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将有60万家庭资产过百万美元
2011年中国将有60万家庭资产过百万美元07-1
1作者: 郑晓波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昨日发布的《2007年全球财富报告》预测,未来五年,中国的百万美元资产家庭数量将保持年均14.6%的复合增长率,到2011年中国百万资产家庭总数有望达到60.9万户。
报告显示,过去五年,中国财富总量经历了巨幅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3.4%,同期全球平均增长率为8.6%。仅2006年,中国财富总量就实现了31.6%的惊人增长。与此同时,中国百万资产家庭的数量迅速增长。在过去五年中,中国百万资产家庭的数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总数达到31万,这使得中国百万资产家庭数量位居全球第五,领先于世界许多发达国家,仅次于美国、日本、英国和德国。
BCG估计,未来五年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到2011年中国百万资产家庭总数有望达到60.9万户。而未来五年中国拥有10万美元以上管理资产额的家庭数量增长更快,预计到2011年将达到640万户。
中国经济持续强劲增长,市场更加开放,理财市场所有客户群带来的丰厚的资产回报,这些因素都将支持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继续增长。BCG预测,未来几年内中国家庭金融资产总量增速将保持在每年17.4%左右,预计到2011年管理资产总额可达5.5万亿美元。
出处:证券时报(2007-10-31)
2007年11月1日07时43分
-----
[内部信息 未经授权 严禁外传 违者必究]
-----
第二篇:人家庭资产、收入证明
人家庭资产、收入证明(声明)书
本人姓名:
现将我家庭资产、收入情况作如下声明:
一、家庭资产合计
元,其中:
1、房产
结构,建筑面积,市场价值
元;
2、地产座落在,使用面积
m2,市场价值
元;
3、林地
亩,市场价值
元;
4、机动车辆
辆,市场价值
元;
5、家畜
头,市场价值
元;
6、家禽
只,市场价值
元;
7、家电
台,市场价值
元;
8、只,市场价值
元;
9、库存商品()市场价值
元;
10、存款
元;
11、其他
元。
二、家庭年总收入合计
元,其中:
1、销售粮食收入
元;
2、销售畜牧收入
元;
3、销售农作物收入
元;
4、经营百货收入
元;
5、劳务收入
元;
6、运输收入
元;
7、其他收入
元。
家庭净资产
元;家庭纯收入
元。
本人承诺上述家庭资产、收入属实,并且本人报送的资料可在贵社作为备查;以上声明可实地调查核实,如有资料不实,本人愿意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申请人签字:
****年**月**日
第三篇:中国万宣网
中国万宣网
———————☆———————
2009(倴站)字第001号
关于《滦南之窗》开通使用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行政村及街道办,县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中国万宣网是全国性网络机构,由中国国情调查研究中心指导,国务院稽查特派员、中国国情调查研究中心主任刘吉部长为总指导,是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为一体,跨区域跨领域的综合性门户网站。它的受众主体是中国各级政府官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和海外经贸、科教、文化及相关商务机构。中国万宣网总部设在北京,拥有先进的高速宽带,大容量的网络设备,科学高效的运营管理体制,全国一流的业务精英和科技研发团队。
中国万宣网得到中宣部、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电总局等国家相关部委和行业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同时与科技部、农业部、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共青团中央、中国国情中心、中国信息协会、中国文联、新华社等部委、部门建立了长期而稳定的合作关系。并积极开展全方位的紧密合作,独家承办有关部委单位权威项目的全国推广工作。
中国万宣网滦南县工作站是中国万宣网总部的派出机构,拥有滦南之窗独立的门户网站(http://lnzc.wanxuan.com/),已于8月1日正式开通使用,受总部委托进行地方报道,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资讯信息、市场行情、法律法规等信息以最快捷的速度传送到千家万户,并运营推广综合性有利于本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地方、行业、国内、国际间科教文卫的交流合作项目,是集经济、信息、科技、文化、经贸、便民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网络平台,是本地唯一全国联动的网络宣传窗口,是网络宣传媒体之一。
