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位优秀教师的教育智慧五

时间:2019-05-12 08:31: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400位优秀教师的教育智慧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400位优秀教师的教育智慧五》。

第一篇:400位优秀教师的教育智慧五

400位优秀教师的教育智慧四

教育智慧(34)

166、蒋子龙谈读书

书能够给人提供多种选择:生命的选择,思想的选择,生活的选择。书里有各种各样的人生,使我们生活在自己选择的时代里。在自己的生命之外,还可以再补充别的自己所需要的人生,可以拥有多种人生经历。每看一本书就是进入那个作家的头脑之中,了解他的思想、感情、经验和智慧。

(摘自2004年第11期《人民教育》沙柳《一生需要光明,阅读改变人生》)167、教师应有的阅读习惯

一读教育经典:真正的经典永恒而平易; 二读教育报刊:了解同行在思考什么; 三读人文书籍,拓展自己的人文视野;

四读写中学生和为中学生写的书:走进学生的心灵;

真正的经典,永恒而平易。真正的教育理论,永远不会过时。

自然科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被取代的过程,人文学科的价值是不可能过时的,不会被取代的。《论语》里也有新课程理念,教学相长即师生共同成长等。那些高深莫测的读不懂的书籍,是伪专家写的,看不懂就不看。

(摘自2003/12/4《读书周刊》李镇西《教师应有的阅读习惯》)168、让阅读成为冲击

如浪花冲击海滩,每一次阅读是一次冲击,是对思维、情感的一次冲击。让僵化的、落后的东西受到一次次刷洗,让思维总处于年轻态。这样的阅读,真可以使你一日千里,可以改变你的生活。

(摘自2003年12月18日《读书月刊》卜之《让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一次冲击》)169、读书在现代的作用

读书在现代既具有提升个人素质和社会地位的功利性,又有消解现代人的精神压力,回归自我心灵世界的非功利性。

(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天津教育》汤正康《与校长、教师谈读书》 170、教师应该是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

知识是智慧的基础,不具备丰富的知识就谈不上教育的智慧。教师应该是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五湖四海,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教师都应该有所涉猎。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有可能口吐珠玉,游刃有余,讲起课来左右逢源,旁征博引,妙趣横生,见地别具,谈吐不凡,从而给学生法来一路春风,使其如同进入一个辽阔纯净甚至是可以嗅到花草芬芳的知识王国。这样的课堂,学生怎么会不流连忘返、身心陶醉呢?这样的教师,学生怎么会不爱戴、尊敬呢?(摘自2004年第一期《人民教育》王云洁《智慧带来尊严》)

教育智慧(35)

171、关于读书的比喻

读书正如饮食,不同的饮食往往造成人不同的营养结构,不同的书籍也同样造成人不同的精神结构。(摘自朱永新《读书改变人生》)

172、应试教育挤兑了阅读

现在的应试教育,也在很大程度上挤兑了学生读书的空间,学校中无书可读的现象远未销声匿迹,学生无暇读书、不想读书的情况也不少见。除了几本干巴巴的教科书,学生几乎不再有时间读其他书。长此以往,这会使他们的精神世界逐渐枯萎,人生色彩逐渐黯淡。这是令人痛心、发人深省的。(摘自朱永新《读书改变人生》)

173、读书有甜

书是心灵寻找宁静的阶梯,不读书,我们的心灵就会积满灰尘、脆弱无比。读书有甜。一本好的书,是一个足以让你“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情人,或在大树之下,或在藤椅之上,或坐或躺,或高唱或低吟,心态自然,兴味十足,反复摩挲中生出的一股热情。读书的佳境,如同爱情一样,是投契,是相许,是沉浸,是融合,来不得半点强求与逼迫。(摘自2004/1《师道》钱海荣《读书,是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

174、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

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惟其如此,教师才能以自己的书卷之气,去熏陶学生,使之热爱读书,与书为伴,成为未来书香社会的“读书人口”。

请记住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河流。”

(摘自2004/1《师道》钱海荣《读书,是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175、要带领孩子们阅读

从事“人之初”教育的我们,如果不能在孩子们阅读背诵的基础上走进阅读的空天阔海,让他们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从而打下坚实、厚重的文学素养、人文素养,我们的民族将来怎么会拥有高尚的、文明的、创造的现代人呢?还会有“曹雪芹”、“鲁迅”的“横空出世”吗?(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33)

教育智慧(36)

176、读书是读给自己的

现在的学生朗读的技巧掌握了,会中印,会停顿,你听得很动人,也许他的心灵却依旧空无。看似范读起来娓娓动听的老师,也不见得对文章感受的有多么深刻。我们读书是读给自己的,读的是自己的感受,并不是为了让别人觉得好听、动听。

(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65)177、读书要耐得寂寞

读书,要静下心来,耐住寂寞,不怕孤独,要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夏天,在树荫下,一把椅子,一杯清茶,手捧一本书读起来,你感到是那样的宁静,那样的优雅;夜晚,在书房里,伏案读书,一盏孤灯,手不释卷,你又觉得是那样的幽静,那样的惬意。这是一种“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读书境界。《摘自2004/2〈人民教育〉王世发〈读书的境界〉》)

178、读书的最高境界

书籍犹如巍峨的高山,绵延不尽,当你读到一定的程度,你就能够高屋建瓴,对事物的认识就会更深更透,你的心胸就会无限宽阔,显示出一种超越自我,超然物外的至高境界。

《摘自2004/2〈人民教育〉王世发〈读书的境界〉》)179、读书让教育更加美丽

教师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源头,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从过去的教育家的著作中,教师可以学习的东西很多。有心的教师会认真阅读教育的重要文献,认真学习不同时代教育家的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读书会让我们的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从而让我们的教师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朱永新《读书与教师成长》)

180、拒绝读书的危害

我们身在与书密不可分的教育领域,尽管各种书籍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尽管图书的消费成为一笔庞大支出,但是我们却仍然没有感到底蕴上相应的提升。过多的选择让我们无法选择;紧促的时间让我们不能选择;粗制滥造的拼凑让我们不屑选择。

(摘自2004/2/18《中国教育报》《游走的状态,游走的存在》成都市实验小学 刘定姝)

教育智慧(37)

181、读书是快乐的

读书是快乐的,这种快乐是指情绪色调的积极意义上的,但它的表征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情感,有好奇、如饥似渴,有兴奋、一见如故的感觉,有心领神会的会心的愉悦、亲切可人的温馨,有理智在努力工作着的神情专注的意志(其实读书的时候,也常常需要意志,大脑需要努力地、活跃地工作着),有释疑解惑有如走进愈渐宽广、敞亮的大道,当然有时也相当沉重,甚或是悲凉、无奈......林林总总,但这却都是有助于人的精神成长的积极的情感。我常常想,人若没有这五彩缤纷、波澜起伏的情感体验,生命是那样干枯、生活是那样暗淡,而有着这些情感充盈的生命和生活是那样让人感到满足、享受和向往。

(摘自朱小蔓《让读书支撑我们的生命》)

182、保持读书所引起的情感

保持着每每读书时不断被激起的冲动、想像、思考和希冀,它们慢慢地、渐渐地便会在你的精神和人格上留下越来越深、难以磨灭的印记

(摘自朱小蔓《让读书支撑我们的生命》)183、读书不是装点门面

读书不光是为装点门面,在年轻人崇尚文化快餐、读图时尚的今天,为人师者用读书填补心灵的饥渴,提升自身素质,力求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是最重要的。

(摘自2004年第11期《人民教育》沙柳《一生需要光明,阅读改变人生》)184、阅读经典 阅读经典最初可能充满了沉重与痛苦,但当你走过泥泞崎岖的山路,到达峰顶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快乐,与哲人对话的快乐甚至是站在巨人肩上的快乐,就会油然而生。这是心灵的快乐,是灵魂的升华,较之感官的生理快感,是一种超越具像的人生感悟,是更高境界的快乐。

(摘自2004年第11期《人民教育》沙柳《一生需要光明,阅读改变人生》)185、读书永远不能等

永远不要等有时间才阅读,见缝插针,想读就读;永远不要坐进书房才阅读,任何地方都可以阅读;永远不要有用才阅读,急功近利、立竿见影是妄想;永远不要嫌自己读得太晚,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对女教师来说,书籍是最好的美容品;对男教师来说,书籍是自己的一张挺刮的名片。所以热爱金庸先生的一句话:“只要有书读,做人就幸福。”把它写得大大的,挂得高高的,当一面镜子,每天照着自己前行,照着自己的灵魂不要迷路。

(摘自2004年第十一期《教师博览》谈永康《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教育智慧(38)

186、读书就是看风景

不管承认与否,读书一“入定”,你就宛若在高处看风景。

大凡读书,是读一种知识,读一种经验,读一部人生。只要你心认真投入就会读出种种神奇,读出无数坎坷,读明世间哲理,读懂万般谜语,读懂让人为之高兴、为之忧愁、为之生、为之死的内涵和真谛。站在书前,你仿佛觉得一座山、一条江、一棵树、一种阅历、一种想像和形态各异的人,蓦地站在你的面前。

此时此刻,风景是一种灵性的感悟。因为,读书人总爱以书为镜,照出现实,照出是非,照出古今。“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的佳句可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读来读去,一幅人生的景致岂不跃然纸上?!

(摘自2004、12、15《教育文摘周报》 原载2004年第十期《教育参考》翟礼湘文)

187、尊重教师,超越教师

引导学生超越教师,实际上是教师的一种自我超越,是赋予时代魅力的行为表现。是自己成为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新的人,成为学生心目中一本百读不厌的大书;是学生超越了教师的搀扶和点化后学会质疑、学会批判,最终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的过程。

(摘自2003年18期《人民教育》赵颖(清华附小校长)《立人为本,成志于学》

188、托起学生的自尊心

把学生沉沦的自尊心托起来,这是生命发展的希望。(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P135)189、教师劳动的意义

教师付出的是有限的劳动,得到的是无限的精神享受,足可以感动一生。因此,如果教师关爱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他就是一个大写的人,是一个具有丰富精神生活的生命体。(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P47)

190、要让青少年学会与人、与自然的交往

(要教育青少年)学会宽容,学会善待他人,学会珍惜亲情、友情,学会与他人建立起真诚的、亲密的关系;学会自我反省、自我检视、自我超越和自我发展,形成积极的自我图象,形成自我的同一感和统一的生活哲学;学会亲近自然,聆听天籁之音,珍爱万物,珍惜我们生活的环境和自然资源,不暴殄天物,不人为物役。(摘自2003年第二十四期《人民教育》肖川《基础教育该为学生奠定怎样的基础》)

教育智慧(39)

191、读书的快感

在经典之中,你可以有“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恬淡;也可以有“自在飞花轻似梦”的善感;可以有“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也可以有“一丈丝纶一寸钩”的闲适。你可以点燃《第一炉香》和钱钟书先生进行《神·鬼·人》的对话;你可以来到希腊城邦和亚里士多德探讨《诗学》;你可以冥想孤独的斯宾诺莎是怎样用永不屈服的心灵写下了几乎不行于世的《伦理学》;你可以梦忆红楼“万艳同悲”的苍凉;你可以与荷马同历《伊利亚特》,与雪莱共鉴西风云雀;访田园五柳豁达千古尘嚣,到盛世诗唐品啜韵美律香。

(摘自2004/2/18《中国教育报》《游走的状态,游走的存在》成都市实验小学 刘定姝)

192、妙不可言的读书境界 心灵因为细腻而伟大,因为有了经典的沉韵,在我们的教育中亦可以见山如画,视水如诗了。何妨把围壁做东篱,视高楼为南山;讲台可为苍穹,浩淼深邃,纵横捭阖;教室可为阡陌,稚子垂髫,悠然自得。和学生一起阅读就仿佛某个慵懒的午后,静待阳光穿过层层叠叠的树叶,洒落在心上,手捧清茶一杯,自在几许,和友人轻松地进行着思想的交流。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或思接千载,视通万物;或回顾时光村落里的往事,或倾听夏日的传说;或讨论云生雾起的由来,或考证神秘玛雅的起源。文史是浪漫的散文诗,数理亦是精致的韵律诗。真是不亦快哉!(摘自2004/2/18《中国教育报》《游走的状态,游走的存在》成都市实验小学 刘定姝)

193、读书与关注前沿

关注前沿是为了自身的新鲜活跃,原来在我们不得而知的广阔世界还有这么多的不可思议,不可理喻,不可将自己摈弃于时代之外,不可将自己轻易划入老年一派;关注前沿更是为了教育的新鲜活跃,了解孩子们的心态,才能与他们探讨,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摘自2004/2/18《中国教育报》《游走的状态,游走的存在》成都市实验小学 刘定姝)

194、与阅读为友

我们需要广泛地涉猎各个领域,我们需要在忙碌中充实,在闲适中诗意,在艰难中执著,在安逸中探求,与心灵为友,与阅读为友。

(摘自2004/2/18《中国教育报》《游走的状态,游走的存在》成都市实验小学 刘定姝)

195、为什么渴求读学术精品

人为什么要读书,知识分子为什么渴求读学术精品,究其主要原因,我认为,是因为学术精品中具有强大的文化的力量。我们为什么需要学术中文化的力量,是因为人活着太需要支撑我们生命的东西,太需要为我们每一天的生活得到鼓励和依据的东西,所以我们需要寻找自己为人做事的原则、信念乃至方式。

(摘自朱小蔓《让读书支撑我们的生命》)

教育智慧(40)

196、一个老师要有人情味,怎样才能做到呢?那就是应该理解学生。李镇西 197、孩子是处于做梦的年龄,应该让他们做梦,这是对生命的尊重。李镇西

198、美丽的眼睛看学生

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看学生,给学生一个展现美的舞台,相信你的学生会表现得更精彩!(摘自2004/1《班主任之友》顾立军《美丽得眼睛看学生》)

199、于永正老师谈学生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人”,都是“上帝”赐予我们的一件艺术品。尊重是教育的第一原则,也是“爱”的主要表现之一。我尊重每个学生,不仅仅让他们感到我和蔼可亲,更重要的是我理解并尽力满足他们的内在需要,无论是学习上的,心理上的,还是生活上的。

(摘自2004/10/18《德育报》《于永正:成功源于反思》)200、让每个孩子都找到好学生的感觉

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想做好孩子的愿望。教育的使命和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呵护这种愿望,让学生从小就有一种良好的心态,学会自信,学会欣赏自己,赶走内心的自卑,树立创造者的自尊。(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178)

教育智慧(41)

201、爱还有真爱和假爱之分。

标准是:

1、是一视同仁的爱,还是偏爱?

2、是功利性的爱,还是超越功利性的爱?

3、是居高临下的爱,还是平等的爱?

4、是严格要求的爱,还是纵容和溺爱?所以除了爱心教育,还需要民主教育。富有民主精神的爱才是真爱。李镇西

202、校园生活应该有一些浪漫气息,应该有一些炊烟,有一些山中的气息......教育应该给孩子们留下一些浪漫的回忆,而自然这本大书不能不读,否则教育是不完整的,是空洞的。李镇西

203、一流的学生

“一流的‘考生'不等于一流的‘学生'。”《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的作者黄全愈认为,“学生”强调的是善于“学”,他们拥有敏锐的嗅觉、笃实的干劲、极强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而我们的教育,却把“学生”培养成了“考生”,把千千万万的孩子从广阔的社会大舞台赶到了狭窄的考场,最后变成考试的高手,实践的低能儿。

(摘自2003年23期《人民教育》《从“一”到“十”:2003看教育》)204、让学生独立成长

每一个学生都要独立长大,最终成为他自己。教师应当站在学生的体验中思考,让他们演出独立成长的活剧,而不是天天复制自己,并粘贴到学生的心里。

(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161)

205、一个老师有童心,有爱心,才会有事业心。老师有童心,有爱心才会有责任心。李镇西

教育智慧(42)

206、我们做教育的要上天入地,新教育实验就是入地。我们要做真实验,不做假实验;要做活实验,不做死实验。一线的师生是“新教育”的创造者。朱永新

207、现在的教育假的东西太多了,我们的德育假的东西也非常多。一位学生来信说:“现在老师讲的,不是我们想的;我们想的,恰恰没有人回答(讲,赵海吉注)。”假德育的具体表现是:

一、脱离学生的心灵;

二、形式主义猖獗;

三、剥夺孩子的童年。李镇西

208、还快乐于课堂

让我们的课堂少些功利与分数,远离忧郁与深沉,拒绝标准与威压,多一些快乐,再多一些快乐,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收获快乐,在快乐中学会学习。

(摘自2003年第十二期《师道》欧阳有银《课堂,为何总让学生黯然神伤》)209、一步一个脚印

梦想在心中,创造在手中。教师要想成功,一步登天做不到,但一步一个脚印能做到;一鸣惊人不好成,但全新做好一件事可以成;一下子成名不可能,但每天进步一点点有可能。

(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162)210一个教师走向成功的条件

一个教师要走向成功,最终还要取决于教学实践能力,而经验的积累、实践智慧的获得,就更需要“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的持续反思毅力和“十年磨一剑”的执著。

(摘自2004年3—4期《人民教育》P52赖配根《编辑手记》)

教育智慧(43)

211、读书与教师成长

教师的幸福也不仅仅是学生的成功,同时应该是自己的充实与成功。教师可以利用的时间与空间决定了教师是一个幸福的人。他完全可以进行自我的设计与武装,让自己多才多艺,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让自己脱离庸俗。(朱永新《读书与教师成长》)

212、对学生更为重要的是什么

一个老师对于学生的影响不仅仅限于传道授业吧,有时反而是与课业无关的一句话、一个举动对学生更为重要——只要他能够击中学生那年轻而渴望的心灵。

(摘自2002/2《教师博览》卷首语——王晓莉)

213、必须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听见人类的庄严?

我们必须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听见人类的庄严声音。应该首先将人类最有正面价值的精神财富提供给下一代,让他们首先学会体验爱与尊严、体验善良与和平、体验诚实与虔敬、体验仁慈与怜悯。(摘自2004/1《教师博览》摩罗《孩子,需要一只宝葫芦》)

214、不能小看小学老师

我们有理由让社会相信:不能小看小学老师,没有他们的劳动,辛勤的浇灌,孩子就不能成为参天大树,更谈不上森林一片。作为一名立志在教育战线中执著为学生生命奠基的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会用自己的生命去浇灌孩子的生命之树。相信,对我,对我们小学教师为教育永远绿满人间的神圣劳动会充满深深的敬意。

(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162)

215、教育中幸福的感觉

我们的工作虽然并不轻松,甚至可以说是艰辛的,但当我们触碰孩子们纯真目光,聆听他们无所掩饰的话语,亲历他们天真浪漫的童年时,就会生出一种幸福的感觉。

(摘自2004/4/5《德育报》无锡市雪浪中心小学 周旭芳)

第二篇:优秀教师的十大教育智慧

优秀教师的十大教育智慧

这是从400位优秀教师博大深远的心灵深处飞溅出来的600余朵浪花。这400位优秀教师的心灵深处会聚着智慧,浓缩着文采,这600余朵浪花荟萃着璀璨,聚集着晶莹。一个水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一朵浪花可以蕴涵大海的浩瀚。而这一则则教育小语的背后则是变幻无

穷的教育大世界。

聆听精粹小语,体味教育情结,反思教育行为,激发教育灵感,引发崭新思维,生发教育智慧,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写作水平。

这些教育精妙小语出自400位优秀教师的笔端,更是成千上万教育工作者的心声。每则小语都是教育思想者、改革者、实践者智慧思考的结晶,是作者深思熟虑的真知灼见,是作者切身体验的至深感悟,是作者殚精竭虑的思想火花。阅读这些小主事给我们以智慧,让我们去反思,促我们去改变。每则小语都值得细细品反复琢磨。

教育智慧(1)敬畏感和幸福感

要加强对中小学生敬畏感和幸福感的培养。培养孩子的敬畏感,包括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崇高、敬畏美好等,也就是要培养孩子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对自然的亲近,对崇高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如果青少年没有这种敬畏之情的话,就很可能成为一个无法无天的人,一个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没有约束的人,一个缺少憧憬与精神追求的人。

在中小学阶段,应该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称赞是幸福,不断超越自我是幸福,克服困难实现了目标同样是幸福。(摘自2003/11/17《德育报》3版 朱小曼的观点)教师的终身学习

要让学习支撑我们每个教育者的生命,必须首先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作为国家教育功能的具体实施者,教师学习不仅是为了民族的复兴与进步,更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为只有不断学习,教师才能准确把握现代社会的人才观,才能准确把握当代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准确把握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差异和发展差异,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也才能使每个学生游击、和谐地把自己的理想和祖国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终身学习不仅使教师提高自己生活质量的重要前提,也是教师晚年幸

福、完美人生的重要保证。

(摘自2003/11/6《中国教育报》(8)管锡基)

3大师的寂寞

“寂寞”是成为大师的必要条件。当大师们选择他们的研究方向时,所面对的往往是冷门、难题、困惑甚至危险。他们在进入研究的状态时,表现出的往往是废寝忘食,不顾安危,甚至是与世隔绝的。—他们比任何人都知道“寂寞”的必要,比任何人都了解“寂寞”的力量。......中国古人说:“自古圣贤皆寂寞。”圣贤也就是大师。大师之为大,不一定经历了大的灾难,承担了大的不幸,但一定是沉浸在大的寂寞之中,忘我地投入工作—工作是他们的生命本身,而不是养家糊口的手段。寂寞是他们工作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忍受不了的痛苦。历史的辩证法就是追逐时髦、寻求热闹的归于沉寂;甘于寂寞、乐于寂寞的永垂不朽。大师们带来了热闹,但他们所固有的,还应该是寂寞。当大师们热衷于名利时,他们就堕落了,他们就终结了。“不朽”太难了,因为“寂寞”太难了。大多数人善于热闹,而不善于寂寞,这就是大师和公众的区别。然而。少些急功近利,少些欺世盗名,少些拔苗助长,少些弄虚作假,总不算是过分的要求吧。......(摘自2202年9月9日《今晚报》夕惕之文《公众的热闹和大师的寂

寞》)4 当今教育的弊端

看一看时下的学生生活,机械和单调、平庸和乏味。他们在题海里挣扎,在作业山上爬坡;他们的个性和独特性受到压抑和忽视。试想,时下的学生有多少时间与莎士比亚、普希金、雨果展开心与心的对话;有多少时间与贝多芬、德彪西、柴科夫斯基展开情与情的交流;有多少时间与黑格尔、马克思展开思想与思想的晤对;有多少时间沉醉于梵高、达·芬奇的色彩与线条之中,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他们的生活中没有了诗歌、音乐、绘画和哲学,他们没有了精神的放牧。可以这样说,教育一旦丧失人生的幸福,就可能进一步损害人的理智和创造的活性,甚至可能会因为人性中情感的弱化而危及道德人格的生成。(摘自2003/5/28《教育文摘周报》6 陈明华、秦志强)教育孕育梦想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就是一个让学生孕育梦想,追寻梦想,实现梦想的过程。如果学生还没有梦,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将希望和爱洒向他的心田,没能催生梦的幼芽,让他们长出属于自己的七彩的梦。孩子一旦有了梦,就让他们的心灵自由飞翔吧。呵护宝贵的热情,珍视稚嫩的创造,放飞翱翔的胆量,分享成长的愉悦......这一切我们责无旁贷。

(摘自2003年第11期《班主任之友》陈大明《多梦的季节》)

教育智慧(2)6 用美德占据心灵

人存在的价值,不惟知识的饱学,不惟智慧的增长,最重要的是人格的建树,精神的挺立。要让学生心灵无杂草,无尘埃,无污秽,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占据心灵的旷野,在孩子的心灵里播种上高尚人格的种子、进取精神的种子。

(摘自2003年11期《班主任之友》牛和泉《基础教育:为学生终

身发展作准备》)7应该为学生争取闲暇 君不见,我们的教师总是耳提面命地宣扬专家、学者、大师们如何焚膏继晷、皓首穷经,却很少真实地介绍他们丰富多彩的闲暇生活。君不见,我们的教师总是更多地欣赏学生的废寝忘食、夜以继日,而很少引导学生每天要坚持睡眠八小时,并努力为之创造健康良好的闲暇生活。......教育,应该为学生争取闲暇,争取闲暇就是争取自由发展的空间。没有闲暇,就没有自由发展,就没有对世界深刻、独到的感悟、体认、理解和把握。兴之所至的阅读,超越功利的精神漫游,去除压力的沉思冥想,最有可能创生独到的思想。思想的自由翱翔,需要广阔的心理空间,而负担过重只能使认的内心世界变得逼仄。

(摘自2003年第九期《师道》秦志强 陈明华《为“嬉”叫一点屈》)

8教师,学会给自己的心灵松绑

教师从事的是塑造人的事业,要引导学生积极进取,自己就必须永葆青春和激情;要培养青少年的探索精神,自己就要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同样,你要让孩子们将来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教师自己首先就应该学会幸福地生活着。这些是生活对自己智慧和人格的挑战。知道吗?生命最本质的存在方式在于创造。每天,我们在传承人类文明的同时,也应创造自己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找回健康、快乐的心灵。教师朋友,让我们学会给自己的心灵松绑吧!

(摘自2003年第九期《师道》王怀玉《教师,学会给自己的心灵

松绑》)教师,要学会享受生活 有许多教师把满腔的热血、亮丽的青春都献给了教育。“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深夜凄风孤灯中朦胧定格的是教师批阅作业的身影,吊针刚拔下血渍新鲜就慷慨上班的是教师。确实,伟大的教育事业需要老师赤诚的燃烧,需要老师血汗的滋润,否则,难以撑起冉冉

上升的教育事业。

但是,老师,你不是圣人,你生来不只是吃苦、受累,你还要会享

受生活!

享受教育,就要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而不只是凄苦燃烧、耗尽最后一滴泪的蜡烛,不只是蠕动着躯壳、痛楚地抽完最后一根丝的春蚕。追求快乐的教育,就会享受教育的快乐!

享受生活,就要关注丰富多彩的生活,就要感受生活的斑斓、时代的风云,而不只是循环涂抹教室——办公室——宿舍单调至极的运行轨迹。月光的朦胧、泉水的丁冬、交响乐的优雅、看足球的呐喊......都应

该融进你的生命!

