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野外实习个人感想
野外实习个人感想
转眼间,为期两个多星期的暑假野外实习已经画上了句号。回想这两个星期,是我们大一生活中最富有生院特色的时光,也是我们不可多得的宝贵经历。
在这两周中,我们先后在北京的东灵山与山东烟台进行了野外实习。对于长期居住、学习、生活在北京城市里的我来说,在两周的外出是不可多得的体验。诚实地说,这两周在外的生活水平,自然是不能与平日里在家或在校生活相比的。尤其是在东灵山中的居住与生活,可以说是土生土长在城市中的我的全新体验。且不说洗一个热水澡的艰难,光是夜晚时屋里的飞虫就足够令我无所适从。然而,我却十分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锻炼自己、磨砺自己的忍耐力与适应力。
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两周的时光是与身边的同学们一同度过的。在两周里,我们一起外出考察、一起制作标本、一起熬夜复习考试,一同度过了无数或艰难或愉快的时光,我相信这些点点滴滴都会成为我们未来宝贵的回忆。
最后,当然同样重要的是,在两周的野外实习期间,我们学习的课内知识在实践中得到了十分有意义的检验与应用。而无论是山中昆虫的捕捉与辨识,还是植物标本的制作,都是对我们简单书本知识的极大补充。至于科学性更强的动植物专题实验,则是对我们逻辑性、创造力以及严谨性的考验,对未来可能走进实验室亲自设计、从事实验的我们是难得的学习经历。
总而言之,这两周的野外实习令我个人收获颇多,也拉近了同学们间的距离,不失为一次不错的实习。
第二篇:野外生态学实习感想
历时8天的野外生态学实习结束了。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很多。
说到实习过程的收获,乐趣是第一位的。这是一个集体出游观光的好机会。我想,对于老师们来说,首先,对学术的兴趣显然要大过于对风景的兴趣。其次,年复一年地与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们在这里共同生活,一般人多少总会有点厌倦,就好象导游厌倦了每一批类似的游客一样。然而,塞罕坝对于我这种足不出户的人是一个充满了新鲜和惊奇的地点。比如说,我这辈子就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疯狂的蚊子和苍蝇。不仅如此,我也从来没有见过真正的草原。新鲜的总是难得的。因此,实习是非常高兴的一件事情。
与同学们相处是乐趣无穷的事。挖坑和辨认植物这两件事都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个性。在我的印象中,第一组(邓航、胡国铮那组)挖坑基本上是开始不快,到最后越挖越快,整个过程中笑声不断,爽朗的笑声持续不断地穿过树林飘到我们这边来,当中夹杂着学术讨论的说话声。我们组(第二组)基本上是越挖越慢,骂声不断,到最后就剩下一声叹息。开始20cm时大家都比较亢奋,心态也比较积极,挖得很投入,没人说话;30cm以后就陆续有人跳出坑来抱怨一会儿再跳回去继续挖。抱怨的内容广泛,有咒骂蚊蝇的,有咒骂树根的,有骂铁锹质量不好的,有指责同组成员挖坑方案设计失误而导致整组效率低下的。确切地说,这些指责和漫骂通常是以少数人的利益为代价换得其它旁观者的快乐。50cm以后,大家都不再亢奋,轮流下坑去象征性地挖几下。有的人很细心,虽然不能成为主力,但是默默挖出供别人踩的台阶,把挖出来的土倾倒在远离剖面的地方;有的人很剽悍,几锹下去地上就出现一个大洞;有的人似乎是完美主义者,经常陶醉地象刮冰淇淋那样把剖面修整得非常平滑;有的人总是急于评论;有的人似乎天生不喜欢下结论,总是意犹未尽地说:“你们再挖深点看看再说,快。”众人怒道:“已经1米了。要挖你自己挖。”
大部分人还是态度端正和抱有信心的;也有少数同志一开始就陷入了绝望,因为知道老师一定不会告诉我们土壤剖面分析的答案。
郭老师是很喜欢表达个人观点的老师。他每天提出很多问题,目的在于启发大家思考。我们每天都坐在坑边思考。大自然本是默不作声的。相互渗透的、没有界限的无数个问题和答案交织在一起牢牢地隐藏在自然里面。其实,我很愿意去探索。我知道我一定会慢慢地遇到问题。因为教学的需要,老师缩短了这个过程,把这些问题抢先提了出来。人总是有这样的心理习惯:如果是自己心里有一个疑问,你想得差不多的时候,自己也就觉得已经给了自己一个交代;于是就可以安心了。如果是别人向你提了一个问题,你一定非想从他本人嘴里听到最终答案不可。但是郭老师是一本没有答案的习题集,我们按要求努力去做,却有时候不免有些郁闷。你除了思考,只能思考,无路可逃。在一个阳光炽烈的中午,习题集带着我们坐在沙地里的一棵歪脖子树下,讲他自己的科学观点,讲生命和旋涡;讲硬币和地毯上的花纹;当然,也讲了本地的土壤特点。远方还有清爽的地平线;还有斑斓的乌云和隐约的雷鸣。那真是一场精彩的演讲,就象这自然一样精彩。
刘老师是一部工具书,是我们每天做样方时必须携带的。他的存在并不醒目,但不存在则会带来极大的不便。他就像Microsoft Word一样占用微小的空间,但是界面友好,用户众多,并且不可或缺。当然,有的时候会有bug,但是很快会改正。这本工具书也有习题,但是相比之下不多。
