是那个宽宽的身影;每天亮得最早熄得最晚的灯光总在一楼的那个角落;每天最爱进教室查阅我们作业,最爱和我们谈心的总是那个爱唠叨,分贝很高的他——我们最爱的杨校长。”他的形象就这样树立在学生心中,他的精神就这样影响着每一个学生,更感化着每一位老师。如今的冯河初中干群关系和谐,全体教职工工作激情高涨,处处呈现出一派风清气正、政通人和的景象。
杨飞雁已经用实际行动向人们证明了一名平凡工作者的不平凡之处。他用爱心塑造了一个完美的人格,用行动兑现一个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
君子如兰,熠熠生辉。站在新时期的今天,学习兰辉精神,不仅
仅是一种缅怀,更是一种激励。让我们踏着兰辉精神的足迹,带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情操,用一颗仁爱之心去兑现我们最初的誓言吧!
谢谢大家!
第三篇:用心灵塑造心灵
用心灵塑造心灵
-----浅谈如何对待学困生
内容摘要: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优秀的班级里也总有垫底的学生。这些孩子,并不是天生就是“学困生”。作为老师,只要我们有针对性、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关注,关心他们,并且利用班级的整体力量,对他们实行教育、督促、辅导,给他们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他们一定会取得阶段性的、不同程度的进步。长此以往,最终能够使他们获得成功,顺利到达知识的彼岸。
关键词:
形成原因
爱心
信心
耐心
有人说:学生是一艘轮船,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能否顺利到达知识的彼岸,教师起到导航的关键作用。对于学困生就更需要一盏导航的明灯,照亮指引他们前进的方向。让每位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这是我们教师的职责。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学困生”,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呢?
一、找出病因
我们平时说的“学困生”,主要是指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究其原因,有自身因素:自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不感兴趣等;家庭因素: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当或没有时间管教孩子;学校因素 :他们在班集体里,往往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同学和老师的冷落或薄待,因而感到心灰意冷,无心向学,导致各方面表现越来越差。
二、对症下药
“一片土地,无论多么贫瘠,总有一种作物适合栽种。”每个学生都是一片独特的土地。我们的责任,就是努力的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土地上种出适合自己的作物。
(一)用爱心唤醒他们
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科学指导教育,用心灵去塑造心灵。苏霍姆林斯基说:“好的孩子人人爱,爱不好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因此,我们作为教师,在热爱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对“学困生”要倾注更多的爱,对“学困生”有一颗真诚的“爱心”,这对转化“学困生”有极大的作用。在学习上爱“学困生”,在生活上也要关心“学困生”。让“学困生”体会到:教师这样爱自己,我要用功读书,我要用好的成绩来报答老师对我的受。多关心学生,多为学生想想,多与学生沟通感情,这样才能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便没有教育。这种爱不是无目的地“偏爱”,而是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是时时刻刻地在关心自己。
我们班有个叫彭先玲的孩子,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她和爷爷奶奶在家读书。由于爷爷奶奶都不识字,家里农活又忙,能照顾她的生活起居已经很不错了,学习方面基本上是无人问津。再加上她年龄小,自制能力差,学习成绩很不好。我就经常利用中午时间辅导她做作业,上课时常让她上黑板演练比较容易做的题目,为她创设成功的机会。同时,发动同学们帮助他,特地安排一名学习好的同学跟她同桌,经常帮助她。并在生活上多多关心她。一天早上,上课铃响了好一会,她才匆匆赶过来。一问才知道,早上家里人天刚亮就去地里干活了,她不知不觉就睡到了现在。唉,我还能说些啥?只是轻轻地问了句:“早饭吃了吗?”她摇了摇头。幸好我的包里还有一袋给自己正在上学前班的孩子准备的小蛋糕。下课后,我把蛋糕拿给她,一开始,她还推辞一下,在我的坚持下她接了过去。渐渐地,她的作业能按时完成了。在几次单元测试中,她一次比一次进步,还被评为进步奖,在颁奖的那刻,她高兴得手舞足蹈。
(二)培养学困生的信心
自信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它需要老师的发现和培养,并在教育中不断强化。因此,我们首先要对他们有信心,相信经过他们自身的努力,加上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一定会有进步。许多“学困生”由于成绩差,在心里有自卑感,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一定能学好。要善于发现并抓住他们的点滴进步和长处进行鼓励,让他们重拾自信,树立信心。
为此,我绞尽脑汁。
