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福建省工程专业人员专业技术职务
关于福建省工程专业人员专业技术职务
任职资格评审工作实施意见
闽经贸培训[2003]299号
各设区市人事局、经贸委(经委、经发局)、省直各单位职称改革领导小组:
为进一步深化职称改革,改进和完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央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国家人事部关于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工作的有关规定以及原省职称改革领导小组、省人事局闽职改字[199318、1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省正常化评审以来的工作实践,对今后我省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请遵照执行。
一、范围和对象
(一)凡在企事业单位中,直接从事生产建设、勘察设计、科学研究、安全生产和管理、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和技术管理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符合有关规定条件的均可考核确认或申报评审工程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工程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名称定为: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三)大中专毕业生考核确认相应档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按闽职改字(1993)18号和闽人发(2000)84号文有关规定执行。
二、岗位设置与要求 工程技术职务岗位的设置要按照因事设岗、择优聘任的原则,运用职位分类原理,根据本单位工作性质及工作难易程度、责任轻重、复杂程度及任职条件,科学合理设置,确定合理的结构比例,并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岗位的设置一般从低岗设起,避免高岗低职责。
三、评审条件
(一)基本条件
1、专业技术人员必须热爱祖国,遵守我国和法律,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专业技术人员每个年度必须进行专业技术工作考核,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审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时,要求其任现职以来近5个年度考核合格
3、专业技术人员必须结合本职工作,努力学习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掌握新信息,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应按有关规定接受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4、除符合闽人发(2002)152、154号文件所规定的免试条件者,凡申报评审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者,均须通过全国统一组织的职称外语考试。
(二)申报评审各级工程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1、技术员
(1)初步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
(2)具有完成一般技术辅助性工作的实际能力,在助理工程师、工程师指导下能完成一般技术辅助性工作或一般现场技术工作;(3)非全日制中专毕业,从事本专业工作2年以上。
2、助理工程师
(1)能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
(2)具有一定的组织工作能力和独立完成指定范围内的科技管理工作能力,或能完成一般技术研究、设计或现场技术、技术管理工作;
(3)中专毕业,从事技术员职务工作4年以上;
(4)非全日制大专毕业,从事技术员职务工作3年以上。
3、工程师
(1)较系统掌握并能灵活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2)能独立承担本专业较复杂的研究、设计工作或现场技术、技术管理工作,具有解决比较复杂的技术或技术管理问题的能力;任现职期间,参加过两项以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技术工作或技术管理、技术服务工作,并持有单位的有效证明;
(3)任现职期间,能结合本专业技术工作实践,独立撰写1篇学术论文或技术工作总结;
(4)能指导助理工程师的工作和学习;
(5)获得硕士学位,从事本专业工作2年;获得学士学位或大学本科毕业,从事助理工程师职务工作4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从事助理工程师职务工作5年以上。
4、高级工程师
(1)有系统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并能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2)有丰富的工程技术研究、设计、现场技术或生产、技术管理的实践经验,能独立或为主承担重要研究课题、重大工程项目的设计或主持、组织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能解决本专业技术疑难问题,并取得较好成果与社会、经济效益;任现职期间,担任过两项以上本专业技术负责人;
(3)任现职期间,能结合本专业技术工作实践,撰写有价值的本专业学术论文或技术总结。省属单位或设区市属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至少有1篇独立撰写的论文在正式出版发行的省级以上本行业刊物或大学本科学校主办的学术刊物(均需有CN或ISSN刊号,不含增刊,下同)上发表,县属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可提交1篇独立撰写但具有相当水平、未发表的论文或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4)能指导工程师工作和学习;
(5)获得博士学位,从事工程师职务工作2年以上;获得硕士学位或大学本科毕业,从事工程师职务工作5年以上。
(三)破格晋升中高级工程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申报条件及具体要求:
为广开才路,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对在工程技术岗位上工作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工程技术人员,可破格评审工程师或高级经济师职务任职资格。破格晋升,一般遵循逐级晋升的原则。
申报破格评审中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除符合上述工程师、高级工程师(1)—(4)条评审条件外,任现职期间还应符合下列具体条件中的任意一条:
1、破格评审工程师的申报条件
不具备规定学历,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5年以上,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在正式出版发行的省级以上本行业刊物、大学本科学校主办的学术刊物或大专学报独立发表3篇以上本专业学术论文;
(2)在设区市级以上出版社正式出版过个人本专业专著(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不含编辑出版);
(3)获国家或政府表彰的自学成才标兵。
2、不具备规定资历人员应达到规定学历要求,并从事助理工程师职务工作满3年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获省委、省政府表彰的省优秀专家
(2)承担并完成省以上重点研究课题、重点项目、大型项目、技术攻关项目、技术改造项目、新产品开发项目,经国家或省部业务主管部门鉴定,取得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的主要专业技术负责人、关键技术攻关者(限前两名);
(3)在科学技术研究、设计等专业技术工作中取得显著成 绩,获国家三等奖、省部二等奖以上的主要贡献者:
(4)取得2项授权发明专利的发明人或设计人。
2、破格评审高级工程师的申报条件
不具备规定学历人员,从事工程师工作5年以上,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在正式出版发行的省级以上本行业刊物或大学本科学校主办的学术刊物独立发表过4篇以上(含正常晋升的1篇在正式出版刊物独立发表的专业论文)本专业学术论文;
(2)在省级以上出版社正式出版过个人本专业专著(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不含编辑出版);
(3)国家表彰的全国自学成才标兵。
不具备规定资历人员应达到规定学历要求,并从事工程师职务工作满3年以上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省委、省政府表彰的省优秀专家;
(2)承担并完成省以上重点研究课题、重点项目、大型项目、技术攻关项目、技术改造项目、新产品开发项目,经国家或省部业务主管部门鉴定,取得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的主要专业技术负责人、关键技术攻关者(限前两名);
(3)科学技术研究、设计等专业技术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获国家三等奖、省部二等奖以上的主要贡献者;
(4)取得2项授权发明专利的发明人或设计人。
