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中小学教学改革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时间:2019-05-12 08:18: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当代中小学教学改革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当代中小学教学改革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第一篇:中国当代中小学教学改革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中国当代中小学教学改革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一、中国当代中小学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从学科出发,功利性强;

从学科出发,功利性强:如黎世法的异步教学法,是从学科的问题开始探讨教学法;美国是从促进人的发展出发,以人的发展为依据:如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改革。

(二)理论缺乏深度

一是从演绎中推导出来,如李吉林的从刘勰《文心雕龙》中的“意像”学说中产生了情境教学法;

二是从教学实践经验中总结得出,如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崔其生的“三三六自住教学法”等。

(三)制度化教学管理对教学改革创新的影响

教学改革是对传统教学观念、方法、教学秩序、行为的突破与改变。教学管理往往则是从教学现实出发,用一定的规章制度对现有教学观念、方法、秩序及行为的规范与约束,它是学校工作有效性的保证,但过于细化的常规管理却会削减管理的有效性,限制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创新意识与积极性。比如所有学校的教学管理均会对教师如何备课、上课、作业与课外辅导、教学评价等方面做出具体的规定,一个教师要想称为该校的合格教师首先必须遵照这些教学管理的要求进行具体的教学工作。试想,如果教师按照学校的一切教学规定来进行教学工作,肯定不会产生教学创新意识,进行教学改革。东庐中学的导学稿改革,如果不是陈康金突破传统教案属于教师独有文本的局限,让它变为师生共享的资源,那么就不可能产生东庐中学教学改革。又如现在所有学校把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大多学校为了学生安全、不出事均不想把学生带到野外进行实地教学或访学,如果一个教师不突破这个规定与现实压力就永远不会产生情境教学法。同时,频繁的教学检查会削弱教师教学改革积极性。学校有许多常规检查,如学期检查、月检查,甚至周检查等。检查的目的是为了使工作快速有效地完成,但一些检查内容过于简单,并无多少实际意义,教师只能应付完成。以备课笔记检查为例,学校的标准是整齐、规范,但备课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思维既有线性的,也有非线性的,这样在形成文字时难免出错修改,备课笔记自然难以做到整齐规范。而所谓“规范”又有许多是程式化的东西。为了迎接期末或期中的备课笔记检查,许多教师只能在检查之前赶抄教案。

譬如考勤制度、频繁的教学检查等,对教师的教学自由是一种极大限制,挫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教学自主与管理制度规约 教学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教学生活是一种自主性很强的创造性活动,教师的专业自主表现为教师对教学实践的积极反思和创造。这种反思和创造具体表现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鲜明的课程意识、浓郁的教学文化意识和鲜活的教学生命意识。但教师的教学自主却在学校科层管理制度面前遭遇了尴尬,和管理制度规约之间产生了明显的矛盾,表现为: 1.教学常规管理与教学自由的矛盾。常规管理是有基层教育工作经验的人都知道,教师的工作是全天候的,教师的日常生活无时无刻不渗透着教育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工作是无法用时间来计算的。机械的打卡考勤制度在使学校管理工作变得简单的同时,也会使学校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2.日常教学考评对教学创造的束缚。教师考评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可以使教学工作更合理高效。但在管理实践中,有些考评方法过于简单,一些因素被简单量化,如一些学校规定教师一学期要读几本书、写多少字的读书笔记、完成多少篇教学论文等硬性指标,并把结果纳入学期结束后的考评。为了完成考评,教师只能走形式。这样的工作似乎有了“实效”,实质上却无创造性可言。教师的常规行为被固化、智慧的成分被削减,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逐渐消失在量化的考评之中。

3.(四)重视教法的改革轻视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研究

(五)重课程改革忽视教法改革

(六)重教法改革忽视教学艺术研究

(七)重教学改革忽视课程改革

三、中国当代教学改革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一是许多教师受多年的教育惰性和惯性的影响,对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仍然不足。

(二)应试教育的羁绊

(三)教学改革政策不到位

(四)改革者官本位价值观的

(五)其他相关学科研究水平的制约

(六)三、促进中国当代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将研究脑机制与功能最新成果运用到教学改革中。

