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资格证.教师考录作文通关--优秀教师的教育智慧【五】
教师资格证/教师考录作文通关_优秀教师的教育智慧【五】
--博恩教育整理--免费下载
201、爱还有真爱和假爱之分。
标准是:
1、是一视同仁的爱,还是偏爱?
2、是功利性的爱,还是超越功利性的爱?
3、是居高临下的爱,还是平等的爱?
4、是严格要求的爱,还是纵容和溺爱?所以除了爱心教育,还需要民主教育。富有民主精神的爱才是真爱。李镇西
202、校园生活应该有一些浪漫气息,应该有一些炊烟,有一些山中的气息......教育应该给孩子们留下一些浪漫的回忆,而自然这本大书不能不读,否则教育是不完整的,是空洞的。李镇西
203、一流的学生
“一流的‘考生'不等于一流的‘学生'。”《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的作者黄全愈认为,“学生”强调的是善于“学”,他们拥有敏锐的嗅觉、笃实的干劲、极强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而我们的教育,却把“学生”培养成了“考生”,把千千万万的孩子从广阔的社会大舞台赶到了狭窄的考场,最后变成考试的高手,实践的低能儿。
(摘自2003年23期《人民教育》《从“一”到“十”:2003看教育》)204、让学生独立成长
每一个学生都要独立长大,最终成为他自己。教师应当站在学生的体验中思考,让他们演出独立成长的活剧,而不是天天复制自己,并粘贴到学生的心里。
(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161)
205、一个老师有童心,有爱心,才会有事业心。老师有童心,有爱心才会有责任心。李镇西教育智慧(42)
206、我们做教育的要上天入地,新教育实验就是入地。我们要做真实验,不做假实验;要做活实验,不做死实验。一线的师生是“新教育”的创造者。朱永新
207、现在的教育假的东西太多了,我们的德育假的东西也非常多。一位学生来信说:“现在老师讲的,不是我们想的;我们想的,恰恰没有人回答(讲,赵海吉注)。”假德育的具体表现是:
一、脱离学生的心灵;
二、形式主义猖獗;
三、剥夺孩子的童年。李镇西
208、还快乐于课堂 让我们的课堂少些功利与分数,远离忧郁与深沉,拒绝标准与威压,多一些快乐,再多一些快乐,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收获快乐,在快乐中学会学习。
(摘自2003年第十二期《师道》欧阳有银《课堂,为何总让学生黯然神伤》)209、一步一个脚印
梦想在心中,创造在手中。教师要想成功,一步登天做不到,但一步一个脚印能做到;一鸣惊人不好成,但全新做好一件事可以成;一下子成名不可能,但每天进步一点点有可能。
(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162)
210、一个教师走向成功的条件
一个教师要走向成功,最终还要取决于教学实践能力,而经验的积累、实践智慧的获得,就更需要“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的持续反思毅力和“十年磨一剑”的执著。
(摘自2004年3—4期《人民教育》P52赖配根《编辑手记》)教育智慧(43)
211、读书与教师成长
教师的幸福也不仅仅是学生的成功,同时应该是自己的充实与成功。教师可以利用的时间与空间决定了教师是一个幸福的人。他完全可以进行自我的设计与武装,让自己多才多艺,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让自己脱离庸俗。
(朱永新《读书与教师成长》)
212、对学生更为重要的是什么
一个老师对于学生的影响不仅仅限于传道授业吧,有时反而是与课业无关的一句话、一个举动对学生更为重要——只要他能够击中学生那年轻而渴望的心灵。
(摘自2002/2《教师博览》卷首语——王晓莉)
213、必须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听见人类的庄严?
我们必须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听见人类的庄严声音。应该首先将人类最有正面价值的精神财富提供给下一代,让他们首先学会体验爱与尊严、体验善良与和平、体验诚实与虔敬、体验仁慈与怜悯。
(摘自2004/1《教师博览》摩罗《孩子,需要一只宝葫芦》)
214、不能小看小学老师 我 们有理由让社会相信:不能小看小学老师,没有他们的劳动,辛勤的浇灌,孩子就不能成为参天大树,更谈不上森林一片。作为一名立志在教育战线中执著为学生生 命奠基的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会用自己的生命去浇灌孩子的生命之树。相信,对我,对我们小学教师为教育永远绿满人间的神圣劳动会充满深深的敬意。
(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162)
215、教育中幸福的感觉
我们的工作虽然并不轻松,甚至可以说是艰辛的,但当我们触碰孩子们纯真目光,聆听他们无所掩饰的话语,亲历他们天真浪漫的童年时,就会生出一种幸福的感觉。
(摘自2004/4/5《德育报》无锡市雪浪中心小学 周旭芳)教育智慧(44)
216、终身学习,终身受教育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早已过时,要毕生用“终身学习。终身受教育”的观念去追赶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不断感受和吸纳这个时代的奔腾与力量,并以这感受和吸纳去锻造下一个时代的精华与脊梁。
(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162)
217、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改革成功
无论科技怎样日新月异地发展,人的成长都如同一棵树:需要阳光、需要雨露、需要肥沃的土壤和适宜的气候......当教育能成为年轻生命的自由呼吸和歌唱,创造出“茂密之树和碧草蓝天交相辉映”之时,我们的教育改革才算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162)
218、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学生评价
对 学生评价的发展性功能的重视,意味着学生评价不仅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 生一个等级分数并与他人比较,而要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不但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更要发现学生 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摘自2004年3—4期《人民教育》P58王文静《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学生评价》)
219、教师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思想导师 教师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思想导师。教师应用自己思想的火种去点燃学生思想的火把。一位有思想的教育者要引导学生去思考科学、思考人生、思考社会、思考未来。教师只有认真阅读乐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思想后,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摘自2004年3—4期《人民教育》P65孙双金《啊,我魂牵梦萦的课堂》)220、“我们”决定着学生的成长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绪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得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得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
(摘自2004/5《人民教育》殷朝芹文章)教育智慧(45)221、一个教师之所以高贵
任何艺术都需要情感的投入,教学艺术更不例外。在吴正宪的课堂上,滚动着澎湃的激情,也汇集着期待的深情,还荡漾着师生情感交融的真情。而这一切都是从读懂学生、走进孩子心灵开始的。吴正宪说:“我一直在努力读懂他们,真诚地和他们站在一条战线上,友善地走进他们的心灵,努力把自己的生命和孩子们的生命融合在一起,使它迸发出情感与智慧的火花。”一个教师之所以高贵,就在于他不仅仅是用技巧而是用心灵对待自己的事业。
