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表情与教学效果关系的研究
心理教育
初探教师表情与教学效果的关系
单位:
姓名:
联系电话:
初探教师表情与教学效果的关系
内容摘要:教师表情对教学效果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研究从心理学角度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提高教师教学技巧提供参考。分析各种教师表情并对其效果进行系统性探索,并研究怎样运用教师表情对教学效果进行有效控制等等,从而让大家知道教师表情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教师 表情 教学效果 心理
引言:
表情就是指人通过姿势、态度等表达感情、情意。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在他的著作《人和动物的表情》一书中曾提到,表情有传达信息和信号的功能,一种情绪如果让它的种种外表特征自由而充分地发挥出来,它就会变得更加强烈。教学研究表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活动是一种协同的双边活动。教学不可避免地贯穿着知、情、意、行的交互作用,而愉快、有兴趣、信心十足的情感,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催化剂。教师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自己丰富的表情,无疑会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积极的作用。
教师运用表情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面部表情,据美国心理学家艾波尔梅别思的研究表明:信息传达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从中可以知道,在教学中,教师亲切的笑容,温和的目光,能够创设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习效果自然不同凡响。相反,冷淡,无生气的表情创设出来的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将会死板、苦闷,毫无效果可言。
二、言语表情。教师可以通过语调,语速的节奏来表达情绪和情感。不同的语调和节奏表达出不同的意境,教学效果也各不相同。
三、肢体表情。丰富的肢体表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掌握课堂进度,使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1]
因此,教师要把握好每一个眼神、每一个手势和每一个表情,学会运用表情来传递情感,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本文从教师表情的心理效能、教师表情的类型与教学效果的关系、教师表情的运用与效果控制、教师表情的表现力四个方面着手,全面分析、归纳、总结教师表情与教学效果的关系。1.教师表情的心理效能
教师表情的心理效能大体分为语言、距离、情绪、环境这四种心理效能。把握好这四种效能,能大大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教诲。1.1 语言的心理效能
美国的威廉·A·哈维兰认为语言是声音或姿势系统,当这些声音或姿势按某些规则组合起来,就产生所有说话者都可以理解的意义。语言根植于手势—呼叫系统,由手势语言——与语言伴随的语言外的动作——和肢体语言或用来传递意义的身体运动构成。[2]
在运用教学语言中应注意以下原则:准、精、美、活、有特色。
准:语言准(普通话)、语体准(书面语)、达意准(选词恰当准确)。精:精练、精确、精彩。美:生动、形象、幽默、风趣。活:善于穿插、恰当变化、适当留空。
富有特色:语调高低适宜,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语速快慢适度。[3] 亲切、自然、风趣、幽默的语言,不仅可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而且有助于形成轻松愉快的谈话气氛,消除学生的疑惧心理,打消不必要的顾虑,从而更好地敞开心扉,推心置腹、开诚布公地说出心里话。而那种讽刺、挖苦的语言不仅会降低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而且会使师生间产生隔阂甚至对立情绪。1.2 距离的心理效能
教师与学生要坐得靠近一些,这样不仅可以使谈话的双方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双方输出的各种信息,更重要的是给双方一种促膝谈心的感受,从而缩小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信任与尊重,而且也有利于教师通过学生的一些细微的反映,了解学生的情感,捕捉学生流露出来的思想,从而有的放矢地调整自己谈话的角度、内容和方式。1.3 情绪的心理效能
教师良好的情绪会增进师生间彼此的亲近和依赖,使教师的思想感情被学生所感知和了解。所以,在进行个别谈话时,教师要保持冷静的头脑、清晰的思路,表现出耐心和韧劲、爱心与期望。只有感情真挚和情绪良好的双向交流,才能产生“共振”效应,才会有情感回报。1.4 环境的心理效能
恰当地选择、驾驭和利用环境,是取得谈话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在谈话时,面对不同的学生或处理不同的事情,注意选择不同的谈话环境,创造对谈话有利或适宜的气氛。如与一个腼腆学生的个别谈话,就不宜在办公室里有众多教师的情况下进行。所以说,温馨的谈话场景与适当的时间选择,能使谈话的对象产生一种良好的情绪和心理效能。2.教师表情的类型与教学效果
不同的表情造就出不同的教学效果,学生乐于接受的表情会让学生接受知识事半功倍,而学生不能接受的表情则让学生接受知识事倍功半,效果反差极其明显。
2.1 教师表情受欢迎的三种类型及其教学效果
亲切型:即教师讲课时面容和蔼可亲,对课文的分析细致入微,对学生提问、辅导、解答等不厌其烦,对课堂上出现的不遵守纪律的现象或者回答不尽人意的情况能够加以引导,必要时给以批评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类表情能够使大多数学生从内心感到教师可亲可信,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诲。
严肃型:教师讲课是神态庄重、稳正,教学认真,课文分析比较全面、深刻,对学生要求严格,如果发现违纪或不专心学习的情形,则板起面孔进行批评,有时批评得很严厉,但这种批评合情合理,没有任何的挖苦讽刺,面对那些认真学习的学生则能及时表扬鼓励。对这类表情,开始时有的同学也许畏惧、不适应,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大多数学生会发现这是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故能理解并接受这类表情。
