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仰望星空》有感
观《仰望星空》有感
关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是一个大学生、爱国者的基本功课之一。时刻见证国家伟大事迹的诞生、领略祖国繁荣发展的风采、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蓬勃的生命力。今天,我观看了《仰望星空》,一部生动形象、引人深思的人物传记电影,给我们揭露了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的铮铮爱国心。
《仰望星空》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诠释了钱学森老先生的爱国心,以及不凡的爱国行为;利用一些生活中的小事,却让人们从小事看出了他的心,从平凡中见伟大。事情虽小,但感人至深,是心灵的撼动。钱老先生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为了祖国的强大不受威胁,倾尽毕生精力专研航天技术,为实现中国飞天梦想打下了坚实基础。不计个人利益,不惜放弃自身在美国的名利和美好前程投向祖国的怀抱,只为了这一片国土,及这片土地上的兄弟姐妹。为了祖国的富强,兄弟姐妹们的幸福生活,做出了无私贡献和不懈努力。这,中华人民都看在眼里;他,中华民族兄弟姐妹们记在心里。
试想,这世界上能有多少人是不追求名利的,多少人能如此干脆的抛名舍利。确实,也有不少人为名利所惑,不念祖国的美好,改投他国怀抱。只因不是所有人都有钱学森的爱国心、民族情;不是所有人能免俗,看淡世间俗物。物以稀为贵,人以殊为宝。在经历5年的软禁和监视后,1955年钱学森通过自身智慧和中国政府外交的不懈努力,终于踏上祖国的热土,接着洗净铅华,默默地献身祖国航天事业。美国为何千方百计留住钱学森?只因他就是个宝,我们中华民族的宝,更是“威胁美国安全第一人”。他是我们国家的骄傲,他是一个中国人,一个可以威胁到美国,让它不在自以为是,不敢再小看中国雄狮的中国人。一个令世界各国对中国刮目相看、甚至对中国存在敬畏心理的中国人。
还记得钱学森在《火箭》中写道:“你在一个如此晴朗的夏夜,望着繁密的闪闪群星,有一种可望不可即的失望吧。我们真的如此可怜吗?不,决不!我们必须征服宇宙。”这是他24岁时作出的征服星空的宣言,那时在人们看来这或许是个玩笑,人们不会当真。但他真的做到了,做的那样出色,人们震惊了。千古不变的道理‘有志者,事竞成’在这里再次体现出来。如今,当我们仰望星空,你看到了什么,仅是浩渺星空吗?不,我们看到了钱老先生对航空事业的呕心沥血,看到了航天工作者的辛勤工作的笑脸,看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魂。
广大青年学子们,果断向上吧。爱国,我相信我们不会比别人差,钱老先生可以,我们同样行,以他为榜样,我们向世界证明,中国人中国魂永不言败、自强不息。
第二篇:观《仰望星空》有感
观 仰 望 星 空 有 感
姓名:王恒博
班级:管理系10级物流2班
时间:2012年4月5日
观《仰望星空》有感
作为一名团员应时时刻刻关注国家经济、政治和文化,在院团工委的号召下,我身为一名共青团员积极响应,观看了一部生动感人促人深思的有思想有故事的优秀人物传记电影《仰望星空》。《仰望星空》讲述了钱学森为实现中国人的飞天梦想而矢志追求的一生,为了祖国的尊严,主动放弃在美国的名利与前程不计个人利益与荣辱得失!面对重重阻力毅然决定回国,中华民族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宁所做出的卓绝努力和无私奉献。
钱学森有一颗赤诚的爱国心,虽人在他国,却心系祖国,日日夜夜的关心中国的情况,他将自己毕生的精力都全心全意的投入到航天事业中,就是为了报效祖国!在中国的航天事业中闯出一片天,不让他国耻笑。我们联系生活实际,在当今社会,能够抛弃自己的名利地位而去报效祖国的人已经是少上加少。美国人想尽各种办法留下钱学森,为了就是不让钱学森这个能“威胁美国安全的第一人”
回国。1955年,在经历了5年的软禁与监视之后,通过钱学森的个人智慧与中国政府的外交努力,钱学森终于回到祖国怀抱,从此开始了他更加辉煌和值得自豪的以科学服务于伟大祖国的光辉之旅。
钱学森小时候就立志要改变中国人的命运,他要创造中国的航天事业。所以从小就发奋读书,努力钻研一切关于航空的讯息。最终才取得了这样伟大的成就!这也向我们说明了一个道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努力,什么事情都可以完成。我认为我们要向钱学森先生学习,不去贪取名利、地位以及金钱,做一个踏踏实实懂得为祖国奉献,回报祖国的人!
