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均衡教育的华美乐意1

时间:2019-05-12 08:18: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奏响均衡教育的华美乐意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奏响均衡教育的华美乐意1》。

第一篇:奏响均衡教育的华美乐意1

奏 响 均 衡 教 育 的 华 美 乐 意

新滩镇2012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

洪湖市新滩镇地处荆州东大门,一泻千里的长江与奔腾不息的东荆河以及玉带似的内荆河在新滩交汇,汉洪大桥的贯通和待建的武监高速将在新滩横穿, 给新滩镇的经济建设带来了全所却未有的活力。放眼望去,在这片有着湖北“昆山”之称的热土上,到处是如火如荼的建设工地。随着武汉经济开发区新滩新区的全面启动,将迅速带动新滩镇各项事业的发展.趁着武汉新滩新区发展的大好机遇,新滩的教育事业大跨步向前,一年一个新台阶,步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新滩镇共有五所中小学,其中新滩镇中学和新滩镇小学所处武汉经济开发区新滩新区。新滩中学始建于1958年,经过四十多年的风雨岁月,现在已成为一所占地面积31000平方米,拥有教师60人、16个教学班742名学生的乡镇初级中学。新滩小学始建于1947年,迄今已走过了整整65年的光辉历程,现已成为一所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拥有教师48人,25个教学班999名学生的完小。其他几所小学分别是荻障小学、北洲小学、霍家小学,皆为完全小学。其中荻障小学现有教师14人,学生171人;北洲小学现有教师9人,学生175人;霍家小学现有教师9人,学生107人。

为完成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新滩镇政府根据省市有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文件精神,认真对照《湖北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方案》,早布署,早动员,早安排。形成了以镇长刘晓红为组长,镇委副书记赵守鹏和镇宣委张晓春为副组长的地方政府领导小组,以中心学校校长金华斌为组长,中心学校副校长周华明为副组长的学校领导小组。镇政府多次协同中心学校召开不同形式的专题会,督办会,现场会,布置各中小学义务教育迎省检的各项任务。为了配合市镇两级政府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有序推进,镇政府相继成立了以各中小学校长为成员的工作专班,根据各自职能分工,制定相应措施、认真履行职责,并多次实地走访调研,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建立领导干部联系薄弱学校制度,加强对各学校几个C级不达标项目建设的指导,帮助解决各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克难奋进,强力作为,把各项工作做好做实做细。

一、夯实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一年来,新滩镇政府在洪湖市委的领导的支持下,先后争取资金150万元,一是用来对北洲小学校舍进行全面改造。包括新建教室,新建教师租转房和配制新桌凳,以及对学生宿舍的整修。二是对照不达标的28个C级指标指差距,逐一落实到位。加大对全镇唯一的一所中学----新滩中学硬件设施的投入。今年暑假期间,新滩镇政府对新滩中学的食堂进行升级改造,专门请设计单位设计标准化食堂图纸,在近两个月的时间内就将食堂的升级改造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其中食堂内购买了消毒柜、多功能炒菜炉、节能蒸炉等厨房先进设备。在原来食堂只供应早点的基础上,向住校生供应中晚餐。此外镇政府还对各中小学的校园环境的进行绿化亮化和美化。为将新滩中学打造成花园似校园,镇政府投资近十万元,用来铺设彩砖和绿化带。镇政府还将部分资金用来给各中小学添置体育运动器材,使各中小学的环境得到改观,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的发展靠教师,打造一支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对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来说显得尢为重要。为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新滩镇政府从加强师德教育入手,实施教师队伍素质提升计划,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通过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优质课,新任教师汇报课”等活动,形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互相学习的良好风尚。同时,镇政府采取推门听课的办法经常深入班级了解课堂教学情况。通过加强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新滩中学已经承担省级课题《农村教师在新课改中的困惑和对策的研究》,目前已到了结题阶段。近年来,该校教师在国家及省级刊

物发表论文68篇,获得国家省级大赛奖项的有17人。

三、以质量兴校促均衡发展。一年来,我镇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卓越,严谨治学,科学育人”的办学理念,积极营造宽松、和谐、平等、向上的人际环境,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个人的幸福、尊严、个性发展结合起来,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并取得了阶段性成绩。新滩中学为彰显校园化特色,相继成立了“心钟”学社和“心钟”书法社,培养了多名文学爱好者和书法爱好者,他们的作品多次获得省市级荣誉。该校还通过搭建家校连心桥的方式,常常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形成家校合力,让家长参与该校的教育教学、安全管理,并为该校的发展大计建言献策。该校还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师管理制度,全方位地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多渠道提升教师的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为进一步规范教师的考勤管理,该校在教师考勤上施行考勤机指纹记载制度,实行指纹考勤管理,有效地扼制了过去少数教师迟到早退或替人签到等不按时坐班的现象,促进了教师职业道德管理,提高了教师教书育人的外在约束力。教师的高尚的敬业精神和学校高效的管理模式,终于让我镇的教育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近三年中考成绩一年一个新台阶,尤其是2012年,我镇142名参加中考,考取洪一中人数竟有30人,升一中排名居全市第5。2010年该校被语文报刊协会评为“全国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三等奖,该校2012年被洪湖市教育局评为“高考优质生源奖”,“2012年中考综合评价进步学校”。

四、关爱学生健康成长。为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受高质量、高水平的义务教育。我镇大力开展社会关爱活动,促进社会和谐,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名学校紧紧依托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力量,切实形成工作合力,最大限度地维护好中小学生的合法权益。调动一切教育资源,动员全体教师,利用“课外访万家”活动,确定帮扶对象,全面关爱生活有困难的贫困生、学习有问题的学困生和农村留守学生。为学生努力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在发放贫困生补助这方面做到公正、公平、公开。截止今年下半年,我镇累计为住校生贫困补助发放补助461人次,使那些生活困难的学生得到了一定的帮扶。

