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小学常规管理雏议(罗兴旺)
农村小学常规管理雏议
德耀小学:罗兴旺
回顾三年的学校管理经历,面对当前农村学校的教育现状,我对如何当好农村小学校长体会较深,感触良多。部分小学,人员结构老龄化,女教师偏多,年轻教师较少,学校缺乏活力。部分教师年龄偏大,职称上不去,工作积极性较差„。要搞好农村学校的管理工作需要每一位领导者认真思索,既不能按部就班,循规蹈矩,也不能照搬照抄,夸大求全,盲目发展。
首先,我认为,一所学校,搞好常规工作是最基本的。说“常规”,每所学校都有自己长期以来逐渐形成的学校常规、教学常规、教师一日常规、学生一日常规等等。说起来,每个学校领导、每个教师都可以就“常规”侃侃而谈。然而,就我个人的观点而言,很多学校,真正落实好常规工作不是那么容易的。我们平常所做的工作基本上是常规工作。做常规工作容易,把常规工作做好不容易,把常规工作做到极致彰显特色就更不容易。在抓常规中找特点,在抓常规中培植特点,把特点转化成特色,把特点发展成特色,把特色化为学校的灵魂,把特色变成学校校本文化,长期坚持把常规工作搞好,一所学校就有了自己的风格和文化底蕴。当前的农村学校,从表面看,大多把卫生搞得干干净净,他们都抓住领导的心理,更多的时候是看表面,深入细致的检查各项工作是鞭长莫及。所以,很多学校都是在表面上作文章,质量嘛,反正教师的天职就是上课,课堂上是有人的,那就不用担心了。而学校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解决教学质量低下这一核心问题。农村学校更是如此。而教学质量的提升依赖于教育教学常规的确立与执行。因此,我们首先必须要让教学常规落到实处,不能只是表面落实。其次,要搞好常规工作,必须依赖每一位领导、每一位教职员工全身心投入到学校工作当中,校长要营造一种能激发教师健康成长需要的良好环境。然而,教师——“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美誉,赋予了他们太多的使命和责任,他们承载着沉甸甸的心理压力和工作压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机制不断增强,对教师的评价机制的单一性和不科学性不断显现,导致对教师个人利益处理存在着不均衡性。久而久之,导致部分教师心理失衡,进而发展为职业厌倦。这些问题郁结在心,在工作中就会产生懈怠的现象,从而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教师的这种现状,一个校长,首先要想办法解决教师的心里矛盾。一是创造愉悦的工作环境。愉悦的工作环境是每位教师的心灵渴求,在这样的氛围中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工作,才能极大地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促使教师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示和有效的提高。作为校长,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能充分地理解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的艰辛,不断地给工作劳累的教师以关怀和鼓励,不能动辄埋怨、批评教师甚至以“劳动合同”相威胁。二要经常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教师在工作产生懈怠的原因,大多是由于对校长办学理念不理解,以及对学校领导集体的工作态度、方式方法不理解,或者是因个人利益得不到解决而作出的消极反应。因此,校长要走近教师的心灵,听取他们的真实想法。在诚挚的沟通中,完善自己的办学理念,丰富自己的办学思想,及时化解教师的误会或偏见,形成良好的教学合力。在与教师的交流中,校长要以宽广的胸襟容纳各种意见,建立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校长必须充分地认识到,管理要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是学校的主人,没有每一位教师的身体力行,校长任何先进的办学理念都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实行。对教师的管理一味地强调量化考核,以严格的制度、冷冰冰的数字去约束、监督教师,这种非人性化的管理必然会导致教师工作主动性的丧失殆尽,对工作自然没有任何积极性,更不会有创造性可言,而是疲于应付,为完成而完成。因此,学校的一切管理制度,必须要富有人性化的内涵,而不应该是束缚教师的桎梏,须知“戴着镣铐舞不起来”。建立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增强教师的凝聚力,这是当前各位农村小学校长必须面对的实质性问题。
第三,要抓好学校常规工作,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抓好学校德育工作。小学德育应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要内容。现在的一部分孩子,对学校、对教师缺乏感情,破坏力很强。究其原因,社会环境的影响是一个因素,心理不健康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这正是我们的德育工作所面临的问题,非常值得我们深思!二是强化教师的人性化管理。在强化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教师管理应立足于塑造高尚的师德,丰富教师的学识,纯洁教师的灵魂,提升教师的品味。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不能仅仅是一个口号。作为教师,首先要以高尚的师德为引领,让其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循循善诱,耐心引导,才能让我们的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三是要加强课程改革管理力度。新一轮课程改革,很多教师依然运用以前的教学方法,显然无法收到较好的效果,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课程改革对于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切实改变教学行为,落实新时期教书育人责任。四是要务实教育科研。现在,很多学校都打着“科研兴校”的旗号,在“科研兴教”的旗帜下,教育科研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大促进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但在这种科研的热潮中,我们看到,由于受功利主义影响,其中也不乏一些“为科研而科研”的浮躁现象,严重违背了教育科研的宗旨。