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世界上有这样一个政党
世界上有这样一个政党,它领导全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从黑暗走向光明;它带动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贫困奔向小康。它是黑暗中的火炬,它是大海中的航标,它就是我心中经常呼唤的中国共产党!
小时候我常常听到一首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那强有力的节奏,动人心魄的旋律,深深地铭刻在我幼小的心灵,我于是牢牢记住了“中国共产党”这个名字。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这首美丽动听的歌曲唱出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心声!大家都知道,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旧中国沦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挣扎在死亡线上。中国一批又一批的爱国志士和人民大众,不甘心国家的沦亡,前仆后继地奋起抗争,但都以失败告终。中华民族从此就沦没了吗?不,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给人们送来了黎明的曙光,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从此走上了充满希望的征程。无数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大众一起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新中国的成立,千百万被奴役被压迫的劳苦大众昂首阔步揭开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新篇章。九十年的光辉灿烂,使我们的党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事业的领导核心,他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带着深深的渴望,带着多少的梦魂牵系,我们迎来了二十一世纪。那是怎样的一个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坚实臂膀,把中华民族的丰碑訇然扛起。是中国共产党用她宏伟的构思,把中华民族的发展道路打扮得如此壮丽。
我们把党比做母亲,他用乳汁哺育我们长大;她把幸福留给我们,把苦难留给自己。为了新中国的解放,党是永不驻足的行者,在漫漫征途中高低求索。党就是一面飘扬的旗帜,一盏指路的明灯,一颗不落的太阳。我想,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没有什么美丽的衣裳可以用来装饰我们的党,因为它就是那样的朴实而又庄重。党从客观实际出发,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美是一个临时的历史进程,制定了有中国特征的社会主义道路,集合表现了全国各族群众的利益。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从拔乱反正到变革关闭,总是不停地在探索中发展,在变革中进步,一步一个脚印,逐步丰厚和完美自我。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理论思想的提出,党在指导变革关闭和社会主义古代化建立进程中不断发展和创新反动理论。正是这巨大理论,指引中国跨上了波涛壮阔、宏伟绚丽的历史征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行进的道路上具有波折和失误是难免的。但党从不粉饰本身具有的不足。文明大反动以后,党痛定思痛,保持脚踏实地的原则,做到有错必纠。在当前,党内具有着一定程度的腐败景象,党又旗帜明显地提出与腐败分子作斗争,整顿党风,严肃党纪。正是由于勇于正视本身不足,展开批判和自我批判,党在群众心中的抽象不只没有受损,相反却更让我们看到希望。
如今,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人正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更辉煌的美好未来,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中国共产党——一个年轻而又充满希望的政党,在新的世纪,提出了以“坚持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发展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学校加强德育工作的必然要求。当前,在社会上存在着是非不明、黑白混淆、道德缺失等不良风气和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的现象,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潮盛行一时,一些青少年在不良风气和思潮的冲击下,出现了理想的迷茫、道德的彷徨。在我校,也有少数同学的心灵受到侵蚀,他们整日浑浑噩噩,不思进取,好逸恶劳,贪图享乐,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冷漠,不守校纪,泡网吧、谈恋爱、偷盗钱物、打架斗殴等丑陋现象时有发生,反映出人生信念的迷失和价值观的扭曲。胡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讲话的发表,准确及时,简洁明了,对于广大同学明确是非美丑善恶界限,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共产党——中国拥有你,有了一个光明的前程,我们拥有你,便有了一个不舍的信念、不弃的追求。
党啊!您是一盏明灯,永远照亮我们前进的路;党啊!您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哺育着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们;
党啊!您伟大的功绩将雕刻在中国历史的丰碑上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我们要努力学习,奋发向上,以优异的成绩,为党争光,为党添彩!
党在我心中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支柱,人们以当上共产党为荣,自从有了共产党,从我们学生的角度来说,是生活,学习,衣食住行,而从大了来说是国家的发展,国家的进步,在世界中的地位,中国共产党,引领着中国人民,创造了太多的奇迹。
在我眼中,共产党的力量是强大的,从我们的教育不是那么完整,而现在已经实现了9年义务教育,每一个孩子,都可以享受、拥有自己快乐的学习生活,而且给我们所有学生免去了学杂费,让更多的孩子接受到了教育,是党让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更加幸福,更加快乐,更加无忧无虑,而好的学习生活及环境,我们就越应该珍惜,用我们自己的一份力量,来回报党与祖国给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
在我眼中,共产党的力量是强大的,就从我身边居住的环境说起,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前一家能有50平米就不错了,就只有一两个房间而已,几家用一个卫生间,看一台电视机,而现在每个家庭都拥有自己的电视机,卫生间,党对人民是无私的,人民的事就是自己的事,为了人民美好的生活,宁愿自己受苦的,也只有中国共产党了吧!
在我眼中,共产党的力量是强的的,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一时间悲痛,祈福的气氛充满了整个中国,中国霎时间沉寂在了悲痛中,中国人民的心仿佛在此刻停止了,而就在中国陷入进悲痛中时,中国共产党又在人民最需要他的时候出现了,在灾区,随处可见共产党的身影,在屋顶上,看见他们正在安抚被压在下面的伤者,给他们喂水,陪他们聊天,减轻痛苦,而他们许多人中,累晕倒在自己的岗位上,或许自己还不知道家里人是否受伤,在这么珍贵的72小时的黄金营救时间里,他们把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所有,奉献给了国家,奉献给了人民,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人民,把死留给了自己,这多让人们可歌可泣呀!而不在灾区的共产党员,却以自己的力量与方式为灾区人民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在全国乃至世界上,积极组织捐款,发动所有中国的力量来帮助灾区,共产党为了保护中国公民的人身安全,把自己的生命抛至不顾。
在我眼中,共产党的力量是强大的,在21世纪,中国完成了太多世界交给我们的使命,从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到成功开展奥运会,奥委会主席对中国的赞赏,是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而这离不开共产党的支持,共产党的奉献,共产党一直在为全世界人民营造一个美好的、快乐的奥运会的环境,在想想上海世博会,中国在5个月的时间里,为世界呈现了一个完美的世界,从低碳、环保,中国随时随刻都在跟着世界进步,从再次利用到净水机,这次世博会的口号是“城市,让生活更美”,而中国真的做到了,既然人们快乐的体验与参与世博会,也让全世界人民体验到真正的低碳生活,懂得了低碳生活的重要性,在世博园中随处可见,每一个国家馆门口都有白色的棚子,这是供游客们在排队时因怕太阳晒而准备的,在很多棚子下面,会时时喷出水雾,这是怕很多游客因为感觉太热,而特意设置的,世博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辛勤奉献。
在我眼中,共产党的力量是强大的,中国共产党永远是人民的支柱,而现在美好的中国都是
由共产党来创造的,共产党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如今美好的中国,让我们这样一代80、90后,生活在如今繁荣而又充满生机的这样的一个时代里,中国人民的快乐是你们创造的,我们的痛苦由你们来承担,你们在我们眼中就永远是“铁人”,永远没有生病的时候,永远没有劳累的时候,永远都是精神焕发。
在我眼中,共产党是我们中国人民的“母亲”,我们爱您,党在我心中,在中国每个公民的心中,顿时在我耳边响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员成立90周年
