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最后二十年读后感

时间:2019-05-12 01:01: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邓小平的最后二十年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邓小平的最后二十年读后感》。

第一篇:邓小平的最后二十年读后感

《邓小平的最后二十年》读后感

经历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本书以中国的改革开放为大背景,记述了1977年邓小平最后一次复出到1997年去世的二十年人生传奇,用纪实的文体讲述了邓小平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做的光辉实践、英明决策、理论创造和人格风范,记述了邓小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翻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这本书,共分七章,即“历史拐点”、“杀出血路”、“铁血长城”、“伟大构想”、“政治嘱托”、“桑榆暮景”、“遗爱九州”。其中不但引用了很多已有的史料,而且还加入了作者亲自采访的真实感受,融实景再现和历史回忆于一体,对读者了解邓小平最后20年的思想,特别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有很大的帮助。

邓小平的政治生涯可谓是波峰浪谷,“三起三落”而历经坎坷,但是最终都是转危为安,化险为夷。邓小平最后一次复出后,站在更广阔的政治舞台上,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开放,凭着超越常人的智慧、高瞻远瞩的眼光、运筹帷幄的气魄,将 “文革”之后满目疮痍的中国引向了发展之路、希望之路。

本书内容和书名非常一致,重点在邓小平同志第三次复出之后一直到他的逝世。第三次的复出,也就是“四人帮”灭亡的时候,在中国风雨飘摇的关键时刻,他又出来主持大局工作。而且执政

观点鲜明,大胆。首先是否定“两个凡是”,禁止把毛泽东神化,提出要公正、客观地评价毛泽东的功与过,甚至把全国各地很多地方的毛泽东画像给取下来,这在当时的中国是需要非常大的胆量和气魄的,让人不得不佩服。文中提到小平同志第三次复出到最后所做的几件大事,每一件都是决定中国命运前途的大事,其中惊心动魄的过程没有做过多的披露,给我们呈现的是真真实实地体现在我们面前的中国的改变。对毛泽东的公正客观评价,主张把毛泽东当成凡人而非神类来看待,估计是让世人对他注意力骤然集中的一个亮点。其次是主动积极的外交政策,出访日本、美国,这是文革时期从来没有过的。77年恢复高考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尊重科技人才;肯定“包干到户”的做法,让农业空前发展;裁军百万,把全国的重点拉到经济建设上面来;学习新加坡,大胆开放经济特区,成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以点带面,形成示范效应;对香港、澳门问题的妥善解决;“一国两制”的提出,在对主权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强硬和自信;主动退休,建立合理科学的领导机制。这系列的举动造就了新时代的中国,正如人说所说的那样“邓小平让中国富起来”了

他以高屋建瓴的姿态,在中国的南海边杀开一条“血路”,为打开国门练兵,创造了深圳特区的神话。

他以过人的胆识做出了世界大战十几年内打不起来的惊人论断,迅速果断地做出战略决策--裁军百万,锻造雄师劲旅,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的和平愿望。

他纵观历史,总揽全局,为祖国的和平统一提出了“一国两制”创造性的伟大构想,顺利地将香港回归到祖国的怀抱,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实现了中国人的百年梦想。

他在南巡的途中谈笑风生,一路妙语连珠,使神州大地又一次春潮涌动,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更高更新的发展阶段。

他主动辞去现任职务,为废除了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作出表率,表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广阔胸怀,使人们更加钦佩他的人格风范。这些都是书中的主要看点。但是,让人们真正感动的还是充溢着全书的一个“情”字,当镜头对准政治舞台外的邓小平,这一侧面的“镜像”更为引人入胜。

邓小平可说是位无微不至的关心着国家的每点每滴,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那对科技与人才的尊重。由于文革十年的破坏,我们的祖国已经是千疮百孔,科技的落后,人才的缺失无不影响着我国的发展。这些曾经遭受迫害的科学家们再不回来,谈何发展,谈何建设。由于他的精明,废止十年高考制度也正常化了,多少考生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一位位曾经被诬蔑的科学家们都被请

了回来,这是多么令人欣慰的一件事情。知识分子的光环又重新批在了身上。例如,伟大的数学家陈景润先生惨遭了多少羞耻,被困在了小房间里,但还是在微弱的灯光下演算出了令人佩服的数学理论,我们伟大的小平同志终于在他走后为他平反了,这也表现着他对科技人才的厚爱与尊重。谈到这里,文革时期酿成的冤假错案都在他的指引下得到了平反,这一列列痛恶的丑闻牵动着广大人民的心,这回,人们心中的一块巨石终于得以脱落了,值得欢庆。