生动型:特点是讲课表情生动形象且富有变化:讲到悲痛处面带忧伤,讲到慷慨处情绪激昂,讲到喜悦处满面春风„„这种生动多变的表情和精妙的分析,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大大地调动起来。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有时还结合课文内容穿插一些古今中外的见闻趣事,辅于适当的表情,使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生动表情下的课程,学生不仅兴趣十足,所学知识牢固,还能享受到讲课的艺术。
2.2 教师表情不受欢迎的五种类型及其教学效果
紧张型:紧张型教师讲课,表情紧张,脸通红,手足无措,眼睛不敢看学生,一个劲盯着一个地方看,讲话不流利、结巴,有的干脆背教案,这样的表情无疑使教学效果锐减。
冷漠型:冷漠型教师讲课,总是冷冷冰冰、平平淡淡,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对学生的辅导缺乏耐心,爱理不理,让学生在请教问题的时候望而却步。
随意型:随意型教师讲课,表情缺乏严肃性,讲课随随便便,不考虑讲课需要和学生的听课情况应采用的表情,只是随意讲述与课文内容无关的笑话、新闻,以吸引学生的眼球,而随意型教师的课堂控制能力普遍较差,从而造成课堂失控,内容脱节,注意力转移。教学效果反而不好。
生硬模仿型:教师适当的模仿是必要的,但却不是让教师完全不顾自身条件和学生的接受情况,生搬硬套别人的表情举止、神态和语调,结果既没有自己的个性,又没有别人的风韵,仅仅是别扭和滑稽可笑,给学生带来的不是生动优美的教学效果,而是没有丝毫效果的小丑形象,仅此而已。
波动型:这类教师讲课的表情变化无常,讲得得心就越讲越有劲,喜
形于色;一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讲课立刻暗淡下来,有时情绪高涨即便讲得口干舌燥也不在意;有时厌倦低沉起来,连一个字也不愿意多说。这类忽冷忽热的波动情绪令学生难以适应,甚至对教学内容也产生迷惑。[4] 3.教师表情的运用与效果控制 3.1 教师表情的作用
现代心理学家已经证明:感情是打开学生智力渠道闸门的钥匙。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形成和谐教学气氛的主要因素。要做到课堂上师生之间成功的情感交流、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的面部表情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并使表情的变化适应课堂变化的需要。3.2 目光的运用
目光是信息指示器——眼睛所发出的非言语信息,它能表达许多言语不易表达的复杂而微妙的意思。在教学过程当中可表现为:用目光制止学生的嬉笑打闹,又或用目光召回开小差同学的注意力。
“目传情”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目光和学生进行思想感情信息的传递。据心理学家大量研究表明:人类的一切情绪、态度、情感的变化都可以从眼睛里显示出来。教师在讲授中,只要用眼睛扫视一遍课堂,课堂信息就会一股脑通过目光映入教师的大脑内:专心的,不专心的;听懂的,未听懂的。所有表情都掌控在教师的目光这个“遥控器”内,从而使教师讲授的信息通过这个“遥控器”进行空间距离的补偿,加速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
让眼睛运动起来。视线接触是维持教室秩序的最有力的武器。通过及时的目光接触,可以制止大约80%潜在的违反纪律的行为。至少每分钟扫视
全班一遍,每次你只需要把视线集中在大约4-5个学生身上,保持四五秒钟之后,再把视线转移到另一组学生身上。特别是教室远端的学生,更加要留意,大多数不遵守纪律的学生都会出现在教室的远端。3.3 声音的运用
声润情。即教师在讲授过程中,通过有声语言进行思想感情信息的传递。“有声语言是教学活动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它是讲课最主要的物质手段,它以流动的声音负载着思想感情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器官”。[5] 3.4 教师表情运用的适度
教师表情的变化,要自然,适度,不要有做作,过分夸张的成份。更不能板着面孔、毫无生机,眉头紧锁、以一幅痛苦的表情面对学生。
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师的表情要随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带有感情色彩渲染的讲解会使课堂生动、感人,充满吸引力。4.教师表情的表现力
教师表情的种类繁多,但都会通过不同强度的表现力把表情发挥出来。同样表情的教学,表现力的不同,达到的教学效果也不一样。
我们讨论的表情表现力是建立在“教师都有表现欲”这一基础之上的,透过表现欲来感受教师的表现力,我们会发现表现力是客观存在的,它有高级与低下、深厚与薄弱之分。有些教师他们很愿意表现自己,但总让人觉得是刻意而为,矫揉造作,甚至比没有表现力还要难看。教师需要的是积极、向上、健康、有效、智慧、创意的表现力,能善于把对学生心灵的感悟、接纳和对学生的期望、教诲准确清晰地表达出来;能善于进行自我规划,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价值;能善于科学合理地解读教材、组织活动,具有较强的课程意识和课程能力;能善于选择每个学生都适宜的方式进行教育和教学,使学生成功获得长进和收益„„我们把教师的这种表现能力叫做阳光表现力。[6]
阳光表现力拥有若干要素,它至少包括自知力、亲和力、支持力、合作力、反思力等,阳光表现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是其标志性特征。
教师阳光表现力的各个要素在教学过程当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亲和力”犹如和煦的春风,舒适、温和,给学生带来学习的亲切感;“支持力”是学生遇到难题后的强大后盾;“合作力”让学生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反思力”使得教师不断自我完善,把最好的一面带给学生,等等。5.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教师表情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学效果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尤其是表情来控制。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对教师的表情引起足够的重视,使教师表情在教学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梅菊.教师的表情效应.心理世界[J],2002(4):22.[2][美]威廉·A·哈维兰.文化人类学(第十版)[M].瞿铁鹏、张钰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99.[3][美]Ronald L.Partin著.教师课堂实用手册——新老教师教学与管理策略(第二版)[M].徐富明,杨阿丽,张爱宁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23.[4]孙宝虎,马爱华.中学语文教师讲课表情类型.扬州师院学报[N],1989(3).[5] 初中思想政治课中的“五情”教学法http://rdlucaihong.rdsz.net/archives/2008/20088189849.html [6]商静儿.教师的阳光表现力及其培植[J].上海教育科研,2008,(11):85-86.
