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美---我眼中的美丽中国

时间:2019-05-12 01:26: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自然之美---我眼中的美丽中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自然之美---我眼中的美丽中国》。

第一篇:自然之美---我眼中的美丽中国

自然之美—我眼中的美丽中国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于是“美丽中国”概念应运而生。“美丽中国”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理想。我认为,要实现美丽中国,就要着眼当下,脚踏实地的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因为只有拥有山川河海的自然之美、生态之美,才会真正的美丽。我们每个人都要为此而努力。

自然之美、生态之美,就是要天蓝、地绿、水清!

可惜的是,抬头仰望天空,并不是一片蓝色:灰蒙蒙的,看不见太阳,令我们窒息。我第一次听到了“雾霾”这个词语,从电视里知道了“雾霾”的真正含义。雾霾的出现,不是让我们走进了“仙海”,而是让我们走进了“地狱”。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已经被严重污染,犹如在呼吸毒气。长久下去,我们为了生存,或许必须要购买新鲜空气了。停止污染型工厂生产,减少汽车尾气排量,让温室效应不再影响我们的生活。让天空重新恢复蓝色,白云悠悠,阳光明媚,美丽中国不再遥远!

低头看,我们大地的绿装到哪去了呢?祖国的发展强大,靠的是经济的繁荣。但历史却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深刻的教训:加快经济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决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割裂开来。“缝山针”,多么讽刺的一个名字啊!山破了,然后去缝;树倒了,然后去栽。亡羊补牢,也许为时不晚。可是有些东西失去了,却是永远找不回来的。我们要大力倡导全民动员,植树造林,美化我们的家园。让轰隆隆的炸石声不再响起,让可怕的天塌地陷不再出现;让我们不再担惊受怕,远离灾难,过上祥和平安的生活。美丽中国不再是遥远的梦!

奇怪,清清河水怎么变成这样子了?儿时在水边钓鱼的情景依稀还在眼前,水中却不见游来游去的鱼儿,只见漂浮着花花绿绿,乱七八糟的垃圾,一股股臭味不断涌出。大家都不愿到水里游泳了。啊,我梦中的清水河啊!请不要再把垃圾、污染物倒进河里了。保护我们的生命之源,让河水如昔日一样清澈,一样甘甜可口,这样我们身体才会更加健康。

我们人类在自然中成长起来,她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摇篮。我们不能一味的以主人自居,一味的索取。如果我们希望祖国永远美丽,令人神往,那就从自我开始,一点一滴,保护生态环境,共同来描绘一幅天蓝、地绿、水清的风景画。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实现我们伟大中国梦,我们的中华大地才会成为全世界人民梦想的天堂!

美丽的中国我们的家,让我们一起保护她!

【指导教师点评】党的十八大“五位一体”总布局的确立,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是历史的必然,也是现实的选择。单纯追求增长速度,将会造成环境恶化,付出更大代价。基于此,这位同学紧扣生态自然这一话题,反复修改,表达了一名初中生对创建美丽中国的一些忧虑和看法。该文观点明确,事例典型,条理清晰。说实在话,一名农村在校初中生能如此理解十八大精神,已实属不易。

第二篇:浅析自然之美

浅析自然美

浙江财经学院本科课程论文

(美学概论)

题目:浅析自然美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陈朝霞

二级学院专业名称 金融学

班级学 号

2011年 12 月 25 日

浅析自然美

摘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自然界中的美,不计其数,有待人们慢慢去

发掘。当今,许多美都是经过包装、刻意装饰的,不是所谓的“自然美”。自然美,是一种不经装饰,由内而外的美,它包括原生态的美和人类改造过的美,它能给人们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因此,我们需要摆正自己的立场,追寻真正的自然美,并从中获得身心的愉悦。

关键词:自然美;追求;变化;人

正文

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自然界就不断地以自己的形式向前发展着。经过一系列的地质变迁,才有了浩瀚的海洋、辽阔的草原、无垠的沙漠、巍峨的高山。。。这些形态万千的自然元素共同绘成了一幅幅秀丽的风景画。几亿年以后,人,这一物种诞生了,他们开始探索自然、亲近自然,逐渐发现了自然的美丽。

那么自然之美到底是什么呢?