1984年建国35周年庆典时,北大学生在天安门前打开的“小平您好”的横幅,道出了许许多多中国人的心声,成为人们脑海中经典的一幕。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那句“到香港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至今萦绕在人们的心头,当人们在看到香港蓬勃发展之时都不禁为这位老人扼腕痛惜。1997年,在为邓小平送别之时,北大人又一次打出了“再道一声,小平您好”的横幅,可以说承载着人们太多的思念和无尽的情怀。改革开放近三十年了,中国人的钱袋子鼓起来,腰杆子硬起来,过上了小康的生活。一代伟人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是他的幽默情趣和人格魅力将永远印记在人们心中,让人们久久不能忘怀。

邓小平,一个令国人景仰的名字。然而在医护人员眼中,他

是一个非常配合治疗的老人,他也有着普通人的情感和心态。在他晚年活动中身边常跟随着医护人员。人们通过医护人员的眼睛,看到了一个生活在人民群众中间的伟人。小平同志在医院里的常用语是“我没事”,从不忌讳提生老病死,他的乐观豁达令我们老百姓难以企及,它曾开朗的说,“医院是谁也离不开的地方,人吃五谷杂粮的,哪能担保一辈子不生病。生了病就要到医院。曾经老子亦提过,无私则天下都会属于你,不追求反而会更容易得到”。这乐观的态度怕也是邓小平能达93岁高龄的秘诀之一吧。

书中这样描述小平同志:

“是的,作为政治家,他既是一个威严的人,又是一个幽默的人。在重大原则的问题上,他从来没有、也决不会作出半点让步。在待人接物上,他又十分平易近人,举止随和,谈笑风生,富于幽默感。他的个性反映到语言上,就是鲜明、新颖、别致,富有个性化。如“ 扭着不放”、“ 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这些带川味的个性语言实在形象、生动,让人回味无穷。

坦诚、直率而不矫揉造作,这是邓小平性格的一个显著特征。他对不赞成的东西决不曲意逢迎。比如,他是传统京剧艺术的爱好者,他对江青搞的京剧改革和革命样板戏并不赞成,因而采取不屑一顾的态度。据说,有一次,看江青主持拍摄的一部新影片,邓小平未等终场就走了。他就是这样从不掩饰个人真实的观点,这种坦诚就是他的个人魅力。"

这是对小平同志的真实刻画。不论生活中还是工作上,邓小平同志善于做思想工作,往往是三言两语,就起到了指点迷津的作用,甚至由此改变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也正是如此,他的话总是让人过耳不忘,终身受益。他善于应付复杂、危急的局面,常常是三言两语,就能完成一个部署,而事后你才会发现隐含其中的超人智慧。他曾在抗日战争时说:“指挥机构大了不行,越精简越安全。”邓小平同志惜时如金,从不开长会,不讲长话。他写文章也是惜墨如金,怎么简明就怎么写。刘志坚同志称赞说,其文章字字珠玑,没有一个多余的字,堪称精练的典范。

读完了这本书,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我们都曾经为一点点挫折而难过,甚至不敢争取成功。但现在,我才真正意识到伟大的坚强是一个人永远上进的强大动力。尽管学习上会碰到难题,生活中也会有料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但我相信:只要坚强的面对,什么“坎”都可以跨过。

我们不一定能成为伟人,但是我们至少应该学习伟人的优良品质,小平同志的的确确是我们心中的丰碑„„

第二篇:邓小平读后感

读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和《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有感

《邓小平文选》第二版第三卷,第370-383,《解放》第二版第二卷133

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的“改革开放”和“一国两制”政策改变了20实际后期的中国,他就是邓小平。利用寒假的时间,我有幸拜读了邓小平的《解放思想,事实就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和《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两篇文章,感触颇多。

“文化大革命”结束,邓小平再度恢复工作后,端正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在1978年12 月13日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闭幕讲话里提出中央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到四个现代化上来的根本指导方针,接着提出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解放思想。经过了“四人帮”十年大搞禁区,制造迷信,导致了人们思想不解放,文中提到“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他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邓小平抓住了国家的本质问题,并重新强调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性,解决了党内部的根本问题。

