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时间:2019-05-12 00:50: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第一篇: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复习练习

(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每小题2分,共48分)

1、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战败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2、在《南京条约》的下列条款中,对中华民族经济危害最大的是

A.割香港岛给英国B.开五口通商口岸 C.英商进出口关税由双方协定 D.赔款2100万银元

3、《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是

A、增开通商口岸B、赔款白银二亿两 C、割台湾等地给日本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4、《辛丑条约》作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标志,主要是因为该条约的签定导致

A、清政府在财政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B、清政府在军事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

C、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D、形成帝国主义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5、中国近代落伍的根本原因是

A.外国列强的入侵B.中国封建制度腐朽C.中国缺少外援D.列强相互勾结

6、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对这一社会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为资本主义间接统治

B.政治是半殖民地,经济上是半封建

C.“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国家独立自主权

D.“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7、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目的是

A.与列强组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B.承认列强在华权益,缓和与列强的矛盾

C.与列强“机会均等”,“利益均沾”D.不再追随西方列强,实行独立侵华政策

8、美国“门户开放”政策被列强接受后,美国认为“外交上从来没有比此更辉煌和更大的胜利。”

“它保护了现在的利益,保护未来的利益,使美国立于一个牢不可破的地位。”这主要是由于

A、形成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同盟,确立了美国盟主地位

B、中国市场对于美国商品自由开放,美国凭借其商品扩展中国市场

C、防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既得了利益又获得中国政府的感激

D、是美国侵华政策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9.下列史实中,表明帝国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宰割中国同盟的有

①三国干涉还辽②“门户开放”政策推行③第二次鸦片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

A.①②B.①②③④C.②④D.①②④

10、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祠堂,悬挂一副楹联:“提挈自东西,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万里寒鸦相国寺。”它颂扬的是

A.曾国藩B.左宗棠C.李鸿章D.张之洞

11.北洋舰队丧失黄海海域制海权,以及后来全军覆没的主要原因是

A.黄海海战使主力被歼B.实力对比敌强我弱

C.战备不足,指挥失当D.李鸿章的“避战保船”方针

12、义和团揭贴中写道:“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这反映了义和团

①斗争锋芒直指帝国主义②运动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③具有盲目排外的局限性④放松了对清政府的警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13、义和团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和先进思想的指导B.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具有局限性

C.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D.被清政府控制和利用

14、义和团运动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A.完成了反帝的任务B.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状况

C.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D.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

15、下列事件属于人民群众自发抗击列强侵略的是

①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②黄海海战③刘永福黑旗军④义和团运动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16、20世纪30年代,日本关东军石原莞尔提出:“满蒙问题的解决是日本唯一的生存途径。”通过下列哪一事变,这个荒谬的看法变成了关东军的侵略行经

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17、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呼吁各界同胞党派和军队捐弃前嫌,抵御外辱,根本原因是因为

A、党修改了民主革命的纲领B、中国需倾全国力量抗日救国

C、抗日战争全面爆发D、党重新认识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18、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召开瓦窑堡会议

A.决定组建东北抗日联军B.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D.号召工农红军和人民进行民族革命战争

19、“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国民政府的上述宣言发表于哪一事件发生不久

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一·二八事变D.八一三事变

2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B.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立

C.国民政府发表国共合作宣言D.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21、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人民在华北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的一次军事行动 是

A、百团大战B、平型关战役C、淞沪会战D、台儿庄会战

22、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遵义会议B.瓦窑堡会议C.中共七大D.七届二中全会

23、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因素是

A、实行全民族抗战B、战争的正义性C、国际反法西斯力量配合D、正确的战略战术

24、下列关于抗战胜利的意义评述不恰当的是

A、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抵御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C、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成为中华民族由衰弱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

D、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二.材料解析题(28分)

26、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凡英商禀告华民者,必先赴管事官处投禀,……倘遇有交涉词讼,管事官不能劝息,又不能将就,即移清华官共同查明其事,既得实情,即为秉公定断。其英人 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材料二“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

请回答:

(1)上述两则材料来自近代史上哪个不平等条约?(2分)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2分)

(2)材料一中的“管事官”为何人?(2分)材料中反映了西方列强在中国取得了哪项特权?(2分)破坏了中国什么主权?(2分)

(3)材料二反映了一项什么不平等的原则?(2分)它造成的恶劣后果是什么?(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战争爆发时 1942年 日本投降时 中国战场 太平洋战场 东南亚 中国战场、太平洋、印度洋 中国战场(不含东北)东南亚、太平洋 35个师团 10个师团 7个师团 37个师团 15个师团 111万多人 不到10.9万人

材料二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 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 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 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

材料三二战时期中美英三国经济损失、人员伤亡情况 中国 美国 英国 伤亡 死亡 直接经济

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死亡 3500万人,伤残2000多万人 62亿美元 5000亿美元 40.5万人 37.5万人