当前教学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建议

一是要加强校长的教学领导力,在执行上出硬招。在实际的教学管理中,有的校长视上级要求为耳旁风,不研究政策文件要求设计工作,不围绕上级工作重点安排工作,不按照年度计划落实工作。使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一些规定要求和重点任务在基层得不到推进。有的校长还习惯于过去经验式、运动式的抓工作方式,搞一阵风,摆架子,做样子,走过场,工作不扎实,不深入。有的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层面都做不到,有的安排部署工作凭个人喜好。因此,必须要切实加强校长对教学管理的领导力,有效地提高校长管理教育教学的执行力、思考力、影响力。通过一些有效的手段,迫使校长附下身子,沉到一线,聚精会神抓管理,认认真真抓教学。

二是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在落实上作文章。新课程改革三个最重要的关注点是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在这三者中,学校最具有自主权的就是教学模式改革,即课堂教学的改革。目前,新课程改革已经历经了六年,小学已经进行完一轮,初中已过二轮,高中也近一轮。改革的成效如何,是否已经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程理念是否已经完全落实到了实际教学中和学校管理中,是在真心实意、聚精会神地搞改革,还是在左顾右盼、虚情假意表面化地搞改革,这是需要每个基层学校的校长和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和总结的严肃问题。从现实中看,有的学校、部分校长、个别教师还是在指责课改、怀疑课改、敷衍课改,报着固有的观念和做法不放,只做表面文章。有的外出学习、考察,看到好的经验和做法激动一阵子,回来后热闹一阵子,过后仍旧老马旧车推着干,没有什么新起色。有的疏于常规教学管理,公开课、示范课、汇报课精心设计,花样多多,而对常态课放任不管,随心所欲,松松垮垮,质量不高,效果不好。有的还固守着靠加班加点补课,给学生加压增负的办法提高所谓的质量,还没有真正在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即构建有效课堂上下功夫。有的对新课标理解不透,把握不准,“三维目标”得不到有效落实。因此必须要加强学校常态教学的管理,不放过每一个学科、每一堂课、每一个环节、每一位教师、每一名学生。在课堂教学减负增效上出实招、下真功、求实效。把新课程的要求在课堂上落到实处,让每一堂课都精彩。

三是要进一步深化评价方式改革,在提高质量上求实效。评价方式的改革包括对学校的评价,也包括学校内对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改变原有的靠考试成绩或升学成绩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做法,切实加大升学考试中非升学考试学科和非学科因素的影响作用。对校长要有任期考核,对教师要有除教学外的综合考核,对学生要认真地进行综合素质的评价。通过评价方式的改革,引领和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

沙龙教学法

影响新课程改革的原因:

大学教学改革的滞后是新课程文化建设的阻力之一。大学教学时满堂灌,没有任何创新,高层教学依旧,底层改来改去不动可以称是折腾?由此得知,在分析问题时,要有全局意识,大思维,不能就问题而问题。

“大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决定学生的点击率”。教师能否给学生上课要看“点击率”,大学教学何以满堂灌?没有考核压力;知识垄断;百家讲坛的影响(讲坛的负面影响,就是满堂灌。),官场上的讲话与报告风。

教师教学信念的培养要远比教学技能的培训要艰难的多。如何培养教师的教学信念?

改革,只要小考,中考,高考的制度还在,任何教学改革只能是隔靴挠痒,为了小考,为了中考,为了高考,就算教学改革能够让学生有一个轻松简单的学习环境,

第二篇: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学的目标、过程、方法和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诸多变化。就当前基础教育改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教师理念、学习方式、讲授方式、媒体运用和评课模式五个方面进行归因分析,最后对问题解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课程教学改革、问题、对策

【正文】近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积极稳步地进行,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为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落脚点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许多课堂教学应有的生机和活力仍然不能激发出来,学生在课堂中的生命活力依然得不到充分释放。我们只有透过课堂改革的表层去探究问题的本质,通过冷静、客观、科学的分析来澄清认识上的困惑,以积极有效的探索来纠正课堂教学实践行为上的偏差,从而推进课堂改革良性发展。

一、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念认识的肤浅化

在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许多人期待课堂教学能够发生“革命性变化”,提出了一系列口号。诸如,从教学过程来讲,“过程比结果重要”;从教学内容方面讲,“重直接经验多于重间接经验”;从教学方式方法来讲,“秧田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和讲授教学法”受到了猛烈抨击,而相应的“小组合作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探究体验的教学法”得到了大力推崇;从教学效果评价方面来看,“综合素质评价重于简单分数评价”等等。这种主张从一定意义上具有否定了教学改革的继承性与发展性的嫌疑。

