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特岗教师、教师资格证类考试教育学全套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9-05-12 08:30: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招聘、特岗教师、教师资格证类考试教育学全套试题及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招聘、特岗教师、教师资格证类考试教育学全套试题及答案》。

第一篇:教师招聘、特岗教师、教师资格证类考试教育学全套试题及答案

2010年《教育学A级》全真模拟考卷100分(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标号填写在题目后面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育即生长”是教育哲学家()的观点。

A.赫尔巴特

B.皮亚杰

C.杜威

D.瓦•根舍因

2.()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为近代教育学的创立做出了贡献。

A.洛克

B.裴斯泰洛齐

C.卢梭

D.亚里士多德

3.下列哪一说法是夸美纽斯的观点?()。

A.美德是否可教

B.教学的教育性

C.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

D.“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即教育

4.为了防止考试焦虑症的发生,学校咨询人员提前对这些学生进行集体指导,讲授自我放松、缓解紧张的方法属于()。

A.早期干预

B.缺陷矫正

C.发展指导

D.问题预防

5.教师专业化的尝试始于()。

A.教师职业的出现

B.师资培训机构的建立

C.教育立法的规定

D.国民教育制度的确立

6.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的观点是()。

A.神话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生物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7.为全体人民服务,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同样的机会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征。

A.公共性

B.生产性

C.科学性

D.未来性

8.学校的基本功能是()。

A.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B.为繁荣文化服务

C.能实现人口的控制

D.培养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

9.就儿童发展整体而言,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的成熟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阶段性

10.下列哪一特征与教师聘任制度的特征不符?()。

A.教师聘任是教师与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之问的法律行为

B.公开、直接、透明

C.平等自愿双向选择

D.聘任合同是有法律效力的

11.不在教师资格认定程序之列的是()。

A.提出申请

B.受理

C.参加资格考试

D.颁发证书

12.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由()规定。

A.国务院

B.国家教育部

C.省教育行政机关

D.地方教育行政机构

13.教育的最高理想通过()体现出来。

A.课程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育目标

D.培养目标

14.“真正有效的教育目的必须是内在于教育或通过教育过程去实现的目的,”并且教育无“过程之外”的目的。这一观点属于()。

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B.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D.教育无目的论

15.技能是按照规则、程序、基于练习而完成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动作的能力,下列与技能的三种类型不符的是()。

A.身体协调能力

B.智慧熊力

C.元认知技能

D.自主能力

16.德育的价值属性和对平行教育子系统的作用是德育的()功能的两大含义。

A.社会性

B.个体性

C.教育性

D.享用性

17.关于课程目标的水平研究最为著名的是()。

A.杜威

B.泰勒

C.布卢姆

D.布鲁纳

18.下列属于布鲁纳教育观点的是()。

A.五段教学法

B.设计教学法

C.范例教学法

D.结构化教材和发现学习模式

19.在集体发展的几个阶段中,集体真正成为教育手段的阶段是()。

A.集体形成初始阶段

B.集体形成正规化阶段

C.集体发展趋于成熟发展阶段

D.健全班集体形成时期

20.讲授法是最普遍、历史最悠久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教师主导、主体的实践,但明显不足在于()。

A.不利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B.不利于在短时间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

C.不利于教师面向全体学生

D.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

二、概念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教育学:

2.教师的人际知觉:

3.必修课:

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5.义务教育: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素质教育目标分解有哪些?

2.简述教学方法选择的衡量标准。

3.简述微观环境的影响。

4.简述气质差异和教育。

5.人格教育的方法有哪些?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针对初中生身心特点的教育。

2.如何理解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联系的内容和方式?

2010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二)

2010年《教育学A级》全真模拟考卷100分(二)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标号填写在题目后面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教育经济学 B.教育学 C.心理学

D.学校管理学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A.讲授课和练习课 B.讲授课和复习课 C.讲授课和实验课 D.单一课和综合课

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B.启发性教学原则 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D.巩固性教学原则

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A.言行一致 B.衣着整洁 C.举止端庄 D.谈吐文雅

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 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 C.道德品质教育 D.品德的教育

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A.指导自我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 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 D.学生自愿选择的

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 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 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 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13.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14.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的客体是()。A.教育目的 B.教育方法 C.教育手段 D.教育内容

15.品德属于()。A.集体现象 B.个体现象 C.社会现象 D.民族现象

16.制约德育方法的个体因素是()。A.生产力与科技发展水平B.政治经济制度

C.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 D.社会意识形态

17.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学校德育管理模式是()。A.经验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 B.行政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 C.科学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 D.决策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

18.在学校德育中,学生个体品德形成和发展最佳最基本的舞台是()。A.校内非正式群体 B.班集体

C.学生兴趣小组 D.学生群体

19.一般而言,开始能够主动进行自我品德修养的时期是()。A.学前期 B.学龄初期 C.青少年期

D.壮年期

20.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A.品德认识

B.活动与交往

C.学生品德内部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

二、概念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个体发展:

2.教师与学生的非正式关系:

3.学科课程:

4.因材施教原则:

5.学习方法知道的目标: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素质教育的特点。

2.简述现代教学技术的基本方法。

3.家庭的教育功能表现在哪个方面?

4.简述性格差异和教育。

5.简述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分析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2.联系自身实际,分析师生关系的改善。

2010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三)

2010年《教育学A级》全真模拟考卷100分(三)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标号填写在题目后面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20分)

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5.“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6.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A.经济收入

B.良好的公共关系

C.学校绩效

D.政治影响

7.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

A.教学活动

B.沟通

C.教劳结合 D.协调

8.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9.()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10.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1.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12.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13.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14.“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5.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16.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A.分层教学

B.合作学习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17.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18.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

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塔洛齐

D.凯洛夫

19.“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20.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二、概念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个体社会化:

2.校风:

3.相关课程:

4.循序渐进的原则:

5.素质教育: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育人的基本规范有那些原则?

2.简述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

3.简述家庭教育的特点。

4.青少年发展中的特殊问题主要表现哪些?

5.为什么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教学为主?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与社会活动之间的关系。

2.结合具体的教学情景,综合运用各项教学原则。

2010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四)

2010年《教育学A级》全真模拟考卷100分(四)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标号填写在题目后面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20分)

1.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就是()。

A.教学目的 B.教育目的 c.培养目标

D.教学目标

2.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

A.高水平的智力

B.实践能力

c.健康体魄

D.创新精神

3.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A.内容改革

B.方法改革

C.课程改革

D.途径改革

4.孑L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教学的()。

A.启发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5.课的类型的划分依据()。

A.教学任务

B.教学内容

C.教学规律

D.教学原则

6.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育目的 D.教学目标

7.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A.管理能力 B.控制能力 C.教育能力 D.研究能力

8.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是属于()。A.说服法 B.榜样法 C.锻炼法 D.陶冶法

9.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是()。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0.校外活动是指()。

A.由学校以外的教育机关组织和领导的学生课余教育活动 B.由学校在校外组织的丰富多彩的课余教育活动 C.由学生在教育者指导下所组织的课余教育活动.D.学生在课外自主选择、自由参加的活动 11.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A.潜在性 B.现实性 C.特殊性 D.可塑性

12.判断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标准除了“素质”以外,还要看()。A.学历 B.职称 C.敬业程度 D.业绩

13.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A.1856年 B.1860年 C.1862年 D.1866年

14.教与学的知识属于()。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文化性知识

15.在课堂教学中保持教学的计划性和变动性动态平衡的主要手段是()。A.教学机智 B.坚持设计 C.教学评价 D.跟随学生

16.教师发展性评价的目的是()。A.促进发展 B.甄别 C.奖惩 D.评优

17.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多采用()。A.分组教学 B.个别教学 C.道尔顿制 D.班级上课制

