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邓小平最后一次南行》有感
读《邓小平最后一次南行》有感
毛泽东对于四、五十年代出生的人印象太深了,而对于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出生的,他们的视觉、听觉中看到的图像和听到的名字,最多的应该是邓小平。1992年邓小平南巡,是中国波澜壮阔的舞台上最精彩的一幕。邓小平的时代拉开了帷幕。准确的说,1978年,邓小平的时代就拉开了鲜红的帷幕。
从上世纪30年代初到70年代末近50年政治生涯中,邓小平曾有过别人不曾有过的“三落三起”的传奇经历。1987年后,邓小平曾两次与外宾谈到自己这段“落起”的历史。他说,“我是三落三起”呀,他还说:“我参加共产党几十年了……这期间做了不少好事,也做了一些错事。人们都知道我曾经„三下三上‟,坦率地说,„下‟并不是由于做了错事,而是由于办了好事却被误认为错事。”毛泽东曾对邓小平有过中肯的评价,说他:“人才难得,政治思想强。”外国人称邓小平是“永远打不倒的小个子!1997年2月19日,正当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蒸蒸日上,香港也即将回到中国人民怀抱的时候,邓小平同志却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93岁。邓小平曾经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他把毕生心血和精力都献给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他的英名、业绩、思想、风范永载史册,他将永远为中国人民所怀念。” 我想如果小平没有那种永不打倒的精神,中国可能还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感谢小平,感谢他带给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
邓小平永远都是这么谦虚,即便是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也一直保持折这样的风格,一代伟人的榜样力量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尽管他南巡的时候已经是一个87岁的老年人了,很多老年人都是很古板,思想很保守的,但是他却不一样,他的思想比年轻人还要超前,也正是靠着他的这股超前意识,才有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才有了现在的国家的强盛富强,才有了现在的人民生活基本小康水平,正像某个名人所说的,孙中山先生带领中国打倒了封建主义和思想的枷锁,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而邓小平则带领人民走上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南巡讲话的作用,我觉得有那么几个方面:一个是经一步认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方向,毫不含糊地,非这样搞不可,这样搞已经证明了此路可行,进一步端正了改革的航向,使航船向既定目标前进。20世纪90年代,国际国内形势非常严峻。国际上,矛盾错综复杂,风云变化莫测,简直令人眼花缭乱。1991年,随着“八一九”事件发生,苏联迅速解体,东欧国家易帜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顿时陷入低潮。东西两极体系彻底瓦解,两极冷战格局结束,世界力量对比失衡,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世界的大变动、大改组,对中国产生了震撼性的影响。当时,西方国家加紧了对原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争夺和渗透,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迅速发展,中国面临这严峻的挑战,再次引起了人们对我国命运的忧虑。
第二个,也到了我们做深刻反思的时候了。闭关锁国到什么时候,难道还要再来第二个甲午战争吗?。
邓小平南巡以后,掀起了新一轮的改革开放热潮;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只有这样
第二篇:读闻一多先生《最后一次演讲》有感
读闻一多先生《最后一次演讲》有感
——莫做神州袖手人
每当我读到这一段的时候都心血澎湃,内心充满了尊敬,愤怒与感动,既为先生那“带着死回去”的勇气而振奋,更为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所庆幸。
是啊,读到《最后一次演讲》,就仿佛看见,无数的,像闻一多先生那样的,知识青年,引导着爱国志士的思想,指引着中国走向富强,肩负时代担当,莫做神州袖手人。
演讲中,闻一多先生在声讨反动派厚颜无耻的同时,也高度呼吁了为民主与和平而献身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呼吁更多的百姓呼吁人民站起来,一起作坚决的斗争。《最后一次演讲》其中的言词是那样地尖锐,直指国民党反动派,与敌人的正面对决。“今天,这里是特务吗?
