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实习个人总结
野外实习个人总结1
终于有机会去野外实习了。野外实习是地理数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安排实习,也是为了以后的地质工作打下基础。
这次我们去的地方是神农架,神农架位于湖北西部,长江与汉水之间,又是中国东部大陆的第一高峰。森林的覆盖率达百分之八十八以上,在森林里面有着很多的动植物,其中珍贵的有;金丝猴、白熊、白鹿等珍稀动物,生长着珙桐、七叶一枝花、头顶一颗珠、文王一支笔、江边一碗水等珍稀植物。而我们就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上山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能验证和巩固地理科学知识,学习地理科学方法,端正地理科学态度,更好地领会地理科学精神。在专业训练方面,学生能掌握野外实习的工作程序、实习路线和实习点的选择、实习的基本要求、基本方法、野外判别方向;在综合素质训练中,能很好地锻炼创新能力、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会与人共处、磨炼意志、培养遵守纪律、雷厉风行的习惯。
在神农架里云涛雾海变幻无穷,石柱石峰奇诡多姿,山光水色气势磅礴。里面不止有珍贵的动植物,还有神农架野人传说,更为其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在神农架地区海拔25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20多座,最高峰的神农顶海拔3105.4米,神农架是长江和汉水的分水岭,境内有香溪河、沿渡河、南河和堵河 4个水系。 “山脚盛夏山顶春,山麓艳秋山顶冰,赤橙黄绿看不够,春夏秋冬最难分”是神农架气候的真实写照。神农架里面拥有各类植物3700多种,其中还有40多种是受国家保护的,而各类动物也有1050多种,其中有70种是受国家重点保护的。在地球生态环境日益遭到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今天,神农架正以其原始完美的生态环境而引起世人瞩目。
有时候我就在想,人类是怎么来的。在森林里是乎和外界已经隔绝,而自己似乎也回到了远古时代。现在科技时代的'不断发达,海水的不断上升,世界上的珍惜动植物的不断减少,这难道不是在给我们敲响警钟吗?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神农架也会消失。通过这次实习,让我对大自然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对自己的知识不足而感到羞愧,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加倍努力,面对美好的未来。
野外实习个人总结2
第一天,我们这一小组的成员跟着钟琼芯老师沿着吊罗山公路的方向走。每到一个实习地点,大家都仔细地观察着路两旁的植物,便在老师的指导下采集植物标本。遇到不认识的植物则拉着老师问个不停,老师也会给我们介绍了一些植物的特征、它所属的科目及其某些种类植物所具有的经济功能,例如樟科的山鸡椒是我国著名的香料植物,于是我们就认真的记下这些植物的形态特征。到了下午,我们在湖边的草地上进行植物检索,钟老师给我们仔细讲解了怎样利用检索表进行植物的检索并示范了植物标本的压制过程,接着我们就三两成群的聚在一起检索起来。这一天下来,我和我们小组的成员一起检索出的植物有山茶科的油茶、唇形科得小洋紫苏、石松科的铺地蜈蚣、卷柏科的深绿卷柏石松科的石子藤,检索好后我们便在本子上记下它们的详细特征,最后便将检索好的植物压制成标本。
第二天,由于天气不好,所以我们上午没有出去采集标本,而是在会议室里听中科院来的两名博士给我们上讲座,讲座的内容是有关于热带雨林蜘蛛物种多样性、蛙类声音通讯与性别的选择。大家都听得很认真,并做好笔记。通过这个讲座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也拓展了我们的眼界。下午虽然天气还不是太好,不过我们依然出发了,我们这一小组是跟着许平老师进行实习。我们沿着大吊罗的方向前进,雾还是很大,但这并没有影响我们实习的心情,我们仍旧热情高涨的`观察并采集植物。吃过晚饭后我们便在宿舍门口的空地上检索并压制了今天所采集的植物。我们组一起检索出的植物有姜科得艳三姜、藤黄科的红厚壳、大戟科的中平树、漆树科的杧果、茜草科的匍匐九节......我们记下它们的特征后也将它们压制成标本。
第三天我们进行实习的'目的地是吊罗山后山的原始森林,我们组今天仍然是跟着许平老师进行植物的实习。对于没走过如此山路的我们来说,今天的实习经历更具有挑战性!后山木制的吊罗栈道已经破损不堪,山路崎岖陡峭,并且这原始森林还是山蚂蝗肆虐的地带,不过我们依然不畏惊险、兴致盎然的继续着我们的实习之旅。这次后山之行我们还一睹了神树的风采。所谓神树是一棵有着1500多年历史的陆均松,它高有30m,直径200cm,这让我们无一不感慨大自然的神奇。我们没有只顾着爬山,也没有忘记我们此次出行是要观察植物、采集植物的任务。这一路上也采集了不少植物,诸如桃金娘科的桃金娘、茜草科的菲律宾耳草、芸香科的飞龙掌血、金星蕨科的单叶星月蕨.....?在这短短的三天植物学实习中,我们亲身体验了采集、检索并压制植物标本的全过程,让我们从中学到了不少关于植物方面的知识,更加有效的巩固和加深了理论知识的学习。