18.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A.课外活动 B.实践活动 C.教学活动 D.班主任工作

19.智力是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其核心是()。A.注意力 B.观察力 C.思维力 D.想象力

20.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A.重要力量 B.主要力量 C.内部动力 D.外部动力

二、概念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教育目标: 2.人际环境: 3.融合课程: 4.巩固性原则:

5.现代人的人格特征: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简述学生德育的方法有哪些? 2.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有哪些? 3.家庭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4.简述师生关系主要表现有哪些? 5.阐述教育和教学的关系。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教学目标的叙写中明确地行为目标要求。

2.如何课堂教学中“中性力量”的处理。

2010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五)

2010年《教育学A级》全真模拟考卷100分(五)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标号填写在题目后面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20分)

1.德育的本质特征在于德育是培养人的()。

A.品德的活动

B.意志的活动

C.情感的活动

D.美感的活动

2.我国《中学德育大纲》正式颁布的时间是()。

A.1990年

B.1993年

C.1994年

D.1995年

3.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

A.关键

B.基础

C.内容

D.途径

4.创立社会模仿模式的教育家是()。

A.柯尔伯格

B.皮亚杰

C.麦克费尔

D.班杜拉

5.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

A.实践的属性

B.社会的属性

C.自然的属性

D.现实的属性

6.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A.人身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

C.受教育权

D.隐私权

7.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A.系统化

B.多样化

C.复杂化

D.专门化

8.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

A.条件

B.任务

C.途径 D.结果

9.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A.主要方法 B.重要方法 C.唯一方法 D.特殊方法

10.下面关于多媒体计算机在小学教学实践中的主要教学功能的说法中,不恰当的是()。A.作为教师

B.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 C.作为学生的学习伙伴

D.作为学生学习编程的工具 11.学校教育的基础是()。A.教师 B.学生 C.班级 D.课程

12.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A.课程目标 B.教学目标 C.教学计划 D.教学大纲

13.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是()。A.安排课程表 B.分析教学任务

C.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D.组织教学活动

14.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15.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学要()。A.温故而知新 B.不陵节而施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学而时习之

16.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的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成为测验的()。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17.()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A.教师的个人特质

B.社会环境的特质

C.实施措施的特质

D.家庭背景

18.促进系统发展的最重要的机制是()。

A.激励机制

B.竞争机制

C.协作机制

D.淘汰机制

19.知识经济时代,教师应该成为()。

A.熟练型教师

B.科研型教师

C.勤奋型教师

D.奉献型教师

20.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是()。

A.教学目的 B.教学内容

C.教学原则

D.教学方法

二、概念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教育:

2.物质环境:

3.广域的课程:

4.启发性原则:

5.道德认识: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理解学习方法指导的目标。

2.简述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内容。

3.良好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4.简述教师的劳动特点。

5.简述教育的基本要素。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2.论述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2010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六)

2010年《教育学A级》全真模拟考卷100分(六)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标号填写在题目后面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20分)

1.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苟子

D.墨子

2.教学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

A.基础地位

B.中心地位

C.主要地位

D.重要地位

3.教材的主体部分是()。

A.讲授提纲和讲义

B.教科书和参考书

c.教科书和讲义

D.讲义和参考书

4.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把课程分为()。

A.社会中心课程

B.技能性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学校课程

5.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

A.教育的性质 B.教育的任务

C.教育的内容

D.教育的规律

6.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

A.权利

B.威严

C.权威

D.人格力量

7.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着独立的法律地位,并且受到社会()。

A.正常的保护

B.热心的保护

C.一般的保护

D.特别的保护、8.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地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其要求、内容及各种活动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取决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

A.认识

B.设计

C.设想

D.安排

9.实施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课外校外活动

C.劳动

D.共青团活动

lO.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A.自由发展

B.自主发展

C.自愿发展

D.自动发展

11.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A.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

12.协调性是()。

A.幼儿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 B.童年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 C.少年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 D.青年初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

13.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A.布置作业 B.检查作业 C.课外辅导 D.课后练习

14.提出“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学者是()。A.埃利奥特 B.斯腾豪斯 C.凯米斯 D.叶澜

15.最好的教学模式是()。A.分层教学个别化教学 B.情景教学 C.讨论式教学 D.都不是

16.()是教育的第一资源。A.校长 B.教师 C.学生 D.校舍

17.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A.熟悉教材 B.分析教材 C.概括教材 D.理解教材

18.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称为()。A.德育目的 B.德育原则 C.德育规律 D.德育目标

19.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为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A.读、写、画

B.读、画、算

C.画、写、算

D.读、写、算

20.下面关于教师与教学媒体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不是教学媒体

B.教师仅是媒体的使用者,不是教学媒体

C.教师是人,教学媒体是物,两者无关

D.教师是教学的特殊媒体

二、概念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隐形课程:

2.同伴影响:

3.核心课程:

4.教学方法:

5.道德行为: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教学的辅助组织形式。

2.学习的基本思想有哪些?

3.简述社区在发展教育中的功能。

4.学习的类型有哪些?

5.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教学过程的规律。

2.20世纪以来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谈谈你的体会。

2010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七)

2010年《教育学A级》全真模拟考卷100分(七)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标号填写在题目后面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20分)

1.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凯洛夫

2.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

A.基本要求

B.基本原则

C.基本手段

D.基本途径

3.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确定()。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4.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教学目标

D.培养目标

5.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

A.必然要求

B.必然结果

C.心理前提

D.必要保证

6.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A.动力

B.动机

C.条件

D.基础

7.德育认知模式非常注重()。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8.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

A.基础

B.途径

C.出发点

D.重要环节

9.一个人品德形成发展的外在表现和客观标志是()。

A.品德情感

B.品德行为

C.品德认识

D.品德意志

10.德育对象的千差万别、德育条件的千变万化要求德育工作者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这突出体现了德育工作的()。

A.广延性

B.创造性

C.长期性

D.连续性

11.在本质上区别于唯心主义“闭门思过”式品德修养的是()。

A.自我品德认识

B.自我品德评价

C.自我品德体验

D.自我品德锻炼

12.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称为德育过程的()。

A.内容

B.层次

C.结构

D.方法

13.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是()。A.隐私权 B.人身权 C.名誉权 D.荣誉权

14.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A.学科专业素养 B.教育专业素养 C.品德专业素养 D.职业道德素养

15.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A.教育目的 B.教育任务 C.教育规律 D.教育原则

16.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的课程,属于()。A.实践型课程 B.研究型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知识型课程

17.决定一个教师工作动力的因素是()。A.专业知识 B.专业技能 C.专业态度

D.专业自主意识

18.最早在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教育家是()。A.斯宾塞 B.卢梭 C.洛克

D.夸美纽斯

19.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成为测量的()。A.信度 B.难度 C.区分度 D.效度

20.经验表明,80%左右的骨干教师终生停留在以下()阶段。A.适应期 B.发展期 C.发展后期 D.创造期

二、概念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课堂气氛: 2.花盆效应:

3.显性课程:

4.现代教学技术:

5.道德意志: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知识学习的过程有哪四个阶段?

2.简述现代教学技术的功能。

3.社区教育功能。

4.简述教师的能力结构。

5.阐述教育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经济发展,教育要先行”。

2.你是如何认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该如何去落实教育目的?