!你会是好汉!你在这即兴演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杀了人,还不承认,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杀共产党自相残杀,无耻!简直是无耻!这是某组织的无耻,正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他的血在昆明流淌,这是昆明的光荣!昆明人的光荣!”读这一段,我的眼前浮现出这样的一位闻先生,那滔滔不绝讲演的气势,那骨子里的民族情怀,那横眉怒目的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这正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正是在文中提及到的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仪式上,面对反动派的压迫与毒害,闻一多先生进行了一场激心动魄的、震惊全国的即兴演讲。先生无畏国民党反动派的毒手,只为鼓舞在这个世界上余存的浩然正气,鼓舞爱国志士和无数后来者,鼓舞在他们争取
和平民主的斗争中快步走下去,鼓舞“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鼓舞“我以我血荐轩辕”!正是许许多多的热血青年,舍命取义地去为革命事业后继奋斗,才终于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才有了今天和平的新中国。
先生在斗争中受尽了苦痛,却以贫瘠的物质武装起来的高贵精神让生命耀眼。为了亲友,先生选择了伸长正义;为了自己的心中信仰,先生选择了交换生命。即便如此,先生从不害怕,从不逃避,“斗士的血不流,反动派!”!虽然能看见他倒在地上,但还能看到他激情澎湃的样子。“如果听我的故事,那个时候你的生命已经结束了吧”“稍微之间只是笑了笑,祖国的崛起指日可待”这就是先生的骨气,这就是勇敢的斗士,这就是中华之儿女,这就是中国的脊柱!
虽说知识分子是“手无缚鸡之力”分子,但他们站在历史的前沿,将我们拉扯走,是指引着我们前进的光,“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不惧怕死亡,我们永远会像李先生一样,前足走出大门,后足就不打算再次迈入大门。”在李公朴训诰会的即兴演讲会上,提到了“民主斗士”一词,即使听了他的这番话,恐将受到了国民党间谍的卑劣暗杀,但他依然说“飘动的身旁精神激励,横眉怒,冒着国民党的手枪昏倒,不想屈服。”
可事实上,闻先生全家从原本可以安全北上,而闻先生为了让李公朴先生死有所得。即使特务们在此之前已然打了两发子弹,即使威胁“如果不听我的话,我在那时候就结束了你的生命!”闻先生仍然无惧以生命为代价,选择了李公朴的追悼大会演讲,给鬼子一个平静的冷笑,把信和子弹扔进了纸篓。从千钧一发的时刻开始,就已经把生死放在了以外了。
正是闻一多先生这种家国情怀,将他唤醒宝贵生命的无数热血青年团结起来,为推翻反对派的血的支配而战。“现在是那最黑暗的黎明之前,光明就在眼前。”“李先生从头至尾到底犯了什么罪?用嘴说话,他犯了什么罪?每个人都有一张嘴和一颗热爱和平的新,可以换作什么话,为什么要杀,或是正大光明的杀之后,才偷偷地暗杀。”闻一多先生最后的演讲正是讲给腐朽的人民,更是讲给黑暗的社会!
青史不泯,在为闻先生的那段历史所震撼,所感动的同时,正因为有史为鉴,所以我们才更珍惜现在的生活,更应为处于现在的时代所庆幸,更应以报国为己任。现在有的人提及爱国时便嗤笑,觉得不屑一顾,觉得那是在战乱年代的事情,和平年代何以报国?不然,这种想法便是大错特错,爱国不分场合,不分时代,爱国的潮流永不落伍。身为当代大学生的一员,亦是国家的人才储备,要以国家主人自居,胸怀大志,正如《尚书》所言“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惟克果断,乃罔后艰。”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优秀青年代表讲话时正是引用这句话劝勉广大青年人树立远大志向,脚踏实地,实现中华复兴,奋斗不止。
我们这代人出生在世纪之交,伴随着新中国步入21世纪的大门,更是亲眼见证着祖国的崛起发展。在21世纪中叶,中国将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那也是我们生命的正午,是我们年富力强的时代,如此的巧合,正意味着我这一代正是为华夏民族的崛起而舍我其谁地冲刺最后一棒,这才是我最大的人生价值所在,因此我永远也不能停止求知的脚步,不能停止奋斗的青春。然而与亿万中国人相比,个人的能力
总归是如此微薄---单单是我做好了,又能改何大局,必须要有足够的规模的有志者共同求知,共同奋斗,中国才能龙啸九天,傲立于世。我们这一代是千禧一代,更是立志成为勇担重任,锐意进取的一代。不问艰辛,不问失败!我便盛开花千树,一时风光冠九州。少年意气,便当如此。
是的,百年前陈三立先生写下的这句诗:“凭栏一片风云气,来做神州袖手人”,闻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亦是对当时的政治时局失望而痛心疾首,可如今在这个美好时代,我们又岂能袖手旁观?故此我们要着眼崭新时代,肩负强国担当,莫做神州袖手人!
