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上纲要作业答案

时间:2019-05-12 01:54: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上纲要作业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上纲要作业答案》。

第一篇:2014上纲要作业答案

作业一

一、辨析题

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而反帝、反封建就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答:错误。(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

(2)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实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2.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答:正确。辛亥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革命。它有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的领导,提出比较完整的民主革命方案三民主义,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政权,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推动了民主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二、论述题

如何理解戊戌维新是一场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答:(1)维新派突破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主张改革君主专制制度,用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的制度取而代之。

(2)百日维新颁布的各项改革措施,大多是接受了维新派的建议而制定的,旨在开放一定成的的言论、出版、结社自由,使资产阶级享受一定程度的政治权利,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3)从实际效果看,虽然未能成功的建立起的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其颁布的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若干措施也未能生效,但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作业二

一、辨析题:

五四运动是一场学生爱国运动。

答:错误。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北京十几所学校的数千学生首先走上街头反对北洋政府的卖国行径,站到了斗争的前面。在学生的爱国行动遭到北洋政府的严厉镇压后,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的舞台,举行声势浩大的罢工,推动了商人罢市、学生罢课。这是运动突破了知识分子的狭小范围,成为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范围的革命运动了。因此,五四运动是一场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二、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在这一年(1927年)余下的时间里,为响应刚吃过个共产国际的 号召,中国共产党发动了一系列的起义:8月1日江西南昌起义,8-10月主要在湖北和湖南的秋收起义,12月广州起义。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第五次代表大会首次提出三点意见的继续,是根据城市必须领导农村,决战必须在城市开展以及革命个高潮正在来临等设想提出的。

材料二:从现阶段向下一阶段的过渡视为可能是不间断的(八七)会议还强调了国家革命与社会革命之间的的相互关系;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相互连结。使农民的参加成为绝对的必要。按照这种观点,在没有计划城市起义的情况下,1927年的秋收起义从城市向农村发动进攻,这与一星期的南昌起义有很大的区别,而且它还提供了反对国民党镇压的唯一可行的手段。

材料三:红军、红色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设与发展,是半殖民地的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毫无疑义地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材料四:如果革命队伍不愿意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妥协,而且坚持要奋斗下去,如果革命队伍要准备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和强大的敌人作决定胜负的战斗,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改造从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根据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的斗争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完全胜利。

请回答:

1.上材料反映了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那两种观点?

答:反映了关于中国革命道路“城市中心论”的观点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观点。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国革命重心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中国革命战略重

心转移的根据是什么?

答:中国革命的战略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发生这个转变的根据是:

(1)1927年4月以后,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自己的统治,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国民政府的统治依然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大资产阶级的统治,同北洋军阀的统治没有本质的区别。国民政府为了维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利益,巩固自身的统治,实行***和军事独裁,因而成为历史前进的障碍。中国人民要取民族独立和自身解放,就必须同国民党反动派作坚决的斗争。

(2)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转入低潮,面临及其困难的环境。国民党统治集团在全国捕杀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受到严重的摧残,革命组织遭到破坏。国民党的屠杀政策使中国共产党和革命人民拿起武器进行战斗。

(3)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的武装起义遭到失败,迫使革命者深入到农村坚持革命斗争。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回答什么是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

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和总战略。其基本内容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密切结合。

一.辨析题

1.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都是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

答:错误。抗战初期,国名党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战役,抗战还是比较积极的。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之后,由于日本对国民党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也由于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迅猛发展,再加上英美的纵容,国名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为消极抗战。

2.中国革命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雄厚的群众基础。

答:正确。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压迫,中国人民走上了反帝反封建反官僚反资本主义斗争的道路。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成为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少数民族、爱国的知识分子和华侨等,都在这场斗争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试述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二.论述题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答:(1)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发动全国军民共同抗战。

(2)提出了持久抗战的思想,对抗日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开辟了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也为抗日战场的战略反共准备了条件。

(4)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的精神、爱国主义和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一.论述题

如何科学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犯的错误?