2010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八)

2010年《教育学A级》全真模拟考卷100分(八)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标号填写在题目后面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

A.控制作用

B.制约作用

C.促进作用

D.指导意义

2.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

A.课程类型

B.教学计划

C.教学大纲

D.教科书

3.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凯洛夫

D.夸美纽斯

4.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

A.教学程序

B.教学步骤

C.教学组织形式

D.教学阶段

5.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

A.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

B.系统理论、控制理论、信息理论

C.系统理论、传播理论、教学理论

D.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经验之塔”理论

6.把学习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五种类型的人是()。

A.戴尔

B.布卢姆 C.加涅

D.奥苏贝尔

7.教学目标可分为知识、能力和态度,下列目标中,能力目标是()。A.学生学会生字、新词 B.学生理解力的概念 C.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D.使学生了解战争环境中学习的艰难,体会张指导员的崇高精神 8.确定学生初始能力的方法一般包括()。A.推理、讨论 B.综合、分析 C.实验、练习

D.一般性了解、预测

9.认知领域的学习目标可以分为六个等级,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是()。A.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B.领会、知道、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C.知道、领会、运用、分析、评价、综合 D.知道、领会、分析、运用、综合、评价 10.制订教学策略的首要依据是()。A.教学大纲、教材、教学计划 B.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C.教材、教学设施和设备 D.学习理论、教学理论

11.下面关于教学媒体这一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教学媒体是教学信息的发送者

B.在教学中所有的服务于教学的工具都是媒体 C.教师不能算是一种教学媒体 D.黑板不是教学媒体

12.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效传递的主要信息是()。A.教学过程 B.教学手段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13.下面四个选项中,属于教学软件的是()。A.录像机、录音机

B.计算机的显示器、幻灯片 C.幻灯机、电影胶片、教科书 D.录像带、投影片

14.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是由()的特点决定的。A.劳动内容 B.劳动对象 C.劳动手段 D.劳动方式

15.“大有大成,小有小成”是()教学原则具体运用的结果。

A.自觉积极性 B.启发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16.按照学生的能力、学习成绩或兴趣爱好分为不同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称为()。A.活动课时制 B.分组教学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17.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A.实践能力的培养 B.思维能力的培养 C.想象能力的培养 D.创新能力的培养

18.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德育性质和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初级性质的现代德育 B.坚持全民性,反对阶段性

C.德育内容要坚持统一性,反对多样性

D.对于个体的身心而言,要坚持全面性,反对整体性

19.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程类型上,它属于()。A.科学课程 B.活动课程 C.隐性课程 D.核心课程

20.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作用。A.基础 B.关键

C.导向和动力 D.物质基础

二、概念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教育目的: 2.社区文化: 3.活动课程: 4.教学策略: 5.道德情感: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简述学习方法知道的基本要求。2.简述教学方法实施的步骤。

3.简述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协调一致、互相配合的重要性。4.简述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5.教师行为规范与模式包括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教育为什么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合格的教师的职业素质。

2010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九)

2010年《教育学A级》全真模拟考卷100分(九)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标号填写在题目后面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20分)

1.“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反映了古代教育的()特点。

A.严格的等级性

B.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

C.教育目标明确

D.鲜明的阶级性

2.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A.课程设置

B.学科顺序

C.课时分配

D.学年编制

3.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是由()的特点决定的。

A.劳动内容

B.劳动对象

C.劳动手段

D.劳动方式

4.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5.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6.“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教育一致性与连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7.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是()。

A.德育

B.班级活动

C.教研活动

D.教学

8.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是从下列哪一种角度来进行划分的?()。

A.从课程功能的角度

B.从教育阶段的作用

C.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

D.从课程核心组织角度

9.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等系统化的活动是()。

A.制定课程目标

B.制定教学计划

C.课程设计

D.明确培养目标

10.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

A.授受关系

B.民主平等的关系

C.相互促进的关系

D.师道尊严的关系 1.从时间上看,相对其他教育形式来说,家庭教育的特点是()。

A.开始最早持续最短院

B.开始最早持续最长

C.开始较晚持续最长

D.开始较晚持续较短 2.计算机应用于教学相比于电视录像教学,它的优点是()。

A.能呈现电视录像不能呈现的图像

B.具有交互性

C.呈现活动图像的速度快于电视录像

D.呈现的信息能够存储在磁盘中

13.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后勤工作

B.管理工作

C.教学工作

D.科研工作

14.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方法是()。

A.练习法

B.实验法

C.试验法

D.实习法

15.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现场教学

D.启发式教学

16.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处于()。

A.领导地位

B.启发指导地位

C.顾问地位

D.主导地位

17.从以下几种活动中,挑选出教学过程的活动()。

A.备课

B.排课表

C.批改作业

D.教研活动

18.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叫做()。

A.道德行为标准

B.德育内容

C.思想教育

D.德育目标

19.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这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20.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二、概念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2.社区:

3.教学计划:

4.教学组织形式:

5.学生教育方法: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学习方法指导包括哪几个过程?

2.我国现代课程的要素与成分。

3.简述学校与家庭联系的方式。

4.简述教育目标的分类。

5.教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分析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特点。

2.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

第二篇: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分析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分析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卷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1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

A.终身教育 B.普通教育 C.职业教育 D.义务教育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科夫

3.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4.()是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教学目标 D.培养目标

5.()是教师最为常用的研究方法。

A.观察法 B.访谈法 C.实验法 D.行动研究法

6.()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

A.视角 B.视敏度 C.视野 D.明适应

7.考察被试个体差异,用于衡量被试相对水平,用于以选拔为目的的测验是()。

A.常模参照测验 B.标准参照测验 C.目标参照测验 D.团体参照测验

8.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知识、情感、意志

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9.作为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的教育学者是()。

A.杜威 B.卢梭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10.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主导性的因素是()。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措施 D.教育内容

11.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理论联系实际 B.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某学生在研究事物时,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这位学生的认知方式很可能属于()。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13.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A.自我期待感 B.自我归因感 C.自我预期感 D.自我效能感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4.教育是对教育专制性、等级化和特权化的否定。

15.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哲学家。

16.对学生是人的属性的理解包含三个基本的观点:学生是主体,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

17.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分和。

18.自我控制主要表现为个人对自己行为的和,使之达到自我的目标。

19.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的交叉学科。

20.奥苏贝尔指出,一切称之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其中被看作是学习的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动机。

21.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中的软情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与的综合表现。

三、辨析题(本大题共3道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22.动机强度越高,越有利于取得成功。

23.智力高者,创造力必定高。

24.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5.教学

26.学校课程

27.有意注意

28.社会抑制

29.学习策略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0.为什么说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31.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策略有哪些?

