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硕士考研经验谈(共五则)

时间:2019-05-12 01:33: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硕士考研经验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硕士考研经验谈》。

第一篇: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硕士考研经验谈

问:想考北大中国语言文学系的研究生,但是不知道该如何下手,高手能不能讲讲怎样复习呢?我算是跨专业,谢谢了。

答:

大家都知道,无论是从文化传统还是从师资力量上,文学类的四大名校: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这四所大学任何一个方向都值得我们为之奋力一搏。所以也导致了竞争相对比较激烈,所以在考研的时候也不能掉以轻心,不仅需要专业课有优势有足够把握之外,公共课最好也能拿到一个比较好的分数,这样才能在庞大的竞争队伍中脱颖而出。不要抱着侥幸投机的心理,那样等待你的多半也只有充当炮火的“美好”纪念吧。如果你是为了以后更好就业而考研的话,建议选择冷门学校的热门专业吧。如果你是为了读书深造而考研的话,那么建议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专业研究方向强的学校。

中国语言文学,顾名思义,包括语言和文学两个大的专业。按照教育部对学科门类的划分,它主要包括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8个二级学科,每个二级学科下面,又分若干个研究方向。当然,具体到每个学校,这8个二级学科不一定都会设置硕士点,研究方向的划分,不同院系也是根据自身的科研条件和师资力量来确立,可以说是“各自为政”。北大中国语言学系包括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7个二级学科。大家可以结合自身的情况选择。文学门类里报考人数较多的专业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因为这门门槛最低,发展潜力比较大,所以报考人数最多。相对文学门类,语言学门类主要就是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这门门槛也不是很高,所以报考人数多相对来说竞争也就较大。文艺理论和古代汉语可以说是文学的门槛,理论深度较大,较难理解,需要很强的理解力和广泛的知识面。如果你涉猎较广,视野开阔的话可以尝试哦。至于古文字、古典文献学,则需要你真的十分喜欢,想专研,且耐得住寂寞啊~~~总之,择其之一,不可兼得。

接下来,我主要想谈谈我的专业课复习。

关于专业课复习。对报考文学系的考研学子们来说,考研复习的时候首当其冲的任务就 北大中国语言文学系考研经验谈

是多看书了。有的同学平时阅读量比较大,对开拓自己的视野方面可以说有很大潜移默化作用。但是在这里我想说的是,考研复习看书,一定程度上来说功利性还是比较强的,不能什么都读,必须有针对性的阅读。当然有时间的同学,也可以择其所爱而读吧。在准备之前,最好能找到历年的试题,把这些试题看一遍,大概了解出题的形式和老师的出题范围。所以搜集信息也是考研的法宝之一。现在的社会就是个信息时代,只有先掌握了信息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我们都知道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专业课基础,考试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语言学,文献学,民间文学,文艺学,文字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历史和文化,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西方文论等等很多方面。但是通过研究试题你会发现,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古代文论以及西方现代文论这几个方面在考试中占了主要,分数比重比较大。这里也多亏凯程考研班老师的点醒,让我能够集中主要精力抓住重点,知道自己在专业课的哪几个方面需要下功夫。

另外,命题老师在出题中不仅考察考生对课本上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还希望考生能够了解本专业近几年的发展情况如何。所以如果你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我认为在考研中时间的分配非常重要,我的另一个学习方法就是把最近几年的本专业的相关学术刊物收集然后阅读分析。一些比较前沿的学术动态都可以通过阅读刊物发现,同时能够让你在考研的时候有更好的灵感,觉得这个切入点觉得这个视角很有意思,也算是丰富我们的考研生活的一道甜品吧。

至于很多同学问需不需要初试的时候提前联系老师,从我个人来说,我没有联系导师。考北大中国语言文学系不一定要联系导师,据我所知,最后真正考上的绝大多是外校的且未跟导师有过直接任何接触的。复试的话,如果需要联系老师的话,个人认为电子邮件是个不错的联系方式。总之,一定要保持好的心态!态度决定高度!