答: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探索中犯的错误,以“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为最严重。对于这些错误,我们必须牢牢记取。同时,也要对错误做具体的、历史的分析。

(1)中国共产党在犯严重错误的同时,其性质和宗旨都没有改变,人民群众依然把它看作是自己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对它表示信任并寄予希望。

(2)尽管犯了严重错误,但是中国共产党能够自己发现错误,正视并用于抵制、纠正错误。

(3)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在指导思想上犯错误的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事业依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重要成就。国家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在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年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累积起来的。

三、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材料二: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的经验再一次表明,在整个过渡时期,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以前,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我国内部的主要矛盾。

材料三:中共八届十中全会指出,在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时期,在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整个历史时期(这个时期需要几十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条道路的斗争⋯⋯在这些情况下,阶级斗争是不可避免的。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早就阐明了的一条历史规律,我们千万不要忘记。

请回答:

1.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

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答: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所经历的变化,是从八大提出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演变为强调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产阶级道路的矛盾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把其存在的时期定为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整个历史时期,在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整个历史时期。

发生这种变化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方面,错误的估计了国内阶级斗争的形势,把国内在政治思想上出现的问题看做是阶级斗争的表现,把党内的认识分歧都看作是阶级斗

争在党内的反映;另一方面,把东欧、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或地区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的探索看作是资本主义复辟、阶级斗争,看作是“修正主义”。

2.如何认识当时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

答:当时我国的社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因为:一方面,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已经确定,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已经被消灭,所以,中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另一方面,生产力落后,决定了社会主义制度还不成熟完善,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政治所必须的一系列经济文化条件很不充分,所以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矛盾不再是阶级斗争,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第二篇:纲要作业

1131043李怀续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感

随着年尾的临近,各门课程都开始慢慢地结课,在总结复习之余,回望大二上半学期的所有课程,中国近代史纲要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课程之一。

我个人觉得每周四的中国近代史纲要课都是一次让自己思想得到启迪的时刻,是自己的知识又一次增长的机会。首先,我很感谢有一位兢兢业业的老师,老师认真投入地授课,一丝不苟的教学,让我们能够学习到很多东西。其次,老师讲课是带有感情投入的。在讲到民族英雄的大义时,老师是那么的慷慨激昂。而讲到如何对待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时,老师又是那么的理性、冷静客观的分析国家间的政治关系。对于重点难点老师总是反复地强调着,在这里我感谢自己有这么一位尽职尽责的老师,感谢自己能够拥有这样的一次学习的机会。下面是我对大二上半学期纲要课的感想与体会:

1.没有历史的人生是可怕

我必须坦诚地承认,由于自己生活和学习的环境,自己很少或者纯粹地说,是从没有接触过历史这门课,假如说有,那也应该是在电影中回味曾经的历史情节吧,而这不过是为了打发空余时间的一种娱乐方式而已,今天学校的课程中给了我们一次重新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机会,虽然它的本意并不是为了让我们学习历史(因为在校方考虑,历史我们是学过的),但是我们还是在课本的讲述与老师的讲解中,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路线、历史脉络在头脑中理清、理顺了。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近代屈辱史,它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新中国成立期间,中国人民历经苦难,饱受战争忧患,用血泪谱写了一首首催人泪下的英雄诗篇。

然而,历史正在被遗忘,现在的人们在不断地追求物质丰富与内心虚荣满足的同时,而忘了去学习历史,不得不说这样这样的人生是可怕的。为什么说,没有历史的人生是可怕的呢?正如唐太宗李世民说的,因为一个没有历史的人是不会思考的,他没有原来的经验作为他反思的基础。一个没有历史的人是不智慧的,遇到事情他没有过去的事例作为他思想的一个启蒙,没有历史的人是愚蠢的,因为没有历史,他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将变为个人的历史,他总是在不断地实践,总结自己的经验,最后白白的藏送自己的青春,来为他人谱写历史。没有历史的人,在做事的时候没有一个准则,仅仅凭借自己的一时只想就贸然行动,往往失败多于成功,而最后他还自欺欺人地有了所谓的经验之谈。没有历史的人,不可能创新,他们没有创新所依赖的历史条件,即使有了所谓的创新也是建立在虚无主义上的。通过读中国近代史纲要这门课的学习,使我对历史的重要性有了新的看法,过去不喜欢历史,感觉都是一些过去的事了,有必要老生常谈吗?社会要求进步,人类在不断繁衍,那有功夫浪费在这个上面