3、上述规定的省(市)以上的重大科研课题、重点项目、大型项目、技术攻关项目、技术改造项目、新产品开发项目均指列入省(市)计委、经贸委、科技厅(局)等综合部门立项并编入目录的项目,以有关文件为依据,并以担任该项目的主体工程为准。
4、上述规定的各奖项指的是国家、省、市各级政府及省部级业务主管部门主持评定的有关专业技术奖项: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优秀新产品奖;主要贡献者应持有个人得奖原件且有名次排列。对上述规定的同层次(指国家级、省部级或设区市级)奖励等级低一级的奖励有两项者,也可作为破格申报相应职务任职资格的条件。5、1966年以前入学的高等学校专科毕业生或1970—1976年入学的大学普通班毕业生,从事工程师工作满5年,并符合不具备规定学历或不具备规定资历人员破格申报高级工程师条件的任意一条,可申报评审高级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
6、学历、资历双破格者,应同时符合上述学历、资历破格条件。
四、申报评审程序
(一)申报对象的评审材料应经过公示,具体办法按闽人发(2002)154号文规定执行。
(二)已实施评聘分开的单位,可不受所在单位岗位职数或结构比例的限制,推荐、申报评审,但应根据岗位职数或结构比例进行聘任;未实施评聘分开的单位,应在上级核定的岗位职数或结构比例限额内推荐、申报评审。
(三)申报评审程序参照闽职改字(1993)19号文有关规定执行,工程系列各专业高级职务评审材料由省系列主管部门和省人事厅共同预审,评审结果报省人事厅批准确认,同时报省系列主管部门备案。
五、评审组织和评审工作
(一)评审组织
1、高级职务评审委员
根据省人事厅闽人发(2002)115号)文规定要求,从2003年起,工程系列各专业高级职务评审委员均须组建评审委员库。评委库的组建由组建部门和省工程系列主管部门联合上报省人事厅审批。审批时,从评委库中随机抽选规定数量的委员组成专业组和评委会。
2、中级职务评审委员
各设区市职改领导小组批准的中级职务评委会,报省系列主管部门备案;省直单位组建中级职务评委会,报省系列主管部门批准,报省人事厅备案;具备条件的设区市和省直单位,在组建中级职务评委会时应组建评委库。评审结果报工程系列主管部门备案。
(二)关于申报对象代表作的规定
1、申报工程师的代表作要求
对于符合学历破格条件第(1)条的申报对象,应提供1篇正式发表的论文作为代表作;其他申报对象可提供1篇独立撰写但未正式发表的技术工作总结或论文作为代表作。
2、申报工程师的代表作要求
对于符合学历破格条件第(1)条的申报对象,应提供2篇正式发表的论文作为代表作;其他申报对象可提供1篇正式发表的论文作为代表作(其中,县属企事业单位的申报对象可提供1篇独立撰写但具有相当水平、未正式发表的技术工作总结或论文)。
3、代表作的鉴定
(1)评委会办事机构应将申报评审高级师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的每篇代表作,隐去作者姓名和单位名称后送2名同行专家鉴定。
(2)专家由专家库产生。
(3)专家鉴定意见包含综合评价和定性评分两项内容,定性评分设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个档次。
(4)评委会办事机构,应将鉴定意见表隐去鉴定专家名字和单位名称后,与申报对象的申报材料一并提交专业组和评委会评审。
(三)破格人员以及“选优”评审对象必须在评审会召开之前,由同行专家进行相应的理论考核和论文答辩,着重考核其是否确有真才实学,并将考核答辩成绩及评语提交评委会。所学专业与所申报专业不一致的人员是否参加理论考核和论文答辩,由各专业评委会组建部门决定。
六、其它
(一)申报对象的送审材料,各申报、推荐单位,要严格审查,如实反映情况。对弄虚作假,谎报成果、业绩,伪造学历、资历,代写、抄袭论文等,一经查出,除通报批评外,取消评审资格,已评上的取消其任职资格。
(二)本年度评审被否决的,在下一年度评审时,如有补充新的评审材料,可予申报。
(三)本意见自2004年1月1日起执行,省工程技术经济专业职改领导小组、省职改办《关于福建省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专业技术职务经常化评聘工作的实施意见》(闽经职改[1993]025号)同时废止,过去所发文件凡与上述意见不一致的条款,以本意见为准。本文未载明的,按原有关规定执行。
(四)本意见由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培训与职称处负责解释。
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 福建省人事厅 二00三年四月十八日
第二篇:福建省高校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实施办法
福建省高校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实施办法(试行)
为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高校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闽政〔2012〕47号),全面推进高校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工作,特提出以下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行高校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完善学校自主用人、教师自主择岗、政府依法监督的高校用人制度,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充分调动高校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相结合、相配套,实行评聘合一。
2.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
3.坚持专家评价、业内评价、分类评价、综合评价相结合,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
4.坚持以人为本和公开、公平、公正,充分保障教师等各类人员平等参与竞争的机会和相应权益。
5.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切实维护学校安定和教师队伍稳定。
二、实施范围与对象
全省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学校、成人高等学校中,教师、自然科学研究、实验技术和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管理)等人员(简称“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实行聘任制。
三、高等学校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任职条件
(一)基本任职条件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对思想政治表现差、违背教师职业道德且造成不良影响的教师等人员,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学校不得聘任其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
2.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不含自然科学研究、实验技术和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管理>等人员)。身心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3.具备本学科较系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以及履行相应职务岗位职责的教育教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实验技术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4.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等任务,任现职期间考核均合格以上。教授、副教授原则上每年应系统承担一门及以上本、专科生基础课或专业课(含专业基础课)。
5.学历、学位、任职年限、外语能力、继续教育等条件要求,按照《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职务试行条例》、《实验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人员职务试行条例》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6.高级职务人员除应当具备以上基本任职条件外,还应具有本学科系统而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科研能力,论文或者著作达到较高水平或者有较显著的教学、科学研究成果,在教育教学改革、学科发展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作出较大成绩。
(二)高等学校应根据所承担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任务、加强教师等队伍建设需要,以及不同类型教师等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特点,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教师、自然科学研究、实验技术和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管理)等专业技术岗位的具体聘任条件。学校还可对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础课、公共课、术科教师专门制定符合岗位特点的聘任条件。
