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及当今国内外机遇与挑战[5篇范例]

时间:2019-05-12 00:53: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道路及当今国内外机遇与挑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道路及当今国内外机遇与挑战》。

第一篇:中国道路及当今国内外机遇与挑战

中国道路及当今国内外机遇与挑战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全新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郑重选择和庄严承诺。

然而,中国为什么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呢?

一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100多年里,中国受尽了列强的欺辱。消除战争,实现和平,建设独立富强、民生幸福的国家,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今天的中国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是中国的中心任务。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中国人民最需要、最珍爱和平的国际环境,愿尽自己所能,为推动各国共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中华民族历来就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是一种和平的文化。渴望和平、追求和谐,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立足当代,中国的发展不仅造福13亿中国人民,也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和发展机遇。中国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

三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特别是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给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是可以实现的。同时,中国也清楚地看到,世界上仍存在诸多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人类还面临许多严峻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只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就能够逐步实现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目标。

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促进和平。中国将继续推动世界多极化,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各国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积极倡导多边主义和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主要内容的新安全观,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共十六大对刚迈进21世纪的作出了两个清晰而准确的基本判断:一是党所处的历史方位,二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任务。从两个基本判断出发,全面客观地审视我们当今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所提供的机遇和挑战。

刚迈入21世纪之时,在十六大清晰而准确地作出两个基本判断:

一是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我们党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二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任务。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

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

深刻地理解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必将不会在前进路上迷失方向;清醒地牢记自己的历史任务,必将为实现奋斗目标而不动摇。从上述两个基本判断出发,全面客观地审视我们当今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所提供的机遇和挑战,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一、21世纪初期是中国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期

从国际环境来看,和平、发展、合作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有利于保持国际环境的总体稳定。稳中有变、和中有斗、缓中有紧、喜中有忧,对我国利多于弊。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我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相互补充,外部环境总体上对我国发展有利。

从国内环境来看,我国经历了56年的建设,已经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成为一个发展中的经济大国。目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居于世界第7位,中国进出口贸易居于世界第3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国际形势黄皮书《2006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认为,中国的综合国力已超过日本(第7位),居世界第6位。从整体实力看,中国仍属于国力次强国家。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以下有利条件:

(一)发展需求劲头足

第一,居民消费结构迅速提升。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正处于迅速提升的状况,消费市场非常广阔,商机无限,广大人民改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迫切要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无穷尽动力。

第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但仍未达到完全合理和优化。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将对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大动作,要重点抓好三件大事:一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二是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三是加强基础产业设施建设。

第三,加速城镇化的进程。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加速城镇化的进程,不仅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同时是保持我国发展需求的势头一项长远的举措。

(二)发展基础较好

第一,我国有取之不尽的劳动力资源,拥有丰富的科技人力和人文人力资源,并具有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

第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在5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我国“十五”计划期间完成了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

第三,科技教育基础较好。建国以来,经过几代人的持续奋斗,我国科技和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

(三)初步具备发展的体制保障

以公有制为主体,非公有制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已经建立起来;国内统一的开放的市场逐步形成,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已逐步接轨;政府职能正朝着“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转变,为全面建立起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制度而努力。此外,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四)社会政治保持长期稳定

党中央和国务院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高度重视保持社会稳定。一是正确对待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发展变化的种种表现,特别是群体性事件,努力做到及时发现,正确处理,有效处理;二是高度警惕来自敌对势力的破坏、颠覆和渗透等活动,重拳出击违法犯罪的案件,以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

二、21世纪初期是中国各种矛盾的凸显期

(一)两个基本情况

1.我国是个经济大国,却不是经济强国。中国目前还在推进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中后期。当今中国,农业社会、农业劳动力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50%,相当于1870年美国、法国和德国的比重水平。

2.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由于历史和现实条件的因素,我国东中西部国民生产总值在全国的比重很不平衡。1978―2003年东部经济上升,中部西部经济下降。这说明我国地区发展不协调是非常突出的,具有多层次、多侧面的特征,这个不协调不仅存在于经济发展的差距,也存在于社会发展的差距。

(二)七大主要问题

1.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

2.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3.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4.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

5.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相当艰巨,是“重中之重”。今后五年到十年,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6.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突出问题。

7.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亟待解决。

为此,我们要积极采取对策顺应时代的发展!可以从一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政府职能转变还没有从根本上实现,应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和行政监督机制;第二,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三,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第四,加快转变对外贸易方式,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第二篇:中国道路的国内外机遇与挑战论文

中国道路的国内外机遇与挑战

--“一带一路”启航

摘要

自去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一带一路”以来,一年多的时间,已经从构想迈入“务实合作阶段”,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还有高达3.9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那么“一带一路”正式启航,将如何带动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发展,又如何在经济共生和政治分歧上搭起桥梁,共圆振兴之梦呢?

