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路感悟(写写帮推荐)

时间:2019-05-12 00:54: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之路感悟(写写帮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之路感悟(写写帮推荐)》。

第一篇:中国之路感悟(写写帮推荐)

中国之路感悟

(一)中国文明——文化大国之路

自古以来,中国就一直秉承着团结、家国同构的文化传统。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村子女外出打工,都有把辛辛苦苦打工挣来的钱寄回老家帮补家用、展样父母的习惯,体现出了中国人的家庭联系非常紧密。还有像中山陈家祠那样的祠堂,也是由族人出资共建,古代的时候为族群的子弟提供住宿等方便。都可以看出,中国人尊老爱幼、养老的文化。虽然现今日益受到欧美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倾向的影响,但这只能更促使人们渴望心灵的回归,并是两者文化相融合,认识到孝敬文化与个人利益不冲突,可以实现两者的相辅相成。

再者,中国拥有五千年伟大、悠久的古老文明历史文化,经久不衰,在新时代焕发着活力,为现代化所用。中国文化具有内源性、原创性,吸收西方文化的优秀成分,进行文化升级和创新,例如来源于西方的网游和影视产业,进入中国,加入了中国元素和创新,迸发着独特的活力。

另外,汉语,作为创造中华文化的最重要工具,也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推新,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

中华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信仰,中华文明包含着伟大的智慧,都是我们应该呵护和珍惜,并且要传承下去。弘扬中国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整合力,是中华民族崛起的和平之路。

(二)中国话语——强国崛起之路

首先,中国话语权的提升体现在环境话语权的提升,从1997年中国在国际环境问题上的被动、不重要的地位,到从2002起,中国的环境话语权地位日益加重,甚至能够在联合国减排环保会议上发达国家推诿环保责任时发出掷地有声的声音进行指责。

然后是金融话语权的地位日益显著,体现了经济发展的硬道理,中国在国际金融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投票权都提到了提高,都排在世界第三,更是有中国人作为发展中国家第一人当选为世行副行长。

还有经济话语权的提升,历史从G8峰会的呼风唤雨到现在新兴经济体崛起,到体现发展中国家影响力不断加深的G20峰会。

国际舆论、思想也在逐渐发展着转变,伴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加深,国际舆论也开始了对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的质疑和反思,发展中国家也不再对西方话语偏听偏信。在最近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甚至有了中国专场,为我们争取了更平等的话语权。

由于西方国家较早发展,所以很多的国际标准、制度都是由西方制定的,但是这些由西方发展套路却不一定适用于发展中国家,所以发展中国家要从西方僵化的话语中解放出来,坚持自己的独立道路,才能实现国家实力的提升。创造自己的话语,有利于提升国际地位,有利于制定自己的标准,获得更多的国际尊重。

(三)中国模式——中国特色之路

实践证明,走符合中国实际、世界潮流的道路,开放市场,独立自主,自力更新,才能实现发展中国家的后进发展,取得各方面的繁荣。

由于西方先发展的成功而说西方的道路才是正宗的发展路的观念是不正确的,西方制度本身也存在有很多问题。中国不像西方,照搬美国西方模式,只会导致效用失灵,所以我们要走中国自己特色的道路。

在中国模式的探索上,政府、政党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有效、有为、稳健的政府,处理改革发展问题,制定战略,实行措施,是中国模式的制度根基和权威,这一切也取决于政府的效率。

我国的人均资源少,为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需要政府去指导、维持秩序和发展。政府也起着保护后发国家发展、民企发展的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积极发挥灵活性、主动性、科学性才能获得成功。

中国模式的实现,还需要政府关注民生,获得人民支持,尽力实现执政目标,同时改革发展也要基于政治稳定,对自由市场加以一定的调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要坚信中国模式的发展践行,是中国崛起之路。

第二篇:中国之路观后感

《中国之路》观后感

班级:电气114班姓名:徐国彪学号:08060111427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了一个大规模创新、集体创新、加速创新、不断创新的时代。人们不禁要问:中国为什么会迅速崛起?这正是源于中国的创新。那么,人们还会再进一步问道:中国最大的创新是什么呢?这就是开拓了“中国之路”。