野外实习个人总结3
第一天大部队出发
清晨六点,闹钟把我们从梦乡中拉醒。这是进大学以后为数不多的几次早起,因为今天不是一般的日子,我们要出发去宁波天童进行为期十天的实习。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在上海火车站的候车室会合,每一个人都是重型装备(身上背一个包,手里还提着一个),最有趣的是有一个女生寝室全体都拖一个箱子,快赶上一支登机的空姐队伍了。一路上,大家都很兴奋,长达6个小时的路程,对于整个车厢都是同学的我们来说,就像一次集体活动,打牌、聊天、做游戏,时间在欢笑声中走过,刚火车停住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已经到了宁波。下了火车,又上了公共汽车。我们离目的地越来越近了。又过了一个小时,到了,我们终于达到了“传说中”的华东师范大学天童实验基地。虽然看上去有些简陋,但是看到了“传说中”的老王站长,感觉到好亲切,我相信我一定会在这里度过美好的十天。我们这一届的学生特别的多,所以住房问题很成问题,不过在老师们的安排下,一些都井然有序。第一天,我就看到了“传说中”的天童蚂蟥和马路(为什么特指天童蚂蟥,只是因为它的名字对我们早已如雷贯耳)。晚饭,不记得是什么了,但是我还记得那是不错的一顿,比我们想象中的好很多。吃过之后,大家各自收拾东西,第一天就这样在忙碌中度过了,但这只是一个开始。
第二天踏查地形,率先砍树
又是清晨六点,李立老师用扩音器把我们震醒,这是我们才意识到,以后的每天,这个时候就该起床了,而不再是7:30。吃过早饭,片刻休息之后,天童实习就真正开始了。早上,是踏查地形,有王希华老师带队,绕着周边的山林,熟悉一下地形,顺便认识植物。由于来之前就知道实习过后会考认植物,所以从第一天起,大家就对植物特别感兴趣,一路上,紧跟着老师,记录笔记,遇到不认识的植物就采,(不过不能乱采,采集植物标本要求新叶老叶皆有,不能单采一片叶子,花期的最好有花,结果的要有果实,蕨类最好连根一起)几段路下来,每人手里都是一大把的植物。虽然记得模模糊糊,但是大部分植物的名字,都已经存入记忆了,只等慢慢的一一对应。下午,各组分组实验,我们组首先做植被实验。跟着大小两位师兄,来到古天童的采石场附近。这个实验的目的,是测定生物量。测定的树种是木荷和马尾松。每种树选择3个不同胸径的个体,将其砍下,测量胸径(1.3m处直径),地表直径,0.3m处直径,1/10高处直径,树高,树冠直径,第一活枝高,第一叶层高。然后测量叶片鲜重,新枝和老枝的鲜重,树干重量,分别采样,以备进一步实验。看似简单的实验,却是一个高强度的重体力活,才开始第一天,我们就觉得好累,十天的实习,相信不会轻松。
第三天继续砍树,辨认植物
还是清晨六点,不过这次李老师改用他洪亮的嗓门喊我们起床,因为我们在前一天将他的扩音器藏了起来,直到最后一天才还给他。由于昨晚烘干样品时不慎起火,我们的样品损坏一部分,所以加重了我们今天的任务。不过一回生二回熟,同样的工作,更多的工作量,反而我们用了更少的时间,早早的结束了早上的工作。正当我们快体力不支的时候,我们的砍树任务终于结束了。下午,我们跟着王希华老师,开始植被的另一个实验,拉样方。今天才是试手、学习。先到了离基地不远的一片林子,认清楚其中的所有的植物,然后就开始了。首先是用卷尺拉一个20-20m的正方形,要求精准。再将其分成四个10-10m的样地,每一个样地在其同一个方位(比如一个样地的10-10m在左下角,那其他三个也必须在左下角划分)划出一个5-5m的样地,再在其中的同一方位划出一个1-1m的样地。在10-10m的样地中辨认乔木的种类,数量,高度和遮盖度;在5-5m的样地中辨认灌木的种类,数量和遮盖度;在1-1m的样地中测量草本的盖度。在盖度测量上,运用多盖度综和级(5=不论个体多少,盖度>75%;4=不论个体多少,盖度为50%~75%;3=不论个体多少,盖度为25%~50%;2=不论个体多少,盖度为5%~25%,或者盖度虽然5%,但个体数稀少;+=个体数稀少,盖度<1%;r=盖度很小,个体数很少;)那天下午,我们还走了一下“传说中”的防火道,一向以陡峭著称,可是老师只让我们走到了1/10高度处。但是既然来了,我就不想错过机会,在经的老师同意的情况下,带足水,带上手机,和另一位同学一起上了顶峰――太白。不仅欣赏到了一望无际的美景,更对自己的体力、毅力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考验,值得。
第四天走陡坡,做土壤