关键字

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

亚投行

外汇储备

和平崛起

一、“一带一路”基本信息

11月8日,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在第二天举行的2014年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表示,丝路基金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有关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

(一)来源

“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去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他首次倡议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一个月后,习近平访问东盟国家,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提出,中国致力于加强与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至此,“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正式展开。

“一带一路”战略思想是十八大以来我们中国政府大力推动的一个周边合作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是陆地的,通过中亚前往里海方向,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从东南亚经过印度洋,到我们的中东北非以及更远的一些在我们国土西边的贸易伙伴。

(二)范围

从地图上看,“一带一路”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覆盖约44亿人口,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3%和29%。“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普遍处于上升期。

这两个战略的核心在于利用我们的经济优势和基础设施建设能力优势,帮助我们的邻国以及远周边的一些国家提高基础设施能力,加强与中国之间的经济合作。这个战略的提出是既有助于中国,也有助于参与这个战略的周边国家。

(三)亚投行

10月24日,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的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在北京签约决定成立亚投行,根据签署的《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备忘录》,亚投行的法定资本为1000亿美元,各意向创始成员国将以GDP衡量的经济权重,作为各国股份分配的基础。

亚投行是第一个没有被西方国家主导,也主要不是西方国家参与的亚洲地区的一个基础设施的多边合作的金融机制。这对于提高亚洲国家的金融自主权也是有很大帮助作用的,所以它得到了普遍的欢迎,包括一些和中国关系不和睦的国家,也愿意积极参与到亚投行中来。

据亚洲开发银行测算,2020年以前,亚洲地区每年基础设施投资需求高达7300亿美元。丝路基金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相辅相成,利用中国的资金实力直接支持“一带一路”建设。

中国率先倡导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绸之路基金,其目的就在于通过一种机制的创新,组建新的机构,为本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新的资金的供给、资金的来源。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是实实在在地、诚心诚意地采取了实际的措施来支持和推动本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的进程。

“一带一路”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协定,也包括此区域的大湄公河合作,还有经济走廊、经济开发区、互联互通、人文交流、跨过运输线、金融合作等。“一带一路”提出后,得到了俄罗斯、印度的响应,德国也积极应对。沿线国家的热情毫不亚于中国,缅甸宣传部长说:“我们完全支持中国的倡议,如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澳大利亚代表罗素说:“通过银行,尤其是助推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发展,可以给这些地区的发展提供新动力,产生重要的政治和经济影响。”

(四)利益与责任

据中国经济网报道,2013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额超过一万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额的四分之一。过去十年,中国与沿途国家的贸易额,年均增长19%。未来五年,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的商品,出境游客数量约5亿人次,周边国家以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将率先受益。

“一带一路”是利益共同体,也是责任共同体。所谓的责任共同体,利益共享,责任也应该是共享的,思路经济带建设成什么样,取决于各个国家的努力,而不仅仅是中国。这不是中国主导的一个什么战略,这是中国提出的一个倡议、一个构想,它需要沿带沿路各个国家的共同努力。

二、“一带一路”的深远影响

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整个世界的经济仍然复苏乏力,有些国家甚至还徘徊在衰退的边缘。于是中国发起的“一带一路”战略就受到了亚太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广泛欢迎。“一带一路”将会给区域内的国家带来什么改变,又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机遇呢?

