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历史背诵提纲(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2 01:05: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二下历史背诵提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二下历史背诵提纲》。

第一篇:初二下历史背诵提纲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背诵材料

第一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地点:1949.9 北平

2.内容: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②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④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⑤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⑥采用公元纪年,⑦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

3.中央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1949.10.1 周恩来

二.开国大典

1.时间地点:1949.10.1 北京

2.意义:①国内: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现代式的开端)❷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

②国际: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三.西藏和平解放

1.时间:1951年 阿沛·阿旺晋美

2.意义: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第二课 最可爱的人

一.抗美援朝

1.背景:东北: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

东南:美军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2.原因:①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②朝鲜政府请求中国援助。

3.目的: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 4.抗美援朝战争:1905年~1953年

二.战斗英雄

1.黄继光

2.邱少云

三.抗美援朝的胜利及意义

1.结果:1953年 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2.胜利原因: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军民的英勇战斗

3.意义:①国内:巩固新生政权,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赢得和平环境。

②国际:提高中国的国际威望。

第三课 土地改革

一. 土地改革运动的发展

1.原因: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根本)

②新解放区广大人民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2.时间:1950年~1952年底

3.指导文件:《土地改革法》

4.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5.步骤:颁文件→划阶级→收土地→分土地

二. 土地改革运动的意义:

①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

② 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③ 这是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村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四课 工业化的进步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时间:1953年~1967年

2.基本任务: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③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成就:①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②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 辆汽车;

③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④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⑤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⑥川藏、青藏、新疆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 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4.意义: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二.第一部宪法(1954年宪法)

1.时间: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意义: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五课 三大改造

一.农业

1.原因:分散的个体经营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需要。

2.主要形式:农村生产合作社

二.手工业

主要形式: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

主要形式:公私合营(赎买)

四.三大改造的完成1.基本完成:1956年底

2.实质:私—公

3.意义: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

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不足:①要求过急②工作过粗③改变过快

第六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时间:1956年

2.主要任务:发展生产力

二.建设时期总路线(1958年)

鼓足干劲 力争上游建设社会主义

1958年)原因:①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的认识不

工业:全民大炼钢 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②急于求成③忽视了客农业:“放卫星” 观的经济规律。(左倾)

四.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标志:①高指标②瞎指挥③浮夸风④“共产风”

五.建设楷模

1.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

2.两弹元勋—邓稼先

3.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第七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1966年~1976年)

一.**与灾难

1.原因:根本原因:“左”倾错误严重发展

直接原因:毛泽东对党内、国内形式的错误判断。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

地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2.目的: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3.开始标志:1966年,中共中央接连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并成立中

央文革小组。

4.指挥机构:中央文革小组

5.**表现:①对所谓的刘少奇、邓小平资产阶级司令部进行了错误的斗争。

②林彪、江青、康生、张春桥等利用“文革小组”名义,趁机煽动“打倒一

切,全面内战”全国出现了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的**局面。

③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严重迫害。

(国家主席刘少奇也受到迫害,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并被非法监禁,迫害致死。这是“文革”中最大的一起冤案)

④1967年2月前后,老一辈革命家在不同的会议上,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提出了强烈批评,被诬为“二月逆流”,受到压迫和打击。

(“二月逆流”正面叫做“二月抗争”)

性质:老一辈革命家同林彪、江青一伙进行正义的斗争。

目的:力图纠正“文革”的错误

实质:与“左”倾错误作斗争

(文革期间,我国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二.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1.原因:1971年间,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政变。

2.结果:毛泽东、周恩来机智地粉碎了这次政变。

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乘飞机仓皇出逃,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

三.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1.原因:1976年,周恩来、毛泽东相继逝世后,江青反革命集团加紧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

导权的阴谋活动。

(在1976年的清明节爆发了“四五运动”。性质:是一场悼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 的强大抗议活动。意义: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实质上是拥护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党的 正确领导,为后来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奠定了群众基础。)