自然美,是指各种自然事物呈现的美,它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它的社会性指自然美的根源在于实践,它的自然性指自然事物的某些属性和特征(如色彩、线条、形状等)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自然事物之美,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经人类加工改造过的自然对象的美,如农田、园林、建筑等;另一是未经人类加工改造过的自然对象的美,如星空、大海、山川等。它们以自然的感性形式直接唤起人对事物美的感知,从而产生一种追求美的动机。因为每个人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以及一颗追求“美”的心。

美,又从何处寻得?在细雨下,点碎落花声,在微风里,飘来流水音,在蓝空天末,摇摇欲坠的孤星,在碧海边,海浪拍打岩石激起的阵阵浪花。

中国人对“自然美”追求,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老庄哲学”。老子提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希望人们尽量减少对自然的改造,回到“鸡犬相闻”的桃花源中去,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推崇,也体现了一种淡泊的处世观。这对后来中国美学的主流——意境理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庄子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老子的思想,他提倡“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提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

物之理”。(《庄子·知北游》)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庄子明确地指出了美存在于“天地”,即大自然之中。庄子的这些看法,是要人将自己置身于自然之中,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去寻求美。这也对后世中国美学和艺术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自清晨的第一缕曙光出现开始,“自然美”就在不断地出现与更新,各种自然之美也只有黑夜与白天相交的那几秒,他们是在一起的。然而,“自然界的生命集中于一片无边的盛白上,其中荡漾着‘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道,一花一鸟,一树一石,一山一河,都蕴含着无限的深意,无边的深情。”自然事物千变万化,有时候,美只是一瞬间,就如昙花一现;有时候美很简单,就如你对朋友会心一笑;有时候,美又很难被发现,如人们的心灵之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进美容院做整形、做保养、减肥等,他(她)们只有一个目的:塑造自己,让自己变得更漂亮。这也与当今人们的审美观有很大的联系,靓衣服需好身材来相配,脸上没有瑕疵才悦目。人们常说,“女为悦己者容”,打扮得体,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不过,在我看来化浓妆或整得完全不像自己,就有失偏颇了。造物主在塑造人类的时候,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性,即使双胞胎也一样。每个人都是一种自然美,虽然有评比,但是人人都应该有自信,都应该为自己而自豪。因为,每一个人都会有另一个人来发现你的美,那个人就是你的妻子或丈夫。所以,我们不必为了自己貌不如人而自惭形愧。

随着时代的发展,仅仅是纯粹的自然美已经绝迹,更多的是融入了人类活动的“美”。哲学上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那么,自然美的领域也是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才逐渐扩大的。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自然事物愈来愈多地为人类提供服务,使人们感受到自然的巨大魅力,并且这个过程还在不断地持续中。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是无穷的,自然界也是无限的,浩瀚的宇宙没有尽头。因此,我们可以说自然美产生的根源是人类社会实践,是实践把自然和人联系在一起,使自然美得以产生。

苏联著名文学家高尔基在论述这类自然美时说:“打动我的并非山野风景中所形成的一堆堆的东西,而是人类想象力赋予它们的壮观。令我赞赏的是人如何轻易地与如何伟大地改变了自然”。人们改造过的自然美,凝聚着人的劳动,能唤起人们的审美的愉悦之情和自豪之感。春天生机蓬勃的秧苗,夏日碧绿的荷塘,秋日金黄的硕果,冬天墙角芬芳的寒梅,一年四季不断变化的颜色,有了人类的参与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它们作为人们的生活环境而出现,或是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的来源,它们是人类生活劳动不可缺少的东西,因而给人以美感。

当然,自然美,也有人类遥不可及之处,就如太阳。它“美得令人心旷神怡”,因为它是“自然界的生机的源泉,恩泽万物,它给了我们生活的温暖,没有它,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暗淡而悲哀。然而,由于其温度太高,且离地球大约有15210万千米,以至于我们无法靠近它,更谈不上改造它。又如深不可测的海洋,虽然有潜水艇,但是海底世界依然是人们不可触及的地方。所以,在自然美面前,人类也有渺小的一面。

总结

自然美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自然美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人的本质力量在自然事物中的感性显现。自然美的涵义也在不断地变化之中,这与人类的社会实践以及审美观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生命之有限,宇宙之广大,历史之璀璨,都需要自然美来填充。人们的精神世界,若缺少了自然美,那就会变得空虚寂寥。所以,自然美是人类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 《美学散步》,宗白华,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2] 《美学原理》,克罗齐(意)著,朱光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3] 《美学导论》,张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 《美学四讲》,李泽厚,安徽文艺出版社;

[5] 《谈美》,朱光潜,中华书局,2010

第三篇:承自然之美

承“自然之美”