做样方的时候我一直有种很过意不去的感觉。所有小组不停歇地轮流举着小花小草来询问老师。树林里回荡着“老师,这是什么”。我想如果换做是我,我一定会失去回答问题的耐心。但是刘老师是一本很有耐心的和蔼的工具书。我记得我在一次做样方过程中把同一种植物拿给老师问了好几遍(因为植物名字很难记,问过瞬间又忘了)。在实习的前三天认植物认得非常沮丧;三天以后,开始上瘾。我想,也许不完全是因为最后有考试的缘故。
正如前文所言,辨认植物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个性,这里不再赘述。记植物也很考验人。有时候只要你愿意,你多看那么一眼,可能从此就记住了。有时候别人扔掉的东西,捡起来看看摸摸闻闻,能发现别人没发现的特点。相反地,趁植物还新鲜的时候,若是就那么扔掉了,一些不引人注意的特征错过也就错过了。等到晚上回去,每次为了确定到底是什么植物组内都要争吵一场,因为植物都跟霉干菜似的,除了DNA以外其它各种特征都消失了。土壤更是如此,因为植物至少还能带个霉干菜回去,土壤却一点儿也带不走。所以,工夫在野外。四肢要力求发达,同时头脑也不能简单。要做到这一点,对我来说,还是仍需努力的。因为显然我还没有把这些工作变成一种热爱。
两位老师不仅很有生活情趣,童心未泯,而且热爱自己这工作。这一点就是老师和我的本质区别。因为我也很有生活情趣,童心未泯。老师对同学们很关心。和两位老师在一起也象和同学们在一起一样,是非常愉快的事。一个只有问题没有答案;一个只有答案没有问题;一个煽动我思考并且留下一点郁闷;一个抚慰一下这种郁闷。真的是很搭配。虽然与个人风格有关,恐怕也和学科类型有关。
植物是由不计其数的个体组成的;土壤是一个整体。每一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虽然在分类学上它们可以属于同一科,同一属,或者同一种。要不断地认识这些个体,并且不断丰富这种认识,才能渐渐地来到更高的台阶上,去俯视和揣摩这个大的系统。目前我们还只停留在辨认和识记的台阶上——虽然我们也可以在有限的范围内思考和尝试提出观点——这个台阶很高。我们先得把自己培养成小工具书,虽然可能版本很低。土壤虽然也有分类,但是所有类型都只不过是一些不同大小、不同组分的颗粒的不同的空间排列组合。其实这里也是有一个辨认的台阶的;只不过这个台阶比较低,我们上个学期已经越过去了。我以为,对于任意一个剖面,它的存在一定有某些原因。它的存在一定造成某些结果。对这些原因和结果较真,就是我们每天坐在坑边思考的内容。就象习题集说的那样,我们果然是做着侦探的工作。我们得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我们观察周围环境,仔细打量手里的粉末。我们得先熟悉一套惯用的逻辑,然而有时候也靠灵感。对于植物这一套就不灵。没人知道植物究竟为什么出现在了这个世界上。也许上帝知道。但这不重要,我们接受现状就好了。对于总体,我们把地球上的植物分类,观察各种类型之间的时空联系;对于个体,拔出来做实验,不断探索其生理机能。探索未知多过于思考现状。因为关于生命体本身,我们又能思考多少?生命是一个奇迹。如果有逻辑也就不称为奇迹了。
每每我描述了土壤的可见物理特征,要分析成因的时候却又想到这些不仅仅是温度、水分、河流沉积或地壳运动的结果,居然还要考虑到那些树和草,而且它们还是主角,真是麻烦。其实,现在我知道,我之所以觉得温度、水分、河流沉积或地壳运动是易于分析的因素,是因为我的时空太渺小,这些因素对我而言犹如永恒,永恒得简直可以一概而论。树和草的时空则与我要接近得多。如果我能够长期以生理机能直接影响这土壤,我想,这主角应该会是我,轮不到那些树和草。(注:白扦坑沙丘讲座中提及的所谓“生命—旋涡理论”)而且,重要的一点是,我和它们都是生命体:非逻辑的、未知的生命体。关于生命体对非生命体所做的一切,我常常觉得神秘,并且怀疑自己有没有给出最终解释的能力。——我指的是在最高层面上。我总是患有不切实际的可笑的想象症,愿意相信植物和动物一样有情绪和思想。植物们究竟为什么要这样影响土壤,从而把自然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样?它们的动机是什么?无法回答自己这些问题的时候,我就转向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告诉自己:因为凡是不这样做的植物都已经死了。在一般层面上,我也知道它们的根吸收土壤水分,它们的根的分泌物和土壤溶液进行化学反应,等等等等。它们是这样影响土壤的。它们当然是这样影响土壤的。实验已经证明。我也可以这样一直分析下去。但是,我总是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敬畏和恐惧。我看着地上这些静静的不会说话的小生命,觉得我不能够理解它们。人人都觉得永恒神秘,我觉得短暂比永恒更神秘。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有永恒,可是为什么有短暂?