为解决偏远学生上学的困难,我镇结合市教育局校车营运的有关精神,在全镇范围内实行校车全覆盖。全镇共有6辆校车投入运营,共有 613名中小学生受益。这些校车负责各校走读生和住宿学生周末回家的接送工作。针对学生居住点分散,行车线路较多等实际情况,本着对学生,对家长,对社会负责的原则,各学校加大了管理力度,落实了各项管理措施,确保校车安全有序运营。各学校加强组织引导,分工明确,实施督查与考评工作。班主任是学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会同科任老师给学生强调乘车安全和注意事项,并组织学生排除队上车;根据行车线路,给学生讲明各乘车站点,始发及到达个站点的时间。与司乘人员履行签交手续,实行谁签交谁负责的原则;强调随车照管人员的安全责任感,在每次发车前,认真清点每批次乘车人数,确保不落下一名学生。

温家宝总理指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光辉。”教育是最大的公平,是最重要的民生。尽管我镇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存在着资金短缺,教师的待遇过低,班班通的安装调试相当缓慢等问题,但我们有信心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和部署,进一步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篇文章做实做好,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更加公平和优质的教育,让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华美乐章在水乡大地上奏响。

第二篇:城乡手拉手奏响教育均衡乐章

城乡手拉手奏响教育均衡乐章

——当涂县江心初级中学与马鞍山市第八中学手拉手活动总结

随着农村学校硬件条件的逐步改善,软件建设相对薄弱的问题日渐凸显出来,学校管理水平和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相对不高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为使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整体薄弱的局面得到根本性的扭转,马鞍山市启动了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教科研手拉手活动。充分发挥市教科研先进单位优质教育资源优势,支持和帮助农村中学提高教科研水平,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手拉手活动在建设校园文化、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上实现了共赢,也奏响了城乡教育均衡的乐章。我们江心中学也成为了这样一个美妙的音符。

一、重视加强共建工作,积极提供服务保障

2009年,是我区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起始年,也是我们两校缔结友好单位、组成发展合作伙伴的一年。作为双方学校领导,都十分重视这次难得的交流共建机会,及时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由一名分管校长专门管理,多次召开专门会议,部署商定共建事宜,全方位地做好服务与保障工作,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实现了健康持续开展。为解决交流教师的后顾之忧,双方学校积极解决了他们的生活实际问题,妥善地做好了交流教师的学习生活保障,为他们提供了宽松舒适的工作学习环境,让交流教师能够安心学习,舒心工作,学有所得,教有所乐。

交流教师的辐射、纽带作用明显

双方的交流教师思想素质高、业务素质强,能够以校为家,安心从教,团结同志,服从安排,敬业爱岗,各项工作积极主动,扎实进取,并取得了显著地成绩。他们虽然家校异地,条件艰苦,生活不便,但从无怨言,舍小家顾大家,一心扑在工作上,表现出了良好的敬业精神。他们按时参加学校考勤和各种会议,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精神风貌积极发挥表率示范作用,以自己的规范言行、敬业态度影响学生,辐射教师,赢得了广大教师学生的一致好评。羊里中心小学的王兴良主任、吕玉梅和卢秀芝老师,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积极担负学校的教务和班主任工作,虚心向附小的优秀教师学习,工作扎实勤奋,能够积极参加教学教研活动,处处敢于领先,甘于奉献,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效,教育教学水平也有了快速提升,得到了全校师生的一致认可和好评。附小的吴修峰主任、刘玉爽和李杰老师,服从领导安排,团结同志,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积极发挥自身的辐射带头作用,和广大教师一道投身教研教改,带头上示范课、研究课,及时与教师开展教学研讨,热情帮助青年教师解答疑难,较好的发挥了引领指导作用。吴修峰主任分工学校的教科研工作,除了忙于日常语文教学和学校管理事务工作,经常为部分青年教师指导备课和教法研究,随时应邀参加听课指导工作,热心帮助教师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在学校组织开展的各种活动中,都有他参与的身影。他担负了学校大多数的文字材料工作,有时牺牲双休日、加班加点、甚至熬夜,也无怨无悔,一如既往地履行好自身职责,默默无闻地完成好分内工作,得到

了教办、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作为交流教师,他们积极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及时传播各自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先进经验,加强沟通和交流,积极为学校的发展献言献策,参与学校的各项建设,促进了共建双方的优势互补,经验

共享和共同提高。

三、共建还需继续完善,交流渠道还将拓宽

尽管我们的共建交流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双方均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如双方的工作事务繁忙,工作安排有时冲突,学校的网络平台无法实现共建等,一些意向和活动不能如期实现,影响了某些共建活动的按时开展,二是某些活动开展的深入程度不够,两校教师间的沟通交流还不够及时到位。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协商和研究,切实解决以上问题,争取在各个方面深入细致的开展共建,扎实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力争在学校文化建设、教学管理评价、课堂教学改革、课题研究、教师成长、艺术教育、学生发展等方面密切加强沟通和交流,积极稳妥、扎实有序地

落实三年实施方案和下活动计划,最终实现

两校交流合作、互动共建、互补联谊、共享共赢的目标,促进共建双方学校各项工作稳步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自开展“结对共建,先锋同行”活动以来,平南县教育局系统按照“推动科学发展,促进校园和谐,服务广大师生,加强基层组织”的总体要求,以推进城乡学校教育协调发展为目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结对共建活动,把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一、健全组织,拓展结对共建活动深度。教育局党委以关注计划落实、关注课堂、关注轻负优质、关注精细化管理为着力点,大力推进校际结对共建活动,促进进城乡学校间优势互补。一是及时健全组织,落实工作责任。为加强“结对共建”活动的领导,教育局党委及时成立“结对共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落实专人具体负责此项活动的日常工作。实行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委员分片牵头负责,各党支部结对具体负责,层层落实的结对共建责任体系。目前全县教育系统共有80多个城乡学校党支部,共1300余名党员教职工参与了“结对共建,先锋同行”活动。二是加强联系调研,找准共建切入点。通过整合局机关及城区学校党支部的力量,组织160多人次深入乡镇农村学校党支部,通过电话联系、书面联系、现场调研等多种方式,充分听取乡镇农村学校的意见和建议,深入了解乡镇农村学校的具体问题和困难,共收集梳理93条结对共建的意向性目标,找准了结对共建活动的切入点,为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制定结对方案,明确共建目标。结合自身的实际,根据收集的意见和建议,教育局机关

和城区学校的40个党组织分别与乡镇农村学校党组织签订了共建协议,并围绕共过组织生活、共抓队伍建设、共享教育资源、共商学校发展、共同帮困扶贫等五个方面,根据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适合学校发展、富有创新和特色的实施方案,多层面交流,以推动城乡学校结对共建走向深入。

