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学类-人文教育专业
中国特级教师高考报考方法指导〈专业报考版〉
人文教育专业
培养目标
适应新世纪我国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技能,具有一定理论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既能胜任中学综合文科“人文与社会”课程教学需要,又能适应历史、中文、政治分科教学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人才。
培养规格
继续提高和深造的基本条件。具体规格为:
1、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乐于奉献的精神,道德高尚,为人师表。
45、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理素质以及文明的生活习惯。
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为安徽省基础教育文科教师,以及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公务员、新闻、秘书等其他社会工作。
主要课程名称:
中国历史、中国文学史(含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世界历史、古代
中国教育开发网
中国特级教师高考报考方法指导〈专业报考版〉
汉语、政治经济学、文学基本原理、史学理论与方法、法学理论与实践、中国古代文献教程、中学人文学科教学论、人文科学概论、中外历史比较研究、中国思想文化史、社会学、现代汉语、地理学概论、心理学、教育学、专业论文写作等。
修业年限
四年
授予学位
历史学学士
中国教育开发网
第二篇:教育学类-小学教育专业
中国特级教师高考报考方法指导〈专业报考版〉
小学教育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的教育实际工作能力的,能适应21世纪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小学骨干教师及小学教研、管理人员。
主要课程
就业去向
中国教育开发网
第三篇:教育学类-艺术教育专业
中国特级教师高考报考方法指导〈专业报考版〉
艺术教育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并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综合艺术特长的人 才,为学前教育、基础教育、特殊教育学校与机构输送从事儿童综合艺术教育的教师和社会工作者。
培养要求
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艺术学科基本理 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主干学科
艺术学、教育学。
主要课程
艺术概论、学前教育概论、艺术教育、技术培训、中外音乐史、实践、艺术康复与治疗、学、歌曲伴奏写作、歌曲 舞蹈表演与创作、素描、等。
修业年限
就业方向从事基础教育、特殊教育及儿童艺术教育服务机构的教育教学工作。
中国教育开发网
第四篇:教育学A类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
1.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事实:一方面作为研究对象,说明教育学研究对象是存在于现实之中的客观存在物,而不是我们主观臆测的各种观念。教育事实是可感知、可认识的事物。另一方面,是正在从事着的教育实践(各种形式、各种类型、各种模式的教育事实,教与学过程中的教育因素和教育行为)。
3.教育问题:当教育事实积累到一定程度,被教育工作者议论、评说,当做一个个的“教育问题”提出来进行回答、解释并解决矛盾和疑难时,才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发端。如人们有意识地提出了“要造就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方法培育人”等问题并对之进行讨论,于是就产生了“教育问题”。这是教育学的使用价值之所在。
4.教育规律: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5.教育情境:即情况、环境,是由外界、景物、事件和人物关系等因素构成的某种具体的教育境地。
6.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系统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1 7.远古教育:同使用石器工具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教育。1 8.古代教育:以使用青铜器(奴隶社会)、铁器(封建社会)手工工具为标志的古代社会的教育。1 9.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它是适应商品经济普遍化和现代大机器生产的教育。1 10.教育目的: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教育目的有两个基本组成部分。
11.教育目的的结构:第一组成部分是培养何种社会成员(角色)的规定,第二组成部分是对教育对象形成何种素质结构的规定1 12.五育: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体育:授予学生健身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体质的教育。智育: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发展他们的智力的教育。
德育:引导学生领悟社会主义思想政治观点的道德规范,组织和指导学生的道德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的教育。美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他们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劳动技术教育: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13.教育目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的具体化。1 14.个体社会化:反映着个体与社会的一种关系,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社会文化而胜任社会所期待、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1 15.个体社会化的内容: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和性别角色社会化。
