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下中国的机遇和挑战
论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下中国的机遇和挑战 摘要: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这对中国经济发展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正确认识新变化,妥善处理新情况对实现中国平稳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世界经济发展中国机遇挑战世纪初,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使中国不仅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而且也面临着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带来的风险。正确认识和应对世界经济宏观环境的新变化,对中国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稳步增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化发展经济全球化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速度加快。究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迅速发展,为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交往提供了空前方便的条件,导致运输和通讯成本的大幅度下降。第二,跨国公司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在新世纪初掀起兼并重组风潮,导致其规模不断扩大,加之跨国公司的研发合作的不断发展,使跨国联盟成为跨国公司发展的新趋势。第三,信息技术的大发展大大加快了资本转移的规模和速度。通讯技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的普及,互联网络的兴起,使整个地球日益成为一个“地球村”,不仅传统经济活动走向全球化,而且生产、服务和技术创新也明显地全球化。与此相应的社会文化、生活方式等各方面也已跨出原来的地域界限,呈全球化特性。第四,金融一体化的迅速发展,使投资资金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移动成为可能。
(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加速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而不断发展升级的。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一些地理相近的国家或地区间通过加强经济合作,为谋求风险成本和机会成本的最小化和利益的最大化,形成了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或国家集团。据世贸组织报告,目前各种形式的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有100多个,世贸组织95%以上的成员参加了一个或多个这样的地区组织。
新世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表现出一些新特征:一是“开放性”。各区域经济集团采取更加开放的政策,在加强与非成员国的对话与合作的同时,也加强了与其他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合作。二是“复合性”。区域经济集团在不断加速自身发展,不断扩大范围的同时,区域组织间出现相互交叉“重叠”趋势。三是“渐进性”。主要是说区域集团的合作内容由低层次到高层次不断发展,即从加强贸易、投资联系向自由贸易区、共同市场、货币联盟方向提升。
(三)金融自由化的不断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金融市场的性质和功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它已不局限于为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活动提供服务,而是呈现出日趋独立发展的势头。国际金融活动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以外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和国际私人资本的膨胀,金融衍生商品交易规模也空前扩张。
(四)“知识经济”引发的重大转变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世界经济开始了由传统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型,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建立了面向知识经济的国家创新体系,加强了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大了科技与知识的投入。以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为主体的“知识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和新的增长点。
知识经济趋势使世界经济正在经历着重大转变。其一是制造业的高技术化。计算机、电子和航空航天等高技术工业成为发展最迅速的产业。其二是第三产业的高技术化。服务业已成为高技术装备的主要采购者。服务业自身研究开发活动也日益频密,占全社会研究开发支出比重迅速上升,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迅速发展。其三是就业结构的知识化。虽然世界所有国家就业者比重最大的仍然是初级劳动力,但高度技能岗位的比重在稳步上升。学习终身化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学习型组织成为新技术革命背景下的基本组织形式。
二、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的发展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尽管中国发展的机遇难得, 但是面临的挑战和潜在危机同样是不能掉以轻心的。这里涉及社会生产力能否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能否建立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人口增长,政治经济社会改革协调的良性循环机制、能否真正实现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同时,共同富裕,缩小贫富差距的目标、能否保持和发展健康富有活力的民族精神、以及开创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国际环境等问题。客观地说,在这些方面同样面临这十分严峻的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中国加速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但也将增加中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风险和困难。
经济全球化能够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推动技术、管理和信息的广泛应用和传播,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它将有力促进全球性经济结构调整、国际贸易扩大和资本流动加速。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不仅为我国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增加出口,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为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发展壮大提供了巨大的舞台,而且还带来了先进的现代管理经验和管理理念。