那么,什么是中国之路呢?所谓“中国之路”,就是邓小平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会议上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之路”,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不照搬前苏联式的社会主义模式,反对教条主义,也不盲目照搬西方式的资本主义模式。尽管当时要求学习西方现代化,借鉴西方的经验与教训,但更要超越西方现代化,独辟蹊径,探索和开拓中国道路。邓小平提出的是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也不同于其他所谓“非西方国家”(如印度)的现代化道路。从那时到现在,我们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创造出了大国迅速崛起的世界奇迹,也走出社会主义国家富强的“人间正道”。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将“中国之路”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之路就是从经济全球化的边缘化者转变为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推动者,从一个自我封闭、半封闭的社会转变到一个开放、全面开放的社会。

中国之路就是从一个一盘散沙、四分五裂的社会转变为一个具有强大政治凝聚力、组织化程度高的人民民主社会的过程。由此形成世界历史超大规模的经济社会转型,这就是中国之路的含义及影响。无论是经济转型,还是社会转型,都是发展的手段和途径,而发展的最终目的还是“以人为本”,在中国就是以十几亿人口的经济和社会福利最大化为本。我把中国之路定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之路”。这包括三个基本因素: 第一个因素是不断增加现代化因素,最大限度地扩大生产、创造财富,最大限度利用现代知识、科技、教育和信息要素。从本质上来看,中国作为现代化的后来者、落后者,她的现代化过程是一个不断追赶发达国家的过程,包括经济追赶、教育追赶、科技追赶、信息通讯技术(ICT)追赶等。

第二个因素是不断增加社会主义因素,共同发展、共同分享、共同富裕,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和政治优势。这也是毛泽东留下来的最重要的历史遗产,虽然他的许多创新都没有成功,如“人民公社”、“上山下乡”、“五七干校”、“工农兵学员上大学”、“赤脚医生”等所谓社会主义新生事物,连他也没有想象到这些“新生事物”也会垮掉,成为昙花一现,但是他执着地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探索和努力都成为历史的财富和动因。只有不断增加社会主义因素才能凝聚十几亿人民,动员社会各种力量,在政治上实现国家统一强大、长治久安。第三个因素是不断增加中国文化因素,对构建中国特色理想社会有重大创新,如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学习型社会、安居乐业社会。我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理念概括为“八个社会、一条道路”,其目的是使所有的人才发挥作用(人尽其才)。另外重要的则是对全球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包括和平、发展、合作。

中国之路最大的创新是什么呢?最大的创新就是创造了一个符合国情的、能够顺应世界潮流的、能够主动应对国内外挑战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这是全体中国人民的集体创新,也是党中央的集体创新,特别是几代党中央领导人的不断创新。

世界上没有一个最好的现代化模式,没有一个尽善尽美的体制,只有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世界上没有一条笔直的现代化大道,它总是要经过曲折之路,但总会“柳岸花明又一村”。中国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发展模式,是一个不断被创新、被超越的新模式。中国发展之路是一个崭新的发展。迄今为止,我们对它的认识仅仅是刚刚开始,还没有真正认识和理解它,还需要认真思考和总结。发展的成功与失败是十分难以理解的秘密,也是十分简单明了的道理。

历史告诉我们,以往的失败是自己折腾自己导致的,很少因别人、别国折腾我们而导致失败。“不折腾”是中国成功的一个底线——政治上不折腾、经济上不折腾、社会上不折腾、生态上不折腾、国际上不折腾,保证中国的未来顺着自己已经走过的道路继续走下去。

2014年6月22日

第三篇:复兴之路感悟2(推荐)

我们的未来不是梦

——观<<复兴之路>>有感

5月份,我们集体观看了<<复兴之路>>这部影片,感想良多。

《复兴之路》是一部全面、系统梳理中国近现代史的大型政论片,是一部有深度、有力度的优秀政论片,是一部见证民族精神崛起的作品,其进一步抒发我们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感言和情怀,表达了民族复兴、富国强民等的愿望,引起了强烈的共鸣。看了之后情绪激昂,更唤起了我们关于民族复兴的思考和探讨,和振兴中华的信心和决心。