享受教育,就要会思考。老师不能做机械的操作工,要力求主动地、创造地工作。“捧着一颗心来”,“捧”来的应该是激情、理想;“不带半根草去”,无用的杂草“带”去有什么用!带着丰富的感受,带着沉甸甸的思

索才有价值。

享受生活,就要珍惜自己、善待自己、敬畏生命,用生活点燃生命,力求自己“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会享受教育才能还给学生真实的生活,才能培养学生“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才会呵护孩子的情感,才能关爱孩子的生命。教育才不会是驯兽式的冷酷,而是引人入胜的学习旅程。

(摘自2003年第九期《师道》卜延中《在新课改中演活教师的角

色》)10让激励创造奇迹

充满积极因素的激励,不管她是来自他人,还是来自自己的心灵深处,都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力量和无穷的智慧,她永远像我们生命中的一块块砺石,能让我们的生命之剑保持住无坚不摧的锋利。(摘自2003年第十期《师道》王飙《让激励创造奇迹》)

教育智慧(3)

11、教育的弊端

我们不能容忍孩子玩乐、自由,我们每天都在给孩子洗脑,告诉他们,要勤奋、要刻苦,要有上进心,要有竞争意识,要拿第几名......甚至,我们的教师和学校已经习惯了将孩子们的成绩排好名次贴在最显眼的地方。却不知道,考不及格,考倒数第一名也是孩子的权利,这些孩子更需要尊严和爱。在许多国家里,学生分数被认为是他们的隐私而严

禁公布的。我们忘了,他们是孩子,只有几岁,十几岁。对他们而言,最要紧的,是健康和谐的身心,对世界的好奇,是对事物充满探究的快乐,知道尊重和关心他人,理解爱和民主......可是我们却用没完没了的作业、习题、试卷覆盖在他们身上,早晨天不亮就让他们起床,晚上也舍不得让他们闲着。我们的老师和校长安慰自己说,这是对孩子负责。可是没有好好想想,一双双健康的眼睛被熬成了近视眼,正常的脊梁有点弯曲,活泼的天性日渐磨光,一些孩子患上了精神疾病......这就是“负责”吗?......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今天的中小学教育,过早地把成人世界中的一切传递给孩子,让这些小小的生命过早地背上了难以承受的重负,无端地消耗了他们的健康、灵气和创造力,窒息了孩子应有的天性。最可怕的是,教师和学校已将此看成天经地义的了,罪恶成了习惯。

(摘自2003年第十期《师道》 白云《孩子,你怎么这么快就走了》)、新课程给老师出的思考题

我们一直在勉励自己:“倒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然而,用新课程的理念分析,“一桶水理论”是站不住脚的。知道我们思考的是,一桶水到底有多少碗?十碗百碗千碗......即使再大的桶也是有限量的,决不会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吧。倒完了以后再去打水,那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的。再说,教师把桶里的水倒往学生的碗里,一个“倒”字,就“倒”出了某种陈旧的灌输式的教育思想。

(摘自2003年第十期《师道》孟宪平《新课程给老师出的思考题》)

13、教师教学观念错位

教育本应是启迪人类智慧,营造广阔自由空间的伟业;教师本应唤醒儿童自身中沉睡着的力量和蕴藏着的丰富的发展因素和天性;儿童本应该继续发扬自身中积淀着的人类进步的成果。教育的发展应是一种建筑在活动建构基础上的升华过程。

(摘自2003年第十期《师道》 蒋保华《教师教学观念错位》)、闲暇出智慧

亚里斯多德讲过“闲暇出智慧”,有闲暇才有属于自己的自由时空:独立地思考,自由地发展,自信而能动地挥洒才智,才能心理坦然,心情轻松,观古今,揽四海,联想,怀疑,批判,求异,发散,组合,归纳,演绎,驰骋想象,生发灵感......闲云悠悠,恰是知识的摇篮,智慧的温床。

牛顿看苹果落地生发万有引力的构想,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学说是躺在病房里的床上,英国剑桥大学喝下午茶喝出了六十多位诺贝尔奖获

得者。

目前,闲暇、自由似乎还不属于我们的学生,他们三更眠、五更起,头悬梁、锥刺骨,语文老师出去,数学老师进来。课上失去了人权,课下失去了自由。没有时间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读读自己喜爱的书,做做自己喜爱的事,没有自己思考的空间。

(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师道》 蒋寿军《剑桥大学下午茶的启示》)

15、教育的弊端

有外国人评价我们的小提琴手,认为他们拉小提琴的技能技巧确实比较高,很熟练,但缺乏神韵,没有内涵。因为我们的艺术教育,更多的是进行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操练,至于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的提高,常常给忽略。

一部再好的作品,哪怕是世界文学名著,在我们一些老师的眼里,也就像庖丁眼中的牛,根本就没有全牛,只有一些字、句以及它们的组合规则。说白了,就是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其他皆空,唯此为实。其中所蕴涵的丰富的人文意蕴被化简了,压缩了,使一部部内涵丰富的旷世绝作成了一块块经过压缩后的饼干,缺乏原汁原味。

(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师道》 黄行福《教育不能化简》)

教育智慧(4)16 教育的感动与幸福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往往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己,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也许你从不曾在意过你的细心关怀会为一个孤独的心灵带来如此大的震撼;也许你也从未想过会有那么多的人在各个行业各个地方谨记着你教给他们的人生道理,心怀着对你由衷的感激......请翻开那些尘封的记忆,在每一张笑脸的背后,寻找这一

份温馨的感动。

(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师道》 《我的一级棒老师》)

教育,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

我们的教育应该让学生明白,不是只有接受礼物才能获得快乐,不是只有考出高分才能拥有快乐,不是只有一呼百应才能体验快乐,快乐

其实还有很多。

譬如给予的快乐。快乐不仅来自收获,更来自给予。给予的快乐是人世间少有的充盈着透明质感与人性光辉的快乐。

譬如同情的快乐。世界上没有最弱小的人,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另一些人的强者,每一个人都能在同情比自己更弱小的人的情感体验和行为付出中,获得精神世界的慈善与饱满。

譬如宽恕的快乐。生活不可能没有差错,差错是不愉快的,而宽恕别人的差错却能使差错变得可爱起来,人心因之明朗起来,宽舒的快乐是一种襟怀,是一种气度,是一种高尚。

譬如称赞的快乐。赞美别人不仅使他人快乐,也使自己快乐——看到他人因自己的赞美而快乐起来,自己内心怎么会不升腾起一份快乐?赞美别人吧你会成为一个撒播快乐的天使。

譬如感恩的快乐。内心充满感恩的人是最平和最温暖的人。哪来那么多的不满不屑与挑剔,感谢农民产出粮食,感谢江河带来水源,感谢太阳带来光明,感恩让我们知足常乐。

譬如交往的快乐。孤独的人之所以孤独,是他把自己封闭了。勇敢地打开心灵之门,和他人交往吧,那里有世界上最愉快的东西:友谊;那里有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信任。

譬如追求的快乐。没有追求没有目标的人行走于世间,就像水中的那株随波逐流的小草,没有自己的方向也没有自己的路程,因此,也就

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快乐。

教育,请让学生享受丰富多彩的生命成长之精神快乐吧。请和我们一起相信:惟有这种快乐是持久而永恒的,是奠定人的生命基础和精神

健康的。

(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师道》 管建刚《教育,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

18、让微笑永留孩子心中

雨果曾说过:“笑就是阳光,它能消除人们脸上的冬色。”的确,微笑是人类最甜美、最动人的表情,微笑可以表达人们的喜爱,传递友善的信息,使人们显得可爱而有魅力。作为一名教师,面对正在生长发育中的孩子,就更加需要微笑。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和情感具有感染力,教师的微笑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美的氛围。微笑面对学生,不仅可以使教师赢得学生,也会使学生在教师的微笑中学会关心、体谅和善

待他人,从而微笑着面对生活。

微笑是笔财富,每个人都能容易拥有,而微笑在教育中又是那么重

要。(摘自2003年18期《人民教育》林丽媛《让微笑永留孩子心中》

19、爱,是什么?

爱,是阳光,是雨露,更是唤醒沉寂心灵的春风,是孕育生机的沃

土,是滋润生命的绿洲......爱,是保护,是尊重,是耐心,是宽容,是理解,是期待,是“抗生

素”和“脑白金”。

爱,是妈妈的手,能量出孩子额头的温度;爱,是爸爸的眼,能赶走儿子内心蠢蠢欲动的毛毛虫;

爱,是课间棋盘上一次次激烈的拼杀;爱,是一节节用生命和激情

演绎的历程......爱,到底是什么?

爱,是滴水,可以穿石;爱,是璞石,可以琢玉。

其实,爱,是人间最美好、最无私、最崇高、最真挚的情感。

(摘自2003年第十期《班主任》李淑芬《爱,是什么》)、让每个孩子的心灵都充满阳光

在每个班主任的手中,都握着几十个鲜活的生命,而每个生命都有着不同的性格。有的开朗,无忧无虑;有的内向,多愁善感;有的脆弱,易受伤害。班主任要生就一双慧眼,心细如发,在他们忧伤的时候,给予快乐;在他们无助的时候,给予支持;在他们失意的时候,给予慰藉;在他们自卑的时候,给予鼓励......让每个孩子的心灵都充满阳光。

(摘自2003年第七期《班主任之友》梁靖《迟到的安慰》)

教育智慧(5)

21、人的修养

作为肉身的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惟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贵和卑鄙。

由于生存斗争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

悲的事情了。

(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师道》 周国平《人的高贵在灵魂》)、德育的底线

北京大学伦理学教授何怀宏在他的《底线伦理》一书中说:“我一直试图探讨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的底线伦理学。底线伦理即每一个社会成员自觉遵守的最低限度的道德规范。雨果说,做一个圣人,那是特殊情形;做一个正直的人,那是为人的常规。......市场经济初始、价值多元化胚胎形成之际,机自由降临的同时,底线伦理面临挑战。不杀人、不说谎、不欺诈、不奸淫、不偷盗,在市场经济下亟待重申。你可以做不到舍己为人,但你不能损人利己;你可以不是圣贤,但你应该认同道义和人道。你攀升不到道德最高境界,但道德最低下限必须坚守,那是

人类最后的屏障!”

(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班主任》孙亚萍《三思“德育的底线”》)、人是什么

人是什么?人首先是一个生命体。他生来带着很多的问号,所以求知是他的天性;人长着一个脑袋,所以思考是他天生的权利;人有自己的身体和心理活动,所以一出生就开始走向独立;人有超越肉体的精神存在,所以思想在自由地驰骋;人有可开发的智慧矿藏,所以有不断发展的可能;人是社会性动物,所以在成长中求善;人有人的尊严,所以需要尊重;人有人的价值,所以需要呵护。总之,从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开始,人就在生长着,发展着,创造着。人总是在告别过去,走向未来,在向他人、向社会、向自然开放的过程中,生成新的“我”。教育理应依据人的生命本性,尊重生命的价值,促进生命的发展。教师就是看守学生生命的护园人,因此,教师就应当目中有人,教育就应该尊重人的生

命价值。

(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代前言》P2)、人生的重量

人们常说:生命活得有分量,才会有价值。

一滴泉水,若没有重量,就不会从石崖上坠落,水滴石穿,诠释“

坚持”这个哲理。一粒种子,若没有重量,就不会沉落泥土,生根发芽,结出累累的硕果。

那么,人生的重量在哪里呢?

大腹便便?不是,因为人生的重量不是身体的重量,就像一支蜡烛,它的重量绝非蜡与捻的斤两,而是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光芒;

肌肤亮丽?不是,因为人生的重量与肉体无关,就像一块璞玉,它的重量绝非是光洁的石面,而是美丽的内心;

腰缠万贯?官居一品?也不是,因为人生的重量与财富、权利无关,就像麦粒的大小与麦芒无关。

静下心来细细想想,其实这世间最重的,莫过于一颗无私的心。可见,人生的重量在于无私。人生的幸福与快乐都蕴藏在无私中。

(摘自2003/12/26《今晚报》《今晚周刊》瀚海)、要静下心来潜心修炼自己

每个人在其生活的历程中都难免会碰到志不得酬、才不见用而造成的精神上的愁苦和郁闷。此时最难得的是静下心来潜心修炼自己,并认真反思现实社会带给自己的深刻体验。

(摘自2003年第十期《班主任之友》刘福奎《生活拾零》)

教育智慧(6)

26、嗜书 读书不受时间的限制。无论是潇潇细雨的春日,还是皓月当空的仲夏之夜;无论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深秋,抑或是人迹板桥霜的严冬,都可以手不释卷。或研读教育教学专著和刊物,或背几首唐诗,或诵几阕宋词,或欣赏情文并茂的散文,或浏览一部鸿篇巨著。如果在伸手可及的地方置一杯清茶,便有余香袅袅,享受着一份怡然自得的闲情逸趣。

(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师道》 叶碧青《嗜书》

27、读书的感悟

我一直保持着读书、写笔记的好习惯,办公桌上、书房写字台上常常叠放着我随手翻阅的书刊。读书的时候,知识和智慧指引我认识社会,分辨是非,使我学会了思考和解读的方法;读书的时候,哲人的思想洗涤着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命一次又一次地向前拓展;读书的时候,我徜徉在文化的海洋里,消解了尘世的喧哗和浮躁,还原回和煦平静的本我世界。

(摘自2003年18期《人民教育》储建明《让文化互动植根于语文

教学》)

28、阅读是幸福的

阅读是幸福的,阅读是快乐的。通过阅读,可以舒展心灵的翅膀,让笑容变得灿烂;可以仰望思想的星空,让目光变得深邃;可以搭建理想的阶梯,让岁月变得充实;可以品位别样人生,让生活变得阳光。我们提倡健康向上的阅读,我们热爱自由、理性的阅读,因为我们向往步步成功,追求天天进步。给每一天留下阅读时间,给每一个阅读时间留下宁静心情,给每一份宁静心情留下悠悠书香,四季将因此而充满温

馨,青春将因此而溢满甜蜜。

(摘自2003年第七期《班主任之友》曹保印《提高阅读品位,打

造美好生活》)

29、要读名著

要读名著,就是因为每一个民族、每一个时代精神的精华都凝聚于其中,人类最美好的创造都汇集于其中。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各类学科的“名著(经典)”的阅读而代代相传。

文学名著的阅读,就是一种发现。既是对作品所描述的已知、未知世界的发现,也是对自我潜在的精神力量的发现。说到底,这乃是对“人”的发现——它的魅力就在这里。……名著的真正魅力要你去发现,通过你的感受、体验、想象而内化为你的精神。一切决定于你自己。

(摘自2003/12/3《教育文摘周报》 钱理群)

30、书籍给了我们......如果你整天只顾着奔忙,你也就渐渐失去了人的灵性,也你缺乏应有的精神滋养。没有精神滋养的人不过是具行尸走肉,所以我们离不开文学,都应该在阅读中学会欣赏。文字的功能是如此巨大,它可以勾勒出世间万象。在书里,我们可以欣赏到花的美丽,树的粗壮;舞的曼妙,歌的悠扬;文的深邃,图的想象;事的明白,人的沧桑……这世上值得欣赏的事物是如此之丰富,就等着有心的人去发现、去体会、去传

扬。

(摘自2003年12月25日《读书周刊》周学静《慢慢地读,欣赏

啊》)教育智慧(7)31 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班主任要有和学生一同成长的意识,珍爱每一天的工作经历和生命历程,不断的反思和总结,不断的探索和升华。班主任的工作不仅充实,而且富有光彩;班主任的人生不仅幸福,而且不朽。

班主任的意义

一个没当过班主任的教师,是一个不完美的教师;一个想逃避班主任复杂工作的教师,是一个得不到教育之乐的教师。(摘自2003/12/1《德育报》湖南岳阳县四中 万震球)

班主任播下了什么

班主任所从事的工作,就是用自己的人格,在学生的心灵里播下真、善、美的种子除去假、丑、恶的杂草,以爱的阳光雨露,培育起一

棵充满人性的参天大树。

(摘自2004/1/5《德育报》岳晓云《祝福您!班主任老师》)

34、做个仁慈的班主任 仁慈就是热爱、同情、关心、帮助,没有仁慈的教育将是缺乏关怀机械的、冷漠和无效的教育。班主任的特殊地位,使其有可能成为是学生最亲近的老师,也有可能成为学生最厌恶的老师,这取决于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所以对班主任来说,能否对人仁慈,是一个关系到教育工

作成败的关键性伦理课题。

(摘自2004/2〈班主任之友〉P26白海东〈做个仁慈的班主任〉)

35、做教师是幸福的

做教师是幸福的,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和做人的品格传授给学生,应该说胜过世界上的一切馈赠,对给予者和接收者而言,都是幸福。亲手搀扶着混沌初开的孩子走向人类文明的圣殿,去吮吸知识的琼浆、文明的精华......那种感觉就如同年轻母亲第一次将自己甘甜的乳汁喂给新生的婴儿,没有什么比这样一种境界更叫人快乐的了。(摘自2004/9/6《德育报》刘瑞清《做播撒快乐的人》

教育智慧(8)

36、细枝末节的力量

人与人之间的确需要接触,哪怕一瞬间眼光的对视,一个微小的抓握动作,一次不经意的搀扶,那种温暖的传递,那种力量的感觉,那种潜在的震撼,带来的却是一份信任,一份接纳,可能就是改变一个人、改善人际关系的契机。

(摘自2003年18期《人民教育》韩萍《我看“体验式教学”》)

37、比成功更宝贵的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然而还有比成功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追求成功的历程。作为社会的个体,我宁愿做一个未必成功的追求者,而不愿做一个不再追求的成功者;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宁愿是孩子成功之路的向导,而不愿是他们成功与失败的审判者。

(摘自2003年第七期《班主任之友》黄海霞《比成功更宝贵的》)

38、老师的微笑

微笑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微笑是春雨,能滋润万物;微笑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老师的微笑是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愿每一位老师都学会微笑,每一天都能问问自己:“你今天对学生微笑了吗?”

(摘自2003/12/1《德育报》常熟市何市中心小学陆利东)

39、教育者,请目中有人

要摆脱生命的不幸,就要让生命之光点亮人类的村落;

要激发学生的生命潜力,就要让他们理解做人的价值; 要使学生长大合理地做人,就要让他们懂得做人的尊严;

要建构一个富有人性的社会,就要让人类走出动物家族。

我们需要把学生当人看待,施行充满人性的教育; 我们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呵护生命的尊严; 我们需要沉思学生的存在,理解他们的处境; 我们需要改变自身的教育方式,重塑教师的新形象。

教育者,请回回头,看看来时走过的路。

教育者,请目中有人。

(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代前言》P5)

40、孩子远离大自然

中国都市的少年离大自然越来越远,他们中的许多人,不仅不知道螳螂、蚱蜢,甚至不知道香蕉、苹果从何而来?......今天知了的鸣唱已引不起孩子的多大兴趣,栽花种草更是与孩子无缘。孩子们最好的伙伴就是游戏机、电视机,这种远离大自然的教育是可怕的,孩子们的观察能力与动手能力越来越差。如果这样的少年置身大自然之中,或遇上突发的灾情,他们除了幻想“变形金刚”来救护之外,还能有什么其他办法

呢?

(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P83)

教育智慧(9)

41、给学生一双慧眼

清华附小校长赵颖说:作为为学生生命奠基的教师,我们时时提醒自己:给孩子一双慧眼吧,让他们把这个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摘自2003年18期《人民教育》赵颖(清华附小校长)《立人为本,成志于学》

42、谈表扬与批评

表扬是甘露,但是过多了则成了水患。批评是整理枝叶,只有去掉劣枝坏叶,才能使花开得更美。批评需要表扬的铺垫,没有表扬作铺垫的批评,容易扼杀学生向上的积极性;同时,表扬也需要批评的衬托,没有批评作衬托的表扬,显得软弱无力。只有表扬和批评结合使用,才

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班主任》杨晓华《表扬的泛滥》)

43、老师应该给孩子一份自信

老师不是医生,不能总是看学生的不足与缺陷;老师不是警察,不能总是像盯着可疑的人那样,只看学生档案中的阴影;老师也不是演员,不能只在舞台上按照剧本演戏。老师应该是寻找宝藏的人,在学生心灵的土地上,寻找生命的精神资源,并把这种潜在的资源发掘出来,变成精神财富。老师不仅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而且要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其闪光点,使他们形成自爱的心态,使他们相信自己就是最好的,自己有许多可爱的地方。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要爱他人,可从来没有告诉他们要爱自己。学生因为找不到自己的可爱之处,于是就放弃了许多追

求。生命的发展需要自爱。

(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P186)

44、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绚丽多彩的生活是孩子们的梦想之源,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生活,捕捉语文学习资源。让语文生活中有花蕾绽放,有蝶儿起舞,有鱼儿戏水,有月儿弯弯,有青烟袅袅,有鸟儿展翅,有柳絮飞扬......在缤纷的世界里,学生会怀有许多美好的期待,用美妙的生活织成七彩的梦想。(摘自2003年第二十四期《人民教育》刘长永《我听到了荷花开放的声音》)

45、请展开梦想者的“双翼”

童年是孩子们用花环编织的,是孩子们用童话写成的。他们喜欢对着星星说话;他们喜欢望着白云遐想;他们向往飞向蓝天的小鸟;他们常常叠一只纸船放在水中寄托自己的心愿;他们骑着扫帚,把自己当成威武的将军......童年是多梦的季节,做梦的孩子有着许多奇妙的幻想。一旦我们用理性代替了想象,用标准代替了多元,孩子们就会失去天真烂漫而老气横秋。缺梦的人生是乏味的人生。

(摘自2003年第二十四期《人民教育》刘长永《我听到了荷花开放的声音》)教育智慧(10)

46、怎样“说”才好?

老师,特别是班主任,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什么地方该说,什么地方不该说,请三思而行,因为说者无心,听者可有意啊!(摘自2003年第十期《班主任》沈杨《请三

思而行》)

47、什么是师智

师智,就是教师的智慧。由于教无定法,由于讲台随小含宇宙,由于我们面对着的是性格各异的学生,所以教学情景多样,所以教学难以

预测,所以教学异彩纷呈。

面对瞬息万变的教育情境,准确迅速地作出判断,恰倒好处地妥善处理,从而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的教育境界,这就是教师教

育的智慧。

现代社会一位优秀教师的智慧必须是精与博的有效结合。在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准方面,必须力求精深;在人文精神和科研理念方面,必须力求广博;在一般智力结构和特殊的思维品质方面,必须力求合理有效。应变性、直觉性、灵活性、巧妙性、幽默性是教师智慧的表现。

(摘自2003年23期《人民教育》任勇《足与不足》)

48、还快乐于课堂

学习,不仅仅在于获取知识,它更是一种生活。对孩子来说,是最主要的生活方式。我们不能固执地再让学生想到学习就是“头悬梁,锥刺股”,而应当寻求有一种既学到知识,又使孩子快乐成长的途径。让我们还快乐于课堂,全面关注学生对学习的幸福、满意的感受。充满快乐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浓厚的兴趣,能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自由选择的空间;充满快乐的课堂将充满着创造的活力,它以兴趣、自由、创造作为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摘自2003年第十二期《师道》欧阳有银《课堂,为何总让学生黯然

神伤》)

49、班主任没有可以照搬照抄的妙方

人的心灵是一个及其宽广、复杂、多变的世界。面对几十个性格各异、变化发展的孩子,怎样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那片沃土,播下适宜于他们成长的那粒种子,并没有可以照搬照抄的妙方,需要班主任细心地观察、认真地思考、创造性地实践。(摘自2004/1/5《德育报》岳晓云《祝福您!班主任老师》)

50、教师是智者

教师是智者。首先,教师应该博学,应该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其次,教师应该是睿智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智慧的化身,从他嘴里流淌出来的是思想、机敏和幽默。他能让人豁然开朗,让人柳暗花明,让人峰回路转,让人如沐春风。他就像一块宝石,永远散发着人格、学识和智慧的魅力。

(摘自2004/6《教师博览》孙双金《让课堂成为师生精神的天堂》

第三篇:400位优秀教师的教育智慧

这是从400位优秀教师博大深远的心灵深处飞溅出来的600余朵浪花。这400位优秀教师的心灵深处会聚着智慧,浓缩着文采,这600余朵浪花荟萃着璀璨,聚集着晶莹。一个水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一朵浪花可以蕴涵大海的浩瀚。而这一则则教育小语的背后则是变幻无穷的教育大世界。

聆听精粹小语,体味教育情结,反思教育行为,激发教育灵感,引发崭新思维,生发教育智慧,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写作水平。

这些教育精妙小语出自400位优秀教师的笔端,更是成千上万教育工作者的心声。每则小语都是教育思想者、改革者、实践者智慧思考的结晶,是作者深思熟虑的真知灼见,是作者切身体验的至深感悟,是作者殚精竭虑的思想火花。阅读这些小主事给我们以智慧,让我们去反思,促我们去改变。每则小语都值得细细品反复琢磨。

教育智慧(1)敬畏感和幸福感

要加强对中小学生敬畏感和幸福感的培养。培养孩子的敬畏感,包括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崇高、敬畏美好等,也就是要培养孩子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对自然的亲近,对崇高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如果青少年没有这种敬畏之情的话,就很可能成为一个无法无天的人,一个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没有约束的人,一个缺少憧憬与精神追求的人。

在中小学阶段,应该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称赞是幸福,不断超越自我是幸福,克服困难实现了目标同样是幸福。

(摘自2003/11/17《德育报》3版 朱小曼的观点)2 教师的终身学习

要让学习支撑我们每个教育者的生命,必须首先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作为国家教育功能的具体实施者,教师学习不仅是为了民族的复兴与进步,更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为只有不断学习,教师才能准确把握现代社会的人才观,才能准确把握当代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准确把握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差异和发展差异,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也才能使每个学生游击、和谐地把自己的理想和祖国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终身学习不仅使教师提高自己生活质量的重要前提,也是教师晚年幸福、完美人生的重要保证。

(摘自2003/11/6《中国教育报》(8)管锡基)3大师的寂寞

“寂寞”是成为大师的必要条件。当大师们选择他们的研究方向时,所面对的往往是冷门、难题、困惑甚至危险。他们在进入研究的状态时,表现出的往往是废寝忘食,不顾安危,甚至是与世隔绝的。—他们比任何人都知道“寂寞”的必要,比任何人都了解“寂寞”的力量。......中国古人说:“自古圣贤皆寂寞。”圣贤也就是大师。大师之为大,不一定经历了大的灾难,承担了大的不幸,但一定是沉浸在大的寂寞之中,忘我地投入工作—工作是他们的生命本身,而不是养家糊口的手段。寂寞是他们工作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忍受不了的痛苦。历史的辩证法就是追逐时髦、寻求热闹的归于沉寂;甘于寂寞、乐于寂寞的永垂不朽。大师们带来了热闹,但他们所固有的,还应该是寂寞。当大师们热衷于名利时,他们就堕落了,他们就终结了。“不朽”太难了,因为“寂寞”太难了。大多数人善于热闹,而不善于寂寞,这就是大师和公众的区别。然而。少些急功近利,少些欺世盗名,少些拔苗助长,少些弄虚作假,总不算是过分的要求吧。......(摘自2202年9月9日《今晚报》夕惕之文《公众的热闹和大师的寂寞》)4 当今教育的弊端

看一看时下的学生生活,机械和单调、平庸和乏味。他们在题海里挣扎,在作业山上爬坡;他们的个性和独特性受到压抑和忽视。试想,时下的学生有多少时间与莎士比亚、普希金、雨果展开心与心的对话;有多少时间与贝多芬、德彪西、柴科夫斯基展开情与情的交流;有多少时间与黑格尔、马克思展开思想与思想的晤对;有多少时间沉醉于梵高、达•芬奇的色彩与线条之中,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他们的生活中没有了诗歌、音乐、绘画和哲学,他们没有了精神的放牧。可以这样说,教育一旦丧失人生的幸福,就可能进一步损害人的理智和创造的活性,甚至可能会因为人性中情感的弱化而危及道德人格的生成。(摘自2003/5/28《教育文摘周报》6 陈明华、秦志强)5 教育孕育梦想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就是一个让学生孕育梦想,追寻梦想,实现梦想的过程。如果学生还没有梦,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将希望和爱洒向他的心田,没能催生梦的幼芽,让他们长出属于自己的七彩的梦。孩子一旦有了梦,就让他们的心灵自由飞翔吧。呵护宝贵的热情,珍视稚嫩的创造,放飞翱翔的胆量,分享成长的愉悦......这一切我们责无旁贷。(摘自2003年第11期《班主任之友》陈大明《多梦的季节》)教育智慧(2)6 用美德占据心灵

人存在的价值,不惟知识的饱学,不惟智慧的增长,最重要的是人格的建树,精神的挺立。要让学生心灵无杂草,无尘埃,无污秽,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占据心灵的旷野,在孩子的心灵里播种上高尚人格的种子、进取精神的种子。

(摘自2003年11期《班主任之友》牛和泉《基础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作准备》)7应该为学生争取闲暇

君不见,我们的教师总是耳提面命地宣扬专家、学者、大师们如何焚膏继晷、皓首穷经,却很少真实地介绍他们丰富多彩的闲暇生活。君不见,我们的教师总是更多地欣赏学生的废寝忘食、夜以继日,而很少引导学生每天要坚持睡眠八小时,并努力为之创造健康良好的闲暇生活。......教育,应该为学生争取闲暇,争取闲暇就是争取自由发展的空间。没有闲暇,就没有自由发展,就没有对世界深刻、独到的感悟、体认、理解和把握。兴之所至的阅读,超越功利的精神漫游,去除压力的沉思冥想,最有可能创生独到的思想。思想的自由翱翔,需要广阔的心理空间,而负担过重只能使认的内心世界变得逼仄。

(摘自2003年第九期《师道》秦志强 陈明华《为“嬉”叫一点屈》)8教师,学会给自己的心灵松绑

教师从事的是塑造人的事业,要引导学生积极进取,自己就必须永葆青春和激情;要培养青少年的探索精神,自己就要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同样,你要让孩子们将来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教师自己首先就应该学会幸福地生活着。这些是生活对自己智慧和人格的挑战。知道吗?生命最本质的存在方式在于创造。每天,我们在传承人类文明的同时,也应创造自己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找回健康、快乐的心灵。教师朋友,让我们学会给自己的心灵松绑吧!