为了推动滦南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性发展,我站面向本地党政机关、基层、企事业单位提供全方位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服务。我们滦南之窗编辑部本着“让世界了解滦南,让滦南走向世界”的办网宗旨和“把政策交给群众、让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理念,充分利用以新华社为依托等一切稿源优势,采集信息线索,并积极从各大媒体选编优秀稿件,及时进行页面更新,努力为基层单位提供全方位信息化宣传及服务,抓重大事件作为头条新闻和头条图片进行报道,精心制作、特别策划,对滦南的发展进行深度报道,重视 “滦南论坛”和“群众之声”,采撷网友建设性意见,做好网友建言,热心解答网民提出的相关问题,帮助网民转达意见和建议。
协助政府做好危机管理,调动各种可利用的资源、采取各种可行的方法,限制和消除危机以及因危机而产生的消极影响,使危机造成的损失最小化。网站及时传播权威信息,消解不利于社会稳定的负面消息,控制过激言论的蔓延。网络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以正面言论为主导,澄清谣言,促进危机转化、维护社会和谐。网站首先以最快的速度报道突发事件的每一次变化,然后借助网络专题详细介绍有关事件的信息,对政府的相关措施予以详解,借助评论引导网民正确看待。要积极报道政府处理突发事件的举措,增强利益相关者和公众对政府的信心,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全力构筑一个大家共用的信息交流和宣传平台。
为全面促进我县的社会、经济、贸易、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市场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我们将聘请各单位相关负责人为特约通讯员,聘请各村党支部书记为信息联络员,希望各镇、村、街道、县直有关部门及各有关单位对我站工作予以支持配合,并踊跃提供各方面资讯信息。此通知
中国万宣网滦南县工作站
2009年8月24日
主题词:滦南之窗通知
寄
发:各镇政府办公室、村委会及街道办,县直各局。抄
报:县委办公室,宣传部。
第四篇:中国居民资产之谜
中国能保持竞争力吗?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客座教授
1776年,北美13个殖民地开始反英独立斗争的同一年,亚当•斯密发表了《国富论》。从那时起,经济学家就一直试图理解,是哪些因素让一个国家的经济更具竞争力。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一个国家的繁荣,以及一国民众物质上的舒适和满足,依赖于经济生产率的提升。
由于一天的时间只有24小时,一年只有365天,而且由于一国的资源禀赋通常不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只有每个人的生产率的提升,才能让一个国家变得更富裕。举例来说,一个中国的农民,如果不再在田地里劳作,而是进入生产高质量服装的工厂,他的生产率就会大大提升。因为他不再使用传统的、低效的工具,而是在一种高效的工厂机制中,操作新机器,与许多其他工人共事,工厂的产品最终在有需求的市场上出售。
但对于经济学家来说,最重要的问题是,一个国家生产率的提升,只是因为使用了更多的机器和劳动力,还是同时有别的原因。这些“别的原因”叫做“全要素生产率”(TFP),就是通过以新的、更好的方式将机器和工人结合所带来的生产率的提升。大体上说,这些新的方式来源于科技的进步。所有的发达经济体,例如美国或日本,都主要或完全是依靠TFP的提升来实现更大程度的繁荣的,而不是靠增加工人或机器。
1997年以来的每年夏天,世界经济论坛都会发布各国竞争力报告,对不同国家的经济和商业竞争力进行排名。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竞争力报告”已经变得越来越精细化,现在其随附的数据表已经达到500多页。对于考察各国国民财富的排名情况,以及理解繁荣是如何被创造的,这是一种细致的、成功的努力。
从2000年以来,中国在“全球竞争力指数”(GCI)中的排名上升速度超过任何其他国家。十年前的2002年,中国排在第47位,位于乌拉圭之后,巴拿马之前。2012年,中国已排到第29位,低于新西兰和文莱,高于爱尔兰和波多黎各。在这十年里,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台湾和日本的排名都有提升,而法国、澳大利亚、南非、印度和巴西的排名显著下降。但是在2012年,中国在GCI中的排名其实是从去年的位置下降了三位,现在的排名和2009年相同。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国的竞争力在2009年之后已停止上升,中国国家繁荣提升的速度将会放慢?