第二篇:思政课教师语言与教学效果关系研究
思政课教师语言与教学效果关系研究
摘 要:在构建“思政课教师语言及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思政课教师语言现状和思政课教学效果进行调查分析,发现教师语言在互动性方面以及思政课教学效果在多个方面存在不足;通过数据论证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发现教师语言中对于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的具体因素,并从教师语言的目标性、互动性和艺术性三个维度提出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思政课 教师语言 教学效果 相关性
一、引言
目前,高校的课堂教学依然是授课的主要渠道,特别是理论性较强的思政课,教师语言作为主要授课媒介在教学活动中所占比例最大。
面对价值多元、信息裂变、新媒体崛起等新形势,如何把抽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转化为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让思政课更加“喜闻乐见”,成为教师面临的新挑战。
二、研究背景
教师语言即教师在育人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的总称,包括教师所使用的口头语和书面语,有声语言、无声语言及体态语,堂上语言和堂下语言,以及其他育人活动过程中使用的语言。[1]国内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展开对教师语言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教师语言艺术》《教师语言纲要》等专著探讨教师应如何提升自身语言修养,还有许多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对教师语言展开了广泛的理论研究。关于“教师语言和教学效果的关系”研究成果较少,有的学者考察教师语言的声调、节奏感等语言要素对教学效果的作用;[2]有的学者探讨教师语言的幽默感等各种语言技巧形成的综合效应。[3]从研究的对象来看,就外语教师(主要是英语教师)的教学语言展开的研究较多,而就思政课教师语言和教学效果展开的研究很少。只有张坤[4]就思政课教师语言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有过专门论述,他指出前者对后者有着重要而直接的影响,但其论述缺少调查数据的支撑。也就是说,就教师语言与教学效果的关系研究尚停留在对教师语言修养的一般性描述,缺少就二者直接关系的实证研究。
思政课是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对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较高,对思政课教师语言和教学效果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如何通过提升教师语言修养进而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对于其他课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以往研究多参照本科教学质量评价的模式不同,本研究构建专门的“思政课教师语言及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将教师语言和教学效果调查相结合,从而对思政课教师语言和教学效果的现状进行定量定性的分析,并验证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发现教师语言中对于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有显著积极影响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操作性强的相关建议。
三、研究结果
本着科学、简易、客观及可测性等原则,本文研究的教师语言以课堂教学中的语言为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等权重法构建“思政课教师语言及教学效果评价体系”。首先,将调查内容分为“教师语言”和“教学效果”两个部分,每一部分又根据其特点细分为多个可操作性指标,并让被调查者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1~5分)五个级别中选择答案,分数越高意味着对调查指标的认同度越高。
我们在学期末对本校共计10个班的思政课学生进行随机抽样,并发放调查问卷480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462份,有效回收率为96.1%。利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各个指标的评价值了解思政课教师语言和教学效果现状,并通过相关性检验来验证二者之间是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一)思政课教师语言现状
本文的“教师语言”是指课堂教学语言,除了有声语言外,教学过程中的无声语言也是教师加强语言表达效果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语言现状调查对文字板书、仪表语言和表情语言等内容均有所涉及。教师语言的特点体现在科学性、目标性、互动性和艺术性等四个方面,其中科学性体现在教学语言的准确、规范、精炼、简洁和逻辑性上。[5]科学性的调查内容包括教师普通话是否标准、教案和板书中的文字是否规范以及语言逻辑是否清晰等。教师语言的目标性最主要的体现即课程之初和每堂课之间明确告诉学生这门课或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语言的互动性即教学活动的互动性,这一指标的调查包括“教师是否经常提问”“教师的提问是否具有启发性”“在提问或与学生讨论互动时,教师语言是否具有鼓励性,态度是否宽容”以及“课程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沟通是否充分”等四个问题。与此同时,课堂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艺术性是教师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形象性和情感性是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性的两个重要因素。[6]结合思政课的性质,我们将教师语言的艺术性归纳为形象性、感染性和激励性,具体调查内容包括“语言生动形象”“充满激情和热情”“语言节奏分明,语气合理”“语言配合表情,做到神形兼备”“语言幽默风趣”和“仪表和语言充满自信”等方面。
