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发展规划
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
总体规划
目
前言
一、总体规划纲要
二、项目开发商
三、项目地址
四、项目现状
五、项目内容
(一)主题定位
(二)目标定位
(三)园区分布
1、科研基地
2、温室大棚与春秋棚
3、育苗连栋智能温室
4、民俗展馆
录
5、假日农场
6、园艺景观
7、荷塘月色
8、农产品加工
9、沼气发电
六、规划设计原则
(一)生态的原则
(二)高效益原则
(三)参与性原则
(四)突出特色的原则
七、实施流程规划
八、项目管理
九、项目营销
十、效益分析
十一、总述
前言
农业科技示范园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开始涌现出的一种新型农业模式。它以比较完善的生产条件、基础设施和现代化的物资装备为基础,规模化、集约化、高效率的使用各种现代生产要素,融生产、生态、生活、科技、培训、文化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体系。它是在特定区域内,将现代拉尔学技术渗透到农业生产力的诸要素和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而建立的科技先导型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已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直接动力。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同时
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但由于农业基础条件差,土地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不明显,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城乡收入差距较大。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应。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加强惠农富农的政策
力度,把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国家将大力支持农业尤其是现代农业的发展。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用现代的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大规模的生产用于出售农产品的农业。按发展规划,积极发展大棚蔬菜等高校农业,完善规模经营,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因此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思路,构建新型的农业技术开发、引进、转化、示范和推广体系,实现资金、技术管理的高度集约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促进农业增长方式有资源的粗放型向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集约式经营转变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总体规划》的制定和实施,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基本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总体规划》的建设实施,必将优化
市农业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农业增收,农民增收,增强当地优势和特色农产品的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带动和促进
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
一、总体规划纲要
(一)、背景意义
农业进入新阶段以后,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改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新阶段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促进农业由以资源为依托的数量型农业向以技术为依托的效益型农业转化,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其根本出路在于农业的科技进步,其有效途径是政策引导和建园设区进行示范。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对于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总体目标
采取综合规划、统一指导、区域布局、分步实施的方式。
年示范园已经完成预期建设目标,年示范区初见成效,年基本建成符合21世纪农业发展方向的农业科技园区。
(三)、项目提要
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规划设计为“一园九区”即:科研基地、民俗展馆种植、温室大棚、假日农场、特种养殖、联动智能温室、荷塘月色、青少年农业教育基地、乡村文化园。总面积
亩,建筑面积为
平方米。总投资
万元。年收入估算
万元。
二、项目开发商
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由
公司独资开发。公司注册资金
万,是
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三、项目地址
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位于,计划投资总面积
亩。
四、项目现状
此项目一期工程总占地
亩已基本完工,现在总投资
万,建成错季蔬菜温室大棚
座,二期总投资
万将在 年
月份正式动工建设,主要包括:两栋智能育苗温室,恒温储存库,沼气发电等项目。
五、项目内容
(一)主题定位
农业科技、生态庄园、休闲观光、农产品销售。
(二)目标定位