(摘自2004年第17期《人民教育》刘然《唤醒教育的诗情......追踪吴正宪的课堂》)
222、要呵护孩子每一个飞翔的梦想
今天,在美国宇航中心的大门上,写着人类对宇宙的豪迈宣言:只要人类能够梦想的,就一定能够实现。作为教师,我们要呵护孩子每一个飞翔的梦想,也许那就是他们飞向成功的第一片羽毛。
(摘自2004、12、20《德育报》钱超《想飞就能飞起来》)223、怎样对待学生
我们要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每一个过失,用期待的心情对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用喜悦的心情赞许学生的每一点进步。
(摘自2004、12、20《德育报》孙立红《班主任心语》)224、把每个学生的优点都看作是一种优质资源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社会,把每个学生的优点都看作是一种优质资源,科学合理地配置、组合、使用,人尽其才,这样,每个学生作为个体都得到了培养、锻炼与提高,而由这些个体组成的集体一定是积极向上、生机勃勃的。
(摘自2004、12、20《德育报》段正山《班主任心语》)225、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是好学生的感觉
任何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做好学生的愿望,教师的使命就是强化这种愿望,呵护这种愿望。让我们用纯朴的微笑和真诚的鼓励,划出学生学生幸福的人生起跑线。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是好学生的感觉。
(摘自2004年第12期《班主任之友》闫春三 李仕慧《“关注生命发展”的班级管理》)教育智慧(46)
226、激情
激情是人生的活水,它无拘无束地奔腾激荡,翻卷起绚丽多姿的浪花,弹拨出跌宕起伏的乐曲,一路呼啸着奔向广阔的大海。
激情是生活的电光石火,激情是灵魂的放声歌唱,激情是深沉感悟的迸发;激情是思想火焰的点燃。
激情产生诗,激情产生画,激情产生灵感,激情产生奇迹。
激情可以使患者离开病床,激情可以使老人焕发青春,激情可以重新唤醒麻木的灵魂,激情可以使人产生力挫群雄的千钧之力。
历史的车轮要激情来推动,人生的画卷要激情来描绘。拥有激情的人永远昂扬着,永远潇洒着,永远是意气风发、英姿勃勃的;没有激情的人就只会自哀自叹、怨天尤人。
(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教育艺术》殷朝芹《激情》 227、教师需要激情
课堂需要激情,因为课堂是一个需要用激情吹皱的一池春水,它是流动的、活泼的;孩子需要激情,因为只有激情才能激发激情,才能点燃心灵圣火,拨动生命的琴弦;教师需要激情,因为只有激情才会有创造,只有激情,才能使教诲永远具有探究的魅力。
你 应该时时将自己置于生命的原野,用真情去催发生命,为生命中的平凡而欢欣鼓动,让生命中的习以为常感动自己,再用自己的率真、坦诚、热情去感染学生、打动 学生。那时充满激情的你犹如一股清新的风吹动了课堂的空气,吹醒了沉睡的心灵,吹开了原野的花草,于是你拥有了生命的气息。什么最能深入我们内心唤醒我们的激情?读书。因为只有读书,才能让我们拥有更宽广敏锐的心灵,而拥有了宽广敏锐的心灵,我们才能常常感动,常常饱含进取的激情。
(摘自2004/1/8《中国教育报》许洪清《老师,你还有激情吗?》)228、笑对人生的残局
其实人生就是一盘棋,与你对弈的是命运。即使命运在棋盘上占尽了,你也不要推盘认输,而要笑着面对,坚持与命运对弈下去,因为人生往往就在坚持中转机。
(摘自2005、1、7《今晚周刊》江汉)229、什么是激情
我们对激情作了一个明确的限定:对有价值的目标的执著追求。她热烈的力量来自心灵的深处,但促使她迸发和指引她前进的则是理性的判断。大哲罗素在《我为何而生》中写道:“三种单纯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那就是对于爱情的渴望。对于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心腑的怜悯。”爱情、知识和同情,都是非常高尚的目标。对它们不屈不挠的追求――激情,就构成了罗素的一生。由此可见,要让激情成为人生积极的力量,首先就要懂得欣赏心灵的美丽,与高尚的心灵交流。
(摘自2004年第二十一期《人民教育》《话题:激情,语文教学的生命――编辑语丝》)
230、激情的力量
一堂课拥有了激情,教育将获得刻骨铭心的力量;一个教师拥有了激情,生命将因此而灿烂。
(摘自2004年第二十一期《人民教育》《话题:激情,语文教学的生命――编辑语丝》)教育智慧(47)
231、什么是心理咨询
咨询不是说教,它是聆听;咨询不是训斥,它是接纳;咨询不是教导,它是引导;
咨询不是控制,它是参与;咨询不是侦讯,它是了解;咨询不是制止,它是疏导;
咨询不是做作,它是真诚;咨询不是改造,它是支持;咨询不是解答,它是领悟; 咨询不是包办解决问题,它是协助成长;咨询不是令人屈从,它是使人内心悦服。
(摘自2004/1/5《德育报》)232、尊重
尊重,是一种修养,一种品格,一种谦逊。
尊重,是尊敬,是看重;是自尊,是自重。是对他人和自我人格、他人价值和自我价值的肯定。
尊重是一阵春风,一只白鸽,一泓湖水。没有谩骂,没有侮辱,没有野蛮,没有阴谋,没有奸诈。
尊 重不是虚伪,更没有吹捧。它是发自心底的真诚。它也不是崇拜,它完全具有平等的优势感和责任心,绝没有自卑、自轻和自贱。自尊是一种进取,一种上进心和责 任感。别人成功,给人以自尊,表明了自己对别人成功的赞赏、羡慕、佩服和追求,激励自己。这完全是一种积极奋进的人生,绝没有颓废、空虚和绝望。
尊重是一种对他人的宽容,是一种微笑的大度。不会尊重别人的人,说明他的修养不够;不会尊重下属的上司,同样证明他的资格不够。一个人不可能尽善尽美,我们没有理由要求别人那样,因为我们自己比不曾做到。别人如果某些方面不如自己,我们一定不要用傲慢和不敬去代替可贵的“尊重”。我们应当相信自己也有比不上别人的地方,这样你会愉快地去尊重别人。
“努力去尊重别人!”请记住这句话。如果我们都懂得去尊重别人、尊重自己,那么生活中许多纠葛、怨恨、消极和不快,都将被快乐的“尊重”吹得烟消云散。
(摘自《教育技巧例话》P134—135)233、不该有过多的奢望
据一项研究表明,人们精力的60%以上用于抗拒压力,机械重复的步骤侵占了我们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我们要有适当的追求,因为它是生活激情的来源;但是我们不该有过多的奢望,其实我们并不需要过多的东西。......扔掉过多的奢求,忘记多余的烦琐,我们将活得轻松自如。
(摘自林华民《世界经典教育案例启示录》315)234、怎样才是一个人性健康发展的健全的学生
当 我们带着学生穿越文学殿堂,遨游数学王国,探索宇宙奥妙时,千万不要忘记:学生的素质要全面发展,还要教给他做人的道德底线,基本的智慧知识,基本的审美 能力以及劳动能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我们在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时,还要叫他懂得恨;我们在让他品尝喜的甘甜时,还要让他知道忧的必然;我们在培养他善良、同情、宽容之心时,还应培养他仇视与抗争的精神。只有敢爱敢恨,有喜有忧,懂得仇恨与抗争,具有忧虑意识与奋起精神的学生才是一个人性健康发展的健全的 人。
((摘自〈班主任之友〉P38刘文富等〈我们教给学生这些知识了吗?〉)235、心灵的创伤只能用心灵的温暖来医治,精神的污染只能用真理的甘露来洗涤。
(摘自2004/2《班主任》陆广地《教育絮语》)教育智慧(49)241、心态决定成败
积极的心态创造人生,消极的心态消耗人生。
积极的心态是成功的起点,是生命的阳光和雨露,让人的心灵成为一只翱翔的雄鹰。
消极的心态是失败的源泉,是生命的慢性杀手,使人受制于自我设置的某种阴影。
选择了积极的心态,就等于选择了成功的希望;选择消极的心态,就注定要走入失败的沼泽。
如果你想成功,想把美梦变成现实,就必须摒弃这种扼杀你的潜能、摧毁你希望的消极心态。
(摘自2004、12、3《今晚周刊》沈鸿友)242、要力求把每张牌打好
一 个人所处的环境靠个人也许无力改变,但如何适应环境则是自己完全可以控制的。人的一生难免会碰上许多问题,遇到不少挫折,在面对问题和挫折时,怨天尤人解 决不了任何问题;积极调整好生活态度,勇敢地迎接人生的挑战,并尽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这才是最佳的选择。记住,牌是上帝发的,我们分到什么就是什 么,别无选择,也不可更换;我们能够做到的、应该做的,就是如何将手中的牌优化组合,并力求把每张牌打好!
