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均衡教育资源
均衡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公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到2020年,要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面对新实施的教育发展战略,以及落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发人力资源的任务,我们必须树立科学发展的教育观,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消除城乡教育差距,均衡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公平。
一是要把实现教育公平作为政府教育发展改革的第一要务。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各级政府要以落实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契机,按照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加大农村地区的资金投入力度。提高教育工作在各级党政工作中的权重,以政策为导向,建立城乡教师双向交流、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加强培训等体制机制,逐步完善优质教育资源流向农村、从根本上改善教育资源失衡的长效机制,把重点放在实现教育公平、可持续发展上。
二是以制度化为手段破解教育公平难题。要制定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政策制度保证教育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要把享受优秀教育资源招生的操作步骤合理化,固定下来,形成公平的程序。在招生、高校破格录取、以及奖学金授予等领域制定科学严密的资格认定标准,最大限度增加透明性。比如,在优质幼儿园入学上可以采用随机抽取家长,再蒙眼抽签录取的方式以保证每个儿童拥有的入学权利。还要引入外部监督机制,让群众成为无处不在的监督者,严防浑水摸鱼的情况出现,以制度化为手段破解招生入学、奖学金评定等方面的难题,让政策真正惠及目标人群。
三是发扬“敢闯、敢试”精神,大胆探索。消除城乡教育差距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在制定长效措施的同时,相关部门还应该从实际出发,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打破旧体制的框框,发扬勇于实践,敢于突破的改革精神,对热点领域重点改革。比如,在高考高校名额分配上,要对一些经济落后、基础教育条件较差的省份或地区适当进行倾斜和照顾。另外,探索建立农村生源大学生在贷款助学、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帮扶政策,实现多管齐下,标本兼治,让农村孩子不至于因为教育资源的贫乏而失去参与竞争和改变命运的机会。
教育公平是最基础的公平,要着力推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要坚持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落后地区倾斜。完成构建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格局,实现教育公平发展,方能畅通社会阶层流动渠道,这也是是维护社会公正、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
第二篇:均衡教育资源 促进教育公平
均衡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
摘要:当前,老百姓最为关注的三大难题是看病难、上学难、买房难。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医保体制改革,基本解决了看病难的问题,上学难,现在是情况是上学不难,而上好学难。买房难在国家控制房价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某些城市房价任然很高,一般的老百姓包括工薪阶层仍然不能偿付高额的房贷。我们要让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让孩子可以在家门口得到更好的优质的教育,让我们关注教育公平问题。
关键词: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教育公平
当前,老百姓最为关注的三大难题是看病难、上学难、买房难。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医保体制改革,基本解决了看病难的问题,上学难,现在是情况是上学不难,而上好学难。买房难在国家控制房价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某些城市房价任然很高,一般的老百姓包括工薪阶层仍然不能偿付高额的房贷。我们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关注教育公平问题。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公平主要指向的是教育机会均等问题,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这样两个基本方面。教育公平之所以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价值,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除了接受教育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人权,而且由于教育能够显著地改善人的生存状态,增进社会公平,被视为是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