当我背着书包迈入学校门槛的时候,学会唱的第一首歌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老师告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把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为了你们这一代能坐在温暖的教室里读书,有多少共产党人在敌人的屠刀下、在枪淋弹雨中出生入死,视死如归”。老师的话在我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虽然我还不懂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样的组织,中国共产党员是什么样的人,但我对中国共产党充满了无限的爱,优秀的共产党人就是我心中崇拜的偶像。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是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是有能力领导全国人民进一步走向繁荣富强的党。
九十年前,嘉兴南湖的游船上,诞生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九十来,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幼稚到成熟,不断发展壮大,从建党之初的五十几名党员,逐步发展成为在全国执政六十多年,拥有七千八百余万党员的大党。这九十年,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这九十年,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领导我们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发展,实现了中国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这九十年,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了独立的和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这九十年,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飞速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与日俱增。这九十年,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而不断追求真理、开拓创新的九十年,是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断艰苦奋斗、发奋图强的九十年,是为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而不断经受考验、发展壮大的九十年。
认真追溯党的发展历程后,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近几年,随着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的召开,我国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正在我们面前逐步绘就。中国,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树起了一座里程碑;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此掀开了新的篇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上了新的征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展现新的前景。
沧海桑田,神州巨变,八十八年征程岁月峥嵘,八十八年征程金光灿烂。如今,南极上空早已飘扬着我们的五星红旗,太平洋上出现了我们强大的海军舰队,神
州5号也带着刚强的气势冲向了太空;如今,一座座现代化的城市迅速崛起,一个个商厦、工厂、高科技企业正遍地生花„„香港回来了,澳门回来了,那些曾经蔑视我们为东亚病夫的列强,一个个低下了自命高贵的头,就连大洋彼岸那个自恃天下第一的超级大国,也不得不一次次为他们的傲慢和无礼道歉。我们这个曾经饥寒交迫的民族,已经可以骄傲地告诉世界:一个伟大的党正带领地球上五分之一的人口实现小康,走向富裕。请问,世界上还有哪一个政党能够创造出这样的奇迹。
50多年前,新中国成立伊始,美联社一位记者在香港发出电讯说:“这个国家太大了,又穷又乱,不会被一个集团统治太久,不管他是天使、猴子,还是共产党人。”时光荏苒。50年后,当人类跨入新世纪,回首百年历程时,一组关于中国的长篇报道出现在《纽约时报》的头版。这组报道的总标题赫然写着:“中国半个世纪--壮丽、骄傲与渴望”。
90年风云变幻,90年潮起潮落,中国共产党历久弥新,青春常在,是什么赋予它如此神奇的力量?放眼未来,沧海横流,征途漫漫,中国共产党又靠什么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紧紧把握时代潮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永葆党的先进性和青春活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90年成功的真谛。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对中国共产党史和中国革命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旧社会,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使国民经济、科学、文化等得到迅速发展,人民生活上了一个新台阶,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且中国共产党从她延生于中华大地就以极其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理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培育出一批又一批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为社会主义建设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的共产党人。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我心中竖起了不朽的丰碑。
走进新世纪,面对多极化的世界格局,我们党在瞬息万变中追求着不变,同时也在不变中追求着千变万化。又是一个七月,一个声音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这项民心工程,更让党的先进性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得到充分体现。实践证明,不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中国共产党人都将无所畏惧,勇往直前,永远是时代的中流砥柱。
第二篇:世界上有这样一群“孩子”和这样一群“妈妈”
世界上有这样一群“孩子”和这样一群“妈妈”
——走进开封SOS儿童村
摘要:国际SOS儿童组织要求她们热爱儿童福利事业,愿意将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孤儿,有坚定的原则和温柔文静的性格,作风正派、勤奋朴素、有善于管理家务的能力,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25至35周岁的未婚青年或离婚、丧偶均无亲生子女的女性。还要求她们在儿童村工作期间,不谈恋爱、不结婚„„
SOS儿童村的妈妈是一种较特殊的职业,她们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家庭和抚育孤儿并使其健康成长。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由我们一行13个人组成的志愿者小分队早早地来到坐落于开封东北角的开封市SOS儿童村。
由于是事先已联系好,我们一到村门口就给11号家庭的妈妈打了电话,她派一个穿着粉色外套、扎着一个小辫的小女孩来迎我们,小女孩看起来很闯荡,对于十几个陌生人完全没有畏惧,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走进11号家庭,首先看到的是客厅中央一张不太高的桌子,上面摆着各种练习册,孩子们站在自己卧室的门口默默地看着我们,只听妈妈用一种近似抱怨的语气说着:“这几天他们参加的活动太多了,作业都没时间做,我都快急死了,这两个孩子昨天还去参加你们青协的文化节闭幕式了,他们今天的事情还很多,你们要是想照相,现在就先去院子里照相吧,照完相,我们还要干昨天没有干完的活儿。”我明显感到妈妈似乎并不是特别欢迎我们的到来,她似乎对这种看望的形式习以为常,已经开始顺理成章地安排我们的接下来的要进行的所谓“程序”了,经过一番协商之后,我们决定先帮孩子们把院子里草坪上的枯叶打扫干净,任务量很大,孩子们干起活来却一点不含糊,熟练得很,我们不得不感叹到:自己还没孩子会干活儿。劳动期间,我们也没忘记找孩子们聊天,内容大概就是叫什么名字、几岁了、上几年级之类的,看得出来,他们大部分很内向,虽然问什么答什么,但是声音很低、很小,似乎怕声音太大会惊动些什么一样。
妈妈打扫完屋子后就到院子里跟我们一起扫枯叶,她喜欢哼两句流行歌曲,偶尔也与我们闲聊几句,还问我们昨晚看没看月全食,看得出来妈妈的性格其实很开朗,只不过8个孩子的课业确实让她压力很大。收拾完枯叶她便走进了月季园,听她说这一小块地是她自己种的,她要做的就是把已经枯萎的花朵连带部分花枝一并减掉,她不时地提醒大家不要被枝上的刺扎到,扎到后会又疼又痒,很久都好不了,我们好奇地问孩子们是否被这月季刺扎过,他们都点了点头,只听一旁的妈妈慢条斯理地说:“想看到美丽的花绽放是需要付出代价的,爱,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我们询问孩子周末有没有机会睡懒觉,他们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但之后的解释却让我们一时失语,他们说平时要上学,每天5点半起床,周六周日放假可以6点多起床。原来睡到6点多是他们难得的懒觉。一个志愿者问道:“你们平时起得那么早,上课不会瞌睡吗?像我上课就困得直磕头。”一个孩子回应到:“给谁磕头啊?”语毕,周围的一群人都放声大笑,孩子们也跟着笑,来了这么久终于等到他们放松的大笑了,毫无顾忌地,是啊,这个年纪的孩子,这些努力学习的孩子哪里会把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浪费在睡觉上呢。
闲聊期间,我时刻警告我自己,不要流露出丝毫同情或怜悯的眼神,这种眼神只能提醒他们和自己不一样的境遇,要把自己放在跟与他们平等的位置,这样或许他们会比较自在,有几次话到嘴边都被硬生生的咽了回去,生怕“爸爸”、“妈妈”、“我小时候”这样的字眼会刺痛他们。不可否认,我在小心翼翼与他们交流,我深知,这些孩子大都很敏感,虽然年龄小,可是该懂的、不该懂的,他们统统清楚。