根据表1,调查结果显示,教师语言各指标的评价均值除了“目标性”稍低外,“科学性、互动性和艺术性”三部分的评价都较高,说明学生对于思政课教师的语言综合素质是相当认可的。首先,科学性的综合评价最高,说明教师的语言文字基本功底扎实,能够用准确、规范、简练的语言教授概念、判断和推理,这对于教学内容相对抽象的思政课来说尤为重要。其次,教师语言的艺术性综合评价也较高。一方面,思政课教师不再是以往枯燥无味地照本宣科,而是将情感融入课堂,更加注重教学语言的美感,并结合适宜的仪表、肢体语言等因素营造课堂氛围;另一方面,语言时代感不足成为影响语言感染力的一个障碍。再次,教师语言的互动性稍差,主要原因是教师提问频率不高和提出的问题缺乏启发性。最后,教师语言的目标性较弱,说明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制定清晰、准确的课程目标,导致教学的目标性减弱。
(二)思政课教学效果现状
王克[7]等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归纳为“增长知识、提高技能与能力、学习与教学互动、改变态度和产生行为”五个维度,并制定了相应的调查指标。为了加强调查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我们将前两个维度合并,并对其评价指标进行调整和改进,得出以下调查结论。
表2显示,相比思政课教师语言现状,思政课教学效果的评价均值要低许多,四个维度的综合评价均在4分以下,这说明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首先,“改变态度和产生行为”两项评价最低。一方面,和专业课的性质不同,思政课产生的教学效果不是即时性或者显性的,而是延时性和隐性的。思政课对学生在思想、生活态度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许学生在课程结束时并未有深刻体会,对于产生的后续行为也是同样的道理。另一方面,两个维度的调查结果依然具有参考价值,说明思政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没有真正结合学生当前的心理状况和走向社会后将面临的实际情况,缺乏引导和预案教育。其次,学习与教学互动评价也较低,特别是“课堂上我会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这一指标的评价均值仅有3.80分,说明教师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思考和学习的积极性。最后,教学效果中的基本内容“增长知识和技能”评价均值也不高,说明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与预期效果有一定落差。
(三)思政课教师语言与教学效果的相关性分析
我们将教师语言调查指标和教学效果调查指标一一进行单侧相关性检验,一方面验证其相关性,另一方面可以发现教师语言中的哪些因素会对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产生更为重要的影响。检验结果显示,教师语言的每项指标都和教学效果呈显著正相关,即思政课教师语言对于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有着直接且重要的作用,这和张坤[4]的论述一致。我们将相关性系数统计列于表3中,其中系数越高说明相关性越大,即教师语言指标对教学效果指标的积极作用越大。
研究发现,总体上和思政课教学效果相关性最高的教师语言指标依次是(v5)教师明确课程及每堂课的教学目标、(v6)课程中,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沟通充分、(v8)教师的提问很有启发性、(v13)仪表和语言充满自信以及(v14)语言具有时代感五项,依次代表了教师语言的目标性、互动性和艺术性的特点。其中,和教师语言目标性(v5)高度相关(相关性系数≥0.5,下同)的教学效果包括:(v15)学习本课程,我获得了相应的知识与技能、(v17)课堂上我会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v22)本课程为我今后思考和解决生活、工作中的问题提供系统框架与指引以及(v23)从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可以直接应用到我以后的生活与工作当中去。和教师语言互动性高度相关的教学效果包括:(v17)课堂上我会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v18)上课过程中被老师的情绪感染以及(v20)学习本课程后我对社会的发展更为乐观。互动性是合作心理的体现,积极参与教学互动的学生可以增加与人沟通的技巧,培养自身的合作意识,长远看来会对他人和社会更加宽容、乐观。和教师语言艺术性高度相关的教学效果包括:(v17)课堂上我会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v18)上课过程中被老师的情绪感染、(v19)课程教学给我带来很大的思想变化以及(v22)本课程为我今后思考和解决生活、工作中的问题提供系统框架与指引。
四、结论与建议
研究发现,思政课教师语言的使用情况对思政课教学效果有直接且重要的影响,思政课教师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对于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意义重大。针对调查中发现的教学效果的不足,并结合教师语言中对教学效果有高度积极作用的因素,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升教师语言的互动性
课堂教学应该坚持教学相长,教师语言的互动性体现了教学的互动性,也是重视学生主体性的体现。学生参与度低是思政课普遍存在的问题。调查显示,思政课教师不够重视师生间、学生间交流,提出的问题也缺少启发性。教师应该从这两个问题入手,改善教学的互动性。
1.重视师生全程交流,有备而问
首先,师生互动不仅限于课堂上,而是应该深入到课前、课间以及课后等整个学期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对所学知识的消化进度。在此基础上科学地制定和不断改进教学计划,设计一系列难度适宜、层次多样的好问题,让每一个问题都有所依据,有所针对,有所启发。其次,师生互动也不仅限于口头表达上,肢体语言交流也很重要。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的一个点头或者赞许的微笑都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2.用引导性的语言鼓励学生自主讨论,引入辩论式教学