邓小平在这次会议上妥善的解决了一批重大的冤假错案,并强调“有错必纠”的原则,这不仅满足了解放思想的要求,还起到了安定团结作用,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团结一致向前看。对于犯了错误的同志,要他们自己总结教训,并且要积极的改正,对领导的要求更高,严格选拨干部,恢复了党内部的正气,提高了工作效率。邓小平在文中正确处理了毛泽东和对文化大革命的评价问题,文中写到“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准确的理解和掌握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原理,让大家科学的认识到毛主席的伟大功绩。

邓小平提出的解放细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思想路线,改变了领导干部思想僵化的现象,实现了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强调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行了真正的无产阶级民主集中制,正确的处理了历史遗留问题,提出了研究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坚定不移的跨出改革开放的第一步。

1992年邓小平视察了中国南方的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发表了重要的讲话。总结出改革开放以来的基本经验,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国内国际的新形势下,邓小平为当下中国如何发展做了重要指示。邓小平在文中指出了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要发展经济,就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改革开放必要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不动摇,为国家在今后的发展中指明了方向。邓小平在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包括经济,政治,教育,文化,军事,外交等,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和支持。邓小平还指出,要改革,就要大胆的改革,大胆的尝试,要有创造性,要有自己的特色,不是盲目的改革。

接着,邓小平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区别做了详细的阐述。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而资本主义社会是金钱的占有,具有虚伪性,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最终是要实现共同富裕,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作用。

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经济依靠教育和科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邓小平在本文中提到的又一工作重点,他一个全新的视角,分析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更加的尊重和重视人才。邓小平的这一系列理论跟政策都大大加强了中国的综合实力,提高了国民素质,是一位伟大的领导者。

读完这两篇文章,就好像是一位和善的老人在跟我对话一样,亲切而容易理解,这些理论对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民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时常听到我的爷爷讲一些关于邓小平的事迹,虽然邓小平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精神与我们长存。

第三篇:邓小平读后感

读《历史选择了邓小平》一书有感

————艾应强

一本《历史选择了邓小平》让我爱不释手,该书全面呈现了邓小平对中国革命与改革做出的卓越贡献。潜心细读,多有感悟,从邓小平波澜壮阔的一生中,我总结出伟人的四个特点,值得我们年轻人认真学习。

一、伟人的理想志存高远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他以最朴实而简洁的语言表明了他对党的忠诚,正是那颗赤子之心,那份改变国家贫困现状的远大理想成就了一代伟人,成就了一个改革开放欣欣向荣的新时代。

邓小平年轻时代就树立了远大的理想。1904年8月22日他出生在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一个叫牌坊村的地方,16岁那年他离开家乡去法国勤工俭学,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和国家富强的真理。少年的邓小平在赴法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周恩来,在周恩来的影响下,他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进行各种政治宣传活动,也是在这一时期,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对祖国的爱。正是这种始终不渝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对祖国对人民赤诚的爱,使邓小平创造了辉煌的人生,也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年轻人有了远大理想,一样可以超越平凡的自我,干出一番不平凡的事业。

二、伟人的意志坚如磐石

《历史选择了邓小平》回顾小平的一生,波澜壮阔,他的一生“三落三起”,第一次被打倒是因为反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支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第二次是作为“刘邓资产阶级司令部”的第二号“走资派”被打倒,全家受到株连,被下放到江西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劳动改造;第三次被打倒是因为“全面整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违背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四人帮”发动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当他第三次复出时已是73岁高龄。古往今来,多少杰出人才在政治风雨的打击下,郁郁而终过早凋零?而他三次被打倒,又三次顽强地站了起来,可见其意志坚如磐石、坚不可摧。“三落三起”中每一次“落”都是跌至命运的低谷,但是每一次“起”又都是升至人生巅峰。在特定的历史事件中,会有一些人因为不向谬误低头而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这其中,很多人可能有“落”而无“起”,而小平却一次又一次神奇地“起”来,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如果没有一种强大的精神作支柱是决然做不到的。作为年轻干部一定要像邓小平那样欣然迎接生命中的坎坷,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

三、伟人的思想石破天惊

邓小平说:“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这是对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辨证统一关系最经典的解释。从“摸着石头过河”、“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到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思想,都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这些思想的提出,在现在看来好像是习以为常的,可在当时却打开了人们思想的枷锁,使人们的思想获得了极大的解放。