(摘自2003年第九期《师道》王怀玉《教师,学会给自己的心灵松绑》)9 教师,要学会享受生活

有许多教师把满腔的热血、亮丽的青春都献给了教育。“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深夜凄风孤灯中朦胧定格的是教师批阅作业的身影,吊针刚拔下血渍新鲜就慷慨上班的是教师。确实,伟大的教育事业需要老师赤诚的燃烧,需要老师血汗的滋润,否则,难以撑起冉冉上升的教育事业。

但是,老师,你不是圣人,你生来不只是吃苦、受累,你还要会享受生活!

享受教育,就要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而不只是凄苦燃烧、耗尽最后一滴泪的蜡烛,不只是蠕动着躯壳、痛楚地抽完最后一根丝的春蚕。追求快乐的教育,就会享受教育的快乐!

享受生活,就要关注丰富多彩的生活,就要感受生活的斑斓、时代的风云,而不只是循环涂抹教室——办公室——宿舍单调至极的运行轨迹。月光的朦胧、泉水的丁冬、交响乐的优雅、看足球的呐喊......都应该融进你的生命!

享受教育,就要会思考。老师不能做机械的操作工,要力求主动地、创造地工作。“捧着一颗心来”,“捧”来的应该是激情、理想;“不带半根草去”,无用的杂草“带”去有什么用!带着丰富的感受,带着沉甸甸的思索才有价值。

享受生活,就要珍惜自己、善待自己、敬畏生命,用生活点燃生命,力求自己“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会享受教育才能还给学生真实的生活,才能培养学生“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才会呵护孩子的情感,才能关爱孩子的生命。教育才不会是驯兽式的冷酷,而是引人入胜的学习旅程。

(摘自2003年第九期《师道》卜延中《在新课改中演活教师的角色》)10让激励创造奇迹

充满积极因素的激励,不管她是来自他人,还是来自自己的心灵深处,都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力量和无穷的智慧,她永远像我们生命中的一块块砺石,能让我们的生命之剑保持住无坚不摧的锋利。

(摘自2003年第十期《师道》王飙《让激励创造奇迹》)教育智慧(3)

11、教育的弊端

我们不能容忍孩子玩乐、自由,我们每天都在给孩子洗脑,告诉他们,要勤奋、要刻苦,要有上进心,要有竞争意识,要拿第几名......甚至,我们的教师和学校已经习惯了将孩子们的成绩排好名次贴在最显眼的地方。却不知道,考不及格,考倒数第一名也是孩子的权利,这些孩子更需要尊严和爱。在许多国家里,学生分数被认为是他们的隐私而严禁公布的。

我们忘了,他们是孩子,只有几岁,十几岁。对他们而言,最要紧的,是健康和谐的身心,对世界的好奇,是对事物充满探究的快乐,知道尊重和关心他人,理解爱和民主......可是我们却用没完没了的作业、习题、试卷覆盖在他们身上,早晨天不亮就让他们起床,晚上也舍不得让他们闲着。我们的老师和校长安慰自己说,这是对孩子负责。可是没有好好想想,一双双健康的眼睛被熬成了近视眼,正常的脊梁有点弯曲,活泼的天性日渐磨光,一些孩子患上了精神疾病......这就是“负责”吗?......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今天的中小学教育,过早地把成人世界中的一切传递给孩子,让这些小小的生命过早地背上了难以承受的重负,无端地消耗了他们的健康、灵气和创造力,窒息了孩子应有的天性。最可怕的是,教师和学校已将此看成天经地义的了,罪恶成了习惯。

(摘自2003年第十期《师道》 白云《孩子,你怎么这么快就走了》)12、新课程给老师出的思考题

我们一直在勉励自己:“倒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然而,用新课程的理念分析,“一桶水理论”是站不住脚的。知道我们思考的是,一桶水到底有多少碗?十碗百碗千碗......即使再大的桶也是有限量的,决不会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吧。倒完了以后再去打水,那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的。再说,教师把桶里的水倒往学生的碗里,一个“倒”字,就“倒”出了某种陈旧的灌输式的教育思想。

(摘自2003年第十期《师道》孟宪平《新课程给老师出的思考题》)

13、教师教学观念错位

教育本应是启迪人类智慧,营造广阔自由空间的伟业;教师本应唤醒儿童自身中沉睡着的力量和蕴藏着的丰富的发展因素和天性;儿童本应该继续发扬自身中积淀着的人类进步的成果。教育的发展应是一种建筑在活动建构基础上的升华过程。

(摘自2003年第十期《师道》 蒋保华《教师教学观念错位》)14、闲暇出智慧

亚里斯多德讲过“闲暇出智慧”,有闲暇才有属于自己的自由时空:独立地思考,自由地发展,自信而能动地挥洒才智,才能心理坦然,心情轻松,观古今,揽四海,联想,怀疑,批判,求异,发散,组合,归纳,演绎,驰骋想象,生发灵感......闲云悠悠,恰是知识的摇篮,智慧的温床。

牛顿看苹果落地生发万有引力的构想,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学说是躺在病房里的床上,英国剑桥大学喝下午茶喝出了六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目前,闲暇、自由似乎还不属于我们的学生,他们三更眠、五更起,头悬梁、锥刺骨,语文老师出去,数学老师进来。课上失去了人权,课下失去了自由。没有时间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读读自己喜爱的书,做做自己喜爱的事,没有自己思考的空间。

(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师道》 蒋寿军《剑桥大学下午茶的启示》)

15、教育的弊端

有外国人评价我们的小提琴手,认为他们拉小提琴的技能技巧确实比较高,很熟练,但缺乏神韵,没有内涵。因为我们的艺术教育,更多的是进行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操练,至于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的提高,常常给忽略。

一部再好的作品,哪怕是世界文学名著,在我们一些老师的眼里,也就像庖丁眼中的牛,根本就没有全牛,只有一些字、句以及它们的组合规则。说白了,就是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其他皆空,唯此为实。其中所蕴涵的丰富的人文意蕴被化简了,压缩了,使一部部内涵丰富的旷世绝作成了一块块经过压缩后的饼干,缺乏原汁原味。

(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师道》 黄行福《教育不能化简》)教育智慧(4)教育的感动与幸福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往往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己,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也许你从不曾在意过你的细心关怀会为一个孤独的心灵带来如此大的震撼;也许你也从未想过会有那么多的人在各个行业各个地方谨记着你教给他们的人生道理,心怀着对你由衷的感激......请翻开那些尘封的记忆,在每一张笑脸的背后,寻找这一份温馨的感动。

(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师道》 《我的一级棒老师》)教育,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

我们的教育应该让学生明白,不是只有接受礼物才能获得快乐,不是只有考出高分才能拥有快乐,不是只有一呼百应才能体验快乐,快乐其实还有很多。

譬如给予的快乐。快乐不仅来自收获,更来自给予。给予的快乐是人世间少有的充盈着透明质感与人性光辉的快乐。

譬如同情的快乐。世界上没有最弱小的人,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另一些人的强者,每一个人都能在同情比自己更弱小的人的情感体验和行为付出中,获得精神世界的慈善与饱满。

譬如宽恕的快乐。生活不可能没有差错,差错是不愉快的,而宽恕别人的差错却能使差错变得可爱起来,人心因之明朗起来,宽舒的快乐是一种襟怀,是一种气度,是一种高尚。

譬如称赞的快乐。赞美别人不仅使他人快乐,也使自己快乐——看到他人因自己的赞美而快乐起来,自己内心怎么会不升腾起一份快乐?赞美别人吧你会成为一个撒播快乐的天使。

譬如感恩的快乐。内心充满感恩的人是最平和最温暖的人。哪来那么多的不满不屑与挑剔,感谢农民产出粮食,感谢江河带来水源,感谢太阳带来光明,感恩让我们知足常乐。

譬如交往的快乐。孤独的人之所以孤独,是他把自己封闭了。勇敢地打开心灵之门,和他人交往吧,那里有世界上最愉快的东西:友谊;那里有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信任。

譬如追求的快乐。没有追求没有目标的人行走于世间,就像水中的那株随波逐流的小草,没有自己的方向也没有自己的路程,因此,也就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快乐。

教育,请让学生享受丰富多彩的生命成长之精神快乐吧。请和我们一起相信:惟有这种快乐是持久而永恒的,是奠定人的生命基础和精神健康的。

(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师道》 管建刚《教育,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

18、让微笑永留孩子心中

雨果曾说过:“笑就是阳光,它能消除人们脸上的冬色。”的确,微笑是人类最甜美、最动人的表情,微笑可以表达人们的喜爱,传递友善的信息,使人们显得可爱而有魅力。作为一名教师,面对正在生长发育中的孩子,就更加需要微笑。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和情感具有感染力,教师的微笑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美的氛围。微笑面对学生,不仅可以使教师赢得学生,也会使学生在教师的微笑中学会关心、体谅和善待他人,从而微笑着面对生活。

微笑是笔财富,每个人都能容易拥有,而微笑在教育中又是那么重要。

(摘自2003年18期《人民教育》林丽媛《让微笑永留孩子心中》

19、爱,是什么?

爱,是阳光,是雨露,更是唤醒沉寂心灵的春风,是孕育生机的沃土,是滋润生命的绿洲......爱,是保护,是尊重,是耐心,是宽容,是理解,是期待,是“抗生素”和“脑白金”。

爱,是妈妈的手,能量出孩子额头的温度;爱,是爸爸的眼,能赶走儿子内心蠢蠢欲动的毛毛虫;

爱,是课间棋盘上一次次激烈的拼杀;爱,是一节节用生命和激情演绎的历程......爱,到底是什么?

爱,是滴水,可以穿石;爱,是璞石,可以琢玉。

其实,爱,是人间最美好、最无私、最崇高、最真挚的情感。

(摘自2003年第十期《班主任》李淑芬《爱,是什么》)20、让每个孩子的心灵都充满阳光

在每个班主任的手中,都握着几十个鲜活的生命,而每个生命都有着不同的性格。有的开朗,无忧无虑;有的内向,多愁善感;有的脆弱,易受伤害。班主任要生就一双慧眼,心细如发,在他们忧伤的时候,给予快乐;在他们无助的时候,给予支持;在他们失意的时候,给予慰藉;在他们自卑的时候,给予鼓励......让每个孩子的心灵都充满阳光。

(摘自2003年第七期《班主任之友》梁靖《迟到的安慰》)教育智慧(5)

21、人的修养

作为肉身的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惟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贵和卑鄙。

由于生存斗争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

(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师道》 周国平《人的高贵在灵魂》)22、德育的底线

北京大学伦理学教授何怀宏在他的《底线伦理》一书中说:“我一直试图探讨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的底线伦理学。底线伦理即每一个社会成员自觉遵守的最低限度的道德规范。雨果说,做一个圣人,那是特殊情形;做一个正直的人,那是为人的常规。......市场经济初始、价值多元化胚胎形成之际,机自由降临的同时,底线伦理面临挑战。不杀人、不说谎、不欺诈、不奸淫、不偷盗,在市场经济下亟待重申。你可以做不到舍己为人,但你不能损人利己;你可以不是圣贤,但你应该认同道义和人道。你攀升不到道德最高境界,但道德最低下限必须坚守,那是人类最后的屏障!”

(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班主任》孙亚萍《三思“德育的底线”》)23、人是什么

人是什么?人首先是一个 生命体。他生来带着很多的问号,所以求知是他的天性;人长着一个脑袋,所以思考是他天生的权利;人有自己的身体和心理活动,所以一出生就开始走向独立;人有超越肉体的精神存在,所以思想在自由地驰骋;人有可开发的智慧矿藏,所以有不断发展的可能;人是社会性动物,所以在成长中求善;人有人的尊严,所以需要尊重;人有人的价值,所以需要呵护。总之,从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开始,人就在生长着,发展着,创造着。人总是在告别过去,走向未来,在向他人、向社会、向自然开放的过程中,生成新的“我”。教育理应依据人的生命本性,尊重生命的价值,促进生命的发展。教师就是看守学生生命的护园人,因此,教师就应当目中有人,教育就应该尊重人的生命价值。

(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代前言》P2)24、人生的重量

人们常说:生命活得有分量,才会有价值。

一滴泉水,若没有重量,就不会从石崖上坠落,水滴石穿,诠释“坚持”这个哲理。

一粒种子,若没有重量,就不会沉落泥土,生根发芽,结出累累的硕果。

那么,人生的重量在哪里呢?

大腹便便?不是,因为人生的重量不是身体的重量,就像一支蜡烛,它的重量绝非蜡与捻的斤两,而是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光芒;

肌肤亮丽?不是,因为人生的重量与肉体无关,就像一块璞玉,它的重量绝非是光洁的石面,而是美丽的内心;

腰缠万贯?官居一品?也不是,因为人生的重量与财富、权利无关,就像麦粒的大小与麦芒无关。

静下心来细细想想,其实这世间最重的,莫过于一颗无私的心。可见,人生的重量在于无私。人生的幸福与快乐都蕴藏在无私中。

(摘自2003/12/26《今晚报》《今晚周刊》瀚海)25、要静下心来潜心修炼自己

每个人在其生活的历程中都难免会碰到志不得酬、才不见用而造成的精神上的愁苦和郁闷。此时最难得的是静下心来潜心修炼自己,并认真反思现实社会带给自己的深刻体验。

(摘自2003年第十期《班主任之友》刘福奎《生活拾零》)教育智慧(6)

26、嗜书

读书不受时间的限制。无论是潇潇细雨的春日,还是皓月当空的仲夏之夜;无论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深秋,抑或是人迹板桥霜的严冬,都可以手不释卷。或研读教育教学专著和刊物,或背几首唐诗,或诵几阕宋词,或欣赏情文并茂的散文,或浏览一部鸿篇巨著。如果在伸手可及的地方置一杯清茶,便有余香袅袅,享受着一份怡然自得的闲情逸趣。

(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师道》 叶碧青《嗜书》

27、读书的感悟

我一直保持着读书、写笔记的好习惯,办公桌上、书房写字台上常常叠放着我随手翻阅的书刊。读书的时候,知识和智慧指引我认识社会,分辨是非,使我学会了思考和解读的方法;读书的时候,哲人的思想洗涤着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命一次又一次地向前拓展;读书的时候,我徜徉在文化的海洋里,消解了尘世的喧哗和浮躁,还原回和煦平静的本我世界。

(摘自2003年18期《人民教育》储建明《让文化互动植根于语文教学》)

28、阅读是幸福的

阅读是幸福的,阅读是快乐的。通过阅读,可以舒展心灵的翅膀,让笑容变得灿烂;可以仰望思想的星空,让目光变得深邃;可以搭建理想的阶梯,让岁月变得充实;可以品位别样人生,让生活变得阳光。我们提倡健康向上的阅读,我们热爱自由、理性的阅读,因为我们向往步步成功,追求天天进步。给每一天留下阅读时间,给每一个阅读时间留下宁静心情,给每一份宁静心情留下悠悠书香,四季将因此而充满温馨,青春将因此而溢满甜蜜。

(摘自2003年第七期《班主任之友》曹保印《提高阅读品位,打造美好生活》)

29、要读名著

要读名著,就是因为每一个民族、每一个时代精神的精华都凝聚于其中,人类最美好的创造都汇集于其中。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各类学科的“名著(经典)”的阅读而代代相传。

文学名著的阅读,就是一种发现。既是对作品所描述的已知、未知世界的发现,也是对自我潜在的精神力量的发现。说到底,这乃是对“人”的发现——它的魅力就在这里。„„名著的真正魅力要你去发现,通过你的感受、体验、想象而内化为你的精神。一切决定于你自己。

(摘自2003/12/3《教育文摘周报》 钱理群)

30、书籍给了我们......如果你整天只顾着奔忙,你也就渐渐失去了人的灵性,也你缺乏应有的精神滋养。没有精神滋养的人不过是具行尸走肉,所以我们离不开文学,都应该在阅读中学会欣赏。文字的功能是如此巨大,它可以勾勒出世间万象。在书里,我们可以欣赏到花的美丽,树的粗壮;舞的曼妙,歌的悠扬;文的深邃,图的想象;事的明白,人的沧桑„„这世上值得欣赏的事物是如此之丰富,就等着有心的人去发现、去体会、去传扬。

(摘自2003年12月25日《读书周刊》周学静《慢慢地读,欣赏啊》)教育智慧(7)

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班主任要有和学生一同成长的意识,珍爱每一天的工作经历和生命历程,不断的反思和总结,不断的探索和升华。班主任的工作不仅充实,而且富有光彩;班主任的人生不仅幸福,而且不朽。32 班主任的意义

一个没当过班主任的教师,是一个不完美的教师;一个想逃避班主任复杂工作的教师,是一个得不到教育之乐的教师。

(摘自2003/12/1《德育报》湖南岳阳县四中 万震球)33 班主任播下了什么

班主任所从事的工作,就是用自己的人格,在学生的心灵里播下真、善、美的种子除去假、丑、恶的杂草,以爱的阳光雨露,培育起一棵充满人性的参天大树。(摘自2004/1/5《德育报》岳晓云《祝福您!班主任老师》)

34、做个仁慈的班主任

仁慈就是热爱、同情、关心、帮助,没有仁慈的教育将是缺乏关怀机械的、冷漠和无效的教育。班主任的特殊地位,使其有可能成为是学生最亲近的老师,也有可能成为学生最厌恶的老师,这取决于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所以对班主任来说,能否对人仁慈,是一个关系到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性伦理课题。

(摘自2004/2〈班主任之友〉P26白海东〈做个仁慈的班主任〉)

35、做教师是幸福的 做教师是幸福的,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和做人的品格传授给学生,应该说胜过世界上的一切馈赠,对给予者和接收者而言,都是幸福。亲手搀扶着混沌初开的孩子走向人类文明的圣殿,去吮吸知识的琼浆、文明的精华......那种感觉就如同年轻母亲第一次将自己甘甜的乳汁喂给新生的婴儿,没有什么比这样一种境界更叫人快乐的了。(摘自2004/9/6《德育报》刘瑞清《做播撒快乐的人》 教育智慧(8)

36、细枝末节的力量

人与人之间的确需要接触,哪怕一瞬间眼光的对视,一个微小的抓握动作,一次不经意的搀扶,那种温暖的传递,那种力量的感觉,那种潜在的震撼,带来的却是一份信任,一份接纳,可能就是改变一个人、改善人际关系的契机。

(摘自2003年18期《人民教育》韩萍《我看“体验式教学”》)

37、比成功更宝贵的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然而还有比成功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追求成功的历程。作为社会的个体,我宁愿做一个未必成功的追求者,而不愿做一个不再追求的成功者;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宁愿是孩子成功之路的向导,而不愿是他们成功与失败的审判者。(摘自2003年第七期《班主任之友》黄海霞《比成功更宝贵的》)

38、老师的微笑

微笑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微笑是春雨,能滋润万物;微笑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老师的微笑是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愿每一位老师都学会微笑,每一天都能问问自己:“你今天对学生微笑了吗?”(摘自2003/12/1《德育报》常熟市何市中心小学陆利东)

39、教育者,请目中有人

要摆脱生命的不幸,就要让生命之光点亮人类的村落;

要激发学生的生命潜力,就要让他们理解做人的价值;

要使学生长大合理地做人,就要让他们懂得做人的尊严;

要建构一个富有人性的社会,就要让人类走出动物家族。

我们需要把学生当人看待,施行充满人性的教育;

我们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呵护生命的尊严;

我们需要沉思学生的存在,理解他们的处境;

我们需要改变自身的教育方式,重塑教师的新形象。

教育者,请回回头,看看来时走过的路。

教育者,请目中有人。

(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代前言》P5)40、孩子远离大自然

中国都市的少年离大自然越来越远,他们中的许多人,不仅不知道螳螂、蚱蜢,甚至不知道香蕉、苹果从何而来?......今天知了的鸣唱已引不起孩子的多大兴趣,栽花种草更是与孩子无缘。孩子们最好的伙伴就是游戏机、电视机,这种远离大自然的教育是可怕的,孩子们的观察能力与动手能力越来越差。如果这样的少年置身大自然之中,或遇上突发的灾情,他们除了幻想“变形金刚”来救护之外,还能有什么其他办法呢?(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P83)教育智慧(9)

41、给学生一双慧眼

清华附小校长赵颖说:作为为学生生命奠基的教师,我们时时提醒自己:给孩子一双慧眼吧,让他们把这个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摘自2003年18期《人民教育》赵颖(清华附小校长)《立人为本,成志于学》

42、谈表扬与批评

表扬是甘露,但是过多了则成了水患。批评是整理枝叶,只有去掉劣枝坏叶,才能使花开得更美。批评需要表扬的铺垫,没有表扬作铺垫的批评,容易扼杀学生向上的积极性;同时,表扬也需要批评的衬托,没有批评作衬托的表扬,显得软弱无力。只有表扬和批评结合使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班主任》杨晓华《表扬的泛滥》)

43、老师应该给孩子一份自信

老师不是医生,不能总是看学生的不足与缺陷;老师不是警察,不能总是像盯着可疑的人那样,只看学生档案中的阴影;老师也不是演员,不能只在舞台上按照剧本演戏。老师应该是寻找宝藏的人,在学生心灵的土地上,寻找生命的精神资源,并把这种潜在的资源发掘出来,变成精神财富。老师不仅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而且要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其闪光点,使他们形成自爱的心态,使他们相信自己就是最好的,自己有许多可爱的地方。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要爱他人,可从来没有告诉他们要爱自己。学生因为找不到自己的可爱之处,于是就放弃了许多追求。生命的发展需要自爱。(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P186)

44、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绚丽多彩的生活是孩子们的梦想之源,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生活,捕捉语文学习资源。让语文生活中有花蕾绽放,有蝶儿起舞,有鱼儿戏水,有月儿弯弯,有青烟袅袅,有鸟儿展翅,有柳絮飞扬......在缤纷的世界里,学生会怀有许多美好的期待,用美妙的生活织成七彩的梦想。

(摘自2003年第二十四期《人民教育》刘长永《我听到了荷花开放的声音》)

45、请展开梦想者的“双翼”

童年是孩子们用花环编织的,是孩子们用童话写成的。他们喜欢对着星星说话;他们喜欢望着白云遐想;他们向往飞向蓝天的小鸟;他们常常叠一只纸船放在水中寄托自己的心愿;他们骑着扫帚,把自己当成威武的将军......童年是多梦的季节,做梦的孩子有着许多奇妙的幻想。一旦我们用理性代替了想象,用标准代替了多元,孩子们就会失去天真烂漫而老气横秋。缺梦的人生是乏味的人生。

(摘自2003年第二十四期《人民教育》刘长永《我听到了荷花开放的声音》)教育智慧(10)

46、怎样“说”才好?

老师,特别是班主任,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什么地方该说,什么地方不该说,请三思而行,因为说者无心,听者可有意啊!(摘自2003年第十期《班主任》沈杨《请三思而行》)

47、什么是师智

师智,就是教师的智慧。由于教无定法,由于讲台随小含宇宙,由于我们面对着的是性格各异的学生,所以教学情景多样,所以教学难以预测,所以教学异彩纷呈。

面对瞬息万变的教育情境,准确迅速地作出判断,恰倒好处地妥善处理,从而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的教育境界,这就是教师教育的智慧。

现代社会一位优秀教师的智慧必须是精与博的有效结合。在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准方面,必须力求精深;在人文精神和科研理念方面,必须力求广博;在一般智力结构和特殊的思维品质方面,必须力求合理有效。应变性、直觉性、灵活性、巧妙性、幽默性是教师智慧的表现。

(摘自2003年23期《人民教育》任勇《足与不足》)

48、还快乐于课堂

学习,不仅仅在于获取知识,它更是一种生活。对孩子来说,是最主要的生活方式。我们不能固执地再让学生想到学习就是“头悬梁,锥刺股”,而应当寻求有一种既学到知识,又使孩子快乐成长的途径。让我们还快乐于课堂,全面关注学生对学习的幸福、满意的感受。充满快乐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浓厚的兴趣,能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自由选择的空间;充满快乐的课堂将充满着创造的活力,它以兴趣、自由、创造作为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

(摘自2003年第十二期《师道》欧阳有银《课堂,为何总让学生黯然神伤》)

49、班主任没有可以照搬照抄的妙方

人的心灵是一个及其宽广、复杂、多变的世界。面对几十个性格各异、变化发展的孩子,怎样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那片沃土,播下适宜于他们成长的那粒种子,并没有可以照搬照抄的妙方,需要班主任细心地观察、认真地思考、创造性地实践。(摘自2004/1/5《德育报》岳晓云《祝福您!班主任老师》)

50、教师是智者

教师是智者。首先,教师应该博学,应该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其次,教师应该是睿智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智慧的化身,从他嘴里流淌出来的是思想、机敏和幽默。他能让人豁然开朗,让人柳暗花明,让人峰回路转,让人如沐春风。他就像一块宝石,永远散发着人格、学识和智慧的魅力。

(摘自2004/6《教师博览》孙双金《让课堂成为师生精神的天堂》 教育智慧(11)

51、目中无人教育的弊端

目中无人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目中无人的教育不可能培养出真正的人;目中无人的教育在撕裂具有生命整体性的人,在摧残具有智慧生命的人,在压抑具有求知创新的人,在诋毁具有求善意向的人,在扼杀具有生命活力的人。(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代前言》P3)

52、教育不能遗弃“丑小鸭”

教师的目光不应该总停留在那些优秀的“鸭子”身上,而应关注所有的“鸭子”,包括“丑小鸭”在内。教师也不应将冰冷的目光投注到“丑小鸭”身上,而应该以母性的敏感去关爱“丑小鸭”,帮助他们成长。总之,教育不能遗弃“丑小鸭”,不管他们能否成为美丽的“白天鹅”。

(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P145)

53、目前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最欠缺的东西。

我担心,过于鼓吹个性的张扬,最终会不会演变成粗俗,演变成傲气,演变成华而不实的个人作风。看看我们的“小皇帝”“小公主”,个个唯我独尊,他们不是个性张扬得不够,而恰恰缺乏的就是彬彬有礼之态,儒雅谦让之风。我们一再地暗示我们的孩子,“我是最好的”“我最聪明”“我一定比别人强”等等,目的是引导孩子树立信心。目的是好的,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当孩子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时候,我们把什么来安慰孩子?固然,“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如果孩子由于自身素质、能力的原因而一再遭遇失败,这样的安慰不是过于苍白无力吗?事实上,引导孩子树立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地对待自己,客观地对待他人,承认自身的不足,才是对孩子真正有益的教育。教育孩子踏踏实实地学习,而不是华而不实地鼓吹自己,是目前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最欠缺的东西。(摘自2004/2《师道》P44闫学《我读论语》)

54、赏识,别过了头

禾苗干涸了,需要浇水,但不能太多,水多了就会淹死。车胎瘪了,需要充气,但不能太足,充得太足了就会爆炸。生命短暂,需要关爱,爱不能太多,爱得多了,就成了伤害。教育固然需要慈母般的温存,也应当来点严父的“狠心”;温室中的幼苗鲜嫩可爱,烈日下的万物更加茁壮。赏识,来点理性吧,千万别过了头。(摘自2004/3/10《教育文摘周报》姜秀琴等)

