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思考题 2014年5月答案

时间:2019-05-12 01:38: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复习思考题 2014年5月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复习思考题 2014年5月答案》。

第一篇:复习思考题 2014年5月答案

考试时间:6月11日(周三)18:30-20:30;

题型题量:简答题(每题10分,3题,共30分);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再说明理由,每题20分,2题,共40分);材料题(每题30分,1题,共30分)

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是什么,两者的关系是怎样的?

第一个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第二个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形成于不同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但在基本精神上都是一致的,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这是它们的基本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

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和历史地位是什么?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事,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一、实事求是

1、实事求是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1)内涵: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即从“实际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2)基本要求: 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第二,理论联系实际,即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第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二、群众路线

1、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与基本要求(1)基本内涵: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第一、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第二、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 第三、相信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第四、虚心向人民学习。

2、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有无群众观点,是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

三、独立自主

1、独立自主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1)基本内涵 无产阶级革命首先需要各国无产阶级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搞好本国的革命事业。(2)基本要求: 第一,各国无产阶级首先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搞好本国的革命事业。第二,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的同时,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不闭关自守,不拒绝可能得到的援助。既反对别国对中国的干涉和侵略,也坚决反对任何国家对别国的侵略和干涉。自力更生和争取外援是辩证统一的。

2、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四、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有机统一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体现在毛泽东思想的全部科学著作中,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活动中。

历史地位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毫无疑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

5.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科学内涵就是在通过理论进行实践的过程中,通过操作达到了理论目的的,就证明理论是正确的,实践结果与理论预定不符合的,就表明理论是错误的。即尊重客观 科学 事实的原则对待学术,而不能在理论和实践矛盾的情况下,强行论证理论是正确或者错误。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因为强调实事求是一方面是要我们学会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学会在马克思主义原理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另一方面„实事求是‟这四个字是党和国家经过长期经验确立的思想核心导向,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高度概括。

6.新民主义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是什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性质不是人们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而决定的。任何革命的性质都是由这场革命的主要任务决定的,而革命任务又是由社会性质决定的。因此,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这也就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属性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这种民主革命从鸦片战争以后就进入准备阶段,辛亥革命是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使是五四运动后,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并开始领导中国革命,这时的中国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属性,而不是无产阶级革命。因为此时的社会性质和革命任务没有变化。当然,五四以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不是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非资本主义的,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这已为中国近代历史所反复证明。为什么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新民主主义革命到达社会主义前途,必须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也就是说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第二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完成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两个阶段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中间不能横插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同时又是相互区别的,新民主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的必然趋势,不能相互替代。

7.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以“一化三改造”为核心内容的总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为主体;二是以解放生产力、实现三大改造为两翼。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这两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形成一个辩证的统一关系。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最显著特点是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其实质是要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解决所有制问题。