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编辑马立诚在其著作《交锋》中提到三次思想解放,其中前两次都是在邓小平的主导下进行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是关于“两个凡是”还是改革开放的大争论,冲破了“个人崇拜”。第二次思想解放是关于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的大争论,冲破了“计划经济崇拜”。他打破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牢笼,引领了一个时代的跨越发展。我们年轻干部也应该有解放思想、打破常规的勇气和魄力,勇于改正与实际需要不相适应的习惯和做法,以创新的方式方法推动工作不断前进。

四、伟人的胸怀海纳百川

邓小平三次被打倒,可见反对他、甚至迫害他的人不少,但没听说过他起来后搞秋后算账、打击报复,恰恰相反,他能够团结有过不同意见的人一道工作,这就是伟人的伟大之处。第三次复出后,他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的主题报告题目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落脚点放在了团结上,特别强调了团结的重要。正是这种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使他摆脱了患得患失的小我,成为打不倒的“大我”,也成就了他作为伟人的光辉。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能发展,团结就会振兴,保持高度的团结统一,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一条重要经验。领导干部水平再高,如果你的主张得不到群众的拥护,工作上得不到大家的支持,就会成为孤家寡人,孤掌难鸣,纵有壮志也难酬。年轻干部要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视团结、维护团结,处处从干成事的愿望出发,善于团结不同意见的人,这样才能拧成一股绳,真正干好工作。

邓小平,他是一个伟人,是一本教科书,是一座宝藏,在他那里有读不完的箴言,有取不尽的财富。

2012年8月20日

第四篇:邓小平读后感

书名:<邓小平的三起三落>

作者:赵晓光 刘杰

本书简介:题目虽未邓小平的三起三落,实为是写邓小平的一生,只是侧重写三起三落。看邓小平是如何从困难中爬起有被打倒再次爬起……我们能从中学到的不只是他伟大的事迹,更是他的精神、他的心态。

阅读网址: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catalog.php?book=41820

读《邓小平的三起三落》,学习他打不败的精神

一直比较崇拜邓小平,其实我最崇拜的并不是他所做了那么多伟大的事情,像实行改革开放、提出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实行一国两制,我崇拜的更是他被困难打不倒的精神以及他面对困难的乐观心态。邓小平一生经历过三起三落。1933年2月,因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被党内“左倾”领导人斗争、撤职、下放,是为邓小平生平“三起三落”中的“第一落”。同年6月,被临时党中央上调到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担任秘书长,是为“第一起”。1966年“文革”开始后,失去一切职务,是为邓小平之“第二落”。1973年恢复副总理职务,是为邓小平之“第二起”。197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据毛泽东提议,一致通过撤销邓小平职务,保留党籍,是为邓小平之“第三落”。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恢复邓小平的党政军领导职务,是为邓小平之“第三起”。

在第一落当中,党中央要他作过四次检讨,他每次检讨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始终没有屈服,直到他后来的信仰被宣布是正确的。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生活当中,我们有太多的事情是不能坚持的,往往是对的事情,经过别人说后就觉得不对了,然后就放弃了。我们是否更应该像邓小平学习呢?我们应该一旦认定了的事情,就应该坚持下去,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也不要放弃。我很喜欢这么一句话:自己认定了的路,就算跪着也要走完。

在第二落当中,在他的祖籍邓小平被监管3年,也是他第一次落难的地方——江西省。在省会南昌市西南方向新建县,有一片丘陵,因为地势较高,可远眺南昌城区,故称为望城岗。福州军区南昌步兵学校就设在这片绿树环抱的土岗上。军校内有幢原校长、政委住的二层小楼,叫做“将军楼”,“文化大革命”开始,人去楼空,1969年10月26日,邓小平和妻子卓琳、继母夏伯根被安排住了进来。他们一家还必须去“劳动改造”的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面对如此艰难的环境,邓小平的信仰并没有被磨灭,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在这期间,邓小平更多的是忍耐和镇定。面对一浪高过一浪的批判,造谣中伤,他看着,听着,承受着,忍耐着;面对大儿子的不甘受辱,坠楼致残,他镇定沉默;面对疯狂的攻击和诬蔑,他无畏无惧。试着假想,要是换成是我们自己,每天被人监管着,像对待个囚犯一样,还有自己的才华不被重视。除此之外,每天还要去厂里面劳改。你能保持乐观的心态吗?你能笑对困难吗?在这里我做个自我剖析吧。我的心态就很不好,一旦遇到困难,心情就会低落,人也变得烦躁。很多事情其实可以很轻松的解决的,但是因为心态问题使得困难解决起来更加困