第一产业是农产品,第二产业是农产品加工,第三产业是农业加旅游的农旅双模式的休闲产品。利用第一产业开发第二产业,打造收益较高的第三产业,创立农业科技品牌。
(三)园区分布
1、科研基地
将
亩土地作为与农科院共同合作的科研基地,用于高科技特种种植、新品种研发、新品种培育,打造科技人才培训区和农业科技
示范区。
2、温室大棚和春秋棚
已建温室大棚
亩,即将建春秋棚 亩。种植无土栽培蔬菜盆景、草莓、特菜等植物,反季节栽植,既有观赏价值又有可观的经济价值。
3、民俗展馆
建设民俗展馆,把自古至今与农业相关的的资料、图片、农机具、农业民俗文化做一展厅,与现代教育思想结合,展示出农业文化的发展史。
4、假日农场
将
亩土地分租给市民,市民可以种植花卉、蔬菜、粮食等作物。农场以“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为经营理念,以种良心蔬菜、吃放心蔬菜为目标。
5、园艺景观
利用绿植、景观小品打造农业科技园的生态景观带,让客人在游中观景、游中养生、游中领略农耕、农娱、农技的现代农业文化。
6、荷塘月色
将
亩土地改作水塘,养鱼垂钓、划船荡漾。着力打造一派荷塘月色、江南水乡之美景。
7、农产品加工
计划用地10亩。对园区所产的五谷杂粮、新鲜蔬菜、特色品种、活鲜水产品、特色畜禽等食品进行加工包装,并注册商标,创立自己 的 品牌。
六、规划设计原则
(一)生态的原则
生态园的规划设计突出生态景观、生态技术和环境保护原则。第一、生态景观。结合规模化生态农业生产,形成具有巨大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季相特色的生态景观。
第二、生态技术。即利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立体种植、生态因子综合配置等原理设计出高效生态农业模式。
第三、环境保护。利用生物种类配置和生物防治技术以减少病虫害,控制农药污染,依据食物链原理配置动植物生产环节使全园的废物循环利用,以消灭污染源等。
(二)高效益原则
从效益原则出发,规划中将考虑最佳投入和综合效益最高的项目组合。将生态农业示范,生态产品生产,农业科研等三方面的项目有机联系,互相促进,创造出比单独经营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获得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参与性原则
通过亲自动手参与获得乐趣和相关的知识,使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多层面地体验农产品、饲养、种植、采摘、加工、收获的艰辛与乐趣,假日农场的开发就是为了适应这一要求。
(四)突出特色的原则
1、人工生态景观、生态技术生产。利用生态技术进行新优农业
生产、水产品、特种的养殖。
2、体验主题。通过租种土地、认养特种动物的方式,体验耕作养殖的乐趣。
3、科研基地。针对中小学生对农业生产等认知少的现状,把园区作为科普教育的基地,同时也是农业科技的示范基地。
七、实施流程规划
1、团队人员组建。组建团队,根据各方面人才需求不断完善管理体系。
2、深化网站的改版升级。进一步提升企业形象,便于以后宣传、推广等工作开展。
3、整体规划设计;确定农业科技示范园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蓝图。根据现有资金情况、资源情况,分步骤按计划实施,滚动式发展,逐步完成发展蓝图的构想。
4、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园区兴建、基础设施的建设。按照生态园现有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按照设计蓝图,分步骤兴建基础设施,逐步建立健全可循环发展的生态模式。
5、宣传推广。通过网络、电视新闻、报刊杂志、政府宣传等多种方式宣传推广。可以通过专题电视节目录制、新闻采访报道、报刊宣传报道、政府合作宣传等多种方式宣传。同时可以与农科院合作作为农业科研基地的宣传、与小学院校合作科普教育基地,与政府合作作为现代农业示范窗口。努力拓展多种方式,多种渠道,提高人气,扩大知名度,6、后续扩建。由于整个规划规模大涉及资金额度高,整个项目需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在完成前期可实施项目的基础上,不断扩大规模、完善设施和管理,逐步使农业科技生态园区不断完善提升,最终发展成为成熟的农业生态庄园。
7、展望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园是一个新型的高效益产业,具有强大的生机和广阔的前景,拥有取之不竭的源源收益。同时它也是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民生的工程项目,所以意义极其重大。农业科技生态园从设计到实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势必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和艰辛。通过
人的不断努力和艰辛付出力争使农业科技示范园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步完善,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机体,逐渐成为
一流的农业科技生态园区。同时努力打造自己的绿色农业品牌,为以后综合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八、项目管理
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实行六部一室的组织架构即:实行总经理负责制。总经理直接对公司负责,总经理负责整个项目的日常经营和生产活动,重大决策由
批准。下设常务副总协助总经理工作。园区设有办公室、财务部、信息系统中心、检验检测中心、配送中心、育苗部、物管部、现场管理部几个大部门
九、项目营销
1、市场分析
农业科技生态园地理位置优越,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返璞归真的休闲境界。农业科技示范园有适合他们的开心
假日农场,有高效的科研基地,因此农业科技示范园有着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2、市场营销
利用各种媒体做好农业科技生态园的宣传推广工作。根据不同的季节、节日、不同植物的生长情况,开展各种活动,搞好农业园区的文化宣传,以此做好市场营销,达到收益目的。
十、效益分析
1、社会效益分析