(摘自2004、12、3《今晚周刊》杨协亮《人生就像打牌》)243、“人”是逼出来的
逼是压力,有了压力,才有喷泉奔涌飞溅的景观;逼是动力,有了动力,才有炮弹出膛呼啸云天的神威;逼是一把铁锤,把人生的钢坯锻打得更加密实坚强;逼是一块砥石,把才干的剑刃磨砺得更加光亮锋利......学习中的收获,工作中的成绩,可以说都是逼出来的;不逼你的脑子用功,只是总还在老师那里;不逼你的手脚出力,便永远在原地踏步。不应该害怕逼。在某种外界 因素逼迫着你的时候,没有必要痛苦和烦恼,也不必想方设法逃避它。在大多数情况下,这兴许还是件好事呢。勇敢地迎接它的挑战,人生便又踏上了新的台阶。
(摘自2004、12、20《德育报》孙祥虎《人是“逼”出来的》)244、要认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不同的认知特征、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欲望渴求、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创造潜能,从而铸就了千差万别的个性。教育的根本任务就在于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让个性由依附走向独立,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内敛走向凸显。
(摘自2004年第12期《班主任之友》闫春三 李仕慧《“关注生命发展”的班级管理》)
245、我只看我所有的
我们有着健全的躯体,但我们不快乐,因为我们看到了那么多人比我们美丽;我们有着一个平凡而温暖的家,但我们不快乐,因为我们看到了别人漂亮的衣服和车子......因为我们只看所没有的,所以我们生活在喋喋不休的抱怨中,看不见生活的美丽,经常感到失落,让朋友和家人生厌;至于所谓的成功,当然也与我们无缘。如果你也曾只看自己没有的,找不到快乐的理由,那么不妨也记住这句话吧: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
(摘自2004年第十二期《班主任之友》潘喜东《我只看我所有的》)教育智慧(50)
246、希望就是力量
更 多的时候,我们缺少的恰恰是为了万分之一的希望去拼搏、去追求的信心,看似不可能便放弃了。我们也会常常嘲笑身边那些为了不可能实现的梦想而痴心奋斗的 人,笑他们的愚蠢和不明智。可是想想因为目标遥远抑或困难重重而放弃希望的我们,到了最后一无所获,不是更应该被嘲笑吗?成功绝非偶然,虽然有时看似简 单,但在我们不曾注意的地方,却很少想曾怎样为了这万分之一的希望而付出辛劳的汗水和智慧。希望就是力量,有了希望便会有成功的可能。成功和失败之间,其 实只隔着一颗充满希望的心!
(摘自2004年第十期《师道》汪振德《希望就是力量》)247、绿色人文精神 绿色人文精神主要是指关怀人、尊重人、解放人、提升人的人文精神。绿色人文精神包括“六讲六无”:讲一点享受,无愧于自己;讲一点奉献,无愧于亲人;讲一点真情,无愧于朋友;讲一点责任,无愧于社群;讲一点博爱,无愧于人类;讲一点信仰,无愧于世界。
(摘自2004年第十期《师道》朱国忠《绿色人文孵化个性作文》)248、人的心灵就像一台空调
人的心灵就像一台空调,爱生活、爱他人的温度是高是低,全在于自己的调控。同是挫折,有人唉声叹气,有人东山再起;同是伤害,有人铭记在心,有人付诸一笑;同是艰难,有人想到的是绝路,有人挖掘的是机遇......说到底,无非是前者不自觉地被外界操纵,而后者则主动把握了生活。(摘自2004、12、27《德育报》游宇明《本色之美》)
249、警惕贫困生“心理贫困”
我 们在关注贫困生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密切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在为他们解决经济压力的同时缓解心理压力,给于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使广大贫困学生认识到,坚韧的品质是用任何金钱也买不来的,它对于要成为一个意志坚定、人格健全、富于理想、勇于创新的人才,是一笔宝贵财富。
(摘自2004、12、27《德育报》董长茂《警惕贫困生“心理贫困”》)250、真正的幸福在所求的少
生 命离不开水,欲望也可谓人皆有之;欲而有节,犹如清茶一杯,其味虽淡,却能滋润心田、滋养生命;而过度的贪欲则是一杯咸水,其味虽浓,却只会越喝越渴、越 渴月喝;即使给你一个太平洋,也无法消解那心头之渴。人生在世,需要什么,也不需要什么;世间值得喜爱的东西实在太多,面对太多太多的诱惑,明白自己需要 什么只是本能,而明白自己不需要什么才是人生的智慧。一位哲人说过:真正的幸福并非所拥有的多,而是所求的少。幸福就常驻在一颗常常感恩、时时惜福的心境 里。在人生的杯子里,如果注满的总是咸水,是永远品尝不出幸福的甘甜的。
(摘自2004、12、31《今晚报》陈文杰《“财主数羊”心态》)教育智慧(51)
山东教师考录信息查看关注:
博 恩 教 育 : www.xiexiebang.com
中华教师网校: http://www.xiexiebang.com
官 方 微 信 : born_edu
第二篇:教师资格证.教师考录作文通关--优秀教师的教育智慧【八】
教师资格证/教师考录作文通关_优秀教师的教育智慧【八】
--博恩教育整理--免费下载
351、教师应该重视师德的力量
教师在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用激情唤醒理想。师德应充满人文关怀。这种激情是发自内心的热爱的自然流露,它能震撼学生的灵魂,点燃理想的圣火。教育,需要教师用激情去和学生进行心灵对话。二是用欣赏培养自信。师德的最高境界就是“爱满天下”“有教无类”。教师应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在他们的心田播下“自信与自尊”“善良与宽厚”的种子。教师须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容得下千姿百态的学生。三是用行动彰显人格。一些看似琐碎的细节,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也会留下难忘的烙印。教师是一本无字的书,学生无时无刻不在读。加强师德修养,就要从小事做起。
(摘自2005年第五期《人民教育》周友富《师德的力量》)352、储藏童年
童年像只彩色气球,但很多孩子的童年还没有撑开,还没有显示出绚烂多彩的空间,就空瘪着被略过了,结束了。
像许多人一样,我看到老年爱因斯坦伸出舌头做鬼脸的样子非常感动。作为世界顶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一生都保持着一份童心。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成功只是把童年时的问题和兴趣一直保持下来。这就是童心的力量。
童心的价值远远超越了年龄界限,在一生中发挥着神奇的力量。童心可以让一个人生命力旺盛,让人生龙活虎、魅力四射;一个人的创新能力的发育几乎都是从童心好奇开始;拥有童心的人,能够真切感到新鲜生命的脉动所带来的兴奋和快乐。
想想看吧,一个人过早地结束了童年时代,过早堵塞了童心,该有多么悲哀。这意味着麻木侵入了心灵,程式化的生活霸占了生命,再走得远一点,就奔着阴暗和仄闭而去,离物质和精神的监狱越来越近。
所以,我们必须把童年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财富,小心储存起来,这会让你感到一生都很“富有”,有信心;让童心随着人生一直跳动下去。
张圣华文 《中国教育报》2005年6月9日第5版
361、教好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只会教好学生的学校,也不一定是非常优秀的学校。朱永新
362、生命之花常开不败 生 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那挫折必是滋润花的养分,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没有滋润它养分的花迟早也会枯萎。痛苦和挫折是人生必然要遇到的两 大难题,要想让我们心中的戈壁荒原开满鲜花,只有在遭遇挫折时排解痛苦,积蓄人生的力量为新的目标而奋斗,生命之花才会常开不败,生命的存在才会有新的更 深刻的意义!
(2005年2月4日《今晚报》佚名《生命之花常开不败》)363、优质学校的体现
学 校必须要扩大学生的生存半径,要让他们今后生存能力更强、本事更大、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强,这是学校一项很重要的职责。要让学生学会面对精彩的世界不能回 避、要主动去参与。要给学生创造各种各样的条件,搭建各种各样的平台。要用互联网提升学生在学校的生活质量,提升教师的生存质量。让学生在学校的生活也丰 富多彩,这才是优质学校的体现。
(2005年2月9日《教育文摘周报》《北京二中:让学生用互联网搞研究》)364、要教会孩子从容面对灾难
我们遭受的灾难并不少,但我们接受的关于灾难的教育却少之又少!所以不光要教会我们的孩子从容面对灾难,全社会都应该接受关于灾难的教育。
(2005年1月7日《人民日报》文慧《“海滩天使”的启示》)365、美德在你心中
美德是茫茫大漠中的一棵坚韧的小草,它勇敢地栖身绝地给人以希望;美德是农场上的一只蜣螂,默默地还农场以清洁而不为人知;美德是云中的一粒水珠,在电闪雷鸣中悄悄渗入土地,滋养生命,奉献自己。
美德不一定要做到惊天动地,美德不一定要使你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美德在你心中,不在别人眼里。
(2005年2月14日《德育报》韩卿《美德如耳鸣》 366、人要负重前行
那些心怀大志的人,沉重的责任感时常压在心头,砥砺着人生的脚步,从风雨中坚定地走了过来。而那些得过且过空耗时光的人,则正像一个没有盛水的空木桶,往往一场人生的风雨就把他们吞噬了。
(2005年2月14日《德育报》钱超《负重前行的货轮》)367、教育不能失去爱和公平老师的善意,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老师的失范,也可以把学生推向深渊。教育失去了爱和公平,就会失去一切。
(2005年2月14日《德育报》唐虞《踩伤心灵的一脚》)368、把细节做亮
一 位管理学大师说过,现在的竞争,就是细节的竞争。细节影响品质,细节体现品位,细节显示差异,细节决定成败。在这个讲求精细化的时代,细节往往能反映你的 专业水准,突出你内在的素质。灿烂星河是因无数星星汇聚,伟业丰功也是由琐事小事积累,让我们不吝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精,把细节做亮!