55、学生减负难

几年前,只有“高三学生”是同情的对象,现在初中生、小学生也开始“拼搏”。其间,各学生减负的声音也从未间断,教育部、各地教委也多次下文,要求减轻中小学生负担,但执行的效果并不理想。......由于升学压力大,学生之间的竞争已经呈现逐渐提前的趋势。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成熟”地说:“不考高分就进不了好初中,进不了好初中就别想进好高中,进不了好高中想读好大学就门都没有,更别说找好工作。”(摘自004/3/10《教育文摘周报》)教育智慧(12)

56、教育追求的目标

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不让他们背着沉沉的包袱前行,使他们学得愉快而有兴趣,这应该是教育追求得目标。可是,中国的教科书据说是世界上最难的。学习负担恐怕也是最重的。

(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P179)

57、提高学生对生命的认识

生命不仅在于生物体的“活着”,更在于必须活出意义和价值。所以,生命教育的目标不仅要使学生珍爱生命,还要使他们感悟人生的意义,追求人生的理想,实现人生的价值。只有实现了这一目标,才能使生物层面上的个人生命真正转化为文化层面上的相对独立的、有尊严的、自由的价值主体,即成为大写的“人”,除此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挑战苦难、磨练意志。因为没有对苦难的挑战,自然体会不出生命的甘甜。要有意创设一定的逆境,以磨练学生的意志,使他们体验生命的艰辛。还要通过对死亡的了解,使他们看到生命的有限性与局限性,从而更加欣赏生命、珍爱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达到拥抱生命的目的。(摘自2003年12期《班主任》P9杨良妃《珍爱生命,拥抱人生》)

58、基础教育的任务

基础教育所要为学生幸福人生和终身发展而奠定的基础,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基础教育应该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中打下一个亮丽的底色。其次,基础教育的基础应该包括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兴趣和能力。再次,基础教育的基础中应该包括发展学生独立性、有尊严地面对世界的品质和能力。第四,基础教育为了学生幸福人生奠定的基础中还应该包括引领学生分享和掌握人类千百年来积累的基本经验和核心价值,第五,基础教育要帮助学生与他人、自我和自然建立积极的、建设性的关系。

(摘自2003年第二十四期《人民教育》肖川《基础教育该为学生奠定怎样的基础》)

59、让生命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

教师的使命在于发现、唤醒、引导。不要把爱当作挂在嘴边的空话,请把师爱的阳光洒向每一个孩子,让生命的阳光照亮教育的每一个角落。(摘自2003年第二十四期《人民教育》樊裔华《感受阳光》 60、以心灵赢得心灵,以人格赢得人格。(李镇西)教育智慧(13)

61、班主任修养的重要性

水有容清纳浊的宽大容量,水善于以自己的清洁洗净他人的污浊,班主任也应像水能容善洗浊一样善于改正、包容学生的错误和缺点,提升学生的品格修养。但正如只有净水才能洗涤一样,班主任自身的品德修养也应该像水一样纯洁透明,才能照见并洗掉学生心灵上的污迹。

(摘自2003年第十二期《班主任之友》王玉环《上善若水》)62、愿所有的教师都关爱“丑小鸭”

从漠视“丑小鸭”的存在到关爱“丑小鸭”,是教师教育信念的关键性转变,是教师职业生涯中的实质性飞跃,是教师生存境界的提升。“丑小鸭”在变成“白天鹅”的同时,教师的职业价值就闪耀出生命的辉煌,教师的心灵境界也变得更加纯洁,更加美丽。“丑小鸭”在变成“白天鹅”的同时,教师也成了学生心中的“母亲”。愿所有的教师都关爱“丑小鸭”。愿所有的“丑小鸭”都变成美丽的“白天鹅”。

(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P150)63、要重视并感激对手

真正认识你的人,除了你的朋友外,就是你的对手。所以,要重视你的对手,因为他能够最早发现你的过时;同时也要感谢你的对手,因为他才使你强大起来。(摘自2003年第十期《班主任之友》刘福奎《生活拾零》)64、首先要改变自己

如果别人不喜欢自己,是因为自己还不够让人喜欢,因此,要想有所改变,首先得改变自己。只有改变了自己,才会最终改变别人。只有改变了自己,才可以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

(摘自2003年第十期《班主任之友》刘福奎《生活拾零》)65、徐匡迪谈今天怎样做教师:教师的人格力量

教师的人格力量来自于学术水平与道德情操的完美统一。教师不仅要学识渊博、循循善诱,更要通过言传身教,通过榜样、无言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因此在我看来,这种人格力量表现在三个方面:健康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操;走在时代前列的学识。而其中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又是为人师表、垂范师德的基础。(摘自2004/3《班主任》)教育智慧(14)66、生命如此精彩(雪原/词曲)

是你给了我一切/让我的生命精彩/是你给我碧绿给我蔚蓝/给我灿烂美丽的世界/是你陪伴我每一天/为我的生命喝彩/是你给我欢笑给我向往给我温暖幸福的明天/一年又一年,从春天到冬天/我们相知相伴相亲相爱/守着那份誓言/一年又一年,从春天到冬天/我们相知相伴相亲相爱守着那份誓言/生命如此精彩,我默默地珍爱/生命如此精彩,我默默地感怀/生命更加精彩,我悄悄地期待/生命更加精彩,我深深地祝愿!

(摘自2003年第七期《班主任之友》胡艾玲《生命如此精彩》)

67、要看到学生生命活力

正是看不到学生的生命活力,我们没有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我们把学生限制在狭窄的空间,限制在书本,限制在课堂,限制在学校,这种封闭狭小的教育场所使学生的生命活力在慢慢地隐退,直至消亡。......学生生命的生长和发展得不到自由拓展的活动空间,得不到需要的“阳光”和“雨水”,得不到必要的“营养”和“空气”。所以,少年学生的自杀其实是对生命的抗争,是他们生命冲动的最后表现,是他们最后一次的自由选择。

(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P16)

68、要在青少年的内心世界打下亮丽的底色

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人性的美好;让学生学会过精神生活,重视精神的价值,眷注内心,使学校生活成为整个人生美好回忆的巨大的宝库,以便让学生形成快乐、开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快乐是心灵的阳光,乐观的人生态度。一个不快乐的人,就有可能内心变得阴暗,就可能对人不信任,甚至充满敌意,就有可能成为害群之马,甚至是穷凶极恶之徒。

(摘自2003年第二十四期《人民教育》肖川《基础教育该为学生奠定怎样的基础》)69、我们的德育往往很世故,很功利。市侩教育剥夺了孩子的童年。说读书就是为了挣大钱,娶美女,这是赤裸裸的剥夺孩子的童年。50多个孩子憧憬着50多个未来,而你却用一个未来来要求学生,这是很残酷的。这种教育是可怕的,剥夺了孩子的憧憬和梦想。(李镇西)70、我认为,教育的真谛是帮助每个人成为他自己,帮助他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把个人的独特性发挥到极致,从而为民族、为人类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朱永新)教育智慧(15)71、珍爱生命

生命是美丽的,我们为五彩缤纷的生活而欢呼,我们欣赏生命。生命是神圣的,它需要爱情、亲情、友情的呵护,我们敬畏生命。

生命是脆弱的,我们悦纳自己,善待自己,悦纳他人,善待他人,珍惜生命的每一天。

生命是伟大的,我们应提升生命的价值,为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奉献自己。(摘自2004/1《班主任之友》余旭林《珍爱生命》)72、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当孩子走进校园,开始他生命的体验时,教育给予他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是提升还是压抑,是创造还是束缚,完全凭着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行为。

(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32)73、语文教师的历史使命

为生命奠基,为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奠基,是我们21世纪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162)74、课堂教学质量对教师个人生命质量的意义

必须看到的是课堂教学质量对教师个人生命质量的意义。如果一个教师一辈子从事学校教学工作,就意味着他(她)生命中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是在课堂中和为了课堂教学而付出的。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生命活动的一部分。

因此,十分重要的是使每个教师都要意识到这一点:课堂教学对他们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每一个热爱学生和自己生命、生活的教师,都不应该轻视作为生命实践组成的课堂教学,从而激起自觉上好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都能得到生命满足的愿望,积极地投入教学改革。(摘自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75、劳凯声论教育的最基本任务

“我们培养了许多天才与神童、许多专家与学者,在他们身上却难寻真情的流露、个性的释放。我们的社会中有太多的循规蹈矩之人,他们学富五车,却缺少开拓创新的精神,缺少必要的公民素质、仁爱精神,甚至缺少基本的仁义之心,同胞相妒、手足相残。因此,教育的任务首先不在于教会受教育者多少知识和本领,它最基本的任务是教他们如何去发现生活世界中的真诚、善良的魅力,教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

因此,十分重要的是使每个教师都要意识到这一点:课堂教学对他们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每一个热爱学生和自己生命、生活的教师,都不应该轻视作为生命实践组成的课堂教学,从而激起自觉上好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都能得到生命满足的愿望,积极地投入教学改革。(摘自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教育智慧(16)78、师德教育应关注教师生活

师德教育必须表现生活的特性:其一,师德教育应成为教师道德生命成长的田园。其二,关注教师道德生命的自由成长,必须在生活世界中进行。教师首先是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平凡人,因此,教师道德教育的内容必须贴近教师生活,成为教师得以健康和谐发展的文化资源。师德教育要贯穿于教师现实生活中,要直面生活的问题与困惑,引导教师过有意义的生活。其三,师德教育是为了提高教师生活质量。......师德培训应贴近教师生活,关注教师幸福人生,并教给教师看待生活的洞察力,获得解决教师心理困惑的智慧技能。与此同时,教师也要考虑个人的发展,要获得自我实现的满足,使主体意识得到积极发挥。

79、提高学生对生命的认识

生命教育的目标不仅要使学生珍爱生命,还要使他们感悟人生的意义,追求人生的理想,实现人生的价值。除此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挑战苦难、磨练意志。因为没有对苦难的挑战,自然体会不出生命的甘甜。要有意创设一定的逆境,以磨练学生的意志,使他们体验生命的艰辛。还要通过对死亡的了解,使他们看到生命的有限性与局限性,从而更加欣赏生命、珍爱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达到拥抱生命的目的。

80、王通讯谈让孩子们知道大自然

如果一个人看过蚂蚱、捉过蛐蛐、挖过蚯蚓、玩过鱼,那他对人类和自然的感觉会完全不一样。我们应该让孩子们充分利用节假日到农村去、到森林去、到原野去,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自然。这对人的修养,对净化人的灵魂都有价值。

教育智慧(17)81、对教师先进事迹的再认识

有一位先进教师的事迹是:在她的丈夫患癌症直到死亡期间,她没有耽搁一点工作,没有请过一天假。其实中国的宣传媒体都在不厌其烦地重复这样的故事。如果这个材料为实,我们不禁要问:这位女教师为什么寡情至此?丈夫的生命只有一次,妻子所奉献的爱心是任何人不可取代的,而工作是别人可以取代的。在丈夫告别世界的时候,只沉溺于自己的工作,是不是太自私了?她单位的领导为什么不能照顾一下她的实际需要,让她尽一点人之常情?

(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P20)82、拥有被照耀和照耀的喜悦

”你脸上宁静的光就可以照耀别人“,书就是这样给我们启示和安慰,让我们开始变得平静而且幸福,让我们开始关注和尊重别人的幸福,关注这个极易破碎的世界;让我们学会用柔软的心去安慰无家可归的狗、饥饿的麻雀、受到各种惊吓和伤害的生灵;去拥抱你的亲人、你的朋友、你的敌人和人群里瑟缩的灵魂。当我们在黑暗的寒冷中,看见阳光慢慢铺过来,照在我们的手臂上,照在我们的脸上,微笑像硕大的玫瑰花慢慢开放。每个人都是一团阳光,一种照耀和相互照耀的温暖与喜悦涌上心头,枯萎的心灵长出圆润的叶子,我们像蒲公英的黄色花朵在阳光下轻轻舞蹈。

(摘自2003/12/4《读书周刊》张树伟《拥有被照耀和照耀的喜悦》)83、足与不足

人生之路,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人生之路,也是伴随着足与不足的过程。

我常感到知足,又喜欢在足中寻找不足;我也常感到不足,又会静下心来,在不足中去感受足。足,是进步,是收获,是成功,是令人快乐的;不足,是缺憾,是失去,是差距,时常会有几声叹息。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从一个角度看是不足的,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已经是很足了;但一味”知足常乐“,姑息缺点,宽恕懒惰,又往往会步入平庸。

足与不足,一切尽在认识自我、战胜自我中。(摘自2003年23期《人民教育》任勇《足与不足》)

84、对后进生,老师和学生给他们白眼,家长也打骂他们,这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教育对这些学生的迫害,我们的教育人道主义和人性就这样地一点一滴地流失了......李镇西 85、你的心里没有阳光,你的教育就不会辉煌。朱永新 教育智慧(18)86、我欣赏这样的境界:心中有太阳,脸上有笑容,嘴里有歌声。朱永新

87、不要叹息

一个人拥有什么,抑或失去什么都可以在生活中寻求补偿。拥有了,可以总结经验去争取更多更好;失去了,可以吸取教训去追求更大更新。故而不要叹息人生得失、生活不平、命运不公。(摘自2003年第十期《班主任之友》刘福奎《生活拾零》)88、朴实与高贵

如果一个人无论春夏秋冬都能平静地微笑,这个人就高贵;如果一个人无论喜怒哀乐都能自然地流露,这个人就朴实。朴实与高贵都表明了一个人生活的态度,它们同样美好,只是高贵接近神灵,朴实毗邻稚童。(摘自2003年第十期《班主任之友》刘福奎《生活拾零》)89、被人嫉妒新解

当你超过别人一点点时,别人就会嫉妒你,当你超过别人一大截时,别人就会羡慕你。你被别人嫉妒,说明你卓越;但如果你要嫉妒别人,就说明你无能。(摘自2003年第十期《班主任之友》刘福奎《生活拾零》)

90、凡事不可太在意

生活中,心累通常是人为地在自己的思想上加压造成的,是因为凡事太在意了。太在意同事间的小摩擦,太在意上司偶尔的责备,太在意家人一时的赌气。其实,人生总会有烦心事,睁开两眼历历在目,闭上双眸空无一物。倘若凡事都记取,必定不堪重负!看开琐事,忘却不幸,藐视挫折,这何尝不是一种心灵的释荷、人生的升华!(摘自2003年第十期《班主任之友》刘福奎《生活拾零》)教育智慧(19)91、教师的职责

尽管我们面对的都是祖国的花朵,但生活告诉我们,不是每一朵花都如牡丹、芍药那般光彩四射、美丽可爱,其中还有带刺的玫瑰,有迟开的花蕾,有受过生活伤害的花瓣......然而,凡是花都拥有自己的特色,有的花香袭人,有的粗生粗长,每一朵花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都会绽放出生命的光彩,在未来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做老师的就是要用那一颗博大的爱心,公平、公正地为每一朵花都撒上甘露,让每一颗星星都在夜空中放出自己的光芒,用期待热诚开启孩子努力上进的门扉,让他们在各自的基础、资质上健康快乐地进步成长。(摘自2003年第十二期《师道》张胜珍《初为人师》)92、教育是什么

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集成一枚果;它应当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应该庆幸,在教育中享受着生命,和学生一起成长,采摘到了一路的幸福体验。

(摘自2002年11月28日《人民政协报》袁卫星《采摘一路的幸福体验》)93、可以改变的是自己的心情和态度

个人的命运遭遇到什么,我们有时真的无法改变。但是自己的心情和态度可以改变。正如一位哲人所言:”不管自己的人生如何,你好歹得爱它。“而在你爱它,珍惜它,改造它时,劣境也可能创造出奇迹,不幸也会有值得回味的地方。自然,在自己的努力和营造中,便可感觉到生活的有趣、自如、平和、恬静和充实。

(摘自2004/1/16《今晚周刊》杭大庆《营造生活的情趣》)

94、收获一粒种子的快乐

让我们小而为之:捡起一片落叶,收获季节变幻的快乐;扶正一株小苗,收获一点蓬勃的绿意;予人一个微笑,收获一份恬适的心情;批好一次作业,收获一个孩子的进步;引导一个顽童,收获一个健康的人生......做每一件小事,就是一次成功的储备和积淀。......当我们怀着精益求精的态度,抱着一颗热忱的心,投入到认为最平凡的事情中,会惊喜地发现,有许多事情远非你所现象那样索然无味,甚至别有情趣。做好了它们,你依然会有成就感,会有自豪感。(摘自2004/1《师道》蒋静雅《收获一粒种子的快乐》)95、做一枚小小的叶子多好

鲜花虽然美丽,但它过于短暂;绿叶虽然平凡,可它有幸经历了四季。美丽,往往是个片段,平凡普通才是生命的整个过程。

生命中可以没有鲜花,却不能缺少绿叶。没有鲜花的生命,至多平凡普通了些,但缺少了绿叶,生命就会枯萎。

绿叶的可贵之处在于:即使枯萎了,也要回报大地的哺育之恩。做一枚小小的叶子多好,不羡浮云之高远,不慕百花之富贵,终身恪守谦恭的信条。(摘自2004/1/26《德育报》傅瑞文《落叶》)教育智慧(20)96、我们需要行动

学习的沉重,教育的沉重,是因为教育这种神圣的事情本身就应该这样吗?不是的。你见过鱼儿饮水累吗?你见过鸟儿飞翔苦吗?你见过树苗害怕风雨吗?你见过花儿害怕阳光吗?教育,说到底就是一个人的成长,本来就应该像呼吸一样自然,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面对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我们不能只是回避或者悲观地看待,我们需要行动,需要改变,要让她变得充满快乐,充满诗意,充满激情。

(摘自2004/1《教师博览》沈建华《梦想,在网络中起飞》)97、要时时身行好事

当我们拿花送给别人时,首先闻到花香的是我们自己;当我们抓起泥巴想抛向别人时,首先弄脏的也是我们自己的手。一句温暖的话,就像往别人的身上洒香水,自己也会沾上两三滴。因此,要时时心存好意,脚走好路,身行好事。(摘自2004/2/6《今晚周刊》佚名《生命的空隙》)98、应该是拥有一颗轻松自在的心

美好的生活应该是时时拥有一颗轻松自在的心,不管外在世界如何变化,自己都能有一片清静的天地。清静不在热闹繁杂中,更不在一颗索求太多的心中。放下挂牵,开阔心胸,心里自然清静无忧。(摘自2004/2/6《今晚周刊》佚名《生命的空隙》)99、教师首先是一个人

教师首先是一个人,他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油盐酱醋,他必须做好一个人,争取做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记住并学习的人。

(朱永新《读书与教师成长》)100、需要执著地追求

在回答”你取得优秀成果的主要经验和体会是什么“这个问题时,钱梦龙说:对自己挚爱的事业,要以恋人般的痴情、信徒般的虔诚、革命志士般百折不挠的意志,一以贯之、无怨无悔地紧追不舍。我这个人,要学历没学历,要资格没资格,要智慧没智慧,我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这份对事业的执著,这份如痴如醉全身心地投入!(摘自2002/2《教师博览》《钱梦龙话成才》)教育智慧(21)101、教师理应成为文化人

教师理应成为文化人,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书籍应成为教师终身的伴侣。教师既是一位博览群书的”杂家“,又是一位熟读本专业书籍的”专家“。有文化才有底蕴,有底蕴才有底气,有底气在课堂上才有灵气。

(摘自2004年3—4期《人民教育》P65孙双金《啊,我魂牵梦萦的课堂》)102、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你看见阴影是因为你低着头,命运如同掌纹,弯弯曲曲,却时刻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摘自2004/2《师道》马国福《一张纸片的命运》)103、教师职业道德中的一条底线

避免空洞的、伪化、神话的说教,将德育踏踏实实地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不随意要求学生去做教师自己也做不到的事情,也许是我们作为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中的一条底线。(摘自2004/2《师道》闫学《我读论语》)104、班主任要能海纳百川

班主任要勇于、乐于、善于做一只”废纸篓“,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包罗万象的气魄,去理解、宽容、接纳、化解学生形形色色的错误。(摘自2004/3/8《德育报》《班主任心语》)105、何必悲观失望

你知道,你爱惜,花儿努力地开;你不识,你厌恶,花儿努力地开。——无论悲观还是失望,时间都会流逝。何必悲观失望,以一颗豁达、乐观的心去构筑明天的欢乐,何乐而不为呢?(摘自2004/3/24《教育文摘周报》)教育智慧(22)106、拯救灵魂需要什么

学生的心理很脆弱,承受能力有限,在明知自己的过错并为之痛下决心悔过自新之际,教师最好不要草率行事。拯救灵魂,需要的是耐心,是毅力,是勇气,是宽容。此时,给学生一点面子,就是给他留下了信任、关爱、期望。须知,一个翘首向善、满怀希望的灵魂,他一定能战胜自我和超越自我。(摘自2004/4/5《德育报》湖北省竹山县一中朱士泉)107、少烦恼多豁达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面对挫折和失败,不斤斤计较,不耿耿于怀,弹性应对,坦然处之,把自己豁达地送入快乐的殿堂。(摘自2004/3/29《德育报》张远桃)108、心是一本存折

心是一本存折,有的人平时吝于付出,斤斤计较,存折上的积蓄当然少得可怜;有的人舍得付出,乐于助人。他不经意间的善意之举,使存折上的数目越来越大:别人陷入困境时你慷慨相助,使他度过难关;朋友遇到困难你给予建议,使他豁然开朗;甚至同事心情不愉快,你真心安慰,耐心倾听,使他郁积心头的阴云一扫而光,这些都如同搬动一张椅子、递上一杯饮料一样简单,但正是这些,却自动在你心的存折上转入一笔笔”存款“,日积月累,让你的人生因此而富裕、而殷实。当有一天,你面临困难、陷入窘境时,存折上的那一笔笔存款会帮你度过难关——那些曾经被你帮助过、鼓励过的人,会一如当初你的热情,真诚地向你伸出友善之手。这时你会觉得,你不再孤立无援,你无比”富有“。(摘自2004/3/29《德育报》茅娟美《心是一本存折》)109、每天给学生送去一个

每天给学生送去一个灿烂的微笑,这微笑会像一缕春一抹阳光,吹散学生心头的阴霾,温暖学生的心灵;每天给学生送去一个真诚的鼓励,能给孩子们以勇气和力量,进而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激发他们的潜在力量;每天给学生送去一个诚恳的忠告,或故事、格言,能帮助学生剖析事理,明白道理,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摘自2004/4/12《德育报》保定清苑县第三小学 申杏莉)

110、做人的能与不能

当今社会,处处有考场,天天有考试,时时做答卷。社会开放了,做人的原则不能开放;经济搞活了,做人的灵魂不能搞活;禁锢冲破了,做人的底线不能冲破。(摘自2004/6《人民教育》程翔《人到中年的思考》)教育智慧(23)111、打跨自己的往往是自己

无论身处怎样的困境,只要希望还伴随着自己,只要自己心中还有一缕亮光,你的世界就不会阴冷下去。你依然能够坦然面对现实,依然能够诗意地栖居绿洲。外在的力量往往打不跨自己,打跨自己的往往是自己。

(摘自2004/5/24《德育报》张时胜《三英里处是海岸》)112、教师是仁者

教师是仁者。教师应该充满仁爱之心,爱自己、爱学生、爱社会、爱世界。他会用”爱满人间“的胸怀去关爱一切。他对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呵护、欣赏和宽容——像对待鲜花上的露珠一般呵护,像对待自己的杰作一般欣赏,像对待自己的错误一般宽容。仁者无私,让一位学生在爱心中健康成长是仁者教师的追求。

(摘自2004/6《教师博览》孙双金《让课堂成为师生精神的天堂》

113、教师的笑脸

教师灿烂的笑脸是学生心中永不凋谢的花朵。你笑脸面对学生,学生才会笑脸面对你。你给学生一缕阳光,学生会还你一个太阳!

(摘自2004/6《教师博览》孙双金《让课堂成为师生精神的天堂》 114、智者常乐

人人都希望快乐,但许多人难得快乐,或与快乐无缘,唯智者常乐。智者是这样一种人,头脑睿智,目光敏锐,胸怀豁达,洞察世事,明察事理,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得之,水到渠,不刻意追求;失之,本不属我,是自然之态。以不争而达到无所不争,以无为而达到无所不为,活出了人生的高境界,活出了自己的阳光。

智者凡事从容,它是一种品质,一种心态。面对挫折,从容相待;面临危难,从容不迫;做人做事从容自若。凡事往宽处想,越想越宽广;凡事往明处看,越看越明亮。亮出了高度,亮出了人格的魅力。

智者凡事感激。它是一种气度,一种境界。面对伤害,感激它是心志的磨练;面对欺骗,感激它是智慧的增进;面对拌倒,感激它是双腿的强化......凡事感激,学会感激,感激一切使你成长的人。智者凡事奉献。它是一种智慧,一种成熟。奉献是美的释放、爱的渲染,奉献是把理想和信念一起点燃。真正的快乐,是一种无私的奉献。奉献的人生是快乐的人生,奉献的生命是不朽的,即使肉体的生命消失了,奉献精神依然长存,这是真正的智者。智者与积极的心态为友,智者把苦难当成人生的经验积累,智者殚精竭虑地奉献有价值的人生。智者常乐。(摘自2004/6/25《今晚报》袁中栋)

115、走自己的路

嘴巴是人家的,人生却是自己的。虽然我们不必做个真正的聋子,但却要永远充满希望、乐观和积极,不要只听那些消极、悲观的话。别人的嘴巴,永远不能帮你走过人生的路,无论是康庄坦途,还是崎岖小道,都只能自己走。在那当中,如果得到的是鼓励和支持,你就要永远感恩在心,并同样帮助别人;若听到的是批评和闲语,你也不要太难过,不断地奋勇直前,走好自己人生的大道。(摘自2004/6/28《德育报》农先安《别人的嘴,你的路》)教育智慧(24)116、你的花园能否绚烂多彩的关键

在这个世界上,人是最容易被毁掉的动物,因为在人的一生中,充满很多诱惑——金钱的威力、地位的荣耀、名誉的光环等等,它们其中的一项只要在人们的身上滋生蔓延开来,都足以使生命的火焰减弱或熄灭。然而人又是最不容易被毁掉的动物,因为人有理智和良知,有爱和向往,有意志力和判断力,它们又如养料一样滋养着人、激励着人。在你的一生中,你的花园里是否能四季如春、绚烂多彩,关键是看你对待杂草的态度。(摘自2004/6/28《德育报》葛国英《杂草会毁掉美丽的花园》)117、放弃是一种美丽

对于曾经追求不到的东西,该放弃时,就要主动地放弃。否则,只能让自己在泥潭中苦苦挣扎,最终的结果是一无所有而伤心至极。所以,放弃不一定是懦夫的行为。放弃工友之间的争斗,放弃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放弃不必要的烦劳;放弃,就要让自己放眼在大路上看一看,还有许多人还在大道上徘徊;放弃是一种非常明智的选择;放弃能给自己带来放松心情,放弃能使自己压抑的心情高飞;放弃,可以摆脱烦恼和忧愁,给自己一个平静的心态。从自身的条件和所处的环境出发,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一点一滴,循序渐进,在小成功中不断获得激励,要辩正分析和对待受挫,倘若不切实际,那么就要放弃。该放弃的时候,就要放弃,因为放弃是一种美丽,放弃是走向生活的另一个起点。(摘自2004/6/30《教育文摘周报》周运华)118、成功决定于是否懂得寻找途径

有一些人盲目地识别错了目标,结果在相反的方向上用错了劲,到头来,只能是功亏一篑。所以,很多时候,你的成功决定于你是否懂得寻找途径。要成为顶尖人物,你不需要比所有的人强,只要强过自己的对手或者同行就行了,这样就足以使你显得出类拔萃。(摘自爱密尔•贝克特《101个年轻人要懂得的哲理》6页)119、善待自己的生命才是最大的事业

许多人的一生就是追逐这个追逐那个,没完没了,可到头来没有一样真正属于自己,因为他太贪婪了。如果一个人的追求不能使生命更灿烂,反而更加沉重,那还有什么意义呢?善待自己的生命才是最大的事业。