二、创新载体,突出结对共建活动特色。通过开展一系列结对共建活动,不断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一是开展城乡教学经验交流活动。为了让优秀的教学资源惠及全县各学校,教育局党委把“学科教学研究课”作为结对共建活动的有效载体,组织城区学校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到边远山区乡镇、农村学校上示范课,让山区乡镇和农村学校老师吸取优质教学的精髓,提高教学能力。如今年春季期小学组教研员分别深入平南镇小、二小、附小、镇隆中心校、国安甘雅小学、平山盛富小学、四灵小学、大鹏高坪小学、思界新旺小学、大洲甘岭小学等十个乡镇20多间小学进行常规教学调研活动;在平南镇小等城区学校举办了小学五、六年级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研讨会、小学科学教学研讨会、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研讨会、小学语文低年级写话教学研讨会、全县首届小学教学能手汇报展示课、小学师生朗读比赛。截至目前,教育局党委组织了60多位优秀教师,开展了45次教学经验交流活动,共上示范课180节。通过这种教学经验交流活动,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实现了城乡学校教育资源的共享。二是开展送教支教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城镇学校党组织都组织了1-2次“送课下乡”、“送教下乡”等支教助教活动,通过上示范课、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把新颖的课堂教学设计、精湛的教育教学艺术、全新的教学理念带给了农村学校,进一步提升了农村教师的业务能力,促进了师资队伍的建设。如在春季期组织了黄治林、张展明、石薇、韦觉华等小学骨干教师送教下乡,分别平山镇、安怀镇、同和镇、镇隆镇、大鹏镇、丹竹镇、大洲镇、大坡镇、东华乡等七个乡镇上示范课。共计有42名城区学校教师到13所乡镇中小学开展帮扶支教,加大对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帮扶力度,促进我县城乡教师学习交流,提升农村薄弱学校的教育水平。三是开展帮困扶贫活动。充分利用城区条件和优势,发动党员、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热心人士,帮助农村学校完善办公设备、图书资料、体育器械、娱乐设施等。目前,城区学校向农村学校捐赠了一批体育器械和1万余册图书等,认真落实一名城区党员教师做好“三个一”的活动,即:帮扶一名农村贫困党员

教师或学生,联系一名农村35岁以下青年教师,每季度深入一次联系人员家中,有力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四是开展“师德建设年”紧密结合。组织全县广大教职工开展以“守师德、铸师魂、树形象”为主题的“师德建设年”学习讨论活动。每个教职工通过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法律法规,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撰写学习心得,进一步明确自身职责、权利和义务,牢固树立起为学生、为家长、为学校服务的意识。通过初选和复评考核等程序,评出大安镇小的何梅芳老师等66人为我县中小学首届学科带头人,今年年底全系统将表彰 100名“师德建设年”活动先进个人、出版《“百个经典师德小故事”材料汇编》,表彰20名“师德标兵”和 20个“师德先进集体”。

三、强化实效,建立结对共建活动机制。积极探索结对共建长效机制,使结对共建工作经常化、制度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一是建立联动运行机制。通过建立“四个联动”机制,促进结对共建活动。即:组织联创,城乡结对学校不断深化结对的内涵,拓展结对的广度和深度;目标联结,结对学校围绕“共享、共建、共赢”的原则,整合两校的教育资源,形成两校发展的共同目标;宣传联合,要共同推荐典型,加大宣传表彰力度,营造良好的师德师风氛围;活动联办,结对共建学校联合策划、共同举办相关活动,推动学校文化生活的经常性、丰富性、多样性,真正结对学校的教育资源。二是建立稳定的互访机制。建立了稳定的互访机制,共同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即:领导互访,了解帮扶工作实施情况,做好有关协调工作,保证结对共建工作顺利开展;教师互访,以公开课、示范课、讲座课为载体,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能力;中青年党员干部的互访,农村学校每年选派一名校级领导到城区学校学习培训,城区学校不定期到农村学校指导,以增进其在教育教学管理、学校发展规划、安全管理等方面的交流;学生互学,城乡学校学生建立“手拉手”互助互学活动,建立“一帮一”的联系手册,让学生、家长明确联系的对象,鼓励学生捐款、捐物,使农村贫困生、困难生得到精神上、物质上的帮助,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三是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制定城乡结对共建目标考核办法,采取问卷调查、双方互评、过程督查等方式,确保结对共建目标的实现,做到结对共建工作一年有计划,半年有小结,季度有汇报,月月有检查。同时,将结对共建效果纳入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

干部考核内容,作为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工作实绩评定的重要内容,真正实现城乡优势互补、互相协作、共同提高的目的。

我校自2009年3月与马鞍山第八中学签订“科研手拉手”合作协议以来,两校领导高度重视,八中的沈校长、我校的常校长,亲自抓此项工作,两校行政其他领导紧密配合,教导处精心、周密安排具体科研活动,确保了“科研手拉手”活动正常、有序、丰富地开展。具体开展了如下活动:

一、制定计划,合作交流

我校为了更好地完成“手拉手活动”,使活动具有实效性,“拉手”学校共同制定了合作计划,包括送教下乡、集体备课、教学研讨、听课、学生实践活动等方面相互交流。为“拉手”学校的合作指明了方向。

二、送课下乡,相互促进。

本学期我们接受了送教下乡活动,市八中选派叶智辉等三名优秀教师来我校上课,加强了教师间的沟通与交流。

送教下乡,相互促进成为拉手学校交流与展示的平台。在教学研讨活动中,两校的教师一同学习交流,并他们把相关的一些教学模式和教学特色在我校进行汇报展示。备课期间,我校的年轻教师得到了八中骨干教师的精心指点。实现了教学相长,汲取了他们的一些好的经验做法,用于教学实践中。

三、听课交流,取长补短。

“手拉手”活动中,两校不仅积极开展送教下乡活动,还开展了大范围的听课活动。两校结合本校的大型活动开展听课交流研讨活动。增进了彼此的了解,拓宽了教师的视野。6月中旬,市八中举行了教学研究周活动,市八中把研究周开课安排通知我校并邀请我校派教师参加听课、研讨,我校绝大部分教师由领导带队全程参与了此次研究周活动。在9月25日--9月28日进行的我校教学擂台赛中,八中安排教师前来听课指导,课后两校教师进行了交流研讨,相互交流了意见,使两校教师受益匪浅。