(一)何为丝绸之路

由西汉首都长安经河西走廊而通向中亚细亚的这条交通要道被中外历史学家称为丝绸之路。两千多年前,汉武帝打通丝绸之路,在敦煌城西设立了阳关和玉门关,敦煌郡便成了中国西面的门户。那里丰富而精湛的壁画和彩绘,也显示出中西文化的交融风格,作为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丝绸之路联合申遗点,今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丝绸之路也是一个互联互通的历史,如今,它正在现代化升级。霍尔果斯曾是丝绸之路新北道上的重要驿站。

(二)一带一路的受益者

去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时发表演讲提出: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第一,加强政策沟通;第二,加强道路联通;第三,加强贸易畅通;第四,加强货币流通;第五,加强民心相通;称之为五通。“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经过很多国家,有一些国家道路不便、设施不足、资金缺乏、低于封闭,另外还有些国家常年动荡和战乱,所以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截至2011年,全世界经联合国核准的最不发达国家有46个,亚洲9国,阿富汗、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老挝、东帝汶、缅甸、尼泊尔、也门,这些国家大多也将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受益者。

实际上这些国家都是很渴望发展的,但是现在没有资金、没有技术。因为没有资金没有技术,然后政局很乱,反过来又吸引不到进一步的私人资本,因为私人资本也要考虑安全性。

(三)对比西方国家主导的规则

2014年的APEC会议,把“加强全方位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建设”列为三大核心议题之一,并通过了《亚太经合组织互联互通蓝图(2015-2025)》。在过去,对东盟基础设施投资的基金由美国和日本主导的亚洲开发银行提供,只能出资千亿美元,而印尼这一个国家就提出了1600亿美元的需求,而且美欧主导的国际金融组织对发展中国家都有严格的政治经济体制要求。

亚洲开发银行往往并不仅仅是在监管方面严格,它们还会提出一些近乎于苛刻,甚至是非常苛刻的附加条件,比如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常会要求受援国按照西方国家的标准进行市场化的改革,特别是对它的金融体制要市场化,要完全放开金融管制等等,这些手段最终的结果并没有让这些国家摆脱金融困境反而形成了对西方资本的进一步依赖,所以这种教训其实是很深刻的。1997年的韩国,包括2000年前后的巴基斯坦,在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方面都有着不堪回首的回忆。

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西方国家一直面临着资金紧缺的状况,而据中国人民银行7月公布的数据,截至今年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99万亿美元。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使中国外汇储备2006年突破1万亿美元,2009年破2万亿美元,2011年破3万亿美元,2014年中逼近4万亿美元,总量已接近世界外汇储备量的三分之一。除了外汇储备,还有2万多亿国际金融资产。坦率地讲,这些资产光去买美国国债的话是挺亏的,因为回报率非常低。

11月12日,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北京闭幕之后,中国海外投资迅速成了热点话题,尤其是中国提出的亚洲基础建设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机遇。这里面我们必须特别强调一点,就是这几个金融工具用的用的并不是中国政府的财政,而用的是中国政府的外汇储备,这是完全两个不同的概念。这实际上是外汇储备篮子里面的重新分配,它并不是说在中国政府的国内支出和国内支出进行重新分配。我们要知道,我们所有用在发展丝路的外汇储备,它是不能直接用在国内的。

在这次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说:“我们有很多岛屿,我们需要海港,这也是你们的机会。”他演讲的题目就是《去印度尼西亚投资》。

三、中国的和平崛起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千年出版的《论中国》一书中写到:“中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哪个国家享有如此悠久的连绵不断的文明,抑或与其古老的战略和政治韬略的历史及传统如此一脉相承。”

在历史上,大国的崛起主要都是武力崛起,国际秩序的变换也伴随着武力和武力争夺。中国说自己和平崛起,很多国家不相信,认为没有一个国家法能确保中国是和平崛起。所以,中国是在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我们选择的是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我们与周边国家、与世界主要国家建立密切的经济协同,这是一种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所以这种经济合作模式的推广,这种经济融合程度的不断加深,事实上也在确保中国用和平的和平的手段崛起。这是中国和平发展的必然的一种选择。

四、总结

中国虽然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贸易大国和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但仍然还是发展中国家。实现“一带一路”经济战略,不仅对于中国,而且对于区域内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穷国,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就是说“一带一路”将实现中国以和平崛起为目标的与区域内国家的共同发展。“一带一路”战略的正式启动充分显示了中国和平崛起的强大意志和决心。这件事如果能够做成,必将是近代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奇迹!