渴求复兴,企盼强国,是我们中国人久远的梦想,是二十世纪中国的鲜明主题,也是二十一世纪企盼实现的蓝图。复兴道路究竟是什么?一百六十七年来中国走过了一条怎样的道路?今天我们能不能清晰地看到中国的复兴之路?我们的回答是能,而且非常清晰。历史事实证明,经过新中国成立50多年和改革开放近30年的努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只有共产党领导,才有新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为中国的历史记录者,《复兴之路》将焦点锁定当代中国,即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多少年前,辛亥革命没能解决中国的问题,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进步人士的选择。中国共产党诞生后,率先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并在大革命失败后独立探索救中国的道路;日本侵华,民族大义面前,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破坏和平建国主张和政权腐败,导致了自身的失败;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赢得了民心的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全面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完成了自1840年以来对于中国最重要的命题: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也为第二大历史任务——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扫清了障碍,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此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进入新纪元,走上了新的道路。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独特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新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在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确立社会主义制度,通过计划经济的方式,快速向工业化迈进,并取得了辉煌的成果。虽然由于缺乏经验、急于求成而导致社会主义道路遭遇曲折,但是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独立自主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仍然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中国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的前夜。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掀起了全社会的思考,思想得到解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上来的战略决策,开始了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程。我们能看到,新中国正在一步步走向光明。

在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后,中国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沉着、负责地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取得抗洪胜利,使中国赢得世界赞许的目光。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世界显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国有企业改制取得突破,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综合国力全面提升。经过15年的努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经济发展逐步融入世界,中国和世界在相互了解中一步步走近。履新之初,西柏坡之行,表明了我们党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执政为民的理念。中国在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带领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抗击非典之战中,践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领袖和民众共赴危难、恪尽职守,赢得了最终的胜利。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仍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傲人成绩,并就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问题做出了重要决议。

回眸中国引领世界的辉煌历史,我看到了明清时期闭关锁国错失走向世界的机遇,但是,近代的许多仁人志士还是为中国的复兴做出了很大贡献,是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燃起了中国复兴的希望,也是他们的众志成城筑起了我们新中国的历史性突破。

立足当下,我们四川的同胞们正在经受地震之苦。在都江堰,发生了有始以来比唐山大地震还严重的地震。至今,因为这次地震的开始,因为这次灾难的来临,死亡人数目前达到32477人,这个数字简直不敢想象,一次地震丧失了无数人的生命,那些被土与石块掩埋下的痛苦,有谁能知,有谁能晓? 次大地震中,伤亡惨重,让无数人丧失了生命。一些孩子,失去了双亲;一些母亲,失去了儿女;一些父母,怎能忍受的住丧子之痛?那些在地震过后潸然泪下的人,那些失去了最亲爱的人的人们,心里无限的伤痛,又有谁能知道? 但是,我相信四川同胞会重新站起来。那些远在重灾区的朋友们,请你们不用担心,我们每一个人都会为你们祈祷,祈祷你们平安健康地度过这次灾难。

我希望四川同胞要从废墟中站起来

我希望再次听见巴蜀的雄起之声音!

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民族的凝聚,爱国主义来自我们对历史的共同感知,来自对今日生活的珍惜和把握,更来自对未来共同的信仰和目标。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将越走越宽,所有的中国人民一定能战胜所有困难!

加油,中国!我们的未来不是梦!

第四篇:中国高速铁路发展之路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之路
2011 年 07 月 25 日 22:28 铁路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产物,也是促进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建国以来,中 国铁路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到 2002 年底,我国铁路运营里程已达 7.2 万公里,但按人均里程计算,仅为 5.5 厘米,不及一根香烟长,排名在世界百位以后。铁路货运需求满足率不足 35%,95%以上的运输 能力只能用于运输煤炭、石油、粮食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家重点物资。在客运方面,随着人民群众生活 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乘坐火车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对运输服务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每逢春运暑运、“五 一”、“十一”黄金周,全国各大车站人流如织,一票难求。中国铁路人清醒地认识到,铁路还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快发展,为 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优质、安全的公共服务产品。铁路发展的滞后,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 党中央和国务院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作出了加快发展铁路 的重要决策。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铁路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大众化交通工 具,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要求铁路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认清使命,抓住铁路建设的黄金 机遇期,再接再厉,开拓进取,为加快我国铁路发展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 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2004 年 1 月,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第 34 次常务会议批准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这是 新中国铁路历史上第一个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到 2020 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 10 万公里,其中时速 200 公里及以上的客运专线达到 1.2 万公里以上。2008 年 10 月,《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调整)经国 家批准正式颁布实施。根据调整规划,到 2020 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 12 万公里以上,其中客运专 线及城际铁路达到 1.6 万公里以上,复线率和电化率分别达到 50%和 60%以上,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 分线。按照 2008 年世界高速铁路大会的定义,“高速铁路”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新建的专用线路、时速 250 公里动车组列车、专用的列车控制系统。因此,我国的客运专线和城际铁路就是高速铁路。高 速铁路在客运市场有四大优势:一是速度快。在旅行距离 1000 公里范围内,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二 是安全可靠。日本新干线自运营以来,几十年没有发生过列车颠覆和旅客伤亡事故,法国高速铁路 10 多年来始终保持安全运营的良好纪录。三是经济实惠