(2004年11月5日《今晚报》章睿齐)369、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伤疤
成 功人士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在身心遭受重创的情况下,能够自舐伤口,自我疗伤,努力让这些苦难化成美丽的坚不可摧的伤疤。伤疤不但是尊贵的苦难标记,更 是崭新的坚固堡垒,伤过以后,它也许就再不会受伤了,成了身心里最坚硬的部分,让我们可以更顽强地面对人生,迎接挑战!因此,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伤疤!
(2004年11月29日《德育报》苗壮)370、将师德植根于教师的幸福感和充实感中
过去的师德建设常常等同于“劳模化“的 事迹教育,教师们常常看到劳模们抛妻别子、丢家舍业的事迹,但这样的价值取向和师德观不利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因为如果我们单纯地要求教师忍耐,这个世界 上没有任何一种忍耐没有限度;如果我们一味地要求教师付出,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单向的付出没有尽头。要取得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要让我们的师德经久绵 长,我们就必须将师德植根于教师的幸福感和充实感中。
(2004年11月15日《德育报》赵翠娟)371、只要心中时时有一面旗
在人生的道路上――起程的时候,理想便是一面旗;
走累的时候,毅力便是一面旗;迷惘的时候,信仰便是一面旗; 失败的时候,勇气便是一面旗;一旦成功了,冷静便是一面旗 „„朋友啊!只要心中时时有一面旗,还怕什么暴风骤雨坎坷荆棘!(2004年11月1日《德育报》王清让《旗》)372、教师具备宽容这一美德尤为重要
宽容不是别的,它是老师的美德懿行,它是老师知识和能力的结晶。宽容的背后是老师融融的爱心,宽阔的胸怀,豁达的气度,开朗的性格,广博的知识,诙谐的谈吐及正确的 教育思想。教师具备宽容这一美德尤为重要,因为它可以让重负在宽容中释放,让心灵在宽容中净化,让生命在宽容中升华。
(2004年11月22日《德育报》赵尚斌)373、要有所得,必须竭尽全力
一个人为实现目标而奋斗时,如果不尽最大的努力,就不会有“会当凌绝顶”后“一览众山小”的巅峰时刻。因此,要有所得,必须竭尽全力。
(2004年11月22日《德育报》王波)374、人工作的境界
人与本职工作有着五种境界:
1、无心无意;
2、三心二意;
3、半心半意;
4、一心一意;
5、舍身忘我。人在无心无意、三心二意的境界中干工作,即使做了大官„„也还是不满足、不幸福、不光荣,也还是要争名于朝、争利于夕,也还是会信念流浪、灵魂漂泊、思想浮躁、远离精神家园。人在一心一意、舍身忘我的境界中工作,即使种地、做工,即使做普通的农村教师„„也会心灵宁静,信念坚定,灵魂安定,思想深沉„„他们有着坚固温馨、爱岗敬业的精神乐园。和那些无心无意工作的人比,他们充满光荣感、自豪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2004年十一期《教师博览》魏书生《守住心灵宁静,建设精神乐园》)375、真正的德育
真正的德育应该给受教育者带来精神的洗礼、灵魂的超越、人性的回归和情感的纯化,应该指向人的生成。„„可以说,目前德育实效低下的症结之一,就是过于注重“成事”而漠视“成人”,关注行为的改变而忽略情感的升华。
(2004年二十二期《人民教育》李润洲《德育追求什么样的实效》)376、德育是追求“养成”,还是“速成”?
人从一个自然人转变为一个社会人,成为一个有德行之人,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换言之,人的德行的生成是靠“养成”的,而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速成”的,甚至要用人一生的时间来思考、探索和追求。德育作为转变人的思想、形成人的德行的教育,无疑是一项耐心细致而又艰苦复杂的工作。因此,好的德育是不经意中的点悟,而非刻意的规范;是润物无声的滋养,而非外在行为的管制;是从外到内的精神熏染,而非终端结果的“速成”。
(2004年二十二期《人民教育》李润洲《德育追求什么样的实效》)377、德育是追求“内化”,还是“外铄”?
德育的本质不是他律,而是自律。道德是发自个人良心的、自觉自愿的,正如马克思所说:“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人的思想品德的提升就其本质而言,是一个“内化”的过程,而非是一个“外塑”的 过程;是一个不断觉悟的过程,而非是一个外在灌输的过程。如果一个人不能从主观方面理解、接纳和赞同某一道德规范,即使他能按照道德规范所要求的去做,其 行为也很难称得上是道德行为。因为此时的道德行为更多的是做给他人看的,而没有把此举融入个人的情感,内化为个人的道德需要,不是基于一种道德自觉。因 此,任何强制性的德育“外塑”,都难以培养起真正的道德人格,都会在道德人格生成的知、情、意、行诸环节,尤其在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方面发生阻隔。
(2004年二十二期《人民教育》李润洲《德育追求什么样的实效》)378、我们应当反思自己的教育
当今知识爆炸、功名浮躁之时,我们更应提倡反思,在反思中去浮躁,在反思中寻规律,在反思中辨得失,在反思中出智慧。„„我 们应当反思自己的教育,是否心急气躁,是否违背规律,是否追求立竿见影;反思自己的课堂,是在教知识,还是在教人?是在展示自我,还是在发展学生?是在关 注教案,还是在关注生成?反思自己的素养,自己的知识结构合理吗?自己的教育理念科学吗?自己的教育艺术高明吗?自己的教育智慧丰厚吗?
(2004年二十二期《人民教育》孙双金《情感管理的思考与实践》)379、只要坚持不懈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更多的时候不是因为知识的渊博,而在于意志的坚定。成功只给于那些持之以恒并为之付出巨大努力的人。也许你并不具备天生的聪慧,但如果你坚持不懈,黄土会变成金子,沙漠会变成绿洲。
(2004、12、6《德育报》第三版裘美芳《比尔。盖茨曾是小图书管理员》)380、敲门的勇气
生活之门,在开启之前,成功与失败都无从判断,当它对你关闭着的时候,你寻求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必须具备敲门的勇气。
(2004、12、6《德育报》第三版蒋忠平《敲门的勇气》)381、教师要树立生命教育观
教 师首先要树立生命教育观。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把学生看成是自我生命的实现者,把学生理解为同时具有自我保护生命力与可以完成生命力保护的实体。教育不仅 要有它的长度,即对人的一生关怀;还要有它的广度,即展示人全部生活的各种层面;教育更要有它的深度,即教育应该指向人生终极意义的体认与终极关怀,提升 人的精神境界。因而,我们要把教育上升到生命的高度,用生命的标准来评价教育。
(2004年12月6日《德育报》罗秋明《教师要有生命教育观和生活教育观》)382、德育也是服务
传统德育注重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重视从社会发展需要去安排教育内容、设计教育方法。但是,这种理念下的德育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抵触和不合作。„„其实,德育更应该具有为学生自身发展服务的功能。从这样的理念出发,应该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去安排教内容、设计教育方法。这样,由于激发了学生的内在需要,得到了学生的参与和认可,德育的内容就会内化为学生终身受用的良好品质。
(2004年12月6日《德育报》第一版王敬东、宋方清《德育也是服务》)383、怎样才能让学生亲近德育
怎样才能让学生亲近德育,对德育“一往情深”呢?具体来说,就是要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让德育充满人情味,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
(2004年12月6日《德育报》第一版张甄《怎样的德育学生才喜欢》)384、德育在学生面前怎样体现出自己的魅力
德 育要在学生面前体现出自己的魅力,就应该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紧密结合,与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和生活困难紧 密结合,与医治学生的心理创伤紧密结合,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情感价值观紧密结合;就应该让德育抛弃冷漠,充满温暖,减少杀伤力,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就 应该在具体工作中少一些无病呻吟,多一些心灵震撼,少一些隔靴搔痒,多一些入心入脑,少一些表面文章,多一些深入细致,少一些空洞说教,多一些入情入理,少一些强行灌输,多一些自省体验。唯有如此,德育才能抓住学生的心,学生才能在德育的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
(2004年12月6日《德育报》第一版张甄《怎样的德育学生才喜欢》)385、“负担”的辩证法
同一门功课,不喜欢的学生会“负担”,但对喜欢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就未必是“负担”。同一门课程,某个“填鸭式”上课的教师会使学生感到“负担”,换一位以“启发式”上课的教师,就可能使学生反而感到是一种享受。我们一定不会认为计算几麻袋的数学草稿是件赏心乐事,但是陈景润却在那繁难的公式中快乐地度过了自己的数学人生;一些孩子玩游戏甚至通宵达旦,不能说眼不酸、手不痛、人不累,但是从没有听到孩子们感到玩游戏机有“负担”。为什么会这样呢?古人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什么东西,一旦心生快乐和喜好,“负担”就没有了,而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就会感到痛苦。(2004年12月8日《教育文摘周报》第一版李白坚《换一个方向看“减负”》原载2004、11、15《文汇报》)
386、在加大教学的趣味上做些文章