8.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1)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2)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3)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内容,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突出强调了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意义,又突出了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其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条件,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而实现共同富裕则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最终目标。三个方面紧密配合,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共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9.怎样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梦是新任领袖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有梦想,有追求并没有错,但是如何实现梦想,如何实现追求则值得研究。历任领袖在执政六十多年的历史上,从来就没有缺少过梦想,60年前的梦想是赶英超美,50年前的梦想是解放全人类,40年前的梦想是四个现代化,30年前的梦想是致富,20年前的梦想是小康,10年前的梦想是和谐。从历史可以看到,梦想越宏观,越不切实际,则越不可能实现,不但不能实现,而且会给人民带来灾难,改革开放前的梦想显然比改革开放的梦想更宏大,但历次政治.运动让人民蒙受苦难,国家经济陷入崩溃。中国梦的梦想提出了民族复兴,谈到复兴则应该研究民族是如何衰落的,近代以来,中国全面落后于世界,鸦片战争的失败可以将原因归于对方的船坚炮利,但甲午海战的全军覆没则是在装备领先于对手的情况下失败的,残酷的现实告诉国人,中国除了在科学技术方面落后以外,根本的落后是政治制度的落后,民间的仁人志士首先认识到了这一点,但遭到了慈禧为首的当局的拒绝,百日维新的失败使国家失去了第一次复兴的时机,等慈禧等权贵领悟过来,试图重走君主立宪的道路时,历史已不给机会,辛亥革命的枪声彻底终结了沿袭千年的封建专制。五四运动所提出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标志着国家的制度转型已经成为全民共识,但国共两党的先后崛起及相互争执以及日军侵华导致国家的民主化进程长期停顿甚至导退。新政权结束了多年的战争,但尽管制订了宪法,却几乎没有被尊重过,历次政治.运动几乎使所有的人都成为受害者,文革中连在任的国家主席高举宪法都不能保护自己,一个忽视宪政的决策者最终成为受害者。改革开放以后,拨乱反正,人心思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口号深入人心,但一场本可和平解决的政治事件终结了即将启动的政治体制改革。党的领导被过度强调,而宪政步伐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已达二十多年。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中国梦所提出的民族的复兴只有通过制度的转型才能够达成,全面的彻底的政治体制改革已是民间的共识,邓当年也指出,经济领域的改革只是第一步,政治体制的改革才是根本,如果政治体制的改革不成功,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也有可能失去。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所取得的成就正在被落后的体制所造成的巨大腐败所侵蚀。正如习主席所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广大的人民迫切期待体制改革,通过制度的设计来消灭腐败,希望新一届班子能听到人民的呼声,不辜负历史和人民的期待。

10.怎样理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是一场新的革命。它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它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是一场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那种原来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邓小平区分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具体制度,认为基本制度如公有制、按劳分配、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是正确的、优越的,是我们的历史选择,不能改变。而社会主义的具体制度,即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其中有不少是需要改革的。当具体制度和体制不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束缚生产力发展时,如果不适时地进行改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甚至会丧失掉。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不能改变,具体制度必须创新。改革总的目的是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因此,邓小平在说明改革必要性的同时,特别强调要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他多次指出,历史反复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他说:“世界上对我国的经济改革有两种评论。有些评论家认为改革会使中国放弃社会主义,另一些评论家则认为中国不会放弃社会主义。后一种看法比较有眼光。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情况所决定的,为的是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满足人名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我国又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必须占主导地位。所以会形成这种经济制度。

1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一般的讲,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统一中发展的,也是在和谐与不和谐的矛盾统一中发展的。2005年2月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上述六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这六个方面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制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这六个方面内容十分丰富,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总体特征,也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补充: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第一,必

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or建议第一,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第二,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第三,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第四,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第五,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

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公民个体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5.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是什么?

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一,中国共产党是以中国工人阶级为其阶级基础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相结合的产物。第二,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中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第三,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的,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宗旨:为人民服务(补充: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马克思执政党的内在要求;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是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2.为什么说‘两个先锋队’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一方面,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党真正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政治前提;另一方面,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当真正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必然要求。)

一.同一类型题:1.2.43.58.109.14二.容易出现的题目:4.10三.5.12题容易以30分大题出现12题和谐社会容易考察以下几个方面:含义、内涵、怎样建设。。

第二篇:第八章复习思考题答案

第八章

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答案详见教材。

二、单选题

1.A2.D3.A4.B5.A6.C7.C

三、多选题

1.BC2.BCDE3.BCE

四、简答题

答案详见教材正文。

五、论述题

答案详见教材正文。

六、案例分析题

启示: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我国零售业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形成文化体系,规范企业文化制度,保障文化的具体落实,形成整个零售业良好积极的文化氛围。

具体而言有以下几方面。

(1)尊重顾客,时时刻刻为顾客需要着想。

(2)以人为本,重视企业员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3)通过改进技术,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4)保障产品质量,诚信经营。

第三篇:(0220)《社会保障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0220)《社会保障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保证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公民能够维持生存,保障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同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逐步增进公共福利水平,提高国民生活质量。

2、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对劳动者在因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而减少劳动收入时给予经济补偿,使他们能够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3、社会救济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因各种原因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救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4、社会优抚是指政府和社会对军人等从事特殊工作者及其家属予以优待、抚恤和妥善安置。