累了教师,苦了领导,结果只体现在纸上、嘴上、形式上。学校开展教育科研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夯实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并藉此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因此,中小学教育科研应当落在实处,突出实效。五是优化评价机制。如今,评价机制滞后仍是学校发展的主要瓶颈。学校要逐步建立健全合理的评价制度。六是安全管理要警钟长鸣。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必须在安全的条件下进行,我们必须确立起生命高于一切和促进人的健康成长的新理念,夯实安全管理工作。七是看重过程管理。校长对管理既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八是不断加强学习。领导、教师要多向前辈请教,向网络学习,终身学习。终身学习已经成为教师的一种责任和义务。今天的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学习意识。一旦教师停止了学习,教师的工作便如同机械的运作,在机械枯燥的活动中会觉得生活毫无意义,会沮丧而没有活力,甚至会丧失教书育人的本质。这一切都将使教师工作显得枯燥乏味。所以我们要说,学习能使我们永葆活力、开拓视野、富于激情,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快乐、一种享受。
第二篇:全县农村小学常规管理现场会实施方案
文 章来源 莲
山 课 件 w w w.5Y k J.c oM
全县农村小学常规管理现场会实施方案
根据县局安排,我校将在三月份承担全县农村小学常规管理现场会任务,为了把现场会办得扎实有效,结合我校的实际,经联校研究,特拟定本现场会实施方案。
一、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领导小组负责活动方案的制定,活动的指导、活动准备的督促与检查、活动的总结等。<莲山 课件 >
二、活动安排
1、与会人员签到(大门口):(7:40---8:10)
2、自由参观(教学楼前):参观教学常规管理成果展。(8:20——8:55)
3、课堂教学观摩(各教室开放):(9:05——9:40)
4、参观快乐大课间活动(操场):(9:40——10:10)
5、师生才艺展示(教学楼前):(10:20——11:00)
6、组织开会(教学楼前):(11:10——12:00)
三、人员分工
1、接待组:
(1)负责停车区的划分、外来车辆的编号和停驻(XXX)
(2)在校门口负责与会人员的签到、材料袋的发放(XXX)
(3)负责安排六名学生着校服、红领巾在校门口迎接参观人员
2、后勤保障组:
负责现场会所需物品的供应
(1)签到席桌凳
(2)展台设置
(3)各教室课堂教学观摩人员的座位安排
(4)师生才艺展示演出所需物品、观众区域的划分、桌凳的摆放、音响<莲山 课件 >
(5)会场布置、音响、饮水等
(6)音响调试
3、摄像组:
负责全程录像、重点镜头的拍照
4、展示、解说组:
(1)各种计划、制度、所有备课、作业、听课、理论学习笔记、班主任日志、教师教育叙事集、教师教学反思集、教师硬笔书法集等
(2)快乐大课间相关材料
(3)学生写字集锦、古诗文目录本、知识积累本、主题班会、手抄报、成长档案盒、班级作文集<莲山 课件 >
(4)常规管理过程材料(教师、学生)
(6)教科研材料
5、课堂教学观摩引领组
负责组织、引领、安排观摩人员入班听课
6、快乐大课间活动协调组
(1)负责解说
(2)快乐大课间指挥
(3)音乐播放
(4)协调学生集合下楼
附件:
一、资料袋
1、现场会活动安排表
2、师生才艺展示节目单
3、教室分布平面图
4、课堂开放班级、科目、授课教师安排表
二、师生才艺展示节目单
1、三字经诵读
2、歌舞
3、课本剧表演
4、古诗联唱
5、器乐合奏
6、教师大合唱
三、开会程序
1、xx校长做学校常规管理经验介绍
2、县局领导讲话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 oM
第三篇:农村塘堰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之雏议
农村塘堰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
产权制度改革之雏议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近年来,我国的粮食产量虽然连创新高,实现了历史罕见的“八连增”,但各种支撑力量已经绷得很紧,尤其是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滞后的问题更加突出。有收无收在于水,粮食生产受水的影响最大,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我们必须始终把农田水利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决定性因素,着力夯实粮食持续稳定发展的水利基础。为此,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管理,推进农村塘堰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重大意义。这里,就如何推进农村塘堰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结合白霓现状,我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白霓镇农村塘堰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基本状况 小型塘堰等农田水利设施,在这里是指库容量在100万立方米以下的小一型、小二型水库、塘堰及以乡(镇)、村、组为单位内群众集体使用的河堤、水渠、台圳、泵站、泉眼、水井、蓄水池等。根据水利普查数据,白霓镇境内现有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7座、库容量480万立方米;河堤17处,长186公里;水渠72处,长174公里;台圳23处,长119公里;泵站73台套,功率980千瓦;水井泉眼38