近年来,教育部,财政部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并逐年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农村偏远地区的学校的教学硬件设备的投入,有效地推进了全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特别是近3年医保经费投入更是加大,包括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对全区城乡中小学的基础设施、教学设备进行提质改造扩容,对农村学校进行调整、合并。产生了既锦上添花,又雪中送炭的效果。但由于历史的、社会的、经济的多种因素,全国范围内教育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仍然存在,由此造成的不良后果也比较突出,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区内教育资源配置现状
1、学校布局有待改善。一些地区、乡镇只有一所初中。近些年来,除新建的一些私立学校外,公办农村学校数并没有增加,相反有所减少,很多学生到城里或者更好的地方去上学了,造成一些学校超规模办学,二是农村学校布局有违国家教育部办学行为规范中关于“优先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和“不加重农民负担”的规定,将一些边远的村小或教学点撤除,归并到中心学校,一些六、七岁的孩子,离开父母的照顾,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读书。不能让这些孩子得到父母的关爱和照顾。
2、教育投入资源分配不均衡。国家曾投入过大量资金改造农村学校危房,使农村学校校舍、教学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许多境内外教育慈善机构、希望工程、爱心人士也积极捐助,乡镇、村、组也进行了自筹,但后续投入没有跟上,许多
村小仍然没有多大改观,一些山区的中心学校没有教职工单人宿舍,几人合住一间集体宿舍,没有卫生间,没有厨房;学生寝室十分拥挤,政府集中采购的学生单人铁床,铺板的质量差,学校没有学生洗澡的地方,很多学生一个月不能洗上一次澡;配置给农村学校的教学仪器、设备大多是摆设,如仪器室、实验室等根本不能用,一些用不上的仪器设备,甚至没有地方放。
3、师资力量配置不均衡。由于城区学校扩招和部分老师退休,师资紧张,每年都要调入一批学历高、有三年以上教学经验、有较高教学水平的老师,而且还有年龄限制,采取笔试、面试,体检合格后,择优录取。拒招刚从院校毕业的大专毕业生,以致一批又一批年富力强的农村优秀教师被调走。一些机关单位以事多编制少为由,频频向农村学校借调老师,造成农村学校严重缺编。一些学校没有能力请人,则只好给老师加课、加负责寄宿生的工作量。平均每个教师的课时负担是21节,班主任还要负责寄宿生的早晚自习,500多名寄宿生,由教师轮流担任生活老师,陪学生在寝室睡觉。
4、教师待遇不均衡。校际之间分重点与普通学校,班级之间分实验班、科技班、普通班,学校、班级被分成三等九级,受教育者在义务教育阶段受到不公平待遇;教育者也因这些人为造成的差别,导致劳动对象分配不公平。农村中学,招到的新生是经城里好学校挑选几次后剩下来的,城里的优秀生也被选进了重点学校,进了重点学校的好学生又被优中选优进了重点班。于是出现好学校能聘到好老师,招到好学生,年年先进;差学校配差领导,安排差老师,招差学生,与先进无缘。好学校年年把教育成果制成大喜报,放在政府大厅向领导报告。农村教师的福利较差。据反映,绝大多数山区教师一年到头没有任何福利。为解决农村教师青黄不接的问题,2010年给农村学校安排了一批特岗老师,在艰苦环境工作了几年,新老师却靠借债维生,以致部分年轻人在失望之余,干脆放弃这令人羡慕的职业,另谋出路。
二、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的不良影响
1、农村学校,特别是偏远落后地区的学校招生压力越来越大。由这些学校的教学环境、设施设备、师资力量相对要差,尽管严格实行划片招生,但仍有许多家长舍近求远,优先选择到这些学校就读,导致学校招生压力越来越大。
2、教师的工作量越来越重。农村学校大部分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基础较差,家庭作业必须在家长或晚上到老师家里去辅导才能完成。农村学校的老师课时负担重,加上照顾寄宿,一日三餐、早晚自习、洗澡洗脸盖被等等,备课和批改作业全靠加班加点。
4、助长了择校风和教育乱收费。农村的孩子,家长们都希望送到城里,为孩子找一所好学校、一个好班级,留下来的都是家长抱着无所谓,或是读书无用论的观点让孩子留在农村上学,择校风越来越盛,县城的学校因生源爆满伤脑筋,农村偏远的学校因生源不足头痛。各学校在按区域划片、按班规、班额招生后,由于择校生的原因,在开学前都要招一批收费生。导致了大班额的出现和收取择校费的现象屡禁不止,而且越收越离谱。
三、合理配置义务教育公共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的建议
1、严格执行政策。要严格遵照执行中央、省、市、区近年来制定的有关义务教育的条例、规章、标准,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中小学办学行为的规定》等等的一系列文件中,就如何均衡配置义务教育公共资源,缩小城乡、校