当前,各个学校的思政课都在不断改革以求更加适应学生。实际上,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进而促进其发挥创新潜能才是改革之重,这也是学生内心的真正需求。首先,教师应由说教式语言转变为鼓励、引导性语言,淡化思政课的理论性,突出实用性,鼓励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各抒己见,让每一个人都不再做旁观者,而是具有重要的“存在感”。其次,可以尝试采用辩论式教学,一方面,引导学生实现课堂学习与课后自学的结合;另一方面,教师负责引导,学生为主体,通过正反两方的激烈辩论而得出的结论更有说服力。
(二)提升教师语言的目标性
研究发现,提升思政课教师语言的目标性对于学生增长知识与技能、主动参与教学互动、以及解决日后生活工作中的问题有显著的积极作用。然而调查显示,当前思政课教师语言目标性明显不足。要解决这一问题,应做到以下几点:
1.通过语言传达预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了教师语言的目标性。教学目标是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南,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最终归宿。思政课教师应对学生明确传达课程的教学目标,并用准确的语言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分解,在教学过程中以目标为指导进行评价调控,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确每堂课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引导他们认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减少学生学习的随意性和被动性,提升教学效果。
2.利用语言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中生成的新目标
思政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基于思政课的性质,其教学目标不仅指课前预设的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还包括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新目标,主要包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等,教师无论在教学的哪个环节都应将这些隐性目标融入其中,循循善诱,不断地引导学生向目标接近。
第三篇:教师的师德与业务能力教育教学效果的关系1
教师的师德与业务能力、教育 教学效果的关系 自古以来,教师就是人们心目中最神圣的人。这不仅仅是因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更重要的是因为“师者,人之模范也”。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就明确指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因此,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书育人、爱岗敬业、业务精湛、为人师表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既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需要,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新的形势的需要。作为一名教师要想使自己能与时俱进,就必须注重塑造自身形象。
育人者,先育德。为师者,须以“德”为本。我们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项重任。在教育过程中,“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和灵魂,落实在我们教师身上,就是“德”的具体体现。如果我们想把时光年华,留在“三尺讲台”,就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成为学生道路上的指路人,并不在于他时时刻刻都在讲大道理,而在于能对学生做出表率,在于他高尚的道德情操。”我们教师只有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向学生正确的传授文化知识和做人之道,才能在物欲横流、拜金主义蔓延面前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甘于奉献,功利上超脱,事业上进取,无悔于自己的人生。我们所从事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书育人”,是我们的天职。所以,我们要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加强责任感和事业心,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不遗余力的勤奋工作,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人才,完成人民的重托。这样,学生才会崇拜你,社会才会回报你,历史才会记住你。
我们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不仅要善于言传,更要注意身教。在学业上,我们是学生的导师;在生活上,我们是学生的表率。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外国有位哲学家曾这样说过:“教师越能更多的回想学生模仿他,就像模仿伟人一样,则他对儿童的影响就越强烈,他的每一种表扬就越能使儿童感觉快乐,他的每一种责备就越深入到儿童的意识中去,因而一切教育工作也更将发生无与伦比的良好作用。我们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古人云:“记问之学不足为师。”“经师易求,人师难得。”这要求我们在教育过程中,不但要注重“教书”,更要注意“育人”。如果我们在“育人”上稍有不慎和失控,那就会给家庭、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所以,我们要时时处处身体力行,做好榜样。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说:“不能正其身,以正人何?”他还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的重要意义由此可见。我们教师从事的是一种培养人,教育人的事业,这一事业对社会文明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既然无悔地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那就要脚踏实地埋头工作。