(三)非高等学校教学人员应聘相应教师职务岗位,须经过一年以上高等学校教学实践后,按拟聘职务的任职条件和程序实施聘任。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及设有临床教研室的教学医院,在临床教学岗位的高级卫生技术人员,符合相应教师职务任职条件,且承担临床教学工作1年以上,可聘任相应教师职务。
(四)在教育教学改革、技术创新和创造、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以及在产学研合作等社会服务工作中成果特别突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显著的教师等人员,可不受学历、资历等条件限制,聘任相应的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各高等学校应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四、聘任组织及职责
高校自行组建聘任组织,在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基本任职条件的基础上,自主设定聘任条件,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自主聘任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
(一)聘任委员会
学校聘任委员会由学校领导、学术委员会负责人、人事、教学、科研等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以及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代表组成。人数不少于7人,聘委会人数应为奇数。聘委会主任一般由学校主要领导担任,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代表由学校经过民主程序产生。
学校聘委会负责学校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其主要职责是:研究决定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人选,研究处理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中的有关重要问题。
学校聘委会一届任期原则上不超过三年,任期届满,根据具体情况组成新一届聘任委员会。
(二)学科评议组
校学科评议组原则上应参照国务院学术委员会和教育部制定的学科、专业目录中的一级学科组建;也可以根据学科发展需要,经专家论证后组建涵盖若干相关学科专业的评议组。
校学科评议组由本学科领域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职务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组成,高级职务评议组成员不少于7人,其中具有高等学校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的不少于二分之一。评议正高级职务的由本专业具有正高级职务的在职人员组成;评议副高级职务的由本专业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务的在职人员组成,其中正高级职务专家不少于二分之一;评议中级职务的由本专业具有高、中级职务的在职人员组成,其中高级职务专家不少于二分之一。
校学科评议组应由校内外专家担任。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高级职务学科评议组校外专家聘请比例由学校自行确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高级职务学科评议组校外专家不得少于三分之一,其他学科不得少于二分之一。
校学科评议组负责对应聘人员的学术水平和技术能力进行评议,并提出具体的推荐意见或建议。校学科评议组原则上当有效,任期届满,须更换五分之一以上的成员组成新一届学科评议组。
学校可根据需要自行组建院(系)学科评议组。
(三)院(系)考核推荐组
院(系)考核推荐组由各院(系)主要负责人、专家及教师 代表组成。主要负责对本院(系)应聘人员的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实绩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向校学科评议组和学校聘委会推荐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拟聘人选。学院(系)考核推荐组的具体职责及权限由学校根据需要自行确定。
校聘委会、校学科评议组、院(系)考核推荐组成员应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较高的学术技术水平和较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作风正派、办事公道。校聘委会、校学科评议组、院(系)考核推荐组在聘任、评议、考核本人或其直系亲属时,应实行回避。
五、聘任基本程序
高校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按以下基本程序进行:
(一)高校根据学校岗位设置情况和教师队伍实际,制定并公布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方案。
(二)公布拟聘岗位信息。包括职务岗位、职务岗位任职条件、职务岗位职责等信息。
(三)受理应聘人员申请。应聘人员应如实提交学历、资历、业绩、学术成果与科研成果等材料。晋升职务人员的学术成果与科研成果应是其担任现职务后取得的。
(四)学院(系)考核推荐。院(系)考核推荐组对应聘人员的资格、业绩和成果进行考核,并按空缺岗位一定比例向校学科评议组提交推荐人选。
(五)科研成果鉴定。应聘高级职务的人员,其科研成果需经2位以上校外同行专家鉴定(其中应聘正高级职务人员的科研成果应经1位省外同行专家鉴定);由学校统一组织送审,实行匿名鉴定。
(六)学科评议推荐。校学科评议组对院(系)考核推荐组推荐的应聘人员评议,并将考核评议意见提交学校聘委会。校学科评议组须有三分之二及以上的成员参加评议,应聘人员获得校学科评议组到会成员二分之一及以上同意票,即为通过有效。在通过学科评议的人选中,根据得票数,按拟聘岗位数的一定比例(建议按1:1.2以内)向学校聘委会推荐。
(七)聘委会综合考评意见,提出拟聘人选。学校聘委会须有三分之二及以上的委员出席会议,应聘人员必须获得学校聘委会到会委员三分之二及以上同意票;聘委会根据公布的岗位数和得票数,确定拟聘人选。
(八)公示拟聘人选,公示期不少于7天。
(九)校(院)长或校(院)长书面授权的代理人与受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并颁发聘任证书。
高校急需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可由院(系)考核推荐组综合考察、学校聘委会研究评议后直接聘任。
六、聘任管理及工资待遇
(一)高校聘任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应当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聘任合同。
(二)高校应建立健全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考核制度,实行考核和聘期考核,对其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和工作实绩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续聘、低聘、解聘或晋升的依据。
(三)当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未办理高级专家延长退休年龄手续的教师等人员,不接受应聘高一级职务申请。对接近退休年龄的人员,应严格按学校聘任条件进行聘任,不得降低标准。
(四)对不能履行教育教学职责、未完成学校额定的基本工作任务,或未达到规定的工作要求的教师等人员,学校不得续聘或聘其担任高一级职务。
(五)高校建立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注重实绩、注重贡献、向重点岗位和教学一线教师倾斜的分配机制。教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在聘期内按所聘专业技术岗位确定工资待遇。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政府人事部门、教育部门要加强对高校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工作的指导,抓好聘任制工作的宏观管理、指导、协调、监督、检查。高校党政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改革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确保改革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二)精心组织。高校要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教师等各类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根据本校办学水平和队伍建设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实施方案。实施方案须经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并报省教育、人事行政部门备案后实施。高校教师等职务聘任工作应常态化,一般每年开展一次。
(三)强化监督。高校要规范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程序,严格公示制度,完善备案制度;要做好聘任事务公开工作,凡应公开的事项和程序都要公开。学校纪检、监察部门要对聘任工作全程监督;要加强聘任工作纪律教育,各级聘任组织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工作纪律,认真履行职责,对应聘人员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对在评聘工作中徇私舞弊、干扰聘任工作的人员,取消其有关工作资格,情形严重的给予纪律处分。