沐浴阳光的劳动、和小朋友轻松地做游戏,紧接着志愿者们开始一对一的辅导他们的功课,这时候他们并不会不好意思了,有问题马上就问,也不藏着掖着,他们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状态,不禁让我想起那些疯玩过后不愿意学习的被家长宠坏的孩子。
本想看看他们的卧室布局,正巧看到一个小女孩正往墙上贴着什么,走近一看,上面写着:“XXX,你是最棒的,你一定能成功!”这只是一个十岁的小学生,我毫不怀疑她的心里住着一个成人的世界。
这些孩子大都会一样乐器,一个长相清秀的男孩被一个学过钢琴的志愿者鼓动着弹了首曲子,开始他还很腼腆,一坐到钢琴前就自然了许多,看来他一定是爱钢琴的吧,志愿者耐心地给他纠正指法、哪一小节该怎么合,他听得很认真,这样认真的孩子真是惹人疼爱。听妈妈说,他以前一直在班级排第一名,后来因为总要挤出时间练琴,所以现在下降到第五名了,不过妈妈又说,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他现在的这种情况再正常不过了。
趁着孩子们学习的当儿,我们采访了妈妈,当我们问到这些孩子有没有不听话的时候,她微笑着说:“说句实话,我家的孩子都很优秀,很上进,也很懂事。”每个妈妈一生大概会养30个孩子,我们见到的这位妈妈现在已经在儿童村工作了十多年,她骄傲地告诉我们,她养的孩子有一个正在开封大学读书。她说,儿童村就像是一个免费的长期寄宿学校,来儿童村的孩子大都是没有双亲且无亲友抚养或亲友无力抚养的健全孤儿,通过面试才能进入儿童村。妈妈每学期都在河大选修几门课程,她对孩子的学习抓得很紧,在学习方面对孩子很严厉,她说:“他们现在不理解也无所谓,只有到他们自己为人父母时才对我的所作所为有发言权。”在被问及离开儿童村的孩子是否会和妈妈保持联系的时候,妈妈有些犹豫又有点
激动地说:“发生那种事的几率只有百分之一,你们不能理解他们,但我可以理解,当他们走向社会的时候,他们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是从儿童村走出来的,甚至想要抹掉这段过去。”她慢慢让自己平静下来,又继续讲到:“在我上烹饪课的时候,有一次遇到了一个孩子,当大家知道他在儿童村长大,知道他没爸没妈的时候,就开始对他不尊重,我觉得这是一种极大的侮辱!所以哪怕我养的孩子们以后不认我这个妈,我也不怪他们。我的责任就是把他们养大,让他们能自食其力,我的付出并不是为了回报,如果我总想让他们报答我,那这个职业就不高尚了。”
世上其他的妈妈一样的是儿童村的妈妈同样对孩子倾尽全部,和世上其他的妈妈不一样的是,她们与孩子的爱是单向的,一旦孩子能独立生存,离开村里,他们之间便一刀两断、很少再联系。
SOS儿童村的办村宗旨是以家庭方式抚养、教育孤儿,为失去父母的孤儿提供一个有“妈妈”的家庭式生活环境,使他们重新获得母爱并享受“家庭”的温暖。妈妈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家庭和抚育孤儿并使其健康成长,国际SOS儿童组织要求她们:热爱儿童福利事业,具有奉献精神,愿意将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孤儿;对生活充满激情,有坚定的原则和温柔文静的性格;作风正派、勤奋朴素、五官端正、讲究卫生,并掌握一定的家庭生活技能,有善于管理家务的能力;能严格遵守儿童村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身体健康,年龄25至35周岁的未婚青年或离婚、丧偶均无亲生子女的女性。还要求她们在儿童村工作期间,不谈恋爱、不结婚。
第三篇:世界政党比较研究读书笔记
世界政党比较研究读书笔记
2008党史党建研究生班 邹旭东
现代意义上的政党是西方民主宪政和议会民主的产物,同时也是民主宪政和议会民主的重要标识。易言之,现代政党是随着选举权的普及和政治参与的大众化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但同时,现代政党又是选举权普及和政治参与扩大进程中的主要推动者。在这个意义上讲,政党和政党政治已经成为一种普遍性的世界现象,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和研究。政党和政党政治研究成为政治学研究的传统题域之一,进而又成为现代政治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
——摘自张小劲《关于比较政党研究基本路径的历史考察及其思考》
两极格局解体之初,世界范围内的政党政治格局发生较大变化。在原苏东地区和非洲 国家出现多党制浪潮,世界新增大小政党上千个,包括民族主义政党、社会民主主义政 党、新自由主义政党、保守主义政党、绿党等。有的国家还出现了极端民族主义或是带 有很强宗教色彩的政党。在多党制浪潮的冲击下,发展中国家和原苏东地区转型国家一 些曾经长期执政的政党力量和影响受到削弱,有的陷于分裂,有的走向瓦解。总的说来,这些国家的政党格局当时多呈散乱无序状态。各政党力量消长起伏不定,政党之间的 关系纷乱迷离,党派斗争显得极为尖锐、复杂和激烈,有时甚至导致剧烈的社会震荡和 冲突。一些发达国家长期形成的两党制格局也开始面临“第三党”和独立力量的挑战。
——摘自柴尚金《世界政党政治的变化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它是在阶级社会中,一定的阶级或阶层的政治上最积极的代表,为了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政治目的,特别是为了取得政权和保持政权,而在阶级斗争中形成的政治组织。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间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我们认为,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层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由特定阶层中以部分最积极的分子组成的,具有明确政治主张,为夺取、影响和巩固政权而开展活动的政治组织。
政党是现代国家中有着特定政治理念的社会团体。通常有特定的政治目标和意识形态,针对国家和社会问题有各自的主张。在竞争式民主国家里(即资产阶级民主国家),政党透过在选举中获胜、并以执政为目标。
政党功能:
1、凝聚阶级的利益要求和政治意识。
2、集合和发展阶级政治力量。
3、影响和领导社会政治。
4、培养本阶级的政治骨干。
5、影响国际政治和国际事务。
——摘自百度网
当前,随着世界政党政治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政党政治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愈演愈烈的反全球化运动中,不少国家的左翼政党积极跻身其中。许多跨国政党组织对地区和国际事务的关心程度越来越高,一些世界性政党组织和区域组织加快介入地区和国际事务的步伐。这是世界政党政治发展变化中值得关注的两个问题。
左翼政党积极参与反全球化运动
国际政党组织积极介入地区和国际事务
政党国际性组织在新世纪积极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目前世界上有四大政党国际组织,即社会党国际、基督教民主党国际、自由党国际和保守党国际。
——摘自金鑫《世界政党关注全球化》
冷战后政党政治的走向给我们的启示:
冷战后政党政治走向的几个特点,这对我们深化对政党政治的思考,是十分有益的。
第一,冷战后政党政治面临的新条件和新环境,使原有的政党政治模式在许多方面已不能适应新情况的要求,各种类型的政党都在谋求通过改革来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因此,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一样,世界的政党政治也将趋向多样化。无论对哪个政党来说,改革都是大势所趋。需要强调的是,把这种趋势理解成走向多党制是毫无道理的。对各国来说,有生命力的政党体制只能是符合本国实际的政党体制。
第二,有影响力的政党,特别是执政党,在保证不失去原有基本群众的条件下,将尽可能广泛地顾及不同利益集团、特别是中间阶层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努力寻求不同社会利益之间的妥协、调和而不是对抗。国家职能要求政党担负更多的社会协调功能,也强化了这种取向。在这种情况下,政党提出的政策和主张往往不完全反映政党的本质要求。所以,有时很难根据政党的行动纲领(甚至纲领)来确切地描述该政党。事实上,在许多情况下,党的纲领作为“旗臶”,其含义已经有所改变:与其说是要表明自己的观点,不如说是为了招徕更多的支持者,因而往往带有浓厚的调和色彩。
第三,政党的上述取向,在相当程度上会带来意识形态的模糊不清。和以前政党之间的立场、观点、政策泾渭分明不同,政党的政策、甚至意识形态会出现相互交错、相互包容的现象。正因为如此,以意识形态来确定政党关系的亲疏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可以肯定,任何一个有影响的、期望执政的党的观点和主张,都是这个党力图使自己适应尽可能广大的阶层的要求的结果。由此可见,邓小平同志关于尊重别国人民的选择、不对别国党的内部事务说三道
四、也不允许别人对我们党说三道四的主张是十分正确的、意味深长的。
第四,由于各国政党都面临通过改革来改进党的活动的任务,各类政党之间的相互借鉴就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应当用辩证的态度对待不同类型的政党和政党体制之间的比较和借鉴。一方面应该看到,各国的政党和政党体制之间因国情、党情的不同而存在巨大的差异,因而任何对别国模式的移植和照搬照抄都不可能成功;另一方面也应看到,由于各国政党所处的时代相同,运作中要解决的许多问题具有相似性,某些方面的学习、借鉴又是可能的。由于复杂的主观和客观原因,过去我们比较强调的是前者,而基本回避了后者。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我们有必要在观念上有所转变。
——摘自王长江《浅谈冷战后世界政党政治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在世界政党数量急剧增加的同时,政党政治还日益呈现出区域化和国际化的特点。世界政党政治的格局正由原来的相对单一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许多政党的阶级基础逐渐“中间化”,一些国家的政党呈现“全民化”趋势。世界各国的政党在政策纲领、意识形态等方面表现出“求同存异”的愿望。
——摘自邓晓丹、陈业林《当代世界政党政治的新变化》
执政就是政党对公共权力实施占有和运用的行为。政党首先是一个为了获得权力而组织起来的团体。因此,世界上任何政党都想执政,并且是长期执政,但这并不是容易做到的。本文试图探讨世界一些政党争取和保持执政的一些基本方略。
发展经济是执政政绩的关键 政党要发展壮大和保持执政地位,需要有切实的政绩。要获得民众的支持,政党必须有切实的政绩给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没有让民众满意的政绩,就不可能得到民众对政权的信任、支持、拥护和认同。当代最主要的政绩是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以及综合国力。一般来说,政党政绩突出时,执政地位就巩固,反之执政地位就会削弱。如果民生凋敝、国家衰败,政党的执政地位肯定会摇摇欲坠。