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书育人这一职业,喜欢自己的工作。做到:工作上勤勉有加,尽心尽力,乐此不疲:业务上刻苦钻研,孜孜不倦,永不停步;事业上“以苦为乐,以苦为趣,达到物我两忘,醉迷其中的‘孔颜之乐’之境地”;情感上不为金钱所诱惑,不为功利所驱使。在我五年的工作中,先教数学,然后教化学,第一年由于工作的需要我教5、6两班的数学,无论是在校级还是区级的考试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当年我被评为大兴区优秀团员,第二年教两个班的化学。在中考过程中取得大兴区第十名;第三年突如其来的“非典”,化学没有中考,为了保证正常上课秩序,我转战到门房,给学生测体温;第四年当(1)班班主任,教三个班的化学,在中考过程中我取得大兴区第十名的好成绩,通过自己的努力领导的帮助,我连继四年被评为优秀教师;第五年当(2)班班主任教四个班的化学,当年我撰写的教研论文获得大兴区教育论谈三等奖,被评为大兴区优秀共产党员。一句话,就是要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完善自己的人生。
人们教师,是学生智慧的开启者,是学生通向知识海洋的桥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我们教师不但需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及时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兴科学不断崛起,边缘科学方兴未艾,文理学科互相渗透,加之现代科学知识如烟海,科学文化日新月异。我们教师若单凭现有的知识和经验来教学,那是远远不够的。古人云:“学不可已矣。”古人尚且知道学习不能停止,停止就会落后的道理,难道我们这些身处高科技迅速发展时代的为师者,还不如古人?我们要想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就得不断进行“知识充电。”我积极参加进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在校内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作为校级骨干教师,给年轻教师做好示范课,认真写好教研论文。2005年考入首师大化学系,进一步对专业知识进行学习。
我认为,我们教师既要精通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又要博览群书。众采百家,不断开拓知识领域,善于用先进的知识、科学的教学方法丰富自己;既要对本学科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掌握,打好功底,又要对本学科发展善和最新成果有所了解,充实和更新业务知识,把本学科最新的知识动态吸收进来,夯实学科的“知识根基”。这样,我们教师才能达到专业水平高,功底厚,根基牢,对教材熟悉在胸,运用教学方法得心应手,讲解洒脱自如。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当今教学的迫切要求,才能满足学生渴求知识、追求真下理的欲望,才能充分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作用。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佩服你,在他们心中树立起威信,赢得他们的信赖。
第四篇:教学风格与教师人格魅力的关系研究
教学风格与教师人格魅力的关系研究
常听到学生议论,说他们喜欢某位老师,听课兴致高;不喜欢某位教师,听课时老是昏昏欲睡。究其原因无非两个方面,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尊重和爱戴的老师,其本质就是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学风格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活动中逐渐养成的,是指教师个人教学态度、知识水平、组织教学能力、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因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综合表现,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一种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人格魅力就是一个人在能力、气质、性格等人格特征方面所具有的吸引力。人格魅力是多种特质的综合呈现。教师的人格魅力是由综合素质熔铸而成,它包括理想信念、知识能力、学识水平、品德修养等、个性情趣,这些要素正是吸引学生的主要源泉。
个性是教学风格和教师人格魅力的基础,教师的人格魅力通过教学风格表现。何为魅力,一种吸引人的力量,教师没有一点自己的独特的风格,那么很难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教师的教学总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可以说教师的个性决定教师的教学风格。个性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个特质表现于外就是他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教师的个性表现就是所谓的教学风格,而教师的人格魅力就包括理想信念、知识能力、学识水平、品德修养等、个性情趣,在教学中就通过教学风格表现出来。
独特的教学风格对教师的人格魅力具有巩固加强作用。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能使学生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在艺术熏陶中成长,点燃智慧的火花,绽放思想的光辉,使其乐在其中,兴味盎然,增强学习的兴趣。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张扬个性而又隽永深客的课堂,必为学生所喜欢,这样的教师也必定对学生具有更强的吸引力,这样的课堂中也可以深化和加强教师对学生理想信念、知识能力、学识水平、品德修养等、个性情趣的影响,这本身就是教师人格魅力巩固和加强一方面。