课堂上我会多设一些让差生能够回答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多让他们做一些容易的练习题;课下,利用中午的时间给他们开小灶。在布置作业上我也颇下了一番功夫:用“因人而异”的作业训练后进生。一直以来,我们在授完课后,布置的作业基本上是“千篇一律”,没有过多考虑学生做作业时的差异,给后进生带来了做作业的压迫感和畏惧感。而我在安排作业时,尽量考虑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针对不同的学习能力,设计不同的题型,布置难度各异的题目。对于后进生的作业,可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加深程度,缩小与优生的差距。并鼓励其独立有效地完成作业,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心理。发现他们微小的进步,及时在班上表扬,进行精神鼓励,或者物质奖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不断增强对学习的信心。
此外,给“学困生”制定适当的目标,积极鼓励他们去实现。在本学期初,根据本班“学困生”的各自实际情况,我给他们制定了不同的学习目标,还设了进步奖。对于每个“学困生”的每个单元测试成绩达到了目标,就给予奖励,即使没有达到,就算有进步,我都给予奖励;同时在班里开展小组学习竞赛,把“学困生”分到各个小组里,定期评出优秀小组,利用集体荣誉激励差生,树立“学困生”的学习信心。
我班的秦敬德同学,由于学习、行为习惯都比较差,受到同学们的冷落,甚至疏远。因此,他无心学习,整天闹事,经常与同学们发生矛盾,成绩越来越差。我觉得他是比较聪明的,只是他的学习习惯和知识基础较差一些而已,只要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用心去学,相信他一定会学得好的。于是,我经常找他谈心,谈如何遵守纪律,与同学友好相处。利用课余时间辅导他学习。同时,从各方面挖掘他的优点。很快,我就发现他是个爱劳动的孩子,于是就利用这一点大做文章。与此同时我还对他进行了家访,得到家长的配合,共同教育他。慢慢地他对学习有了信心。这样,他不但改变了过去那些坏习惯,在学习上也越来越用功了。
(三)用耐心为其护航
“学困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包括学习成绩,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加上他们的思想情绪反复无常,要转变他们,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这就需要我们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神。
当“学困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作为教师,要给予鼓励和支持,要循循善诱,耐心帮助;当“学困生”做错题时,不能急燥,不要挖苦,要静下心来,耐心地辅导,直到他们学会。在思想上,由于小学生的思想不稳定,变化无常,更需要我们教师耐心地教育。
如我班上的尹家旺同学,就是典型的变化无常的例子。他是这学期刚从其他学校转过来的。报名时就没见着寒假作业,家长解释说过年走亲戚时弄丢了。你信吗?反正,我不信。但也不能因为见不着作业就把他拒之门外吧。先收下再说。一节课上完,我就发现他上课精神不集中,老爱走神。最可恶的是第二天,他竟然就敢不交家庭作业。问其原因,说是忘家里了。好,姑且信他一次。随后几天,他一直找各种理由自圆其说。我很生气,但理智让我决定先静下心来弄清原因再作处理。中午,我利用午休时间来到他家,家里只有他奶奶一个人。我刚说明来意,就见他奶奶愁容满面,叹了口气。慢慢打开了话夹。原来他的父母在闹离婚,妈妈外出打工了,一直未跟家里联系。爸爸心情不好,也没有心思管他。了解情况后,我的心情很沉重。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一定也很苦。妈妈不问,爸爸不管,我这个做老师的再不管他,他还会有未来吗?从那以后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如早读,课间时间)辅导他,让他做一些比较容易做的练习,一点点地教,一次不懂,教二遍,教三遍,直至弄懂为止。注重教他学习的方法,纠正他错误的学习态度。渐渐地他的表现越来越好。我正在心里偷着乐,他的老毛病又犯了。真是恨铁不成钢啊。可是转念一想:也许是火候不到吧。没什么,大不了从头再来。经过半个学期的努力,他的学习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情况也基本稳定。
此外,对待“学困生”还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上课要专心听讲,作业要认真书写,学习时要集中精神。同时,教给他们学习方法,让他们感到学有所得,学有进步。我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他们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赏识教育的倡导者周弘说过: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孩子越来越坏;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孩子越来越好。在学困生的转化上,我们要对其倾注爱心,发现闪光点,因材施教,抓好反复教育,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师爱的温暖,让他们快乐的成长。
《用心灵塑造心灵》
----浅谈如何对待后进生
六 安 市 裕 安 区 石 板 冲 乡
九 公 冲 小 学 许 静 静
第四篇:用教师人格塑造学生
用教师人格塑造学生,用教师理念引领学生
——班主任工作经验谈
丁庆国
教师工作是人的工作,班主任工作是教育好什么学生的工作,作为班主任,我在工作中始终坚持用教师人格塑造学生,用教师理念引导学生。我一直追求着这样一种境界,在我的班级里,每一名学生都在明媚的阳光下追求真知、奉献爱心、实现自我、感受成功;在工作中,我像保护荷叶的露珠一样,关爱着每个生命个体的成长。
一、用教师人格塑造学生