第三篇:读《少年邓小平》有感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是邓小平爷爷曾说过的一句话。邓小平爷爷是一位伟大的人,他从小的时候就励志学习,想为自己的家庭、为自己的祖国做出贡献。
19XX年8月22日,在四川省广安县协兴镇牌坊村的农家小院里,一个小男孩呱呱坠地,这个男孩就是邓小平。
他从年轻时就献身于中国革命,在几十年的革命斗争中不断地成长,逐渐成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他还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是他,首先发动了中国改革,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对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都发生了巨大的影响。
我觉得邓小平爷爷最可贵的思想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啊,一个人如果没有这种高尚的精神,怎么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人呢?
邓小平爷爷曾经说过:“热爱祖国,贡献全部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是祖国最大的光荣。”这是邓小平对自己的事业和对祖国人民的期盼。
儿童时代的邓小平就已经潜意识地想过:长大了一定要干出一番大的事业。少年时代的邓小平看见当时的旧中国是那么贫穷和软弱,曾经想过:只要学习成绩好,长大了就可以报效祖国,把中国变成一个光明与富强的国家。青年时代的邓小平就已经献身于革命,他坚定了信心,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为了中国的革命,他把毕生都献给了祖国。
如果我们也生活在那样一个**的年代,我们该怎样做?是眼睁睁地看着中国被外来侵略者夺走,还是和邓小平爷爷少年时一样,拥有远大理想和抱负,为祖国献出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需要有爱国之心的人,需要有热爱人民的人,而邓小平爷爷就具有这种品质。
邓小平爷爷生活在一个贫苦的年代,他从小就聪明伶俐、头脑灵活,对待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干什么事情都认真仔细,丝毫不马虎。
在邓小平爷爷15岁的时候,“五.四运动”爆发了,邓小平作为一名热爱祖国的青年,他理所当然的和其他爱国人士一样在街上游行,喊着那些充满激情的口号。每当口号声响起,邓小平爷爷就觉得他和自己的国家、广大的民众是那么紧密、那么心心相连。正因为如此,我仿佛看到了这支群情激昂、庞大的队伍,感受到了他们的爱国心切。
俗话说得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的,谁都有责任。邓小平爷爷从青年时就执著的追求这个理念,努力为目的去做到。
写到这里,我得感谢这本书,感谢邓小平爷爷,因为是他告诉我,怎样做一个爱国的人,怎样做一个爱民的人。
第四篇:读邓小平自述有感
读邓小平自述有感
三起三落,他不屈的性格;改革开放,他卓越的才华;香港回归,他不一样的爱国热情。这个人就是一个身高不足一百六十公分的中国“小矮子”,就是曾经得到了世界政治家们敬畏的中国富强蓝图的创作者,就是令全中国人民深深佩服的小平爷爷。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价。作为九零后的一员,作为小平爷爷的后人,很荣幸能看到他的自述这本书,更让我感到荣幸的是能够从这本书中感受这位伟人令人折服的人格魅力与卓越才华。
我曾观看过许多关于世界各国领导人的视频,而最让我有感触的,莫过于小平爷爷的视频。在小平爷爷的一生中,有着一段极为坎坷的“三起三落”。
第一次“落起”是在30年代初期中央苏区时,由于以博古为代表的中央临时政府推行“左”倾冒险主义,邓小平、毛泽潭、谢唯俊等人则坚决支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反对他们的“城市中心论”。为此,邓小平遭批斗,并一度被关进监狱.直到1935年遵义会议,这次“落起”才画上句号。邓小平第二次“落起”,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在“文革”初期,邓小平作为“刘邓资产阶级司令部”的第二号“走资派”被打倒,全家受到株连,被下放到江西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劳动改造。这是邓小平一生中感到最痛苦的时期。1971年“九一三”事件发生后,邓小平两次给毛泽东写信,要求出来工作。毛主席在信上作了肯定的批示,1973年邓小平的国务院副总理职务得以恢复。1975年初邓小平又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
兼总参谋长,并主持党、政、军的日常工作。
第五篇:读《邓小平时代》有感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1966-1982)》读后感
陈礼节20121011237
由于阅读时间的短暂,我未能将“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全篇通读,只能选择了《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1966-1982)》这本书。在将费正清等美国历史学家的这部呕心沥血的巨著管中窥豹一番后,我不得不对这些外国人治史的精神感到钦佩,赞扬他们这种不分国界的高尚的学术精神。《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1966-1982)》这本书事无巨细,把1966年以后的共和国史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各方面向读者做了十分深入而全面的描绘,可谓是20世纪的“清明上河图”。这本书从毛泽东思想在60-70年代的发展谈起,全面的分析其影响,对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原因和经过也做了详尽的记述,而且花了大篇幅来写文化大革命对后毛泽东时代的政治、经济政策的影响,也用另外的篇章来写了中国知识分子、文学、城市和农村生活等的变迁,在最后一章里也写到了独处一隅的台湾20世纪50到80年代里在经济外交上的发展,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十分宏伟的历史巨制,是一部了解中国现代史的必读书籍,对于这样一部中国历史却不是中国人自己写出来的,我感到十分汗颜。