摘要:人类对自然的认识随时间的变迁而转变,与自然的关系也随着人类的进步而发生改变。面对自然的馈赠和报复,人类欣喜之余会沉着面对。绿色开采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正在慢慢深入人心。承“自然之美”,人类的发展需要和谐。

关键词:认识自然;馈赠;报复;自然之美

引言

“人与自然”,看到这个词汇,令我最先想起的便是中央电视节目《人与自然》。渐渐远离土地的我,对土壤的味道不再像父辈们那么熟悉,却能在《人与自然》中感受到它的神奇;立足于不到40平方厘米地球面积上的我,双目直视的世界何其有限,却也能在《人与自然》中看到它的缤纷多彩。我们生于田园,又生于水泥钢铁;生于雨林密布,又生于烟云弥漫。随着我们慢慢长大,世界变的越来越不同;随着人类的进步,自然也变的越来越不同。自然眷顾过我们,也伤害过我们。面对自然的“多情善变”,我们该如何?“人与自然”究竟是像《人与自然》所言的那样,还是另有面孔?对于自然,我们一直在探索;对于它,我们一直在接受考验。

1.认识自然

1.1人源于自然

人来自哪?自古就有这个问题,至今我们仍旧在探索,寻找着自己祖先的足迹。因为思维的抽象性,我们也不太容易弄清我们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容易使我们遐想),但从逻辑上,我们却能比较清晰的认清自己与自然的关系。可以从两方面来证明自己来源于自然。从现实的角度考虑,我们吃的,用的,包括自己都是分子原子组成,他们来源于自然;从思想的角度看,我们所想的素材都来自与自然,想的物理基础-大脑属于自然界中存在的东西。所以,人源于自然。

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言,“从理论领域来说,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等等,一方面最为自然科学的对象,一方面作为艺术的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的精神粮食;同样,从实践领域来说,这些东西也是人的生活和人的活动的一部分。人在肉体上只有靠这些自然产品才能生活,不管这些产品是以食物、燃料、衣着的形式还是以住房等等形式表现出来。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

[1] 地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 对于思维和意识,在他们的著作里,给出了这样的解

释,“如果进一步问:究竟什么是思维和意识,它们是从哪里来,那么就会发现,他们是人脑的产物,而人本是是自然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这里不言而喻,归根结底也是自然界产物的人脑的产物,并不同自然界的其他联系相矛盾,而是像适应的。”我们可以通过几个简单的疑问来弄清这一事实。没有自然,哪来人?没有人,哪来人脑?没人脑,哪来思维和意识?没思维意识,哪来精神的世界?所以说,人及和

衍生出来的一切都可以说是源与自然。

1.2 人是主体,自然是客体

人虽然来于自然,但并不是说人臣服于自然。人之所以是“人”,也表现在他对自然的影响要比其他任何一个物种明显的多。随着生产和科技的进步,这些更表现的突出,如一颗原子弹足可以是山脉夷为平地,使物种灭绝。因此,可以说人主体,自然是客体。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里,也提到了这一点,“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这总是一样的,这里已经出现了统一”,并且这种关系,也得到时间的延续,“人通过生儿育女是自己重复出现,所以人始终是主体。”

由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突出体现,我们对自然的改变超乎想象。桌、房、车、网球拍等等,这些都不是自然界原来就有的产物,因而我们接触的自然在很大程度上被人化了,但不管怎样,这些都将随着地球的这个环境的消亡而消失,但种种可以看出,人这一主体的明显行,甚至,出现了“人化自然”这一名词,来形容人对自然的作用。

人是主体,自然是客体,更主要的表现是人类对自然的变革上。第一次是农业的变革,农业的产生及发展,为人类的生存和壮大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是“直到今天,农业不但不能控制气候,还不得不受气候的控制。”第二次是工业革命。“资产阶级争得自己的阶级统治地位还不到一百年,它所造成的生产力却比过去世世代代总共造成的生产力还要大,还要多。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往返,大陆一洲一洲的垦殖,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底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试问在过去的那一个世纪能够料想到会有这么大的生产力潜伏在社会劳动中呢?”而从如今的观点来看,信息化更加速了工业革命的进程,人类的足迹已经涉足到了遥远的太空。也学在不久的将来,和我们紧密相连的不仅仅是地球这个小的自然环境,也包括太阳系中其他的星球,甚至是更太阳系之外其他的存在。

2.馈赠与报复

2.1自然的馈赠

最近,一部关于饮食的纪录片在网上广为盛传。《舌尖上的中国》,该系列中以生动真实的手法,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这部系列片的台词中出现最多的一句短语是“自然的馈赠”。的确,没有原料,哪来美味的菜肴。可是,自然给我们的馈赠又何止在饮食呢?