——以上材料均选自《世界近代现代史资料》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假设的结局,(2分)这一结局没有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3)结合材料一、二、三,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4分)

三、问答题(24分)

28、根据中英《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签订的史实,回答问题(13分)

(1)这三个条约签订的时间及背景各是什么?(3分)

(2)这三个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有何影响?(6分)

(3)《辛丑条约》签订之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有何变化?(2分)为什么?(2分)

29、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3分)又是怎样努力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6分)说明了什么?(2分)

复习练习

(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2、C,3、D,4、C,5、B,6、B,7、C,8、B,9、C,10、B,11、D,12、A,13、A,14、C,15、A,16、A,17、B,18、C,19、D,20、C,21、A,22、C,23、A,24、D

二.材料解析题

26、(1)《南京条约》附件。鸦片战争后。

(2)英国的领事;领事裁判权;司法主权。

(3)片面最惠国待遇;西方各国在侵略中国时互相配合,更加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27、(1)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主力始终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使其在太平洋战场上兵力不足。

(2)中国如果放弃抗战,日军即可腾出兵力与德国法西斯东西夹击配合,会使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恶化。

原因:在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坚持全民族抗战,尤其是在战略相持阶段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抗击了大部分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中国人民的抗战,对欧洲和亚洲其他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战略配合作用;但中国人民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三、问答题

第28题

(1)1840年,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投降。

(2)《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两大矛盾汇流,集中体现为阶级矛盾。中国已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已成为列强在华的工具。

第29题

(1)原因: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抗日成为最大的民族利益。

(2)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①1935年提出“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②召开瓦窑堡会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③1936年底,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促成国共合作局面初步形成。

④1937年,主动国共合作提交宣言。

⑤1937年答应改编所属军队为国民革命军,开赴前线。

(3)说明:中国共产党真正代表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二篇:复习提纲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推荐)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一 列强侵入与民族危机

1、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a.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程度进一步加深;

c.甲午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半殖民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

d.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秩序完全确立。2、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直接目的: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义和团运动)

3、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造成什么影响?

A、政治上,列强强迫清政府签定了大量割地赔款不平等的条约,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

B、经济上,他们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经济依赖列强丧失独立性。

C、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直接原因:受日本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的《马关条约》的刺激。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需要抢夺更多的殖民地作为资本输出的场所

5、三国干涉还辽是列强瓜分中国的开端。(也反映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既相互勾结,又互相斗争)

6、瓜分中国的表现: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影响:中华民族陷入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中。

7、1899年9月,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标志着美国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背景:A、当列强在华争夺势力范围的时候,美国正忙于美西战争B、美国当时的军事力量还不能与其他列强抗衡C、美国工商界进入整个中国市场的需要。

内容: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中的既得权益,同时要求各列强开放其“势力范围”,使美国也能从中“利益均沾”

实质:是为了缓和列强间的争夺和小米中国人民的反抗,由列强在中国建立“国际共管体系”

影响:列强暂时取得表面上的一致,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二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

2、1865年,中亚地区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侵占新疆,成立汗国,自立为汗。1871年,俄国强占伊犁地区。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收复新疆,粉碎了英、俄利用阿古柏侵略新疆的阴谋。1880年,清政府再次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赴新疆统筹军务,左宗棠在哈密建立抗俄军事基地,在左宗棠的军事支持下,被遣往俄国交涉伊犁问题的曾纪泽在外交谈判中据理力争,签订《改订条约》等条约,中国收回伊犁,但是俄国割占了中国西部约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3、1884年,清朝政府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根据左宗棠的建议,在新疆设立行省,加强对新疆地区的控制。

4、黄海海战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黄海海战中的英雄人物有:海军提督丁汝昌,“定远”舰管带刘步蟾,“志远”舰管带邓世昌,“经远”舰的全体官兵,管带林永升,“靖远”号管带叶祖珪。

5、黄海海战战争后,中日双方双方都有一定的损失,清政府的北洋舰队主力尚存。由于李鸿章的“避战保舰”政策,令北洋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日本获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在威海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6、台湾人民进行反割台斗争

领导人:邱逢甲、徐骧、刘永福等。

历史意义:

A、反映了台湾人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爱国主义精神

B、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上留下光辉的篇章

7、义和团运动反帝运动的原因:

直接原因:反洋教斗争的发展

根本原因: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懦弱无能。

8、义和团的口号经历了“反清灭洋”到“扫清灭洋”(反映中外民族矛盾上升为当时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9“联合列强绞杀”。清政府态度的转变的目的是:控制和利用义和团。

10、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中国军民抗御外敌,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

11、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原因:

A、日本既定的侵华政策(根本原因)

B、日本受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陷入极端困难的局面,为了摆脱危机(直接原因)

C、中国国民政府正全力围剿红军,给日本以可趁之机。

12、日本的侵华史实:

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民族矛盾上升);1935年日本制造了华北事变(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37年7月7日开始全面侵华;八一三事变,上海失守;12月,南京失陷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1938年5月,日军占领徐州、打通津浦路。10月,广州武汉相继失守,中国失去了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

13、日本在中国犯下的罪行:

A、屠杀中国人民,进行细菌战、毒气战

B、疯狂迫害占领区人民(推行“以华制华”的政策,扶植傀儡政权)

C、进行经济掠夺(实行殖民统治,目的是把沦陷区经济沦为日本的附庸经济)

D、推行奴化教育和愚民政策(目的是消磨、摧残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和反抗斗志,实现其同化政策)

14、日本长驱直入的原因:

A、日本蓄谋已久,敌强我弱B、中国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15、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1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

A、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召开瓦窑堡会议,缺点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B、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C、八一三事变后,国共双方军事合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D、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7、国民党组织了多次正面战场的战役:

八一三事变后组织了凇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太原会战期间,八路军参加会战,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徐州会战中,在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指挥下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这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结果:正面战场消耗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但未能阻止优势敌人的进攻。

原因:一方面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另一方面是由于国民党执行了片面抗战路线(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18、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失守。

19、中国共产党开辟了敌后战场,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洛川会议上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

20、敌后战场的抗战措施有: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等。1937年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首府延安。陕甘宁边区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21、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正在华北进行了威震中外的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22、同时少数民族的抗日武装队伍也逐渐壮大起来,敌后战场成为抗日的主战场。(如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

23,在枣宜会战中,国民党底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壮烈殉国。

24、中共七大

时间:1945年,地点:延安

主要内容:

A、制定当时党的任务: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B、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C、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作用: 这次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的基础25、1945年,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美国、苏联等国家先后参战,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召正面战场,敌后军民举行反攻。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 签署投降书。

26、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A、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

B、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敌,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C、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三篇: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人教版必修一.doc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单元检测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英国侵略者说:“中国的禁烟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这对英国是很有利的,因为这终于可以使我们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段话表明()A、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的借口 B、鸦片战争是“维护商业”的战争 C、“夷兵之来,系由禁烟而起” D、战争后强迫清政府惩办林则徐

答案:A

解析:关键是材料中“中国的禁烟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说明“禁烟”只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其真正目的是借此发动战争打开中国的大门。

2、“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受到了致命的打击,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了”(马克思对鸦片战争影响的论述),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A、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打破了清王朝闭关锁国的状态 B、冲击了落后的封建制度,传播了西方文化 C、促使中国封建自然经济解体 D、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答案:A 解析:近代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有双重作用,其残暴的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但也有一定程度的客观进步性。马克思这句话是对鸦片战争客观上的积极影响的评述,主要是说明“与文明世界隔色的状态被打破”,选项A的意思与此最相近。3、1843年,中英双方在香港议定新税则并予以公布,使中国的关税税率降低了许多,这次税率调整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当时的消费水平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进出口贸易平等互利原则

D、《南京条约》有关规定

答案:D 解析:1843年,中英双方议定新税则,使中国关税税率降低是依据了《南京条约》中关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的规定。降低中国关税税率是为了便于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与中国消费水平无关,更不是依据平等互利原则;B项与关税主权无关;故A、B、C三项错误。

4、下图是一张清末上海会审公廨审案情形的照片,这一情形集中反映了近代中国哪一方面的主权遭到了侵犯()A、领土主权 B、关税主权 C、贸易主权 D、司法主权

答案:D 解析:解题时注意从题干和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题干指出照片是上海“会审

用心

爱心

专心 公廨审案”的情形,从图片中可以看出是中国官员和外国人同堂审理此案。由引可以判断此图片与中国司法主权遭到侵犯有关。5、19世纪90年代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与40---60年代签订的条约相比较,最显著的不同点是增加了()

A、割地的面积

B、赔款的数额 C、开放的口岸

D、列强办厂的特权

答数: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综合能力。同19世纪40---60年代签订的条约相比较,90年代签订的条约,最根本的区别是增加了列强办厂的特权,在1895年签订的中日《马关知约》中日本最先提出了这项要求,所以答案为D。

6、下列条约中,涉及既割地又赔款的是()

①《南京条约》 ②《北京条约》 ③《马关条约》 ④《辛丑条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条约内容掌握的准确性,其解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中的限制条件是“既割地又赔款”,可以根据所学知识直接判断,也可以用排除法:《辛丑条约》涉及赔款,不涉及割地,故应排除④项。答案为B。

7、《马关条约》对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和扩大政治势力影响最深远的条款是()A、割让大片领土

B、支付巨额赔款 C、开辟内河新航线 D、通商口岸设厂

答案:B 解析:二亿两白银相当于当时清政府三年的财政收入,根本无力偿付,清政府只能大借外债。列强在向清政府提供贷款时,附加了大量条件,借以控制中国,扩大在中国的政治势力。这是《马关条约》所产生的一个重要影响。

8、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这里的“要求”是指()