GCI结果的计算,是基于三个主要的度量标准:(1)基本的前提条件(例如基础性设施、医疗和初等教育);(2)能提升效率的因素(例如市场的有效化、更高水平的教育、金融市场的完善、科技条件的完备);(3)创新和企业经营精细化因素(例如新专利的数目、科学家储备)。前两个度量标准,基本上对应的是劳动力和资本增加带来的生产率提升,例如更多的工人、更多的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以及通过银行贷款提供更多营运资金。而第三个度量标准,即创新和科技的改善,则集中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GCI排名最高的20个国家(以瑞士、新加坡、芬兰、瑞典和荷兰为首),在第三项度量标准(创新和企业经营成熟度)上都有很高的得分。这些国家都在创造出巨大的全要素生产率。
如果考虑一下中国在1980年的处境,很显然,这个有着庞大的贫穷农业人口的国家,能在不到30年时间里跻身GCI排名最高的30个国家之列,达到傲视群雄的高度,确实是
了不起的成就。但中国的任务并未完成。仍有数亿人口需要脱离贫困,而中国众所周知的、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的人口结构问题,让这个任务变得更为复杂。中国必须继续创造繁荣。当然,你可以说GCI只是一个相对的衡量标准,在我们把中国的国家繁荣程度和其他国家比较时,其他国家并不是静止不动,而是也在不断前进的。但是,中国在2012年的成绩确实比前两年有所逊色。下降,就是在走向错误的方向
国之所以能在GCI排名中达到第29位,是因为它第一项标
准的得分不错,第二项的得分则非常高。在一些衡量标准,例如飞机座位数量、铁路基础设施质量和初等教育入学人数上,中国的表现很好。但中国的经商环境仍然落在发达国家后面,而且在一些指标上的得分很差,例如企业承担的总体税率、贸易壁垒、创办企业的难度、进口渗透等方面。中国的劳动力市场规范比较落后,金融市场发展的严重不足束缚了中小企业,让它们难以获得经营资金。不过,为了让中国的竞争力继续提升,最最需要中国实现巨大改变的方面,还是在科技的完善度、企业经营的精细度和创新方面。低水平的竞争优势,本地供应商、生产流程、市场营销和管理的低质量,都在拖中国经济的后腿。中国在创新潜力方面的得分很高,但在科学研究质量、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储备等方面,表现得要差得多。
2012年GCI报告所传递的讯息是,如果中国希望自身的繁
荣程度继续提升,它就必须继续对外开放,并改革国内经济。它不能原地踏步。2012年2月,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银行合作发布“2030年中国发展战略”,该报告指出了中国要继续改善自身境况所需走的道路。这个道路并不好走,但至少它是清晰的,它包括:
(1)实施基于市场的改革来增强经济活力;(2)加速创新;(3)走向“绿色经济”;(4)为所有中国公民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社会保障;(5)增强税基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6)改善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并进一步对外开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2030年中国发展战略”公布时,在中国政府的一些部门激起了强烈的负面情绪,也引起了中国一些主宰性的、垄断性的国有企业的不满。中国最有才能的学生中,有太多把自己毕业之后的雄心寄托在进入政府或大型国有企业上。中国固然需要把一些最好的学生送进中央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但更多的中国好大学毕业的学生需要被吸引到中小型企业里,需要让他们看到令人激动的、有价值的职业前景,以及不俗的经济回报。中国必须改善创业企业和小企业的成长环境。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让它们能通过更好的渠道来获取利息合理的贷款,并提供一个能保护个人企业所有权、品牌所有权的法律环境。要实现给所有中国人带来有尊严的生活的目标,中国必须鼓励和支持私人企业。