32.简述影响社会知觉的特点。

33.简述韦纳的归因理论。

34.简述桑代克的三条主要的学习律。

六、论述题(11分)

35.试述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七、教育写作题(16分)

36.先贤苏格拉底有句名言“美德即知识”,后人对此提出质疑“道德可教吗”。请以“道德是否可教”为话题进行写作。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 终身教育主张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终身教育思想成为很多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终身教育是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2.B〔解析〕 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的泛智教育思想,那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3.D〔解析〕(1)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2)从课程任务的角度,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3)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4)从教育阶段的角度,可分为幼儿园课程、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5)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可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等。

4.D〔解析〕 略

5.A〔解析〕 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和记录,然后对所做记录进行分析,发现被观察者心理活动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6.B〔解析〕 视敏度在医学上称为视力,视敏度的大小通常用视角的大小表示。

7.A〔解析〕 被试在常模参照测验中的成绩必须放到所在团体中,以被试在该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来评估其能力水平,这一团体即为常模团体。

8.A〔解析〕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9.C〔解析〕 赫尔巴特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10.A〔解析〕 教育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教育活动的主导因素。

11.D〔解析〕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

12.A〔解析〕 场依存型者的知觉倾向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从题干可以看出该同学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很可能就属于场依存型。

13.D〔解析〕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能力能否胜任一项任务的判断与评价。

二、填空题

14.民主化

15.康德

16.能动的

17.不同刺激同时对比继时对比

18.监督调节

19.教育学与心理学结合而产生

20.认知内驱力

21.态度情感

三、辨析题

22.〔答案要点〕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通常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成倒“U”型曲线关系。即在中等强度动机的情况下,个体的工作效率是最高的,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强度的增强而提高,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23.〔答案要点〕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智力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认知方面的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创造力是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能力。二者的关系十分复杂。智力高的人虽然可能比智力低的人更有创造性,但高的智力并不是创造力的充分必要条件。创造力还受到一些非智力因素,如坚持性、自信心、意志力、责任感、兴趣等的影响。创造力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结晶。

24.〔答案要点〕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学生的学习既与人类的学习有共同之处,但又有其特点:首先,以间接经验的掌握为主线;其次,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目的性和组织性;再次,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四、名词解释

25.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26.学校课程即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包括以下具体含义:

(1)是某级某类学校所要进行的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

(2)不仅包括各门学科的课内教学,还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等活动;

(3)不仅规定各门学科的目的、内容及要求,而且规定了各门学科的安排顺序、课程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的安排。

27.有意注意: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需要作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28.社会抑制:即个体在从事某一活动时,他人在场干扰活动的完成,抑制活动效率的现象,又称为社会干扰。

29.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它包括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和步骤。

五、简答题

30.〔答案要点〕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这一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定型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从不成熟到基本成熟、从不定型到基本定型的成长发育时期,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特别旺盛的时期。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身心各个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在他们身心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各种特征都还处在变化之中,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31.〔答案要点〕

(1)把各个独立的教学内容整合起来;

(2)强调简单的知识技能与复杂的知识技能、新旧知识技能之间的联系;

(3)注重学习原理、规则和模型等方面的重要性;

(4)对学生应用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予以鼓励。

32.〔答案要点〕

(1)认知者本身的特点。主要包括认知者的经验、认知者的性格和认知者的需要。

(2)认知对象本身的特点。认知对象本身的特点是指该对象对于认知者所具有的价值及其社会意义的大小。

(3)知觉的情境方面。在社会知觉中,除去知觉的主体、客体之外,知觉的情境也具有重要作用。

(4)逻辑推理的定势作用。定势在对人的知觉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对陌生人形成初步印象时,这种作用特别明显。

33.〔答案要点〕

韦纳等人认为,对于构成人的行为的原因,除去按照控制所在分成内在的个人因素和外在的环境因素,还可以按照另一维度即稳定性划分。在内部因素里可以分为稳定的(如能力)和易变的因素(如努力程度)。在外部因素里可以分为工作难度,这是稳定的;机会和运气,这是不稳定的。

34.〔答案要点〕

(1)准备律。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

(2)练习律。对于学习者已形成的某种联结,在实践中正确地重复这种反应会有效地增强这种联结。因而对教师而言,重视练习中必要的重复是很有必要的。另外,桑代克也非常重视练习中的反馈,他认为简单机械的重复不会造成学习的进步,告诉学习者练习正确或错误的信息有利于学习者在学习中不断纠正自己的学习内容。

(3)效果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桑代克认为学习者学习某种知识以后,即在一定的结果和反应之间建立了联结,如果学习者遇到一种使他心情愉悦的刺激或事件,那么这种联结会增强,反之会减弱。他指出,教师尽量使学生获得感到满意的学习结果显得尤为重要。

六、论述题

35.〔答案要点〕

(1)德育方面:使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和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初步具有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诚实、勤俭、不怕困难等良好品德,以及初步分辨是非的能力,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

(2)智育方面:使学生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一些自然、社会和生活常识,培养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和自学能力,以及有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体育方面:培养学生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

(4)美育方面: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

(5)劳动技术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会使用几种简单的劳动工具,具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任务和学龄初期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来的。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因此,在这个阶段为学生今后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打下了“初步”基础,是小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特征。

七、教育写作题

36.〔参考例文〕

道德养成途径之我见

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将美德与知识等同,由知识的可教而得到美德可教。但是美德又不仅仅是知识,美德可以是“知识”以外的东西,是一种人们践行道德的“见识”。这样,美德就不可能仅仅通过德育的说教与学习就可以获得。在《普罗塔哥拉斯》中苏格拉底也曾提出过“美德不可教”的命题,前后矛盾。道德究竟可教吗?我认为,道德不是单纯由“教”得来的,但道德是在有教育的环境中养成的。我认为道德养成途径有三条:基本知识的传授;专门的道德知识的教授;榜样的树立与环境的习染。这三条途径的地位是不同的,其中占首要地位的是榜样的树立与环境的习染。由于人的社会属性,无时无刻不处于社会化进程和受到社会各个方面(如家长、教师、同伴、媒体等)的影响,社会氛围无疑在个体道德认识和情感体验及价值判断中占重要地位。关怀理论注重人的情感的关注与培养,通过关怀与理解营造一个充满温情和人文精神的环境,经验会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使个体更有可能在看待和对待他人时充满温情。其次是基本知识的传授。这里的基本知识是指除专门的道德知识以外的知识,并且是指在学校中进行的有组织地学习知识,既包括学科知识,又包括活动课程知识。虽然各个学科有各自的主要教育目标,但道德教育必然会不可避免地隐含其中--普通课程的学习可以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给学生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其对道德的情感体验。如对汉语的学习,使个体常常会沉醉于其优美的文字,产生对祖国独特文化的热爱,这种热爱极有可能在社会行为中转化为维护社会公德的言行,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对一般知识(非德育知识)的学习,可以开阔一个人的眼界,转变其思维方式,使其自然而然处于一种高姿态。因而,对社会甚至整个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宏观的把握,而不是只看到表面的、暂时的利害和个人的得失,从而提高了个人的道德境界。活动课程不仅可以获取知识,同时也把道德实践包含在内,使课程的道德教育功能更全面。再次为道德知识的教授。道德知识偏重于“教”而非“育”,是对社会行为规范的总结与体系化,是独立的德育过程。这种专门知识自成体系,是有意的研究结果,对于培养受教育者道德意识,规范受教育者行为有一定作用,但易流于教条主义和口号化,使人产生厌烦甚至抵触情绪。道德是每个人所应追求的品质,但其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生要做的功课。学校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对于学生的道德养成,应提供良好的氛围。不但在知识传授、课程设置以及学校氛围营造上下工夫,而且要给学生道德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

第三篇:2011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基础选择题及答案

2011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基础选择题及答案1

1、“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

A.中国 B.埃及C.希腊 D.罗马(B)

2、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

A.斯巴达 B.埃及C.希腊 D.雅典(D)

3、以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为教育目的是古代

A.希腊 B.埃及C.斯巴达 D.雅典(C)

4、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

A.希腊 B.埃及C.斯巴达 D.雅典(D)

5、以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比较严厉为特征是古代

A.希腊 B.埃及C.斯巴达 D.雅典(C)

6、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C)

7、以“教育的终身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D)

8、以“教育的民主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D)

9、以“教育的多元化”是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D)

10、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A)

11、在教育史上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C.墨翟 D.荀子(A)

12、在教育史上提出“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C.墨翟 D.荀子(A)

13、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C.墨翟 D.荀子(A)