仍然是清晨六点,大家按时起床,一阵忙碌之后又开始了新的一天。今天早上,还是跟随王老师拉样方。那个地方比一般的要陡一些,在70年代被砍伐过,现今长成为木荷-栲树林,最大的特点是以萌枝为主。同样,对其拉样方,然后测定。植被实验做完了,到了下午,开始了土壤实验,以王秀芝老师为指导。第一天也是练手,着重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和实验方法。首先是选地和挖剖面,要求选择受人为影响小的土壤,用铲子竖直铲出一个剖面,用小刀轻轻挑土,显出自然面根据颜色划分层次,一般分枯枝落叶层(A0)、腐殖层(A1)、淋溶层(A2)、淀积层(B)和母质层(C),也会在中间出现AB、BC等过渡层。同时用罗盘测坡向和坡度。在测坡向时,人背对剖面站立,北向正对剖面朝向,调节罗盘上的气泡使之到中间,瞬时按下按钮,固定指针,读数。测坡度时,正对剖面,用手大致笔划出坡度,将罗盘侧向竖立,南向朝上,按坡度方向摆放,调节内侧气泡到中间,记下读数。接着就是一系列并行实验,有测PH值,颜色,质地,结构,松紧度,湿度,根系及侵入体和新生体。测PH时,用小刀取土先预擦一下白瓷板,然后取少量,滴入试剂,混匀后与比色卡比色读出数值,过程中注意不能用手接触。测颜色时取土壤细小颗粒撒在比色卡上比色,区别颜色。测松紧度用小刀插试土层,分松散、疏松、紧实和极紧。测湿度是用手紧握土壤感觉,分湿、润、稍润、潮和干。测结构时用铲子去土,抖匀,观察大块,块状,碎块状和颗粒状的多少。测质地时取部分土,加少量水,揉搓,看是否能成球,成条,成环而划分不同土质。侵入体一般指人为垃圾,石块等。
第五天酸枣沟,防火道
这次的清晨六点,不是被别人叫醒的,而是自己自觉醒过来的,也许短短的几天,就已经养成了习惯。今天仍然是作土壤实验。不过所去的地方比较有挑战性,一个是蚂蟥窝,一个是陡峭的防火道。我还是上去了,到了第一次所路过的铁架子,看到了上
第一天,我们这一小组的成员跟着钟琼芯老师沿着吊罗山公路的方向走。每到一个实习地点,大家都仔细地观察着路两旁的植物,便在老师的指导下采集植物标本。遇到不认识的植物则拉着老师问个不停,老师也会给我们介绍了一些植物的特征、它所属的科目及其某些种类植物所具有的经济功能,例如樟科的山鸡椒是我国著名的香料植物,于是我们就认真的记下这些植物的形态特征。到了下午,我们在湖边的草地上进行植物检索,钟老师给我们仔细讲解了怎样利用检索表进行植物的检索并示范了植物标本的压制过程,接着我们就三两成群的聚在一起检索起来。这一天下来,我和我们小组的成员一起检索出的植物有山茶科的油茶、唇形科得小洋紫苏、石松科的铺地蜈蚣、卷柏科的深绿卷柏石松科的石子藤,检索好后我们便在本子上记下它们的详细特征,最后便将检索好的植物压制成标本。
第二天,由于天气不好,所以我们上午没有出去采集标本,而是在会议室里听中科院来的两名博士给我们上讲座,讲座的内容是有关于热带雨林蜘蛛物种多样性、蛙类声音通讯与性别的选择。大家都听得很认真,并做好笔记。通过这个讲座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也拓展了我们的眼界。下午虽然天气还不是太好,不过我们依然出发了,我们这一小组是跟着许平老师进行实习。我们沿着大吊罗的方向前进,雾还是很大,但这并没有影响我们实习的心情,我们仍旧热情高涨的观察并采集植物。吃过晚饭后我们便在宿舍门口的`空地上检索并压制了今天所采集的植物。我们组一起检索出的植物有姜科得艳三姜、藤黄科的红厚壳、大戟科的中平树、漆树科的杧果、茜草科的匍匐九节......我们记下它们的特征后也将它们压制成标本。
第三天我们进行实习的目的地是吊罗山后山的原始森林,我们组今天仍然是跟着许平老师进行植物的实习。对于没走过如此山路的我们来说,今天的实习经历更具有挑战性!后山木制的吊罗栈道已经破损不堪,山路崎岖陡峭,并且这原始森林还是山蚂蝗肆虐的地带,不过我们依然不畏惊险、兴致盎然的继续着我们的实习之旅。这次后山之行我们还一睹了神树的风采。所谓神树是一棵有着1500多年历史的陆均松,它高有30m,直径200cm,这让我们无一不感慨大自然的神奇。我们没有只顾着爬山,也没有忘记我们此次出行是要观察植物、采集植物的任务。这一路上也采集了不少植物,诸如桃金娘科的桃金娘、茜草科的菲律宾耳草、芸香科的飞龙掌血、金星蕨科的单叶星月蕨.....?在这短短的三天植物学实习中,我们亲身体验了采集、检索并压制植物标本的全过程,让我们从中学到了不少关于植物方面的知识,更加有效的巩固和加深了理论知识的学习。
野外实习个人总结4
终于能有时间,有精力来总结下之前的野外实习了,好像有许多可以记录,可以怀念。
野外实习,确切的讲叫作昆河七夜八天游,一路向南,直到国境之南(应该是红河北岸)遥望越南,再返回向北。地跨昆明玉溪红河三个州市,八天的时间直线距离大概八九百公里,现在想来我们平均下来居然每天要行一百多公里路,还有点佩服自己了,居然没怎么晕车,奇迹啊!
先说之前的准备吧,学院再三推延野外实习考察时间,很让人不爽。最后确定的时候,我们还在惴惴地想不会再有更改了吧?之前几天一直下雨,我想是否该表扬下学院天气预报方面做得很好,他们的推延让我们顺利避过雨期,有天我们还商量着去买件雨衣呢!幸亏没让我找到雨衣啊!
而最痛苦的是“出师未捷身先死”的事件居然在出发前两天我身上发生。 晕了~~~摔倒~~~再烫伤~~~待她们叫我从地上爬起来时,一点疼的感觉都没有,只有眩晕,我认为不严重,最后的结果是那晚烧得没睡觉,熬了个痛苦的通宵。玲给上药时说我像古代被扔在乱葬岗,还被人扒了衣服的尸体!这什么破比喻啊!!!她认为我得和09级参加明年的实习了,这么可怕的想法!!!我怎么能让它实现呢?第二天我突然想到《死神来了》的某个片段,某人倒杯热水在陶瓷杯里放在电脑显示器上,瓷杯裂开,水漏出来···显示屏爆炸,飞出块玻璃扎在其脖子上,最戏剧的是她想拽了块毛巾没想到带了把刀扎在心脏,结果杯具了。昨天我也差点杯具了,要是电饭锅电没及时停了,我估计我也可以去演《死神来了》的片段了!!! 至于期间某人的落井下石,我表示很愤怒,原来某人只是貌似是人,没有人品可言,看来之前我高看他了。
然后我依然兴奋激动收拾东西,期间我问是否要带毛衣,被她们深深鄙视!最后还是怕下雨冷带了件厚外套,可惜我没料到,河口下雨居然还可以那么热!那是我衣服里最重的一件!它在我包里躺了七夜八天啊!!!