执政政绩的一个关键是促使经济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自明。的确,在一个贫穷的社会里,谁能更有效地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谁就更能代表民意。在全球化世界各国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能否使经济有较快的发展,不仅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问题,也是发达国家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执政党要根据国内外经济环境和本国发展水平,寻求合适的发展模式,制定明晰的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发展。很多国家的执政党都把实现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作为施政重点。
争取民意是政党执政的根本
执政对一个政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巨大的意义。通过执政,政党使得自己的纲领得以实施,满足大多数政党成员的政治诉求,满足党内精英分子的从政渴望。政党可以借助公共权力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可以利用制度的权威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力、号召力。政党在执政后掌握了国家主要的经济力量,运用公共权力就能支配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政党在执政后意识形态方面上升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可以通过国家宣传机器进行意识形态宣传等。
政党要获得执政地位,理论上有多种途径,主要是合法途径、非常途径和建国途径。合法途径是指在国体、政体不变的情况下,政党遵照既有的宪法、法律和政治游戏规则,通过平等竞争获得执政地位,成为执政党。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党,通常是通过这种方式取得执政地位的。在这种情况下,政党服从国家法律,依照法律行使公共权力。非常途径指政党不承认现存的政治体制,甚至现存的政治制度,目标是改变这种制度。这些政党往往通过极端的手段、乃至暴力斗争的形式取得政权。革命成功后的共产党执政属于这种类型。还有其他一些特殊情况下上台的政党也是这样。建国途径指在部分发展中国家,政党在建国过程中获得执政地位。从殖民地独立的国家中,一些政党因为领导独立运动而自然成为执政党。当代在大多数情况下,政党需要通过合法途径取得执政地位,尤其是通过选举竞争取得执政地位。
一个政党能否发展壮大和上台执政,最根本的在于是否代表民意。古人云:“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当代世界民主化潮流的汹涌,民主在纵深发展和全球扩张,民众的民主意识和民主要求普遍提高。这些对政党的民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可载舟,亦可覆舟”。当代各种各样政党的兴衰成败乃至生死存亡,深刻而生动地证明这个简约而深邃的道理。
政党执政需要民意基础。在多党制民主选举的国家,这种民意直接地、周期性地通过选举显示出来。选举对西方政党的执政是至关重要的,参加选举是一些政党最重要的活动。选票的张数是衡量是否代表民意的最基本的指标。顺应民意的政党才能得到选民的认可,从而发展壮大,有机会上台执政。不能代表民意的政党,就在选举中失败。而背离民意的政党,最终走向衰落。即使在非多党制甚至是非选举制的国家,民意也通过各种途径显露出来。如果政党不能代表民意,在突发的事件中民众的不满最终也会结束政党的执政地位,甚至是政党的存在。
争取民意就要联系民众、亲和民众。西方政党为了赢得选举和取得议席,试图以各种方式从民众中多拿选票。一是组织联系。西方很多国家政党重视同各种社会团体的关系,通过联席会议、俱乐部等,扩大党与各阶层群众的对话与联系。二是政策联系。为了吸引民众,许多政党都重视施政方针的制定和完善。选举的过程实际上是政党政策不断完善的过程。
科学执政是政党成熟的标志
一个成熟的政党,不仅能获得执政地位,而且要科学执掌政权。
科学执政的政党首先要妥善协调社会矛盾。
科学执政的政党要处理好执政党和政府的关系。
——摘自陶文昭《世界政党执政的基本方略》
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给党的建设带来了一系列前所未遇的新情况、新问题,迫切地呼唤着党建理论的充实和进一步发展。面对这种状况,越来越多的党建理论和实践工作者认识到,要把党建研究引向深入,十分有必要拓宽视野,把对世界各类政党及政党体制的研究作为党建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开展对这一问题的研讨。这是正确的。实践已经表明,在当今世界政党政治成为普遍现象、而政党政治在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又有许多共性的情况下,研究、比较各类政党和政党体制的运作,总结他党发展的经验,吸取他党衰败的教训,不但对于我们把握时代趋势,了解政党政治的发展规律,而且对于我们在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实践中少走弯路,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不同政党之间可以比较、借鉴,通过比较和借鉴从中获得对我们党有益的东西,这是毛泽东为首的党的领导人在建国不久就已经明确表达过的思想。在50年代,除了向苏联共产党学习早已成为全党上下的长期共识之外,党的领导人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态度也是比较实事求是的。周恩来在一次谈人民代表大会对政府的批评和监督时谈到,“资本主义国家制度我们不能学,那是剥削阶级专政的制度,但是,西方议会的某些形式和方法还是可以学的,这能使我们从不同方面来发现问题。”(《周恩来选集》下卷,第208页)刘少奇在1956 年党的八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举出瑞典首相坐公共汽车上班、华盛顿做八年总统之后退为平民、艾森豪威尔先贵为总司令、又当大学校长等例子,认为“资产阶级有些制度也可以参考”。(《刘少奇论党的建设》,第647 页)这些思想都充分肯定了不同政党、不同政治制度之间相互比较、相互借鉴的可能性,反映了我们党在这个问题上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态度。
不同政党和政党体制之间之所以可以借鉴、比较,就在于它们有一定共同性。政党的阶级性不同,但政党都以取得政权或维持政权为基本目标,都要努力克服自身的缺陷以保尽可能长期地执政,都要处理好和党的基本群众的关系,都要依靠党员来开展活动。因此,政党的活动是有共同规律可循的。毛泽东当年认为斯大林破坏法制的行为在英美等西方国家不可能发生,说明他也承认这些国家在操作机制上有某些可借鉴之处。
遗憾的是,这些重要思想在后来的实践中未能得到张扬。相反,在“左”的思想(此外还有大量复杂的客观原因)影响下,我们对几乎所有外来的东西都越来越采取了简单否定的态度,从而逐渐走上了一条自我封闭、教条僵化的道路。个人迷信和个人崇拜的泛滥,党内外监督制约机制的不健全,以及实行党政不分的党的一元化领导,都曾给我们党带来了极其严重的教训。我们常说,我们走的是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因而犯错误和付出代价在所难免。但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就会发现,正是在我们出现这些失误的同时,世界上有许多政党在探索克服个人迷信和个人崇拜、克服过度集中带来的弊端和建立监督制约机制的路子,有的党还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可以肯定地说,如果当时我们能坚持学习、借鉴的思想,认真吸取其他执政党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党完全有可能避免重大错误,为此付出的“学费”也肯定要少得多。由此可见政党比较研究的实践意义。在改革开放、大量吸收人类文明成果的情况下,在各国、各党之间交往日益频繁的情况下,在政党操作方面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具有相似性的情况下,这种研究的意义不但不会缩小,而且将更进一步地扩大。
在了解了开展政党比较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之后,进一步探讨进行这一研究所应遵 循的基本原则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绝对不能把对别国党的比较、学习、借鉴等同于照搬照抄它们的模式。在世界各国,任何一个对本国政治和社会进程有影响的政党,或长期存在、有相当稳定性的政党体制,都是在不断适应本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尽管这些政党和政党体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毛病和弊端,有的存在着无法克服的制度性矛盾,但其存在本身就说明,它还有一定的生命力。承认这一点,我们才能对这些政党和政党体制作出比较实事求是的评价,从中汲取对我们有用的东西。然而在这里,必须明确区分这样一点,即:承认一个政党或一种政党体制有它存在的理由,并不等于认为这种类型的政党和政党体制对我们国家也同样适用。相反,一种政党和政党体制之所以长期为该国人民所接受,恰恰是因为它对于本国国情的适应。离开了国情,它就很难生存。
其次,政党比较要贯彻尊重别国党、别国人民历史选择的原则。在政党比较中,有一些原则性的大是大非问题是需要澄清的。因为我们进行政党比较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基本观点必须坚持。此外,我们用来进行政党比较的根本思想武器也仍然是马克思主义,在这一点上不应当有任何含糊。但是,澄清是非的目的不是要对别国党及其做法盖棺论定或施加影响,而是要通过总结别人的经验、教训来思考深层次的问题,以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心中有数,既不封闭自己,也不随波逐流。就象邓小平再三强调的那样,党不论大小,都要相互尊重对方的选择和经验。这是我们党总结几十年历史经验得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结论。
