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OECD报告两则
OECD报告两则
教师热爱他们的工作,但感觉不被重视
――OECD发布第二份教学环境国际比较报告
在师资质量越来越受各国重视的今天,作为影响教师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的课堂教学环境、评价与反馈、专业发展机会、教师职业满意度等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我们目前对教师的看法很大程度打上了我们学生时代经历的印记。而第一手的通常是最新的对教师的了解,也通常是通过媒体上对教师及其工作条件的描述而获得。因此,在许多国家,对教学的传统理解仍然是教师独立在课堂上上课,教室大门紧闭,他们要教超过他们应对能力的大量学生。而在一些国家,教师行业正被看作是一项“没有实际的职业预期”的,年轻人如果没有更好选择才会从事的一项工作。他们的工资通常低于其他大学毕业生,不过这一点通常因为教师可以享受到更多假期,以及比其他领域同辈工作时间更短而得到补偿。
继2009年6月16日,经合组织发布首份“教与学的国际调查”(TALIS)――《营造有效的教与学环境:TALIS首次调查结果》研究报告五年之后,2014年6月25日,OECD发布第二次“教与学的国际调查”(Teaching and Learning International Survey,缩写为TALIS)结果,报告显示:大多数教师热爱他们的工作,尽管他们感到在学校中缺乏支持并不被认可,而且其价值也被社会低估。超过90%的教师对于他们的工作非常满意,近80%教师表示今后还会选择教师这一行业。但是,只有不到1/3的教师相信,教学是一项受到社会尊重的职业。重要的是,那些教师受到尊重的国家,其在PISA评估中的表现也更佳。
OECD教育与技能主管安德里亚斯?施莱歇在日本东京发布这项调查结果时强调:我们需要吸引最优、最聪明的人加入教师行业,教师在当今知识经济中也非常关键,因为良好教育是每个儿童未来成功的关键。2013调查结果提供了很强证据证明――当今的教师们勇于改变,愿意学习,并渴望在整个职业生涯不断发展。同时,他们也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与同事和学校领导合作,充分抓住每一个专业发展机会。
一、2013“教与学国际调查”结果概况
于2008年OECD首次开展的“教与学国际调查”是全球第一个专门考察教师教学条件与环境的国际比较研究项目,它要求教师和学校领导回答一些有助于改进学校学习环境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该调查证实并消除许多存在于教师中的讹传。例如,当问教师,“班级规模”是否对于他们的职业满意度或者作为一名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有任何不利影响时,他们的回答揭示,不是班级中的学生数量,而是学生的类型(例如有行为问题的学生)对他们的职业满意度和自我效能感有最强影响。
2013年,一共有34个国家和经济体超过10万名初中阶段(11-16岁学生)的教师和学校领导参与了第二次TALIS调查。调查范围包括教师的职业发展、工作环境、工作满意度及学校领导能力等。此次调查的目的是帮助各国通过更好理解教师以及他们如何工作,从而培养一支高质量的教学人员队伍。
此次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教师仍然在孤立状态中进行教学,因为超过一半教师指出他们很少或从来没有与同事一起开展过团队教学;有2/3教师指出,他们很少观摩同事教学;46%教师指出他们从来没有从学校领导那里获得有关他们教学的反馈,51%教师从来没有获得其他学校管理者的反馈意见;只有三分之一多的教师指出他们获得的有关教学的反馈带来适度或较大的职业晋升;同样,不到三分之一教师相信,如果一名教师长期表现不佳会被开除。
各国教师平均每周工作38小时,这可能也是许多领域每周的平均工作时间。平均而言,教师工作时间的一半用于教学,一半用于要求教师参与的其他日常事务。具体而言,在教师38小时的工作中,平均每周有七小时用于备课,五小时用于判作业,两小时用于学校管理、与家长沟通及辅助课程活动等。
二、教师概况:
谁是我们的教师,他们在哪里工作
教师行业日益女性化。在所有参与调查的国家中,大多数初中教师都是女性,只有日本除外。实际上,在22个国家中,至少2/3教师都是女性。尽管各国教师平均年龄为43岁,新加坡教师队伍最年轻的,意大利教师队伍年龄最大,但一些国家由于大量教师接近退休年龄,可能面临严峻的教师短缺问题。
平均而言,教师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91%教师已经完成了大学教育或同等程度教育,90%教师接受过成为一名教师所需的相关培训。此外,那些接受过特定内容、教学法、学科课堂实践等方面培训的教师也认为自己更好为教学进行了准备。
教师平均教龄为16年,通常是全职教师(82%),并签订长期合约(83%)。
教师所在的学校都获得了充分的资源支持,教学人员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良好。但是仍有超过1/3的教师在存在合格教师、教有特殊需求的学生的教师、支持性人员严重短缺的学校中工作。
三、学校领导概况:
谁是我们的学校领导,他们在做什么
与初中教师群体不同,一半参与调查的初中学校领导都是男性,年龄大约50岁左右,有21年教学经验。校长们通常也受过良好教育,大多数都完成了高等教育。至少3/4校长指出,他们接受的教育中包含了学校管理、教师培养和教学领导方面的课程。
尽管校长指出他们平均需要花费大多数时间(41%)用于管理人员、资源、进行规划和各种回报等工作,但他们正逐渐将领导权和决策权分配出去,这样对教师和校长都有益。实际上,较少把任务和决策权分配下去的校长感觉工作繁重,职业满意度也低。
领导权力分配也为校长节约了宝贵时间,让他们可以有更多时间思考如何成为一名教学型领袖。那些教学型校长通常花更多时间在课程和与教学相关的事务上,更可能观摩教师的课堂教学,并将它作为对教师工作进行正式评价的一部分。在一些国家,教学型校长更经常使用“学生成绩与评估结果”来制定学校的教育目标和计划。
尽管有更高教学水平的领导其职业满意度也更高,但超过1/5(22%)的学校领导从来没有接受过领导培训,只有31%是在成为一名校长之后才接受过培训。
四、教师在多大程度上参与专业发展活动
在2008年第一次开展的“教与学国际调查”中,大多数初中教师指出他们参与过专业发展活动。在2013年的TALIS中,平均有88%的初中教师报告在过去一年参与过专业发展活动,超过3/4(76%-91%)教师报告这些机会对于他们的教学有积极影响。而没有参与专业发展活动的教师原因通常是与工作冲突,以及缺乏参与积极性等;有2/3(66%)教师在有正式教学计划的学校中工作。巴西、墨西哥、葡萄牙、波兰和西班牙除外,只有20%-30%教师在有正规教学计划的学校中工作。
总体上,在教师报告有更高专业发展参与率的国家,教师也获得更高水平的财政支持。在一些国家,即使没有提供金钱支持,教师们也获得了其他方面的支持,例如专门用于专业发展活动的时间安排等。
正式的入职培训对于教师也非常重要,尽管许多教师没有充分抓住这一机会。TALIS2013调查结果显示,教师正规入职培训的参与情况是教师今后参与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预测指标。此外,在17国家和经济体中,报告在过去曾参与了正规的入职培训的教师,更可能报告他们目前正担任其他教师的辅导员工作。但是,即使大多数学校校长报告他们有入职培训计划,也平均只有一半教师报告在开始正式教学工作的第一年参与过这样的培训。
另外,针对特殊需求学生的教学是大多数教师(22%)认为他们需要加强培训的领域,其次是信息与通讯技术技能(19%)培训。
五、如何应用教师评价和反馈
对于教师工作进行正式的绩效评价与反馈有助于教师提高。许多教师和学校领导也非常看重与同事的合作与获得反馈。接受调查的教师都赞同评价非常有益――超过60%教师报告评价带来教学实践的积极改进;超过一半教师报告评价带来学生评估应用及课堂管理实践工作的积极改进;超过80%教师在正式评价与教师发展或培训计划制定密切联系的学校中工作。不过,在丹麦、芬兰、爱尔兰、意大利、西班牙和瑞典,有22%-45%的教师认为他们在现在的学校中很少获得反馈,而接受调查的国家的平均水平为13%。
然而,评价的结果或影响似乎在接受调查的教师看来并不明显:几乎一半教师报告评价和反馈只是为了简单应付行政要求;在大约1/5的学校中,教师每年工资增加与正式的教师评价结果无关;44%教师在校长认为正式教师评价不会带来教师职业晋升变化的学校中工作;大约一半教师指出,他们感觉大多数评价都只是作为一项行政事务进行;有43%教师认为这些评价与他们如何开展课堂教学缺乏相关性。
接受TALIS调查的教师从不同渠道,不同来源获得有关他们的教学实践的正式或非正式反馈――近80%教师报告在课堂观摩之后获得反馈,近2/3教师报告他们通过分析学生考试分数获得反馈;近90%教师报告,学生成绩、学科教学能力以及课堂管理能力在他们获得的反馈中作为重点进行强调。
六、教室大门背后发生了什么
接受调查的教师报告他们大多数课堂教学时间都用于教学。不过,尽管教师花大约80%的时间用于教与学,但是在超过一半参与调查的国家中,仍有大约1/4教师报告由于学生的课堂捣乱行为和其他管理性事务,他们损失了至少30%的教学时间。
尽管存在这些学生捣乱行为,但近2/3教师报告课堂氛围良好,这些教师也更可能开展积极的教学活动,如小组学习、布置要求学生利用一周时间完成的作业,以及应用信息与通讯技术等。报告参与了涉及个体及合作研究、到其他学校观摩课堂,以及教师网络等专业发展活动的教师,也更可能开展以上教学实践活动。
七、是什么让教师具有更大的职业满意度
与人们的预期一致,在大多数参与调查的国家和经济体中,有超过五年教学经验的教师报告他们对自己的教学能力更自信(自我效能感);在几乎所有国家中,报告一年至少参与过5次合作专业学习的教师,报告他们具有更高的自我效能感。
TALIS2013调查结果显示:在几乎所有国家中,那些认为评价和反馈能带来教学实践改进的教师具有更高的职业满意度;而认为评价和反馈只是为了行政目的的教师职业满意度较低。此外,曾经参与学校决策的教师也报告具有更高的职业满意度;实际上,尽管不到1/3教师相信教学是一项受到社会的尊重的职业,而那些报告他们能对学校决策做出贡献的教师也更可能报告他们受到社会的尊重。
师生关系对于教师职业满意度有非常大的影响。在几乎所有国家中,当教师有许多存在行为问题的学生时,他们的职业满意度明显更低。
(责任编辑 甘 璐)
《教育概览2014 》:
发达国家教育流动性开始放慢
2014年9月9日,OECD发布最新报告――《教育概览2014:OECD指标》。这份报告对34个OECD成员国以及阿根廷、巴西、中国、哥伦比亚、印度、印尼、拉脱维亚、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和南非教育体系进行了分析。报告强调:虽然全球教育机会继续扩大,但受过高等教育的成人与其他人之间的社会经济差距却日益扩大。报告呼吁各国政府努力确保每个人在生命早期都享有相同的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
《教育概览2014》指出:发达国家教育流动性开始放慢。在55-64岁年龄段,教育程度低于父辈的人占9%,在35-44岁年龄段,这一人群占12%,25-34年龄段,这一人群有16%;在更年轻的25-34岁人群中,高等教育完成率提高到43%;同时父母教育背景对孩子的影响仍然很强:在父母至少有一方受过高等教育的成人中,有65%完成了高等教育,而父母教育程度低的成人中,这一比例只有23%。这些数据表明,教育机会的扩大并没有让社会变得更加包容。
OECD秘书长古利亚认为:教育可以让人们脱离贫困和社会排斥,但是这需要打破社会背景与教育机会之间的联系。包容性经济增长面临的最大威胁是社会流动性的停止。增加每个人的教育机会并继续提高人们的技能对于社会的长期繁荣和更具凝聚力非常关键。
这份报告指出:拥有更高教育水平和技能在就业和收入所获的回报比以前更加丰厚――OECD成员国25-64岁拥有大学学历的人群平均只有5%失业,而高中文凭失业者达到14%;2000年,二者之间的差距为4%。
这份报告中的重要发现包括如下方面。
一是在教育完成情况方面。
在大多数国家,大约84%年轻人在其一生中将完成中等教育。年龄在25-34岁之间的女性高中及高等教育完成率都高于同年龄组的男性。而2000年,男性的高等教育完成率高于女性。
OECD成员国有近40%的25岁-34岁年轻人受过大学层次的教育,比55-64岁人群完成相同层次教育的比例高出15%。在许多国家,二者之间差距超过20%。
二是在教育支出方面。
OECD成员国从小学直至高等教育的平均年生均支出为9847美元――每名小学生生均支出8296美元,中学生9280美元,大学生13958美元。
在十个中等教育生均支出最高的国家中,较高的教师工资和较低的师生比是最主要的教育成本。
2011年,OECD各成员国教育经费占GDP的6.1%。公共教育经费占教育总支出的84%。在2008-2011年间,只有六个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实际值有所削减:爱沙尼亚削减10%,匈牙利削减12%,冰岛削减11%,意大利削减11%,俄罗斯削减5%,美国削减3%。
三是从学校到就业方面。
经济危机鼓励更多年轻人留在教育体系中:OECD成员国中,15-29岁年轻人不再接受教育的比例从2008年54%下降为2012年的51%。
OECD成员国一名普通的15岁学生可能期望在未来15年再花七年时间接受正规教育。
超过一半成年人在既定年份都参加了教育。这一比例从丹麦、芬兰、瑞典的2/3,到斯洛伐克的1/3和意大利的1/4不等。
四是课堂情况方面。
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平均获得7475小时义务教育。澳大利亚学生课时最多,超过1万小时,匈牙利最少,不到6000小时。
15年教龄教师的法定工资小学平均39024美元,初中40570美元,高中42861美元。但是自2009年以来,2/3国家教师工资的实际值有所下降。
大多数教师都是女性,随着教育阶段上升,女教师比例下降:学前阶段97%女教师,小学82%,初中67%,高中57%,大学42%。
五是高等教育方面。
大学对于个体和社会而言都值得投资。
大学毕业生的收入更高,同时失业率更低。在OECD成员国,大学毕业生比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平均收入多出70%;同时80%的大学毕业生能够就业,而高中毕业以下教育程度的人就业率为60%。除了个体收益外,政府也通过税收和社会贡献获得积极回报。每名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公共投资净回报平均为10.5万美元,是公共投资平均回报率的三倍,女性回报平均为6万美元。
六是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进一步突显。
至少接受过一年学前教育的15岁学生在PISA2012评估中数学成绩更优。OECD成员国学前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平均为0.6%,一些国家,如丹麦、西班牙和智利则达到0.8%。
今年的《教育概览》增添了以下新内容:有关私立教育机构的新指标(包括私立教育的可获得性、学生参与程度及私立教育机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等),来自2012成人技能调查的数据,来自2013“教与学国际调查”的数据和2012PISA评估结果数据,经济危机对教育完成、就业、收入和公共财政影响的分析,与中等教育完成率相关的更深入的信息以及学生贷款的类型和使用情况。同时首次增加了哥伦比亚和拉脱维亚的数据。
(责任编辑 甘 璐)
第二篇:OECD公司治理准则
OECD公司治理准则(2004)上传时间:2007-11-20
浏览次数:4637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郑小敏译中国人民大学
1、确保有效的公司治理框架基础
公司治理框架应当提升透明、有效的市场,遵循法治原则,明确规定不同的监管、管理及执行权力之间的责任划分。
A.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应当着眼于其对经济的全面发展、市场的统一、为市场参与者所创造的动力和推动透明有效的市场的影响上。
B.在一法域内,影响公司治理实践的法律和规章要求应当符合法治原则,且是透明的、可执行的。
C.在一法域内,不同权力之间的职责划分应当予以明确规定,且应确保服务于公共利益。
D.监管、管理及执行机关应当具有威信、正直性及智识,以专业的、客观的方式履行职责,而且他们的管控应当是及时的、透明的、且是经充分解释的。
2、股东的权利及主要的所有者权能
公司治理框架应当能够保护并便利于股东权利的行使。
A.股东的基本权利应当包括有权:(1)获得股权登记方法;(2)转让或者过户股份;(3)及时定期地获得公司相关的、实质的信息;(4)参加股东大会并投票;(5)选举或者撤换董事会成员;及(6)分享公司利润。
B.,股东有权参与且应被充分通知关于公司变更的决定,诸如:(1)对设立协议、公司章程或类似的公司管控文件的修改;(2)追加股本的授权;(3)实质上导致了出售公司的特殊交易,包括全部的或者是基本上全部的资产转让。
C.股东应有机会有效地参与股东大会,并进行投票,且应获得包括投票程序在内的股东大会规则的通知:
1.股东应当知悉关于股东大会的日期、地点和议程的充分而适时的通知,及有关股东大会决议事项的完整而及时的信息。
2.股东应有机会在合理范围内:向董事会问询包括外部审计在内的问题、确定股东大会的议题,提议决议事项。