啊!但现在不这么认为了,因为我知道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进,是为了继承前人留下的智慧成果。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通过老师对太平天国起义,义和拳起义,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运动的讲解,我深刻地认识到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要发动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人民。然而,今天的中国是幸运地,它的文化从古到近像一条蜿蜒不断的河流在历史的长河中得以流传下来,不像古印度、古巴比伦等国家。而这种幸运是建立在那些被称为“中国的脊梁”的人身上的。假如不是“中国的脊梁”我们有怎么可能拥有一个和平幸福的现代生活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穿过时空隧道,用于今天的生活依然不为过时。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是否应该关心一下国家大事呢?中国早在2001年就已经加入了WTO,我们的国家宪法中也明确规定了公民的权力与义务,作为一名中国公民,作为一名有理想有抱负的新社会青年,我们是否应该要有走向世界的眼光,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繁荣强盛贡献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呢?答案是肯定的。

3.牢记历史,奋发图强

在课上老师讲到,近来的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等等有关中国海域领土受到攻击的事件比比皆是。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历史是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中我们能够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正问题,同时也给我们以警醒,让我们时

刻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正如有句话说的好“不要以为世界是一场梦,要看到它时刻都在震动”我们时刻要有一种危机意识,我们国家正在慢慢地崛起,但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国家已经强盛,同样,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奋发图强起来,要时刻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幸福。要有民族危机意识,个人危机意识,只有这样才能走在世界的前列,才能处于人生不败之地。

学生:李怀续

学号:1131043

班级:套路二班

要 作

班级:套路三班

学号:1131043

姓名:李怀续

纲业

第三篇: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一章作业及答案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单项选择题

1、鸦片战争前夕,影响近代中国的政治因素是主要的是(B)A、清朝晚期政治腐败 B、封建制度已经衰落 C、军备废弛防御力差 D、战和方针举棋不定

2、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其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D)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B、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中国 C、英国对华输出商品激增 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

3、在中国近代史上,被称为“国中之国”的地方是(B)A、通商口岸 B、租界 C、使馆区 D、公廨所

4、最能反映西方列强在19世纪40——60年代侵略特点的是(B)A、割占中国的领土 B、强迫中国开埠通商

C、勒索巨额战争赔款 D、迫使中国签订“城下之盟” 5、19世纪70年代以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方式是(C)A、商品输出 B、资本输出

C、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 D、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6、最能体现帝国主义进行资本输出、分割世界要求的条约是(D)A、《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中法条约》 D、《马关条约》

7、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A)A、林则徐 B、严复 C、洪秀全 D、康有为

8、从1840年到1919年间,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反抗,结果都失败了,其根本原因是(D)

A、资本——帝国主义过于强大 B、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 C、中国武器落后 D、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

9、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群众第一次大规模武装反侵略斗争是(A)A、三元里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C、捻军起义 D、义和团运动

10、阻碍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根本原因是(A)A、帝国主义的侵略 B、封建主义的腐朽统治 C、民族资本主义的软弱 D、官僚资本主义的垄断

11、中国近代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含义是(C)A、封建的自然经济解体,被纳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 B、中国社会一半是半殖民地的,一半是半封建的

C、独立主权部分丧失,既保存封建主义又发展资本主义 D、政治上是殖民地,经济上是封建经济

12、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主要原因是(D)A、农民革命斗争的失败 B、中国封建主义的统治 C、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 D、帝国主义的侵略

13、鸦片战争后,列强谋求在中国传教的根本目的(D)A、传播西方文明 B、让西方宗教获得广泛传播 C、为清政府提供思想武器 D、从精神上侵略中国 14、19世纪末,列强掠夺中国的高峰是(B)A、争夺路权和矿权 B、强占租界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C、争做中国的债主 D、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15、鸦片战争中,一个英国资本家预言:“中国人每人每年需要一个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应不上了。”但这个在中国倾销商品的梦幻最终破灭了,究其根本原因是(D)

A、中国通商口岸少,关税税率高 B、中国人有不习惯使用洋货的传统 C、中国人民过于贫困,购买力太低 D、中国自然经济具有顽强抵制作用

16、恩格斯曾在甲午战争进行时预言:“它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整个经济基础全盘的却是逐渐的革命化。”其中“革命化”是指(D)A、发生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 B、将导致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C、民族资本主义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