再次,政党比较要以加强和改进我们党的建设为落脚点。这是我们进行政党比较的目的所在。离开了这一点,研究这一问题就失去了意义。当前,在我们党的建设实践中,的确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但是,放眼世界,遇到问题的并不只是我们党,也并不只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西方发达国家不少久经考验的政党和政党体制的日子也不好过,甚至已经发生危机。这说明,政党政治从总体上看处在一个变革的阶段。变革阶段既充满困难,又蕴含着新的发展机遇。因此,适应这种变革的要求,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建设的新思路,党的建设是能够得到加强的。发展对各类政党的比较研究,是这种探索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把这一研究的根牢牢地扎在加强和改进我们党的建设上,这个课题就肯定会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课题。
——摘自王长江《政党比较——党建研究中一个亟待开拓的新领域》
以欧洲联合为目标的跨国政党合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就已经出现。如基督教民主党人成立了“基督教精神的民主党国际秘书处”。[2](P.32)但其影响非常有限。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初期,为欧洲联合而进行的政党的跨国合作才渐成气候。1940年冬天“国际基督教民主联盟”建立;1943年6月,欧洲社会主义合众国运动成立;1947年3月,基督教民主党人又成立了国际新政党。1949年5月,西欧10国成立了一个联合机构——欧洲委员会。在该委员会下设立的一个议会性质的咨询议会中出现了三个政治小组,也有人称之为党团,它们是基督教民主党团,社会党党团和自由党党团。[3](P.82)从跨国政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些跨国党团的发展是一个创新,为以后类似组织的创立树立了典范。1952年9月25日成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根据部分成员国议员的建议设臵了一个代表机构——“共同大会”。1953年1月,共同大会的代表同意大会的专业委员会的构成除了反映国家的平衡外还要反映不同政治趋向的平衡。以此为契机,1953年3月,议员们自发地组建了党团。共同大会对这一发展因势利导,随后制定了组建党团的规则,并向党团提供财政补贴。最初形成的党团共有三个,它们是基督教民主党团、社会党党团和欧洲自由党及联盟党团。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欧洲大会取代了共同大会,议员们开始按党团就座。议会中的党团数量一直很少,直到1965年,法国的戴高乐主义者才组建了一个新的党团——欧洲民主联盟党团。1973年欧共体第一次扩大,英国、丹麦和爱尔兰加入,又出现了一个保守党党团。共产党党团也在这一年成立。除欧洲议会党团外,各类政党还在欧洲议会外建立了联系。欧共体各国社会党的最初合作是以社会党国际章程中指导成员党进行区域合作的条款为基础的。在共同大会社会党党团的提议下,1957年共同体六国的社会党在卢森堡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大会为政党的跨国合作提供了一种制度支持。[4](P.84)除了代表大会外,这期间还建立了一个常设的欧共体社会党联络处。基督教民主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成立的国际新政党是面向整个欧洲的。1965年国际新政党更名为欧洲基督教民主联盟。尽管这个组织面向整个欧洲,但和欧共体保持着联系。自由党家族的政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很少有跨国合作的经历。1947年它们才建立了自由党世界联盟,后更名为自由党国际。1952年自由党欧洲联合运动成立。它是独立于自由党国际的,其成员主要来自欧共体成员国。[5](P.455-469)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除了上述三个主要的政党家族外其他政党在欧洲议会外几乎没有欧洲联合框架下的跨国联系。即使这三个主流政党家族,其跨国联系的制度化程度也是很低的。
促进各国政党加强欧洲议会外合作的是欧洲议会直接选举。《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第21条第3款规定,共同体大会的代表是由各国议会每年指派的或通过直接选举产生的。[6](P.201)但由于种种原因,欧洲议会直接选举到20世纪70年代初才提上议事日程。各类政党因为欧洲议会选举而加强了合作,这种合作的结果就是跨国政党联盟的成立。
1973年秋,欧共体社会党常设联络处成立了一个工作小组,该小组被授权起草关于建立社会党联盟的报告。1974年4月欧共体社会党联盟正式成立。1972年,自由党国际巴黎大会也决定成立欧共体范围内的自由党跨国政党联盟。1976年3月26日欧洲自由民主联盟正式成立。欧洲基督教民主联盟在70年代初成立了一个特别的工作小组,筹备建立了一个面向欧共体成员国的政党联盟。1976年4月29日,欧洲人民党——基督教民主联盟正式成立。作为欧洲政治舞台上的一种新生力量,绿党在1984年也建立了一个跨国协调组织——欧洲绿党协调。尽管它成立在欧洲议会直接选举之后,但也被认为是对欧洲议会直接选举的反应。[7](P.63)欧洲跨国政党联盟的成立被很多人看成是划时代的大事。早在1971年,亨克〃弗列德灵就认为,随着权力结构从民族国家层次向欧洲层次的转移将自动出现政党的“共同市场”。[8]而在跨国政党联盟成立之后,另一个学者马昆德也发出了“政党之欧洲”的预言。[9](P.425-445)政党的“共同市场”和“政党之欧洲”含义都是政党将在欧洲层次上发挥类似其在国内政治中发挥的作用,欧洲将超越民族国家而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比利时前首相、欧洲人民党前主席莱昂〃廷德曼斯指出:只有欧洲层次的政党才能成为跨越公众的期望和政治的无能之间的鸿沟的桥梁,并把这些期望变成具体的政策性建议。[10](P.316)人们从跨国政党联盟和欧洲议会党团身上看到了国内政党体系中议会外政党和议会党团的影子。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跨国政党联盟的成立被视为“欧盟跨国政党网络”形成的标志。
二、发展
欧洲议会直接选举之后,欧盟跨国政党网络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除了欧洲议会党团、欧洲跨国政党联盟外,又在新成立的区域委员会中出现了新的党团。
(一)欧洲议会党团。欧洲议会直接选举之前党团的特点是:
一、党团数量少,代表性不强。由于欧洲议会议员是各国议会委派的,这就导致各国议会中的小党无缘进入欧洲议会,使欧洲议会党团的格局不能反映欧洲政党结构的实际情况。二是欧洲议员具有双重身份,且流动性太强。欧洲议员同时是国家议会议员和欧洲议会议员,他们在履行职责的时候往往会发生“效忠冲突”。同时,由于各国议会换届的时间和任职的年限不同,欧洲议员因而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从而影响了党团内部的协调与合作。第三,欧洲议会党团和欧洲主要政党家族呈明显的对映关系,党团具有明显的排他性。例如社会党党团是由共同体各国的社会党议员组成的,基督教民主党团是由基督教民主类政党的欧洲议员组成的。欧洲议会直接选举后,欧洲议会党团发生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首先,党团的数量增加了。欧洲议会直接选举后,议会的席位大幅度的增加,从198席增加到410席(1979年),而目 前更是多达625席,从而使非主流政党有可能进入欧洲议会。同时在欧洲议会选举过程中,大多数选民认为欧洲政治不如国内政治重要,因而他们关注的焦点是国内政治。在欧洲选举中,选民可以投反对党的票以表达对执政党国内政策的不满,而不会冒政府倒台的风险。由于这些抗议票的存在,执政党往往会丢失选票,而反对党和小党或新出现的党则有可能获得较好的成绩。雷夫因而把欧洲议会选举称为二流选举。[11]这种“二流”性质使欧洲议会中的非主流政党的数量大增,从1979年至今,大约为8~11个。
其次,欧洲议会党团呈现出强烈的内生发展趋向。迪韦尔热教授把政党的生成模式分为两类,即由议会党团生成的内生模式和由工会等议会外组织生成的外生模式。[12](P.1-37)根据这一理论,直接选举后的欧洲议会党团明显呈现出内生特征。1.欧洲议会关于组成党团的最低限额的规定对小党团的影响非常明显。当前的规则是,由全部来自一个国家的议员组成的党团的最低限额为29人,两个国家的为23人,三个国家的为18人,4个国家的为14人。[13]为了组成党团,人数较少的政党家族不得不与其它家族的政党共同组团。2.《单一欧洲法令》和《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使欧洲议会的权力有了较大的增加,而要行使这样的权力则要获得欧洲议员的绝对多数(而不是参与投票的议员的多数)的支持才是可能的。但要获得这样的绝对多数并不容易。例如在1989年,欧洲议员总数为548人,其中社会党党团为181人,人民党党团为121人,欧洲自由民主与改良党团为49人,欧洲民主党团为34人。即使是只有20%的缺勤率也要求欧洲议会在得到占出勤人数的61%支持的情况下才能行使权力,而欧洲议会的缺勤率通常为30%。这意味着人民党和社会党两大党团要占到欧洲议会总席位的66.5%才能行使欧洲议会的权力。对由保守党组成的欧洲民主党团来说,它不愿意看到欧洲人民党和欧洲社会党两大党团的垄断得以维持,但也不愿意看到由于欧洲人民党的削弱和保守党的边缘化而使欧洲的法律和政策更加受到左翼的影响。这就导致了1993年1月欧洲人民党团和欧洲民主党团的合并。如今,除了社会党党团外,其余党团的组成都受到欧洲议会规则的影响不再由单一类型的政党代表构成。欧洲议会党团的内生型发展趋势说明它和跨国政党联盟的关系并不是国家政党体系中议会党团和议会外政党的关系。
(二)跨国政党联盟。它成立之后并没有发挥人们所期望的作用。首先,在起草共同的欧洲选举纲领方面遇到了麻烦。就欧洲人民党而言,德国党强调建立反社会党人的阵线,而比、荷和意三国的党则认为这会破坏其国内政治舞台上基督教民主党与社会党人的联盟,因为在这些国家这种联盟不仅平常,而且已经成为国内政党体系稳定的基础。欧洲自由民主与改良联盟的纲领由于其规定各部分都对成员党有约束力而被认为是联盟主义倾向最浓的纲领。但由于多数成员党要求保留充分的自主权,因此所谓有约束力的部分不过是各成员党在多元主义、人权和民主等问题上普遍的认同而已。欧洲社会党联盟在第一次欧洲议会选举时因意见分歧不得不放弃起草共同纲领,只达成了一个含糊的政治声明。其次,由于上述原因,各跨国政党联盟成员党之间也难以进行有效的组织与协调。人们在欧洲议会选举中几乎看不到跨国政党联盟的影子。另外,跨国政党联盟的财政资源非常有限,组织机构也很不完备,专职办公人员则只有几个。