3.应当促进股东有效地参与重要的公司治理决策,比如任命和选举董事会成员。股东应能使他们的意见反映在董事会成员及高管人员的薪酬政策上。对董事会成员及雇员的股权补偿计划应当经过股东批准。
4.股东可以亲自投票,或者缺席投票。不管是亲自投票或者是缺席投票,都应给与同等效果。
D.应当披露使得特定股东拥有与其股权不成比例的控制力的资本结构及其安排。
E.应当允许公司控制权市场能够以有效的、透明的方式运行。
1.在资本市场中,规范控制权收购及诸如公司合并、出售公司资产实质部分的特殊交易的规则和程序应当予以明确规定和披露,使得投资者能够理解他们的权利和应对方法。应当在价格透明条件公平的情况下进行交易,以保护所有股东依其类别所应享有的权利。
2.反收购机制不能用来掩盖经理层和董事会的责任。
F.应当推动包括机构投资者在内的所有股东行使其所有者权利。
1.作为受托人的机构投资者应当披露关于他们的投资的全部公司治理及投票策略,包括决定行使投票权的适当程序。
2.作为受托人的机构投资者应当披露他们是如何处理实质性的利益冲突,该利益冲突可能会影响到涉及他们的投资的所有者权利的行使。
G.应当允许包括机构投资者在内的股东们就根据本原则所定义的基本股东权利进行相互征询,遵循例外规则以防止滥权。
3、股东的平等待遇
公司治理框架应当保证所有股东的平等待遇,包括小股东和外国股东。对于侵害他们权利的行为,所有股东应有机会获得救济。
A.对于同一类别的股东应当予以平等对待。
1.同一类别的所有股份享有同样的权利。在购买股份之前,所有的投资者应能获得所有类别股份上的权利的信息。投票权的任何变化应当由受到不利影响的类别股东的批准。
2.小股东应当受到保护,以免受由控股股东或是为了控股股东利益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滥权行为,且应有有效的救济途径。
3.由存管人或者名义所有人进行的投票应当获得股份的实质所有人的同意。
4.应当消除对跨境投票的限制。
5.股东大会的手续和程序应平等地对待所有的股东。公司的相关程序不能使得投票变得不适当地困难或者成本高昂。
B.应当禁止内幕交易以及滥用自我交易。
C.董事会成员及高管人员应被要求向董事会披露,在直接影响到公司的任何交易或者事件中,其是否具有实质性利益,不管是直接地、间接地或者是代表第三方。
4、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
公司治理框架应当承认由法律或者共同协议中所确立的股东权利。在创造财富、就业及财务状态良好的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上,鼓励公司和股东进行积极的合作。
A.应当尊重由法律或者通过共同协议所确立的股东权利。
B.只要股东的利益受到法律保护,股东就应有机会获得对侵害其权利的有效救济。
C.应当允许发展提高员工参与程度的机制。
D.只要股东参与公司治理进程,他们就应能及时地、定期地获得相关的、充分的和可靠的信息。
E.股东,包括个体雇员及他们的代表者,应当能够就董事会的违法的或者是不道德的行为进行自由地沟通,而且他们的权利不能因此而受有减损。
F.公司治理框架应以有效的破产机制和有效的债权执行机制为补充。
5、信息披露及透明度
公司治理框架应当确保及时准确的信息披露是在所有的有关公司的实质性问题的基础上作出的,这些问题包括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股权结构及公司治理。
A.信息披露应当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事项的实质性信息:
1.公司的财务及经营效果。
2.公司目标。
3.大股东及其投票权
4.董事会及高管人员的薪酬政策及董事会成员的相关信息,包括选任资格、选举程序、兼任其他公司董事及是否被董事会认为是独立的。
5.关联方交易。
6.可预见的风险因素。
7.涉及雇员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事项。
8.公司治理结构及政策,尤其是关于公司治理标准或政策内容及其实施程序。
B.应当依照会计的、财务的及非财务的高质量的披露标准来准备并披露信息。
C.审计应当由独立的、合格、符合条件的审计人员来进行,以向董事会及股东提供一种外部的、客观的确信,确信公司财务报告准确地反映了公司在所有重要领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
D.外部审计人员应当向股东负责,在审计时应对公司负有审慎的、专业的注意义务。
E.信息发布渠道应能使得相关的信息需求者能够平等地、及时地、低成本地获得信息。
F.公司治理框架应当辅之以一种有效的方式,来处理并推动分析师、经纪商、评级机构及其他机构提供分析或者建议,所提供的分析或建议与投资者的决策相关,不存在着可能会减损他们分析或者建议的真实性的实质性利益冲突。
6、董事责任
公司治理框架应当确保公司的战略导向、董事会对经理层的有效监督及董事对公司和股东所负有的责任。
A.董事会成员应当具备相当的智识,善意的、审慎的、注意的、以公司及股东的最大利益行动。
B.当董事会的决定可能会对不同的股东群体产生不同的影响,董事会应当公平地对待所有的股东。
C.董事会应当适用高尚的伦理标准,应当重视股东的利益。
D.董事会应当承担一些重要职责,包括:
1.评议并引导公司战略,重大行动计划,风险政策,预算及商业计划;确定经营目标,监督执行及公司表现;监督资本支出,收购及资产剥离。
2.监督公司治理行动的有效性,在需要时作出调整。
3.选任、付酬、监督及在必要时更换高管人员,监督继任方案。
4.将高管人员及董事的薪酬与公司及其股东的更为长远的利益结合起来。
5.确保一个正式的、透明的董事任命及选举程序。
6.监视并处理潜在的经理、董事及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包括滥用公司资产及关联方交易中的滥权。
7.确保公司会计和包括独立审计在内的财务报告系统的完整性,确保适当的控制系统能够适于风险管理、财务及经营控制,符合法律及相关标准。
8.监督信息披露和发布过程。
E.董事会应能对公司事务作出客观的、独立的判断。
1.董事应当考虑任命足够数量的非执行董事,能够对有利益冲突可能性的行为作出独立判断。这一重要职责的实例有:确保公司财务及非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审议关联方交易,任命董事会成员或者高管人员,确定董事薪酬。
2.在董事会诸委员会成立之后,它们的委任、成员及工作程序应当由董事会充分解释并予以披露。
3.董事会成员应当承担其职责。
F.为了履行他们的职责,董事会成员应有权获得准确的、相关的、适时的信息。
第三篇:OECD报告中国技术创新不可太急功近利
封二
OECD报告:中国技术创新不可太急功近利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简称经合组织)在其新近发表的《中国创新体系评估》(Review of China‟s Innovation System)中说,中国要想在2020年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型国家,就必须继续加大对研发(R&D)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同时也要确保这些投入能够获得合理回报。
这是经合组织发表的第一份有关中国创新体系的报告。报告中说,要成为一个现代化的表现出色的创新型国家,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自1995年以来,中国在技术研发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每年都在以平均19%的速度增长。2005年,中国在技术研发方面的资金投入已经高达300亿美元(按当前汇率水平折算),在世界上排名第六。与过去相比,中国近几年在人力资源开发、技术创新和应用技术研究方面的投入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要建立一个成熟的研发创新体系,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报告中说,中国目前对科技研发的资金投入大多都集中在了高精尖的技术领域,这些研究虽然很容易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但却与中国实际工业技术水平脱节,许多研究成果无法在工业生产中实现价值。此外,中国对基础研究的重视力度明显不够,大部分研究项目太急功近利。基础研究领域薄弱将制约中国在技术创新方面的进一步发展。
报告中说,尽管中国目前拥有除美国之外的世界上最大研发团队,但仍面临着严重的人才短缺问题。中国目前的应试教育体制难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无法给“创新型国家”提供充足的人才供应。
近年来,中国工科毕业生人数甚至出现了绝对下降的局面。大多数学生选择了工商管理、金融、贸易等实用型专业,而且许多企业的管理体制也使技术型人才受到轻视,这将制约中国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方面前进的步伐。
报告中说,尽管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相关改革,但中国的技术研发创新能力仍然十分薄弱。中国的金融体系需要进一步改革,应该改变以往银行只为国有企业服务的局面,鼓励银行向私营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发放贷款。中国还应该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管理体制,让技术创新更容易获得资金支持。
此外,中国政府还应该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在制度上确保企业敢于在技术创新上冒险,例如在生物技术和新型药物研发方面,资金投入需要面临很大的风险。
封三
万钢:长期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
科技部部长万钢日前表示,科技部将长期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今后将主要支持产业方向与我国科研方向一致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比如说IT、生物技术、能源环境、资源探索、环境保护、纳米技术等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领域。
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小企业永远是科技部在科技发展上支持的重要方向,由于中小企业有很多类型,而科技部支持的中小企业主要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目的是使它能够更好地发展。“今后,科技部不会因为一个企业是小企业而支持,而是主要支持研究方向与我国科研方向一致的领域,这些企业可以从星火、火炬、863、支撑等国家科技计划的项目申请资金支持,这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万钢如是表示。
他还指出,中国的制造业发展到今天,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对中国能源、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很大压力,他认为,这个时候科技需要承担双层任务,不仅要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比如说IT、生物、新材料,纳米技术等新的技术和产业,同时承担提升和改造传统工业技术水平的责任。
“因此在这几年科研的重点,明确的放在改进现在的制造工业技术水平,促进企业进行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使我们的工业结构变得更加合理,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他说,政府要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引导的作用,当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能源、资源、环境的制约和瓶颈对经济发展产生制约,“政府应引导传统工业开发和应用节能减排的技术,引导新兴工业。政府的作用首先是为企业提供服务,第二是在企业需要的时候,给予支持。另外,还应引导企业满足社会的需求”。
他强调,我国在完成节能减排这个约束性指标的同时,改造和提升我们企业的技术水平,使企业应用更新的技术,更加节约能源,更加环境保护,也是科技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应对节能减排方面,他提出,中国政府在上个五年计划中投入了25亿元,今年和去年共投入了40亿元,今后三年将投入100亿元人民币解决这方面问题。
综合报道
前6月江西工业增长迅速 主导产业成主力
今后几年,江西的目标是进一步强化主导产业,集中力量培植和壮大六大支柱产业,建设十大产业基地。力争到2010年,六大支柱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300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0%以上。
据省经贸委相关人士介绍,最近几年来,我省主导产业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突出地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裂变扩张、做大做强有了突破性进展。培育发展了一批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300亿元的核心龙头企业,还有一大批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30亿元、50亿元的重点骨干企业,依靠这些核心龙头企业和重点骨干企业的支撑,行业的发展也步入持续发展的快车道,有色行业今年实现销售收入可望突破1000亿元,提前三年实现“十百千亿工程”目标。
二是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有了突破性进展。按照“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我省主导产业不仅实现了量的扩张,更注重质的提升,通过加强管理、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实现了跨越式提高,年均提高10多个百分点,显示企业和行业实现了核心竞争力的显著增强。
三是集聚效应有了突破性进展。以核心骨干企业为龙头,以工业园区为平台,聚集了一批产业关联密切、上下游配套完善、专业化程度高的集群经济,由初期同类企业的简单堆积,逐步发展到相对集中、块状分明、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主导产业集聚效应的雏形开始形成,并不断向高层次发展。
省统计局近日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今年上半年,我省工业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实现增加值取得了“两个首次突破”的好成绩,一是6月份实现工业增加值159.5亿元,同比增长24.2%,单月首次突破150亿元大关;二是1-6月份累计实现增加值752.1亿元,增长24.1%,首次在上半年突破750亿元,增速同比加快2.2个百分点。上半年,对全省工业拉动最大的行业依次为有色、化工、建材、电器制造、医药、电力、钢铁、纺织等八大行业,实现增加值均超过30亿元,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均超过5%,这八大行业共完成增加值438.7亿元,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59.8%,拉动全省工业增长14.4个百分点。其中有色冶炼行业实现增加值依然是行业龙头,实现130.5亿元,增长31.2%,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为18.0%。六大支柱产业完成增加值453.4亿元,增长30.0%。
目前,六大支柱产业投资增长势头良好,今年1-6月全省六大支柱产业完成投资226.6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3.6%,支柱产业投资占制造业投资的54.5%。增幅排行前三位的支柱产业有:汽车、航空及精密制造业,增长57.6%;电子信息和现代家电业,增长56.4%;特色冶金和金 3 属制品业,增长52.9%。这表明,江西主导产业将保持强劲的增长的势头,向“十一五”目标迈出了更大的步伐。
23个重大高新项目进展顺利
9月14日,全省第二十五次重大项目调度会在昌召开。会议对如何推进我省重点扶持的23个高新产业重大项目建设进行了专题调度。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凌成兴,副省长洪礼和出席会议并讲话。