自然对我们的馈赠也可以从物质和非物质两方面来进行分类。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前提。首先,土地是自然给我们最大的馈赠。“土地是我们的一切,是我们生存的首要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曾经这样的提到土地的重要性。的确,没有土地,我们是不能发展到70亿这么庞大的一个群体的。至今,农业仍是各国的立国之本。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对于土地的重要性更是深有体会。其次,丰富多彩的物种,为人类的进化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光靠土地种植植物,我们摄取的能量和营养是远远不够的。比如蛋白质,脂肪等都需要动物来给我们补充。虽然大豆等植物含有丰富蛋白质,但是只有豆腐的出现,才让它很好的符合人类的进食习惯;不然,大都吃多了,我们不免有些肚胀排气之感。即便如此,我们的所需仍然不够,真不能想象如果

没有动物的存在,我们是否会有今天这般的体格。当然光靠吃,我们是不行的,动物的存在对我们还有更多的意义。作为威胁,它是我们的祖先变的强壮;作为同伴,他也为我们的生存提供了很好的帮助,比如,打猎是,猎狗给我们的帮助,耕地时牛给我们的卖力,马就更不用说了,使我们的效率增加了数倍等等。最后,是矿产资源给人类进步带来的便是飞越。在工业革命之前,人类对矿产资源的认识还不是很深刻,当然这与人类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有关系的。但是,铁器的出现对从业来说何况不是一个化时代的事件?工业革命的出现更是把矿产资源的重要推到顶峰。到如今,我们所接触到的东西几乎都与这些矿产资源有密切的联系。汽车,飞机,轮船,卫星,房屋,电器,等等,都来自于金属矿产;在这些东西的制造过程中又离不开煤,石油,等这些重要的能源资源,当然能源资源更重要的作用也在于给人类带来了持续的光明和温暖;另外,我们也可以认为风,水,太阳能,核能等,是广义的矿产资源和能源,因为他们在人类的以后发展中必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总之,这些物质资源是自然的弥足的馈赠,是人类发展的基础。

自然资源也是人类思维的根基。首先,自然为我们解决了物质上的需求,为我们进行脑力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质保障。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自然资源对人类文化的繁衍,发展和传承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为文化的产生需要一个群体,而且很大群体,群体的生存必然靠自然资源。其次,令人争议较多的是个人大脑活动,如想象,创造等以及精神上的享受,如禅悟,这些和自然资源难道有关系吗,尤其是抛开营养上的支持。事实上,我们的思维何尝离开过自然这一母体呢?从自然科学上来说,数学的萌芽,可以追溯到绳结的出现,而绳结的诞生岂是上帝的杰作,是对自然作用(劳动)的需要激发了我们这一举动,才有现今的高等数学,甚至更复杂,抽象的理论基础,然而这一切发展的源动力就是自然本身。关于其他自然学科,可说他们大都建立在数学的基础上。当然,其他自然学科也是为我们认识自然和应用自然的过程中产生的。物理,化学,天文,生物等等其实人的空想。人文艺术,也可以说是自然给人类的馈赠。没有神奇的自然,何来“神”的诞生,宗教无从谈起;没有千姿百态的自然,何来绘画的灵感,更没有文字的诞生;没有生动的自然,怎会有各种乐器,更何况优美的乐章;没有自然,我们也放松的感觉都没有了。

可见,自然不仅创造了我们,还馈赠给我们了很多很多。

2.2自然的报复

面对自然的馈赠,我们“受宠若惊”,然而自然是有自己的法则的,更不要认为我们的科技已经征服了自然,因为种种现象表明,我们正在受着自然的报复。“我们不要过分的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在第一线和第三线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它常常把第一结果消除。”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这样提到。

工业革命给人来带来了不同寻常的快感、幸福感和自豪感,无论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让我们高歌一曲,可是对自然资源的过分掠夺,让我们也饱受创伤。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海洋污染、固体废物污染,这些是当今世界的十大环境问题,自然正在用他的方式来反抗人类的扩张与侵略。就拿气候变暖来讲,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CO)、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氯氟碳化合物(CFCs)、四氯化碳(CCl4)、一氧化碳(CO)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的组成发生变化。大气质量受到影响,气候有逐渐变暖的趋势。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对全球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较高的温度可使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每10年将升高6厘米,因而将使一些海岸地区被淹没。全球变暖也可