10月15日至10月19日,是市八中的教学开放周时间,全校所有班级对外开放,学校全体师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欢迎各级领导,兄弟学校教师到校听课、指导。我校部分教师前去听课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四、集体备课,加深友谊

我校是农村学校,有的学科只有一个老师任教,不能进行同年级集体备课。在“城乡手拉手”活动中,两校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我校教师分科参与到市八中的集体备课中,使我校教师获得了更多的资源与信息,达成了资源共享,为我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

同时,两校还开展了同备一节课活动。八中的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师,同我校教师就同一节课或同一单元内容进行集体备课,两校教师就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相互交换了意见。集体备课之后又邀请了兄弟学校教师参加了我校的教研活动,在一起相互交

换了本学科的教学方法,整个活动气氛热烈,坦诚交流,两校教师既相互学习,又加深了彼此的友谊。

五、校本教研,取长补短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推进我校的课堂改革和发展,结合我校教学研究工作的具体情况。两校结合校本教研工作,开展极具实效性的活动。我校的省、市级两个课题同时开题,八中领导、教师给以积极帮助和支持,并参与到课题研究中。同时八中的省级课题开题报告会也邀请我校教师参加,会上我校教师学习了宝贵经验,也提出了坦诚的建议。

六、互派骨干,互相学习。

我校选派英语教研组长潘万明老师到八中挂职,八中领导十分重视,指派该校英语组市学科带头人担任指导教师,从上课、评课、备课等环节细心指导,同时还邀请潘老师参与该校英语市级课题的研究。潘老师把在八中所学得的先进经验带回我校,使得我校英语教研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同时,八中选派语文教师来我校承担教学工作,传经送宝,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带到我校,促进了两校的进一步交流与合作。两位互派教师,积极承担教学任务,克服困难,努力工作,受到了两校领导和教师的好评。两校领导于十一月十四日走访慰问了两位教师,并进行了友好交流,同时鼓励两位互派教师继续努力工作,完成好互派任务,将体会带回学校,激励其它教师努力工作。

通过本学期的“城乡手拉手”合作交流,使我校的教学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加深了两校的友谊,我们希望在此基础上,在市教育局的带领下,进一步加强合作和交流,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当涂县江心初级中学

2009年12月24日

第三篇:教育均衡奏响时代发展新乐章

教育均衡奏响时代发展新乐章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地处秦岭东段南麓,总面积2438平方公里。现有16个镇208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30.2万人;有中小学、幼儿园126所,在校学生49482人,教职工3213人。

为了全面深化和谐丹凤创建工作,建设公平高效人民满意的丹凤教育,2008年,县委、县政府启动创建省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工作。全县上下秉持 “崇实进取、尚德砺志”的核心理念,坚持“塑造精神、构建文化、拓展内涵、提升品位”发展思路,以学校文化建设为抓手强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创建工作,使全县各校的育人环境、设备设施、师资队伍和管理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素质教育得到进一步深化,全县教育事业呈现出了日新月异的万千景象。丹凤县先后荣获陕西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县、健康教育示范县、体育工作先进县、幼儿教育先进县、中小学实验教学普及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县和商洛市提高中学教育质量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丹凤县教育体育局被省委省政府命名表彰为最佳教育局和文明单位。

第四篇:勇立职教发展潮头,奏响人生华美乐章

勇立职教发展潮头,奏响人生华美乐章

安化县职业中专学校东坪校区校长刘迪凡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我是安化县职业中专学校东坪校区刘迪凡,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勇立职教发展潮头,奏响人生华美乐章》。

我于1986年毕业于益阳师专,1986年至1988年在安化三中任教语文,以优异的学科成绩送走了我从教生涯的第一届普高毕业生,初尝了作为教师的成功喜悦。1988年我调到了安化县职业中专,2002年起担任学校校长,在职教园地里耕耘了24个春秋。从教以来,我以青春热血捍卫对职业的忠诚,以拼搏奉献书写职教人生。回首往事,一路坎坷,满眼芬芳,我深深体会到了一个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艰辛,也感受到了职业教育这一领域的别样风采。我的工作体会是三点:把职业当事业来倾心经营,把学校当大家庭来精心呵护,把机遇当成学校发展的生命线紧紧把握。下面,我就这三点体会向大家做个汇报。

一、要把职业当成事业一样来热爱,事业才会得到不断的发 展

我出生在安化县一个贫困的小山村,家中兄弟6人,生活十分困难,举全家之力送我上学,求学之路是艰辛的,同时在那个时代能够考上大学,跳出农门又是幸运的,我倍加珍惜,以感恩之心回报家庭和社会。从踏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刻起,我就立志当一个受人尊敬的好老师,帮助山区孩子们以知识改变命运,用技能创造财富。在我从普通中学转入职业学校的任教之时,我县的职业教育还处于初创阶段,当时的安化县职业中专刚从一所地处偏远、办学水平较差的普通高中改制而来,校舍破旧,师资薄弱,1

可谓一穷二白,职业教育作为新生事物,也不被社会看好,招生留生等工作困难重重,被称为“千万工程”,但我坚信她是值得我一生追求的事业。在世俗鄙夷的眼光下,我和我的同事们甘于寂寞,以苦为乐,满怀激情投身职业教育中。面对机遇,敢于争先,面对艰险,敢于探索;面对竞争,敢于创新,面对落后,勇于奋起。自1990年开始,我担任学校行政管理工作,在我们团队的努力下,学校各项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担任校长后,在职业教育管理方面我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一是树立师生信心,二是逐步明晰治校理念:养成教育是基础,校园文化是灵魂,技能培养是核心,教师成长是关键。自此学校走上了内涵式发展的快车道。

2003年,学校顺利通过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复评,并获得“全国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本人作为湖南省唯一代表在教育部职业指导工作会议上做典型发言;2009年,学校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湖南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称号。学校对接市场办教育,办学规模与办学效益不断提升,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对口升学率位居益阳市第一名,在2011年益阳市中等职业学校春季技能大赛中,我校7个参赛项目中全部获奖,团体总分名列全市第一名。近三十年来,学校培养了近万名合格的毕业生,他们中许多人成为行业专家,商界精英,开创了人生新的辉煌,大卫木业董事长蒋卫、绿之韵集团董事长胡国安、京通森源董事长申希文等一大批企业家就是典型代表。