3处,年涌水量180万立方米;水塔蓄水池69个,总容量5500立方米;塘379口,总蓄水量750万立方米,堰18处。这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个头”尽管“小”,但其作用和功劳却“大”,它们承担了我镇22个村1个社区,181个村民小组,12428户64017人和43628亩耕地的用水需求。然而,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这些水利设施因没有随之“联产承包”,产权不明晰,管理不到位,陈旧老化,年久失修,超负荷运行,加上洪涝灾害的影响,造成其功能大减,有的甚至丧失。如青山水库东干渠白霓段因年久失修,渠道破损、漏水淤积,不能承担输水功能,造成我镇谭家、白露、油市、洪泉、大市、白霓等村大片良田变旱地,有的甚至荒芜;高堤河谭家段因没有护砌加固,每年造成堤岸崩塌,成片良田变成沙洲;全镇379多口当家塘中的117口因没有清淤维修,蓄水功能萎缩,而丧失保水抗旱作用;30处提水泵站因设备陈旧老化,没有维修保养而废弃;70多处水渠因泥沙淤积而丧失排灌功能;300多处泉眼、水井中100多处因没有合理利用和地下水的污染而变成死泉、臭泉;7座小二型水库都是70年代修建,年久失修,不能正常运行,现在都在“病”中,其中施家冲水库已成“干塘”,特别是这些水库到田间的沟、渠等末级渠系大多为简易土质结构,输水损耗严重,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不高……这一切,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
农民生活。
二、形成农村塘堰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上述现状的原因 当前,农村塘堰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病得不轻”,可以说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政府管理部门、农村经营主体的主观意识有关,又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村经济管理体制特别是产权制度等方面密不可分,其原因主要是:
1、投入不足,保障乏力。主要表现在:乡镇无力投入,县级财政投入有限,中央、省级财政投入杯水车薪,农民投工投劳难组织,其他社会资金无动力投入。以农民“一事一议”投工投劳为例,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两工”后,失去了农村水利建设投工投劳的支点。现在“一事一议”项目中的“投工投劳”,几乎全是虚设,事实上农民根本没有投工投劳。
2、资金投入分散,结构不合理。目前,国家投入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资金渠道很多,除了水利口外,还有国土综合整治、农业综合开发等。但由于各自为政,工程规划及布局上缺乏整体考虑,建设投资标准也很不一致,造成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规划内容难以形成合力,整体推进难度大,效果不佳。
3、产权制度缺乏激励作用,体制机制运转不畅。一方
面管理主体缺位。除大中型水利工程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外,大部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基本上是“有人用、无人管”的局面,特别是在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土地由集体经营转变为农民分散经营,已建成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由于管理体制没有理顺,产权归属不明确,国家、集体、受益户三者的职责和义务没有明确的界定,导致这些工程建、管、用三位脱节,管理、维护主体缺位。另一方面运行机制不活。大多数水管单位性质不明,公益性工程缺乏财政支持,经营性部分又难以实现良性发展,造成工程维修资金难落实,工程管理基础薄弱,效益难以正常发挥,服务质量难以保证。形成了农民管不了、集体管不好、国家管不到的尴尬境况。
三、推进农村塘堰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的对策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利益主体和环节比较多,既需要爱农、护农、支农的高尚境界,更要在不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的同时,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社会力量,着力推进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管理机制创新,逐步化解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的难题。
1、整合支农投入,形成规模效应
国家支农投入重点在于引导和激励,应对目前各项小型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进行全面的清理、论证。一是结构调整。对引导和激励效果不明显的项目不再保留,将这部分资金交由各地自行安排。二是整合归并。将内容相近、作用相同、分配使用分散的项目进行归并整合,对确需保留的项目(如惠农补贴)实行统一归口管理使用,对其他一般建设性的项目(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进行归并整合打包下达给地方,集中财力办大事,由地方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三是双轨运行。支农投入应该区分不同对象,研究制定无偿化投入和资本化投入的双轨运行机制。对惠农补贴、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投入实行无偿化,以资本注入形式对民营企业和个体老板进行帮扶。积极着手改变目前支农项目多,额度小,使用分散,管理杂乱,效果不优的局面。切实解决分散实施后效益不佳的问题和地方财力困难、解决配套资金难的问题,使有限财政资金真正起到“四两拨千斤”作用,提高支农绩效。
2、对重点地区实施财政倾斜,提高均等化程度
虽然近年来中央财政不断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地方财力差距逐渐缩小,均等化程度日益提高,但是欠发达地区财力仍然主要用于保运转,缺乏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护投入。而且,由于传统文化风俗习惯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显著区域差异、自然条件约束、市场结构悬殊,加上作物类
型差异极大,政府和农村经营主体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的偏好和激励不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出现非均衡增长具有必然性。因此,需要继续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重点对欠发达地区倾斜,对农业重点地区倾斜。