16.个体个性化:侧重于个体的“独特性”的形成,包括能力、特长、独立自主性、自觉积极性、能动的创造性等方面的发展。1 17.个体发展:概括地说,即个体的身心发展。个体“身”的方面的发展相对于多的取决于自然的成熟,教育对个体的发展更多的体现在“心”的方面。个体的“心”的发展主要是指个体社会化和个体个性化的过程。1 18.教育期待:是教师对学生发展的热切盼望,是教师职业情感中的重要部分。2 19.教育预见能力:教育活动开始以前对教育对象的身心状况,教育内容的适合性,各种影响因素的干扰可能性以及教育效果的估计能力。2 20.教育传导能力:教师将处理过的信息向学生输出,使其作用于学生身心的本领。核心是语言能力。2 21.教育过程的控制: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操纵教育活动按照预期的方向发展。2 22.敏感性:是指一个人对他在人际关系即社交关系中出现的变化,能够及时做出情绪反应的能力。2 23.交往技能:是教师用学生最能理解的语言来表达思想意义的能力。
24.教师的“教员”角色:教员角色是教师所表现出来的最突出的角色,它因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而处于核心的地位,是我国对教师角色最为关注的一项。其角色功能主要是以教材为宗旨,对学生进行授业、传道、解惑和评定学业。2 25.师生关系:是指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产生的复杂的关系体系,包括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人际关系、心理关系、组织关系以及相互产生的非正式关系。3
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产生的关系。3 26.教师与学生的非正式关系:师生之间除了在学校组织中所发生的关系之外,还有十分明显的个人交往,组织行为学上称之为非正式交往。它使关系具有“私人性质”的非正式关系。3 27.父母态人格结构:“父母”(P)态人格结构,往往有明显的权威感和优越感,通常行为表现为统治人、训斥人以及权威式的色彩。3 28.成人态人格结构:“成人”(A)态人格结构,则有客观和理智的特征,体现健康成熟的成人人格。3 29.儿童态人格结构:“儿童”(C)态人格结构的人常常会像婴儿那样冲动,表现为服从和任人摆布。3 30.人际知觉:是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认知,包括自己与他人关系和他人与他人关系的知觉。3 31.校风:一个学校社会气氛,即校风,也是校内大多数人的一种习惯势力,可分为积极的、消极的两种。它是影响学校师生一个及其重要因素。4 32.同伴影响:学生同伴群体是由地位大体相同的人组成的关系密切的群体。他们时常聚在一起,彼此间有着很大的影响,甚至可能超过父母和教师的影响。4 33.花盆效应:花盆是个半人工半自然的小生态环境,在空间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在条件上有明显的人为性,是一种封闭或半封闭的教育生态系统。花盆效应会造成学校脱离社会,理论脱离实际;学生高分低能、适应能力差、经不起风浪,难获得社会成就。4 34.社区:是社会学中一个以空间形式反映人们社会生活的概念。4 35.社区文化:指社区内一种高度的共同一致的文化。4 36.人际环境:通过人与人的交往而形成的在心理上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所造成的心理气氛。4 37.物质环境:则是对人产生影响的物质条件。4 38.课程:就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进程。5 39.课程要素:课程结构的要素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人们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选择的构成课程所必需的经验因素。40.必修课:是指所有学生都必须修习的课程。为了保证学校教育质量,必须设置一定数量的必修课。
41.选修课:是指那些为了适应学生兴趣爱好和劳动就业的需要而开设的、可供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由选择修习的课程。42.融合课程:(合科课程)由若干相关学科组成成的新学科。5 43.广域课程:(综合课程)合数门相邻学科内容而形成综合性课程。44.核心课程:亦称“问题课程”,是以问题为核心,将几门学科结合起来,由一个教师或教师小组连续教学的课程。5 45.活动课程:是相对于系统的学科知识而言,侧重于学生直接经验的一种课程形式。它认为课程应是一系列由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儿童通过活动学习,获得经验,培养兴趣,解决问题,锻炼能力。5 46.学科课程: 亦称“ 分科课程”,它是根据学校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们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期限。5 47.显性课程:亦称“正式课程”、“公开课程”、“官方课程”。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以及有目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它按照编制的课表实施,是教材编辑、学校施教、学生学习和考核的依据之一。5 48.隐性课程:又称“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与显性课程相对,是指导学校通过教育环境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的教育影响。5 49.教学计划:指的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订的有关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5 50.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反映某一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教材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5 51.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教学用书。它以准确的语言和鲜明的图表等,明晰而系统地阐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5 52.教学设计:是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着眼于激发、促进、辅导学生的学习,并以帮助每个学生的学习为目的。5 53.课堂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明确的目的、循序渐进地以掌握教材为主的一种教育活动。6 5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6 55.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6 56.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6 57.循序渐进原则: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6(不陵节而施)