能影响到降雨和大气环流的变化,使气候反常,易造成旱涝灾害,这些都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和破坏,全球气候变化将对人类生活产生一系列重大影响。

还是一颗原子弹,它可以使山脉夷为平地,但也可以是它几十年寸草不生。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征服自然的力量越来越强大,可是我们给自然带来的破坏潜力也越来越大,自己受到的威胁也会越来越严重。2012不是世界末日,可是自然的报复,我们怎可忽视。[2]

3.承“自然之美”

把自然当作纯粹的敌人,想要征服,我们万万不能;把自然当作奴隶,无偿的使用,我们万万不能;把自然当作“神”(姑且这么说,这里只突出它的地位),我们也万万不能(谁敢动神的一分一毫)。自然就是我们生存的环境,也是我们的家园;是我们的资源之库,也是我们的垃圾之场;是我们的敌人,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发展,更要继承“自然之美”。

面对我们人类过去发展造成的恶果,我们人类如今不再犹豫处之。5月5日,这天被定为世界环境日;“只有一个地球”,“保护地球,从我做起”的呼声传的也越来越远;植树造林,杀而不绝;绿色开采,可持续发展等等,我们对自然的认识在改变,对自然的态度再改变,对自然的关系在改变。

当然,正如探索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的道路也是曲折的。承认“自然之美”,继承“自然之美”,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但是,“在事实上,我们一天一天地学会了更加正确地去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学会了去认识自然界的惯常行程中我们的干涉的较进货较远的后果。”[3] 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所言,我们人类已经试图遵循自然的规律行事,这也许是我们人类成熟的表现,也是我们理解自然过程中的进步。4,结语

总之,如果说,掠夺式开采是孩童时期的人类的调皮所为,那么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这是不可或缺的一步,我们需要悔过,但无需陷入“自然之神”而无法自拔;如果说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成熟的变现,那么我们要依循规律,更要采取措施保护好自然;如果说,自然给我们像母亲一样,在给我们馈赠的同时,也给我们了惩罚,那么面对自然我们选择的是反哺与善待,而不是不理不睬;如果说,承“自然之美”已入人心,人类的发展将会更加健康,更加快速。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45.[2]“百度百科”,.(2012/3/30).[3]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84:350.

第四篇:我眼中的美

我眼中的美

美,是个令人心动的话题。每个人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诠释美,定义美。

古代有四大美女: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这是人人皆知,也人人认同的。古希腊人崇爱和谐,他们坚信只有和谐的事物才是最美。

可在我眼中的美,恰恰是在平凡之中诞生的。

风、霜、雨、雪是再平凡不过的自然现象,然而“春风又绿江南岸”,你能说风不美吗?“霜叶红于二月花”,你能说霜不美吗?“春雨润如酥”,你能说雨不美吗?“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你还能说雪不美吗?

自然之美如此,人性之美亦如此。

当你看到拿着一百分卷子的孩子脸上浮现的纯真笑容,当你看到母亲在床边为生病的你忙这忙那的身影,当你看到我们的老师伏案工作时鬓边颤动的白发,你难道没有感觉到美吗?

外表的美丽是无法永久驻足的,而由内而外所散发出的美丽是不会为时间所泯灭的,它们虽然出自平凡,却闪耀着不平凡的灿烂光芒。

大千世界,辉煌绚烂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总是平凡的,它们默默地存在着。因此,在平凡中产生的美也就构成了美的主体,况且那些辉煌绚烂的事物不也是以平凡的事物为基础的吗?就好像如果没有了胸中充满正义感的人民群众,就不可能涌现出一个又一个出类拔萃、见义勇为的英雄。

从平凡中诞生的美却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那就让我们做有心人,在平凡中发现自己眼中的——最美。

第五篇:我眼中的美

——我眼中的美

正值严寒季节,路上没有什么行人,独留路两旁的枫树伫立着。站在路的这一头,放眼望去,一片凄凉萧瑟之景映入眼帘,所有枫树都稀稀落落地掉下了大片大片的叶子,其中一颗树尤为突兀,三两片枫叶零散地挂在枝头,整棵树如一位伛偻的老者一般,摇摇欲坠。风乍起,本就所剩无几的枫叶难逃这无情命运的摧残,终于功成身落,掉在了大堆大堆枯黄色的落叶堆中,再也分不清哪片是哪片了。本还有些许枫叶挂在枝头,尚有一丝生气,这会儿便越发显得死气沉沉了。树枝也似乎想要继枫叶凋零后投向大地母亲的怀抱,俯下了身来。偶有三两个行人经过,却无不是裹紧了外套,埋首疾步向前,口中呵出的袅袅白雾更是为这一幕渲染了几分悲凉奈。没有人会注意到这一棵树,最多也不过是一扫而过罢了。也因此,没有人会听到那本就微弱的呢喃。若你俯耳倾听,你会听到落叶在诉说着什么。叶的飘零,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不,都不是。那是因为落叶归根的情思。