班主任的人格魅力是管理班级的原动力!乌申斯基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学生对教师有着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情感,接受和承认老师的权威,班主任的自身素质,道德修养,客观上就是班级乃至班级中每一个体的楷模。因此,在班级工作中,我时刻注重身教,为人师表,以良好的形象率先示范,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激励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道德素质的提高,以期达到用人格塑造人格的理想教育境界。平时,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做到。要求学生关心集体,我首先为集体着想;要求学生在劳动中积极肯干,我从不指手划脚,袖手旁观;要求学生上课不迟到,我往往早到,从不迟到;要求学生不乱扔脏物,我首先不扔赃物,发现地上有纸片,就马上弯腰捡起来,也许有人说让学生捡起来不就行了,但我认为这样并不一定起到很好的效果,因为这时候,学生往往都在认真学习,我们做老师的如果弯腰把纸捡起来,那效果就不同了。虽然这是一个细微的动作,但学生立刻意识到保持教室卫生是每一个人的责任,也包括老师,这时学生就不仅是用眼睛来看你,而且用心灵来感知你,学生会在你弯腰之际,集体的责任感在心中产生,我觉得这样教育效果胜过千言万语,教育光凭讲大道理是不行的,更多的是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来教育学生。这就是榜样的力量,这就是无声的教育,我用我的行动感染、示范、教育着学生,他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以老师为榜样,对照、激励自己,使我看到了教师的人格魅力带给学生的是无穷的力量和巨大的的影响,从而更让我时刻要求自己要用健康向上的灵魂去净化育人环境,用自己平实、坚韧的心态教学生学会战胜困难,实现自我。
班主任的亲和力是班级活力的源泉!班级体是培养学生成长的一方沃土,在班级管理中,我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有当干部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相信“我能行”。同时也能时时督促班干部把事情做好,我采用干部定期轮换的方法。班干部从同学中间选举产生,由学生自我推荐并做竞选演讲,再由学生无记名投票,民主选举,组建班委会。这样既可以给更多的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又利于学生干部摆正个人和集体的位置,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他们一人一责,各负其责,又能互相合作。我经常教育他们要树立为集体服务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要求他们努力学习,团结同学,以身作则,鼓励他们既要大胆工作,又要严格要求,还要注意工作方法。当然,选出的干部毕竟不是完人,因此不能过分苛求、指责,特别是在工作中出现失误的时候。如:我班负责纪律卫生工作的任韦浩同学,起初对自己的工作好象不太满意,每天只是完任务似的把卫生情况向我汇报一下,为此,我多次找他谈心,反复向他讲述清洁干净的环境与同学们身体健康和班级精神风貌的内在联系,同时讲解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让他重新怀着满腔的热情投入自己的工作中去,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工作完成的相当出色。我还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总结他们工作中的得与失,教育他们如何明辨是非,鼓励他们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扩大干部在同学中的积极影响,加强干部之间的协作精神和团结意识,在班级中孕育奋发向上的风气,使班级成为一个文明守纪、团结互助、勤学上进、有较强凝聚力的班集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正是由于我的不懈努力,采用多渠道的教育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二、用教师理念引导学生
所谓理念.就是理想和信念。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己的理念.那么他的一生如失去航标的帆船.在大海里盲目穿行。如果一个人受一种错误理念的支配.那么他的一生将是黑暗的一生.对人类和社会构成巨大的威胁。而正确理念支配的人生必将是一身正气、大有作为.是社会精神文明进化的基石.是物质文明发展的主动力。
通过在工作中不断反思总结,我坚持用理念引导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取得了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的良好效果。
第一、坚持用“三年一贯制”的整体观管理班级。
系统论认为,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它的核心思想就是系统的整体观念。我的做法就是把高中三年作为一个系统对待,既注重每年的差异性又注重它的整体性能的发挥。
我所带的33班高一侧重抓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迅速完成了由初中生到高中生的角色转换,很快步入正常的学习轨道,有章可循;高二侧重抓了学生优势学科的培养,使学生在高考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有了秘密武器;高三侧重抓了学生弱势学科的提高,使学生六科并举,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第二、坚持用“为了一切学生”的个体观对待学生。我国著名作家孙犁在《黄鹂》中谈到:“各种事物都有他们都有他们的极致。呼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就是他们的极致。”一个班级怎样才能在经过三年的拼搏后,发挥出水平,发挥到极致?几次班教导会的研讨使高二17班的任课教师认识到:单靠某几个学生拼命苦干,难以真正将班级推向极致。只有每一个学生都在不断地进步,才有可能将班级推向极致。所以,“为了一切学生”,给每一个学生特别的关照,成了高二17班全体任课教师的信条。
如何坚持用“为了一切学生”的个体观来对待学生? 作为班主任,我的做法主要体现在每次考试后的分析上。
考试结束,班主任的通常做法是表扬几个成绩突出的,鞭策几个成绩靠后的,鼓励几个成绩居中的;要么先两头后中间,要么先中间,后两头。这种做法往往因为时间的拖延或目标的过于集中而伤害了绝大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没有梦想,就永远没有梦想成真的那一刻!播种坚实的种子,才能收获丰硕的果实!