第二篇:北京大学传播学硕士考研经验谈

问:北大传播学还值不值得考,招生人数也太少了„„犹豫中

答:你好!其实我觉得人多人少是一个外在的东西,考研成功最重要的是战胜厄自我。我当年也经历过类似的情绪波动,但是我坚持了下来,我克服了恐慌,最后我就成功了。当然,北大传播比拼的是各项综合实力,竞争非常激烈,但是我觉得如果你有那个兴趣,就应该勇往直前。以下附我的考研经验谈,供你参考。

前记:一路走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很早就想写一篇考研心路历程,但每次动笔又不知道如何下笔。经历从选择考还是不考,考哪里,怎么考的心理过程,一直到初试,复试,再到后来的拟录取名单。其实我觉得我之所以能够考取北京大学传播学,最主要的一点在于抓住了考研最根本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夯实基础,循序渐进,有条不紊,稳中求胜。全身心投入到考研这个过程中,并且学会去享受这个过程,你会发现有另一片新天地等着你。我一直秉着“Happiness is devotion!”的习惯,认真踏实地走过了这考研的每一天。

众所周知,北京大学被公认为中国最高的学府,它的极高的声誉和地位能给每一个毕业于北大的学子不错的发展资本。同时,在这里校友之间也能够相互提携和帮助。兼容并蓄的校风,顶级专家的讲座,藏书齐备的图书馆等等,都吸引着无数的学子朝着这通往北大的独木桥而努力而拼搏着。

艰辛的考研之路上有很多东西是难以让人忘怀的,在这期间自己的心路历程和周遭发生的一切人和事让我对考研、对人生、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感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任何成功都需要付出代价,苦难挫折是一笔财富,它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能走得更长远。决定考研之前有很多要准备的,比如资料、钱财、各种信息等等,当时为了提高效率也算是心理安慰作用,报了凯程考研班,考研班的老师是有过多年钻研考研试题经验的优秀老师,在信息的提供上弥补了我的信息不对称性,让我在浩瀚的考研资料选择中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但不管怎么说,根据事物发展规律我们可知,外因影响着内因,内因始终决定外因。所以考研最重要的还是自我的勤奋刻苦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关于专业课的复习,我想从下面两个方面来谈谈。

1.传播学的基础知识

在确定了考北大传播学之后,我开始准备各个方面的参考书,着手开始专业课复习。由于社会学考的范围相当大,了解参考书目的重点和非考点还是很重要的。有些书可以说,十

北大传播学考研经验

分应试十分实用,有些说也许很经典,但是在考研当中由于不适应应试,作用却不大。在考研资料中,还得到了前辈的帮助,在此十分感谢。这里我主要推荐的是以下几本书。

①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② 李彬的《全球新闻传播史》

③ 罗杰斯的《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 ④ 李特约翰的《人类传播理论(第7版)》

⑤ 巴兰的《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第三版)》 ⑥ 沃纳.赛佛林的《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绝对是万能宝典,不管是本专业考研还是跨专业考研,不能不备。条理清晰,逻辑严密。传播学的基础知识准备的差不多,下面的批判学派和社会研究方法也不能忽视。这也是北大传播学必考的内容。

2.批判学派&社会研究方法

①石彬义的《单向度内爆超真实》武汉大学出版 ②陶东风译的《文化研究导论》 ③潘知常的《传媒批判理论》新华出版社 ④《大众媒介研究导论》

⑤安德斯•汉森的《大众传播研究方法》 ⑥袁方的《社会研究方法教程》

⑦(美)艾尔•巴比的《社会研究方法(第10版)》

石彬义的《单向度内爆超真实》这本书个人认为十分好用,不但讲述了法兰克福学派,哈贝马斯,文化研究学派,麦克卢汉,鲍德里亚,还有女权主义这些巨头理论的内核,而且追本溯源,把他们从源头处寻找出来给出解释。袁方的书是本科社调课的教材,芭比的是研究生的教材,建议至少看其中一本。我个人认为有时间有精力的话两本最好都能看。

在专业课的复习进度上,最开始的时候读的书相对多一些,范围也广一些,但到了十月份下旬的时候就可以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看某些书的重点内容,因为到后来时间越来越紧。最后复习的过程中,一定不要贪,要懂得取舍,把心态放平。