58.巩固性原则: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6(温故而知新)
59.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总问题的能力。6(苏格拉底 产婆术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60.可接受原则: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6 61.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的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6 62.讲授法:亦称“口述教学法”,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述、讲解、讲读、讲演四种方式。6 63.谈话法:亦称“回答法”、“提问法”。师生通过相互提问,以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推理获取新知识,巩固旧知识,增进记忆的一种方法。6 64.讨论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辩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6 65.读书指导法:亦称阅读和围绕阅读材料进行活动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和课外读物获取知识,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6 66.演示法:展示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用现代化视听等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6 67.参观法:组织学生到大自然或社会特定场所观察、接触客观事物或现象以获得新知识和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教学方法。6 68.练习法:为形成一定技能、技巧,培养创造能力,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反复多次完成某些动作或活动方式的教学方法。6 69.实验实习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独立操作仪器设备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6 70.发现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6 71.情境教学法: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有计划地使学生处于一种类似真实的活动情境中,利用其中的教育因素综合地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6 72.教学策略:建立在一定理论基之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6 73.课堂管理:是教师在课堂上用以维持学生合宜行为的措施,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综合的一项技术。6 74.班级上课制:是指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6 75.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6 76.道尔顿制:是指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6 77.课的结构:一节课包含哪些组成部分和各部分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
78.教会学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不止给学生一些知识和技能,同时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培养,让学生掌握独立学习的本领。7 79.技能学习:就是将一连串动作经反复练习而形成熟练的、自动化的反应过程。7 80.知识学习:是掌握前人总结与概括起来的经验的过程,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和主要活动。7 81.学习方法指导的目标:就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独立学习的技能。7 82.学习诊断式:这是教师运用心理诊断技术帮助学生具体找出并分析影响学习效果的原因,指出具体的解决办法。7 83.素质教育:指教育者以符合规律的教育措施,对新一代素质按现代化需要实现开发、完善、提高和再创造的过程。素质教育的问题是基础教育的核心问题。8 84.道德认识:也叫道德观念,它是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其中包括道德概念、原则、信念与观点的形成以及运用这些观念去分析道德概念,对人、对事做出是非善恶的道德判断。8 85.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也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慕或憎恨、喜好或厌恶等情感体验。8 86.道德行为:是人在一定的道德意志的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有意义的活动。它是人的道德认识的外在具体体现,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它是对人的品德作评价的客观依据。8 87.道德意志:是在自觉执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克服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8 88.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进行德育要把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与参加社会生活的实际锻炼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他们言行一致。8 89.疏导原则: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8 90.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容矛盾的转化。8 91.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8 92.在集体中教育原则:进行德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以便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8 93.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8 教育学之最