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全球化是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的,这种不合理经济秩序的运行将使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经济强国和跨国公司通过自身的竞争优势,加强了对国际市场的控制和影响,从而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市场贸易构成一定威胁。全球市场竞争加剧,经济波动的风险加大。关税税率降低以及贸易壁垒的消除,加剧全球范围内投资、生产和销售的无序竞争状态。加之各国经济的依存度加强,一国经济的兴衰对另一些国家或地区经贸发展的影响加深,甚至形成连锁反应,金融风险或经济危机传播更加迅速。大量的外资进入易于造成国内产业内部的结构性矛盾,使中国企业面临并购和竞争的压力。
(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为中国在地区事务中发挥作用提供了平台,但与地区国家建立相互依托的合作关系存在相当难度。
区域集团化对中国带来的重要机遇就是加速融入地区分工,有利于中国在世界经济竞争中争取主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也造成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对中国不断上升的出口贸易带来种种限制。区域性经济组织形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因是与外部竞争。比如欧美等区域经济集团通过消除贸易壁垒扩大内部贸易,对中国发展同美欧国家的经贸关系有不利影响。随着科技发展和新技术应用步伐加快,国
际竞争的焦点将越来越集中在高新技术上,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将越来越下降,中国廉价劳动力优势将逐步丧失,在国际竞争中会处于不利地位。
(三)金融自由化引起的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引入资金有利,但国际金融资本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冲击也将随之增加。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金融自由化发展的过程中,短期投机性资本活跃,资本流动的速度加快,流动周期缩短,向那些正在采取较大开放政策措施的国家和地区流动,对我国经济融资具有积极意义。
金融自由化带来的问题一是国际资金市场争夺加剧。国际官方发展援助大幅度减少,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争夺资金的竞争日益激烈。二是资本尤其是短期资本流动加速,对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带来的冲击,从而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安全带来一定挑战。
(四)知识经济将加速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为中国经济加速发展带来空间。
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背景下,新一轮全球互动式的产业结构大调整步伐加快,形成更加广泛的国际合作和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为保持和提升国际竞争力,发达国家继而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及地区,在争相抢占高科技产业制高点和加快传统产业高科技化的同时,使得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得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展开。必将加快国际间产业与技术转移,技术扩散效应也进一步增强,为中国企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今后的几十年中国面临的发展机遇,是千载难逢的。能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抓住机遇,审时度势,趋利避害,制定出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战略及方针政策,对我国经济的超越性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我国要通过坚持完善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制定稳健的经济安全战略,抵消世界经济新趋势对中国的造成负面影响;确立面向知识经济的发展思路,实现中国经济的跳跃发展;加大区域性经济合作力度,推动多级化格局的进程等多种手段促进本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浅议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及我国的对策》刘斌著
第二篇: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结课论文
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论文摘要:当今世界就是经济全球化的社会,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抉择,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更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面对当前经济全球化所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西方化和美国化的暗流趋势,我们要有一种十分清醒的认识,从而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使之立于不败之地。
论文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挑战与机遇;全球金融危机 全球化进程中的主导和主体是经济全球化。进入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冷战结束以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促进了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开始追求最有利的投资,组织最有效的生产、最快捷的流通,以求获得最大的效益。全球化便成为世界生产力发展和运动的一种外在表象,其主要表现为一国的市场、生产过程和资本运动超越一国范围而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纵观世界经济,全球化既是一个难以阻挡的世界性进程,也是一把“双刃剑”,对接受者来说利与弊兼而有之。它为世界各国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发展中国家可以充分利用“后发性优势”,广泛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发挥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但全球化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利因素和风险。由于经济和科技水平的相对落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总体上处于不利地位,不仅面临着发达国家经济和技术优势的巨大压力,而且带来国家经济安全的风险,甚至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稳定。