D、列强将加强资本输出,把中国经济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7、列强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所要达到的最根本的目的是(D)A、宣传西方文化的优越 B、帮助中国兴办教育

C、推动近代中国文化的发民 D、用西方文化改造甚至取代中国文化

18、中国人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是在(C)A、鸦片战争之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中日甲午战争之后 D、八国联军侵略战争之后

19、魏源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人之一,他最著名的口号是(A)A、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振兴中华

20、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破产的最根本原因是(B)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 B、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C、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 D、国际上的正义力量

21、近代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起来是在(B)A、鸦片战争之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中日甲午战争之后 D、八国联军侵略战争之后

22、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D)A、官僚资产阶级 B、民族资产阶级 C、买办资本家 D、封建地主阶级

23、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的条约是(A)A、《辛丑条约》 B、《马关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24、日本在中国旅顺设置“关东总督府”,派遣“关东军”驻守东北是在(C)A、中日甲午战争之后 B、八国联军侵略战争之后 C、日俄战争之后 D、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25、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五处为通商口岸是(B)A、广州、福州、厦门、宁波、南京 B、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 C、广州、福州、厦门、南京、上海 D、广州、福州、厦门、泉洲、上海

二、多项选择题

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主要形式有(ABCD)A、军事侵略 B、政治控制 C、经济掠夺 D、文化渗透

2、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正确表述的有(ABCD)A、德国强租山东胶州湾,把山东作为势力范围 B、沙俄强租辽东半岛,以长城以北作为其势力范围 C、英国以长江流域为其势力范围

D、法国把广东、广西、云南作为其势力范围

3、关于租界的叙述,正确的有(ABC)

A、1845年11月,英国驻上海领事强迫清政府地方官吏议定土地章程,在上海划出一个特定区域作为英国人居留地。这是外国人在中国设立租界的开端 B、外国侵略者在租界逐步排斥中国的主权,使租界成为“国中之国” C、中国通商口岸的租界是列强对中国进行政治和经济侵略的基地,是“冒险家的乐园”

D、中国政府对租界内的行政、司法有干预权

4、关于领事裁判权的规定主要体现在(AB)

A、《五口通商章程》 B、《望厦条约》 C、《黄埔条约》 D、《南京条约》

5、马克思说:“成千上万的英美船只开到中国,这个国家很快就为不列颠和美国廉价工业品所充斥,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中国工业经不住机器的竞争,牢固的中

华帝国遭受了严重的社会危机。”这段话表明了(ABCD)

A、落后的经济决定中国必然失败 B、中国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C、中国将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封建主义终将无法战胜资本主义

6、西方列强操纵中国经济命脉的手段有(ABCD)

A、开银行 B、争夺铁路投资权 C、投资中国矿山 D、开办工厂

7、西方列强不断加强对华文化渗透,其手段包括(ABD)A、宗教渗透和侵略 B、鼓吹侵略有理论

C、肆意破坏中国的文物古迹 D、大肆宣扬“种族优劣论”

8、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基本特征有(ABCD)A、资本——帝国主义控制着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 B、中国封建势力是资本——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

C、自然经济遭到破坏,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成为社会的主要经济形式 D、近代中国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发展极不平衡

9、近代中国社会阶级关系发生的深刻变动表现为(ABCD)A、地主阶级出现了一批因军功而升迁的官僚地主和城居地主

B、不少自耕农失去土地,向贫农和雇农转化,有些成为产业工人的后备军 C、新产生了中国资产阶级 D、新产生了中国无产阶级

10、近代中国革命的对象有(ABC)

A、帝国主义 B、封建主义 C、官僚资本主义 D、民族资产阶级

1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CD)A、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B、推翻封建主义统治

C、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D、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E、救亡和启蒙

1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CD)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C、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E、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13、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列强(ACD)A、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 B、已放弃灭亡中国的企图 C、仍需扶植清政府以华制化 D、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斗志 14、1895年有人题联于京师城门“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反映的史实有(ACD)

A、慈禧万寿庆典 B、公车上书 C、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D、《马关条约》签订