A、实施“以华治华”策略

B、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C、阻止英国势力独霸中国

D、展开对中国长江流域的争夺

答案:B

解析: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正值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加强资本输出是这一时期列强对外侵略表现出的新特征,而《马关条约》允许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规定,满足了列强这一方面的要求

9、《辛丑条约》与以往的不平等条约相比,最突出的不同点是()A、列强获取了直接干涉中国内政的特权 B、列强割占中国领土的面积更大 C、列强获取了更多的在华投资特权

D、列强向中国勒索赔款的数额达到顶点 答案:A 解析:《辛丑条约》中没有涉及割地、投资特权等内容,排除B项和C项,赔款数额多少不能反映出与以往不平等条约的本质区别,也应排除D项。根据《辛丑条约》的内容列强控制了京津要地;而且直接干涉中国内政,中国人民不能进行反帝斗争,清朝官吏要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从此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A项符合题意。

10、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894年估计约有1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美

用心

爱心

专心 元„„这些投资有很大部分不是来自于国外的资本流入,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成的。例如‘庾子赔款’(即《辛丑条约》的赔款)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投资。”(陈争平等著《中国近代经济史教程》)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始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资本输出基本为源于列强国内的剩余资本 C、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增长迅速 D、资本输出为中华民族经济发展注入了资金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1894年估计约有1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多美元”可以判断C项表述正确。列强对华资本输出从鸦片战争以后就已经开始了,A项错误;从材料“‘庾子赔款’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投资”判断B项错误;帝国主义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项错误。

11、甲午战争前,英国正式照会日本,提出“上海是英国在华利益的中心,因此当日后中日两国开战时,希望日本同意不在该港及附近作战。”上述材料表明()A、英国企图独霸中国,竭力排斥日本的势力 B、英国保持局外中立,图谋维持远东秩序 C、英国要与德竞争,诱日本加入协约国

D、英国纵容日本侵华,但不得损害英国利益

答案:D 解析:材料只是要求日本不要在英国利益集中的上海与中国交战,并没有对可能发生的战争表示反对,言外之意是日本可以在其他地方与中国交战。所以说,英国对日本侵华采取了纵容态度。

12、广州诗人张维屏在一首诗中描述:“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催。„„众夷相视忽变色,黑旗死仗难生还。”诗人描述的事件()A、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英雄气概 B、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封建压迫的斗争精神 C、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精神 D、表达了中国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精神

答案:A 解析:从诗中关键词“三元里”判断诗人描述的事件是鸦片战争中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故正确答案为A项。C项错在“帝国主义侵略”的表述上,当时资本主义还未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13、有人曾赞扬照片中的人物:“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据此判断该人是 A、左宝贵 B、邓世昌 C、聂士成 D、丁汝昌

答案:B 解析:从文字材料中可以看出他应属于海军,排除A、C两项;结合照片和邓世昌、丁汝昌的事迹判断,他是邓世昌。

14、新华社北京2006年10月26日电,从台湾“中国统一联盟”获悉,“统联”与劳动党、用心

爱心

专心 劳权会等多个团体近日举办“纪念台湾光复61周年----反对‘台湾地位未定论’活动”,抗议台湾当局将所谓“台湾地位未定论”的“台独”史观列入高中教科书,抨击陈水扁图谋以“制定新宪”推动“法理台独”。近代史上台湾第一次与祖国大陆分离是因为()A、荷兰殖民者占据台湾

B、甲午战争后,台湾被迫割让给日本

C、抗日战争中日本攻占台湾

D、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党占据台湾

答案:B 解析:题目关键词为“近代史上”。近代史上第一次分离是甲午战争后被迫割让台湾给日本。

15、假如你生活在1895年的台湾,你的爱国行动可能是参加哪个军队和日本侵略者作战呢()

A、左宝贵的部队 B、义和团

C、丁汝昌的部队 D、刘永福、徐骧的军队

答案:D 解析:1895年台湾各族人民在爱国志士丘逢甲、徐骧领导下组成义军,与刘永福的黑旗军并肩作战,共同抵抗日本侵略,故选D项。

16、慈禧曾说:“我本来执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一段时期,因洋人欺负太甚了,也不免有些动气,虽是没拦阻他们,始终总没叫他们十分尽意的胡闹。„„我若由他们尽意地闹,难道一个使馆有攻不下来的道理?”慈禧所称的“他们”是指()A、顽固派

B、洋务派

C、太平军

D、义和团

答案:D 解析: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及其相关知识的迁移能力。此题为材料解析型选择题,其中重要信息“慈禧”说的话“„„难道一个使馆有攻不下来的道理?”慈禧于1861年的辛酉政变上台,1858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天津条约》始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形成了暂时和好的局面,1900年6月初英、法、俄等八国组成侵略联军枪杀义和团战士的事件,激起中国人民的愤怒,爱国清军与义和团战士包围西什库教堂和东郊民巷使馆区,并发动猛烈进攻。因太平天国是在1851---1864年之间,洋务运动始于19世纪60年代,破产于90年代。所以符合题意要求的只有D。