难。邓小平的这种心态是我们所不能及的。在此期间,上面要邓小平做思想汇报,他始终没有改变他的原则。后来日本政坛上的著名社会活动家河野洋平来到北京,当面向邓小平请教:我想阁下是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的信念而生活着的,我们很想听听您是怎样坚持过来的,有什么秘诀?没料到邓小平否认有什么秘诀,转而说:要说秘诀,那就是因为我是共产主义者;也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可见一个乐观的心态对自己的信仰极其重要。因此,在我们以后的日子,一定要学会在困难中保持一颗乐观的心态,这样我们既能打倒困难,又能坚持自己的信仰,自己的目标。很喜欢邓小平说的一句话,他说:“从我参加革命到现在,经历过那么多的风浪都熬过来了。我的经验无非两条,第一,不怕;第二,乐观,向远看,向前看,一切都好办了”。

第三落在邓小平刚复出不久,刚在岗位上做出一点成就再次被打压下去,其实换做是我,早已经垮了,一个人能够被连续打压三次还能爬起来,我不得不佩服他的毅力。看看古今历史,有多少个能够像邓小平那样被打击无数次还能从困难中走出来。从来没有因一时之冤屈而丧失信心,从来没有失去希望,从来没有放弃一切可以争取的机会。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碰到挫折、经历低谷,在人生的每一次低谷,却依然可以无所畏惧,依然可以坚持自己的信仰的人又有多少呢?可是邓小平同志做到了,他用他的坚忍,用他的不屈战胜了黑暗,把光明带给了自己,更带给了祖国!对于邓小平同志,我们大多以伟人来形容,确实,他,是一个伟人,一个划时代的伟人!但更

多的,他是一个平凡的人,我们在仰望他的同时更应该向他学习,学习他的那种坚忍、不屈、坚持信仰等品质精神,那么我们才能在走的更远,走的更稳!

第五篇:邓小平读后感[推荐]

《邓小平》观后感

看完影片后,邓小平同志给我最直接感受就是敢想敢做,实事求是,心中装的全是老百姓。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以崇尚科技为荣,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应该主动接受新的,高的科学技术,远离社会中的庸俗文化,才不会辜负邓小平同志的殷切期望。三起三落后,邓小平重新接管国家事务。这时的中国,是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后千疮百孔的中国。阶级斗争让中国落后了几十年,邓小平清楚地认识到发展经济,建设好四个现代化才是我们党,我们国家要做的。所以他在党内提倡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并指出四个现代化的关键在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的发展要靠教育。1977年,高考恢复,无数人走向考场,为了知识,也是为了自己和祖国的未来。后来邓小平还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邓小平同志反复地强调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发展才是硬道理,而发展的有力保证是科学技术,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就不可能有四个现代化的全面发展。当他看到年轻人操控电脑时,感慨地说:我要多握握年轻人的手。科技的发展要靠年轻人,当然老科学家也很重要。你们把科技搞的越高越新,我就越高兴,不光我高兴,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国家都高兴。老人家朴实的话语中充满了对科技的敬仰,他呼吁年轻人要投身科技,搞出先进的,新的科技,这样我们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我们这代人被称为90后,有些论调认为这代人是迷失的一代。从某些角度讲,我认为90后确实存在不少问题,而问题的产生,我觉得社会和我们本身都负有一定的责任。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在与广州省领导人谈话时,提出了这样的想法:东部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到一定时候,带动西部落后地区发展。我们可以把深圳设立为特区,中央给一些灵活的政策,你们自己杀出一条血路来。从此,与香港隔岸相望的深圳,日新月异发展起来。如今深圳今日欣欣向荣的景象最有力地证明了当年决策是正确的。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的确极大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的生活。邓小平同志曾说:“中国只要不搞社会主义,不搞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的生活,走任何一条道路都是死路一条,动摇不得。“改革开放前邓小平同志曾到处“点火“,鼓励干部和人民开动脑筋,实事求是,要来一场革命。如今看来,这场革命就是改革开放了。中国政府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怎么使我们的人民尽快富起来,国家尽快强起来。对于20年前的社会我虽然没有任何印象,但是可以想象那时电视没有普及,电话没有普及,更不用说电脑,街上的汽车也非常少。但随着改革的春风,这一切如今都已改变,90后就是在这样的变化中成长起来的。我们大多数人没有经历过什么大风大浪,是在国家和家庭的高度关怀下成长起来的。很少有人知道真正的饥饿是什么滋味,什么是动荡的生活,我们似乎有些理所当然地接受着国家免费提供的义务教育,吃着白面馒头、白米饭还嫌无味,要去吃麦当劳,肯德基,喝着可口,百事。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新事物都是改革开放后进入中国的,它们本身并没有什么坏处,但迷失的我们有些忘本。我们甚至对那个饥荒、动荡的年代一无所知,也不愿去想,因为眼前花花绿绿的东西太多了。改革开放引进了太多新事物,改革开放让我们过上了温暖舒适的生活,但还是孩子的我们渐渐有些迷失。这当然不是改革开放本身的错,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是顺应民心的,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可是我想当年改革开放的决策者也并未曾能全面充分地考虑对下一代,对整个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所以我认为90后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正确的引导,我们国家的教育体系未能发挥这样的作用,教育者,包括父母都有一定的责任,整个社会的风气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邓小平