(二)、学习方式的形式化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旨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仅以合作学习为例,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但却存在着许多问题,概括起来就是合作学习形式化,主要表现为:

1、不管是否有合作的必要,教师都要求合作学习;

2、学生自主、内化的时间不充分,盲目要求合作学习;

3、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未能体现点拨、引导的作用,对一些问题泛泛而过,不了了之;

4、分组无目的性。往往教师一宣布小组合作讨论,前两排学生很快回头,四人一组,满教室吵闹,忙的很忙,闲的很闲,小组内没有明确的分工,小组间缺乏竞争,因而也不是真正的合作,更产生不了合作的学习效果。

(三)、讲授方式的曲解化

新课程改革以来,“对话教学”、“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新的教学理念被引入课堂教学中,这些新理念,对扭转长期以来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压抑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种怪现象:教师在课堂上不讲解,不分析,往往是教师提几个问题,学生讨论、回答一下,教师肯定一下;或者是教师展示几个课件,学生发表几句评论,一堂课就完结了,有些学校甚至规定教师只能讲几分钟,其余时间留给学生,不然就是“不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作为对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师“少讲或不讲”有它的合理性,但如果成为一种教学模式而被广大教师争先效仿,则必须引起我们的警惕。

(四)、运用教学媒体的盲目化

现在有些学校硬性规定教师必须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并且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以此证明教师是否具有先进的教学能力,为此,教师在课堂上已不满足于幻灯片、录音机等教学设备了,还增加了电脑、多媒体等先进的教育手段。课堂上,教师的讲台摆满了各种设备。有些教师上课时用完这个用那个,忙得不可开交,整堂课教师很少说话,不象是教师,倒象是演示各种设备的工作人员,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互动,教学效果并不佳。(五)、评课的模式化

新课改理念下,我们大力倡导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活动中自然有一项内容是评课,然而我们不难发现,以僵死的课堂评价标准去评价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往往比较机械化、模式化、概念化,它严重地束缚了教学的创新与个性发展。在某种程度上,那些评价标准给教师的教学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更不可思议的是,有的学校还对不同的学科采用同一标准,同一模式去量化、评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往往各项得分较高的课不一定是好课。有些课很有自己的特色,由于缺乏某些项目却得了低分,然而不能否认这些课是好课。

二、对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主要因素在于教师自身。

再好的教学理念,再好的沟通方式,如果没有教师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实施,最终注定要失败,那么教师该如何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要正确认识新课程改革;其次,教师要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第三,教师自身素质要不断提高;最后,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

(二)、课堂学习方式灵活化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并且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新问题,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动力。但是这些学习方式的运用都是有条件的,不同的班级、教师和学生,起点是各异的,无论是接受培训或观摩别人的课堂,完全采用“拿来主义”是不可取的,如同“刻舟求箭”一样荒谬。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应该搞清楚学习方式定义的内涵与外延,逐步使这些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同时教师要结合自身的素质与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式。

(三)、正确看待“讲授法”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分析往往为人所诟病,是因为人们往往将讲授法与“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等同起来。“满堂灌”确实应该批判,因为它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学生的主体性被消解,教师成为教学的中心。讲授虽不注定成为“满堂灌”,但很容易成为“满堂灌”,但即便这样,我们也不能轻易地把教师的讲授与“满堂灌”划上等号,关键在于教师讲什么,讲得怎么样,如果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具体性,把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建立起实质性联系,并且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这样的讲授就不是灌输、填鸭,而可能成为学生有意义接受式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宁精勿滥”是教学媒体的使用原则

教学媒体作为课堂教学的现代化手段,关键是对它怎么用,何时用,用在什么点上。原则是,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工具的主人,而不是教学工具的奴隶。如果教师一味地依靠这些教学设备,那么教师的教化作用和人格影响就会大打折扣。教学媒体仅是我们教学的一个重要辅助工具,是为了帮助教师使教学工作更轻松些,而不是使教师的教学更繁琐、更沉重,更不是把使用它仅仅当作一个目的。

(五)、制定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办学者用全新的理念,全方位多角度去评价老师和学生,就会惊奇地发现他们的潜能是何等巨大,是多么美妙;就会深感用干巴巴的分数来进行评价是多么的不合理。仅仅倚靠学习成绩,几乎很难评价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也很难看出学业成绩背后的学习成本问题,也就是学习负担和压力问题。所以要特别注重从学生的学习接受和发展方面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这就提醒我们在制定教学评价标准时应该注意到能否尽量充分发挥出教师教学的主观能动性。