17、右图是一张义和团运动出现前,在中国的一些地方流传的反对西方基督教的宣传画(《射猪斩羊图》)。画中对联是:“万箭射猪身看妖精再敢叫不,一刀斩羊头问畜牧还想来么。”造成中国人民对洋人与洋教的这种态度的最主要原因是 A、清朝政府官员的支持

B、敌视外洋事务是中国农民阶级的特性 C、基督教教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 D、传教士肆意欺压百姓

答案:D 解析:图片表示了对洋人、洋教的仇恨与排斥,D与教材中关于反洋教斗争兴起的原因是一致的。如不能直接判断,也可通过筛选逐一排除。图中虽有穿官服者,但与教材中官府“袒教抑民”的表述矛盾,所以A不正确;太平天国运动也是农民阶级,并没有盲目敌视外洋事务此判断B不正确;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是存在的,但不至于

用心

爱心

专心 激烈到如图所示程度。

18、义和团运动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A、完成了反帝的任务 B、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状况 C、打破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 D、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

答案:C 解析:在义和团运动中,义和团战士不畏强暴,英勇斗争,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故选C项。

19、“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可也。”

——蒋介石密电张学良

密电中的“沈阳日军行动”是指

A、九·一八事变 B、五·一五事变 C、二·二六事变 D、七·七事变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内容来看反映了不抵抗政策的具体内容,所以“沈阳日军行动”是指九一八事变。20、“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改建突出“人性”,从尊重生命的角度揭示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下列对“南京大屠杀”的看法符合史实的是

A、其背景是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

B、其目的是尽快结束中国战争、集中全力应对太平洋战场的压力 C、其结果是与华北日军汇流,进逼中国华中地区 D、其影响是导致国民政府内外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答案:A 解析: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南京大屠杀”发生在淞沪会战结束后的1937年12月,故选A项。

21、(2008海南历史高考题)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答案:C 解析:本题题干是史沫特莱对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的评价,也就是要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最主要影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扭转时局的关键,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不是正式建立。AD不合史实,B是次要的。故选C项。

22、下午6时,副总司令召集全部职员在大礼堂训话。大意谓:“„„如其坚决不允,兵谏是我做的,罪名该我顶受。我也必须亲身护送蒋到南京,俟中央政府的发落。大丈夫做事要磊磊落落,所谓好汉做事好汉当„„”工工整整的蝇头小楷,密密麻麻地挤在泛黄的宣纸本上,这一页日记的右上角清楚地写着“十二月十二日,十月二十九戊辰,晴”。这位叫汤宝田的文职军官,记录下的这件大事,标志着

A 国共十年内战的开始 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C 抗日战争爆发 D 国共两党重新合作 答案:B 解析:由“十二月十二日”、“兵谏”“送蒋到南京”来看,指的应当是1936年的西安事变,在西安事变中,张学良对蒋介石实行兵谏。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也就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用心

爱心

专心

23、《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 年9 月由国民党公布)提出抗日的三项主张:争取中华民族之独立自由与解放;实现民权政治,召开国民大会,以制定宪法与规定救国方针;实现中国人民之幸福与愉快的生活。这三项主张的主旨是 A、国共捐弃前嫌再度合作 B、在三民主义基础上团结抗战 C、国民党承认中共合法地位 D、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答案:B 解析:争取中华民族之独立自由与解放--民族;实现民权政治,召开国民大会,以制定宪法与规定救国方针--民权;实现中国人民之幸福与愉快的生活--民生。材料强调的是在三民主义的基础上团结抗日,故选B项。

24、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组织了正面战场的大规模抵抗,最能说明()A、国民政府认识到惟有抵抗才有出路 B、国民政府转变了对日本的传统看法

C、民族矛盾激化是国民政府政策改变的动因 D、国共合作改变了国民政府的对日态度

答案:C 解析: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政策调整的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日本灭亡中国的目标促使国民政府由原来的妥协退让转变为自卫抗日,故选C项。

25、下列关于抗日战争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①抗战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②全民族抗战是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③敌后抗日根据地始终是抗战的主战场 ④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抗日战争初期抗日的主战场是国民政府的正面战场,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抗战的主战场,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26题20分,27题30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面是一幅西方人所画的有关义和团的漫画,请观察分析:

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在义和团的排外主义中表现了“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服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三 “盖中国数千年在沉睡之中,今大梦将觉,渐有‘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也’之思想,故义和团运动,实由其爱国心所发,以强中国,指外国人为目的者也。虽此次初起,用心

爱心

专心 无人材,无器械,一败涂地;然其始羽檄一飞,四方响应,非无故也。自今以往,此种精神必更深入人心,弥漫全国。他日又必有义和团子孙,辇格林之炮,肩毛瑟之枪,以行今日义和团未竟之志者。”