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师的人格魅力的共同作用确定课堂的时效性。从某种角度上说,教学过程是一个以教师为主体而进行的沟通过程,而教师的沟通风格则是一种持续的、习惯性的沟通方式。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会采用不同的信息传递方式。这种具有个人独特性的信息传递方式,就是教师的教学风格。同时,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教师的人格魅力密切相关,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教师形象会引领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取得极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的教学风格和人格魅力相互作用,共同发展。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师的个人魅力虽然都是相对稳定,但是不是绝对不变的。当两方任意一方改变时,另一方也随之发生改变。教学风格和教学魅力都是由个人的心理特征决定的,当一方改变时,必然改变心理特征结构的改变。教学风格的改变,教师的人格魅力就
会相映的有所改变,反之亦然。教师教学风格和人格魅力就形成一个教师的动态发展过程。
作为教师必须把握教师教学风格和个人魅力的关系,培养自己的教学风格和自己的人格魅力,努力做一名深受学生喜欢的老师!正所谓“亲其师方可信其言,信其言方可悟其道也”。要让学生们能感受到你的伟大的人格魅力,能从你的身上得到无尽的阳光、温暖、欢乐。每位教师都有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或严谨,或活泼,或春风化雨,或激情澎湃„„每位教师都应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和才华,然后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风格,以完成教学任务。这样,他们才喜欢和你相处,做你的朋友,从而,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核心阵地,是传授知识、发展能力、进行情感交流、培养健全人格的主要途径。教师的学识、能力、性情、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融铸成其人格和教师个人教学态度、知识水平、组织教学能力、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因素是决定一个教师受喜爱程度和该教师的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方面。可以说这两方面决定这一个教师的成败,是作为教师必须重视和努力的目标。
第五篇:教师临堂情绪与教学效果浅谈
教师临堂情绪与教学效果浅谈
内容摘要:教学与情绪密切相关。一堂课,教师的情绪作为情感的渗透源,左右教学的全过程。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都取决于教师水平能否正常发挥,学生能否积极配合。本文从影响教师临堂的原因、临堂情绪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和如何保持良好的临堂情绪三方面来浅析教师的临堂情绪与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师 临堂情绪 教学效果
知识是人类历史活动的经验总结。它凝聚着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思想、观点和探索精神。校园是传播人类文明的主要营地,知识的延续、发展主要通过校园来完成并实现。教师,是课堂师生双边生活的主导者,更是知识的传播者,其传播知识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课堂上老师的表演,如同一幕短剧或一段乐章,要演得富有情韵。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都取决于教师水平能否正常发挥,学生能否积极配合。
我们知道,一堂课,教师的情绪作为情感的渗透源,左右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当情绪自然协调而又平稳时,就会讲的十分自然、连续、轻松而又爽快,课后回想别有一番情趣,令人激动和回味,职业上的自豪感,也会油然而生。这种健康的情绪又会产生连锁反应,不但对这一堂课,无疑也会对下面的课产生积极的影响。与此相反,当教师的临堂情绪因种种原因出现剧烈波动时,周围一个小小的不良刺激也会引起教师体态或语言上的烦恼、讨厌、焦躁、粗暴,有时会发展到不能自我控制的程度, 其情绪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对受教育者的影响颇大,甚至产生过激行为。现就教师应注重视临堂情绪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影响教师临堂情绪的原因
教师的任何情绪,都会严重影响自己对知识的讲解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大大影响课堂教学效果。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教师情绪不佳呢?分析起来有三种原因。首先,身体是情绪的载体,一个人的身体状况会影响情绪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比如一个教师患有某种疾病,或长期的身体虚弱,或休息不好,还有女教师的生理周期等,都会对其情绪产生不良影响;另外,一个健康的人一天的情绪也是不断变化的,一个人的生理节律不同,情绪变化的规律也不一样;人生活于社会之中,其情绪往往会受一些社会客观因素的影响,如生活、工作中遇到困难,遭受挫折;领导对待自己不公平;同事或夫妻间闹矛盾;工资待遇、住房、职称评定没能满足要求等都会造成情绪不佳;其次,教师的情绪有时还会受到学生的影响,比如一个教师本来情绪不错,若当他走进教室发现学生乱成一团,满屋狼藉或者黑板没擦时,很好的心情就有可能一落千丈;讲课过程中若有些学生调皮捣蛋,不认真听讲,或者学生死气沉沉等,教师的情绪也会受到不良影响。
二、临堂情绪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教师是课堂教学双边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实施者,其临堂情绪,作为情感的渗透源,势必左右整个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当教师情绪自然、愉悦、充满自信.那么对课堂教学的驾驭就能轻松、自然、连续而和谐.这种良好情绪不但对这一堂课,就是对以下的课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与此相反,教师出现沮丧、懊恼、厌烦、焦躁……等不良临堂情绪状态时,课堂教学中,小小的一个不良刺激也会引起教师临堂情绪在表情、体态、语言和语气上的偏颇。教师的这种情绪在教学中,不但难以搞好课堂教学,甚至会发生超越课堂教学的失控行为,影响或造成课堂教学不能正常进行的恶环循。
三、如何保持良好的临堂情绪
教师在教学中,如讲课感情真挚、富有情韵,课堂教学趣味盎然,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学生就会情绪高昂,求知欲强,表现出专心听课,积极参与的课堂氛围,并能对所授内容印象深刻和持久。这些与教师良好的临堂情绪密不可分。如何才能保持良好的临堂情绪呢?