15、下列关于林则徐、魏源等倡导新思想的代表人物的评述,正确的有(ABCD)A、都是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 B、其思想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C、都主张放眼看世界、探索救国之路 D、都未能完全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 16、19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的早期维新思想的共同特点有(ABCD)A、都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同时也要吸收西方的政治及经济学说 B、具有比较强烈的反对外国侵略的思想 C、希望中国独立富强的爱国思想

D、具有一定程度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

17、通过两次鸦片战争,英国殖民者除强占香港外,在中国攫取的权益还有(AE)

A、协定关税 B、投资设厂 C、设置租界 D、驻扎军队 E、领事裁判权

18、《马关条约》签订后,为维护本国侵略利益,参与“干涉还辽事件”的国家有(BDE)A、英国 B、德国 C、美国 D、法国 E、俄国

19、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指(ABCDE)A、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矛盾、斗争的一面 B、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依赖、妥协的一面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保持中立 D、没有革命的彻底性

E、既有革命性又有软弱妥协性

20、中国工人阶级的特殊优点有(ACD)

A、深受三重压迫,革命最坚决彻底 B、富组织性和纪律性 C、人数集中,容易形成战斗力 D、与广大农民有天然联系 E、不占有生产资料,大公无私

第四篇:2011-12-2纲要作业

纲要课2011-12-2学期社会实践作业

一.论文内容:(100分,占总成绩的10%)

请从河南的二七纪念塔、碧沙岗公园、郑东新区等景点任选一处,并根据课程所学内容写一篇观后感或调查报告,论文题目自拟。

二.具体要求

1.时间:第12周以班级形式随堂交任课教师;

2.内容:能够体现近代中国革命或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3.字数:文章全部内容控制在1000字左右(手写); 4.纸张:河南工业大学规定使用的绿色方格作业纸; 5.抄袭、胡编乱造或不按要求进行者,作业成绩为“0”分; 6.原始资料:作业后面附能反映本次活动的照片、访谈记录等原始材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社会实践作业

报告名称:

年级专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评阅教师:

任课教师姓名 提交时间: 2011—2012 学年 第2 学期

第五篇:近代史纲要作业

读后感

《辛亥革命的前前后后》作者 金冲及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1年10月第一版

辛亥革命已经逝去了112年,但是这场惊天地气鬼神的革命并没有随时间的流逝而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反而几乎上过初中的人们都会潜意识的认为这是一场失败的革命,尽管各自的认识并不一定相同,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多,对于问题的看法也有了自己的一些简单和浅薄的看法,尤其在看了金冲及先生的这本《辛亥革命的前前后后》,更是对这场有这话时代意义的革命有了新的看法,并对自己以前所接受的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及老师的讲解有了不同的观点。就像中学的老师们老是讲袁世凯的狡诈,这场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革命派的软弱性等,尽管也讲了一些如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让民主共和的观念更深入民心等,但当我们听到这段历史时总是喜欢关注这些负面的影响,浅谈这些积极地进步。但是现在,我只能说历史的发展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

在这本书我看到了这场起义发生的社会环境。首先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们先后发动了各样的起义,但最终都是以失败为终,尤其是广州起义更是对孙中山等革命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革命的中坚力量几乎损失殆尽,革命者的情绪转入到了极度的低落,这是有情可原,但同时也反映了革命者的某种真实的情形,就是没有意识到这场他们认为彻底改变中国的革命是具有长远性的,不是瞬间的,这也就导致了辛亥革命取得成功后在和北京袁世凯谈判时南京国民政府中那么多人选择了妥协,因为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辛亥革命只是个开端,并不是建设繁荣富强中国的大门,至少我认为辛亥革命的胜利仅仅是推开了一扇门或者更少。同时此时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守旧派依然掌握着训练有素的当时中国的精锐之师,而且这支军队的高级军官们都对袁世凯有着绝对的忠诚,至少说并不打算反叛他,这就是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对袁世凯只有两个选择投降或对抗,或者选择根本没有实际意义的妥协。另外,还要看一下此时的国际社会,首先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派的最终追求和当时的整个世界可以说格格不入,因为当时的世界估计不会有一个国家希望在孙中山的领导之下变成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强,因为这不符合他们在中国的利益,即便是孙中山上台执政也不符合他们的意义,他们找的是自己利益的代表,而不是一个代表中华民族的代言人,这就注定中国此时的革命者此时是孤独的,寂寞的,而且是有着巨大压力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当时的1912年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发生这场推翻清王朝的革命,甚至在形式上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所以说辛亥革命是个历史的偶然。