在谈及减轻学生“负担”的时候,能不能在“加”字上也做做文章呢?譬如说,增加课文的趣味性,增加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增加课程的吸引力等。如果我们在加大教学的趣味上做些文章,使学生因兴趣的增加而在心理上减轻对学习的“负担”,大概也不失为一种减轻学生“负担的做法。只有在那样的情况之下,我们的教学改革或者说“素质教育”才是成功的。
(2004年12月8日《教育文摘周报》第一版李白坚《换一个方向看“减负”》,原载2004、11、15《文汇报》)
387、可怕的教学恶性循环
实际上,在进行“题海战术”时,教师也少不了同样艰辛的重复劳动。在学生负担沉重的时候,教师并不轻松,并已失去自身宝贵的学习、进修、知识更新的机会为代价。当教师也负担重重,没有时 间学习新观念、新方法来改进教学、提高效率的时候,教育的成本又大大提高了。可怕的是,这是一种恶性循环。低劣的教育质量,将导致低劣的学生,而低劣的学 生又将拉扯住低劣的教学水平。
(2004年12月8日《教育文摘周报》第一版李白坚《换一个方向看“减负”》,原载2004、11、15《文汇报》)
388、让语文教学充满诗意
语 文教学可以充满诗意:课堂上,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体验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带领学生开展富有活动的对话,让课堂充满了围炉般的氛围与深厚的人文关怀气氛。教师也要勤读书,多动脑,文学、史学、哲学、美学、教育理论等方面的著作都要广泛涉猎。在与书本、与大师对话的同时,更要与自己对话,与自己的心灵为友,使思想更加厚重与深刻,自觉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带着对生活的热情,对文学的钟爱和睿智的思想走进课堂,滋润学生的生命,这样的语文课才会洋溢生命的律 动,这样的语文教学才能拥有无穷的魅力。(2004年12月8日《教育文摘周报》第一版上海200名青年语文教师发出倡议-让语文教学充满诗意。原载2004、11、12《新闻晚报》)
389、学会取舍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诱惑,因为有太多的欲望。有太多的欲望而满足不了就痛苦。一个人要以清醒的心智和从容的步履走过岁月,他就必然学会取与舍。„„生活中,需要我们取舍的东西很多,无论大小,只要我们应该拥有的,都要学会取舍。几十年的人生之旅,会有山有水,有风有雨,人走在山水风雨中,只有学会取舍,才会生活得踏实、轻松、安详、幸福。
但是,如何做到该取则取,该舍则舍?这里面大有学问。“取”是一种本事,“舍”是一门哲学。没有能力的人,取不足;没有通悟的人,舍不得。只有先取,才有后舍。取多了之后,常得舍弃,才能再取。所以“取”、“舍”虽有反义,却也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人当取其所必需,取其所当有,取其所该有,而舍其不能有,舍其不当有,舍其不必有。只有这样,生命才会在“顺当”中度过。
(2004年12月3日《今晚周刊》董玉国)390、要做好“后教育”
人们常说:教师是园丁,园丁的职责不仅在于种花植树,更重要的是做好日常的维护和保养‘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责任,也是这样,重要的不是发现学生的错误,而在于发现错误后要做一系列扎实的挽救工作。„„然 而现实的情况则正好相反,我们更多看重的是事中的教育,而对事前和事后的教育则往往被忽略。课堂不守纪律,老师会大发一通脾气完事;作业未交,训斥一通或 罚做几遍,过后作业依然不交;书未背熟,罚站一节,再无任何补救;做错一件事,一纸检讨或保证书便了事,再无下文。这也许就是当今许多教师在学生中没有威 信的主要原因。
(2004年第六期《中小学班主任谋略》刘汉青《如何做好“后教育”工作》))391、老师的境界
肯定学生是一种教育资源,就不会因为学生的插嘴而恼羞成怒,不会因为自己的浅薄而倒打一耙,不会因为学生的超越而燃起妒火。老师,要有奉献“肩膀”的精神,让学生“登高”望远;老师,要有容人之心的示范,让学生大胆发表见解;老师,要有顾全大局的胸怀,让学生游刃有余。
(2004年第十二期《教师博览》8页苏军《学生是一种活化的“教育资源”》)392、教师的精华品质的兑现
学生的教育资源,经过教师乃至教育有深度的开发,有力度的挖掘,有精度的分流,有高度的提炼,就能成为学生和教师乃至社会的共同财富,这也正说明了教育的巨大作用。当然,不是把学生“炼”成自己浇铸的模子里的“模样”,才是教育的全部;相反,把学生最大的潜能开发出来,甚至超越自己,这才是教育的优良质地的体现,是教师的精华品质的兑现。
(2004年第十二期《教师博览》8页苏军《学生是一种活化的“教育资源”》)393、教育者的人格力量
作为一名教师,应保持一颗纯朴、真诚、自然、率直的心。虽然生活阅历赋予我们成熟,社会经验赋予我们练达,文化知识赋予我们修养,人生挫折赋予我们机智„„但是,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对假丑恶的毫不妥协,火热的激情、正直的品质,永远是教育者的人格力量!从教师的第一次与学生的见面开始,教师哪怕表现出一点点矫饰、敷衍塞责,都逃不过学生那一双双明净无邪的眼睛。面对学生,教师只能有唯一的面孔――诚实,因为真诚只能用真诚来唤起,正直只能用正直来塑造。
(2004年12月13日《德育报》叶建寿《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共同成长》)394、“错”里的契机
每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难免磕磕绊绊,“跌倒”在所难免。当自己“跌倒”时,不怨天尤人,能反躬自省;当别人“跌倒”时,不冷眼旁观,能热心相助„„这样,既能求得自己心灵的平衡,也能赢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宽松的工作环境。
(2004年12月13日《德育报》冯春玲《“错”里的契机》)395、用诗意的语言构建道德认知
这是学生们自己制定的班规:(1)它默默地承载着我们的重量,即使我们的重量一天天地增加。你忍心听到它痛苦的呻吟,看到它残损的肢体吗?――不损坏桌凳。(2)一滴水就有一朵花的故事。――节约用水。(3)大地是一位朴实的老人,它可不愿再让我们给它涂脂抹粉。――不乱丢瓜皮果壳
这些条规不再露着一张张冷冰冰的面孔,举着“禁止”、“不许”的拐杖,而是在启发,在诱导,在吟着一段段诗句。她传递着美,就像一股清泉流淌在孩子们的心田,她带来的不再是拒绝和对抗。
(2004年第十一期《班主任之友》张永清《行走在教育的诗情画意中》)396、这种情境是诗意的
有一种情境,在这里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智成长的快乐;在这里创造着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和分享方式;在这里充分展开着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接纳。这种情境就是诗意的。
(2004年十一期《班主任之友》张永清《行走在教育的诗情画意中》)397、在起点上不给孩子施加太大的压力
许多人往往津津乐道于“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却忘了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一场百米赛跑。在起点上就给孩子施加太大的压力,甚至随意地下毁灭性的断语,如“木头”、“笨坯”等,就仿佛一个小偷窃走了孩子五彩斑斓的梦。
(2004年十一期《班主任之友》张友香《班主任工作三“位”》)398、适时缺位,以免挡住了孩子的阳光
传统教育中的学生是被管理者,班主任如果搞包办代替,学生只会变得更为脆弱。班主任要转变教育观念,善于“发现”学生,在信任了解的基础上,给孩子充分的成长空间,让孩子在自我体验中长大。有时候,班主任要做的其实就是让开一点,别挡住了让孩子成长的阳光。
(2004年十一期《班主任之友》张友香《班主任工作三“位”》)399、教育学生淡化功利观念
教师,在平时教育学生时,也应注重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导――让学生淡化功利观念,树立拼搏进取的精神和看重“过程”的心态,正确面对人生的每一次挑战。只要“过程”坚实了,成功定会不期而至。
(2004年十一期《班主任之友》鲍培利《话说“华伦达心态”》)400、感恩节的由来
美国的感恩节始于1621年,那年秋天,远涉重洋来到美洲的英国移民为了感激上帝赐予的丰收和印第安人的帮助,举行了3天狂欢活动。从此,这一习俗就延续下来,并风行各地。1863年,美国总统林肯正式宣布感恩节为国定假日。于是,美国人每逢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都要隆重庆祝一番。这一天,全家人围坐在餐桌旁,面对着火鸡、南瓜派的丰盛大餐,进行餐前的祈祷和感恩。这时,每个人都会怀着感激之情细说值得他们感恩的事。现在,在美国人的心目中,感恩节比圣诞节还要重要。
(2004年十期《班主任之友》江瑛《阳光人生的支点――感恩之心》)
山东教师考录信息查看关注:
博 恩 教 育 : www.xiexiebang.com
中华教师网校: http://www.xiexiebang.com
官 方 微 信 : born_edu
第三篇:考教师资格证 法律法规
教师资格证 法律法规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爱国守法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爱岗敬业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教书育人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毁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为人师表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终身学习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