高中阶段的学习竞争,使学生感受到考试的严肃性,也感受到“每一个人都是一道独立的风景”的真正含义,班主任也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同时也赢得了所有学生的欢迎和信任。
第三、坚持用先进的成功理念引导学生。一个好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班级。班主任的思想对受教育者所起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于是,我把“用先进的成功理念引导学生”作为我管理班级的一个追求。
一个人如能经常对自己寄予深切期望(它可以表现为理想、追求、自信力、进取心),并肯为之付出扎实、艰苦的劳动,这对于个人成才,肯定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一个人所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实践表明,一个不明白自己的理想横竿应该放在什么高度的运动员,是永远跳不到理想的高度的。这是因为,符合实际的理想、追求、抱负,往往能够构成一种内在动力和外设压力,它会激发、逼迫你把这种追求变成一种社会存在,唯有奋力实现之一途,而没有逃避、退缩的余地。
在开学第一天我就对学生讲:今天第一次见面,我要送你一份礼物,这份礼物其实就是三句话:“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战胜自己!”“我们和他们不一样!”然后讲解给学生听:
所谓“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就是你要让班上的每一个人都因为有你这个同学而开心。谁有了困难,你第一个走到他的身边:“别着急,有我呢!”他会因你而幸福;自
习课上,你安安静静地学习,周围的同学会因你而幸福;打扫卫生的时候,你为班上争得了卫生好的荣誉,全班同学因你而幸福;运动会上,你奋力拼搏,为集体赢得荣誉,我们都因你而幸福;你上课积极思考,课后认真作业,老师会因你而幸福;在家里,你孝顺懂事,勤于做家务事,爸爸妈妈会因你而幸福!做一个给别人带去幸福的人,你自己也很幸福!
所谓“战胜自己”,意味着要随时和自己“过不去”。其实,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是有上进心的,但往往缺乏毅力,用老师家长的话来说,就是“管不住”自己。怎么办呢?那就要“战胜自己“!任何一个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两个“我”:高尚的“我”和卑下的“我”、勇敢的“我”和懦弱的“我”,勤奋的“我”和懒惰的“我”,认真的“我”和敷衍的“我”„„„这两个“我”随时都在打架,如果高尚的“我”战胜了卑下的“我”,那你就战胜了自己!任何人都有软弱的时候,退缩的时候,放纵自己的时候,不要紧,人之为人,就是能够战胜自己,战胜了自己的弱点,就成了强者!
所谓“我们和他们不一样”,展示的是一种精神自豪感。这里的“我们”,指的是每一个有理想,有追求,向往真善美的同学;这里的“他们”,是指那些没有理想,甘于平庸,甚至甘于堕落的同龄人;这里的“不一样”,是指精神境界和行为习惯不一样。我们的追求是什么?从远处说,是这一辈子要做一个健壮、正直、善良、睿智的有出息的人;从近处说,是要争取几年后考上重点高中。有了这个追求,在行动上,自然会不同于那些浑浑噩噩的同龄人。他们可以沉溺网络游戏,我们不能,因为“我们和他们不一样”;他们可以迟到旷课,不完成作业,我们不能,因为“我们和他们不一样”;他们可以打架斗殴,我们不能,因为“我们和他们不一样”我们应该在三年中,随时提醒自己:“我们和他们不一样!”