第一站,石林。没进去大石林、乃古石林景区,只是能深情遥望它们,我们去的那个石林也很漂亮,没必要去买个百八十的门票听导游吹吹阿诗玛、什么一线天之类的。我们自诩为实习考察,考察地质地貌,土壤植被,多科学、多学术!嚯嚯···有点自欺欺人的嫌疑啊!不过我们找到了石林曾是海洋的证据,找到了珊瑚石,贝壳化石,自豪下~~~最囧的是爬上石林,我居然恐高,上去就不敢再站起来,一直持续手脚并用的状态很久很久···汗啊!!!最无语的是阿霞还要拍下来!!!然后吃了最清淡最无味的一顿炒饭~~~下午,长湖。很漂亮的岩溶湖泊,水草丰茂,树林苍翠,还有未熟的李子,以及一种黄色的名为黄萢的果子,阿霞摘给我吃的,呵呵,第一次吃,很好吃,像桑葚。晚上终于吃到咪渣他们提起的面条,刀削面很好吃,我们想了一下午啊~~~
第二站,过桥米线之乡——蒙自。 路过弥勒,看到大佛、红酒生产基地的葡萄园,大家又兴奋起来!最后看到大片玫瑰花田···又是一阵尖叫和忙着拍照。 最后疲惫地到了蒙自, 吃饭之前我和玲去买枇杷,讨价还价半天还每人吃了人家一个大枇杷,后来才知道人家是讲市斤,26块一公斤,贵啊!下午红河州博物馆,走马观花的一趟,设计很漂亮,展品很丰富,就是讲解员走得太快,还得跟着她记笔记。博物馆之类的地方我还是喜欢一个人慢慢静静地走走停停,或被绚烂的文化吸引,或被雄奇的自然所震撼,或驻足在斑驳的出土文物面前呼吸着来自历史的沧桑,或徜徉在那些古香古色的`字画里流连忘归···博物馆只是浓缩的历史,人生匆匆百年,谁也没有能力去亲历那些历史的芳华,漫长的生命,也许也是种惩罚,沧海桑田,眼前的事物随风而逝,世间只留你一人,苍凉寂寥。啊···跑题了。
话说晚上,我们去吃的串串香,那汤果真很赞,如果在宿舍我们一定盘算着打包回去。第二天早上听了官腔十足的报告,然后去了过桥米线发源地——南湖和她们疯狂地拍照,顺便演了回雷峰塔,嚯嚯···然后去吃了我们念叨很久过桥米线,碗比头还大啊~~~呵呵
下午又直奔屏边,中途去看了滴水层瀑布,好漂亮,就是下去上来都很辛苦!
到达屏边,顺便说,这是我此次野外实习最喜欢的地方。玉屏镇,美玉为屏,隔绝了尘世的一切丑恶污秽,真正的山清水秀,水清甜可口,民风淳朴,有误入桃花源之感。其实最主要是住的条件最好最舒服,刚进去的时候,我们很土的不会玩电视,囧!水甘甜清冽,这是我从刷牙洗漱的水判断的,估计是有那么大一片自然保护区的好处,气候宜人,山水如画。
第二天我们爬了团坡火山,看到火山口早长满了树林,正玲建议我们以后来这边刀耕火种,火山灰土,肥沃啊!下午去走访调查少数民族文化,累得要挂,美女居然很牛地挖到宝,对那个德高望重的苗族老人访谈了一下午,资料丰富,果真经验者东西是需要积累的。然后我一人去县城里逛了半天,好不容易来一次呢,不去可惜了。
大围山,这个神奇的地方,我们好几个同学都给蚂蟥无偿献血了,然后还有小蚊虫和我们亲密接触,下花雨的树,藤蔓错综纠结,蕨类植物繁盛,被抓到的黑黄两色小蜥蜴,还有每个人都要去看的两只在树上的癞蛤蟆,话说我们不该打扰人家的。然后是很长的三个吊桥,晃晃悠悠,下面水波澄澈,上面碧空如洗,周围树木葱茏,很安全。这一点,我对阿霞深深鄙视,那么危险的地方她上蹿下跳像猴子,安全的吊桥她却要被吓哭!
最后,到达了野外实习的噩梦之地——河口。那时候突然觉得车上是如此凉爽清新,气候宜人。下车滚滚热浪袭来,人都要疯了,感觉就是在桑拿。去问个路吧,有个大叔热情的要带我们到越南玩,还尾随我们很久。看来,老师之前说让女生保护男生,以免被拉去洗头或别的什么,他们当时肯定没想到要是女生被卖去越南后果也很严重啊!结果他们说,越南女的很多,不缺我们。男生到河口,确实有人来拉客,奔放生态的边境啊!据说有穿内衣在楼上招揽生意的女人···有点无语。越南街,他们大部分都是越南人,中文说得还行,只是有点我们很沮丧,越南女的为什么那么白呢?和我灰头土脸的一比,唉!说实话,越南小妹确实漂亮,各位光棍,可以考虑去那边娶个回来!去逛街之前老师交代了砍价四分之一原则,我们只是执行三分之一原则就被人家鄙视甚至轰出去!服务态度之差,耐心之低,第一次见识。去之前老师给我们大力宣传了越南平仙拖鞋,很多人都去买了,老师是不是收了这个广告代言费啊?据说很牢固,价格嘛,也不低,可我们又不是天天拖鞋,难道一双拖鞋穿那么多年?鞋不坏,估计我们早就不想再见到它了!看到同学们疯狂购物,结果我们也疯狂了,然后再和其他人一对比,其他人就会觉得物价相符,无比开心,我们则无比郁闷,果然有些快乐是需要对比才能感觉的。至于我们买贵一事,连人家越南老板都来嘲笑我们。唉!紫红,当时我们干嘛要沸腾呢?越南小卷粉的确还行,凉卷粉也不错!呵呵···我们还路途遥远地带回了越南产的菠萝,成就感啊!
然后去建水,充分感受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感,一整晚没有电!!!黑乎乎一片,果真古时候是没有电的,我们穿越了吧!然后去找了家烧烤店吃了一次烛光烧烤,嚯嚯···酣畅淋漓!去临安小天安门结果人家在修缮,穿着绿纱看不清真面目!晕啊···老师,你太会选时间了!当然两元的文庙游还是很值得的,景色很美。
最后一天,抚仙湖。洋芋焖饭,铜锅鱼,野外实习最后的一次饭。然后,我们班很多人湿身了···最后在车上大家很H,直接把老师话筒当成KTV里的,又吼了一路!