2009年8月22日,教育局颁布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引起广泛关注和热议。以下是《条例》的全部内容,旨在让班主任明白我们的位置、身价、职责、任务、待遇、权利,在新时期更好地从事班主任工作,教好书、育好人,培养祖国建设人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充分发挥班主任在教育学生中的重要作用,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班主任是中小学的重要岗位,从事班主任工作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要职责。教师担任班主任期间应将班主任工作作为主业。
第三条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重要体现。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校应为班主任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保障其享有的待遇与权利。
第二章 配备与选聘
第四条 中小学每个班级应当配备一名班主任。
第五条 班主任由学校从班级任课教师中选聘。聘期由学校确定,担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时间一般应延续1学年以上。
第六条 教师初次担任班主任应接受岗前培训,符合选聘条件后学校方可聘用。第七条 选聘班主任应当在教师任职条件的基础上突出考查以下条件:
(一)作风正派,心理健康,为人师表;
(二)热爱学生,善于与学生、学生家长及其他任课教师沟通;
(三)爱岗敬业,具有较强的教育引导和组织管理能力。第三章 职责与任务
第八条 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一个学生,深入分析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采取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第九条 认真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维护班级良好秩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营造民主和谐、团结互助、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指导班委会和团队工作。
第十条 组织、知道开展班会、团队会(日)、文体娱乐、社会实践、春(秋)游等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第十一条 组织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指导学生认真记载成长记录,实事求是地评定学生操行,向学校提出奖惩建议。
第十二条 经常与任课教师和其他教职工沟通,主动与学生家长、学生所在社区联系,努力形成教育合力。
第四章 待遇与权利
第十三条 学校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应充分发挥班主任的骨干作用,注重听取班主任意见。第十四条 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各地要合理安排班主任的课时工作量,确保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第十五条 班主任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在绩效工资分配中要向班主任倾斜。对于班主任承担超课时工作量的,以超课时补贴发放班主任津贴。
第十六条 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第五章
培养与培训
第十七条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制定班主任培养培训规划,有组织地开展班主任岗位培训。
第十八条 教师教育机构应承担班主任培训任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应设立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培养方向。
第六章 考核与权利
第十九条 教育行政部门建立科学的班主任工作评价体系和奖惩制度。对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或在班主任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定期予以表彰奖励。选拔学校管理干部应优先考虑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的优秀班主任。
第二十条 学校建立班主任工作档案,定期组织对班主任的考核工作。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聘任、奖励和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对不能旅行班主任职责的,应调离班主任岗位。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各地可根据本规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具体实施办法。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2014教师考录整理
错题整理
1.新课程改革新增加的两个课程是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
2.看到示范者的情绪反应,观察者倾向于产生同类反应。当情绪的替代唤醒同某些地点、人物或事件连接在一起时,观察者就发展了对这些地点、人物或事件预期的情绪反应。这属于情绪唤醒。
3.属于认知策略的是及时复习、过度学习
教学过程的设计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评价设计
4.研究性学习和信息技术教育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5.教师是专业人员是指:教师受过专门训练,教师有自己行业的一套特殊的职业道德标准,教师具备特殊的专业技能
6.2001年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标志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开始。
7.每个时代教育都与以往的教育有着传承与接续关系,这说明教育具有继承性。
8.按照维特洛克的模式,学习过程不是先从感觉经验本身开始的,而是从对这一经验的选择性注意开始的。
9.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中学生处于人格发展的自我同一性阶段。
10.元认知知识是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
11.基础教育新课程理论的基础是多元智力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2.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最流行最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
13.发现学习,又称启发教学,指学生通过自身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理论的一种教学策略
14.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15.各级学校根据培养目标所设置的课程、组织活动及开展的教育,是预期社会化的过程。
16.理论联系实际是党一贯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是党具有旺盛创造力的关键所在。
17.根据《教师法》,教师考核结果是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
18.最早提出学校文化的是华勒。
19.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新课改倡导的教育评价理念是发展性评价。
2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我国教育改革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教育现代化,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
21.课堂的三大要素是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情境。这三大要素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是课堂结构。
22.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转化,评价
23.德育内容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心理教育,道德教育
24.影响学习迁移的知识结构变量有可利用性、可辨别性、稳定性和清晰性
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
25.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26.说课是教师在备课基础上对要教某节课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所做的口头说明。
27.课外、校外教育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必要补充。
第五篇:400位优秀教师的教育智慧五
400位优秀教师的教育智慧四
教育智慧(34)
166、蒋子龙谈读书
书能够给人提供多种选择:生命的选择,思想的选择,生活的选择。书里有各种各样的人生,使我们生活在自己选择的时代里。在自己的生命之外,还可以再补充别的自己所需要的人生,可以拥有多种人生经历。每看一本书就是进入那个作家的头脑之中,了解他的思想、感情、经验和智慧。