但随着欧洲联合的进展,跨国政党联盟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进入80年代欧共体各国为建立欧洲联盟而进行了谈判,特别是围绕《马约》而进行的谈判和批准过程,对跨国政党联盟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由于进行条约谈判的政府间会议的政治性强(即为欧洲政治和经济联盟做准备),与会者都希望以意识形态为界寻求同盟者,而不是单纯地以国家利益为中心;会议的议程由欧盟首脑会议确定,因而每次首脑会议之前的跨国政党联盟政党领导人会议就成了制定共同政策的一个场所。政党领导人会议的参加者是政党联盟成员党的领导人,执政的成员党的政府总理,政党联盟的主席和副主席、该政党联盟欧洲议会党团的领导人以及在欧盟委员会中的委员,并且由于该会议的部分与会者将参加紧接着召开的欧洲理事会,该会议对欧盟政治进程的影响是可以想见的。政党领导人会议的作用增强并得以制度化,这是90年代以来跨国政党联盟发展的一大特点。实践证明,各国 党需要跨国政党联盟这样一个组织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尤其对各国的反对党来说更是这样。由于反对党不能参加政府间会议,它们只能通过跨国政党联盟对政府间会议施加影响。如果一国反对党的建议得到跨国政党联盟的采纳,该跨国政党联盟中作为执政党的他国政府首脑则在政府间会议上予以支持。
1992年签署的《马约》包括了一个所谓的政党条款,为此,三个主要的跨国政党联盟联合提出了一个文件,号召制定一个欧洲政党法案。1992年11月,欧洲社会党联盟更名为欧洲社会党;1993年6月,绿党协调解散,成立了绿党欧洲联盟;1993年12月,欧洲自由民主与改良党联盟更名为欧洲自由民主与改良党。欧洲人民党的名称也有一些微妙的变化,即由原来的“欧洲人民党——欧共体基督教民主联盟”更名为“欧洲人民党——基督教民主”,去掉了“联盟”两字。
(三)区域委员会中的党团。区域委员会是由《马约》确定建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地方和区域当局在欧盟表达其利益的要求。如果说理事会代表了国家的利益,欧洲议会代表了欧洲公民的利益,那么区域委员会则代表了地方或区域当局的利益。区域委员会有222个成员和同等数量的候补成员。[14] 和欧洲议会一样,区域委员会成立之后不久就成立了党团。目前共有4个,分别是欧洲人民党党团、欧洲社会党党团、欧洲自由民主与改良党党团和欧洲联盟党团。区域委员会中的党团的产生是欧洲跨国政党体系的又一重大发展。
三、制度化
政党的制度化是指“从可耗尽的组织向一种制度过渡。该组织失去了它作为工具的特点,它本身就变得有价值了,它的目标同它自身是不可分离不可区分的。这样它存在的本身就成为它的大部分支持者的目标。”[15](P.53)欧盟跨国政党的制度化就是指其从可“耗尽的”组织,从基本上是国内政党的工具变为欧盟政治的一部分,国内和欧洲的政治家离开它就不能对欧盟施加影响。
欧洲议会党团的制度化有两个方面的含义:欧洲议会党团是否具有稳定性,是否构成了欧盟政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欧洲议会规则第29条对欧洲议会党团的存在作了正式的规定。从前文的分析来看,尽管党团的变动比较大,但党团主体(三个主流党团)仍是基本稳定,党团的数量也大致稳定在8~11个。各党团的组织结构也都大致相似。在经济方面,欧洲议会有专门的党团预算开支,这笔开支要占到欧洲议会预算的10%以上。在政治方面,根据欧洲议会程序规则,任命议会委员会委员,议会内部的领导职位,发言时间的分配都是根据党团规模的比例来进行分配的。而向欧洲理事会和欧盟委员会提出口头质询的权利、就重大紧急议题要求辩论的权利,要有党团或委员会或29名议员一起才能获得,党团的优势非常明显。[13]为了获得这种优势,欧洲议员都尽量参加某个党团,党团的稳定性因而有了保证。其次,党团已经成为欧洲议会重要的决策和组织机构。主要表现在:(1)党团在欧洲议会内部的人事安排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欧洲议会中最重要的官员均由选举产生,而选举中党团的作用是很大的。以党团的名义推选的候选人更容易为其它党团接受,党团之间也往往会达成某种交易。(2)包括核心机构在内的议会各个机构基本上是由各党团的代表组成的。议长会议由议长、副议长和党团的主席组成,各专门委员会也是按党团的比例组成的,其领导人的设臵也体现了党团的比例。欧洲议会的司务署和秘书处的各总司的官员也来自不同的党派。全体大会是议会的最高决策机关,也是以党团为基本单位的。因此,可以说欧洲议会的活动主要表现为欧洲议会党团的活动。
跨国政党联盟并不是欧盟的一个机构,因此对跨国政党联盟制度化的考察要从它们内部运作机制发展情况及其与欧盟机构的联系及来看。
首先,就内部运作机制来看,跨国政党联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基本上被视为国内政党组织在欧洲层次上的延伸,而不是某种议会外政党。[16](P.142)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它们的决策权极为弱小。例如1993年之前社会党联盟执行局和代表大会仅能以多数原则通过一些对成员党没有约束力的建议,而具有约束力的决定必须要执行局全体一致和代表大会 的2/3的多数同意才能通过。即便如此,欧洲社会党联盟仍没有执行这些决定的手段,因为它即不能开除也不能处罚任何政党。《马约》签署之后,这些政党联盟试图发挥传统政党那样的功能。例如,1995年通过的欧洲社会党章程规定了一系列具体的目标:在联盟和整个欧洲范围内加强改良运动,在各国政党、各国议会党团和欧洲议会党团之间发展更紧密的合作,制定共同的欧洲政策,增强同欧洲贸易联盟和专业协会的接触,采取共同的欧洲议会选举纲领等。这些目标类似于传统政党的目标:为政党代表谋求政治职位,通过制度化的体系制定政策,为各层次政党官员的合作和交流提供渠道,同传统市民社会团体建立联系。同时,每个跨国政党联盟在欧洲层次上都有常设的一系列办公室和机关,都有一个执行委员会,它们由各国政党的代表(通常是国际书记)和欧洲议会党团的代表共同组成,每年开6次会;每个政党联盟都有一个主席和若干副主席,主席通常是国内政党领导人,副主席有国内政党的高级官员和欧盟机构中的高级官员;欧洲人民党和欧洲自由民主与改良党各有一个特别的领导委员会来管理跨国政党联盟的日常运营。主席、执行委员会和领导委员会在履行其职责时受到政党联盟秘书处的帮助。政党领导人会议成为新的决策机构。从1974年开始,各跨国政党联盟就举行非正式的领导人会议。90年代初,除绿党外的三个跨国政党联盟的章程都把政党领导人会议视为最高决策机关。
其次,与欧盟机构的联系也得以深化。90年代之前,跨国政党联盟与欧盟机构联系的渠道是欧洲议会党团,但欧洲议会党团并不承认自己是相应跨国政党联盟在欧洲议会中的代表。而政党联盟对欧共体机构内的政党成员的影响几乎不存在。90年代之后,跨国政党联盟与欧盟机构的关系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首先表现在它对欧洲议会党团的控制有所加强。欧洲议会三大主要的党团在其内部的规定中公开承认它们分别是欧洲社会党、欧洲人民党和欧洲自由民主与改良党的党团,政党联盟领导人会议有权批准哪个政党或个人参加欧洲议会党团。(注:绿党是个例外。绿党党团无权参加欧洲绿党联盟的代表大会,而欧洲绿党联盟也不依靠绿党党团的资源。)欧洲议会党团领导人可以出席政党领导人会议。
跨国政党联盟与欧盟其它机构的联系也取得了进展。欧盟委员会的成员全面参与了各自跨国政党联盟的工作。由于政党领导人会议的出席者包括各成员党的领导人、政府首脑和欧洲议会党团的主席,而政府首脑又是欧盟理事会的成员,因而通过政党领导人会议的工作对欧盟理事会的影响也在增加。历史地看,跨国政党联盟与欧盟机构的关系经历了从与欧洲议会党团的单一联系向与整个欧盟机构中的政党成员的广泛联系的方向演变,这种变化尤其集中表现在政党领导人会议上欧盟理事会参与角色的变化上。政党联盟对欧盟机构中政党成员的行为的影响近年来不断增强,说明政党联盟在欧洲层次上的制度化取得了进展,尽管总体水平仍然很低。
区域委员会中的党团在成立后也迅速制度化,已经成为增强区域委员会的影响和作用的推动力量。在区域委员会内部,党团在选举区域委员会主席、各专业委员会主席和执行局的成员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影响,特别在区域委员会主席和第一副主席的人选问题上党团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实际上,委员会的主席是由两个最大的党团——人民党党团和社会党党团经过协商轮流担任。最重要的是由于党团的存在,使区域委员会更容易形成建议,从而对欧洲建设施加影响。
——摘自王明进《欧盟的跨国政党网络》
西方政党存在组织的上下分层,上级组织与下级组织的联系总体不紧密。而中国共产党的上级组织与下级组织联系紧密,上下组织分明,内在联系紧,存在着较强的制约关系。
西方政党组织在横向上扩展性不大,没有整体性的交叉。而中国共产党组织,则扩展性大,存在整体性的交叉。
西方政党组织的内部结构,总体呈现“松散状”,政党组织的内部关联不紧。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内部结构,总体呈现“紧密状”,政党组织内部关联密切。
西方政党的组织,与社会的其他组织,绝大多数不存在组织层面的联系,更没有组织意义上的隶属、支配关系,政党是相对独立、分离的政治组织。而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则不 同,与其他社会组织总体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是覆盖、交叉、重合、包容的组织。——摘自郭亚丁《中西政党组织结构比较分析》
第四篇:世界上有哪些特种部队和特警队
世界上有哪些特种部队和特警队
2007-05-11 17:56
特种部队是一支适应现代战争特点的精锐之师,是冷战后世界军事强国战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种部队的地位作用日益突出,已由战争“配角”上升为“主角”。
屡建奇功的特种部队
美军特种部队创建于1942年7月,经过50多年的经营,美军特种部队已发展成为陆、海、空军诸军种齐备、人员众多、装备先进、训练有素的部队,是世界上拥有现代特种兵力最多的国家。其比较典型的特种部队有以下几个:
“绿色贝雷帽”是美国陆军中一支规模最大的特种部队,也是最受美国总统宠爱的一支部队。这支部队装备有各种步兵武器和运输直升机,拥有十分先进的通信器材。“绿色贝雷帽”经常被派往世界许多国家,执行各种使命。入选这支部队的基本条件是必须在军中服役满3年,具有高中或大学文化程度,并已取得空降合格证书的优秀士兵。别动队员会讲多种语言,全部了解东、西方和第三世界生产的各种新、旧武器,每人能操作85种左右。他们都是步兵战术的专家,精于伏击、诱拐、暗杀、爆破等,并具有在敌占区和恶劣条件下生存的能力。海湾战争中,“绿色贝雷帽”被配属到多国部队的营一级单位,为其提供必要的训练和关键的通信联络,组织协调战术作战,在“沙漠盾牌”和“沙漠风暴”行动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海豹”突击队是由潜水队员、伞兵和陆战突击队员组成的一支海陆空混合编队,是海军特种部队的主体力量。“海豹”突击队拥有“蛙人输送艇”、“蛙人武器系统”等水下武器装备,配备有先进的微型装甲艇和气垫船,可以搭乘海军的任何水面舰只,并拥有MH-60“黑鹰”直升机和SH-60“海鹰”直升机。这支部队还负责训练海豚和海狮执行特种任务。“海豹”突击队员入伍前要进行为期6个月的训练,入伍后都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炼。1989年12月美军入侵巴拿马,巴前政府首脑、国防军司令诺列加的外逃座机被击落;1991年9月海地武装部队总司令塞德拉斯发动政变,前总统阿里斯蒂德被救出。这两次世人皆知的军事突击行动便是“海豹”突击队所为。