钱学森在《火箭》一文中写道:“你在一个如此清朗的夏夜,望着繁密的闪闪群星,有一种可望不可及的失望吧。我们真的如此可怜吗?不,决不!我们必须征服宇宙。”这是一个24岁的中国青年发出的何等坚定而决绝的太空征服宣言!如果说70多年前一个年轻的中国学子在“仰望星空”时,发出了这样气壮山河的豪迈誓言的话。那么,不久以后,他就以惊人的科学成就,震惊了美国和全世界。如今,他更是通过自己在航空航天及国防科技方面的成就对祖国繁荣和富强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而成为一颗闪耀在天际的巨星,吸引人们永远地“仰望星空”,永远向他致敬!
在钱学森的身上有着丰厚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的奉献精神,他的民族气节,他的坚强毅力,他的艰苦朴素,有力地显示了他的品格、情操,无不令人景仰。但其中给我最突出印象和强烈感
动,是他的爱国情怀。作为爱国主义典范的钱学森,爱国主义是贯穿他整个生命的主旋律,当他身在异国、羁縻难归时,他依然不顾重重阻碍,无时不刻想着国家。他在经历了长达五年的囚禁,终于踏上了祖国的热土后,他顾不上洗去一路的风尘就投身到了新中国的科技建设中。这位享有国际威望的大科学家,以一个普通的科学工作者的姿态,穿行在风沙弥漫的西北荒漠,成功研发了“两弹一星”,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钱学森的业绩对于我——一个普通的国家公务员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但从他身上使我对“爱国”这两个字的理解由模糊变得逐渐清晰,爱国,就是要把祖国放在心间,以祖国利益至上;爱国,就是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奋发向上,为我们的祖国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历史总在向前,社会总在发展,惟有不变的是五千年文明积淀下来的中华民族精神——自强不息,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应昂然仰望星空,愿这一精神永不褪色,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三篇:观《星空》有感
观《星空》有感
观《星空》有感 篇1
《星空》的导演林书宇,台湾导演。
影片故事情节的展开,我也进入了童话般的世界,好像回到了少年时代,那种清纯的感觉,懵懂的爱情,就像新酿的葡萄酒,甘醇自然。徐娇演绎的内心孤独的少女小美,在遇到了心仪的少年之后,懵懵懂懂的初恋就在她的内心爆发。当她们乘坐森林小火车寻找爷爷小屋的时候,仿佛坐上了开向童话世界的小火车,童话般的画面唯美动人。这种感觉真的只有小时候才能找到,太纯洁了。呵呵我的小时候没有这么好的经历。那会儿都被老师们压抑着,除了学习,哪敢有其他的想法。人的思维固定在学校老师的压迫下了。在美好的年龄下,没有留下太多的美好的事。其实这就是最可悲的事,幸福有时候就算是曾经拥有都会是美好的。
本片看我的稀里哗啦的流泪,小杰搬家之后,小美的心里留下了和小杰的美好夏天,那种美好一直就是她长大的源泉。直到小美长大了,到了结婚的年龄,她在巴黎的一个小画廊里看到了每幅画里都缺少了一片拼图,这种好奇促使他继续看了下去,发现那副和他家一摸一样的星空拼图,少的就是那块小杰送给她的那块。
这时候,湿润了双眼的桂纶镁,就一直看着这幅星空的拼图,内心以往的情感全部迸发出来了。泪不停的流,这时候在楼下听到楼上有顾客光临的声音的一个青年男子在上楼梯说了句话。这时的桂纶镁(小美青年版)哭的更厉害了。多年未见的故人即将重逢。谁抵挡得了。这时片尾曲,五月天的《星空》就开始放了。在结尾的时候,在场的人都哭的稀里哗啦的,都在擦泪。是个年轻人就控制不住了。电影院虽然只有3个男的,一个女的,大家都哭的特动情,和电影里相比也不差到哪里。如果你童年有过什么美好的事,会被带出来,如果没有的话,你看过电影之后,就想好像你自己把电影里的这段过程当成了自己的童年美好的记忆。片尾音乐带着歌词,看着歌词听着曲子,更加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感情。发大水了,汹涌而出的泪水,谁也挡不住。