最后建议大家:理解比记忆更重要,但该记的一定要记住。多看书、期刊、论文同时也要抓住重点地去看书。学会辨证地分析问题,答题时多角度地分析问题。答题的时候答案多

分段,字迹要整洁清楚,多举些例子,只要时间允许尽量多写一些,要分配好时间。

第三篇: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简介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简介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簡稱中文系)的前身是京師大學堂文科的中國文學門。1898年京師大學堂創辦之初,在師範館已有“中文”、“文學”等科目,1903年又設置“中國文學門”一類課程,但尚未形成獨立的系科。1910年3月31日,京師大學堂分科大學成立,“中國文學門”正式作爲文科的一個教學建制。這是我國最早的中文系,其建立標誌著中國語言文學開始形成現代的獨立的學科。

1912年京師大學堂更名爲北京大學。1919年北大廢門改系,中國文學門改爲國文系,實行選科制。1925年又實施分類專修制,分“語言文字”、“文學”與“整理國故”等三大類科目,即後來三個專業的濫觴。此後,教學體制雖時有變動,系名也幾度更叠(國文學系、國文系、中國文學系、中國語言文學系),但總體框架基本不變。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北京大學南遷,與清華大學、南開大學組建長沙臨時大學與西南聯合大學。北大與清華原有的國文系合併爲聯大國文系。1946年西南聯大結束,北大國文系隨北大復員北返。

1952年全國高校實行院系調整,清華大學國文系、燕京大學國文系和新聞系與北大國文系合併爲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分設中國語言文學與新聞編輯兩個專業。1954年,中山大學語言學系並入,設立漢語專業。1964年又設立古典文獻學專業。自始,形成文學、漢語、古文獻三個專業鼎立的格局(新聞專業已於1958年合併到人民大學)。1953年組建北大文學研究所,中文系部分教師調任或兼任研究所工作,此爲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的前身。1983年,教育部所屬全國高校古籍整理工作委員會秘書處設在北大,其機構挂靠中文系。1984年和1985年先後成立北大古典文獻研究所與比較文學研究所,1998年兩個所正式歸入中文系建制。

從1910年建系以來,北大中文系師生常肩負先鋒的使命,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在民族解放與革命建設事業中,都作過卓越的貢獻。作爲一個教學科研單位,北大中文系的教學與研究始終往現代化的方向轉換發展,不斷突破舊有的格局,形成新的學術規範,並逐步協調西方學術方法與中國傳統固有學術方法的關係,在中文學科的教學體制、課程設置等方面,對全國相關係科有過幅射性的良好的影響。

北大中文系在其歷史發展的每一階段,都吸納和湧現過一批著名的學者,有的是屬於大師級的人物。如林紓、陳獨秀、魯迅、劉師培、吳梅、周作人、黃侃、錢玄同、楊振聲、劉半農、胡適、孫楷第、羅常培、楊晦、遊國恩、王力、馮沅君、俞平伯、唐蘭、魏建功、廢名、沈從文、浦江清、吳組緗、楊伯峻、高名凱、周祖謨、王瑤、朱德熙,等等,都曾在北大中文系任教,産生過大批代表學科發展水平的論著,對學科建設作出巨大貢獻。

據不完全統計,從建系以來到2002年,北大中文系培養出約6000名本科生,2000多名外國留學生與進修生,1000多名碩士生和400多名博士生。科研成果僅新時期以來22年間,發表出版專著約600部,學術論文4500篇,其科研專案量和獲獎成果的質與量,均居全國高校同類學科的前列。近20多年來,北大中文系加強與國內外的學術交流,先後應邀派出近百名教員到十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大學任教,與十多所國外大學建立了合作關係,每年平均有五、六十名國外的學者來訪或進修。北大中文系已成爲國際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目前,北大中文系已發展成爲全國中文學科中規模最大、學科最全的一個系。擁有4個專業(中國文學、漢語言学、古典文獻学、应用语言学)、3個研究所(古典文献研究所、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中国语言

文学研究所)、3個研究中心(漢語語言學研究中心、20世紀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中心)、2個國家級教學科研重點基地(中文基礎學科基地與古典文獻科研基地)、6個全國重點學科(古代文學、現當代文學、漢語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獻學、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和7個博士點(古代文學、現當代文學、文藝學、漢語史、現代漢語、古文獻、比較文學)、11個碩士點、1個博士後流動站。

2003年在編的教工有103人,其中教授43人,有博士學位教員56人,45歲以下教員57人。本科生370人,留學生227人,研究生376人,其中博士生155人。北大中文系的教學科研水平得到學術界、教育界的高度評價。