《易经〃系辞》说:“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孔子将造福于民作为事业的最高境界。我也很欣喜地看到,由我们这代人辛勤开创的安化职业教育发展局面,正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越来越强劲的动力,给千家万户带来希望和幸福,我感到由

衷的欣慰和自豪。

二、要把学校当成大家庭一样来呵护,学校才会形成和谐奋进的氛围

我们的学校,就是我们的大家庭。我治校的人文精神是:对学生倾注爱心,对教师付出真情,对学校充满信心。

现阶段,许多中职学生来自于低收入家庭和社会弱势群体,急需社会救助;很多孩子由单亲、或者由祖辈隔代抚养,我们曾做过一次调查,1000名学生中单亲家庭子女达到560人,他们缺乏亲情与家庭温暖,在初中学习成绩都不是很理想,往往是挨批评、受歧视的对象,受挫折的体验远比受表扬的体验丰富,他们对人生的期望值较低,行为规范普遍较差,自信心不足,极易产生破罐破摔的思想情绪,与同龄的其他孩子相比,更需要来自社会的帮助和老师的关爱。

无论是作为普通教师还是一校之长,我始终将师生的冷暖挂在心头,并且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从教26年,许多往事逐渐模糊,但与贫困学生的交往却历历在目,不能忘怀。夏总权与夏京广是来自我县羊角塘镇的一对姐妹,家庭经济十分困难。两姊妹先后来我任教的班级读书。通过学校介绍和单独交谈,我了解了她们的家庭状况,将她们确定为帮扶对象,帮助姐妹俩完成了高中学业,并顺利升入大学。

担任校长以来,在我的倡议和努力下,学校不断完善贫困、学困、情困学生管理台账和跟踪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师生一对一帮扶制度,积极争取社会捐资助学,仅2012年就为应届毕业升入大学的12名贫困生募集社会资助9.8万元。不使一位同学因贫困而失学是学校的庄严承诺。对于缺乏亲情和有情感障碍的学生,学校总是不抛弃、不放弃,用化雨春风滋润他们,用优美环

境熏陶他们,用真挚行动感染他们,用无私的爱温暖他们。激化他们自主成长的内在动力,重拾信心;给他们搭建成长平台,创造发展空间,让学生认识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自己的特长与个性,大力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师是学校存在与发展的基石。我和我的管理团队着力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干群关系,关心教师生活、关注教师成长,倡导以校为家、爱校如家的师德师风。经过不断努力,我校所有的文化课教师任教课程都能打通关,专业课教师80%以上取得了本专业技能等级证与职业资格证,教学能力和水平实现长足发展。

有人说过,一所学校的成功,其理由可以很复杂,也可以很简单:于领导而言,把学校当家;于教师而言,视学校为家;于学生而言,进学校像家。我们的学校就是一个和睦温馨的大家庭。

三、要把机遇当成学校生命一样去把握,学校才会不断跨越。抓住机遇,就是抓住学校发展的生命线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许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措施,但发展的机遇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争取,当机遇敲门时,还在犹豫,机会就去敲人家的门了。我校的发展史,正是一部牢牢把握各种机遇,推进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我和我们的团队在争取项目上有一股拼命的精神,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2000年成功申报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7年由我担纲成功申报省示范性职业学校和县级职教中心建设项目。2009年争取到中职基础能力建设第一期项目立项资金260万元,2010年学校成功申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实训大楼建设项目,获得国家财政专项建设资金1580万元。

2011年7月,国家教育部启动了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根据遴选条件,我校的差距较大,但我觉得这

是学校发展的又一次良好机遇,值得一搏。在县教育局的部署下,我作为学校国家示范校申报与初期建设总指挥,从7月26日开始,带领申报团队,撰写资料100多万字,先后修订达20次,出色完成申报前期工作。

8月26日,接到省教育厅通知:根据教育部项目申报程序,我被省教育厅抽选,代表湖南省14所申报学校,赴教育部参加校长现场答辩。这是一个十分艰巨、风险性极强的任务,答辩不成功,不仅我校的项目申报失败,还会影响湖南省的整体成绩,压力之大不言而喻,湖南职教的荣誉我伤不起,1000万元的项目资金我丢不起,学校发展的机遇和未来我必须抓住、扛起。我把压力当动力,进行了艰苦细致的准备工作,连续一周,每天休息不到4个小时,熟悉职教政策、了解经济发展态势,把握项目建设的内涵,制订各种预案,做好一切准备。9月3号在教育部答辩一气呵成,非常圆满。事后得知,全国60位校长中有7位答辩不合格,取消了学校的项目,真是有点后怕和不堪回首的感觉哟。我是真切感受到了奋斗的艰辛与成功的快乐。事后省厅领导客观地说,你们的项目是拼来的,你们的精神感动了上级。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在二十多年的职教工作中,我忠诚履职,作出了些许成绩,这要归功于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英明决策,也是组织关心和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命题时时鞭策着我,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将一如既往,工作热情不减,精神旗帜高举,勇立职教潮头,奏响人生乐章!

谢谢大家!

第五篇:教育均衡

万紫千红春满园

——庐阳区构建均衡教育实践纪实

“安徽教育看合肥,合肥教育看庐阳”,庐阳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区,庐阳教育一直是首善庐阳引以为豪的教育品牌。2002年,随着区划调整,庐阳教育不断壮大,庐阳教育人创新机制,全面实施教育均衡发展,闯出了一条特色之路。庐阳区2008年被授予安徽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2009年被授予安徽省教育强区。《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国家级媒体报道了庐阳推进均衡教育的种种先进做法,庐阳教育已成为合肥市乃至安徽省经济发展的一张靓丽的“名片”。回眸近十年的均衡发展历程,庐阳教育人以“均衡、公平、发展”为主旋律,用“创新”炼出“金字品牌”,让每个孩子享受优质均衡教育。然而十年来,庐阳教育人又是怎样走上这条高位优质的均衡发展之路的呢?