“2030年中国发展战略”所设定的一系列方向,需要执行的决心和毅力。如果不执行,中国就必然面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停滞。中国在“全球竞争力指数”中的排名,为考察中国的国家繁荣程度提供了一个的切入点,这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工作。不过现在人们不禁要问:到2022年的时候,中国的GCI排名会比2012年高吗?还是会降低?中国自身将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将决定这个问题的答案
中国居民资产之谜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近期媒体再度热议中国居民净资产总值到底为几何的话题。6月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2012》(以下称《调查》),曾称2011年中
国居民家庭净总资产值高达69.1万亿美元(447万元人民币),高出2010年美国居民家庭净总资产值(57.1万亿美元)21%之多;同时称2011年中国城市居民家庭户均净资产为247万元。《调查》在媒体中一时引起轰动。
近日英国诺丁汉大学姚树洁教授也对西南财大《调查》的结论提出强烈质疑,批评言辞激烈,认为《调查》的完成和分析存在诸多不严谨之处,并同样指出《调查》自身数据之间存在很多不自洽之处,更加引起媒体对中国居民资产到底是多少的重新关注。
笔者近期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2012》(精选版)自身的几个关键数据,结合其他权威数据,发现《调查》所得的结论很可能高估了中国城乡居民家庭总资产净值的实际值2倍之多,城市居民家庭的户均资产净值更被高估4倍之多。有关详细推论参见笔者近日所写“合理估算中国居民资产”一文(以下称《合理》)。
对中国居民家庭资产净值的更合理估算
笔者在《合理》一文中指出,如果认为《调查》的家庭金融资产数据基本可信,但用更科学的统计口径——撇除城乡私人企业主的生产性资产220万亿元,再按照国家统计局、住建部和人民银行对住房存量、住房交易价格和房贷的权威数据,把城乡住房资产总净值从《调查》所称的198万亿元调整到更加靠谱的120万亿元,那么对2011年中国城乡居民家庭资产净值的一个合理的估计就不应该是《调查》所称的447万亿元人民币,而应该是149万亿元人民币,折合23万亿美元,是2010年美国居民家庭资产净值的40%,与2011年中美GDP的1:2比例基本相当。
同时,笔者在《合理》一文中指出,从户均角度看,2011年全国4亿家庭户均资产净值约为37万元,其中1.5亿户城市户籍居民家庭户均资产净值58万元(金融净资产11万元,住房净资产47万元),2.4亿户农村户籍居民家庭户均资产净值23万元(金融净资产3万元,住房净资产20万元)。
争论焦点一:城市居民含不含城市非户籍人口
一般认为,中国当前城市常住人口中有三分之一是流动人口,主要是非城市户籍的农民工家庭。总数高达近两亿人,涉及6000多万家庭。这部分人口算在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对了解中国居民家庭资产情况分布和估算家庭资产总量,有着关键性意义。
但西南财大《调查》(精选版)自始至终没有说明其调查的“城市居民”是指城市户籍居民,还是城市常住居民。报告精选版中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户籍二字。可报告一开始与国家统计局2011年全国城乡人口统计数字进行对比时候,国家统计局所定义的城市人口可是常住人口,报告为此给人印象他们调查的城市居民是城市常住人口。但后来一系列对城市家庭的数字都难以想象是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根据笔者拟合,如果城市居民家庭平均净资产为247万,农村家庭为32万,按2011年2.3亿城市常住家庭和1.6亿农村家庭,中国2011年居民家庭总资产应为619亿元(城市为568万亿,农村为51万亿),折合96万亿美元。大大超出甘梨所称的69万亿美元
所以报告所指城市家庭应该仅限城市户籍,但报告中农民工家庭是算在哪里没有给以解释。但如果按2011年1.5亿城市户籍家庭和2.4亿农业户籍家庭,可算出中国2011年居民家庭
总资产为447亿(城市为370万亿,农村为77亿),折合69万亿美元。这样,报告的数字看起来还能自洽。
争论焦点二:私有生产性资产该不该算入居民家庭资产