(四)积极稳妥。在推进高校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工作中,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要充分认识聘任制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妥善做好新旧政策衔接工作。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工会、教代会等的作用,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政策宣传解释工作,引导教师等各类人员支持并积极参与改革,营造和谐氛围,维护教师队伍稳定。
第三篇:工程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管理制度第二稿
工程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本制度规定了丰原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工程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管理内容和要求。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丰原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所属各单位。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三条 工程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第四条 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制定管理制度,提出评审计划,调控任职资格指标,按评审权限组织推荐及评审。
第五条 公司所属单位人力资源处根据有关规定,负责本单位高、中、初级职称工程专业人员聘任及日常管理工作。
第三章 管理内容及要求
第六条 为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完善专业技术任职资格(以下简称职称)的评定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提高评聘质量和评聘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建立“聘任上岗、责权统一、能上能下、易岗易薪”的用人机制,激发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1990年11月发《企事业单位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若干问题暂行规定》,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七条在工程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工作中,要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在任职资格评定过程中实行“评审、政策、控制指标、推荐人选、述职答辩、评审结果”五公开的做法;在聘任工作中坚持按效益优先的原则设岗,按岗定员,按规定程序聘任,坚持严格考核,择优聘任,实行评聘分开、易岗易薪。
第四章
第五章
技术人员。
第十条 下列人员不属于评定范围:已办理了离退休、内部退养等手续的;已达到离退休年龄未经主管部门批准延期离退休的;调离本单位的。
第十一条 评定条件及要求:评定职称的人员须符合国家下发的各项相应系列工程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所规定的能力水平、业绩、资历、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学历和相应的外语、计算机水平等基本任职条件。具体规定如下:
1、教授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从事本专业工作15年以上,并任副高级5年以上;获得博士、硕士学历学位后任副高级5年以上。
2、副高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从事本专业工作10年以上并任中级5年以上;获得硕士学历学位后任中级5年以上。
3、中级职称:大专业毕业从事本专业工作7年或本科毕业从事本专业工作5年以上以上并任助理级4年以上;获得硕士学历学位后任助理级2年以上。
4、助理级职称:中专毕业从事本专业工作5年以上,任员级4年以上;大专毕业从事本专工程专业技术职务评定范围 人员范围第八条 工程专业技术职务评定系列范围为国家批准的专业技术职务系列。第九条 符合国家规定的工程专业技术职务系列范围,并在工程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专业
业工作3年以上,任员级2年以上;本科毕业从事本专业工作1年以上。
5、员级:大专、中专毕业从事本业工作1年以上(或见习期满)。
第十二条 学历应具备国民教育系列所规定的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学历。各种培训班颁发的结业证书和专业合格证书等不作为评定职称的学历依据。党校学历(不论何种专业)在评定工程专业技术职称时,视为不具备规定学历。学位不能等同为学历使用。
第十三条 资历须具备国家下了的《试行条例》所规定的资历条件。取得成人学历人员的资历从事取得相应的合格学历后开始计算。
第十四条 外语水平按安徽省规定参加国家组织的晋升职称外语水平考试所取得的成绩。第十五条 计算机水平按安徽省规定参加公司组织的晋升职称计算机考试或参加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所取得的成绩。
第十六条正常参评人员的工作考核或聘期届满考核档次须为称职以上,破格参评人员近三年考核档次须为优秀。
第十七条国家实行以考代评的工程专业资格不进行评审,参加国家组织的考试获得的各种执业资格不能作为工程专业资格使用。参加国家以考核代评职称考试,须经本单位人事部门进行报考资格审查。
第十八条 对不具备国家下发的《试行条例》所规定的学历、资历条件,但确有真才实学、成绩显著、业绩突出的专业骨干,可以破格评审高一级职称,但是不允许学历、资历同时破格。具体规定如下:
1、破格参评高级职称的人员须具备大专以上学历、中级职称并具备下列业绩条件中的两项,其中第3项为必备条件。
(1)理论和应用研究上有创造性的成果;或在完成国家、中国粮油集团公司确立的重点工程、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以及在引进消化大中型项目、大中型企业科技攻关项目改选中,创造性运用国内外先进技术,解决了重大关键技术问题或有重大技术革新;具有显著经济(社会)效益,并得到国内同行专家公认和单位确认。
(2)在生产建设、技术、经营管理项目中,做出重大科学决策、部署、规划,或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科学管理方法,经过实践对推动生产建设、科技事业发展有重大贡献;或连续多年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其水平处于国内同行领先地位,并得到专家公认和本单位确认。
(3)在公开发行(有国内统一刊号)的本专业核心刊物上,发表过不少于三篇同行专家公认有重大科学或应用价值的学术论文;或在国家批准的专业出版社独著出版过学术著作。
第十九条 对获国家三等、省部级二等以上奖项的主要获奖人员,或获两次以上国家四等、省部级三等奖项的主要获奖的主要人员,可不受学历、资历、外语条件的限制,破格参评高级职称。
第二十条 破格评审中级职称的人员须具备中专以上的学历,并符合下列业绩条件中的两项,其中必须具备1、4项中的一项:
1、国家级四等、省部级三等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贡献者,或获两次局级一等奖项目的主要贡献者。
2、在理论和应用研究上有重要成果;或运用先进技术解决了中国粮油集团公司,本企事业
重点工程、科技攻关、技术改造、技术进步、技术推广项目中和重要技术问题,有重要技术革新;具有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并得到同行专家公认和本企事业单位确认。
3、在生产建设、技术、经营管理等项目中,制定出重要的部署、规划或制定出一套可行的科学管理方法,经过实践对促进生产建设、科技事业发展有重要贡献,或连续多年取得明显经济(社会)效益,并得到同行专家公认和本企事业单位确认。
4、在省部级以上专业学术会议上省部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过不少于三篇得到同行专家公认和本企事业单位确认。
5、破格晋升高、中级职称人员的数量,分别不得超过晋升总数的5%,不能越级破格,初级职称不能破格评审。
第二十一条 对弄虚作假,伪造学历、资历,谎报工作成绩,剽窃他人成果,或在评定工作中搞不正之风,不能评定高一级职称。已评定人员中,经核实有上述问题的,应由其批准机关撤销本次晋升的职称。
第二十二条 对新参加参加工作的国家教育部承认的全日制普通大中专校毕业生(不含成人教育毕业生),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见习期满,经考核符合任职条件的,直接确定相应的职称。具体规定是:中专毕业,见习一年期满可确定为员级职称(有特殊规定的除外);大专毕业,见习一年期满,可确定为员级职称,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两年,可确定为助理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见习一年期满,可确定为助理级职称;研究生毕业并取得硕士学位者,确定为助理级职称,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三年,可确定为中级职称;博土研究生并取得博土学位可确定为中级职称。除此以外的其他人员,都必须通过评审取得职称。