本项目建成后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约每年可提供300多个就业岗位,既缓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又可补充淡季供应的缺品为市居民提供无公害、绿色优质保健农副产品,丰富市民的餐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本项目实施后,可以有力的推动项目区经济发展,每年可增加项目所在地整体收入150多万元。
2、生态效益分析
本项目采用农业生态模式,不但不会产生环境污染源,而且还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培肥土壤,提高土地的利用价值,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十一、总述
随着农业技术进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这种兼顾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农业科技生态园模式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坚持多产业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将第一、三产业有机的结合,使现有农业发挥多种功能;也为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进行了模式上的探讨,以生态农业的设计实现其生态效益;以现代有机农业栽培模式与高科技生产技术的应用实现农业科技园的经济效益;以农业科技生态园的规划设计实现园区的社会效益。我公司将最大化的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者相统一,力争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高科技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第二篇: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情况汇报(写写帮推荐)
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情况汇报
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是我们于去年10月份正式着手启动的,我们在县城近郊几个乡镇进行了踩点选址,最后确定在**乡**村***水库,该水库为小(2)型水库,水库坝高12.7米,有效库容43.2万立方米,集雨面积3.62平方公里,库区具有森林资源丰富、水资源充足等自然优势,水库下游有200余亩的优质稻田,十分适合农业示范园项目的建设,其所在位置处于我县旅游发展规划中的古县衙至风影风情旅游区的“黄金”旅游线之间,交通十分便利。在确定项目选址之后,我们请县国土局测绘大队对水库库区的地形地貌进行了实地测绘,请县建筑设计院做了初步的规划设计,编制好了项目建设建议书,当时项目投资估算为7500万元,资金来源主要靠本级政府投资和争取上级政府和部门的支持。我们带着项目建议书又三次赶赴省发改委,与省发改委领导、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争取项目支持。省发改委领导对项目十分感兴趣,十分看好项目前景。但是作为农业项目,具有投资建设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而上级对于农业项目的支持还是非常有限,这对于我们县本级的投资压力就非常大。
今年2月份,省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开始介入这个项
目,在与他们进行多次交涉后,最终确定我们以招商引资的形式引进省投公司,按公司经营模式运营,项目建设资金全部由省投公司自筹解决,我们给予政策扶持和协调服务。
之后,省投公司也多次到****乡进行实地考察,并请相关专家对该项目重新进行了规划设计,并于5月18号在县建设局召集了相关部门对项目的建设征求了意见和建议。项目拟建设一个集种植、养殖、农业科技推广示范以及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农业观光园,总面积1500亩。主要包括招待设施区、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区、生态农业观光区、农业游乐园、农业体验区、滨湖果园休闲区等功能区建设,项目估算总投资1亿元。
6月26日,省发改委《关于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立项的批复》(文件已经正式下达,项目名称最终确定为: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建设规模1500亩,总投资10180万元。
第三篇:长城乡生态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园基本情况
长城乡生态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园基本情况
一、全乡农牧业基本情况:
长城乡地处腾格里沙漠边远,距武威城区30公里,全乡辖11个行政村,108个村民小组,3875户,16592人,劳动力11540个,耕地面积88850亩,配水面积43873.7亩,退耕还林面积531亩。全乡累计发展设施农业4456亩,其中:日光温室832座1718.5亩,暖棚养殖656栋2737亩
亩,2011年全乡养殖小区19个576亩,养殖场39个596亩,散养殖户54户145亩,全乡猪存栏7200头,出栏10799头,牛存栏8128头,出栏10466头,羊存栏58600只,出栏91871只,鸡存栏109703只,出栏79703只,畜牧业养殖达1686.786亩,人均畜牧业收入达2990元。2011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7162元。
二、前营村农牧业基本情况:
前营村9 个村民小组,273 户,1254人,劳动力797 个,耕地面积5980亩,配水面积3435亩全村累计发展设施农业844 亩,其中:日光温室178 座359 亩,暖棚养殖97 栋
485 亩,全村养殖小区2个亩,养殖场21 个亩,散养殖户47户亩,全村猪存栏231头,出栏426 头,牛存栏563 头,出栏428 头,羊存栏7652 只,出栏4530 只,鸡存栏8190 只,出栏8190只,人均畜牧业收入达2857 元。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7148元。