困境与挑战

——为什么要实施城乡共同体学校“捆绑”管理

(一)两大反差造成择校风愈演愈烈

城区学校和乡镇学校的反差

原中市区(庐阳区的前身)位于合肥市老城区中心地带,是政治、经济、商业、文化中心,由于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和雄厚的经济基础,长期以来,造就了一批名校和一批优秀教师队伍,拥有在全省教育界享有盛誉的一、六、八高中,42、45、46等中学,南小、六小、师范附小等小学,合肥市仅有的四所百年老校均在该区,是优质教育聚集的地方。庐阳教育可以说是一枝独秀,是千万学子向往的地方。2002年合肥市实施区划调整,新成立的庐阳区在原中市区的基础上又划入了三十岗乡、大杨镇和杏花镇三个乡镇,总面积扩大到139平方公里,人口由原来的37.14万增加到60万。18所农村学校并入庐阳教育,另外,7所企业自办中小学划转庐阳区。这些新划入的乡镇、企业学校,教室破旧,设备简陋,教师教育理念落后。城乡教育形成巨大反差。

老城区学校与新建小区配套学校的反差 随着,合肥发展“三大战略”的推进,庐阳区步入发展的快车道。“近郊融入城市,远郊面向城市”,在原近郊的土地上,一个个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城市迅速扩张。而新建小区多在北一环、二环附近,绝大多数未配套学校,且小区周围学校多为原乡镇学校,因此入住率低,城市化进程没有实质性发展。而老城区学校密集,5平方公里的辖区内,拥有高中6所,初中6所,小学19所小学,公办幼儿园6所。学校虽然教育教学质量高,但城市用地紧张,学校面积狭小,学生多,已成为遏制学校发展的第一大难题,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得不到扩张。

(二)区域内义务教育暴露出四大问题,并日益尖锐

1、区域内教育极度不均衡。城区学校已实现教育装备现代化,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教师们如饥似渴的更新教育观念;可新划入的乡镇学校,简陋的教室,一支粉笔,一本书,不知课改为何物,形成天壤之别。

2、择校之风愈演愈烈。教育由于极度的不均衡,庐阳老城区又聚集全市的优质教育资源,成为择校的首选地。

3、由于大量学生择校,导致上学时间段,进入庐阳老城区的各条道路拥挤堵塞,形成道路交通的瓶颈问题。

4、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但现实中,受客观条件限制,优质教育发展缓慢,无法满足群众需求。

谋划与布局

——优化资源配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怎么办?庐阳区被“逼”着走上了推行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之路。2003年在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下,出台了庐阳区《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合肥市庐阳区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庐阳教育人确定了异地扩张优质教育资源,城市反哺农村,统筹城乡教育,谋求优质均衡,实现内涵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均衡、公平、发展”为主旋律,运用创新思维,探索均衡发展机制,吹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序曲。

(一)合理调整教育布局,精心打造北部地区教育新亮点

由于两大反差造成择校风愈演愈烈,也带来诸多社会问题。鉴于此,我区本着“合理布局、规模效益、撤弱入新”的原则,全力整合教育资源。先在北部地区新建了杏林小学和庐阳中学;继而高起点举办小区配套的柏景湾小学、南国花园小学、海棠花园小学和南门小学上城国际分校。去年,中铁42中校区和六安路小学校区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另外南小、红星、逍遥津等城区名校的分部也即将落成。经过几年的努力,老城区学校削减了一半,学校布局趋于合理,一举破解了老城区学校过于密集的问题。而在北部地区新建的学校,不仅继承了原有的办学特色,还加强了学校文化建设,已成为北部地区教育的新亮点,倍受人们的青睐,也从根本上缓解了北部地区学生入学难、上好学更难的需求。曾经的舒城路小学,巴掌大三四亩地,坐落在省政府宿舍区内,现在迁至南门小学上城国际分校,占地近三十亩,办学规模同时扩大为36个班,教学设施,配备到位。在继承原学校优良传统基础上,创新管理,优质教育资源迅速成长,三年来已形成有自己办学特色的“舍予”校园文化。

(二)加大教育投入,着力整合、改造全区薄弱学校 学校硬件条件均衡是教育均衡的基础。庐阳区政府2007年就将中小学基本建设和建立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列为重要民生工程。运用撤弱入新壮大等方式,解决农村学校条件简陋的窘状。近三年来,连续投入资金5千多万元,对19中、钢小等7所乡镇中小学进行了改扩建和异地重建。同时充分利用区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项资金,有计划地加强乡镇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和常规教学设备建设。自2005年开始,分别实施了“五个一”工程和“三个一”工程。2008年,区乡镇学校全面实施农远工程,重点抓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学校的教师培训、管理和应用工作。现在乡镇学校的校舍、教学设备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已全部完善了农村学校多媒体教室、自然科学实验室、图书阅览室、计算机教室、音乐(舞蹈)室、美术室、以及篮球场、60米跑道、钢琴、电子琴等适合学龄段要求的体育器材和专用音乐器材。现在全区最漂亮的校舍在乡镇,最好的教学设备在乡镇!

(三)依托“共同体”,全面促进城乡学校共同发展

根据《庐阳区“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实施细则》的要求,全区建立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对口帮扶制度。并将城区中小学分别与乡镇学校建立起相互对应、相对固定、紧密联系的21个教育“共同体”,充分发挥城区学校教育资源、教学管理、教师素质等方面的优势,开展教育教学全方位的帮扶活动。实行三个“一对一”,即学校、学科、老师三者均为“一对一”结对帮扶,促使“共同体学校”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层面不断交流融合。其中“城乡互动,乡镇联片”教研被立项为国家级课题,由于课题研究成效显著,庐阳区被确定为国家级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示范基地。“理念共享、资源共享、方法共享、成果共享”,以中心城区带动边远乡镇的教科研均衡发展态势已经形成。城区品牌学校合肥45中与地处偏远的合肥19中还建起了“共建班”,使19中在教育教学、教科研等各个方面的快速发展,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为农村学校的发展树立了典范。

捆绑与深入

——城乡学校结对“捆绑”,探索均衡发展新途径 一个学校硬件再好,教学水平、教育理念和学校管理等软件跟不上,也不算真正实现教育均衡,更无法称为优质教育。2009年,我区积极探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途径,谋求全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开创了教育均衡发展的新做法——施行城乡学校捆绑式发展。