基于上述原因,当时我分析土壤成因的时候时常想:要是这世界没有植物就简单了。可是,没有植物,土壤也就不存在了。二者如此不同,却又互为因果,世界如此复杂,真是令人头疼,真是令人赞叹。还有无尽的知识需要去学习。
就这样,每天,我们带着一本工具书和一本习题集上路。摸摸大自然,翻翻工具书,做做习题集,在思考中遭遇郁闷,在郁闷中坚持思考,关爱生命,远离网络,感觉真的还不错。
第三篇:中药学 野外实习感想
从化实习总结
在学习安排相对轻松的小学期,学院为我们09级组织了一次野外实习。这次实习的主题是”中药植物的辨认、采摘与标本制作”。实习的地点是广东省从化市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从化市北部与良口镇相连处,距广州100公里左右,两小时的车程。
7月8号下午刚一到达,我就被这里的景色深深的吸引住了。放眼望去,森林公园郁郁葱葱,各种树木青翠欲滴,林深叶茂,地貌奇特,山峰起伏,气候湿润,资源丰富,物种众多,是天然形成的绝佳的生药学野外实习地点。第二天早饭后,经过简单而又合理的分组后,我们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出发了。
一路上,来自华南植物研究所的老师,耐心细致的给我们讲解沿路各个典型植物的科属种、叶子和花的特征、鉴别特点、药用功效以及这些植物的小故事等知识,大家专心听讲,仔细观察,我负责记笔记,崔和小源负责植物采摘,卓瑜负责拍照,大家分工明确,愉快合作。大家沿途一边学习,一边观赏山林美景,真是其乐无穷!
第三天,考核。考核之前,老师认真详细的跟我们讲解植物标本的制作过程以及植物检索表的使用,大家认真的对照着自己的“战利品”复习,然后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了考核。
虽然野外实习过去了这么久,许多名贵植物药材深深的刻在了我的脑海里,当然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讲解老师对他们的生动形象的描述。如叶下珠,满道边都是,很可爱的小草。可以顿鱼吃,有平肝清热,利水解毒的功效;金毛狗脊,像只小金毛狗趴在那里,非常可爱,可以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商陆,一路
上仅仅发现了一株,常用的人参的伪品,人参有芦头,商陆没有。主治逐水消肿,通利二便,解毒散结。
这次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实习,总结起来,收获颇多。首先,我们学到了很多在堂课上学不到的中草药的知识,如植物的辨认,植物的采摘,标本的制作等等专业知识;其次,我们小团队分工合作,不仅要有团队精神,更要有铁的组织纪律,这样的团队才会有更强大的竞争力。最后,同学们在野外学习时相互配合,相互帮助,在休息时做各种游戏,气氛热烈,此情此意已成为大家大学生活中最美好的回忆!