14、下述属于墨家主张的是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C)

15、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A)

16、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A.兼爱 B.“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B)

17、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A.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B.兼爱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C)

18、下述属于道家的主张是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C)

19、由《学记》提出的教育主张是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D)

20、“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A)

21、“学不躐等”出自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A)

22、“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A)

23、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 D.德莫克里特(A)

24、下述著作中反映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是

A.《理想国》 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A)

25、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的是

A.《理想国》 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B)

26、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是

A.教育 B.教育学C.教育论 D.德育论(C)27、1632年,《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的独立,其作者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卢梭 D.裴斯泰洛齐(A)

28、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A.夸美纽斯 B.康德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C)

29、近代教育史中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

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康德 D.洛克(D)

30、近代教育史中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家是

A.洛克 B.卢梭 C.康德 D.裴斯泰洛齐(A)

31、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夸美纽斯的研究,他的代表作是

A.《大教学论》 B.《爱弥尔》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A)

32、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家是

A.卢梭 B.夸美纽斯C.康德 D.赫尔巴特(D)

33、赫尔巴特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写了著名的教育学著作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D)

34、以下哪一项不是赫尔巴特强调的中心

A.教师中心 B.学生中心C.教材中心 D.课堂中心(B)

35、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A.白板说 B.做中学C.儿童中心主义 D.实质教育派(C)

36、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D)

37、以下哪一种观点是杜威的主张

A.教师中心 B.儿童中心 C.课堂中心 D.教材中心(B)38、1939年,首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A)

39、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B)40、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了课程结构理论的教育家是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C)41、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了教学发展思想的教育家是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巴班斯基(B)

2011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基础选择题及答案2

1、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A 生产力 B 科学技术 C 政治经济制度 D 文化(C)

2、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

A 科学技术 B 政治经济制度 C 文化 D 生产力(D)

3、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

A 布鲁钠 B 赞可夫 C 舒尔茨 D皮亚杰(C)

4、“人力资本”理论创建于()

A 1948年 B 1952年 C 1958年 D 1960年(D)

5、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

A 政治经济制度 B 科学技术 C 生产力 D 文化(B)

6、教育能推进科学的

A 制度化 B 系统化 C 体制化 D 全面化(C)

2011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基础选择题及答案3

1、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 系统性 B 能动性 C 客观性 D 主观性(B)

2、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A 孔子 B 荀子 C 孟子 D 墨子(C)

3、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A 弗洛伊德 B 威尔逊 C 格塞尔 D 皮亚杰(C)

4、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孟子 B墨子 C孔子 D荀子(D)

5、提出“白板说”的是

A 华生 B 洛克 C 卢梭 D格塞尔(B)

6、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教育、教学工作应

A 有针对性 B 因材施教 C 抓住成熟期 D 循序渐进(D)

7、“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 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均衡性 D 差异性(B)

8、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互补性 D 差异性(D)

9、“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差异性 B 不均衡性 C 阶段性 D 顺序性(A)

10、能够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

A 成熟 B 遗传素质 C 环境 D 教育(B)

11、“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

A 环境决定论 B 遗传决定论 C 教育万能论 D 二因素论(B)

12、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A 遗传素质 B 环境 C 个体主观能动性 D 教育(C)

13、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指的是

A 幼儿期 B 儿童期 C 少年期 D 青年期(C)

2011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基础选择题及答案4

1、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就是

A 教学目的 B 教育目的 C 培养目标 D 教学目标(B)

2、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A 教育目的 B 教育任务 C 教育规律 D 教育原则(A)

3、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

A 控制作用 B 制约作用 C 促进作用 D 指导意义(D)

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

A 主要方法 B 重要方法 C 唯一方法 D 特殊方法(C)

5、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

A 教育方针 B 教育目的 C 教学目标 D 培养目标(D)

6、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

A 教育的性质 B 教育的任务 C 教育的内容 D 教育的规律(A)

7、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

A 高水平的智力 B 实践能力 C 健康体魄 D 创新精神(D)

8、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

A 实践能力的培养 B 思维能力的培养 C 想象能力的培养 D 创新能力的培养(D)

2011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基础选择题及答案5

1、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

A 潜在性

B 现实性 C 特殊性 D 可塑性(D)

2、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

A 实践的属性

B 社会的属性 C 自然的属性

D 现实的属性(C)

3、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A 动力

B 动机 C 条件

D基础(A)

4、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地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其要求、内容及各种活动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取决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

A 认识

B 设计 C 设想

D 安排(D)

5、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是

A 隐私权

B 人身权 C 名誉权

D 荣誉权(B)

6、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A 人身自由权

B 人格尊严权 C 受教育权 D 隐私权(C)

7、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着独立的法律地位,并且受到社会

A 正常的保护

B 热心的保护 C 一般的保护

D 特别的保护(D)

8、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这是由学生的A 人格尊严权决定的 B 人身自由权决定的C 隐私权决定的 D 名誉权决定的(B)

9、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漫骂、体罚、变相体罚和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这是由学生的A人身自由权决定的 B 隐私权决定的C 人格尊严权决定的 D 荣誉权决定的(C)

10、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A 系统化

B 多样化 C 复杂化

D 专门化(B)

11、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A 学科专业素养

B 教育专业素养 C 品德专业素养

D 职业道德素养(A)

12、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

A 管理能力

B 控制能力 C 教育能力

D 研究能力(C)

13、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

A 必然要求

B 必然结果 C 心理前提

D 必要保证(D)

14、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A 条件

B 任务 C 途径

D 结果(A)

15、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A 自由发展

B 自主发展 C 自愿发展

D 自动发展(B)

16、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A 权利 B 威严 C 权威 D 人格力量(D)

2011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基础选择题及答案6

1、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A内容改革 B方法改革 C课程改革 D途径改革(C)

2、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A教师

B学生 C班级

D课程(D)

3、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A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B)

4、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

A课程类型 B教学计划 C教学大纲 D教科书(A)

5、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 A读、写、画

B读、画、算 C画、写、算

D读、写、算(D)

6、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的课程,属于

A实践型课程

B研究型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知识型课程(B)

7、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把课程分为

A地方课程

B研究型课程 C知识性课程 D社会中心课程(A)

8、以课程任务为依据可把课程分为

A学校课程

B技能性课程 C学生中心课程

D基础型课程(D)

9、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把课程分为

A国家课程

B工具性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社会中心课程(B)

10、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把课程分为

A社会中心课程

B技能性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学校课程(A)

11、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确定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C)

12、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这三个特征是

A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 B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C教学大纲的基本特征 D教学目标的基本特征(C)

13、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A开设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A)

14、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

A课程目标

B教学目标 C教学计划

D教学大纲(D)

15、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育目的 D教学目标(B)

16、教材的主体部分是

A讲授提纲和讲义 B教科书和参考书C教科书和讲义 D讲义和参考书(C)

17、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

A基本要求

B基本原则 C基本手段

D基本途径(D)

18、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是

A安排课程表

B分析教学任务 C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D组织教学活动(D)

2011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基础选择题及答案7

1、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A课外活动

B实践活动 C教学活动

D班主任工作(C)

2、教学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

A基础地位

B中心地位 C主要地位

D重要地位(B)

3、智力是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其核心是

A注意力

B观察力 C思维力

D想象力(C)

4、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A)

5、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凯洛夫

D夸美纽斯(D)

6、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凯洛夫(B)

7、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

A重要力量

B主要力量 C内部动力

D外部动力(C)

8、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

A基本部分

B基本内容 C基本途径

D基本阶段(D)

9、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B)