(一)城乡共同体学校“捆绑”管理的前期探索

为缩小城乡差距,2003年,庐阳区将城区学校与乡镇学校、企业划转学校结成“手拉手”学校,建立城区学校与乡镇学校对口帮扶制度,以城区学校带动乡镇学校,播撒先进理念的种子。建立支教制度,开展“城乡互动、乡镇联片”教研等,同时,城区中小学也分别与乡镇学校建立起教育“共同体”。随着结对工作的深入开展,大家也发现一些问题。主要是由于共同体两所学校之间虽然也经常交流,但制度上并没有要求共同发展,连带意识不强,有时就会出现松懈现象。于是庐阳人开始思考如何将结对工作继续深入下去,带动更深的均衡发展?很快大家的思想上形成了共识,那就是必须把两校的办学捆绑起来进行共同管理、共同考核。城乡共同体学校“捆绑”管理的“三步走”

第一步、撤弱入新,并小壮大,全面改造乡镇学校。庐阳区政府出台《庐阳区实施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建设方案》,坚持“撤弱入新,并小壮大”原则,进一步加大对薄弱学校及农村学校的教育投入,并分批进行整合、改造。三十岗乡原有3所村小,一所中心校,学校小、旧、弱,生源不足,课程开不齐。经过调研,政府投资扩建中心校,异地重建一所学校,扩大办学规模,配齐教育教学设备,两座现代化新校拔地而起。同时为综合学科引进专业教师,让学生接受全面教育。为方便原乡镇的学生上学,建立交通保障机制,采取校车免费接送学生方式,保证学生的安全。

第二步、撤销乡镇中心校,理顺乡镇学校管理机制。2009年春,庐阳区在全省率先撤销所属的乡镇中心学校,原大杨镇、三十岗乡中心校所辖的8所小学由区教育局直接管理,首开“一竿子插到底”的乡镇学校教育管理模式先河。古城小学、幸福小学、大杨中心小学、跃进小学、五里拐小学、十张小学、新农小学、岗西小学8所小学为独立的法人单位,由区教育局直管。为城乡共同体学校“捆绑”管理理顺了机制。第三步、依托“共同体”,全面深化城乡学校“捆绑”机制。2009年,庐阳区积极探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途径,2月份制定出台了《庐阳区教育局关于深化部分城乡共同体学校“捆绑”机制的实施意见》。以城乡学校共同体“捆绑”机制为载体,通过办学理念的传播、办学经验的交流、学校文化的影响、优质资源的共享等方面,强化城市学校的“连带”责任,加大对乡镇学校的指导帮扶力度,增强乡镇学校自身的“造血”功能,加快乡镇学校在办学思想、管理水平、教学质量等方面与城区学校的接轨,实现城乡学校的共同成长,共同发展。在原来较松散的“手拉手”学校和“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的基础上,三十岗乡、大杨镇的8所小学与城区8所名校进一步结对捆绑”,“捆紧”的是共同发展的责任和义务。

(二)城乡共同体学校“捆绑”管理的核心

1、两所学校,一个法人。三十岗乡、大杨镇的8所小学与城区8所名校结对“捆绑”,实行“两个法人单位,第一校长负责,独立核算,独立核编”的管理办法,城区小学校长同时兼任乡镇小学第一校长,乡镇小学校长为执行校长;城区学校的校长为共同体发展的第一责任人,乡镇学校的校长为第二责任人。

2、多级“捆绑”,实现“四共”。城乡学校共同体结对“捆绑”管理以城区学校为核心,双方签订共同体办学协议,结成相对固定的办学实体,从而实现共同体结对“捆绑”内各成员“四共”:理念共享、资源共享、管理共享、成果共享;建立学校间同教研组的“二级捆绑”和教师之间的“三级捆绑”乃至学生间的“四级捆绑”;建立学校共同管理、教师共同提高、学生结对交流、教学业务互通、弱势贫困帮扶和“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及考核评估等六种机制;制定了“捆绑”学校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制度和联系人每周汇报“捆绑”工作信息制度。

3、明确职责,同奖同惩。明确学校责任:城区学校是促进共同体建设的主要责任方,有提高乡镇学校管理水平、办学质量的责任和义务。乡镇学校有接受共同体领导、完善管理制度、促进学校工作的责任和义务,同时有获得城区学校各方面帮助的权利。明确校长职责:第一校长职责:帮助乡镇学校构建自我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拥有对中层干部任免的建议权和教师统一调配权;每年至少互派一名中层以上干部到对方学校任职,每年至少互派10%的教师(以乡镇学校教师为基数)到对方学校任教(视同支教);帮助乡镇学校建立绩效工资的分配方案;拥有乡镇学校财务管理权和委托审批权,接受上级的审计、监督等。

执行校长职责:负责乡镇学校常规工作,实施有效管理,是常规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协助、支持第一校长在乡镇学校开展工作;受第一校长委托管理学校财务工作,保全学校固定资产等;积极谋划和实施学校的发展规划,努力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明确教师责任:城区学校的教师有到乡镇学校任教或参与管理,帮助扶持乡镇学校教师提高业务水平,提高乡镇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责任和义务。乡镇学校的教师有到城区学校学习,接受城区学校教师结对帮扶的权利。

明确区教育局责任:区教育局负责全区共同体学校 “捆绑”机制建设的协调、指导、考核、评估、总结等工作,建立联系人制度,联系人由相关科室负责人担任。及时配套出台深化共同体学校 “捆绑”机制建设相关文件,细化实施意见。

(三)派驻城区“执行校长”,“两校一体”破难题

当然,在实施城乡共同体学校“捆绑”管理过程中,也不出意料的遇到了种种难题,如:第一责任人两地奔波,如何既管理好老校又因地制宜管好新校?一级捆绑活动频繁,互动频率过高,而二、三级捆绑落实不够到位,教师参与面不大,乡镇教师主动性、积极性不够。教师的交流推进难度大,乡镇学校个性发展不足等等问题。善于革新的庐阳教育人通过第一校长统一领导,派驻城区“执行校长”,强化一体化管理等措施,有效的破解了这些难题。

1、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发展模式。共同体学校要在第一校长的组织下,集班子全体成员智慧,紧密结合乡镇学校办学传统和现有发展水平,因校制宜,思考拟定乡镇学校发展目标和实施规划,以促进乡镇学校实现自主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