正是由于课堂教学存在种种不近人意的地方,我们才深感课堂教学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但是面对课程改革日新月异的现实,面对一群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们,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拒绝或停止前进的步伐,我们只有大力倡导、研究、发展、、完善那些科学的、能适应教育教学发展规律的课堂教学改革,才能为新课程改革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1] 孙翠香.《对当代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反思——基于复杂—动态理念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09,(20)[2] 施珍珍.《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教育界201年13期

[3] 吕洪波、郑金洲.《中小学课堂教学变革的基本认识》教育研究2012年第四期

[4] 杨玉厚.中国课程变革研究[M]陕西: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第三篇: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修改

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李小龙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 “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提出,中小学教育改革在教育观念、课程结构、教材、教学方法以及各学科具体教学等几个方面的全面展开,给中小学体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力。国家教育部体卫艺司强调中小学体育课程应从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各个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努力构建大中小学相衔接的科学的体育课程体系。但我们也发现,由于缺乏改革的理论基础和改革的理念追求,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着闻风而动的盲目追随和形式主义。例如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中教学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而教学实质却没有变化,过分强调竞技运动技术传授和知识的系统化;过分强调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评价过分注重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学生个体差异和进步幅度重视不够。这严重影响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笔者就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作一些分析。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体育改革的文件和资料,阅读社会学、教育学、体育学等相关的论着,参考有关或相近的其他文章和作品多篇,为本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2、专家咨询法。走访了宁城县的几位特级教师,100多位不同职称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在网上咨询了国内10多位体育专家,与他们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听取了意见。同时,还实地观看了教育厅教研室、部分地市教育局教研室及县教委组织的大型教研活动,听了多位体育教师的课100多节,为本研究积累了一定的实践基础。

3、逻辑分析法。本文采用演绎、归纳、综合、分析、比较等方法,从多角度进行研究,力求论据充分、有力,论点具有建设性。

三、体育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

体育教学过程并不是直接的身体锻炼过程,体育教学不等于健身,单靠体育教学也解决不了增强学生的体质问题。但这并不等于体育教学与增强学生体质无关,更不意味着运动教学就是体育教学。遗憾的是,传统的体育教学虽然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名,却在长期的实际教学中,花相当多的时间传授运动技术和技能。这里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要区分运动教学与体育教学。运动教学只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部分,而且是一个非本质的部分。从本质上将,体育教学过程是一种系统运行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通过确定目标、激发动机、理解内容、进行身体反复练习、反馈控制与评价等环节组成的。把体育教学过程看成是传授、学习健身知识技能的过程,这会不会太窄?如果对体育知识技能的理解形成了共识,这种强调或许没有实际意义。可是,长期以来把体育知识技能理解为运动技术技能的传统偏见,强调体育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传授、学习健身知识技能,就显得尤为必要。

四、体育教学过程的具体问题

1、教学观念。体育教学改革虽然在全方位进行,但不少教学改革者在实践中却只热衷于操作层面上外在课程形式的改革,过分追求一种表面上的热闹、活跃,学生内在情感和学习动机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其根本原因,就是许多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观念没有根本转变。为什么没有转变?并不是体育教师不想转变,不能转变。而是因为第一,现实社会中,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忽视或轻视体育的行为、观念、思想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第二,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太大,除常规的体育课堂教学外还有大量的课外工作,如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及学校运动队的训练等;第三,缺少改革的理论导向和具体指导,同时上级教研部门给教师的教改指示大多是口号式指示,“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等。大部分体育教师不了解设计的意图,缺乏教学改革的必备技能,而且也没有多余时间去学习探究这些问题,使体育教学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

2、教学目标。学校体育的一个致命伤是学生学了十几年的体育,在他们走出校门后,竟与体育再见了。这与体育教学忽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能力和锻炼习惯相关;与我们把体育理解为机械被动的教育有关;还与我们没有在体育课堂教给学生锻炼身体的原理和应用运动技术锻炼身体的方法有关。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所偏重的是一个技术怎么教,一个动作怎么做,忽略了对学生健身知识技能的传授,更忽视了对学生健身意识、健身能力、健身习惯的培养,使学生无所适从,无所收获,这无疑是体育教学的失败!