(摘自爱密尔•贝克特《101个年轻人要懂得的哲理》9页)120、不是快乐离我们太远

很多时候,不是快乐离我们太远,而是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和快乐之间的距离;不是快乐太难,而是我们活得还不够简单。在你少年时,行囊是空的,因为轻松,所以快乐。但之后的岁月,你一路拣拾,因为沉重,快乐也就消失了。你以为装进去的都是好东西,可正是这些好东西,让你在斤斤计较中无法快乐。对一个喜欢零食的孩子来说,买一座金山和买一包话梅的钱没什么区别,所以孩子很容易快乐。

(摘自爱密尔•贝克特《101个年轻人要懂得的哲理》10页)教育智慧(25)121、不要背负太多的负担

你不快乐是因为你背负了太多的负担,这也是由于你的欲望所致,试着放下一些超重的欲望,你就会有一个新的发现。(摘自爱密尔•贝克特《101个年轻人要懂得的哲理》11页)

122、感谢敌人和对手吧

在现实生活中,你没有必要憎恨自己的敌人,若深入思考一下,你也许会发现,真正促使你成功的,真正激励你昂首阔步的,不是顺境和优裕,不是朋友和亲人,而是那些常常可以置你于死地的打击、挫折,甚至是死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中的许多人,却犯了这样一个致命的错误:总在诅咒我们的敌人,或者因为自己遇到了敌人而失魂落魄。这恰恰错了,你应该为自己有一个敌人或者是强大的对手而庆幸,为自己遇到的艰难境遇而庆幸,因为这真正是你脱颖而出的机会。感谢敌人和对手吧,因为正是他们使你变得伟大和杰出。(摘自爱密尔•贝克特《101个年轻人要懂得的哲理》13页)123、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

无论在任何时候,千万不要想着去危害别人。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危害别人时,你自己的心理会受到来自于心灵的折磨,另外,你的行动也会危及到自己的利益。(摘自爱密尔•贝克特《101个年轻人要懂得的哲理》14页)124、能够珍惜已经拥有的才是最大的幸福。

许多人也许认为,拥有大量得财富和无限得权利才会幸福,为此他们拼命奋斗,永无止境,他们来不及享受拥有得一切,他们也看不见已经拥有得一切。然而,事实是,我们能够珍惜已经拥有的才是最大的幸福。

(摘自爱密尔•贝克特《101个年轻人要懂得的哲理》126页)125、”万事如意“ 只是一个美好的祝愿而已

”万事如意"是人们真诚的祝福,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那只是一个美好的祝愿而已,真正的生活不如意之事常常发生。我们不可能保证事事顺心,但可以做到坦然面对,该放则放,不要把一些垃圾总堆在心里;把乌云总布在脸上;把牢骚总挂在嘴上,否则你自己会一直是个倒霉蛋,周围的朋友也觉得你烦人。

图片来源:网络 歌曲来源:360图书馆

第四篇:400位优秀教师的教育智慧

这是从400位优秀教师博大深远的心灵深处飞溅出来的600余朵浪花。这400位优秀教师的心灵深处会聚着智慧,浓缩着文采,这600余朵浪花荟萃着璀璨,聚集着晶莹。一个水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一朵浪花可以蕴涵大海的浩瀚。而这一则则教育小语的背后则是变幻无

穷的教育大世界。

聆听精粹小语,体味教育情结,反思教育行为,激发教育灵感,引发崭新思维,生发教育智慧,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写作水平。这些教育精妙小语出自400位优秀教师的笔端,更是成千上万教育工作者的心声。每则小语都是教育思想者、改革者、实践者智慧思考的结晶,是作者深思熟虑的真知灼见,是作者切身体验的至深感悟,是作者殚精竭虑的思想火花。阅读这些小主事给我们以智慧,让我们去反思,促我们去改变。每则小语都值得细细品反复琢磨。

教育智慧(1)1 敬畏感和幸福感

要加强对中小学生敬畏感和幸福感的培养。培养孩子的敬畏感,包括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崇高、敬畏美好等,也就是要培养孩子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对自然的亲近,对崇高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如果青少年没有这种敬畏之情的话,就很可能成为一个无法无天的人,一个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没有约束的人,一个缺少憧憬与精神追求的人。在中小学阶段,应该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称赞是幸福,不断超越自我是幸福,克服困难实现了目标同样是幸福。(摘自2003/11/17《德育报》3版 朱小曼的观点)教师的终身学习

要让学习支撑我们每个教育者的生命,必须首先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作为国家教育功能的具体实施者,教师学习不仅是为了民族的复兴与进步,更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为只有不断学习,教师才能准确把握现代社会的人才观,才能准确把握当代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准确把握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差异和发展差异,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也才能使每个学生游击、和谐地把自己的理想和祖国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终身学习不仅使教师提高自己生活质量的重要前提,也是教师晚年幸

福、完美人生的重要保证。

(摘自2003/11/6《中国教育报》(8)管锡基)

3大师的寂寞

“寂寞”是成为大师的必要条件。当大师们选择他们的研究方向时,所面对的往往是冷门、难题、困惑甚至危险。他们在进入研究的状态时,表现出的往往是废寝忘食,不顾安危,甚至是与世隔绝的。—他们比任何人都知道“寂寞”的必要,比任何人都了解“寂寞”的力量。......中国古人说:“自古圣贤皆寂寞。”圣贤也就是大师。大师之为大,不一定经历了大的灾难,承担了大的不幸,但一定是沉浸在大的寂寞之中,忘我地投入工作—工作是他们的生命本身,而不是养家糊口的手段。寂寞是他们工作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忍受不了的痛苦。历史的辩证法就是追逐时髦、寻求热闹的归于沉寂;甘于寂寞、乐于寂寞的永垂不朽。大师们带来了热闹,但他们所固有的,还应该是寂寞。当大师们热衷于名利时,他们就堕落了,他们就终结了。“不朽”太难了,因为“寂寞”太难了。大多数人善于热闹,而不善于寂寞,这就是大师和公众的区别。然而。少些急功近利,少些欺世盗名,少些拔苗助长,少些弄虚作假,总不算是过分的要求吧。......(摘自2202年9月9日《今晚报》夕惕之文《公众的热闹和大师的寂寞》)4 当今教育的弊端

看一看时下的学生生活,机械和单调、平庸和乏味。他们在题海里挣扎,在作业山上爬坡;他们的个性和独特性受到压抑和忽视。试想,时下的学生有多少时间与莎士比亚、普希金、雨果展开心与心的对话;有多少时间与贝多芬、德彪西、柴科夫斯基展开情与情的交流;有多少时间与黑格尔、马克思展开思想与思想的晤对;有多少时间沉醉于梵高、达·芬奇的色彩与线条之中,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他们的生活中没有了诗歌、音乐、绘画和哲学,他们没有了精神的放牧。可以这样说,教育一旦丧失人生的幸福,就可能进一步损害人的理智和创造的活性,甚至可能会因为人性中情感的弱化而危及道德人格的生成。(摘自2003/5/28《教育文摘周报》6 陈明华、秦志强)教育孕育梦想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就是一个让学生孕育梦想,追寻梦想,实现梦想的过程。如果学生还没有梦,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将希望和爱洒向他的心田,没能催生梦的幼芽,让他们长出属于自己的七彩的梦。孩子一旦有了梦,就让他们的心灵自由飞翔吧。呵护宝贵的热情,珍视稚嫩的创造,放飞翱翔的胆量,分享成长的愉悦......这一切我们责无旁贷。

(摘自2003年第11期《班主任之友》陈大明《多梦的季节》)

教育智慧(2)6 用美德占据心灵

人存在的价值,不惟知识的饱学,不惟智慧的增长,最重要的是人格的建树,精神的挺立。要让学生心灵无杂草,无尘埃,无污秽,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占据心灵的旷野,在孩子的心灵里播种上高尚人格的种子、进取精神的种子。(摘自2003年11期《班主任之友》牛和泉《基础教育:为学

生终身发展作准备》)7应该为学生争取闲暇

君不见,我们的教师总是耳提面命地宣扬专家、学者、大师们如何焚膏继晷、皓首穷经,却很少真实地介绍他们丰富多彩的闲暇生活。君不见,我们的教师总是更多地欣赏学生的废寝忘食、夜以继日,而很少引导学生每天要坚持睡眠八小时,并努力为之创造健康良好的闲暇生活。......教育,应该为学生争取闲暇,争取闲暇就是争取自由发展的空间。没有闲暇,就没有自由发展,就没有对世界深刻、独到的感悟、体认、理解和把握。兴之所至的阅读,超越功利的精神漫游,去除压力的沉思冥想,最有可能创生独到的思想。思想的自由翱翔,需要广阔的心理空间,而负担过重只能使认的内心世界变得逼仄。

(摘自2003年第九期《师道》秦志强 陈明华《为“嬉”叫一点

屈》)

8教师,学会给自己的心灵松绑

教师从事的是塑造人的事业,要引导学生积极进取,自己就必须永葆青春和激情;要培养青少年的探索精神,自己就要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同样,你要让孩子们将来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教师自己首先就应该学会幸福地生活着。这些是生活对自己智慧和人格的挑战。知道吗?生命最本质的存在方式在于创造。每天,我们在传承人类文明的同时,也应创造自己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找回健康、快乐的心灵。教师朋友,让我们学会给自己的心灵松绑吧!

(摘自2003年第九期《师道》王怀玉《教师,学会给自己的心灵松绑》)教师,要学会享受生活

有许多教师把满腔的热血、亮丽的青春都献给了教育。“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深夜凄风孤灯中朦胧定格的是教师批阅作业的身影,吊针刚拔下血渍新鲜就慷慨上班的是教师。确实,伟大的教育事业需要老师赤诚的燃烧,需要老师血汗的滋润,否则,难以撑起冉

冉上升的教育事业。

但是,老师,你不是圣人,你生来不只是吃苦、受累,你还要会享受生活!享受教育,就要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而不只是凄苦燃烧、耗尽最后一滴泪的蜡烛,不只是蠕动着躯壳、痛楚地抽完最后一根丝的春蚕。追求快乐的教育,就会享受教育的快乐!

享受生活,就要关注丰富多彩的生活,就要感受生活的斑斓、时代的风云,而不只是循环涂抹教室——办公室——宿舍单调至极的运行轨迹。月光的朦胧、泉水的丁冬、交响乐的优雅、看足球的呐喊......都应

该融进你的生命!享受教育,就要会思考。老师不能做机械的操作工,要力求主动地、创造地工作。“捧着一颗心来”,“捧”来的应该是激情、理想;“不带半根草去”,无用的杂草“带”去有什么用!带着丰富的感受,带着沉甸甸的思索才有价值。

享受生活,就要珍惜自己、善待自己、敬畏生命,用生活点燃生命,力求自己“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会享受教育才能还给学生真实的生活,才能培养学生“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才会呵护孩子的情感,才能关爱孩子的生命。教育才不会是驯兽式的冷酷,而是引人入胜的学习旅程。

(摘自2003年第九期《师道》卜延中《在新课改中演活教师的角色》)10让激励创造奇迹

充满积极因素的激励,不管她是来自他人,还是来自自己的心灵深处,都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力量和无穷的智慧,她永远像我们生命中的一块块砺石,能让我们的生命之剑保持住无坚不摧的锋利。

(摘自2003年第十期《师道》王飙《让激励创造奇迹》)

教育智慧(3)

11、教育的弊端 我们不能容忍孩子玩乐、自由,我们每天都在给孩子洗脑,告诉他们,要勤奋、要刻苦,要有上进心,要有竞争意识,要拿第几名......甚至,我们的教师和学校已经习惯了将孩子们的成绩排好名次贴在最显眼的地方。却不知道,考不及格,考倒数第一名也是孩子的权利,这些孩子更需要尊严和爱。在许多国家里,学生分数被认为是他们的隐私而严

禁公布的。

我们忘了,他们是孩子,只有几岁,十几岁。对他们而言,最要紧的,是健康和谐的身心,对世界的好奇,是对事物充满探究的快乐,知道尊重和关心他人,理解爱和民主......可是我们却用没完没了的作业、习题、试卷覆盖在他们身上,早晨天不亮就让他们起床,晚上也舍不得让他们闲着。我们的老师和校长安慰自己说,这是对孩子负责。可是没有好好想想,一双双健康的眼睛被熬成了近视眼,正常的脊梁有点弯曲,活泼的天性日渐磨光,一些孩子患上了精神疾病......这就是“负责”吗?......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今天的中小学教育,过早地把成人世界中的一切传递给孩子,让这些小小的生命过早地背上了难以承受的重负,无端地消耗了他们的健康、灵气和创造力,窒息了孩子应有的天性。最可怕的是,教师和学校已将此看成天经地义的了,罪恶成了习惯。

(摘自2003年第十期《师道》 白云《孩子,你怎么这么快就

走了》)、新课程给老师出的思考题

我们一直在勉励自己:“倒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然而,用新课程的理念分析,“一桶水理论”是站不住脚的。知道我们思考的是,一桶水到底有多少碗?十碗百碗千碗......即使再大的桶也是有限量的,决不会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吧。倒完了以后再去打水,那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的。再说,教师把桶里的水倒往学生的碗里,一个“倒”字,就“倒”出了某种陈旧的灌输式的教育思想。

(摘自2003年第十期《师道》孟宪平《新课程给老师出的思

考题》)

13、教师教学观念错位

教育本应是启迪人类智慧,营造广阔自由空间的伟业;教师本应唤醒儿童自身中沉睡着的力量和蕴藏着的丰富的发展因素和天性;儿童本应该继续发扬自身中积淀着的人类进步的成果。教育的发展应是一种建筑在活动建构基础上的升华过程。

(摘自2003年第十期《师道》 蒋保华《教师教学观念错位》)、闲暇出智慧

亚里斯多德讲过“闲暇出智慧”,有闲暇才有属于自己的自由时空:独立地思考,自由地发展,自信而能动地挥洒才智,才能心理坦然,心情轻松,观古今,揽四海,联想,怀疑,批判,求异,发散,组合,归纳,演绎,驰骋想象,生发灵感......闲云悠悠,恰是知识的摇篮,智慧的温床。

牛顿看苹果落地生发万有引力的构想,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学说是躺在病房里的床上,英国剑桥大学喝下午茶喝出了六十多位诺贝尔奖获

得者。

目前,闲暇、自由似乎还不属于我们的学生,他们三更眠、五更起,头悬梁、锥刺骨,语文老师出去,数学老师进来。课上失去了人权,课下失去了自由。没有时间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读读自己喜爱的书,做做自己喜爱的事,没有自己思考的空间。

(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师道》 蒋寿军《剑桥大学下午茶的启示》)

15、教育的弊端

有外国人评价我们的小提琴手,认为他们拉小提琴的技能技巧确实比较高,很熟练,但缺乏神韵,没有内涵。因为我们的艺术教育,更多的是进行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操练,至于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的提高,常常给忽略。

一部再好的作品,哪怕是世界文学名著,在我们一些老师的眼里,也就像庖丁眼中的牛,根本就没有全牛,只有一些字、句以及它们的组合规则。说白了,就是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其他皆空,唯此为实。其中所蕴涵的丰富的人文意蕴被化简了,压缩了,使一部部内涵丰富的旷世绝作成了一块块经过压缩后的饼干,缺乏原汁原味。

(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师道》 黄行福《教育不能化简》)

教育智慧(4)16 教育的感动与幸福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往往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己,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也许你从不曾在意过你的细心关怀会为一个孤独的心灵带来如此大的震撼;也许你也从未想过会有那么多的人在各个行业各个地方谨记着你教给他们的人生道理,心怀着对你由衷的感激......请翻开那些尘封的记忆,在每一张笑脸的背后,寻找这

一份温馨的感动。

(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师道》 《我的一级棒老师》)

教育,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

我们的教育应该让学生明白,不是只有接受礼物才能获得快乐,不是只有考出高分才能拥有快乐,不是只有一呼百应才能体验快乐,快

乐其实还有很多。

譬如给予的快乐。快乐不仅来自收获,更来自给予。给予的快乐是人世间少有的充盈着透明质感与人性光辉的快乐。譬如同情的快乐。世界上没有最弱小的人,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另一些人的强者,每一个人都能在同情比自己更弱小的人的情感体验和行为付出中,获得精神世界的慈善与饱满。

譬如宽恕的快乐。生活不可能没有差错,差错是不愉快的,而宽恕别人的差错却能使差错变得可爱起来,人心因之明朗起来,宽舒的快乐是一种襟怀,是一种气度,是一种高尚。

譬如称赞的快乐。赞美别人不仅使他人快乐,也使自己快乐——看到他人因自己的赞美而快乐起来,自己内心怎么会不升腾起一份快乐?赞美别人吧你会成为一个撒播快乐的天使。

譬如感恩的快乐。内心充满感恩的人是最平和最温暖的人。哪来那么多的不满不屑与挑剔,感谢农民产出粮食,感谢江河带来水源,感谢太阳带来光明,感恩让我们知足常乐。

譬如交往的快乐。孤独的人之所以孤独,是他把自己封闭了。勇敢地打开心灵之门,和他人交往吧,那里有世界上最愉快的东西:友谊;那里有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信任。

譬如追求的快乐。没有追求没有目标的人行走于世间,就像水中的那株随波逐流的小草,没有自己的方向也没有自己的路程,因此,也

就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快乐。教育,请让学生享受丰富多彩的生命成长之精神快乐吧。请和我们一起相信:惟有这种快乐是持久而永恒的,是奠定人的生命基础和精

神健康的。

(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师道》 管建刚《教育,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

18、让微笑永留孩子心中

雨果曾说过:“笑就是阳光,它能消除人们脸上的冬色。”的确,微笑是人类最甜美、最动人的表情,微笑可以表达人们的喜爱,传递友善的信息,使人们显得可爱而有魅力。作为一名教师,面对正在生长发育中的孩子,就更加需要微笑。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和情感具有感染力,教师的微笑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美的氛围。微笑面对学生,不仅可以使教师赢得学生,也会使学生在教师的微笑中学会关心、体谅和善待他人,从而微笑着面对生活。

微笑是笔财富,每个人都能容易拥有,而微笑在教育中又是那么重

要。

(摘自2003年18期《人民教育》林丽媛《让微笑永留孩子心

中》

19、爱,是什么? 爱,是阳光,是雨露,更是唤醒沉寂心灵的春风,是孕育生机的沃

土,是滋润生命的绿洲......爱,是保护,是尊重,是耐心,是宽容,是理解,是期待,是“抗

生素”和“脑白金”。

爱,是妈妈的手,能量出孩子额头的温度;爱,是爸爸的眼,能赶走儿子内心蠢蠢欲动的毛毛虫;

爱,是课间棋盘上一次次激烈的拼杀;爱,是一节节用生命和激情

演绎的历程......爱,到底是什么?

爱,是滴水,可以穿石;爱,是璞石,可以琢玉。

其实,爱,是人间最美好、最无私、最崇高、最真挚的情感。

(摘自2003年第十期《班主任》李淑芬《爱,是什么》)、让每个孩子的心灵都充满阳光

在每个班主任的手中,都握着几十个鲜活的生命,而每个生命都有着不同的性格。有的开朗,无忧无虑;有的内向,多愁善感;有的脆弱,易受伤害。班主任要生就一双慧眼,心细如发,在他们忧伤的时候,给予快乐;在他们无助的时候,给予支持;在他们失意的时候,给予慰藉;在他们自卑的时候,给予鼓励......让每个孩子的心灵都充满阳光。(摘自2003年第七期《班主任之友》梁靖《迟到的安慰》)

教育智慧(5)

21、人的修养

作为肉身的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惟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贵和卑鄙。

由于生存斗争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

悲的事情了。

(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师道》 周国平《人的高贵在灵魂》)、德育的底线

北京大学伦理学教授何怀宏在他的《底线伦理》一书中说:“我一直试图探讨生活在现会中的人的底线伦理学。底线伦理即每一个社会成员自觉遵守的最低限度的道德规范。雨果说,做一个圣人,那是特殊情形;做一个正直的人,那是为人的常规。......市场经济初始、价值多元化胚胎形成之际,机自由降临的同时,底线伦理面临挑战。不杀人、不说谎、不欺诈、不奸淫、不偷盗,在市场经济下亟待重申。你可以做不到舍己为人,但你不能损人利己;你可以不是圣贤,但你应该认同道义和人道。你攀升不到道德最高境界,但道德最低下限必须坚守,那是人

类最后的屏障!”

(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班主任》孙亚萍《三思“德育的底线

”》)、人是什么

人是什么?人首先是一个 生命体。他生来带着很多的问号,所以求知是他的天性;人长着一个脑袋,所以思考是他天生的权利;人有自己的身体和心理活动,所以一出生就开始走向独立;人有超越肉体的精神存在,所以思想在自由地驰骋;人有可开发的智慧矿藏,所以有不断发展的可能;人是社会性动物,所以在成长中求善;人有人的尊严,所以需要尊重;人有人的价值,所以需要呵护。总之,从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开始,人就在生长着,发展着,创造着。人总是在告别过去,走向未来,在向他人、向社会、向自然开放的过程中,生成新的“我”。教育理应依据人的生命本性,尊重生命的价值,促进生命的发展。教师就是看守学生生命的护园人,因此,教师就应当目中有人,教育就应该尊重人的生命价值。

(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代前言》P2)、人生的重量

人们常说:生命活得有分量,才会有价值。一滴泉水,若没有重量,就不会从石崖上坠落,水滴石穿,诠

释“坚持”这个哲理。

一粒种子,若没有重量,就不会沉落泥土,生根发芽,结出累

累的硕果。

那么,人生的重量在哪里呢?

大腹便便?不是,因为人生的重量不是身体的重量,就像一支蜡烛,它的重量绝非蜡与捻的斤两,而是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光芒;

肌肤亮丽?不是,因为人生的重量与肉体无关,就像一块璞玉,它的重量绝非是光洁的石面,而是美丽的内心;

腰缠万贯?官居一品?也不是,因为人生的重量与财富、权利无关,就像麦粒的大小与麦芒无关。

静下心来细细想想,其实这世间最重的,莫过于一颗无私的心。可见,人生的重量在于无私。人生的幸福与快乐都蕴藏在无私中。

(摘自2003/12/26《今晚报》《今晚周刊》瀚海)、要静下心来潜心修炼自己

每个人在其生活的历程中都难免会碰到志不得酬、才不见用而造成的精神上的愁苦和郁闷。此时最难得的是静下心来潜心修炼自己,并认真反思现实社会带给自己的深刻体验。(摘自2003年第十期《班主任之友》刘福奎《生活拾零》)

教育智慧(6)

26、嗜书

读书不受时间的限制。无论是潇潇细雨的春日,还是皓月当空的仲夏之夜;无论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深秋,抑或是人迹板桥霜的严冬,都可以手不释卷。或研读教育教学专著和刊物,或背几首唐诗,或诵几阕宋词,或欣赏情文并茂的散文,或浏览一部鸿篇巨著。如果在伸手可及的地方置一杯清茶,便有余香袅袅,享受着一份怡然自得的闲情逸趣。

(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师道》 叶碧青《嗜书》

27、读书的感悟

我一直保持着读书、写笔记的好习惯,办公桌上、书房写字台上常常叠放着我随手翻阅的书刊。读书的时候,知识和智慧指引我认识社会,分辨是非,使我学会了思考和解读的方法;读书的时候,哲人的思想洗涤着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命一次又一次地向前拓展;读书的时候,我徜徉在文化的海洋里,消解了尘世的喧哗和浮躁,还原回和煦平静的本我世界。

(摘自2003年18期《人民教育》储建明《让文化互动植根于

语文教学》)

28、阅读是幸福的

阅读是幸福的,阅读是快乐的。通过阅读,可以舒展心灵的翅膀,让笑容变得灿烂;可以仰望思想的星空,让目光变得深邃;可以搭建理想的阶梯,让岁月变得充实;可以品位别样人生,让生活变得阳光。我们提倡健康向上的阅读,我们热爱自由、理性的阅读,因为我们向往步步成功,追求天天进步。给每一天留下阅读时间,给每一个阅读时间留下宁静心情,给每一份宁静心情留下悠悠书香,四季将因此而充满温

馨,青春将因此而溢满甜蜜。

(摘自2003年第七期《班主任之友》曹保印《提高阅读品位,打造美好生活》)

29、要读名著

要读名著,就是因为每一个民族、每一个时代精神的精华都凝聚于其中,人类最美好的创造都汇集于其中。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各类学科的“名著(经典)”的阅读而代代相传。

文学名著的阅读,就是一种发现。既是对作品所描述的已知、未知世界的发现,也是对自我潜在的精神力量的发现。说到底,这乃是对“人”的发现——它的魅力就在这里。……名著的真正魅力要你去发现,通过你的感受、体验、想象而内化为你的精神。一切决定于你自己。

(摘自2003/12/3《教育文摘周报》 钱理群)

30、书籍给了我们......如果你整天只顾着奔忙,你也就渐渐失去了人的灵性,也你缺乏应有的精神滋养。没有精神滋养的人不过是具行尸走肉,所以我们离不开文学,都应该在阅读中学会欣赏。文字的功能是如此巨大,它可以勾勒出世间万象。在书里,我们可以欣赏到花的美丽,树的粗壮;舞的曼妙,歌的悠扬;文的深邃,图的想象;事的明白,人的沧桑……这世上值得欣赏的事物是如此之丰富,就等着有心的人去发现、去体会、去传扬。

(摘自2003年12月25日《读书周刊》周学静《慢慢地读,欣赏啊》)教育智慧(7)31 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班主任要有和学生一同成长的意识,珍爱每一天的工作经历和生命历程,不断的反思和总结,不断的探索和升华。班主任的工作不仅充实,而且富有光彩;班主任的人生不仅幸福,而且不朽。

班主任的意义

一个没当过班主任的教师,是一个不完美的教师;一个想逃避班主任复杂工作的教师,是一个得不到教育之乐的教师。(摘自2003/12/1《德育报》湖南岳阳县四中 万震球)

班主任播下了什么

班主任所从事的工作,就是用自己的人格,在学生的心灵里播下真、善、美的种子除去假、丑、恶的杂草,以爱的阳光雨露,培育起

一棵充满人性的参天大树。

(摘自2004/1/5《德育报》岳晓云《祝福您!班主任老师》)

34、做个仁慈的班主任

仁慈就是热爱、同情、关心、帮助,没有仁慈的教育将是缺乏关怀机械的、冷漠和无效的教育。班主任的特殊地位,使其有可能成为是学生最亲近的老师,也有可能成为学生最厌恶的老师,这取决于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所以对班主任来说,能否对人仁慈,是一个关系到教

育工作成败的关键性伦理课题。

(摘自2004/2〈班主任之友〉P26白海东〈做个仁慈的班主任〉)

35、做教师是幸福的

做教师是幸福的,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和做人的品格传授给学生,应该说胜过世界上的一切馈赠,对给予者和接收者而言,都是幸福。亲手搀扶着混沌初开的孩子走向人类文明的圣殿,去吮吸知识的琼浆、文明的精华......那种感觉就如同年轻母亲第一次将自己甘甜的乳汁喂给新生的婴儿,没有什么比这样一种境界更叫人快乐的了。

(摘自2004/9/6《德育报》刘瑞清《做播撒快乐的人》

教育智慧(8)

36、细枝末节的力量

人与人之间的确需要接触,哪怕一瞬间眼光的对视,一个微小的抓握动作,一次不经意的搀扶,那种温暖的传递,那种力量的感觉,那种潜在的震撼,带来的却是一份信任,一份接纳,可能就是改变一个

人、改善人际关系的契机。

(摘自2003年18期《人民教育》韩萍《我看“体验式教学”》)

37、比成功更宝贵的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然而还有比成功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追求成功的历程。作为社会的个体,我宁愿做一个未必成功的追求者,而不愿做一个不再追求的成功者;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宁愿是孩子成功之路的向导,而不愿是他们成功与失败的审判者。

(摘自2003年第七期《班主任之友》黄海霞《比成功更宝贵的》)

38、老师的微笑 微笑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微笑是春雨,能滋润万物;微笑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老师的微笑是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愿每一位老师都学会微笑,每一天都能问问自己:“你今天对学生微笑了吗?