第三篇: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结课论文

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论文摘要:当今世界就是经济全球化的社会,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抉择,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更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面对当前经济全球化所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西方化和美国化的暗流趋势,我们要有一种十分清醒的认识,从而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使之立于不败之地。

论文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挑战与机遇;全球金融危机 全球化进程中的主导和主体是经济全球化。进入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冷战结束以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促进了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开始追求最有利的投资,组织最有效的生产、最快捷的流通,以求获得最大的效益。全球化便成为世界生产力发展和运动的一种外在表象,其主要表现为一国的市场、生产过程和资本运动超越一国范围而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纵观世界经济,全球化既是一个难以阻挡的世界性进程,也是一把“双刃剑”,对接受者来说利与弊兼而有之。它为世界各国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发展中国家可以充分利用“后发性优势”,广泛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发挥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但全球化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利因素和风险。由于经济和科技水平的相对落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总体上处于不利地位,不仅面临着发达国家经济和技术优势的巨大压力,而且带来国家经济安全的风险,甚至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稳定。

一、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诸多不利因素 经济全球化无疑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大背景,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无法摆脱它的影响,发展中国家也不例外。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中国家所面对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首先,经济全球化时代,制定全球化规则的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主要世界性组织大都为富国所控制,这就使当前的全球化规则侧重于发达国家,成为发达国家维护其利益的工具。发展中国家虽然也能利用已有规则,但无论在自身经济实力上,还是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上,都只能成为已有规则的遵守者,而非制定者。对此,发展中国家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其次,经济全球化时代,知识的传播与使用离不开人的作用,随着人才流动日益加快,世界各国对人才的争夺更趋激烈。发展中国家花费了巨大人力、物力和财力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在全球化自由流动的旗帜下纷纷流向发达国家,而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的人才却少之又少。因此,发展中国家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才争夺战中无疑是最大受害者,人才流失现象已严重危及了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发展中国家陷入了贫困恶性循环的怪圈。在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知识资本的作用显然应大于物质资本和货币资本的作用,没有掌握知识资本的人才,什么发展都不可能。

再次,在经济全球化下,发达国家最希望达到的目标是利用全球化自由开放的口号,利用已有的全球化规则,达到向发展中国家推销过剩产品、打开发展中国家这片广阔市场的目的。他们推销的仅仅是他们的产品,附带着他们的价值观和文化,而不是生产这些产品的能力。因此,技术是排除在外的。不仅如此,发达国家还要千方百计地垄断其先进技术,以达到其垄断市场的目的。尽管全球化时代国际贸易获得了迅猛发展,贸易的领域也不断扩大,由—般商品贸易发展到劳务技术贸易,但贸易保护主义并没有消亡。一旦发展中国家想获得这些技术,即使是对发达国家而言早已不是先进的技术,也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这如同因特网和信息技术,尽管发展中国家也能对之利用或享受到其带来的便利,但核心技术仍牢牢地控制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相反,由于发达国家最先发展了这些技术,他们已从因特网和信息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运用中获取了巨大的利益。

二、提升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策略

当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竞赛并非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这存在着历史的原因,发展中国家只有正视这种差距的存在,才有发展的动力。发展中国家尽管落后于发达国家,但存在着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的可能性。经济全球化加速了资金、人才、技术和信息的流动,这使得发展中国家比以往任何时期更容易学习和借鉴到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从而这种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的几率大大增加。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确有不少国家和地区利用后发优势实现了经济发展。较典型的是日本,日本战后能从一片废墟中发展成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获益于大量引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从而创造了一个时代的经济奇迹。所以,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而言,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对策主要有:

首先,重视新技术的运用,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离不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力。发展中国家在前三次科技革命中都落后了,面对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只有奋起直追,才有可能后来居上。对传统产业,如纺织业和钢铁业,通过引进和运用新技术给它们注入新的活力,如广泛运用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提高其竞争力;对新技术革命下诞生的新兴产业,如互联网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由于发达国家也刚刚起步,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引进吸收和联合攻关,争取在一两个领域获得突破,发展成适合本国国情的主导产业,并以主导产业的发展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其次,重视制度因素。制度因素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非同小可,它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使后进国家的后发优势变为“后发劣势”。同样,—个良好的制度,又可以成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腾飞的“助推剂”。没有一个良好的制度支撑,发展中国家想要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怎样为本国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呢?由于各国的情况各异,因而并不存在—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解决办法,但各国可以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逐步推行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在改革中摸索适应本国发展的道路。同时,发展中国家应加强立法,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为技术的引进和开发保驾护航。