际、班级差距,解决学生择校和学校借择校收取择校费等等一系列问题,都有非常明确的规定和具体的要求。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不折不扣、认真执行。对那些喜欢搞对策的学校、学校领导、个别老师,要进行批评教育,甚至处罚。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尽快淡化重点学校、重点班级的位置和作用,并引导他们从太多的光环中走出来,作为领导者、管理者应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帮助发展。
3、切实解决好农村学校师资紧缺的问题。一要立即清退机关事业单位以各种理由从农村学校“借”来的老师,清退农村教师到城里支教的现象。据反映,目前从农村一所学校“借”到城里支教的老师达十几人多人,理由是这些县城人手不够。建议编制管理部门对这些“借人”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如果确实事多人少,就应该因事设编,给予增人增编,不能不顾工作需要而硬撑着不给编,所增人员可以从教师队伍中调入,并及时补录新的老师,以解决当前农村学校存在的有人拿教师工资、没人干教育工作的问题。二是城区学校从农村学校招聘老师应采取“双向交流”的办法,做到有进有出。三是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学校教职工生活设施的投入。改善农村教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以优于城区教师的待遇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四是采取定向委培。加大对本土教师的培养力度,解决当前农村教师队伍青黄不接的问题。
4、严格规范编班、补课、办班行为。一要严格按照省厅的规定控制班额,小学不超过45人,初中不超过50人;二要取消初中入学考试和按入学考试成绩编重点班,均衡配置平行班之间的生源质量;三要确保课堂教育质量,严禁在职教师有偿补课和校外办班补习;四要禁止学校以家长“自愿捐款”的借口收取择校费,并将查处收取择校费的工作纳入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职责范围,由教育局督查室对收取择校费的监管查处工作实行问责。
十七大报告提出“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施城乡有别的教育发展战略,让更多的城镇人口接受更好的教育,让更多的农村人口接受中学特别是高中或者中专教育,鼓励更多的农村人口接受大学教育,对于提高城乡整体人力资本存量、提高就业人口工资的边际作用将会十分显著,并进而达到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的效用最大化,更好的促进教育公平。
第三篇:均衡配置资源 构建和谐教育
文章
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6
均衡配置资源 构建和谐教育
我家屋后有一名后生小子,名叫朱xx,他现在在xx二中校内参加七年级暑期补课。
每年暑期,xx二中担心优质生源流失,免费为他们补课。有的学生觊觎二中补课不收钱,纷纷投奔门下。到了开学报名,又另投它处。
我问朱xx,他打算在哪就读?
他小子毫不避讳地说,那不一定在二中就读,有可能去区一初呢。他奶奶说,二中分班把学生当猪肉剮。我听后,无语。的确,二中近几年分班内部强占优质生源的现象愈演愈烈。行内人士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社会百姓亦有所耳闻,无可奈何。
说句实在话,在学校要想实现均衡教育,就像要求当今社会,大家人人均衡致富,一点都不现实。但教育是国家的教育,在一定条件下,完全是可以实现的。在毕业班的这几年,心中最盼望的还是学校不再姑息某些人强占优质教育资源。在分班的时候,借口某学生的家长委托自己,这个学生读书一定要到自己班上来。xx二中教职工200多号人,人人都有权利,个个都介入学校分班工作,那毕业班工作如何得以顺利开展。还恬不知耻地说,这是传统。学校中考考得好,并不是靠少数几个班考得好,而要所有班级的齐心协力啊!学校实际意义上中考录取一类高中过百人大关,只有两届。这两届取胜留给我们的思考,就是大家团结一心,齐心协力,最后的胜利都属于我们大家自己。
只有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才能构建和谐教育。
一是分班,学生成绩要均衡。学生成绩不均衡,毕业班的教学难以齐头并进,对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将会不利。我们曾建议过,在中考后,九年级老师都在家休息,可以每个考室两位老师监考,打开摄像头,放上屏蔽仪,以一次真实的成绩为分班的基准。当然,学校以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区调考)、下学期期中(联考)、期末(区调考)按一定的比例结构,这也是基本准确的。
二是分班,学生良莠分配要均衡。每学期分班,都有所分班级人数几乎全都发生变化的班级。只要善于利用社会资源,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强占优质教育资源。说白了,谁霸道,谁得便宜。
对于分班的恶性竞争,领导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不出言制止,不出面干涉。
三是分班,师资资源要均衡。可以采取自由组合的形式,也可以年级搞成几个教师组合,采取抓阄的形式完成。教师组合的强弱,决定了这个班级教学班子配备的强弱。
我们呼吁公平教育,领导干部要采取得力措施。不要不作为,更不要乱作为。
文章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6
第四篇:海风教育助力教育资源均衡化
海风教育助力教育资源均衡化
近几年,在线教育越来越流行。由于操作的方便性和新颖性,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选择在线教育。传统的补习班和家教市场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在线教育和传统补习到底哪个对孩子学业提高更有帮助呢?