2.文革结束标志: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

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挽救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

四.性质: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

损失和挫折的内乱。

第八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①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②“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的提出。

③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思想基础)

2.召开:1978年底 北京

3.内容:①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思

想路线)

②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 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政治路线)

③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组织路线)

4.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平反冤假错案(成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首要环节)

2.法制建设加强:①表现:颁布法律。P40

②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实

现了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

有法可依的局面。基本国情:农业国

第九课 改革开放

一.概念

二.经济体制改革

1.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原因:由俄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内容:❶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❷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建立乡镇企业。对内:改革—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高度集中 对外:开放

意义: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奠定了基础,推动农业的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5年 国有企业改革

1992年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对外开放:原因:①扩大对外贸易

②吸引侨资外资

③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

特点:全方位 多层次 宽领域

三.意义: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近代化的进程,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丰富人们的生活内容。二十世纪的三大变革: 启示:封闭→落花→挨打→开放→发展→强大 辛亥革命:“醒”

第十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新中国成立:“站”

改革开放:“富”

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实行改革开放

2.改革开放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四项基本原则:①坚持社会主义道路,②坚持人民民主专政,③坚持共产党的领导,④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的立国之本,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障。

3.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82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

4.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87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基本路线

和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资产阶级自由化:实质: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道路;否定人民民主专政;否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社会主义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三大改造的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儿童时期!)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经济建设为中心

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5.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

一系列基本问题,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二.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视察南方的重要讲话(1992年)—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内容: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②改革开放的步伐要大一点

③发展才是硬道理

意义: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影响。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回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2.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92年)—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确立,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加快了建设步伐,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3.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97年)—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三.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在拨乱反正和改革起步中,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第二阶段,从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三大,在全面改革初步推进的过程中,邓小平理论形成轮廓。第三阶段,从党的十三大到党的十四大,在改革进一步深化的过程中,以1992年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谈话和十四大为标志,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第四个阶段,党的十四大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从多方面推进邓小平理论的发展。

第十一课 民族团结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2.原因:①历史原因:我们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

③近代以来各民族共同御敌,取得民族独立和发展。

3.内容: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区,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

4.意义:民族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

1.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措施

2.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

3.发展农牧业经济,加大改革力度

4.帮助少数民族提高发展教育文化事业

第二篇:历史题(初二下)

1.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词中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对此你

如何理解?答: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历了艰难而又漫长的道路,英勇奋斗,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身上的三座大山,人民当家做了主人,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建设我们的国家。中国的历史,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2.你能列举出至少两位志愿军战斗英雄及其英勇实际吗?试试看。答:用身躯堵住

敌人机枪射口的黄继光;严守潜伏纪律宁愿被烈火吞噬也不暴露目标的邱少云。3.你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的土改政策与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

有何不同?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不同?答:第一问: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的土改政策则是没收土地阶级的土地分给农民,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第二问: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为了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进行抗战;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共是为了彻底解放农村生产力。4.阅读下列材料:

请完成:

(1)上面一组数字说明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私有经济占主导地位,到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导地位。

(2)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答: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及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完成。

5.(1)大跃进时期反映了群众一种怎样的情绪?答:反映出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

我国经济落后的普遍愿望。(2)这种情绪存在的积极意义是什么?答: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社会主义的积极性。(3)阅读材料:谁说我们笨,步入西洋人,有了总路线,英美落后尘。回答问题:材料中的总路线是什么?总路线暴露出当时党和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方面还存在着哪些不足?答: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不足:对国情认识不足,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忽视客观规律。

6.东北石油会战的成功有什么重大意义?答:东北石油会战的胜利,是我国石油工

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不仅从实践上验证了李四光理论的正确性和前瞻性,也打破了“中国贫油”的悲观论点。东北石油会战也锻炼和培育了以