(摘自2004年第11期《人民教育》沙柳《一生需要光明,阅读改变人生》)167、教师应有的阅读习惯
一读教育经典:真正的经典永恒而平易; 二读教育报刊:了解同行在思考什么; 三读人文书籍,拓展自己的人文视野;
四读写中学生和为中学生写的书:走进学生的心灵;
真正的经典,永恒而平易。真正的教育理论,永远不会过时。
自然科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被取代的过程,人文学科的价值是不可能过时的,不会被取代的。《论语》里也有新课程理念,教学相长即师生共同成长等。那些高深莫测的读不懂的书籍,是伪专家写的,看不懂就不看。
(摘自2003/12/4《读书周刊》李镇西《教师应有的阅读习惯》)168、让阅读成为冲击
如浪花冲击海滩,每一次阅读是一次冲击,是对思维、情感的一次冲击。让僵化的、落后的东西受到一次次刷洗,让思维总处于年轻态。这样的阅读,真可以使你一日千里,可以改变你的生活。
(摘自2003年12月18日《读书月刊》卜之《让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一次冲击》)169、读书在现代的作用
读书在现代既具有提升个人素质和社会地位的功利性,又有消解现代人的精神压力,回归自我心灵世界的非功利性。
(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天津教育》汤正康《与校长、教师谈读书》 170、教师应该是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
知识是智慧的基础,不具备丰富的知识就谈不上教育的智慧。教师应该是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五湖四海,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教师都应该有所涉猎。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有可能口吐珠玉,游刃有余,讲起课来左右逢源,旁征博引,妙趣横生,见地别具,谈吐不凡,从而给学生法来一路春风,使其如同进入一个辽阔纯净甚至是可以嗅到花草芬芳的知识王国。这样的课堂,学生怎么会不流连忘返、身心陶醉呢?这样的教师,学生怎么会不爱戴、尊敬呢?(摘自2004年第一期《人民教育》王云洁《智慧带来尊严》)
教育智慧(35)
171、关于读书的比喻
读书正如饮食,不同的饮食往往造成人不同的营养结构,不同的书籍也同样造成人不同的精神结构。(摘自朱永新《读书改变人生》)
172、应试教育挤兑了阅读
现在的应试教育,也在很大程度上挤兑了学生读书的空间,学校中无书可读的现象远未销声匿迹,学生无暇读书、不想读书的情况也不少见。除了几本干巴巴的教科书,学生几乎不再有时间读其他书。长此以往,这会使他们的精神世界逐渐枯萎,人生色彩逐渐黯淡。这是令人痛心、发人深省的。(摘自朱永新《读书改变人生》)
173、读书有甜
书是心灵寻找宁静的阶梯,不读书,我们的心灵就会积满灰尘、脆弱无比。读书有甜。一本好的书,是一个足以让你“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情人,或在大树之下,或在藤椅之上,或坐或躺,或高唱或低吟,心态自然,兴味十足,反复摩挲中生出的一股热情。读书的佳境,如同爱情一样,是投契,是相许,是沉浸,是融合,来不得半点强求与逼迫。(摘自2004/1《师道》钱海荣《读书,是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
174、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
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惟其如此,教师才能以自己的书卷之气,去熏陶学生,使之热爱读书,与书为伴,成为未来书香社会的“读书人口”。
请记住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河流。”
(摘自2004/1《师道》钱海荣《读书,是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175、要带领孩子们阅读
从事“人之初”教育的我们,如果不能在孩子们阅读背诵的基础上走进阅读的空天阔海,让他们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从而打下坚实、厚重的文学素养、人文素养,我们的民族将来怎么会拥有高尚的、文明的、创造的现代人呢?还会有“曹雪芹”、“鲁迅”的“横空出世”吗?(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33)
教育智慧(36)
176、读书是读给自己的
现在的学生朗读的技巧掌握了,会中印,会停顿,你听得很动人,也许他的心灵却依旧空无。看似范读起来娓娓动听的老师,也不见得对文章感受的有多么深刻。我们读书是读给自己的,读的是自己的感受,并不是为了让别人觉得好听、动听。
(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65)177、读书要耐得寂寞
读书,要静下心来,耐住寂寞,不怕孤独,要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夏天,在树荫下,一把椅子,一杯清茶,手捧一本书读起来,你感到是那样的宁静,那样的优雅;夜晚,在书房里,伏案读书,一盏孤灯,手不释卷,你又觉得是那样的幽静,那样的惬意。这是一种“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读书境界。《摘自2004/2〈人民教育〉王世发〈读书的境界〉》)
178、读书的最高境界
书籍犹如巍峨的高山,绵延不尽,当你读到一定的程度,你就能够高屋建瓴,对事物的认识就会更深更透,你的心胸就会无限宽阔,显示出一种超越自我,超然物外的至高境界。
《摘自2004/2〈人民教育〉王世发〈读书的境界〉》)179、读书让教育更加美丽
教师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源头,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从过去的教育家的著作中,教师可以学习的东西很多。有心的教师会认真阅读教育的重要文献,认真学习不同时代教育家的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读书会让我们的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从而让我们的教师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朱永新《读书与教师成长》)
180、拒绝读书的危害
我们身在与书密不可分的教育领域,尽管各种书籍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尽管图书的消费成为一笔庞大支出,但是我们却仍然没有感到底蕴上相应的提升。过多的选择让我们无法选择;紧促的时间让我们不能选择;粗制滥造的拼凑让我们不屑选择。
(摘自2004/2/18《中国教育报》《游走的状态,游走的存在》成都市实验小学 刘定姝)
教育智慧(37)
181、读书是快乐的
读书是快乐的,这种快乐是指情绪色调的积极意义上的,但它的表征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情感,有好奇、如饥似渴,有兴奋、一见如故的感觉,有心领神会的会心的愉悦、亲切可人的温馨,有理智在努力工作着的神情专注的意志(其实读书的时候,也常常需要意志,大脑需要努力地、活跃地工作着),有释疑解惑有如走进愈渐宽广、敞亮的大道,当然有时也相当沉重,甚或是悲凉、无奈......林林总总,但这却都是有助于人的精神成长的积极的情感。我常常想,人若没有这五彩缤纷、波澜起伏的情感体验,生命是那样干枯、生活是那样暗淡,而有着这些情感充盈的生命和生活是那样让人感到满足、享受和向往。
(摘自朱小蔓《让读书支撑我们的生命》)
182、保持读书所引起的情感
保持着每每读书时不断被激起的冲动、想像、思考和希冀,它们慢慢地、渐渐地便会在你的精神和人格上留下越来越深、难以磨灭的印记
(摘自朱小蔓《让读书支撑我们的生命》)183、读书不是装点门面
读书不光是为装点门面,在年轻人崇尚文化快餐、读图时尚的今天,为人师者用读书填补心灵的饥渴,提升自身素质,力求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是最重要的。
(摘自2004年第11期《人民教育》沙柳《一生需要光明,阅读改变人生》)184、阅读经典 阅读经典最初可能充满了沉重与痛苦,但当你走过泥泞崎岖的山路,到达峰顶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快乐,与哲人对话的快乐甚至是站在巨人肩上的快乐,就会油然而生。这是心灵的快乐,是灵魂的升华,较之感官的生理快感,是一种超越具像的人生感悟,是更高境界的快乐。
(摘自2004年第11期《人民教育》沙柳《一生需要光明,阅读改变人生》)185、读书永远不能等
永远不要等有时间才阅读,见缝插针,想读就读;永远不要坐进书房才阅读,任何地方都可以阅读;永远不要有用才阅读,急功近利、立竿见影是妄想;永远不要嫌自己读得太晚,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对女教师来说,书籍是最好的美容品;对男教师来说,书籍是自己的一张挺刮的名片。所以热爱金庸先生的一句话:“只要有书读,做人就幸福。”把它写得大大的,挂得高高的,当一面镜子,每天照着自己前行,照着自己的灵魂不要迷路。
(摘自2004年第十一期《教师博览》谈永康《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教育智慧(38)
186、读书就是看风景
不管承认与否,读书一“入定”,你就宛若在高处看风景。
大凡读书,是读一种知识,读一种经验,读一部人生。只要你心认真投入就会读出种种神奇,读出无数坎坷,读明世间哲理,读懂万般谜语,读懂让人为之高兴、为之忧愁、为之生、为之死的内涵和真谛。站在书前,你仿佛觉得一座山、一条江、一棵树、一种阅历、一种想像和形态各异的人,蓦地站在你的面前。
此时此刻,风景是一种灵性的感悟。因为,读书人总爱以书为镜,照出现实,照出是非,照出古今。“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的佳句可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读来读去,一幅人生的景致岂不跃然纸上?!
