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鱼儿不再孤单
一条鱼像他心仪的鱼表示爱意,可她却拒绝了他,他还会坚持吗?
——题记
深海里住着一群灯笼鱼,我只是这群鱼中的一员,虽然生在一个不算太富裕的家庭,但是我很英俊。
一天,我在街上游啊游啊,忽然,我的眼前一亮,哦!好漂亮的一条灯笼鱼,我目瞪口呆。我知道她是市长的女儿莹莹,晚上,我睡不着觉,满脑子都是她的影子。我很喜欢她,我很想对她表白,可我又怕她拒绝我丢脸,因为我知道,很多像我这样的鱼都被她拒绝了,有的鱼甚至想不开甘愿被人钩走吃掉,有的闷闷不乐,在家里呆着。
我不敢想我表白后,会是什么样子,我在家里,不吃不喝,孤单的、孤单的一个人呆着,我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妈妈看我的样子很心疼,鼓励我说,想做什么事就大胆的去做,失败了也不后悔,这样在家里憋下去,毫无意义。
过了几天,在妈妈的鼓励下,我终于忍不住向她去表白,当时我的手一直在颤抖,我等在她回家的路上,我拿着吉他,向她朗诵了那首我在心中念了很多遍的一首诗“清风明月水底间,游来游去心喜欢,市长女儿真可爱,让我喜来让我烦。可我地位实在低,不知你乐不乐意?”她一听就生气的说:“一、我不是不喜欢没钱的、地位低的。二、我是不喜欢没自信的男生。三,我不喜欢把我抬高的男生。”
我心情很失落,回到家大哭一场,后来我放弃了,因为我不自信,我要忘掉这一切,可是我忘不了的。我走在街上看到一条鱼在搬石头做塔,我知道他是搭不上去的,我说:‘你是搭不上去的,因为石块不是一样的,它们不规则,一会就倒了。”他说:“没事,我相信能搭上去,坚持加自信等于成功。”我一听转头就走,心想:“我一定要有自信。相信:30%坚持+70%自信=100%成功。
我看到市长女儿时,正巧她和一些鱼们被渔网捉住,我奋不顾身的冲了上去用手撕,撕不开,就用石头砸,砸不开,手都肿了,就用牙齿使劲咬,咬裂了,我想再使一点劲儿就开了,我发现我的手热乎乎的,可我不在乎,我脑子里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把她救出来,我要让她知道,我自信,我勇敢!我心想那个人说的对,30%坚持+70%自信=100%成功,自信真是个无价之宝。我成功了!
看鱼儿不再孤单。
——后记
成长之路如何不再孤单
——健全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三个支点
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一直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都把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作为重要目标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
如何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保障其科学化、常态化、长效化、实效化运行?在总结提升试点经验和有效做法的基础上,我们组织相关专家,开展了“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专题研究”。研究成果显示——
关爱服务体系的责任主体是政府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是针对留守儿童在成长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在政府主导下的多部门责任主体和社会参与所提供的补偿性措施和全方位社会支持。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责任主体是党委政府的相关部门。
关爱服务体系基本构成要素包括关爱机制、关爱网络、关爱阵地、关爱队伍、关爱活动等五方面内容。所谓关爱机制,包括领导协调机制、政策保障机制、工作运行机制、投入保障机制和考核评估机制等。
关爱网络是指构建政府保障、家庭监护、学校教育、社会帮扶、亲情关护相结合的关爱网络。
关爱阵地是指学校、家庭和社区,学校是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的主阵地,建在社区(乡村)的妇女儿童之家、儿童家园、校外辅导站、活动室、托管家庭等是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的有效依托,家庭是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的重要基础。
关爱队伍主要由业务精通、作风扎实的专职工作队伍,教育、心理、社工组成的专业队伍,富有爱心和社会责任感的志愿者队伍组成。
关爱活动是针对留守儿童实际需求,设计和开展的亲情抚慰、结对帮扶、扶贫助困、心理疏导、家教指导、技能培训、安全保护等多种形式、富有实效的活动。
学校为重点、社区作依托、家庭是核心
政府作为社会公共权利主体,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承担着主要的责任和义务。政府应牵头整合各方资源,为留守儿童提供公共政策、公共财政、公共教育服务、公共卫生服务、社会福利和就业服务等方面的支持。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亲情和家庭教育缺失,对他们负有义务教育责任的学校必须通过建立补偿机制来帮助弥补和完善。因而要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增加农村教师编制,鼓励教师担任“代理家长”。在寄宿制学校建立心理咨询辅导室,开通心理咨询热线,配备专职人员,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社区(村)要以村级图书馆、村青少年教育基地、亲情活动室或各类村级活动中心为基础,建立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阵地;通过“代理家长”或“邻里帮扶”,采取全托管或半托管形式,就近解决留守儿童家庭后顾之忧;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构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社区环境;以乡规民约形式推行留守儿童监护人监督制度。
推行监护人监控制度,强化留守儿童家长责任意识;明确约束规定,建立有效的留守儿童家长自律机制;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倡导、鼓励留守儿童家长外出务工时尽量留一人在家抚养和教育子女,或返乡就近就业创业,促进留守儿童减量化。
引导外来务工人员所在地和所在单位提供关爱服务措施,解决留守儿童家庭亲子分离的问题;通过文化建设、媒体宣传引导等,构建留守儿童的精神支撑;通过志愿者和社会各界的实质性关爱和帮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公共财政资源的不足,解决留守儿童的实际困难。
在信息、政策、投入、考核等方面提供多重保障
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对未成年人监护的规定过于笼统,不易操作,亟待完善。应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深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现有相关法律制度,强化和支持家长履行对子女的监护教养责任,进一步完善委托监护制度。
定期监测、层层建档、及时汇总相关动态信息,深入分析、准确评估、定向发布和共同使用,为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提供翔实可靠依据。
除了对留守儿童的社会福利支持外,通过纳入地方财政预算、设立专项经费、建立关爱基金、多渠道开展社会筹资等方式,重点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中专职人员队伍、阵地建设、专项活动、家庭教育指导等项经费的落实。
对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进行专项考核,将其纳入县、乡、村党委政府和各相关部门的考核目标,纳入义务教育监测指标体系和教师考评考核,切实保证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各项措施发挥实效。
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社会管理创新总体部署,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责任体系,明确工作需求,强化责任担当。
(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