1.最早的教育学专著:《学记》
2.最早的实施班级教学的学校:京师同文馆(1862年)3.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京师大学堂 4.世界及中国最早的分科教学:孔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5.西方最早分科教育:亚里士多德
第五篇:教育学专业
学前教育专业介绍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及敬业与创新能力,具备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弹、唱、跳、画、讲等职业技能,具有学前儿童组织管理、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以及一定的幼儿教育科研能力的幼教工作者。
二、主干课程
本专业主干课程为:《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学前儿童健康教育》、《钢琴》、《舞蹈》、《美术》、《声乐》。
三、就 业 方 向:
主要面向学前教育机构(幼儿园﹑托儿所﹑亲子园﹑学前班)从事教师工作,可以应聘到各级各类幼儿师资培训部门、各种儿童教育与康复机构、广播、电视、图书出版部门等从事儿童教育、科研、康复、宣传、培训等工作,也可以到家庭教育咨询机构﹑社会办学机构﹑儿童玩具开发﹑儿童书籍出版等相关机构与岗位工作。
四、学制方向:高中起点 四年本科
五、招生对象和报考条件
1.应、往届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含职高、中专、艺校),男女不限;
2.五官端正,肤色好,身体健康,身材匀称,性格开朗,举止端庄
六、以往考题:
声乐
学前教育
艺术教育类
艺术教育
笔试
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学前教育(普通类)专业面试招生简章
一、报名条件
凡符合国家高考报名有关规定(女身高1.50米以上,男身高1.60米以上; 四肢健全,无生理缺陷)的文、理科考生,均可报名。
二、招生范围、计划和学制
招生范围:吉林、辽宁、黑龙江省。
招生计划:35名。
学制:四年(本科)。
三、面试内容
1.讲故事(30分):考生当场抽签,准备十分钟后讲故事。要求口齿清楚、语音准确;语言规范、流
畅自然,表情大方,富有感情,有感染力。
2.艺术特长(80分)
(1)美术——简笔画(20分)
考生在10分钟内,默画出简笔画形象3个,其中2个自选,1个指定。要求简练、快速。特征鲜明、形象生动,线条和位置关系连贯流畅。
(2)声乐(30分)
考生自选一首歌,要求音准、节奏正确,音色优美,富有表情。
(3)器乐(30分)
考生自选一首乐曲,要求掌握基本的演奏技能与方法,能正确演奏乐谱。乐器仅限于钢琴、手风琴及弦乐器(吉他除外);除钢琴外考生乐器自备。
3.汉字硬笔书写(10分)才艺表演 素描 展示舞蹈、表演等,形式不限 静物、石膏几何体默写或写生 3小时 面试 器乐 演唱自备曲目一首,唱法不限 演奏自备曲目一首,乐器不限 考生可任选一项
考生用钢笔抄写一首诗歌,布局合理,大小适当,字体端正、流畅。
五、录取原则
参加我校组织的面试合格后,文化课考试成绩须达到考生所在省普通本科第二批控制线,按文化课成绩由高到低择优录取。
黑龙江学前教育专业统考考试时间考点
学前教育专业
(1)考试科目及分值
学前教育专业课总分为300分。考试科目为音乐特长(声乐、器乐、舞蹈任选其一)100分、朗读与形体(各50分)100分、简笔画100分。
湖北科技学院学幼儿教育专业方向类基本素质考试大纲
一、考试科目及分值权重
幼儿教育专业方向基本素质考试科目包括:音乐专业素质测试、美术专业素质测试和幼儿教育专业方向教师综合素质测试,总分值300分。
音乐专业素质测试:考查学生的音准、节奏感及音乐表现力。占总分50%,满分150分
美术专业素质测试:考查考生的基本绘画能力。占总分50%,满分150分。
幼儿教育教师综合素质测试:
口语表达--考查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逻辑思维与创造性及应变能力。占总分30%,满分90分。汉字书写—考查学生对汉字形体结构的理解与把握。占总分20%,满分60分。
二、考试内容和形式
(一)音乐考试内容、形式和评分标准(声乐、器乐、舞蹈三选一).声乐考试
(1)形式和范围:现场演唱一首自选歌曲(内容、风格不限)。
(2)考试用具要求:考场提供钢琴与音响,服装与伴奏考生自备。
(3)考试时间:3-5分钟
(4)成绩评定与权重分配:满分为150分,其中:
嗓音条件60分
音准、节奏50分
音乐表现力40分.器乐考试
(1)形式和范围:现场演奏一首器乐作品(内容、风格不限)
(2)考试用具要求:考场提供钢琴,其它乐器考生自备;要求背谱演奏。
(3)考试时间:3-5分钟。
(4)成绩评定与权重分配:满分为150分,其中:
手指条件20分
音准、节奏60分
音乐表现力40分
体态、姿势30分.舞蹈考试
(1)形式和范围:现场表演成品舞蹈一个(内容、风格不限)。
(2)考试用具要求:考场提供舞蹈厅及音响,服装道具及伴奏自备。
(3)考试时间:3-5分钟
(4)成绩评定与权重分配:满分为150分,其中:
气质形象40分
舞姿与风格把握55分
艺术表现力55分
(二)美术考试内容、形式和评分标准(静物素描人物头像素描任选一门).静物素描:
(1)形式和范围:默写或者照片写生,内容以日常用品为主。
(2)考试用具要求:八开素描纸,限用铅笔、炭笔表现。
(3)考试时间:120分钟
(4)成绩评定与权重分配:满分为150分,其中:
造型准确,形象生动70分;
体积空间感强,画面效果好25分;
表现手法熟练,形式感强30分;
构图合理25分。.人物素描:
(1)形式和范围:限头像
(2)考试用具要求:八开素描纸,限用铅笔、炭笔表现。
(3)考试时间:120分钟
(4)成绩评定与权重分配:满分为150分,其中:
造型准确,形象生动70分;
体积空间感强,画面效果好25分;
表现手法熟练,形式感强30分;
构图合理25分。
(三)教师综合素质测试
幼儿教育专业方向教师综合素质测试是通过口头语言能力表达、汉字书写等方式,来考察学生的基本素质,鉴定考生是否具备和适合从事幼儿教师职业的基本条件。幼儿教育专业方向教师综合素质考试内容、形式和评分标准(口头表达、汉字书写,两项必考,满分为150分,占总分值50%)
1.口语语言表达能力测试——面试,占总分值30%,满分为90分。
(1)形式和范围:现场抽题,根据命题讲述一个主题故事。
(2)准备时间:3分钟。
(3)考试时间:3-5分钟
(4)成绩评定与权重分配:满分为90分,其中:
普通话水平40分
故事编排逻辑性15分
思维、想象与创造力15分
艺术感染力10分
应变能力10分
2.汉字书写——笔试,占总分值20%,满分为60分。
(1)形式和范围:汉字书写
(2)考试时间:30分钟。
(3)成绩评定与权重分配:满分为60分,其中:
书写规范,结构合理20分
形体比较美观,笔画比较有力15分
节奏较为流畅,重心较稳15分
内容完整,卷面整洁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