“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一代石油工人。他们在会战中展现出来的那种奋发图强、为国争光的志气,排除万难、渐露创业的精神,胸怀全局、忘我劳动的风格,认真负责、埋头苦干的作风,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优良品质。大庆油田是先进生产力的典型,20世纪60年代以后,全国展开群众性工业学大庆活动,推动了各条战线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7.焦裕禄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你认为焦裕禄在那些方面堪称“榜样”?答:

第一,不畏困难,不怕艰苦的革命精神。焦裕禄在兰考受灾、粮食减产的严峻时刻,依然受命,担当重任。第二,深入实际,讲究科学的工作作风。焦裕禄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尊重科学,改进方法,把改变落后面貌的决心和科学、踏实的态度有机结合起来。第三,廉洁奉公,为民谋利的高尚品德。焦裕禄一身正气,为党为民,严于律己,鞠躬尽瘁,体现了党的优良传统。

8.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答:第一,坚持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第二,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因为社会主义的目标就是为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这只有坚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做到。

9.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成果之间有什么联系?答: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10.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优越性体现在那里?答:1.责任到户有利于劳动力的自然调

节与合理配置,增强农民生产自主性和积极性,推动农民关心生产、关心市场。2.三者得利。农村生产的农产品,“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兼顾国家、集体、生产者个人三方面利益,也克服了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3.切合实际,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低,农民劳作的个体差异性大,分户承包适合大部分地区的生产实际。

11.你如何看待改革浪潮中出现的一些社会现象,如企业破产、职工下岗、东西部差

别、环境污染等。答:1.任何一项改革都是要复出一定代价的,都会影响到一部分人的利益。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在于是否有利于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大多数人的利益。2.任何一项改革都不会一帆风顺,总会有困难,甚至挫折。3.任何一项改革都是探索的过程,老问题解决了,可能又有新问题出来,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研究,不断总结,不断探索,与时俱进。4.对于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的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调控,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关心和保护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发展。

12.党和政府为什么十分重视解决农村和农民问题?答:农民人口众多;农村稳定了,政局才能稳定;农民富裕了,国家才能富裕。(意思相近即可)

1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中央在农村采取了什么土地政策获得了土地生产自主权?

这一政策取得了怎样的效果?答:以家庭联产为主的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

性,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14.在2005年,国家在农业方面又制定了什么政策?简要分析这一政策实施的重大意

义。答:政策:免除农业税。意义: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将进一步改变农村的面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15.你认为党和政府制定农业、农村、农民政策的着眼点是什么?答:让农民生活富

裕。

16.请用史实说明,建国以来我们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集体,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过哪几次调整或变革?结果如何?答: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农业合作化,进一步调动了劳动者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人民公社化,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17.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有哪些?答:1.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2.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宜分离的民族关系。

3.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1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哪些优越性?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符合历史的发展,又

符合现实情况,合乎民意,有很大的优越性。1.有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食物的权利。2.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从而有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3.有助于把国家富强于民族繁荣结合起来。4.有助于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情感和热爱本民族的情感结合起来。

19.我国少数民族总人口还不到全国人口的10%,为什么还要实行“民族平等、民族

团结”的民族政策?答:从地域上看,少数民族分布面广,编辑全国面积的60%;从历史沿革看,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虽然有过隔阂和纷争,但更多的是交流与合作;从革命实践看,各民族在反抗内外统治者的斗争中,并肩作战,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共同缔造了新中国。

20.西起东输工程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你还知道那些类

似的项目?答: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工程、西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西部教育卫生服务设施建设等。

21.说说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

部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繁荣以至民族问题的解决,有着重大意义。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共同富裕,保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全的迫切要求。22.解决台湾问题存在哪些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答:有利因素:1.两岸关系的缓和,为相互间的人员来往和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两岸经济合作交流是促进两岸结束敌对的状态,逐步实现和平统一的重要基础。3.大陆方面坚持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积极促进和平统一,为两岸关系和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影响扩大,大陆拥有巨大的感召力,两岸人民希望实现和平统一。不利因素:1.“台独”势力猖獗。2.美国的干涉。23.澳门回归祖国的主要原因: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第三篇:初二下历史复习提纲_人教版