第四篇:县农业科技示范园工作总结
**县农业科技示范园工作总结
**县农业科技示范园于____年经县委、县政府批准立项建设。园区建设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政府引导,科技支撑,农民受益。通过园区的示范、辐射、带动,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依靠科技,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我县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
农业的转变。
一、基本情况
按照规划,园区建设突出农业、生态、科技、特色四个主题,核心区**县农业科技生态示范园布局在**县赵屯乡和曹庄镇交界处,规划了果业、养殖业、苗木花卉、大棚果蔬等项目板块,建设用地为___亩,总投资___万元,重点发展高效集约化种养业,无公害绿色食品优质水果苗木培育等,逐步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扶持发展具有地方生态资源和产业基础的龙头企业,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基地,科技人才的创新基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基地,试验示范区分布在全县各乡镇、农业场所,由名特优水果示范园、优质畜禽养殖场、农产品精加工基地组成,重点是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成果,壮大特色农业。通过试验示范,辐射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目前,核心区**县农业生态科技示范园入驻民企_家,充分利用示范园区内设施设备在种植区域引种__个优质黄桃品种,其中从大连果树研究所引种的三个晚熟品种可以延长**黄桃加工期半个月,西洋梨种植区域引种巴梨种红巴梨两个品种,杏种植区域为金太阳、串技红两品种,适宜罐头加工的日本白桃、枣、葡萄、苹果、樱桃、草莓都有种植。大棚栽培的最新美国蓝莓品种,可填补**水果加工的空白。以示范园作亮点从而带动基地建设,试验、示范区分布在各乡镇(场),主要有葛集镇白腊园油桃生产示范园、葛套村红提葡萄生产园、县棉花原种场种养示范区、良梨镇万亩酥梨精品园等。通过试验、示范,从而使我县的农业产业结构进入良好调整发展阶段,辐射带动了赵屯____亩黄桃,良梨镇、玄庙镇____亩的西洋梨基地;权集乡____亩油桃基地;西南门____亩黄白桃生产基地等的建设,从而带动了我县水果精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如**县倍佳福果品加工有限公司、丰原梨品加工有限公司、**科技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发展。从而整体推进了我县农村经济的快速稳步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园区建设,把园区建设纳入县科技发展计划,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的副书记为组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为副组长,县委办、县政府办、科技、农口部门、财政、有关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园区建设工作,下设园区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协调管理等日常工作,及时解决园区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强化园区管理。实行责任制,并严格奖惩办法,使责任单位各项工作普遍较好完成。
(三)出台优惠政策。为营造园区建设良好的发展环境,县委、县政府出台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从园区建设管理、土地流转、租赁费、基础设施、经营方式、服务业主、保护业主合法权益等方面,为业主提供了较为优惠的政策。
(四)建立运行机制。园区实行业主负责制,业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逐步形成了“市场导向、科技支撑、利益诱惑、目标规范、政策保证”的运行机制。在建设产业化经营机制上,形成了“公司 基地 农户”、“公司 中介组织(协会)农户等模式。
三、存在问题
主要问题:**县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已初见成效,但与省上的要求和省内其它园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有待解决。一是招商引资难度大。由于**属农业大县,经济不发达,园区土地价格偏高,招商引资较为困难。五年来,我们虽然做了很多工作,招商结果仍不理想,园区生产与销售不协调,产品仍存“卖难”的问题,“订单农业”发展较慢。二是投入不足。由于县、乡财政困难,投资建设公共设施的压力较大,加之入园业主普遍实力不强,缺乏龙头企业的骨架,且融资体系建设滞后,入园业主要获得金融部门的支持也相当困难,导致项目建设后续投入不到位。三是企业主体弱。入园业主实力弱小,影响了园区项目建设投入,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和融资等成为制约园区建设的瓶颈,这此些困难和问题,需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四、发展思路
(一)现状和发展趋势。经过五年建设,园区农业产业结构得到极大的改善,产业基地建设已成型,趋于符合市场需要,机制建设步入正轨,运行成效逐步显示,服务主导农业的农业先进适用技术配套组装推广应用体系基本建立,依据园区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的定位和目标。园区建设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园区建设主体弱小,较难发挥产业龙头作用,园区项目建设的规模壮大和质量提高受到制约;二是已经发展起来的农业特色产业产品精加工开发严重滞后,急需龙头企业带动,“十一五”期间,园区建设应着力解决两大问题。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以市场为导向,突出发展特色产业,以科技为支撑,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以发挥龙头企业为重点,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农产品精加工开发为突破口,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带动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特续发展。