《调查》称2011年中国城市居民家庭金融净资产平均为11万、农村家庭金融净资产平均为3万,与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1年末全国城乡居民总储蓄余额为34.4万亿还能基本吻合上。但城市家庭除了“房产外的非金融资产”居然有146万之多。高的不可思议。查阅《调查》原文:“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中,家庭资产包括非金融资产和金融资产两大部分。家庭非金融资产包括农业、工商业等生产经营资产;车辆资产;以及家庭耐用品等资产;房产与土地资产。”——原来是把私人企业的生产性经营资产都算入家庭资产了。所以,《调查》中连农村家庭的“房产外的非金融资产”也平均有12万了。
但这相当于把餐饮大亨的餐馆连锁、煤老板的矿井、饲料大王的工厂都给算进来了。而只要有一两个这样的亿万富翁在调查中被抽样到,其资产净值与平头百姓一平均起来,当然平均数会很高了。但这样的统计显然带有很大的误导性,也不符合国际规范。笔者查阅美国联邦统计署所做的美国居民家庭资产汇总数据,只有金融资产、房产和车辆等大件,并没有把私人所有的生产性资产算入。
争论焦点三:《调查》对房产净值的估计是否存在明显偏高
根据《调查》所报告的数据,中国城市住房资产净值为150万亿元(户均100万元*1.5亿城市家庭),农村为48万亿元(户均20万元*2.4亿农村/农业家庭),合计198万亿元。但《调查》中称,2011年中国城市每套住房价值平均为85万元,户均拥有1.22套,户均住房价值103万元。如果仅限城市户籍,城市家庭户均1.22套住房倒还在可以相信的范畴,但每套住房价值为85万则肯定严重高估。
2011年中国新建商品住宅销售均价才5011元/平方米。而且中国城市住房存量中50%多是1998年前建成的,老房子市场价值远无法与新房相提并论。即使全都按照5011元/平米来计算,套均85万元相当于每套城市住房面积平均下来都有170平方米,这完全不可能。要知道,1998年之前修建的老公房套均面积一般只有60-70平方米,即使1998年以后的新建商品住宅一般套均也只有110平方米左右。
中国城市住房存量面积的官方统计数据一直缺乏,住建部在2006年最后一次公布的数字为113亿平方米。笔者认为,2011年中国城市住房存量的建筑面积约在148亿平方米,依据是住建部部长姜伟新所称的2011年中国城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1.6平方米,乘以4.7亿户籍城市人口。但即使全按照5011元/平方米来估计,城市住房资产的市场价值也只有74万亿元,只有《调查》所认为的150万亿元一半不到。
除了直接估测,还可以用房贷数据来推算住房资产价值。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11年第四季度》报告2011年末全国个人购房贷款余额7.14 万亿元。由于中国新增住房相对存量比例小,可按负债相对于资产总值的10%来推算住宅资产总值,那么差不多2011年末中国城市住房总资产就是70-80万亿元,城市住房资产净值应该是70万亿
中国居民资产之谜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2011年中国农村的住房面积约为290亿平方米(住建部公布的农村人均住房面积34平方米乘以8.5亿农业户籍人口),按照1600元/平方米的市场价值来估计农村住房资产价值,大约是48万亿元,这个与《调查》所估计基本相当。这样笔者推算出,2011年中国城乡住房净资产合计应是120万亿元左右,是2011年中国GDP的2.4倍。
中国居民资产估计尚需更多研究
居民资产总量与分布在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宏观经济学中一直有“财富效应”之说,即认为,居民消费行为不仅取决于当期劳动收入,也取决于其家庭资产的变化。在发达国家,居民消费占到GDP的70%多。这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大面积住房资产价值缩水让美国经济决策者忧心忡忡的根源所在。反过来,家庭资产的积累还可以对冲经济周期波动对劳动收入的影响,平滑人们的消费,巩固内需,还可以提供养老和失业保障功能。中国执政党和政府在中共17大之后提出要“增加居民资产性收入”,正是基于这个道理。