1、用心积累,精心备课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积累,为教学涵养学识和智慧。一个学识丰富的教师,本身就是一本精致的教科书,学生爱肯,爱读,爱跟着这样的老师遨游知识的海洋。
精心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要潜心钻研,统筹兼顾,熟练把握教材,细心研究学情,完善教学方法,筹备课堂训练。同时进行科学的课堂预设,使课堂在合理策划中浑然天成。
2、、做好堂内的情绪调整
教学中,教师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不良刺激,如走进教室,仍有少数学生嘻哈打闹,上课时个别学生睡觉,讲小话,扔递纸条,看小说,赶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作业,甚至偶尔出现恶作剧等等。面对诸如此类情况,教师若能克制、调整、优化自己的情绪,对堂内出现的诸如此类不协调因素,因时、因事、因人的进行教育。在方法上,先问明情况,对学生做出的违纪行为,在语言和语气上不讥讽,不漫骂,不羞辱,不粗暴,而是结合各自实际情况适时的加以引导,如针对睡觉的声学,告诉他:老师在读书时,也曾出现过这种情况,老师也曾不在乎善意的批评,可通过检验,才发观自己的成绩下滑很快。后来,通过自己花更多的时间并加倍努力,终于……。对于同学你,是不是也想和老师一样,走上一段弯路呢?老师可不希望你也这样啊!再如,对在课堂上赶作业的同学,用温和、平缓的语气提问几个当堂讲授的重点问题,待学生作出反应后,引导他:虽然你做了你认为“应该”做的‘作业”,但你却拉下了老师这一堂课的“作业”,何不采用这一方法试试,勇敢地去与相关科目的教师说:“老师,您布置的作业我没有按时完成,而我今天……”。尔后,你就可安心地把精力集中到一天的学习中了。当然,你应利用课余时间把作业补上。实践证明,这样的教育,既善意地劝导了学生,又巧妙调整了课堂教学氛围,还有利于教学中的断后延续,效果也较佳。相反,若情绪失控,如脱缰野马,肝火大发,语言粗鲁、讥讽、漫骂,不顾后果,这样,难免会做出事后令人追悔莫及的结果。
3、、用欢乐和成功塑造情绪。
“成功是欢乐的,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强烈愿望。”成功不应是优等生的专利。要为各知识层次的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机会,提出不同的“成功标准”。对待“学困生”,要优先点拨辅导,有微小进步,及时表扬,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积累自信,逐步找回失去的学习动力,用好情绪塑造好性格。
4、用目标和期望克服不良情绪。
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性、独特性决定了老师要给予班级、学生不同的合理的目标和期望。老师不能乱加议论,三人成虎,不负责任的言论会扼杀学生的前途。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里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一名好老师能利用皮革马利翁效应使学生和班级获得新生。
5、修心养性,泰然处事
社会是复杂的,不如人意的事随时都有可能遇到。有些人在失意面前悲观、懊悔,而有些人却能够处理得当,泰然处之。关键还是一个人在主观上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如果我们能够一心献身于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做到遇困难时坚韧不拔、对待他人宽厚仁慈、对待名利不斤斤计较、对待挫折不悲观丧气,那么我们在工作中就能时常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当然,要做到性格开朗,泰然处事,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只要我们平时注意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行为的控制能力,努力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点,凡事都能想开一点,我们就一定可以做到乐观向上,泰然处事。
教学与情绪实在密切相关。作为教师,保持良好的临堂情绪既是一项师德修养,更是一项教学艺术本领。我们应在日常生活中知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多进行交流,不断总结和探索,吸取经验,牢记教训,主动培养和运用自己良好的情绪来创设和优化课堂教学的环境和氛围,促使课堂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