一、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诸多不利因素 经济全球化无疑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大背景,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无法摆脱它的影响,发展中国家也不例外。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中国家所面对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首先,经济全球化时代,制定全球化规则的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主要世界性组织大都为富国所控制,这就使当前的全球化规则侧重于发达国家,成为发达国家维护其利益的工具。发展中国家虽然也能利用已有规则,但无论在自身经济实力上,还是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上,都只能成为已有规则的遵守者,而非制定者。对此,发展中国家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其次,经济全球化时代,知识的传播与使用离不开人的作用,随着人才流动日益加快,世界各国对人才的争夺更趋激烈。发展中国家花费了巨大人力、物力和财力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在全球化自由流动的旗帜下纷纷流向发达国家,而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的人才却少之又少。因此,发展中国家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才争夺战中无疑是最大受害者,人才流失现象已严重危及了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发展中国家陷入了贫困恶性循环的怪圈。在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知识资本的作用显然应大于物质资本和货币资本的作用,没有掌握知识资本的人才,什么发展都不可能。
再次,在经济全球化下,发达国家最希望达到的目标是利用全球化自由开放的口号,利用已有的全球化规则,达到向发展中国家推销过剩产品、打开发展中国家这片广阔市场的目的。他们推销的仅仅是他们的产品,附带着他们的价值观和文化,而不是生产这些产品的能力。因此,技术是排除在外的。不仅如此,发达国家还要千方百计地垄断其先进技术,以达到其垄断市场的目的。尽管全球化时代国际贸易获得了迅猛发展,贸易的领域也不断扩大,由—般商品贸易发展到劳务技术贸易,但贸易保护主义并没有消亡。一旦发展中国家想获得这些技术,即使是对发达国家而言早已不是先进的技术,也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这如同因特网和信息技术,尽管发展中国家也能对之利用或享受到其带来的便利,但核心技术仍牢牢地控制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相反,由于发达国家最先发展了这些技术,他们已从因特网和信息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运用中获取了巨大的利益。
二、提升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策略
当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竞赛并非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这存在着历史的原因,发展中国家只有正视这种差距的存在,才有发展的动力。发展中国家尽管落后于发达国家,但存在着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的可能性。经济全球化加速了资金、人才、技术和信息的流动,这使得发展中国家比以往任何时期更容易学习和借鉴到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从而这种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的几率大大增加。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确有不少国家和地区利用后发优势实现了经济发展。较典型的是日本,日本战后能从一片废墟中发展成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获益于大量引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从而创造了一个时代的经济奇迹。所以,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而言,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对策主要有:
首先,重视新技术的运用,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离不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力。发展中国家在前三次科技革命中都落后了,面对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只有奋起直追,才有可能后来居上。对传统产业,如纺织业和钢铁业,通过引进和运用新技术给它们注入新的活力,如广泛运用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提高其竞争力;对新技术革命下诞生的新兴产业,如互联网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由于发达国家也刚刚起步,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引进吸收和联合攻关,争取在一两个领域获得突破,发展成适合本国国情的主导产业,并以主导产业的发展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其次,重视制度因素。制度因素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非同小可,它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使后进国家的后发优势变为“后发劣势”。同样,—个良好的制度,又可以成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腾飞的“助推剂”。没有一个良好的制度支撑,发展中国家想要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怎样为本国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呢?由于各国的情况各异,因而并不存在—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解决办法,但各国可以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逐步推行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在改革中摸索适应本国发展的道路。同时,发展中国家应加强立法,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为技术的引进和开发保驾护航。
再次,重视适用技术的引进,通过引进而带动国内的技术开发与创新,实现引进、吸收、开发的良性循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主要体现在对世界知识和技术存量的开发利用上,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就在于能够利用前人的知识和技术存量,引进适用于本国发展的技术,实现赶超战略。当然,引进的目的还在于最终能自主开发,正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揭示的道理一样,通过引进带动国内的技术的模仿与创新,从而促进国内产业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
最后,重视人才的作用,实现由引进技术到自主开发的转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世界各国对人才的争夺也将越来越激烈。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人的要素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国与国的竞争最终将体现于人与人的竞争。马克思提出的生产力三要素中,人的因素始终是排在首位的。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能否发挥出来,还在于能否有效地利用世界已有的知识和技术存量,而能否有效利用这些知识和技术,则取决于高素质的决策者、技术人才和劳动者。