但关于中国居民资产到底有多少,一直缺乏调研和有效的权威数据。从这个角度而言,西南财经大学进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是很有意义的事情,所获得的一些数据,让学界和产业界、决策者对中国居民资产有了一些初步的概况了解,还是有很大价值的。如果能公布《调查》全文,并让其中的基础数据与专业研究人士进行共享,会更能推动中国的宏观经济决策能力。
但对居民资产价值的估计需要准确,至少大体准确,才有实际指导意义。以住房资产的估计为例,2011年中国GDP为47万亿元,即使笔者估计的城市住房资产净值70万亿,也相当于GDP的1.4倍多了。但如果是《调查》提出的150万亿元,那相当于GDP的3倍。不同的估计,带来的政策含义完全不同。国际上一般认为,当一个国家具有市场变现性的住房资产价值超过GDP的1.5倍,就是具有很强的泡沫风险了。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2012》虽然为了解中国居民金融资产概况做了开创性工作,但在统计口径界定、自身数据的自洽、非金融资产的估测方法及与权威数据的引用互证等方面,都还存在不少问题,为此所得出的结论有较大的可质疑之处,难以信服,这些都有待未来继续完善。也需要政府支持各方面研究力量,共同来解开中国居民家庭资产之谜
正确估算中国居民资产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日前,复旦大学陈杰副教授在FT中文网撰写了《中国居民资产之谜》等文章。在文中,陈杰错误使用了以城市常住人口为计算口径的人均住房面积乘以城市户籍人口来估算城市常住人口的住房总资产,这无疑会低估城市常住人口的住房资产总额。同时,采用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估算存量房价格的做法也存在很大问题。此外,对中国家庭住房负债资产比为10%的假设也与实际数据相差很大,使得陈杰对中国家庭住房资产的估算结果偏差很大。笔者详细说明如下:
一、“城市居民”的含义
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2012》(以下简称《报告》)中,我们明确将所调查到的受访家
庭按照户籍分为“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因此,报告中的“城市居民”指的是“城镇户籍人口”,农民工家庭按照户籍归入“农村居民”。这一点在早期的没有正式出版的报告精华版中虽然没有说明,但是在2012年6月正式出版的《报告》中是非常清楚的。为了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进行对比,在《报告》第一章我们也按照常住人口的居住地区对城乡进行了划分。从数据上看,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1年城市常住人口比例为51.3%,CHFS统计数据统计结果为51.4%;2011《中国人口年鉴》公布2010年城市户籍人口比例为34.17%,CHFS统计数据为36.9%,男性比例为51.4%,CHFS统计数据为50.7%。所以,CHFS的调查数据结果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是高度契合的。陈杰错误的用按户籍划分的城乡家庭资产均值乘上按居住地域划分的城乡常住家庭数量,当然会得出错误的结果。
二、生产性资产是否应纳入居民家庭资产
在我们的《报告》中,家庭非金融资产包括农业、工商业等生产经营资产、车辆资产、家庭耐用品等资产、房产与土地资产。陈杰在文章中提到美国统计署公布的美国居民家庭资产汇总数据,并未包括生产性资产。
但是,据我们了解,美国统计署公布的家庭资产也包括了生产性资产(http://www.xiexiebang.compendia/statab/2012/tables/12s0720.pdf,table 720)。OECD等其他国际机构通用的家庭资产定义标准中也包括了家庭的生产性资产(OECD关于非金融资产定义网址)。此外,作为美国最具权威的家庭金融调查,SCF(Survey of Consumer Finance)也明确将生产性经营资产纳入了非金融资产之中(SCF对于非金融资产的定义)。因此,我们的计算方法符合国际规范。
三、城市居民房产是否偏高