10、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

A熟悉教材

B分析教材 C概括教材

D理解教材(D)

11、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是

A教学目的 B教学内容 C教学原则

D教学方法(C)

12、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教学的

A启发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A)

13、“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D)

14、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学要

A温故而知新

B不陵节而施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学而时习之(B)

2011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基础选择题及答案8

1、教学工作中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D课外辅导(B)

2、课的类型的划分依据

A教学任务 B教学内容 C教学规律 D教学原则(A)

3、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

A布置作业 B检查作业 C课外辅导 D课后练习(C)

4、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成为测量的

A信度 B难度 C区分度 D 效度(D)

5、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的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成为测验的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A)

6、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

A教学程序 B教学步骤 C教学组织形式 D教学阶段(C)

7、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多采用

A分组教学 B个别教学 C道尔顿制 D班级上课制(B)

8、最早在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教育家是

A斯宾塞 B卢梭 C洛克 D夸美纽斯(D)

9、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A 1856年 B 1860年 C 1862年 D 1866年(C)

2011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基础选择题及答案9

1、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称为(9.1)

A德育目的 B德育原则 C德育规律 D德育目标(D)

2、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

A基础 B途径 C出发点 D重要环节(C)

3、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

A德育内容上 B德育规律上 C德育原则上 D德育方法上(A)

4、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称为德育过程的

A内容 B层次 C结构 D方法(C)

5、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行,其中基础性的要素是

A知 B情 C意 D行(A)

6、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D)

7、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

A关键 B基础 C内容 D途径(B)

8、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的

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C)

9、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就是德育的

A方法 B手段 C内容 D途径(D)

10、实施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课外校外活动 C劳动 D共青团活动(A)

11、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的方法是

A榜样法 B说服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C)

12、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是属于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锻炼法 D陶冶法(C)

13、德育认知模式非常注重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A)

14、德育体谅模式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B)

15、创立社会模仿模式的教育家是

A柯尔伯格 B皮亚杰 C麦克费尔 D班杜拉(D)

2011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基础选择题及答案10

1、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A共青团组织 B教导处 C总务处 D班级(D)

2、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

A埃拉斯莫斯 B夸美纽斯 C洛克 D卢梭(A)

3、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

A班级公共财产 B班级信息 C学生 D班级资料(C)

4、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属于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A)

5、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称为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C)

6、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管理方式是属于

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D)

第四篇:2011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基础选择题及答案

2011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基础选择题及答案.txt师太,你是我心中的魔,贫僧离你越近,就离佛越远……初中的体育老师说:谁敢再穿裙子上我的课,就罚她倒立。2011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基础选择题及答案1

1、“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

A.中国 B.埃及C.希腊 D.罗马(B)

2、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

A.斯巴达 B.埃及C.希腊 D.雅典(D)

3、以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为教育目的是古代

A.希腊 B.埃及C.斯巴达 D.雅典(C)

4、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

A.希腊 B.埃及C.斯巴达 D.雅典(D)

5、以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比较严厉为特征是古代

A.希腊 B.埃及C.斯巴达 D.雅典(C)

6、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C)

7、以“教育的终身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D)

8、以“教育的民主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D)

9、以“教育的多元化”是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D)

10、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A)

11、在教育史上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C.墨翟 D.荀子(A)

12、在教育史上提出“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C.墨翟 D.荀子(A)

13、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C.墨翟 D.荀子(A)

14、下述属于墨家主张的是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C)

15、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A)

16、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A.兼爱 B.“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B)

17、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A.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B.兼爱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C)

18、下述属于道家的主张是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C)

19、由《学记》提出的教育主张是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D)

20、“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A)

21、“学不躐等”出自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A)

22、“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A)

23、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 D.德莫克里特(A)

24、下述著作中反映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是

A.《理想国》 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A)

25、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的是

A.《理想国》 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B)

26、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是

A.教育 B.教育学C.教育论 D.德育论(C)27、1632年,《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的独立,其作者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卢梭 D.裴斯泰洛齐(A)

28、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A.夸美纽斯 B.康德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C)

29、近代教育史中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

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康德 D.洛克(D)

30、近代教育史中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家是

A.洛克 B.卢梭 C.康德 D.裴斯泰洛齐(A)

31、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夸美纽斯的研究,他的代表作是

A.《大教学论》 B.《爱弥尔》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A)

32、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家是

A.卢梭 B.夸美纽斯C.康德 D.赫尔巴特(D)

33、赫尔巴特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写了著名的教育学著作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D)

34、以下哪一项不是赫尔巴特强调的中心

A.教师中心 B.学生中心C.教材中心 D.课堂中心(B)

35、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A.白板说 B.做中学C.儿童中心主义 D.实质教育派(C)

36、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D)

37、以下哪一种观点是杜威的主张

A.教师中心 B.儿童中心 C.课堂中心 D.教材中心(B)38、1939年,首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A)

39、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B)40、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了课程结构理论的教育家是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C)41、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了教学发展思想的教育家是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巴班斯基(B)

2011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基础选择题及答案2

1、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A 生产力 B 科学技术 C 政治经济制度 D 文化(C)

2、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

A 科学技术 B 政治经济制度 C 文化 D 生产力(D)

3、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

A 布鲁钠 B 赞可夫 C 舒尔茨 D皮亚杰(C)

4、“人力资本”理论创建于()

A 1948年 B 1952年 C 1958年 D 1960年(D)

5、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

A 政治经济制度 B 科学技术 C 生产力 D 文化(B)

6、教育能推进科学的

A 制度化 B 系统化 C 体制化 D 全面化(C)

2011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基础选择题及答案3

1、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 系统性 B 能动性 C 客观性 D 主观性(B)

2、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A 孔子 B 荀子 C 孟子 D 墨子(C)

3、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A 弗洛伊德 B 威尔逊 C 格塞尔 D 皮亚杰(C)

4、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孟子 B墨子 C孔子 D荀子(D)

5、提出“白板说”的是

A 华生 B 洛克 C 卢梭 D格塞尔(B)

6、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教育、教学工作应

A 有针对性 B 因材施教 C 抓住成熟期 D 循序渐进(D)

7、“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 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均衡性 D 差异性(B)

8、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互补性 D 差异性(D)

9、“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差异性 B 不均衡性 C 阶段性 D 顺序性(A)

10、能够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

A 成熟 B 遗传素质 C 环境 D 教育(B)

11、“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

A 环境决定论 B 遗传决定论 C 教育万能论 D 二因素论(B)

12、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A 遗传素质 B 环境 C 个体主观能动性 D 教育(C)

13、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指的是

A 幼儿期 B 儿童期 C 少年期 D 青年期(C)

2011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基础选择题及答案4

1、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就是

A 教学目的 B 教育目的 C 培养目标 D 教学目标(B)

2、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A 教育目的 B 教育任务 C 教育规律 D 教育原则(A)

3、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

A 控制作用 B 制约作用 C 促进作用 D 指导意义(D)

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

A 主要方法 B 重要方法 C 唯一方法 D 特殊方法(C)

5、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

A 教育方针 B 教育目的 C 教学目标 D 培养目标(D)

6、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

A 教育的性质 B 教育的任务 C 教育的内容 D 教育的规律(A)

7、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

A 高水平的智力 B 实践能力 C 健康体魄 D 创新精神(D)

8、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

A 实践能力的培养 B 思维能力的培养 C 想象能力的培养 D 创新能力的培养(D)

2011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基础选择题及答案5

1、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

A 潜在性

B 现实性 C 特殊性 D 可塑性(D)

2、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

A 实践的属性

B 社会的属性 C 自然的属性

D 现实的属性(C)