时间匆匆,居然我们又快回来一周了,回来后就是各种各样的事情,来不及总结,来不及感慨!一路上大家开心欢笑,可还是有些遗憾吧!遗憾留给未来,欢乐保存下来,这是我们的财富,也是我们的青春!
又要开始新的征程,我们一起努力奋斗吧!
个人专业实习总结 08级生物班 袁国明 指导教师:王林
随着时间的匆匆流失,在这个生机勃勃、阳光明媚、风高气爽的四月,又迎来了我们班(08生物)的野外实习,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季节,温和少雨,植被也换上了自己的新衣,在这个长达两周的实习期间,我学到了许多,认识了许多,也深深的体会到了许多,让我深有感触,为此,针对这次的野外实习我做简单的实习总结。
一、实习时间:
010年4月19日——2010年4月29日
二、实习地点:
元江臧健花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元江彝族傣族哈尼族自治县林木种苗管理工作站
元江野生花卉基地 高香生态茶园 澄江动物化石群管
三、实习路线:
学校——元江县——峨山县——返回学校 学校——龙马山——返回学校
学校——江川县——澄江县——返回学校 学校——灵照寺——返回学校
四、具体实习过程:
五、实习目的:
1、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长状况,以及各种动物的生活特点生活习性。
2、清楚的掌握不同植物各科的分类特征,并牢记各种常见动植物的学名、中
文名以及别名等等。
3、能够通过查阅资料把不同种类的动植物区别开来,包括纲、目、科、属的归类。
4、了解各类鲜切花、盆花、种苗繁育、生产、贸易、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和云南野生花卉资源的开发、保护、利用。
5、学会对动植物标本的采集、鉴定、保存方法,善于观察各类动植物的特点。
6、认识一些有价值的植物,以及一些珍惜病危的动植物。
六、实习内容:
元江臧健花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一个从事各类鲜切花、盆花、种苗繁育、生产、贸易、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和对云南野生花卉资源进行开发、保护、利用的民营企业。公司成立与1999年,现有花卉种植面积2000余亩,多个卫星生产基地,跨越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温带等四个气候带。生产的花卉出口荷兰等国外市场,主要产品有:鹤望兰、姜荷花、彩色马蹄莲、唐菖蒲、铁炮百合、晚香玉、朱顶红、金钱树、沙漠玫瑰等等 鹤望兰
金钱树
彩色马蹄莲
元江野生花卉基地:杨月季公司占地600多亩,海拔高度800米,降雨量800毫米,年平均气温23.8℃。主要种植月季、银叶树、蜂蜡花,金丝桃、狭籽、巴克西木、绣球花等澳洲花卉,每周大约有3000枝鲜艳夺目的绣球花上市,每枝售价10元以上。
高香生态茶园:高香茶园地处海拔1900——2200米,与周边两万多亩的自然森林重复叠翠,上戴帽子(森林);中系腰带(茶园);下穿裙子(自然丛林);茶园气温比其他茶区低,使其茶树生长缓慢,产量低,恰恰造就了他丰富的品质,篇二:野外实习总结 12生科班野外实习总结
五月末的时候,我们12级生科班全体学生去我们心怡已久的九宫山进行野外实习。实习之前我们班分为几个小组,进行了详细的讨论,而且列出我们的实习准备、实习目的,以及内容,详细如下:
实习准备 1.购买野外实习用品,统计实习基本预算,老师讲解野外实习相关注意事项。2.准备采集、压制、制作标本的工具,去图书馆借阅《湖北植物志》等应用工具书和检索表用来鉴定实习过程中采摘的植物。3.去标本室辨认并记忆一些学长学姐制作的标本,并在网上或图书馆查阅一些关于九宫山的植被分布情况以及九宫山的地势特点,气候特点。
实习目的
1.通过野外观察,准确、熟练掌握和应用常用的植物形态学术语。2.通过实习,进一步了解植物的多样性,掌握植物界各大类群以及种子植物的常见科、属的主要特点,认识和区分常见种子植物科、属、种,扩大和丰富植物分类学的知识范围。3.验证、复习和巩固课堂和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做
到理论联系。4.通过观察、描述和采集、压制、制作标本以及应用工具书和检索表鉴定植物等,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学会鉴定植物的方法。5.了解常见的植被和群落类型,加强我们对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培养我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认识植物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6.通过实习,进一步培养独立能力。7.学习懂得用科学的方法观察,研究植物的基本特征。实习地点的概况 九宫山位于湖北通山县内,横亘鄂赣边陲的幕阜山脉中段,九宫山西连衡岳,冻结匡庐,广袤数百里,总面积210平方公里。核心景区由九宫山镇、森林公园(即自然保护区)、铜鼓包、石龙沟、闯王陵等四部分组成。九宫山奇峰耸立,幽谷纵横,泉瀑奔涌,飞云荡雾,古木参天,竹林似海。这里百川挂岩,千峰竞秀,万木争艳。九宫山既有江南山峰的奇秀,又具塞北岭岳的雄伟,雄、奇、秀、险集于一身,被誉为九天仙山。春可赏花,夏好避暑,秋看红叶,冬览雪景,既有南国山峰的峻秀,又兼北国风光之壮美,为华中闻名的避暑游览胜地。主峰海拔1656米,盛夏季节日平均气温21℃左右,最高气温不超过30℃。夏天一日三季:午前如春、午后似秋、晚如初冬,素有“天下第一爽”之称。山上海拔 1230米的云中湖为我国最具特色的高山湖泊;有全国落差最大的大涯头瀑布(落差420米);还有面积6万多亩、分布近千种名贵动植物、近百种珍稀濒危物种、拥有大面积原始森林和第四季冰山遗迹的省级森林保护区———九宫山森林公园。
实习过程
我们坐车来到九宫山400-600m的地方,落宿后我们的一星期实习任务开始了。
实习的第一天,不得不说,我被那醉人的景象迷住了。先不说那名动四海的闯王陵了,就光那青松迎宾、云湖夕照、云海波涛、悬泉瀑布等奇观异景就让我应接不暇了。当然赏景的过程中我们也没有忘了正事,毕竟劳逸结合才是正理。我们同学在摆脱了晕车的不适后,纷纷对山上的奇花异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争先恐后的询问老师。
不得不说,国家自然保护区果然不是浪得虚名的,本来我以为我们校园的物种挺多的啦,可是跟九宫山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和潜山相比也是云雀之别。山上的植物真多呀!极少数我们见过。比如红叶紫花的云泽兰,肾形白被的虎耳草,肾叶黄花的蒲儿根,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长在吊桥石岩上形态美丽的石蕊。刚一接触它们,我就爱上了它们,那么可爱,那么生机勃勃。
刚上山的时候老师便交代我们,保护九宫山植物多样