陈杰在《合理估算中国居民资产》一文中根据住建部公布的人均住房面积来估算中国城市住房资产存在计算口径不一致的问题。住建部所公布的人均面积其统计口径为城市常住人口,因此将常住人口的人均住房面积乘以城市户籍人口数来估计城市家庭住房资产显然是不妥的,忽略了大量“流动人口”的存在。正确的估算方法应该是,2010年中国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31.6平方米(国家统计局 2011年 《中国统计年鉴》,下文国家统计局数据均来自此年鉴);城市商品房平均每平米销售价格为5032元,城市居民人口数为6.91亿。在不考虑人均住房面积与商品房销售价格增长的前提下,中国城市住房资产应该为109.9万亿。如果考虑2008、2009、2010三年来人均住房面和房价的增长,2011年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2平方米,城市商品房销售价格5803元每平方米,则可得出2011年城市家庭住房资产128.3万亿,而绝非70~80万亿。需要说明的是,这还是在不考虑新建住房相比于存量房在地理位置劣势,以及房屋装修的费用的情况下,使用新建住房销售价格5803元进所行的保守估计
正确估算中国居民资产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同时,陈杰在文中利用新建住宅销售价格每平方米5011元估算存量房市场价值,这种处理方式也值得商榷。必须注意到,房屋的价值,新旧程度只是一方面,房屋所处的地理位置、装修成本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市场价值。相比于以前修建的存量房,新建商品房大多距离市区很远,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利用每平方米5011元的新建住宅售价估算存量房市场价值并不正确。根据CHFS数据计算得出,2011年新买住房的平均价格为6361元,而2011年所有房屋的均价为7196元,由此可以看出新建房屋销售价格并不能代替平均房屋价格。
在住房价格上,我们非常小心。对于样本中的绝大部分城市社区,我们还收集了由社区居委会提供的社区房屋价格数据,居委会工作人员拥有丰富的社区工作经验,对于社区信息非常熟悉。根据此信息我们计算得出以上社区的平均房屋价格为6881元。同时我们根据以上社区的受访家庭所提供的房屋价值计算出了平均住房价格为每平方米7473元。我们还将收集到的社区住房价格与该社区受访家庭所提供的房屋价值计算出的平均住房价格一一进行了比对,社区房价与自报房价的接近程度约为95%。通过平均比对和个体比对,我们可以看出,受访家庭自报价格与市场价格是高度契合的,不存在受访户谎报误报等情况。另外,陈杰假设中国城市家庭的住房负债资产比为10%,利用个人房屋贷款余额对中国城市家庭住房资产进行了估算,遗憾的是,该假设与实际负债比例(4.06%)相差甚远,其估计自然与事实也相差甚远。
根据CHFS调查数据,拥有城市户籍人口比例为36.9%,平均家庭规模为3.03人。根据2011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数13.47亿计算,中国拥有城市户籍的家庭数量为1.64亿。同时根据CHFS的数据,城市户籍家庭住房拥有率为85.39%,城市户籍有房家庭户均房产为108.29万元,城市户籍有房家庭户均房屋面积131平方米,城市户籍有房家庭户均家庭拥有套数
1.25套。由此可以得出平均每套住房价格86.63万元,房价平均每平方米8266元。因此,用城市户籍的家庭数量1.64亿乘以城市户籍家庭住房拥有率85.39%再乘以城市户籍有房家庭户均房产108.29万元,得到中国城市户籍家庭房屋价值为151.65万亿。
根据CHFS数据,城市常住人口家庭住房的银行贷款占资产的比例为4.06%,而非陈杰推测的10%。数据显示,受访家庭拥有第一套房的住房50.5%是1998年前获得的。1998年作为中国住房改革的分水岭,1998年前的全国城镇住房实行的多是实物分配,因此这一部分家庭的房屋负债资产比很低,仅有2.2%的家庭有房贷。进一步来看,随着房价的不断攀升,没有银行贷款的现有住房资产价值不断上升,负债资产比例势必会降低。前文已经计算出中国城市户籍人口家庭房屋价值为151.65万亿,可以大致推算出2011年截至我们的调查结束时(2011年8月底),个人房屋贷款余额为6.15万亿。这个数据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11年第四季度》报告中2011年末去全国个人购房贷款余额7.14万亿是可比的。