同志曾经说过,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老人家有这样的担忧,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也有这样的现实问题。社会里的腐败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但当腐败成为社会的一种风气时,我们就有必要好好反思了。这样的风气对下一代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是我校老院长的名言。实事求是同样也被毛主席和邓小平同志奉为信条。邓小平曾经给红色民族资本家荣毅仁题过“戒欺室“三个字。”戒欺室“原是荣毅仁的父亲荣德生生前在书房里的匾额,这位老人认为做生意的人应该诚实,应该以”戒欺“为本。”戒欺“对于共产党人,对于国家领导人来讲,就是要实事求是,能够看清现实,能够承认现实。“戒欺“对于做学问的人来讲,也是要实事求是,剽窃,抄袭,伪造都是在欺骗自己,欺骗人民,是在玷污学术的光辉。对于学生来讲,实事求是同样重要,要结合自己的真实情况,有目标的规划人生,不能傲视一切,过于自负,也不能自甘堕落,意志消沉。实事求是是我们社会真善美的一个重要保证。如果每个人都带着有色眼镜,每个人都带着假面,那么这个社会就是虚的,迟早有一天要崩塌。“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关键在人“,这是邓小平同志的话,成事在人,而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精神就是实事求是。如果整个社会能形成一种求真务实的风气,我想面子工程,造假事件也就会自然消退。影片的最后放映的是邓小平同志感动全国人民的肺腑之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下载邓小平的最后二十年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邓小平的最后二十年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静安二十年读后感

    静安二十年读后感读过这本书,深刻体会到了静安区这二十年的变化,就文化而言,建设发展也非常迅速。在上海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新阶......

    《读经二十年》读后感

    《读经二十年》读后感有人说读经典有用吗?读了王财贵教授的《读经二十年》,我感触颇深,王教授对中国古文化的推崇及他提出的儿童13岁之前诵读经典的深远益处对我启发很大。每天......

    晚清二十年读后感

    传统文化对晚清的影响 ——浅读《晚清二十年》有人说当你真切的了解到某些事情的真相时,那种心灵的冲击之感就如同脚下的大地被瞬间抽空一样。从《晚清二十年》这本书中了解......

    邓小平时代读后感

    《邓小平时代》读后感 ——赵浩颖 花了近一月的时间,终于读完了美国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前主任、哈佛大学荣休教授傅高义(EZRA F. VOGEL)撰写的宏篇巨著——《邓小平时代》(Dengx......

    《邓小平南巡讲话》读后感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2300字读后感 看了邓小平同志的《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后,我心潮澎湃,深深地为小平同志的理论所折服。由于......

    《邓小平南巡讲话》读后感

    引言: 首先,讲话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其次,谈话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三,南巡讲话精神实质是与时俱进 第四,开放会带来许多好的经验也会......

    邓小平《南巡讲话》读后感

    《邓小平南巡讲话》读后感 “邓小平南巡”,是指在1992年1月18日到2月21日之间他的武昌、深圳、珠海、上海之行。事隔十七年了,大家仍对这个事件记忆犹新,那是因为,邓小平的这个......

    邓小平传读后感

    《邓小平传》读后感 当代的中国正在圆梦,圆一个四十年前的梦。而提出这个梦的老人,是所有回顾中国现代化进程以及富国富民之路的人都避不开的。他,就是邓小平。 邓小平,伟大的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