或许因为现实的各种原因,在中国研究当代史总是困难重重的,但是我觉得,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最大的财富就是这个民族自身的历史,这是别人永远无法剥夺的宝贵财富。历史是我们民族的希望所在。我们系统反思过的历史,会是我们民族前进的灯塔,它会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让我们避免在同一块石头面前跌倒两次。我们的当代历史更是我们所要重点关注的,这一段与我们当下联系紧密的历史是我们的力量源泉,让我们鼓起勇气,接过前辈们的接力棒,直面中国的无数挑战。反思历史,正视历史,我们才能在未来少走弯路,在共和国史上我们已经走了太多的回头路。我希望在未来,我们能够看到更多的有关近代史、共和国史的中国人自己的学术研究,把大跃进、文化大革命这种绕不开的历史深度剖析,我相信到那个时候,我们的祖国必将更加自由、民主、繁荣和富强。我们很期待这一天能早日到来。
在共和国史上,我们必须谈到的人物就是毛泽东主席了。毛泽东历任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带领着中国共产党走过了41年的时间,带领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了27年的时间。在这段期间里对他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按照我们现在的官方说法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不可争论的功绩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仍然受到中国人民的崇敬,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或许其他人对于这个评价有自己的看法,但我对此仍然比较认可。因为在我看来,毛泽东一生的最大成就在于用武力真正完成了中国的基本统一。这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是袁世凯、吴佩孚、孙中山、蒋介石等人都没能做到的事,就这一点来看,毛泽东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伟人,值得我们的敬佩。但是,他在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事件上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些都是无法抹去的历史真相。一个历史人物,我们不仅要看到他的光鲜一面,他的阴暗、不为人知的一面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这样被还原后的人才是真实的,我们想要看见的伟人不是永远被包装后的那样“神化”的人。历史可以被蒙蔽一时,但不可能被蒙蔽一世。对于毛泽东主席的评价,我倾向于徐中约教授的“开国有功,建国有过,文革有罪”。以上是我读完本书后对毛主席的一些看法。
文化大革命是我想写到的本书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在剑桥史里,我个人认为将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根源落脚在毛泽东与刘少奇等人的权力斗争上,是片面的、有缺陷的,我们应该看到,毛泽东在发动文革时,还有许多历史上、国际上的因素影响,文革的发动并不能简单归罪于毛泽东一人。在中国传统历史上,我们奉行的就是那套“天无二日,民无二主”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共和国的确建立起来,但许多与此相关的社会属性却远未达到共和的要求。而我们所谓的现代化,其实质上就是西化。我们在1840年开始,就从军事、科技、政治、文化上一步步向西方学习,这些变革都不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身发展要求,而是外力因
素作用下我们的应变举措,是被动的,这比我们对在自身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制度变革要难得多。所以说,文化大革命实际上也是我们传统政治制度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回光返照,是有其历史文化根源所在的。文化大革命基本标志毛泽东时代的结束,也标志着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寿终正寝。文革,是我们绕不开的一堵墙,在归罪于领导人的个人错误时,我们是否应该想到,“红卫兵”们在揪斗“地富反坏右”和走资派时,难道都仅仅受到了领导人一个人的影响,这些“红卫兵”们自己难道就没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当一个恶行的绳索足够漫长时,身处这个恶行链条上的个体也就只能看到绳头的错误,而忽视掉自我的批判。文革给我的最大启示就是,我们需要公民的人性觉醒,要能从自己的社会角色里跳跃出来,拥有自己独立的、完整的人格,要能越过社会表象真正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没有一滴雨会认为自己造成了洪灾”,我们对于文革的反思还远远不够,与其躲躲藏藏、遮遮掩掩,不如打开天窗将其完整晾晒出来,让那些文革的亲身参与者们更多的从自我角度来反思、总结,留给后人更多的警示,让文化大革命不要重演!
从1840年走到现在,我们已经在现代化的道路上摸索了近200年了,我觉得,我们已经接近到了那个无数先烈所追求的目标,我对中国的未来也充满了希望。历史的发展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只有千千万万的人长时间的共同努力与奋斗才能推动历史沉重的车轮向前开动。我只是认为,如果我们能有更大的勇气去坦然面对过去的史实,或许,我们能走的更快、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