第四、坚持用科学的学习策略指导学生。
国际比较文化研究著名学者、教育家王华斌教授提出的“全脑学习法”认为:学习能力由学习方法、元认知与学习策略三者构成。学习方法是核心。世界著名的法国数学家、哲学家、科学方法论者迪卡儿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中国大教育家朱熹说:“事必有法,然后可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纳伊曼认为:“今天教育的内容百分之八十都应该是方法——方法比事实更重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更是一针见血的指出:“未来的文盲就是那些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我们要想进入一座雄伟壮观的宫殿,先要找到门,然后用钥匙开启门锁,推开大门,就可以登堂入室。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个长期的,繁琐的,需要班主任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用心,行动,从班级管理的小事做起,从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做起,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第五篇:教师幸福感
教师幸福感
幸福是什么?也许一种奉献就是幸福,一种满足就是幸福,一种感动就是幸福,还是一种说不清,但能让人心温暖,让人感动的东西。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和人生的根本问题。对幸福范畴的理解与对人和人生的本质的认识联系密切。
而教师的幸福感来自何方?或者说当教师幸福吗?也许有人说,教育是心灵的事业,做教师应当是幸福的职业。教育职业并不必然是幸福的,它的幸福依赖于教师的积极创造,依赖于教师能否在教育过程中把与他相关的主客体内在地统一起来。
教师的幸福也称教育幸福。对自己生存状态的意义的体味构成我们教师的幸福感。教师的幸福有这样几个特点
(1)教师的幸福具有精神性。
教师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所得到的报酬,不能仅仅从物质生活的多少来衡量。学生的道德成长、学业进步,进而对社会做出的贡献,都是教师生命意义的确证,师生之间在课业授受何道德人生上的精神交流、情感融通都是其他职业无法体会到的。
(2)教师的幸福具有给予性。
教育幸福的特点之一就是给予性与被给予性。教师只有进行了富于热情和智慧的给予后,才能从自己的教育对象身上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进而实现精神享用-体验幸福。
(3)教师幸福具有集体性。
教育劳动的特点之一就是教育成果是教师集体和个体劳动的结晶,因此教师幸福是具有集体幸福与个人幸福统一的性质。任何一个学生都是教师集体劳动的结果,也是学生集体劳动的结果。因此,教师的幸福及其体验既具有一般幸福所具有的个体性,更具有集体的性质。
(4)教师幸福具有无限性。
教师的幸福具有效果上的无限性,表现在时间上,教师的幸福是无限的。教师对学生在人格和课业上的影响具有终身性质。
当然,现在由于诸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到了教师的幸福,那么教师到底如何找到幸福感呢。
我认为,教师幸福感在产生来自,物质生活的不断满足;精神文化生活上的收获和享受;来源于获得教学成功时得到的劳动成果(即成就感)、个人荣誉;心理上的满足与自我虚荣。有的是我们决定不了的,但是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获取:
(1)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丰富自身知识体系。通过不断学习,及时充电,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尤其在精神文化生活上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具有更好的心理优势,做事得心应手,高效完成各项任务,也是对个人一种心理满足。
(2)教师应学会自我调节与控制,安排好自己的教学和生活、娱乐活动,学会忙里偷闲。要善于调整自己的处世心态,正视自己的工作岗位要求,以积极乐观的心境对待工作。
(3)要学会看到学生的进步,看到学生的亮点。也许我们的学生不是那么优秀,但我们要去找他们的亮点,看到学生的进步。我们的同学的成绩不好,但是很懂得尊重老师,这就是亮点。就像我跟我们班同学所说的那样,你昨天迟到了,今天按时到校了,就是一种进步;你上次考试倒数第一,而这次是倒数第二,这就是进步。而这些进步,则正是我们的成就,因为没有我们的辛勤劳动,他根本不可能完成高中学业。
(4)要学会与同事和睦相处。算算我们跟同事在一起的时间,甚至超过了家人,所以谁也不愿意工作生活在一个有隔阂的世界里。在我们学校这个集体中,应该说是一个知识层次相对较高的群体,每个人的个性不同,思想觉悟不同,对于同一个问题的观点不同,所以要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保持良好的心态对待每一个人。
当然,影响教师幸福感的还有其自身的很多因素。如性格的孤僻压抑,不善于排解压力,不会寻找快乐元素;工作的盲目低效,业务不能胜任;对自己没有准确的定位,嫉妒同行。
有关专家指出,一个不幸福的教师无法让学生获得人生的幸福,教师自己要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是自己的需要也是教育的需要。在当前的现实环境下,让所有的教师都有职业幸福感并不断提高他们的幸福指数仍需要做很多实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