---赫德《中国实测论》

请回答:

(1)材料一漫画作者要表达对义和团的什么态度?漫画所传达的信息有哪些与历史事实具有一致性?(6分)

(2)材料二、三的观点有何相同之处?(4分)

(3)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义和团运动最重要的意义。(4分)

(4)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表现了作者对义和团的嘲笑与鄙视。(2分)义和团对外国侵略者毫不畏惧,奋勇杀敌;义和力相对于外国人武器装备落后;义和团不能正视与外国侵略者之间的关。(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

(2)两者都肯定了义和团所表现出的英勇无畏的精神,以其对中国人民的激励作用。(4分)

(3)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4分)

(4)盲目排外,不能正确区分外国侵略与西方文明,不符合历史潮流;武器装备落后;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缺乏统一严密的组织领导等。(答出两点即可得6分)

阅读下列图片和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用心

爱心

专心

日本侵略者用活人做靶子,练习刺刀

材料三

材料四

东史郎在著作《一名士兵在南京大屠杀中的体验》一书中,揭露了当年侵华日军所犯下的令人发指的罪行,他在其著作中写道,一名侵华日军头目在南京大屠杀中,将一名中国人装在绑有手榴弹的邮袋中,浇上汽油点燃后扔到水中,在水中爆炸身亡。

材料五

靖国神社是日本祭祀明治维新以后历次战争中死亡军人的场所。根据日本“靖国神社法”,该神社具有宗教法人的资格。神社内供奉着明治维新以来约250万日本军人的牌位,其中包括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死刑的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

神社院内有一个常设展览馆,叫做“宝物遗品馆”。馆内保存着日军的作战地图、军装、武器,写着“武运长久”的太阳旗,以及1932年3月16日天皇令日军侵占中国上海的诏书等。

材料六

(新华社北京4月21日电)外交部副部长李肇星今天紧急召见日本驻华大使阿南惟茂,奉命就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今天参拜靖国神社一事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回答:(1)材料一、二、四说一说日本侵华过程中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4分)

(2)材料三发生在什么时间?说明了什么问题?有何历史意义?(13分)

(3)根据材料五,靖国神社作为宗教团体,竟然供奉着东条英机等二战的甲级战犯的牌位、遗物,这说明了什么?(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实质及其对中日关系带来的严重影响分别是什么?(4分)

用心

爱心

专心

(5)上述材料给我们哪些启示?(6分)

参考答案:

(1)屠杀中国人民(如南京大屠杀),进行细菌战、毒气战。(4分)(2)时间:1945年9月9日。(2分)

说明:日本向中国政府正式投降,签订中国战区的投降书。(2分)

历史意义:①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②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敌,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③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9分)

(3)说明靖国神社具有明显的政治倾向,公然为日本军国主义张目。(2分)(4)问题实质:否认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和犯下的滔天罪行。(2分)

严重影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损害了中日关系,且悖于和平、发展与合作的时代潮流。(2分)

(5)①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对经济有反作用。日本首相一再参拜靖国神社,反映出日本政局日益右倾化和右翼势力日益猖獗,其背景在于日本经济长期低迷和政治长期混乱,斗争是长期、动荡的状况。②和平与发展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当前威胁和平的隐患依然存在,斗争是长期、复杂的。③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落后就会受制于人,我们必须加快发展步伐,增强综合国力。(答出两点即可得6分)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四篇:总结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总结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三大条约的内容及影响.《南京条约》: 内容:

(1)割香港岛给英国;(割地)(2)赔款2100万银元;(赔款)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①方式:军事: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 政治:扶植傀儡政权(以华制华)经济:野蛮掠夺(以战养战)思想:推行奴化教育

②罪行:屠杀中国人民(南京大屠杀等)、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

5.局部抗战时期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主要表现(人民、共(开埠)

(4)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关税协定)

影响: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 内容:

(1)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割地)

(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赔款)(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开埠)(4)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开厂)影响: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 内容:

(1)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赔)

(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划)

(3)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禁)

(4)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拆)影响: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三元里抗英、黄海海战、反割台斗争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及意义。

英雄人物:丁汝昌、刘步蟾、邓世昌、林永升、叶祖珪;丘逢甲、徐骧、刘永福 意义:三元里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

黄海海战显示了中华民族奋勇抗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自己概括即可)

反割台斗争表现了台湾人民不甘愿做亡国奴、誓死保卫家园的反抗精神

3.义和团运动的根本原因、性质、意义、失败原因、口号及评价。

根本原因: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性质:农民阶级反帝爱国运动

意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口号:扶清灭洋

评价:进步性: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强烈愿望 局限性:对清政府认识不清;具有盲目的排外色彩 4.日军的侵华方式及犯下的罪行.产党、国民党)。

人民:抗日义勇军、一二九运动

共产党:“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组织东北抗联

国民党:蔡廷锴和蒋光鼐(“一二八”事变后,19路军奋起抵抗)、安德謦(1933年,东北军保卫山海关)、冯玉祥和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宋哲元(长城抗战)