3.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提高投资主体积极性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与管理滞后的制约因素较多,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对投入主体的激励不够,而产权不清晰是关键的影响因素。如果要严格分割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的话,可以细分为除所有权外的很多其他产权属性,但最重要的仍然是对建设和管护两个环节明晰产权。因此,今后应该继续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集体所有的基础上,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放开、放活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护权限,明确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对公益性较强的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给予补助,探索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多种水利工程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各方面的建设投入积极性,缓解资金短缺压力,切实增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能力。
第四篇:学习农村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心得体会
学习农村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心得体会
通过对教学常规管理的学习,我一定严格要求自己,按照要求,力争学有所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教学常规管理有了新的认识。
通过对教学常规管理的学习我们对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我认为教学常规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新课改要求下,积极贯彻新课程理念。在这个前提条件下,认真领会教学常规实施细则,我们只有理论联系实践,行动上才能跟上步伐。
二、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
1、实行常规管理的重要目的是维护学校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的行为习惯。而习惯的养成来自于时间没有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来约束,便没有长期一贯的坚持执行,没有一视同仁的严格要求,良好习惯的养成就会落实到实处,如我校制订了客观公正的量化考评制度,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全体教职工都能自学的.遵守从而形成自然有序的工作氛围。我认为只是一种手段,它是一种宏观上的要求,一种客观的、理性的教学常规的制度。
2、做到工作与考核离不开。工作到哪里考核就到哪里,考核是工作做的是否到位,工作质量如何的一种评价方式,没有一个标准的工作考核方案,就很难评估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应此我认为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并做到全面细致。
三、教学常规管理的安排、落实、检查。
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应此我认为我们要经常强调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如期落到具体、落到人、检查及时、检查到位,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如果我们疏忽教学常规管理的任何一个环节,教学管理容易变成瘫痪,教学活动很难正常有序进行,教学质量根本谈不上。
四、各项校验活动井然有序的开展
1、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对所有的知识点做到了如指掌,传授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这样,学生就会在心里佩服你,就会喜欢上你的课,上课时也会认真听讲。
2、认真组织安排有骨干教师和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带头下开好每周教研活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取长补短。
3、组织好每期考试工作。并考后做好试卷分析和教学质量评价。通过这次的培训深刻认识我们的教育目标应该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转变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努力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应此,做好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五篇:连山区农村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
连山区农村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
为进一步规范我区小学教学管理和教师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依据《连山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结合葫芦岛市《关于加强中小学课堂教学有效管理切实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的相关内容,特制定本细则。
一、备课常规要求
1.备课形式。每学期期初进行一次全乡集体备课,研究学段课标要求,本册教材体系、编者意图、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制定统一的教学进度;学期中至少有一次片教研,进行单元备课。把握单元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资源的开发与使用,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日常以教师个人备课为主。应做到: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资源、备教学方法、备教学流程、备课后反思。(反对那种学科组成员一人备一个单元,复印下发不进行集体研讨、不进行个案修改的所谓集体备课,坚持集体研讨下的个体备课为主的备课方式。)