我省今年重点扶持的23个高新产业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已完成投资额16.7亿元,占总投资额的30.1%。其中,4个项目已经完成主体工程,并形成部分生产能力;5个项目已完成土建主体工程,正在进行设备安装;12个项目正加紧实施土建工程并订购设备。全部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新增利税60亿元。凌成兴指出,23个高新产业重大项目的实施,对促进我省科学发展、和谐创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通过资金整合充分发挥财政资源的撬动作用,均具有重大示范意义。各地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积极为重大项目建设的推进解决难题,使其尽快建成投产,创造效益。
据了解,我省今年底将对这批项目进行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评估,在进一步完善政策的基础上,明年将加大对资金支持的力度,并继续实施一批高新产业重大项目。
国家发改委公布2007年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结果
9月10日,国家发改委根据《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委托中国科学院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对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进行了评价,并对评价结果予以公布。我省六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均评价为合格,它们分别是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江西昌河航空工业有限公司、江西铜业集团公司、新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国家发改委还公布2007年经营规模超100亿元企业名单和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前100名企业名单,我省有两家企业跻身于经营规模超100亿元企业名单,它们分别是江西铜业集团公司,营业收入319亿元;新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营业收入173亿元。
此外,我省有四家企业跻身于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前100名企业名单,他们分别是江西铜业集团公司,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为96745万元;新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科技活动经费支持额为83031万元;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63784万元、江西昌河航空工业有限公司,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42618万元。
“三驾马车”拉动江西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在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的拉动下,江西省经济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前8个月,全省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75.81亿元,同比增长32.8%,财政总收入突破400亿元大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000亿元,出口增幅高出去年4.5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江西省不断加大投资和节能降耗和产业升级力度,内涵效益型的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投资221.02亿元,占总投资的14%,增长82.7%,增速比外延型的新建和扩建项目投资高57.4和59.3个百分点。同时,居民收入的提高和服装鞋帽针纺织品、化妆品、金银珠宝、家用电器及建筑装潢材料等价格的上扬,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增强,随着对外开放的全面深入,江西省进出口贸易日趋活跃。前8个月,全省进出口总额59.52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2.5%。虽然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该省有所影响,但全省出口额仍达33.63亿美元,接近2006年全年的37.53亿美元,同比增长49.9%。此外,全省进口达25.89亿美元,同比增长82.4%。
政府引导撬动投资 赣拟打造我国“硅片之都”
据悉,目前江西正在研究设立硅材料和光伏产业发展引导资金,通过政府的资金扶持撬动投资,把光伏产业打造成第三个超千亿产业,也成为国内“硅片之都”。
光伏产业正红火
目前除新余之外,抚州、南昌、上饶、九江等多个市都在上马或拟上马多晶硅项目。2005年赛维ldk太阳能高科公司落户新余以来,带动了江西整个光伏产业。
8月初,抚州多晶硅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达20亿元,以生产多晶硅铸锭、多晶硅晶片及太阳能电池组件为主。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300亿元。光伏产业是江西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方向。
“尽管我们目前已经有较好的产业基础,但也要提升行业的研发能力。”江西省一位政府部门人士说,目前省里正在研究设立硅材料和光伏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其目的一方面是做大整个产业,同时,也鼓励企业提升技术水平。初步计划是以贴息方式放大银行贷款,进而形成硅材料及光伏产业发展融资平台,扶持相关企业迅速壮大。“江西要建成我国重要的硅材料及光伏产业基地,使全省硅材料及光伏产业成为继有色、钢铁之后,第三个年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的产业。”
江西具三大优势
太阳能光伏产业正受到各地追捧,目前全国已有多个省(市、区)有意建设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国内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已有多个,包括南京、无锡、深圳、保定、德州、武汉等。
相关人士表示,江西发展光伏产业具有三大明显优势:
首先,江西资源条件比较好,石英矿探明保有储量近2000万吨,居全国首位。
其次,江西配套条件较好,省内有门类齐全、数量众多的化工、电子企业和原料配套生产企业。
第三,经过数年的发展,光伏产业基础较好,一批龙头企业也正在形成,如江西赛维ldk今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3.4亿元,出口1.2亿美元。
江西产业经济凸现集聚效应
南昌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内,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以家电为主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已初具规模;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以石化、汽车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已经显现„„近年来,我省在实施以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战略中,集中力量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和一批骨干企业,制造业凸现集聚发展效应。
工业园区逐步成为我省产业区域集聚的载体。目前在园区内投产的工业企业已达6915家。工业园区建设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产业特色鲜明,产业关联度大,专业化协作配套能力强,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初步显现。星火工业园已经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有机硅生产基地,形成了以单体有机硅为上游产品的产业集群,已有18家从事有机硅单体及下游产品开发和研究的企业入园;贵溪工业园聚集了10多家铜加工企业,基本形成了包括铜线、铜杆、铜带、铜箔等10多个系列产品的铜精深加工产业集群。
江西省产业聚集的行业优势也日益明显,全省制造业完成增加值主要集中在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等10大行业。去年这10大行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767.4亿元,占制造业比重为71.7%。与此同时,标志着企业集聚程度的行业集中度也明显提高。去年,我省制造业的行业集中度达到56.9%。
伴随着产业集中度的迅速提高,全省企业规模不断壮大,2001年,全省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工业企业为103家,2006年发展到465家;2001年主营业务收入没有过100亿元的工业企业,2006年发展到6家。这些大型企业的快速成长有力地拉动了全省工业经济的增长,成为各自行业的骨干龙头企业。
中国“五会”经贸恳谈会签约逾200亿元
2007中国“五会”经贸恳谈会12日在南昌开幕,恳谈会由中华海外联谊会、全国工商联、中国侨联、全国台联、中国光促会(以上五家社团简称“五会”)与江西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通过“五会”邀请的约500名海内外工商界人士参加了此次会议。
在当天举行的重点项目签约仪式上,共签约项目64个,签约资金235.26亿元。其中最大的内资项目华能瑞金电厂投资额70亿元,最大的外资项目为香港华孚控股有限公司在 6 九江庐山区投资的华孚纺织市场,投资额2.4亿美元。
今年的中国“五会”经贸恳谈会以“五会共架心桥,八方同促崛起”为主题,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及其社团组织联系面广、亲和力强和联谊连心的优势,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吸引客商来赣投资兴业,为中部地区崛起出力添彩。
据介绍,此次参会的约500名客商分别来自世界22个国家和我国港澳台地区以及内地18个省市、自治区,项目涉及电力、制造业、教育、旅游、电子通讯、服装纺织、食品加工、陶瓷、能源和交通等多个行业。
2003年和2005年,江西已经先后举办两届中国“五会”经贸恳谈会。中国“五会”经贸恳谈会已成为全国统战性社团与地方政府长期合作的统一战线品牌,成为中部地区招商引资和与海内外工商企业界人士加强沟通及合作的重要平台。2005年中国“五会”经贸恳谈会引资签约逾160亿元。
前8月江西财政收入438亿
同比增量逼近百亿元 金融业成税收增长亮点
受益于经济运行良好的影响,江西财政收入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记者10日从江西省统计局获悉,前8个月财政收入达438.4亿元,增幅近三成。
财政收入增幅近三成
据悉,1-8月该省财政总收入完成438.4亿元,增长29.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55.8亿元,增长28.6%,超过全国省市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继上月累计收入规模超过2004年全年水平后,1-8月财政总收入同比增量逼近百亿元关口,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均超过2005年全年规模。
金融业税收增42.5% 江西财政收入之所以保持快速的增长势头,得益于开放型经济的发展、金融市场的活跃、财税改革效应等三方面的效应。由于上半年资本市场行情看涨,江西省金融行业也非常活跃效应,盈利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由此带来的金融业税收收入成为今年以来税收增长的亮点。上半年全省金融机构实现账面盈利48亿元、增长74%。前8个月全省金融业实现税收14.8亿元、增长42.5%。
另外,今年以来,为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强税收征管,江西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在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契税等方面先后采取了一系列财税调整政策,直接带动了相关税收增长。
赣台经贸合作结硕果——台湾高科技企业纷纷投资江西
8月29日,2007赣台(南昌)经贸合作研讨会在南昌国际展览中心召开,此次研讨会共86 7 个台资项目落户我省,投资金额达11.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台湾众多高科技企业纷纷投资我省电子及元器件、信息通讯等行业。其中投资较大、有影响的项目有:台湾神基科技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美元在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南昌神基科技精密零件生产项目;台湾韬略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在南昌高新区投资5000万美元建设LCD、计算机内存条、手机生产基地项目;台湾振撼数码公司投资3000万美元在九江开发区生产GPS导航定位仪项目;台湾海畅法蓝瓷集团投资2800万美元在景德镇建设中国陶瓷博物馆项目;台湾锂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美元在南昌高新区生产手机电池、太阳能电池项目等。
此次赣台经贸合作签约研讨会成功的召开,将大大的推进我省高新技术产业优化发展,在电子及元器件、信息通讯等多个领域深入打造强势产业集群,形成和壮大一批高科技产业群,从而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我省产业结构调整。
南昌高新开发区创业服务中心获国家创新基金
初创期小企业创新项目服务机构资格
8月29日,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中心近日公布了创新基金初创期小企业创新项目服务机构入选名单,南昌高新开发区创业服务中心在近200家申请的“孵化器”中脱颖而出,被批准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初创期小企业创新项目服务机构,成为全国55家获此殊荣的孵化器之一,也成为我省唯一的初创期小企业创新项目服务机构。
这是南昌高新开发区创业服务中心继成为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国家创新基金项目服务机构后的又一国家级项目,创业服务中心将承担初创期小企业创新项目组织申报、地方评审、推荐、监理及验收等服务工作。这对创业中心的科技企业孵化和推动园区企业发展及自主创新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南昌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超40% 南昌是一个新兴的制造业基地,为了实现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的宏愿,南昌市近年来把发展工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坚定不移地实施建设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核心战略,工业成为南昌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火车头”和“发动机”。2006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446亿元(全市GDP1185亿元),占全市GDP的37.64%,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40%以上,并吸纳了占全市就业总人数的20%。