性,莫如蝗虫过隙,所到之处片甲不留。为了凸显我校大学生的优良品质,更为了那一株株颤抖着身体的小生命,我们争取科学的采摘植物。第一天我们每个组都满载而归,个个都洋溢着收获的喜悦。到了晚饭时间,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的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往回。一顿残风扫落叶后,我们开始了压标本的工作。百合科的黄精、樟科的黄丹木姜子、景天科的佛甲草、三白草科的鱼腥草。。这一天,我们收集并压制了五十多种植物,累并快乐着。
如果说第一天实习给我的印象是新奇,那么接下来的几天便是精彩。我们在吊桥上采摘络石,在悬崖上折水丝梨,来到水晶宫的瀑布旁摘象征纯洁幸福的百合花。望着那根下纯白如莲花的一团,我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大家渴了,喝山泉水,沁人心脾;热了,鞋子一脱,赤脚在瀑布下行走,更有甚者,衣服不脱,如同出笼脱兔破不及待的滑入水中,如游鱼般在水中撒着欢儿。暮色稍降,大家都留恋不舍,老师含笑催促,我们才穿上鞋子,踏上归程。
在山腰上逗留一段时间后,我们开始奔赴1600多米的山顶。老师说,那里有云雾缭绕的云中湖;老师说,那里有青草覆盖的滑雪场;老师还说,那里有淳朴可爱的云中小镇;老师又说,那里还有呼呼旋转的的大风车,那上面上的一切宛若仙境,那里的风似乎都带着甜味,那是我们最初的向往。我们将要爬一天的山。
一大早我们就出发了,背着一天的干粮和水,我们三两结伴而行。在经历了天气骤冷、阵雨突袭、白雾夹道、前不见行人,后不见来者、悬泉挡道、鸟雀相迎、臭虫猖狂、误入歧途后我们终于到了。简单的休整后,我们又开始了我们的正事。这次我们为了看到更多的植物爬上攀下,走仅一人能过的破损的台阶。在台阶两侧我们看到了粉条儿菜、龙胆黄芩,我们爬上几百米的山峰,观察那在风中摇曳的夏枯草、粉红蔷薇,那花那草怎地如此可爱,让人心花怒放。蔡老师为了锻炼我们,激励我们弃公路爬台阶。
实习心得与体会
这次的实习使我获益良多。最直接的学习成果就是对两百多种植物的特征以及所属科、种的认识。像认识朋友一样认识每一种植物,即使一个人走在山野里也满目都是老相识,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这次实习对我们来说是轻松上路,满载知识而归。我们小组一开始制定的课题是观察、辨认卷柏科、茶科一类的。在观察过程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拥有天空一样湛蓝叶子的翠云草,它那小小的磷叶似乎刚沐浴过的婴儿,嫩嫩的,清新的。还有那粉粉的、白白的山茶花,美丽中透着高雅。
实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1、一开始同学们认植物没有方法,主要是通过老师的口述,大部分同学一开始不够积极,不会的不会主动请教学长或老篇三:野外实习心得体会
野外实习心得体会
班级:11级生态学 学号:111350110 姓名:魏宝成 2012年9月11号至10月7号,我们11级生态学的同学进行了一次探究性的专业野外综合实习,此次实习一改原来走马观花式的实习方式,把个部门地理实习的性质由一般认识性实习,变为在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探究性实习。在实习中师生克服多变的天气条件,认真开展各项实习工作。通过这次实习,使我们掌握了自然地理野外调查的一般方法,获得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深化了认识,提升了综合能力。此次实习达到了预期目的,获得了圆满成功,学生反映良好。
这次实习强调学生主动探究学习, 在教师介绍实习线路(点)区域背景、野外观察方法的情况下,学生分组调查,收集数据,然后展开讨论,最后进行成果总结交流。
结合实习区实际在实习之前老师就预设了各种专题性课题,学生可进行选择,并要求作为最终成果提交。这样既增加了实习的目的性,也调动了学生实习的主动性。同时,也突出了实习的研究性。我觉得很值得推广。在实习过程中老师及时对实习内容总结以及专业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消化实习内容的工作,充分实现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实习效果得到很大的提高。实习期间非常辛苦,因此,保障大家的后勤生活,让大家在实习过程中无后顾之忧尤为重要。为了保证实习的顺利进行,老师和班委们,无论是饮食方面还是住宿方面,都尽量在经费范围内做到最好,为整个实习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这方面我觉得做得很好。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也发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即实习时间短,要跑的点又多,每天除了吃饭睡觉时间,都在车上度过,长途的跋涉让我们都很累,在这种条件下学生心里也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给实习期间学生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因此,希望学院考虑实习时间和在外作息时间的安排的变更。在领导的关怀和重视下,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此次实习取得了圆满的效果:实习期间无一意外事件发生,师生都平安的完成了实习任务;对于即将毕业我我们来说,这次实习无疑又给我们的大学生活留下了一段难忘的经历和回忆。篇四:2011年野外实习总结 2011年野外实习总结
----哈拉干拉乌苏一带及霍各乞矿区
在导师彭润民老师的带领下,我非常欣喜的获得了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哈拉干拉乌苏一带和霍各乞矿区两处进行野外实习的宝贵机会。从而有幸参与了从野外地质踏勘、剖面实测、路线填图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到高精度磁测及探槽在不同的地质环境中的实际应用、勘探线的布设,编录岩芯、探槽以及后继的室内资料整理等一系列的工作??这些实际的工作经验无不让我感到新奇而兴奋。总之,无论是野外工作,室内整理,还是相关工作人员所介绍的实验研究和先进的找矿勘探方法、送样分析的规程和流程??等等等等,无不让我感到受益匪浅、不虚此行。感谢彭老师能给我这次机会,让我深入学习、快乐实践、体味生活!这次野外实习在教给我很多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让我深切认识到书本知识与实际工作地差距和不同,以及自己的工作学习中的巨大不足。我会在将来的日子里,更加努力地学习、认真的实践,争取在牢固掌握书本知识的同时,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努力吸收和消化新的专业精华!