1997年12月,國家教委委派由各高校專家組成的專家組對北大中文系“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研基地”進行了中期檢查。專家組的《評審意見》認爲:“中文系學術根底深厚,名家衆多,歷來爲國內同行衆望所歸,基地建設的起點高。在基地建設過程中,一方面發揚光大嚴謹求實的學術傳統,一方面培養提倡活潑、創新精神,在不長的時間內,産生了一批影響重大的學術成果,承擔了一系列頗有分量的科研專案,形成了強大的學術梯隊,從而保持了在全國中文學科中的整體領先水平。”

2001年10月,国家教育部委派专家组对“北京大学国家中文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进行实地验收评估考察。专家组一致认为“北京大学学校和中文系领导高度重视文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建设工作,对基地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深刻,指导思想明确。学校和中文系对基地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了特殊的倾斜政策,经费足额到位,基地建设得到有力支持,取得了显著成绩”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将素质教育与专业培养相结合 ,教学科研相结合,注重教学实践,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踏实学风、广阔眼界和创新意识,显示了既保持北大中文系原有的严谨厚重的学术特色,又注意适应社会需求,走拓宽内涵的创新路子的基地办学特色。基地处于全国高校同一学科领域整体领先水平“。”北京大学国家中文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被评为优秀基地。(BACK TO TOP)

版權所有 © 2000

第四篇: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 Literature

中国语言文学系建立于1925年,是国家文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之一,研究领域广泛,实力雄厚,在国内中文学科中堪称一流。著名学者刘大白、谢六逸、陈望道、陈子展、郭绍虞、刘大杰、朱东润、赵景深、蒋天枢、张世禄、吴文祺、蒋孔阳等都曾在该系长期任教。现有教授3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8人),副教授31人;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点11个,硕士点9个。近5年来,该系教师出版教材和学术专著200余部,其中《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七卷本)、《汉语方言大辞典》(五卷本)、《西方美学通史》(七卷本)、《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等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获得了国家和上海市的许多重要奖项。

中文系现设汉语言文学、汉语言两个本科专业,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学习之间的紧密结合,注重对汉语言文学原典的精读与把握,也要求学生对文史哲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和体悟,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和较为全面的审美能力。

这些年来,中文系开设了《论语》、《庄子》、《世说新语》、《文心雕龙》、《四库提要》、《说文解字》、《马氏文通》以及鲁迅、胡适、沈从文等现代名家作品的精读课程,在全国高校中文课程改革和建设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汉语言文学原典精读”、“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文学批评史”荣获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被列为上海市精品课程。

近年来,中文系开设了《实验语音学》、《欧美语言学史》、《西方美学经典选读》等中英文双语课程,促进教学改革和培养方式的国际化、多样化,努力提高学生在专业上的外语应用能力。为将来学生赴海外深造,汲取与借鉴国际研究成果提供了必要的学术准备。

中文系通过“望道讲座”这一平台,有计划地邀请海内外学者和名家来我系讲学:王安忆等人主持的当代文学创作和研究中心先后邀请白先勇、余光中、汤婷婷、余华等作家来系纵论文学。近几年来,海外知名学者在我系多次开设讲座或讲授完整课程,如顾彬(德国波恩大学)的“德国文学史”、宇文所安(美国哈佛大学)的“宋词”、柯马丁(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先秦两汉诗赋”、唐小兵(美国南加州大学)的“中国文学的现代性”等极大地扩展了学生的视野。

目前,中文系拥有陈思和、张涌泉、王德威(美)等长江学者3名。章培恒、裘锡圭、王水照等前辈名师仍活跃在教学、研究第一线,游汝杰、黄霖、陈尚君、骆玉明等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均具有很高学术造诣,声誉卓著。与此同时,我系资料室拥有专业藏书10万余册,均向本科生开放阅览。良好的师资和图书资源将为本科阶段的学习提供巨大的推力。

中文系不断增加学生海外游学的机会。近年来,已先后派遣数十位本科生赴美国加州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日本国学院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成功大学等校交换访学。专业扎实又拥有国际化学习背景将使你成为21世纪大学生人才的领跑者。

近年来,中文系毕业生除了继续攻读研究生和出国留学以外,主要到各大报社、各广播电台、各大出版社、旅游部门、各级党政机关、大型企业公司的管理机关和宣传部门工作。由于学生的专业基础扎实,综合能力和素质良好,具有很强的发展后劲,该系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汉语言文学专业