今天,借助可穿戴设备和虚拟技术,你可以“乘”神舟探空,可以“随”蛟龙潜海。只要置身网络世界,无论你是“雪龙号”南极科考船上的科学家,还是生活在乡村的小学生,都可以利用电脑或手机冲浪搜索,获取你感兴趣的知识。
“随着互联网、虚拟现实、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深刻变革。”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说。新时代教育面临新变化,先进科技手段有助于缓解人民对高质量教育的迫切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短缺之间的矛盾。
“海风教育”是国内首家中小学真人在线1对1辅导平台。由郑文丞等几位亲历自主招生的大学生于2010年创立,企业以“借助互联网科技,践行高效补习”为创业初衷,海风教育是国内最早一批自主研发在线学习的平台的补习机构。现有学科辅导、升学辅导两大课程体系,海风教育通过自主研发的一站式在线学习的平台,全面解决中小学生小升初、中考、高考等升学过程中的各类需求。
海风教育在线辅导教学模式更具人性化特点,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为学生营造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氛围。这点在外语教学中非常重要,老师可以通过浸入式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享受学习过程。更重要的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日后的学习会终身受益。
在数字时代,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海量的信息与新媒体技术,使学生在某些领域的知识反超老师。海风教育认为教师不仅要不断提高获取、选择、判断和运用新知识的能力,还要努力创新课程设置和改善教学互动。
海风教育在线教育没有地域限制,任何地方都可以,只需要相应的电子设备和无线网络。学生可以享受世界各地的老师资源,不再受距离的限制。
第五篇:关于教育资源均衡化的调查报告
一、里雍镇概况:
里雍镇地处柳江县城东部,与鹿寨、象州县相邻。全镇总面积243平方公里,人口约3万。共分为立冲、广实、红花、长沙、里雍、基田、龙团、龙江、富龙、红赖10个村委会,105个自然屯,有壮、汉、仫佬、侗、瑶、水等民族。农民人均年收入约2500元,在柳江县属于比较贫困的乡镇。
里雍镇现有初级中学两所,初中生共1003人,全镇小学一至六年级共有学生1219人。
二、我镇教育资源均衡的现状及问题
1、生源分布及班额:我镇共有1219名小学生,其中女生589人。一年级185 人,二年级172人,三年级196人,四年级223人,五年级224人,六年级219人。所有学生分别在一所中心校及11所村级完小、1所有一至六年级的教学点,共有77个教学班,全镇平均班额为15.8人。
现在11所村级小学里,仅有龙江、立冲、基田、红赖四所小学学生人数超过100人,近三年级内学生人数在100人以下的学校有西河、红花、长沙,龙团、河表,据统计,三年级后学生人数超过100人的仅有龙江、红赖两所村级小学。目前学生最少的红花小学六个年级一共仅有33人。但是,也需要配备8个教师。学生生源收缩较突出的是龙江、红赖、广实、龙团等,每年减少的人数在50人左右。
各校各年级人数具体如下:
年级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合计里雍301933231924148广实1114122691587立冲131416192216100河表1101613122274红花56655633基田231811212924126西河6811761048长沙7106911649龙团1012821161380龙江262941294234201付龙14121421181998红赖232517232821137古路点65567938合计18517219622322421912192、师资力量及教师编比:全镇具备合格学历及有教师资格证的在岗教师共126人,除去中心校行政机构的6名非教学人员、借调到其他学校的、长病在家不上课的等,还有122人。这122人共承担全镇77个教学班的教学任务,教师的班比不到1.6人。有的学校还开设有学前班,教学任务更重。有的学校为了办好学前教育,为九义教育打好基础,但是苦于没有教师上课,只好不开设学前班。这样的状况,非常不利于教育教学的发展,难以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3、学校硬件设施:由于学生数减少,班数减少,各校的教室基本够用。教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