第四篇:野外实习个人总结
个人专业实习总结 08级生物班 袁国明 指导教师:王林
随着时间的匆匆流失,在这个生机勃勃、阳光明媚、风高气爽的四月,又迎来了我们班(08生物)的野外实习,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季节,温和少雨,植被也换上了自己的新衣,在这个长达两周的实习期间,我学到了许多,认识了许多,也深深的体会到了许多,让我深有感触,为此,针对这次的野外实习我做简单的实习总结。
一、实习时间:
010年4月19日——2010年4月29日
二、实习地点:
元江臧健花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元江彝族傣族哈尼族自治县林木种苗管理工作站
元江野生花卉基地 高香生态茶园 澄江动物化石群管
三、实习路线:
学校——元江县——峨山县——返回学校 学校——龙马山——返回学校
学校——江川县——澄江县——返回学校 学校——灵照寺——返回学校
四、具体实习过程:
五、实习目的:
1、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长状况,以及各种动物的生活特点生活习性。
2、清楚的掌握不同植物各科的分类特征,并牢记各种常见动植物的学名、中
文名以及别名等等。
3、能够通过查阅资料把不同种类的动植物区别开来,包括纲、目、科、属的归类。
4、了解各类鲜切花、盆花、种苗繁育、生产、贸易、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和云南野生花卉资源的开发、保护、利用。
5、学会对动植物标本的采集、鉴定、保存方法,善于观察各类动植物的特点。
6、认识一些有价值的植物,以及一些珍惜病危的动植物。
六、实习内容:
元江臧健花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一个从事各类鲜切花、盆花、种苗繁育、生产、贸易、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和对云南野生花卉资源进行开发、保护、利用的民营企业。公司成立与1999年,现有花卉种植面积2000余亩,多个卫星生产基地,跨越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温带等四个气候带。生产的花卉出口荷兰等国外市场,主要产品有:鹤望兰、姜荷花、彩色马蹄莲、唐菖蒲、铁炮百合、晚香玉、朱顶红、金钱树、沙漠玫瑰等等 鹤望兰
金钱树
彩色马蹄莲
元江野生花卉基地:杨月季公司占地600多亩,海拔高度800米,降雨量800毫米,年平均气温23.8℃。主要种植月季、银叶树、蜂蜡花,金丝桃、狭籽、巴克西木、绣球花等澳洲花卉,每周大约有3000枝鲜艳夺目的绣球花上市,每枝售价10元以上。
高香生态茶园:高香茶园地处海拔1900——2200米,与周边两万多亩的自然森林重复叠翠,上戴帽子(森林);中系腰带(茶园);下穿裙子(自然丛林);茶园气温比其他茶区低,使其茶树生长缓慢,产量低,恰恰造就了他丰富的品质,篇二:野外实习总结 12生科班野外实习总结
五月末的时候,我们12级生科班全体学生去我们心怡已久的九宫山进行野外实习。实习之前我们班分为几个小组,进行了详细的讨论,而且列出我们的实习准备、实习目的,以及内容,详细如下:
实习准备 1.购买野外实习用品,统计实习基本预算,老师讲解野外实习相关注意事项。2.准备采集、压制、制作标本的工具,去图书馆借阅《湖北植物志》等应用工具书和检索表用来鉴定实习过程中采摘的植物。3.去标本室辨认并记忆一些学长学姐制作的标本,并在网上或图书馆查阅一些关于九宫山的植被分布情况以及九宫山的地势特点,气候特点。
实习目的
1.通过野外观察,准确、熟练掌握和应用常用的植物形态学术语。2.通过实习,进一步了解植物的多样性,掌握植物界各大类群以及种子植物的常见科、属的主要特点,认识和区分常见种子植物科、属、种,扩大和丰富植物分类学的知识范围。3.验证、复习和巩固课堂和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做
到理论联系。4.通过观察、描述和采集、压制、制作标本以及应用工具书和检索表鉴定植物等,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学会鉴定植物的方法。5.了解常见的植被和群落类型,加强我们对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培养我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认识植物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6.通过实习,进一步培养独立能力。7.学习懂得用科学的方法观察,研究植物的基本特征。实习地点的概况 九宫山位于湖北通山县内,横亘鄂赣边陲的幕阜山脉中段,九宫山西连衡岳,冻结匡庐,广袤数百里,总面积210平方公里。核心景区由九宫山镇、森林公园(即自然保护区)、铜鼓包、石龙沟、闯王陵等四部分组成。九宫山奇峰耸立,幽谷纵横,泉瀑奔涌,飞云荡雾,古木参天,竹林似海。这里百川挂岩,千峰竞秀,万木争艳。九宫山既有江南山峰的奇秀,又具塞北岭岳的雄伟,雄、奇、秀、险集于一身,被誉为九天仙山。春可赏花,夏好避暑,秋看红叶,冬览雪景,既有南国山峰的峻秀,又兼北国风光之壮美,为华中闻名的避暑游览胜地。主峰海拔1656米,盛夏季节日平均气温21℃左右,最高气温不超过30℃。夏天一日三季:午前如春、午后似秋、晚如初冬,素有“天下第一爽”之称。山上海拔 1230米的云中湖为我国最具特色的高山湖泊;有全国落差最大的大涯头瀑布(落差420米);还有面积6万多亩、分布近千种名贵动植物、近百种珍稀濒危物种、拥有大面积原始森林和第四季冰山遗迹的省级森林保护区———九宫山森林公园。