据南昌市经贸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南昌去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04.6亿元。较上年增长23.8%,今年1-7月份,全市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11.5亿元,同比增长26%。至今为止,全市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66户,其中上市公司15家;有江铃、汇仁、金圣、汪氏、江中和泰豪6件中国驰名商标,草珊瑚牙膏、金佳谷物大米、泰豪中小型电机、洪达医疗器械、正邦猪饲料和雅丽泰铝塑复合板6个中国名牌产品;有3个国家经企业技术中心、8 27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全市工业企业就业人数46.55万人,占全市就业总人数244.28万人的20%。工业已成为南昌最大的产业,最大的税源,最大的就业岗位提供者,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力“引擎”。
经九部委联合审查 南昌出口加工区通过验收
9月7日,以海关总署、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为成员的国家九部委联合验收组经过审查后正式宣布,南昌出口加工区正式通过国家验收,并向南昌市颁发了合格证书。
南昌出口加工区位于南昌高新技术开发区内,总规划面积1平方公里。验收组经过严格审查后认为,加工区内各项基础设施基本建成,海关、检验检疫等方面所需监管设施也已完成安装和调试,达到了国家相关部门对出口加工区的各项要求。按照规划,南昌出口加工区将大力发展高科技电子信息、新能源、精密机械制造、新型材料四大产业。南昌出口加工区在开工建设半年以来,按照“边建设、边招商、边落实项目”的工作思路,目前已有台湾一元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等5个投资方表现出了极大兴趣。
南昌制造业博览会开展 800余件产品亮相
9月7日,第四届南昌制造业博览会暨“十百千亿”、“3010”工程展示会在南昌国际展览中心开展。来自南昌市200多家企业的800余件产品亮相,展示了南昌市策应省委、省政府“十百千亿”工程,实施工业“3010”重点工程项目取得的丰硕成果。省委书记孟建柱、省长吴新雄先后参观展览,并对南昌市建设先进制造业取得的成绩表示赞赏。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陈达恒,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余欣荣陪同参观。
孟建柱、吴新雄兴致勃勃地走进展厅,仔细向参展企业负责人及工程技术人员了解新材料、新产品的科技含量、节能水平、经济效益等情况。他们说,先进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是新型工业的主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衡量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标准,关键要看技术水平、节能降耗能力及占领国际大市场的竞争力。同时,要重点引进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和国内200强企业,在大企业的带动下,形成优势产业的集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效益,坚持走工业强省、工业强市之路。各地要继续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集中力量抓关键,抓市场容量大、技术水平高、投资有自主原创性技术的产品。他们强调,加快工业化进程,一定要注重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做到金山银山同在,绿水青山增辉。
据了解,在全省实施“十百千亿”工程的大背景下,南昌市重点开展了“3010”工程的攻坚战,即用五年左右时间,投资建设10个30亿元、30个10亿元的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与前三届南昌制造博览会相比,本届南博会新产品增多,展品中很多是首次与公众见面的最新产品,产品科技含量明显提高,其中30千瓦轻型越野低噪汽车电站、轨道检测仪、摄像头模组、液态镜头、硅衬底led外沿材料与芯片等产品的科技含量均达 9 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南昌市3234万元重奖工业先进典型
9日,南昌市在红谷滩南昌国际展览中心隆重召开全市工业发展暨表彰大会,现场兑现2006“工业30条”奖励政策,以及10户重点企业优惠政策,共计3234.05万元。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余欣荣,市长胡宪等领导出席大会。
据介绍,去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446亿元,较上年增长17.5%,南昌工业经济实现了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并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南昌市委、市政府为此决定,对王锡高等10位2006南昌工业经济突出贡献企业家、江铃汽车集团公司等销售20强企业、南昌卷烟厂等纳税20强企业、江西晨鸣纸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出口创汇10强企业、南昌亚洲啤酒有限公司等10家节能降耗先进企业进行表彰和奖励,会上还对10户企业兑现重点企业奖励。
产业集群 “集聚”宜春经济发展力量 5、6、9这三个数字是宜春工业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数字。“5”代表五大支柱产业(电力能源、食品加工、建材、医药、机械);“6”是宜春的六大产业基地(市本级医院、奉新纺织、樟树盐化工、丰城煤电、高安建筑陶瓷、上高鞋革);“9”则是宜春所拥有的9个工业园区。今天一季度,宜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5.76亿元,这其中有六成多要归结于五大支柱产业的发展(五大支柱产业完成增加值17.12亿元)。在宜春,产业集群正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特色和主力军。
宜春在发展产业集群上率先选定核心主导产业。该市从产业基地中选出了最具实力和带动力的六大产业,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通过这些优势产业带动全行业快速扩张。在高安,建成了建筑陶瓷产业基地,这一基地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引进了14家企业,拟建了24条生产线,合同引进资金达到8.04亿元。
此外,宜春市还不忘为核心主导产业选“朋友”,即在招商模式上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为此,宜春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按照已形成的五大支柱产业和六大产业基地来选择配套型产业。正是在这样的发展思路下,宜春市吸引到高科技企业江西业宏数控机床落户经济开发区。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环境,形成产业集群同样需要良好的环境平台。宜春在全省率先启动“数字城市”试点,并将“诚信”作为城市形象之“魂”来打造,通过晚会、评选等多种形式在各个行业推行“诚信宜春”的建设,以此营造出开放、宽松的投资创业环境。
江西省首艘自主知识产权豪华游艇出口德国
8月20日上午,由落户于南昌高新区的江西罗伊尔游艇工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制造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艘36英尺豪华观光游艇正式下线并试水成功。填补了江西游艇产业的空白。据悉,该游艇于8月23日运抵上海港口装船出口德国。
这艘名为“Royaler36”的游艇,按照欧美国家最为盛行的家庭式豪华游艇的设计风格建造,是集高科技和艺术品为一体的国际上新型的豪华游艇,其全长12米,宽3.8米,高6米,重11吨,设计时速为10海里,一般可乘坐4到6人。船舱里进行了一流的硬件配置,豪华的全柚木手工室内装修呈现在面前,宛如进入了一栋豪华的海上别墅,该艇设计了两个卧室、一个客厅、一个厨房、两个卫生间,宛若一套豪华的“两室一厅两卫”的房子,可容纳4口之家在船上生活居住。相关人士透露,“royaler36”历时6个月建造完成,出厂价约200万元人民币,在欧美国家市场售价一般在40—5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300—380万元,月养护费用开支约15万元人民币。
江西罗伊尔游艇工业有限公司落户于南昌市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是江西省首家以游艇制造为主体的大型合资游艇生产企业。目前在国内像罗伊尔这样的生产豪华游艇的企业有20多家,江西仅此一家,填补了江西游艇产业的空白。
据了解,目前该公司还有三艘船体长为36尺和一艘42尺长的豪华游艇正在建造当中,预计今年底将再出口一至两艘。(南昌市经贸委)
依托技术创新 硅灰石磨成“金银粉”
硅灰石是上世纪70年代才被人类认知的山石结晶体,可广泛应用于陶瓷、冶金、工程塑料、造纸等行业。渝水区的硅灰石储量十分丰富,位列全国第二。然而以前由于缺乏科技创新,这个区的硅灰石产业曾一度停留于矿石开采阶段,拥有深加工能力的企业寥寥可数。近两年来,渝水区不断鼓励硅灰石企业由单一开采型向开采、加工复合型转变。全区硅灰石产业逐步走上精细化生产轨道。新余南方硅灰石实业公司与北京、武汉等地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先后研发出了被业内称为变革性产品的陶瓷配料,被炼钢工人称为“炼钢味精”的铸钢保护渣,以及具有“塑料小钢筋”性能的塑料母粒等10多种填补国内空白的产品。
技术的升级有效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一块块矿石经过“精研细磨”之后变成了“金银粉”:1吨普通硅灰石加工成1吨“塑料母粒”后,其身价就由100元变成了8000元,刨去成本后净利2000多元!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渝水区的硅灰石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越来越强,目前,该区的硅灰石产品已享誉欧亚多国,年出口量在8万吨左右。
(新余市经贸委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投资科)
高安市实施四大工程提升支柱工业
一是项目推进工程。对列入省、宜春市“十百千亿工程”的高安工业园区、建筑陶瓷产业基地和6户重点企业等项目优先配置资源要素,设立创业风险基金,出台项目建设管理制度,强化项目建设督查考核,开展市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和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活动,确保重点项目顺利实施。二是开放带动工程。以建筑陶瓷和机械机电制造业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点,主动融入“长 11 珠闽”,注重招引国内大企业和国际跨国公司的投资,力争年内再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个,引进陶瓷企业20家。三是企业信息化工程。加快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管理网络化、营销电子商务化。四是品牌提升工程。出台品牌整合提升的激励政策,积极引导同类品牌企业走联合发展之路,共同做强做强“高安制造”品牌,提升区域支柱工业的竞争力,争取两年内打造出5个国内或国际性知名品牌。(宜春市经贸委)
国家级烟花爆竹检测重点实验室(江西)与东南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签署合作协议
日前,为充分发挥省部合作协议的优势平台,深入贯彻落实“科技兴检、人才强检”战略,国家级烟花爆竹检测重点实验室(江西)和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本着“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原则,双方在宜春检验检疫局正式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内容,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将为实验室在花炮领域研究有关检测和生产设备方面提供机械制造、机械设计、机械电子工程等机械研究方面的技术支撑,实验室将迅速启动推动花炮产业升级而共同研制的自动拌药、装药装置以及改进现有摩擦和撞击感度试验装置等项目的研究工作,以适应国际标准要求。此次合作成果将为提升企业检测手段和安全生产水平、提高检验检疫技术水平,促进我国花炮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发挥重要推动作用。(宜春市经贸委)
丰城市培育五大产业循环链促工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该市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充分依托现有资源,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节能减排、调优产业结构的重点来抓,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丰矿循环经济示范区及再生资源加工园区、羽绒园区、食品园区、废旧塑料加工园区等5个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培育五大具有丰城特色的产业循环链。一是围绕丰矿煤炭及其废弃物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以煤层气(瓦斯)、煤矸石等废弃物为主要原料和能源的产业循环链。二是围绕丰城电厂废弃物资源优势,着力发展以粉煤灰、余热蒸汽为主要原料和能源的产业循环链。三是围绕现有的废铜烂铁资源优势,规范发展废旧金属回收、冶炼加工产业循环链。四是围绕现有的水禽家禽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羽绒加工产业循环链。五是围绕现有的河洲废品大市场资源优势,努力发展以废旧塑料加工业为主的废旧物资产业循环链。截止今年8月底,循环经济产业产值占到丰城工业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我市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宜春市经贸委)
技术创新 生产优化 九江石化上半年利税突破十亿元
近年来,九江石化加大技术开发投入,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大量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改造和优化生产装置,开发高附加值新产品,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强。从2006年11月开始,扭转长达22个月的亏损,实现盈利。今年更是捷报频传,连续实现盈利,上半年实现盈利3.64亿元,利税突破10亿元。炼油加工量再创历史纪录,累计已加工原油214万多吨,同比增加8万多吨。
按照“改革、调整、管理、创新、发展”的方针,今年九江石化制定的奋斗目标是:炼油加工量400万吨,尿素产量49万吨,聚丙烯产量确保11万吨。但是,国际原油价格不断走高,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面对挑战,九江石化在 “完善制度、练好功夫、打好基础、落实问责” 上下功夫,先后健全了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开发和推广应用机制,完善了标准化管理体系,制订了九江石化“三基”工作检查评价管理办法。将全年经济责任制方案的各项指标分解落实,明确责任,认真考核,奖惩兑现。通过技术创新、生产优化,全面推进节能降耗,使企业的管理和生产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积极做好原料、生产过程、生产方案的优化。一是调整装置多吃“粗粮”,多加工劣质原油。加工仪长管道油比例由去年72.28%提高到84.94%,使炼油加工成本有较大下降;二是针对管输原油含硫高,给生产和产品质量造成的冲击,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加强设备监护,消除装置缺陷,精心调整工艺,不仅确保产品质量,还保证了装置长周期运行,炼油、化肥装置长周期运行分别创下国内同类型装置运行最好水平;三是多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多创经济效益,聚丙烯产量较去年同期较大增长。同时,根据市场情况,多产效益好的石蜡油,石蜡油月产量比正常情况增产35%;四是紧贴市场开发新产品,相继增加了烷料和船用燃料油两种产品,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生产组织过程精打细算,大力降低能耗挖潜增效。九江石化充分平衡全厂瓦斯消耗,对全厂瓦斯消耗24小时进行跟踪、监控,做好整个管网的平衡工作,让化肥多掺烧干气,瓦斯综合利用率明显提升。该厂还把节能工作贯彻到每个细节中去,让每一位职工对目前企业能源消耗现状、节能目标、任务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把节能压力传递到每个职工身上,提高职工的节能意识。各车间、作业部进一步对本装置的能源消耗状况作深入分析,纵向与设计指标、与历史最好水平比,横向与沿江兄弟企业、与国内先进指标比,认真找差距,定措施。班组、岗位开展节能降耗劳动竞赛,使得各项能耗指标大幅下降。炼油综合能耗在新增五套装置的情况下,比去年同期降低了1.11个单位。(九江市经贸委技术科)