总而言之,随着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全球经济秩序和格局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对原有的全球经济体制也产生了一些质疑,但从根本上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是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经济全球化仍将是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而作为发展中国家就要认清形势,顺应形势,保持清醒的头脑,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在危机中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本国的经济发展,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这就是目前发展中国家主要面对的首要问题。
第三篇:P、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简述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摘要:我国的经济发展,怎样持续,何谓健康,如何快速,是一个值得我们重视的重大问题。我们不仅需要从我国的现状及长远目标来考虑,而且必须找到我们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坐标,特别是需要根据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来加以思考定计。本文拟就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谈谈我国有关对策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我国对策
前言
世纪之初,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使中国不仅面临国际政治结构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而且面临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带来的商业机会与风险。正确认识和应对世界经济宏观环境的新变化和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对中国实现经济的持续、稳步增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一)、经济全球化趋势
当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经济活动早已不限于一国范围内进行,而是跨出国界,成为国际性的,世界经济的发展存在着全球化和地区集团化的趋势。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超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使世界各国相互依赖增强,以致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1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势发展速度加快。其主要原因是:首先,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迅速发展的社会生产力与自然界资源的有限性产生着越来越大的矛盾,从而要求在世界范围内更有效、更合理地配置和利用各种资源,这推动着国际间的经济交往。密切着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其二,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确立大大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其三,通讯技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的普及、互联网络的兴起,使整个地球日益成为一个 “地球村 ”,不仅传统经济活动走向全球化,而且生产、服务和技术创新也明显地全球化。
(二)、经济信息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信息产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已在一些国家中成了最主要的产业部门,并1 姜跃春: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与中国[J],国际问题研究,2004(6).且,其他国家也必将步这些国家后尘。即使是发展中国家,在完成工业化的任务后,同样会向信息经济或信息社会转变,因此,信息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现在,在美国的经济增长中,信息产业及其相关部门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已超过1/3,比过去美国经济的三大支柱(钢铁、汽车和建筑业)加在一起的总和还要大。信息产业不仅已占有最大的比重,而且还影响到其他各个经济部门,使它们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旧貌换新颜。欧洲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亚洲的日本,也在经济信息化道路上加快前进。虽然在这方面它们还与美国有一定的差距,但其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也是十分明显的。信息产业的这种发展,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已清晰地勾画出了人类社会前进的方向,这正为越来越多的事实所证明。
(三)、跨国公司的大量涌现和发展已成为当代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的发展出现了—些新的动向,这就是强强联合和跨国联合正在形成新的浪潮。过去,企业之间的兼并主要是弱肉强食,经营不善的企业被财大气粗的企业所吞食。但近年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兼并,却出现了强强联合的强劲趋势。美国最大两家制造公司的合并,多起最大银行之间的联合,只不过是其中小小的的例子而已。不仅如此,跨国公司的国际联合也出现了相当强劲的势头,许多国家的航空公司联盟,德国的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与美国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正式合并,就清楚地表现了这种趋势。据联合国的统计,目前世界跨国公司至少有 3.5 万家,国外分公司大约有17 万家,遍布全世界,300 家最大的跨国公司大约占世界生产性资产的 25%。世界出口的大约 2/
3、技术转让的 9/10 以上都是跨国公司进行的,跨国公司在国外子公司的产值占世界产值的 1/3 以上。大跨国公司相互合作联合,组成跨国公司 “联盟”,在一些领域,特别是高科技领域进行合作开发,不仅大垄断组织成为跨国公司,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也走出国界,成为跨国公司。2
(四)、世界经济的调整和改革
80年代以来,经济的调整和改革,在许多国家有了更大紧迫性,也有了新的内容和新的特点。许多国家不同程度的进行着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的调整和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股浪潮,这股浪潮今仍在持续中。有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调整和改革,近年来已很见成效,经济困境减少,国民经济实现跨越式的发展。特别是北美某些国家,如智利、墨西哥及亚洲的印度、巴基斯坦等。
世界各国的经济结构调整,使在市场经济框架中形成的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民族化之间的关系,时而和谐、时而矛盾,从而决定了从现在起至21世纪上半叶整个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总体态势和基本特点,并由此孕育着新的世界经济格局。由于各国发展水平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发达国家表现为“强强联合下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广大发展中国家则趋向“优势互补、平等互利”。这种调整格局与经济全球化既有相互统一的一面,也有相互对立的一面。亚洲金融**凸显了经济全球化与各2 李 琮: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与中国[J],经济学家,1994(1).国经济民族化之间既融合又矛盾的关系。