实习过程
我们坐车来到九宫山400-600m的地方,落宿后我们的一星期实习任务开始了。
实习的第一天,不得不说,我被那醉人的景象迷住了。先不说那名动四海的闯王陵了,就光那青松迎宾、云湖夕照、云海波涛、悬泉瀑布等奇观异景就让我应接不暇了。当然赏景的过程中我们也没有忘了正事,毕竟劳逸结合才是正理。我们同学在摆脱了晕车的不适后,纷纷对山上的奇花异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争先恐后的询问老师。
不得不说,国家自然保护区果然不是浪得虚名的,本来我以为我们校园的物种挺多的啦,可是跟九宫山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和潜山相比也是云雀之别。山上的植物真多呀!极少数我们见过。比如红叶紫花的云泽兰,肾形白被的虎耳草,肾叶黄花的蒲儿根,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长在吊桥石岩上形态美丽的石蕊。刚一接触它们,我就爱上了它们,那么可爱,那么生机勃勃。
刚上山的时候老师便交代我们,保护九宫山植物多样
性,莫如蝗虫过隙,所到之处片甲不留。为了凸显我校大学生的优良品质,更为了那一株株颤抖着身体的小生命,我们争取科学的采摘植物。第一天我们每个组都满载而归,个个都洋溢着收获的喜悦。到了晚饭时间,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的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往回。一顿残风扫落叶后,我们开始了压标本的工作。百合科的黄精、樟科的黄丹木姜子、景天科的佛甲草、三白草科的鱼腥草。。这一天,我们收集并压制了五十多种植物,累并快乐着。
如果说第一天实习给我的印象是新奇,那么接下来的几天便是精彩。我们在吊桥上采摘络石,在悬崖上折水丝梨,来到水晶宫的瀑布旁摘象征纯洁幸福的百合花。望着那根下纯白如莲花的一团,我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大家渴了,喝山泉水,沁人心脾;热了,鞋子一脱,赤脚在瀑布下行走,更有甚者,衣服不脱,如同出笼脱兔破不及待的滑入水中,如游鱼般在水中撒着欢儿。暮色稍降,大家都留恋不舍,老师含笑催促,我们才穿上鞋子,踏上归程。
在山腰上逗留一段时间后,我们开始奔赴1600多米的山顶。老师说,那里有云雾缭绕的云中湖;老师说,那里有青草覆盖的滑雪场;老师还说,那里有淳朴可爱的云中小镇;老师又说,那里还有呼呼旋转的的大风车,那上面上的一切宛若仙境,那里的风似乎都带着甜味,那是我们最初的向往。我们将要爬一天的山。
一大早我们就出发了,背着一天的干粮和水,我们三两结伴而行。在经历了天气骤冷、阵雨突袭、白雾夹道、前不见行人,后不见来者、悬泉挡道、鸟雀相迎、臭虫猖狂、误入歧途后我们终于到了。简单的休整后,我们又开始了我们的正事。这次我们为了看到更多的植物爬上攀下,走仅一人能过的破损的台阶。在台阶两侧我们看到了粉条儿菜、龙胆黄芩,我们爬上几百米的山峰,观察那在风中摇曳的夏枯草、粉红蔷薇,那花那草怎地如此可爱,让人心花怒放。蔡老师为了锻炼我们,激励我们弃公路爬台阶。
实习心得与体会
这次的实习使我获益良多。最直接的学习成果就是对两百多种植物的特征以及所属科、种的认识。像认识朋友一样认识每一种植物,即使一个人走在山野里也满目都是老相识,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这次实习对我们来说是轻松上路,满载知识而归。我们小组一开始制定的课题是观察、辨认卷柏科、茶科一类的。在观察过程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拥有天空一样湛蓝叶子的翠云草,它那小小的磷叶似乎刚沐浴过的婴儿,嫩嫩的,清新的。还有那粉粉的、白白的山茶花,美丽中透着高雅。
实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1、一开始同学们认植物没有方法,主要是通过老师的口述,大部分同学一开始不够积极,不会的不会主动请教学长或老篇三:野外实习心得体会
野外实习心得体会
班级:11级生态学 学号:111350110 姓名:魏宝成 2012年9月11号至10月7号,我们11级生态学的同学进行了一次探究性的专业野外综合实习,此次实习一改原来走马观花式的实习方式,把个部门地理实习的性质由一般认识性实习,变为在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探究性实习。在实习中师生克服多变的天气条件,认真开展各项实习工作。通过这次实习,使我们掌握了自然地理野外调查的一般方法,获得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深化了认识,提升了综合能力。此次实习达到了预期目的,获得了圆满成功,学生反映良好。
这次实习强调学生主动探究学习, 在教师介绍实习线路(点)区域背景、野外观察方法的情况下,学生分组调查,收集数据,然后展开讨论,最后进行成果总结交流。