江西天新医药化工有限公司“维生素B1”通过省级鉴定
9月6日,景德镇市江西天新医药化工有限公司“维生素B1”产品顺利通过省级鉴定验收。该产品在原合成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改进,提高了产品收率,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 13 改进原结晶工艺,改善了产品的流动性,较好地解决了维生素B1在片剂、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等预混合均一性差的难题。产品达到国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预计该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亿元,利税7500万元(景德镇市经贸委技术科)
江西红星药业有限公司开发的“结石通胶囊”新药
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
由江西红星药业有限公司开发的“结石通胶囊”国家第9类新药,目前在南昌通过了江西省新产品鉴定。该新产品具有清热利湿,通过淋排石、镇痛止血功效;具有广谱抗菌作用,有显著的利尿和调节输尿管平滑肌作用。该公司在产品中增加了鸡骨草和石韦的薄层色谱鉴别,增加了HPLC法测定绿原酸的含量,质量标准有很大提高。该产品的研发成功,不仅填补了省内空白,而且达到国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抚州市经贸委技术科)
景德镇机械工业城项目签约
9月13日,景德镇市与浙江玉环投资集团合作开发的“景德镇机械工业城”项目正式举行签约仪式,这标志着浙江先进的汽配工业进驻瓷都,将对该市新型工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浙江玉环县是我国著名的以汽车零部件为主要产业的机械制造工业强县,拥有汽车零部件企业3000多家。近年来,随着产业快速发展,玉环县生产要素及资源出现紧缺,不少企业主纷纷寻求新的发展平台。景德镇市资源丰富,交通发达,有着良好的工业基础,因此受到了投资者的青睐。
据了解,景德镇机械工业城项目主要以生产汽车、摩托车配件为主导产业,计划用地面积5000亩,总投资50多亿元,总引入企业100多家,预计投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100亿元,其中出口将占60%。该项目选址在高新区内,总建设工期为5年,分两期建设,项目一期于10月8日开工,届时有6家企业首先入驻。
宜黄科技入园提升企业竞争力
日前,从省科技厅传来喜讯,由宜黄县选送的抚州三和医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醋丁酚”及“2,3——二甲基吡啶”通过省级重点新产品鉴定,其科技含量属国内同类产品领先水平,“醋丁酚”生产工艺通过省新成果鉴定;与此同时,由该县弘泰纸业生产的“高强专用纸”、节节高食品厂生产的“风味竹笋”被列入全省2007第一批重点新产品计划。近年来,宜黄县积极开展科技入园活动,在资金及技术力量等方面给予园区企业以最大支持,提升园区企业产品技术含量,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该县选择入园企业时,十分注重引进一些科技创新型企业,并支持企业研发新产品,以此 14 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每年,县财政都要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去年县财政拨款20多万元,今年增加到60多万元。尤其是对园区重点企业进行重点支持,今年该县支持三和药业的科研经费就达30万元。同时,该县通过科企联姻,在技术方面支持企业科技创新。该县积极牵线搭桥,促进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与本县企业联姻,充分运用其技术力量,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不久前,在上述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帮助下,三和药业“废水处理100以下COT环保技术”这一难题迎刃而解。此外,该县还帮助企业引进急需人才,今年初,成功从兰州一高校引进化工污水处理专业人才,解了三和药业的燃眉之急。
抚州南城园区工业凸现“磁场效应”
走进南城工业园区内的恒丰制衣有限公司,看到的是一片火热的生产场面:工人们有的在裁剪,有的在缝制,有的在包装产品„„该公司自今年3月投产以来,国外订单接踵而至,尝到甜头的客商,最近又投资2000万元,新上了12条服装加工生产线,使公司生产规模扩大了一倍。
近年来,南城县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承接沿海产业梯度转移,催生集群产业,凸显“磁场效应”。继新昌服装有限公司、金山实业服饰有限公司、鑫源实业有限公司、思梦发织造制衣有限公司等几个大型服装项目落户南城工业园区后,福建晋江、泉州等地客商投资7000万元的服装企业又与当地服装企业“联姻”,打造赣东南最大的服装城。达产达标后,预计可以安置剩余劳力1100余人,年加工服装2250万件,年创产值6.6亿元,年实现税金5000万元。而随着以上海客商投资1.5亿元兴建的富兴特机械有限公司、江西第二气体压缩机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的空气压缩机项目、浙江台州客商投资6000万元的电动机车项目落户该县,一个年工业总产值4.2亿元,实现利税2800万元的机械铸造产业群也正出现。仅今年1—6月,全县就签订招商引资合同项目42个,项目总投资15.2亿元,其中工业项目实际进资、5000万元以上省外工业项目实际进资分别达5亿元、2亿元,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引进个数和5000万元以上省外工业项目引进个数分别达20个、7个。
此外,该县还通过增强企业品牌意识,加大自有品牌的培育和保护力度,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已创“阿颖淮山食品”、“麻姑米粉”、“洪门禽蛋”等省著名商标3个。同时,引导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为依托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科技进步,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市场占有率。目前,全县共有飞虎水泥有限公司、阿颖淮山食品有限公司等17家重点企业分别与国内20多所重点院校及科研单位建立常年技术协作关系。今年以来,全县共实施工业技改项目12个,技改投资2.56亿元,完成新产品开发6项、新技术推广8项,重点工业企业万元GDP能耗降低10.26%。
产业政策
财政部:节能环保汽车零部件将获关税优惠
财政部关税司司长王伟9月8日在天津表示,财政部正在拟定有关对节能环保型汽车实施关税优惠的政策草案,不日就将出台。
在完成我国关于汽车产品的入世关税承诺之后,近年来为鼓励混合动力汽车和低排放汽车的发展,财政部又以较低税率的方式较大幅度降低了混合动力装置,轿车用柴油发动机等关键部件的进口税率。
王伟说:“随着我国汽车消费和保有量的迅速增加,对能源和环境都造成了一定的压力。针对国家提出的节能减排工作重点,和以混合动力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和方向,财政部正在拟定研究鼓励节能环保型汽车的关税政策。”
“目前,政策的框架已有雏形,思路是通过对已有环保相关的进口零部件的关税优惠,降低节能和环保型汽车的生产成本,鼓励汽车生产企业生产节能和环保型汽车,引导汽车消费者购买节能环保型汽车,促进节能环保型汽车的消费。”
为了保证政策设计的定位准确和便于操作,一方面保证享受进口关税优惠的零部件真正用于节能环保型汽车,另一方面要保证消费者能真正获得实惠,达到促进消费的目的,增进消费意愿。财政部将对节能环保型汽车进行界定,考虑在相关标准的基础上从节能和环保两个方面设定技术指标。节能方面拟采用汽车的燃料经济性指标,环保方面拟采用汽车的排放指标。
王伟表示,目前对我国乘用车的燃料消耗量的限值管理比较规范和完善,因此关税优惠暂时只考虑对乘用车设定节能技术要求,将来随着节能标准体系的逐步完善,再扩大车型范围。
财政部拟考虑将节能环保型乘用车的节能指标设定为燃料经济性优于第二阶段燃料消耗限值的一定比例上,将环保指标设定为达到全国第四阶段排放标准(国四标准),享受关税优惠的节能环保型汽车要同时达到节能和环保的两个指标。
值得注意的是,王伟强调对享受关税优惠的具体车型,将主要考虑汽油车、柴油车、混合动力车、两用燃料车、电动客车、混合动力客车和燃料电池客车等,暂时没有考虑醇代用燃料汽车。
此外,由于汽车企业进口零部件品种繁多,为了对享受进口关税优惠的零部件进行有效管理,关税优惠政策拟以零部件清单方式公布享受关税优惠的零部件范围,对进口清单内的零部件给予关税优惠。以后将根据汽车技术发展的变化,对清单范围进行适时调整。
王伟说目前这一政策方案还在进一步研究之中,将听取各方面意见,使方案及时完善,下一步将对进口节能环保型整车制定关税政策。希望政策对促进节能环保型汽车的生产和消费,16 对促进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国家给予多项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
日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研究决定,给与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房产税,营业税等多项税收优惠政策。具体为,自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对符合条件的孵化器自用以及无偿或通过出租等方式提供给孵化企业使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其向孵化企业出租场地、房屋以及提供孵化服务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对符合非营利组织条件的孵化器的收入,自2008年1月1日起按照税法及其有关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也称科技企业孵化器)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为宗旨的科技创业服务机构。“孵化服务”是指为孵化企业提供的属于营业税“服务业”税目中“代理业”、“租赁业”和“其他服务业”中的咨询和技术服务范围内的服务。
享受税收优惠的孵化器,应符合哪些条件
(一)孵化器的成立和运行符合国务院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认定和管理办法,经国务院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认定,并取得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资格;
(二)孵化器应将面向孵化企业出租场地、房屋以及提供孵化服务的业务收入在财务上单独核算;
(三)孵化器内提供给孵化企业使用的场地面积应占孵化器可自主支配场地面积的75%以上(含75%),孵化企业数量应占孵化器内企业总数量的90%以上(含90%)。
“孵化企业”应当符合哪些条件:
(一)企业注册地及办公场所必须在孵化器的孵化场地内;(二)属新注册企业或申请进入孵化器前企业成立时间不超过2年;(三)企业在孵化器内孵化的时间不超过3年;(四)企业注册资金不超过200万元;
(五)属迁入企业的,上年营业收入不超过200万元;(六)企业租用孵化器内孵化场地面积低于1000平方米;
(七)企业从事研究、开发、生产的项目或产品应属于科学技术部等部门颁布的《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范围,且《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范围内项目或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业务取得的收入应占企业年收入的50%以上。
创新论坛
2007,中国的孵化器年
今年是中国孵化器成立20周年。1987年5月,联合国科技基金会主席拉卡卡先生向我国提出建立企业孵化器的建议,得到了积极的响应,同年6月,第一家企业孵化器在湖北武汉成立。
1988年8月,企业孵化器工作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因此我国企业孵化器被称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其主要任务是:创造有利于高科技成果转化的环境;培育高科技企业;培养科技企业家;促进高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向高新区输送孵化成功的高科技企业。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底,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已达534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137家;在孵企业共计40639家,占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的近1/3;累计毕业企业15931家,其中2005年新毕业企业3319家。各类孵化器孵化场地总面积达1969.9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获批准专利10926项,其中发明专利3949项;在孵企业年技工贸总收入实现1625.4亿元,创造直接就业机会71万多个;毕业企业培养出境内外上市公司50余家。企业孵化器已经成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科技企业和企业家的有效手段。
孵化器发展势头如此迅猛,科技部火炬中心孵化器管理处处长张海峰总结原因有四:一是孵化器本身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二是经孵化器孵化后的毕业企业,一般来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都具有很好的成长性。三是全社会创业群体的扩大,不论研究院所还是企业,不断萌发的创新想法促使他们进一步创业。四是国家对孵化器的优惠鼓励政策,科技部、财政部等部委十分重视创新环境和平台的建设,专门在火炬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经费中,设立了支持孵化器和在孵企业的专项经费。
孵化器需具备三大要素:高成长性的创业企业、优秀的孵化团队、完善的场地空间。同时要定位好三大角色:“伯乐”慧眼,发现成长性好的企业和项目;“导师”哺育,指导孵化企业发展;“保姆”服务,零距离、全方位服务在孵企业。针对我国孵化器事业的发展现状,孵化器要取得长足发展,须克服三大“瓶颈”,即体制机制、融资困难和管理人才匮乏。为此,企业孵化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其发展战略:
一是人才战略。引进高素质人才,吸引成功人士加盟企业孵化器;充分利用在校学生,特别是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吸引他们参与企业孵化器和孵化企业的课题研究,并到企业孵化器和孵化企业进行实践;加强现有人才的培养;允许孵化器管理人员在孵化企业中以特殊才能入股。
二是知识产权战略。要转变观念,把知识产权纳入孵化的各个环节,在企业入驻时要审查其知识产权的法律状态和归属;选择一些有国际市场、技术先进的技术进行孵化;指导孵化企 18 业制订知识产权战略。
三是融资战略。设立孵化资金;加强与风险投资的结合;充分利用外部资金;加强融资管理。