初二下历史复习提纲

1.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决定了新中国的国家象征有: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北京,采用公元纪年为纪年方法。在首都天安门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国旗的象征意义是:红色象征革命,大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小五角星象征各行各业革命人民,小星围着大星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

3、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重要文件简称《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4.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决定以“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5.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54门礼炮齐鸣28响: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54个民族,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28个春秋。)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国内意义)

(2)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国际意义)

7.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谈判代表阿沛•阿旺晋美,标志着中国大陆获得统一。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是:使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实现了各族人民大团结。

8.1950年,中国出兵朝鲜的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中国军队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员是彭德怀。

9.因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所以被誉为“最可爱的人”。黄继光(上甘岭战役)、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誉为“最可爱的人”。10、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11.“土改”的原因是: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地主、富农凭借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12.“土改”过程:①1950—1952年底,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②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13.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14.50年代“土改”的特点: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1942年“土改”保留地主土地所有制;1947年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15.“一五计划”的时间是1953—1957年,“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的培养建设人才。

①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②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③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业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16.通过“一五计划”,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7.1954年9月一届人大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这部宪法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8.三大改造的实施办法:①农业、手工业实行合作化(即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②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由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按当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实现了和平过渡,这是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造性政策)。

19.三大改造的时间是1953年—1956年。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0.三大改造的意义: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1.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大会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22、1958年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3.“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的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左”错误的做法(或现象)有:“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61年春: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教训:①搞经济建设要从基本国情出发。②要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

1.大庆石油工业(尤为突出,实现自给)—王进喜; 2.两弹元勋—邓稼先; 3.县委书记—焦裕禄;

4.解放军战士—雷锋。

•学习精神:热爱祖国、艰苦创业、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4.“文化大革命”的起因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的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于是他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目的是为了防止资本主义复辟,25、文化大革命的领导机构是:“中央文革小组”

26.在文化大革命中,形成了两个反革命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覆灭的标志是:九一三事件(1971年)。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1976年),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27.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思想界展开了一场大讨论。它的起因是: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即“两个凡是”的方针。②它的结果是得出: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③它的意义是: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以后的拨乱反正工作扫清了障碍,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打开改革开放新局面作好了思想准备。

28.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的内容有:①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9.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卡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0.1982年,我国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

3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1985年起,改革也在城市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32.国企改革内容有: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3.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

3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逐步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大致过程是:第一步,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增设海南经济特区)第二步,建立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第三步,建立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厦漳泉三角区、环渤海地区等沿海经济开放区,(后增设上海浦东开发区)第四部,内地。

35、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进行的,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在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后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36.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过程:①1982年,中共12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②1987年,中共13大上,他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③1992年,中共14大上,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④1997年,中共15大上,把邓小平理论写入了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7、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提出“四项基本原则”的原因:出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四项基本原则”的四个“必须坚持”是: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道路、人民民主专政、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四项基本原则”不仅是我们的立国之本,也是实现现代化的基本前提。

38、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间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并逐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后又实施西部大开发。

39、在国家的统一问题上,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1984年,中英两国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1987年,中葡两国政府也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40、“一国两制”的含义: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主权的国家里,以祖国统一为前提,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41、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42、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方针:A.建国初期: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B.20世纪50 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C.改革开放以后: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并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1992年,台湾“海基会”和大陆“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1993年,两会举行“汪辜会谈”,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4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是——华东军区海军,目前,我国海军部队有: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人民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957年,中国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战略导弹部队的主要任务是核反击。

44、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苏联是第一个与我国建交的国家。45、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是: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现在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46、1955年,周恩来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这是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万隆会议的主题是: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47、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48、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49、1972年,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50、2001年,我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中国迄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即APEC会议)。

5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取得的科学技术成就主要有: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1966年,核导弹试验成功;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1973年,我国水稻专家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被称为“东方魔稻”的籼型杂交水稻,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52、为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我国提出了“863计划”,在《863计划纲要》里,选择发展的高科技领域有: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海洋技术共八个领域。