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下中国的应对之策
世界经济宏观环境的发展变化对任何国家都是机遇和挑战。对经济增长持续居于世界经济增长前列的中国而言,在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中,要牢牢把握机会,找准自己的定位,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完善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的调整,更好地利用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完善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
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均是在全球经济框架下进行的。要抓住机遇就必须不断扩大经济的全方位对外开放。1978 年以来,中国经济已经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根本转变,实现了从封闭到开放的变革。但面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中国经济的开放还远远不够,我国应抓住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推进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完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继续实施“以质取胜、科技兴贸”的产品发展战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和产业附加值,努力扩大出口。积极参与国际多边经济贸易活动,为商品、资金、技术、人才、信息交流等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从而更有效地利用外部资源、资金、技术、人才市场和管理经验,为深化企业改造,西部大开发,高新技术发展服务。着力培育创新能力强、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并发挥这些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的优势和能力,不失时机的参与国际竞争,谋求高效的经济利益。积极实施 “走出去”的开放战略,积极利用国内国外两个资源,不断开拓市场,增加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只有大胆地积极地 “走出去,引进来”才能弥补国内资源和市场的不足,才能把自己的技术、设备、产品等带出去,也才更有条件引进更新更好的技术,发展更新的产业,以便于更好地参与全球化的竞争。
(二)、走科教兴国的道路,提高科技发展水平
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表明,科学技术真正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时代正在到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己成为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谁要想成为2 l 世纪的胜利者,谁就应该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上真正地下工夫。科学技术的竞争又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和整体劳动力素质的竞争,所以必须走科教兴国的道路。这一点己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现在的问题是如何真正使科教兴国的战略落在实处。提出口号容易,实现口号就难多了。直到现在,许多儿童入学还要依靠 “希望工程”,许多地方教师的工资都不能按时拿到,如何能做到科教兴国?这使人想起,我国领导人早在50年代就把电力和运输业封成了国民经济的先行官,但结果这两个行业不仅没有先行,反而成了两个最为落后的部门,拖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后腿。我们不能再重蹈这种覆辙,只提口号,不做实事。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国家有无财力,而是领导人的观念是否正确。因为,事实是,干什么事都有钱,浪费几亿、几十亿是常事,唯独到了教育上就没有钱了。这不是观念问题是什么?没有普及的教育,没有高级人才的培养,是不会有任何经济奇迹的。
日本、韩国、新加坡战后的经济奇迹都是由于先有教育的大量投入才结出了丰硕的成果。现在连发达国家的总统都要做“教育总统”,遑论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现在应是真正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时候了!
(三)、确立面向知识经济的发展思路,实现中国经济的跳跃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主要是追求量的增长:一是要求总量,二是要求工农业的个量。同时,我国的经济增长到目前为止,还主要是依靠于投资增长,缺乏产业转换形成的经济增长点,使得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经济发展战略的结构性调整滞后。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我们必须以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谋求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要以高新技术产业为立足点,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重化工业,建立产业转换、产业调整的经济发展战略。也就是说,我们的经济发展战略要以产业转换为目标,以高新技术武装国民经济为手段,在发展高新技术的同时,必须毫不放松用高新技术武装重化工业、建设基础设施,防止产业结构的轻型化。3
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经济发展战略的正确与否。随着世界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世界各国都在进行着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的调整和优化,以期能够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取得有利条件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也应不落人后,积极调整经济发展策略,占有更大的市场。
结语
巨大的挑战往往孕育着巨大的机会,中国的和平发展将在应对挑战中把握机遇,创造机遇,最终汇入世界进步潮流。而世界经济的潮流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只能去适应它、利用它。只要我们认识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看清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采取必要的、适时对路的政策去适应它、利用它。我们就一定能在世界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处于主动的地位,在2 l世纪重建东方大国、中华大地的辉煌。
参考文献:
1、姜跃春: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与中国[J],国际问题研究,2004(6).2、李 琮: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与中国[J],经济学家,1994(1).3、范正美:当代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及我们的对策[J],北方论丛,1998(5).3 范正美:当代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及我们的对策[J],北方论丛,1998(5).