再次,重视适用技术的引进,通过引进而带动国内的技术开发与创新,实现引进、吸收、开发的良性循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主要体现在对世界知识和技术存量的开发利用上,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就在于能够利用前人的知识和技术存量,引进适用于本国发展的技术,实现赶超战略。当然,引进的目的还在于最终能自主开发,正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揭示的道理一样,通过引进带动国内的技术的模仿与创新,从而促进国内产业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

最后,重视人才的作用,实现由引进技术到自主开发的转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世界各国对人才的争夺也将越来越激烈。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人的要素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国与国的竞争最终将体现于人与人的竞争。马克思提出的生产力三要素中,人的因素始终是排在首位的。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能否发挥出来,还在于能否有效地利用世界已有的知识和技术存量,而能否有效利用这些知识和技术,则取决于高素质的决策者、技术人才和劳动者。

总而言之,随着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全球经济秩序和格局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对原有的全球经济体制也产生了一些质疑,但从根本上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是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经济全球化仍将是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而作为发展中国家就要认清形势,顺应形势,保持清醒的头脑,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在危机中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本国的经济发展,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这就是目前发展中国家主要面对的首要问题。

第四篇:挑战与机遇机遇与挑战

挑战与机遇在汹涌而来的全球化浪潮下,中国电影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机遇。1990年代中期,以好莱坞大片进

入中国大陆为起点,海外及港台资金、人员、技术大量涌入内地,往昔中国电影清晰的概念和面

貌日渐模糊。与此同时,在自上而下的电影改革措施推动下,主流话语、大众文化和精英意识等

因素交错融合,也促使中国电影多元发展轮廓逐渐形成。1980年代受商品大潮和政治因素影响,中国电影在短暂的辉煌后于八十年代末转入低潮。1990年代中国电影处于生产、市场、营销的困难时期。由于主流意识形态力挺,主旋律电影发展兴旺。在体制、资金、经验的限制下,艺术和商业电影在探索中也有进步,中国电影三种态势初步形成;进入新世纪,中国电影进一步

分化重组,三种电影形态之间开始相互影响和渗透。电影生产的发展、电影市场的复苏,电

影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国产电影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可以说都意味着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正面临

一个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转折时期。中国电影面对机会,同时也面对困境、面对挑战、面

对危机。与处在转型期的整个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息息相关,由于电影

体制改革仍然还没有到位,计划经济模式在向市场经济模式的转化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行业

后遗症,从电影业的各级管理层到电影制作、发行、放映层都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观念和操

作方式的误区,整个电影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也还有待提高,整个社会的电影消

费水平受经济和文化条件的制约也还处在初级阶段,这一切都是中国电影业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现实。1.优良的影片数量短缺,按照经营经验,电影院需要250—350部电影供应才

能正常运转,而按照广播电影电视部电影管理条例规定,国产影片必须占2/3放映时间,这

就意味着除了80—120部进口影片以外,至少需要160—230部国产影片提供给市场。而这些

影片中应该有1/2的影片(80—115部)是市场效果较好,1/3(50—80部)的影片是高效益的,正如电影发行人员所意识到的那样,“片源供给是否充足,国产片中是否有可以支撑市场的„拳头‟作品,是目前国产片市场经营能否保证良性循环的首要前提。也唯有有良好的片源保

障,2/3时间放映国产影片才可能落到实处,显示出实际的效果。”近年来,2.制片、发行、放映业的矛盾激化和整个中国的改革形势相仿,中国电影的体制改革也已经进入到

了攻关阶段,进入到了要影响到原有的利益分配和权力格局的关键时期,因而,近年来,电

影制片、发行、放映业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正如广电部电影局一位主管人士所认为,“有