四是服务战略。孵化器要突出自身的服务优势;依靠社会中介机构的服务优势;依托社会公益性机构的服务;引进国际性服务机构。
五是国际化战略。加强自身基础条件的建设;孵化留学生企业;通过多种途径国际化;建设海外扶助基地。
科技部正在完善国家孵化器及在孵企业数据库的建设,目前已有500多家孵化器被纳入了统计系统,科技部火炬中心孵化器处将通过数据了解他们的运营状况,对他们的孵化事务进行具体分析和指导,进行动态监管和评估。孵化器的指标评价体系已经启动,通过评估,一方面了解入孵企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偏离,使入孵企业步入健康轨道;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孵化器自身的运行效益。
当前,我国孵化器的发展正处于从经典型的综合性孵化器向现代多种类型的专业孵化器发展的转型时期:由政府单一投资建立的社会公益性孵化器扩展到政府、大学、研发机构、企业、投资机构独立或合作建立的社会公益性、非营利性或营利性孵化器共存的多元化发展时期;由单独依靠科技资源向依托科技资源与产业资源优化重组相结合的方式转变;由只建立孵化机构向建立以孵化器为核心,以网络为手段,吸引创业资本、相关中介服务机构和研发机构共同参与的科技创新孵化体系过渡。
对未来我国孵化器的发展趋势,张峰海认为,未来我国孵化器的发展方向是国际化和专业化,而国内孵化器在按照专业化思路不断确定自身定位和发展思路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对投融资机构的引进,特别是吸引风险投资机构对于孵化器内企业的注意。
“孵化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为未来培育创新、创业、创税的源泉。2007年是我国孵化器成立20周年,我们将打造一个孵化器年!”这既是张海峰的豪言壮语,也是中国孵化器事业所有从业者的心声。而要实现这一宏图,广大孵化器从业者就必须在多元化、专业化、网络化、标准化和国际化的孵化器可持续发展之路上进行更加大胆努力的探索。
热点聚焦
中石化高调高价进口成品油 9月成进出口拐点?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成品油进口正在发生逆转,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尽早理顺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也有专家建议国家石油储备中心尽快启用,以规避成品油现货市场的贸易风险。
两大石油巨头按照发改委指令开足马力生产成品油似乎并未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9月12日,中石化证实,该公司9月份拟“高价”进口汽油资源6万吨,以缓解目前汽油供需矛盾突出的局面;与此同时,中石油也发出了本月将进口柴油的消息。令人费解的是,海关总署进出口数据却显示,8月份,我国进口原油和成品油均较7月大幅下降,而出口则有一定上升。
6万吨进口汽油将主供上海
中石化内部人士对《华夏时报》透露,该公司9月份拟进口汽油资源6万吨,目前,资源接卸方案船期已经制订,卸货地点也已经确定,预计9月底进口资源将陆续到达沿海地区。而这6万吨汽油将主供上海地区。
按照目前进口汽油到岸价格接近6800元/吨计算,基于国内汽油市场目前价格只有6300元/吨的现实,进口一吨汽油亏损近500元。此次中石化计划外进口6万吨汽油在国内市场销售,将亏损近3000万元。
中石化相关负责人解释,受9月份渔业休渔结束、农业“三秋”用油需求增加以及高温天气等因素影响,国内汽油需求增长。为缓解汽油紧张局面,中石化宁可亏本进口也要保证市场供应。
根据中石化公布的数据,今年8-9月份,石化生产企业开足马力生产,月均原油加工量较1-7月份增加37万吨,出口量月均减少16万吨,供国内资源量月均增加39万吨。
而据记者了解,中石化因为国内上游资源较为薄弱,原油70%依靠进口,在国际油价高企的时期,成品油炼化本身就是亏损的。中石化一人士对《华夏时报》表示,在此背景下,公司可以通过企业运营的方式来缓解亏损进口成品油给企业带来的压力。
9月有望成汽油进出口拐点
不过,记者注意到,中石化高调进口汽油的行为与海关总署的数据相悖。
海关总署9月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共进口原油1404万吨,较7月份的1483万吨略有下降,原油出口30万吨,较7月份的7万吨出口额有了大幅增加;进口成品油253万吨,较7月份370万吨进口量有大幅下降;出口成品油129万吨,较7月份的107万吨有一定上升。此外,今年前8个月总体而言,我国共进口原油1.1亿吨,同比增长15.3%;出口原油218万吨,同比减少47.3%。成品油方面,进口成品油同比减少,出口增长。
对此,中国加油站网主编李昱告诉《华夏时报》,在我国,具有原油和成品油进出口资格的主要是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以及少数民营和军工背景的企业。从以上统计数据分析,可以断定石油集团8月进口减少而出口增多。
“石油企业本身是有一些长期出口合同的,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的是8月份之前的,而中石化加大进口成品油的数量是在9月份。如果资源仍然紧张,进口成品油的数量还将会增加,而在保证长期合同的同时,现货出口可能停止。”中石化一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解释,海关总署的出口统计数据还包含了香港,而中石化刚刚把华润香港的加油站收购过来,向香港加油站供油这一数量也会被计算进去,“除去供应香港的量,中石化成品油对于国外尽量是没进没出,但国 20 内资源紧张时,只好亏损进口”。
中石油的原油基本上来自于国内,受国际原油价格变化影响较小。“但因国内成品油价格偏低于国外,出口反而盈利。”一位业内人士透露。
旁观
“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该理顺”
业内人士披露,整个8月份,中石油、中石化依照发改委的要求,开足马力生产并扩大成品油的市场投放量。该人士认为,这主要还是立足于国内资源,而不是通过国际市场实现的,短期内是有效的,但长此以往会造成失衡,“中石化目前从国外高价亏损进口成品油,已经反映了市场的平衡正在被打破。所以,行政命令并不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尽早理顺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
“石油公司一般都有原油、成品油进出口的长期合同,在这样的合同保障下,价格一般不会受到国际油价变化的影响。但目前中石化高价进口的成品油显然来自于现货市场。因为中航油的前车之鉴,中石化显然没有去做套期保值,所以才会出现现在的亏损从现货市场买油的新闻。”中国能源网CEO韩晓平认为。
韩晓平建议,鉴于企业从事套期保值风险较大,国家石油储备中心应该尽快起到作用,建立起一种可以规避现货交易风险的基金,建立起完善的套期保值,规避其风险,发挥其长处。
市场动态
下半年国内汽车市场四大看点
中国汽车市场今年上半年保持了高速发展,乘用车销售308.41万辆,同比增长22.36%。对下半年的国内汽车市场,业内专家普遍表示乐观,认为下半年车市有四大看点。
SUV领涨 消费观念改变
MPV市场从2006年年底到今年4月份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但五六月份增长速度明显减弱,而SUV却刚好相反,出现了“井喷”迹象。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市场产销分别达到445.67万辆和437.38万辆,其中SUV销售同比增长39.03%,是增长速度最快的车型。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饶达表示,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今年下半年SUV的市场增长率仍将位居乘用车第一。SUV销售的高速增长说明人们的汽车消费观念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
新车叫板 中高档车重排名
7月初,东风日产天籁·御系列和一汽-大众迈腾的上市,拉开了中高档车市“改朝换代”的序幕。下半年新车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各品牌纷纷主攻中高级车。在新车名单中,除了马自达2和CROSSPOLO等少数几款车型外,其他都是中级车以上级别。而雅阁、马自达
6、蒙迪欧等中高 21 档车市的“主力”都将在今年下半年至明年全面改款或换代。自主品牌在这方面的变化尤其明显,名爵7系、上汽荣威W2、华晨M3等新车均为中高级车。自主品牌从低端市场向上延伸的愿望已经体现在实际行动上。
业内专家认为,伴随着一汽—大众迈腾、长安福特新蒙迪欧、广州本田第八代雅阁等重量级车型上市,国内中高档车市将面临一场新的变革,中高档车销量座次可能再次重排,至少在第三名的争夺上会更加激烈,迈腾、新蒙迪欧和马自达6的换代车型都有可能入主第三,冠军宝座也可能易主。
增长31.5% 二手车交易增长
一汽丰田不久前在杭州宣布,将在二手车认定店的基础上新增“二手车零售认定店”。此举进一步向车市传递了一个信号:二手车的春天即将到来。事实上,商务部对我国255家重点二手车交易市场的统计显示,2006年我国二手车交易量达196.59万辆,同比增长31.5%。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车主会在车辆报废前以二手车的方式处理,卖给二手车经营公司是车主处理车辆的首选。成都汽车商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半年二手车交易将持续高速增长。
防高油价 当心车市“感冒”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今年车市之所以高速增长,主要是受到宏观经济发展的影响。车市对外部环境更加敏感,新一轮股市牛市、国内油价趋于平稳等利好消息,也推动了车市大盘的上涨。另外,由于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国际油价对国内油价的影响越来越大,如果下半年国内油价上涨,汽车市场将会受到一定影响。
遭遇双重压力 燃料乙醇产业不明朗
当前,正值国际油价上涨、能源紧张时期,各国政府都在大力发展和推广生物能源。日前,全球著名咨询机构科尔尼公司发布的《中国燃料乙醇产业现状与展望——产业研究白皮书》显示,目前我国燃料乙醇产业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为成本过高、生产效率偏低。对此,业内专家和企业家表示,目前我国燃料乙醇产业面临资源短缺和相关政策不明朗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生产600万吨生物液态燃料,其中燃料乙醇500万吨。日前,国家发改委的一位官员介绍,8年前我国上马燃料乙醇项目,意在解决过剩陈化粮问题。经过1999-2005年的不懈努力,国家首批4家燃料乙醇定点生产企业已完成规划建设的102万吨产能,基本实现了“十五”提出的“拉动农业、保护环境、替代能源”三大战略目标。
粮食安全成瓶颈
目前我国是继巴西、美国之后全球第3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消费国。据悉,随着燃料乙醇的逐步推广,我国以陈化粮为原料的燃料乙醇产量从2003年的7万吨一路飙升至2006年的132万吨,如果按每3.3吨玉米产1吨燃料乙醇折算,仅2006年就消耗玉米436万吨。然而,近期作为燃 22 料乙醇主要原料的玉米正处于供不应求状态,玉米库存的骤减使国内玉米价格猛涨,燃料乙醇出现与民争食的隐患,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严峻课题。业内专家分析,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用大量粮食生产燃料乙醇必然要和人“争食”、“争土地”,造成人类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不符合我国国情。
针对部分地区发展生物乙醇燃料的过热倾向和盲目势头,2006年12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玉米加工项目建设管理的紧急通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加强生物燃料乙醇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各地不得盲目发展玉米加工乙醇燃料,同时对玉米加工项目进行清理。从这两个通知可以看出,坚持“非粮为主”是根本,是今后中国生物燃料乙醇的发展方向。国家出台的《生物燃料乙醇及车用乙醇汽油„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以及相关的产业政策也明确提出“因地制宜,非粮为主”的原则。
实践证明,以粮食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不符合国情,探索非粮能源资源是大势所趋。目前燃料乙醇发展规模处于前列的巴西是用甘蔗生产燃料乙醇,美国是用玉米生产燃料乙醇。但我国不具备大规模使用甘蔗或玉米的条件,随着政策限制玉米加工项目的上马,业界必须寻找玉米以外的生物质资源来生产燃料乙醇。
“其实,不仅玉米可以生产乙醇,某些纤维质类原料也同样可以生产乙醇。”有关专家指出。据介绍,纤维质原料主要包括草、红薯等作物及秸秆、农作物壳皮、树枝、落叶、林业边脚余料等。用非粮原料生产燃料乙醇具有重要性和可行性,既不与粮食和其他有关国计民生的作物争地、争水,且单位面积产出率高。但是,目前在我国用这些原料生产乙醇燃料还存在原材料大规模收集和运输的问题,且纤维素生产燃料乙醇的技术还有待完善。
政策尚不明朗
燃料乙醇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原料短缺,缺少品种优良的能源植物,而且现有能源植物的种植远不能满足需要,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开发边际土地加大能源植物的种植面积”,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袁振宏建议。他说,目前我国可开发利用的边际土地很多,大概和现有耕地面积差不多,完全可以因地制宜,种植能源作物。但要生产生物质能源,要开发这么多土地,国家必须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因为开发生物质能源不仅仅是企业的行为,仅靠市场行为解决不了问题。
有关人士也认为,资源问题从一定程度上讲就是政策问题。目前关于如何开发边际土地种植能源作物,国家没有出台明确的政策,企业也就无所适从。
个别早就开始从事燃料乙醇制造的企业,多年来一直没有制造出真正的燃料乙醇。“这不是由于技术上的不成熟,而是由于国家至今还没有出台政策开放乙醇燃料市场。现在只有那些经过国家发改委审批的试点国有企业能够生产和定向销售燃料乙醇。”企业界人士还透露,“这两年考虑到粮食安全,国家的审批更加严格和缓慢。虽然燃料乙醇的市场前景非常好,但政策审 23 批繁琐又有无形的门槛,一些之前看好的企业已经陆续退出。即便企业生产出燃料乙醇,由于没有下游的定点渠道支持,也没有销路。”
另外,据了解,我国《可再生能源法》早在2006年1月1日就已经实施,此后国家发改委又颁布了《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但时至今日,并没有出台《可再生能源法》的具体实施细则。
将能源战略落实到位
专家预测,2050年我国将会出现大的能源缺口。未雨绸缪,只有在现阶段就明晰可再生能源当前所处的产业化阶段,制定相应的引导和激励政策,才可以使可再生能源产业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能源战略的目标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据了解,国外鼓励可再生能源的政策主要体现在目标引导、价格激励、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扶持、出口鼓励、科研和产业化促进、行政干预等方面。目前我国只有黑龙江、吉林、河南和安徽省4家由国家发改委批准的燃料乙醇生产企业被允许进入国家燃料乙醇销售体系,并且每吨燃料乙醇可以得到1375元国家补贴。
“我们并不看重政府给予产品的补贴,我们只希望政府能利用当前发展燃料乙醇的大好时机,把这个市场放开,制定出明确的市场准入门槛和产业发展政策,允许更多投资者公平竞争参与。”一位多年等待审批的企业家表示。
据了解,以纤维素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项目在我国已经开始起步。中国工程院专家告诉记者,我国近期目标是用薯类(如木薯)生产300万吨燃料乙醇,中期目标是用甜高粱为主要原料生产500万吨燃料乙醇。据悉,目前我国木薯产量约为1200万吨,其中广西一地产量就达800万吨,通过提高产量和利用荒地,可以把木薯产量增加到5000万吨;而甜高粱耐干旱能力强,可以在盐碱地生长,我国从海南岛到黑龙江省都可以种植甜高粱,全国有2000万吨的种植潜力。另外,到2015年以后,秸秆类纤维素将可能成为燃料乙醇的主要原料,燃料乙醇的产量可以达到1200万吨。