(摘自2003/12/1《德育报》常熟市何市中心小学陆利东)

39、教育者,请目中有人

要摆脱生命的不幸,就要让生命之光点亮人类的村落;

要激发学生的生命潜力,就要让他们理解做人的价值;

要使学生长大合理地做人,就要让他们懂得做人的尊严;

要建构一个富有人性的社会,就要让人类走出动物家族。

我们需要把学生当人看待,施行充满人性的教育;

我们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呵护生命的尊严;

我们需要沉思学生的存在,理解他们的处境;

我们需要改变自身的教育方式,重塑教师的新形象。

教育者,请回回头,看看来时走过的路。

教育者,请目中有人。

(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代前言》P5)

40、孩子远离大自然

中国都市的少年离大自然越来越远,他们中的许多人,不仅不知道螳螂、蚱蜢,甚至不知道香蕉、苹果从何而来?......今天知了的鸣唱已引不起孩子的多大兴趣,栽花种草更是与孩子无缘。孩子们最好的伙伴就是游戏机、电视机,这种远离大自然的教育是可怕的,孩子们的观察能力与动手能力越来越差。如果这样的少年置身大自然之中,或遇上突发的灾情,他们除了幻想“变形金刚”来救护之外,还能有什么其他

办法呢?

(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P83)

教育智慧(9)

41、给学生一双慧眼

清华附小校长赵颖说:作为为学生生命奠基的教师,我们时时提醒自己:给孩子一双慧眼吧,让他们把这个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

白白,真真切切。

(摘自2003年18期《人民教育》赵颖(清华附小校长)《立人为

本,成志于学》

42、谈表扬与批评 表扬是甘露,但是过多了则成了水患。批评是整理枝叶,只有去掉劣枝坏叶,才能使花开得更美。批评需要表扬的铺垫,没有表扬作铺垫的批评,容易扼杀学生向上的积极性;同时,表扬也需要批评的衬托,没有批评作衬托的表扬,显得软弱无力。只有表扬和批评结合使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班主任》杨晓华《表扬的泛滥》)

43、老师应该给孩子一份自信

老师不是医生,不能总是看学生的不足与缺陷;老师不是警察,不能总是像盯着可疑的人那样,只看学生档案中的阴影;老师也不是演员,不能只在舞台上按照剧本演戏。老师应该是寻找宝藏的人,在学生心灵的土地上,寻找生命的精神资源,并把这种潜在的资源发掘出来,变成精神财富。老师不仅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而且要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其闪光点,使他们形成自爱的心态,使他们相信自己就是最好的,自己有许多可爱的地方。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要爱他人,可从来没有告诉他们要爱自己。学生因为找不到自己的可爱之处,于是就放弃了许多追

求。生命的发展需要自爱。

(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P186)

44、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绚丽多彩的生活是孩子们的梦想之源,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生活,捕捉语文学习资源。让语文生活中有花蕾绽放,有蝶儿起舞,有鱼儿戏水,有月儿弯弯,有青烟袅袅,有鸟儿展翅,有柳絮飞扬......在缤纷的世界里,学生会怀有许多美好的期待,用美妙的生活织成七彩的梦

想。

(摘自2003年第二十四期《人民教育》刘长永《我听到了荷花开

放的声音》)

45、请展开梦想者的“双翼”

童年是孩子们用花环编织的,是孩子们用童话写成的。他们喜欢对着星星说话;他们喜欢望着白云遐想;他们向往飞向蓝天的小鸟;他们常常叠一只纸船放在水中寄托自己的心愿;他们骑着扫帚,把自己当成威武的将军......童年是多梦的季节,做梦的孩子有着许多奇妙的幻想。一旦我们用理性代替了想象,用标准代替了多元,孩子们就会失去天真烂漫而老气横秋。缺梦的人生是乏味的人生。

(摘自2003年第二十四期《人民教育》刘长永《我听到了荷花开

放的声音》)教育智慧(10)

46、怎样“说”才好? 老师,特别是班主任,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什么地方该说,什么地方不该说,请三思而行,因为说者无心,听者可有意啊!(摘自2003年第十期《班主任》沈杨《请

三思而行》)

47、什么是师智

师智,就是教师的智慧。由于教无定法,由于讲台随小含宇宙,由于我们面对着的是性格各异的学生,所以教学情景多样,所以教学难

以预测,所以教学异彩纷呈。

面对瞬息万变的教育情境,准确迅速地作出判断,恰倒好处地妥善处理,从而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的教育境界,这就是教

师教育的智慧。

现代社会一位优秀教师的智慧必须是精与博的有效结合。在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准方面,必须力求精深;在人文精神和科研理念方面,必须力求广博;在一般智力结构和特殊的思维品质方面,必须力求合理有效。应变性、直觉性、灵活性、巧妙性、幽默性是教师智慧的表现。

(摘自2003年23期《人民教育》任勇《足与不足》)

48、还快乐于课堂

学习,不仅仅在于获取知识,它更是一种生活。对孩子来说,是最主要的生活方式。我们不能固执地再让学生想到学习就是“头悬梁,锥刺股”,而应当寻求有一种既学到知识,又使孩子快乐成长的途径。让我们还快乐于课堂,全面关注学生对学习的幸福、满意的感受。充满快乐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浓厚的兴趣,能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自由选择的空间;充满快乐的课堂将充满着创造的活力,它以兴趣、自由、创造作为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摘自2003年第十二期《师道》欧阳有银《课堂,为何总让学生

黯然神伤》)

49、班主任没有可以照搬照抄的妙方

人的心灵是一个及其宽广、复杂、多变的世界。面对几十个性格各异、变化发展的孩子,怎样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那片沃土,播下适宜于他们成长的那粒种子,并没有可以照搬照抄的妙方,需要班主任细心地观察、认真地思考、创造性地实践。

(摘自2004/1/5《德育报》岳晓云《祝福您!班主任老师》)

50、教师是智者

教师是智者。首先,教师应该博学,应该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其次,教师应该是睿智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智慧的化身,从他嘴里流淌出来的是思想、机敏和幽默。他能让人豁然开朗,让人柳暗花明,让人峰回路转,让人如沐春风。他就像一块宝石,永远散发着人格、学识和智慧的魅力。(摘自2004/6《教师博览》孙双金《让课堂成为师生精神的天堂》

教育智慧(11)

51、目中无人教育的弊端

目中无人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目中无人的教育不可能培养出真正的人;目中无人的教育在撕裂具有生命整体性的人,在摧残具有智慧生命的人,在压抑具有求知创新的人,在诋毁具有求善意向的人,在扼杀具有生命活力的人。

(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代前言》P3)

52、教育不能遗弃“丑小鸭”

教师的目光不应该总停留在那些优秀的“鸭子”身上,而应关注所有的“鸭子”,包括“丑小鸭”在内。教师也不应将冰冷的目光投注到“丑小鸭”身上,而应该以母性的敏感去关爱“丑小鸭”,帮助他们成长。总之,教育不能遗弃“丑小鸭”,不管他们能否成为美丽的“白天鹅”。

(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P145)

53、目前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最欠缺的东西。

我担心,过于鼓吹个性的张扬,最终会不会演变成粗俗,演变成傲气,演变成华而不实的个人作风。看看我们的“小皇帝”“小公主”,个个唯我独尊,他们不是个性张扬得不够,而恰恰缺乏的就是彬彬有礼之态,儒雅谦让之风。我们一再地暗示我们的孩子,“我是最好的”“我最聪明”“我一定比别人强”等等,目的是引导孩子树立信心。目的是好的,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当孩子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时候,我们把什么来安慰孩子?固然,“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如果孩子由于自身素质、能力的原因而一再遭遇失败,这样的安慰不是过于苍白无力吗?事实上,引导孩子树立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地对待自己,客观地对待他人,承认自身的不足,才是对孩子真正有益的教育。教育孩子踏踏实实地学习,而不是华而不实地鼓吹自己,是目前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最欠缺的东西。

(摘自2004/2《师道》P44闫学《我读论语》)

54、赏识,别过了头

禾苗干涸了,需要浇水,但不能太多,水多了就会淹死。车胎瘪了,需要充气,但不能太足,充得太足了就会爆炸。生命短暂,需要关爱,爱不能太多,爱得多了,就成了伤害。教育固然需要慈母般的温存,也应当来点严父的“狠心”;温室中的幼苗鲜嫩可爱,烈日下的万物更加茁壮。赏识,来点理性吧,千万别过了头。

(摘自2004/3/10《教育文摘周报》姜秀琴等)

55、学生减负难

几年前,只有“高三学生”是同情的对象,现在初中生、小学生也开始“拼搏”。其间,各学生减负的声音也从未间断,教育部、各地教委也多次下文,要求减轻中小学生负担,但执行的效果并不理想。......由于升学压力大,学生之间的竞争已经呈现逐渐提前的趋势。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成熟”地说:“不考高分就进不了好初中,进不了好初中就别想进好高中,进不了好高中想读好大学就门都没有,更别说找好工

作。”

(摘自004/3/10《教育文摘周报》)

教育智慧(12)

56、教育追求的目标

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不让他们背着沉沉的包袱前行,使他们学得愉快而有兴趣,这应该是教育追求得目标。可是,中国的教科书据说是世界上最难的。学习负担恐怕也是最重的。

(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P179)

57、提高学生对生命的认识

生命不仅在于生物体的“活着”,更在于必须活出意义和价值。所以,生命教育的目标不仅要使学生珍爱生命,还要使他们感悟人生的意义,追求人生的理想,实现人生的价值。只有实现了这一目标,才能使生物层面上的个人生命真正转化为文化层面上的相对独立的、有尊严的、自由的价值主体,即成为大写的“人”,除此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挑战苦难、磨练意志。因为没有对苦难的挑战,自然体会不出生命的甘甜。要有意创设一定的逆境,以磨练学生的意志,使他们体验生命的艰辛。还要通过对死亡的了解,使他们看到生命的有限性与局限性,从而更加欣赏生命、珍爱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达到拥抱生命的目的。

(摘自2003年12期《班主任》P9杨良妃《珍爱生命,拥抱人生》)

58、基础教育的任务

基础教育所要为学生幸福人生和终身发展而奠定的基础,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基础教育应该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中打下一个亮丽的底色。其次,基础教育的基础应该包括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兴趣和能力。再次,基础教育的基础中应该包括发展学生独立性、有尊严地面对世界的品质和能力。第四,基础教育为了学生幸福人生奠定的基础中还应该包括引领学生分享和掌握人类千百年来积累的基本经验和核心价值,第五,基础教育要帮助学生与他人、自我和自然建立积极的、建设性的关系。

(摘自2003年第二十四期《人民教育》肖川《基础教育该为学生

奠定怎样的基础》)

59、让生命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

教师的使命在于发现、唤醒、引导。不要把爱当作挂在嘴边的空话,请把师爱的阳光洒向每一个孩子,让生命的阳光照亮教育的每一

个角落。(摘自2003年第二十四期《人民教育》樊裔华《感受阳光》

60、以心灵赢得心灵,以人格赢得人格。(李镇西)

教育智慧(13)

61、班主任修养的重要性

水有容清纳浊的宽大容量,水善于以自己的清洁洗净他人的污浊,班主任也应像水能容善洗浊一样善于改正、包容学生的错误和缺点,提升学生的品格修养。但正如只有净水才能洗涤一样,班主任自身的品德修养也应该像水一样纯洁透明,才能照见并洗掉学生心灵上的污迹。(摘自2003年第十二期《班主任之友》王玉环《上善若水》)

62、愿所有的教师都关爱“丑小鸭”

从漠视“丑小鸭”的存在到关爱“丑小鸭”,是教师教育信念的关键性转变,是教师职业生涯中的实质性飞跃,是教师生存境界的提升。“丑小鸭”在变成“白天鹅”的同时,教师的职业价值就闪耀出生命的辉煌,教师的心灵境界也变得更加纯洁,更加美丽。“丑小鸭”在变成“白天鹅”的同时,教师也成了学生心中的“母亲”。愿所有的教师都关爱“丑小鸭”。愿所有的“丑小鸭”都变成美丽的“白天鹅”。

(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P150)

63、要重视并感激对手 真正认识你的人,除了你的朋友外,就是你的对手。所以,要重视你的对手,因为他能够最早发现你的过时;同时也要感谢你的对手,因为他才使你强大起来。

(摘自2003年第十期《班主任之友》刘福奎《生活拾零》)

64、首先要改变自己

如果别人不喜欢自己,是因为自己还不够让人喜欢,因此,要想有所改变,首先得改变自己。只有改变了自己,才会最终改变别人。只有改变了自己,才可以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摘自2003年第十期《班主任之友》刘福奎《生活拾零》)65、徐匡迪谈今天怎样做教师:教师的人格力量

教师的人格力量来自于学术水平与道德情操的完美统一。教师不仅要学识渊博、循循善诱,更要通过言传身教,通过榜样、无言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因此在我看来,这种人格力量表现在三个方面:健康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操;走在时代前列的学识。而其中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又是为人师表、垂范师德的基础。(摘自

2004/3《班主任》)

教育智慧(14)

66、生命如此精彩(雪原/词曲)是你给了我一切/让我的生命精彩/是你给我碧绿给我蔚蓝/给我灿烂美丽的世界/是你陪伴我每一天/为我的生命喝彩/是你给我欢笑给我向往给我温暖幸福的明天/一年又一年,从春天到冬天/我们相知相伴相亲相爱/守着那份誓言/一年又一年,从春天到冬天/我们相知相伴相亲相爱守着那份誓言/生命如此精彩,我默默地珍爱/生命如此精彩,我默默地感怀/生命更加精彩,我悄悄地期待/生命更加精彩,我深深地祝愿!

(摘自2003年第七期《班主任之友》胡艾玲《生命如此精彩》)

67、要看到学生生命活力

正是看不到学生的生命活力,我们没有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我们把学生限制在狭窄的空间,限制在书本,限制在课堂,限制在学校,这种封闭狭小的教育场所使学生的生命活力在慢慢地隐退,直至消亡。......学生生命的生长和发展得不到自由拓展的活动空间,得不到需要的“阳光”和“雨水”,得不到必要的“营养”和“空气”。所以,少年学生的自杀其实是对生命的抗争,是他们生命冲动的最后表现,是他们最后

一次的自由选择。

(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P16)

68、要在青少年的内心世界打下亮丽的底色

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人性的美好;让学生学会过精神生活,重视精神的价值,眷注内心,使学校生活成为整个人生美好回忆的巨大的宝库,以便让学生形成快乐、开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快乐是心灵的阳光,乐观的人生态度。一个不快乐的人,就有可能内心变得阴暗,就可能对人不信任,甚至充满敌意,就有可能成为害群之马,甚至是穷凶极恶之徒。

(摘自2003年第二十四期《人民教育》肖川《基础教育该为学生

奠定怎样的基础》)

69、我们的德育往往很世故,很功利。市侩教育剥夺了孩子的童年。说读书就是为了挣大钱,娶美女,这是赤裸裸的剥夺孩子的童年。50多个孩子憧憬着50多个未来,而你却用一个未来来要求学生,这是很残酷的。这种教育是可怕的,剥夺了孩子的憧憬和梦想。(李镇西)

70、我认为,教育的真谛是帮助每个人成为他自己,帮助他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把个人的独特性发挥到极致,从而为民族、为人类作出

自己独特的贡献。(朱永新)

教育智慧(15)71、珍爱生命

生命是美丽的,我们为五彩缤纷的生活而欢呼,我们欣赏生命。

生命是神圣的,它需要爱情、亲情、友情的呵护,我们敬畏生命。生命是脆弱的,我们悦纳自己,善待自己,悦纳他人,善待他人,珍惜生命的每一天。

生命是伟大的,我们应提升生命的价值,为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文

明与进步奉献自己。

(摘自2004/1《班主任之友》余旭林《珍爱生命》)

72、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当孩子走进校园,开始他生命的体验时,教育给予他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是提升还是压抑,是创造还是束缚,完全凭着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行为。

(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32)

73、语文教师的历史使命

为生命奠基,为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奠基,是我们21世纪语文

教师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162)

74、课堂教学质量对教师个人生命质量的意义

必须看到的是课堂教学质量对教师个人生命质量的意义。如果一个教师一辈子从事学校教学工作,就意味着他(她)生命中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是在课堂中和为了课堂教学而付出的。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生

命活动的一部分。

因此,十分重要的是使每个教师都要意识到这一点:课堂教学对他们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每一个热爱学生和自己生命、生活的教师,都不应该轻视作为生命实践组成的课堂教学,从而激起自觉上好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都能得到生命满足的愿望,积极地投入教学改革。(摘自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75、劳凯声论教育的最基本任务

“我们培养了许多天才与神童、许多专家与学者,在他们身上却难寻真情的流露、个性的释放。我们的社会中有太多的循规蹈矩之人,他们学富五车,却缺少开拓创新的精神,缺少必要的公民素质、仁爱精神,甚至缺少基本的仁义之心,同胞相妒、手足相残。因此,教育的任务首先不在于教会受教育者多少知识和本领,它最基本的任务是教他们如何去发现生活世界中的真诚、善良的魅力,教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

因此,十分重要的是使每个教师都要意识到这一点:课堂教学对他们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每一个热爱学生和自己生命、生活的教师,都不应该轻视作为生命实践组成的课堂教学,从而激起自觉上好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都能得到生命满足的愿望,积极地投入教学改革。(摘自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教育智慧(16)

78、师德教育应关注教师生活

师德教育必须表现生活的特性:其一,师德教育应成为教师道德生命成长的田园。其二,关注教师道德生命的自由成长,必须在生活世界中进行。教师首先是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平凡人,因此,教师道德教育的内容必须贴近教师生活,成为教师得以健康和谐发展的文化资源。师德教育要贯穿于教师现实生活中,要直面生活的问题与困惑,引导教师过有意义的生活。其三,师德教育是为了提高教师生活质量。......师德培训应贴近教师生活,关注教师幸福人生,并教给教师看待生活的洞察力,获得解决教师心理困惑的智慧技能。与此同时,教师也要考虑个人的发展,要获得自我实现的满足,使主体意识得到积

极发挥。

79、提高学生对生命的认识

生命教育的目标不仅要使学生珍爱生命,还要使他们感悟人生的意义,追求人生的理想,实现人生的价值。除此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挑战苦难、磨练意志。因为没有对苦难的挑战,自然体会不出生命的甘甜。要有意创设一定的逆境,以磨练学生的意志,使他们体验生命的艰辛。还要通过对死亡的了解,使他们看到生命的有限性与局限性,从而更加欣赏生命、珍爱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达到拥抱生命的目的。

80、王通讯谈让孩子们知道大自然

如果一个人看过蚂蚱、捉过蛐蛐、挖过蚯蚓、玩过鱼,那他对人类和自然的感觉会完全不一样。我们应该让孩子们充分利用节假日到农村去、到森林去、到原野去,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自然。这对人的修

养,对净化人的灵魂都有价值。

教育智慧(17)

81、对教师先进事迹的再认识

有一位先进教师的事迹是:在她的丈夫患癌症直到死亡期间,她没有耽搁一点工作,没有请过一天假。其实中国的宣传媒体都在不厌其烦地重复这样的故事。如果这个材料为实,我们不禁要问:这位女教师为什么寡情至此?丈夫的生命只有一次,妻子所奉献的爱心是任何人不可取代的,而工作是别人可以取代的。在丈夫告别世界的时候,只沉溺于自己的工作,是不是太自私了?她单位的领导为什么不能照顾一下她的实际需要,让她尽一点人之常情?

(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P20)

82、拥有被照耀和照耀的喜悦 ”你脸上宁静的光就可以照耀别人“,书就是这样给我们启示和安慰,让我们开始变得平静而且幸福,让我们开始关注和尊重别人的幸福,关注这个极易破碎的世界;让我们学会用柔软的心去安慰无家可归的狗、饥饿的麻雀、受到各种惊吓和伤害的生灵;去拥抱你的亲人、你的朋友、你的敌人和人群里瑟缩的灵魂。当我们在黑暗的寒冷中,看见阳光慢慢铺过来,照在我们的手臂上,照在我们的脸上,微笑像硕大的玫瑰花慢慢开放。每个人都是一团阳光,一种照耀和相互照耀的温暖与喜悦涌上心头,枯萎的心灵长出圆润的叶子,我们像蒲公英的黄色花朵

在阳光下轻轻舞蹈。

(摘自2003/12/4《读书周刊》张树伟《拥有被照耀和照耀的喜悦》)

83、足与不足

人生之路,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人生之路,也是伴随

着足与不足的过程。

我常感到知足,又喜欢在足中寻找不足;我也常感到不足,又会静下心来,在不足中去感受足。足,是进步,是收获,是成功,是令人快乐的;不足,是缺憾,是失去,是差距,时常会有几声叹息。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从一个角度看是不足的,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已经是很足了;但一味”知足常乐“,姑息缺点,宽恕懒惰,又往往会步入平庸。

足与不足,一切尽在认识自我、战胜自我中。(摘自2003年23期《人民教育》任勇《足与不足》)

84、对后进生,老师和学生给他们白眼,家长也打骂他们,这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教育对这些学生的迫害,我们的教育人道主义和人性就这样地一点一滴地流失了......李镇西

85、你的心里没有阳光,你的教育就不会辉煌。朱永新

教育智慧(18)

86、我欣赏这样的境界:心中有太阳,脸上有笑容,嘴里有歌声。

朱永新

87、不要叹息

一个人拥有什么,抑或失去什么都可以在生活中寻求补偿。拥有了,可以总结经验去争取更多更好;失去了,可以吸取教训去追求更大更新。故而不要叹息人生得失、生活不平、命运不公。(摘自2003年第十期《班主任之友》刘福奎《生活拾零》)

88、朴实与高贵

如果一个人无论春夏秋冬都能平静地微笑,这个人就高贵;如果一个人无论喜怒哀乐都能自然地流露,这个人就朴实。朴实与高贵都表明了一个人生活的态度,它们同样美好,只是高贵接近神灵,朴实毗邻稚童。(摘自2003年第十期《班主任之友》刘福奎《生活拾零》)

89、被人嫉妒新解

当你超过别人一点点时,别人就会嫉妒你,当你超过别人一大截时,别人就会羡慕你。你被别人嫉妒,说明你卓越;但如果你要嫉妒

别人,就说明你无能。

(摘自2003年第十期《班主任之友》刘福奎《生活拾零》)

90、凡事不可太在意

生活中,心累通常是人为地在自己的思想上加压造成的,是因为凡事太在意了。太在意同事间的小摩擦,太在意上司偶尔的责备,太在意家人一时的赌气。其实,人生总会有烦心事,睁开两眼历历在目,闭上双眸空无一物。倘若凡事都记取,必定不堪重负!看开琐事,忘却不幸,藐视挫折,这何尝不是一种心灵的释荷、人生的升华!

(摘自2003年第十期《班主任之友》刘福奎《生活拾零》)

教育智慧(19)91、教师的职责

尽管我们面对的都是祖国的花朵,但生活告诉我们,不是每一朵花都如牡丹、芍药那般光彩四射、美丽可爱,其中还有带刺的玫瑰,有迟开的花蕾,有受过生活伤害的花瓣......然而,凡是花都拥有自己的特色,有的花香袭人,有的粗生粗长,每一朵花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都会绽放出生命的光彩,在未来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做老师的就是要用那一颗博大的爱心,公平、公正地为每一朵花都撒上甘露,让每一颗星星都在夜空中放出自己的光芒,用期待热诚开启孩子努力上进的门扉,让他们在各自的基础、资质上健康快乐地进步成长。(摘自2003年第十二期《师道》张胜珍《初为人师》)

92、教育是什么

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集成一枚果;它应当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应该庆幸,在教育中享受着生命,和学生一起成长,采摘到了一路的幸福体验。

(摘自2002年11月28日《人民政协报》袁卫星《采摘一路的幸

福体验》)

93、可以改变的是自己的心情和态度

个人的命运遭遇到什么,我们有时真的无法改变。但是自己的心情和态度可以改变。正如一位哲人所言:”不管自己的人生如何,你好歹得爱它。“而在你爱它,珍惜它,改造它时,劣境也可能创造出奇迹,不幸也会有值得回味的地方。自然,在自己的努力和营造中,便可感觉到生活的有趣、自如、平和、恬静和充实。(摘自2004/1/16《今晚周刊》杭大庆《营造生活的情趣》)

94、收获一粒种子的快乐

让我们小而为之:捡起一片落叶,收获季节变幻的快乐;扶正一株小苗,收获一点蓬勃的绿意;予人一个微笑,收获一份恬适的心情;批好一次作业,收获一个孩子的进步;引导一个顽童,收获一个健康的人生......做每一件小事,就是一次成功的储备和积淀。

......当我们怀着精益求精的态度,抱着一颗热忱的心,投入到认为最平凡的事情中,会惊喜地发现,有许多事情远非你所现象那样索然无味,甚至别有情趣。做好了它们,你依然会有成就感,会有自豪感。(摘自2004/1《师道》蒋静雅《收获一粒种子的快乐》)

95、做一枚小小的叶子多好

鲜花虽然美丽,但它过于短暂;绿叶虽然平凡,可它有幸经历了四季。美丽,往往是个片段,平凡普通才是生命的整个过程。

生命中可以没有鲜花,却不能缺少绿叶。没有鲜花的生命,至多平凡普通了些,但缺少了绿叶,生命就会枯萎。

绿叶的可贵之处在于:即使枯萎了,也要回报大地的哺育之恩。做一枚小小的叶子多好,不羡浮云之高远,不慕百花之富贵,终身恪守谦恭的信条。(摘自2004/1/26《德育报》傅瑞文《落叶》)

教育智慧(20)96、我们需要行动

学习的沉重,教育的沉重,是因为教育这种神圣的事情本身就应该这样吗?不是的。你见过鱼儿饮水累吗?你见过鸟儿飞翔苦吗?你见过树苗害怕风雨吗?你见过花儿害怕阳光吗?教育,说到底就是一个人的成长,本来就应该像呼吸一样自然,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面对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我们不能只是回避或者悲观地看待,我们需要行动,需要改变,要让她变得充满快乐,充满诗意,充满激情。

(摘自2004/1《教师博览》沈建华《梦想,在网络中起飞》)

97、要时时身行好事

当我们拿花送给别人时,首先闻到花香的是我们自己;当我们抓起泥巴想抛向别人时,首先弄脏的也是我们自己的手。一句温暖的话,就像往别人的身上洒香水,自己也会沾上两三滴。因此,要时时心存好

意,脚走好路,身行好事。

(摘自2004/2/6《今晚周刊》佚名《生命的空隙》)

98、应该是拥有一颗轻松自在的心

美好的生活应该是时时拥有一颗轻松自在的心,不管外在世界如何变化,自己都能有一片清静的天地。清静不在热闹繁杂中,更不在一颗索求太多的心中。放下挂牵,开阔心胸,心里自然清静无忧。(摘自2004/2/6《今晚周刊》佚名《生命的空隙》)

99、教师首先是一个人

教师首先是一个人,他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油盐酱醋,他必须做好一个人,争取做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记住并学习的人。

(朱永新《读书与教师成长》)

100、需要执著地追求

在回答”你取得优秀成果的主要经验和体会是什么“这个问题时,钱梦龙说:对自己挚爱的事业,要以恋人般的痴情、信徒般的虔诚、革命志士般百折不挠的意志,一以贯之、无怨无悔地紧追不舍。我这个人,要学历没学历,要资格没资格,要智慧没智慧,我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这份对事业的执著,这份如痴如醉全身心地投入!