53、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党和政府尤其重视基础教育的发展,1986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到2000年,全国基本上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并要求实施素质教育。54、1956年,中国在文学艺术方面提出了“百花开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学艺术有了巨大发展。在体育事业上,从乒乓球队开始,中国的运动员走出国门,赢得了世界的瞻目;从射击运动起,中国运动员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不断夺得金牌,连连刷新世界纪录。1990年,中国首次成功地举办了亚洲运动会,2008年,中国将举办世界奥林匹克运动。

第四篇:初二下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初二(下)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随着期末学业考试的到来,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也即将划上句号,回顾本期的历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本期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学习新教材中的新课程、新理念,转变教学观念。

经常阅读学习新课标和教学专业知识,体会其中的内涵与要求,并结合教学实际,转变教学观念。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

(1)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2)营造师生平等、互助合作、共同探究的教学氛围。认真创设历史情境,让历史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3)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

(4)历史教学联系实际生活,提高学生学史用史的能力、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历史书籍。

(二)关心、了解、爱护每一位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通过各种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加强师生沟通,开展赏识教育。及时反馈信息,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耐心细致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积极引导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历史学科能力,不断进步。

1、利用各种辅助教学手段,优化历史课堂教学。用学校现有教学设备,如投影机、幻灯片等辅助历史课堂教学,增强直观效果,提高学生兴趣。

2、积极开展活动课教学,通过活动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欣赏历史歌曲,观看历史题材影片等历史外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3、扎实认真抓紧、抓好历史常规教学工作。做到开学有计划,期末有总结,课课有教案。平时,认真学习新中考,钻研教材,研究教法,结合实际写好教案。尽力上好每一节课,向40分钟要质量。课后,及时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三)思考与困惑

随着部编教材的改革,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教师习惯了依靠现成的教学材料来教学,没有思考与反思的空间,也没有把新课程开发看作是份内的事情,所以课程改革的目的与教师课程改革的实践总有偏差。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挑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感受到这种挑战的紧迫性,掌握和了解新知识,熟练的驾驭课堂,做到涉足知识面广,不能落伍于时代。

(四)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堂堂清。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3、加强守纪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习,课下也要按校纪班规严格约束自己。

4、教育学生要注意保持环境卫生,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今后,应扬长避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第五篇:初二下优秀作文

01.看着暮春时节的校园,虽不在有那份小道上铺满日本晚樱的唯美与浪漫,但带着那份夏日独特生机的气息却已经席卷了每一个角落,住进了每个人的心里。微风轻拂,涟漪微荡,一波一波,如每一次午后彼此凝视的心波。软柳轻拍暖风,一枝一缕,暗送着空气中那份唯有幸福的气息。傻傻地,我仰起了头,如每一个孩童般天真,享受晚霞盛时那倾泻而来的阳光,想象着他们在我睫毛上翩跹起舞的情景,真是美得令人心醉。缓缓地,我掩下睫毛,闭上眼睛,春夏季节翻滚的潮涌是记忆里永远鲜活的画面。模模糊糊地,暖阳穿过城市的腹地,带走了一丝杂物与记忆,剩下的温暖一如梦潮中湿润的贝壳。耳边忽然呼啸而过一阵爽朗的笑声。我狐疑地睁开眼睛,映入眼帘的是一群放学归家的少年,他们正值青春,骑着那标志性的单车,拂过的风偶尔扬起他们的衣角,那抹白色,那奔驰的背影,与周围的一切融合地恰到好处。我扬起嘴角,酒窝深陷,青春真是好啊!我便也开始迈起脚步,走向那个我的幸福刚港湾……