第二十三条 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定职称必须与所在岗位系列一致,在交叉岗位工作的根据所学专业、工作经历等到情况确定。
第二十四条 特殊情况下工程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问题:
1、从外单位调入的专业技术人员,现从事专业与原从事专业一致的,需在现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一年以上,再由职称评定部门按任职条件重新确定与现从事专业相应的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变更所从事的专业系列,需重新参加现从事专业的职称评审。专业技术人员离开本专业系列工作,连续从事其他专业系列工作五年以上,现又回到本专业系列岗位上工作的,应按任职条件对其已取得的职称复核确认或重新评定相应的职称。经复核确认或重新评定后的职称与原职称为同档次的,其资历可连续计算。
2、脱产到国外学习、连续病休、待岗或休产假等,时间在一年以上的,评定职称时尚未回到岗位履行职责的,应待其回到本岗位后,再评定职称,其外出时间不能计算为专业年限。
3、经单位批准外出执行公务或因公借调到其他单位工作,而人事和工资关系仍在原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时间在一年以内的,由原单位评定职称;时间在一年以上的,也可以由原单位委托借调单位评定职称。
第二十五条 职称评定程序,按个人申报、基层单位推荐、公司专业评审组量化评议、评审委员会量化评审、上级职称部门批准等步骤进行。
1、基层单位公布评审政策及推荐指标。
2、专业技术人员根据本人的学历、资历、外语、计算机成绩和工作业绩向所在基层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填写《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表》和《申报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情况大表》。
3、基层单位人事部门根据或整个任期的考核结果,择优提出初步推荐人选;组织初选人选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述职,将其业绩成果等基本条件公开,听取有关专业人员的评价。基层推荐组织按照任职条件进行全面考核,确定出推荐人选,并从思想政治表现、专业水平、业务能力、工作业绩等方面作出综合鉴定上报。
4、推荐材料包括:
(1)论著:包括论文、著作。
(2)技术报告:包括专业技术报告、技术业务方案、规划计划、调研报告、技术规范标准、专业技术管理规章制度等。
(3)专业技术成果:包括科技成果鉴定、奖励证明、专业技术成果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证明等。
(4)学历、任职资格证明;外语考试、计算机考试(取得国家等级考试合格证书有效期3年)。
5、所在单位人事部门负责提交推荐人选聘期内历年或整个聘期的工作表现和业务考核材料。
6、公司人事部门对基层单位推荐人选的业绩、资历、资历、学历、外语等基本条件以及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核实,不符合要求的退回推荐单位。
7、各专业组要详细审阅职改部门提交的参评材料,掌握参评人员的全面情况、根据《量化评分标准》评分、排序,如实向评审委员会介绍业绩情况并写出考核评价意见。
8、评审委员会在听取各专业评审组评审意见的基础上按照评审条件的要求,根据参评人员的工作业绩、技术水平、业务能力等进行逐项评议,审核专业评审组的量化评分排序情况,对有争议和破格参评的要重点审议。根据评议结果,结合量化排序情况进行投票表决,以达到评委会到会人数三分之二以上赞成票为通过,写出评审结论。对评审委员会未通过的参评人员,不再进行复议。
9、评审通过的高级职称人员,报中国粮油集团股份公司审批。中、初级职称经公司职称评审导小组批准,并下文公布最终通过人员名单。
第二十六条 工程专业技术人员上岗实行聘任制。在确定专业技术岗位和岗位规范的基础上,由企业法人(代理法人)依照程序规定,按岗位和工作目标要求,经考核聘任符合条件的人员上岗并签定聘约;被聘人员享受岗位待遇并易岗易薪;聘期内以绩效考核为主要管理手段,并根据考核结果调整被聘人员薪酬、决定是否续聘。
第二十七条 聘任程序
1、聘用单位向工程专业人员公布拟聘岗位、岗位素质要求和岗位任期目标等所需要说明的问题。
2、应聘人员向聘用单位从事部门提交应聘申请。
3、由企业行政领导授权的考评组织以聘任合同中所规定的岗位责任制、素质要求、任期目标为依据,对应聘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聘前考核,主要考核专业技术能力、水平和完成原承担工作任务情况,提出考核意见。
4、由企业行政领导或其授权主管部门按照聘任权限,根据考核意见和岗位要求,择优确定聘
任人选,签定聘任合同,实施聘任。
5、对受聘专业人员进行日常考核、考核和聘期届满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档次,考核结论记入专业人员考绩档案,考核与使用相结合。各单位于每年12月20日前将各专业技术人员考核情况报公司人力部。
6、工程专业技术取得专业职务任职资格后,不与工资等有关等待遇挂钩。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后,享受被聘岗位的有关待遇。工程专业技术人员低聘或落聘后,亦相应降低待遇,实行易岗易薪。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公司人力资源部将按照公司的有关规定,结合本标准,进行检查、考核。第二十九条本制度由公司人力资源部起草并负责解释。
第四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程系列通信工程专业技术职务
附件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程系列通信工程专业技术职务
任职资格条件(试行)
第一条 适用范围
本条件适用于自治区企事业单位从事通信专业的科研、开发、设计、规划、维护、管理、工程建设等在岗专业技术人员职务任职资格的申报、推荐、评审。
第二条 思想政治条件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积极承担并完成本职工作任务,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第三条 职称外(汉)语要求,符合自治区有关政策规定。第四条 参加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成绩达到自治区职称主管部门的合格标准。
第五条 参加本专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并取得继续教育证书。
第六条 在任职期内考核结果在合格(称职)以上。
第七条 取得国家或自治区级通信工程资格考试合格证书并在有效期内。
第八条 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条件
(一)学历、资历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
1、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担任工程师职务5年以上。
2、文革前的大专毕业生或文革期间的大学普通班毕业生,担任工程师职务5年以上。
3、在地、州(不含乌鲁木齐地区)及以下地区,先工作后取得本专业大专学历的人员,从事本专业工作25年以上,担任工程师职务5年以上。
4、在县以下(含县及县级市行政区划)和三类及以下地区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中专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25年以上,担任工程师职务5年以上。
(二)学识水平条件
1、有系统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业务知识,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
2、具备通信行业现代化生产、科研和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在专业技术、业务管理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和经济、社会效益。
3、具备指导工程师实践工作和学习的能力。
(三)专业技术工作能力条件
在担任工程师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主持或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加完成自治区级以上科研项目的研究开发并通过鉴定。
2、完成对行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重点项目主要部分的研究、设计和技术管理工作。
3、完成2项以上难度较高技术复杂的通信工程项目的研究以及方案的制定、设计和设备安装、调试工作。
4、承担或主持行业、地方技术标准的制定并获批准、发布、实施。
5、完成本专业的重大技术分析和市场分析,被有关方面采纳。
6、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推广应用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业务1项以上,并通过自治区主管部门鉴定。
(四)业绩、成果条件
在担任工程师期间,具备下列条件12项中的4项,1-4项必须具备其中1项,5-12项具备其中3项。
1、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2、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以上或地级科技进步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3、自治区级以上优质工程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