真美,永远留存。
观《星空》有感 篇2
我个人比较偏爱台湾小清新的电影,对这部《星空》印象深刻。影片改编自几米的同名绘本《星空》。同绘本所呈现出来的唯美气氛一样,整部电影也运用了大量鲜艳的色彩为观影者搭建了一个梦幻的世界。相对于剧情片,电影的故事情节相对单薄,只有一条主线的叙事方式也简单平淡。电影描绘了一个13岁女孩的世界,尽管生活中父母离婚的阴霾如影随形,生活时常不如意,但在女孩的幻想世界中,一切却依旧是五彩斑斓的。导演用甜美的颜色营造了一个美好的世界,却在讲述一个初中女生最寂寞的一段过去,本质上讲述的却是一次心灵的成长对主角如是,对观影者如是。
除了电影旁白,电影中大量运用隐喻的方法去展示女孩的内心世界,这些隐喻的基础载体就是小女孩在拼的星空拼图。丢失的那片拼图代表了她不完整的世界,那个几乎从爷爷去世开始就动荡不安的世界。而电影后面女孩发烧时生活画面如拼图般崩塌的'场景,实际上也象征了女孩家庭的变故对她产生的不良影响。值得一提的是,在面对父母离婚的问题时,主角小美一直表现的很平静,但她在那些破碎的拼图前面却失声痛哭,其实这也是对于生活中变故出现压抑后的释放而已。对于这样的隐喻,很多人认为过于简单直接,其实这正是导演的本意。林书宇导演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拍的是一部不把观众当白痴的电影,这部电影和几米的绘本一样,面向的就是正在成长起来的学生。他们懂得,才会感触。
《星空》虽然有着梦幻的色彩和主题,但同时也有着很强的现实色彩。导演在改编绘本的时候,也把绘本中单薄的人物形象丰富了起来。当女主角发现拼图少了一片后,翻箱倒柜歇斯底里的寻找拼图,这种歇斯底里的表演方式是孩子对生活失落悲伤的发泄,常闻尔;在文具店偷东西缓解压力的片段,更是每每出现在报纸上,都让人唏嘘不已。运用这些贴近现实的情节,导演将绘本和生活本身联系了起来,使得整个影片简单却不平庸。
至于主人公小美和小杰的感情,不管把它理解为初恋还是友谊,都似乎有其深意。不可否认两个人是互相吸引的。当这种吸引存在的时候,正面的能量会让我们变得更好。他们聆听彼此,卸下心防,然后继续完成自己未来的旅程。
与《失恋33天》不同,这种台湾式的小清新缺少了来自于生活的祭奠。比起前者完完全全呈现出的人们真实的感情世界,正面直接;后者是在一个架空的环境中描述两个初中生自我探索和救赎的过程。这种过程也许是缓慢的,沉闷的,好像电影的基调一样,但过程本身却是真实的,能引起共鸣的。这样的电影不能说完美,但至少是美好的。
林书宇导演说这部电影如果能让中学生勇敢的成长,那它就成功了。其实成长以后的我们,再去看曾经的这段经历,也会触及到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因为这、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到那样美好的星空,但这却是每个人都曾经经历过的,我们称之为叫做青春的东西。
观《星空》有感 篇3
星空,发呆遐想的星星们闪烁着。单纯、宁静,却又极富神秘感。
《星空》讲述的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有个不爱说话的少年,认识了一个不爱说话的少女。有一天,他们逃离城市,翻山越岭,来到少女的爷爷生前住所,一个山中小屋。在山里渡过的一个夜晚,他们看到了最美的星空。后来,少女病了,少年不知去向。
一些同龄人,总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与世界沟通。他们对社会很排斥,有说不出的恐慌。他们需要关心与爱护。青春是个一言难尽的话题。人们若不是说得太多仍觉未说清,就是找不到通其意的语言来描绘它。
少年与少女之间的深厚友情,让他们安静性格中那些被压抑的知心话全部一涌而出。就像是世界名画家梵高的名作《星空》一样,空中的星与云与棱线宛如有生命似的,不停蠕动。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回旋、释放,在星空中绽放美丽绚烂的色彩。
孤单时,仍要守护心中的思念,有阴影的地方必定有光。