3、教学内容。长期以来,竞技运动一整套的项目、规则和办法规范了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这些规则严密、技术要求高的项目,使天性好动的学生望而生畏,积极主动去锻炼的学生有减无增。体育教学是以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学生掌握科学健身方法等为主要内容,而竞技性运动项目,则是从体育竞技的角度出发,以实效性为原则,选用优秀运动员的运动技术为模式,通过程序化训练过程,达到完善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这些运动技术,虽然有助于学生已具有的运动能力得以充分发挥,但对体育教育来说,显然脱离了其内涵,只能是一种外部的行为要求,未必是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最佳活动内容,而且警觉化的强身指向在于片面强调体育对人体的改造作用,过分追求人的身体活动能力的不断超越和自我精神的磨练,因此,竞技化的体育教学必然会偏离正确的健身目的,违背人的自然生长、发育和发展规律,不实际地要求学生片面追求运动能力的超越,崇尚于外在的强筋壮骨、体能达标。

4、教学方法。素质教育是一种弘扬学生主体性的教育,素质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性,强调学生主动地、活泼地进行学习。与此相适应,在体育教学设计上,也要从“教师中心”转向重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不能象过去那样把学生当作被动的容器或“练习机器”去安排教学。在体育教学手段上,要从教师单纯“灌输”为主的方法体系转向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为主”的学法设计;由简单的“一刀切”方法手段转向因材施教和区别对待,在一定的统一要求的基础上,使学生的一般发展、共同发展与特殊发展、差别发展相结合,从而尽可能地为学生学习和锻炼创造条件,满足和促

进每个学生的个性需求。

5、教学评价。那种教学评价的划一化,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基础差异,埋没了学生的主观努力和进步幅度,以笼统的划一标准进行教学评价,既缺乏激励性又失公允性。考试,是对人的某种能力的公平检验。既然是公平检验,那就要有时间上、方式上、内容上、评判标准上的同一规定。平时考核很难做到这一系列的同一规定,因而也就很难成为一种公平检验的手段。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检验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自我,从中获得激励,不断鼓舞自己向新的目标冲击。然而教学评价的划一化,忽视了学生的进步,显然也就谈不上有何激励性。

五、采取的对策

1、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要求教师变传统的知识“遗传型”教学为探索型教学和发展型教学,体育教学就是要改变传统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过分强调运动技术和知识的系统化;教学评价过分注重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过分强调运动技能的评价的体育教学。为落实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改变以“增强体质”和“技能教育”为主的传统观念,树立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性全面发展的新观念;改变“三基”教育的传统目标,突破以传授竞技体育项目技术为主的教学体系,树立以终身体育为主多种体育形式并存的教学观念。这些就需要充分发挥和营造民主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和锻炼身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发展和完善学生个性,使学生在自练和自评的体育锻炼实践中养成经常体育锻炼的习惯。一些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和领会现代教学观,头脑中还是根深蒂固的“遗传型”和“灌输型”教学观,因此很容易单纯去追寻没有理念的教学形式的现象。如目前许多学校都尝试了选项教学、小集团教学、体能分班教学、个人特长分班教学等形式和方法,以努力弥补传统体育教学中所存在的不足。但是,由于教学观念的落后、教学思想僵化,使得这些教改尝试大多停在形式的层面,难以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精神实质真正体现到体育教学中去。

2、重新设定教学目标。当前要注意的问题是,必须把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意识、能力、习惯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过去,有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把许多精力放到对某个动作的精雕细刻,考核学生的体育能力也往往用技评或跑表、米尺去丈量,这种做法脱离了学生身体发展的需要,背离了教育教学的规律,得不偿失。对此,我们认为,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对体育有基本认识和积极态度,懂得健身的意义,树立终身健身的观念。掌握健身的知识和方法,能运用多种基本运动技能和健身方法进行经常锻炼,同时要具有独立进行健身的能力和习惯。知识和技能只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中介,不是能力自身,所以,学生健身能力的形成是以身体为基础,知识技能为中介,通过专门的教学、专门的教学内容和专门的方法实现的。