该专业培养在中国文学方面从事科研教学和理论工作的专门人才,以及各企事业单位中与语言文字工作相关的复合型应用人才。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对文史哲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对专业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和实际应用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强。

主要专业课程:文学原典导读、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美学、外国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通史、世界历史、中

国哲学等。

汉语言专业

该专业培养在汉语和对外汉语方面从事科研教学和理论工作的专门人才,以及各种企事业单位中与语言文字工作相关的复合型应用人才。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对文史哲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对专业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强。

主要专业课程:语言学名著精读、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文学概论、写作、汉语史、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中国通史、世界历史、中国哲学等。

母校是杯陈酿美酒

系友李辉人民日报主任记者著名作家

毕业那年,告别宴会是在宿舍的走廊上。窄窄的走廊,一溜儿摆着书桌,大家吃着,饮着,谈着,笑着,最后是哭。

走廊墙上贴上一副对联:悲欢离合一杯酒,东西南北万里程。横幅是:好聚好散。

20多年过去,悲欢离合谁都经历过,人也依然在东西南北。有聚也有散,聚散之间难以改变的是对母校的留恋。

难忘老师音容笑貌,难忘校园热烈、浪漫、活跃、宽松、自由的气氛。即便辩论、争吵,甚至无聊的玩笑,都成了难能可贵的养料。大家变得成熟,变得丰富。不限于知识,不限于学问,更大的获取是面对未来风风雨雨的自信,是脚踏实地的稳重,还有想象的巨大空间。记忆中的温馨是永远流淌的河,从20多年前一直流到今天的留恋里,流到总也舍不得放下的酒杯里。这一杯陈酿美酒,不饮自醉了。

第五篇:北京大学法律硕士考研经验谈

小可的北大法硕经验谈

人生每一次的选择都决定了我们以后要走怎样的路,选择多了有时候往往也带来一些痛苦.在我决定考研的之前我也曾迷茫过,究竟是就业还是升学.在这条十字路口上,我结合自身的性格以及分析当年的考研&就业的利弊,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考研.同时,我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也圆了自己的考验梦,成功地考上了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专业.在此,我十分感谢这一路上陪伴我,支持我,鼓励我的同学,老师,亲朋好友.是你们的支持成就了我的坚持.希望自己的这些考研经历也能给更多正在努力希望能踏入燕园法硕,圆自己人生梦想的同学们一点借鉴经验,也当是为更多优秀学子的经验谈的抛砖引玉吧.我是从大三上学期开始准备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对于每一个想踏入北京大学的学子来说,或许我的起步还不算太早.这一路走来,我觉得是坚持成就了现在的我.因为生活会突然变得很规律,或者说有点模板式的状态吧.于是每一天的坚持每一天的努力则显得尤为重要.在决定考北大,我们必须做好心理准备.因为可想而知的我们竞争对手的庞大.在这,我们需要有强大的信心.告诉自己” I can!Nothing is impossible!”心理学家说每天对自己采取积极的心理暗示有利于我们保持更好的心态.也许有时候看起来很荒诞,但是的确还是有些效果.所以说首先You must believe in yourself!考研的日子是辛苦的,有时候可以说是枯燥的.但是我永远忘不了清晨早起校园早读英语的愉悦感,彷佛整个校园都在聆听我的晨读.我永远忘不了酷热的炎夏虽汗流浃背却一丝不苟地埋头做专业课的充实感,我永远忘不了每天下自习后在寒冷的北方冬天下我对未来的诚挚期盼&不安感.我永远忘不了心情低落郁闷的时候和一起备考的同学们在操场上奔跑后的新生感.那些泪水那些欢笑陪伴着我走过了考研的每一天.对于专业课,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摸透教材,关于教材,我想大家都是大同小异的.人大&高教的书加上法条.学习方法也是因人而异的.这里我就简单说说我的学习方法吧.在方法上我很感谢凯程于老师给我的系统指导。于老师教我的主要学习套路是是各个击破分门突击.先把考试分析相关论述看上几遍,对教材有个大概的了解和大体的把握.抓住重点&难点.然后再细细地看一遍,加上习题的练习.后期的任务也就是不断地一遍再一遍地看书.我们都知道”温故而知新” 也就是说要对知识点不断的巩固,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基础的知识其中也蕴涵着很大的信息量.避免到时候走上考场感叹自己”书到用时方恨少”.同时,也能把握住一些相对较偏的知识点.到最后的时候就是模拟题加上一些对分析题&客观题答题思路的揣摩和分析以及法制事件热点的评论。当然,在此期间为了锻炼我的法律思维,我还抽空参加了法学家的法律茶座加上一些法律知识相关的外国名著.我个人认为学好法律是在一些法律技巧之外也是需要一些正义感的.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感受。