故事其实没有结束。几年后,在巴黎的圣诞夜街头上,已亭亭玉立的少女在一家挂有《星空》拼图的拼图店里又一次遇到了那个少年,回忆曾经的记忆。
在青春旅程中,总有关于成长的苦涩与生命的不完美,但重要的是,我们应如何拥抱这样的遗憾,继续走向遥远且未知的未来。
我们也该珍惜现在的亲情、友情。或是时间。也或是身边的每个人。等到失去了才珍惜,会有些来不及。曾经,我在快乐时感到微微惶恐,在开怀大笑时流下感动的泪水,我无法感受单纯的幸福。现在,我在愉悦时微笑,欢乐时开怀大笑,我已经开始学会寻找幸福。我努力寻觅希望,生怕幸福正在身边,却被我粗心错过。
《星空》告诉我们,身边路过的风景应转头认真看看,或许其中就有使我们豁然开朗的那些记忆片段。
星空闪耀,我们都是其中的一颗小星星,自己发着自己的光,有自己的专属幸福。
观《星空》有感 篇4
《星空日记》是北京大学今年推出纪念毕业季的微电影,这是一个关于追梦的励志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何晓冬,从小就有着一个梦想——摘天上的星星,对于一个家境困难、长相困难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让人为难的奢侈梦想……
五岁,他第一次因为梦想挨了父亲一记耳光,从此他的星空开始黯淡。十六岁,他第三十一次因为梦想被人笑话。十八岁,母亲去世,为了还债,他不得不听放弃自己钟爱的天文学,报考经济学专业。
终于他不负期望,考上了全中国人梦寐以求的北京大学。他努力让自己的生活做成全是一张对勾的表格:在中国最知名的大学,身边有中国最精彩的老师和同学,学经济,获得了校方的学费减免,自己还在勤工俭学……
正如他自己所言,“如果梦想是一件衣服,那天文学是我穿不起的一个牌子。”但繁忙的生活没能打消他心中微弱的梦想,在学习经济学的期间,他也会偶尔奖励自己一下——旁听天文学的课程。也因为偶尔去天文课当旁听生,他认识了一个对他生命中有着举足轻重影响力的老师——王老师,第一个不仅没有嘲笑他的梦想反而不断鼓励他去追梦的人。
但为了家庭的经济,为了不再受到别人的嘲笑,他又一次屈就于现实。他决定用现实去支撑他的梦想。终于他成为了全班第一个获得国际投资银行工作邀请的人。从此,他再也不用担心有人笑话了。同时,小时候那个摘星星的梦想又开始变得明朗起来。于是,他又重新去上课。这时,他才发现,不是现实支撑了梦想,而是梦想支撑了你的现实。
于是,他决然放弃外资银行抛出的橄榄枝,参加天文系的毕业设计。现实与梦想之间,这一次,他选择了梦想。他又一次选择了郑重向人们说出那个无数次被嘲笑的梦想。可是这一次没有人笑了,因为何晓冬做到了,他不仅抓住了星空,而且还带给了更多人星空。于是,全场哗然,何晓冬的星空梦不再被人嘲笑,而是点亮了更多人心中梦想。
我们不得不说,故事的主人公,何晓冬,是有毅力的。历经千辛万苦,受尽各种挫折,面对好几次暂时的屈就,他都没有彻底放弃心中“摘星星”的梦想,最终才能抓住了星空,并且还带给了更多人星空。
都说,不忘初心,放得始终。而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的梦想是被早早扼杀在摇篮里,死在了别人的闲言碎语当中。我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宏伟大志,奈何别人会说我不自量力;我愿“面向大海,春暖花开”,奈何总会有人告诫我:别忘了拥有这样美好愿望的海子卧轨自杀了;我想“一生一代一双人”,奈何社会总会层出不穷地曝出“小三”事件……梦想本就十分脆弱,偏偏还要抵抗来自现实四面八方的压力和攻击。于是,有多少人就此放弃梦想,面对现实。
《星空日记》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何晓冬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唯有努力拼搏,唯有将梦想高出现实一点,我们的生命之花方能绚烂开放!因为不是现实支撑了梦想,而是梦想支撑了你的现实,是梦想为我们的现实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是梦想给了我们奋进的动力。每个人的生命都仅有一次,请让我们的梦想高出现实一点吧!