3、遴选教学内容。运动是体育课程内容的主要素材,对它的加工就是所谓的竞技运动体育教材化,这是体育教师准备教材的重点、难点。体育教师要学会从各个角度对体

育课程内容素材的竞技运动进行加工改制:一是在具体的教材内容上,简化教材的技术结构,逐步改变纯竞技式的、成人化的运动项目,渗进一些与教材项目有关又能进行游戏或比赛的内容,如小学的蹲踞式跳远踏板起跳,空中技术就应简化;球类教材也可以简化,篮球的“三人制比赛”,足球的“三人或五人比赛”等内容,简化了规则,简化了活动形式,教学效果很好;二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抓住运动中的主要因素简化规则。还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强的项目,如健美、舞蹈、艺术体操等,根据地域性的特点增加民族传统项目,如武术、毽球等。总之,在教学内容方面,要突破竞技运动结构的约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

4、优化教学方法。改变过去以“教”、“灌”为主的方法体系,注意引导和启发。体育教学要由过去学生“跟着练”转向学生“自主练”,做到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完成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同时注意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搞简单的“一刀切”和“强制命令”,确保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都有提高。只有真正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才可能使学生成为自身素质发展的主人,才能使学生获得主动的发展。因此,教师选用教学方法时应重视学生的合理要求,提倡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并创造条件使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成功的满足,引导学生增强体育意识和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

5、改革考核方法。要充分利用体育考核的良性反馈调节学生的积极性,改变在体育考核中一些学生尽管认真学习、刻苦锻炼,却难于获得较好成绩而有些学生单凭身体条件的先天优势就可取得优异成绩的不合理现象。体育成绩考核应从教育评价出发,不但要看学生在体育课上达到的绝对水平成绩,更要重视对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进步幅度和努力求知程度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切合实际的评价,都能从评价中得到新的目标与新的动机并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获得成功的乐趣。

体育教学改革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重心所在。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把教学改革落实到实处,在给予政策导向外,应及时落实解决教师工作的困难,加强对一线教师的关心与帮助。学校体育专家要深入到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去,帮助教师解决教学改革中的一些难题,切实加强对教师的理论和实践的具体指导,使教师能够真正地投身到教学改革的洪流中去,全面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第四篇:中小学国防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国防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

根据由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01年4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都应当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组织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开展国防教育。其中,学校教育是国民国防教育的基础。同时,要看到,国防教育也是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鉴此,在初级教育阶段(小学、初中),应利用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主渠道,结合各科教学和课外活动进行,并且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采取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寓教于乐的方式安排进行。在中等教育阶段,除继续抓好国防知识及国防精神教育外,还要适当进行一些国防法规、国防理论、国防技能方面的教育,并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考核验收,作为毕业或升学的条件之一,以此促进国防教育的落实。

近年来,中小学生的国防教育,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仍有诸多亟待改进和加强的地方,特别是在设立专门的国防教育课上,不少中小学校目前还仅仅是停在嘴上,写在纸上。之所以如此,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由于国防教育没有列入毕业或升学的必考课目,因而一些学生和学校对此并不重视。二是学习任务重时,一些学校将国防教育课取消,使国防教育课的内容,时间得不到很好的落实。三是教育形式比较单

一、不灵活,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统一规范的教材。(在开展国防教育时,有的学校教师要么结合有关学科进行教育,要么临时找几种国防报刊备课,照本宣科;有的地方或学校虽也编印了国防教育课本,但也就那么一、二本,不论中小学校,一律“一刀切”、“一锅煮”,没能做到像数学、语文等那样分年级进行编写教材,针对性不强。因此出现了教师难以开展不同层次的教学,学生有的“吃不了”有的“吃不饱”的现象。)四是没有专职的师资队伍。目前,大多数中小学校从事国防教育的工作人员,是由学校政工干部、班主任、校外辅导员等兼任的,他们要么缺少国防及军事知识,要么缺乏中小学校教学经验,因而影响到了实际教育效果。近年来,为贯彻《国防法》和《国防教育法》的有关规定,有的高级中学虽也聘请了军事教员,但由于学校管理体制、教学机制等方面的原因,导致被聘请人员难以担负起中学国防教育重任。

要真正落实国防教育必须在实践中逐步摸索有效的方法,我校结合新疆的具体区情试行了如下办法:

(一)克服与纠正国防教育“事不关己”的思想。

有些教师认为国防教育主要是政府行为,现在是和平年代,远里战争硝烟。不属于学校包括教师的岗位职责范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针对这种认识上的偏见,我们及时组织教职员工和广大学生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兵役法》等国防法律法规,从而使大家明确开展国防教育和接受国防教育的责任和义务。