(摘自2002/2《教师博览》《钱梦龙话成才》)

教育智慧(21)

101、教师理应成为文化人

教师理应成为文化人,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书籍应成为教师终身的伴侣。教师既是一位博览群书的”杂家“,又是一位熟读本专业书籍的”专家“。有文化才有底蕴,有底蕴才有底气,有底气在课堂上才有

灵气。

(摘自2004年3—4期《人民教育》P65孙双金《啊,我魂牵梦萦的课堂》)

102、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你看见阴影是因为你低着头,命运如同掌纹,弯弯曲曲,却时刻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摘自2004/2《师道》马国福《一张纸片的命运》)

103、教师职业道德中的一条底线

避免空洞的、伪化、神话的说教,将德育踏踏实实地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不随意要求学生去做教师自己也做不到的事情,也许是我们作为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中的一条底线。(摘自2004/2《师道》

闫学《我读论语》)

104、班主任要能海纳百川

班主任要勇于、乐于、善于做一只”废纸篓“,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包罗万象的气魄,去理解、宽容、接纳、化解学生形形色色的错误。(摘自2004/3/8《德育报》《班主任心语》)

105、何必悲观失望 你知道,你爱惜,花儿努力地开;你不识,你厌恶,花儿努力地开。——无论悲观还是失望,时间都会流逝。何必悲观失望,以一颗豁达、乐观的心去构筑明天的欢乐,何乐而不为呢?(摘自2004/3/2

4《教育文摘周报》)

教育智慧(22)

106、拯救灵魂需要什么

学生的心理很脆弱,承受能力有限,在明知自己的过错并为之痛下决心悔过自新之际,教师最好不要草率行事。拯救灵魂,需要的是耐心,是毅力,是勇气,是宽容。此时,给学生一点面子,就是给他留下了信任、关爱、期望。须知,一个翘首向善、满怀希望的灵魂,他一定能战胜自我和超越自我。(摘自2004/4/5《德育报》湖北省竹山县一

中朱士泉)

107、少烦恼多豁达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面对挫折和失败,不斤斤计较,不耿耿于怀,弹性应对,坦然处之,把自己豁达地送入快乐的殿堂。(摘自

2004/3/29《德育报》张远桃)

108、心是一本存折

心是一本存折,有的人平时吝于付出,斤斤计较,存折上的积蓄当然少得可怜;有的人舍得付出,乐于助人。他不经意间的善意之举,使存折上的数目越来越大:别人陷入困境时你慷慨相助,使他度过难关;朋友遇到困难你给予建议,使他豁然开朗;甚至同事心情不愉快,你真心安慰,耐心倾听,使他郁积心头的阴云一扫而光,这些都如同搬动一张椅子、递上一杯饮料一样简单,但正是这些,却自动在你心的存折上转入一笔笔”存款“,日积月累,让你的人生因此而富裕、而殷实。当有一天,你面临困难、陷入窘境时,存折上的那一笔笔存款会帮你度过难关——那些曾经被你帮助过、鼓励过的人,会一如当初你的热情,真诚地向你伸出友善之手。这时你会觉得,你不再孤立无援,你无比”富有"。

(摘自2004/3/29《德育报》茅娟美《心是一本存折》)

109、每天给学生送去一个

每天给学生送去一个灿烂的微笑,这微笑会像一缕春一抹阳光,吹散学生心头的阴霾,温暖学生的心灵;每天给学生送去一个真诚的鼓励,能给孩子们以勇气和力量,进而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激发他们的潜在力量;每天给学生送去一个诚恳的忠告,或故事、格言,能帮助学生剖析事理,明白道理,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摘自2004/4/12《德育报》保定清苑县第三小学 申杏莉)

110、做人的能与不能

第五篇:400位优秀教师的教育智慧

400位优秀教师的教育智慧

这是从400位优秀教师博大深远的心灵深处飞溅出来的600余朵浪花。这400位优秀教师的心灵深处会聚着智慧,浓缩着文采,这600余朵浪花荟萃着璀璨,聚集着晶莹。一个水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一朵浪花可以蕴涵大海的浩瀚。而这一则则教育小语的背后则是变幻无穷的教育大世界。

聆听精粹小语,体味教育情结,反思教育行为,激发教育灵感,引发崭新思维,生发教育智慧,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写作水平。

这些教育精妙小语出自400位优秀教师的笔端,更是成千上万教育工作者的心声。每则小语都是教育思想者、改革者、实践者智慧思考的结晶,是作者深思熟虑的真知灼见,是作者切身体验的至深感悟,是作者殚精竭虑的思想火花。阅读这些小主事给我们以智慧,让我们去反思,促我们去改变。每则小语都值得细细品反复琢磨。

教育智慧(1)1 敬畏感和幸福感

要加强对中小学生敬畏感和幸福感的培养。培养孩子的敬畏感,包括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崇高、敬畏美好等,也就是要培养孩子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对自然的亲近,对崇高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如果青少年没有这种敬畏之情的话,就很可能成为一个无法无天的人,一个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没有约束的人,一个缺少憧憬与精神追求的人。

在中小学阶段,应该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称赞是幸福,不断超越自我是幸福,克服困难实现了目标同样是幸福。

(摘自2003/11/17《德育报》3版 朱小曼的观点)2 教师的终身学习

要让学习支撑我们每个教育者的生命,必须首先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作为国家教育功能的具体实施者,教师学习不仅是为了民族的复兴与进步,更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为只有不断学习,教师才能准确把握现代社会的人才观,才能准确把握当代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准确把握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差异和发展差异,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也才能使每个学生游击、和谐地把自己的理想和祖国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终身学习不仅使教师提高自己生活质量的重要前提,也是教师晚年幸福、完美人生的重要保证。

(摘自2003/11/6《中国教育报》(8)管锡基)3大师的寂寞

“寂寞”是成为大师的必要条件。当大师们选择他们的研究方向时,所面对的往往是冷门、难题、困惑甚至危险。他们在进入研究的状态时,表现出的往往是废寝忘食,不顾安危,甚至是与世隔绝的。—他们比任何人都知道“寂寞”的必要,比任何人都了解“寂寞”的力量。......中国古人说:“自古圣贤皆寂寞。”圣贤也就是大师。大师之为大,不一定经历了大的灾难,承担了大的不幸,但一定是沉浸在大的寂寞之中,忘我地投入工作—工作是他们的生命本身,而不是养家糊口的手段。寂寞是他们工作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忍受不了的痛苦。历史的辩证法就是追逐时髦、寻求热闹的归于沉寂;甘于寂寞、乐于寂寞的永垂不朽。大师们带来了热闹,但他们所固有的,还应该是寂寞。当大师们热衷于名利时,他们就堕落了,他们就终结了。“不朽”太难了,因为“寂寞”太难了。大多数人善于热闹,而不善于寂寞,这就是大师和公众的区别。然而。少些急功近利,少些欺世盗名,少些拔苗助长,少些弄虚作假,总不算是过分的要求吧。......(摘自2202年9月9日《今晚报》夕惕之文《公众的热闹和大师的寂寞》)4 当今教育的弊端

看一看时下的学生生活,机械和单调、平庸和乏味。他们在题海里挣扎,在作业山上爬坡;他们的个性和独特性受到压抑和忽视。试想,时下的学生有多少时间与莎士比亚、普希金、雨果展开心与心的对话;有多少时间与贝多芬、德彪西、柴科夫斯基展开情与情的交流;有多少时间与黑格尔、马克思展开思想与思想的晤对;有多少时间沉醉于梵高、达·芬奇的色彩与线条之中,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他们的生活中没有了诗歌、音乐、绘画和哲学,他们没有了精神的放牧。可以这样说,教育一旦丧失人生的幸福,就可能进一步损害人的理智和创造的活性,甚至可能会因为人性中情感的弱化而危及道德人格的生成。

(摘自2003/5/28《教育文摘周报》6 陈明华、秦志强)5 教育孕育梦想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就是一个让学生孕育梦想,追寻梦想,实现梦想的过程。如果学生还没有梦,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将希望和爱洒向他的心田,没能催生梦的幼芽,让他们长出属于自己的七彩的梦。孩子一旦有了梦,就让他们的心灵自由飞翔吧。呵护宝贵的热情,珍视稚嫩的创造,放飞翱翔的胆量,分享成长的愉悦......这一切我们责无旁贷。

(摘自2003年第11期《班主任之友》陈大明《多梦的季节》)

教育智慧(2)6 用美德占据心灵

人存在的价值,不惟知识的饱学,不惟智慧的增长,最重要的是人格的建树,精神的挺立。要让学生心灵无杂草,无尘埃,无污秽,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占据心灵的旷野,在孩子的心灵里播种上高尚人格的种子、进取精神的种子。

(摘自2003年11期《班主任之友》牛和泉《基础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作准备》)7应该为学生争取闲暇

君不见,我们的教师总是耳提面命地宣扬专家、学者、大师们如何焚膏继晷、皓首穷经,却很少真实地介绍他们丰富多彩的闲暇生活。君不见,我们的教师总是更多地欣赏学生的废寝忘食、夜以继日,而很少引导学生每天要坚持睡眠八小时,并努力为之创造健康良好的闲暇生活。......教育,应该为学生争取闲暇,争取闲暇就是争取自由发展的空间。没有闲暇,就没有自由发展,就没有对世界深刻、独到的感悟、体认、理解和把握。兴之所至的阅读,超越功利的精神漫游,去除压力的沉思冥想,最有可能创生独到的思想。思想的自由翱翔,需要广阔的心理空间,而负担过重只能使认的内心世界变得逼仄。

(摘自2003年第九期《师道》秦志强 陈明华《为“嬉”叫一点屈》)8教师,学会给自己的心灵松绑

教师从事的是塑造人的事业,要引导学生积极进取,自己就必须永葆青春和激情;要培养青少年的探索精神,自己就要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同样,你要让孩子们将来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教师自己首先就应该学会幸福地生活着。这些是生活对自己智慧和人格的挑战。知道吗?生命最本质的存在方式在于创造。每天,我们在传承人类文明的同时,也应创造自己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找回健康、快乐的心灵。教师朋友,让我们学会给自己的心灵松绑吧!(摘自2003年第九期《师道》王怀玉《教师,学会给自己的心灵松绑》)9 教师,要学会享受生活

有许多教师把满腔的热血、亮丽的青春都献给了教育。“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深夜凄风孤灯中朦胧定格的是教师批阅作业的身影,吊针刚拔下血渍新鲜就慷慨上班的是教师。确实,伟大的教育事业需要老师赤诚的燃烧,需要老师血汗的滋润,否则,难以撑起冉冉上升的教育事业。

但是,老师,你不是圣人,你生来不只是吃苦、受累,你还要会享受生活!享受教育,就要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而不只是凄苦燃烧、耗尽最后一滴泪的蜡烛,不只是蠕动着躯壳、痛楚地抽完最后一根丝的春蚕。追求快乐的教育,就会享受教育的快乐!

享受生活,就要关注丰富多彩的生活,就要感受生活的斑斓、时代的风云,而不只是循环涂抹教室——办公室——宿舍单调至极的运行轨迹。月光的朦胧、泉水的丁冬、交响乐的优雅、看足球的呐喊......都应该融进你的生命!

享受教育,就要会思考。老师不能做机械的操作工,要力求主动地、创造地工作。“捧着一颗心来”,“捧”来的应该是激情、理想;“不带半根草去”,无用的杂草“带”去有什么用!带着丰富的感受,带着沉甸甸的思索才有价值。

享受生活,就要珍惜自己、善待自己、敬畏生命,用生活点燃生命,力求自己“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会享受教育才能还给学生真实的生活,才能培养学生“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才会呵护孩子的情感,才能关爱孩子的生命。教育才不会是驯兽式的冷酷,而是引人入胜的学习旅程。

(摘自2003年第九期《师道》卜延中《在新课改中演活教师的角色》)10让激励创造奇迹

充满积极因素的激励,不管她是来自他人,还是来自自己的心灵深处,都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力量和无穷的智慧,她永远像我们生命中的一块块砺石,能让我们的生命之剑保持住无坚不摧的锋利。

(摘自2003年第十期《师道》王飙《让激励创造奇迹》)教育智慧(3)

11、教育的弊端

我们不能容忍孩子玩乐、自由,我们每天都在给孩子洗脑,告诉他们,要勤奋、要刻苦,要有上进心,要有竞争意识,要拿第几名......甚至,我们的教师和学校已经习惯了将孩子们的成绩排好名次贴在最显眼的地方。却不知道,考不及格,考倒数第一名也是孩子的权利,这些孩子更需要尊严和爱。在许多国家里,学生分数被认为是他们的隐私而严禁公布的。

我们忘了,他们是孩子,只有几岁,十几岁。对他们而言,最要紧的,是健康和谐的身心,对世界的好奇,是对事物充满探究的快乐,知道尊重和关心他人,理解爱和民主......可是我们却用没完没了的作业、习题、试卷覆盖在他们身上,早晨天不亮就让他们起床,晚上也舍不得让他们闲着。我们的老师和校长安慰自己说,这是对孩子负责。可是没有好好想想,一双双健康的眼睛被熬成了近视眼,正常的脊梁有点弯曲,活泼的天性日渐磨光,一些孩子患上了精神疾病......这就是“负责”吗?......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今天的中小学教育,过早地把成人世界中的一切传递给孩子,让这些小小的生命过早地背上了难以承受的重负,无端地消耗了他们的健康、灵气和创造力,窒息了孩子应有的天性。最可怕的是,教师和学校已将此看成天经地义的了,罪恶成了习惯。

(摘自2003年第十期《师道》 白云《孩子,你怎么这么快就走了》)、新课程给老师出的思考题

我们一直在勉励自己:“倒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然而,用新课程的理念分析,“一桶水理论”是站不住脚的。知道我们思考的是,一桶水到底有多少碗?十碗百碗千碗......即使再大的桶也是有限量的,决不会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吧。倒完了以后再去打水,那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的。再说,教师把桶里的水倒往学生的碗里,一个“倒”字,就“倒”出了某种陈旧的灌输式的教育思想。

(摘自2003年第十期《师道》孟宪平《新课程给老师出的思考题》)

13、教师教学观念错位

教育本应是启迪人类智慧,营造广阔自由空间的伟业;教师本应唤醒儿童自身中沉睡着的力量和蕴藏着的丰富的发展因素和天性;儿童本应该继续发扬自身中积淀着的人类进步的成果。教育的发展应是一种建筑在活动建构基础上的升华过程。

(摘自2003年第十期《师道》 蒋保华《教师教学观念错位》)14、闲暇出智慧

亚里斯多德讲过“闲暇出智慧”,有闲暇才有属于自己的自由时空:独立地思考,自由地发展,自信而能动地挥洒才智,才能心理坦然,心情轻松,观古今,揽四海,联想,怀疑,批判,求异,发散,组合,归纳,演绎,驰骋想象,生发灵感......闲云悠悠,恰是知识的摇篮,智慧的温床。

牛顿看苹果落地生发万有引力的构想,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学说是躺在病房里的床上,英国剑桥大学喝下午茶喝出了六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目前,闲暇、自由似乎还不属于我们的学生,他们三更眠、五更起,头悬梁、锥刺骨,语文老师出去,数学老师进来。课上失去了人权,课下失去了自由。没有时间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读读自己喜爱的书,做做自己喜爱的事,没有自己思考的空间。

(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师道》 蒋寿军《剑桥大学下午茶的启示》)

15、教育的弊端

有外国人评价我们的小提琴手,认为他们拉小提琴的技能技巧确实比较高,很熟练,但缺乏神韵,没有内涵。因为我们的艺术教育,更多的是进行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操练,至于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的提高,常常给忽略。

一部再好的作品,哪怕是世界文学名著,在我们一些老师的眼里,也就像庖丁眼中的牛,根本就没有全牛,只有一些字、句以及它们的组合规则。说白了,就是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其他皆空,唯此为实。其中所蕴涵的丰富的人文意蕴被化简了,压缩了,使一部部内涵丰富的旷世绝作成了一块块经过压缩后的饼干,缺乏原汁原味。

(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师道》 黄行福《教育不能化简》)教育智慧(4)16 教育的感动与幸福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往往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己,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也许你从不曾在意过你的细心关怀会为一个孤独的心灵带来如此大的震撼;也许你也从未想过会有那么多的人在各个行业各个地方谨记着你教给他们的人生道理,心怀着对你由衷的感激......请翻开那些尘封的记忆,在每一张笑脸的背后,寻找这一份温馨的感动。

(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师道》 《我的一级棒老师》)17 教育,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

我们的教育应该让学生明白,不是只有接受礼物才能获得快乐,不是只有考出高分才能拥有快乐,不是只有一呼百应才能体验快乐,快乐其实还有很多。

譬如给予的快乐。快乐不仅来自收获,更来自给予。给予的快乐是人世间少有的充盈着透明质感与人性光辉的快乐。

譬如同情的快乐。世界上没有最弱小的人,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另一些人的强者,每一个人都能在同情比自己更弱小的人的情感体验和行为付出中,获得精神世界的慈善与饱满。

譬如宽恕的快乐。生活不可能没有差错,差错是不愉快的,而宽恕别人的差错却能使差错变得可爱起来,人心因之明朗起来,宽舒的快乐是一种襟怀,是一种气度,是一种高尚。

譬如称赞的快乐。赞美别人不仅使他人快乐,也使自己快乐——看到他人因自己的赞美而快乐起来,自己内心怎么会不升腾起一份快乐?赞美别人吧你会成为一个撒播快乐的天使。

譬如感恩的快乐。内心充满感恩的人是最平和最温暖的人。哪来那么多的不满不屑与挑剔,感谢农民产出粮食,感谢江河带来水源,感谢太阳带来光明,感恩让我们知足常乐。

譬如交往的快乐。孤独的人之所以孤独,是他把自己封闭了。勇敢地打开心灵之门,和他人交往吧,那里有世界上最愉快的东西:友谊;那里有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信任。

譬如追求的快乐。没有追求没有目标的人行走于世间,就像水中的那株随波逐流的小草,没有自己的方向也没有自己的路程,因此,也就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快乐。

教育,请让学生享受丰富多彩的生命成长之精神快乐吧。请和我们一起相信:惟有这种快乐是持久而永恒的,是奠定人的生命基础和精神健康的。

(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师道》 管建刚《教育,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

18、让微笑永留孩子心中

雨果曾说过:“笑就是阳光,它能消除人们脸上的冬色。”的确,微笑是人类最甜美、最动人的表情,微笑可以表达人们的喜爱,传递友善的信息,使人们显得可爱而有魅力。作为一名教师,面对正在生长发育中的孩子,就更加需要微笑。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和情感具有感染力,教师的微笑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美的氛围。微笑面对学生,不仅可以使教师赢得学生,也会使学生在教师的微笑中学会关心、体谅和善待他人,从而微笑着面对生活。

微笑是笔财富,每个人都能容易拥有,而微笑在教育中又是那么重要。

(摘自2003年18期《人民教育》林丽媛《让微笑永留孩子心中》

19、爱,是什么?

爱,是阳光,是雨露,更是唤醒沉寂心灵的春风,是孕育生机的沃土,是滋润生命的绿洲......爱,是保护,是尊重,是耐心,是宽容,是理解,是期待,是“抗生素”和“脑白金”。

爱,是妈妈的手,能量出孩子额头的温度;爱,是爸爸的眼,能赶走儿子内心蠢蠢欲动的毛毛虫;

爱,是课间棋盘上一次次激烈的拼杀;爱,是一节节用生命和激情演绎的历程......爱,到底是什么?

爱,是滴水,可以穿石;爱,是璞石,可以琢玉。

其实,爱,是人间最美好、最无私、最崇高、最真挚的情感。

(摘自2003年第十期《班主任》李淑芬《爱,是什么》)、让每个孩子的心灵都充满阳光

在每个班主任的手中,都握着几十个鲜活的生命,而每个生命都有着不同的性格。有的开朗,无忧无虑;有的内向,多愁善感;有的脆弱,易受伤害。班主任要生就一双慧眼,心细如发,在他们忧伤的时候,给予快乐;在他们无助的时候,给予支持;在他们失意的时候,给予慰藉;在他们自卑的时候,给予鼓励......让每个孩子的心灵都充满阳光。

(摘自2003年第七期《班主任之友》梁靖《迟到的安慰》)教育智慧(5)

21、人的修养 作为肉身的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惟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贵和卑鄙。

由于生存斗争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

(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师道》 周国平《人的高贵在灵魂》)22、德育的底线

北京大学伦理学教授何怀宏在他的《底线伦理》一书中说:“我一直试图探讨生活在现会中的人的底线伦理学。底线伦理即每一个社会成员自觉遵守的最低限度的道德规范。雨果说,做一个圣人,那是特殊情形;做一个正直的人,那是为人的常规。......市场经济初始、价值多元化胚胎形成之际,机自由降临的同时,底线伦理面临挑战。不杀人、不说谎、不欺诈、不奸淫、不偷盗,在市场经济下亟待重申。你可以做不到舍己为人,但你不能损人利己;你可以不是圣贤,但你应该认同道义和人道。你攀升不到道德最高境界,但道德最低下限必须坚守,那是人类最后的屏障!”

(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班主任》孙亚萍《三思“德育的底线”》)23、人是什么

人是什么?人首先是一个 生命体。他生来带着很多的问号,所以求知是他的天性;人长着一个脑袋,所以思考是他天生的权利;人有自己的身体和心理活动,所以一出生就开始走向独立;人有超越肉体的精神存在,所以思想在自由地驰骋;人有可开发的智慧矿藏,所以有不断发展的可能;人是社会性动物,所以在成长中求善;人有人的尊严,所以需要尊重;人有人的价值,所以需要呵护。总之,从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开始,人就在生长着,发展着,创造着。人总是在告别过去,走向未来,在向他人、向社会、向自然开放的过程中,生成新的“我”。教育理应依据人的生命本性,尊重生命的价值,促进生命的发展。教师就是看守学生生命的护园人,因此,教师就应当目中有人,教育就应该尊重人的生命价值。

(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代前言》P2)24、人生的重量

人们常说:生命活得有分量,才会有价值。

一滴泉水,若没有重量,就不会从石崖上坠落,水滴石穿,诠释“坚持”这个哲理。一粒种子,若没有重量,就不会沉落泥土,生根发芽,结出累累的硕果。

那么,人生的重量在哪里呢?

大腹便便?不是,因为人生的重量不是身体的重量,就像一支蜡烛,它的重量绝非蜡与捻的斤两,而是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光芒;

肌肤亮丽?不是,因为人生的重量与肉体无关,就像一块璞玉,它的重量绝非是光洁的石面,而是美丽的内心;

腰缠万贯?官居一品?也不是,因为人生的重量与财富、权利无关,就像麦粒的大小与麦芒无关。

静下心来细细想想,其实这世间最重的,莫过于一颗无私的心。可见,人生的重量在于无私。人生的幸福与快乐都蕴藏在无私中。

(摘自2003/12/26《今晚报》《今晚周刊》瀚海)25、要静下心来潜心修炼自己

每个人在其生活的历程中都难免会碰到志不得酬、才不见用而造成的精神上的愁苦和郁闷。此时最难得的是静下心来潜心修炼自己,并认真反思现实社会带给自己的深刻体验。

(摘自2003年第十期《班主任之友》刘福奎《生活拾零》)教育智慧(6)

26、嗜书

读书不受时间的限制。无论是潇潇细雨的春日,还是皓月当空的仲夏之夜;无论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深秋,抑或是人迹板桥霜的严冬,都可以手不释卷。或研读教育教学专著和刊物,或背几首唐诗,或诵几阕宋词,或欣赏情文并茂的散文,或浏览一部鸿篇巨著。如果在伸手可及的地方置一杯清茶,便有余香袅袅,享受着一份怡然自得的闲情逸趣。

(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师道》 叶碧青《嗜书》

27、读书的感悟

我一直保持着读书、写笔记的好习惯,办公桌上、书房写字台上常常叠放着我随手翻阅的书刊。读书的时候,知识和智慧指引我认识社会,分辨是非,使我学会了思考和解读的方法;读书的时候,哲人的思想洗涤着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命一次又一次地向前拓展;读书的时候,我徜徉在文化的海洋里,消解了尘世的喧哗和浮躁,还原回和煦平静的本我世界。

(摘自2003年18期《人民教育》储建明《让文化互动植根于语文教学》)

28、阅读是幸福的

阅读是幸福的,阅读是快乐的。通过阅读,可以舒展心灵的翅膀,让笑容变得灿烂;可以仰望思想的星空,让目光变得深邃;可以搭建理想的阶梯,让岁月变得充实;可以品位别样人生,让生活变得阳光。我们提倡健康向上的阅读,我们热爱自由、理性的阅读,因为我们向往步步成功,追求天天进步。给每一天留下阅读时间,给每一个阅读时间留下宁静心情,给每一份宁静心情留下悠悠书香,四季将因此而充满温馨,青春将因此而溢满甜蜜。

(摘自2003年第七期《班主任之友》曹保印《提高阅读品位,打造美好生活》)

29、要读名著

要读名著,就是因为每一个民族、每一个时代精神的精华都凝聚于其中,人类最美好的创造都汇集于其中。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各类学科的“名著(经典)”的阅读而代代相传。

文学名著的阅读,就是一种发现。既是对作品所描述的已知、未知世界的发现,也是对自我潜在的精神力量的发现。说到底,这乃是对“人”的发现——它的魅力就在这里。……名著的真正魅力要你去发现,通过你的感受、体验、想象而内化为你的精神。一切决定于你自己。

(摘自2003/12/3《教育文摘周报》 钱理群)

30、书籍给了我们......如果你整天只顾着奔忙,你也就渐渐失去了人的灵性,也你缺乏应有的精神滋养。没有精神滋养的人不过是具行尸走肉,所以我们离不开文学,都应该在阅读中学会欣赏。文字的功能是如此巨大,它可以勾勒出世间万象。在书里,我们可以欣赏到花的美丽,树的粗壮;舞的曼妙,歌的悠扬;文的深邃,图的想象;事的明白,人的沧桑……这世上值得欣赏的事物是如此之丰富,就等着有心的人去发现、去体会、去传扬。

(摘自2003年12月25日《读书周刊》周学静《慢慢地读,欣赏啊》)教育智慧(7)31 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班主任要有和学生一同成长的意识,珍爱每一天的工作经历和生命历程,不断的反思和总结,不断的探索和升华。班主任的工作不仅充实,而且富有光彩;班主任的人生不仅幸福,而且不朽。

班主任的意义

一个没当过班主任的教师,是一个不完美的教师;一个想逃避班主任复杂工作的教师,是一个得不到教育之乐的教师。

(摘自2003/12/1《德育报》湖南岳阳县四中 万震球)33 班主任播下了什么

班主任所从事的工作,就是用自己的人格,在学生的心灵里播下真、善、美的种子除去假、丑、恶的杂草,以爱的阳光雨露,培育起一棵充满人性的参天大树。

(摘自2004/1/5《德育报》岳晓云《祝福您!班主任老师》)

34、做个仁慈的班主任

仁慈就是热爱、同情、关心、帮助,没有仁慈的教育将是缺乏关怀机械的、冷漠和无效的教育。班主任的特殊地位,使其有可能成为是学生最亲近的老师,也有可能成为学生最厌恶的老师,这取决于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所以对班主任来说,能否对人仁慈,是一个关系到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性伦理课题。

(摘自2004/2〈班主任之友〉P26白海东〈做个仁慈的班主任〉)

35、做教师是幸福的

做教师是幸福的,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和做人的品格传授给学生,应该说胜过世界上的一切馈赠,对给予者和接收者而言,都是幸福。亲手搀扶着混沌初开的孩子走向人类文明的圣殿,去吮吸知识的琼浆、文明的精华......那种感觉就如同年轻母亲第一次将自己甘甜的乳汁喂给新生的婴儿,没有什么比这样一种境界更叫人快乐的了。

(摘自2004/9/6《德育报》刘瑞清《做播撒快乐的人》 教育智慧(8)

36、细枝末节的力量

人与人之间的确需要接触,哪怕一瞬间眼光的对视,一个微小的抓握动作,一次不经意的搀扶,那种温暖的传递,那种力量的感觉,那种潜在的震撼,带来的却是一份信任,一份接纳,可能就是改变一个人、改善人际关系的契机。

(摘自2003年18期《人民教育》韩萍《我看“体验式教学”》)

37、比成功更宝贵的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然而还有比成功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追求成功的历程。作为社会的个体,我宁愿做一个未必成功的追求者,而不愿做一个不再追求的成功者;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宁愿是孩子成功之路的向导,而不愿是他们成功与失败的审判者。

(摘自2003年第七期《班主任之友》黄海霞《比成功更宝贵的》)

38、老师的微笑

微笑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微笑是春雨,能滋润万物;微笑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老师的微笑是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愿每一位老师都学会微笑,每一天都能问问自己:“你今天对学生微笑了吗?”