2.教案编写。环节齐全,包括:课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特别强调教学过程要重点设计师生活动。教案编写在环节齐全、详略得当的基础上,要彰显教师个性。
3.备课量。班主任主备语数学科写详案,略备其他学科批书写简案均可;科任教师详备两个不同学科写详案,略备同科不同年级学科写简案。教材中所有的课型按课时备足,每周详写两个教学反思。各学科备课都要做到超周备课,严禁不备课上课,无教案上课。
4.备课检查。学校每月检查教师备课一次,有检查标记,做好检查记录,并及时与教师反馈。在数量达到的前提下,重点查阅备课的质量,特别是新课内容的设计。学校领导常规听课、教研活动听课,教师互相听课后,及时对照教师的教案,除在精心设计基础上的动态生成外,看是否按教案上课,否则视为没有备课,坚决杜绝上课不使用为应付检查而做的无效备课。
二、课堂教学常规要求
1.基本原则。继续贯彻“摒弃两满,凸显两主”的教学原思想,教师讲课时间严格控制在20分钟之内。
2.基本教学模式。复习或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导入---启发引导学生生疑并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生成知识----应用知识会解决实际问题。
3.教师基本功。课堂上教师要体现合格教师基本功的要求。包括说的基本功、写的基本功、画的基本功、解题的基本功等。
4.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按评价的标准,可采用听课、教学诊断、学生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特别要重视观课、议课。每周听课节数:校长不少于2节,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不少于4节,教导主任不少于5节,教师1--2节。每学期根据领导的听课和教师之间的听课总体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一次评价,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待努力。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常规要求
1.作业种类及书写.语文作业:低年级使用汉语拼音(一年级上学期)、拼音田字格、田字格;中年级使用方格、小笔记、小作文(三年级)、大作文(四年级);高年级使用小楷、大笔记、大作文。数学作业:低年级使用田字格(一年级上学期)、小算草;中高年级使用大演算。数学作业本各年级均分甲乙两个作业本,交替作业。其他学科作业本学校酌情自行安排。除此以外,各年级可统一设书法本、积累笔记、日记等,做到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相结合,学科知识和学科技能双提高。在书写用笔上,一、二年级和三年级上学期用铅笔书写,反对用自动铅笔书写。三年级上学期方格本用钢笔书写。三年级下学期和四、五、六年级均使用钢笔和水性笔书写,反对使用圆珠笔,提倡用钢笔书写。作业书写要做到规范、整洁、美观。
2.作业内容。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选择具有典型性、综合性的作业内容。中高年级在统一布置必做作业的同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差异,有针对性、分层次地布置选做作业和自留作业。
3.作业数量。数学学科每课时至少一页作业;语文和英语学科(三年级以上)一课一作业;每单元一个作文;其他学科中高年级有课堂笔记或适量的作业均可,学校自定。小学一、二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时间总量不超过20分钟或不留,三、四年级书面家庭作业的时间总量不超过40分钟,五、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的时间总量不超过1个小时。严禁惩罚性作业。
4.作业批改。数学作业一日一批,语文和其他学科作业一课一批,作文每单元一批,每学期不少于8次。作业(除作文外)的批改反馈不超过2天,单元试卷批改反馈不超过3天,作文批改反馈不超过1周。课内作业必须全批全改,作文批改可精批与略批相结合(精批:通览后细改,加眉批、间批和总批;略批:通览全文,找出问题,写出评语),精批数不得少于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二,单班学生数30人以内的要全部精批。依照作业要求采取等级、简要评语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作业给予评定。
四、课外辅导常规要求
利用自习课时间,有安排有计划地对当天所学新知识进行面向全班学生和学生个体差异的辅导,减少学困生。
每周至少一次学生兴趣小组活动时间的辅导。兴趣特长类辅导要注意和学科年级的联系,适当开展一些语文类,数学类、科技类的兴趣小组。注意积累经验,形成系统,坚持实践,适时开发为校本课程。
五、学生评价常规要求
1.学习质量的监控。实行一过关三检测制度。一过关为学科单项知识能力过关。如:汉语拼音、查字典、词语、计算能力、解题能力、英语单词和会话能力等;三检测为教师自己的单元检测、全乡的期中检测和全区的期末检测。采用等级评定,杜绝按考试成绩给学生排队的现象。
2.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根据辽宁省《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的内容,按基础素质、行为规范、学习表现、课程评价、实践活动、才艺展示、心灵相约等板块进行操作,并填写好手册,一学期学校要检查一次。
六、校本研修常规要求
1.建立和健全校本研修制度。第一,建立业务学习制度,兼周一次业务学习。第二,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兼周一次集体教研。第三,建立校本研修管理制度,保证学校培训和教研的扎实有效开展。
2.校本研修的内容和形式。校本培训可结合自身实际,教师的需求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读一本好书,至少完成一万字的读书学习笔记。校本教研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三个渠道进行。研究的内容为基于钻研教材遇到的问题、教学中生成的问题、教师成长中的问题等。建议在全区“设计方案、采取行动、反思评价、成果表述”大的模式下有本校具体的研究内容和模式。
3.加强校本教研过程性管理。学初各校结合实际制定校本教研计划,教导处要对教研组活动过程进行跟踪检查和指导,定期开展教研成果汇报,每学期开展校级教学研究观摩活动2次以上,注重过程性材料积累,完善档案建设。做好教研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