观《星空》有感 篇5
忙里偷闲看看电影,根据第六感对星空这个名字的喜爱,点了这部电影。
刚开始有惊奇,因为发现这是一部充满童趣的,从孩子眼中看世界的电影,很是开心,毕竟,中国这类电影太少了,国人缺少想象啊。看着看着,发现这里面有好些几米的感觉,后来看片花才知道原来是改编几米的《星空》。
看完电影后特地找《星空》来看,发现,我还是比较喜欢漫画版的,更纯粹些。不过,电影版的拍得也不错啦,特别是山上看星空的那个画面,完美啊!还有那幅《星空》拼图。而且,电影中场景的选择很不错,那原始森林,那小木屋,设计的都很好,甚至有些有唯美的感觉。就是不怎么喜欢台湾腔调,以及快结尾直接点明主题这一部分,貌似里面还有不少情节是仿照不同电影的。而且,电影版试图对主题理解多而面面俱到,所以,有时对于一些童真的东西未能细致刻画,其实,有时简单点,更能打动人,个人偏见而已!
不过,林导已经很不错了,希望能继续加油哦,有点期待他接下来的电影呢!希望中国能出多类似《龙猫》、纳尼亚这样的好电影吖,世界还是需要这些充满想象与童真,美好而纯粹的电影的。
观《星空》有感 篇6
看到那副唯美的星空拼图,脑海里想到的是这一句:
你是某个人生命拼图中的一小块,没有你,他的生命是不完整的。亦或:谁是我生命拼图中的那一块,我一直在寻找,用以完整我的人生。那么,这块拼图是什么?是爱情、友情,还是亲情?
这部改编自几米漫画的电影,也许不是那么令人理解,看完后不会有太多特别的情绪,只有淡淡的寂寞和些许的悲伤,如同一湾湖水溢出心田。也许我们习惯了看几米的绘本,极少的文字,给予你无限的想象空间。而导演要将这种无限用有限的电影镜头来表现,是极难的一件事。平平淡淡的叙事手法,并没有掩盖住情绪的爆发点,梦境和现实、时间和空间,破碎和完美,亲情和友情,总会令人深刻和感动。
婚姻、家庭、青春期,每个孩子都要经历,并且都希望是如自己所期待,父母相爱、长辈健康。徐娇这个小演员我们早在《长江七号》就留下很深的印象。在这部电影中的表现也相当不俗,饰演一个孤僻少言的女孩,内心的情感在她的眼神里诠释出来。面对不再相爱要离婚的父母,面对伴随她度过童年的爷爷的过世,面对青春期男生女生懵懂的情感,她在噩梦中痛哭后,向回忆交接那一去不复返的童年。成长中的痛是人生必经之路,拥有的不一定永远存在,缺失的也不一定永远消失。如同那一块拼图,有一天会定格,有一天会完美。别外,个人还比较喜欢刘若英的那一段舞蹈,很文艺且复古。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片尾曲五月天的《星空》,词和曲都把内心的感受表达到极致。回忆像不变的星空,引领你走进十字路口,那时候,未来遥远而没有形状,梦想还不知道该叫什么名字。
第四篇:观《灿烂星空》有感
观《灿烂星空》有感
在没有订《灿烂星空》这本科技书时,我就已经对天文这一方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它不仅能给我欢乐,还能给我知识,读完这本书后,我对天文有了更深一层了解,其中我知道了星星也和人一样,它们在不断地诞生,成长、衰老和消亡。
星星为什么会像人一样呢?以太阳为例,它是恒星中的一个中等、中年小质量的恒星。老年的恒星非常可爱,它们的很多特点是一般恒星所不可能具有的。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恒星一生的经历,与它的质量关系最大。一般来说,质量越大的恒星演化越快,而且在演化过程中抛出的物质也越多。
老年恒星有个便称叫变星。变星共分三大类,一类是蚀变星,即互相绕转的双星。另一类是脉动变星,是由星体本身周期性的膨胀和收缩而引起亮度变化的。第三类是爆发变星,即新星和超新星等,这就是恒星的少年。
说完了老年回过头来说说中年了,所谓恒星的中年,是指从其诞生至今已有45亿年,而且还将继续存活45亿年。因为恒星一生的经历,经过了少年、中年、老年,恒星寿命如此之长,所以对于人的一生来说,它几乎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这大概也就是将其称为恒星的原因之一。
听了我上面说的关于恒星少年、中年和老年的过程,你是不是已经明白星星为什么会像人一样了呢?