(二)采取多种途径开展辅助教育。

我校还采取多种途径,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一是利用重大节日开展教育活动。如在每年的国防教育日,学校和人武部联合举办国防知识竞赛,并在重大节日举行升旗仪式等。二是采取“请进来”的办法,聘请人武部长担任校外辅导员,定期邀请他们来学校开设国防知识讲座。三是通过影视录像进行直观教育。适时组织全校师生观看军事题材的影片、录像片,近年来,先后组织观看了《海湾战争纪实片》、《和平年代》、《挺进中原》、《大决战》等10多部影片。四是开展多种文体活动,寓教于乐,如组织国防征文比赛、国防演讲比赛、篮球友谊赛、体育运动会、专题报告、双拥文艺演出等活动,有效地丰富了国防教育的手段,强化了国防教育的效果。

我校的国防教育彻底打破了以往陈旧死板的僵化的说教模式,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并以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为载体,在内容上,在形式上,不断向纵深发展,并逐步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内心和生活中,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

(三)基地建设。

国防教育不能局限于课内、校内,必须延伸到校外,国防教育基地的建设是学校国防教育的延伸和拓展。每学期,我校都利用假期和节日组织学生到基地参观。如参观驻军部队,培养学生保卫祖国的国防意识;参观烈士纪念馆,通过革命烈士的事迹介绍,培养学生发扬革命传统的思想意识。在今年的清明节,我校组织部分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通过国防教育基地的建设,把国防教育形象生动地结合到具体活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双拥建设

双拥建设是学校国防教育的具体实践和发展。学校在每年的“八·一”节、春节期间都安排好拥军慰问活动,组织学生到军烈属家慰问演出,为他们送去生活物品和文艺节目,并对活动及时进行宣传报道,在校园营造良好氛围。

(五)狠抓常规建设。

国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它必须与学校日常的教育相结合,并且要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必须长抓不懈,不能搞短时的突击。因此,常规建设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1.建立健全国防教育组织机构。为了确保国防教育的顺利开展,我校成立和完善国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任组长,书记和副校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各处室的中层干部和班主任组成,明确相关领导、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的职责。

2.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做到宣传工作要持久,教育活动要丰富,后勤工作要到位,注重对学生日常行为的国防教育。如每周一上午学校举行升旗仪式,要求全校师生共同参加,并有学生代表在国旗下讲话;在每天定时举行的升降旗仪式,全体师生都要肃立并齐唱国歌。同时学校定期出国防教育黑板报,宣传国防知识,等等,使学校的国防教育深入到每个学生的日常行为中。

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必须意识到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和我们新疆的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一件大事。

“国无防不立,民无军不安”。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记职责使命,同心协力,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新疆全民国防教育新局面,让各族人民都团结在一面大旗之下,共同繁荣,共同进步,爱我新疆,建我新疆。

第五篇: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潘学强

【摘 要】本文从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的合作交流没有得到实效、课堂上盲目的鼓励与赞扬会使学生适得其反、“问题解决”不是最终的目的这几个问题进行阐述。如何处理这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寻找与新课改有关的对策。

【关键词】教学改革 问题 对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空前的教育革命。贯彻新理念,实施新课程给课堂教学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然而,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在新旧课程转型过程中,难免出现新旧观念的碰撞,需要一个磨合和链接过程。

下载中国当代中小学教学改革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当代中小学教学改革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改革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改革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新课程实施以来,初中物理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地成绩。但是在初中物理 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对教育理论的不断探究,就当前基础教育改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从教师理念、学习方式、讲授方式、媒体运......

    实验室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实验室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廖 耘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当前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当前教育改革的形势,研究加强实验室建设的措施与办法。 关键词 实验室建设 问题......

    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 要:社会不断发展,市场经营环境越来越为复杂,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也在逐渐提升。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对于加强企业品牌建设......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 国有企业是一种特定的企业形态,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一面镜子,国有企业文化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体现。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

    中国当代诗歌问题研究

    中国当代诗歌问题研究 201009808843 白国英指导教师 段春旭 【摘 要】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诗歌研究处于相对边缘性的位置。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的水准和它所取得的成就很低。......

    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在全面推行课程改革,贯彻执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过程中,由于体育教师对课程标准与教学理念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曾一度在教学指导思想、教......

    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德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德育工作者,我们明显感到德育问题多,难度大。为了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