(摘自2004、12、15《教育文摘周报》 原载2004年第十期《教育参考》翟礼湘文)
187、尊重教师,超越教师
引导学生超越教师,实际上是教师的一种自我超越,是赋予时代魅力的行为表现。是自己成为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新的人,成为学生心目中一本百读不厌的大书;是学生超越了教师的搀扶和点化后学会质疑、学会批判,最终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的过程。
(摘自2003年18期《人民教育》赵颖(清华附小校长)《立人为本,成志于学》
188、托起学生的自尊心
把学生沉沦的自尊心托起来,这是生命发展的希望。(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P135)189、教师劳动的意义
教师付出的是有限的劳动,得到的是无限的精神享受,足可以感动一生。因此,如果教师关爱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他就是一个大写的人,是一个具有丰富精神生活的生命体。(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P47)
190、要让青少年学会与人、与自然的交往
(要教育青少年)学会宽容,学会善待他人,学会珍惜亲情、友情,学会与他人建立起真诚的、亲密的关系;学会自我反省、自我检视、自我超越和自我发展,形成积极的自我图象,形成自我的同一感和统一的生活哲学;学会亲近自然,聆听天籁之音,珍爱万物,珍惜我们生活的环境和自然资源,不暴殄天物,不人为物役。(摘自2003年第二十四期《人民教育》肖川《基础教育该为学生奠定怎样的基础》)
教育智慧(39)
191、读书的快感
在经典之中,你可以有“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恬淡;也可以有“自在飞花轻似梦”的善感;可以有“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也可以有“一丈丝纶一寸钩”的闲适。你可以点燃《第一炉香》和钱钟书先生进行《神·鬼·人》的对话;你可以来到希腊城邦和亚里士多德探讨《诗学》;你可以冥想孤独的斯宾诺莎是怎样用永不屈服的心灵写下了几乎不行于世的《伦理学》;你可以梦忆红楼“万艳同悲”的苍凉;你可以与荷马同历《伊利亚特》,与雪莱共鉴西风云雀;访田园五柳豁达千古尘嚣,到盛世诗唐品啜韵美律香。
(摘自2004/2/18《中国教育报》《游走的状态,游走的存在》成都市实验小学 刘定姝)
192、妙不可言的读书境界 心灵因为细腻而伟大,因为有了经典的沉韵,在我们的教育中亦可以见山如画,视水如诗了。何妨把围壁做东篱,视高楼为南山;讲台可为苍穹,浩淼深邃,纵横捭阖;教室可为阡陌,稚子垂髫,悠然自得。和学生一起阅读就仿佛某个慵懒的午后,静待阳光穿过层层叠叠的树叶,洒落在心上,手捧清茶一杯,自在几许,和友人轻松地进行着思想的交流。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或思接千载,视通万物;或回顾时光村落里的往事,或倾听夏日的传说;或讨论云生雾起的由来,或考证神秘玛雅的起源。文史是浪漫的散文诗,数理亦是精致的韵律诗。真是不亦快哉!(摘自2004/2/18《中国教育报》《游走的状态,游走的存在》成都市实验小学 刘定姝)
193、读书与关注前沿
关注前沿是为了自身的新鲜活跃,原来在我们不得而知的广阔世界还有这么多的不可思议,不可理喻,不可将自己摈弃于时代之外,不可将自己轻易划入老年一派;关注前沿更是为了教育的新鲜活跃,了解孩子们的心态,才能与他们探讨,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摘自2004/2/18《中国教育报》《游走的状态,游走的存在》成都市实验小学 刘定姝)
194、与阅读为友
我们需要广泛地涉猎各个领域,我们需要在忙碌中充实,在闲适中诗意,在艰难中执著,在安逸中探求,与心灵为友,与阅读为友。
(摘自2004/2/18《中国教育报》《游走的状态,游走的存在》成都市实验小学 刘定姝)
195、为什么渴求读学术精品
人为什么要读书,知识分子为什么渴求读学术精品,究其主要原因,我认为,是因为学术精品中具有强大的文化的力量。我们为什么需要学术中文化的力量,是因为人活着太需要支撑我们生命的东西,太需要为我们每一天的生活得到鼓励和依据的东西,所以我们需要寻找自己为人做事的原则、信念乃至方式。
(摘自朱小蔓《让读书支撑我们的生命》)
教育智慧(40)
196、一个老师要有人情味,怎样才能做到呢?那就是应该理解学生。李镇西 197、孩子是处于做梦的年龄,应该让他们做梦,这是对生命的尊重。李镇西
198、美丽的眼睛看学生
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看学生,给学生一个展现美的舞台,相信你的学生会表现得更精彩!(摘自2004/1《班主任之友》顾立军《美丽得眼睛看学生》)
199、于永正老师谈学生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人”,都是“上帝”赐予我们的一件艺术品。尊重是教育的第一原则,也是“爱”的主要表现之一。我尊重每个学生,不仅仅让他们感到我和蔼可亲,更重要的是我理解并尽力满足他们的内在需要,无论是学习上的,心理上的,还是生活上的。
(摘自2004/10/18《德育报》《于永正:成功源于反思》)200、让每个孩子都找到好学生的感觉
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想做好孩子的愿望。教育的使命和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呵护这种愿望,让学生从小就有一种良好的心态,学会自信,学会欣赏自己,赶走内心的自卑,树立创造者的自尊。(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178)
教育智慧(41)
201、爱还有真爱和假爱之分。
标准是:
1、是一视同仁的爱,还是偏爱?
2、是功利性的爱,还是超越功利性的爱?
3、是居高临下的爱,还是平等的爱?
4、是严格要求的爱,还是纵容和溺爱?所以除了爱心教育,还需要民主教育。富有民主精神的爱才是真爱。李镇西
202、校园生活应该有一些浪漫气息,应该有一些炊烟,有一些山中的气息......教育应该给孩子们留下一些浪漫的回忆,而自然这本大书不能不读,否则教育是不完整的,是空洞的。李镇西
203、一流的学生
“一流的‘考生'不等于一流的‘学生'。”《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的作者黄全愈认为,“学生”强调的是善于“学”,他们拥有敏锐的嗅觉、笃实的干劲、极强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而我们的教育,却把“学生”培养成了“考生”,把千千万万的孩子从广阔的社会大舞台赶到了狭窄的考场,最后变成考试的高手,实践的低能儿。
(摘自2003年23期《人民教育》《从“一”到“十”:2003看教育》)204、让学生独立成长
每一个学生都要独立长大,最终成为他自己。教师应当站在学生的体验中思考,让他们演出独立成长的活剧,而不是天天复制自己,并粘贴到学生的心里。
(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161)
205、一个老师有童心,有爱心,才会有事业心。老师有童心,有爱心才会有责任心。李镇西
教育智慧(42)
206、我们做教育的要上天入地,新教育实验就是入地。我们要做真实验,不做假实验;要做活实验,不做死实验。一线的师生是“新教育”的创造者。朱永新
207、现在的教育假的东西太多了,我们的德育假的东西也非常多。一位学生来信说:“现在老师讲的,不是我们想的;我们想的,恰恰没有人回答(讲,赵海吉注)。”假德育的具体表现是:
一、脱离学生的心灵;
二、形式主义猖獗;
三、剥夺孩子的童年。李镇西
208、还快乐于课堂
让我们的课堂少些功利与分数,远离忧郁与深沉,拒绝标准与威压,多一些快乐,再多一些快乐,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收获快乐,在快乐中学会学习。
(摘自2003年第十二期《师道》欧阳有银《课堂,为何总让学生黯然神伤》)209、一步一个脚印
梦想在心中,创造在手中。教师要想成功,一步登天做不到,但一步一个脚印能做到;一鸣惊人不好成,但全新做好一件事可以成;一下子成名不可能,但每天进步一点点有可能。
(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162)210一个教师走向成功的条件
一个教师要走向成功,最终还要取决于教学实践能力,而经验的积累、实践智慧的获得,就更需要“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的持续反思毅力和“十年磨一剑”的执著。
(摘自2004年3—4期《人民教育》P52赖配根《编辑手记》)
教育智慧(43)
211、读书与教师成长
教师的幸福也不仅仅是学生的成功,同时应该是自己的充实与成功。教师可以利用的时间与空间决定了教师是一个幸福的人。他完全可以进行自我的设计与武装,让自己多才多艺,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让自己脱离庸俗。(朱永新《读书与教师成长》)
212、对学生更为重要的是什么
一个老师对于学生的影响不仅仅限于传道授业吧,有时反而是与课业无关的一句话、一个举动对学生更为重要——只要他能够击中学生那年轻而渴望的心灵。
(摘自2002/2《教师博览》卷首语——王晓莉)
213、必须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听见人类的庄严?
我们必须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听见人类的庄严声音。应该首先将人类最有正面价值的精神财富提供给下一代,让他们首先学会体验爱与尊严、体验善良与和平、体验诚实与虔敬、体验仁慈与怜悯。(摘自2004/1《教师博览》摩罗《孩子,需要一只宝葫芦》)
214、不能小看小学老师
我们有理由让社会相信:不能小看小学老师,没有他们的劳动,辛勤的浇灌,孩子就不能成为参天大树,更谈不上森林一片。作为一名立志在教育战线中执著为学生生命奠基的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会用自己的生命去浇灌孩子的生命之树。相信,对我,对我们小学教师为教育永远绿满人间的神圣劳动会充满深深的敬意。
(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162)
215、教育中幸福的感觉
我们的工作虽然并不轻松,甚至可以说是艰辛的,但当我们触碰孩子们纯真目光,聆听他们无所掩饰的话语,亲历他们天真浪漫的童年时,就会生出一种幸福的感觉。
(摘自2004/4/5《德育报》无锡市雪浪中心小学 周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