袁振宏表示,我国国土面积很大,如果国家能出台很好的政策,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扩大到现有的几倍,这个产业的前景是非常可观的。但是如果没有政策配合,仅靠现有资源的话,很难在整个能源体系中产生影响。
企业管理
企业如何做到知人善任
用人之长在企业中是一个被管理者广泛重视的问题,但在执行中却是一个极易被忽视的问题。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能够始终如
一、有效地发挥人之所长对企业、对个人都是有益的。24 用人之长更表现为一种挑战,要求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个人在工作中都要不断地付出努力。
企业如何用人是一项涵盖内容非常广泛的课题,它考察的不光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成功驾驭企业组织的能力,更考察企业的高层管理者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决胜未来的品质和胸怀。
对于管理者来说,企业的用人之道在于知人善任、用人之长。所谓知人善任就是了解和掌握员工的特点,并将其合理地安排到相应岗位上工作,达到人尽其才的目的。所谓用人之长就是在工作中尽量发挥员工的工作特长,为实现用人之长必须对员工的特点进行了解和掌握。从某种意义上讲,知人善任和用人之长是一致的。
用人之长在企业中是一个被管理者广泛重视的问题,但在执行中却是一个极易被忽视的问题。
众人皆知的用人之长
说起用人之长,每一名管理者都非常清楚这个道理,并且都在践行这个道理。最基本的感觉就是,用对了人事情办得就很顺利,用错了人事情就很容易出现较大反复和周折,即使完成了也会出现或多或少的偏差。
这里有必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实现用人之长,另一个是如何实现科学的用人之长。
实现用人之长在企业中目前还主要靠经验。在企业管理实践的逐步积累过程中,企业的管理者们都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用人理念和方法,在理念指导下巧妙地运用各种方法达到有效用人之长的目的。但理念不同、方法不同,造成对如何更好地实现用人之长认识上的不同。
实现科学的用人之长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
科学的用人之长就是要通过一套系统科学的方法达到人的能力与工作任务的合理匹配。通过对人的能力和工作任务两项要素的把握,达到人与工作的合理匹配:简单的工作由能力较低的人去做,复杂的工作由能力高的人去做,并且通过对能力较低的人的不断培养,使其在能力得到提升后可以去做复杂的工作。
在实际运用中,该方法需要与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文化等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对人的能力和工作任务两项要素进行细化,达到方法与企业实际的具体结合。
有色眼镜下的用人之长
所谓“乱花渐欲迷人眼”,在企业实际的用人过程中,由于人的认识水平、认识习惯、认识偏好等主观因素的影响,造成管理者在用人观念上存在很大的不同,这样就在无形中为管理者戴上了有色眼镜,体现在具体用人上就产生了通常所说的晕轮效应。有两种极端表现,一种是一好百好,另一种是一坏百坏。这两种情况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中是很常见的。
当戴上有色眼镜看人的时候,管理者就会发现有些人越看越“顺眼”,而有些人则越看越不“顺眼”。对于顺眼的人,管理者会提供给其更多的机会和空间;对于不顺眼的人,会对其变得挑剔和苛刻。其实这些对员工个人来说都是不公平的,对企业发展来说也是不可取的。
作为一名管理者,当准备让员工承担更大的工作任务或者抱怨某些员工工作不努力准备换掉员工的时候,是否应该静下心来想一想用人所长这个问题,仔细思考这样的做法是否会在用人之长上出现问题,是否能够把员工安排到适合的工作上,是否能够使员工在工作上的长处得到正常发挥。
潜移默化中长短错位
管理者们有理由相信用人之长是能够实现的,但是否能始终如一地坚持用人之长往往被管理者们忽略。虽然清楚地知道用人之长的好处,也清楚用人之短的坏处,但在潜移默化中出现了用人上的长短错位。
这种潜移默化是来自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管理者的偏见。当管理者戴着有色眼镜对待用人之长这一问题的时候,就产生了管理者在用人上的主观偏见。再科学的方法也不能完全避免这种主观因素的作用。由于管理者的主观偏见,很容易导致用人上的大材小用和小材大用两种错误做法。
二是工作任务变化。企业中任何人的工作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工作任务本身发生变化以后,工作任务变得相对简单或者变得相对复杂时,同样会出现员工与工作的不匹配。
三是员工能力改变。员工的能力也是一个可变因素,有些人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企业的培养,逐渐提升与工作相关的各项能力;而也有一些人不思进取,仅满足于工作现状,实际上他的能力是在下降。员工能力的改变会造成与其所从事的工作任务不相适应,如不及时进行调整将会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能力增强的人不满现状跳槽,企业辛苦培养起来的优秀人力资源出现流失;另一种情况是能力下降的人,企业工作效率低下出现人浮于事的状况,长此以往将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四是企业的发展。企业在生命周期的不同发展阶段所表现出的特点是不同的,对员工和工作任务完成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在创业期,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对员工和工作任务完成的要求相对较低;在成长期,企业规模快速膨胀,要求员工个人的成长能够与企业的成长相互适应,对员工和工作任务完成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成熟期,企业规模达到较大的稳定状态,对员工和工作任务完成的要求也会达到一个相对较高的稳定状态;在衰退期,企业规模会有所缩减,对员工和工作任务完成的要求也会相应降低。
所以,对于管理者来说,更合理的方法是要动态地看待用人之长,根据出现的各种变化及时调整用人策略,实现始终如一地用人之长。
企业管理者是用人的关键
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是用人的关键,要实现始终如一地用人之长,就要确保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主要环节都能够注重用人之长。
一要慧眼识人。在选人的过程中,要求管理者尽可能以平和的心态、立足于企业的未来发 26 展来对待人才的识别和引进。选人要与具体工作任务以及工作任务的发展相互结合,合理确定工作任务对人之专长的需求。
二要理性育人。企业要舍得在人才培养方面投入,有合理投入才能有合理的回报,同时要打通人才的内部成长通道,为每一位做出贡献的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并与员工共同设计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要专注用人。更重要的是要专注于用人之长,在用人过程中充分发挥员工的专长,并根据有关变化及时调整,动态地实现人的专长与工作任务的合理匹配。
四要宽厚待人。管理者的心胸有多大事情就能做多大,善于宽厚待人的企业领导会不断把企业带到一个个崭新的高度。
五要真诚留人。激励机制是企业留人的重要手段,健全的激励机制不仅体现企业高层领导的智慧,更体现一种真诚,这种真诚是对人尽其才的一种回报和尊重。
总之,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能够始终如
一、有效地发挥人之所长对企业、对个人都是有益的。当然,人又是企业的重要活性资源,所以用人之长更表现为一种挑战,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个人在工作中都要不断地付出努力。
第四篇:中国经济增长强劲 风险可控--OECD报告
中国经济增长强劲 风险可控--OECD报告
2013年 3月 22日 星期五 17:00 BJT路透北京3月22日-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周五称,预计2013年中国经济应会增长8.5%,2014年增长还将加快。近期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是通胀与出口需求。若按当前投资与改革速度计算,这个10年平均经济年增速料为8%。
OECD最新发布的中国经济调查,使之成为对该国看法最乐观的主要国际机构之一。这份关于中国经济的长达161页的调查,是OECD自2010年来出具的首份这类报告。报告尤其对中国投资支出前景乐观。
报告指出,与其他处在类似发展阶段的主要经济体相比,中国的铁路和公路容量存在巨额缺口,低于标准的房地产部门也是如此,为基础设施投资提供更多获利空间。
“从回报率来看民间部门的投资比较合理,而且我们仍认为基础设施方面还有大量需求,”OECD中国专家Richard Herd表示。
“我们对投资的看法正面,因为我们发现回报率仍非常高,”他补充道。
许多民间分析师认为,在本个10年的末端,中国经济成长率更接近5%,而不是过去30年的均值10%。
中国2013年的官方经济成长率目标是7.5%,且在2015年止的五年规划中,目标是平均增长率为7%。
2012年中国经济成长率降至13年低位7.8%,欧盟和美国这两大中国出口客户对其构成很大拖累。
“近期的OECD模拟情况显示中国在当前这个10年,可以维持逐步走低但仍在高位的经济成长,人均GDP增速可以达到8%。”该报告还称到2016年,以物价差异调整后计算,中国有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
OECD称,出口需求不振是其2013年经济增长预估中最大的潜在外部风险,而中国要维持支持经济复苏的政策组合,面临的最大国内风险是通胀上升。
第五篇:OECD税收风险管理综述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OECD)下属财政事务委员会(简称CFA)长期致力于现代税制及税收管理问题研究,为推动各成员国在全球化背景下加强税收合作,不断改进税收管理质量和效率作出了许多积极的贡献。十多年来,他们在税收风险管理领域的研究也可谓成果丰硕。近年来,CFA的专家多次来华介绍、培训税收风险管理知识和实践应用方法。OECD税收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对我们进一步深化税收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全面推进税收管理现代化,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启迪作用。
一、税收风险管理是风险管理与现代税收管理相结合的产物
风险管理本身是现代管理学的一个重要范畴。风险管理这一名词,最早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所罗门· 许布纳博士于1930年美国管理协会发起的一个保险问题会议上提出。拉赛尔·加拉尔在1956年的《哈佛商学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上发表的名为《风险管理一成本控制的新名词》的文章最早论及风险管理[1]。1986年,由欧洲11个国家共同成立的“欧洲风险研究会”将风险研究扩大到国际交流范围。近20年来,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先后建立起全国性和地区性的风险管理协会。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先后颁布了风险管理体系框架或国家风险管理标准。美国著名金融学家彼得.伯恩斯坦认为,风险管理的极端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它甚至“超越了人类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制度方面取得的进步”。[2]
在此期间,许多发达国家的税务当局把现代管理学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入税收管理领域,通过更加有效地配置有限的税收管理资源,寻求实现最佳的税收遵从目标。针对这样一个趋势,1997年7月,CFA通过一个名为风险管理的应用指引,对在税收管理领域中风险管理的概念进行了概括性阐述,讨论了税收风险管理的实践应用问题,并对在税收管理领域中应用风险管理模型进行了扼要描述。2002年初的CFA战略管理论坛一致同意,各成员国税务官员继续加强合作,分享风险管理经验,为促进税收遵从风险管理的实践应用,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税收遵从风险管理,提供更加全面的指导。2002年5月,来自OECD成员国的许多税务官员在伦敦召开会议,此次会议被称为CFA税收管理遵从小组论坛。会议研究了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来交流税收风险管理经验,确定了为税收风险管理实践提供文献指导的策略,拟定了一系列需要研究讨论的课题项目,组建了相应的工作小组,明确其工作范围主要是关注影响中小企业国内税收遵从问题。2004年10月,CFA批准了税收管理遵从小组论坛提供的,题为《遵从风险管理:管理和改进税收遵从》的税收风险管理应用指引。这个指引总结了OECD成员国在风险管理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智慧,阐述了税收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研究总结了进行税收遵从风险识别和应对等应遵循的一般原则,为将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应用到税收遵从管理实践之中提供了应用框架。澳大利亚、法国、德国、日本、美国等近二十个国家税务专家参与文献的起草工作。除了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应用指引之外,2008年,OECD在南非开普敦召开了税收管理论坛第四次会议,讨论了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相关问题。这些年来,CFA税收管理遵从小组论坛在风险管理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包括:《遵从风险管理:管理和改进税收遵从》、《与因特网搜索工具的发展同行》、《遵从研究项目目录》、《遵从策略目录》、《税务审计选案制度》、《随机审计程序应用》、《一般管理原则:公司治理与税收风险管理》等。经过CFA的批准,这些文件,先后发布到所有OECD成员国。
二、税收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及实践应用框架
OECD在税收风险管理基本原理及方法论阐述等基础方面,既体现了现代税收管理一般规律,又比较系统地反映了管理学范畴下风险管理一般原理和实践应用要求,其基本点主要有:
现代管理学认为,风险是对组织目标实现产生消极影响的不确定性。一般理解为,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和不可完全预测性,而导致在组织实现目标时,遭遇有害结果的可能性。现代税收管理确立的税务机关的根本目标,或主要使命是提高纳税遵从度,即所谓“纳税服务+税收执法=税收遵从”[3]。因此,税收风险主要是指在税收管理中对提高纳税遵从产生负面影响的各种可能性和不确定性。税收遵从风险管理根本目的则是税务机关通过运用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努力使税收不遵从风险控制在最小限度内,为税收遵从最大化这一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税收风险管理一个重要的实践价值在于促进税务机关最有效地使用有限的管理资源,使得管理措施最终对于缩小税收遵从缺口的规模起到最有效的作用。虽然税务机关都拥有一定的管理资源,但是,要保证每一个纳税人在纳税义务发生时都能全面履行纳税义务,这些资源又总是不足的。特别是,国际贸易的增长,电子商务的发展,就业模式的变化,合同数量的增长,经营结构和金融产品的创新,税收策划的商品化等因素,大大地增加了税收遵从风险,也增加了税务机关纳税服务、税收检查及其它遵从干预的复杂性和工作量。全球税务机关正承受着增加税收管理资源的迫切需求。这意味着,税务机关必须将有限的管理资源以最具效率的方式加以利用。也就是,税务机关在资源配置决策时,必须考虑什么是最需要回应的遵从风险,哪些纳税人与这些遵从风险相关,如何把有限的资源优先配置到遵从风险较大的领域和群体,才能取得最好的成果。因此,税收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帮助税务机关找到确定资源配置策略和遵从目标最大化之间的最佳结合点。