5、社会福利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政府为全体社会成员创建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的物质和文化环境,提供各种社会性津贴、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以不断增进国民整体福利水平。狭义的社会福利是指政府和社会向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社会中特别需要关怀的人群,提供必要的社会援助,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准和自立能力。

6、社会互助是指在政府鼓励和支持下,社会团体和社会成员自愿组织和参与的扶弱济困活动。

7、失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由政府负责建立基金,对非因本人愿意中断就业而失去工资收入的劳动者提供一定时期的物质帮助及再就业服务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8、医疗保险是为补偿劳动者因疾病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而建立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通过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建立医疗保险基金,参保人员患病就诊发生医疗费用后,由医疗保险机构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

9、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政府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城市贫困人口进行救助的一种新型社会救济制度。

10、社会保险关系是指法律意义上的社会保险关系,即依据社会保险法律法规的规定,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用人单位、劳动者之间在社会保险中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11、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是为实现社会保险制度的正常稳定运行,对基金的运行条件、管理模式、投资运营进行全面规划和系统管理。

12、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是指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或受其委托的机构,通过运用社会保险基金投资于国家法律或政策许可的金融资产或实物资产,以获取收益,实现保值增值。

13、现场检查是指监管机构指派监管人员,到有关机构进行实地检查,分为全面检查和专项检查。

14、社会保障信息化是指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在社会保障领域中的应用。

15、社会保险争议是指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管理相对人之间,因实现社会保险权利和履行社会保险义务产生分歧而引起的争议。

16、企业年金即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指企业在参加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政策和本企业经济状况建立的、旨在提高职工退休后生活水平、对国家基本养老保险进行重要补充的一种养老保险形式。

17、社会医疗救助制度是在政府支持下,依靠社会力量建立的、主要面向特殊困难群体的医疗救助制度,是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8、生育津贴指在职业妇女因生育而离开工作岗位、不再从事有报酬的工作以致收入中断时,及时给予定期的现金补助,以维护和保障妇女及婴儿的正常生活。

19、社会保险关系主体,即依法履行社会保险义务和依法享有社会保险权利的自然人和组织及依法履行社会保险管理职责的机构。

20、社会保险档案是一种专门档案,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具体经办社会保险事务的活动中形成的、作为历史保存以备考察的文件,是全面、系统记录单位和个人参保和缴纳社会保险费,计发社会保险待遇的重要凭据。

二、简答题

1.建立社会保障有何重要意义。

1、(1)保障基本生活(2)维护社会稳定(3)促进经济发展(4)保持社会公平(5)增进国民福利。

2.社会保险的主要特征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主要特征:强制性、共济性和普遍性。

遵循原则: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公平与效率相统一;待遇水平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3.如何解决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支付缺口问题。

3、(1)做好社会保险扩大覆盖面和基金征缴工作。

(2)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3)变现部分国有资产。

(4)积极探索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

(5)发行社会保障债券和彩票。

(6)开征新税种。

4.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特征。

4、(1)基本保障(2)广泛覆盖(3)多个层次(4)逐步统一。

5.养老保险有哪些主要特征。

5、(1)参加保险与享受待遇的一致性(2)保障水平的适度性(3)享受期限的长期性(4)保障方式多层次(5)与家庭养老相联系。

6.基本养老金包括哪些方面,领取条件是什么。

6、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组成。领取条件有三个:一是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已办理退休手续;二是所在单位和个人依法参加养老保险并履行了养老保险缴费义务;三是个人缴费至少满15年。

7.为什么要严格控制企业职工提前退休。

7、(1)提前退休对养老保险基金支付造成巨大的压力。

(2)使一批未到年龄、有技术、有经验的职工提前退出工作岗位,不仅造成劳动力资的浪费,而且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职工的合法权益也受到了侵害。

(3)大量提前退休人员二次就业,对劳动力市场形成了冲击,扰乱了劳动力市场发展的正常秩序。

8.什么是失业和失业率。

8、失业是指劳动者在有能力工作并确实在寻找工作的情况下不能得到适宜职业而失去收入的状态。

失业率概念,是指失业人数同从业人数与失业人数之和的比例关系,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可以参加社会劳动的人数中实际失业人数所占的比重。