3、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A 动力

B 动机 C 条件

D基础(A)

4、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地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其要求、内容及各种活动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取决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

A 认识

B 设计 C 设想

D 安排(D)

5、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是

A 隐私权

B 人身权 C 名誉权

D 荣誉权(B)

6、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A 人身自由权

B 人格尊严权 C 受教育权 D 隐私权(C)

7、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着独立的法律地位,并且受到社会

A 正常的保护

B 热心的保护 C 一般的保护

D 特别的保护(D)

8、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这是由学生的A 人格尊严权决定的 B 人身自由权决定的C 隐私权决定的 D 名誉权决定的(B)

9、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漫骂、体罚、变相体罚和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这是由学生的A人身自由权决定的 B 隐私权决定的C 人格尊严权决定的 D 荣誉权决定的(C)

10、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A 系统化

B 多样化 C 复杂化

D 专门化(B)

11、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A 学科专业素养

B 教育专业素养 C 品德专业素养

D 职业道德素养(A)

12、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

A 管理能力

B 控制能力 C 教育能力

D 研究能力(C)

13、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

A 必然要求

B 必然结果 C 心理前提

D 必要保证(D)

14、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A 条件

B 任务 C 途径

D 结果(A)

15、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A 自由发展

B 自主发展 C 自愿发展

D 自动发展(B)

16、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

A 权利 B 威严 C 权威 D 人格力量(D)

2011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基础选择题及答案6

1、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A内容改革 B方法改革 C课程改革 D途径改革(C)

2、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A教师

B学生 C班级

D课程(D)

3、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A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B)

4、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

A课程类型 B教学计划 C教学大纲 D教科书(A)

5、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 A读、写、画

B读、画、算 C画、写、算

D读、写、算(D)

6、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的课程,属于

A实践型课程

B研究型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知识型课程(B)

7、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把课程分为

A地方课程

B研究型课程 C知识性课程 D社会中心课程(A)

8、以课程任务为依据可把课程分为

A学校课程

B技能性课程 C学生中心课程

D基础型课程(D)

9、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把课程分为

A国家课程

B工具性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社会中心课程(B)

10、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把课程分为

A社会中心课程

B技能性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学校课程(A)

11、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确定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C)

12、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这三个特征是

A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 B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C教学大纲的基本特征 D教学目标的基本特征(C)

13、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A开设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A)

14、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

A课程目标

B教学目标 C教学计划

D教学大纲(D)

15、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育目的 D教学目标(B)

16、教材的主体部分是

A讲授提纲和讲义 B教科书和参考书C教科书和讲义 D讲义和参考书(C)

17、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

A基本要求

B基本原则 C基本手段

D基本途径(D)

18、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是

A安排课程表

B分析教学任务 C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D组织教学活动(D)

2011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基础选择题及答案7

1、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A课外活动

B实践活动 C教学活动

D班主任工作(C)

2、教学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

A基础地位

B中心地位 C主要地位

D重要地位(B)

3、智力是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其核心是

A注意力

B观察力 C思维力

D想象力(C)

4、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A)

5、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凯洛夫

D夸美纽斯(D)

6、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凯洛夫(B)

7、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

A重要力量

B主要力量 C内部动力

D外部动力(C)

8、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

A基本部分

B基本内容 C基本途径

D基本阶段(D)

9、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B)

10、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

A熟悉教材

B分析教材 C概括教材

D理解教材(D)

11、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是

A教学目的 B教学内容 C教学原则

D教学方法(C)

12、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教学的

A启发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A)

13、“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D)

14、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学要

A温故而知新

B不陵节而施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学而时习之(B)

2011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基础选择题及答案8

1、教学工作中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D课外辅导(B)

2、课的类型的划分依据

A教学任务 B教学内容 C教学规律 D教学原则(A)

3、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

A布置作业 B检查作业 C课外辅导 D课后练习(C)

4、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成为测量的

A信度 B难度 C区分度 D 效度(D)

5、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的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成为测验的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A)

6、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

A教学程序 B教学步骤 C教学组织形式 D教学阶段(C)

7、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多采用

A分组教学 B个别教学 C道尔顿制 D班级上课制(B)

8、最早在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教育家是

A斯宾塞 B卢梭 C洛克 D夸美纽斯(D)

9、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A 1856年 B 1860年 C 1862年 D 1866年(C)2011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基础选择题及答案9

1、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称为(9.1)

A德育目的 B德育原则 C德育规律 D德育目标(D)

2、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

A基础 B途径 C出发点 D重要环节(C)

3、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

A德育内容上 B德育规律上 C德育原则上 D德育方法上(A)

4、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称为德育过程的

A内容 B层次 C结构 D方法(C)

5、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行,其中基础性的要素是

A知 B情 C意 D行(A)

6、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D)

7、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

A关键 B基础 C内容 D途径(B)

8、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的

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C)

9、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就是德育的

A方法 B手段 C内容 D途径(D)

10、实施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课外校外活动 C劳动 D共青团活动(A)

11、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的方法是

A榜样法 B说服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C)

12、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是属于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锻炼法 D陶冶法(C)

13、德育认知模式非常注重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A)

14、德育体谅模式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B)

15、创立社会模仿模式的教育家是

A柯尔伯格 B皮亚杰 C麦克费尔 D班杜拉(D)

2011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基础选择题及答案10

1、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A共青团组织 B教导处 C总务处 D班级(D)

2、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

A埃拉斯莫斯 B夸美纽斯 C洛克 D卢梭(A)

3、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

A班级公共财产 B班级信息 C学生 D班级资料(C)

4、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属于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A)

5、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称为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C)

6、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管理方式是属于

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D)

第五篇: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试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C)。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2.“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可一到人手里,就全变坏了。”这句话出自哪本教育名著?(A)A.《爱弥儿》 B.《教育漫话》 C.《普通教育学》 D.《人的教育》

3.中小学智育的根本任务是(B)。A.传授知识 B.发展学生的智力 C.形成技能 D.培养个性

4.强调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的典型表现形式是(B)。A.综合课程 B.活动课程 C.学科课程 D.潜在课程

5.(C)阶段是儿童道德发展的关键年龄。A.初中 B.婴儿 C.小学 D.幼儿园

6.教育教学要求的“一刀切”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C)。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7.决定教师劳动创造性的是(C)。A.劳动任务 B.工作性质 C.劳动对象的特点 D.劳动手段的特殊性 8.个人活动包括(D)。A.体育竞赛 B.学科小组 C.科普讲座 D.写日记

9.依据课外活动的机能可将课外活动分为接受性活动、创造性活动和(C)。A.探究性活动 B.发现性活动 C.训练性活动 D.社会性活动

10.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A)。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11.我国倡导启发式教学的第一人是古代教育家(A)。A.孔子 B.墨翟 C.董仲舒 D.朱熹

1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C)。A.是同时的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 D.说不清楚

1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C)。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的 14.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B)。A.并不重要的时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没有效果的时期

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15.基础垂课程是(B)。A.广域课程 B.必修的课程 C.相关课程 D.选修的课程

16.提出非学校化观念的是(B)。A.赫尔巴特 B.伊里奇 C.怀特海 D.克伯屈

17.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C)。A.坚持人文教育为主 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

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D.要看情况而定

18.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B)。A.主体 B.客体 C.教的主体 D.学的主体

1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B)。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20.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C)。A.杜威 B.怀特海 C.布鲁纳 D.克伯屈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21.素质教育的核心是___培养创新能力_______。