税收风险管理模型及流程设计是税收风险管理实践的基本应用框架。税收风险管理理念走向税收管理实践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将现代管理学的风险管理一般模型及其流程设计与税收征管业务流程相融合,体现在税收管理实践活动中,形成模式化的税收风险管理应用流程。税收风险管理流程是一个结构化的流程,由设计优化的步骤构成,支持税收风险战略管理、风险的分析识别、风险的等级评定、风险的应对处理和风险管理的绩效评价,同时,它是一个循环往复的流程,通过持续改进支持税务机关科学决策。从税务机关整个管理运行体系看,风险管理流程与税收管理业务流程的全面融合,就是构建了一个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收管理运行体系。纳税人遵从行为以及产生这些行为深层原的多样性导致,什么是税务机关面临的主要风险,哪些纳税人与此相关,以及如何对待这些风险才能取得最好的成果等问题的答案日益复杂。税收机关建立一个可执行的税收遵从风险管理流程,能够为持续解决这些问题建构一种系统可靠的运行机制。税收风险管理模型及流程的应用,对税务机关税收管理体制机制的优化和完善,税收管理职能的转变、资源配置策略的选择,以及税收管理方式的改进与转型等,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三、税收风险管理流程的运行机理
按照现代风险管理的一般原理,税收风险管理运行机制的主要方面包括:风险管理战略规划、风险识别评定、风险等级排序、风险应对处理、风险管理绩效评价。这几个重要环节之间,基于统一的税收风险管理流程,专业分工清晰明确,相互衔接协调有序,持续改进循环发展,共同构成了税收风险管理的运行机制。
战略规划
从整个管理体系的角度看,研究制定是风险管理战略规划是整个风险管理的基础性环节,它是管理层在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进行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一定时期内税收风险管理的工作目标、阶段重点、方针策略、主要措施、实施步骤等作出的具有系统性、全局性的谋划。重点是基于对影响税收遵从目标实现的内外部环境、形势进行研究、分析和判断,确定一定时期税收风险
管理战略目标,制定实现战略目标的方针策略,规划实施的重点步骤,并为规划的实施提供各种组织、技术、资源等方面的保障。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税收风险管理流程运转的基础性步骤,其在整个风险管理流程中的主要任务,是基于目标规划寻找税收风险发生的可能领域,识别税收风险发生的具体目标,回答税务机关将面临什么样的税收风险,这些风险与哪些纳税人有关等问题。
风险分析识别的主要路径包括:宏观或战略层面和微观或操作运行层面的风险分析识别。宏观风险识别主要关注不遵从风险行为发生的主要区域、领域、群体等,是微观风险识别的大环境,既为决策规划提供参考,也为微观风险识别提供导向。微观风险分析识别主要基于税收管理的实际操作过程,主要以各种税收不遵从案例等为基础。微观风险识别的成果可以累积为经验、智能和知识,成为验证、修正和完善宏观风险分析识别的重要基础。
宏观风险分析识别主要通过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税收及相关法律制度、纳税人群体分类以及随机调查等方式进行。通过宏观经济发展趋势来衡量遵从趋势,分析发现遵从水平变化的早期迹象,如,增值税收入和GDP的比较分析,如果GDP变化比增值税收入变化更快,可能意味着遵从缺口在扩大;如果趋势是可比的,则证明总体遵从水平比较好。通过民意调查,对公众的遵从态度和行为趋势进行分析,可以支持战略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策略的改进。通过税收制度的风险识别,可以发现已有制度会造成哪些风险,新的立法或规章制度的执行将会产生哪些风险。纳税人分类是更好了解纳税人的工具手段。以相似特征分类的纳税人有利于更精确地对遵从风险进行识别和分类。纳税人分类一般包括:按规模、按税种、按行业、按法律结构、按企业存续的年份等进行的分类;也可以按照风险类型进行分类,如,电子商务、避税港交易、现金交易、出售股权/股份等。使用统计学方法开展随机抽样调查,可以建立对象选择模型,发现逃税的新趋势或新形式,量化“税收遵从缺口”,归纳出风险发生的规律性。微观层面的风险识别是基于实际操作过程的风险分析,主要是基于各种税收不遵从案例开展风险分析,通过个案或有代表性的案例可以寻找某种风险发生的特点和规律。
涉税信息情报管理是开展风险分析识别的重要基础。广泛采集各种纳税人涉税信息,在很多情况下可能存在法律约束。因此,税务机关必须努力通过有效的税收信息情报管理,来满足税收风险分析对数据的需求,同时,又不会因此给信息提供者增加不适当的或非法的负担。风险识别的信息来源于税务机关内外部两个渠道。内部信息来源主要包括:纳税人报送信息以及相应的数据挖掘,对纳税人开展随机审计,在局部地区开展的试点调查,基层一线人员提供的信息报告,开展讨论会以及经验交流会,税务机关内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同一部门内部不同岗位之间涉税信息情报的分与享交换等;外部信息来源主要包括,社会支持、新的立法、研究机构、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其它组织等。
评级排序
风险管理理论认为,不是所有风险都需要加以解决的。有些风险可以规避,有些风险可以容忍,而那些对组织战略目标实现产生重要影响的风险,则必须以科学理性的方式积极加以应对。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风险估算以及风险等级确定的必要性。风险评级排序环节在风险管理流程中,就是对已识别风险进行等级估算和排序,帮助税务机关确定哪些纳税人是必须优先应对。它是风险识别与风险应对之间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
为科学确定风险值,即,对风险事件进行风险量化估算,必须建立正确的风险等级评估框架。风险值的大小主要与事件发生的概率(可能性),以及事件发生将对税收遵从目标产生的负面后果两个要素相关,即,风险值=事件概率×风险后果,其中,风险值高意味着高风险,风险值低意味着低风险。
风险事件描述是分析风险发生概率和可能产生后果的基础环节。风险事项描述包括静态风险描述和动态风险描述,前者主要关注纳税人是谁,身份特征、所属行业、风险类别如何等;后者主要关注纳税人做了什么,是少申报还是虚假记录等。
风险发生概率和产生后果的测算需要理性技术,也需要经验手段配合支持。其具体方法是多样化的。运用推理统计,依据随机抽样纳税人,可以测算风险发生的概率是多少。通过经验直觉,也可以作出概率判断,如,跨国交易为税收筹划提供了机会,跨国交易税负常常低于国内交易的税负,因此,跨国交易的风险概率一般高于国内交易。再如,小型建筑公司倒闭,欠税不交,接着原班人马又开立一个新公司,相关联的新老企业组织结构相似而且一般董事也是相关人,这类公司的风险概率相对较高。风险产生后果估算也可以运用推理统计、数据分析及经验直觉判断等方法,应视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如,大企业缴纳绝大多数的公司所得税,其税收风险产生的后果很严重。不过,运用统计方法对大企业进行风险后果估算,很难找到可比物,因此效果就不理想。等级较高的风险纳税人,往往是多个风险事项叠加的纳税人,这种风险高是一种比较和相对意义的高,即,相对于风险点较少,风险发生概率较低,风险发生后果相对较轻的纳税人。
风险应对
风险应对在整个风险管理流程中,是对风险分析识别、等级排序结果作出反应的环节。这个环节要求税务机关通过理性的风险行为分析,选择恰当的应对策略,实施有效的应对措施。
风险应对的根本目的不是要尽可能多的发现问题,尽可能多的实施惩罚,而是为了防止类似的不遵从行为尽量不要再发生,归根到底仍然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遵从度。因此,在应对环节,税务机关首先必须理性地分析正在发生的税收风险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哪些纳税人在这样做,他们为什么这样做,从而为选择适当的风险应对策略提供可靠的根据,即,视不同的原因,不同的纳税人,选择不同策略。
风险应对策略选择的鲜明特点在于,改变对不遵从纳税人一律实施惩罚的传统策略,强调必须根据不遵从行为的潜在影响因素,建立多元化的均衡策略选择机制,即,建立覆盖从宣传教育到司法诉讼全过程的风险应对策略应用管理机制,包括遵从管理的前期趋势和事后反应。优选应对策略主要是按照“金字塔”遵从模型,将纳税人分为自愿遵从且做正确的事,努力了但不能永远遵从,不想遵从但如果给予关注就遵从,决定不遵从等四种类型;与其相对应的,应对策略选择次序是,使遵从变得容易,帮助其遵从,通过发现来威慑,充分使用法律强制措施。
与“金字塔”遵从模型递进式的应对策略相适应的风险应对方法,是促进合作与严格执法的搭配使用。促进合作的有效应对方法包括:使纳税人明晰义务,使之易于遵从,使权力和行动透明化,提供激励。其更进一步包括:税务机关公开其风险领域和重点纳税人群体,事先公开告诉纳税人哪些行为不被接收,向纳税人宣布不遵从行为会面临全部处罚的范围(形式和级别),明示纳税人,税务机关愿意与纳税人合作,如果不合作,将使用严厉的执法措施。严格执法的有效方法包括:向风险纳税人邮寄特定的信件,警示纳税人其申报的信息可能不正常或低申报,并告知税务机关可能从第三方接收到的信息中对此进行确认;开展未预约的调查,快速检查登记、记账和申报等资料;开展收入或销售等项目调查,查找不入帐销售等问题。其更进一步包括:开展全面审计,深度调查发现少报收入或多报费用问题;开展严重逃税审计,实施违章处罚;最后是开展刑事侦察(许多国家的法律赋予税务机关税收犯罪的刑事侦察权),对于持续逃税涉及数额大等犯罪行为绳之以法。在具体的税收管理实践中,风险应对方法常常不是仅仅采用其中一种,而更多的情况是,采用不同应对方法的组合。
绩效评估
绩效评估是对风险管理运行状况进行的总结、回顾和评价,也是一个风险管理周期中的最后环节。科学的绩效评估可以为风险管理持续优化不断改进提供信息反馈,如,风险分析识别是否科学且有针对性,风险等级排序是否与风险度大小的实际状况相吻合,风险应对措施是否有效,风险应对的收益率(包括:本年恢复的收入和未来的恢复收入),风险应对后公众对税收遵从的认知状况等。不仅如此,科学的绩效评估还更好地支持资源优化配置,鼓励开辟更加广泛的数据来源,甚至对是否应当考虑使用替代战略提供决策参考意见等。
科学的风险管理绩效评估不仅要关注投入与产出,而且要关注影响和结果,要坚持质量衡量与数量衡量相统一,结果评估与过程评估相统一,单项评估与多样化评估、综合评估相结合。科学的评估框架包括:对象,即解决什么风险;方法,即用什么方法;措施,即什么遵从指标用于确认问题,用这些指标作为导向,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变化;数据,即怎样收集数据和收集什么数据来支撑评估;目标,即达到什么样的成效。其中,目标包含:
1、直接影响,对特定风险目标人群具有的直接影响;
2、间接影响,除了能够被遵从策略解决的直接风险之外的外围影响;
3、后继影响,评估不应当限制在遵从策略的直接影响或结果上,而是应当延伸到对纳税人行为正在产生的影响上。
评估的具体方法包括宏观指标、舆论调查、项目评估指标等。一些宏观指标可以为遵从方法的有效性提供验证;舆论调查可以从顾客调查和其他公共观点调查中,了解有关遵从策略的公共看法;项目评估指标通常是局部的和目标性的,可以用以探究项目效率,解释审计效率差异,检测工作情况和效果。
四、实施税收风险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虽然提高税收遵从是税务机关的根本目标,但是围绕这一根本目标有许多具体工作目标,这些具体目标常常因为税务机关各自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以及组织环境等因素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别化和多样化。税务机关这些具体目标的制定既反映税收管理的运行环境,同时也是决定税收管理运行环境的关键因素。因此,全面实施税收风险管理首先必须澄清税务机关具体的组织目标,为风险管理机制确定运行边界。
全面税收风险管理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与整个组织运行环境相关的风险,既包括组织的内部风险,如,可能影响税收公信力的税务机关内部能力;也包括外部风险,如,国家的立法框架或经济健康状况等。狭义的税收风险关注税收登记、申报、纳税、纳税义务免除等,这种范围的界定使遵从风险管理不同于广义的税收风险管理。如,组织内部各专业部门业务骨干的变动率,作为一种风险,可以由更加综合的税收风险管理流程中加以应对。而转让定价这种通过跨国机构之间转移利润,就是一种由税收遵从风险管理流程进行应对的风险。因此,不同的税务机关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它风险管理的监管范围,从而进一步在其运行框架内,确定什么表示税收风险,什么不表示税收风险,什么税收风险可以降低应对策略,甚至可以予以忽略。
在实践中,许多环境的或背景的因素往往对风险管理产生直接影响。在外部环境中,立法、政府政策、公众观点和经济形势等因素,都可能对税务机关实施风险管理产生潜在的影响。如,完善的立法是取得最佳遵从结果的基础,但是,在法律的框架内,税务机关都要应对任何一种风险有时成本很高,因此,税务机关要注意研究现行立法,及时分析行政管理在风险应对中的效率和效益,必要时可以通过寻求对立法提出修改建议,来改善税收风险管理的实际成效。公众观点不仅对社会遵从,而且对税务机关的税收管理以及对税务官员的思想道德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税务机关能够以一种不断提升社会公信力的方式实施税收管理,税务机关的风险管理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因此,税务机关必须理解遵从义务的社会标准及其潜在的影响,并要将其作为有效遵从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税务机关组织内部,有许多重要因素对实施风险管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组织文化、组织结构及管理体制机制、信息技术应用以及员工业务能力等。在组织文化方面,有效的风险管理要使组织报告制度、管理决策流程等成为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管理层对新的遵从战略愿景要作出清晰的、有说服力的表达,使各级税务官员易于理解和接受。集中风险识别和案源选择是一线人员职业文化的一种转变,风险识别机制的引入,特别是一线员工认同风险识别的重要作用至关重要。当情报管理人员、分析人员和一线管理人员理解他们是如何为风险管理整体流程发挥作用的时候,这种管理文化就能充分产生效果。要持续关注员工的发展,不仅要不断改进他们的法律知识,而且要帮助在他们正确理解纳税人遵从行为。
组织结构对遵从风险管理运行机制的影响是不可低估。应该说,各国税务机关有许多不同的组织结构,这些组织结构形式都可以适应税收风险管理的需要。但是,税务机关的管理层为了完善税收风险管理的体制机制,建立运行顺畅税收风险管理机制,必须对整个组织结构体系进行必要的分析评估,一是必要基于风险管理流程建构的需要,建立跨组织单元的工作协调机制,以保证充分发挥各种信息情报的效用,及时整合组织战略目标,形成良好的风险管理决策机制。二是,要促使组织的每个单元清醒地认识到,他们是整个风险管理运行机制中的一个环节,应当以组织目标为导向,一切工作都是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持和保障的,而不是为了追求本单元目标的实现。
在信息技术应用和业务技术建设方面,遵从风险管理主要是来源于税务机关获取的相互独立的多方面信息,并把这些信息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形成必要的情报。要使大量的相互独立的遵从数据转变成风险管理情报,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统一的税收信息技术平台。必要的技术和技能是施风险管理重要条件,包括数据分析和情报管理技术和技能,信息系统设计和运作的技术和技能,以及应用数学、统计知识和技能等。
OECD税收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主要是对OECD成员国税收风险管理集体智慧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它提供了一个观察现代税收管理的崭新视角,帮助我们了解这些国家税收遵从的改进是如何取得的。但各国税收管理在政策、立法环境和行政管理习惯及文化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不存在一个标准的税收风险管理模式。在学习借鉴这一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研究分析一个国家税收管理实践时,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仔细观察那些影响本国惯例形成的若干复杂因素,从理念上对税收风险管理加以理解,充分吸收OECD税收风险管理所蕴涵的有益经验,努力走出符合本国国情的税收风险管理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