9.我国规定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

9、具备下列条件的失业人员,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1)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规定履行缴费义务1年的;(2)非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3)已办理失业登记的、并有求职要求的。

10.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过渡的三步骤。

10、第一步是“双轨”阶段,下岗职工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失业人员进入劳动力市场。在这一阶段,失业保险的作用主要是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调剂资金支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工作。

第二步是“转轨”阶段,部分地区先行一步,协议期满仍未实现再就业的下岗职工和新的裁员进入失业保险,其他地区通过政策引导加快下岗职工出中心的速度,失业保险与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共同成为主要的保障形式。

第三步是“并轨”阶段,再就业服务中心逐步完成历史使命,所有失业人员,包括企业新的裁员和协议期满出中心的下岗职工,全部进入劳动力市场,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

11.医疗保险有哪些主要特征。

11、(1)医疗保险待遇支付形式为实物补偿。

(2)医疗保险待遇补偿方式为非定额补偿。

(3)疾病风险具有较强的不可避免性、随机性和不可预知性。

(4)医疗保险具有各方关系十分复杂的特征。

12.强化医疗服务管理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12、强化医疗服务管理可以采取的主要政策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管理,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医疗费用结算办法;制定基本医疗保险的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标准及相应的管理办法;实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的双向转诊制度,逐步形成布局合理、方便职工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13.如何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13、(1)加快启动实施和扩大覆盖面的步伐。

(2)完善政策配套,强化医疗服务管理。

(3)强化医疗保险的基础管理建设。

(4)加快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进程。

14.什么是劳动鉴定制度,实行这一制度有何重要意义。

14、劳动鉴定制度指劳动者因工或非因工负伤以及患病后,劳动鉴定机构根据国家鉴定标准,运用有关政策和医学科学技术的方法、手段,确定劳动者伤残程度和丧失劳动能力程度的一种综合评定制度。

劳动鉴定是给予受伤害职工保险待遇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也是工伤保险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劳动鉴定制度准确评定伤残、病残程度,有利于加强企业对伤病职工的管理,有利于切实保障伤残、病残职工的合法权益,也为正确处理这方面的劳动争议提供了客观依据。

15.实行生育保险有何重要意义。

15、(1)有利于保障妇女的基本权益。

(2)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保证劳动力的再生产。

(3)有利于国家人口政策的顺利贯彻实施。

(4)为企业公平竞争和妇女平等就业创造条件。

16.在实施社会救济制度时,如何确定救济对象。

16、社会救济对象的确定首先是用定量的方法,即用严格的最低生活标准为基本限制条件。其次是对于生活水平在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下的救济对象,再根据不同群体的能力和需要,用定性的办法具体制定不同的政策措施。

17.社会保险基金的来源有哪些方面。

17、社会保险基金一般有4个来源:一是由参保人所在单位按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百分比缴纳的保险费;二是由参保人按其工资收入的一定百分比缴纳的保险费;三是

政府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财政补贴;四是社会保险基金的银行利息或投资回报及社会捐赠等。

18.实行基金预算管理和基金决算管理有何益处。

18、对社会保险基金实行预算管理,有利于政府全面掌握基金收支运行情况,实现政府的社会保障职能;有利于保证基金收支平衡,并留有适当节余,以避免对国家财政收支产生不利影响;有利于加强基金监督,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

通过编制社会保险基金决算,可以全面完整地反映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状况,有利于考核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有利于分析和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发现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有效措施改进和加强预算管理,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19.基金监管应遵哪些原则。

19、(1)独立原则(2)公正原则(3)审慎原则(4)科学原则

20.社会保障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主要内容20、(1)社会保险金实行社会化发放。

(2)社会保障对象纳入社区管理

21福利型社会保障模式的特征

1、全面保障;社会保障范围由生到死,几乎无所不包;社会保障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一般性税收;实行广泛而优厚的公共津贴制度,津贴与个人收入及缴费之间缺乏联系;财政负担沉重。