张学良、杨虎城:西安事变(1936.12.12)

6.列举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及人物,评价两个战场的作用.①正面战场(国民党):

战役: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枣宜会战(张自忠)、台儿庄战役(李宗仁)。

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消耗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在防御阶段是抗战的主战场。但由于奉行片面抗战路线,未能阻止优势日军的进攻。②敌后战场(共产党):

战役: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彭德怀)。

评价:敌后战场在防御阶段有效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抗战,在相持阶段发展成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7.全民族抗战的旗帜及这面旗帜形成的主要过程.旗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程:

①1935年瓦窑堡会议:中共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②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③ “八一三”事变后,国共两党协议改编红军;

④ 1937.9,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8.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意义.原因: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全民族的抗战(根本原因)。②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重要因素)

意义:国内: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洗刷了百年耻辱,并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复兴的转折点。国际:为世界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9.中共为抗日召开的三次会议的名称及核心议题.瓦窑堡会议:制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中共七大:制定党的总任务;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五篇: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质量检测:(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含解析

专题质量检测(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有人说,“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这里的“□□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

D.“门户开放”政策 3.下图中的情景反映的是哪一次战争带来的后果()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20世纪初,北京刚刚引进自来水与电力照明的时候,社会上流行着一些传言:“北京新的供水系统是外国人布下的圈套,供应的水是腐败的;电力是外国人的鬼魂,西方人的阴谋。”一些电力事故则被当作这一诡计和幽灵的最好注解而大肆宣扬。这一现象深刻反映了()A.中外民族矛盾尖锐对立

B.百姓排斥先进工业文明 C.传统生活观念的顽固性

D.开明与守旧的思想并存

5.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这样评论义和团:“义和团事件明显是由反动的满族朝廷、顽固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民众的联合力量所推动的。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是愚蠢的、非理性的,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固有的爱国主义成分。”对此评论理解准确的是()①作者对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分析符合史实

②作者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全民族广泛参与的群众运动 ③作者对义和团的评价具有辩证性 ④反映了作者的主要史观是革命史观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6.某条约规定:“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国……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

工艺制造;此外,只要缴交所定进口税,便可将机械装运进口。”这一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1900年西方国家发行了《迎接龙的挑战》的明信片。下列对该历史事件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列强势力深入长江沿岸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工具

D.中国开始被卷入世界市场

8.抗战初期,蒋介石致电某部:“25日一战,歼寇如麻,足证官兵用命,深堪嘉慰。尚希益励所部,继续努力。”一位民主人士赞扬说,“此次大捷,其估量不仅在于双方死亡的惨重,而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日军锐气挫折”。两则材料称赞的是()A.淞沪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9.如图是1937年刊发在《救亡漫画》杂志上的一幅名为《收复失中的抗日军人一手握枪,一手高举大刀,两腿横跨长城内外。对这幅()A.该漫画创作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时期 B.该漫画表达了作者对国民党政府的失望 C.“收复失土”意指收复丧失的关内大片领土 D.该漫画表达了画家渴望“打回老家去”的心声

10.“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被用作电视剧《大刀》的主题曲,该剧以艺术的形式反映了中国军队从1933年长城抗战到1937年的卢沟桥抗战。这支军队应属于()A.国民革命军

B.中国工农红军 C.八路军

D.新四军

11.观察右图所示漫画,其寓意不包括()A.日本必然走向失败 B.中华民族团结抗战 C.敌我力量悬殊较大

D.两个战场相互配合

12.1937年清明节,国共两党都派出代表共祭

黄帝陵。林伯渠代表中共宣读毛泽

土》(张仃)的漫画,画漫画表述正确的是东亲自撰写的祭文。“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频军苦斗,备历险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论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对该场景反映的历史信息评价正确的是()①展现中国历史传统的重要文化现象

②唤起了民族自尊,增强了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③表明国共两党抵御外侮的共同心愿

④国共两党以民族利益至上,抛弃了前嫌,一致对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

日本裕仁天皇昭和时代(1837-1901年在位)

(1924-1945)材料二 “长江一带各口,英商船只俱可通商。惟现在江上下游均有贼匪,除镇江一年后立口通商外,其余俟地方平靖,大英钦差大臣与大清特派之大学士尚书会议,准将自汉口溯流至海各地,选择不逾三日,准为英船出进货物通商之区。”

材料三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1)维多利亚女王在位第四年,英国发动了一场侵略中国的战争,根本目的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贼匪”指什么?(4分)

(3)材料三反映了资本主义列强侵华的什么阶段特征?(4分)

(4)昭和时代的那场战争结果如何?这个结果对中国而言有什么重大意义?(8分)

14.有世界“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对中国的报道涉及政治层面的比较

多。它独特的报道风格和对中国局势的关注,受到国人的瞩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6年2月24日《时代》周刊封面人物——远东四大“元满洲溥仪、斯大林和蒋介石(如右图)。