。选择高速铁路旅行比乘坐飞机和汽车更经济划算。四是运载量大。一条四车道高速公路年运量最大不超过 8000 万人,一条双线高速铁路年运量可达 1.6 亿人。特别是高速铁路在城际间开行高密度、公交化、编组灵活的动车组列车,其载客量是公路、民航 无法比拟的。我国人口众多、内陆深广,解决大规模人口流动问题,最安全、最快捷、最经济、最环保、最可靠 的交通方式是高速铁路。中国铁路决定把发展客运高速作为实现现代化的一个主要方向。但是,采取何 种模式尽快实现中国铁路的“高速梦”,尚需论证。经过审慎的分析、研究和论证,中国铁路的决策者认为,我国铁路已经掌握高速铁路线型精测精调、客站功能完善、路基沉降控制、长大梁制运架、大跨高桥长隧、无砟有砟轨道等设计与施工成套关键技 术,成功开展了工务工程、通信信号、牵引供电、调度指挥、旅客服务等各专业系统的集成创新,机车 车辆制造具有比较好的基础,但是在高速列车的设计制造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不少差距。基于这样一个 实事求是的判断,中国要发展高速铁路,既不能妄自菲薄、全盘引进,也不能盲目排外、闭门造车,而 要立足于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需要,综合考虑安全经济技术等各种因素,坚定不移地发展适合中国 国情的高速铁路。

这种发展高速铁路道路的特点就是:立足高起点、高标准,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坚持以我为主,自 主创新,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结合起来,全面掌握先进的核心技术,形成具有 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具体来说,线路、桥梁、隧道、涵洞等工程技术,以原始创新 为主,形成完全独立的技术标准和自主知识产权;通信、信号、牵引供电系统,坚持系统集成创新,形 成满足我国客运专线系统集成的标准和要求;运营调度和旅客服务系统,坚持自主创新,适应我国客运 专线运营要求;高速动车组,按照“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要求,通过引进 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客运动车组的国产化。在高速铁路的工程建设中,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有机结合 的管理体制,充分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推行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行“小业主、大咨询”管理模式。在高速动车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面,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 创新体系。铁道部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将全国铁路形成一个拳头,促使国外厂家形成进入中国铁路 市场的竞争,以最低的

第五篇:中国之路-7解说词

中国之路7

2011年11月28日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第17次缔约方会议 在南非德班召开

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京都议定书》

第二承诺期的存续问题 这个问题的核心内容是

各国在减排方面应该承担的责任 在这一议题上 发达国家集团沉默 乃至推诿应尽的义务 拒不履行自己的承诺 2011年12月11日凌晨 德班气候变化大会的 最后一次全体大会上

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高声责问

本行非字幕.加粗是该人的话(如非注明。否则都是字幕)同期声:(解振华 中国代表团团长)有一些国家已经做出了承诺 但并没有落实它的承诺 并没有兑现它的承诺 并没有采取真正的行动 讲大幅度率先减排 减了吗

要对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 你提供了吗

我们讲了也没有兑现

我们是发展中国家 我们要发展 我们要消除贫困 我们要保护环境 该做的我们都做了 我们已经做的 你们还没有做到 你有什么资格

在这里讲这些道理给我

第七集 中国话语

回顾历史

1992年联合国地球公约 签署后的一段时间里

在有关减排问题的国际谈判 和对话方面

中国一直是被动的应对者

1997年《京都议定书》签署时 中国并不是重要的影响国 但到了2009年哥本哈根 全球气候会议期间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减排