最后,我还要强调一点的就是勇气.我个人认为每一个报考北大法硕的同学,都是很有勇气的.但是能否走到最后,还是需要我们拿出更多的勇气.在我考研之前,我经常听说有的人在备考的时候,做题之后看见自己没有多大进步的专业课成绩,变得沮丧而最终放弃了,有的人觉得自己的跨专业考试没有经过系统专门的学习在考试上没有多大竞争力最后放弃了,还有的一些人上了考场之后考了一门下一门最终放弃了.所以在这里我需要说,每一个敢报考北大的人,都需要勇气走下去坚持下去.迷茫是暂时的,困难也是暂时的,要有勇气去接受自己相信前方等待我们是胜利.说到这里,也许有的同学还是很迷茫,就比如我吧,个人管理能力相对来说有点薄弱,为了避免自己疏忽大意,因为人生很短,我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以最大的可能性保证我的成功率。所以,我不惜报了个考研班,有的人说,考研班没多大必要,有的人说考研班还是很有必要,这个我想也是因人而异的吧。通过于老师的悉心指导,我学到了更多的解题方法思路上得到了开阔,同时加上每一个考研进程都有老师跟踪反馈信息,使得我能够有效地把握住自己的考研进度。

做到这三点,我相信胜利女神会眷顾我们,会垂青我们的.很多人都说结果才是最重要的,但是我认为过程也是恨重要的,通过这场考研,我收获的不仅是书本知识,更多的是收获了一种心态收获了一种人生态度.我相信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考研留给我的人生财富会给我带来更多的人生精彩.在此与所有有志于北大法硕的学子们共勉!你们是最棒的!!

下载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硕士考研经验谈(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硕士考研经验谈(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北京大学法学院考研经验谈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北京大学法学院考研经验谈 考研的想法由来已久,从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开始,和许多人一样,希望用考研来弥补高考的失利。我心中的北大圣洁美丽......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考研经验谈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考研经验谈 大家好,沉默了这么久,我终于冒泡了。等待复试是焦虑的。但是结果还好,也感谢大家。本来准备复试成绩出来就立即写一篇经验贴的,但是前段时间要参加......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考研经验谈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考研经验谈(完整版) 经验谈, 考研, 学院, 经济 在考研期间,我借鉴了不少朋友的宝贵经验,感觉受益菲浅,心想如果自己考上了北大研究生,一定写点东西与他人分享。同......

    中国语言文学系系贺信五篇范文

    贺信 尊敬的中国语言文学系团总支:值此中国语言文学系2011年迎新晚会举行之际,谨代表地理科学与环境工程系团总支及全系所有师生对迎新晚会的举行表示热烈祝贺,并向贵系全体师......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15年新闻与传播硕士 (创意写作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才思教育网址:www.xiexiebang.com/),报名时间按教育部统一规定,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3、报名考试费按照北京教育考试院的规定收取。(三)入学考试 才思教育网址:www......

    2016年北京大学药学硕士考研参考书目

    凯程考研辅导班,中国最强的考研辅导机构,http://www.xiexiebang.com 考研就找凯程考研,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 2016年北京大学药学硕士考研参考书目 2016年北京大学药学硕......

    北京大学法学院民商法硕士考研经验分享

    凯程考研辅导班,中国最强的考研辅导机构,http://www.xiexiebang.com 考研就找凯程考研,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 北京大学法学院民商法硕士考研经验分享 当我有了北大的学号......

    2018年北京大学药学硕士考研参考书目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2018年北京大学药学硕士考研参考书目 2018年北京大学药学硕士考研参考书目(学硕) 一.初试科目: ①101 政治 ②201 英语一 ③763 药学综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