但是历史往往不会沿着人们的思维而走下去,就像历史给李煜开了个小玩笑,李煜却给历史开了个大玩笑。这就说明任何历史现象的出现总是有着它隐藏的原因。同样是广州起义的失败,让一部分革命者们看清在东南沿海的任何再次行动都几乎不太可能成功,而这群有着救国救民的志士们不得不再次寻找神州大地上还有那一片土地可以滋润革命的树苗。找来找去他们把目标锁定在了武昌,这个湖北当时的省会。首先,在地理位置上,武昌靠近长江,利用长江的航运可以很简单到达长江的下游,也就是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的江浙一带,向西接近自古就有天府之国之称的云贵平原,向北威胁着六朝古都的南京,可以说武汉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另外,我们可以从革命者们发动的起义中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他所依靠的主要是接受过新思想的青年或者新式在训练的军队,如黄兴广州起义依靠的一批海外华侨,秋瑾的大通学堂,陈锡麟的安庆巡警学堂等,此时的武昌也具备这样的条件,自从洋务运动的开始,主政湖北的张之洞大兴办学,培养出了一大批的接受过新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他们也有着报国卫民的思想,再加上革命者们向武昌的靠近,无疑对这群报国无门的知识分子来说如降甘露,天时地利人和,于是一批新型的革命团体就在武昌这块土地上兴起。当然这样的一群知识分子们虽有才华,但当时的中国却没有给予他们实现抱负的机遇,饥饿贫困无疑是他们的代名词,于是他们就进入了军队,因为此时中国操练的新军对他们敞开了怀抱。可想而知,一群接受过了新思想有着报负的年轻人们会老实安分的为清政府们镇压革命吗?此时更好的是四川的保路运动如火如荼,没有被清政府的杀人魔头陆尔丰所吓倒,于是清政府只有调鄂军入川镇压,这就造成了武昌旧军力量的削弱,新军的人数优势体现了出来,此时的武昌需要的只是个导火索而已。于是惊世的辛亥革命就这样爆发了而且取得了初步的胜利,前来镇压这场起义的荫昌大人不过是个纨绔子弟,毫无胆量,只有败退,迫使清政府重新启用了阴谋家袁世凯。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辛亥革命的爆发和成功并不只是偶然,还有着它的必然性。

当然上面说的这么多只是辛亥革命的前奏,当然了一场王朝末代的革命并不是这么简单的就爆发了,就这么简单的结束了,爆发的前夕当然还有一定的舆论准备,这就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保皇派和以陈天华,邹容为代表的革命与不革命的大论战,最终中国需要革命占得了上风。于是这场惊天地的革命带动了十几个省的独立,让清政府的统治基础近乎土崩瓦解。当然辛亥革命也走到了它人生的中年,此时的斗争就是以袁世凯为首的守旧派们和名义上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的政治军事斗争,深谙政治的袁世凯利用革命党当中一些人意志不坚定,进行拉拢分化,如站在革命派一侧的张謇等;并利用各种手段迷惑革命者,让他们以为中国即将进入了欧美的民主政治,让他们畅想着党派的运动,如宋教仁等。此外袁世凯用以打促谈的方式,逼迫孙中山接受他的条件。政治上分化孙中山的阵营,军事上进攻武汉三镇,外交上孤立新成立的中华民国,所以说我们通常说辛亥革命的失败在于革命者们的软弱性,我只能说这是因素,但我认为这并不是主要的因素。就在这样的方式下,最终以南方政府接受袁世凯为大总统,在北京宣誓就职为结束。辛亥革命的中期就这样昏暗的结束了。在我看来,此后的护国运动和二次革命都是辛亥革命的延续并把它们归为辛亥革命的后期。