和气候谈判中举足轻重的角色 在2011年南非德班 气候变化会议上 中国话语终于发出 振聋发聩的声音

这个过程清晰地让人感到 中国环境话语权的提升 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 以其在金融危机中的卓越表现 在国际金融领域赢得了 前所未有的话语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是重要的世界金融机构 1980年4月17日

该组织证实恢复中国的代表权 中国占总投票权的3.66% 1991年

该组织开始在

北京设立常驻代表处 到2010年

中国占总投票权的份额

由原来的3.66%上升至6.19% 超越德 法 英三个老牌金融大国 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位居世界第三

这是中国在国际经济话语权 飙升的有力证明

同期声:

张斌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教授 现在主要的国际经济事务 如果说没有中国的加入 那么很难谈得成

我们能够确定的是中国的加入 应该不光光代表中国

也代表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 一些收入比较落后的这些国家 想营造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那么 一个国际上的政治和经济秩序

2010年4月25日 世界银行通过

有关投票权改革的方案 经过改革

中国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 从2.77%提高到4.42% 超越德国 英国和法国 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位居世界第三

一个国家在国际机构中的投票权 是该国国际话语权的 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这次在世界银行 投票权的提高

正是中国国际话语权 提升的硬指标

在经济实力是硬道理的当今世界 金融话语权是硬道理的核心 2008年2月4日

中国经济学家林毅夫被任命为 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 成为出任这一要职的 首位发展中国家人士

何海峰 中国社会科学院 金融政策研究中心 主任

从世行这边来看

一般来说是由美国人来担任 然后呢

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边(来看)一般是由欧洲人来担任

当然这个是形成了这么一个传统 但是这个传统

在这次金融危机之后 开始出现一些变化 所以就下一步

中国在世行的地位来说

我们一方面要配合新兴国家 发展中国家

去做出一些合作中的这种博弈 提高我们的话语权 包括这个高级职位 包括我们在中间的份额

也包括我们这个专业人才队伍 这样会引导世行在更加平衡的 世界发展中

对我们做出一些有利的这样一个贡献

冷战和后冷战时期 西方发达国家的话语 始终占据国际社会 国际组织的主导地位 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 这一格局开始被打破

中国能够在不同国际场合发声 1975年7月

法国倡议召开由法国 美国

日本 英国 西德和意大利 6国参加的最高级首脑会议 加拿大于1976年加入 这就是所谓的7国集团 在当时的世界经济领域 处于主宰性地位

1998年俄罗斯加入之后 形成8国集团首脑会议 简称G8峰会

在国际政治经济大势中呼风唤雨 1999年

由原8国集团和另外的12个 重要经济体组成的20国集团 其国际经济合作论坛 简称G20峰会 G20峰会的宗旨

是推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 之间就实质性问题 进行讨论和研究 以寻求合作

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 和经济持续发展 以中国为代表的

新兴国家通过G20峰会 有力地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今天 G20峰会几乎取代了 G8峰会的功能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不得不开始与新兴发展中国家 共同商讨国际经济问题

中国话语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声音

王勇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 主任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

国际的政治经济的这样一个格局 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

一个就是说是传统的这样一些经济大国 它们的整个经济实力 受到了非常大的削弱 比如说美国在全球经济的

总的份额可以说是有很大的下降 另外一个因素呢 就是我们经常谈到的

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以新兴经济体 为代表的整个发展中国家的 这样一个政治经济影响的上升

中国之路

世界力量格局正发生着深刻变化 各大国与国际集团 都加紧争夺话语权高地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国际社会 在进行制度与机制改革的同时 各方面的话语地位需要深度调整

同期声:

张斌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主任

中国的崛起对欧美经济 其实是一个双方面的挑战

一方面是在这个经济领域里面的 这个双方都能达到很多的 共识还是一样的 还是互利的 另外一方面呢

还有就是在政治和规则方面的 因为中国的加入

意味着有一些规则是要做出调整的 因为中国

尤其是中国代表了 新兴市场经济国家

发展中国家的一些见解和看法 原来的规则是发达国家来制定的 中国加入了这个体系之后 有一些规则是需要修正的

这种话语权争夺表现在 国际社会的各个领域

话语较量的战略意义空前高涨 新兴国家纷纷提出

符合自身利益的话语权诉求 这时国际社会的话语 批评与反批评 质疑与反质疑 通常会喧嚣良久

关于自由经济制度的探讨 正在成为考量话语 理论基础合法性的质疑

阎学通 清华大学当代 国际关系研究院 院长

前两年

大家在达沃斯会议上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 大家还为资本主义

到底是不是过时了进行讨论 法国总统萨科齐专门在达沃斯 做了一次讲话

讲话里专门是说资本主义没过时 今年(2012)就奇怪了 今年不是政治家们对资本主义 从政治角度反思

它为什么带来这么多社会问题 而是企业家们在问 资本主义这个制度 就从企业发展角度来讲 还能够有多大的效率

因为过去大家坚信自由市场经济 是一定是有效的 自由市场经济

一定能够自身修复的 自由市场经济

一定能够实现高增长的 那么现在看到了 从2008年到现在

盼了已经三年了没希望 今年是第四年

如果第四年还没希望 大家又问了

这个自由市场经济能够自己调节 自己恢复 自己治愈的

这个能力到底是有 还是没有

当今世界进入了巨大的变革时代 欧美传统话语需要与时俱进 其所秉持的终极话语理念 也需要反思

当今世界对西方话语的偏听偏信 使不少国家蒙受蛊惑 遭受了损失

对于非西方国家而言

把西方话语及其所代表的模式 当成万用万灵的救国良方 收获到了并不美妙的教训 这次金融危机严重地 打击了西方中心论

越来越多的西方有识之士 开始思考西方模式

和西方话语所存在的缺陷 西方务实的政治家也终于感到 如果光靠西方话语难以说清 更无法解决当今世界上的 大多数全球性问题

发展模式竞争的背后有思想竞争 政治观念体系的竞争

它直接表现在话语操作层面上 是话语价值理念的竞争 是话语权的竞争 其利益体现是

国际舆论主动权的获取 力道雄强的中国发展 必然有力支撑

中国话语的世界性挺进

魏家福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这次(2012达沃斯)年会 最大的特点

从开幕到闭幕有多场

围绕着中国主题 中国因素 中国经济的全球的影响力 中国经济还会不会持续发展

这些热点问题展开的激烈的讨论 特别有影响的是

有一场允许中国的演讲嘉宾 用中文来直接讨论 这是很少见的

过去我们参加国际论坛 都是要用英文

而这次设立了一个中国专场 让中国人讲中文

让外国人听翻译过来的 同传英文和其他文字

同时施瓦布教授还专门为中国的 66位代表举行了一场欢迎晚宴 这是过去没有过的 我利用各种场合讲

在新的形势下全球治理必须 要围绕着大家的

共同利益构建和谐世界 应该站在全球的高度 站在构建和谐世界的目标 来研究新的治理结构

这个在全会引起了蛮大反响

中国已经靠自己的原创理念 指导着自己

董事长 也必然会用自己的话语表诉自己 当今中国不是欧美式话语 所能够准确描述 概括的

拥有发展模式原创能力的中国 不会成为别国话语的仆从 中国突破西方话语霸权

营造有利于中国的国际话语语境 争取平等国际话语权的 时机已经到来 中国的崛起过程

必然是中国话语变得响亮的过程 西方利用自己率先现代化的优势 抢占了世界话语权高地 获得了世界标准的制定权

世界事务的终极阐释权和定义权 按照它们的标准

非西方民族永远不可能达标 这等于剥夺了非西方国家 和人民的发展自主权 和道路选择权 当然也就剥夺了 自主陈述的话语权 这在非西方的 发展中国家那里 留下了惨痛的教训

张维为 著名学者 《中国震撼》作者

以非洲为例

绝大部分的非洲国家 今天还是部落国家

也就是人们自己对自己部落的 认同超过对国家的认同 那么你多党所谓选举制度 一人一票的制度产生结果 就是这个部落的人 只选自己部落的人 不选别人部落的人

这样也导致更大的部落分歧 族群分裂 甚至杀戮 所有发展中国家

以我自己的观察根本找不到 一个能够通过西方模式 而成为现代化强国的例子 没有这样的例子

西方多党民主制度 生搬硬套到非西方国家 在那里没有实施基础 缺少必要的法治条件 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竞争 经常会演变成没有底线的恶斗 国家由此陷入分裂和动荡 经济发展因失去稳定保障 而陷入停滞