结合实习区实际在实习之前老师就预设了各种专题性课题,学生可进行选择,并要求作为最终成果提交。这样既增加了实习的目的性,也调动了学生实习的主动性。同时,也突出了实习的研究性。我觉得很值得推广。在实习过程中老师及时对实习内容总结以及专业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消化实习内容的工作,充分实现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实习效果得到很大的提高。实习期间非常辛苦,因此,保障大家的后勤生活,让大家在实习过程中无后顾之忧尤为重要。为了保证实习的顺利进行,老师和班委们,无论是饮食方面还是住宿方面,都尽量在经费范围内做到最好,为整个实习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这方面我觉得做得很好。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也发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即实习时间短,要跑的点又多,每天除了吃饭睡觉时间,都在车上度过,长途的跋涉让我们都很累,在这种条件下学生心里也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给实习期间学生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因此,希望学院考虑实习时间和在外作息时间的安排的变更。在领导的关怀和重视下,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此次实习取得了圆满的效果:实习期间无一意外事件发生,师生都平安的完成了实习任务;对于即将毕业我我们来说,这次实习无疑又给我们的大学生活留下了一段难忘的经历和回忆。篇四:2011年野外实习总结 2011年野外实习总结
----哈拉干拉乌苏一带及霍各乞矿区
在导师彭润民老师的带领下,我非常欣喜的获得了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哈拉干拉乌苏一带和霍各乞矿区两处进行野外实习的宝贵机会。从而有幸参与了从野外地质踏勘、剖面实测、路线填图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到高精度磁测及探槽在不同的地质环境中的实际应用、勘探线的布设,编录岩芯、探槽以及后继的室内资料整理等一系列的工作??这些实际的工作经验无不让我感到新奇而兴奋。总之,无论是野外工作,室内整理,还是相关工作人员所介绍的实验研究和先进的找矿勘探方法、送样分析的规程和流程??等等等等,无不让我感到受益匪浅、不虚此行。感谢彭老师能给我这次机会,让我深入学习、快乐实践、体味生活!这次野外实习在教给我很多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让我深切认识到书本知识与实际工作地差距和不同,以及自己的工作学习中的巨大不足。我会在将来的日子里,更加努力地学习、认真的实践,争取在牢固掌握书本知识的同时,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努力吸收和消化新的专业精华!
一、概述
1、实习任务及目的:
通过本次实习了解和熟悉内蒙古自治区哈拉干拉乌苏一带的基本地质状况,如出露地层及分布特点(分层描述、分布与发育概况、岩性、接触关系、厚度),岩石(岩石特征、产状、形态、规模、出露地点、所在构造部位及含矿情况),构造(总构造特征及构造位置、褶皱、断层及其在空间分布的特点),地质发展阶段;并通过此次实习了解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高精度磁测的基本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对地质调查和高精度磁测的主要工作阶段进行深入了解、认真实践。同时对探槽在不同的地质环境中的实际应用、勘探线的布设,再到编录岩芯、探槽以及后继的室内资料整理有一定的学习和了解。
2、实习时间: 2011年8月10日至10月20日
3、实习工作量:
实习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11年8月10日——2011年9月10日,对上一年的工作成果进行了解,并对今年的工作地区区域地质概况进行熟悉,接着上一年继续开展调查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高精度磁测,针对不同的地质体,采用相应的1∶5万区域地质
填图方法,查明调查区的基本地质特征。
第二阶段:2011年9月20日——2011年10月20日,到霍各乞矿区进行采样工作,编录、采集岩芯,对已做过的高精磁测进行高值检测。本阶段主要对矿区进行了一系列的野外勘察工作,同时在彭老师指导下我们练习编录、采集岩芯。
二、关于区域地质背景的认识
内蒙古哈拉干拉乌苏地区地处华北陆块北缘西段,区内地层属于华北地层区,因受后期多期次构造挤压、改造和岩浆侵入的破坏,出露不全,有缺失。由老至新,区内出露的主要地层有新太古界乌拉山群、中元古界渣尔泰山群、白垩系、二叠系、侏罗系、第三系和第四系,出露的岩体以海西期中-酸性花岗岩和闪长岩为主。此外,有元古宙加里东期和燕山期的小型侵入岩体。
乌拉山群是区内变质最深的一套区域变质岩系,主要由灰色、灰黑色含石榴石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及混合岩化的各类片麻岩组成。
渣尔泰山群是一套浅变质-热变质地层,经历了多次构造变动和多期次岩体侵入改造,岩石普遍变质,形成了片岩、板岩、石英岩及局部混合岩化的片麻岩,其中含硫、磷等沉积变质矿产及铁、铜、铅锌等多金属矿产,是狼山-渣尔泰山多金属找矿带的最重要含矿岩系。主要由碎屑岩、碳质页岩、粉砂岩及碳酸盐岩组成,主要岩性有板岩、变质砂岩、石英岩、结晶灰岩、千枚岩、白云岩以及少量糜棱岩,原岩属陆源碎屑岩与碳酸盐岩建造,夹有少量基性火山岩和次火山岩。
侏罗系零星出露于工作区西南端,下岩段主要为一套内陆盆地砾岩、砂砾岩及砂岩为主的粗碎屑沉积,上岩段为砂岩、泥岩的湖相沉积。