22、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的特征。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社会保障费用由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三方分担,个人和企业缴费为主要社会保险基金的来源;以保障基本生活水平为原则;待遇给付标准与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和缴费相联系;强调公平与效率兼顾,既要保证每一个公民都能享有一定的社会保障待遇,又不能影响市场竞争活力。

23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模式的特征。建立个人帐户,雇主和雇员的缴费全部计入雇员的个人帐户;个人帐户资金投入资本市场运营,以实现保值增值;雇员退休后的养老保险待遇完全取决于其个人帐户积累额。

24、当代医疗保险制度的主要模式。国家医疗保险模式;社会医疗保险模式;储蓄医疗保险模式

25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意义。首先,可以保证社会保险制度的正常稳定运行。其次,有助于减轻政府日益增大的社会保险费用负担。第三,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

三、论述题

三、论述题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1、(1)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就是解放和发展先进生产力。

(2)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就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竞争观念和社会保障意识是社会注意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社会化保险关系的产生有何重要意义。

2、社会保险关系的产生,是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1)社会保险关系不再完全是劳动关系的一个内容,而是与劳动关系相对分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关系。(2)为社会保险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和管理服务社会化创造了条件。(3)进一步明确了政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社会保障中的权利和义务。

3.我国社会保险基金为什么要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3、通过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明确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财政部门在基金管理中的作用和责任,强化了基金监督的手段。对于保证基金安全和完整,预防挪用滥用基金现

象具有重要意义。

4.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目标是什么。

4、加快形成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5.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

5、在实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基础上,实行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形式,是由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及疾病风险的特殊性等客观因素所决定的。(1)基本医疗保险是一种体现社会公平的社会保险制度。为了保证参保职工公平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确保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基本医疗保险在费用支付上采取了有限支付的措施;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和职工实际医疗消费需求之间存在差距,难以充分照顾到不同人群对医疗消费的现实需要。(2)基本医疗保险低水平起步,未能解决高于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之外的医疗费用。(3)部分城镇人口未被覆盖。

6.对社会保险基金进行投资运营有何重要意义。

6、社会保险基金合理的投资运营对社会保险制度的稳定运行是十分必要的。(1)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属于部分积累的资金筹集模式,客观上要求对养老保险基金进行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2)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是应付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对社会保险基金侵蚀的需要。(3)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是确保参保人员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需要。

7.如何改革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

7、(1)建立多渠道筹集养老保险基金的机制。

(2)企业改革中必须严格控制提前退休。

(3)积极探索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

8.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和改革的注意事项。

8、改革目标: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据财政、企业和个人的承受能力,保障职工基本医疗需求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在改革中应坚持以下的原则:(1)基本水平(2)广泛覆盖(3)双方负担(4)统帐结合。

9.为什么说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是一项过渡性措施。

9、(1)这种措施通过政府和社会筹集资金,由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进行下岗职工的日常管理和基本生活费的发放。

(2)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这种措施没有真正将企业富余人员推向社会、进入劳动力市场,职工并未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仍是企业的人。

10.谈谈你对社会保障的认识。

10、主要从社会保障的概念极其重要性两方面进行分析。

第四篇:毛概复习思考题答案

思考题(2012年上)

第八章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特有的制度特征?

第一,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第二,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三,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们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确立的基本依据?

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员

3、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思想。胡锦涛“两个趋向”的思想?

“两个大局”,一是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较快地先发展起来,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

二是沿海地区发展到一定时期,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内地发展,沿海地区也

要顾全这个大局。

“两个趋向”,一即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二是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4、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

两个坚持:①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②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三个转变:①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②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③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5、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明主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

生活富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

乡村文明是农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

6、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史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必须着力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毫不松懈地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工作,开展全民节能减排行动,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

第二,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第三,加大节能环保投入,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民环境 第四,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促进生态修复

第九章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则、核心和自治权力?