(摘自2003/12/1《德育报》常熟市何市中心小学陆利东)

39、教育者,请目中有人

要摆脱生命的不幸,就要让生命之光点亮人类的村落;

要激发学生的生命潜力,就要让他们理解做人的价值;

要使学生长大合理地做人,就要让他们懂得做人的尊严;

要建构一个富有人性的社会,就要让人类走出动物家族。

我们需要把学生当人看待,施行充满人性的教育;

我们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呵护生命的尊严;

我们需要沉思学生的存在,理解他们的处境;

我们需要改变自身的教育方式,重塑教师的新形象。教育者,请回回头,看看来时走过的路。

教育者,请目中有人。

(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代前言》P5)

40、孩子远离大自然

中国都市的少年离大自然越来越远,他们中的许多人,不仅不知道螳螂、蚱蜢,甚至不知道香蕉、苹果从何而来?......今天知了的鸣唱已引不起孩子的多大兴趣,栽花种草更是与孩子无缘。孩子们最好的伙伴就是游戏机、电视机,这种远离大自然的教育是可怕的,孩子们的观察能力与动手能力越来越差。如果这样的少年置身大自然之中,或遇上突发的灾情,他们除了幻想“变形金刚”来救护之外,还能有什么其他办法呢?

(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P83)教育智慧(9)

41、给学生一双慧眼

清华附小校长赵颖说:作为为学生生命奠基的教师,我们时时提醒自己:给孩子一双慧眼吧,让他们把这个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摘自2003年18期《人民教育》赵颖(清华附小校长)《立人为本,成志于学》

42、谈表扬与批评

表扬是甘露,但是过多了则成了水患。批评是整理枝叶,只有去掉劣枝坏叶,才能使花开得更美。批评需要表扬的铺垫,没有表扬作铺垫的批评,容易扼杀学生向上的积极性;同时,表扬也需要批评的衬托,没有批评作衬托的表扬,显得软弱无力。只有表扬和批评结合使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班主任》杨晓华《表扬的泛滥》)

43、老师应该给孩子一份自信

老师不是医生,不能总是看学生的不足与缺陷;老师不是警察,不能总是像盯着可疑的人那样,只看学生档案中的阴影;老师也不是演员,不能只在舞台上按照剧本演戏。老师应该是寻找宝藏的人,在学生心灵的土地上,寻找生命的精神资源,并把这种潜在的资源发掘出来,变成精神财富。老师不仅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而且要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其闪光点,使他们形成自爱的心态,使他们相信自己就是最好的,自己有许多可爱的地方。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要爱他人,可从来没有告诉他们要爱自己。学生因为找不到自己的可爱之处,于是就放弃了许多追求。生命的发展需要自爱。

(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P186)

44、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绚丽多彩的生活是孩子们的梦想之源,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生活,捕捉语文学习资源。让语文生活中有花蕾绽放,有蝶儿起舞,有鱼儿戏水,有月儿弯弯,有青烟袅袅,有鸟儿展翅,有柳絮飞扬......在缤纷的世界里,学生会怀有许多美好的期待,用美妙的生活织成七彩的梦想。

(摘自2003年第二十四期《人民教育》刘长永《我听到了荷花开放的声音》)

45、请展开梦想者的“双翼”

童年是孩子们用花环编织的,是孩子们用童话写成的。他们喜欢对着星星说话;他们喜欢望着白云遐想;他们向往飞向蓝天的小鸟;他们常常叠一只纸船放在水中寄托自己的心愿;他们骑着扫帚,把自己当成威武的将军......童年是多梦的季节,做梦的孩子有着许多奇妙的幻想。一旦我们用理性代替了想象,用标准代替了多元,孩子们就会失去天真烂漫而老气横秋。缺梦的人生是乏味的人生。

(摘自2003年第二十四期《人民教育》刘长永《我听到了荷花开放的声音》)教育智慧(10)

46、怎样“说”才好?

老师,特别是班主任,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什么地方该说,什么地方不该说,请三思而行,因为说者无心,听者可有意啊!(摘自2003年第十期《班主任》沈杨《请三思而行》)

47、什么是师智

师智,就是教师的智慧。由于教无定法,由于讲台随小含宇宙,由于我们面对着的是性格各异的学生,所以教学情景多样,所以教学难以预测,所以教学异彩纷呈。

面对瞬息万变的教育情境,准确迅速地作出判断,恰倒好处地妥善处理,从而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的教育境界,这就是教师教育的智慧。现代社会一位优秀教师的智慧必须是精与博的有效结合。在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准方面,必须力求精深;在人文精神和科研理念方面,必须力求广博;在一般智力结构和特殊的思维品质方面,必须力求合理有效。应变性、直觉性、灵活性、巧妙性、幽默性是教师智慧的表现。

(摘自2003年23期《人民教育》任勇《足与不足》)

48、还快乐于课堂

学习,不仅仅在于获取知识,它更是一种生活。对孩子来说,是最主要的生活方式。我们不能固执地再让学生想到学习就是“头悬梁,锥刺股”,而应当寻求有一种既学到知识,又使孩子快乐成长的途径。让我们还快乐于课堂,全面关注学生对学习的幸福、满意的感受。充满快乐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浓厚的兴趣,能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自由选择的空间;充满快乐的课堂将充满着创造的活力,它以兴趣、自由、创造作为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

(摘自2003年第十二期《师道》欧阳有银《课堂,为何总让学生黯然神伤》)

49、班主任没有可以照搬照抄的妙方

人的心灵是一个及其宽广、复杂、多变的世界。面对几十个性格各异、变化发展的孩子,怎样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那片沃土,播下适宜于他们成长的那粒种子,并没有可以照搬照抄的妙方,需要班主任细心地观察、认真地思考、创造性地实践。

(摘自2004/1/5《德育报》岳晓云《祝福您!班主任老师》)50、教师是智者

教师是智者。首先,教师应该博学,应该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其次,教师应该是睿智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智慧的化身,从他嘴里流淌出来的是思想、机敏和幽默。他能让人豁然开朗,让人柳暗花明,让人峰回路转,让人如沐春风。他就像一块宝石,永远散发着人格、学识和智慧的魅力。

(摘自2004/6《教师博览》孙双金《让课堂成为师生精神的天堂》 教育智慧(11)

51、目中无人教育的弊端 目中无人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目中无人的教育不可能培养出真正的人;目中无人的教育在撕裂具有生命整体性的人,在摧残具有智慧生命的人,在压抑具有求知创新的人,在诋毁具有求善意向的人,在扼杀具有生命活力的人。

(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代前言》P3)

52、教育不能遗弃“丑小鸭”

教师的目光不应该总停留在那些优秀的“鸭子”身上,而应关注所有的“鸭子”,包括“丑小鸭”在内。教师也不应将冰冷的目光投注到“丑小鸭”身上,而应该以母性的敏感去关爱“丑小鸭”,帮助他们成长。总之,教育不能遗弃“丑小鸭”,不管他们能否成为美丽的“白天鹅”。

(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P145)

53、目前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最欠缺的东西。

我担心,过于鼓吹个性的张扬,最终会不会演变成粗俗,演变成傲气,演变成华而不实的个人作风。看看我们的“小皇帝”“小公主”,个个唯我独尊,他们不是个性张扬得不够,而恰恰缺乏的就是彬彬有礼之态,儒雅谦让之风。我们一再地暗示我们的孩子,“我是最好的”“我最聪明”“我一定比别人强”等等,目的是引导孩子树立信心。目的是好的,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当孩子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时候,我们把什么来安慰孩子?固然,“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如果孩子由于自身素质、能力的原因而一再遭遇失败,这样的安慰不是过于苍白无力吗?事实上,引导孩子树立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地对待自己,客观地对待他人,承认自身的不足,才是对孩子真正有益的教育。教育孩子踏踏实实地学习,而不是华而不实地鼓吹自己,是目前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最欠缺的东西。

(摘自2004/2《师道》P44闫学《我读论语》)

54、赏识,别过了头

禾苗干涸了,需要浇水,但不能太多,水多了就会淹死。车胎瘪了,需要充气,但不能太足,充得太足了就会爆炸。生命短暂,需要关爱,爱不能太多,爱得多了,就成了伤害。教育固然需要慈母般的温存,也应当来点严父的“狠心”;温室中的幼苗鲜嫩可爱,烈日下的万物更加茁壮。赏识,来点理性吧,千万别过了头。

(摘自2004/3/10《教育文摘周报》姜秀琴等)

55、学生减负难 几年前,只有“高三学生”是同情的对象,现在初中生、小学生也开始“拼搏”。其间,各学生减负的声音也从未间断,教育部、各地教委也多次下文,要求减轻中小学生负担,但执行的效果并不理想。......由于升学压力大,学生之间的竞争已经呈现逐渐提前的趋势。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成熟”地说:“不考高分就进不了好初中,进不了好初中就别想进好高中,进不了好高中想读好大学就门都没有,更别说找好工作。”

(摘自004/3/10《教育文摘周报》)教育智慧(12)

56、教育追求的目标

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不让他们背着沉沉的包袱前行,使他们学得愉快而有兴趣,这应该是教育追求得目标。可是,中国的教科书据说是世界上最难的。学习负担恐怕也是最重的。

(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P179)

57、提高学生对生命的认识

生命不仅在于生物体的“活着”,更在于必须活出意义和价值。所以,生命教育的目标不仅要使学生珍爱生命,还要使他们感悟人生的意义,追求人生的理想,实现人生的价值。只有实现了这一目标,才能使生物层面上的个人生命真正转化为文化层面上的相对独立的、有尊严的、自由的价值主体,即成为大写的“人”,除此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挑战苦难、磨练意志。因为没有对苦难的挑战,自然体会不出生命的甘甜。要有意创设一定的逆境,以磨练学生的意志,使他们体验生命的艰辛。还要通过对死亡的了解,使他们看到生命的有限性与局限性,从而更加欣赏生命、珍爱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达到拥抱生命的目的。

(摘自2003年12期《班主任》P9杨良妃《珍爱生命,拥抱人生》)

58、基础教育的任务

基础教育所要为学生幸福人生和终身发展而奠定的基础,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基础教育应该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中打下一个亮丽的底色。其次,基础教育的基础应该包括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兴趣和能力。再次,基础教育的基础中应该包括发展学生独立性、有尊严地面对世界的品质和能力。第四,基础教育为了学生幸福人生奠定的基础中还应该包括引领学生分享和掌握人类千百年来积累的基本经验和核心价值,第五,基础教育要帮助学生与他人、自我和自然建立积极的、建设性的关系。

(摘自2003年第二十四期《人民教育》肖川《基础教育该为学生奠定怎样的基础》)

59、让生命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

教师的使命在于发现、唤醒、引导。不要把爱当作挂在嘴边的空话,请把师爱的阳光洒向每一个孩子,让生命的阳光照亮教育的每一个角落。

(摘自2003年第二十四期《人民教育》樊裔华《感受阳光》

60、以心灵赢得心灵,以人格赢得人格。(李镇西)教育智慧(13)

61、班主任修养的重要性

水有容清纳浊的宽大容量,水善于以自己的清洁洗净他人的污浊,班主任也应像水能容善洗浊一样善于改正、包容学生的错误和缺点,提升学生的品格修养。但正如只有净水才能洗涤一样,班主任自身的品德修养也应该像水一样纯洁透明,才能照见并洗掉学生心灵上的污迹。(摘自2003年第十二期《班主任之友》王玉环《上善若水》)

62、愿所有的教师都关爱“丑小鸭”

从漠视“丑小鸭”的存在到关爱“丑小鸭”,是教师教育信念的关键性转变,是教师职业生涯中的实质性飞跃,是教师生存境界的提升。“丑小鸭”在变成“白天鹅”的同时,教师的职业价值就闪耀出生命的辉煌,教师的心灵境界也变得更加纯洁,更加美丽。“丑小鸭”在变成“白天鹅”的同时,教师也成了学生心中的“母亲”。愿所有的教师都关爱“丑小鸭”。愿所有的“丑小鸭”都变成美丽的“白天鹅”。

(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P150)63、要重视并感激对手

真正认识你的人,除了你的朋友外,就是你的对手。所以,要重视你的对手,因为他能够最早发现你的过时;同时也要感谢你的对手,因为他才使你强大起来。

(摘自2003年第十期《班主任之友》刘福奎《生活拾零》)64、首先要改变自己

如果别人不喜欢自己,是因为自己还不够让人喜欢,因此,要想有所改变,首先得改变自己。只有改变了自己,才会最终改变别人。只有改变了自己,才可以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摘自2003年第十期《班主任之友》刘福奎《生活拾零》)65、徐匡迪谈今天怎样做教师:教师的人格力量

教师的人格力量来自于学术水平与道德情操的完美统一。教师不仅要学识渊博、循循善诱,更要通过言传身教,通过榜样、无言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因此在我看来,这种人格力量表现在三个方面:健康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操;走在时代前列的学识。而其中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又是为人师表、垂范师德的基础。(摘自2004/3《班主任》)

教育智慧(14)

66、生命如此精彩(雪原/词曲)

是你给了我一切/让我的生命精彩/是你给我碧绿给我蔚蓝/给我灿烂美丽的世界/是你陪伴我每一天/为我的生命喝彩/是你给我欢笑给我向往给我温暖幸福的明天/一年又一年,从春天到冬天/我们相知相伴相亲相爱/守着那份誓言/一年又一年,从春天到冬天/我们相知相伴相亲相爱守着那份誓言/生命如此精彩,我默默地珍爱/生命如此精彩,我默默地感怀/生命更加精彩,我悄悄地期待/生命更加精彩,我深深地祝愿!

(摘自2003年第七期《班主任之友》胡艾玲《生命如此精彩》)

67、要看到学生生命活力

正是看不到学生的生命活力,我们没有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我们把学生限制在狭窄的空间,限制在书本,限制在课堂,限制在学校,这种封闭狭小的教育场所使学生的生命活力在慢慢地隐退,直至消亡。......学生生命的生长和发展得不到自由拓展的活动空间,得不到需要的“阳光”和“雨水”,得不到必要的“营养”和“空气”。所以,少年学生的自杀其实是对生命的抗争,是他们生命冲动的最后表现,是他们最后一次的自由选择。

(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P16)

68、要在青少年的内心世界打下亮丽的底色

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人性的美好;让学生学会过精神生活,重视精神的价值,眷注内心,使学校生活成为整个人生美好回忆的巨大的宝库,以便让学生形成快乐、开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快乐是心灵的阳光,乐观的人生态度。一个不快乐的人,就有可能内心变得阴暗,就可能对人不信任,甚至充满敌意,就有可能成为害群之马,甚至是穷凶极恶之徒。

(摘自2003年第二十四期《人民教育》肖川《基础教育该为学生奠定怎样的基础》)69、我们的德育往往很世故,很功利。市侩教育剥夺了孩子的童年。说读书就是为了挣大钱,娶美女,这是赤裸裸的剥夺孩子的童年。50多个孩子憧憬着50多个未来,而你却用一个未来来要求学生,这是很残酷的。这种教育是可怕的,剥夺了孩子的憧憬和梦想。(李镇西)

70、我认为,教育的真谛是帮助每个人成为他自己,帮助他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把个人的独特性发挥到极致,从而为民族、为人类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朱永新)

教育智慧(15)71、珍爱生命

生命是美丽的,我们为五彩缤纷的生活而欢呼,我们欣赏生命。

生命是神圣的,它需要爱情、亲情、友情的呵护,我们敬畏生命。

生命是脆弱的,我们悦纳自己,善待自己,悦纳他人,善待他人,珍惜生命的每一天。

生命是伟大的,我们应提升生命的价值,为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奉献自己。

(摘自2004/1《班主任之友》余旭林《珍爱生命》)

72、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当孩子走进校园,开始他生命的体验时,教育给予他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是提升还是压抑,是创造还是束缚,完全凭着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行为。

(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32)

73、语文教师的历史使命

为生命奠基,为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奠基,是我们21世纪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162)

74、课堂教学质量对教师个人生命质量的意义 必须看到的是课堂教学质量对教师个人生命质量的意义。如果一个教师一辈子从事学校教学工作,就意味着他(她)生命中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是在课堂中和为了课堂教学而付出的。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生命活动的一部分。

因此,十分重要的是使每个教师都要意识到这一点:课堂教学对他们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每一个热爱学生和自己生命、生活的教师,都不应该轻视作为生命实践组成的课堂教学,从而激起自觉上好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都能得到生命满足的愿望,积极地投入教学改革。(摘自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75、劳凯声论教育的最基本任务

“我们培养了许多天才与神童、许多专家与学者,在他们身上却难寻真情的流露、个性的释放。我们的社会中有太多的循规蹈矩之人,他们学富五车,却缺少开拓创新的精神,缺少必要的公民素质、仁爱精神,甚至缺少基本的仁义之心,同胞相妒、手足相残。因此,教育的任务首先不在于教会受教育者多少知识和本领,它最基本的任务是教他们如何去发现生活世界中的真诚、善良的魅力,教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

因此,十分重要的是使每个教师都要意识到这一点:课堂教学对他们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每一个热爱学生和自己生命、生活的教师,都不应该轻视作为生命实践组成的课堂教学,从而激起自觉上好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都能得到生命满足的愿望,积极地投入教学改革。(摘自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教育智慧(16)

78、师德教育应关注教师生活

师德教育必须表现生活的特性:其一,师德教育应成为教师道德生命成长的田园。其二,关注教师道德生命的自由成长,必须在生活世界中进行。教师首先是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平凡人,因此,教师道德教育的内容必须贴近教师生活,成为教师得以健康和谐发展的文化资源。师德教育要贯穿于教师现实生活中,要直面生活的问题与困惑,引导教师过有意义的生活。其三,师德教育是为了提高教师生活质量。......师德培训应贴近教师生活,关注教师幸福人生,并教给教师看待生活的洞察力,获得解决教师心理困惑的智慧技能。与此同时,教师也要考虑个人的发展,要获得自我实现的满足,使主体意识得到积极发挥。

79、提高学生对生命的认识 生命教育的目标不仅要使学生珍爱生命,还要使他们感悟人生的意义,追求人生的理想,实现人生的价值。除此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挑战苦难、磨练意志。因为没有对苦难的挑战,自然体会不出生命的甘甜。要有意创设一定的逆境,以磨练学生的意志,使他们体验生命的艰辛。还要通过对死亡的了解,使他们看到生命的有限性与局限性,从而更加欣赏生命、珍爱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达到拥抱生命的目的。

80、王通讯谈让孩子们知道大自然

如果一个人看过蚂蚱、捉过蛐蛐、挖过蚯蚓、玩过鱼,那他对人类和自然的感觉会完全不一样。我们应该让孩子们充分利用节假日到农村去、到森林去、到原野去,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自然。这对人的修养,对净化人的灵魂都有价值。

教育智慧(17)

81、对教师先进事迹的再认识

有一位先进教师的事迹是:在她的丈夫患癌症直到死亡期间,她没有耽搁一点工作,没有请过一天假。其实中国的宣传媒体都在不厌其烦地重复这样的故事。如果这个材料为实,我们不禁要问:这位女教师为什么寡情至此?丈夫的生命只有一次,妻子所奉献的爱心是任何人不可取代的,而工作是别人可以取代的。在丈夫告别世界的时候,只沉溺于自己的工作,是不是太自私了?她单位的领导为什么不能照顾一下她的实际需要,让她尽一点人之常情?

(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P20)

82、拥有被照耀和照耀的喜悦

”你脸上宁静的光就可以照耀别人“,书就是这样给我们启示和安慰,让我们开始变得平静而且幸福,让我们开始关注和尊重别人的幸福,关注这个极易破碎的世界;让我们学会用柔软的心去安慰无家可归的狗、饥饿的麻雀、受到各种惊吓和伤害的生灵;去拥抱你的亲人、你的朋友、你的敌人和人群里瑟缩的灵魂。当我们在黑暗的寒冷中,看见阳光慢慢铺过来,照在我们的手臂上,照在我们的脸上,微笑像硕大的玫瑰花慢慢开放。每个人都是一团阳光,一种照耀和相互照耀的温暖与喜悦涌上心头,枯萎的心灵长出圆润的叶子,我们像蒲公英的黄色花朵在阳光下轻轻舞蹈。

(摘自2003/12/4《读书周刊》张树伟《拥有被照耀和照耀的喜悦》)

83、足与不足

人生之路,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人生之路,也是伴随着足与不足的过程。我常感到知足,又喜欢在足中寻找不足;我也常感到不足,又会静下心来,在不足中去感受足。足,是进步,是收获,是成功,是令人快乐的;不足,是缺憾,是失去,是差距,时常会有几声叹息。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从一个角度看是不足的,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已经是很足了;但一味”知足常乐“,姑息缺点,宽恕懒惰,又往往会步入平庸。

足与不足,一切尽在认识自我、战胜自我中。

(摘自2003年23期《人民教育》任勇《足与不足》)

84、对后进生,老师和学生给他们白眼,家长也打骂他们,这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教育对这些学生的迫害,我们的教育人道主义和人性就这样地一点一滴地流失了......李镇西

85、你的心里没有阳光,你的教育就不会辉煌。朱永新 教育智慧(18)

86、我欣赏这样的境界:心中有太阳,脸上有笑容,嘴里有歌声。朱永新

87、不要叹息

一个人拥有什么,抑或失去什么都可以在生活中寻求补偿。拥有了,可以总结经验去争取更多更好;失去了,可以吸取教训去追求更大更新。故而不要叹息人生得失、生活不平、命运不公。(摘自2003年第十期《班主任之友》刘福奎《生活拾零》)

88、朴实与高贵

如果一个人无论春夏秋冬都能平静地微笑,这个人就高贵;如果一个人无论喜怒哀乐都能自然地流露,这个人就朴实。朴实与高贵都表明了一个人生活的态度,它们同样美好,只是高贵接近神灵,朴实毗邻稚童。(摘自2003年第十期《班主任之友》刘福奎《生活拾零》)

89、被人嫉妒新解

当你超过别人一点点时,别人就会嫉妒你,当你超过别人一大截时,别人就会羡慕你。你被别人嫉妒,说明你卓越;但如果你要嫉妒别人,就说明你无能。

(摘自2003年第十期《班主任之友》刘福奎《生活拾零》)

90、凡事不可太在意 生活中,心累通常是人为地在自己的思想上加压造成的,是因为凡事太在意了。太在意同事间的小摩擦,太在意上司偶尔的责备,太在意家人一时的赌气。其实,人生总会有烦心事,睁开两眼历历在目,闭上双眸空无一物。倘若凡事都记取,必定不堪重负!看开琐事,忘却不幸,藐视挫折,这何尝不是一种心灵的释荷、人生的升华!

(摘自2003年第十期《班主任之友》刘福奎《生活拾零》)教育智慧(19)91、教师的职责

尽管我们面对的都是祖国的花朵,但生活告诉我们,不是每一朵花都如牡丹、芍药那般光彩四射、美丽可爱,其中还有带刺的玫瑰,有迟开的花蕾,有受过生活伤害的花瓣......然而,凡是花都拥有自己的特色,有的花香袭人,有的粗生粗长,每一朵花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都会绽放出生命的光彩,在未来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做老师的就是要用那一颗博大的爱心,公平、公正地为每一朵花都撒上甘露,让每一颗星星都在夜空中放出自己的光芒,用期待热诚开启孩子努力上进的门扉,让他们在各自的基础、资质上健康快乐地进步成长。(摘自2003年第十二期《师道》张胜珍《初为人师》)

92、教育是什么

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集成一枚果;它应当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应该庆幸,在教育中享受着生命,和学生一起成长,采摘到了一路的幸福体验。

(摘自2002年11月28日《人民政协报》袁卫星《采摘一路的幸福体验》)

93、可以改变的是自己的心情和态度

个人的命运遭遇到什么,我们有时真的无法改变。但是自己的心情和态度可以改变。正如一位哲人所言:”不管自己的人生如何,你好歹得爱它。"而在你爱它,珍惜它,改造它时,劣境也可能创造出奇迹,不幸也会有值得回味的地方。自然,在自己的努力和营造中,便可感觉到生活的有趣、自如、平和、恬静和充实。

(摘自2004/1/16《今晚周刊》杭大庆《营造生活的情趣》)

94、收获一粒种子的快乐

让我们小而为之:捡起一片落叶,收获季节变幻的快乐;扶正一株小苗,收获一点蓬勃的绿意;予人一个微笑,收获一份恬适的心情;批好一次作业,收获一个孩子的进步;引导一个顽童,收获一个健康的人生......做每一件小事,就是一次成功的储备和积淀。

......当我们怀着精益求精的态度,抱着一颗热忱的心,投入到认为最平凡的事情中,会惊喜地发现,有许多事情远非你所现象那样索然无味,甚至别有情趣。做好了它们,你依然会有成就感,会有自豪感。(摘自2004/1《师道》蒋静雅《收获一粒种子的快乐》)

95、做一枚小小的叶子多好

鲜花虽然美丽,但它过于短暂;绿叶虽然平凡,可它有幸经历了四季。美丽,往往是个片段,平凡普通才是生命的整个过程。

生命中可以没有鲜花,却不能缺少绿叶。没有鲜花的生命,至多平凡普通了些,但缺少了绿叶,生命就会枯萎。

绿叶的可贵之处在于:即使枯萎了,也要回报大地的哺育之恩。做一枚小小的叶子多好,不羡浮云之高远,不慕百花之富贵,终身恪守谦恭的信条。(摘自2004/1/26《德育报》傅瑞文《落叶》)

下载400位优秀教师的教育智慧五word格式文档
下载400位优秀教师的教育智慧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400位优秀教师的教育智慧

    400位优秀教师的教育智慧(家长必看!!)【引自 芙蓉乖乖】 这是从400位优秀教师博大深远的心灵深处飞溅出来的600余朵浪花。这400位优秀教师的心灵深处会聚着智慧,浓缩着文采,这600......

    教师资格证.教师考录作文通关--优秀教师的教育智慧【五】

    教师资格证/教师考录作文通关_优秀教师的教育智慧【五】 --博恩教育整理--免费下载 201、爱还有真爱和假爱之分。 标准是:1、是一视同仁的爱,还是偏爱?2、是功利性的爱,还是超越......

    智慧教育

    智慧教育 我国教育信息化正由初步应用融合阶段向着全面融合创新阶段过渡,无论从国家地区的宏观层面、学校组织中观层面,还是学习者个体层面来看,教育信息化都是一个平衡多方关......

    分享教育智慧

    选择与坚持 ——在清华大学2015年第一次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 华大学校长 陈吉宁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共有1318名同学获得博士、硕士学位。首先,我代表学校,向......

    教育智慧

    用你的智慧开启家庭教育之门 昨晚儿子写完日记,我一看,就一句话:“我今天很高兴,因为读《三字经》的时候我被选上了,所以我很开心。”我说:“太短了,老师可能要让你重新写。”他说:......

    教育智慧

    教育智慧:一位美国妈妈给儿子使用手机的家规亲爱的儿子格雷戈里: 节日快乐!相信你现在肯定会为拥有一部自己的Iphone手机而倍感兴奋。你现在已经是一个13岁的男孩了,而且是一个......

    2009教师节优秀教师代表发言稿五

    2011教学工作会议获奖教师代表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上午好!我作为一名初三的普通教师,能参加今天的这个初中教学工作会议,聆听领导的谆谆教导,感受领导对教师的关......

    优秀教师教育感言大全

    优秀教师教育感言(精选6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这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感言。那么好的感言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