2、加大城乡学校级干部交流的力度。城区学校拥有一批年富力强,素质很高的副校长,让他们深入乡镇“捆绑”校,担任执行校长。执行校长接受第一校长领导,任期2年,全面履行执行校长职责,享受小学校级正职待遇,其绩效考核由区教育局统一组织实施。执行校长负责日常学校管理,贯彻共同发展和第一校长的治校方针,派驻城区执行校长也是庐阳捆绑教育工作的一个亮点。

3、加大城乡教师互派的力度。城乡捆绑学校间每年至少互派10%的教师(以乡镇学校教师为基数)到对方学校任教(视同支教),可以综合“岗位需求、支教愿望、专业引领”等因素考虑,各校要在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中拟出倾斜政策。城乡教师互派的核心是两校作为一个整体统筹师资配置。

4、加大对弱势群体关爱力度。在乡镇,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单亲家庭子女较多,家庭教育缺失;乡镇学校应主动作为,利用家长学校传播先进的家教理念,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师生结对帮扶、开设“放心班”等形式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

5、加大特色办学创设力度。在乡镇学校特色尚不明晰阶段,乡镇学校每校先尝试1-2项特色活动,如经典诵读、腰鼓队、三国文化校本课程等。通过特色活动的开展,展示学校积极进取的状态、师生的精神风貌,同时达到育人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凝练特色校园文化,提升学校办学内涵。

均衡与发展

——城乡携手同进,共创优质均衡

南小与古城捆绑的故事:古城小学原为三十岗乡中心校,2003年,区划调整后,划归庐阳区管理。作为一所农村小学,因为政策、地域等多方面原因,学生少,校舍简陋,教学设备落后,农村教师整体实力不强,长期形成的安于现状,对于教育改革创新不积极,学校整体向心力、凝聚力差。南门小学,是老城区一所百年名校,省特色学校,拥有积淀深厚的办学经验和学校文化。

2009年3月,根据《关于深化部分城乡共同体学校“捆绑”管理机制的实施意见》,南门小学和古城小学牵手为城乡共同体“捆绑”学校。南门小学校长任“捆绑”校第一校长,全面管理两校事务,财政、人事统一调配;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指派一名副校长任古城小学执行校长,在此期间,原古城小学校长任南门小学副校长,到南门小学挂职学习。两校积极抓住机遇,并及时制定了“捆绑”共同体发展战略:以“引领·自主·创新”为整体发展思路,按照“三年三步走”——“一年实现观念转变、管理规范;两年实现特色引领、课程渗透;三年实现自主创新、特色凸显”的目标,扎实工作,稳步推进。

捆绑发展三年来,古城小学找准定位,明确思路,从实际出发,以最适合自己的校园文化为精神支柱,为师生提供全方位的锻造平台,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完善、创新,走出了农村学校自己的特色之路。学校校容校貌、教师观念与教学行为、领导作风与管理水平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各项工作制度步入规范,学生精神面貌和素质也有了可喜的进步。农村学校特色发展的脚步坚实而有力。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以来,尤其是在捆绑工作深入开展至今,庐阳的均衡教育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乡镇学校办学也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乡镇农村学校的校容校貌发生了变化。在城区学校的指导帮助和影响下,许多学校变美了,变亮了,变得更有生机了,校园文化氛围也比以前更浓厚了。

乡镇农村学校管理层人员的办学理念、教育思想、发展思路发生了变化。首先是乡镇农村学校的校长及中层以上班子成员对办学的认识产生了质的飞跃,不再单纯强调外部条件和客观因素,而是能够从内部管理、办学理念、内涵发展上探求,从而一改过去十分被动的办学为较为主动的去发展。

乡镇学校教师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捆绑”机制给教师互动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并通过“教学互动”、“课题共研”、“送课下乡”、“外出学习”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扩大了农村学校教师的视野,其业务素养、教研教学水平明显得到提升;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方法已发生微妙的变化。乡镇学校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大提高,在城区学校的帮助下,乡镇农村学校学生的课外生活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课外活动的内容正在不断丰富充实。同时,城乡两校学生的互动交流机会也多了,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使乡镇农村学校的学生开拓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综合素质也得以整体提升。

在2011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庐阳区教育体育局作为均衡教育先进单位,在大会上进行经验介绍,所做的《践行科学发展,推动教育均衡》的报告得到了与会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高位、优质、均衡教育的推进,大大缩短了庐阳城乡教育的差距,加快了庐阳“农村教育城市化,城区教育优质化,义务教育均衡化、学校建设标准化、庐阳教育现代化”的进程,真正实现义务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奏响了庐阳均衡发展的最强音!

下载奏响均衡教育的华美乐意1word格式文档
下载奏响均衡教育的华美乐意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均衡教育

    官渡口小学 关于创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 督导评估的自查报告 官渡口镇人民政府: 根据《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 , 我校逐项进行自查自......

    均衡教育

    推动均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作者谭连桂促进教育公平,在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任务,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

    《爱的教育》读后感 华美娜 [模版]

    《爱的教育》读后感 在这个寒假里,我读了一本好书,这是一本励志成才的书,名叫《爱的教育》原名《库奥累》,这本书是意大利的亚米契斯著作的,是一本不可多得,值得一看的世界名著,《......

    奏响小班化教育的交响乐

    奏响小班化教育华美乐章 ——记双山中心小学小班化教育改革之路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有这样一个与大家交流学习的机会。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高深的理......

    让教育奏响廉洁之歌

    让教育事业奏响廉洁之歌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让教育事业奏响廉洁之歌”。古人云:“不受曰廉,不污曰洁”。说到廉洁,大家想得更多的可能是那些......

    教育均衡发展规划

    丰南区教育局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调研报告 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进工作,提高办学质量,我们利用一个月的时间,组织专人深入城区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通过走访座谈、调......

    2013均衡教育汇报材料

    深入实施均衡教育 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在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中,我校得到各级政府、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全体教职工发扬团结、务实、奉献、创新的精神,深入实施......

    均衡教育汇报材料

    逐梦扬威 展翅高飞 --------留耕中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让每位学生都享有相对均衡的教育资源是学校的责任。为此我校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规范办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