原则:各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

核心: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自治权力:

1、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

2、享有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

3、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

4、享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按照传统风俗习惯生活及进行社会活动的权利和自由。此外,还拥有自主安排、管理、发展经济建设事业,自主发展教育、科技、文化等其他各项权利

2、依法治国的意义?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是的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改变而改变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改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民主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3、十七大提出的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具体措施?

①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

②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联系,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③加强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优化组成人员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

第十章

1、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意义?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十一章

1、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依据?

第一、这是我们抓住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

求。

第二、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

然要求。

第三、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理论意义: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

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实践意义: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

要组成部分

第二,是社会更加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第三,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第四,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

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

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第五、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

依靠力量

4、如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第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第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第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第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第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第六、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5、如何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第一、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

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第二、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第三、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6、如何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一,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第二,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第三,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四,发展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

第五,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

第六,要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搞好基金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加强基金监

管,杜绝非法侵占、挪用、,确保社保基金安全

第七,把解决住房问题放在重要位置

第十三章

1、中国为什么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如何处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与走和平发展道路?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第一,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第二,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第三,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

第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第十五章

1、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及“两个先锋队”的关系?

第一,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第二,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

第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是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两个先锋队”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一方面,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党真正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政治前提。另一方面,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党真正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必然要求。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补益

2、为什么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如何改善党的领导?

第一,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

改善党的领导。只有改善党的领导,党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团结和带领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名族之巅。

第二,从国内看,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

新的要求。如果党的领导方式,工作方法和具体制度不加改进和完善,党就难以适应新的要求

第三,从党的自身状况看,目前,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党肩负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

荣使命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3、如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一,根本立足点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二,妥善处理与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

第三,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

第四,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宗旨的根本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本

质要求

4、为什么必须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来推进党的建设?

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决定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

第一,当今世界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要求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要求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

第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要求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

第五篇:形势政策专题复习思考题以及答案

形势政策专题复习思考题以及答案

复习思考题一:何谓世界博览会,举办上海世博会对中国有什么意义和影响?

一、含义:

世博会,全称世界博览会(World Exposition)。世博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其特点是举办时间长、展出规模大、参展国家多、影响深远,享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

二、举办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意义

1.世博会推进国家的现代化和工业化进程

2.世博会的国际影响力非常大

3.给世界一个展示自己国家最高科技的平台

三、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

1.促进上海乃至全国的经济和就业增长。

3.提升中国和上海的国际形象。

4.改善上海基础环境。

5.提升城市人文精神和科学文化素养

6.长三角地区及沿长江流域的经济一体化进程。

复习思考题二:为什么说气候变化问题是一个及其复杂的问题?中国在应对世界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方面有何积极努力?原因;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是人为地持续对大气组成成分和土地利用的改变。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气候变化导致灾害性气候事件频发,冰川和积雪融化加速,水资源分布失衡,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气候变化还引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遭受洪涝、风暴等自然灾害影响更为严重,小岛屿国家和沿海低洼地带甚至面临被淹没的威胁

气候变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可能以负面为主。由于全球增暖将导致地球气候系统的深刻变化,使人类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业已建立起来的相互适应关系受到显著影响和扰动,因此全球气候特别是气候变化问题得到各国政府与公众的极大关注。

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多尺度、全方位、多层次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并存,但它的负面影响更受关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不仅是科学问题、环境问题,而且是能源问题、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

中国在应对世界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

1、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保障经济发展为核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节约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为重点,以科学技术进步为支撑,增进国际合作,不断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的贡献。

2、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

积极推进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大力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植树造林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

3、低碳发展,以提高能效、发展清洁能源为核心,以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机制为关键,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4、中国特色低碳发展道路确定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尽快启动低碳发展的相关基础性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实施若干低碳发展的重大行动计划;大力增强低碳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创新低碳发展机制;健全低碳发展体制等

复习思考题三:谈谈你对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意义、主要目标和政策措施的认识。

第一问

1、,加快形成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市场体制

2、加快形成有利于促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机制

3、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4、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5、有利于增强城镇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形成城乡互动共进、融合发展的格局。

6、调整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有利于实现城乡资源共享、人力互助、市场互动、产业互补,实现城乡工业一体化、城乡市场一体化,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