“三角洲”特种部队是美空军特种部队的精锐,它担负着远距离侦察、战斗中的救援行动以及对陆军特种部队提供空中支援等任务。“三角洲”特种部队平时突出跳伞训练,所有队员都具备特技跳伞技能,在空中可以进行漂亮的编队“游泳”,高空跳伞能降到地面一个硬币大小的目标上。在海湾战争期间,多国部队总共有35架飞机被击落,有64名飞行员被俘,空军特种部队执行了7次战斗搜索和救援任务,次次顺利得手。
俄罗斯灵敏的“阿尔法”
上个世纪70年代初,为了打击劫机、绑架、暗杀、爆炸等恐怖活动,保卫预定于1980年在莫斯科召开的奥运会,苏联政府决定成立一支专门对付恐怖主义活 1
动的特种部队。1974年7月11日,克格勃首领安德罗波夫下达秘密指令,在克格勃内组建“A”小组,1991年后又被改为“阿尔法”小组。
“阿尔法”队员的挑选十分严格,通常是从国家安全机关、空降兵、边防部队、军校毕业生中的优秀年轻军官中考核筛选,年龄限制在23—28岁之间,一般是数十名候选者中间才能选拔出一人。入选者必须体格健壮,反应灵敏。“阿尔法”队员一般到35岁就要退役,前后只有10年左右服役时间,而前5年主要用于训练。“阿尔法”别动队的训练分体能训练、基本技能训练、心理训练和特种技能训练。
“阿尔法”现有250名队员,个个身怀绝技,既有百发百中的狙击手、胆大心细的爆破手,也有业务纯熟的无线电报务员、技能高超的解密专家,还有攀岩高手“壁虎”和水中蛟龙“蛙人”。
1979年12月,“阿尔法”第一次被派往国外,他们在兄弟特种部队的配合下,攻占了阿富汗内务部大楼和总统府。1981-1986年,前苏联境内共发生3起重大恐怖事件,但由于“阿尔法”反应快速,行动果断,3起恐怖活动无一得逞。在1994—1996和1999—2000年的两次车臣战争中,“阿尔法”更是锋芒重现。
90年代初,“阿尔法”卷入社会上层的政治斗争,使这支精锐部队的良好声誉遭受重创。1991年8月,“阿尔法”因拒绝苏联政府进攻议会大厦“白宫”逮捕叶利钦的指令而受到整顿。苏联解体以后,已是俄罗斯总统的叶利钦将“阿尔法”从克格勃召至麾下。然而1993年10月,由于“阿尔法”拒绝执行进攻“白宫”的命令而失宠于叶利钦,同年年底“阿尔法”重新回到国家安全总局的旗下。
俄罗斯近年来不断下滑的经济困境也影响到了特种部队和“阿尔法”小组。为了生计,“阿尔法”小组的一些老战士退役后纷纷加入私人保安公司。仅莫斯科市就有约30家这类公司,许多人还荣升为公司的负责人。有些老战士甚至自己开业,如“阿尔法”小组老战士联合会就自己创办了几家保安公司。由于信誉卓著和身手不凡,来自“阿尔法”小组的“新保镖”得到的保安费都相当高。
法兰西的凶悍“斗鸡”
法国特种部队充满了新奇与神秘色彩,他的前身是由法国国王路易·菲利普于1831年为征战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而下令组建的“外籍军团”。它的成员来自80多个国家,很多成员骁勇善战,拥有实战经验,许多曾在俄罗斯等东欧国家的特种部队里服过役。由于成员来自不同的国家,部队间因为种族、观点及内部矛盾等引发的争斗屡屡不绝。在叙利亚,他们的部队曾因效忠的立场不同而互相残杀。这支特种部队的隶属关系更为特别。这是因为,法国海军陆战队不属海军建制,而属陆军战斗序列,但又未单设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因而不是一个独立兵种。
法军特种部队曾在意大利(1859年)、墨西哥(1863—1867年)和普法战争(1870
年)及许多法国的殖民地参战,也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和数次海外军事干预行动,特别是在1978年协助扎伊尔军队反击苏古雇佣军和1994年协助卢旺达政府军反击反政府力量的海外干预行动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在海湾战争中,法军特种部队对伊拉克“飞毛腿”导弹基地、防空设施和坦克部队集结地等重要目标实施了跟踪式侦察,获取了伊军的第一手情报,为多国部队顺利实施“沙漠风暴”作战行动提供了侦察保障。
另外,法军还有一支秘密部队,即法国情报局第29行动局。它由外籍兵团和陆、海军特种部队中选拔出来的精英组成,专门对付恐怖活动。80年代以来,这支部队一直与阿拉伯国家的恐怖主义分子作战,性质类似于以色列的秘密情报机构“摩萨德”。
神出鬼没的沙漠“红魔鬼”
以色列特种部队世界闻名,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以色列国建立以前。20世纪30年代后期,一个在巴勒斯坦服役的英国军官沃德·温格特,招募了一支具有牺牲精神的犹太人组成的部队,运用高度灵活的反游击战方式来对付阿拉伯人的暴动。
以色列特种部队由三部分组成,最大一部分是侦察部队,这是一支世界上最训练有素的特种部队,称为“赛依特”。其结构和任务近似于美国陆军的别动队。在以色列国防军每个正规步兵旅、一些装甲部队中,也有一支精锐的“赛依特”。此外,还有暗中从事反恐怖行动的部队和专门对付游击队员的部队。
在以色列特种侦察部队中,一支被称为“红魔鬼”的空降突击队最令人瞩目。这支头戴红色贝雷帽、胸佩伞兵徽章及银质翼形徽章、手持AK—47步枪的部队,曾创造过一系列辉煌的战绩。在1973年10月6日的“赎罪日战争”中,“红魔鬼”对伊拉克坦克旅发动突然袭击,当空袭突击队员搭上直升机返回时,伊拉克T—62坦克旅已陷入火海中。1976年7月3至4日,以色列突袭乌干达恩德培机场,营救103名犹太人质的“闪电行动”震惊了全世界。在1988年5月4日的“梅登维法行动”中,“红魔鬼”参与了这次大规模的现代城市巷战,击毙了50余名真主党枪手。
全是穆斯林的特种部队
巴基斯坦特种部队成立于1964年,当时只有一个连级的巴国防军特勤队(PPR)。1965年的第二次印巴战争,他们以极小的代价占领了一个有近千印军把守的要塞,在关键时刻阻止了印军向巴重镇拉合尔的进攻。1969年PPR的规模扩大到营级规模,并且在其他军种也设立了特种兵单位。1973年10月,巴一支特种营远赴中东,协助阿拉伯兄弟参加对抗以色列的战斗。
目前,PPR的规模为旅级单位,大致区分为空降营、突击营、空中炮兵营各一个,另设有特种作战学校及特种支援组,负责特种作战的训练与作战支援。加入PPR是所有巴基斯坦军人的追求目标。但在申请参加挑选前,却先要通过一连串严格的体能与心理测验,另外还必须证明自己是虔诚的穆斯林并永远忠诚于真主与国家。
在巴基斯坦特种部队中,最有名的是专门负责反恐怖行动与人质营救等任务的“特种突击营”,在PPR中被称为“别动队”(SOU)。90年代初期,SOU已与陆军完全脱离,隶属于国防部三军情报部,并升格为国家级的反恐怖行动部队。
据悉,巴基斯坦SOU反恐怖特种小组的总人数约在100—200人之间,并采用30—40人为一小队的任务编制。SOU虽然在巴国内部队中属于鲜为人知的部队,但它却在其他国家特种部队中素享盛名,在美国三角洲部队、联邦调查局特勤组,英国第22特种空勤团、法国GIGN甚涟⒙ 奶刂植慷友盗烦∩
第五篇:一个政党要赢得未来
暑期来临,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让这如约而至的暑期充满着澎湃的激情。
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所提出的青年问题与教育工作密切相关,意义重大。毛主席曾经说“青年人是八九点钟的太阳”。胡锦涛总书记所提出的“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能够让大学教育工作者从中感到肩上所担负的重任,并能根据其精神思想,进一步推进大学的建设。马克思主义传承离不开学校,离不开教育,教育工作者必须担负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了这样的“青年特质”:“我们党的队伍里始终活跃着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激情的青年人,这是我们党历经90年风雨而依然保持蓬勃生机的一个重要保证。由此可见,一个政党要赢得未来,就一定要赢得青年。
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抗日战争初期,诗人何其芳这样描述延安对青年磁石般的引力。“延安的成天开着,成天有从各个方向走来的青年,背着行李,燃烧着希望,走进这城门。”全面抗战初期的两年,奔赴延安的青年多达4万余人。“到农村放飞梦想,靠奋斗实现价值。把人民当作根本,以奉献锤炼品格。”大学生村官这样倡议同学们把青春奉献给广袤田野。到延安去、到解放区去,支援边疆、志愿服务„„革命、建设和改革年代,一代代青年聚拢在共同的旗帜下。历史背景不同,人生经历各异,现实选择却如此一致,正因青年是时代的晴雨表,总能感受进步的脉动、向前的浪涌,总能向着未来的曙光、时代的潮头而去。
走过90年,中国共产党依然焕发青春的朝气。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不是一句优美的歌词,不是一句空洞的宣传口号,不是执政党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我们的大历史,是无数共产党人用鲜血昭示的一个道理。80、90后的年轻人对此也许不像老一辈人那样有刻骨的认知和共鸣,但这一切都已经写进了历史,刻到了大理石上。我们相信,当我们耐心地听先辈讲讲当年的故事,沿着那些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地点走一遍,用心去阅读革命史、创业史和改革史,用心去回顾这3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风风雨雨,品味这让外媒惊叹的“中国成就”,就会明白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并对带领我们取得这些成就的党肃然起敬。一群年轻学子不久前组成几路小分队走了一遍革命老区,他们被那段历史深深地震撼了,动情地说:其实历史并不单调、枯燥,当切身去学习和体会它们,会从心里接受它们,被它们温暖。从乡间小道走到大山深处,从伟人故里走到革命老区,这些年轻人忽然觉得自己长大了,更深切地明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正内涵,在内心中把爱祖国与跟党走紧密地结合起来。
当代青年成长的背景,是中国社会的急剧变革。从城市化的“前锋”到信息化的“主力”,他们有更开阔的视野、更独立的思想、更自信的心态。马克思说,“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青年的选择,同样能代表我们这个时代的选择:教育部对140所高校2.5万余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近八成有入党意愿。这样的选择是因为他们坚信: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从来就是一个共同体。正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名言,每个人都会追问人生的终极价值,要“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就要把自己献给“最壮丽的事业”。跳出一时一事、一人一地的局限,用更大的尺度来考量生命的质量,用更广的视野来观照人生的价值,每个年轻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奋斗。而这,不正是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承担起的使命吗?