一、概述
1、实习任务及目的:
通过本次实习了解和熟悉内蒙古自治区哈拉干拉乌苏一带的基本地质状况,如出露地层及分布特点(分层描述、分布与发育概况、岩性、接触关系、厚度),岩石(岩石特征、产状、形态、规模、出露地点、所在构造部位及含矿情况),构造(总构造特征及构造位置、褶皱、断层及其在空间分布的特点),地质发展阶段;并通过此次实习了解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高精度磁测的基本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对地质调查和高精度磁测的主要工作阶段进行深入了解、认真实践。同时对探槽在不同的地质环境中的实际应用、勘探线的布设,再到编录岩芯、探槽以及后继的室内资料整理有一定的学习和了解。
2、实习时间: 2011年8月10日至10月20日
3、实习工作量:
实习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11年8月10日——2011年9月10日,对上一年的工作成果进行了解,并对今年的工作地区区域地质概况进行熟悉,接着上一年继续开展调查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高精度磁测,针对不同的地质体,采用相应的1∶5万区域地质
填图方法,查明调查区的基本地质特征。
第二阶段:2011年9月20日——2011年10月20日,到霍各乞矿区进行采样工作,编录、采集岩芯,对已做过的高精磁测进行高值检测。本阶段主要对矿区进行了一系列的野外勘察工作,同时在彭老师指导下我们练习编录、采集岩芯。
二、关于区域地质背景的认识
内蒙古哈拉干拉乌苏地区地处华北陆块北缘西段,区内地层属于华北地层区,因受后期多期次构造挤压、改造和岩浆侵入的破坏,出露不全,有缺失。由老至新,区内出露的主要地层有新太古界乌拉山群、中元古界渣尔泰山群、白垩系、二叠系、侏罗系、第三系和第四系,出露的岩体以海西期中-酸性花岗岩和闪长岩为主。此外,有元古宙加里东期和燕山期的小型侵入岩体。
乌拉山群是区内变质最深的一套区域变质岩系,主要由灰色、灰黑色含石榴石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及混合岩化的各类片麻岩组成。
渣尔泰山群是一套浅变质-热变质地层,经历了多次构造变动和多期次岩体侵入改造,岩石普遍变质,形成了片岩、板岩、石英岩及局部混合岩化的片麻岩,其中含硫、磷等沉积变质矿产及铁、铜、铅锌等多金属矿产,是狼山-渣尔泰山多金属找矿带的最重要含矿岩系。主要由碎屑岩、碳质页岩、粉砂岩及碳酸盐岩组成,主要岩性有板岩、变质砂岩、石英岩、结晶灰岩、千枚岩、白云岩以及少量糜棱岩,原岩属陆源碎屑岩与碳酸盐岩建造,夹有少量基性火山岩和次火山岩。
侏罗系零星出露于工作区西南端,下岩段主要为一套内陆盆地砾岩、砂砾岩及砂岩为主的粗碎屑沉积,上岩段为砂岩、泥岩的湖相沉积。
本区第四系较为发育,主要为一套不等粒灰色粗砾岩,黑灰色松散状细中砂及粘土夹少量粉砂。此外,还有风积砂,河床冲积物及洪积物等。
三、实习实际工作及心得 1、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
本次实习主要为哈拉干拉乌苏一带1:2.5万高精磁测和1:5万地质调查,时间近两个月。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通过野外地质考察,大致查明了研究区内地表出露地层、岩性及岩性组合特征,观察了地表小型构造的发育及分布特征,并量测了地层、构造的产状及其变化,大致分析构造运动的期次,对研究区的地质情况有了基本的感性认识。
地质路线调查是区域地质填图的主要手段。一般以穿越法为主,追索法为辅,工作中布置的路线均为地质调查与找矿相结合的综合路线。调查区中-低山丘陵荒漠区,相对高差较小、地形条件较易通行。所以在地质矿产调查路线布置上以相对平行的穿越路线为主,为了了解地质体、构造的空间特征,尽量布置翻越山脊或山沟的路线。地质矿产调查路线不平均使用工作量。根据地质复杂程度、残积层覆盖程度、地形地貌条件及磁法解译效果的不同,划分的不同级别工作区分别对待,合理布置,重点突出。点距按1∶5万填图精度要求定点,如没有地质界线可定岩性控制点。
查区变质岩地层发育,在变质岩地层分布区,垂直地质体走向布设,路线间距500—600米;对于火山岩体及大理岩等,以穿越路线为主;对于区内规模较大的褶皱构造,布置弧形转弯路线,力求路线与各处地层走向间保持较大夹角;第四系地层分布区路线间距放稀为1000米。对穿越路线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重要矿化地质体、大型断裂破碎带、重要标志层等,辅以必要的追索法路线进行控制。路线调查时,地质观测点全部采用gps三维定位,所有地质界线均要有观测点控制。野外地质路线必须连续记录所观察的地质体、矿化线索、矿化体、接触变质、围岩蚀变以及各种有意义的地质矿产、构造形迹等内容。地质点记录内容翔实,测量数据准备齐全,重要地质现象进行必要的素描、照像,并采集相应的岩矿鉴定测试样品和实物标本。路线调查过程中发现的矿化线索应及时取样,并追索控制其出露的大致形态和规模,对具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矿化线索及时通报矿产组开展进一步的专门性矿点检查工作。
工作区每个填图单位都必须有地质路线控制。地质观察点要定在地质界线、重要地质构造、矿化现象等有地质意义处。观察点的标定要以gps、地形图结合进行,力求准确,标定误差不超过50m。野外手图采用1∶2.5万地形图。对发现的蚀变带及矿化要及时采取样品、追索,并进行记录。
记录格式:
①填图路线的开始,要记录日期、天气、起点坐标、预期目的、人员及分工等。②地质点记录内容:首先是点号,然后分行依次记录点位、点性(地层界线点、侵入体界线点、构造点、矿化点、化石点、岩相点、岩性点等)。
再另起一段为“地质描述”,其内容主要是地质点前后或左右附近的地质情况。
最后接着另起一段为本点到下点间的“路线(点间)地质”,要求依次描述先后观察到的这段路线地质剖面的地质情况。
③填图路线除在各种界线、矿化点等上定点外,定点距离不能大于500m。
2、高精度磁测
野外物探主要是进行1:25000地面高精度磁测。按照线距250m、点距40m布网,测线布设遵循垂直构造和探测对象的走向,为北东向135°。
在地质成矿背景的研究基础上,结合高精度磁测,建立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找矿标志,达到成矿远景预测的目的。详细研究技术路线如下:
①室内搜集华北陆块北缘西段相关矿床资料,对比分析该区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条件、控矿因素及成矿规律等特点,着重研究内蒙古哈拉干拉乌苏地区基本地质特征,分析开展磁法勘探的地质前提条件;
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掌握研究区基本的地质情况,建立起相应的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标志;
③根据研究区地质特征和工作任务,合理有效进行磁法勘探的测网布置,其中包括:确定主测线布置方向,比例尺大小,线距及点距等;需要注意的是测线应尽量垂直勘查目标体(岩体)主要走向布置;
④按进度如期开展磁法测量及数据采集工作:启动地磁日变观测→野外磁力仪在基点处进行早基点磁场值观测→开展工区磁测工作(同点连续两次观测误差小于1nt,方可保存观测磁场值)→测区磁测结束→在基点处进行晚基点磁场值观测(早晚基点磁场量值误差要求≤5nt,则全部野外观测结果才有效)→结束地磁场日变观测。测量过程中要尽量避开铁磁性物质,避免外场的干扰,确保仪器正常工作及读数的准确性;
⑤野外工作结束后,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处理和异常解释,研究区内基性岩体的分布范围、形态产状等,并初步判断岩体内是否存在铜镍铁矿化相关磁异常,为下一步工作部署提供直接依据;
⑥综合地质、物探、化探研究成果,建立综合找矿标志,优选找矿靶区。
野外对磁异常进行处理和转换,并对磁异常进行简单的定性、定量和地质解释。根据磁异常延拓前后的平剖图及平面等值线图等成果图件,研究区内基性岩体的分布范围,形态产状等,初步判断含矿基性岩体内是否存在铜镍矿化相关磁异常。
3、岩芯采样工作
实习期间我们还到霍各乞进行了一个星期的实习,主要进行采样工作,同时利用本次机会熟悉霍各乞的各种资料,编录岩芯、磁法检测等野外工作。本阶段主要对矿区进行了一系
列的野外勘察工作,同时在彭老师指导下我们练习编录岩芯,以下是我的一些心的体会。
岩芯采样时,要先查阅相关的勘探线,了解矿化情况、位置、深度等,以便采样时方便快捷。采样前要对所选的岩芯箱进行清理,并找出好的矿化、构造现象。然后进行拍照,拍照要细致、全面,很好的显示出矿化和构造现象,并在相应的记录本上进行记录、描述。其中分层时需进行分层描述,依次描述岩石颜色、岩性、结构、构造、成分比例、蚀变、深度范围及再细分等。
四、结束语
本次的野外实习,让我们在书本之外得到很好的实践,并在实践中进行总结、学习!不仅使我们能在实践中巩固书本并接受新技术新理论,而且还能在学习书本的同时学着联系实践。
在野外头的日子里,我们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个地质工作者的快乐与艰辛;渐渐意识到了作为一个准地质工作者,我们肩上任务与责任的分量;我们得到了大量实际工作地机会、经验和老师们的宝贵交流„„.这一切都让我们欣喜不已!通过这次实习,我们扫清了当初对地质工作地迷茫,更加认清了前途,坚定了方向!在此感谢老师给予我们的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并感谢大所有可爱的师兄们!再次感谢!篇五:野外实习个人感想 野外实习个人感想 转眼间,为期两个多星期的暑假野外实习已经画上了句号。回想这两个星期,是我们大一生活中最富有生院特色的时光,也是我们不可多得的宝贵经历。
在这两周中,我们先后在北京的东灵山与山东烟台进行了野外实习。对于长期居住、学习、生活在北京城市里的我来说,在两周的外出是不可多得的体验。诚实地说,这两周在外的生活水平,自然是不能与平日里在家或在校生活相比的。尤其是在东灵山中的居住与生活,可以说是土生土长在城市中的我的全新体验。且不说洗一个热水澡的艰难,光是夜晚时屋里的飞虫就足够令我无所适从。然而,我却十分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锻炼自己、磨砺自己的忍耐力与适应力。
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两周的时光是与身边的同学们一同度过的。在两周里,我们一起外出考察、一起制作标本、一起熬夜复习考试,一同度过了无数或艰难或愉快的时光,我相信这些点点滴滴都会成为我们未来宝贵的回忆。最后,当然同样重要的是,在两周的野外实习期间,我们学习的课内知识在实践中得到了十分有意义的检验与应用。而无论是山中昆虫的捕捉与辨识,还是植物标本的制作,都是对我们简单书本知识的极大补充。至于科学性更强的动植物专题实验,则是对我们逻辑性、创造力以及严谨性的考验,对未来可能走进实验室亲自设计、从事实验的我们是难得的学习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