这期封面上,列举了当时远东四大“元首”:日本天皇、满洲溥仪、石。因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远东危机”,故认为这四个人是解决危机

材料二 1942年6月1日《时代》周刊封面人物——蒋介石(如右这期封面人物是蒋介石,他在抗战前就“预言”:国际形势的转变关重要。珍珠港事件证明了他的预想,他在美英的支持下,担任了同盟指挥。

(1)材料一中“远东危机”指什么?它对国际社会产生了什么主要影响?(6分)

(2)材料一中《时代》周刊认为这四大“元首”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4分)

(3)蒋介石及其领导的国民政府在抗战中有什么积极表现?(6分)

(4)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时代》周刊将以上人物列为封面人物的原因。(4分)

图)。

对中国的命运至军中国战区的总斯大林和蒋介的关键。首”:日本天皇、专题质量检测(二)1.选A 鸦片战争使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与材料中“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 相符,故A项正确。

2.选B 本题考查片面最惠国待遇。由“一国所得,诸国……享之”“一国所求,诸国……助之”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说的是片面最惠国待遇,故B项符合题意。“领事裁判权”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A项;C项在材料中并未反映,排除;“门户开放”政策是指列强在整个中国范围内都有进行贸易的权利,与题干材料无关,D项错误。

3.选C 图中的情景反映了当时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民族危机。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刺激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由此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4.选A 题干反映了当时北京人民认为自来水与电力照明都是外国人的东西,故认为其是圈套、腐败、鬼魂和阴谋,深刻反映了对外国人的不信任和排斥,根源是八国联军侵华使中外民族矛盾尖锐对立,故选A。

5.选D 义和团是在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背景下兴起的,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符合材料中说的“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①正确;作者认为义和团是由满洲贵族,保守派官绅和士绅,无知民众联合推动的,②错误;作者既看到义和团运动的反帝爱国性,又看到其愚昧性,故③正确;革命史观认为人类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作者没有用此观点,④错误。

6.选C 材料指出“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将机械装运进口”,反映了允许外国在通商口岸设厂,与《马关条约》有关,选择C项符合题意。

7.选C 列强通过《天津条约》就已经深入长江沿岸,故A项错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是《马关条约》的影响,故B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故C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被卷入世界市场,故D项错误。

8.选B “此次大捷,其估量不仅在于双方死亡的惨重,而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日军锐气挫折”,这是对平型关大捷的评价。平型关大捷是中国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故选B。

9.选D 本题可用排除法。从时间和漫画的内容来看,A、B两项错误;由图片信息来看,作者的意图在于收复关外的大片领土,而非收复关内领土,C项错误。

10.选A 本题考查对历史阶段特征的把握。关键信息:1933、1937、长城抗战、卢沟桥抗战。从时间与地点入手,排除中共抗战,就是国民党军队的抗战,故选A。

11.选C 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团结抗战,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漫画的寓意即在于此,但反映不出C项内容。

12.选A 注意时间“1937年清明节”,而国共两党一致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1937年9月,④不正确。

1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以来中国的反侵略斗争。第(1)问,主要是注意材料时间提示,然后再分析其根本目的。第(2)问,材料二强调中国允许英国商船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联系相关知识可知此项是《天津条约》的内容之一,由此判断“贼匪”是太平军。第(3)问,材料三强调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是资本输出的明显特征。第(4)问,注意图片下方的提示“日本裕仁天皇昭和时代(1924-1945)”,不难判断是抗日战争,然后回答其结果和对中国而言的重要地位。

答案:(1)打开中国市场大门。(2)太平军。

(3)材料三反映了资本主义列强侵华从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

(4)结果:日本战败投降(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或中国打败日本侵略者等)。意义:中国近代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14.解析:第(1)问,从日本天皇、满洲溥仪、斯大林和蒋介石,可知“远东危机”应与日本、中国东北有关,再结合时间“1936年”可得出答案;“影响”从对美英利益角度思考。第(2)问,解决问题的关键应结合所学从人物的地位及史实来分析。第(3)问,根据所学知识归纳回答国民党积极抗战的表现。第(4)问,回答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答案:(1)“远东危机”指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影响:造成远东国际格局的变化;损害美、英等国的在华利益。

(2)不同意。理由:溥仪是日本扶植下的傀儡皇帝;苏联忙于欧洲事务和国内建设,无暇东顾,他们都不是解决危机的关键;中国是抵抗日本侵略的主要国家,蒋介石的态度和政策决定了危机的解决与否;日本是危机的制造方,也成为危机解决的关键。

(3)表现:联共抗日,促成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正面战场进行抗战(或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入缅作战等战役);争取国际援助,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4)原因:美国《时代》周刊看到了中日战争与国际局势的变化密切相关;看到了蒋介石及其国民政府对抵抗日本侵略的作用。

下载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