4、主持完成的工作成果通过自治区主管部门鉴定(审定)或生产实践达到自治区较高水平;或本人主持的生产技术工作有较大改进,各项生产技术指标均达到本专业标准。
5、负责完成的1项大型或2项中型通信工程项目的研究、设计、安装、调试任务,通过自治区主管部门鉴定、验收。
6、负责完成2项自治区级以上或3项地(厅)级以上科技进步推广项目,并转化为生产力,取得较大社会、经济效益。
7、负责完成自治区级以上确认的优秀新业务1项以上。
8、作为主要完成人研究开发的新技术、新业务、新标准,成果经有关主管部门鉴定,达到行业较高水平。
9、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本专业及相关专业领域的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实施并取得效益。
10、在通信运营维护管理工作中,理论结合实际有创新,解决了本专业领域科研生产中关键性技术问题,编写了相应的技术报告。
11、提出1项科技建议,为自治区有关部门采纳。
12、负责制定的本行业或大、中型企业发展规划经实施取得显著效益。
(五)论文、著作条件 在担任工程师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正式出版本专业学术专著、技术专著、译著1部(本人撰写3万字以上)。
2、在自治区级以上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3篇以上(第一作者)。
3、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专业论文2篇以上(第一作者);或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专业论文2篇以上并被收入论文集(第一作者)。
第九条 工程师任职资格条件
(一)学历、资历条件
在担任助理工程师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大学本科毕业担任助理工程师职务4年以上。
2、大专毕业担任助理工程师职务5年以上。
3、中专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20年以上,并担任助理工程师职务5年以上。
(二)学识水平条件
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业务知识并能够灵活应用,熟悉本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具备指导助理工程师的工作和学习的能力。
(三)专业技术工作能力条件
在担任助理工程师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完成过地州市级以上科研项目或课题。
2、完成对行业发展有影响的项目的研究、开发和技术管理工作。
3、参与完成难度较高技术复杂的通信工程项目的研究以及方案的制定、设计和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
4、完成本单位技术、业务的开发、设计和技术管理工作。
5、参与国家、行业、地方技术标准的制定、技术规范的编写。
6、完成企业通信设备的维护,实现设备正常运行。
(四)业绩、成果条件
在担任助理工程师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中的3项:
1、地级以上优质工程获奖项目的完成人。
2、县级以上重点项目或对行业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项目的研究、设计、制造、技术管理及相关任务的完成人,成果通过鉴定、验收。
3、参与完成1项中型或2项小型工程项目的研究、设计、安装、调试任务,通过地级以上主管部门的鉴定、验收。
4、参与完成2项地(厅)级以上科技进步推广项目,并转化为生产力,取得较好社会、经济效益。
5、取得发明专利1项或实用新型专利2项,并转化为生产力,取得社会、经济效益。
6、提出1项科技建议,为县级以上有关部门采纳,经专家评审,对科技进步和行业发展有较大促进作用。
7、参与制定的中、小企业发展规划和计划经实施取得显著效益。
8、参与完成对项目具有指导作用的有关情报资料的搜集、整理、汇编,提出系统报告。
(五)论文、著作条件
在担任助理工程师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正式出版本专业学术专著、技术专著、译著1部(本人撰写1万字以上)。
2、在自治区级以上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以上(第一作者);或在地(厅)级以上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3篇以上(第一作者)。
第十条 助理工程师任职资格条件
(一)学历、资历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
1、大学本科毕业,在工程技术岗位见习期满1年,经考核合格。
2、大专毕业,担任技术员职务2年以上。
3、中等专业学校毕业,担任技术员职务4年以上。
(二)学识水平条件
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能解决本专业一般的技术问题。
(三)专业技术工作能力条件
在担任技术员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参加过科研项目,较好地完成任务及资料整编工作。
2、参与工程项目某一分项的技术管理工作,较好地完成任务。
3、在实际工作中能解决本专业一般性技术问题。
(四)业绩、成果条件
在担任技术员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参加完成的工程项目通过验收,质量符合要求。
2、科学技术奖励项目参加者。
3、参与和承担本单位技术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被采纳实施。
(五)论文、著作条件
独立完成的技术工作总结或学术论文1篇。第十一条 技术员任职资格条件
(一)学历、资历条件
大专、中等专业学校毕业,在工程技术岗位见习1年期满,经考核合格。
(二)学识水平条件
初步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能协助助理工程师解决本专业工作中一般技术问题。
(三)专业技术工作能力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参与本岗位范围内的有关技术工作。
2、在助理工程师指导下,能够完成本职工作。
(四)业绩、成果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根据本专业特点,写出技术工作总结或技术报告。
2、记载、整理的技术资料及有关数据正确无误。第十二条 “破格”条件
不具备评审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规定的学历条件的人员,在具备以上高级工程师学识水平、工作能力、业绩、成果条件的基础上,还必须具备以下七项中的二项,可“破格”推荐、评审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
(一)成果获奖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
1、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以上(等级内额定获奖人员)。
2、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3、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以上(等级内额定获奖人员)。
4、新疆通信行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以上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二)发表的论文、出版的著作,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
1、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专业论文1篇以上。
2、在全国学术会议上宣读专业论文2篇以上,并收入论文集。
3、在自治区级以上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3篇以上(第一作者)。
4、正式出版的5万字以上专著或10万字以上译著的作者。
5、在自治区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3篇以上,并收入论文集(第一作者)。
(三)组织实施各项重大技术项目,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1、主持完成自治区级以上重点科技项目。
2、主持开发的新业务成为本行业的品牌,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3、主持完成重点技术攻关、技术改造等工程项目,经鉴定、验收,具有较高技术水平。
4、有重大发明、创新,在本行业中有较大影响,得到自治区主管部门认可。
(四)结合工作实际,运用现代管理知识,在技术管理中正确决策或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五)编写自治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大专以上专业课教材不少于1本。
(六)自治区级以上优秀专业技术工作者;或地(厅)级以上拔尖人才。
(七)获得“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自治区优秀专家”等荣誉或奖励以及进入“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受学历、资历限制。