本区第四系较为发育,主要为一套不等粒灰色粗砾岩,黑灰色松散状细中砂及粘土夹少量粉砂。此外,还有风积砂,河床冲积物及洪积物等。
三、实习实际工作及心得 1、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
本次实习主要为哈拉干拉乌苏一带1:2.5万高精磁测和1:5万地质调查,时间近两个月。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通过野外地质考察,大致查明了研究区内地表出露地层、岩性及岩性组合特征,观察了地表小型构造的发育及分布特征,并量测了地层、构造的产状及其变化,大致分析构造运动的期次,对研究区的地质情况有了基本的感性认识。
地质路线调查是区域地质填图的主要手段。一般以穿越法为主,追索法为辅,工作中布置的路线均为地质调查与找矿相结合的综合路线。调查区中-低山丘陵荒漠区,相对高差较小、地形条件较易通行。所以在地质矿产调查路线布置上以相对平行的穿越路线为主,为了了解地质体、构造的空间特征,尽量布置翻越山脊或山沟的路线。地质矿产调查路线不平均使用工作量。根据地质复杂程度、残积层覆盖程度、地形地貌条件及磁法解译效果的不同,划分的不同级别工作区分别对待,合理布置,重点突出。点距按1∶5万填图精度要求定点,如没有地质界线可定岩性控制点。
查区变质岩地层发育,在变质岩地层分布区,垂直地质体走向布设,路线间距500—600米;对于火山岩体及大理岩等,以穿越路线为主;对于区内规模较大的褶皱构造,布置弧形转弯路线,力求路线与各处地层走向间保持较大夹角;第四系地层分布区路线间距放稀为1000米。对穿越路线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重要矿化地质体、大型断裂破碎带、重要标志层等,辅以必要的追索法路线进行控制。路线调查时,地质观测点全部采用gps三维定位,所有地质界线均要有观测点控制。野外地质路线必须连续记录所观察的地质体、矿化线索、矿化体、接触变质、围岩蚀变以及各种有意义的地质矿产、构造形迹等内容。地质点记录内容翔实,测量数据准备齐全,重要地质现象进行必要的素描、照像,并采集相应的岩矿鉴定测试样品和实物标本。路线调查过程中发现的矿化线索应及时取样,并追索控制其出露的大致形态和规模,对具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矿化线索及时通报矿产组开展进一步的专门性矿点检查工作。
工作区每个填图单位都必须有地质路线控制。地质观察点要定在地质界线、重要地质构造、矿化现象等有地质意义处。观察点的标定要以gps、地形图结合进行,力求准确,标定误差不超过50m。野外手图采用1∶2.5万地形图。对发现的蚀变带及矿化要及时采取样品、追索,并进行记录。
记录格式:
①填图路线的开始,要记录日期、天气、起点坐标、预期目的、人员及分工等。②地质点记录内容:首先是点号,然后分行依次记录点位、点性(地层界线点、侵入体界线点、构造点、矿化点、化石点、岩相点、岩性点等)。
再另起一段为“地质描述”,其内容主要是地质点前后或左右附近的地质情况。
最后接着另起一段为本点到下点间的“路线(点间)地质”,要求依次描述先后观察到的这段路线地质剖面的地质情况。
③填图路线除在各种界线、矿化点等上定点外,定点距离不能大于500m。
2、高精度磁测
野外物探主要是进行1:25000地面高精度磁测。按照线距250m、点距40m布网,测线布设遵循垂直构造和探测对象的走向,为北东向135°。
在地质成矿背景的研究基础上,结合高精度磁测,建立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找矿标志,达到成矿远景预测的目的。详细研究技术路线如下:
①室内搜集华北陆块北缘西段相关矿床资料,对比分析该区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条件、控矿因素及成矿规律等特点,着重研究内蒙古哈拉干拉乌苏地区基本地质特征,分析开展磁法勘探的地质前提条件;
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掌握研究区基本的地质情况,建立起相应的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标志;
③根据研究区地质特征和工作任务,合理有效进行磁法勘探的测网布置,其中包括:确定主测线布置方向,比例尺大小,线距及点距等;需要注意的是测线应尽量垂直勘查目标体(岩体)主要走向布置;
④按进度如期开展磁法测量及数据采集工作:启动地磁日变观测→野外磁力仪在基点处进行早基点磁场值观测→开展工区磁测工作(同点连续两次观测误差小于1nt,方可保存观测磁场值)→测区磁测结束→在基点处进行晚基点磁场值观测(早晚基点磁场量值误差要求≤5nt,则全部野外观测结果才有效)→结束地磁场日变观测。测量过程中要尽量避开铁磁性物质,避免外场的干扰,确保仪器正常工作及读数的准确性;
⑤野外工作结束后,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处理和异常解释,研究区内基性岩体的分布范围、形态产状等,并初步判断岩体内是否存在铜镍铁矿化相关磁异常,为下一步工作部署提供直接依据;
⑥综合地质、物探、化探研究成果,建立综合找矿标志,优选找矿靶区。
野外对磁异常进行处理和转换,并对磁异常进行简单的定性、定量和地质解释。根据磁异常延拓前后的平剖图及平面等值线图等成果图件,研究区内基性岩体的分布范围,形态产状等,初步判断含矿基性岩体内是否存在铜镍矿化相关磁异常。
3、岩芯采样工作
实习期间我们还到霍各乞进行了一个星期的实习,主要进行采样工作,同时利用本次机会熟悉霍各乞的各种资料,编录岩芯、磁法检测等野外工作。本阶段主要对矿区进行了一系