甚至造成严重衰退

民生也就长期无法明显改善 乃至饥寒交迫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 盲目采用西方制度 犹如打开潘多拉盒子 后患无穷

张维为 著名学者 《中国震撼》作者

在当今这个世界上

人类对政治制度的探索和认识 还远远没有穷尽

西方自己的政治改革任务 体制改革任务也任重道远 而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 远远不像他们政治话语 所描述的那么完美 实际上西方的很多话语 已经严重的僵化了 用中国人的话说

就需要解放思想进行改革 否则西方自己的影响力 会继续下滑

面对中国的崛起 西方还固执地希望

中国能尽快融入西方国家代表的 所谓主流文明

这是西方标准对世界的价值专制 整天讲民主的人们 却干着很专断的事情 这也妨碍了

人类探索的无限开放性 遏止了人类

创造的无限可能性和无限丰富性 相信西方标准至上的人 很需要解放思想

从西方僵化的话语标准框架中 解放出来 可以假设一下

就算中国完全向西方标准靠拢了 与它们的话语标准一致了 就可以天下太平了吗

张维为 著名学者 《中国震撼》作者

实际上

我们只要看一下

前苏联的经历就可以知道了 苏共已经下台了

苏联也解体了 国家分裂了 但是西方还是不放过 继续压缩俄罗斯的 生存空间 战略空间 北约继续东扩 美国照样在

俄罗斯周边布置反导系统 在西方推动的

所谓民主化浪潮冲击下 前南斯拉夫的知识精英 政治精英

完全被西方的政治话语忽悠

天真地以为只要实行所谓多党制 言论自由 私有化

南斯拉夫当时面临的所有问题 都可以全部解决

结果南斯拉夫全面的内战爆发 国家迅速崩溃 迅速解体 20多万人丧生 数百万人流离失所 酿成了二战以来 欧洲最大的人间悲剧

张维为 著名学者 《中国震撼》作者 这些情况提醒我们中国人 一定要坚持自己独立的道路 坚持自己独立的思考

用自己的话语表达自己的利益 走适合自己国情民情的道路

中国之路

法国哲学家 思想家 米歇尔·福柯1970年

在法兰西学院的就职讲座上说 话语是权利

人通过话语赋予自己权利 已经获得现代性的西方国家 倾向于用自己的优势话语权 将自己的价值观 强加于其他国家

用它们的话语体系来评说一切 甚至支配一切

西方总认为自己永远正确 自己应该天下独尊

而且力图让世界话语定于一尊 尊西方为民主话语的教主 这就成了新的话语专制 在全球化时代 国际话语环境

与国内话语环境紧密相关 国际话语与国内话语互相影响 互相促动 互相纠结 观察冷战史不难发现 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 话语主动权和优势感 直接关涉到国内的稳定 民心的取向

处于话语弱势的发展中国家 不仅面临着国内民间话语的压力 而且还要面对

西方话语霸权的压力 来自两条话语线上的压力 常常让许多发展中国家 难以应付 疲于奔命

实力日益强大的中国知道 自己已经具备了 足够的全方位抗压能力 包括话语抗压能力 有了足够的民族自信 文化定力和国家实力

应该打造向世界陈述自己利益 和主张的话语体系 谋求建立平等和谐的世界话语秩序

魏家福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 董事长

伴随着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 和中国夏季达沃斯论坛的发展 博鳌亚洲论坛 还有其他

各种比较有影响力的论坛 都会发挥着

促进世界团体构建和谐世界

解决世界纷争和复杂问题的这个角色 我认为中国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 去年(2011)我们的GDP 已经实现47万亿人民币 在这个状况下

中国人应该贡献自己

对世界新兴思想 新秩序的智慧 来寻求在这个地球村上 人人平等

地球村的公民

人人能分享全球化发展的红利

一个国家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能够在国际上发出自己的 强有力的话语声音

特别有有助于实现国家目的 提升该国在世界体系中的 国际地位和影响

拥有话语权就能通过议题设置 占据舆论制高点引导舆论 使之导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 从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 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中国这样的大国 自主自力地发展