当前,我们正行进在“历史的三峡”,面对世所罕见的复杂局面、前所未有的风险考验,只有勇敢革除自身弊病,防止“四大危险”的侵蚀,才能吸引更多青年投身我们的队伍。也只有超越既得利益,不失时机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才能激励更多青年创造共同的事业。
新中国成立之初,华罗庚向留学生发出回国的号召:“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真理、国家、民族、人民,激励了多少年轻人慨然前行。走过90年,唯有继续把这样的信仰放在肩上,我们才能永远的与青春同行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
关于农村医疗卫生现状的调查
着力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实现人人公平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目标,是地方党委、政府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2011年1月,我们采取发放调查表、调查问卷,深入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开展座谈,走访农户等方式,对我市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对现状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形成一些初步的思考和建议。
一、农村医疗卫生网络基本形成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以来,我市以满足农民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重点,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机构建设,全市基本建立起以市直医疗单位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服务网络。
(一)机构:全市有乡镇卫生院18家,其中中心卫生院3家,街道办事处卫生院5家,一般卫生院8家,非建制镇卫生院2家。采取院村联办、村村联办等多种办医形式,全市417个村(居委会)有村卫生室237个,其中被确定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单位的有126个。
(二)设施设备:卫生院普遍装备有B超、生化分析仪、放射、心电图等常规医疗设备。村卫生室按照“三室一房”(注射室、观察室、处置室、药房)的标准,有的在原村卫生室的基础上院村联办,有的利用原村小学、村委会实行村村联办,有的租赁民房或在自家住房内个体行医。
(三)医疗服务:乡镇卫生院机构、人员、业务、经费由市卫生局统一管理,对村卫生室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人员调配、业务管理、药品进购、收费价格、防保工作、合作医疗等由卫生院“六统一”)管理,市、镇、村三级医疗网络基本健全。
二、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普遍存在当前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集中在四个方面:
一是看病不方便。乡镇卫生院发展滞后,村卫生室设置不健全、卫生服务功能低下,不能满足农民就医需求。据调查,农民到市内医院就医,仅交通费、生活费一次就要多支出50元以上,住院费用要增加30%以上。
二是看病费用高。83%的被调查者表示医疗费用过高。进一次医院一个普通感冒,至少要50-80元。输一次液吊两瓶,一组能量,一组消炎针,成本只需7至10元,医院要收45至150元。药品从出厂到患者手中,价格平均翻了几番,新药特药价格尤其昂贵,医院处方用药价格比药店要贵40%以上。同时,医生在给患者治病时,往往存在开大方、开重方、开新药的现象,甚至多开不少辅助药品。农民得了病进不起医院,看不起病,医疗费用支出已成为农村家庭支出的重要方面。不少农村群众有病不敢上医院,“小病拖,大病扛”。
三是看大病难。一方面,到大医院看病难。大病一般需要到大医院治疗,但到大医院看病的患者多,挂号难,有时当天还难挂上专家号,排队等候时间长。另一方面,看大病费用难。治疗大病、重病是以高昂的医疗费用为代价的。
四是报销比例低。95%以上的被调查者对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表示赞同,认为“花这点小钱买平安”值得,中央对农村的政策是越来越好。但同时,有6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新农合报销比例低。群众平时生病一般看门诊,但门诊费用只能报销个人帐户上的10多元钱,补贴不了多少,看病还是靠自己出钱。
三、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不容忽视
1、农村医疗设施陈旧、设备老化。全市多数卫生院房屋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的甚至建于人民公社时期,现已十分破旧,业务用房拥挤。虽然卫生院普遍配备有放射、B超、分析等设备,但大多购置于10多年前,设备档次低,老化严重,检查检测准确率不高。村卫生室基础设施条件差、服务落后。
2、医疗卫生人才缺乏、流失严重。乡镇卫生院一方面存在人员偏多的问题,全市乡镇卫生院院均在职职工64人,大大高于全国每院25人的平均水平;另一方面又存在技术人才紧缺的问题。由于待遇低、条件差,一方面,应届毕业生不愿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另一方面业务骨干外流严重,外出打工技术人员占专业技术人数30%以上。
3、农村医疗卫生投入严重不足。由于财政对卫生投入不足,乡镇卫生院主要靠向群众就诊收费
维持运行和发展,运营艰难,绝大多数负债经营,添置医疗设施设备基本不可能,工作人员平均工资仅800元左右。在调查中,院长们戏称,“乡镇中房屋最破的是卫生院,待遇最差的是医生。”在村一级,财政对乡村医生无任何补贴。由于收入低,没有养老保险,有的村医把治病当副业,有的干脆转行或外出打工,村级卫生事业前景堪忧。
4、农民医疗保障和救助水平不高。我市从2007年开始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但新农合筹资水平不高,保障能力不强,参合农民住院报销不到50%,绝大部分医疗费用需自己承担,广大农民实际还是看不起大病、重病。尽管我市对贫困群众实施了大病医疗救助,但由于资金有限,对贫困群众患有重大病症的医疗救助,在标准、范围、方式和力度上远远不够,一些贫困群众因患大病、绝症无钱治疗陷于无奈、无助的境地。
四、深化改革,加大投入是加快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是乡镇卫生院建设。原则上一个乡镇设置一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根据服务人口严格核定岗位和人员,政府保证必要的投入,确保将乡镇卫生院建成非营利性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同时,全面推进乡镇卫生院内部改革,实行乡镇卫生院综合目标考核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大力推行全员聘用制,改革分配制度,扩大卫生院分配自主权,实现好医生有好收入。
二是村卫生室建设。
1、按照“统筹兼顾、方便就医”的原则,合理布局村级卫生机构。坚持集体举办、个人承办、村医联办村级卫生室,积极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村卫生室建设。继续完善、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强化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指导与监管作用,提高乡村卫生机构的综合服务水平。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所需的药品,全部由政府定价,集体招标,卫生局成立配送中心,统一配送,做到药真价实,让农村农民用上平价药、放心药。
2、加大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支持力度。一方面,地方政府要按照国家相关政策逐步增加农村卫生投入,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力争通过3-5年卫生支出达到同期财政支出的8%。另一方面,国家和省应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将农村卫生事业纳入政府保障范畴,重点保障农村预防保健、卫生监督、卫生基础设施、人才培养经费投入,加快改变当前农村卫生的状况。
3、加强农村卫生队伍建设。人才是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教育、人事、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制定农村卫生人才培训规划,加快培养面向农村的公共卫生、中医中药、全科医学人才。制订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本科以上毕业生和城市卫生技术人员到农村服务,建立城区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制度。要加快乡镇卫技人员结构调整,对非卫技人员严格控制比例并有计划清退,乡镇卫生院医生达不到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要转岗分流。同时,在核定编制前提下,政府应按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政策,将乡镇卫生院在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纳入当地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管理,积极营造留人的条件和环境。借鉴社会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办法,探索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制度,解决乡村医生的后顾之忧,从而也有利于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农村卫生工作。
4、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救助制度建设。要按照城乡居民享受同等医疗保障政策的要求,根据财政实力,逐步提高合作医疗资金筹集标准,提高大病住院补偿标准,降低大病住院补偿起付线,扩大特殊病种范围,进一步减轻农民看大病的负担,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要大力提高农村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水平。民政部门要研究解决救助审批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改革救助审批手续,将事后救助改为事前和事中救助,逐步放宽救助条件,扩大大病救助病种,提高救助标准,多渠道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
5、强化监管,遏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督促检查,加强医药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严格医疗收费价格和收费公开制度,下大力解决大处方、重复用药、重复检查等乱收费行为,减轻群众的医疗费用负担。要实施医药分离,彻底改变“以药养医”的补偿机制,切断医药企业与医疗机构及医生之间的直接经济利益关系。工商行政部门要加大对医疗机构在药品购销过程中收受红包、回扣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行业不正之风,营造良好的看病就医环境,维护医药市场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