我被感动,因为有这样一种声音,即使不曾驻留于他人的耳边,依旧继续着低低的浅唱。这是一种壮阔的美,哪怕已到了生命的尽头。

又是一年春暖花开时。人们褪下了冬季时身上厚重的外套,争先恐后的踏出家门想要拥抱这温暖的春风,感受春天的到来。仍旧是那一条道路,只是路上的行人骤增,欢声笑语不断,却仍旧没有人注意到路旁的树。大概路面已被清扫过,只余下三两片落叶散布在草坪上。疾步向前,脚下多了一片被乍起的风吹来的叶子,不及收步,一脚便踩了上去,耳边传来了脆生生的“咔嚓”声。低头看向那片接近支离破碎的落叶,弯下腰拾了起来,指尖所到之处,皆是饱经风霜后的沧桑,原本的鲜艳红色已被岁月漆染成了斑驳的枯黄,却仍能依稀看到它深刻的印记。侧首,望见了那棵依旧突兀的树,此时仍是只剩枝条在风中摇摆,树干满布粗糙的纹路,是岁月留下了这份斑驳。若你倾身上前仔细凝视,你会发现绿意星星点点在枝头蔓延,嫩芽正用它们稚嫩却真实的语言描绘春天。在那一道道的纹路中,用它们那充满了活力的美填补了生命的空白。

大千世界,美有千百种样子。我不需要有多么斑驳的色彩,多么美丽的外表。有些事有些人有些物,不需要姿态,也能成就一场惊鸿。我眼中的美,或许需要经过漫长的岁月才会被人发现,但,它终究是绽放光芒了。

下载自然之美---我眼中的美丽中国word格式文档
下载自然之美---我眼中的美丽中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自然之美-太湖文化论坛

    新闻通稿(详) 生态危机挑战的美学应答 编者按:9月14日,以“树立核心理念,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的严昭柱美学专著《自然之美》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该研讨会由太湖文化论坛、作家出......

    我眼中的美丽

    我眼中的美丽 世界上到处是美丽,我们用眼睛来寻找,来收获,而我却用小小的耳朵听出了美丽的声音,或许,这样的声音,你每分每秒都能听到。。。。。。 发现这美丽的声音都是我们家“门......

    我眼中的校园美

    “我眼中的校园美”随手拍照片征集活动通知 校园里有许多美需要我们去发现,细腻的镜头、独特的视角、美好的瞬间,勾起我们对学校新的认识。为充分展现师生眼中的新湖南路小学......

    我眼中的美(精选五篇)

    罗丹曾说,世界上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在我眼中,美只是每个人内心对外在事物的一种愉悦的感受。在这世间,美无非分作自然之美与社会生活之美。 在自然这一方面,《庄......

    我眼中的美随笔

    我眼中的美随笔9篇 我眼中的美随笔1 从前,有一个小村庄,那里却水,他们那里要想喝水,必须去山上挑水。但是,这条路太难走了,谁都不愿意去。有一次,村里来了18岁的哥哥,这位哥哥很坚强......

    我发现了自然的美

    我发现了自然的美 八六班 袁意涵 大自然,是一个神秘而又美丽的存在。 它时而宁静、时而疯狂、时而高兴、时而悲伤。所以它创造了不同的天气,也创造了四个最令人喜爱的季节。......

    我发现了自然的美

    我发现了自然的美 花自然开放,娇艳欲滴的美丽。树自然生长,茂密绿荫的美丽。水自然流淌,清澈透亮的美丽。在自然中,只有自然之美才是最纯真的美。你听,那清脆的歌喉,是自然那独特......

    写景作文:领略自然之美

    写景作文:领略自然之美写景作文:领略自然之美 晨起,薄纱般的雾渐渐散去了,和着清晨第一缕阳光,我们驱车前往被誉为“疑是恐龙化此山”的三清寨自然风景区。 一路上我都在专注的看......