第四篇: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3.2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学习目标
1、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国际竞争的实质
二、重点、难点: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三、教学过程
1.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新世纪,国际局势变化
2、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机遇和挑战并存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3、我们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P74环球视点
立意:
使学生明确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作为国家的未来的主人,中学生必须把自己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设三个问:
1.根据上述材料,你对当前国际竞争有什么认识?
2.我国应该怎样应对新世纪的国际竞争?
3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人,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准备?
参考答案:
第一,世界格局的变化,各国目标的调整,形成了国家间既合作又竞争的局面。国家间在加强合作的同时,竞争也在加剧。国际竞争表现在各个领域,有经济竞争、文化竞争、军备竞争、人才竞争、科技竞争等。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新世纪多数国家都以发展科技和经济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第二,我国要应对新世纪的国际竞争,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要着力于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第三.作为中学生,必须把自己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新型人才,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为再创中华民族的辉煌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结。
四、练习或作业
第五篇:机遇与挑战并存2007经济发展趋势点评
机遇与挑战并存2007经济发展趋势点评
编者按:12月5日,200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那么,今年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哪些成绩?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2007年我国将如何面对机遇和挑战?在日前举行的2006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上,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这个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我国在这个政策的指引下,主动加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并且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按照2005年的年均汇率计算,我国去年经济总量由2004年的世界第七位升至世界第四位,超过了意大利、法国、英国。1978~2005年,外贸总额增长了68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长了669倍。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我国对世界经济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概括起来,我认为产生了三大效应:第一,大量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涌向世界,产生了巨大的供给效应;第二,跨国公司的资本回报率大幅上升,产生了巨大的财富效应;第三,对全球通货膨胀产生了有效的抑制效应。
经济增长保持快速结构问题仍然突出
200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刚结束。会议指出,今年是“十一五”时期的开局之年,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十一五”规划,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都取得了新成绩,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继续推进。
经济增长速度已经连续4年在10%或略高一点。2003年中国经济增长率10.0%,2004年为10.1%,2005年为10.2%,今年预计为10%多一点。能够连续4年这样高速平稳增长,在改革开放以来可以说是没有的。
在经济效益方面,今年呈现较好的态势。1~10月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5.1%;全国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30.1%,达到14700亿元;前3个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0%,农民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1.4%。这说明国家、企业、个人收入效益都很好。
而物价水平整体较低,表现良好。1~10月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3%,没有出现通货膨胀的迹象,这是很不容易的。过去我们经济高增长的时候往往伴随着通货膨胀,随后必须进行调整,导致经济发展大上大下。而且今年的新增就业人数也可能超过预期的目标。所以,呈现了高增长、高效益、高就业、低通胀的态势。这是任何一个国家政府宏观调控所期望的结果。
此外,我国的粮食已经连续三年丰收,三农工作力度很大并且取得成效,煤电油运等瓶颈制约也得到明显的缓解。今年的宏观调控也取得明显成效,10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已由上半年的增长31.3%回落到16.8%,银行信贷规模增长过快的趋势下半年也明显地遏制住了。我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月增长13.6%。
中国正处在一个经济体制全面转轨,经济增长方式急剧转型,许多方面正和国际接轨,经济又在高速运行的轨道上发展。
那么问题和困难在哪儿呢?最突出的就是结构上的问题,主要表现是投资与消费关系不协调,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不合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也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情况很严重,使我们的经济增长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此外,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虽然得到了控制,但反弹的可能性仍然存在。还有就是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还在加剧。
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福布斯认为,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1974年以来发展最好的时期。尽管这个世界很不平静,各种各样的事件频频发生,但是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时代的潮流,国际形势总体上缓和稳定,而且出现了世界经济增长动力多元化的趋势。除了欧元区和日本外,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等一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大,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
在对世界经济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上,雷曼兄弟提出明年全球经济将适度放缓;亚洲开发银行也发布预测说,东亚经济体明年的增长将由今年的4.9%回落到4.4%,中国则将由今年的10.4%,平稳回落到明年的9.5%。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做出了明年世界经济要比今年趋缓的预测。
现在看来,对明年世界经济发展可能要适当放缓的判断,似乎各方面都取得了共识。这也不一定是坏事,可以借这个机会调整各国的经济结构,弦总是崩得很紧也不好。但是我们一定要从最困难的情况出发去做准备。孟子说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个人是这样,一个企业是这样,一个国家也是这样。我们有这样的心态、这样的准备还怕什么困难?