只能由自己的话语加以阐述 这样的新兴话语也一定会 改善世界秩序和国际关系

张维为 著名学者 《中国震撼》作者

中国通过自己的发展模式 形成了巨大的国家实力 也给了中国人自己

一种新的自信 一种定力 所以我们不会人云亦云 不会失去自我

而只会不断地产生自己的 新的坐标 新的体系

新的话语 并且影响这个世界 过去30年里 中国实际上

是在不断创造自己的话语 自己的标准

我们的奥运会也好 世博会也好

我们的城市化也好 我们的新农村建设也好

我们的新能源改革也好等等 实际上我们都开始形成 自己的标准

标准竞争毕竟是世界上 最激烈的竞争

我觉得中国需要自己的话语 一种比较强势的话语 从自己的价值观角度 来论述很多的问题

来阐述自己的很多的行为 和自己要做的事情 我们要防止

我们的话语被别人曲解

我们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国家 整体的形象

一个国家的国际话语权支撑体系 是经济与文化实力依托 中国和平崛起夯实了 中国话语体系的实力基础 中国通过阐述自己 明晰的发展目标 设置自己的发展议程

坚持创新自己的话语权概念 和话语游戏规则 不断提升中国在

世界话语体系的影响力 崛起的中国

需要符合自己身份的新话语

黄平中国社科院 美国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

我们不是也不应该是 事实上也不会是简单的 没有自己的文化

没有自己的主体性和自觉性 然后简单地

通过顺着别人说 来换取别人的认可

所以我说所谓解决挨骂问题 就是怎么样使我们中华民族 走的理所当然

名正言顺 理直气壮

同时也让别人认可你的发展 你的道路 你的模式 和你的安身立命的方式

新中国自成立时起 就努力建立自己 在世界上的话语地位

提高在国际社会的话语影响 这方面的许多努力 已经永载史册 从万隆会议

到恢复联合国席位 莫不如此

由话语产生的权利

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综合国力的增长 中国话语地位的提升 是不可阻挡的

中国要求增加发展中国家 在国际组织和国际制度中的 知情权 话语权和影响力 坚持为发展中国家 和新兴经济体

争取更多更大的话语权 中国正在稳步推进 具有中国特色的 国际话语体系建设 高举和平发展 合作 和谐的旗帜

坚持世界多极化 政治民主化 贸易自由化 文化多样化 发展自主化

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中国话语日益赢得 世界各国政府

和人民的理解和尊重(完)

下载中国之路感悟(写写帮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之路感悟(写写帮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复兴之路观后感范文

    《复兴之路》观后感 复兴之路。。。这条路,风雨兼程,中华儿女历经风雨沧桑,历经时事变故;有过盛唐的自豪,也有过清末的伤感;体会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也体会到圆明园被烧的耻辱„„......

    中国法治民主建设之路

    中国特色法治民主建设之路 3110102658 医学试验班 邵雷来 新中国成立以来走了什么样的民主政治建设道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道路有何特点? 带着这两个问题让我们来......

    中国复兴之路之我见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复兴之路之我见 稀土101班黄超 07号 谁在抛弃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是现代文明进步的保障,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石,一个国家的真正强大,首先是自己国家文化的强大......

    中国如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国钢铁行业如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谈一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关注的是它的发展历史,我国钢铁行业的高速发展为包括房地产、汽车、机械等下游行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支......

    透析中国成长之路

    回望过去透视未来 ——浅析中国的浴血成长之路 新中国的萌芽——枪杆子里出政权 本质上说,新中国是从新旧民主主义中实践,尤其是从残酷的实践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蒋介石通过官......

    中国复兴之路后感

    中国复兴之路观后感 11月下旬,我们学院组织了我们观看了中国《复兴之路》大型电影,大大地引起我们的注意。片子包括中国的千年局变、峥嵘岁月、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

    复兴之路 中国梦

    走复兴之路,圆中国梦 梦,是一束永恒的光,梦就像一片绿洲,带给我们希望,给予我们前进的动力。我们,是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我们共同托起了一个梦——那是中国梦,中国梦是民族的梦,是中......

    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习题

    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2讲 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一、选择题(共64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 2010年11月30日是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开始日,这也是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