不具备评审工程师任职资格规定的学历条件的人员,在具备以上工程师学识水平、工作能力、业绩、成果条件的基础上,还必须具备以下六项中的二项,可“破格”推荐、评审工程师任职资格:
(一)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以上(等级内额定获奖人员)。
(二)新疆通信行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以上(等级内额定获奖人员)。
(三)参加完成的科研、工程项目通过正式鉴定、验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四)在新业务开发、技术引进、技术改造、技术推广工作中成绩显著。
(五)在自治区级以上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以上。
(六)任现职以来被评为地(厅)级优秀专业技术工作者。
第十三条 本条件自2009年12月1日起试行。
第五篇:福建省关于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组织及评审工作的若干规定
印发《福建省关于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组织及评审工作的若干规定》的通知
闽职改字〖1993〗19号
各地(市)、县(市、区)职称改革领导小组、人事局,省直各单位:
为进一步深化职称改革,改进、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制度,保证我省经常化评聘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将《福建省关于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组织及评审工作的若干规定》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自本文下发之日起,我省各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批组织自行解散,由各地、各部门按新规定重新组建。
福建省职称改革领导小组 福
建
省
人
事
局
一九九三年三月十一日
福建省关于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组织及评审工作的若干规定
根据国家人事部关于深化职称改革,改进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意见和规定,为保证经常化评聘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对我省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组织及评审工作问题作如下规定:
一、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委会)是负责考核评议专业技术人员是否符合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条件的织。其职责是:根据国家和省关于职称改革的政策规定,对被推荐的专业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条件进行评审,提出是否具备任职资格条件的评审或推荐意见。
二、各级评委会在相应职称改革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并接受上级职称改革领导小组的检查、监督和指导。
三、评委会分高、中、初三级。
高级职务评委会由省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委托省各专业技术职务系列(以下简称系列)主管部门或有关业务主管部门组建,负责相应系列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工作。其中,高级职务有分档的系列,正高级评委会可评审正、副高级职务任职资格;副高级评委会负责评审副高级职务任职资格和对未取得副高级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申报正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推荐工作。
中级职务评委会由地(市)和省直一级厅(局)单位组建,负责相应系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工作和对未取得相应中级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申报高级(不含正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推荐工作。
初级职务评委会由县(市)和相当于县级单位级建,负责相应系列初级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工作和对未取得相应初级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申报中级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推荐工作。
各级评委会之间没有上下级领导关系。各系列评委会不评审本系列以外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各地区、各部门及单位不设置跨系列的综合性评委会。
四、评委会委员由能正确掌握和执行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作风正派,办事公道,能坚持原则,组织纪律性强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行政领导和已离退休人员一般不参加评委会。委员中,中、青年应占三分之一左右。高级评委会一般由二十五人以上组成,委员应具有本系列高级职务任职资格,其中,高级职务有分档的系列,正高级评委会应全部由具有正高级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组成;副高级评委会中具有正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的委员应占二分之一以上。中级评委会一般由二十人以上组成,委员应具有本系列中级以上职务任职资格,且具有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的委员不少于二分之一。初级评委会由十人以上组成,委员应具有本系列中级以上职务任职资格。各级评委会根据工作需要,设主任委员一个、副主任委员一至三人。
五、各级评委会由相应职称改革领导小组批准建立。
省、地(市)、县(区)各系列组建高、中、初级评委会分别报省、地(市)、县(区)职称改革领导小组批准。地(市)组建的中级评委会批准后应报省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及省相应系列主管部门备案。
省直一级厅(局)单位组建中级评委会报省相应系列职称改革领导小组批准,报省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省直二级厅单位组建的初级评委会报主管厅(局)审批。需要成立中级评委会的,经主管厅(局)同意,报省相应系列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审批,报省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地(市)所属单位(单位)组建初级评委会报地(市)相应系列职称改革领导小组批准,报地(市)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本省尚未组建高级评委会的系列,其省系列主管部门组建系列中级评委会时,该评委会的组建人选报省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同意后,由省系列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审批,并报省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地(市)、厅(局)确需组建相应系列中级评委会时,在征得省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及相应系列主管部门同意后,分别报地(市)或省系列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审批,并报省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及相应系列主管部门备案。
省、地(市)、县(区)各系列各级评委会组成人员由组建部门推荐一定数量的人选(按附表一填报),报相应职称改革领导小组确定并批准。单位组建的评委会组成人选一般在专业技术人员酝酿推荐的基础上,由专业技术负责人提名,经单位领导集体研究同意后,报相应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审批。
经批准的评委会名单在本届评委会评审工作完成以前不对外公布。
六、评委会实行任期制,每届任期一般为两年。任期届满,应适当调整成员,每次调整人数不应少于三分之一,同时为保证评审工作的连续性,调整人数亦不应多于三分之二。
七、为了加强专业评议和提高专业评审水平,各系列主管部门在组建高、中级评委会时,应在评委会下按专业(学科)设置若干评议组(以下简称专业组)。
专业组是协助评委会工作的评议组织。专业组对评审对象先行专业(学科)考核评议,初步对评审对象的专业技术水平等任职条件进行评议表决,提出评价意见。专业组的评价意见应向评委会作全面的汇报,作为评委会评审的重要依据。评审对象评审、推荐最终结论的裁决权在相应评委会,评审对象任职资格最终都应由评委会作出终审表决。
专业组一般由五一九人组成。高级评委会专业组成员应由本专业高级职务人员担任,组长一般由高级评委会委员兼任;中级评委会专业组成员应由本专业高、中级职务人员担任;组长一般由中级评委会委员兼任。专业组由评委会组建单位职称改革领导小组批准产生,并报评委会批准机关备案。
工作需要并具备条件的,可以组建专业评委会。