02.对那个夏天情有独钟

盛之繁花,始于暮春。零后飞扬,情系仲夏。

——题记

打开梦之门,初映入眼帘的,便是你在我的夏夜梦中浅吟低唱。后每每忆起,总感叹是你在我心深处播下了一颗仲夏梦。以致每段回忆,总是浸润其中……… 一桌,一椅,一扇,一书,简单却又不失雅质。这便是你给我制造的童年。在星空下,在微风中,为我编织一个又一个的童话梦,哼唱一首又一首的摇篮曲。待我沉沉睡去,自己又悄悄退出房门,只褪下一屋粉色记忆。

美好的日子总是深刻,那和着母爱与童话的记忆便是对夏的最初情怀。但后来的我,渐渐脱离那段稚气的岁月,开始踏寻自己的梦之旅。2007年的那个夏天,我仅十岁。那是炙手可热的是洋溢青春的快男,大街小巷,每一个角落,都有他们的歌声与笑容。无数人为他们笑,无数人为他们哭。但我却始终像一个旁观者,因为无法理解那份喜爱中所包含的到底有何情愫。亲情,友情,or爱情?但似乎也是从那时开始,我聆听音乐,听那些人的梦想,看他们的人生追求 就这样慢慢长大,有歌声与梦想陪伴的夏并不孤单。而现在的我,踏梦而来,追寻一夏的真谛。看着前栋空了的教室,才惊觉自己的初二即将结束,等待我的是又一更大挑战。想起毕业前夕,初三的某位学长,拿着自创诗《毕业后的那年记忆》,在广播里激情演绎,甚至是闪着泪光,带着哭腔的,内容已全然不记得,但是那种感觉却依旧还在,那是一种感恩,眷恋与不舍,或者还有很多。想想今后可能再也不可能听他的广播,再也无法看到他在操场上驰骋的奔跑背影,心中便也是一片苦涩。突然想起了自己看了一半的《花田半亩》,忆起那个美丽女孩的生命绝唱,那充满了爱与真诚的文字,便在这个躁动不安的夏天终究找到了一丝慰藉。

总说很喜欢提高你们说“那年夏天,我们还未完成的梦想”,仿佛美好地令人心醉。当2012夏日的第一抹微风穿越城市的腹地,到达我心深处时,我终于知晓,对那个夏天情有独钟的原因……

盛之繁花,始于暮春。零后飞扬,情系仲夏。

——后记

下载初二下历史背诵提纲(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二下历史背诵提纲(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历史背诵管理条例

    84班历史背诵管理条例为切实加强84班历史背诵管理力度,建立起健康有效的小组监督管理体系机制,以更好提高84班历史整体水平,经研究决定,特建立此条例:一.领导小组:总负责人:负责人:......

    背诵政治历史

    历 史 第一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1.重庆谈判:(1)蒋介石同意谈判目的(2)共产党同意谈判的原因(3)中共代表(4)结果(5)谈判未解决的内容(焦点问题):2. 全面内战:(1)爆发标志(2)中共作战原则(3)作战战术......

    初二历史

    2013年春市职中初2014级(初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班级姓名成绩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A.中国共产党成立C.中华民国的......

    初二作文背诵句子

    常考主题的典型句子 一、 环保 1. It's our duty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2.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take care of our environment 3. We should not throw litter......

    描述历史初二作文[优秀范文5篇]

    历史孕育了真理,它能和时间抗衡,把遗闻旧事保藏下来;它是往古的迹象,当代的鉴戒,后世的教训。纵观中国历史,从盘古开天地,女娲补漏天,到夏商、西周、春秋、战国,历经秦、汉、三国,跨......

    历史提纲(精选)

    1. 近代中国主要矛盾与历史任务: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 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两个任务。相互关系:争得民族独......

    九年级历史精简背诵

    九年级历史精简背诵 第一课 第二课 埃及源于尼罗河,文明象征金字塔。两河流域苏美尔,汉谟拉比制法典,世界史上第一部,维护奴隶主利益。 雅利安人建印度,种姓制度四等级,婆罗刹吠首......

    人大附中2015初一下历史期末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号开皇。589年,隋统一中国。 2、隋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