第五篇:仰望星空观后感
仰望星空观后感
宁静的夜晚,漆蓝的天空,抬头仰望,繁星点点,每颗星星都发,出耀眼的光茫,每一颗星都有独特的韵味,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颗星。仰望星空,发现最美的自己。
------题记
2011年12月11日,是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百年诞辰纪念日。以著名纪录片人陈真为总导演的摄制组特地制作了大型人物传记电影《仰望星空》,来纪念这位伟大卓越的爱国科学家光辉灿烂的一生。今天,我们在毛概老师的介绍下观看了这部中国人民向人民科学家钱学森表达无上敬意的传记电影。这部电影几乎真实的记录了钱学森一生,他的思想他的作为深深的感动了我们。
《仰望星空》通过大量的史料、生动的影像与语言细节以及充满思辨和情感的解说,向观众还原了一位天才的爱国科学家的成长历程。26岁时,钱学森就因与其导师冯-卡门教授共同创立的“卡门-钱近似公式”而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和美国知名学府加州理工学院终身教授。钱学森是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也是航空领域的世界级权威,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二十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领袖人物,成为二十世纪众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群星中极少数的巨星之一。他一生以其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惊人科学成就服务于他的祖国。不仅热爱科学而且他也酷爱音乐和艺术,他与我国著名女高音音乐家蒋英的幸福爱情一直是科学界的佳话。科学的发展是一条极其艰辛的道路。在一个比较落后的国家,科学的发展更加艰辛。钱学森运用他灵活的头脑,无尽的才华使整个民族在东方崛起,在整个世界昂首挺胸。究竟是什么使钱学森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他的身上闪烁着众多的优点,有着丰厚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的奉献精神,他的民族气节,他的坚强毅力,他的艰苦朴素,他的品格、情操,无不令人景仰。但其中给我们最突出印象和强烈感动,是他的爱国情怀。作为爱国主义典范的钱学森,爱国主义是贯穿他整个生命的主旋律,当他身在异国、羁縻难归时,他依然不顾重重阻碍,无时不刻想着国家。他在经历了长达五年的囚禁,遭到美国的监视精神摧残下,想尽一切办法,终于踏上了祖国的土地。刚回到祖国,他顾不上洗去一路的风尘就投身到了新中国的科技建设中。这位享有国际威望的大科学家,以一个普通的科学工作者的姿态,穿行在风沙弥漫的西北荒漠,成功研发了“两弹一星”,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什么是爱国,从钱学森身上我们就能看到,爱国就是要把祖国放在心间,以祖国利益至上;爱国,就是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奋发向上,为我们的祖国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是国际局势风云巨变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高瞻远瞩,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外已经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像钱学森一样,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响应党和国家的召唤,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来。在当时国家经济、技术基础薄弱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用较少的投入和较短的时间,突破了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等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今天的我们是幸运的,我们出身在和平年代和谐社会,看到的是一个蒸蒸日上,逐渐发展壮大的中国。我们有很好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我们没有经历过任何大风大浪,任何苦难。相比钱学森,我们却更加脆弱。各大高校频繁出现的自杀事件,什么年轻人辱骂殴打老人事件,这些都时刻提醒我们要反省自我。人生在世,不可能一直一帆风顺。所以,在并不平坦的道路上,我们向着我们的梦想奋斗,为我们的梦想努力着。我们要向钱学森学习他执著的精神,那种不怕困苦,不怕艰辛,不怕受挫坚持不懈的精神。
观看了《仰望星空》,我明白了,星空浩瀚无垠如同知识我们的人生一样,要把握好现在找准目标,努力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