专业评委会的组建由有关系列主管部门提出意见,落实组建部门(单位)后,由相应部门(单位)按照组建同级评委会的审批程序报批。
八、对地(市)及人才密集、专业力量很强的企事业单位,可有计划、有步骤地下放评审权限。
地(市)具备组建高级评委会条件时,由地(市)提出方案,征求省相应系列主管部门意见后,报省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审批。
对人才密集、专业力量很强的企事业单位,符合下列条件的,经严格审查,可适当下放评审权限:
1.领导重视职称改革工作,能认真执行职称改革的政策规定,组织办事机构健全。
2.某个方面的专业技术工作在省内具有较高水平,形成了专业优势。
3.人才密集、不靠外聘有足够的评委人选。
申请下放评审权,先由单位报有关系列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参照组建同级评委会的审批程序报批。
九、各级职称改革领导小组要加强对评委会工作的领导。各级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应根据评审工作的实际需要和可能,制订评审工作计划。各评委会一般每年安排一至两次评审工作。省、地(市)、县(区)职称改革领导小组要加强对评审工作的统一管理和协调指导。
评委会召开评审会议应建立必要的制度。评委会准备开会前,评委会的办事机构及有关部门应把召开会议的工作计划向上级职称改革领导小组报告,经上级职称改革领导小组研究同意后,再通知安排召开评审会议;评委会的办事机构及有关部门在召开评审会议前一周,应将拟提交评委会评审对象的有关材料(按附表二)报上级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经资格预审同意后,方可送审。工作计划报批及资格预审权限规定如下:
省、地(市)、县(区)各系列评委会及专业评委会,其工作计划及送审对象资格材料预审向批准成立评委会的职称改革主管部门报告。其中,本省尚未组建高评委的系列,其系列中级评委会的评审计划、预审材料应抄报省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同意。
部门、单位按正常权限组建的评委会,其评审计划、材料预审由本部门、本单位职称改革领导小组研究决定。
省直单位属下放评审权限组建的高级评委会,其工作计划、预审材料向省系列主管部门报告,并抄报省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省直单位属下放评审权限组建的中、初级评委会的工作计划、预审材料向其主管部门报告。
地(市)属下放评审权限组建的高级评委会,其工作计划、预审材料向省职称改革领导小组报告,并抄报省系列主管部门。地(市)属下放评审权限组建的中、初级评委会的工作计划、预审材料的报审由地(市)职称改革领导小组研究决定。
十、各部门、单位及评委会的办事机构以及上级职称改革主管部门,对评审对象的呈报材料及推荐材料,要认真审查核实,层层负责,严格把关,对手续不完备,材料不齐全,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不能提交评委会评审。
十一、召开评审会议时,出席会议的委员人数,高级评委会不得少于十七人,中级评委会不得少于十三人,初级评委会不得少于七人。
评委会及专业组在评审(评议)工作中,应认真审阅评审对象的申报材料,评审(评议)可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必要时,可辅以测试、考核或答辩等方式,力求熟悉评审对象的情况,坚持标准,严格考评,确保评审质量。评审时,要注意听取有关方面的意见,可以安排评审对象所在地区、单位的人事、职称改革工作部门同志到会,对评审对象情况作必要的汇报介绍,以帮助评委会全面了解情况,更准确地组织考核评审。评委会评审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赞成票超过出席会议委员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方为通过。未出席评审会议的委员不得投票或补充投票。不论通过与否,都应将评审结论、投票结果记入《专业技术职务呈报表》中,并由主任委员签字,加盖评委会印章。
在对评委本人及其直系亲属进行评议、投票时,该评委应主动回避或被告知回避,计票的基数可相应减少一人计算处理。
召开评审会议时,评委会办事机构应做好会议的记录,存档备查。
十二、评审会议结束后,评委会办事机构需将评审的情况、评审结果写出书面报告,连同受理评审对象评审结果简明表(附表三)及通过人员《专业技术职务呈报表》等,报相应的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审批确认。具体报批确认权限规定如下:
省、地(市)、县(区)各系列评委会的评审结果报批准成立评委会的职称改革领导小组批准确认。其中,地(市)中级评委会评审结果应抄报省系列主管部门备案;本省尚未组建高评委会的系列,其系列中级评委会评审结果应抄报省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案。专业评委会评审结果报批准成立评委会的职称改革领导小组批准确认,并抄送系列主管部门备案。
部门、单位按正常评审权限组建的评委会,其评审结果报本部门、本单位职称改革领导小组批准确认,并报评委会批准机关备案。
省直单位属下放评审权限组建的高级评委会,其评审结果报系列职称改革领导小组批准确认,报省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备案。省直单位属下放评审权限组建的中、初级评委会的评审结果报主管部门职称改革领导小组批准确认,其中,中级评委会评审结果应报系列主管部门备案。
地(市)属下放评审权限组建的高级评委会评审结果由地(市)职称改革领导小组批准确认,报省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及省系列主管部门备案。地(市)属下放评审权限组建中、初级评委会的评审结果批准确认权限由地(市)职称改革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其中,中级评委会评审结果应抄报省系列主管部门备案。
地(市)、厅(局)所属组建中、初级评委会,受理跨地(市)、厅(局)委托代评对象的,其评审结果由评委会组建单位行文通知委托部门(指地(市)、厅(局)),任职资格由所委托的地(市)、厅(局)批准确认。
评审对象获得相应任职资格时间,以评审结果按上述审批权限被批准确认之日为准。
十三、经评委会评审表决未通过的人员,不再对其进行复议,也不得再改报其它系列评审。一年后,可按规定重新申报评审。
对评审过程中的个别突出问题,经相应职称改革领导小组研究同意,或提请上级有关部门同行专家协助考核评议。
十四、各级评委会的评审工作接受上级职称改革领导小组的监督检查。对于不能正确执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无法保证评审质量的评委会及专业组,上级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应视其情况,对评审结果不予批准确认或宣布评审结果无效,直至停止其工作或收回评审权。对已批准公布的任职资格,经查实属不符合政策规定或不具备任职条件的,按审批权限,相应的职称改革领导小组有权予以撤销。
十五、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应在个人申报的基础上,由单位进行考评,择优推荐。
十六、中级职务人员申报高级职务任职资格或副高级职务人员申报正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由单位推荐,地(市)、厅(局)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上报;初级职务人员申报中级职务任职资格,由单位推荐,县(市)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上报。未取得低一级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越级申报高一级职务任职资格,需先经相应评委会评审推荐。
十七、本地区、本部门不具备评审条件的,可按照规定手续委托其他具有相应评审权的地区、部门的评委会评审。
各地(市)、县、各厅(局)需要委托外地(市)、县或跨厅(局)评审任职资格的,须经地(市)、县、厅(局)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同意后,出具委托函、有关评审组织(指具备评审权限的评审组织)方可受理委托代评。
某些专业本省尚属不具备评审条件,需委托省外(含送中直在闽单位)评审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的,有关材料应经省系列主管部门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提出意见,报省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同意并出具委托函,由有关部门负责联系委托送审事宜,评审结果由省职称改革领导小组批准确认。对未按上述程序自行委托代评的任职资格,职称改革工作部门不予确认。
十八、经批准需要兼任专业技术职务的单位领导(含正、副职)不直接在本单位组建的评委会评审任职资格,他们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由上级职称改革工作部门委托或指定相应评委会评审。
十九、各级评委会由批准机关刻制印章。评委会成员聘书由批准机关颁发。评审组织应加强自身建设,制定相应的评审工作纪律守则,认真学习、熟悉有关方针、政策,并加以认真贯彻执行。评委及专业组成员应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徇私情,对评审讨论的情况,应自觉遵守评审纪律,不准向外泄露有关评审情况。对于利用职便营私舞弊的,有关部门(单位)及职称改革主管部门应认真追查责任,并视情节轻重严肃处理,直到撤销评委、专业组成员资格。
二十、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施行。过去所发的有关我省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组织及评审工作的文件即废止。本规定由省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