列的野外勘察工作,同时在彭老师指导下我们练习编录岩芯,以下是我的一些心的体会。
岩芯采样时,要先查阅相关的勘探线,了解矿化情况、位置、深度等,以便采样时方便快捷。采样前要对所选的岩芯箱进行清理,并找出好的矿化、构造现象。然后进行拍照,拍照要细致、全面,很好的显示出矿化和构造现象,并在相应的记录本上进行记录、描述。其中分层时需进行分层描述,依次描述岩石颜色、岩性、结构、构造、成分比例、蚀变、深度范围及再细分等。
四、结束语
本次的野外实习,让我们在书本之外得到很好的实践,并在实践中进行总结、学习!不仅使我们能在实践中巩固书本并接受新技术新理论,而且还能在学习书本的同时学着联系实践。
在野外头的日子里,我们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个地质工作者的快乐与艰辛;渐渐意识到了作为一个准地质工作者,我们肩上任务与责任的分量;我们得到了大量实际工作地机会、经验和老师们的宝贵交流„„.这一切都让我们欣喜不已!通过这次实习,我们扫清了当初对地质工作地迷茫,更加认清了前途,坚定了方向!在此感谢老师给予我们的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并感谢大所有可爱的师兄们!再次感谢!篇五:野外实习个人感想 野外实习个人感想 转眼间,为期两个多星期的暑假野外实习已经画上了句号。回想这两个星期,是我们大一生活中最富有生院特色的时光,也是我们不可多得的宝贵经历。
在这两周中,我们先后在北京的东灵山与山东烟台进行了野外实习。对于长期居住、学习、生活在北京城市里的我来说,在两周的外出是不可多得的体验。诚实地说,这两周在外的生活水平,自然是不能与平日里在家或在校生活相比的。尤其是在东灵山中的居住与生活,可以说是土生土长在城市中的我的全新体验。且不说洗一个热水澡的艰难,光是夜晚时屋里的飞虫就足够令我无所适从。然而,我却十分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锻炼自己、磨砺自己的忍耐力与适应力。
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两周的时光是与身边的同学们一同度过的。在两周里,我们一起外出考察、一起制作标本、一起熬夜复习考试,一同度过了无数或艰难或愉快的时光,我相信这些点点滴滴都会成为我们未来宝贵的回忆。最后,当然同样重要的是,在两周的野外实习期间,我们学习的课内知识在实践中得到了十分有意义的检验与应用。而无论是山中昆虫的捕捉与辨识,还是植物标本的制作,都是对我们简单书本知识的极大补充。至于科学性更强的动植物专题实验,则是对我们逻辑性、创造力以及严谨性的考验,对未来可能走进实验室亲自设计、从事实验的我们是难得的学习经历。
第五篇:野外实习
韶关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2009级生物科学专业 综合野外实习总结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言(本次实习的意义,指导教师等情况)
一、实习过程简要描述
二、实习结果
(一)实习地生态描述(地形、植被、保护类别、主要动物、作物、气候等)
1、乐昌龙山林场、龙山温泉、广东乐昌杨东山十二度水省级自然保护区
2、校园及周边……
(二)生物繁殖现象与生物的生态观察
1、动物生态现象的记录(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拟态、保护色等)不同环境的动物类群记述和分布原因分析(森林,农田,水边)
2、植物繁殖现象的记录
种子植物的繁殖(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3、植物的生态观察
(1)不同实习地的典型植被类型、特征和主要种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毛竹林、马尾松林、杉木林等)(2)不同环境的植物种类记述和分析(森林、村边、农田等)
(三)生物的种类(尽可能写出特征,争取写一些捕捉、采集或观察时的生态,可以用三线表的形式)
表1.韶关市、韶关学院校园部分动植物名录
生物种类 动物种类
昆虫类
种类名称
1.2. 3. …………
主要特征及识别特征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
共计
植物种类(按科写)
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共计
表2.乐昌龙山部分动植物名录
生物种类 动物种类
昆虫类
种类名称
1.2. 3. …………
主要特征及识别特征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
共计
植物种类(按科写)
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共计
三、实习收获和体会
(一)关于实习内容的体会
1、关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动物与动物;动物与植物;动物与气候、气温;植物与水分、温度、土壤条件等等)。
2、关于物种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认识……
(二)关于本次实习的个人体会:
关于加强和改进本次综合野外实习的体会和增加实习内容的建议… … … …
1、实习参考资料
2、实习过程的照片
3、实习中动植物种类的部分照片
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