IT业仍需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关于2007年的工作,会议指出,最重要的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们经济工作的主旋律,也是最根本的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总结了改革开放20多年的经验,也是抗击非典给我们的启示,更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科学发展观总结了经济发展的规律,是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围绕着科学发展观,中央又提出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要的理念,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关于发展问题的思想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要作为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什么领域的建设发展都要遵循这个思想。
会议还对明年的经济工作强调了四个着力: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自主创新,着力推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会议还提出了八项主要任务,我想重点说一下其中的第四项任务:坚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去年12月19日《参考消息》刊登了一则外电,文中提到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科技出口国,出口达到1800亿美元,而美国只有1490亿美元。通过查实,海关的数字(我国海关统计口径与美国一致,具有可比性)表明2004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1654亿美元,其中IT产业产品1601亿美元,确实比美国的1490亿美元多,也首次超过了欧盟15国总和的1390亿美元,确实是居世界首位。但是,我国虽然生产和出口了大量IT产品,却绝不能由此得出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科技出口国的结论,产品是科技的载体,但绝大部分的技术不是我们研发的,知识产权并不属于我国。正如使用者买了这个产品,不等于就拥有了这个技术。事实上,我国芯片80%以上的专利都是国外的。核心技术我们没有掌握,所谓高新技术产品,主要是通过加工贸易而生产的。如果说中国是最大的科技出口国,我觉得是枉担了虚名,所以我们看了这个数字不能够沾沾自喜。
此外,我们的品牌也不强。据联合国工业计划署统计,全球共有8.5万种知名品牌,发达国家占90%以上,处于垄断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国际知名品牌很少。美国商业周刊评出的2005年全球最有价值的100个品牌中,美国占了58个,德国9个,法国7个,亚洲只有8个,日本6个,韩国2个,中国一个都没有。我国的高技术产品据说有85%是贴标生产的,打的是人家的品牌。另据一项调查,在国内市场上,99%的摄像机、98%的传真机、80%的移动电话都是洋品牌。所以我们更应该有紧迫感。
在研发方面,有外电称,“过去的一年中,中国研发投入增幅超过20%,预计今年全年将达到1360亿美元,高于日本的1300亿美元,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研发投入国,但仍远远落后于美国的3300亿美元。”我对这个数字表示怀疑。根据我们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结果,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只占销售额的0.56%,而OECD国家都在8%以上。日本的经济总量是中国的2倍多,说今年中国研发资金投入将超过日本难以令人相信。所以我国要大力加大研发投入。我国很多企业安排了这项资金却不知道怎么用,用不出去,这是很可悲的。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加速的大背景下,国际经济关系已经形成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紧密相连的新局面。对国际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只有依靠相互沟通、相互合作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实现互利共赢是最基本的原则。我们对经济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积极应对,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对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前景应当充满信心。
(根据李德水在2006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上的主题发言整理)
2007年经济工作的八大任务
一、坚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和扩大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
二、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坚持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四、坚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五、坚持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六、坚持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形成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保障;
七、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八、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促进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