陈杰的计算是基于宏观数据及主观假设而得到的。主观假设当然有可能错误,其基于的宏观数据也是来自于微观调查。中国因为缺乏独立的微观调查与统计局数据互为印证,使得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宏观数据经常受到质疑。我们的数据,在很多方面为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提供了佐证。但是,在家庭资产方面的调查上,我们是第一家,提供的很多数据也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我们欢迎也希望有更多的类似调查与我们的数据互相印证,彻底搞清楚我们自己的家底。
中国是一个拥有13.7亿人口的大国,远不是利用简单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就可以描绘出她的模样,因此一份囊括中国家庭资产全貌的调查更显得弥足珍贵。我们欢迎各位学者对我们一如既往得关注以及提出建议。最后,我们的数据将于本年末向学术界和社会免费公开,欢迎各位申请使用
第五篇:关于中国家庭教育问题
关于中国家庭教育问题
有一位父亲,他的口号是“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只要孩子的日常品行、学习成绩不符合他的要求,就会遭到严厉的体罚。他的四个孩子中的三个被北京大学录取,他叫萧百佑,被称为“中国狼爸”。“狼爸”萧百佑做客江苏教育电视台。没想到在现场就遭到南京众多专家、学者的尖锐质疑,不过“狼爸”毫不示弱,坚称自己是“全天下最好的父亲”。在“狼爸”萧百佑眼中,“打孩子”不仅是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而且是“最精彩的一个部分”。在节目录制现场,萧百佑还带来了一个特殊的道具——鸡毛掸,这是他管教孩子的重要工具。
据萧百佑介绍,每当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品行、学习成绩不符合他的要求,就必须要接受鸡毛掸子的“惩罚”。萧百佑当年参加高考,获得了广东省第八名的成绩,被暨南大学录取。他认为,自己学生阶段的成功主要受益于母亲“动辄就打”的教育方法,所以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他选择了延续家族传统。
萧百佑表示,他并非是公众眼中的“野蛮父亲”,用暴力强迫孩子服从自己的意志。“‘打孩子’不是像说得那么简单。根据我的经验,要打得科学,打出艺术并不容易。那什么是科学地打呢?我认为,是明家规、定尺度的家法。孩子们知道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错的是新错还是重犯。错了打哪里,打多少下,打的时候不能有不良的反应。打完之后要孩子表述受罚后的决心。”萧百佑说。萧百佑认为,孩子身上有三个特性:动物性、人性、社会性。在12周岁之前,孩子身上动物性的特征表现得比较强烈,必须用“打”的方式才能让孩子懂得是非道理。“所以在孩子12岁之前,我都是以打为主,”萧百佑说,“但孩子到了12岁,为人品行已经基本成型。此后,我就不会对孩子动手,而是完全依靠说教。”
而我认为,如何看待孩子成功,这本身就是一个多元的、动态的问题,它体现了一个人、一个家庭的自我感受与满足感。比如,一个工薪阶层人士,一生虽收入不丰,生活平淡,但衣食无忧、家庭和谐;而有人腰缠万贯,声名显赫,但人到中年却因经济犯罪而入狱。从这里看,谁是人生的成功者?比结果,是前者,比财富,是后者。又比如,一个博士应聘到某公司任高级研究人员,老板是一个只有初中文凭的企业主,他们两人相比,谁是人生的成功者?从文凭看,是前者;
从业绩看,是后者。用一种简单的思维方式评论人生成功,恐怕难以明确界定。所以,我认为,一个人只要立足于自身的生存环境,承担起基本的社会责任并对家庭有供养能力,自食其力,获得社会的认可,就是一个成功者。
社会的多彩决定了人生存状态的多样性。缺少了精英式的领导人物,社会发展建设要减缓。尽管这些人令人瞩目,但他们的个人幸福未必是完美的;但是,没有大量普通劳动者,社会发展也是不可能的,在这个群体中,多数人是幸福充实的。文凭代表了一个人的学习经历,反映了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水平,但与将来的事业成功与否未必成正比。古今中外,成大器者,许多是学历不高但自强不息者。所以说,成熟的家庭教育是在把握社会发展大势中为孩子的人生发展准确定位,让孩子能自食其力,承担起他所建家庭的责任,而不依赖父母生活。这是一个人生存质量的重要参照系,更是考察他是否成功的第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