22.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文法、___修辞_______、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23.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理的发展,二是____心理的______发展。24.课外小组活动主体可分为学科小组、______技术小组____、艺术小组和体育小组。25.学生是课外活动的主体,教师在课外活动中主要起____辅助______作用。26.课外辅导是对___课_______的补充和延伸。

27.练习按学生掌握技能的进程可分为模仿性练习、独立性练习和___创造性练习_______。28.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和______专业____教育。

29.对整个班主任工作过程、状况和结局做出的全面的、恰如其分的评估,包括质的评和量的估计。这项工作被称为______班主任工作总结____。30.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_____促进_____的关系。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31.小学生的有意注意不断发展,但无意注意仍起着作用。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及时提示和提出要求。(T)

32.战前学前教育很少被纳入国家教育系统,但现在很多国家都将学前教育纳入了国家教育系统,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T)

33.学习问题的理论是教学的基本理论,历代中外教育家曾以不同观点、从不同角度对教学过程作过种种的探索,提出了各自的见解。(F)

34.人们的思想观点和世界观的形成都离不开人们的认识,都需要以一定的感觉为基础。(F)

35.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的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T)

36.任课老师在学生个体的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对全班学生的情况十分了解,在德、智、体等方面全方位地养成学生的素质。(F)

37.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包括工艺、设备、程序、手段等)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T)

38.教学中的启发不是让学生自发地看,而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观察,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把握事物的特征。(F)

39.培养小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观察,引导儿童从知觉事物表面特征发展到知觉事物的本质特征。(T)

40.小学生的学习是无目的、无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不用遵循一定的教育制度以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的。(F)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为什么说环境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其

原因在于:第一,人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一个积极、能动的过程。这种能动性一方面表现在,人是通过实践活动接受环境的影响并获得发展的。人在实践过程中既接受环境的影响,也改造着环境,并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改造着自己。另一方面表现在人是按照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在这些知识、经验基础上产生的需要和兴趣等接受环境影响的,因此,同样的环境在不同人身上可以产生不同的作用。第二,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广泛的、潜移默化的,也是自发的、零星的、无计划的、无目的的、不系统的,有时甚至是相互矛盾的。环境影响的这种特点,往往使人的发展具有两极性:既可以使人向好的方向发展,也可以使人向不好的方向发展。因此,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环境的作用是有限的。

42.根据课程的任务和课程的制定者,课程的类型有哪些? 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1)从课程任务的角度,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三种类型。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能力培养的课程。拓展型课程高度重视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拓展,关注学生知识视野的开拓,全方位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2)从课程制定者的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种类型。国家课程是指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属一级课程,管理权属中央级教育机关。地方课程是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制的课程,属二级课程。学校课程是学校自身研究开发的课程,又称校本课程。

43.我国小学课程设计的原则是什么?(1)高度的科学性和高度的思想性统一。(2)要以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为最终目的。(3)要适合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44.简述设计教学法。

设计教学法是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

45.简述课外活动的特点。(1)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课外活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活动。(2)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从内容和组织形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3)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更大的自主性。

五、论述题(本大题10分)

46.试分析义务教育的意义。

第一,义务教育既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又会不断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各国制定义务教育的制度,规定义务教育的实施年限,基本上是由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所决定的,可以说,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实行义务教育的根本条件。

第二,义务教育既体现着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水平,又会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一个国家公民的民主生活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公民的这种民主生活就是要建立在教育机会均等、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的民主基础之上,并通过法律形式来加以保障的。义务教育是建立一个国家民主生活的基础和工具。

第三,义务教育既可以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作为国家的公民必须接受一定年限的教育,这种思想不是所有的人都认识清楚的,尤其在经济落后的地区,由于主观与客观的因素,儿童与少年的受教育的权利时常会受到侵犯。实施义务教育从法律上维护了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也要求公民履行自己作为国家公民的应尽义务。

一、单项选择题

1.C2.A3.B4.B5.C6.C7.C8.D9.C10.A11.A 12.C13.C14.B15.B16.B17.C18.B19.B20.C

二、填空题 21.培养创新能力 22.修辞 23.心理 24.技术小组 25.辅助 26.课

27.创造性练习28.专业

29.班主任工作总结 30.促进

三、判断题

31.√32.√33.×34.×35.√36.×37.√38.×39.√40.×

四、简答题

41.【答案要点】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其

原因在于:第一,人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一个积极、能动的过程。这种能动性一方面表现在,人是通过实践活动接受环境的影响并获得发展的。人在实践过程中既接受环境的影响,也改造着环境,并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改造着自己。另一方面表现在人是按照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在这些知识、经验基础上产生的需要和兴趣等接受环境影响的,因此,同样的环境在不同人身上可以产生不同的作用。第二,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广泛的、潜移默化的,也是自发的、零星的、无计划的、无目的的、不系统的,有时甚至是相互矛盾的。环境影响的这种特点,往往使人的发展具有两极性:既可以使人向好的方向发展,也可以使人向不好的方向发展。因此,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环境的作用是有限的。

42.【答案要点】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1)从课程任务的角度,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三种类型。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能力培养的课程。拓展型课程高度重视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拓展,关注学生知识视野的开拓,全方位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2)从课程制定者的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种类型。国家课程是指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属一级课程,管理权属中央级教育机关。地方课程是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制的课程,属二级课程。学校课程是学校自身研究开发的课程,又称校本课程。

43.【答案要点】(1)高度的科学性和高度的思想性统一。(2)要以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为最终目的。(3)要适合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44.【答案要点】设计教学法是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

45.【答案要点】课外活动具有如下特点:(1)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课外活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活动。(2)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从内容和组织形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3)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更大的自主性。

五、论述题 46.【答案要点】 义务教育的意义是:

第一,义务教育既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又会不断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各国制定义务教育的制度,规定义务教育的实施年限,基本上是由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所决定的,可以说,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实行义务教育的根本条件。

第二,义务教育既体现着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水平,又会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一个国家公民的民主生活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公民的这种民主生活就是要建立在教育机会均等、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的民主基础之上,并通过法律形式来加以保障的。义务教育是建立一个国家民主生活的基础和工具。

第三,义务教育既可以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作为国家的公民必须接受一定年限的教育,这种思想不是所有的人都认识清楚的,尤其在经济落后的地区,由于主观与客观的因素,儿童与少年的受教育的权利时常会受到侵犯。实施义务教育从法律上维护了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也要求公民履行自己作为国家公民的应尽义务。

下载教师招聘、特岗教师、教师资格证类考试教育学全套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招聘、特岗教师、教师资格证类考试教育学全套试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习题精选及答案

    2010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习题精选及答 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

    2010教师招聘考试及特岗教师题库和答案

    2010年教师招聘试题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 1、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应做到( )。 A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B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D充......

    2018最新山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2013年山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试题指导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

    教师招聘-特岗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共6份)

    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教育著作是( A)......

    2018特岗教师考试考点:教育学

    优路教育卓越品质 www.xiexiebang.com 2018特岗教师考试考点:教育学 时光冉冉,2017年即将过去,不管收货了什么还是错失了什么,时间都不会重来一次,我们能做的只有勇往直前继续......

    2010特岗教师考试教育学总结[合集]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狭义的教育则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现代教育制度发......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试题

    教师招聘考试题公共教育学.心理学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在下列每题的空白处填上正确的字词,每空1分,共17分) 1、杨贤江写的《新教育大纲 》,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

    中小学特岗教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2 中小学特岗教师体育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三)一、填空(每空 1 分)112 1、营养素包括( )( 、 )( 、 )( 、 )( ) 、 。 )( 、 )( 、 ) 、2、为了保证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的要求,每天所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