人说中国电影企业是整个中国企业界改革最早的行列,但是,改革的进程缓慢,远远不能满

足中国电影发展的需要。”中国电影发展面临“电影体制不顺、机制待立、中介梗阻、节目短

缺、资金困难、捐税过重、不平等竞争”等问题。而这种矛盾的集中体现之一,就是电影

市场的无序和杂乱。中国的电影行业虽然一直以影片发行为纽带贯穿全行业,但由于各级发

行公司是按照行政区域设置的,各级发行、放映单位分别属于各级政府管辖,形成了不同的隶属关系和利益机制。企业和区域的自我保护阻碍了电影市场机制的建立。市、县电影行业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状已经严重制约了电影事业的发展和电影经济的增长。改革现行

经营格局和经济体制迫在眉睫。因此,加速整个电影业的市场经济转轨、重组利益集团、打

破市场垄断、规范电影市场、加强电影经济的法规建设和执行力度是解决电影业内部困境的出路。3.市场潜力没有充分发掘如果将中国的电影产量和电影票房收入与中国的人口

相比的话,中国可以说完全是一个电影小国。尽管中国的电影产量不断提升,但中国人口却

占世界人口的1/4。4.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媒体的覆盖面广,有些人可以在家中,网上观看

电影无需到电影院看电影,所以应该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我们应该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力发展

3D,5D的视觉效果,不落后于时代的步伐!

第五篇:挑战与机遇

挑战与机遇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很荣幸,能在这个美丽的季节和你们相聚在绿茵如画的经贸园,和你们一起分享收获的喜悦。

我们很是激动,能够凭着自己的努力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我们很是骄傲,能够在全国涉外经济最高学府继续深造。五十年来,外经贸大学在“博学、诚信、求索、笃行”校训的指导下,逐渐成为一所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大学。五十年来,她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子,为祖国培养了数以万计的经贸人才,在各自的岗位上成为国家的栋梁。迈进新千年,两校合并后,经贸园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装扮后的经贸园如西子般的美丽,五十年的文化积淀喷薄出新的生命,改革后的经贸园焕发着青春的气息„„这一切,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我相信,我们在坐地大多数人都曾经过“导航”、“启航”、“领航”的指引,都曾品尝过昼夜苦读的艰辛,甚至曾经徘徊在放弃的边缘,终于战胜了彷徨与挫折,稳稳地踏上惠园这片沃土!这里有我们渴求的书林翰海,有我们企盼的学界鸿儒,更有我们向往的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之精神!

大浪淘沙,方显真金本色;暴雨冲过,更见青松巍峨!经过考研磨练的我们,经过工作磨砺的我们,更加成熟、稳重而自信。如今,在这研究生新的起点上,我们心中更是充满了期待:期待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期待着结交各方英才,期待着更为硕果累累的三年,在未来的三年里,我们要努力巩固知识结构,钻研理论内涵,丰富实践经验,在以后更为激烈的竞争中乘风破浪,展现经贸之子的风采!

下载中国道路及当今国内外机遇与挑战[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道路及当今国内外机遇与挑战[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挑战与机遇

    【挑战与机遇】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贵有恒,何必三更灯火五更鸡,最无益,莫过一日暴十寒。我理解这些格言的道理:用心一处,不要蜻蜓点水。 www.chnch.net 07年,是挑战的一年。年初......

    机遇与挑战

    机遇与挑战 篇一:一带一路 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带一路 机遇与挑战并存 孤烟暮蝉 发布于2015年3月6日 15:34 两会召开,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自然是关注重点,一带一路作为国......

    挑战与机遇

    的确,我也认为新课程对一线教师是个很大的挑战,当然其中也蕴涵着机遇。 小学数学教师面临的挑战是制度改革、竞聘上岗、教学质量的稳定及怎样转变观念、转变角色,不断提高自身......

    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机遇与挑战 -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机遇和挑战并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经济全球化、中国的基本国情等给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和......

    中国经济--机遇与挑战

    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中国经济 ——08会本(4)班余星馨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去年这个时候......

    机遇与挑战演讲稿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你们好! 我是xx-x班的刘xx-x,今天我跟大家演讲的题目是:《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爸爸妈妈就经常在我面前不停地念叨: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开始......

    机遇与挑战(精选五篇)

    》 课标内容 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全球观......

    神经外科挑战与机遇

    资中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挑战与机遇 第一部份:背景材料 资中县人民医院办医始于1908年美国基督教会创立的宏仁医院,解放后更名为四川省干部疗养院,1956年正式更名为资中县人民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