基本原则: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提升特色产业科技水平;有利于农业科技企业的发展,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有利于特色产业产品的精深加工开发,提高综合效益,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总体目标:具体目标是:建成果菜、畜牧、农业等项目板块,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果菜、畜禽、农业三大主导产业,强化核心区,扩大试验示范区,扶持特色农产品精深企业,增加农民收入。
(四)“十一五”期间的重点任务。继续加强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突出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链;强化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合作,加速特色农产品加工开发;完善农业科技成果的引进转化,大力提升特色产业经营水平;加速优质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和经营产业化。
(五)支撑条件与保障措施。
支撑条件: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有良好的基础,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推广、应用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农产品加工研发合作已取得初步成效,园区建设具备了相应的科技开发能力;建立及健全了管理,体系和土地、资金我、人才等规章与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基本步入正轨。
保障措施:园区建设纳入了地方科技发展计划,并作为农业基本建设的主要内容,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政策,财政优先支持园区建设项目;建立了行之有效的技术培训运行机制,培育了一批园区建设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民技术员,以及懂管理、善经营的人才,产、学、研体系基本形成。
五、建议
_、望各级领导、部门加大园区项目资金的投入,保证园区建设稳步、健康、有序的发展。
_、扶持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真正体现“公司 示范园区 基地 农户”模式的优越性。
**县农技推广中心
_年七月廿八日
第五篇: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定义[推荐]
什么是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是以技术密集为主要特点,以科技开发、示范、辐射和推广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目标。不断拓宽园区建设的范围,打破目前形式上单一的工厂化、大棚栽培模式,把围绕农业科技在不同生产主体间能发挥作用的各种形式,以及围绕主导产业、优势区域促进农民增收的各种类型都纳入园区建设范围。
模式上,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原则,以产品、技术和服务为纽带,利用自身优势、有选择地介入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环节,有效促进农产品增值,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突出体现农业科技的作用,形成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加工、营销、物流等各种形式的示范园网络。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发挥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典型示范作用,探索传统农业向高产、高效、优质的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路子,发挥了为农业服务的整体服务功能。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是现代农业的展示窗口;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器;是生态型安全食品的生产基地;是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品种的博览园;是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的必然选择。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以环境优美、设施先进、技术领先、品种优新、高效开放为特点,代表现代和谐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工程。
提高农业科技示范园的高科技含量和现代化管理水平是建设好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关键。农业科技示范园自建设以来,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经济效益上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暴露了许多问题。如何实现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可持续发展,是经营管理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