7、增加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和对农村的公共服务,把施惠重点放在农村,把农民受惠作为中心

8、协调城乡资源流动和配置关系。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赖于城乡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 第二问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

第一,一是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这就要加快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改变城乡分离分治的局面,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第二,二是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国家财政支出要更多地向“三农”倾斜,对农业、农村、农民采取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全面支持农村改革发展。

第三,三是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统筹城乡发展,就要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并把这上升到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的高度

(具体:

1、使农村居民、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家属与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平等的权利。

2、要使农村居民、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家属与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均等化的公共服务

3、同质化的生活条件,就是要使农村居民、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家属与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同质化的生活条件,主要是便捷、方便、价格合理的基础设施,包括供水、供电、通信、交通、环保等。)

复习思考题四:当前世界格局发展趋势有何特点,如何清醒认识中国国际地位的新变化?

世界格局发展趋势特点:

1、国际金融危机使国际体系和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

2、当前国际经济缓慢复苏,国际体系变革和调整

3、世界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发展中国家作用突出

4、美国霸主地位削弱,但谋霸势头未减

5、中东地区总体趋稳,局部动荡

6、国际恐怖活动严峻

7、气候变化问题已成热点

8、中国国际影响日增,但仍面临巨大挑战

清醒认识中国国际地位和作用

第一,经济实力地位显著上升。

第二,除经济实力外,中国的军事、科技、软实力也持续上升。

第三,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实力没有受到根本的伤害,国际地位不降反升

第四,在中国实力和国际地位持续上升的同时,由于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价值观等因素,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消极态度仍然没有改变。中国总体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声誉在西方主流舆论中没有根本改善,其基本面仍然是负面的,1.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与中等发达国家仍然存在较明显差距,仍然是并不富裕的发展中国家。

2.我们必须警觉,虽然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已经并将继续增强,但中国决不能追求所谓的“超级大国”的地位和作用。

无论中国的实力是否真正赶上、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强大国家,中国都不会,也决不能成为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这是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决定的,更是中国现实和长远的利益决定的。

4.在对中国的肯定和赞扬中,也存在对中国的批评甚至指责,诸如所谓的“中国责任论”。

5.中国承担国际责任的原则为“坚持量力而行,即在中国力所能及的范围承担国际责任;坚持中国的利益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相结合。”

下载复习思考题 2014年5月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复习思考题 2014年5月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思考题答案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思考题答案 名词解释 市场机制:是指在市场交易关系中形成的以价格、供求和竞争三位一体的互动关系为基础的经济运行和调节的一套有机系统。市场:交换的场......

    复习思考题★

    复习思考题 一、行政执法的合法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二、现阶段提高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效能的途径有哪些? 案例分析题 2007年2月7日,某市区城管执法局执法人员巡查到某超市门前时发......

    《社会保障学》各章复习思考题及答案(四)

    《社会保障学》各章复习思考题及答案(四) 该资料为《社会保障学》第4章 失业保险的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习题参考使用的教材: 赵曼主编,《社会保障》(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复习思考题答案范文

    (0645)《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 1、关于园林规划描述正确的有( A、B、C ) A 从广义讲,园林规划就是发展规划,由园林行政部门制定。 B 从狭义讲,园林规划......

    (0319)《思想政治教育学》复习思考题答案[定稿]

    (0319)《思想政治教育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思想,是指客观存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反映到人的大脑后,在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下,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理性认识和观念......

    思考题答案

    13.1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按施工方法的不同有哪些形式 各有何优缺点 答: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按施工方法的不同有如下形式: )现浇框架其做法为每层柱与其上层的梁板同时支模、绑扎......

    党校复习思考题

    第18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学员自学思考题 1.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时间、出席代表。 背景(4点): 第一,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不成功,呼唤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 第二,近代以来......

    税收学复习思考题

    复习思考题第一章1公共产品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2怎样理解公共产品的供给与需求?3简述市场失灵与政府税收4如何理解税收的基本概念5为什么说税收本质是这一种分配关系6对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