一场革命的失败总让让人有着无尽的哀叹和惋惜,但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首先我们必须要意识到这场革命不一定有资产阶级意义,但最终他的领袖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所以我们将它归为资产阶级革命。但我们通过对比英法美的资产阶级的革命,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英美国家,发生资产阶级革命,首先出现了以孟德斯鸠,卢梭等著名的资产阶级大思想家,在思想指导上对当时的资产阶级有着引导作用。另外,英法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依靠的中坚力量是资产阶级,所以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是具有明确资产阶级思想的资产阶级者领导的一场社会制度的变革。反观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首先中国并没有欧美那样坚实的资产阶级基础,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资产阶级的掌握的资产。另外,我们可以很明确的发现同盟会的主要成员大多数是留洋的学生,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就是个角色的错位,更何况这群人中和封建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就造成了革命的不彻底性。此外他们只是未经世事锻炼的感性学生,这就表明了他们革命目标的模糊性和易妥协性,这也就是后来辛亥革命初步成功后的盲目乐观,和在和袁世凯谈判时的软弱性。最大的关键,当时的孙中山似乎意识到了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还是以农业为主的,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是农民,占总人口比例最大的也是农民,但这样的重要革命却没有这个重要角色的参与,就像一场主角缺席的电影一样,在中国的近代史中播放了一遍,留给人无尽的遐想和猜测。

这样的一场革命最终以袁世凯窃取了胜利的果实而结束了,但是它的影响也就随着这个阴谋家的上台而结束了吗?我想没有。如果有的话,我们这个国家还会有共产党的成立,并最终缔造了一个新中国吗?也就是辛亥革命的失败,让中国的知识分子们感觉到了前途的迷茫,迫使他们重新思考中国未来的方向倒是在哪里,中国的社会到底是该走哪一条路。也就是在这样的迷茫期,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五四运动的爆发,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给中国的知识分子们提供了里一个版本的建国方案,即建立一个工人的国家,随着苏联走上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最终也是一场失败。无论是孙中山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们还是早期的中国共产党,我们都可以发现,当时的中国就像一个人,他活着不假,但他活的不是自己,而是别人,他就像别人的一个影子而已。两个政党提出的革命道路就是完全复制别国的革命,也许他们并没有注意到,一个人要想活出精气神,首先他活的是自己,他是他自己,他不是别人的复制品,同样一个国家更应该如此,因为中国的国情和其他国家的国情并不一样。正如习主席说的一样: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试试才知道。此时的中国革命也就是在选鞋子的过程。

下载2014上纲要作业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上纲要作业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5届 大学物理上 作业答案

    2015大学物理上作业答案第1章质点运动学一、选择题:1.D2.B3.C4.D5.B,6B,7A8A二、填空题1.,,,。2.3.4.16rad,16rad/s,5.三计算题1解:轨迹方程,物体做的圆周运动,半径为3m(2)(m/s)(m/s2)(3)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编练习题答案

    上编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A、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殖民地社会 D、资本主义 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辛丑条......

    中国近代史纲要作业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1894年,在决定中国在亚洲地位的甲午大海战中,中国败了,败的如此难以接受,败的如此痛入骨髓。虽然这场战争早已消逝在时间的洪流里,丧国辱权的时代也早已成......

    《中国近代史纲要》作业

    《中国近代史纲要》作业 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诸多艰辛的探索。例如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探索中国革......

    《纲要》第4次作业材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阶段测试试题(专题七、专题八)专题七:为新中国而奋斗第一题、综合所学知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以下为蒋介石发给毛泽东的三封电报毛泽东先生勋鉴:倭......

    作业答案

    回顾•拓展七 一、看拼音,写词语。 yuâpǔ qǐ pàn nínɡ zhînɡ yīnɡ wǔ màn bù jīnɡ xīn ( 乐谱 ) ( 企盼) ( 凝 重) ( 英 武 ) ( 漫不经 心 ) jiǔbiãzhînɡfãnɡzh......

    作业答案

    答题一:我园创办于一九九八年,座落在河源市连平县三角镇中心小学后面100米处。园名:培英幼儿园,现从SWOTA分析法进行评估改进。 S:园址的地理位置很优越,占地面积两千多平方,交通......

    作业答案

    第一章 ADCDBBDADCBA ACDABCDABCADE ×√×√√××√ 第二章 BCDBCDA ACDABCDBDABCAD √√×√×√√×√√ 1.β综合=30%×0.8+40%×1.2+15%×1.5+15%×1.7=1.2 K i= Rf + βi (K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